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学地理教科书中中国区划的变化_1902_2012年_英文_何亚琼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课件 (共24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课件(共24张PPT)(共24张PPT)海陆变迁珠峰顶有海洋生物化石8844.43米东海海底发现古河道南极洲南极大陆发现大量煤炭资源非洲南美洲大洋洲魏格纳的发现南美洲和非洲轮廓深度吻合非南美地层相似性两岸都有海牛和鸵鸟分布大陆漂移板块的运动碰撞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红海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喜马拉雅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倭国巴西马来群岛英国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新西兰印尼倭国米国西部加拿大西部一、沧海桑田变动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________ 如喜马拉雅山脉海拔升高,大西洋面积扩大海平面的________ 如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人类活动如荷兰通过围海造陆来扩大土地面积升降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1. 大陆漂移说提出人:德国科学家________。
2. 大陆漂移说的内容: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__________,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 依据:________洲西岸与________洲东岸的轮廓线几乎吻合、古老地层分布的相似性、古生物的相似性。
魏格纳漂移分离非南美三、板块的运动1. 六大板块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A________板块;B________板块;C________板块;D________板块;E________板块;F________板块。
太平洋亚欧印度洋南极洲美洲非洲【易错提醒】(1)六大板块中,几乎全为海洋的是太平洋板块;位于地球最南端的是南极洲板块;非洲完全在非洲板块内。
(2)图示印度洋板块陆地部分的组成。
2. 世界著名山系:横贯亚欧大陆南部的________________ 山系和由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等组成的____________山系。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科迪勒拉3. 火山和地震带:A________________地带和B__________________地带。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疆域和行政区划》教材分析
《疆域和行政区划》教材分析
本节教科书主要由中国的位置、中国的疆域、中国的邻国和中国的行政区划共四个部分。
“中国的位置”这部分内容是从全球的角度来认识中国疆域的空间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中国的疆域”这部分内容让学生从中国疆域本身(领土组成、面积、海陆疆界、四至点等方面)的特点建立中国疆域这一空间位置特征。
“中国的邻国’’这部分内容则是从陆上相邻和隔海相望国家说明中国疆域相对的空间位置特征。
“中国的行政区划”这部分内容则阐明我国内部省级行政单位的空间位置,奠定学生掌握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基础。
在教学中应揭示出各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进而促进他们形成牢固而正确的关于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的空间概念。
本节的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
本节的难点:地理位置的优越性、34个省级行政单位名称和简称、行政中心及其空间的分布。
1/ 1。
历史时期行政区划的变迁
历史时期行政区划的变迁夏夏@ 2008-04-10 21:45行政区划是国家对所辖领土进行分级管理的区域结构,是中央集权出现后的产物;中央政府下放行政权力到地方,必然会出现在中央和地方在集权上的矛盾,也因此会出现一次中央和地方在权力上的调整。
一部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也就是中央和地方权力的调整史。
历史上的行政区划以政治为首要因素,同时顾及自然、经济,最为理想的状态当然是三者兼顾,若不能,则会只考虑政治因素。
从政区地理的角度考察,行政区划基本上有四个要素:一是层级;二是幅度;三是边界;四是行政中心。
一、秦统一前的地方行政区划的出现商周时期,封邦建国,分土而治,可以说没有行政区划。
1)最早出现的地方行政区划是县。
县最早并非指基层政区的县,而是指国都之外的效野乡聚之地,与“鄙”同义。
春秋时,诸侯国开疆拓土,对新得的土地,不再进行分封,而由国君设县直接统治。
作为行政区划的县有自己的特点,即:中央直属,置官分守,各有分地,县长官食禄不食邑,临民不临土,流动不世袭。
2)郡亦出现于春秋,但较晚于县。
一般设在边远之地,具有军事防守的性质,经济开发程度也相对低于县。
一郡之长称守,由将军充任,可征发一郡兵力,进行征伐;一县之长称尹、公、大夫、后又称令。
边地郡大,遂分置数县;内地事多,遂在数县上置郡以统之。
于是才逐渐形成以“以郡统县”的制度。
整个战国时代,郡县制与采邑制始终并存,至秦统一,郡县制才正式成为全国划一的地方行政区划。
二、郡县制的确立1)郡级政区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设36郡,以后逐渐总共形成50个郡级的政区。
秦汉之际,项羽以梁楚九郡自立为西楚霸王,其余分封18诸侯王。
刘邦因之,分封异姓诸侯王7人。
为了维护刘家的天下,又翦除异姓诸侯王,大封同姓诸侯王9人。
文帝时,用贾谊计,“以亲制疏,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分齐为七,分淮南为三,用分地的办法削弱诸侯王。
景帝时,用晁错计,“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从而引起吴楚七国之乱。
人教版初中教材分析
6、关注国际关系 关注国内外形势发展,尊重不同国 家文化,增强民族情感,树立国际合 作的价值观和全球意识。地区发展差 异增加了国际合作,大洲增加了经济 发展不平衡,地区增加了区域性国际 组织,国家增加了国际关系等。
总论
从世界看中国、中国的自然环境、 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经济发展
中国的地理差异----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 地区
2、探究性原则
教材内容编排突出探究性 语言注意儿童化, 改变学生 学习方式 与学生共鸣 教学内容表述 注意多样化
教学内容切入点密切联 系学生生活经历与体验
无论文字叙述、图像设计、活动安 排都遵循探究性原则。即按一定的探 究程序,并有适应探究阶梯,一步步 深入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如板块运动讲述,按发现问题-- 提出假设--寻找证据--探究原因 --形成学说体系--实例论证的研 究态度,一步步展开。
活动课文
教材的探究性
案例学习
从学生经验与体验 出发,激发探究
新教材区域地理部分的教材试图从问题情景和区域 主题两个方面,来体现教材探究的梯度。如七年级下 册第八章第四节的澳大利亚,叙述课文用生动的文字 和图片描述其具有特有生物的现象;活动课文围绕 “为什么澳大利亚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设计了如下 三个问题。 (1)澳大利亚大陆大约在什么时候与其他大陆分离的? (2)澳大利亚大陆长期孤独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 这对生物的进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3)实际上,长期处于孤立状态的大陆,不仅仅是澳大 利亚大陆,还有南极大陆。为什么澳大利亚大陆有那 么多特有生物,而南极大陆却很少呢?
目的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形图的判读
内容的分解 叙述课文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 识过程 地形图的基础知识 活动课文 通过小实验、分析月食照片,体验 古人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的变革与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的变革与启示作者:李文田来源:《地理教育》2013年第06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相关教育制度的变化、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的变革以及地理学科的新进展等,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变革显著,具体表现在教科书内容、框架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以下主要分改革开放初期(1978-1985年)、深化改革时期(1986-2000年)、21世纪以来(2001年至今)这三个时期对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的变革进行分析,以期为新时期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的变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变革的主要特点1.教科书内容由“注重双基”到“突出人地关系”再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内容选择与构成“注重双基”,突出地理学科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知识罗列、面面俱到。
教科书存在“深、难、重”现象,地理知识点偏多偏深,内容编排难点分散,重知识传授轻智能培养,自然地理比重大、人文地理比重小等。
深化改革时期,中学地理教科书编写对之前的“深、难、重”现象进行了改革。
1986年在地理教学内容选择上首次提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之后,以“人地关系为主线,正确阐明人地关系”成为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编写的重要原则,突出并围绕人地关系进行内容选择,除加强“双基”外,还注重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及非智力因素。
进入21世纪,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倡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和“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要求“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强调以人地关系观点和可持续发展观点为核心构建教科书内容,体现地理学科的“基础性、时代性与选择性”。
2.教科书框架结构由学科体系为主到淡化学科体系,以素质教育为取向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在框架结构上因循地理科学的逻辑体系,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组织和安排教科书内容,逻辑性、系统性强。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第二课时《中国行政区划图》阅读教学
《中国行政区划图》阅读教学案例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第二课时。
一、教学背景《中学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的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态度。
在地理学中,地图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地理信息,被称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还被比喻为人的“眼睛和工具”,地图的查看、识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判断力、想像力和记忆力,因此,地图的阅读教学显得至关重要。
但在众多的日常教学中,地图教学却常常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觉得难教,学生觉得难学。
为了扫除这个地理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障碍,我在日常教学中作过一些有益的探索,以《中国行政区划图》阅读教学为例说说自己的尝试。
二、教学主题第二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在整个教学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特征,了解到我国的基本国情,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初步建立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观念。
第一节介绍我国国土的基本状况,《中国行政区划图》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地图之一,《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能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是继续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上找出34个省级行政单位。
(2)识记34个省区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想像、判断、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绘图,剪切、拼接能力。
(3)能根据各省区所在空间位置及省区轮廓填写政区暗影图。
(4)能尽量多的说出与各省区有关的地理事物。
3、情感目标(1)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同学之间的互助协作精神。
三、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8k小白纸两张,小剪刀1把,8k复写纸1张。
地理课程(教材)百年演变历史 讲稿
地理课程(教材)百年演变历史百年变革历史的回顾我国地理作为中学必修课始于清朝末期,1903年清政府才停科举、废八股、兴学校,正式的把地理列为中学必修课程之一,至今已整整一百个年头了。
百年来,中学地理课程教材一变再变,较大变动竟达12次之多,从而使中学地理教育时兴时衰高潮低潮迭起,是在大动荡中前进的,真乃一部可歌可泣的百年史。
我们要以史为鉴,改革创新,迎接地理教育的新高潮。
一、地理课程名称的演变百年来,我国中学各个历史阶段所设地理课程名称多种多样,有中闰地理(或本国地理)、世界地理(或外国地理)、中国经济地理、外国经济地理、经济地理、自然地理及其综合形式—地理等课程名称呈现的次数最多从我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的演变史中不难看出,我国中学不同历史阶段所采用的地理课程设置方式不同,有时采用“一科一课式”,统称地理;有时采用“一科多课式”,在地理一科之下,开设自然地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多门课程(前者显得过于笼统;后者又嫌课程门类繁多,各有利弊。
一般而论,中学地理教育处干高潮阶段,多采用“一科多课式”;而处于低潮阶段,则多采用“一科一课式”。
目前,初中地理课程名称已成定论,而高中尚待研究,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课程目标的演进新中国成立后,地理课程目标的变化大体呈现了三种观念、四个时期。
地理课程目标的“二元观”,大体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以及70年代中期到20世纪末,中间有中断,前后有两个时期;地理课程目标的“一元观”,是在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的“文革”;地理课程目标的“三维观”,是在本世纪初开始确立起来的新目标观。
所谓“二元观”,就是主张地理课程的目标,一是接受地理知识和技能,二是提高思想觉悟。
所谓“一元观”,就是主张地理课程目标要强化政治思想教育,要突出政治态度培养和思想觉悟提高,这是在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年代中产生的。
这段时期,基本没有教学大纲可言,但各地都有地理教材的编写与使用。
2024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3.3 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教学课件
③人类活动/填海造陆
29003
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对海陆变迁的作用只是局 部的和小规模的,并且人类活动必须顺应自然过程,遵循 自然规律。
新知讲授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地球上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呢?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变的吗?
29003
新知讲授 固定论
29003
活动论
新知讲授
大西洋两 岸陆地轮 廓有何特
B 2. 右图漫画反映的是(
)
A. 盖天说 B. 大陆漂移说
C. 浑天说 D. 日心说
( C)
B. 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古河道的遗迹
D. 荷兰围海造陆,国土面积不断扩大
29003
当堂检测
B 3. 该学说是受到哪两个大洲轮廓的启发而提出的 (
)
A. 亚洲和大洋洲
B. 非洲和南美洲
C. 北美洲和南美洲
D. 南美洲和南极洲
笔这石说明了什么鱼问龙题?
新知讲授
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 人们发现了古河道和古 森林等遗迹。
陆变海
海平面的升降 /地壳的变迁
29003
中国大陆
台湾岛 澎湖海
古城墙
新知讲授 荷兰通过修建拦海大 坝连接须德海北口两岸, 使4000平方千米的须德海 湾变成湖泊,其中的部分 海域被改造成陆地。
海变陆
人类活动/ 29003填海造陆
据统计,荷兰约有17% 的国土面积(约7000平 方千米)都是从大海里 填出来的。
新知讲授
迪290拜03 棕榈岛
新知讲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9003 300个人工岛组成的海上世界地图
新知讲授
海陆变迁的原因
海陆变迁: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的现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说课稿5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和基本类型,旨在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国情,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本节教材共包括三个部分:疆域、行政区划和我国行政区划的类型。
首先,疆域部分介绍了我国领土的四至点、经纬度范围、海洋和陆上邻国等内容;其次,行政区划部分介绍了我国行政区划的等级、划分原则和划分标准;最后,行政区划类型部分介绍了我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县级市、市辖区等不同行政区划类型的特点和分布。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疆域和行政区划这些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的具体内容、特点和类型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总结出规律,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和基本类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情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和基本类型。
2.教学难点: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的划分原则、划分标准以及不同行政区划类型的特点和分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的特点和类型,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_湘教版第一章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的行政区划—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
2、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3、通过讲述本节有关内容(如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省;香港和澳门已回归祖国;北京是我国的首都等),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能力目标:1、通过读图、填图、忆图、拼图等形式,加强对学生记忆方法的培养。
2、理解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省,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3、通过香港澳门回归的实例增强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中国辽阔的疆域,树立伟大的爱国热情。
2、增强爱国意识,树立日常生活离不开地理的意识。
教学设计;一、【回顾重点】课前回顾1、读图简述我国的地理位置2.在图上指出并说出我国的四至点、临海和邻国二、【知识导学】我国疆域辽阔,为了便于管理我国辖设了哪几级行政区划?像我们山东这样的省级行政单位你还知道哪几个?自读教材第七页,完成填空1 、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大致分为(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县、县级市)和(乡)三级。
2、我国共有()个省、()个自治区、()个直辖市、()个特别行政区,总计()个省级行政单位,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对照上图认识省区:中国行政区划歌——找出省区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青陕甘;川藏云贵福吉安,内重台海北上天。
港澳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已实现。
猜谜语熟悉省区名称:1)碧波万顷(打一省名)—— 2)船出长江口(打一省市名)——3)双喜临门(打一省市名)—— 4)宝地(打一省名)——5)地下文物(打一自治区) 6)装上标志(打一省名)7)秋烦春恼恶冬寒(打一自治区)4、为了使用上的方便,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都有简称,在各省行政中心图上填写34个省级行政单的简称(试着简称和行政中心对比记忆)简称的命名,大致可归纳为:(1)、以全称中的一或多个字代替:如京、津、苏、浙、黑、吉、辽、内蒙古、藏、新、青、宁、甘、川(蜀)、陕、皖、贵(黔)、台、港、澳,等等这些记忆就比较简单。
了解不同版次的初中地理教材
了解不同版次的初中地理教材初中地理教材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教辅资料之一。
在教材的版次更新与演变过程中,不同版次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了解不同版次的初中地理教材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本文将介绍不同版次的初中地理教材,包括其特点、内容变更和教学应用等方面。
一、旧版初中地理教材旧版初中地理教材是指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使用的教材。
这些教材在当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填补了当时地理教育的空白。
旧版初中地理教材内容相对简单,以地理知识的传授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旧版初中地理教材的特点之一是知识点的分散性。
由于地理学科的广泛性和多样性,旧版教材将知识点分散在不同的章节中,学生需要通过自主学习和整合知识点来了解地理科学的全貌。
其次,旧版初中地理教材的内容相对传统。
教材内容围绕着地球、水文、气象、人文等方面展开,知识点依次顺序排列。
教材结构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然而,旧版初中地理教材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编写时间较早,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发展对地理知识的需求。
另外,教材的语言表达方式较为简单,缺乏足够的实例和案例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将地理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
二、新版初中地理教材新版初中地理教材是21世纪以后编写的教材。
新版教材在内容、形式和教学方法上都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它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版初中地理教材的特点之一是知识的系统性。
教材将地理知识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
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索,逐步理解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应用方法。
其次,新版初中地理教材的内容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教材内容更加注重地理问题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通过实例分析和案例研究,帮助学生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新版初中地理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地理_湘教版第一章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的行政区划—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
2、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3、通过讲述本节有关内容(如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省;香港和澳门已回归祖国;北京是我国的首都等),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能力目标:1、通过读图、填图、忆图、拼图等形式,加强对学生记忆方法的培养。
2、理解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省,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3、通过香港澳门回归的实例增强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中国辽阔的疆域,树立伟大的爱国热情。
2、增强爱国意识,树立日常生活离不开地理的意识。
教学设计;一、【回顾重点】课前回顾1、读图简述我国的地理位置2.在图上指出并说出我国的四至点、临海和邻国二、【知识导学】我国疆域辽阔,为了便于管理我国辖设了哪几级行政区划?像我们山东这样的省级行政单位你还知道哪几个?自读教材第七页,完成填空1 、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大致分为(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县、县级市)和(乡)三级。
2、我国共有()个省、()个自治区、()个直辖市、()个特别行政区,总计()个省级行政单位,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对照上图认识省区:中国行政区划歌——找出省区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青陕甘;川藏云贵福吉安,内重台海北上天。
港澳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已实现。
猜谜语熟悉省区名称:1)碧波万顷(打一省名)—— 2)船出长江口(打一省市名)——3)双喜临门(打一省市名)—— 4)宝地(打一省名)——5)地下文物(打一自治区) 6)装上标志(打一省名)7)秋烦春恼恶冬寒(打一自治区)4、为了使用上的方便,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都有简称,在各省行政中心图上填写34个省级行政单的简称(试着简称和行政中心对比记忆)简称的命名,大致可归纳为:(1)、以全称中的一或多个字代替:如京、津、苏、浙、黑、吉、辽、内蒙古、藏、新、青、宁、甘、川(蜀)、陕、皖、贵(黔)、台、港、澳,等等这些记忆就比较简单。
初中地理_中国的行政区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的行政区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地图,通过活动和竞赛,让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记住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
2、了解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知识内容。
3、培养阅读并使用中国行政地图的能力和学生的地理记忆能力,能在中国行政地图上填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探究,获取新知。
同时,培养学生读图、拼图、填图、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
3、教学过程贯穿师生互动为主的原则,利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
4、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直观性教学原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节有关内容(如台湾是我国一个省;香港和澳门已回归祖国;北京是我国的首都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
【三】、教学难点: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省府所在地在地图上的位置。
【四】、教学准备:1、课前学生了解自己户口所在地,有关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做一幅中国政区拼图版并熟悉中国政区图的形状和方位。
2、多媒体(辅助教学)、投影仪、投影片、用吹塑纸制成的中国政区演示拼图等等。
【五】、教学安排:一节课【六】、教学过程:【板书】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导入新课】┄┄┄┄┄┄┄┄┄┄┄┄┄┄(1分钟)请同学们填写出自己的户口所在地。
按照以下格式填写。
【出示投影片】【总结归纳】由我们的户口所在地可以得到,我国采用的是省、县、镇三级行政区划,就像我们学校的年级、班级、小组一样。
除此以外,国家根据特殊需要,还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
【自主学习】┄┄┄┄┄┄┄┄┄┄┄┄┄┄(1分钟)阅读课本p7完成下列问题。
(让学生回答)1.请写出你自己的户口所在地:(),由此可知,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的变革与启示
要求死板 , 类型单一 , 缺乏互动 ; 课文 、 图像 、 练习三大系统
界 限分 明。
深化改革时期 ,中学地理教科书的表达方式开始有 了较大 突破 , 课文、 图像 、 练 习三大 系统趋 向于融合 与统
一
民必备 的地理素养 ” ; 要求“ 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 、 “ 满足
学 生 不 同的 地 理 学 习需 要 ” ; 强 调 以人 地 关 系 观 点 和 可 持
系统 性 强 。
上更为开放 、 灵活 、 多样 , 其 内容 以文字叙述 、 图像展示 、 资 料连接等多种方式呈现 。课文 、 图像 、 作业综合设 置, 统一 编写 , 改变了传统地理教科书课文 、 图像 、 作业三大系统界 限分明的状况 , 三者之间相互融合 , 已无 明确界 限。同时 , 教科书注重为地理教学预留空间和弹性 ,注意突出知识
3 . 教科书表达方式 由“ 相对单一” 到“ 灵活多样” , 教 学
性 显著 增 强
改革开放初期 , 中学地理教科 书在表达方式上相对
单一 , 内容 表 达 基 本 以课 文 描 述 为 主 , 知识点罗列 , 叙 述
地关系” 成为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编写的重要原则 , 突出 并 围绕人地关系进行 内容选择 , 除加强 “ 双基 ” 外, 还注重
表现出淡化学科体系的多样化 , 以素质教育为取 向。义务 教育课 程标准地理实验教科书世界地理部分 以“ 地理环 境一 自然资源一人类及其活动” 为线索 , 自然地理与人文 地理适当渗透与融合 ; 世界地理分区中, 仅选择 1 个大洲 、 5 个地区和 6 个 国家进行阐述。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理实 验教科书地理 1 对 自然地理要素体 系进行淡化 , 精选经典
台湾中学地理教科书对中国行政区域划分 -回复
台湾中学地理教科书对中国行政区域划分 -
回复
台湾中学地理教科书通常对中国行政区域划分的内容包括国家级行政区、省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和县级行政区。
国家级行政区是指中国的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其中,省级行政区可分为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方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地级行政区包括地级市、自治州和盟,这些行政区县级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市辖区和特区行政单位等。
台湾中学地理教科书还会介绍中国行政区域的划分原则。
中国行政区域划分主要依据地理位置、历史和经济等因素。
例如,地理位置基于国土面积、人口分布、文化传统和区域发展水平等进行划分。
历史因素考虑到历史上的行政机构建设和变迁。
经济因素则考虑到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资源分布和产业结构等。
此外,台湾中学地理教科书还可能提及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岛的行政划分。
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行政架构以及其他地方行政区域的地理信息。
3.1 疆域和行政区划(第2课时)(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册(中图版2024)
C.黄岩岛
9.西沙区、南沙区从我国行政区划级别来看,属于( C )
A.省级
B.地市级
C.县级
10.西沙区、南沙区所在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A )
A.琼
B.粤
C.桂
D.赤尾屿 D.乡级 D.台
随堂检测
我国幅员辽阔,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物产及饮食习惯的不同,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菜肴。下图为不同特色地方菜肴餐 馆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分布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探索导入
情境导入
南海诸岛和钓鱼岛
位置
南海诸岛是中国最_____方
的领土,是南海中许多岛、礁、
沙、滩的总称。北起
,西
起
,南至
,东至
。
南海诸岛和钓鱼岛
范围
南海诸岛由____________群岛、___________群岛、 ___________群岛和____________群岛在内的250座以 上岛礁组成。其中,东沙群岛归__________省管辖,其 余都属____________省管辖。
中国的行政区划
5个自治区
①内蒙古自治区 简称______、行政中心:______
②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
简称______、行政中心:______
③宁夏回族 自治区
简称______、行政中心:______
④西藏自治区 简称______、行政中心:______
⑤广西壮族 自治区
简称______、行政中心:______
濒临两个海域(渤海、黄海)的省 与朝鲜接壤的省
南海诸岛和钓鱼岛
疆域和行政区划
中国的行政区划
南海诸岛
钓鱼岛
省级行政区划 轮廓 简称
行政中心 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chool of Geograph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 As geographic literacy training is an essential content for Chinese citizens’ literacy education, national geographical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indispensable key aspects of that training. Because of China’s vast land area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it is difficult for students to receive a solid education regarding Chinபைடு நூலகம்’s geography. In 1902, the government established the geography curriculum and began to incorporate the concept of geographical regionalization to facilitate the teaching of China’s geography by publishing the first syllabi, which was modified later and put into use in 1904. Since 1904, numerous geography textbooks have attempted to find an appropriate way to present China’s geographical regionalization, as it is important for secondary students to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for the differen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ly, the geographical regionalization content is divided into four main phases: 1902 to 1927; 1928 to 1948; 1949 to 1986; and 1986 to the present. During these phases, the content related to China’s geographical regionalization in secondary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extbooks has been gradually simplified and has adopted a more scientific foundation, thus leading to the present time where there are now four geographical regional areas. From this historical study, we find that while China’s geographical regionalization has gradually matured,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For example, dividing the study into four regions to describe the panorama of China is too simplified, and the learning therefore becomes too scattered and haphazard, particularly give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Keywords: geographical regionalization; secondary school geography curriculum; geography textbook; historical study
1
Introduction
Geography is a basic subject throughout a student’s education beginning in elementary school. The focus in junior high school is on regional geography, and the focus in high school is on sectoral geography. Regional geography assumes an important role in geographical education at the junior high level and serves as the foundation for high school geographical education. Regional geography includes both a pandect (an outline) and subReceived: 2012-10-24 Accepted: 2012-11-29 Foundation: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AHA120008 Author: He Yaqiong (1985−), Ph.D Candidate, specialized in geographical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mail: hyq396@ * 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Min (1958−), Professor, E-mail: wangmin@
stantial content (zonal geography and regional cogni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substantial content, the core of the learning focuses on the methods of geographical division.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of geographical division that dates back to the period of the Warring States (475 BC to 221 BC), when two geographical books, Shanjing-Comprehensive Record of Eastern Chinese Mountain Ridges in Ancient Times and Yugong, were composed. Yugong is the most ancient masterpiece on physical geographical regionalization not only in China but also in the world. After thoroughly describing the mountain ridges, lakes, soils, and minerals, the author concluded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physical geography of China and accordingly divided China into nine regions (Pan, 2001). In modern times, several other proposals of the physical geographical regionalization of China have been presented, such as those of Luo Kaifu (1913-1992, geographer), Huang Bingwei (1913-2000, geographer), Ren Mei’e (1913-2008, geographer and expert on coastal science), Yang Renzhang (1919-1971, geographer), Zhao Songqiao (1919-1995, geographer), Xi Chengfan (1915-2002, geographer), among others, all of which describe the physical natural regionalization. With respect to economic regionalization, there are three economic regions and the seven economic zones. When considering integrated geographical regionalization, however, there is the eight zone proposal of Zhao Ji (geographer). All of the aforementioned proposals, with their theories and professional perspectives, hav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study of the regional geography of Chin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various phases of regionalization, the proposals on regionalization have resulted in changes in China’s secondary school geography curriculum, and although relatively well developed and generally accepted, the proposals are still deficient, leading to urgent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the content that must be resolved. Examining the secondary school geography textbooks since 1904, this study identifies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offers discussion regarding the obstacles and problems confronting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gionalization in geography textbooks for secondary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