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学案例: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能够判断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 利用多媒体展示凸透镜成像的实例,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和应用。
2. 设计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用照相机拍摄风景等,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放大镜能放大图像?”“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等,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5. 作业小结的设计:本节课的作业小结环节,要求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并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这样的设计既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三)小组合作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展示,让学生在讲解中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反思与评价
(二)问题导向
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如何判断凸透镜成像的正倒和大小?”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如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等。
《第五章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历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程的学习主题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我们将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学习,理解凸透镜的基本性质,掌握其成像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凸透镜的基本概念,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 技能与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凸透镜成像的变化,分析并总结规律。
3. 思维与运用: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规律总结能力,能够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评价任务1. 知识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凸透镜基本概念和成像规律的理解程度。
2. 技能评价:通过实验操作考核,评价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3. 应用评价: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评价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凸透镜应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凸透镜的作用和成像规律。
2. 新课学习:(1)讲解凸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通过实验器材展示实验装置,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凸透镜成像的变化。
(4)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交流总结的凸透镜成像规律。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内容,强调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实践应用。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凸透镜基本概念和成像规律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分析并阐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实践作业: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个小型凸透镜并尝试观察不同距离的物体,记录观察结果,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应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借鉴。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个凸透镜和光源,让学生自主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
3.实验演示,总结规律
教师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现象,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理论讲解,巩固知识
-第6题:运用凸透镜成像公式,计算给定物距或像距时的成像情况,并分析结果。
-第7题: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观察,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3.教师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4.学生通过课堂练习,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公式。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首先,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其次,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使其在亲身体验中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最后,加强师生互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指导,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结合实验结果,讲解凸透镜成像的物距、像距关系,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巩固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5.案例分析,学以致用
提供一些与凸透镜成像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课堂小结,梳理内容,形成知识网络。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思考,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3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材通过实验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对光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凸透镜成像与平面镜成像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从实验中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3.能够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实例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凸透镜、蜡烛、光屏、刻度尺等实验器材。
2.生活实例图片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引导学生思考凸透镜成像与平面镜成像的异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实验器材,向学生介绍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然后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凸透镜成像的过程,并记录实验数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并进行讲解。
5.拓展(5分钟)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释这些现象。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规律
5.3凸透镜成像规律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年级
八年
主备人
授课人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分别是根据哪条规律成像的3、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物体位置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研究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活动6: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一倍焦距上,这时调整光屏,在光屏上已经看不到蜡烛的像(思考为什么?)小组讨论,并将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
活动7:如图5所示,将物体(点燃的蜡烛)继续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一倍焦距之内,同时用眼睛观察像。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填入下表一中。
汇报展示、教师点拨
物距的范围
像距的范围
像的情况
放大/缩小
正立/倒立
实像/虚像
同侧/异侧
u>2f
u=2f
f<u<2f
u =f
u<f
分析上表的记录,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
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凸透镜的有关,并随的变化而变化。
关于物距有两个位置是影响成像性质的关键点:
u=f是成像的分界点;
u=2f是成像的分界点;
活动2:利用平行光源粗测凸透镜的焦距。移动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的亮斑最小最亮为止,测出光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该透镜的焦距。在“光具座”上标出透镜中心、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点所在位置。 用平行光汇聚法测得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cm
活动3:如图2所示,将物体(点燃的蜡烛)放在距透镜二倍焦距之外,同时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填入下表一中。
第五章第3节 凸透镜成像规律
随堂训练
3.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6厘米处,在光屏上得到倒
立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Bຫໍສະໝຸດ A、10cmB、7cm
C、8cm
D、16cm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物距为20厘米时,
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为13厘米,则
凸透镜的焦距是( D )
A、f >20cm
B、13cm<f<20cm
什么情况下像和物体在凸透镜同侧? 成实像时物像异侧
成虚像时物像同侧
2、当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少,像距是怎样变化
的?
物距减少 像距增大
即物像同方向移动
像跟着物体在移动
规律精炼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总是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
虚像总是同侧正;物近像近像变小。
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体跑。
等于1倍焦距
2f
f
《透镜及其应用》全章课件.exe
应用:投影仪
f
2f
倒立、放大、实像
不成像
f
2f
⑤当u<f 时
《透镜及其应用》全章课件.exe
正立、放大、虚像 应用:放大镜
2f
f
小于1倍焦距
f
2f
小结
凸透镜成像基本规律
物体到凸透镜 的距离
像的情况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应用 照相机
u=2f f<u<2f
倒立 倒立
等大 放大
实像 幻灯机、
实 像 投影仪
u<f
正 立 放 大 虚 像 放大镜
(五)分析与结论 1.在实验中,你能发现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在什么 位置吗?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6)
对自己不满是任何真正有才能的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学习进步!
第3节 凸透镜成像 的规律
物距大于2f成像规律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 与物异侧,物距大于像距 。
其主要应用在:照像机、 人的眼睛
F
F
凸透镜成像 按要求画出光路图
A
F
F
B
凸透镜成像
A
F B
B`
F A`
物距等于2f成像规律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 与物异侧,物距等于像距 。
其主要应用在:其很少应 用
F
F
凸透镜成像 按要求画出光路图
A
F
F
B
凸透镜成像
A
F B
B`
F A`
物距小于2f、大于f 的成像规律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 与物异侧,物距小于像距 。
其主要应用在:幻灯机、 显微镜、电影放映机。
F
F
凸透镜成像 按要求画出光路图
A
F
F
B
凸透镜成像
A`
A
F
F
B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
物距小于f成像规律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 与物同侧,物距小于像距 的绝对值。
其主要应用在:放大镜、 老花镜。
F
F
凹透 镜 成 像 按要求画出光路图
A
F
F
B
凹透 镜 成 像
A
A`
F B`
F
B
凹透镜成像规律
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像 与物同侧,物距大于像距 的绝对值。
其主要应用在:近视镜。
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 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苏霍姆林斯基 我从来没有招惹你,你为什么要来招惹我?既然招惹了,为什么半途而废? 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吕凯特 强烈的信仰会赢取坚强的人,然后又使他们更坚强。 人生里面总是有所缺少,你得到什么,也就失去什么,重要的是你应该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追两只兔子的人,难免会一无所获。 我们不希望自己是什么天才。没有从天而降的成功,每从跌倒里站起来一次,成功就近了一寸。也没有平白无故的威信。每正确一次,威信就 增加一分。 一棵小草,也许永远不能成为参天大树,但它可能做最绿最坚强的小草;一滴水,也许永远不能像长江大河一样奔腾,但它可以成为所有水中
第3节_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设计思路
1、通过比较鱼缸中的“玩具”和空气中的“玩具”的不同,复习巩固放大镜(即凸透镜)能成放大的虚像。
再出示照相机,巩固复习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通过演示对比得出凸透镜能成放大与缩小的像,激发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欲望。
3、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4、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讨论后得出结论。
5、交流讨论实验中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不足。
6、小结凸透镜成像规律(把凸透镜成像规律口诀编成一首歌,以便学生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7、通过“物像大比拼”游戏,巩固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
8、通过比较两幅照片的不同,让学生知道物理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实验数据记录单温馨提示:f=10cm,物长2格(每格宽1.2㎝)。
探究一、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像的条件是什么?
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像的条件是什么?
实验结论:。
探究二: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像情况会怎样?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的性质
复习
F
•凸透镜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焦点。
凸透镜的性质
F
•凸透镜从焦点射来的光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注意点)
1.实验时,将有关器材放置水平桌面上,应使 烛焰,凸透镜,光屏在同一直线上,并使烛焰, 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 到最清晰的像时,光屏的位置才是像的位置.
•F
f
•物体在焦点以内,在透镜同侧成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U>2f
像的性质
倒立缩小实像
像距(v)
2f>v>f
应用
照相机
2f>u>f
倒立放大实像
V>2f
幻灯机
U<f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课堂练习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镜,照像时在 底片上成一个 像,要成这样的像,物 体距凸透镜的距离应满足 条件. 2.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成 原理来工作的. 、 、 像的
3.一凸透镜的焦距为20厘米,要得到放大的实像, 物体应位于凸透镜前( ) A. 小于20厘米处 B. 大于40厘米处 C. 20厘米与40厘米之间 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3.实验时,应注意收集凸透镜成不同性质的像 时,物距,像距和焦距的相关实验数据,并将 观察结果填入表格
凸透镜成像及应用
•F
•F
2f
• 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在另一侧成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凸透镜成像及应用
•F
•F’
2f
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在另一侧 成倒立、放大、实像。 幻灯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共25张PPT)
(B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2F F
15、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光屏移到离凸透 镜16CM处,使在光屏上出现烛焰的倒立、放大、清晰的像, 则该同学的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 ) A、6CM B、8CM C、12CM D、18CM
16、某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cm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 屏上始终得不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 ) A、30 cm B、15 cm C、10 cm D、5 cm
10、归纳结论:1:焦点是成实象和虚象的分界点,物体在焦点以
外成实象,焦点以内成虚象。即一倍焦距内外分虚实。
2: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和缩小象的分界点。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缩小 像,在二倍焦距以内成放大象。二倍焦距内外分大小。
3:实象必异侧倒立,虚象必同侧正立。
4:u>v, 像是缩小的, u<v,像是放大的。
17、如图所示,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 b、c、d、e各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
(1)、把烛焰放在 c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把烛焰放在 a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a bc
de
F
F
f
2f
a bc
de
F
F
f
2f
(2)、把烛焰放在 透镜最远。 (3)、把烛焰放在
c 点,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 屏距凸 d e 点,屏上不会出现像。
课堂练习
1、用放大镜观察小蚂蚁的形体时,蚂蚁到放大镜的距离应 __小__于__放大镜的焦距(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透过放大镜看到的蚂蚁是正立、放大的_虚__像。 2、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cm,焦距为5cm,则物体通过凸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规律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1.调节 2.倒立、缩小的实像 3.倒立、放大的实像 4.倒立、等大的实像 5.正立、放大的虚像 6.记录数据
透镜不动, 先移动物体, 再移动光屏。
收集数据
凸透镜的 焦距f/cm 像的性质 倒立、缩 小的像 倒立、等 大的像 10 倒立、放 大的像 实验次数 ① ② 物距u/cm 像距v/cm
①
② ① ②
正立、放 大的像
①
②
×
×
分析结论
物距u U>2f
成像规律 成像性质 倒立缩小实像 像距v f<v<2f
U=2f
f<U<2f U=f U <f
倒立等大实像
倒立放大实像 不成像 正立放大虚像
v=2f
v>2f 无穷 任意
交流结论
成像规律
2F
F
1
F2
O
2F
f定虚实
2f定大小
虚同实异
实倒虚正
交流结论
投影仪
平行光源 放大镜
应用举例
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应用举例
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
笔记 应用举例
物距u
U>2f U=2f
成像性质
倒立缩小实像 倒立等大实像
பைடு நூலகம்
像距v
f<v<2f v=2f
应用
照相机 测焦距
f<U<2f 倒立放大实像
U=f U <f 不成像 正立放大虚像
v>2f
无穷 任意
应用举例
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
应用举例
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核心素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教学设计②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注意:此操作的目的是使烛焰通过凸透镜所得的像呈现在光屏中央,便于观察与比较像与物体的关系)③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把数据记录成表.④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变化是放大还是缩小,是正立还是倒立,测出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将数据记录成表.⑤当蜡烛移到一定位置上时,光屏上不能成像,用眼睛直接对着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把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大小,像的正倒,填入表格.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个物距范围内要取两组以上的物距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操作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偶然因素,使实验结论更具有一般性.学生们认真做实验,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实验结束,教师组织讨论、提问、进行总结.生1:当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以外的位置,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成倒立、缩小的像.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如图甲)生2:当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的位置,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是倒立的,像与凸透镜的距离也等于2倍焦距.(如图乙)生3:当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的位置时,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成倒立、放大的像,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如图丙)生4:当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的位置时,光屏不成像.生5:当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之内,光屏上不成像,像与蜡烛在凸透镜同侧,成正立、放大的像.(如图丁)生6:当把蜡烛放在大于凸透镜焦距的位置时,物体成倒立的像.当物体从较远处向透镜靠近时像逐渐变大,像到透镜的距离也逐渐变大.生7: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正立、放大的像.这个像光屏上得不到.(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用u表示,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用v表示.板书: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当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进行讲解: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多媒体课件)(1)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总结如下表所示:(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巧记方法: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实像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虚像同侧正,物远像远像变大.根据上面探究所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由此你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1: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像距比物距大.生2: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比像距大.生3:当物距大于像距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当物距小于像距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同学们分析得很好,我们又从另一个角度: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分析了凸透镜成像的条件.板书:1.当u>v时,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当u<v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课堂延展:分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出现的状况(1)分析光屏上不能得到烛焰像的原因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有时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是什么原因?学生认真思考,并积极发言,提出各种猜想.教师总结:光屏上不能得到烛焰像的原因大致有4种:①若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像会呈现在光屏的上或下方. ②若2f>u>f,但很靠近1倍焦距时,成的像很大,像距也很大,光屏移动的距离不够,可能承接不到像.③若u<f,烛焰成虚像时,只能透过透镜用眼睛直接观察,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④若u=f,烛焰在焦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成平行光,不成像,在光屏上也不可能承接到像.(2)探究不完整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探究名称:探究不完整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提出问题:凸透镜不完整时,成像情况怎么样?猜想与假设:可能只能得到部分像,也可能得到仍完整的像,但亮度减弱.。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第三节凸透镜成像规律最全笔记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出问题: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注意:在凸透镜成像中,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u),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v)。
猜想与假设:照相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而使用投影仪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小,看来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可能跟物体和像相对凸透镜的距离远近有关。
无论是照相机还是投影仪,物体和所成的像位于凸透镜两侧,而通过放大镜观察物体,物体和像位于凸透镜的同侧,看来像的倒正很可能跟像与物体是否在凸透镜的同侧有关。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利用太阳光聚焦法测定凸透镜的焦距,所选透镜的焦距为10cm。
(2)如图所示,在光具座上将凸透镜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点燃蜡烛,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的中心三者大致在同一高度。
(3)把蜡烛放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的位置,即u>2f,沿直线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这个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
改变物距u,重做实验。
(4)把蜡烛移向凸透镜,使蜡烛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等于二倍焦距,即u=2f,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5)把蜡烛在移近凸透镜,让物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即f<u<2f,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改变物距u,重做实验。
(6)把蜡烛继续移近凸透镜,让蜡烛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即u=f,移动并观察光屏,看是否能够成像。
(7)把蜡烛移到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即u<f,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还能看到烛焰的像吗?从光屏这一侧透过凸透镜用眼睛直接观察烛焰,记录像的倒正、大小。
改变物距u,重做实验。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u)/cm 光屏上的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cm光屏上像的性质40(u>2f)13.3(f<v<2f)倒立的,缩小的30(u>2f)15(f<v<2f)倒立的,缩小的20(u=2f)20(v=2f)倒立的,等大的15(f<u<2f)30(v>2f)倒立的,放大的13.3(f<u<2f)40(v>2f)倒立的,放大的10(u=f)——光屏上没有像8(u<f)——光屏上没有像,但眼睛在蜡烛异侧,透过凸透镜能观察到正立的放大的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本章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理论讲解、实验观察、问题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等知识,对光学成像有一定的认识。
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凸透镜成像的动态规律理解起来较为困难,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五. 教学方法1.实验观察: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问题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实例分析: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问题。
4.练习巩固: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等。
2.教学多媒体:PPT、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放大镜观察物体,引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提问学生:你们观察过凸透镜成像吗?它是如何成像的?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视频,展示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出问题。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物距、像距、成像大小之间的关系,并记录实验数据。
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f
正立、放大、虚像
物距减小时,像距增大,实像变大。
应用 照相机 无 投影仪
无 放大镜
练习:
1、根据像的特征确定f的范围
⑴ 把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另一侧12cm处光屏上得
到一个缩小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A )
A、10cm
B、12cm
C、24cm
D、6cm
分析:缩小的实像一定是倒立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条件是什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⑧ 调节蜡烛,减小物距u,使u<f ,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如果没
有,从透镜另一侧观察试一下,记录像的特征。 如图,f = 10cm,u<10cm, 蜡烛应放在____cm的位置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f = 10cm
距)有关。 ⑶ 设计实验:我们改变物距,逐渐移进,调节光屏到凸透镜距离
(像距),观察成像的情况。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 折程度跟凸透镜的焦距有关,因此把f、2f作为参考。
2f F O F 2f f
2f
实验装置: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实验步骤: ① 把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一起,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
动手做一做: 向上方分别提升光屏、凸透镜、蜡烛,实像分别成在光
屏的什么位置? 实像成在光屏上方,是实像落在光屏正中间,每次调节
光屏、凸透镜、蜡烛中的一个,分别该怎样调节?
13
实验表格:
f=10cm 物距u/cm 像距v/cm 成像特征 应用
u>2f
30
25
u=2f
20
f<u<2f 17
13
u=f
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同一水平线上)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② 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中间位置,调节蜡烛,使u>2f 。左右移动 光屏,当光屏上的像最亮最清晰时停止移动,记录像的特征 和物距v。 如图,f = 10cm,u>____cm? 蜡烛应放在____cm的位置 ?
解:e点物距小于焦距,成虚像;a点物距最大,实像最小;b点物 距最小,实像最大。
⑵ 用照相机给同学们照集体照,发现少量同学们不在取景框内, 给怎么调节相机?
分析:“少量同学不在取景框内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每个同学在 取景框内的像太大了。要在取景框内看到每个同学的像, 应 该让每个同学的像缩小一些。那么,该怎样调节相距物距? 该怎样调节照相机?
3、像的变化。 ⑴ 图中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分别在a、b、c、d、e各点,调
节光屏位置。蜡烛在___点实像最大;蜡烛在___点实像最小; 蜡烛在___点屏上无像;蜡烛在____点屏上有等大实像。
2f F O F 2f a b cd e
分析:题意是判断像的大小,利用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处理。物距减 小时,像距增大,实像变大。
10
u<f
5
⑷ 进行实验:(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然后进行以下步骤) ⑸ 分析论证: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u/cm 像距v/cm 成像特征
应用
u>v u>2f u=v=2f u=2f u<v f<u<2f
u=f
f<v<2f v=2f
v>2f 无
倒立、缩小、实像 倒立、等大、实像 倒立、放大、实像 不成像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⑤ 调节蜡烛,使f<u<2f ,左右移动光屏,当光屏上的像最亮最清 晰时停止移动,记录像的特征和物距v。 如图,f = 10cm,____cm<u<____cm? 蜡烛应放在____cm的 位置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⑥ 调节蜡烛,减小物距u,使f<u<2f 任然成立,重做一组。 如图,f = 10cm,____cm<u<____cm?
f = 10cm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⑦ 调节蜡烛,减小物距u,使u=f=10cm ,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
如果没有,从透镜另一侧观察试一下。
解:照相机应该远离同学们用来增大物距,同时回收镜头减小 像距。
21
解:u<v,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要求 f<u<2f , v>2f 。因此: 30cm>2f 解得:10cm<f<15cm。 f<20cm<2f ;
18
2、已知f,确定像的特征。
⑴ 有一个焦距10cm的凸透镜,现在距焦点8cm处放一只蜡烛, 凸透镜成_倒__立__、__放__大__的__、__实__像__或__者__正__立__、__放__大__的__、__虚__像___。
么?u>2f,f<v<2f。题目求焦距f,因此要找到物距u或者像距v。
解:由题意知v =12cm,根据成像特点有f<12cm<2f,即:
f<12cm 解得:6cm<f<12cm。
12cm<2f ;
⑵ 在发光灯泡前面20cm处放一个凸透镜,在凸透镜后30cm的墙 上出现了灯丝清晰的像,求f的范围。
分析:题目求焦距f,因此要明确成像特征并找到物距u或者像距v。 u=20cm,v=30cm, 成像具有什么特征?u<v,成倒立、放大 的、实像。
照相机:
成倒立、缩小的、
2F F O F 2F
实像
2F F O F 2F
投影仪: 成倒立、放大的、 实像
2F F O F 2F
放大镜: 成正立、放大的、 虚像
蜡烛通过同一个凸透镜成了三种特征的像。像的虚实、 大小、正倒和什么因素有关?
第3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⑴ 提出问题:像的虚实、大小、正倒和什么因素有关? ⑵ 猜想假设:像的虚实、大小、正倒和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③ 调节蜡烛,减小物距,使u>2f 任然成立 ,重做一组。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④ 调节蜡烛,使u=2f ,左右移动光屏,当光屏上的像最亮最清 晰时停止移动,记录像的特征和物距v。 如图,f = 10cm,u=2f =20cm, 蜡烛应放在____cm的位置 ?
照相机 无 投影仪
无
u<f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物距减小时,像距增大,实像变大。
⑹ 交流与评估:
今天学了什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u/cm 像距v/cm 成像特征
u>v u>2f u=v=2f u=2f
f<v<2f 倒立、缩小、实像
v=2f
倒立、等大、实像
u<v f<u<2f v>2f
u=f
无
倒立、放大、实像 不成像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凸透镜所成的像的特征由物距与距f,再判
断他们的关系。
解:当蜡烛在焦点左侧时,u=18cm , f=10cm,2f=10cm,故 f<u< 2f。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凸透镜成倒立、 放大的、实像。 当蜡烛在焦点右侧时,u=2cm , f=10cm,2f=10cm,故 u< 2f。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凸透镜成正立、 放大的、虚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