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古代诗人的小故事

合集下载

古代诗人的有趣故事

古代诗人的有趣故事
1079年(元丰二年)三月,苏轼被贬调湖州。贬调的原因是他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在奉调时,苏轼依例向宋神宗上表致谢。本是官
样文章,但他知道自己被外放,是新党作了手脚,于是在表中写出了略带牢骚的“知其生不逢时,难以追陪新进;查其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一句。朝廷的公报是固定按期出版的,相当于现在的官方报纸,苏轼的文字照例惹人注意,这次谢恩表,使那些“新进”成了读书人心目中的笑柄。
古代诗人的有趣故事篇三
唐军收复长安以后,杜甫也跟着许多官员一起回到长安。唐肃宗把他派到华州(今陕西华县)做个管理祭祀、学校工作的小官。杜甫带着失意的心情,来到华州。那时候,长安、洛阳虽然被官军收复了,但是安史叛军还没消灭,战争还很激烈。唐军到处拉壮丁补充兵力,把百姓折腾得没法过活。有一天,杜甫经过石壕村(在今河南陕县东南),时间已经很晚了。他到一家穷苦人家去借宿,接待他的是老农夫妻俩。半夜里,他正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时候,忽然响起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杜甫在房里静静听着,只听到隔壁那个老人翻过后墙逃了,
古代诗人的有趣故事篇二
辛弃疾是南宋抗金名将,大词人,本片所讲述的是他青年时期的一段逸闻传奇。1150年,年轻骁勇的金将粘得力率金兵闯入南宋城池山东历城烧杀劫掠。辛文郁率众家丁力抗金寇,并掩护父亲辛赞与lO岁的儿子辛弃疾远遁。战火中,辛文郁背中粘得力斧劈,含恨而逝,辛弃疾挣脱祖父,抚尸痛哭。粘得力以全城大宋百姓生命相胁,迫辛赞归降。辛赞身在金营,心中仍眷念祖国山河,他指导孙子辛弃疾阅读汉室书籍、令他拜师学艺,以待重返祖国收复失地。1161年,文武兼备的辛弃疾拜别已辞官的爷爷,与同伴党怀英以应考为名,进京探查金人军情。长城下,辛弃疾绘图时被金兵察觉,迅速隐蔽。粘得力得知,嘱部将土德彪监视赶考举子。党怀英满腹经纶,高中状元;而辛弃疾则人追缉,被岳飞旧将、乔装成说书艺人的铁嘴岳所营。党怀英贪慕功名,出卖辛弃疾,带金兵追至,铁嘴岳为掩护辛弃疾以身殉国。辛弃疾带伤逃入范府花园。身着金人官服的范邦彦与女儿范如玉演习武艺,辛弃疾不知就里,持剑疾刺范邦彦。粘得力与党怀英寻迹而来,范邦彦连忙出迎,见未来女婿党怀英如此人品,面露不愉。辛弃疾被擒,粘得力将军情图交党怀英保存。范如玉目睹,深慕辛弃疾之忠义,不耻党怀英所为,她与父亲合力,终助辛弃疾逃出樊笼。灵岩寺方丈义端留辛弃疾养伤,引辛赞前来,令他祖孙相见。金兵围住寺院,辛赞见一手养大的党怀英竞卖国求荣,痛心疾首,怒斥金人后含愤而逝。范如玉拉辛弃疾杀出庙门,得百姓相助火烧金兵。历城辛文郁墓前,辛弃疾跪拜立誓:身许抗金大业,誓将胡虏逐出中原。

古代文学家小故事

古代文学家小故事

古代文学家小故事古代文学家小故事在古代的文学家有许多的小故事,那么都有哪些好的小故事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古代文学家小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古代文学家小故事:李清照少女填词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

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

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古代文学家小故事: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

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

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

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古代文学家小故事: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

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

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

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

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古代文学家小故事: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唐代诗人的六则小故事

唐代诗人的六则小故事

唐代诗人的六则小故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意思是说:学习是像一座藏满宝藏的大山,但是需要勤奋才能开辟通向山顶的道路;学习也是茫茫的**大海,只有辛苦的努力才能泛舟其上。

勤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历史上的他们是什么样的人物呢?一起来看看吧!1.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文学史家一般把王绩列为最早的唐代诗人,所以施先生选讲唐诗从王绩开始。

王绩,自号“东皋子”。

王绩的兄长王通,号“文中子”,在隋末大乱之际,具有后世张横渠颂扬的“为往圣继绝学”的风骨,隐居讲学,为黄河、汾水之间之间儒学宗师。

王通的孙子更是大大有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王勃是也。

2.骆宾王《在军登城楼》: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

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

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他做徐敬业的秘书,代徐起草了《讨武曌檄》。

文中“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试看今日之城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传诵千古。

据说武则天读了,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什么不早用此人,却为徐敬业所用。

徐敬业起兵,骆宾王留下了一文一诗,“戎衣何日定”是指希望像周武王姬发那样“一戎衣而天下定”,但是徐敬业造反失败,传说骆宾王出家灵隐寺当和尚。

3.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读来慷慨悲凉,正是陈子昂流传千古的名句。

自从齐梁以来,诗体日趋浮夸、靡丽,只有文字之美,不见作者的思想怀抱。

陈子昂的主要作品是三十八首《感遇诗》,直接继承了汉魏古风,为唐代五言古诗建立了典范,成为先驱者。

史书上记载陈子昂辞官归家后,县令段简以其家豪富,罗织入罪,逮捕狱中,忧愤而死,年四十三。

至于死因则语焉不详。

施先生介绍:中唐后期的沈亚之在《上郑使君书》中说“武三思疑子昂排摈,阴令桑梓之宰拉辱之,死于不命。

”陈子昂真正的死因是在政治上、言论上触犯了武三思,使得武三思非杀他不可。

4.孟浩然《临洞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古代名人小时候故事

古代名人小时候故事

古代名人小时候故事从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与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来看,故事都是整个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将知识传承的主要途径,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古代名人小时候故事。

古代名人小时候故事1:七岁咏鹅——骆宾王骆宾王(约640~684)婺州义乌(今属浙江省)人,唐代文学家。

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人们称为“初唐四杰”。

他曾经担任临海县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是被乱军所杀,或说是遁入了空门。

有《骆宾王文集》遗世。

骆宾王年少才高,很小就喜爱文学。

他善於从一个天真活泼孩子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抓住特征去描绘。

他童年时的诗歌,天真率直,很富灵性,素来脍炙人口。

一天,骆宾王来到家门前的小河边玩耍,他又看到了那一群司空见惯的鹅。

它们像几位绅士在河面上悠游自在地游着。

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青枝緑叶般的水,红红的鹅掌,慢慢地拨动着清亮的水波。

突然,一只鹅伸长脖子,脆亮的叫一声“鹅”,紧接着其他的鹅也都对天歌唱起来,骆宾王看到这情景,内心怦然一动,他凝神地注视着鹅群,信口吟出了一首四句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緑水,红掌拨清波。

反复吟诵这首诗,不仅会在眼前浮现出一幅多彩的画面,而且仿佛可以听到美妙的声音:孩子的唤鹅声,鹅儿引颈高歌声、戏水声。

我们读了会感受到春天的盎然生机,感受到农村生活的宁静和甜美。

骆宾王自小就胸怀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天生一副侠肝义胆。

但他一生坎坷,他曾经担任过长主簿,不久因罪入狱,贬临海丞,郁郁不得志,弃官而去。

后来他协助徐敬业讨伐武则天,起草的《代徐敬业传檄天下》名扬天下,连武则天本人读了也感叹说:“这样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让他流落,宰相的过错不小!”古代名人小时候故事2:王羲之苦练书法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书圣”。

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

古代诗人的历史故事_名人故事

古代诗人的历史故事_名人故事

古代诗人的历史故事_名人故事导语,我国大诗人都有哪些故事?下面品才网为你一一介绍,欢迎借鉴。

李白的故事李白5岁那年,跟着父亲从西域(yù)回到四川青莲地区定居。

到10岁的时候,他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有一年春天,岷(mín)山山脚下有个客人前来拜访李白的父亲,恰巧他外出未归。

客人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转身就要离去。

李白见了,连忙拉住客人说,“伯伯,您远道而来找我父亲,累了半天也不休息一下,就要返回,这样会伤身体和精神的啊。

”客人见李白礼貌热情,能言会道,心中暗暗佩服,便坐了下来。

李白开始忙起来,他又是送茶,又是递毛巾,对客人非常尊敬。

为使客人不寂寞,李白放下手中正在读的书,到客厅陪着客人说话,他大大方方地说,“请问大伯尊姓大名,以便我转告父亲。

”客人有心要试试李白的才学,便咳了一声,用手指轻捻(niǎn)了一下胡须,大声说,“我的姓是‘有人偷’,名字是‘鸟落山头不见脚’。

”李白认真思考了一会,便拱手回答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父亲回来,我一定告诉他。

”客人疑惑地问,“你能不能给我解释一下?”李白马上回答说,“‘有人偷’就是把‘偷’字去掉单人旁,那么就是‘俞’字;‘鸟落山头不见脚’,就是‘岛’字。

您姓俞,名字叫岛!”客人听后,十分佩服,连连拍着他的脑袋说,“童子真是奇才,可喜可贺!”李白不到10岁时,他的名声就传遍了家乡。

14岁时,李白来到南浦(今四川万州市),当地有个姓胡的乡绅(shēn)自以为有学问,看不起别人,他想考一考李白。

有一天,他当着李白的面就出了一副上联,“梁山栽大竹,无须淋(邻)水。

”这个上联含有当地三个地名,因此是一个很难对的上联。

谁知李白随口答道,“南浦人长寿,何惧丰都。

”这个下联前后也是三个地名,对仗非常工整。

胡乡绅很不服气,他又指着墙上的一幅画让大家看。

那画上有个老神仙,怀抱一个大酒坛,睡在崖边,坛口朝外面流着酒。

胡乡绅以画为题又出了副上联,“酉(yǒu)加卒是醉,目加垂是睡,老神仙怀抱酒坛枕上偎,不知是醉还是睡?”李白不慌不忙地回答,“月添半是胖,月添长是胀,胡乡绅挺起大肚堂中站,不知是胖还是胀?”胡乡绅本想借联讥笑李白,谁知反被李白针锋相对嘲讽了一番,大家一看胡乡绅肥胖如猪的模样,都哈哈大笑起来。

古代诗人的小故事

古代诗人的小故事
2、贾岛初次在京城里参加科举考试。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不停做着推和敲的动作,围观的人对此感到惊讶。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韩愈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好几天不舍得离开。(韩愈)因此跟普通老百姓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与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

古代诗人的五则小故事

古代诗人的五则小故事

古代诗人的五则小故事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

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

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

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

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

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啊(成语出人头地就是从这儿来的)!”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北宋仁宗时,有位名妓谢玉英,色佳才秀,最爱唱柳永的词。

柳永才高气傲,恼了仁宗,不得重用,中科举而只得个馀杭县宰。

途经江州,照例浪流妓家,结识谢玉英,见其书房有一册"柳七新词",都是她用蝇头小楷抄录的。

因而与她一读而知心,才情相配。

临别时,柳永写新词表示永不变心,谢玉英则发誓从此闭门谢客以待柳郎。

柳永在馀杭任上三年,又结识了许多江浙名妓,但未忘谢玉英。

任满回京,到江州与她相会。

不想玉英又接新客,陪人喝酒去了。

柳永十分惆怅,在花墙上赋词一首,述三年前恩爱光景,又表今日失约之不快。

最后道:"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赋,试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谢玉英回来见到柳永词,叹他果然是多情才子,自愧未守前盟,就卖掉家私赶往东京寻柳永。

几经周折,谢玉英在东京名妓陈师师家找到了柳永。

久别重逢,种种情怀难以诉说,两人再修前好。

谢玉英就在陈师师东院住下,与柳永如夫妻一般生活。

有一次,晏殊路过杨州,在城里走累了,就进大明寺里休息。

晏殊进了庙里,看见墙上写了好些题诗。

他挺感兴趣,就找了把椅子坐下。

然后,让随从给他念墙上的诗,可不许念出题诗人的名字和身分。

晏殊听了会儿,觉得有一首诗写得挺不错,就问:“哪位写的?”随从回答说:“写诗的人叫王琪。

”晏殊就叫人去找这个王琪。

王琪被找来了,拜见了晏殊。

关于诗人的典故

关于诗人的典故

关于诗人的典故l. 锦囊贮诗中唐诗人李贺,其人纤瘦,但作诗异常刻苦,常清晨骑弱马,一小奴背破锦囊相随,边行边吟,每得佳句,即写下投于囊中。

日暮归家后,取出诗句,构成全篇。

除有重大事故外,日日如此。

其母使婢女检讨锦囊,见所书诗句甚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后人称好诗为“锦囊佳句”者本此。

2. 酒脯祭诗中唐诗人贾岛,一生仕途失意,穷愁潦倒。

其为诗以苦吟闻名,致力于锤炼而归于平淡,其用意在于矫正当时浮艳的诗风。

贾岛对平生所作异常珍惜,每年除夕,必将一年中所作诗。

置于几案之上、以酒肉为祭,焚香再拜,口中念词祝祷。

祭毕痛饮,长歌而度岁。

3. 斗酒学士初唐诗人王绩、隋大业间举孝廉。

唐朝建国后,王绩应高祖征召,待诏于门下省。

旧例、待诏每日由官府供酒三升;王绩性嗜酒,语其弟王静曰:“待诏虽俸薄,但三升好酒可恋。

”侍中陈叔达得悉后,破例将王绩的酒增为每日一斗。

王绩遂得“斗酒学士”之称。

4. 梅妻鹤子北宋诗人林逋,为诗风格淡远,其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传诵人口的名句。

他不趋荣利,终身未仕。

初放浪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的孤山,二十多年足不及城市。

死后赐谥和靖先生。

终身未婚娶,终日以种梅养鹤自娱,人称“梅妻鹤子”。

后遂以“梅妻鹤子”为隐者清心寡欲的象征。

5. 人面桃花唐代的诗人崔护,资质甚美,清明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花木丛萃,寂无人声。

因渴极,叩门求浆。

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坐。

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柯,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

崔护以言挑之,不应。

彼此注目久之,崔辞行,女子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

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遏,又往探讨,惟见门院如故,户锁无人。

惆怅之余,乃题诗于门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代诗文中因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避逅一女子,后来不复再见的怅惘心情。

6. 奉旨填词宋词人柳永,原名柳三变。

擅作慢词长调,每为教坊乐伎所传唱,当时有“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之谣。

古代诗人的小故事

古代诗人的小故事

古代诗人的小故事说到李白、杜牧和骆宾王,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诗人。

但他们还有好一些我们不知道的有趣小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有关他们的故事,希望你喜欢!1七岁的骆宾王和《咏鹅》诗据传,聪慧的骆宾王自五六岁起就已熟记不少诗文,并在祖父的指导下能吟诗作文,至七岁时就已名声在外。

本县有一颇具声望的学者,得知其人其事传说后却将信将疑,觉得一个或许还拖着清鼻涕的黄口小孩,何来这等才智学识?所传诗文,或许是由大人捉刀代笔也未可知。

因此,有心要当面试其真伪。

这一天,学者特地来到骆宾王家,家人知其来意,却毫不介意,边热情接待,边叫来骆宾王配合面试。

客人见骆家门前有一口大池塘,放眼望去,但见清沏的塘水碧澄如镜,几只白鹅悠然自得地在塘中游荡嬉耍,红红的鹅掌,在清沏见底的水面下悠闲地划着,水面荡起串串涟漪,并不时传来“嘎、嘎、嘎”的欢叫声——好一幅白鹅嬉水图!目睹此情此景,客人灵机一动,便指着池塘中嬉耍的白鹅,嘱骆宾王以鹅为题即兴赋诗一首,满以为可以当场难住这个年仅七岁的小男孩。

孰料,骆宾王稍加思索,便脱口而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客人闻听,大为诧异,方知尚未及龆年的骆宾王能诗之说确非虚言,不由得连声夸赞:“果真是个神童!”此后,骆宾王七岁能诗的故事便不胫而走,并被人们誉为“江南神童”。

而这首即兴所赋的《咏鹅》诗,则更如春风一般,很快就广为流传,并成为千余年来儿童极为喜爱诵读咏唱的童谣,一直流传至今,并将永远地流传下去。

骆宾王(约638—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他辞采华胆,格律谨严。

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

2李白,名字的来源据说李白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诗经。

他父亲很高兴,认为儿子长大后可能成为有名的诗人,就想为李白取一个好名字.以免后人笑自己没有学问。

古代诗人小故事(精选11篇)

古代诗人小故事(精选11篇)

古代诗人小故事古代诗人小故事(精选11篇)无论认识沧桑,社会兴衰,励志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生诗行,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古代诗人小故事,供大家参阅!古代诗人小故事篇1南京夫子庙前,有一座文德桥。

听老辈人说,每逢冬月十五月亮当头的时候,站在桥头朝水上看,倒映在水里的月影子刚好分成两半:桥这边半个,桥那边半个。

圆圆的月亮影子,为什么会分成两半呢?这里有段故事。

传说唐朝大诗人李白,有一次到金陵(即今南京)来,在文德桥旁边的一座酒楼上歇脚。

这天碰巧是冬月十五,到了晚上,他就独自坐在酒楼上赏月,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作赋。

李白生平最喜爱月亮,说月亮又干净又好看。

这天晚上,他抬头看见天上的月亮洁白滚圆,心里非常高兴,就多喝了几杯。

到了半夜,李白趁着酒兴,下楼走到文德桥上。

他刚走上桥,一低头,忽然看见月亮掉在水里了,河水一动,洁白的月影上就添了几条黑纹。

李白这时喝得醉醺醺的,只当是月亮给河水弄脏了。

他靴子也顾不得脱,张开双手就跳下桥去捞月亮。

谁知这一跳,月亮没捞着,却把水里的月亮震破了,顿时分成了两半儿。

故事就这样传下来了。

后来人们在文德桥旁边修了个“得月台”,据说那里就是当年大诗人李白赏月的地方。

古代诗人小故事篇2一天,冬云低压,雪花纷飞。

王昌龄、高适、王之焕三位诗人来到旗亭,饮酒赏雪。

兴趣正浓时,忽然,来了一群梨园伶官,登亭会宴。

三位诗人马上移坐于旁,围炉静观。

只听乐工奏起乐曲,歌女清调嗓音,准备歌唱。

三位诗人见状私下议论。

王昌龄说:“我们三人齐名诗坛,难分上下。

今日聆听歌女演唱,谁的诗入曲一首,便在亭壁上画一横道,最后视优劣、多少分胜负。

二位意下如何?”高适、王之焕欣然赞同。

首位歌女演唱的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诗句是“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得意洋洋,赶忙在亭壁上画一记号。

唱毕,另一位歌女又接着唱道:“开箧泪沾臆……”这是高适的《哭单父梁九少府》,也兴奋地喊了一声:“一绝句”!也在墙壁上画了一记号。

关于欧阳修的小故事(通用12篇)

关于欧阳修的小故事(通用12篇)

欧阳修的小故事关于欧阳修的小故事(通用12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关于欧阳修的小故事,欢迎大家参考阅读!欧阳修的小故事篇1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少年时代的欧阳修家贫如洗,为觅生计和求学,四处奔波。

十二岁那年的一天,他身背书囊,匆匆行至襄阳城下,见城门已关,抬头望见城头有一个老兵把守,便拱手施礼道:“烦请老伯开门,放学生进城好吗?”老兵问:“城下何人?为何现在进城?”欧阳修答道:“读书人远道而来,进城求宿。

”老兵本不敢违例开城门,但听出是个很懂礼貌很有点口才的小学生,顿起爱怜之心,说道:“既是书生,我出一联,对得出,放你进城;对不出,明晨再进。

”欧阳修答道:“遵命。

”老兵念道:“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

”欧阳修一听这上联,看似随便说出,其实叠字连用,暗藏机巧,便接上说:“出对子容易,对对子难啊,请先生先对吧。

”老兵大声道:“我是要你对的!”欧阳修笑道:“学生已经对过了。

”老兵一想,恍然大悟,立即下城楼开了城门。

讲到这里,也许少年朋友们会问:“对联讲究的是字数相等,既然上联十一个字,下联怎么是十六个字呢?”其实,这幅对联是: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欧阳修的小故事篇2寒假里偶尔读到一篇《欧阳修的故事》,深有感触。

故事主要内容讲的是:有个人爱写诗,有一次与欧阳修同行,只是并不知道同路的就是欧阳修,他看到路边有一棵枯树,于是念念有词来了两句:“远远一枯树,两个树枝桠。

”显然,这两句诗既无生命,也无色彩。

但欧阳修听了并不嘲笑,而是笑眯眯地告诉他说:“你如果再加两句,这诗保证漂亮!”这个人听了也就绞尽脑汁地想,欧阳修见他想得挺苦,知道他已渐有所悟,也就加了两句给他听:“春来苔是叶,冬主雪作花。

精选古代名人的故事5篇

精选古代名人的故事5篇

【导语】古今中外,有很多名⼈,我们不仅要看到他们光鲜亮丽的⼀⾯,更要看到他们背后的故事精选古代名⼈的故事5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1】精选古代名⼈的故事 骆宾王 骆宾王是唐朝初期的知名诗⼈,从⼩就才思敏捷。

七岁时,有⼀天他家来了客⼈。

⼀家⼈忙着招待客⼈,骆宾王就独⾃⼀⼈跑到了池塘边玩耍。

池塘边有很多美丽的花草,草丛中不时有⼩⾍⼦跳来跳去。

柳树枝条⼀直垂到⽔⾯,在微风的吹拂下把⽔⾯划出⼀道道波纹。

池塘⾥⼀群⼤⽩鹅正在嬉⽔。

骆宾王捉了⼏只⼩⾍⼦朝⽔⾥扔去,鹅群赶紧向这边游来,就像⼀团团⽩絮在⽔⾯漂浮。

红红的脚掌像⼩船桨⼀样划⽔,清清的⽔⾯上扩展着扇形的涟漪。

骆宾王最喜欢⼤⽩鹅了,他捡起⼀根⽊棍,在地⾯上画起了⽩鹅游⽔图。

这时候,家⼈因不见了骆宾王,找到塘边来了。

客⼈也跟了来,看到地上的画,还真有些像呢。

于是灵机⼀动,想考考这孩⼦,因为他早就听说这孩⼦聪明异常。

于是指着⽩鹅叫他作诗⼀⾸。

骆宾王朝着⽔中想了⼀会⼉,就⾼声吟诵起来: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浮绿⽔,红掌拔清波。

客⼈听了⾮常赞服,夸骆宾王是⼩神童。

这⾸诗很快传播开来,尤其是在⼉童中像歌谣⼀样流传着。

骆宾王不仅⼩时候聪慧异常,就是到了⽼年也仍才思敏捷。

骆宾王曾参与徐敬业讨伐武则天的⽃争,兵败后,他逃到了杭州,削发为僧。

有⼀天,诗⼈宋之问⽉夜游灵隐寺,在长廊下吟诗道:“鹫岭郁苕峣,龙宫隐寂寥。

”可是竟⼀时想不起下⾯的句⼦。

这时,寺内⼀⽼僧正在打坐参禅,听得廊下有⼈吟诗,于是问道:“年轻⼈不睡,为何还苦苦吟诗?”宋之问回答说:“我想在这⾥题⾸诗,可是下两句想不出来了。

”⽼僧笑着说:“何不接上‘楼观沧海⽇,门对浙江潮’。

”宋之问连声说好。

第⼆天⼜去拜访⽼僧,⽼僧已不在寺内,据说乘船出海了。

这⽼僧便是隐姓埋名的骆宾王。

【篇2】精选古代名⼈的故事 屈原 屈原出⾝楚国没落贵族家庭,虽然家境不⽐⿍盛时期,但也⾐⾷⽆忧⽣活优渥。

家中长辈满腹经纶,对屈原的家庭教育很是重视。

古代关于诗人的小故事

古代关于诗人的小故事

古代关于诗人的小故事1.喜欢游山玩水的风流才子欧阳修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年轻时,他是一个喜欢游山玩水的风流才子。

因吉州原属庐陵郡,故欧阳修常以“庐陵欧阳修”自居,欧阳修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文忠公。

累赠太师、楚国公。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六月二十一日寅时,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

当时,他父亲任绵州军事推官,已五十六岁,三年后,即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父亲去世。

欧阳修是家里的独子,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孤儿寡母只得到湖北随州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

叔叔家不是很富裕,好在母亲郑氏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用荻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

欧阳修的叔叔也不时关怀,总算没有让童年的欧阳修失去基本的教育。

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因为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子不必担忧家贫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仅可以创业光宗耀祖,他日必然闻名天下。

”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得到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

可是,天才少年的科举之路却很坎坷。

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和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欧阳修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了。

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春天,由胥偃(翰林学士)保举,欧阳修就试开封府最高学府国子监。

同年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在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成为监元和解元;又在第二年的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也算是“连中三元”。

欧阳修觉得,在即将到来的殿试中,自己肯定也能夺得状元。

于是,特意做了一身新衣服,准备金榜题名时穿。

欧阳修在广文馆有个同学,叫王拱辰,时年十九岁,也获得了殿试资格。

古代诗人的小故事3则

古代诗人的小故事3则

古代诗人的小故事3则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和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

小编精心整理了古代诗人的小故事,欢迎阅读参考!古代诗人的小故事1唐德宗(742年5月27日805年2月25日)李适,(适发音为Kuò),汉族,天宝元年(742)四月十九日(5月27日)生于长安大内宫中。

他是唐肃宗的长孙、唐代宗的长子,母为睿真沈皇后。

779年6月12日至805年2月25日在位。

曾用年号:建中公元780783年、兴元公元784年、贞元公元785805年;庙号:德宗;谥号:神武孝文皇帝;安葬地:崇陵。

唐德宗的整个少年时代,正是大唐帝国昌盛繁华的辉煌岁月。

但好景不长,他14岁那年(天宝十四载,755)的十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长安失守,玄宗出逃四川,从此大唐帝国陷于一场亘古少见的大动乱之中。

在大唐帝国的盛衰变迁中,德宗和其他皇室成员一起饱尝了战乱和家国之痛,也亲身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和考验。

唐代宗即位之初,李适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元帅,肩负起与安史叛军余孽最后决战的使命。

平定叛军之后,李适因功拜为尚书令,和平叛名将、弼等八人一起被赐铁券、图形凌烟阁。

古代诗人的小故事2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唐代人。

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

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李颀与、、等著名诗人皆有来往,诗名颇高。

其诗内容涉及较广,尤以边塞诗、音乐诗获誉于世。

擅长五、七言歌行体。

赵郡(今河北赵县)人,一说东川(今四川三台一带)人。

少时家本富有,后结识富豪轻薄子弟,倾财破产。

后刻苦读书。

隐居颍阳(今河北南许昌)苦读10年,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考取进士,曾任新乡县尉。

任职多年,没有升迁,晚年仍过隐居生活。

他一生交游很广,当时著名诗人王昌龄、高适、王维等都与他关系密切。

关于古代诗人的故事

关于古代诗人的故事

关于古代诗人的故事第一篇:关于古代诗人的故事关于古代诗人的故事刘禹锡一生生活不幸、仕途坎坷。

他结婚九年后便丧妻,对他感情上的打击很大。

因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于公元805年从监查御史贬为朗州司马;十年后返京,再出为连州刺史;六年后转夔州刺史;三年后转和州刺史;两年后罢官还京,公元831年出苏州刺史;835年转同州刺史;一年后升为太子宾客,六年后去世。

刘禹锡的修炼道路和他的生活道路一样地坎坷不平。

他开初对佛教的认识比较浅,甚至把它与养生相提并论;他不同意陶渊明抛官不仕的作法,认为在官场中也可逍遥自在。

他是个勤于思考的人,但把思考限制在常人感官所及的范围,势必不能看到更高层次的理。

因此他在自己的《天论》三篇里不接受“因果报应”和“天人感应”的理,而自己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的说法,认为任何事物都不能“逃乎数而越乎势”。

这实际上反映了他对自己“远大政治抱负”放不下,希望时来运转,还有大显身手的机会。

这也为他自己在修佛的道路上设下了一个极大的障碍。

他这种因执著而妨碍自己真修的情形,也被他的高僧朋友指出过。

但他毕竟是个佛缘中人。

公元820年左右,他有过一次梦游,受到神人点化,明白了许多道理,特别对以往自己给自己制造思想障碍感到后悔,并因得到点化而深感幸运。

他一生中有过很多佛门中的朋友,甚至有来自日本、遍访名山而又悟性极高的僧人。

他和这些朋友在一起谈经论道、研讲佛理;有些高僧讲的超常的经历,使他渐渐打破了眼耳的屏障,认识到单靠常人感官无法理解更高层次的真相。

有一次到一高僧山房留宿。

禅房高入云端,向下一直看到清江如练。

白天燃香听僧讲道,晚上听到山林中猛虎啸吼,秋涧里巨龟长鸣,令人胆寒。

但坐禅者观心入静,各种音响也就悄然而逝;另一位禅师知他名心太重,为使他出迷而让他看到玄关开启,体悟到不可言状的理,明白了人世间这个身体不足为贵,慧性不能因此而受到任何障碍,并产生了要修成正果的希望。

但想到自己一晃二十年,百思而无一得,最后才明白了出世间法是自己真正要追求的东西,又怕生命已不长久,力不从心,不免悲从中来。

写诗的故事

写诗的故事

关于诗人写诗时候的故事1、七步诗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

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

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

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

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

2、忆江上吴处士有一次,唐代诗人贾岛骑着毛驴在长安朱雀大街上走。

那时正是深秋时分,金风一吹,落叶飘飘,那景色十分迷人。

贾岛一高兴,吟出一句"落叶满长安"来。

但一琢磨,这是下一句,还得有个上句才行。

他就苦思冥想起来了,一边骑驴往前走,一边念念叨叨。

对面有个官员过来,不住地鸣锣开道。

那锣敲得十分响,贾岛愣是没听见。

那官员不是别人,正是京兆尹,用今天的职务来说就是长安市市长。

他叫刘栖楚,见贾岛闯了过来,非常生气。

贾岛忽然来了灵感,大叫一声:“秋风生渭水。

”刘栖楚吓了一跳,以为他是个疯子,叫人把他抓了起来,关了一夜。

贾岛虽然吃了不少苦头,却吟成了一首诗《忆江上吴处士》。

3、题都城南庄博陵书生崔护,文才、姿态、气质都很好,进京参加进士考试,没有考中。

清明时节到城南游春,见一处庄园,园内桃花盛开。

他想进去观赏,园中却寂静无人。

他敲了敲门,有一位少女从门缝向外看,问道:“谁呀?”崔护答道:“我名叫崔护,是一个游春踏青的人,口渴了想讨杯水喝。

”女子听后,从屋里端了一杯水出来。

把院门打开,放了一个凳子,让崔护坐下喝水,自己却依着桃树伫立。

女子姿容妩媚靓丽,情意深沉含蓄,身后是一树盛开的桃花。

这画面简直让崔护看呆了,主动和女子说话。

可女子不肯答话,崔护只得告辞。

女子把他送到门外,然后似有憾意地走进院门。

两人虽没能说一句话,但已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了。

第二年清明节,崔护又想起去年的巧遇,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再次找到了那个庄园。

(完整版)古诗词背后的故事

(完整版)古诗词背后的故事

古诗词背后的故事1.白住长安当时白居易住在长安。

11岁时,拿着个名片(当时有名片的)去请宰相指教。

当时宰相看到白居易这三个字就笑着说:“长安米很贵的,而你是白白居住在长安很容易。

”宰相继续往下看(名片下面一般都会有自己作的诗,用来显示自己的文采)看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之后拍案叫道:“有这等文采,可以很容易的在长安白白居住。

”2.墓上题诗李白死后遗体葬在采石江头,往来诗人都在他墓上题诗。

有人写了一首绝句:采石江边一坯土,李白诗名耀千古。

来的去的写两行,鲁班门前掉大斧。

3.横槊赋诗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

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

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朗,风平浪静,曹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摆酒设乐,款待众将。

”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长江宛如横飘的一条素带。

再看船上众将,个个锦衣绣袄,好不威风。

曹操告诉众将官:我自起兵以来,为国除害,扫平四海,使天下太平。

现在只有南方我还没得到,今天请你们来,为我们统一中国同心协力,日后天下太平,我们共享荣华富贵。

文武们都站起来道谢,曹操非常高兴,先以酒奠长江,随后满饮三大杯。

并横槊告诉众将说:我拿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达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在这良辰美景,我作歌,你们跟着和。

接着,他唱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绝命之词李后主(李煜)被赵匡胤囚禁之后被封为“违命侯”,在七夕之夜,李煜写了这首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关于杜甫的短故事(通用10篇)

关于杜甫的短故事(通用10篇)

关于杜甫的短故事(通用10篇)杜甫小时候很贪玩,连板凳都坐不住,长到五六岁连一首诗都记不住。

让爷爷很生气。

在爷爷的严厉管教下,杜甫改掉了贪玩的习惯。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关于杜甫的短故事,希望能帮助到您。

杜甫的短故事篇1在巩义市站街镇有个名叫南窑湾的小村庄。

南窑湾村背靠黄土岭,面临东泗河,满村青杨绿柳,竹篱瓦舍,风景十分秀丽。

村中央的土岭上,由西向东冒出三个山头,很像一个老式笔架,这就是有名的笔架山。

笔架山下,砚池旁边,有一所院落,院内有几间瓦房、一孔土窑。

院门西侧的墙上嵌着一块五尺多高的青石碑,上面刻着“诗圣故里”四个大字,这里就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诞生的地方。

在这里,还留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杜甫从小聪颖过人,三岁能认字,五岁能背诗。

七岁时的一天,他和同村的孩子在河湾里玩耍,突然看见从远远的南天飞来一只美丽的凤凰,越飞越近,飞着飞着,翩翩落在河滩上。

杜甫跑到河滩看时却不见凤凰,只见河滩上放着一颗五彩鹅卵石。

杜甫又惊又喜,急忙拾起来。

同村的小伙伴们出于好奇,都围上来争夺着想要看看。

杜甫生怕别人抢去,急中生智随手把卵石放到嘴里。

谁知那卵石非常光滑,刚放进嘴里,“咕咚”一声咽进肚子里去了。

孩子们都吓坏了,一窝蜂跑到杜家告诉了杜甫的母亲。

杜母也吓得变了脸色,急忙叫人请医、灌药,想让杜甫把卵石吐出来。

村里父老乡亲也都赶来,对天祷告,祈求保佑杜甫平安无事。

就在这时,杜甫突然感到肚里有一股热气直往上涌,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就“哇”的一声呕吐起来。

这一吐,只见满屋子五光十色。

大家以为他把卵石吐出来了,可是仔细一看,哪里是卵石,而是一串串光彩夺目的诗句。

据说,这些诗句刚好组成了杜甫最早的《咏凤凰诗》。

说也奇怪,从此,杜甫心里总有一股苦闷不平的气,只要看到人民受苦受难,心里就难受,就翻腾,一翻腾就顺口吟咏出感人的诗章,诉人民之苦,道百姓之难。

杜甫就这样怀着苦闷不平的气,度过了一生,写出了许多同情人民群众的诗章。

虽然他官至检校工部员外郎,但历代的封建统治者总把杜甫视为眼中钉、肉中剌,极力诬蔑贬低,对杜甫的诞生地,更是无人问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维买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年轻时不仅文才出众,而且仪表堂堂。

因此,许多名门望族、达官显贵,都希望王维能成为自己的乘龙快婿,有的托媒前去说合,有的亲自登门求亲,但都被王维一一婉言谢绝了。

那年刚入冬,忽然下起雨来,天气骤然变冷,王维受了风寒,感到有些发烧,身上难受,便去找郎中诊治,郎中给王维开了几味草药,让王维拿上药方速去药店买药。

且说药店的掌柜有个独女,名叫紫云,芳龄二九,长得貌若仙女,精通诗词联谜,是镇上有名的才女。

那天正巧掌柜的有事外出,紫云代父打理药店。

王维来到药店,见紫云虽非大家闺秀,却别有一番风姿,一时竟看呆了。

而紫云却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地问王维道:“公子有何贵干?” 王维这才回过神来,连忙答道:“昨日偶染风寒,特买几味草药疗疾,不知贵店有无?” 姑娘微微一笑,又问:“有药方吗?” 王维素闻紫云颇有才华,决定试她一试,灵机一动,说:“来得慌张,药方忘带了。

” 紫云道:“还记得药名吗?” 王维说:“记得,头一味是——酒阑宴毕客何为?” 紫云不由一怔,但马上明白过来:此人借口买药,实为前来考试姑娘我的才学。

便将身子一扭,背对着王维,面对着药橱,道:“酒阑宴毕客当归,当归当然有了。

” 王维一惊,暗暗钦佩紫云果然才思敏捷,又说道:“夜深月黑路不迷。

” 姑娘又马上猜中,仍然背对着王维,以问作答:“‘熟地’要多少?” “再要百年美貂裘。

” “‘陈皮’也有。

” “还要夫妇偕白头。

” “‘百合’是新进的。

” ……王维被紫云姑娘的才思折服了,一种爱慕之情油然而生。

买药回去之后,心里久久平静不下,觉得紫云正是自己所希望的未来伉俪。

但他不知道人家意下如何,又不便直接去问,决定重新试探姑娘一回,便提笔在纸上写了一首诗,然后折叠几下,唤来书童,吩咐他道:“我方才前去买药,买得少了,你拿上这个药方,速去再买两服来。

” 书童来到药店,言称王公子派他前来买药,说罢将药方递给了紫云。

紫云展开一看——哪是什么药方?原来是一首谜诗: 二者缺一真可叹,书房偏又无石砚, 金童身边少玉女,晴天无日烦心添。

紫云斟字酌句,原来是个四字成语:一见钟(钟)情。

不禁两腮飞红,连忙假装取药转过脸去,问书童道:“那位王公子叫什么呢?” 书童忙答道:“就是大名鼎鼎的诗人王维呀!”啊?原来他就是王维!其实,紫云姑娘也对那个英俊潇洒、才华不凡的买药书生产生了爱意,一听那人就是王维,心中更加欢喜,低头一想,便对书童谎称王维所买之药本店已经不全,让他明日再来。

说罢也给王维回了首谜诗,然后叠好,让书童带了回去。

王维接到紫云的回信,急忙展开看去——一月一日喜相逢,二人结缘去问僧, 竹林深处见古寺,伊刚张口人无踪。

王维乍一看,顿时凉了半截,再一琢磨,不由会心地笑了。

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

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

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

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

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首句点明送别之地是黄鹤楼,次句点明送别的时间是花开似锦的暮春三月,也暗示了这烟花美景将伴随友人一路直到扬州。

扬州当时是繁华之都,这时节肯定也是花团锦簇,春光烂漫。

后两句传情达意,诗人将离别之情寄托在碧空与江水之间,言虽尽而意未尽,令人回味无穷,堪称送别佳作。

乌台诗案乌台诗案是影响苏轼一生的重大事件。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

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

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李定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

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1079年(元丰二年)三月,苏轼被贬调湖州。

贬调的原因是他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

在奉调时,苏轼依例向宋神宗上表致谢。

本是官样文章,但他知道自己被外放,是新党作了手脚,于是在表中写出了略带牢骚的“知其生不逢时,难以追陪新进;查其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一句。

朝廷的公报是固定按期出版的,相当于现在的官方报纸,苏轼的文字照例惹人注意,这次谢恩表,使那些“新进”成了读书人心目中的笑柄。

监察御史舒亶、御史中丞李定等人,举出苏轼的《杭州纪事诗》作为证据,说他“玩弄朝廷,讥嘲国家大事”,更从他的其它诗文中找出个别句子,断章取义地给予定罪,如:“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

本来苏轼是说自己没有把书读通,所以无法帮助皇帝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圣人,他们却指他是讽刺皇帝没能力教导、监督官吏;又如“岂是闻韶忘解味,迩来三月食无盐”,说他是讽刺禁止人民卖盐。

总之,是认定他讥讽皇上和宰相,罪大恶极,应该处死刑。

虽然他们都要苏轼死,但神宗皇帝不愿杀害他,只同意拘捕他,而且不同意苏轼在进京途中关入监狱过夜。

朝廷在七月二十八日将苏轼逮捕,八月十八日送到御史台的监狱。

二十日,正式提讯。

此时任宰相的王珪,指出苏轼歌咏桧树的诗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蜇龙知。

”隐刺皇帝:“皇帝如飞龙在天,苏轼却要向九泉之下寻蜇龙,不臣莫过于此!”新党指控苏轼“大逆不道”,要置其于死地。

十月十五日,御史台申报苏轼诗案的审理情况,其中有苏轼数万字的交代材料,查清收藏苏轼讥讽文字的人物名单,计有司马光、范镇、张方平、王诜、苏辙、黄庭坚等二十九位大臣名士。

李定、舒亶等欲置苏轼于死地而后快,但神宗一时举棋不定:太祖早有誓约,除叛逆谋反罪外,一概不杀大臣。

明代张路绘《苏轼回翰林院图》苏轼写《狱中寄子由》说“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无比凄惨。

审讯者常对他通宵辱骂。

巨大精神压力下,苏轼写下了“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的悲惨诗句。

因为儿子苏迈离开京城去别处借钱,把送饭的事交给朋友,但是忘了告诉朋友父子之间有约定:送饭只送蔬菜和肉食,若听到坏消息,才送鱼去。

巧的是这位朋友恰恰送去熏鱼。

苏轼大惊,就给弟弟苏辙写了上面两首诀别诗。

诗作完成后,狱吏按照规矩,将诗篇呈交神宗皇帝。

宋神宗读到苏轼的这两首绝命诗,感动之余,也不禁为苏轼的才华所折服。

加上当朝多人为苏轼求情,王安石也劝神宗说:“圣朝不宜诛名士”,神宗遂下令对苏轼从轻发落,贬其为黄州团练副使。

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就此销结,而苏轼的这两首“绝命诗”也广为流传开来。

辛弃疾辛弃疾是南宋抗金名将,大词人,本片所讲述的是他青年时期的一段逸闻传奇。

1150年,年轻骁勇的金将粘得力率金兵闯入南宋城池山东历城烧杀劫掠。

辛文郁率众家丁力抗金寇,并掩护父亲辛赞与lO 岁的儿子辛弃疾远遁。

战火中,辛文郁背中粘得力斧劈,含恨而逝,辛弃疾挣脱祖父,抚尸痛哭。

粘得力以全城大宋百姓生命相胁,迫辛赞归降。

辛赞身在金营,心中仍眷念祖国山河,他指导孙子辛弃疾阅读汉室书籍、令他拜师学艺,以待重返祖国收复失地。

1161年,文武兼备的辛弃疾拜别已辞官的爷爷,与同伴党怀英以应考为名,进京探查金人军情。

长城下,辛弃疾绘图时被金兵察觉,迅速隐蔽。

粘得力得知,嘱部将土德彪监视赶考举子。

党怀英满腹经纶,高中状元;而辛弃疾则人追缉,被岳飞旧将、乔装成说书艺人的铁嘴岳所营。

党怀英贪慕功名,出卖辛弃疾,带金兵追至,铁嘴岳为掩护辛弃疾以身殉国。

辛弃疾带伤逃入范府花园。

身着金人官服的范邦彦与女儿范如玉演习武艺,辛弃疾不知就里,持剑疾刺范邦彦。

粘得力与党怀英寻迹而来,范邦彦连忙出迎,见未来女婿党怀英如此人品,面露不愉。

辛弃疾被擒,粘得力将军情图交党怀英保存。

范如玉目睹,深慕辛弃疾之忠义,不耻党怀英所为,她与父亲合力,终助辛弃疾逃出樊笼。

灵岩寺方丈义端留辛弃疾养伤,引辛赞前来,令他祖孙相见。

金兵围住寺院,辛赞见一手养大的党怀英竞卖国求荣,痛心疾首,怒斥金人后含愤而逝。

范如玉拉辛弃疾杀出庙门,得百姓相助火烧金兵。

历城辛文郁墓前,辛弃疾跪拜立誓:身许抗金大业,誓将胡虏逐出中原。

杜甫唐军收复长安以后,杜甫也跟着许多官员一起回到长安。

唐肃宗把他派到华州(今陕西华县)做个管理祭祀、学校工作的小官。

杜甫带着失意的心情,来到华州。

那时候,长安、洛阳虽然被官军收复了,但是安史叛军还没消灭,战争还很激烈。

唐军到处拉壮丁补充兵力,把百姓折腾得没法过活。

有一天,杜甫经过石壕村(在今河南陕县东南),时间已经很晚了。

他到一家穷苦人家去借宿,接待他的是老农夫妻俩。

半夜里,他正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时候,忽然响起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杜甫在房里静静听着,只听到隔壁那个老人翻过后墙逃了,老婆婆一面答应,一面去开门。

进屋的是官府派来抓壮丁的差役,他们厉声吆喝着,问老婆婆说:“你家男人到哪里去了?” 老婆婆带着哭声说:“我的三个孩子都上邺城打仗去了,前两天刚接着一个儿子来信,说两个兄弟都已经死在战场上。

家里只有一个儿媳和吃奶的孙儿。

你还要什么人?” 老婆婆讲了许多哀求的话,差役还是不肯罢休。

老婆婆没有法子,只好自己被差役带走,到军营去给兵士做苦役。

天亮了,杜甫离开那家的时候,送别的只有老农一个人了。

杜甫亲眼看到这种凄惨情景,心里很不平静,就把这件事写成诗歌,叫《石壕吏》。

他在华州的时候,前后一共写过六首这样的诗,合起来叫做“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由于杜甫的诗歌大多是写安史之乱中人民的苦难,反映了唐王朝从兴盛到衰落的过程,所以,人们把他的诗篇称作“诗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