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小东区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知识要点概括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知识要点概括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1、民族团结:(1)政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政治制度。

)。

(2)经济上: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2、香港和澳门回归:(1)“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目的是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祖国的最后统一。

(2)“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实行“一国两制”原因:“一国两制”正是从历史和现实考虑,一要实现香港、澳门、台湾的主权回归,二要维持香港,澳门,台湾经济的繁荣。

(4)英、葡政府同意把香港、澳门归还给中国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5)港、澳回归祖国的意义和影响: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促进改革开放,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海峡两岸的交往:(1)我国的对台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1995年,江泽民又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成为了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思想。

(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①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放弃“三不”政策。

②1992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

③20多年来,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

(3)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必然性)①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②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③从现实角度看,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④从法律角度看,《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⑤从可行性来看,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学习主题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4课《“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邓小平与“一国两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学习主题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4课《“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邓小平与“一国两

邓小平与“一国两制”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是伟大的科学构想,是他所倡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的这个构想,本拟用之于台湾,后则提前用之于港澳。

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它完全是可行的,成功的。

台湾有人因香港出现市民游行,而断定“一国两制”之失败,这完全是枉费心机。

而恰恰相反,香港出现这种情况,正好说明中国政府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是认真的,是言行一致的,实行的结果也是良好的。

一个时期以来,陈水扁一伙对“一国两制”极尽攻击之能事,什么“矮化”呀,“阴谋”呀,“陷阱”呀,“先统后吃”呀,台湾“无一人赞成”呀,等等,其实这都是谎话,实际是他们一伙对于“一国两制”的一种恐惧。

值得注意的是,陈水扁本人一个时期以来,对于“一国两制”的新攻击。

我们知道,“一国两制”的核心是“一国”,而陈氏反对“一国两制”的要害也是着重攻击“一国”。

“一国”也就是指的“一中”。

陈氏说什么,“一中”只能是“议题”,而不是“原则”,两岸只可以讨论“未来一中”,这就是说,两岸现在不是“一中”,而是“一边一国”。

这当然是不能成立的。

什么是“一中”?说到底,“一中”的本质是主权问题。

就像邓小平会见英国撒切尔夫人时所说的那样,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因而“一中”也是不能讨论的。

尽管海峡两岸,暂时还没有统一,中国大陆的治权尚未及于对岸,但作为中国这个国家领土主权的归属,以及它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则是毫无疑问的。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仅过去是“一中”,未来是“一中”,现在也是“一中”。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绝不允许分割。

绝不允许为了“台独”的一党一己之私利而闭着眼睛说瞎话。

邓小平自1982年提出“一国两制”以来,“一国两制”的光芒已经照亮了中国的香港和澳门,其影响已扩及全世界。

“一国两制”的核心是“一国”,“两制”则是要通过“和平”手段来实现“一国”,没有“一国”,“两制”就没有了灵魂;没有“两制”,“一国”就无以通过和平手段来实现。

初中历史《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主题单元设计适用年级八年级所需时间(课内共用3课时,每周2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民族团结与兴盛、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及海峡两岸的交往等内容,通过学习认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民族政策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决策;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海峡两岸的交往证明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本单元是中国现代史的重点内容,是本册中的重点部分,是历年中考的热点内容。

专题一:民族团结。

专题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专题三:海峡两岸的交往。

预期的学习成果主要包括落实本主题单元的基础知识,整体把握中国在民族团结及祖国统一上的历程,体会一国两制的现实意义,学习过程中搜集的资料、辩论稿、论文等形成文本文件。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2、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复习西藏、新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些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专题的复习,让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是推进祖国和平大业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是全民族的共同利益,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逐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1.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2024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课堂笔记)第4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2024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课堂笔记)第4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单元体例单元主题历史要素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民族区域自治、港澳台问题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阐述,本单元是中国现代史部分的专题内容。

结合2022年版课标要求,学生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

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属于中国现代史中的专题内容,主要讲述了两个关系国家团结安定的重要问题——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重点介绍了两个富有中国特色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国两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为了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使港澳成功回归祖国,有力地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海峡两岸人员往来日益密切,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不断扩大的事实表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三、单元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是八年级学生,经过前几个单元的学习,他们已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历程有了基本的认识。

同时,学生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读图、识图能力,养成了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对知识进行迁移。

但是,他们分析材料的能力还比较欠缺,概括能力还不强,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四、单元学习目标1.通过绘制时空坐标轴,梳理民族大团结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等史实,培养唯物史观和历史时空观念。

2.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图片、研读史料,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通过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及意义,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通过研读史料,归纳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理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说课

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说课
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说课
中学
六、说教 学评价
五、说教 学设计
一、 说 课标
说课 流程
四、说教 法学法
二、说教 材
三、说学 情
一、 说课标
过程与方法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 从历史的角度知认识识,中逐国步的形成正确的历
国情,认同中史华时民空族概优念秀,学会客观情地 感 的祖传国统的文历化史,认和尊史识文重事和化和八件评。热和价爱历历史史现人态物象值度、。历、观价
的意义,认识到民族团结是祖国繁荣昌盛的基础。
五、 说教学
设计
1.关于民族区域自治是本课的重 点,为突破重点,我结合课文内 容和相关材料进行讲解。让学生 明确,民族区域自治的在维护祖 国统一,民族团结方面的重要意 义。 2共同繁荣这目内容,教师可以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来学习,出示 表格让学生进行归纳。
设计
二、解决问题:要求学生教根学据策问略题自主学习教材,
三五任一、、感、归总。提纳结出概升小 对问括华组 有题::讨 难:由通论 度1学过.、的一生引得地国2对导.出方两香本激答进制港课发案行的和所学,适提澳有生在当出门问发此引和回题愤导过含归进图点程义的行强拨中。时学的。,间习民老及成族师意果责义展。示, 四、巩固应并用由:我选进取行符点合评教。学如重果难有点疑的难题问目题进,行继巩续固引训导练学,
五、 说教学
设计
本单元共三节内容,分三课时讲解,课 时分配如下: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1课时) 第13课香港澳门的回归(1课时)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1课时)
五、 说教学
设计
总结升 华
提出问 题
以问题为 中心
解决问 题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教师点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复习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复习学案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课程标准】●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了解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湖北省有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市有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宜都市有潘家湾土家族自治乡,它们的设置与我国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有关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2.属于省级民族自治区的是A.云南 B.河南 C.青海 D.西藏3.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强调说:英国人不该对香港的回归耿耿于怀,她称赞邓小平的构想是“最富天才的创造。

”这一“天才的创造”是指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一国两制”伟大构想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2006年,澳门被评为亚洲“最具经济发展潜力城市”;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说“香港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具活力。

”这些评论说明了A.“求同存异”的历史影响B.“一国两制”构想的生命力C.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成功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5.“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

”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A.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B.中英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了D.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6.“紫荆绽后白莲开,喜事蹁跹接踵来。

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添新彩。

”诗中的“喜事”是指A.香港回归B.澳门回归C.香港、澳门回归D.台湾和大陆联系加强7.“紫荆怒放,莲花添彩,港澳回归祖国了!”我国成功实现这一情景的最主要原因是A.国际地位提高B.综合国力增强C.军事力量强大D.“一国两制”的构想8.据统计,1979年海峡两岸贸易额仅为0.77亿美元,到2007年已达到1245亿美元,增长超过1616倍。

8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课件《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单元复习小结(共23张PPT)

8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课件《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单元复习小结(共23张PPT)

A.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B.尊重历史与现实
C.“一国两制”构想
D.香港的顺利回归
4.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以后,分别设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
D 区。这个“特别”的意思是( )
A.政治上不属于中央政府管辖 B.与英国、葡萄牙还有政治经济联系
C.原有的经济地位不变 D.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
西部大开发: 20世纪末,中央决定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知识拓展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哪些措施促进西藏发展?
时期 1951年
一五计划 (1953-1957)
1959年
1965年
20世纪末
2006年
措施 西藏和平解放,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西藏实行民主改革,摆脱农奴制 设立西藏自治区 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知识拓展 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之比较
经济特区
民族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建立 为更好地发展对外经济, 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 为解决港澳台问题,
目的 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 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实现祖国统一
不 代表 深圳、珠海、厦门等地 新疆、广西、西藏等地
同 社会
点 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特点(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
8.台湾舞剧《薪传》曾在大陆演出,引起轰动,它反映了 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一脉相承的亲情关系。下列关于海峡
B 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
确的是( ) ①“汪辜会谈”的举行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 本方针的形成 ③江泽民“八项主张”的提出 ④台湾当局“三不”政策的调整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④②①③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案新人教版
2.设计具体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活动:
(1)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民族的角色,模拟民族团结互助的场景,增进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体会。
(2)历史游戏:设计关于民族团结的历史知识问答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3)实验探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基于以上反思,我制定了一些改进措施,并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首先,我会提供更多的案例和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团结的历程。其次,我会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观点,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最后,我会增加一些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培养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的意义。
我相信,通过这些改进措施,我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台独势力。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作出贡献。
6.培养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学习国家历史,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关注国家大事,积极参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为民族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热爱。
板书设计: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概念
-实施地区
-自治机关
-自治权
民族团结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
-政治、经济、文化共同发展
-政府措施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国家统一、繁荣昌盛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民族凝聚力、向心力
祖国统一的意义
-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国家主权、领土完整
-民族复兴、长治久安
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方法

人教新课标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复习学案

人教新课标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复习学案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定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2.过程: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确定;后来被载入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3.实施: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4.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共同繁荣发展1.背景: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2.政策和措施:(1)进行一系列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2)采取优惠政策,派遣大批人员、技术、资金和物资等;(3)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4)20世纪末,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3.重要史实:2019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和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和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港澳顺利回归的原因和启示:原因:(1)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根本原因)(2)“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提出;(3)港澳自古以来是中国的神圣领土;(4)港澳同胞渴望回归祖国。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结合问题言之有理即可)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1.台湾与祖国的三次分离、两次回归:难点: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有何不同?台湾前两次与祖国分离以及香港、澳门与祖国分离是由外国侵略造成的;第三次与祖国分离是国共内战导致的,属于中国内政。

2.我国的对台政策3.4.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阻碍统一台湾的因素?➢阻碍统一台湾的因素:①台独势力蓄意制造分裂;②以美国为首的外国势力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的统一和发展。

➢我们应如何应对:①坚决依法打击台独分子(《反分裂国家法》);②反对美国等外国势力以任何形式干涉中国内政;③采取“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社会体制问题;④努力学习,增强祖国的综合国力。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学习主题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3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学设计1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学习主题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3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学设计1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学习主题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3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学设计1第一篇: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学习主题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3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学设计1第13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其作用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一些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自觉承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历史问题分析的方法,部分同学可以比较熟练的联系古今,尤其是对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印象深刻,这都为本节课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人民政府实行的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

教学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音乐“爱我中华”导入《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学生跟唱并让学生感受回答歌曲表达的主题,老师简单点评导入新课。

活动2【讲授】《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新课讲授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老师:在学习卡上写出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称。

(2分钟)2.老师:将你的学习卡在小组内交流。

3.老师用多媒体展示出56个少数民族的名称:附:56个民族1.壮族2.藏族3.裕固族4.彝族5.瑶族6.锡伯族7.乌孜别克族8.维吾尔族9.佤族10.土家族11.土族12.塔塔尔族13.塔吉克族14.水族15.畲族16.撒拉族17.羌族18.普米族19.怒族20.纳西族21.仫佬族22.苗族23.蒙古族24.门巴族25.毛南族26.满族27.珞巴族28.僳僳族29.黎族30.拉祜族31.柯尔克孜族32.景颇族33.京族34.基诺族35.回族36.赫哲族37.哈萨克族38.哈尼族39.仡佬族40.高山族41.鄂温克族42.俄罗斯族43.鄂伦春族44.独龙族45.东乡族46.侗族47.德昂族48.傣族 1 49.达斡尔族50.朝鲜族51.布依族52.布朗族53.保安族54.白族55.阿昌族56.汉族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1.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由56个民族组成,各民族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分布格局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2024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课堂笔记)第4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民族大团结

2024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课堂笔记)第4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民族大团结

民族大团结设计说明本课题目是民族大团结,主要有两个子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共同繁荣发展。

本课以“中华56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主线,贯串教学内容,以党和政府“为了让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为切入口提出问题,展开教学,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到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认同国家的民族政策,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图片和研读史料,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2.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及意义,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通过研读史料,归纳党和政府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而采取的措施,理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4.激发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历史责任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意义,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

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原因,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料分析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歌曲视频《石榴籽》图片《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河北省政区图》(二)工具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播放歌曲视频《石榴籽》,提出设问:歌曲中提到了哪些少数民族?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入本课题目《民族大团结》。

二、预习检查1.我国的民族构成及民族关系是怎样的?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是什么?实施情况如何?有什么意义?3.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因、措施分别是什么?三、学习任务一【设计意图】通过绘制年代尺,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

3.教师活动:出示《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河北省政区图》等图片,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具体实施情况如何?(2)观察《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请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目前已经建立的自治区,并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标注。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单元分析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单元分析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一、教学内容及结构分析本单元叙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相关史实,主要介绍民族大团结、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

本单元是中国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的制度与政策,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本单元共3课。

第12课民族大团结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繁荣发展”两个子目,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与意义。

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有“‘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两个子目。

教学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

难点:“一国两制”构想在解决香港问题上的运用。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有“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日益密切的交往”两个子目。

教学重点:“九二共识”。

难点:海峡两岸关系日益密切的原因。

二、教学定位分析1.经济发展与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关系。

经济的发展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各民族共同繁荣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2.“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涵和伟大意义。

“一国两制”,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第二,“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第三,“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第四,“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第五,“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教学建议1.采用学案教学掌握基础知识,利用图表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并从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从复杂的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教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教案新人教版
│ │ │
和谐共处两岸关系一国两制
│ │ │
│ │ │
│ │ │
关键词:交流合作历史演变国家统一
│ │ │
│ │ │
│ │ │
核心句:民族团结影响深远民族区域自治
│ │ │
│ │ │
│ │ │
└───────────┬───────────┘


国家稳定与发展
```
板书设计采用了清晰的层次结构,将重点知识点、关键词和核心句有序地组织起来,便于学生抓住课程的重点。同时,通过简洁的图示和线条,增强了板书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核心素养目标
1.运用史料,分析民族团结对于国家稳定与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史料实证能力。
2.理解两岸关系的历史演变,把握一国两制政策的内涵,提升历史理解素养。
3.增强国家认同感,树立维护祖国统一的家国情怀。
4.通过对国家统一政策的探讨,培养国际视野,增进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政治制度的理解。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相关知识,如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政策等,对于台湾问题,学生也有基础的了解,例如两岸关系的历史背景、一国两制的概念等。此外,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方法和评价标准有了初步的认识。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特别是他们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这有助于我了解学生是否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定期进行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关键概念和历史事件的理解,以及他们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能力,确保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对于在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我将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对于学生在理解上存在的普遍问题,我会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并通过提供额外的学习材料和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教案新人教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拓展与延伸
1. 推荐阅读:
(1)《香港回归历程回顾》,载于《历史研究》,2007年第3期。
(2)《澳门回归及其对区域合作的影响》,载于《澳门研究》,2011年第1期。
(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与现实启示》,载于《当代中国史研究》,2017年第3期。
这些文章深入探讨了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有助于同学们更加全面地理解回归祖国的历史事件。
答案: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一步,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香港和澳门回归后,继续保持繁荣稳定,为祖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4. 题目:请分析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对祖国统一的影响。
答案: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有利于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香港和澳门回归后,与内地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作出贡献。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教案 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本节课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
1. 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背景及过程。包括中英、中葡关于香港、澳门回归的谈判,以及回归仪式的相关史实。
在素质方面,学生们热爱祖国,对于祖国的统一有着强烈的认同感。他们具备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历史事件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这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因为他们对于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这一事件,能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
然而,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他们可能对于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具体过程和细节不够了解,需要通过课堂讲解和史料分析来加深理解。另一方面,他们可能对于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课堂讨论和思考来锻炼。

部编八下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八下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第12课民族大团结。

教材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历程。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到我国各民族共同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历史任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我国的历史背景和民族政策,对本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对于民族团结的深刻内涵和意义,以及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历程,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深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历程;掌握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历程。

2.教学难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内在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民族团结的力量。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案例为依据,分析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历程。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下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第12课民族大团结。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民族吗?它们之间是如何相处的?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历程。

以具体的案例为例,阐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内在联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民族团结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第11课民族团结教师寄语: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学习目标:1、掌握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西部大开发等基础知识。

2、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

3、通过学习,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

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完成知识梳理二、合作交流,共同提高1.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是什么?2.西部大开发主要在哪些省市自治区进行?简单说说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对于如何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你有何合理性的建议?三、小结歌谣记忆法56个民族56朵花,平等团结是一家,区域自治是国策,共同发展变化大,如今西部大开发,各族人民乐开花四、达标测试1.新中国建立初期,党中央决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A.政治协商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按劳分配制度2. 2010年4月,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地震。

同胞有难,全国人民感同身受,倾力相助。

请问我国在藏族聚居地设立的省级行政区域是()A.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3.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之一。

下列做法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是()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②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在国家机关统一使用汉字与普通话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后,全国共设立了几个省级民族自治区?()A. 2个B. 3个C. 4个D. 5个5.建国62年以来,我国民族团结之花开得异常鲜艳。

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实行了()A.改革开放政策B.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依法治国方针6.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为保障西藏地区社会稳定,促进西藏地区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和平解放西藏 B.设立西藏自治区C.西藏是最早对外开放地区之一 D.建立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引导少数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是:()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进行三大改造C.实行赎买政策 D.进行民主改革8.为了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的过程中,涌现出支援西藏的好干部是()A.孔繁森B.焦裕禄C.雷锋D.赵梦桃9. 阅读史料,启迪智慧。

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有不同的制度模式,中国采用的是A. A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由于成功地实行A,中国少数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民主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保证了中国各民族不论大小都享有平等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形成了各民族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

一一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请回答:(1)材料中的“A”处指的是我国对少数民族实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请写出它的名称。

(2) 20世纪80年代,国家开始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投入,到90年代,全国80%以上的少数民族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

你认为这一成就的取得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次转折性会议有直接联系?如今我国不断在西藏、新疆等地巨额投资,得益于本世纪初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哪一项战略政策?(3)和谐的民族关系需要我们共同来维护,请你为营造更加和谐的民族关系提出合理化建议。

(不少于两条)10.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我军进入拉萨时,不少人见到拉萨街头人与狗抢食吃的场景,也有人见到逃跑的农奴被抓住后,激动地说:“解放军是神兵,是天菩萨派来拯救我们的。

”——摘编自搜狐新闻网材料二西藏地区人大代表索朗顿珠说:“我家和西藏百万农奴一起翻身解放,享有充分的政治经济权利。

现在家里新盖了8间房子,饲养了3头奶牛、1头牦牛、13只绵羊和4头猪,还买了彩电、立柜、藏式柜等家电家什。

”——摘编自中国军网请回答:(1)从材料一看出当时拉萨人民生活状态如何?这个地区的解放是在何时得以实现的?在他们心中,解放军是什么样的形象?(2)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今天藏民生活状况又如何?他们所享有的“政治经济权利”是通过我国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哪一基本政治制度得以保障的?(3)当今一小撮“藏独”分子借奥运之际大搞分裂活动,对此你有何想法?学后反思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师寄语:“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

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

”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及意义,了解主权的含义。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历史意义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通过港澳的回归,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才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才能真正实现港澳的回归,最终实现台湾的回归。

学习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学习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完成知识梳理二、合作交流,共同提高1. 议一议:“一国两制”是怎样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2.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在性质上有什么不同?三、小结为了便于理解、掌握本课知识,可用下列图示来梳理知识点,做到提纲挈领。

歌谣记忆:改革开放设计师,统一祖国探路子,“一国两制”好方式,港澳回归雪国耻。

四、达标测试1.2009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的纪念日。

把党中央多年来酝酿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想创造性地概括为“一国两制”,为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正确道路的是()A B C D2.有人说:“收回香港,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A.市场经济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一国两制”方针 D.经济特区3. “一国两制”构想不适用于下列哪一地区?()A.深圳 B.香港 C.台湾` D.澳门4.“一国两制”的构想能够在香港、澳门成功运用的原因是( )(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2)国际社会的干预(3)英国、葡萄牙政府主动归还(4)“一国两制”构想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A.(1)(2)B.(2)(3)C.(3)(4)D.(1)(4)5.2009年,在澳门热烈庆祝回归祖国十周年时,广西也在庆祝解放六十周年。

这两地分别是特别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它们的相同点为()A.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B.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C.都是为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设立的D.都实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6.澳门回归十多年来,GDP以年均近15%的增幅快速增长,人均GDP已达3.9万美元,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

这一事实表明,“一国两制”的实行()A.融洽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B.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C.刺激了特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D.保持了特区生活方式的长期不变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以伟大政治家和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请回答:(1)香港岛是通过什么条约割让的?它被英国殖民者强占了多少年?(2)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国收回香港后,在香港实行了什么社会制度?(3)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形成了鲜明对比,图一反映的是签订条约割让香港岛的情景,图二反映的是收回香港的情景,“割让”与“收回”的原因分别是什么?8.阅读下列材料:“一国两制”的构想从实际出发,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因而是各方可以接受的、合情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杨先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什么是“一国两制”?(2)根据以上材料说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重要依据。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实施“一国两制”国策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9.阅读下列材料: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陶,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闻一多《七子之歌·香港》请完成:(1)材料中的“我”“母亲”“海狮”各指什么?(2)“我”是何时回到“母亲”怀抱的?(3)材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后反思: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师寄语: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学习目标1.了解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政策。

2.理解“一国两制,了和平统一”方针的含义、原因以及重大意义。

3.运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对祖国统一充满信心,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使命感。

重点难点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难点:“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对台基本方针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完成知识梳理(列表记忆:海峡两岸关系)二、合作交流,共同提高1.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目前台湾海峡两岸处于分离状态,是中华民族的不幸,所有中国人无不急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从目前来看,你认为台湾问题至今仍未解决的主要的因素有哪些?你怎么样评价“台独”行为?请你谈一谈你对祖国统一的前景的看法?2.台湾特别行政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异同。

三、小结面对如诗如画的宝岛台湾,老师也想用一首诗表达一下心声,“燕子飞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两岸暂时的别离,终有团圆的时候”。

我们都坚信海峡两岸的统一一定会实现,因为两岸人民血脉相联,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中国人,最后让我们用歌声祝愿祖国早日完成统一大业。

四、达标测试1.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是指()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C.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D.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2.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神龛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C.坚持不动用武力的原则 D.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3.昔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如今“轻轻一拨号,频频传佳音”。

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是哪一基本方针的体现()A.和平方式解放 B.“一国两制”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八项主张4.右图预示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根本的前提是()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坚持资本主义道路C.坚持国共两党平等对话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5.邓小平指出,实现祖国统一应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