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良好习惯论文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的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的培养论文一、背景小学生的良好行为是形成优秀个性、倡导和谐社会及社会风尚的重要因素,也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
良好行为,涉及纪律和规范、礼貌和公德、道德和品德等方面,特别是在学生的自我认知、人格养成、社会适应及未来工作、生活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论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小学生良好行为的培养。
二、分析与讨论1. 规范自觉规范自觉是小学生良好行为的基础,与自律和自我控制密切相关。
有很多行为规范的制定都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自觉性。
小学生需要建立起一种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方式,比如定期复盘行为、自我反省等,从而逐渐养成一个优秀的个人形象和良好的责任意识。
2. 礼貌待人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包括让人感到亲和、礼貌、充满爱心等因素。
小学生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了解礼仪知识等也是他们良好行为的一个方面。
礼貌的行为不仅可以让人感到舒适、受到尊重,而且可以使别人更乐于助人,更乐意与小学生相处。
因此在平时教育中,老师和家长通过不同场合和不同方式,引导小学生理解和接受礼貌的重要性,以及在行为中体现出来。
3. 诚实守信小学生在行为中应该保持真诚和诚实,守信和靠谱。
诚实是人类共同追求的品质,小学生的诚实鼓励他们健康成长和社会适应。
同时,对于不诚实和无信用的行为,应及时加以引导和纠正,从而培养小学生守信之心。
4. 积极向上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也包括积极向上的态度。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都来自于他们的态度和性格。
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可以帮助小学生面对不同的挑战,促进成功。
在平时的日常教育中,老师和家长应该的为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习惯的环境,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5. 团队精神团队精神也是小学生良好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小学生打开心扉、建立友谊、以及分享中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
团队合作的情况下,小学生可以更好地培养合作的技能,形成团队意识,创造团队的利益。
要达到这一点,可以让小学生参加社团和课外活动,从事有趣的社会活动,这样可以帮助小学生感受团队的力量,加强团队意识。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2)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2)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篇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性思考》摘要:近年来,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
我认为要增强教育的效果,就要从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育模式的改革入手。
本文在分析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实践策略,以期实现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策略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社会不良风气,新旧观念的冲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因而,在基础教育阶段,积极帮助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
在此过程中,广大教师应及时总结经验,采取有效方法。
一、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才标准的更新,是否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素质水平的高低,而且已成为社会选人用才的重要标准。
一个人一旦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整个人生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对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学会一些具体的知识更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可见,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地方,不能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就现状来看,这已成为一项新的课题。
因为它关系到学生的为人和处事,关系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幸福和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把抓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当做一项教育立人的奠基工程,在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
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近年来,我国教育机构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有些学校还将此作为一门重要课程。
即使如此,我们仍然发现许多有待改进的问题,我们应重视这些问题。
第一,教育观念的落后,习惯养成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目前,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篇一:《试论点滴入微的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摘要]好的行为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而小学阶段是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个漫长、细微的过程。
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本身的协调配合;也需要通过监督、评价机制不断强化。
基于此,笔者从教几十年,教育教学工作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注重积累和研究,认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笔者才疏学浅,以下观点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得到各位同仁指正。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庄子曰:“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这句话也为我们阐述了“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的教育理念。
“养成教育”,就是要着力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品质。
只有具备良好品质的人,才有发展的潜力,发展的前景。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已明显提高。
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
但与此同时,在少年儿童中却普遍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心理倾向。
在学校中也常常可以看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
因此,对于这一代学生来说,很重要的教育任务应该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期,从道德行为习惯入手,是发展小学生品德的最有效途径。
少年儿童时期养成的不良品质和习惯日后很难矫正,有的甚至可能伴随人的一生。
而养成的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则终生受益。
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对少年儿童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时期的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
高三议论文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的学习目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视对孩子的道德素质,健全的人格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德。
培养孩子爱国,有责任心、有义务感,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德,孝敬长辈、遵纪守法、勤俭节约、远大志向和各种良好的习惯。
感谢学校的培养孩子是所有父母的寄托和希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承付着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
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予孩子的学习机会。
非常感谢学校给予我们家长一次交流学习的机会,我们对于学习型家庭的认识和我们在平时的一些不成系统的做法在此向学校领导做一次汇报,以促使我们的小家庭在学习的道路上和事业上继续前进,建立一个学习型家庭既提高了自己,同时也教育了孩子。
创建计划2009年全家计划:爸爸的公司要做好销售和售后服务,平稳的度过金营危机,要稳中求胜。
妈妈要更好的管理好公司和家庭,引导哥哥顺利通过全省会考为明年考进理想大学努力学习。
女儿的计划:开心努力学习的同时,练好舞蹈和古筝。
第一是合作学习: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学习,协作完成学习任务;第二是独立学习:孩子在她独立的书房学习。
如个人独立写作业看书读报等;第三是团体式生活式学习:我们和孩子一起参加学习活动和亲子教育等。
在自然环境中体验生活和旅游观赏等。
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我学习,我进步,我快乐,我受益”的良好氛围。
不论工作如何忙碌,我们都会抽空经常和孩子一起下棋打球给孩子讲开发智商、情商等故事,一有空就带她野外玩,并讲解周围的事物和一些简单的童话故事,教孩子背唐诗宋词名言名句等,随着孩子的成长,针对孩子性格特点,有目的的参加一些艺术学习,如学习弹古筝、下棋、舞蹈、画画等,而不是死板地参加大量的课外辅导,使女儿智商得到了健全和发展。
艰苦朴素劳动观的培养父亲白手起家的创业史使得孩子从小就懂得了勤俭节约、责任心、义务感、诚实守信、孝敬长辈等各种良好的习惯。
从中体验了父母劳动的艰辛。
另外,我们也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良好习惯,让孩子学会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
小学教育学论文(5篇)
小学教育学论文(5篇)学校教育学论文(5篇)学校教育学论文范文第1篇学校教育类论文一养成教育是一种培育同学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实现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是道德教育的基本手段,在促进学校生身心和谐进展方面有重要意义。
我国的养成教育可谓源远流长,宏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这一观点对养成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非常重视习惯的培育。
他指出:“老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育同学具有各种良好的社会习惯。
”教育就是培育习惯。
行为习惯不只是一个人的外部表现更是其内在素养,尤其是思想品德素养的外化[1].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重视和持之以恒的坚持。
注意学校生的养成教育,有利于改进和加强学校生的德育工作,同时也顺应社会经济的进展对培育的人才所提出的要求,尤其是学校阶段的养成教育,是形成良好品质的基础,是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共性全面稳定进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应重视和加强学校生的养成教育,通过培育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校生的健康成长。
1 学校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1. 1 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生的养成教育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许多状况下学校更注意同学的成果,而忽视了对同学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育,致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实效性相对较差,存在着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
而学校平常的德育教育也只是要求同学背诵日常行为规范的条条款款,通常老师只是通过口头要求来对同学进行说理教育,并没有将德育教育落实到同学的日常学习过程中。
因此,就错过了对同学不良行为的矫正和良好行为力量培育的最佳时机。
可以说,大多数的老师和家长只是把目光聚集到孩子的智力开发和学习成果的提高上,却忽视了孩子行为习惯的培育,只要孩子学习成果足够优秀,他的娇蛮任性、粗野无礼等不良习惯都会被视若无睹。
这足以说明,重视和加强德育工作,对同学进行养成教育迫在眉睫。
学校生的养成教育有利于提高学校德育教学的质量。
浅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论文
浅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论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用。
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浅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论文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倾向。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促人向上,而且具有提高效率和学习质量的功效。
反之,一个人如果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
”而坏习惯则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可见,克服坏的学习习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会使你的学习更有意义和价值,而且会使你终生受益。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所谓习惯是指由于不断重复而形成的比较固定化的行为方式。
习惯的最大特点是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
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
英国思想家洛克说得好:“习惯的力量比理智更加有恒,更加简便。
”培根则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非智力因素有关。
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占有重要位置。
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我的生活过得像钟表的机器那样有规则,当我的生命告终时,我就会停在一处不动了。
”达尔文所说的“规则”,便是指良好的习惯,当然,也包括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
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论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俗话说:一个良好的习惯,受益终身。
这说明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多么重要,小学阶段的孩子正是处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
要想养成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认为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思想重视,长抓不懈。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和教师共同的责任,也是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这就要求我们各个方面的力量都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
同时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我们大家长期的不懈努力。
因此我高度重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摆在重要位置。
二、以身作则,示范引领。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无论是合理还是不合理的行为都会让小学生在无意识中模仿获得,因此,以身作则成了老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只要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
真正践行”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思想。
人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因为家长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很长,家长的一言一行完全是学生校仿的对像,也会成为学生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
要求孩子遵规守矩,家长首先要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并注意尽量避免消极言行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如果家长只要求孩子的言行举止,不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最终的教育一定是失败的。
三、严格要求,规范训练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
如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前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学习用品要整齐安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回答问题按规定的姿势举手,发言时要姿势端正,声音响亮等。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都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反复的督导才能形成。
为此,我根据学生的情况,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
如课堂、班会、集会等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人,如家长、学生干部、同学之间进行监督督导,充分利用一切学生喜闻乐道的形式如表演、儿歌等让学生去接受它,巩固它。
四、优化环境,形成合力小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负面的影响因素。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小学生是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成长和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非常重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益于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具有塑造他们的品格和价值观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行为习惯来源于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父母应该从小抓起,给予孩子良好的榜样和引导。
父母应该注重孩子的日常生活细节,比如说话文明、礼貌待人、尊敬他人等。
父母还要正确引导孩子正确处理感情,学会宽容、谅解和帮助他人。
只有家庭环境良好,孩子才能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场所。
老师是小学生的导师,应该给予他们良好的引导和榜样。
老师应该注重教育小学生遵守纪律,尊敬他人,有礼貌,学会独立和自主等。
学校还应该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启发他们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学会感恩等良好的品质。
在学校的教育下,小学生将会懂得守纪律,尊敬关心他人,努力学习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社会环境也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有着很大的影响。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社会环境是否健康和良好会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
社会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减少不良的影响,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只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孩子们才能受到正确的引导,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家庭应该成为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第一课堂,父母要做好身心的示范,正确引导孩子。
学校应该成为孩子的第二课堂,老师要做好榜样与引导,教育孩子学会守纪律,尊敬他人,有礼貌等良好的品质。
社会应该成为孩子的第三课堂,营造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减少不良的影响,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小学生才能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好的成长。
科研论文: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
科研论文: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摘要: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阶段,这对其今后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通过对幼儿生活习惯的现状分析,探讨了影响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旨在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策略一、引言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幼儿阶段,他们开始逐渐脱离家庭的完全保护,接触更广泛的社会环境,此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一)促进身体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的作息、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等,有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
充足的睡眠可以让幼儿的大脑和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增强免疫力;均衡的饮食能够提供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促进骨骼、肌肉等的发育;适量的运动则能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二)培养自理能力自己穿衣、刷牙、洗脸、整理玩具等生活习惯的养成,能够让幼儿逐渐学会照顾自己,提高自理能力。
这不仅能减轻家长和教师的负担,还能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三)塑造良好性格按时起床、不挑食、遵守规则等习惯的培养,有助于幼儿养成自律、守时、有序等良好的性格品质。
这些品质将对他们未来的人际关系、职业发展等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提高学习效率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能够让幼儿的大脑保持清晰和活跃,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从而在学习新知识和技能时更加高效。
三、幼儿生活习惯的现状分析(一)睡眠习惯方面部分幼儿存在睡眠时间不足、入睡困难等问题。
有些幼儿由于晚上看电视、玩游戏等导致晚睡,第二天起床困难,影响精神状态。
(二)饮食习惯方面挑食、偏食现象较为普遍,有些幼儿喜欢吃零食,不喜欢吃正餐,导致营养不均衡。
(三)卫生习惯方面部分幼儿不注重个人卫生,如不勤洗手、不刷牙等,容易引发疾病。
(四)自理能力方面一些幼儿在穿衣、整理书包等方面依赖家长和教师,缺乏自主能力。
小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论文
小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论文幼儿期是一个关键的成长阶段,对于幼儿的行为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幼儿的良好行为不仅有助于其自身的全面发展,还对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和周围的社会环境起到积极的影响。
因此,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成为幼儿教师们需要探讨的重要话题。
一、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重要性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使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有助于幼儿与他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对幼儿自身有益,还对家庭和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方法1.良好行为的示范幼儿学习行为主要通过模仿和观察来完成,幼儿教师是幼儿最重要的榜样。
幼儿教师要切实做好自己的示范,言传身教,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言辞引导幼儿正确对待问题和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行为标准。
此外,家长也是幼儿行为示范的重要力量,家长应该积极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积极引导与奖励措施幼儿行为的形成和改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教师应该通过积极引导和奖励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可以采用口头表扬、物质奖励以及积分制度等方法,对于幼儿良好的行为进行及时的肯定和认可,激励幼儿良好行为的继续发展。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给幼儿提供适当的挑战和奖励,使幼儿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到行为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3.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幼儿教师应该通过布置适当的活动和游戏来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师要在活动中给予幼儿一定的决策权和管理责任,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引导和问题导向的方式,帮助幼儿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管理情绪和解决问题,养成自主学习和自主行动的良好习惯。
三、小班教研的重要作用小班教研对于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小班教研是一种多岗位的协作模式,教师们通过相互交流和分享,共同探讨教育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案。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精选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篇一《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摘要: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实在是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重要得多,从这个角度说,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实际上就是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作为我们教师,如果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下了功夫,取得了成效,就是干了一件使学生终生受益的事。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在小学中德育教育已提升到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小学德育教育最基础的内容。
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
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
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
在小学阶段,培养良好的习惯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能力。
学生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养成习惯增强能力。
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教育中,教师需要抓住这个关键期,通过一定的手段唤醒学生的潜在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呢?我认为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树立榜样,以身作则,重视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教师和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对象。
教师和父母的行为和思想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和家长的一言一行,甚至生活中的细节,都会在孩子的心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财富,而习惯的养成和父母平时的表现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父母本身就要做到勤奋好学,以实际行动来教育和影响孩子。
老师、父母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给孩子做出榜样。
以榜样示范教导学生,从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树立榜样的过程中,首先教师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小学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班主任工作论文(一年级上册)
小学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班主任工作论文(一年级上册)小学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作者:熊文学所谓习惯,是由于长时间的经验或重复在后天养成的一种比较固定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
它也是一种与需要相联系的稳定的行为方式。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
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而一年级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只要抓住契机,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就一定会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我在养成教育方面做了以下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言传身教,树立榜样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具体的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进行教育的自觉性,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
教师要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自己做得到。
上课起立时,教师标准的站姿,就是无声的命令;下课后,教师俯身捡纸,就是最好的榜样。
对学生好的行为,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热情洋溢的话语,一个亲昵的动作,一个微笑,都能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
(一)、语言引导孩子是一张白纸,他们天真无邪,不管做什么都以长者马首是瞻。
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教师的崇拜几近神圣和完美。
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待和依赖,往往是他们在观察教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
我们要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和“模仿”效应。
在与学生、家长、他人的交往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语言的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
要求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要使用文明用语,都要注意语言的感染力、亲和力,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如:教师在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时,要发之于内心,出之于真诚,避免流于形式或应付。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教师注意了语言的引导作用,学生会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受到影响,模仿教师的语气、表情与人交往,他们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用语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论文(一)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论文(一)幼儿期是孩子性格、行为习惯养成、智力、情感、社交等多方面发展最快的时期。
因此,幼儿阶段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家庭的重要作用在幼儿期,家庭是孩子最主要的社会化场所,家长的育儿方法和家庭教育也是孩子行为养成的最主要因素。
因此,家长应尽可能营造温馨稳定的家庭氛围,以形成良好的家教氛围。
(1)家庭氛围的重要性家庭氛围的温馨程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发展。
家长应尽可能多地给予孩子关爱和支持,并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选择权,以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家长的育儿方法和行为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育儿方式和行为上应做出榜样。
家长们应常常用行为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道德的、安全的、健康的行为,同时也应对孩子不正确、错误的行为给予适当的批评和纠正。
二、幼儿园的作用在幼儿园,孩子会接触到更多的社会化场所和不同的认知环境。
在幼儿园内,老师和其他孩子也会对孩子的行为习惯产生影响。
(1)幼儿园的规矩制度幼儿园有一些规矩制度,如守则、礼仪等,孩子们应该在遵守中学习自制力与自律,同时还应被制定的规矩制度引导形成正确、良好、健康的行为习惯。
(2)老师的引导和指导幼儿园老师应该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规范行为,给予孩子正确的行为引导和教育。
同时,老师的行为也会对幼儿产生影响,他们应该给孩子树立榜样并引导孩子积极进取,接受挑战,努力提升自我。
三、家庭与幼儿园的结合家庭与幼儿园的结合起关键作用,共同促进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
(1)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家长可以参与幼儿园的相关活动,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状态,并与老师沟通共同解决孩子教育中的问题。
这有助于家长更好地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更为准确和有效的家教。
(2)幼儿园的家长教育幼儿园可以对家长进行一些教育,告诉他们合理有效的育儿方法,给予家长一定的行为习惯方面的指导,使家长和幼儿园的教育相互配合,为孩子的成长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论文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论文【摘要】学前期是人生的起步期,儿童完成着对周围的适应,向社会化的人转化发展。
人们关注儿童身体的发育生长,关注儿童智慧的启迪和发展,此时更必须关注儿童情感和社会性行为的健康发展。
学前期的幼儿从家庭走进学校,幼儿的生活发生了转变,扩大了生活圈子,过上了集体生活,结交了伙伴,直接和间接地接触了社会生活,幼儿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对幼儿行为的适应性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提出了挑战。
那么,做为一名幼儿教师,培养幼儿健康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工作就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家园合作共同使孩子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培养前言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
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能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更好地获取知识,发展智力。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孩子今后事业成功的首要条件。
因此,培养良好习惯应该从点滴生活小事做起。
儿童正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各种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
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他们将一辈子受用不尽。
一、培养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意义及重要性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实践中,经过环境的影响, 特别是教育的训练所形成的稳定的行为方式或行为倾向。
行为习惯包括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
陈鹤琴先生指出: “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大部分是在幼年时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
好习惯将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
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一个良好的习惯由为重要”。
习惯养得好,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至关重要。
二、当前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中存在的问题幼儿心理学家认为:遗传与生理的成熟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客观条件,而环境与教育则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从幼儿的各种不良行为表现来看,这些并不是在进入幼儿园以后才形成的,而是在他们来园前就有了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摘要:本文讨论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首先,文章提到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影响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因素,并介绍了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最后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通过本文,希望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行为素质和整体素质。
关键词: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方法、建议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
而小学生的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点,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发展与成长。
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行为习惯是孩子行为表现的重要方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学习成绩和未来的发展。
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二、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小学生是儿童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孩子的行为习惯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益,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未来的适应能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但不限于守纪律、爱卫生、尊重他人、勤俭节约等方面,而这些习惯能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人生观。
三、影响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因素1. 家庭环境。
家庭是小学生的第一教室,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让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
2. 学校教育。
学校是小学生的第二教室,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也会对小学生产生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使孩子形成正确的行为观念和习惯。
4. 媒体影响。
现代社会媒体发达,无形之中也会对小学生产生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影响,家长需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媒体的信息。
四、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1. 榜样教育。
父母和老师作为小学生最重要的榜样,他们的言传身教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2. 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让孩子在玩耍中自然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纪律性强的学校。
以纪律严明的学校为例,能够培养小学生自觉遵守规则和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教育论文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
培养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它是培养学生一辈子都受益的良好的行为,需要全体教师和管理者,甚至全社会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
但是不可忽视班主任老师作为班级管理带头人的重要作用。
班主任就像全职母亲。
他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
只有班主任老师最熟悉他的学生,也最津津乐道他的学生。
因此班主任较领导和代课教师更便于对学生进行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
它往往从行为训练人手,综合各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幼儿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国著名幼儿教育学家陈鹤琴老先生指出:人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大部分是幼年养成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养成教育。
所以幼年时代,应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习惯养的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可见,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良好人格的形成及其未来的健康生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重视家长的榜样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孩子一起成长家庭教育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三大课堂之一,而且是非常关键的一个课堂,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着孩子们年轻的心灵。
幼儿平时是很善于模仿的,父母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都像一张张生动形象的图谱一样展示在幼儿们面前,而这种模仿是缺少鉴别能力的,只要是感兴趣的,他们就模仿。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龄初期儿童行为表现在模仿行为上特别明显,道德感,正义感开始萌芽,但辨别是非能力不强。
设想一下:一对父母,如果事事认真,他们的孩子肯定事事认真;一对父母,如果事事马虎,他们的孩子肯定事事马虎。
你迟到,他肯定迟到;你撒谎,他肯定撒谎;你爱发脾气,他肯定爱发脾气;你不认真工作,他肯定不认真写作业;你今天骂孩子,日后孩子肯定会骂你;今天你主动与孩子握手,明天他肯定会主动与你握手;今天你主动与孩子打招呼,明天他肯定会主动与你打招呼。
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
家长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论文
家长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家长经常为孩子的学习而烦恼。
很多家长说,平时也没少教育学生,大道理讲了不知有多少,学生却像铜墙铁壁,刀枪不入。
学生也烦呢,整天就是学习、学习、学习,耳朵都生茧子了。
什么也听不懂,什么也听不进,上课还不让说话,不让玩,比坐监都难受,那种滋味谁能理解呀?发泄发泄还说我惹事。
家长学生都因学习产生不尽的烦恼。
从教多年,从无数的实例中我总结出了一些较为实用的解决学生学习问题的方法,这里介绍给家长朋友们,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预习习惯1.预习时间很多人都知道预习很重要,但做起来却难。
原因是,很多学生平时课下忙于作业,甚至完成作业时间就不够,预习又不是必做作业,哪有时间和心思去预习?看来对学习有问题的学生来说预习是行不通的。
先不要急于下结论,平时没时间,暑寒假可以吧,时间充足。
家长可能会说,也不行,学生还有很多假期作业。
这里我建议学习问题大的学生家长,要和学校老师联系,把有些作业砍掉。
所有的课程都预习,确实有难度,学生也会有抵触情绪。
怎么办?挑一两门重要的或是学生比较薄弱的课程预习就可以,这样,学习的量比较适中,学生仍有不少自由掌握的时间,学生就容易接受任务。
2.预习方法预习时间和课程确定了,预习方法也有讲究。
学生有寒暑假,家长基本上都要上班、做生意,自己要忙的事情很多,不能在家陪学生学习。
那学生能自觉预习吗?我说能,预习不只是把书看一遍。
要做笔记,写练习,一方面防止眼高手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印记和理解,另一方面便于家长检查。
家长检查时需要注意,只要学生做了就行,没必要每题都弄对。
学生预习中不明白的可以作上记号,待开学后到学校解决。
同时,家长要允许学生玩,每天布置预习任务要适量。
量适中,学生还有自由的时间,他就会乐意做,切记把时间排的太满,要给学生自由的空间。
预习过了,开学后,他学起来会感觉轻松,会有一种成功感,这种成功感也就成了他兴趣的来源。
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论文
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论文通过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教育,让班干部有独立管理权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做,教育学生有一颗感恩之心,学生的良好习惯会自觉地向自律方向展,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教育自觉意识,就是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立自觉遵守规范的意向。
晨训、公民教育课、品德与社会课,是对学生进行自觉意识教育最佳时间,尤其是晨训时间,一定要将昨天存在问题小结,提出今天的要求,需要注意事项,这样学生在这一天中就会少出现问题,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学生会越来越自觉,明白每一天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形成一个不成文的班规文约,逐步规范成文,变成自觉遵守,让每一位学生都明白班级的约定。
二、让班干部有独立管理权力独立管理权,就是学生在班里管理中有独立行使的权力,在职责范围办有独立处理班级工作的能力。
在班里,我给予班干部权力是很大的,每一个岗位的班干部在职责范围内都有权管理班里的学生。
如,班长伍芊颖,负责每天课程安排,值日安排,学生请假,带队等协调工作,她对每一项职责都很清楚,及时调整,做好工作安排。
这样弥补了班主任不可能时刻到班情况,班里每天的一切情况,都由她来汇报。
某位学生请假,她会协助学生写好请假条,并找班主任签名。
班主任就可以解脱出来,更专注于教育教学工作。
又如,语文组长,他每天早上回校,专门负责收语文科作业,并检查每一位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如有做得不好,及时报告语文老师,语文老师即时处理,这样班主任就不用事事都要亲历亲为,抽出更多时间研究班级优化管理工作。
三、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做一个学生是否在班里有存在感,关键是他有没有参与班里的工作。
升三年级后,很多岗位都是学生自愿报名参与的,如,检查每一组的桌子是否摆放整齐,就有四位学生报名负责,他们每天时时都关注着自己负责的组里的桌子,经常去提醒学生摆整齐,所以班里的桌凳,每天摆放得都很整齐。
我作为班主任,主要工作就是表扬那些做得好的学生,让他们做得更好才是我的终极目标。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论文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论文目录一、内容概要 (1)1.1 背景分析 (1)1.2 研究意义 (2)二、幼儿行为习惯概述 (3)2.1 行为习惯的概念及特点 (5)2.2 幼儿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6)三、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理论基础 (7)3.1 行为主义理论 (9)3.2 认知发展理论 (10)3.3 人格发展理论 (11)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探索 (12)五、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分析 (12)5.1 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幼儿行为动力 (14)5.2 家园共育,形成合力促进幼儿习惯养成 (15)一、内容概要本文旨在探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与策略,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文章首先分析了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指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综合素质的基础,对幼儿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文章详细论述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原则和方法,包括正面引导、榜样示范、家园共育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在培养策略方面,文章强调了从小培养幼儿独立性、规则意识、社交技能等方面的重要性。
提出了具体的教育方法和实践活动,如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加强家园合作等,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文章总结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意义和价值,强调了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呼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同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
1.1 背景分析在当今社会,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幼儿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背景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还能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成为了幼儿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幼儿时期是个体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经验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行为习惯往往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论文
摘要:在培养孩子各种良好习惯的同时,父母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增长培养意识,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
在进行培养时还要注意方式方法,坚持不懈,严格要求。
“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
”孩子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巩固的工程。
只要家长身先士卒,言传身教、持之以恒,那么,孩子就一定能养成好习惯。
“究竟应该教会孩子们什么”一直是学前教育界讨论的热门话题。
迄今为止,仍然有多种声音存在。
在不同价值观指导下,人们会有不同的追求。
为了孩子能够立足于未来充满竞争的社会,许多父母都纷纷行动起来,对孩子进行越来越正规的“早期智力开发”,一系列的“课程训练”越来越早地走进孩子的生活。
为了不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们不惜一切代价,精心为他们设计着各种特长的“培养方案”,使一些孩子不堪重负,过早地出现“厌学情绪”。
与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人们忽略了孩子最基础的能力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
俗话说:“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给孩子一个好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未来社会需要高质量的人才。
良好行为习惯是高质量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科学研究和事实都表明,决定人能否成功的关键往往取决于人的非智力因素,如做事有条不紊、诚实守信、细心、耐心、恒心等优秀的品质,而这些都源于最初步的习惯的养成。
可以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孩子学会做人的基
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使孩子受益终生。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怎样做,才能培养起孩子的好习惯呢?笔者结合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给家长们以下几点建议:
一,处处以身作则,事事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家长首先应该是有良好习惯的人。
“言传不如身教。
”在培养孩子某种好习惯的过程中,家长的表率作用很重要,所谓“谁家的孩子像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共同的家庭生活中,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孩子的效仿对象,并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我们的很多父母,自己不学习,不看报,整天搓麻将,“侃大山”,却要求孩子门门考百分,年年考第一;有些父母自己不孝敬老人,却要求孩子长大当孝子;有些父母脾气暴躁,满口瞎话,却要求孩子和气、诚实。
试想,孩子从这些父母身上能得到良好的正面教育吗?所以我认为,每位父母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时时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处处以身作则,为孩子着想,事事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这不仅可以提高家长在子女心目中的威信,还可以把握教育管理子女的主动权,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从生活的点滴入手,遇事而诲,遇物而教
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父母要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入手,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态度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好习惯的养成一旦被忽略,不良的习惯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
克服不良习惯需要孩子付出更多的努力。
因此养成良好习惯应该成为孩子“基础教育”的重要一课。
家庭教育虽然不像学校教育那样
有组织、有领导、有步骤、有系统的进行,但它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则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
生活中的教育,具有随机性和渗透性,利用生活中的人、事、物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往往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单纯的说教,专门的批评教育对于孩子来说,不但收效甚微,而且还常常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对抗心理。
父母要善于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利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把各种有目的的教育放在日常生活中,遇事而诲,遇物而教。
在潜移默化中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教育的机会,都不能放松。
如不乱扔果皮、不折花踩草、和同伴友好相处等。
孩子每做对一件事,家长要马上给予肯定和鼓励,切记置之不理。
孩子是喜欢表现的,当他的表现得到鼓励和认可,他会更乐于去表现。
时间久了,就会变成一种好的习惯了。
三,为孩子确立生活原则,巩固和强化已经形成的好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确立好原则:“这件事由你来负责,我监督你来完成。
我们多长时间内把好习惯养成。
”这样,会让孩子明确目标,更快的养成好的习惯。
但是,我们要清楚一个习惯的形成是经过不断反复的,这里需要家长有绝对的信心、耐心,允许孩子失败,允许重犯错误。
孩子需要经过反复的行为、反复的鼓励,最后形成好习惯。
孩子一个好习惯形成,家长必须马上肯定确认,把好习惯巩固。
强化、强化再强化,直到他巩固住。
四,把爱孩子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绝不能姑息迁就。
爱是人的一种天然需要。
享有充分的父母之爱对儿童身心发展的
影响比物质环境更重要。
这一点,已被许多观察和实验所证实,也被许多父母和教育者广泛接受。
而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更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教育原则。
但是在独生子女队伍不断壮大的今天,我们许多父母却过于忘我奉献,过于强调亲子之间情感的融合。
对于孩子物质上、精神上的要求,常常是无条件满足和娇纵。
常常是一味的爱而缺乏必要的管教和约束。
俗话说:纵子如杀子。
现实生活中,有无数这发面的令人震惊的实例。
严格要求孩子,实际上也是爱孩子的体现,是一种更深层的爱。
当然,也有些父母认为“棍棒下面出孝子”、“不打不成才”。
认为孩子不听话或者犯错误,只有狠狠地打骂,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这就是严格要求。
殊不知,这样的方法只会给孩子带来心灵上的创伤,孩子会更加叛逆。
对家长来说,在对子女的教育上最容易情感失控。
例如:说了不能随便买零食,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家长就心软,常常迁就、退让,以妥协告终,继而养成吃零食的坏习惯。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一定要做好严爱有“度”,即爱而不惯,严而不苛。
要信任和尊重孩子,把爱孩子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即让孩子能体会到爱的伟大,又能体会到严格中的爱。
使孩子成为有情感、有原则、严格自律的人。
在培养孩子各种良好习惯的同时,父母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增长培养意识,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
在进行培养时还要注意方式方法,坚持不懈,严格要求。
“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
”总之,孩子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巩固的工程。
只要家长身先士卒,言传身教、持之以恒,那么,孩子
就一定能养成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