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_后现代主义_建筑造型的初探

合集下载

后现代主义在建筑中的体现

后现代主义在建筑中的体现

后现代主义在建筑中的体现在建筑的漫长发展历程中,后现代主义如同一股清新而独特的浪潮,为建筑领域带来了全新的风貌和思考方式。

它打破了传统建筑的束缚,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和理念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历史和传统元素的重新诠释与运用。

它不再将历史视为沉重的包袱,而是将其视为丰富的素材库。

建筑师们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文化中汲取灵感,将古典的柱式、拱券、山花等元素以新的方式组合和呈现。

比如,在某些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古希腊的柱式与现代的玻璃幕墙相结合,或者是中世纪的尖顶与现代的钢结构相互交融。

这种对历史元素的借用并非简单的复制,而是通过巧妙的变形、夸张或简化,使其在新的语境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而创造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视觉效果。

多元文化的融合也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体现。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后现代主义建筑积极吸收了各种文化的特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文化传统。

在一些城市的建筑中,我们可以发现东方的园林景观元素与西方的建筑形式相互交织,非洲的图案装饰与欧洲的建筑结构相互映衬。

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不仅丰富了建筑的外观,更反映了当今社会文化交流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形式和装饰上追求丰富性和复杂性。

它摒弃了现代主义建筑那种简洁、纯粹的几何形式,转而采用更加复杂多变的造型和装饰。

建筑的外立面可能会运用各种色彩鲜艳的材料、独特的纹理和精美的雕刻,使其充满了视觉冲击力。

比如,一些建筑的外墙上会镶嵌着各种形状的彩色玻璃,或者是布满了富有艺术感的金属雕塑。

这种对形式和装饰的强调,旨在打破现代主义建筑的单调性,为人们带来更加丰富和愉悦的审美体验。

与环境的对话和互动也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关注点之一。

它不再将建筑视为孤立的个体,而是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和共生。

建筑师们会充分考虑建筑所在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景观等因素,使建筑能够与周边环境相互呼应。

例如,在依山傍水的地方,建筑可能会采用曲线的造型来呼应山峦的起伏;在气候炎热的地区,建筑会设计出宽敞的遮阳空间和通风口,以适应自然环境的需求。

我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认识

我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认识

目录一、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兴起 (2)二、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概念 (5)三、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流派 (6)四、后现代主义建筑主要作品 (7)我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认识摘要:后现代建筑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层意思。

广义的后现代建筑是指20世纪世界上出现的各种风格的建筑流派的作品,狭义的后现代建筑常常专指在20世纪20年代世界各地形成的现代主义建筑。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风格、流派、代表作品后现代建筑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欧洲工业革命时期和由此而引起的社会大变革,后现代建筑的产生变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建筑类型用途不断增多,以生产性和实用性为主的建筑蓬勃发展。

如博览会场馆、展览馆、医院、园林综合体、博物馆等其次是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并广泛使用。

工业革命以后,铁开始用于建筑当中。

到世纪后期,钢材代替了铁材。

并且水泥也开始渐渐用于房屋建筑中。

世纪出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材和水泥的应用使房屋建筑出现飞跃的变化再次,由于科技的发展,新型建筑结构及形式不断出现。

对数学和力学提出新问题并使之发展,到世纪后期形成系统的结构科学。

这样就可以在建筑工程开始之前预先计算出建筑结构的受力程度及状态,作出合理、经济而坚固的楼房结构设计。

1889年巴黎建造的高300米的埃菲尔铁塔(图1)就体现现代建筑结构方面的综合成就。

二十世纪以来的这些变化,无论深度还是广度,在建筑史上都是空前的,也正是这段时期建筑历史上空前的建筑革命催生了20世纪的后现代建筑。

图1:埃菲尔铁塔一、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兴起其主要背景是欧洲工业革命导致了现代机器大工业的产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审美趣味,新的材料不断发明和应用,在这一条件下,传统建筑在结构和形式审美等方面逐步显出与社会意识形态和发展不同步的现象。

现代主义建筑正是在新的历史需求和条件下,也就是为了机器大工业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

这种建筑摆脱改变了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了适应于工业化社会条件下人们需求的崭新建筑形式,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想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

后现代主义建筑反传统与多样化的探索

后现代主义建筑反传统与多样化的探索

后现代主义建筑反传统与多样化的探索后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一种建筑风格,其中融合了反传统和多样化的元素。

它打破了传统建筑的束缚,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

本文将探讨后现代主义建筑是如何反传统并追求多样化的。

一、反传统传统建筑强调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但后现代主义建筑挑战了这一观念,试图反对传统的束缚。

后现代主义建筑摒弃了传统建筑的规则和约束,通过大胆的形式和材质运用,创造出与传统建筑形成鲜明对比的作品。

1.1 建筑外观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外观常常采用非传统的形状和结构。

它们可能是不规则的、扭曲的,或者具有突出的几何形状。

这种独特的外观突破了传统建筑的限制,让建筑拥有更大的艺术表现力。

1.2 空间布局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空间布局也常常追求与传统建筑不同的效果。

它们打破传统分隔空间的方式,创造出多样化的空间组合和使用方式。

例如,建筑内外空间的无缝衔接、开放式的布局等都是反传统的表现形式。

1.3 材料运用传统建筑常常使用传统材料,如木材、石材等。

而后现代主义建筑则更加注重材料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它们可能采用金属、玻璃、塑料等现代材料,甚至将不同材料进行组合创造出独特的效果。

二、多样化后现代主义建筑追求多样化的设计理念,体现在建筑形式、功能和空间运用等方面。

它们试图通过多样性来丰富建筑的表达和体验。

2.1 形式多样后现代主义建筑形式多样,既可以是扭曲的曲线形状,也可以是大胆的几何形体。

这种多样性在建筑外观和空间布局中得以体现,让建筑更加具有个性和独特性。

2.2 功能随性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功能也更加灵活多样化。

它们可以容纳不同类型的功能,如住宅、商业、文化等。

建筑师常常根据具体需求来设计建筑,使之适应不同的功能需求。

2.3 空间创新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空间创新体现了多样化的精神。

它们通过创造多媒体空间、开放式空间等方式,打破传统建筑中的空间边界,增加人们与建筑的互动性和体验感。

总结后现代主义建筑通过反传统和多样化的探索,打破了传统建筑的束缚,为建筑带来了全新的面貌。

浅谈建筑的后现代设计

浅谈建筑的后现代设计

浅谈建筑的后现代设计浅谈建筑的后现代设计一. 后现代设计的出现及其发展建筑领域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带动了其它设计领域的后现代设计运动。

在经历了一些激进的设计团体的探索和实践后,70年代后期开始酝酿着后现代设计高峰的到来。

1976年在意大利米兰成立了一个名为"阿卡米亚"(Alchymia)的工作室,此工作室为设计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他们的设计制作样品的空间,这些样品是他们脱离了工业设计的束缚后自由发挥设计才华的设计品。

"阿卡米亚"工作室的设计师埃托·索特萨斯1980年离开了"阿卡米亚"的工作室,而后于1980年底至1981年初成立了"孟菲斯"(Memphis)小组。

成为8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后现代设计活动,使这一酝酿已久的设计运动达到了高潮。

该组织从未系统地阐述过任何设计思想或设计方法,他们只是用他们的设计作品来展示他们与现代主义设计迥异的设计方式。

他们的设计主要是打破功能主义设计观念的束缚,强调物品的装饰性,大胆甚至有些粗暴地使用鲜艳的颜色,展现出与国际主义、功能主义完全不同的设计新观念。

1981年9月,"孟菲斯"组织在米兰举行了首次展览会,那些色彩亮丽、覆盖着漂亮的塑料薄片或装饰着五光十色灯泡的轻松活泼、乐观愉快、稀奇古怪的物品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

观众对这些与传统设计截然不同的家具等物品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索特萨斯是"孟菲斯"的发起人之一,虽然他很快就离开了此组织,但他的设计给人留下了许多思考。

他的代表作是看起来有些奇形怪状的书架,使用了塑料贴面,颜色鲜艳,极象一个抽象的雕塑作品,其拼贴组合的造型几乎没有提供可以放置的空间。

毫无疑义,它不具备书架的功能。

他还设计了许多用途不明、含义模糊的物品。

他远离现代主义设计原则的设计品,让人完全没有心理准备,至今仍然是设计界争论的话题。

浅析后现代主义建筑

浅析后现代主义建筑

专家专稿文章编号:1009 6825(2008)11 0001 02浅析后现代主义建筑收稿日期:2007 12 24作者简介:孟聪龄(1961 ),男,教授,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太原 030024高方方(1982 ),男,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山西太原 030024孟聪龄 高方方摘 要:阐述了后现代建筑的基本概念以及后现代建筑的代表人物,从建筑语言与审美特征入手,结合中国现状,探寻未来中国建筑的发展方向,即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建筑。

关键词:建筑理论,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中图分类号:T U 098.2文献标识码:A任何建筑理论的产生、发展和消亡都离不开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

20世纪初,以科学与理性作为建筑思想的现代主义建筑蓬勃发展,将建筑推向了技术至上的道路,但是其建筑风格却带有浓郁的工业色彩,建筑形式单一,缺乏人情味,给人以工业化社会的冷漠,缺少人文关怀,忽略人性,遗忘了文化传统。

后现代主义建筑师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社会文化思想的变化。

1 后现代的含义后现代是一场发生于欧美20世纪60年代,并于七八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

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

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

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

一座后现代主义建筑至少能同时在两个层面上表达自己。

1)面对其他建筑师及少数对特定的建筑艺术语言关心的人;2)面对广大公众与当地的居民。

现代建筑倾向于科学、理性、节约化,而后现代建筑师在此基础上,向人文回归,向文化的地域性特征回归,更强调个性。

后现代建筑师们反对现代建筑那种高高在上、漠视一切的冷漠,反对不顾历史传统、忽视文化,超然于一切之上的 精英式 的清高,反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片面倾向,尤其是 国际式风格 的一种平淡、冷漠、过于简单化的建筑风格。

后现代建筑风格的颠覆与创新

后现代建筑风格的颠覆与创新

标题:后现代建筑风格的颠覆与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后现代建筑风格应运而生,以其独特的颠覆与创新,给现代建筑领域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冲击和审美体验。

后现代建筑风格颠覆了传统建筑理念。

在传统建筑中,建筑的形状、材料、色彩、装饰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范和要求。

然而,后现代建筑风格打破了这种固有模式,倡导建筑的多元化、自由化,更加强调建筑的个性和独特性。

设计师们通过打破传统的建筑美学规范,利用新材料和新工艺,创造出了充满活力和创新性的建筑形式。

此外,后现代建筑风格还强调建筑的生态性和可持续性。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们更加注重建筑的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实现建筑的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

这种设计理念不仅符合现代社会的环保理念,也符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创新方面,后现代建筑风格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设计师们不再将建筑视为独立的个体,而是将其视为环境中的一部分,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融合。

他们通过巧妙的设计手法,将建筑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元素融为一体,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建筑空间。

同时,后现代建筑风格还注重建筑的智能化和人性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建筑领域。

后现代建筑风格将智能化技术融入建筑设计之中,使建筑更加便捷、舒适和安全。

此外,人性化设计也是后现代建筑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师们注重考虑人们的心理需求和行为习惯,创造出更加人性化、舒适化的建筑空间。

在具体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后现代建筑风格的颠覆与创新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例如,某城市的音乐厅设计,采用了一种极具创意的曲线造型,打破了传统音乐厅的矩形设计模式,给人以全新的视觉感受。

同时,该音乐厅采用了绿色建筑材料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实现了建筑的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

又如某城市的文化中心设计,将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建筑空间。

总之,后现代建筑风格的颠覆与创新为现代建筑领域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冲击和审美体验。

后现代主义建筑案例研究

后现代主义建筑案例研究

后现代主义建筑案例研究后现代主义建筑作为现代主义之后的一个重要流派,对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强调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和创新,为建筑设计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方向。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进行深入探讨。

一、历史元素的引用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引用历史元素。

设计师通过运用历史符号、装饰和建筑元素,将现代建筑与传统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形象。

例如,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罗艺术馆,其设计灵感来源于加泰罗尼亚的历史和文化,通过引用传统的建筑元素,如尖拱、石墙等,与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二、当地特色的融入后现代主义建筑注重当地特色的融入,强调建筑与当地文化的结合。

设计师通过对当地环境、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将当地的特色元素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使得建筑成为地方文化的代表。

例如,印度新德里的巴哈伊寺,其设计灵感来源于印度文化,运用当地传统建筑材料和装饰手法,展现出印度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创新和独特的设计后现代主义建筑追求创新和独特的设计,反对现代主义的单调和乏味。

设计师通过运用新的设计手法和材料,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形式和空间。

例如,西班牙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其设计灵感来源于轮船和贝壳,通过独特的曲线形态和材料运用,展现出极具创意的建筑形象。

四、功能性考虑尽管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形式和设计的独特性,但仍然注重建筑的功能性。

设计师在追求形式创新的同时,充分考虑建筑的功能需求和使用场景,确保建筑的实用性和舒适性。

例如,法国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其设计充分考虑了内部功能的需求,将各种功能设施以创新的方式组织在一起,既满足了功能需求又具有独特的形式。

五、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存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存,关注建筑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设计师通过合理利用地形、保护生态环境等方式,使建筑与环境相互融合、共生共存。

例如,德国慕尼黑的奥林匹克体育场,其设计充分利用地形,将场馆融入自然环境中,同时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后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建筑风格,它摒弃了传统的建筑规范和限制,注重个性化和创新性,追求在建筑中体现出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和复杂性。

在中国,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大亮点。

本文旨在对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后现代主义建筑追求独特性和多样性,摒弃了传统建筑的规范和限制,以更加开放和自由的态度来构思建筑。

它主张建筑与环境的融合,注重材料的质感和表现力,追求在建筑中表现出现代社会的多元化与复杂性。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造型上大胆、奇特,常常使用抽象的形态和非对称的结构,强调建筑的动态与张力。

后现代主义建筑也注重功能与美学的结合,追求建筑的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那时,中国正值改革开放的初期,社会发展迅速,城市建设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许多国际知名的建筑师和设计师开始将后现代主义风格引入中国,将其运用于一系列重要的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中。

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中国先后出现了诸如广州电视塔、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北京国家大剧院等一系列后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作品,这些建筑继承了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成为中国城市的新地标。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重大城市更新和CBD建设项目中,后现代主义建筑更是成为了建筑设计的首选风格之一。

北京的国家体育场、上海的东方明珠塔、广州的广州塔等一系列标志性建筑都展现了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色,奠定了中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1.独特的造型风格中国的后现代主义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造型和抽象的形态著称。

在建筑外立面和结构设计中,常常运用大量的曲线、抽象的几何形状和非对称结构,构成了建筑的奇特风格。

比如北京的国家大剧院就采用了抽象的椭圆形外观,外部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整体造型宛如一个水晶宫殿,被誉为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杰作。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建筑风格,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它强调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关注景观设计,追求丰富的表面效果,注重建筑体量与形态的变化,强调建筑的活力与动感。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也逐渐有所增加。

后现代主义建筑与中国的艺术和建筑有很大的关联,它的独特形式与另类表现风格早已与中国的文化和审美观念相接近。

在中国,后现代主义建筑体现了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以及对城市人群需求的关注。

在中国,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应用并不局限于城市中心的重要公共建筑,还广泛出现在各种商业建筑、住宅建筑以及休闲娱乐场所。

例如位于上海浦东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它采用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表现出建筑造型的流线感和科技感。

而以中式园林为设计灵感的北京鸟巢,也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杰出代表。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应用也提高了人们对建筑的关注和认知度。

在中国,后现代主义建筑通常具有醒目的外观和独特造型,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也成为当地的地标建筑。

例如,位于广州的广州塔就是一座后现代主义建筑,它高达600米,是中国第二高的建筑物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欣赏其美景。

此外,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应用也促进了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在中国,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出现为建筑行业提供了机会,推进了建筑材料和装饰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的研究和应用。

总之,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已经成为当代建筑设计的重要一环。

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设计理念,不仅满足了人们对城市建筑的审美需求,同时也成为城市发展的象征,为城市形象的提升和文化的传承做出了贡献。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后现代主义建筑是一种利用大胆的形式、颜色和材料,打破传统建筑规则的建筑风格。

它强调个性化、多样性和丰富性,鼓励创造与现实世界相融合的空间。

在中国,后现代主义建筑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应用,研究这一过程对于理解当代中国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当时,中国开始进行一系列经济改革和城市化进程,建筑业也经历了繁荣的时期。

后现代主义建筑作为反传统建筑的一种方式,受到了年轻建筑师的热烈欢迎。

中国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在外观上通常采用大胆的曲线和异形设计,打破了传统建筑规则的束缚。

它们通常在形式上丰富多样,使用鲜艳的颜色、金属和玻璃材料,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效果。

广州的广东省博物馆就是一个著名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其外观如金属雕塑般的曲线设计给人一种独特的感觉。

在设计理念上,后现代主义建筑注重个性化和表达性。

它们通常采用非线性的空间布局,打破了传统的空间分隔规则。

建筑师们注重在建筑物中创造差异化的空间体验,例如通过使用不同的材料、颜色和光线来创造不同的氛围。

这种表达性可以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的多元性相结合,从而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建筑形式。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一些评论家认为,它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而忽视了功能和可持续性。

这种观点认为,建筑师应当关注建筑的实际使用效果和环境影响,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创新。

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后现代主义建筑被批评为奢华和浪费资源。

在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和应用中,需要更加关注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的考虑。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思潮初探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思潮初探

径。 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反对解构现代性的诸多特征的工作 。 重 型。这个模型与绝大多数大脑生理学家提出的严格的机械模 型 要 的是 , 现 代 性 的 批 判 和拒 绝 应 当伴 随 着 重 构 的 主张 ” 。 者 不 同 ,它 显 示 出图 像 不 是 通 过 物 体 和 照 片 上 的 点一 一 对 应 的方 对 口笔 认为 ,建设性 后现代 主义思潮 的理论 主张 主要体现在坚持后现 式表现出来 的,如果某些脑细胞被移开 ,那么它破坏 的不 只是 “ 代整体有机论 、 倡导后现代创造观 、 提倡后现代生态 文明观三个 图像 的某些部位而影响 了整个图像的清晰度。图像是作 为一个 整体的众 多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 。 这种大脑全息摄影模型 , 是一 方面 。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坚持后现代整体有机论
个大脑的生态模型” 。这是一个在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者看来否 定 机 械论 的典 型 事 例 。
1 7世纪 , 受牛顿 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所 建构的经典物 理学体系的影 响, 在哲 学界产生 了机械实体论 思想 。 它的主要特 点是照搬机械物理学 的方法来解释物质运动 、世界发展等基本

思维 , 导致 了其 思想的变异 , 其在思想 内容 上逐步适应 现实 , 出 ,一些存在 主义者和反正统文化主义者赞同一些 生物学家 的 使 “ 即不能用机械 的观点来理解生命 , 他们对机械论世 界观给 思考未来 , 从而赋予后现代主义以明晰的建设性意义 , 于是建设 看法 ,
性后 现 代 主 义 便应 运而 生 。建 设 性 一 词 是 与批 判 性 相 对 , 旨在 予人类所产生的影响痛心疾首”1 “ [ 5 。查尔斯 ・ 伯奇 ( hr s i h C al r ) eBc 普里布拉姆及 其同事们制作 的大脑全息摄影模 强调建设性后现代 主义正在 为现代世界提 出一个积极 的选择 途 还列举 了卡 尔・

谈后现代主义建筑

谈后现代主义建筑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文艺思潮之一,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和法国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在很大的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它成功地利用了新的建筑技术和新的建筑材料,并且对建筑服务的对象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为现代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但其以简单中性的方式来应付复杂的设计要求,有的建筑形式上简单到了极点而无以复加,因而忽略了个人的要求和审美价值,忽略了传统的影响,过分强调设计师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复杂化,已无法满足新的需求。

很快,一些人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怀疑和批评,后现代主义思潮由此产生。

现代建筑讲究材料和结构的单纯性、准确性、功能性,而到70年代以后,逐渐被多元的、无统一目标的建筑理论取代。

建筑的意义被各种不同的建筑师、理论家从政治角度、美学角度、语言学角度、伦理学角度、现象学角度等来讨论。

建筑仅仅受到功能、形式、经济这三个主要方面的约束时代已经结束了,建筑理论的多学科时代到来了。

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在后结构主义理论的影响下,改变对主体、对象的研究,而重视建筑的规范、过程,不再就建筑论建筑,认为建筑应该是与社会环境、与各种复杂的因素密切相关的。

1966年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发表的《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这部理论著作最早的对现代建筑公开宣战,1972年又发表《向拉斯维加斯学习》皆表达了他的观点。

文丘里成为了建筑界公认的后现代的开山人,他的代表作----位于费城的母亲住宅便是一个阐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建筑作品,这座建筑在许多方面显得模糊,平面或立面似对称又不对称,形式传统又并不传统。

而且正立面是山墙,但山墙的顶部又是断裂的,墙中央的门洞被放大了,但真正的门却在旁边。

这些后现代建筑从一开始就极有争议,不少人认为它们只是一些滥用符号,玩弄手法和像舞台布景似的时髦玩意。

确实,当部分后现代主义设计语言成为制造时尚的工具时,它便及其自然的与商业娱乐世界联姻,最典型的就是迪斯尼公司在佛罗里达的娱乐中心中由格雷夫斯设计的海豚旅馆与天鹅旅馆。

浅谈后现代主义设计在建筑领域的体现

浅谈后现代主义设计在建筑领域的体现

浅谈后现代主义设计在建筑领域的体现内容摘要: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它是一种具有反文化、反美学、反文学倾向,旨在反抗现代主义纯而又纯的方法论的一场运动,它广泛地体现于文学,哲学,批评理论,建筑及设计领域中。

尤其是在建筑方面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风格装饰历史符号形式主义所谓“后现代”并不是指时间上处于“现代”之后,而是针对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而言的,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它表现了大众对政治的不满,无可奈何乃至出于实用主义的目的积极利用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

后现代主义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

广义的后现代主义具有高度隐喻的设计风格,比如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的设计等,它们企图达到诗歌式的象征和隐喻性的一种努力,对于现代主义的抽象性来说是一种反动。

但是,不具有历史主义的痕迹,更对强调特殊形式造成的象征意义。

狭义的后现代主义比较强调以历史风格为借鉴,采用折衷手法达到强烈表面装饰效果的装饰主义作品。

对于后现代主义,体现在建筑上主要有三个特征:1采用装饰;2具有隐喻性;3与现有环境融合。

罗伯特斯坦恩在他的著作《现代经典主义》把它分成:1冷嘲热讽的古典主义,采用大量古典的历史的建筑符号、装饰细节、设计基本计划来达到来达到丰富的效果。

作品有查尔斯穆尔设计的美国新奥尔良的意大利广场,。

2潜伏的古典主义,采用传统风格为动机,设计多半处于一半现代主义、一半传统风格之间,并且没有任何冷嘲热讽的动机,比如塔夫特建筑设计事务所在德克萨斯州沃斯堡设计的河湾乡村俱乐部。

3原教旨古典主义,它主要强调建筑设计必须从研究古典风格的、工业化以前的城市规划入手,应该建筑设计与传统的城市规划重新结合为一体,比如意大利设计家阿道罗西设计的意大利那亚市卡洛费利斯剧院等。

4是规范的古典主义,这是与后现代主义有区别的一个复古流派。

建筑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有昆兰泰利在英国埃塞克斯设计的住宅。

浅谈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

浅谈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

园林与建筑A R TE D U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一、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历史20世纪初,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各国生活物资匮乏,人们推崇现代风格的实用性建筑。

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各国开始大力实施一些适合本国国情的改革,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改变,工业的高度发展使人们对当时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隐喻性的理念思潮得到迅速发展。

建筑理论家詹克斯说:“后现代主义有着双重含义,它是现代主义的继续,又是对现代主义的超越。

”其强调功能第一、形式第二的观念改变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环境、消费要求和审美观,使需求发生了改变,并且对社会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推动设计风格从现代主义走向了多样化的后现代主义。

二、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特征后现代主义风格不是凭空而生、弃前断后的设计,它继承、引用、异化了传统建筑元素,与传统建筑元素属于一个综合体,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建筑艺术追求的复杂性以及表现出的矛盾感。

后现代主义风格属于自由的风格,具有模糊性、不连贯性,偏向游戏性、多样性。

1.异化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在原本统一、完整的基础上进行部分异化,以此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感,文丘里为母亲设计的住宅(图1)便是如此。

建筑采用了非对称均衡的秩序与体系方式,建浅谈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吴雨桐管雪松摘要:建筑利用空间设计的手法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受它所处时代的影响并体现时代的精神。

同时,建筑风格会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演变。

后现代主义风格便是如此,它始于20世纪60年代,兴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一种席卷全球的文化现象。

后现代主义风格的独特性体现了当时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这一风格对后世的各种设计风格产生了重要且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理性与精神美学观念设计风格图171筑立面的形象上利用方形的重复与圆弧元素加强了整体视觉的冲击感。

建筑的内部空间划分多样化,并且能够在狭小的空间内满足居住者的需求。

我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认识

我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认识

我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认识目录一、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兴起 (2)二、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概念 (5)三、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流派 (6)四、后现代主义建筑主要作品 (7)我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认识摘要:后现代建筑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层意思。

广义的后现代建筑是指20世纪世界上出现的各种风格的建筑流派的作品,狭义的后现代建筑常常专指在20世纪20年代世界各地形成的现代主义建筑。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风格、流派、代表作品后现代建筑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欧洲工业革命时期和由此而引起的社会大变革,后现代建筑的产生变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建筑类型用途不断增多,以生产性和实用性为主的建筑蓬勃发展。

如博览会场馆、展览馆、医院、园林综合体、博物馆等其次是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并广泛使用。

工业革命以后,铁开始用于建筑当中。

到世纪后期,钢材代替了铁材。

并且水泥也开始渐渐用于房屋建筑中。

世纪出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材和水泥的应用使房屋建筑出现飞跃的变化再次,由于科技的发展,新型建筑结构及形式不断出现。

对数学和力学提出新问题并使之发展,到世纪后期形成系统的结构科学。

这样就可以在建筑工程开始之前预先计算出建筑结构的受力程度及状态,作出合理、经济而坚固的楼房结构设计。

1889年巴黎建造的高300米的埃菲尔铁塔(图1)就体现现代建筑结构方面的综合成就。

二十世纪以来的这些变化 ,无论深度还是广度 ,在建筑史上都是空前的 ,也正是这段时期建筑历史上空前的建筑革命催生了20世纪的后现代建筑。

图1:埃菲尔铁塔一、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兴起其主要背景是欧洲工业革命导致了现代机器大工业的产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审美趣味,新的材料不断发明和应用,在这一条件下,传统建筑在结构和形式审美等方面逐步显出与社会意识形态和发展不同步的现象。

现代主义建筑正是在新的历史需求和条件下,也就是为了机器大工业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

这种建筑摆脱改变了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了适应于工业化社会条件下人们需求的崭新建筑形式,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想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

简析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后现代主义风格

简析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后现代主义风格

简析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后现代主义风格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使其对建筑装饰设计风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后现代主义风格是当前建筑装饰设计中的主要发展方向,同时也在建筑装饰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对此,要想做好后现代主义风格的设计工作,就需要做到充分掌握后现代主义的发展历史,了解其独特的风格,并且相关设计工作者要对该设计的理念进行明确,对设计思路进行拓展,不断丰富设计的形式和语言,在结合当代设计风格的前提下,实现建筑装饰设计风格的多元化发展。

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装饰设计中后现代主义风格的特征。

关键词:建筑装饰设计后现代主义风格后现代主义的概念至今无法进行确切的定义,这是因为后现代主义具有复杂性、多元性以及不确定性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在精神思维理论层面上能够肯定后现代主义的批判否定精神与异质多样的文化意向,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只有在其“异样事物”中,才能明确自身的理念与规定。

后现代主义风格是一种在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正的设计理念与思潮。

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理念完全抛弃了现代主义的严肃与简朴,往往具有一种历史隐喻性,充满大量的装饰细节,刻意制造出一种含混不清、令人迷惑的情绪,强调与空间的联系,使用非传统的色彩,它所具有的矛盾性常使人产生厌倦。

1 建筑装饰设计中后现代主义风格的特征后现代主义是由现代主义衍生而来。

现代主义设计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流行并发展起来的。

受现代主义的影响,在建筑装饰设计上还产生了“国际主义风格”,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达到了鼎盛时期,席卷整个建筑装饰行业[1]。

对传统美的定义讲究整体性、秩序性以及统一性,后现代设计工作者则偏向游戏性,以自由、随意的态度进行装饰设计。

基于后现代主义风格的特征,能够看出其常用的设计手法、语言以及装饰形式。

1.1变异在建筑装饰中,将原本平静且与规律的设计突出变异的效果,从而形成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

比如闻名世界的华盛顿美术馆的室内装饰设计就是在其顶部安放了具有强烈色彩的活动雕塑,不仅最大程度让装饰的不确定性与变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而且使得整个空间效果变得更有动感。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后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一种建筑风格,它打破了现代主义建筑的规范化和功能主义的设计理念,强调个性化和多样化,注重对历史传统、文化符号和地域特色的重新解读和利用。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在中国的应用也日益普遍,成为了中国建筑设计的一种重要趋势。

本文将对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其特点、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一、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特点1. 结合传统文化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不同于西方,中国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表达。

在建筑设计上,中国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往往会借鉴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语言、装饰艺术和风水理念,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使得建筑既具有现代性,又不失传统的文化特色,例如北京的国家大剧院和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等建筑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2. 注重情感与体验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的是情感和体验,建筑空间的营造不再只是满足功能需求,更加注重人们在其中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共鸣。

在中国,一些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更加注重对空间氛围、光影效果、音乐等元素的运用,使得人们在建筑空间中可以体验到情感上的愉悦和美感,例如广州的广州大剧院和深圳的华润大厦等建筑就很好地传达了这一理念。

3. 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后现代主义建筑不受束缚于任何一种形式语言和风格,它可以充分地融合多种元素和风格,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在中国的建筑设计中,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形式表现更加多元,既有略带未来感的现代建筑,也有着浓厚地方特色的建筑,还有一些以艺术和装饰为主要特点的建筑等,都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多元化表现。

中国的一些大型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在城市更新和规划中充分考虑到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理念,大量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涌现而出,例如经典的“鸟巢”——北京国家体育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其采用了复杂的结构形式和独特的造型风格,成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场馆,也成为了北京的城市地标之一。

对“后现代主义”建筑造型的初探

对“后现代主义”建筑造型的初探
我 主 张 杂 乱而 有 活 力 胜 过 明显 的统 一 。我 容 许 不 根 据 前 提 的推 理 并赞 成 建 筑 的二 元 性 。 从这 里 我 们 应 该 能 体 会 到 后 现 代 主 义
是就它在西方尤 其是 美国的表现而言 的:其二则是考虑到它 对 中 国当 前 建筑 趋 势 的影 响 。 前 一 方 面而 言 I 国建 筑 学 家 们 就 中
建 筑 不 过 是 一 部“ 住 的机 器 柯 布 西 耶 ) 么 “ 即 是 多 ”密 居 ( , 那 少 (
斯)‘ 装饰就是罪恶 , , f 卢斯) 。反之。 建筑 的功能若不被简单地理解
为“ 风 闭 雨 而 是 将 其 考 虑 为“ 意 栖 居 ” 场 所 。 其 视 为 艺 遮 诗 的 将 术 . 就 完全 不 同 了 。 问题
维普资讯
建筑 与 设计
建 材 与 装 饰 20 07年 1 下旬 刊 2月
对 “ 现代 主义 ’ 后 ’ 建筑造 型 的初探
丘 文 斌
( 河源市源城区建筑设计室) 摘 要 : 综观建筑 的历史可以了解 建筑造 型的变 迁的大潮流. 通过 了解从过去到现代 的变迁 , 以推测 出现代造 型的某 些方法 以及 可 未来建筑造 型的发展方 向。后现代主义 是一场建筑运动. 它在现代 主义 尚未退 出建筑设计舞台时悄然登场 。对后现代主义. 国人以 自己的 思维方式去理解和学习 这种立足 于 自己民族传统. 以一种开放 的姿态去接受学习外来的事物 的姿态不可不谓是一种进步 。 停滞就意味着 消亡. 建筑设计发展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 后现代主义 为其 以后 的传承者树立 了积极的榜样 。 关键词 : 筑设计; 建 后现 代 主 义 ; 型 造
综合实力和社会精神面貌 。 在改革开放的 8 0年代。 中国建筑学界将“ 后现代主 义” 建筑 的理论著作与各种现代主义的建筑理论一起译 了进 来,十几年

建筑中的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

建筑中的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

建筑中的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建筑界的新一波思潮,它与传统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相对立。

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个性化、多样性和复杂性,它突破了传统设计的限制,更加注重在空间、形式和材料运用上的创新。

本文将探讨建筑中的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

一、建筑外观的变化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对建筑外观的重新审视和重新定义。

它摒弃了传统的直线、对称和简约的外观风格,取而代之的是异形、抽象和曲线的设计元素。

例如,弗兰克·盖里设计的悉尼歌剧院就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典范之一。

它采用了一系列曲线形状的壳状结构,给人一种流动而动态的感觉,完全突破了传统建筑外观的束缚。

二、内部空间的创新后现代主义建筑追求空间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室内空间的布局和使用被赋予更多的自由。

建筑师们通过创造非传统的空间形式来丰富人们的体验。

例如,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就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在内部空间上的一次突破。

博物馆中采用了螺旋形的斜坡,使参观者在不同楼层之间流畅穿行,为观赏艺术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

三、材料与技术的创新应用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对材料和技术的创新应用。

建筑师们开始尝试使用新型材料,如钢材、玻璃和混凝土,以及新兴的建筑技术,如悬臂结构和玻璃幕墙。

这些新材料和技术为后现代主义建筑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和创造力。

例如,世界贸易中心的双子塔就是后现代主义建筑中创新应用技术的杰作,它们采用了大量的钢材和玻璃,给人一种轻盈而透明的感觉。

四、后现代主义与环境的关系后现代主义建筑注重与环境的和谐融合。

建筑师们致力于通过建筑的设计和布局来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

他们关注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节能设计和可持续建筑材料的选择来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总结: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为建筑界注入了一股创新的力量。

它打破了传统建筑设计的束缚,强调个性化、多样性和复杂性。

通过重新定义建筑外观、创新内部空间、应用新材料和技术以及关注与环境的关系,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基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建筑设计研究

基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建筑设计研究

基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建筑设计研究摘要:建筑设计受到空间设计手法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

建筑设计风格随着时代的发展及人们需求的变化而改变,后现代主义风格就是其中之一,从20世纪中期兴起后,就开始占据重要地位,为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可靠动力。

文章重点研究基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建筑设计,明确地分析和说明其蕴含的文化及价值观念。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设计理念20世纪初期,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经济危机的影响,人们对建筑设计风格的要求以现代风格为主,目的是以有限的物质资源强化建筑的实用性。

而到20世纪中期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原有的现代建筑设计风格逐渐向后现代主义风格转变,在保留实用性的基础上,实现了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和发展,更多开始展现精神层次的内涵,彰显了时代发展的独特性。

1 后现代主义思潮概述后现代主义理念最早出现在1966年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中,是与现代设计理念完全相悖的一种建筑理念,一经提出,便在世界上引起了热烈反响,尤其是对当时的年轻建筑师及专业学生来说,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20世纪中后期,后现代主义理念逐渐被建筑界认可,并给建筑设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启发,建筑行业的专业人员也越来越多地应用该理念优化和完善建筑设计内容,推动建筑设计良好发展。

1.1 诞生与意义《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是后现代主义理念提出的开端,也是推动建筑领域稳步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

作者在书中说明了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科学地阐述了建筑的发展、建筑体系和建筑美学的关系及其促进方法,为建筑领域的进步和创新提供了依据和支持。

该作者提出的理论与以往“少就是多”的信条存在明显的对立关系,倡导将传统单一的原则替换为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并且指明将传统与流行结合,将是全面呈现建筑矛盾性与复杂性的必要手段,进而展现不一样的风格特征,这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灵感。

1.2 发展现阶段,并没有一个科学精确的定义来界定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概念,而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则是后现代主义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多样性以及复杂性的特点,这也使得该理念涵盖了多种含义与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材与装饰2007年12月下旬刊对“后现代主义”建筑造型的初探丘文斌(河源市源城区建筑设计室)1引言建筑是凝结着人类文明历史与科学技术的智慧结晶,其本身也是个复杂综合体,一个城市建筑业的发展同时标志着它的综合实力和社会精神面貌。

在改革开放的80年代,中国建筑学界将“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论著作与各种现代主义的建筑理论一起译了进来。

十几年来,中国建筑学界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评价可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就它在西方尤其是美国的表现而言的;其二则是考虑到它对中国当前建筑趋势的影响。

就前一方面而言,中国建筑学家们看到了后现代主义建筑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反叛,承认了其合理存在的一面;也部分地看到了这种建筑流派产生的社会根源,但总的说来对其外观的矫情做作、迎合消费大众和保守主义的倾向颇有微辞。

就后一方面而言,一些中国建筑学家们认为它的引进不合时宜,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水准正要求现代主义建筑,怕“后现代”建筑的引进又引起复古主义思潮。

2空间设计和“后现代主义”当我们接到一份设计任务时,首先从建筑物使用功能入手,根据建设单位意图、设计要求等有关方面着手,按照功能进行设计的原理是建筑学现代语言的普遍原则。

“安全、实用、美观、经济”永远是每个建筑设计人员的工作宗旨。

徒有美丽的外观,而内部使用功能不能满足要求或不能发挥其效益是不可取的。

现代建筑与古典建筑相比,更重视其内部空间的效果。

简单来说,更加注意功能的划分,当内部功能适用时,不必考虑外部窗口的排列关系,在尺寸上可能有大的、有小的。

所以说,功能完整性设计是指远远超越物质需要之上的人类全部心理及精神的需要。

所谓建筑的整体空间,是由点、线、面的某种组合而成立的单位空间作为要素构成的。

因而可以说单位空间作为建筑的整体空间的构成是至关重要的。

现代主义建筑出现在本世纪70年代前后。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定义,可以用以下3方面作为参照物:①被当作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宣言的、美国建筑师文丘里的大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1966);②考察一下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如文丘里的“胡应湘堂”(1981-1983)和摩尔的“意大利喷泉广场”(1974-1978);③看一下斯特恩、詹克斯等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家对这种建筑的概括。

其中文丘里的“宣言”措词激烈,颇为响亮。

他认为:“我爱建筑的复杂和矛盾。

我说的这一复杂和矛盾的建筑是以包括与艺术有内在关系的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为基础的。

”建筑师再也不能被清教徒式的正统现代主义建筑的说教吓唬住了。

我喜欢建筑杂而不要“纯”,要折衷而不要“干净”,宁要曲折而不要“直率”,宁要含糊而不要“分明”,既反常又无个性,既恼人有“有趣”,宁要一般而不要“造作”。

要兼容而不排斥,宁要丰富而不要简单,不成熟但有创新,宁要不一致和不肯定也不要直截了当。

我主张杂乱而有活力胜过明显的统一。

我容许不根据前提的推理并赞成建筑的二元性。

从这里我们应该能体会到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强调“多元”和“折衷”的特征。

从这个宣言的潜台词看,它针对的是那些简洁得如同白色或灰色方盒子、毫无装饰、表情冷漠的现代主义建筑。

从建筑设计的角度,人们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批评是:拼凑、不经济。

这里的要害是:是否承认后现代建筑的“意义”设计。

如果建筑不过是一部“居住的机器”(柯布西耶),那么“少即是多”(密斯),“装饰就是罪恶”(卢斯)。

反之,建筑的功能若不被简单地理解为“遮风闭雨”,而是将其考虑为“诗意栖居”的场所,将其视为艺术,问题就完全不同了。

3“后现代主义”的建筑形象与背景(1)突出、强调建筑物的竖向线条是当代建筑师常采用的手法,它能使建筑物产生一种飘逸而上的感觉,一种直抒胸臆的情怀,常常使人联想到勃勃的生机和气息。

简单的竖向线条排列的建筑方面并不困难,但是,与环境结合是建筑外观处理上常遇到的主要问题。

这就依靠建筑师根据建筑物所处具体位置、建筑背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也是建筑师自身尺度感一个体现。

(2)突出平整外形的设计造型较多体现在办公、宾馆建筑,在繁华喧杂的建筑群中,运用平面整体性为主立面,在平整外形的基础再追求某些线条、门窗的变化,使建筑物脱颖而出,给人一种清朗、简朴的造型,表达一种大度、高尚的意境。

反而有些办公建筑采用复杂、多变的主立面会带给人们一种繁琐、心烦的感觉和视觉效果。

(3)棱柱形建筑多用于高层和超高层设计,通常是表皮统一整体的清新、高耸平顶的棱柱形。

棱柱形建筑有许多种,有的在棱柱形的外部作游戏线型现代风格处理,形成柔和的味道,有的则在复杂的实体外表增加浅浅的锯齿形式。

近年来在世界各地流行起来的网络式圆屋顶。

就是一种完全以球面造型的建筑形式。

这种结构不需要内部支柱或承重墙。

摘要:综观建筑的历史可以了解建筑造型的变迁的大潮流,通过了解从过去到现代的变迁,可以推测出现代造型的某些方法以及未来建筑造型的发展方向。

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建筑运动,它在现代主义尚未退出建筑设计舞台时悄然登场。

对后现代主义,国人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学习。

这种立足于自己民族传统,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去接受学习外来的事物的姿态不可不谓是一种进步。

停滞就意味着消亡,建筑设计发展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后现代主义为其以后的传承者树立了积极的榜样。

关键词:建筑设计;后现代主义;造型建筑与设计・14・建材与装饰2007年12月下旬刊这样的内部空间可以任意地划分融断,使其具有最合理的空间和最充足的光线。

北京国家大剧院就是最典型的球形建筑。

建筑造型应该是活泼的,没有任何框框和限制,建筑师通过长期工作实践,严谨构思,大胆地和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后出现更多丰富多彩的建筑造型,我们必须吸取、学习大师留给世人的财富,不断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

中国建筑界真正开始对后现代主义的研究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但那时这个概念基本上被当作后期的现代主义理解,与文学界对后现代主义的理解是相同的。

这种与外界的隔膜到1981年以后就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更多的建筑师有机会亲身考察和研究当代世界建筑的最新动向,西方一些著名建筑理论家和建筑师来华讲学和设计作品,都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经过不懈的系统而艰苦的努力,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与实践被较为迅速地介绍了进来。

十年来它已成为中国建筑理论界的中心话题之一,对当代中国建筑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88年《世界建筑》杂志发起评选“80年代世界名建筑”,由文艺和建筑界人士投票评选,中选的是福斯特的香港汇丰银行大厦,格雷夫斯的波特兰大厦,约翰逊的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总部大厦,斯特林的斯图加特新州立美术馆,矶崎新的筑波中心,贝聿铭的巴黎卢浮宫扩建,HOK事务所的利雅得国际机场,屈米的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分别由罗西、克里埃、埃森曼和摩尔设计的1987年柏林国际建筑展社会住宅,埃里克森的多伦多市汤姆逊音乐厅。

其中后现代主义占了一半,另外一半也多为解构主义、晚期现代主义和理性主义,总之,后现代建筑占了绝大多数。

这说明建筑界对世界建筑发展趋势的把握是及时和准确的,而类似的评选在其他文艺门类中几乎是不可能的。

虽然建筑理论界一直对后现代有着不同的看法,但在总体上倾向于把它看作是具有很大包融性的、具有远大前途的思潮。

4结束语中国的哲学思想中,“中庸之道”是一重要指导思想,很少对于界限的划分做出明确地分割。

对于“后现代主义”而言,情况也是如此。

或者我们可以做一个更为大胆的预言:虽然中国现代建筑体系从西方移植过来,但因为文化底蕴的差异,会不会由此摆脱西方那种发展模式,不是在一种接一种明确的建筑风格更迭中演进,而是在吸收和扬弃的过程里发展自己独特的样式。

!!!!!!!!!!!!!!!!!!!!!!!!!!!!!!!!!!!!!!!!!!!!智能楼宇防雷与接地设计章尤强(广东省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智能楼宇的接地与防雷对于弱电系统信息传输质量、系统工作稳定性以及设备和人员的安全都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

目前的建筑,特别是不断涌现的智能建筑,弱电系统越来越庞大,接入地中的电流更是错综复杂,使系统中计算机等设备的工作很容易受其影响,这样,就对接地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防雷接地系统防雷接地系统是智能建筑接地系统的重点。

智能化楼宇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与布线系统,弱点设备及布线系统的绝缘水平一般很低,但抗干扰要求很高,如计算机内的集成电路芯片绝缘水平仅有几十伏,即使是来自雷电的反击或感应电压,也可使集成电路芯片烧毁、弱点设备损坏或对弱点设备形成严重干扰。

因此智能化楼宇的防雷接地设计是一项重要工程,智能化楼宇的所有功能接地,必须以防雷接地系统为基础,并建立严密,完整的防雷结构。

防雷接闪器是专门用来接受直接雷击电流的金属物。

建筑物的房顶尤其是房顶上较突出的部位,如房角、房脊、女儿墙与房檐等,最易遭受雷击,设置在房顶上的设备与器具,更是雷击的主要对象。

智能建筑多属于一级负荷,应按一级防雷建筑物的保护措施设计,为了有效防止雷击,应采用针网或针带组合接闪器,在房顶最高点和其它次高点多处设置避雷针。

避雷网用25mm×4mm镀锌扁钢或Φ12mm镀锌圆钢,组成不大于10cm×10cm的网格覆盖于房顶,并延伸到女儿墙上,使房顶、墙均在避雷带保护范围之内。

该网格与大楼柱内钢筋作电气连接,利用柱内2根以上钢筋作引下线,柱内钢筋与建筑物基础钢筋这个自然接地体连接,另外,圈梁钢筋、楼层钢筋、外墙面所有金属构件也应与引下线连接,组成具有多层屏蔽的笼形防雷体系。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防止雷击损坏楼内设备,而且还能防止外来的电磁干扰。

2智能楼宇接地系统2.1智能建筑接地方式的选择建筑物可采用多种方式的接地系统进行接地,如TN系统、TT系统、系统等。

根据国际电工委IT员会(IEC)标准《建筑物电气装置》TC64(364-3)的有关规定,我国低压供配电系统中多采用TN接地系统。

TN接地系统又分为三种型式,即TN-C系统、TN-S系统和TN-C-S系统。

(1)TN-C系统TN-C系统被称之为三相四线系统,该系统中性线N与保护摘要:文章介绍了智能楼宇的防雷设计,智能楼宇接地方式的选择,智能楼宇统一接地系统设计,安全保护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屏蔽接地与防静电接地、交流工作接地系统系统设计。

关键词:防雷;统一接地系统;各种功能接地系统;智能楼宇建筑与设计・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