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部关于防止锅炉金属温度超温的措施

合集下载

浅谈#6机组低负荷锅炉壁温的超温及其对策

浅谈#6机组低负荷锅炉壁温的超温及其对策

浅谈#6机组低负荷锅炉壁温的超温及其对策锅炉面临的最大威胁是锅炉受热面爆管,机组正常运行中,控制金属管壁温度,防止管壁超温是减缓氧化皮生成、受热面爆管的主要手段。

#6机组特别在低负荷的时候,300~350MW负荷容易出现锅炉壁温超温,下文对低负荷时的壁温超温进行分析和探讨。

1 造成锅炉受热面壁温超温的原因机组低负荷时造成锅炉受热面壁温超温的原因有许多。

从理论分析与实际现场总结来看,造成管壁温度升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七种:(1)机组在低负荷运行时,管壁内工质流量较小;(2)煤粉细度的原因;(3)燃烧器缺陷、炉膛燃烧不好,着火点滞后;(4)制粉系统启、停切换时,燃烧波动;(5)磨煤机出口温度较低、一次风速过高;(6)给水温度较低;(7)燃烧器二次风的配风。

2 锅炉受热面壁温超温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2.1 机组在低负荷运行时,管壁内工质流量较小由于机组负荷较低,机组300MW时机组给水流量800t/h左右,因为负荷较低锅炉受热面内部流动的工质流量减小,流动的工质对锅炉受热面的冷却效果降低,虽然受热面外部绝对温度降低了,但是受热面内部的冷却效果减少的更多,所以此时更容易出现锅炉壁温超温。

措施:针对此现象我们可以适度加大给水流量,在机组协调方式下,可以调节给水自动的温差控制,降低机组过热度,保持过热度不低于10℃即可。

2.2 煤粉细度的原因机组设计的磨煤机煤粉细度为R90=18.5%。

由于低负荷炉膛燃烧原本就不是太充分,煤粉越细,煤粉相对表面积越大,越容易燃烧,着火越容易,反之,要是煤粉颗粒较大,燃烧会更加恶化,会进一步推迟,容易引起壁温超温。

措施:负荷较低时候煤量较低,制粉系统的负荷余量也较大,调节分离器挡板开度,控制煤粉细度;如果是因为机组增容改造后要提高磨煤机分离器转速,提高至35%~40%。

2.3 燃烧器缺陷、炉膛燃烧不好,着火点滞后#6机组采用36只DRB-4Z超低NOx双调风旋流燃烧器及NOx(OFA)喷口,分级燃烧。

汽机25项反措

汽机25项反措
1.4.7油区严禁乱接临时电源,如必须接临时电源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4.7.1电源应设置在油区外面;
1.4.7.2横过通道的电线,应有防止被轧断的措施;
1.4.7.3全部动力线和照明线均应有可靠的绝缘及防爆性能;
1.4.7.4禁止把临时电线跨越或架设在有油或热体管道设备上;
1.4.7.5禁止把临时电线引入未经可靠地冲洗、隔绝和通风的容器内部;
全年
运行部
石光伟
3.3.1严格控制汽水品质,严格执行机组水汽质量标准,出现异常时严格按“三级处理”程序执行。
3.3.2机组冷态启动过程中严格控制启动时的水汽质量标准;加强机组检修化学监督检查,水冷壁结垢量超标或化学清洗间隔达到规定年限,及时进行化学清洗。
3.3.3制订《厂停备用热力设备防锈蚀方案》,并纳入运行规程,严格执行机组停备用完善停炉保护措施,并严格执行。
1.1.7检查更换#3-6炉内漏的油角阀、进回油阀。
1.1.8消除三期消防水泵再循环门泄漏缺陷,定期试验消防泵确保消防系统正常备用。
1.1.9消除#3机#2、5轴承外油档渗油缺陷,更换被油污染的保温层。
1.1.10测量调整#3机前后轴封间隙,防止前后轴封漏汽。
1.1.11检查各机组油管道穿墙管及与铁盖板、墙壁接触部位,做好保护,防止磨穿。
4.3.2做好除氧器安全阀的定期排放试验,发现拒动情况应联系检修及时处理。
4.3.3严禁在汽压4Mpa以上时投入各机凝疏装置或打开电动门前低压疏水。
4.3.4根据汽机缸温情况,及时停止汽缸夹层加热,严禁夹层加热联箱内部压力大于6.5Mpa。
全年
运行部
石光伟
4.4.1防止超压,根据设备特点和系统的实际情况,制定每台压力容器的操作规程。操作规程中应明确异常工况的紧急处理方法,确保在任何工况下压力容器不超压、超温运行。

超超临界锅炉屏过超温分析及预防措施

超超临界锅炉屏过超温分析及预防措施

超超临界锅炉屏过超温分析及预防措施摘要:本文对某超超临界机组锅炉启动后屏式过热器某点频繁超温进行了分析,对可能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技术分析,排除了管壁产生氧化皮和测点故障原因,基本确定了超温的最大可能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预防措施。

关键词:超超临界氧化皮超温某厂锅炉为东方锅炉厂制造的DG2127-29.3-Ⅱ型超超临界、变压运行,一次中间再热、单炉膛平衡通风、紧身封闭、固态排渣、全钢构架、全悬吊结构直流炉,采用两台三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π型布置。

过热蒸汽额定蒸汽温度605℃再热蒸汽额定蒸汽温度623℃,机组于2020年7月11日转入商业运行。

一、事件经过该机组临修后于2022年2月6日晚点火启动,2月7日05:53分屏过出口温度逐渐升高,16:15汽轮机转速从2350升至3000转,直至2月7日16:41分,2号炉屏式过热器出口壁温测点6与周围测点(与壁温4,5,7,8相比)变化趋势一致,温度数值基本相同。

自2月7日16:41开始,在整体壁温逐渐升高过程中,屏式过热器出口壁温测点6逐渐与其他壁温拉开差距,温度数值始终高于周围壁温测点,但都保持相同变化趋势。

截止2022年4月该点超限次数共计94次,其中机组启动后超限次数占93次,其他运行期间未出现长期超温过热现象。

根据SIS壁温超限趋势及点表对应,屏过右侧壁温6点位置在右数第3屏后屏出口管段第1根管,此管道材质见下表。

表1:屏式过热器出口管段材质及动态报警温度二、超温分析2.1.钢材氧化皮产生分析受热面管材抗氧化性能。

抗氧化性能越差,氧化速度越快,其中合金内Cr含量影响最大。

Cr含量越高,其氧化速度越慢。

TP347H是奥氏体型不锈耐酸钢,Cr含量在17%-20%。

HR3C钢(SA-213TP310HCbN)是一种新型奥氏体耐热钢,Cr含量在25%以上。

各种常见管材氧化皮生长速度顺序:T91>TP347H>super304>HR3C。

氧化皮堆积管壁超温表现形式:a.随着负荷升高壁温也随之升高,并在负荷达到最大时,管壁温度也达到了最大。

锅炉爆管典型事故案例及分析

锅炉爆管典型事故案例及分析

锅炉典型事故案例及分析第一节锅炉承压部件泄露或爆破事故大型火力发电机组的非停事故大部分是由锅炉引起的。

随着锅炉机组容量增大,“四管”爆泄事故呈现增多趋势,严重影响锅炉的安全性,对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影响也很大。

有的电厂因过热器、再热器管壁长期超温爆管,不得不降低汽温5~10℃运行;而主汽温度和再热汽温度每降低10℃,机组的供电煤耗将增加0.7~1.1g/kWh;主蒸汽压力每降低1MPa,将影响供电煤耗2g/kWh。

为了防止锅炉承压部件爆泄事故,必须严格执行《实施细则》中关于防止承压部件爆泄的措施及相关规程制度。

一.锅炉承压部件泄露或爆破的现象及原因(一)“四管”爆泄的现象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在承受压力条件下破损,称为爆管。

受热面泄露时,炉膛或烟道内有爆破或泄露声,烟气温度降低、两侧烟温偏差增大,排烟温度降低,引风机出力增大,炉膛负压指示偏正。

省煤器泄露时,在省煤器灰斗中可以看到湿灰甚至灰水渗出,给水流量不正常地大于蒸汽流量,泄露侧空预器热风温度降低;过热器和再热器泄露时蒸汽压力下降,蒸汽温度不稳定,泄露处由明显泄露声;水冷壁爆破时,炉膛内发出强烈响声,炉膛向外冒烟、冒火和冒汽,燃烧不稳定甚至发生锅炉灭火,锅炉炉膛出口温度降低,主汽压、主汽温下降较快,给水量大量增加。

受热面炉管泄露后,发现或停炉不及时往往会冲刷其他管段,造成事故扩大。

(二)锅炉爆管原因(1)锅炉运行中操作不当,炉管受热或冷却不均匀,产生较大的应力。

1)冷炉进水时,水温或上水速度不符合规定;启动时,升温升压或升负荷速度过快;停炉时冷却过快。

2)机组在启停或变工况运行时,工作压力周期性变化导致机械应力周期性变化;同时,高温蒸汽管道和部件由于温度交变产生热应力,两者共同作用造成承压部件发生疲劳破坏。

(2)运行中汽温超限,使管子过热,蠕变速度加快1)超温与过热。

超温是指金属超过额定温度运行。

超温分为长期超温和短期超温,长期超温和短期超温是一个相对概念,没有严格时间限定。

GL2011007锅炉超温超压管理规定

GL2011007锅炉超温超压管理规定

发电部技术措施[GL2011007号文]总第56号文执行技术措施单位:发电部主题:锅炉超温超压管理规定编写:刘辉审定:牟惠冰管洪杰批准:孙兆勇发布: 2011年07月25日执行: 2011年07月25日锅炉超温超压管理规定为了严格控制超温超压事件发生,延长锅炉“四管”使用寿命,保证锅炉受热面安全稳定运行,使锅炉超温超压管理考核工作有法可依,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一、运行管理1、严格按运行规程的规定操作,运行中根据CRT画面显示和有关仪表,及时分析和调整蒸汽温度和压力,对汽温、汽压调节要有预见性。

2、锅炉启停应严格按启停曲线进行。

启动初期,再热器未通汽前,炉膛出口烟温不大于538℃;控制锅炉参数和各受热面的管壁温度在允许范围内,并严密监视,及时调整,防止锅炉各参数大起大落。

3、锅炉启停过程中应检查和记录各联箱、汽包、水冷壁的膨胀指示器的指示位置,分析是否正常。

4、加强汽水品质的监督,防止因受热面内壁结垢、腐蚀引起管壁超温而造成爆管。

5、锅炉燃烧器应对称均匀地投入,保证火焰中心适宜,不冲刷水冷壁,防止结渣,减少热偏差,同时要注意控制好风量,避免风量过大或缺氧燃烧,防止过热器超温或锅炉尾部再燃烧。

6、锅炉升降负荷要平稳操作,特别在启、停磨煤机时,除及时调整减温水外,增减煤量尽量控制在小范围内,以免使炉膛热负荷急剧变化造成过热器管壁超温。

7、运行中严密监视各段工质温度及金属壁温,超温时采取对策及时调整,严禁长期超温运行。

8、锅炉运行中,按照吹灰管理规定应进行吹灰,如发现结焦及时清除,防止形成大的渣块掉落碰坏冷灰斗水冷壁管。

9、做好“四管”超温超压事故分析工作,对“四管”超温超压造成事故如实反映超温超压前的运行工况及发生事故时的处置,以便吸取教训,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10、严禁锅炉超温运行,运行中壁温经常超温的受热面,应通过锅炉燃烧调整试验、过热器和再热器运行特性试验进行运行优化调整,或通过技术改造加以解决。

防止锅炉结焦的措施

防止锅炉结焦的措施

防止锅炉结焦的措施为确保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减少和避免由于掉焦造成锅炉跳闸事故的发生,提高机组经济性,现制定如下措施:1、计划部燃料每月5日前将煤场存煤的灰熔点通知运行部值长、锅炉专工。

2、计划部燃料将所来新煤种的灰熔点及时通知运行部值长、锅炉专工,不得直接上至原煤仓。

3、运行部根据锅炉燃煤变化,灰熔点低于1300℃的燃煤最多只上一个原煤仓。

4、运行部根据锅炉燃煤变化,加强燃烧调整。

(1)根据燃烧方式和规程,在锅炉加减负荷要求时,严格执行先加风后加煤;先减煤后减风的原则。

(2)降低调整燃烧器摆角,保持在10%左右。

(3)调整一、二次风风速。

保持一次风速在27-33m/s,尤其低灰熔点的磨保持较高一次风速。

提高炉膛与风箱差压,保持较高值。

关小A、B层周界风(保持20%左右),开大D、E层周界风(保持40-50%)。

打开SOFA二次风挡板。

(4)尽量安排低层磨运行,降低火焰中心。

(5)适当增加过剩空气量,保持氧量在3-4.5%。

燃用灰熔点低的煤种时,保持氧量在4-5%。

氧量较低时,申请降低负荷,保持氧量在规定范围。

(6)保持较低的炉膛温度。

(7)调整一、二次风速,防止火焰偏斜。

(8)加强燃烧调整和检查,防止结焦。

5、严格按照吹灰器管理规定进行锅炉的吹灰工作。

6、尽快处理煤粉采样装置,使化学将煤粉细度测精确,便于分析调整。

7、锅炉升降负荷及炉膛吹灰时要加强对炉膛负压、水位的监视。

应重点对以下参数进行监视:氧量表、炉膛烟温、空预器入口烟温、空预器出口烟温、各管壁壁温、减温水量与给水量和主汽流量的分配,发现异常,及时查找原因,并向专工汇报。

8、在机组全天大负荷运行情况下,值长在低谷段应请示中调有意将负荷降至230MW,让锅炉掉焦。

9、机组运行中要加强锅炉本体各人孔、看火孔的检查,确保已关闭严密,防止结焦。

认真检查排渣系统正常,防止发生炉膛底部漏风。

10、加强对锅炉各受热面金属温度、减温水流量和排烟温度的监视,如出现大面积超温和减温水流量增大,应加强吹灰,并做好掉焦的事故预想。

二十五项反措

二十五项反措
6、根据我厂110KV系统220KV系统的接线方式,系统振荡时解环点、合环点,
检修部
赵长城
策划部生技处电气专工
十六
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和互感器爆炸事故
1、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试验分析,保证试验数据准确可靠。
2、各变压器的保护要完善
3、对不合格的变压器、互感器和线路的耦合电容要及时进行更换。
4、加强变压器、互感器油质的定期检测工作,发现异常要及时做好跟踪分析,查找原因及时处理。
2、各单位要认真学习省局“关于防止人身触电事故”的十五条规定,凡使用电动工具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
3、各级人员必须学习掌握人工呼吸等急救方法。要定期举办培训班。
4、各级人员进入现场严格执行“安规”有关规定,要戴好安全帽、穿好工作服。
5、各级领导和安监人员要经常深入现场检查,纠正和制止违章违纪和习惯性违章现象,继续执行2009规定的加大安全考核力度。
检修部
运行部
赵长城
王伟民
策划部
电气专工
十五
防止枢纽变电站全停事故
1、每年按计划完成变电所设备绝缘预试率100%,掌握设备绝缘状况。
2、加强设备检查维护,发现设备缺陷及时停电处理。
3、利用春、秋检对应修的开关、设备进行大修,保证检修质量。
4、安装必要的在线监测系统,时时掌握设备运行情况。
5、做好变电所充油设备的色谱分析,发现问题跟踪分析找出原因,及时处理。
9、公司经保大队消防专业人员对公司所属员工进行消防培训,为参加培训人员讲解了消防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发生火灾时如何正确逃生等方面的知识。
检修部
运行部
策划部
安监室
经保大队
赵长城
王伟民
赵庆春
蒋利佳
李爱军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反措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反措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反措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1992年原能源部《关于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项重点要求》颁发后,在防止重大、特大事故方面收到明显效果。

在电网容量增加、系统不断扩大的条件下,各项事故普遍呈下降趋势,其中锅炉灭火放炮、汽轮机超速、开关损坏、互感器爆炸、系统稳定破坏等事故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但是,随着我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和电力工业合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参数、大容量机组不断运和高电压、跨区电网逐步形成,尤其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不断应用于电力生产,在安全生产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有些事故已大大减少,但有些频发性事故至今仍有时发生,并且有的变得越来越突出,新的事故类型也不断出现。

近来,发生了多年来未曾发生过的重大事故,如轴系断裂事故、锅炉缺水事故、电缆着火事故以及全厂停电事故。

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坚持为主,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的要求,更好地推动安全生产工作有目标、有重点地防止重大恶性事故,国家电力公司在原能源部《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项重点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防止枢纽变电所全停重大环境污染、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锅炉尾部再次燃烧、锅炉满水和缺水等事故的重点要求,制定了《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各单位应密切联系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把各项重点要求落到实处,防止特大、重大和频发性事故的发生。

1 防止火灾事故为了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应逐项落实《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 5027-93)以及其他有关规定,并重点要求如下:电缆防火新、扩建工程中的电缆选择与敷设应按《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1996)和《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中的有关部分进行设计。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完成各项电缆防火措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

主厂房内架空电缆与热体管路应保持足够的距离,控制电缆不小于,动力电缆不小于1m。

锅炉汽温及受热面壁温超限考核办法

锅炉汽温及受热面壁温超限考核办法

锅炉汽温及受热面壁温超限考核办法第一章总则1.为了保证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防止因受热面金属管壁温度超限造成“四管漏泄”情况发生。

避免锅炉非计划停运,提高机组可靠性,特制定本办法。

2.本办法适用于锅炉运行中受热面金属管壁温度超限以及主、再热蒸汽温度越限的考核。

第二章考核1.锅炉汽温及受热面壁温的超温值按下表进行控制:2.对因调整不当或调整不及时造成锅炉受热面壁温连续超限时间每5分钟统计1次,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金属壁温每超限1次,10℃以内考核20元,10-20℃考核50元,20-50℃考核100元,超过50℃每次考核500元。

3.锅炉侧主汽温度任一测点超过576℃,或锅炉侧再热温度任一测点超过574℃,考核金额50元/每次。

4. 由于设备原因而导致的参数超限,经分析非运行操作原因,由生产部锅炉专业主管、生产部主任同意后,不纳入考核范围。

此情况不包含运行人员未发现、发现不及时或发现后未采取相应有效调整措施,造成的持续超温情况。

5. 发电分场运行人员监盘时发现锅炉主再热汽温或受热面管壁温度超限在专用记录表中记录超限的详细数据,并将超限的数据上传至MIS系统记录内,由生产部组织召开分析会,分析原因,确定责任方,形成考核意见并存档。

对于超限不记录或对超限原因弄虚作假的,直接考核发电分场200-1000元/次。

6.当锅炉温度超限,因运行人员调整造成机侧主汽温度下降超过《运行规程》规定限值时,每次考核1000元。

造成严重后果者,按照厂相关规定处理。

7. 燃料运行混配煤必须严格执行生产部下达的混配比例,发现未按混配比例上煤或混配不均匀,引起壁温超标时,考核等同于本章第2条。

8.锅炉设备发生缺陷,所属分场处理不及时造成壁温超标时,考核等同于本章第2条。

第三章附则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2.本制度由生产部负责解释。

生产技术部2015年9月30日。

防止锅炉受热面金属超温超压控制措施

防止锅炉受热面金属超温超压控制措施

防止锅炉受热面金属超温超压控制措施发布时间:2023-02-23T01:49:43.305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3年1期作者:高贤亮王玉平王炯[导读] 锅炉进行水压试验,压力接近试验压力时,必须放慢升压速度,并做好泄压准备,采取关闭进水门、降低给水泵转速,降低给水压力等方法,防止超压。

国能锦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榆林 719319摘要:某电厂三期工程两台660MW机组,锅炉为上海锅炉厂制造的超超临界压力、变压运行、单炉膛、一次中间再热、平衡通风、紧身封闭、固态排渣、全钢构架、全悬吊结构、Π型布置燃煤直流炉,锅炉出口蒸汽参数为29.40MPa(a)/605℃/623℃。

过热器汽温通过煤水比调节和两级喷水来控制,第一级喷水布置在低温过热器出口管道上,第二级喷水布置在屏式过热器出口管道上,过热器喷水取自省煤器进口管道。

再热器汽温采用尾部烟气调节挡板+燃烧器摆动调节,低温再热器出口连接管道上设置微量喷水,低温再热器进口管道上设置事故喷水,喷水取自给水泵中间抽头。

锅炉本体部分配有12 只弹簧式安全阀,安装位置为:分离器出口4 只,过热器出口2只,再热器进口4只,再热器出口2 只。

为减少安全阀的起跳次数,在过热器出口还装有2 只动力泄放阀。

本文为减少锅炉受热面金属超温超压,防止受热面由于超温超压造成金属管材强度下降、氧化皮脱落引发爆管风险,特制定本措施。

关键词:受热面、超温、超压、控制一、锅炉金属壁温报警规定表1 垂直段水冷壁金属壁温报警二、锅炉金属壁温监视规定1、螺旋段水冷壁壁温相邻温度偏差超过10℃,登录缺陷,汇报专业进行分析。

DCS同类管壁(做了四组)差值高于20℃,必立即进行调整(包括炉膛吹灰、辅助风门调整等)。

当壁温最大值达到报警值时,必须立即进行调整降低至正常值。

2、垂直段水冷壁壁温相邻温度偏差超过30℃,登录缺陷,汇报专业进行分析。

DCS同类管壁(做了五组)差值高于45℃,必立即进行调整(包括炉膛吹灰、辅助风门调整等)。

防止锅炉高温受热面过热爆管的措施

防止锅炉高温受热面过热爆管的措施

275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防止锅炉高温受热面过热爆管的措施高志圣(国家能源费县发电有限公司,山东 临沂 273425)摘 要:锅炉“四管”泄露占全部锅炉设备事故的40%~60%,严重影响了电厂安全、经济运行,因此总结“四管”泄露经验,对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提出了预控措施,用以提高锅炉安全技术运行水平。

关键词:“四管”泄露;原因;措施中图分类号:TK2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09-0275-2收稿日期:2020-05作者简介:高志圣,男,生于1989,汉族,山东菏泽人,本科,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热能与动力。

在锅炉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这就会对其正常运行造成不同程度的阻碍,在其各个组成部分中,以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以及省煤器等4部分极易出现泄漏故障,进而会给锅炉的安全运行带来潜在的隐患。

造成锅炉泄露的原因非常多,其中最常见的主要有磨损、腐蚀、过热、安装以及焊接质量差等问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予以充分的关注。

为了确保锅炉各部分能够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就要对锅炉的整个运行过程进行全过程的监控,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运行控制措施,分别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着手,加强各个环节配合做到可控在控。

国电费县电厂#2机组650MW 超临界发电机组,锅炉型号为HG1913/25.4/571/569-YM3。

螺旋管圈与垂直管屏之间由过渡集箱转换连接,下部螺旋管圈管材及规格为φ38×6.5mm ,15CrMoG,上部垂直管屏规格及管材为φ31.8×5.5mm,15CrMoG。

1 锅炉“四管”泄露原因简要分析国电费县电厂#2机组650MW 超临界发电机组,锅炉型号为HG1913/25.4/571/569-YM3,于2007年8月正是投入运行。

该锅炉的炉膛采用了当时比较先进的全焊接密封膜式水冷壁,能够大大提高换热效率,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浅析锅炉受热面超温原因及防范措施

浅析锅炉受热面超温原因及防范措施

浅析锅炉受热面超温原因及防范措施发表时间:2019-06-21T10:58:48.433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1期作者:杜筱磊[导读] 摘要:本文以锅炉受热面超温和超温的防范措施进行分析。

(国电库车发电有限公司新疆阿克苏 842000)摘要:本文以锅炉受热面超温和超温的防范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锅炉受热面;超温原因;防范措施引言由于煤粉在炉内停留的时间较短,所以为了保证煤粉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充分燃烧,就需要保证风量等各种燃烧条件,炉膛内温度较高,所以受热面会面临超温而导致无法正常运行的影响。

对锅炉受热面超温失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是提高电站煤粉锅炉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障。

1锅炉受热面超温分析锅炉“四管”指水冷壁、省煤器、再热器、过热器。

锅炉超温是电厂常见的异常运行现象,如果不进行严格控制,锅炉受热面发生短期严重超温或长期超温过热,都会造成锅炉爆管,机组被迫停运。

目前机组四管泄漏是造成机组非计划停运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锅炉超温又是造成四管泄漏的主要原因之一。

锅炉超温的机理如下几个原因:运行中如果出现燃烧控制不当、火焰上移、炉膛出口烟温高或炉内热负荷偏差大、风量不足燃烧不完全引起烟道二次燃烧、局部积灰、结焦、减温水投停不当、启停及事故处理不当等情况都会造成受热面超温。

2超温的防范措施2.1出现过、再热汽温或壁温超温处理出现过、再热汽温或壁温超温情况时,应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必要时降负荷、切除部分制粉系统运行或者倒换制粉系统,将温度降至允许范围。

一般机组在负荷稳定时,汽温变化一般较小,在机组负荷大范围变动时,如快速升降负荷,或有其它较大的外扰时,如吹灰等,如果调整不当,会造成机组超温,对应于不同的情况,可按如下原则进行处理:(1)在机组升负荷过程中,可预先降低汽温至合适值,给汽温上升留下空间。

(2)在锅炉吹灰过程中,一般在吹到水冷壁时,汽温会有比较大的变化,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可以预先提高过热度,增加减温水裕量,保证汽温下降时有足够的调整手段。

电厂二十五项反措(锅炉部分)

电厂二十五项反措(锅炉部分)
机入口静叶开度、送风机动叶开度、一次风机 动叶开度指示正确,引、送风机电流与风量匹 配。
12
二 、防止大容量锅炉承压部件爆漏事故
❖2、防止超压超温 ❖实施细则: ④ 监视一次风机运行正常,一次风压在正常范围
内、密封风与一次风压差正常。 ⑤ 监视锅炉各受热面金属温度在正常范围内,不
超温。 ⑥ 通过火焰电视监视锅炉燃烧状况良好。
❖ ⑦加强锅炉安全监察工作,锅炉第一次投入使 用前必须到有关部门进行注册登记办理使用证。
23
二 、防止大容量锅炉承压部件爆漏事故
❖4、防止炉外管道爆破
❖实施细则:
❖ ①加强对炉外管道的巡视,对管系振动、水击 等现象应分析原因,必须立即查明原因、采取 措施,若不能与系统隔离进行处理时,应立即 停炉。
30
二 、防止大容量锅炉承压部件爆漏事故
❖5、防止锅炉四管漏泄
❖实施细则:
❖ ⑸加强对吹灰的管理,应通过试验和观察来确定锅 炉受热面吹灰的周期。应防止吹灰器漏汽,漏水或 吹毁受热面。
❖ ⑹锅炉结渣时应及时进行吹灰和清除。防止结成大 渣块掉落而砸毁冷灰斗或水冷壁。
❖ ⑺加强对过热器、再热器管壁温度和烟气温度的监 测,实事求是地作好记录,发现超温应及时分析原 因,并尽可能从运行调整方面作好防止超温问题。
8
二 、防止大容量锅炉承压部件爆漏事故
❖2、防止超压超温 ❖《反措》要求: ❖ ③对直流锅炉的蒸发段、分离器、过热器、
再热器出口导汽管等应有完整的管壁温度测 点,以便监视各导汽管间的温度偏差,防止 超温爆管。 ❖ ④锅炉超压水压试验和安全阀整定应严格按 规程进行。
9
二 、防止大容量锅炉承压部件爆漏事故
❖ 6、燃油系统的软管,应定期检查更换。

1000MW直流锅炉受热面超温分析及控制措施

1000MW直流锅炉受热面超温分析及控制措施

学术论坛 1000MW直流锅炉受热面超温分析及控制措施薛森林(广东惠州平海发电厂有限公司,广东 惠州 516000)摘要:某电厂1000MW机组,为超超临界燃煤直流炉,锅炉采用Π型结构,锅炉受热面分为启动部分、过热器系统及再热蒸汽系统,启动部分为省煤器、水冷壁、分离器,过热器部分为顶棚过热器、低温过热器、前屏过热器、后屏过热器、高温过热器,再热器部分为低温再热器、高温再热器。

水冷壁采用上下分段的结构,炉膛下部水冷壁采用螺旋管圈,从冷灰斗进口标高处炉膛四周采用螺旋管圈,炉膛上部水冷壁采用垂直管圈,冷灰斗采用螺旋管圈,螺旋管与垂直管的过渡采用中间混合联箱型。

关键词:锅炉受热面;超温分析;控制措施锅炉受热面超温一直以来在火电机组频繁发生,给机组安全运行带来一定的隐患,各电厂协同锅炉厂家也在不断分析总结相关经验,从多方面着手,避免或减少锅炉受热面超温情况的发生。

锅炉受热面超温情况复杂,原因各有不同,下面将从几个方面阐述锅炉受热面超温的危害、原因及控制措施。

1 直流锅炉受热面超温的危害锅炉受热面是按照其相应区域热负荷、烟气温度及内部流通的介质温度的不同而选材的,如果因为各方面因素造成受热面管壁超温,达到一定的累积值,金属管材会产生疲劳损伤,金属的机械性能及金相组织会发生变化,蠕变速度也会加快,不仅会影响金属管材的使用寿命,当达到一定的损失程度,最终会导致锅炉受热面爆管,给设备安全和生产运行均带来一定的威胁。

2 直流锅炉受热面超温原因分析受热面的金属材质。

因超超临界机组的蒸汽压力和温度均较高,对受热面等各金属材质要求也相应较高,如果选材不当,高温区域受热面选用低耐热金属材质,极易造成该处受热面金属管材超温,如果长期超温运行,达到了疲劳损伤极限,就会造成管壁爆管,需停炉进行换管处理。

结构布置及安装质量。

锅炉结构及各受热面的布置方式,以及在安装时的质量监督和验收方面,都会影响到日后运行中壁温超温情况的发生,特别是在工艺流程的执行、酸洗和吹管是否合格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果酸洗或吹管不彻底,运行中会造成管子中的杂质堵塞部分管子,工质无法流通,引起该处管壁超温,严重时导致爆管。

火力发电厂锅炉防止受热面壁温超温的技术措施

火力发电厂锅炉防止受热面壁温超温的技术措施

防止受热面壁温超温的技术措施一、300MW机组(一)开炉过程1.升温升压:按1.2~1.5℃/min、不大于0.032MPa/min的速率升温升压(末过出口汽温为准)。

2.开启调门、加负荷:机组并网后,立即根据主汽压力和升负荷情况逐渐开启高压调门,应防止主汽压力和负荷上升或下降过快。

3.给粉投入:机组并网后立即根据机组加负荷情况调整燃油量,增投给粉机运行;燃料的增加应缓慢、均匀(增、减燃料必须告知给水、汽温调整人员),严防应燃料量波动过大造成锅炉不稳定,导致汽温和壁温超温或大幅度波动。

4.加负荷过程中汽温控制:机组并网后即可投入一级减温水,控制屏过出口汽温在410~420℃;机组负荷至150MW且高加投入后,可根据升温情况逐渐提高该温度,严防过、再热汽温超温;另机组并网后给水监视、调整人员应控制给水、汽包压差在1~2MPa。

(二)正常运行1.过热汽温通过改变过热器一二级减温水的喷水量来控制。

一级分水控制分隔屏出口汽温在460℃,从而保证分隔屏和后屏管壁不超温。

二级喷水控制末级过热器出口汽温为540℃,从而保证末级过热器管壁不超温。

2.再热汽温的调节主要通过改变烟气挡板开度实现,在超过额定汽温5℃时才投事故减温。

3.运行中尽量投入汽温自动控制,同时仍然密切监视汽温变化,自动故障切至手动时,要充分考虑汽温的滞后性,尤其是再热汽温,要有足够的提前量,操作要平缓。

4.当发生燃烧不稳、煤粉自流、制粉系统启停、结焦、吹灰及炉底漏风时,应加强汽温和管壁温度监视。

5.运行中控制低过管壁温度低于452℃,分隔屏管壁温度低于565℃,后屏管壁温度低于535℃,末过管壁温度低于575℃,汽包壁温低于400℃,汽包壁温差低于40℃。

6.若发现壁温超限,应立即采取措施将壁温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1)检查汽温是否正常,测点是否正常;2)调整配风和给粉机转速,降低火焰中心高度;3)控制变负荷速度;4)加强受热面吹灰;5)调整减温水量,适当降低汽温,控制壁温在正常范围内;6)若经调整无效应适当降低机组负荷并汇报专业领导。

电厂机组汽温异常和受热面超温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

电厂机组汽温异常和受热面超温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

No.:000000000000077674锅炉汽温、受热面超温治理制度及考核方法编写:运行部xx 年xx 月xx 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防止由于锅炉受热面长期超温而造成“四管爆破”,削减锅炉非打算停运次数,提高机组牢靠性,特制定本方法。

其次条本方法适用于对锅炉运行中受热面金属管壁超温以及主蒸汽、再热汽温越限的考核。

其次章运行治理第三条集控运行值班员上岗前应进展严格的锅炉专业学问和实际操作考试,合格前方可上岗。

在锅炉运行中应严格依据《集控运行规程》的规定进展操作,认真执行有关安全规程、制度和措施。

第四条一、二号机组的机组长为本机组的安全第一责任人。

机组长应指导、监视本机组各级值班员搞好锅炉运行调整,实行一切措施调整机组锅炉侧主、再热汽温在531~546℃以内〔#1 炉主汽温掌握在530~536℃以内〕,并防止锅炉受热面金属管壁超温。

第五条运行应加强运行设备的运行维护和治理,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防止由于人为缘由造成管壁超温。

第六条因设备故障或其他缘由造成管壁超温,技术维护部应马上组织人力进展抢修,以保证设备尽快恢复正常运行,必要时应申请机组降出力运行。

第七条运行人员应坚持保设备的原则,在管壁温度和带负荷发生冲突时,严禁在超温的状况下强带负荷。

第八条在机组运行中应严格执行《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GB /T121451999) 和《火力发电厂水汽化学监视导则》〔DL/T5611995 〕中有关规定,确保进入锅炉的水质和运行中锅炉汽、水品质合格。

当机组汽水品质特别时,化学运行值班员应准时向集控运行值班员、值长及有关领导送水质特别报告。

集控运行接到水质特别通知以后,应乐观分析缘由,并实行措施,通过增加定排次数、加大连排流量,提高汽水品质。

当汽水品质恶化危及设备安全运行时,应马上汇报有关领导并实行紧急措施。

第九条集控运行各级值班员应加强锅炉燃烧调整。

监盘时觉察锅炉受热面管壁超温或汽温上升速率较快,应准时通过燃烧调整如调整燃烧器摆角、调整减温水或切换制粉系统的方法,尽快将汽温及管壁温度降到允许值。

锅炉过热器管超温应采取的措施

锅炉过热器管超温应采取的措施

锅炉过热器管超温应采取的措施
(1)为了预防过热器管超温,在运行中,应严格按运行规程规定操作,锅炉启停时应该严格按照启停曲线进行,控制锅炉参数和过热器管壁温度在允许范围内;严密监视锅炉蒸汽参数、蒸发量及水位等主要指标,防止超温超压、满水、缺水事故发生;做好锅炉燃烧调整,防止火焰偏斜,注意控制煤粉细度,合理用风,防止结焦,减少热偏差,防止锅炉尾部再燃烧;加强吹灰和吹灰器管理,防止受热面严重积灰;保证锅炉给水品质正常及运行中汽水品质合格等。

(2)对高温蠕变型可通过改进受热面,使介质流量分配合理;改善炉内燃烧,防止燃烧中心偏高;进行化学清洗,去除异物,沉积物等方法预防。

对应力氧化裂纹型因管子寿命已接近设计寿命,可将损坏的管子予以更换。

对氧化减薄型应完善过热器的保护措施。

(3)另外,减少飞灰撞击管子的数量,速度或增加管子的抗磨性来防止飞灰磨损,如:通过加屏等方法改变流动方向和速度场;假设炉内除尘装置,杜绝局部烟速过高;在易磨损管子表面加装防磨盖板。

还应选用适于煤种的炉型、改善煤粉细度,调整好燃烧,保证燃烧完全。

(4)防止氧腐蚀注意停炉保护,新炉起用时,应进行化学清洗,去除铁锈和赃物,在内壁形成一层均匀的保护膜,运行中使水质符合标准,适当减小PH值或增加锅炉氯化物和盐的含量。

(5)防止应力腐蚀裂纹应注意去除管子的残余应力;加强安装期的保护。

注意停炉时的防腐;防止凝汽器泄漏,降低蒸汽中的氯离子和氧的含量。

锅炉使用管理规则

锅炉使用管理规则

锅炉使用管理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2014年9月5日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使用安全管理 (2)第三章使用登记和变更 (11)第四章监督管理 (17)第五章附则 (1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锅炉使用管理、保障锅炉安全经济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范围内锅炉的使用管理。

第三条锅炉使用单位(以下简称适用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则的规定进行安全和节能管理,并办理锅炉使用登记,领取《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以下简称《使用登记证》)。

第四条使用单位应当对锅炉的使用安全、能效状况负责。

第五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全国锅炉使用的安全监察和节能监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锅炉使用的安全监察和节能监管工作。

直辖市或者社区的市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锅炉的使用登记工作。

第二章使用安全管理第六条使用单位的主要职责如下:(一)按照本规则的要求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二)建立并且有效实施岗位责任、操作规程、隐患治理、节能管理、应急救援、人员培训管理、采购验收等安全管理制度;(三)定期召开锅炉使用安全管理会议,督促、检查锅炉安全工作;(四)保障必要的锅炉安全与节能投入。

第七条安全管理人员应当持有相应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证,其主要职责如下:(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组织编制并且适时更新锅炉使用安全和节能管理制度;(二)组织制定锅炉安全操作规范;(三)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四)组织锅炉验收、办理锅炉使用登记和变更手续;(五)建立锅炉安全和节能技术档案;(六)组织开展锅炉定期自行检查工作;(七)组织制定锅炉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且组织演练;(八)按照锅炉事故应急专项预案的规定,组织、参加锅炉事故救援;(九)编制锅炉定期检验计划并且落实定期检验工作,组织对定期检验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十)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应当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锅炉,并且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十一)按照规定报告锅炉事故,协助进行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十二)纠正和制止锅炉作业人员的违章行为;(十三)配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安全监察与节能检查。

金属发热管理制度

金属发热管理制度

金属发热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金属材料在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金属材料的发热问题,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金属材料的生产、储存和运输环节。

三、管理责任1. 公司领导层负责金属发热管理的决策和监督工作,确保金属发热管理制度的执行。

2. 生产部门、仓储部门和运输部门分别负责金属发热管理的具体操作工作,各负责人应确保本部门的金属材料安全发热管理工作的落实。

3. 具体岗位员工要严格执行金属发热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提高金属发热管理意识,确保金属材料的安全性。

四、金属发热管理措施1. 生产环节:生产部门在金属材料的生产过程中,要对金属材料的发热性能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冷却方法,降低金属材料的温度,减少金属发热带来的安全隐患。

2. 仓储环节:仓储部门要对金属材料的储存环境进行严密监控,确保金属材料不受外部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确保金属材料的安全储存。

3. 运输环节:运输部门要合理规划金属材料的运输路线和运输方案,确保金属材料的安全运输。

对于高温易燃易爆的金属材料,应采取专业的运输工具和措施,确保金属材料运输的安全性。

五、金属发热管理监督检查1. 公司领导层要定期对金属发热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2. 生产、仓储和运输部门要建立金属发热管理的日常检查制度,对金属材料的发热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金属材料的安全发热。

3. 对于发现的金属材料的异常发热情况,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上报公司领导层做出相应的决策。

六、金属发热事故处理1. 对于金属材料发热事故,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急处理,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2. 对于金属发热事故导致的损失,要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找出事故原因,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究和处理。

七、金属发热管理培训公司要对金属发热管理进行培训,提高员工对金属发热管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员工对金属发热管控技术的熟悉度,确保金属发热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电厂锅炉运行工高级题库填空题

电厂锅炉运行工高级题库填空题

1.省煤器的作用是利用锅炉尾部烟气的(余热)加热锅炉(给水)。

2.按工作原理分类,风机主要有(离心式)和(轴流式)两种。

3.省煤器吸收排烟余热,降低(排烟)温度,提高锅炉(效率),节约燃料。

4.膨胀指示器一般装在(联箱)、(汽包)、(管道)上。

5.磨煤机按转速可分为三类:(低)速磨煤机、(中)速磨煤机、(高)速磨煤机。

6.自然循环锅炉水冷壁引出管进入汽包的工质是(汽水混合物)。

7.煤粉气流着火点过迟会使火焰中心(上移),可能引起炉膛上部(结焦)。

8.锅炉“四管”有(水冷壁)、(省煤器)、(过热器)、(再热器)。

9.水的硬度分为(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

10.锅炉的蒸汽参数一般指锅炉出口处蒸汽的(压力)和(温度)。

11.火力发电厂中的锅炉按水循环的方式可分为(自然)循环锅炉、(强制)循环锅炉和(直流)锅炉等三种类型。

12.实现(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的媒介物质叫工质。

13.当高加故障时给水温度(降低)将引起汽温(上升)。

14.锅炉停止上水后,应开启省煤器(再循环门)。

15.烟道再燃烧的主要现象是:炉膛负压和烟道负压(失常),排烟温度(升高),烟气中氧量(下降),热风温度、省煤器出口水温等介质温度(升高)。

16.蒸汽流量不正常地小于给水流量,炉膛负压变正,过热蒸汽压力降低说明(过热器泄漏)。

17.锅炉一次风是用来输送并(加热)煤粉的,二次风用来(助燃)的。

18.当压力管路上的阀门迅速(关闭)或水泵突然(启动)运行时,使管路压力显著(升高),可发生正水锤现象。

19.液力联轴器是靠(泵轮)与(涡轮)的叶轮腔室内工作油量的多少来调节转速的。

20.(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的比值称为过量空气系数。

21.炉膛火焰窥视器常采用(压缩空气)来冷却和吹扫。

22.水冷壁结渣会影响水冷壁的(吸热)使锅炉蒸发量(降低),而且会使过热、再热汽温(升高)。

23.锅炉点火前的吹扫工作是维持正常送风量的(30%)以上,吹扫(5)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行部关于防止锅炉金属温度超温的措施
锅炉炉管长期超温会引起金属蠕变,最后导致锅炉炉管爆破,造成机组非停;。

为了杜绝锅炉超温的现象发生,运行部特制定防止锅炉金属超温的措施,请各管理人员和各值严格执行。

一、防止一二期锅炉炉管金属超温的措施:
1.机组正常运行过程中引起锅炉金属超温的原因是主、再热汽温度控制不当,
超限引起锅炉金属超温;或者锅炉受热面长期不吹灰,引起锅炉金属局部超温;采取的措施是:
(1)严格执行运行部小指标考核制度,保证锅炉主、再热汽温压红线运行,防止锅炉超温;
(2)严格执行锅炉受热面吹灰制度,运行部锅炉专工每天检查和监督,发现未执行者,严加考核;在丰水期,机组长期处于低负荷运行时期,
每个中班和晚班值长必须向调度申请两小时的吹灰负荷并进行锅炉受热
面的吹灰,防止锅炉受热面长期积灰引起锅炉金属超温。

(3)当班值班人员加强锅炉的燃烧调整,保证锅炉火焰充满整个炉膛,防止因火焰中心偏离引起锅炉金属局部超温。

2.机组负荷在80MW以下的低负荷阶段如操作不当容易引起锅炉金属超温,采
取的措施是:
(1)机组开机时,运行部派技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部办管理人员进行现场指导、监督。

(2)机组开机时,当值值长应安排操作水平高的值班人员进行开机操作,以确保开机顺利,杜绝超温情况发生;
(3)开机过程中,控制风量、燃料量平稳上升,防止突增总风量和燃料量,并控制好各风门挡板的开度,确保升温、升压平稳;防止因风量或
燃料量突增引起锅炉金属超温。

(4)机组并网后,启磨前,派责任心强的人检查并确认开启汽机侧和锅炉侧主蒸汽、再热蒸汽减温水手动门,安排专人控制好主、再热汽温。

(5)低负荷阶段尽量采用一级减温水调阀控制主汽温度,控制屏过入口
温度在350℃左右,其屏过出口蒸汽温度不超过480℃。

一级减温水调阀
不能突开、突关,尽可能平稳操作。

(6)在一次风机启动后,暖磨的过程中应适当减少送风量,防止总风量过高,引起锅炉金属超温;
(7)磨煤机启动后,給煤量应缓慢上升,发现磨煤机已经建立煤位时,应提前预判锅炉热负荷会增加,应适当增加减温水量,并视锅炉压力增
加机组负荷,防止锅炉金属超温;
(8)机组启动时,应快速、平稳通过80MW负荷阶段,不能在80MW以下负荷段长期停留,防止低负荷阶段因减温水控制不当引起锅炉主、再热
汽温超温或甩汽温。

二、防止三期锅炉金属超温的措施:
1.机组启动过程中,严格控制给水流量在30%左右(550t/h),尽量增大循环水
量,防止水冷壁局部超温;
2.在锅炉湿、干态转换及升降负荷过程中注意燃烧调整和温度控制,严密监视
各水冷壁温度,防止发生超温现象,如发现锅炉超温采用任何手段无法降低锅炉壁温时,要降低过热度运行,待停机时进行检查处理。

3.合理调整磨煤机组合方式、燃烧器摆角、AA风摆角、过热度以及二次风配风
方式,控制炉膛热负荷较高区域的水冷壁管壁温度约在430~440℃之间,其余区域水冷壁管壁温度约在400~420℃之间,使四面水冷壁管壁温度分布较均匀,防止水冷壁局部管壁超温
4.机组启动正常运行时,严密监视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等金属壁温度,并
对壁温偏高的水冷壁管进行详细记录,及时发现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等金属壁温度变化;
5.锅炉采用少油模式点火启动时,为防止锅炉在湿、干态转换及升负荷过程中
发生水冷壁超温现象,在湿态转干态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水煤比不小于7.2,过热度不高于20℃。

湿、干态转换前投入A、B、C磨煤机运行并转入BI方式控制,湿、干态转换的过程中,燃料量和给水量均匀增加;锅炉转干态运行后,升负荷过程中投入磨煤机后应注意控制各磨煤机给煤量,尽量采取
平均分配各磨煤机给煤量的运行方式,尽快启动上层制粉系统,避免在升负荷过程中水冷壁区域热负荷相对集中造成水冷壁壁温、过热度及主蒸汽温度升高过快甚至超温现象,从而保证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

6.机组升负荷的过程中应控制过热度平稳上升,防止过热度突升引起锅炉水冷
壁和高过及高再发生超温的现象。

7.机组减负荷,需停运磨煤机备用时,优先停运下层的A磨或B磨,防止低负
荷情况下,炉膛下部燃烧过强引起水冷壁超温。

8.启停磨煤机的过程应控制平稳,根据过热度增加或减少机组负荷,保证过热
度控制平稳,防止锅炉金属超温。

9.为确保水冷壁的安全,机组正常期间,过热度控制平稳,主蒸汽温度维持在
额定值,使水冷壁壁温分布较均匀,不超温,各级过热器和高温再热器管壁不超温,减温水量在设计值范围内。

10.每班两次检查磨煤机回粉管,防止因磨煤机回粉管堵塞,引起锅炉燃烧偏离
火焰中心,造成水冷壁局部超温。

11.严格执行运行部关于锅炉吹灰的规定,每班定期吹灰,如早班负荷低不能吹
灰中班应完成早班未完成的吹灰工作,防止因锅炉受热面积灰引起金属超温,在进行水冷壁吹灰时,为了防止水冷壁超温,对金属壁温较高的部位吹灰时,应先适当降低过热度并调整对应的二次风挡板,将吹灰枪对应的水冷壁温度降至降低值。

12.在机组停运后,运行部锅炉专工应与检修锅炉专工一起对锅炉受热面清洁程
度进行检查,并提出优化的吹灰方式。

13.运行部锅炉专工每周对锅炉金属温度进行检查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
意见,如发现操作不当引起金属超温,进行考核。

运行部
2012-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