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数据库技术-520

合集下载

三级数据库技术

三级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由外模式、模式、内模式构成。

数据库管理系统在这三种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像。

外模式是用户可见的部分数据的存在模式;模式可以等价为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且用户不可见,是三级模式的中间部分;内模式对应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

当模式改变时,由数据库管理员对各个外模式/模式的映像作相应的改变,但是外模式可以不变。

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库的外模式编写的,从而应用程序可以不必修改,因此,外模式/模式映像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

模式/内模式映像提供了物理独立性。

三级加锁协议也称为三级封锁协议,它保证正确的调度事务的并发操作,是事务对数据库对象加锁、解锁必须遵守的一种原则数据库的转储机制一般有完全转储、差量转储和增量转储三种。

完全转储是指对整个数据库中的数据全部重新备份,效率低,时间长;差量转储是指基于上一次完全转储基点之后变化转储,是对上一次转储之后对所有文件中修改或删除的记录的转储,效率高,时间短;增量转储是对数据库中凡是有记录变化的文件的整个文件进行复制,效率介于两种转储方式之间数据仓库是为了构建新的分析处理环境而出现的一种数据存储和组织技术,基本特征包括:数据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非易失的看,随时间不断变化的数据集合,用来支持管理员的决策。

关系模式描述关系的静态结构,它是静态的、稳定的关系是动态、随用户对数据库的操作而变化的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六个阶段:需求分析概念和意义:描述:对待开发的系统要做什么,完成什么功能的全面描述主要任务:分析清楚当前系统的业务流程,包括系统的体系结构,各职称部门完成的主要任务,各职称部门之间的关系及其交流的信息存在的问题:分析清楚系统存在的问题,包括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工作:通过对需求的调查、了解、观看和分析,采用已经证实的技术方法和工具,对原始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得到有关目标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以及其相互关系等一系列活动的集合。

目标:以使用者和开发人员都容易理解的文档形式提供一个关于目标系统所完成的全部功能以及性能等需求的完整描述,以保证目标系统后续阶段,如设计、编码、测试等阶段工作的顺利完成,为最终开发出一个满意度高的系统打下基础最终结果:以模型图的形式展示,如:DFD图、IDEF0图基本要求:需求描述要准确、清楚、一致、不存在任何不完全、含混或者二义性的描述需求获取的困难:软件功能复杂、需求的可变性、软件产品的不可见性需求获取的方法面谈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查阅资料需求分析的过程:标识问题建立需求模型描述需求(产出需求文档)需求确认需求分析的方法:DFD需求建模方法:也被称为过程建模和功能建模方法,核心是数据流,,从应用系统的数据流着手,以图形方式刻画和表示一个具体业务系统中的数据处理过程和数据流基本元素:规则:父图中描述过的数据流必须要在相应的子图中出现一个处理至少有一个输入流和一个输出流一个存储必定有流入的数据流和流出的数据流一个数据流至少有一端是处理框模型图中表达和描述的信息是全面的、完整的、正确的和一致的IDEF0方法IDEF0侧重描述系统功能需求,被称为功能建模方法左箭头:数据的输入右箭头:输出的结果上箭头:约束的机制下箭头:完成活动所需要的资源数据库结构设计概念结构设计概念设计的依据:需求分析阶段的文档概念设计的步骤:明确建模目标-定义实体集-定义联系-建立信息模型-确定实体属性-对信息模型进行集成与优化数据建模方法:ER模型:功能建模方法实体或实例:客观存在并且可以相互区分的事物(可以是具体的人或物,如:张三、一辆汽车等,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如:学生的一次选课,一场演出)实体集:实体的集合属性:实体的性质和特征域:属性的取值范围如:属性性别的域为:男、女码:实体集中能唯一标识每一个实例的属性或属性组如:实体集学生的码为学号或身份证联系:描述实体之间的关系一对一(1:1)一对多(1:n)多对多(m:n)IDEF1X建模方法:侧重分析、抽象和概括应用领域中的数据需求被称为数据建模方法建模元素:实体集联系实体集:在IDEF1x中,每一个实体集定义有一个唯一的名字和编码,名字和编码之间用斜杠/ 写在矩形框的上方,编码应该是正整数独立标识符实体集或独立实体集:一个实体集的每个实例都能被唯一的标识而不决定于他与其他实体集的联系从属标识符实体集或从属实体集:实体集的一个实例的唯一依赖于该实体集于其他实体集的联系联系:子实体集一侧有圆圈,联系名备注在直线旁标定型联系:儿子实体的实例都是由它与父亲实体的联系而确定,父亲实体的主关键字是儿子实体主关键字的一部分实直线表示非标定型联系:儿子实体的实例能够被唯一标识而无需依赖其与实体的联系,父亲实体的主关键字不是儿子实体的主关键字虚直线表示分类联系:一个实体实例是由一个一般实体实例及一个分类实体实例构成的一个一般实体实例是若干具体实例(分类实体)的类分类实体与一般实体具有相同的标识符不同分类实体除具有一般实体特征外,各自还可能具有不同的属性特征一圆圈带两横线:完全分类联系,一圆圈带一横线:非完全分类联系非确定联系:逻辑结构设计数据库逻辑设计的依据:信息模型和数据库概念设计说明书数据库逻辑设计的任务:把数据库概念设计的结果(ER图)转换为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数据模型(常见的为关系模型)逻辑设计是面向机器世界的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标识ER模型中的联系-》依次转换为与每个联系相关联的实体集及联系1.实体集转换为关系:实体集对应于一个关系关系名:与实体集相同属性:实体集的所有属性主码:实体集的主码2.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式:1:1 将1:1联系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将1:1联系与某一端实体集所对应的关系合并1:n 一种方法是将联系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其关系的属性由与该联系相关的各实体集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组成,而该关系的码为n端实体集的码另一种的方法是在n端实体集中增加新属性,新属性由联系对应的1端实体集的码和联系自身的属性构成,新增属性后原关系的码不变M:n 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集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新关系的码为两个相连实体码的组合(该码为多属性构成的组合码)1:1:1 转换成的三个关系中,在一个关系模式中加入另外两个关系模式的码和联系的属性1:1:n 将n端添加另外两端的主键和联系的属性1:m:n 联系类型需转换为关系模式,属性为m端和n端的实体类型的键加上联系的属性,码为m端和n端的实体键组合M:n:p 联系类型转换为关系模式,属性为三端实体类型的键加上联系的属性,码为三端实体键的组合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功能设计与实施功能设计:总体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事务设计:事务概要设计、事务详细设计DBAS概要设计功能角度DBAS四个层次: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数据持久层表示层概要设计:人机界面设计业务逻辑层概要设计:梳理DBAS的各项业务活动业务逻辑层::数据持久层DBAS详细设计表示层详细设计:原型迭代法业务逻辑层:对概要设计的细化通过UML类图、活动图、协作图描述DBAS对用户业务的详细实现逻辑设计内部处理流程和算法、具体数据结构、对外详细接口等数据安全设计安全性保护、完整性保护、并发控制、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数据加密传输数据的安全性保护方式:用户身份鉴别、权限控制、视图机制复制数据库的方法有:1、使用复制数据库向导在服务器之间复制或移动数据库2、还原数据库备份,若要复制整个数据库,可以使用BACKUP和RESTORE Transact-SQL语句触发器是用户定义在关系表上的一类由时间驱动的特殊过程。

全国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知识点汇总

全国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知识点汇总

全国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知识点汇总数据库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是指按照特定
的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系统。

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
是计算机专业人员必备的基础知识之一,是在数据库设计、安全、
查询和优化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本文将介绍全国计算机三级数据库
技术的知识点汇总。

一、数据库基础知识
1. 数据库概念:数据库是指按照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管理数
据的系统。

它是数据的集合,包括数据、数据结构和数据的关系等。

2.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软件。

它提供了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和数据查询
等功能。

3. 数据库模型:数据库模型是用于描述数据库结构和数据之间
关系的概念图。

常见的数据库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和关系模
型等。

4. 关系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是指基于关系模型构建的数据库系统。

它以表的形式组织数据,并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进行数据的操作和查询。

5. 非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是指不使用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系统。

它以文档、图形或键值对等形式存储数据,并使用不同的查询语言进行数据的操作和查询。

6. 数据库事务:数据库事务是指由一系列数据库操作组成的逻辑工作单位。

它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执行失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二、数据库设计与规范
1. 数据库设计的三范式:第一范式指数据表中的每个字段都是不可再分的;第二范式指数据表中的每个字段都依赖于整个主键;第三范式指数据表中的每个字段都只依赖于主键,而不依赖于其他非主键字段。

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

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

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三级的重要考试科目之一,也是现代信息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涉及到数据的存储、管理和检索等方面,对于企业和组织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库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主要内容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

一、数据库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数据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来有效地存储、管理和检索大量数据的一种技术。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使得数据的规模呈指数级增长,如果没有高效的数据库技术,就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数据处理需求。

数据库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当时的数据库技术主要是针对大型主机系统的。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数据库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目前,数据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企业管理、金融、电子商务、物流等等。

二、数据库技术的主要内容数据库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库的设计与建模、数据库的实施与应用、数据库的管理与维护、数据库的安全与备份等方面。

1.数据库的设计与建模:数据库的设计与建模是数据库技术的基础工作,它包括确定数据库的实体、属性和关系等,并通过数据库建模工具进行建模。

数据库设计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可靠性等方面。

2.数据库的实施与应用:数据库的实施与应用主要包括数据库系统的选择、安装和配置等过程,以及数据库的应用开发和集成。

数据库的实施与应用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进行相应的开发和调试工作。

3.数据库的管理与维护:数据库的管理与维护是确保数据库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它包括数据备份与恢复、性能优化、日志管理等工作。

数据库的管理与维护需要定期进行,以保证数据库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数据库的安全与备份:数据库的安全与备份是保护数据库中数据不受损失和泄露的重要措施。

数据库的安全措施包括权限管理、访问控制和密码策略等,数据库的备份则是为了在数据丢失时能够快速恢复。

数据库的安全与备份需要定期进行,以应对可能的风险和意外情况。

三级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基础

三级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基础
10
3、通常,信息的价值与下列哪些性质紧密相关? I。准确性 II。及时性 III。可靠性 IV。开放性 V。完整 性 A)I、II、III和IV B)II、III、IV和V C)I、II、III和V D)I、II、IV、和V C 2007 4、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重要区别是数据库具有 A 数据共享 B 数据无冗余 C 特定的数据模型 D 有专门 的数据管理软件 C
3
4.1数据库基本概念
考点1 信息、数据与数据处理
信息 信息是显示世界事物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反映。 数据 描述现实世界的符号记录(总称),表现形式: 文字、符号、图形、图像和声音等 信息与数据关系 数据是信息的符号表示,是信息的载体; 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是数据的语义解释 信息的价值与准确性、及时性 、可靠性 、完整性

13
考题
1、对数据库中数据可以进行查询、插入、删除、更新,是 因为数据管理系统提供了 A、数据定义功能 B、数据操作功能 C、数据维护功能 D、数据控制功能 B 2008.09 2、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共享是指() A、多个用户共享一个数据文件中的数据 B、多个用户使用同一种语言共享数据 C、多个应用、多种语言、多个用户共享数据 D、同一个应用的多个程序共享数据 C




数据库管理员:定义数据内容和结构、存储结构和存 取策略、安全性和完整性要求、监控运行、性能改进、 重组和重构 系统分析人员:应用系统需求分析 数据库设计人员:数据库各级模式的设计 应用程序员:编写代码 用户:
16
考题
1、下列哪一个不包含在数据库系统的软件平台中? A)DBMS及支持DBMS运行的操作系统(OS)或网络操作系统(NOS) B)能与数据库接口的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系统,以及以DBMS为核 心的应用开发工具 C)检测、预防和消除计算机系统病毒的软件系统 D)为特足应用环境开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C 下列条目中,哪些是数据库管理员(DBA)职责 I、决定数据库中信息的内容和结构 II、决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存取 策略 III、监控数据库的使用和运行 IV、改进数据库性能、重组和重构 V、定义安全性和完整性

计算机三级考试《数据库技术》试题和答案

计算机三级考试《数据库技术》试题和答案

计算机三级考试《数据库技术》试题和答案计算机三级考试《数据库技术》试题和答案《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三级考试类别之一,下面店铺整理了计算机三级考试《数据库技术》试题和答案,大家快来检测吧!1[单选题] 现有SQL Server 2008数据库服务器,其中的一个数据库占用80GB空间,另有一台用于备份的计算机,该机器上有4个大小均为50GB的硬盘分区。

若要将此数据库完全备份到该计算机上,则( )。

A.不能实现,因为每个分区上的空间都不够80GBB.可以先建立一个备份设备,这个设备分别在4个分区上各占用20GB空间,然后再用此设备备份数据库C.可以先在每个分区上分别建立一个备份设备,指定每个设备的大小均为20GB,并建立一个包含这4个备份设备的备份媒体集,最后再用此备份媒体集备份数据库D.可以先在每个分区上分别建立一个不用指定大小的备份设备,然后将数据库同时备份到这4个备份设备上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对于80GB的数据库需分4个硬盘分区来存储,可先在每个分区上分别建立一个备份设备,指定每个设备的大小为20GB,并建立一个包含这4个备份设备的备份媒体集,最后再用此备份媒体集备份数据库。

2[单选题] 下列关于SQL Server 2008身份验证模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Windows身份验证模式”下,不允许sa登录到SQL Server服务器B.在“Windows身份验证模式”下,所有Windows用户都自动具有登录到SQL Server服务器的权限C.不管是哪种身份验证模式,Windows中的Administrator无需授权就可登录到SQL Server服务器D.安装好SQL Server之后,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更改身份验证模式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在“Windows身份验证模式”下,所有Windows用户登陆到SQL Server服务器都无需再提供用户名和密码,但SQL Server会从用户登录到Windows时提供的用户名和密码查找当前用户的信息,判断其是否是SQL Server的合法用户,不是,则拒绝登录。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技术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技术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技术介绍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简称NCRE)是由中国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国计算机教育与应用研究中心(中国计算机协会下属机构)主办的一项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涵盖了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专业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三个方面,包括初、中、高三个级别。

其中,三级数据库技术考试主要测试考生的数据库基础知识、SQL语言基础以及MySQL数据库应用等方面。

考试大纲三级数据库技术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数据库基础知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组成和特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SQL语言基础SQL语言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SQL命令的基本语法和使用规则;SQL语句的组成和执行顺序;数据的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等基本操作;SQL函数的使用方法和分类;SQL语言中的约束、索引和事务等。

3. MySQL数据库应用MySQL数据库的安装和配置;MySQL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操作;MySQL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MySQL数据库的查询优化和索引优化;MySQL数据库的应用程序开发和部署;MySQL 数据库的安全和权限控制等。

考试方式三级数据库技术考试采用笔试方式,分为两部分:选择题和操作题。

选择题共计50道,每题1分,操作题共计5道,每题10分,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试通过标准考试通过的标准为:总分不少于60分,选择题的分数不低于25分,操作题的分数不低于35分。

考试成绩有效期为两年。

考试报名考生可以在每年的4月1日至5月31日和10月1日至11月30日到当地的NCRE考试中心报名参加考试。

考试费用为300元。

考试证书考试合格的考生可领取由中国计算机教育与应用研究中心颁发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书》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单》。

三级数据库考点、重点章节剖析

三级数据库考点、重点章节剖析

三级数据-库技术:数据库基本知识第2章数据库基本知识2.1.1 计算机系统组成与应用领域2.1.2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第3章数据结构与算法3.1.1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3.1.2 主要的数据存储方式第4章操作系统4.1.1 操作系统概述4.1.2 操作系统的类型 4.1.3 操作系统的硬件环境知识4.1.4 中断相关知识第5章数据库技术基础 5.1.1 数据库基本概念5.1.2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第6章关系数据库基础6.1.1 关系数据库系统概述第7章关系数据库分析与设计7.1.1 关系模式设计中常见问题第8章数据库管理系统8.1.1 数据库管理系统概述8.1.2 DBMS的基本功能8.1.3 DBMS程序模块的组成8.1.4 DBMS 的分类第9章事务管理和数据库安全性9.1.1 事务的概念和特性第10章数据库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10.1.1 新一代数据库系统工具概述第2章基础知识2.1 计算机系统组成与应用领域2.1.1 考点1:计算机的系统组成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硬件和软件系统两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硬件是组成计算机的物理设备的总称,由各种器件和电子线路组成,是计算机完成工作的物质基础。

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硬件设备上运行的各种程序及相关资料的总称。

硬件和软件的关系:硬件为软件发展提供支持,软件促使硬件更新和发展。

2.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以存储程序原理为基础的冯•诺依曼结构的计算机,一般由5大功能结构组成,分别是: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通常将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和内存储器合称为主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器合称为外部设备;外部设备通过接口线路与主机相连。

3.输入输出设备常见的输入设备:键盘、鼠标、光笔、纸带输入机、模/数转换器和声音识别输入等。

常见的输出设备:打印机、显示器、绘图仪、数/模转换器和声音合成输出等。

兼有输入输出两种功能的设备:磁盘机、磁带机等。

数据库技术三级考试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技术三级考试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技术三级考试知识点总结一、数据库基础。

1. 数据库系统概述。

- 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数据库系统(DBS)的概念。

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集合;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数据库系统是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员(DBA)等组成的人机系统。

-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如数据结构化(整体结构化,数据不再针对某一应用,而是面向全组织)、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且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包括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等。

2. 数据模型。

- 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

常用的概念模型是实体 - 联系模型(E - R模型),其中包括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和联系(实体之间的联系有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等类型)。

-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描述数据库的组成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联系)、数据操作(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的实例允许执行的操作的集合,包括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和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一组完整性规则,用以限定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

- 常见的逻辑数据模型:- 层次模型:用树形结构表示实体及其之间的联系,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根结点以外的其他结点有且只有一个父结点。

- 网状模型:用网状结构表示实体及其之间的联系,允许一个以上的结点无双亲,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双亲。

- 关系模型:以二维表的形式组织数据,关系模型中的数据结构是关系(二维表),关系操作包括查询(选择、投影、连接等)和更新(插入、删除、修改)操作,关系的完整性约束包括实体完整性(主关键字不能取空值)、参照完整性(外键要么取空值,要么取对应主键的值)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3. 数据库系统结构。

三级数据库技术

三级数据库技术

第一章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方法1.数据库系统(Data Base System):主要提供数据的组织、存储、维护、访问等数据管理功能。

2.数据库应用系统(Data Base Application System):通过数据库应用程序,实现了更为复杂的数据处理功能。

3.软件工程:为了提高软件质量,加快软件开发进度,降低开发费用4.现代工程概念管理软件生产与开发的典型方法:瀑布模型:1)项目规划:实现功能、性能指标、项目开发计划2)系统分析:调研分析,需求说明文档3)总体设计4)详细设计:细化总体设计结果,具体到每个模块的算法5)编码调试和集成测试:保证应用系统已达到既定目标6)运行维护快速原型模型:1)快速分析:确定目标系统的功能,界面特点和性能需求2)设计构造原型:快速构建一个可运行的初始系统3)运行原型: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系统,并发现问题4)评价原型5)改进原型:阶段3-5修改迭代螺旋模型:将瀑布模型的系统化和快速原型模型的可修改性结合1)项目规划:确定系统功能和性能目标,选择可行的实施方案2)风险评估3)工程实现4)用户评估5.DBAS生命周期模型:项目规划→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实现与部署→运行与维护规划与分析1)系统规划与定义:任务称述;确定任务目标;确定系统范围和边界;确定用户视图2)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操作可行性;开发方案选择3)项目规划:项目团队;项目环境;项目活动;成本预算;进度计划需求分析1)数据需求分析:分析与辨识应用领域所管理的各类数据项和数据结构,形成数据字典的主要内容2)功能需求分析:DBAS需求分析的核心环节,分为数据处理需求分析和业务规则需求分析3)性能需求分析:数据操作响应时间;系统吞吐量;允许并发访问的最大用户数;每TPS代价值4)其他需求分析:存储需求分析;安全性需求分析;备份和恢复需求分析系统设计1)概念设计: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系统总体设计2)逻辑设计: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应用程序概要设计;数据库事务概要设计3)物理设计: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事务详细设计;应用程序详细设计 实现与部署1)建立数据库结构2)数据加载3)事务和应用程序的编码及测试4)系统集成、测试与运行5)系统部署运行管理与维护:日常维护;系统监控与分析;性能系统优化调整;系统升级第二章需求分析1.概念:对待开发的系统要做什么,完成什么功能的全面描述2.目标:以使用者和开发人员都容易理解的文档形式提供一个需求的完整描述3.需求分析过程:标识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识别获得对所求解问题及其运行环境的理解建立需求模型:利用模型识别和考察系统所要解决的问题和系统中各部件相互作用的关系及约束描述需求:对待开发系统从宏观和整体上的一个完整描述。

三级数据库技术教程目录

三级数据库技术教程目录

第1章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方法1.1数据库应用系统生命周期1.1.1 软件工程与软件开发方法1.1.2 DBAS生命周期模型1.2规划与分析1.2.1系统规划与定义1.2.2可行性分析1.2.3项目规划1.3需求分析1.3.1数据需求分析1.3.2功能需求分析1.3.3性能需求分析1.3.4其他需求分析1.4系统设计1.4.1概念设计1.4.2逻辑设计1.4.3物理设计1.5实现与部署1.6运行管理与维护1.7应用案例需求1.7.1案例概述1.7.2案例业务功能需求1.7.3非功能性需求概述小结习题第2章需求分析2.1 需求分析2.1.1需求分析的概念与意义2.1.2需求获取的方法2.1.3需求分析过程2.2需求分析方法2.2.1需求分析方法概述2.2.2 DFD需求建模方法2.2.3其他需求建模方法2.2.4 DFD与IDEFO比较2.3需求分析实例小结习题第3章数据库结构设计3.1数据库概念设计3.1.1概念设计的任务3.1.2概念设计的依据及过程3.1.3数据建模方法3.1.4概念设计实例3.2数据库逻辑设计3.2.1概述3.2.2逻辑设计实例3.3数据库物理设计3.3.1物理设计概述3.3.2数据库的物理结构3.3.3索引3.3.4数据库物理设计3.3.5其他物理设计环节小结习题第4章数据库应用系统功能设计与实施4.1软件体系结构与设计过程4.1.1软件体系结构4.1.2软件设计过程4.2 DBAS总体设计4.2.1 DBAS体系结构设计4.2.2 DBAS软件总体设计4.2.3软硬件选型与配置设计4.2.4业务规则初步设计4.3 DBAS功能概要设计4.3.1表示层概要设计4.3.2业务逻辑层概要设计4.3.3数据访问层概要设计4.4 DBAS功能详细设计4.4.1表示层详细设计4.4.2业务逻辑层详细设计4.5应用系统安全架构设计4.5.1数据安全设计4.5.2环境安全设计4.5.3制度安全设计4.6 DBAS实施4.6.1创建数据库4.6.2数据装载4.6.3编写与调试应用程序4.6.4数据库系统试运行小结习题第5章UML与数据库应用系统5.1 DBAS建模5.2 DBAS业务流程与需求表达5.2.1业务流程与活动图5.2.2系统需求与用例图5.3 DBAS系统内部结构的表达5.3.1系统结构与类图5.3.2系统结构与顺序图5.3.3系统结构与通信图5.4 DBAS系统微观设计的表达5.4.1微观设计与对象图5.4.2微观设计与状态机图5.4.3微观设计与时间图5.5 DBAS系统宏观设计的表达5.5.1宏观设计与包图5.5.2宏观设计与交互概述图5.5.3宏观设计与复合结构图5.6 DBAS系统实现与部署的表达5.6.1系统实现与组件图5.6.2系统实现与部署图小结习题第6章高级数据查询6.1一般数据查询功能扩展6.1.1使用TOP限制结果集6.1.2使用CASE函数6.1.3将查询结果保存到新表中6.2查询结果的并、交、差运算6.2.1并运算6.2.2交运算6.2.3差运算6.3相关子查询6.4其他形式的子查询6.5其他一些查询功能6.5.1开窗函数6.5.2公用表表达式小结习题第7章数据库及数据库对象7.1创建及维护数据库7.1.1 SQL Server数据库概述7.1.2 SQL Server数据库的组成7.1.3数据库文件组7.1.4数据库文件的属性7.1.5用T—SQL语句创建数据库7.1.6修改数据库7.1.7分离和附加数据库7.2架构7.3分区表7.3.1基本概念7.3.2创建分区表7.4索引7.5索引视图小结习题第8章数据库后台编程技术8.1存储过程8.1.1基本概念8.1.2创建、执行和删除存储过程8.2用户定义函数8.2.1创建和调用标量函数8.2.2创建和调用内联表值函数8.2.3 创建和调用多语句表值函数8.2.4删除用户自定义函数8.3触发器8.3.1 基本概念8.3.2创建触发器8.3.3删除触发器8.4游标8.4.1游标的组成8.4.2使用游标8.4.3游标示例小结习题第9章安全管理9.1安全控制概述9.2存取控制9.2.1自主存取控制9.2.2强制存取控制9.3审计跟踪9.4统计数据库的安全性9.5 SQL Server的安全控制9.5.1身份验证模式9.5.2登录账户9.5.3数据库用户9.5.4权限管理9.5.5角色9.6 Oracle的安全管理9.6.1用户与资源管理9.6.2权限管理9.6.3审计功能小结习题第10章数据库运行维护与优化10.1数据库运行维护基本工作10.2运行状态监控与分析10.3数据库存储空间管理10.4数据库性能优化10.4.1数据库运行环境与参数调整10.4.2模式调整与优化10.4.3存储优化10.4.4查询优化10.4.5 SQL Server性能工具小结习题第11章故障管理11.1故障管理概述11.1.1故障类型及其解决方法11.1.2数据库恢复技术概述11.2数据转储11.3 日志文件11.3.1 日志文件的概念11.3.2日志文件的格式与内容11.3.3登记日志文件的原则11.5.4检查点11.4硬件容错方案11.4.1概述11.g.2磁盘保护技术11.4.3服务器容错技术11.4.4数据库镜像与数据库容灾小结习题第12章备份与恢复数据库12.1备份与恢复的概念12.1.1备份数据库12.1.2恢复数据库12.2 SQL Server的备份与恢复机制12.2.1恢复模式12.2.2备份内容及时间12.2.3 SQL Server的备份机制12.2.4 SQL Server的恢复机制12.3 Oracle的备份与恢复机制12.3.1 Oracle数据库逻辑备份与恢复12.3.2 Oracle数据库物理备份与恢复小结习题第13章大规模数据库架构13.1分布式数据库13.1.1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概述13.1.2分布式数据库目标与数据分布策略13.1.3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13.1.4分布式数据库的相关技术13.2并行数据库13.2.1并行数据库概述13.2.2并行数据库系统结构13.2.3数据划分与并行算法13.3云计算数据库架构13.3.1云计算概述13.3.2云数据库体系结构13.3.3云数据库与传统数据库比较13.3.4云数据库展望13.4 XML数据库13.4.1 XML数据库概述13.4.2 SQL Server 2008与XML小结习题第14章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14.1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14.1.1决策支持系统及其演化14.1.2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支持系统14.2数据仓库技术概述14.2.1数据仓库的概念与特性14.2.2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与环境14.2.3数据仓库的数据组织14.2.4元数据14.2.5操作型数据存储14.3设计与建造数据仓库14.3.1数据仓库设计的需求与方法14.3.2数据仓库的数据模型14.3.3数据仓库设计步骤14.4数据仓库的运行与维护14.4.1数据仓库数据的更新维护14.4.2数据仓库监控与元数据管理14.5 联机分析处理与多维数据模型14.5.1OLAP简介14.5.2多维分析的基本概念14.5.3多维分析的基本操作14.5.4 OLAP的实现方式14.6数据挖掘技术14.6.1数据挖掘步骤14.6.2关联规则挖掘14.6.3分类挖掘 14.6.4聚类挖掘 14.6.5时间序列分析1.1 最新大纲专家解读基本要求1.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

Informix 数据库错误代码中文解释

Informix 数据库错误代码中文解释

Informix错误代码中文解释(5xx~600)-501 索引<索引名>;已经未被聚类。

表不再在(如果曾经在)本索引上被聚类。

确认本索引是用户意指的索引;如果这样,则不必变更本索引。

查看哪一个表已被聚类的方法,参见出错号 -500的讨论。

-502 不能聚类索引。

当数据库服务器以行的聚集顺序建立表的新拷贝时,得到一个不期望的错误。

检查ISAM 出错代码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典型的原因包括磁盘空间的短缺。

-503 锁定的表太多。

在本主机操作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中,有一个关于一次可锁定的表的数量的限制。

它不能锁定用户请求的表。

滚回当前的事务,然后重新设计操作以锁定较少的表,或者代之以行级的锁定,或者以互斥方式打开数据库。

-504 不能锁定视图。

本 LOCK TABLE 命令不能被执行,因为指定的表实际是一个视图。

只有实际的表可以被锁定。

滚回当前的事务。

然后重新设计操作针对视图所基于的实际的表进行工作,或者以互斥方式打开数据库。

-505 在 UPDATE 中的字段数与 VALUES 的数目不匹配。

本 UPDATE 语句使用一个 SET 子句,在其中一个字段名字的列表设置为等于表达式的列表,或者等于SELECT语句。

等式左边的字段数并不等同于右边产生的数据值。

滚回当前的事务,然后重写语句。

如果表达式的列表被使用,检查标点以确认每个表达式是不同的。

如果SELECT 语句被使用,检查看有多少字段返回。

-506 没有更新所有字段的许可。

用户的账户已经被授予更新特别字段的权限,但是本 UPDATE 语句更新所有的字段,或者更新用户没有权限的字段。

与表的拥有者联系或与本数据库中某个有数据库管理员权限的人员联系,并要求授予完全的UPDATE 权限。

列出表的拥有者的方法,参见出错号 -313的讨论。

-507 游标 <游标名>; 没有找到。

在本 UPDATE 或 DELETE 语句中 WHERE CURRENT OF子句命名的游标不存在。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教程--数据库技术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教程--数据库技术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教程--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互联网时代数
据管理和挖掘的基础。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技术课程主要包括
以下内容:
1.数据库基础概念:数据库的定义、特点、分类、发展历程等方面的
知识点。

2.关系型数据库技术: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特点、常见关系型数据库
管理系统的介绍、SQL语言的基本概念、语法、操作和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3.非关系型数据库技术:非关系型数据库的概念、分类、特点、应用
场景和特点,如NoSQL。

4.数据库设计方法:数据库设计的原则、规范、方法、技术和实现过程,包括实体关系模型(ERM)、关系模型(RM)等。

5.数据库编程基础:数据库编程的基本技术和操作,包括存储过程、
触发器、函数和视图等。

6.数据库安全和管理:数据库的安全性管理、数据备份和恢复、性能
优化和扩展等方面的知识点。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技术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基础数据库
技术的学习,更是在数据管理和应用方面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对学生未
来就业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

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

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

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是指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对于数据库的高级应用和开发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库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升级,从最初的关系型数据库到现在的分布式数据库,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了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中,最常见的是关系型数据库技术。

关系型数据库是指以关系模型为基础的数据库,它是一种基于表格的数据库,其中每个表格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称为主键。

关系型数据库的优点是结构化、易于管理和维护,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数据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关系型数据库中,最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MySQL、Oracle、SQL Server等。

除了关系型数据库技术之外,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还包括了非关系型数据库技术。

非关系型数据库是指不使用关系模型的数据库,它们通常使用键值对、文档、图形等方式来存储数据。

非关系型数据库的优点是具有较高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同时也能够处理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

在非关系型数据库中,最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MongoDB、Cassandra、Redis等。

在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中,还有一种比较新的技术,即分布式数据库技术。

分布式数据库是指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计算机节点上的数据库,它们通过网络连接进行通信和协作。

分布式数据库的优点是具有较高的可扩展性和容错性,同时也能够处理大量的数据。

在分布式数据库中,最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Hadoop、Cassandra、MongoDB等。

除了以上三种数据库技术之外,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还包括了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等。

数据仓库是指将多个数据源中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存储,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数据挖掘是指从大量数据中发现隐藏的模式和关系,以便进行预测和决策支持。

数据分析是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便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以便进行决策支持。

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涵盖了关系型数据库技术、非关系型数据库技术、分布式数据库技术、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等多个方面。

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

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

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引言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重要分支,它涵盖了数据库的设计、管理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常见的数据库技术和应用。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数据库是按照特定的数据模型组织和存储数据的集合,它允许用户以结构化的方式存储、访问和管理数据。

数据库的核心概念包括数据模型、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完整性。

常见的数据库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而关系模型是最广泛应用的一种模型。

数据库技术和应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是一种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它通过SQL语言实现对数据的管理和操作。

常见的RDBMS包括MySQL、Oracle、SQL Server等。

RDBMS具有以下特点:•数据存储在表中,表由行和列组成,每个行代表一个记录,列表示数据的属性。

•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查询和操作,包括SELECT、INSERT、UPDATE和DELETE等操作。

•提供事务处理机制,保证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支持并发访问,提供锁机制和事务隔离级别。

NoSQL数据库NoSQL(Not Only SQL)数据库是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它摒弃了传统的关系模型,采用其他数据模型来存储和管理数据。

NoSQL数据库适用于大规模数据的存储和高并发访问。

常见的NoSQL数据库有MongoDB、Redis、Cassandra等。

NoSQL数据库具有以下特点:•不需要预定义数据结构,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定义数据模型。

•支持水平扩展,可以通过增加节点来增加性能和存储容量。

•提供高可用性和容错性,一般采用副本机制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

数据库安全性和备份恢复数据库安全性是数据库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它涉及到用户的身份验证、权限管理、数据加密和安全审计等问题。

数据库管理人员需要制定合适的安全策略和措施来保护数据库中的数据。

数据库备份恢复是指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和结构备份到其他存储介质,并在需要时恢复到原始状态。

2020年全国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系统使用说明

2020年全国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系统使用说明

全国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系统使用说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考试包括笔试和上机两部分。

前者是在全国规定的时间进行统考,后者是由上机考试系统进行分时分批考试。

考试成绩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及不合格四个等第成绩,笔试或上机考试成绩只有一门合格的,参加下次考试时合格的一门可以免考,两部分考试均合格者,由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统一印制的三级合格证书。

为了更好地让考生在应考前了解和掌握上机考试系统环境及模式,熟练操作上机考试系统,提高应试能力,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上机考试系统以及三级网络技术上机考试的内容。

1上机考试系统使用说明1.上机考试环境3.配置文件CONFIG.SYS设置FILES=64DEVICE=C:DOSHIMEM.SYSDEVICE=C:DOSEMM386.EXERAMDOS=HIGH,UMBBUFFERS=164.自启动文件AUTOEXEC.BAT设置DOS的常用操作命令存放目录为C:DOS希望汉字操作系统UCDOS安装目录为C:UCDOS三级网络技术C语言安装目录为C:TC200上机考试系统安装目录为C:KSSYS这样系统的搜索路径应为:PATH=C:DOS;C:UCDOS;C:KSSYS;C:TC2005.启动UCDOS汉字系统UP.BAT文件设置@ECHOOFFC:UCDOSRD16%1C:UCDOSKNL%2C:UCDOSRDPS(UCDOS5.0版)C:UCDOSRDFNT(UCDOS6.0版以上)2上机考试时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上机考试时间定为60分钟。

考试时间由上机考试系统自动进行计时,提前5分钟自动报警来提醒考生应及时存盘,考试时间用完,上机考试系统将自动锁定计算机,考生将不能继续进行考试。

3上机考试题型及分值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上机考试试卷满分为100分,仅有一道程序编制调试题。

4上机考试登录使用上机考试系统的操作步骤:开机,启动计算机;启动UCDOS汉字操作系统;运行登录命令“ID”,上机考试系统将显示如下的登录画面(如图1所示)。

计算机三级考试数据库技术

计算机三级考试数据库技术

计算机三级考试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涉及到数据的组织、存储、管理和检索。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管理更加高效、方便,成为了现代计算机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下是关于数据库技术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是一种结构化的数据集合,它通过各种数据模型来组织和存储数据。

常见的数据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和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是最常用的数据模型,数据以表格的形式表示,其中每行代表一个记录,每列代表一个字段。

关系型数据库通过SQL语言来操作和查询数据。

2.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DBMS是一种软件系统,用于管理数据库。

它提供了各种功能,包括数据的增删改查、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管理、事务管理等。

常用的DBMS有MySQL、Oracle、Microsoft SQL Server等。

DBMS可以方便地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和维护,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3. 数据库设计和规范化:在设计数据库时,需要考虑数据的结构和关系。

数据库设计的目标是提高数据的可理解性、可靠性和可用性。

规范化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库设计方法,通过将数据分解为更小的、更简单的部分,减少数据冗余和不一致性。

常见的规范化级别包括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等。

4. 数据库索引:索引是一种数据结构,用于加速数据库查询操作。

索引可以提高查询的效率,减少数据扫描的次数。

常见的数据库索引包括B树索引和哈希索引。

索引会占用一定的存储空间,因此在设计数据库时需要权衡索引的数量和查询性能的需求。

5. 数据库事务和并发控制:事务是指一组数据库操作的逻辑单元,它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回滚到操作之前的状态。

事务的目的是维护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并发控制是指多个用户同时访问数据库时对数据的一致性进行控制,避免出现脏读、不可重复读和幻读等问题。

常见的并发控制技术包括锁和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级数据库技术-520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设计与应用题(总题数:1,分数:100.00)
1.函数readDat()是从文件in.dat中读取20行数据存放到字符串数组xx中(每行字符串长度均小于80)。

请编制函数jsSort(),其函数的功能是:以行为单位对字符串按下面给定的条件进行排序,排序后的结果仍按行重新存入字符串数组xx中,最后调用函数writeDat()把结果XX输出到文件out.dat中。

条件:字符串从中间一分为二,左边部分按字符的ASCII值降序排序,右边部分不作处理,排序后,左边部分与右边部分按例子所示进行交换。

如果原字符串长度为奇数,则最中间的字符不参加处理,字符仍放在原位置上。

例如:位置 0 1 2 3 4 5 6 7 8
源字符串 a b c d h g f e
1 2 3 4 9 8 7 6 5
则处理后字符串 h g f e d c b a
8 7 6 5 9 4 3 2 1
请勿改动数据文件in.dat中的任何数据、主函数main()、读函数readDat()和写函数writeDat()的内容。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char xx[20] [80];
void readDat();
void writeDat();
void jsSort()
{
}
void main()
{
readDat ();
jsSort ();
writeDat ();
}
/*从文件in.dat中读取20行数据存放到字符串数组xx中*/
void readDat()
{
FILE *in;
int i=0;
char *p;
in=fopen("in.dat", "r");
while(i<20 && fgets(xx[i], 80, in) != NULL)
{
p=strchr(xx[i], "\n");
if(p) *p=0;
i++;
}
fclose (in);
}
/ *把结果xx输出到文件out.dat中* /
void writeDat()
{
FILE *out;
int i;
out=fopen("out.dat", "w");
for(i=0; i<20; i++)
{
printf("%s\n", xx[i]);
fprintf(out, "%s\n", xx[i]);
}
fclose (out);
}
(分数:10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char ch, str[80];
int i, j, k, len, p;
for(i=0; i<20; i++)
{
len= (int) strlen(xx[i]); //计算文章第i行的长度
p=len / 2; //把文章第i行的长度的一半赋给变量p
for(j=0; j<(p-l); j++)
{
for(k=j+i; k<p; k++)
{
/*如果字符xx[i] [j]的ASCII码值小于xx[i][k]的ASCII码值,则二者进行互换*/
if(xx[i] [j]<xx[i] [k])
{
ch=xx[i] [k];
xx[i] [k] =xz[i] [j];
xx[i] [j] =ch;
}
}
}
if(len % 2) //如果文章第i行的字符串的长度为奇数
{
strcpy(str, xx[i]+p+i); //把字符串的右半部分复制到字符数组str中
strncat(str, xx[i]+p, 1); //把字符串的中间字符连接到右半部分的后面
strncat (str, xx[i], p); //把字符串的左半部分连接到字符数组str中
}
else //如果文章第i行的字符串的长度为偶数
{
strcpy(str, xx[i] +p); //把字符串的右半部分复制到字符数组str中
strncat (str, xx [i] , p); //把字符串左半部分连接到右半部分的后面
}
strcpy(xx[i] , str); //把字符串左右部分互转后的结果字符串拷贝给字符数组xx[i]
} [解析] 以行为单位从字符串左边部分降序排序,排序后左边部分与右边部分进行交换。

如果原字符串长度为奇数,则最中间的字符不参加处理。

①定义循环变量i、j、k和整型变量len、p。

②第一层for循环中,循环变量i从0开始,依次递增直到其值等于20,实现对20行数据的逐行处理。

在循环体中,对于i行首先调用函数strlen(xx[i])求得第i行字符串的长度,并把其值赋给变量len,再用len除以2,得到第i行字符串长度的一半,赋给变量p。

在第二层for循环中,循环变量j从0开始,依次递过来增直到其值等于(p-1),在第三层for循环中,循环变量k从j+1开始,依次递过来增直到其值等于p,比较字符xx[i][j]ASCII码值与xx[i][k]ASCII码值的大小,如果字符xx[i][j]的ASCII码值小于xx[i][k]的ASCII码值,则两者进行互换实现对第i行字符串左半部分的字符串按降序排列。

③用变量len的值对2求余数,如果余数为1,则调用函数字符串拷贝函数strcpy(),把从字符串xx[i]+p+1开始直到字符串xx[i]的结尾的子字符拷贝到字符串变量str中,再调用字符串连接函数strncat()把字符串xx[i]的中间字符连接到字符串变量str的后面,再调用字符串连接函数strncat()把符串xx[i]的左半部分的子字符串连接到变量str的后面:如果余数不等于1,则调用字符串拷贝函数strcpy(),把从字符串xx[i]+p开始直到字符串xx[i]的结尾的子字符拷贝到字符串变量str中,再调用字符串连接函数strncat()把字符串xx[i]的左半部分的子字符串连接到变量str的后面,实现字符串xx[i]左右部分子字符串的交换。

④调用字符串拷贝函数strcpy(),把字符串变量str的值拷贝到字符串xx[i],实现把排序后的结果仍按行重新存入字符串数组xx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