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一)
方剂学二陈汤的名词解释
方剂学二陈汤的名词解释方剂学二陈汤的名词解释: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主要研究中药方剂的配伍原理、临床应用和药物功效。
它是中医药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应用,通过研究方剂的药物组成、配伍规律以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来探讨方剂的合理性和疗效。
其中,二陈汤是方剂学中的一个经典方剂,它由两味中药组成,分别是黄芩和黄连。
黄芩又称为黄芩素,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疏肝解郁的功效。
黄连则是一种苦寒的药物,能够清热燥湿、解毒消炎。
二陈汤的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适用于病人体内的火热症状较为明显。
在中医理论中,火热是一种病理状态,代表着机体内部炎症的扩散和排毒功能受阻。
火热的主要症状有口渴多饮、尿少便干、舌苔黄燥等。
二陈汤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就是通过疏通脾胃、降火排毒,来改善病人的症状。
不过,在实际运用中,中医师并不会只使用二陈汤来治疗火热症状。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师会综合分析病人的体质、症状和病因,从而选择合适的方剂进行治疗。
因为每个病人的体质和病情都有所不同,所以方剂的选择也会因人而异。
在中医药学中,中药方剂的配伍原则非常重要,它是通过中药的性味、药效、归经等特点来确定方剂的组方和用药方式。
而方剂学的研究,就是要探讨不同中药的相互作用和配伍规律,从而发挥最大的疗效。
总的来说,方剂学二陈汤就是通过对中药黄芩和黄连的分析研究,探讨其清热解毒的药理机制和临床应用。
通过学习方剂学的理论知识,中医师可以更好地理解方剂的配伍原则和药性,从而更好地运用方剂来治疗疾病。
通过方剂学的研究和应用,中医药学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并且为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方剂学二陈汤的研究,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还有许多其他的方剂也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希望通过对方剂学的学习和探索,我们能够更好地发展中医药学,并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药配伍技巧
中药配伍技巧
中药配伍技巧是中医药学中关于中药组方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合理搭配中药,达到增强药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疗效的效果。
下面是一些中药配伍技巧的示例:
1. 因药方剂:即根据病情和症状的不同,选择一些主药,再根据这些主药的作用,选择辅药和调药,使各药共同发挥最好的治疗效果。
2. 相宜配伍:即一些中药之间有较好的配伍效果,能够相互增效,提高疗效。
例如,黄连和黄芩配伍,能够起到协同抗菌的作用。
3. 药性调配:药性调配是指根据病情和需要,选用不同药性的中药进行配伍,以达到调和病机、平衡药性的目的。
例如,对于热病,可以选择寒凉药物与温热药物相结合。
4. 同类药物配伍:即选择同类的中药进行配伍,如多味清热解毒药物组合使用。
这样可以加强疗效,提高药物的适应性。
5. 逆向配伍:逆向配伍是指将相反或具有对立作用的药物进行配伍,以达到某种特定的效果。
例如,将偏寒药物与偏热药物配伍,能够平衡药性,起到调和作用。
请注意,中药配伍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和个体差异来确定,建议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黄土汤中黄芩配伍意义历代医家认识之分析
黄土汤中黄芩配伍意义历代医家认识之分析
常惟智;孙敏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13(011)009
【摘要】黄土汤方源于《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主治脾阳不足、脾不统血之大便下血,以及吐血、衄血、妇人崩漏等证,具有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之功用。
方中配伍一味苦寒的黄芩,其意义历代颇多争议,主要有以下两种意见:一是认为黄芩在方中具清热泻火之功。
如唐宗海《血证论·卷八》云:“血伤则阴虚火动,故用黄芩以清火。
”
【总页数】1页(P100-100)
【作者】常惟智;孙敏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
础医学院,哈尔滨,15004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黄土汤中黄芩配伍意义的实验研究
2.HPLC测定半夏泻心汤中不同剂量黄芩配伍前后黄芩苷的煎出量
3.HPLC测定半夏泻心汤中不同剂量黄芩配伍前后黄芩苷的煎出量
4.略论黄土汤中黄芩的配伍意义
5.再论黄土汤中黄芩的配伍意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
山东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考试试题姓名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1.《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方书,被尊称为“方书之祖”。
()2.运用败毒散治疗热毒痢,称为“逆流挽舟”法。
()3.十枣汤虽名曰“汤”,但实际剂型是散剂。
()4.龙胆泻肝汤配有滋阴养血的当归、生地,故可治疗肝火上炎兼阴血不足的虚实夹杂证。
()5.普济消毒饮主治白喉。
()6.苇茎汤组成中的“三仁”是指桃仁、薏苡仁、冬瓜仁。
()7.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是辛凉解表的代表方,故肺热壅盛而无表证之咳喘不宜使用。
()8.桃核承气汤由调胃承气汤加桃仁组成。
()9.镇肝熄风汤的君药是怀牛膝。
()10.阴疽,患处色白漫肿,酸痛不热,脓液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细者,应选阳和汤治疗。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中成药药典是()A《太平圣惠方》B《成方便读》C《圣济总录》D《普济方》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有关君药的含义,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治疗主病B治疗主证C在方剂中起主要治疗作用D用量居方中各药之首E在任何方剂中必不可少3.九味羌活汤的组成药物,应除外下列哪一项()A防风、苍术B细辛、川芎C生地、黄芩D白芷、甘草E前胡、枳壳4.桑菊饮与银翘散两方共有的药物是A桑叶、竹叶、连翘、薄荷、桔梗B连翘、薄荷、芦根、桔梗、甘草C银花、连翘、薄荷、桔梗、甘草D竹叶、连翘、薄荷、芦根、甘草E银花、连翘、薄荷、芦根、甘草5.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在组成上共有的药物是A大黄B枳实C芒硝D厚朴E甘草6.组成中含有肉苁蓉的方剂是()A麻子仁丸B增液承气汤C五仁丸D济川煎E黄龙汤7.加味逍遥散由逍遥散加下列哪组药物组成()A黄芩、黄连B丹皮、栀子C黄芩、栀子D黄芩、丹皮E黄连、栀子8.防风通圣散的主治证是()A少阳阳明合病B风热壅盛,表里俱实C协热下利D表邪未解,里热炽盛E水湿壅盛,表里俱实9.清胃散的组成是()A当归、石膏、生地、丹皮、升麻B当归、黄连、生地、丹皮、升麻C黄连、石膏、生地、丹皮、升麻D甘草、黄连、生地、丹皮、升麻E当归、黄连、甘草、丹皮、生地10.治疗口渴面赤,心胸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之证,宜首选()A凉膈散B八正散C导赤散D小蓟饮子E六一散11.芍药汤的功用是()A清热止利,和中缓急B清热燥湿,行气化滞C清热燥湿,调气和血D清热解毒,凉血止痢E养阴清热,调和气血12.青蒿鳖甲汤的主治证是()A阴虚火旺,发热盗汗B虚劳发热,骨蒸潮热C温病后期,余热未清,津气两伤D温病后期,邪伏阴分E温病后期,阴虚风动13.理中丸的君药是()A人参B干姜C白术D人参和干姜E白术和干姜14.当归四逆汤主治()A血虚寒厥B阳郁厥逆C阳虚寒厥D亡阳肢厥E热盛厥逆15.泄泻日久,饮食不化,胸脘痞闷,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者,治宜首选()A补中益气汤B健脾丸C参苓白术散D真人养脏汤E四君子汤16.由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续断、糯米、黄芩、砂仁组成的方剂是()A归脾汤B生脉散C补中益气汤D泰山磐石散E玉屏风散17.肾气丸中轻用附子、桂枝的意义主要是()A温肾壮阳B阳中求阴C阴中求阳D少火生气E温阳化气18.治疗喑痱,应选用下列何方()A龟鹿二仙胶B七宝美髯丹C右归丸D左归丸E地黄饮子19.天王补心丹组成中的“三参”是()A人参、沙参、丹参B人参、玄参、丹参C沙参、玄参、丹参D人参、玄参、苦参E人参、丹参、苦参20.苏合香丸的功用是()A行气开窍,温中止痛B化痰开窍,辟秽解毒C芳香开窍,消肿止痛D芳香辟秽,温中止痛E行气解郁,化痰定惊21.胃虚痰阻气逆,心下痞硬,嗳气不除,舌淡,苔白滑,脉弦而虚者,治宜选用()A旋覆代赭汤B橘皮竹茹汤C丁香柿蒂汤D半夏厚朴汤E半夏泻心汤22.定喘汤的用方要点不包括()A咳嗽气喘B痰多色黄C壮热烦渴D舌苔黄腻E脉滑数23.温经汤的主治证是()A冲任虚寒,瘀血阻滞B血海虚寒C产后瘀阻胞宫D血虚寒凝经脉E冲任不足,血虚瘀阻24.大秦艽汤的组成药物,除外()A川芎、独活、防风B白芷、细辛、甘草C人参、桂枝、荆芥D熟地、黄芩、石膏E生地、当归、白芍25.川芎茶调散中用量最重的药物是A川芎B白芷C薄荷D羌活E清茶26.麦门冬汤的功用是A滋养肺胃,化痰散结B养阴润肺,和胃化痰C滋养肺胃,降逆和中D养阴生津,和胃降逆E养阴润肺,化痰止咳27.防己黄芪汤的组成药物是()A防己、黄芪、茯苓、白术B防己、黄芪、茯苓、甘草C防己、黄芪、茯苓、生姜D防己、黄芪、白术、甘草E防己、黄芪、白术、生姜28.实脾散与真武汤两方组成中共有的药物是()A附子白术干姜B附子白芍茯苓C附子白芍生姜D附子茯苓干姜E附子茯苓白术29.下列哪项属于清气化痰丸的组成部分()A瓜蒌、黄芩、胆南星、枳实B瓜蒌、黄芩、杏仁、甘草C瓜蒌、黄芩、陈皮、甘草D桔梗、黄芩、半夏、枳实E桑皮、黄芩、半夏、茯苓30.下列哪项不是乌梅丸的组成部分()A黄连黄柏B生姜半夏C附子桂枝D人参当归E蜀椒细辛三、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止嗽散的组成中有()A桔梗、荆芥B紫菀、百部C白前、甘草D前胡、杏仁E半夏、茯苓2.普济消毒饮中升麻、柴胡的配伍意义是()A疏散风热B升提清气C引经D火郁发之E解肌透疹3.清暑益气汤的组成中有()A石斛、甘草B麦冬、甘草C黄连、知母D竹叶、西瓜翠衣E西洋参、粳米4.仙方活命饮的功用是()A化痰通络B清热解毒C活血止痛D消肿溃坚E分利湿热5.黄龙汤的组成中有()A大黄B人参C芒硝D枳实E当归6.炙甘草汤的功用是()A益气养血B滋阴降火C通阳复脉D滋阴补肺E健脾和胃7.半夏厚朴汤证的临床表现有()A咽中如有物阻B舌苔白腻C口苦口干D脉弦滑E进食时吞咽困难8.涩精止遗的代表方有()A固冲汤B金锁固金丸C缩泉丸D四神丸E桑螵蛸散9.清燥救肺汤证的临床表现有()A头痛身热B干咳无痰C气逆而喘D舌红少苔E脉虚大而数10.组成中含有二陈汤的方剂是()A半夏白术天麻汤B杏苏散C温胆汤D清气化痰丸E贝母瓜蒌散四、默写方剂歌诀(每首2分,共10分)1.芍药汤2.玉女煎3.吴茱萸汤4.八正散5.复元活血汤五、填空题(每空格0.5分,共14分)1.“七方”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剂学简答
方剂学简答1.简述汤剂的优缺点。
优点: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并能根据病情变化而随症加减。
缺点:汤剂的制备及携带贮存相对不便,且服用时口感欠佳。
2.简述九味羌活汤中黄芩、生地的配伍意义。
清泄里热,并防诸辛温燥烈之品助热伤津。
3.银翘散主治风热表证,为何配伍辛温之荆芥、淡豆豉?解表散邪,协君药开皮毛以助祛邪(辛温助君药开腠散邪)4.败毒散主治何证?人参在方中的用量及配伍意义如何?气虚外感风寒湿症。
人参用量轻,扶正祛邪,使发汗祛邪不伤正,实里防邪内传。
5.简述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中麻黄与石膏的配伍关系。
麻黄宣肺平喘,石膏清泄肺热,共为君药,宣泄肺热。
麻黄得石膏,宣肺平喘而不助热;石膏得麻黄,清解肺热而不凉遏。
6.大承气汤应如何煎煮?为什么?先煮枳、朴,后下大黄,最后溶入芒硝。
增强全方泻下之力。
7.十枣汤主治何证?如何运用?大枣在方中的配伍作用如何?悬饮;水肿。
三药为末,枣汤送服;平旦空腹服之;从小剂量始,据证递加;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大枣:益气护胃,缓和诸药之峻烈及毒性,使下不伤正。
8.简述升麻在济川煎中的配伍意义。
升举清阳,使清升浊降以助通便,佐使。
9.简述痛泻要方中配伍防风的意义。
散肝舒脾;祛湿止泻;又为脾经引经药。
10.半夏泻心汤由何方变化而来?其配伍用药有何特点?由小柴胡汤去柴胡、生姜,加黄连、干姜而成。
辛开苦降,寒热共投,补泻并施。
11.竹叶石膏汤主治余热未清,气阴两伤证,方中为何配伍辛温之半夏?半夏降逆和胃,其性虽温,但与清热生津之品相伍,则温燥之性去而降逆之用存,且有助于输转津液,使人参、麦冬补而不滞。
12.清营汤主治热邪初人营分证,方中为何配伍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轻清透泄,使营分热邪有外达之机,促其透出气分而解(透热转气)。
13.凉膈散中用量最重的药物是什么?有何作用?连翘。
清热解毒,透散上焦之热。
14、左金丸中配伍吴茱萸意义如何?疏肝开郁,降逆止呕,制黄连之寒15.简述清胃散中黄连与升麻的配伍关系。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
方剂学综合测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一)A型题:从每道试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的英文字母代码填入本题题干后的()内。
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每题1分,共30分)1.大黄宜后下的方剂是:()A.大黄牡丹汤B.大承气汤C.黄龙汤D.芍药汤E.温脾汤2ABCDE3ABCDE4ABCDE5ABCDE6A.和胃消痞,散结除水B.和胃补中,降逆除痞C.寒热平调,散结除痞D.化痰清热,和胃除逆E.泻火解毒,燥湿消痞7.一贯煎的君药是:()A.生地黄B.北沙参C.麦门冬D.当归身E.枸杞子8.生化汤的君药是:()A.川芎B.全当归C.桃仁D.炮干姜E.甘草9.主治上实下虚咳喘的常用方剂是:()A.清燥救肺汤B.苏子降气汤C.定喘汤DE10ABCDE11ABCDE12ABCDE13ABCDE.养胃和中,止咳化痰14.川芎茶调散的功用是:()A.疏风清热B.祛风止痒C.疏风止痛D.疏风化痰E.疏风养血15.贝母瓜蒌散主治是:()A.湿痰咳嗽B.痰热咳嗽C.燥痰咳嗽D.风痰咳嗽E.寒痰咳嗽16.四神丸的组成是:()A.五味子补骨脂白蔻吴萸B.五味子补骨脂肉蔻干姜C.五味子肉蔻补骨脂吴萸D.五味子补骨脂干姜吴萸E.五味子补骨脂吴萸山药17.运用杏苏散,若头痛兼眉棱骨痛者,应加:()A.蔓荆子BCDE18ABCDE19ABCDE20ABCDE21ABC.茯苓、黄芩D.枳实、黄芩E.枳实、胆南星22.龙胆泻肝汤与黄连解毒汤共有的药物是:()A.玄参B.栀子C.生地D.当归E..丹皮23.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成药典是:()A.《太平惠民和剂局方》B.《太平圣惠方》C.《千金要方》D.《外台秘要》E.《圣济总录》24.异功散是在四君子汤中加入何药:()A.木香B.砂仁C.半夏D.陈皮E.香附25ABCDE26ABCDE27ABCDE28ABCDE29A.理中丸B.实脾散C.真武汤D.黄土汤E.肾气丸30.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首选何方:()A.平胃散B.九味羌活汤C.三仁汤D.藿香正气散E.败毒散(二)X型题:从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并将其答案的英文字母代码填入本题题干后的()内。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方剂学B》复习资料答案
《方剂学》B辅导资料(上)一、选择题1. 我国最早论述方剂组成原则的著作是: D.《黄帝内经》2.被柯琴赞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的方剂是;B.桂枝汤3. 当归四逆汤的君药是: E。
当归桂枝4.逍遥散的组成药物除柴胡外,其余是:C.芍药白术当归煨生姜薄荷茯苓5.再造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B。
熟附子煨生姜6. 平胃散的功用是: A。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7.黄连解毒汤的功用是:C。
泻火解毒8。
竹叶石膏汤的功用是: D。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9.大柴胡汤的功用是:B.和解少阳,内泻热结10. 血府逐瘀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
桔梗枳壳11.败毒散中配伍少量人参的意义在于:A.扶正祛邪12.三仁汤的功用是: C.宣畅气机,清利湿热13. 左金丸主治证候的病机要点是: E.肝火犯胃14。
麻子仁丸的组成药物中不含:A. 当归15.健脾丸的组成药物中不含:D。
半夏生姜竹茹16. 生地、熟地同用的方剂是: B。
百合固金汤17。
凡寒邪在里,浊阴上逆者,无论阳明寒呕,厥阴头痛,吐涎沫,或少阴吐利,治疗均可选用: C.吴茱萸汤18。
脾胃气虚,症见身热有汗,少气懒言,面色晃白,或气虚下陷而见内脏下垂,舌质淡,脉虚大无力者,治宜选用:B。
补中益气汤19。
具有化瘀生新、温经止痛作用的方剂是:C。
生化汤20.证见偏正头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治宜选用:D。
川芎茶调散21。
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丸剂的特点:A。
不易变质22。
桂枝汤与小建中汤共有的药物是:E。
桂枝生姜炙甘草23。
左金丸中的黄连是:A.君药24。
泻白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D。
桑白皮25.由桑叶,杏仁、人参、石膏、甘草、胡麻仁、阿胶、麦冬,枇杷叶组成的方剂是:E。
清燥救肺汤26.定喘汤的功用是:B.宣肺降气,清热化痰27. 紫雪丹的功效是:D。
清热开窍,熄风止痉28.温胆汤的功用是:E.清胆和胃,理气化痰29。
归脾汤的功用是: D.益气补血,健脾养心30。
方剂学复习思考题
北中医方剂学复习思考190题总论1.什么是方剂?什么是方剂学?学习方剂学的目的和意义何在?2.何谓治则?何谓治法?二者有何区别?你是如何认识的?3.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是什么?怎样理解?4.试述八法的概念、理论根据、治疗作用、适用范围和应用注意事项。
5.何谓七方?你认为“七方”的实质是什么?6.方剂组成的原则是什么?其具体涵义是什么?试举例说明之。
7.为什么说君药是方剂中不可或少的主药?临证遣药组方时选择和确定君药应注意什么? 8.临证运用方剂为什么要有变化?常用的变化形式有哪些?各种变化的前提是什么?变化对方剂的功用、主治有何影响?9.剂型与治疗有何关系?简述汤、丸(丹)、散、膏、酒等常用剂型的临床特点。
10.煎服方法与方剂的疗效有何关系?扼要叙述方剂用法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解表剂11.试述解表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12.麻黄汤证的临床特征是什么?其病因病机是什么?13.麻黄汤中麻黄既能发汗,又能平喘,方中为什么还辅以桂枝,佐用杏仁?14.桂枝汤证的特征是什么?其病因病机是什么?方中桂枝、芍药相配意义何在?15.桂枝汤发汗作用没有麻黄汤强,为什么甘草反较麻黄汤中用量加倍?16.小青龙汤证的特征是什幺?其方药配伍有何特点?临床应用时须注意什么?什么情况下需酌加石膏?17.九味羌活汤主治什么证候?方中为什么配伍生地和黄芩?18.银翘散为辛凉平剂,为什么配伍辛温的荆芥、豆豉?这样配伍应注意什么?19.银翘散与桑菊饮的组成、功用、主治有何不同?20.麻杏甘石汤的功用和主治有何特点?临证调整麻黄与石膏的配伍用量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试从理论上作出解释。
21.联系麻黄汤、大青龙汤、麻杏甘石汤三方间的主治证和配伍变化,指出麻黄与桂枝,麻黄、桂枝与石膏,麻黄与石膏同用对方剂功用的影响。
22.竹叶柳蒡汤主治麻疹透发不畅,内热郁甚而致的,喘咳、烦闷燥乱、咽喉肿痛等证,为什么方中用辛温燥烈的西河柳为君?本方配伍有何特点?23.败毒散的主证是什么?方中配伍人参的意义何在?其配伍用量应如何掌握?24.败毒散为什么可用治外邪陷里所致之痢疾?何种痢疾不可用?25.为什么阳虚不能作汗?助阳益气解表剂中解表药和助阳益气药应如何配伍?26.再造散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基础,为什么方中不用麻黄,而用桂枝、黄芪?煎加炒芍药一撮的意义何在?27.滋阴解表剂适用于什么证候?应用时需注意什幺?试以加减萎蕤汤为例说明之。
方剂复习思考题
12.十灰散、咳血方、小蓟饮子均有凉血止血之功用,临床上如何区别使用? 13.咳血方何以不用止血药而血自止? 15.槐花散与黄土汤均可治疗便血,试比较二方功用主治之异同。 16.荆芥穗在银翘散与槐花散中用法及配伍意义有何异同? 17.如何理解黄土汤中黄芩之配伍意义?
第十四章 治风剂 复习思考题 1.川芎茶调散中何药用量最多?其配伍意义是什么?当以何药为君?其主治何种外邪所致之头痛? 2.结合大秦艽汤、消风散组方配伍论述“治风先止血,血行风自灭”之理。 3.如何理解小活络丹“峻药缓用”之特点? 5.羚角钩藤汤与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之组方原理有何异同? 6.镇肝熄风汤组方配伍是如何体现适合肝“体阴用阳”之性的?
第四章 清热剂 复习思考题 2.竹叶石膏汤中半夏与麦冬的配伍意义是什么? 3.清营汤是如何体现“透热转气”法的?为何强调其主治证之舌象? 4.通过方中用药配伍分析犀角地黄汤与清营汤的配伍特点有何异同? 5.结合黄连解毒汤组方原理解析“苦寒直折”法。 6.凉膈散是如何体现“以泻代清”法的? 7.普济消毒饮中为何重用黄连、黄芩为君?二药与升麻、柴胡配伍的意义何在?
第十二章 理气剂 复习思考题 1.治疗气郁证与气逆证的组方遣药有何异同? 2.如何理解越鞠丸可以“五药治六郁”?临证应如何变化运用? 3.柴胡疏肝散如何体现适肝“体阴用阳”之性? 5.瓜蒌薤白白酒汤为何被称为治疗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的基础方? 6.半夏厚朴汤中配伍苏叶的意义是什么? 8.苏子降气汤中当归、肉桂有何配伍意义? 9.厚朴在半夏厚朴汤、厚朴温中汤、苏子降气汤中各有何配伍意义? 10.定喘汤中麻黄与白果的配伍意义是什么?如何理解其配伍特点之“以适肺性”?
第七章 表里双解剂 复习思考题 1.葛根黄芩黄连汤、白头翁汤、芍药汤均能治热利,其配伍特点有何不同?如何区别应用? 3.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均治少阳证,为何大柴胡汤不用人参、甘草,而重用生姜? 4.如何理解防风通圣散集“四法”于一方?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用量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用量
黄芩,又称黄栀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主要功效包括清热解毒、泻火通便。
黄芩性寒、味苦,归肝、胆、胃经,具有较强的药用价值。
1. 黄芩的功效
1.1 清热解毒
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热病、火热症、热毒疮、疖肿等症状。
其苦寒性质能有效降低体内炎症反应,减轻发热、咽喉肿痛等症状。
1.2 泻火通便
黄芩还具有泻火通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痢疾、便秘等肠胃疾病。
其苦寒性质
可清热泻火,通利大肠,有助于消化系统的排毒和调理。
2. 黄芩的用量
一般来说,黄芩可作为中药材使用,也可以饮片或颗粒剂等口服剂型。
常见的
用量为:
•中药材:每次用黄芩15~30克,煎服或煮汤饮用。
•饮片或颗粒剂:遵医嘱,一般每日23次,每次310克,视具体症状而定。
在使用黄芩时,应遵医嘱正确用药,避免超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同时,特别
是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总之,黄芩作为一种常用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等功效,正确的用量
和用法是确保疗效和安全的重要保障。
前提是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方剂学-病例分析题
(一)解表剂:病案题要求:分析病案,写出病证,治法、处方,并简要分析方药配伍关系。
病案:患者男性,55岁,患慢性支气管炎多年,平素咳稀白痰,昨日受凉,夜间即咳喘加重,痰多而清稀,并有恶寒发热,无汗,诊舌苔白滑,脉浮。
1、病例分析:本案患者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多年,平素咳稀白痰,属素有水饮之人,又因外感受凉,致表寒引动内饮,水寒相搏,内外相引,饮动不居,寒饮射肺,肺失宣降,则咳喘痰多而稀。
恶寒发热,无汗,是因为风寒束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毛窍闭塞引起,属风寒表实证无疑。
小青龙汤在临床多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属外寒内饮证,也符合此病例。
2、病证:外感风寒,寒饮内停之证。
3、治法:法当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小青龙汤主之。
4、处方:麻黄9g芍药9g细辛3g干姜6g炙甘草6g桂枝9g五味子9g半夏9g5、配伍关系:(君)以麻黄、桂枝,开宣肺气,化气行水,以发汗解表,散寒邪。
(臣)以干姜、细辛,干姜辛热温脾以退化水饮,细辛辛温以温肺化饮。
(佐)以半夏、白芍、五味子。
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白芍和营养血,五味子敛肺止咳,这二药与辛散之品配伍。
散中有收,又可防诸辛散温燥之药耗气伤津。
(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八味相伍,解表与化饮配合,辛散与酸收相配,散中有收,温化与敛肺相伍,开中有合。
(二)泻下剂:分析下列病例,作出中医诊断,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
病案:患者男性,36岁,2004年10月5日就诊,自诉于昨日清晨突然出现左胁下疼痛,曾服用解痉药物治疗疼痛减轻。
今日就诊仍诉左胁下疼痛,体温37.8°,按之疼痛加重,大便二日未行,手足不温,舌苔白腻,脉弦紧1、病例分析:患者左胁下疼痛,体温37.8°可见发热,又有手足不温,腹痛便秘,舌苔白腻,脉弦紧的症状,判断为里寒积滞内积,阳气不运所致的寒积里实之症。
阴寒凝滞,冷积内结,腑气不同,所以腹痛便秘,胁下疼痛;积滞内积,气机被郁,故见发热;阳气不运,则畏寒肢冷;舌苔白腻,脉浮紧,是寒实内结之象。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配方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配方
黄芩,又名黄连,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茎。
在中医中,黄芩被广泛用作一种
草药,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但同时也有一些禁忌配方需要避免。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1.清热泻火:黄芩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热病发热、口干、
咽痛等症状。
2.泻下解毒:黄芩有泻下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痢疾、湿疹等肠胃
道疾病。
3.燥湿利湿:黄芩还能燥湿利湿,对湿热病证有良好的疗效,如黄疸、
糖尿病等。
4.清肝明目:黄芩对一些肝病、眼病有一定的疗效,可清肝明目。
黄芩的禁忌配方
1.孕妇禁用:孕妇在怀孕期间应避免使用黄芩,以免对胎儿产生不良
影响。
2.体质虚弱者: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的人群不宜使用黄芩,以免加重
身体负担。
3.长期服用者:长期、大剂量服用黄芩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因此应
谨慎使用。
4.药物相互作用:黄芩可能与某些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
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综上所述,黄芩作为一味中药草,功效与作用丰富多样,但在使用时应根据个
人体质、病情选择适宜的剂量及配方,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同时,对于禁忌配方,应遵医嘱,避免因误用引发不必要的风险与问题。
以上就是关于黄芩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禁忌配方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方剂学练习题及答案
方剂学练习题及答案1、""培土生金"法体现在下列哪方中"A、补中益气汤B、百合固金汤C、参苓白术散D、四君子汤E、人参蛤蚧散答案:C2、配伍特点为止血之中寓以化瘀,清利之中寓以养阴的方剂为A、十灰散B、四生丸C、咳血方D、小蓟饮子E、槐花散答案:D3、具有健脾祛湿、化气行水功效的方剂是A、导赤散B、八正散C、小蓟饮子D、猪苓汤E、五苓散答案:E4、清热剂的分类中不包括下列哪项A、清热解毒B、清营凉血C、清脏腑热D、清气分热E、清热泻下答案:E5、归脾汤的组成中含A、酸枣仁、茯神B、酸枣仁、知母C、龙眼肉、柏子仁D、酸枣仁、柏子仁E、远志、丹参6、治疗阴虚发热的代表方剂是A、四君子汤B、补中益气汤C、清骨散D、当归补血汤E、四物汤答案:C7、六味地黄丸中调补少阴的配伍药对是A、泽泻与山药B、山萸与丹皮C、熟地与泽泻D、山药与茯苓E、山萸与山药答案:C8、温脾汤的组成是由附子、干姜、甘草加下列哪组药物组成A、人参、大黄、白术B、人参、大黄、当归C、人参、大黄、芒硝、当归D、人参、大黄、枳实E、人参、芒硝、厚朴答案:C9、具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功用的方剂是A、黄连解毒汤B、银翘散C、柴葛解肌汤D、败毒散E、升麻葛根汤答案:B10、右归丸的功效是A、温肾壮阳、益火消阴B、补肾填精、滋阴降火C、填阴补精、益气壮阳D、温补肾阳、填精益髓E、滋肾填精、育阴潜阳11、"患者,女性,63岁,患"哮喘"病史。
症见喘咳短气,不能平卧,胸膈满闷,腰疼脚弱,体倦肢肿,舌苔白腻者。
治宜选用"A、二陈汤B、泻白散C、小青龙汤D、苏子降气汤E、苓桂术甘汤答案:D12、五皮饮的君药A、茯苓皮B、生姜皮C、大腹皮D、陈皮E、桑白皮答案:A13、黄连解毒汤的组成中除黄连外。
还有A、栀子、黄芩、黄柏、知母B、栀子、黄芩、黄柏、茵陈C、栀子、大黄、黄柏D、栀子、黄芩、黄柏、大黄E、栀子、黄芩、黄柏答案:E14、四神丸中配伍五味子的用意是A、敛肺止咳B、收摄浮阳C、滋阴敛液D、收敛止泻E、敛汗生津答案:D15、当归补血汤中黄芪用量五倍于当归。
方剂学试题7(附答案)—中药学专业JC整理
方剂学试题7—中药学专业一、是非题(正确者打√,错误者打×。
每题1分,计10分)1.麻黄汤为发汗之峻剂,主治恶寒无汗的外感风寒表实证。
()2.三仁汤中的“三仁”是指杏仁、桃仁、薏苡仁。
()3.十枣汤的剂型是散剂,因为方中药物性味峻烈,所以应在饭后服用。
()4.生脉散主治气阴两伤证,全方由黄芪、麦冬、五味子组成。
()5.五苓散配伍桂枝的目的是解表化饮。
()6.桃核承气汤以桃仁为君,主治下焦蓄血证。
()7.茵陈蒿汤由茵陈蒿、栀子、大黄组成,主治湿热黄疸。
()8.理中丸变化为人参汤属于剂型更换的变化。
()9.杏苏散主治外感凉燥证。
()10.四神丸属于安神剂。
()二、单项选择题(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将英文代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题1分,共20分)1.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的是()A. 《五十二病方》B. 《备急千金要方》C. 《伤寒杂病论》D. 《小品方》E. 《普济方》2.桂枝汤的功用是()A.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B.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C. 辛温发表,化痰止咳D. 发汗解表,化痰平喘E. 解肌发表,宣肺止咳3.济川煎常用于治疗下列何证()A. 热结B. 燥结C. 寒结D. 水结E. 痰结4.左归丸和右归丸组成中都不含有下列何药()A.山茱萸B.熟地黄C.鹿角胶D.枸杞子E.猪脊髓5.四逆散所治“四逆”的病机是()A. 血虚寒凝,经脉不利B. 肾阳衰微,阴寒内盛C. 阳气内郁,不达四末D. 无形热盛,阳极似阴E. 里热结实,阳气被遏6.治疗湿热霍乱,宜首选下列何方()A. 败毒散B. 藿香正气散C. 三仁汤D. 连朴饮E. 甘露消毒丹7.理中丸、四君子汤中共有的药物是()A. 人参、甘草B. 白术、甘草C. 人参、白术D. 干姜、人参E. 人参、白术、甘草8.下列何药不属于小柴胡汤的组成()A. 芍药B. 黄芩C. 生姜D.半夏E. 人参9.四物汤的组成药物是()A.熟地、当归、白芍、川芎B.熟地、枸杞子、阿胶、川芎C.阿胶、当归、白芍、川芎D.熟地、当归、白芍、阿胶E.枸杞子、熟地、当归、白芍10.一贯煎的功用是()A. 滋阴疏肝B. 滋肾养肝C. 滋阴降火D. 滋阴养血E. 疏肝解郁11.天王补心丹组成中的“三参”是指()A. 人参、玄参、苦参B. 人参、丹参、沙参C. 人参、玄参、丹参D. 丹参、玄参、沙参E. 丹参、沙参、苦参12.治疗表虚自汗,易感风邪者,宜首选()A. 四君子汤B. 桂枝汤C. 败毒散D. 玉屏风散E. 补中益气汤13.半夏厚朴汤的主治证病机是()A. 血瘀气滞B. 湿困中焦C. 脾胃气滞D. 痰阻气滞E. 胃气不和14.症见咳喘胸闷,痰多色白,腰疼脚弱,舌苔白腻者,治宜首选下列何方()A.半夏泻心汤B. 定喘汤C. 苏子降气汤D.小青龙汤E. 二陈汤15.治疗大头瘟,宜首选()A. 清瘟败毒饮B. 普济消毒饮C. 败毒散D. 黄连解毒汤E. 仙方活命饮16.治疗外感风邪头痛,宜首选()A. 止嗽散B. 大定风珠C. 香薷散D. 桑菊饮E. 川芎茶调散17.半夏白术天麻汤主治()A. 风痰眩晕B. 湿痰眩晕C. 寒痰眩晕D. 燥痰眩晕E. 热痰眩晕18.治疗肾阳虚弱,水气内停之水肿,宜选用下列何方()A. 猪苓汤B.防己黄芪汤C.五苓散D. 真武汤E. 独活寄生汤19.下列方剂组成中不含有黄芩、黄连的是()A. 半夏泻心汤B. 普济消毒饮C.当归六黄汤D. 黄连解毒汤E. 龙胆泻肝汤20.由柴胡、芍药、香附、甘草、川芎、枳壳、陈皮组成的方剂是()A.逍遥散B.四逆散C.越鞠丸D.大柴胡汤E.柴胡疏肝散三、填空题(每空格0.5分,计15分)1.常用“八法”是指汗、吐、下、、、、、补。
黄芩处方的调查和分析
黄芩处方的调查和分析目的通过处方统计探讨黄芩在医疗机构门诊处方中的使用情况、用药思维和配伍规律。
方法调查北京地区医疗机构门诊处方7682张,对其中含有黄芩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黄芩处方占门诊处方的15.13%,其中黄芩剂量在6~15g范围的处方占88.83%,黄芩平均剂量为9.82g,黄芩处方主要用于治疗肺系、肝胆系、脾胃系、和妇科四类病证,这四类病证的处方占88.33%,临床常配伍柴胡、黄连、金银花、鱼腥草、半夏、桑白皮、白术等药物。
结论黄芩临床使用广泛,配伍药物具有多样性和规律性。
标签:黄芩;医疗机构;处方;调查黄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1],临床使用历史悠久,历代本草文献著作均有记载,沿用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笔者为了解黄芩于当今之临床应用情况、遣方用药之思考与规律,对北京地区医疗机构的门诊处方进行了调查研究,遴选出其中包含有黄芩的处方(以下简称黄芩处方)作为调查研究的样本,进行统计分析,期望为现今临床用药提供一点简单的参考[2]。
1 资料来源与调查方法随机抽查北京地区正规中医医疗机构2012年1~12月份符合规定的的临床应用的门诊处方7682张,从中遴选出1011张包含有黄芩的处方为样本记录。
纳入统计研究黄芩处方中,分别记录病患的年龄、性别、主诉病症,黄芩应用的具体计量(以g为单位记录)、与黄芩配伍使用的相关药物、处方包含的全部药物数量等相关信息,通过对相关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工作,期望总结出北京地区医疗机构之黄芩处方的用药思维及其配伍等相关信息[3]。
2 结果2.1 相关黄芩处方总述[4]笔者总共抽样调查北京地区医疗机构门诊处方共7682张,其中遴选出黄芩相关处方1011张(包含诊断缺失的处方77张),占全部抽调处方的15.13%,处方包含的全部药物数量15 769次,平均每一份处方包含的全部药物数量为15.58个。
男患者387例,占38.28%,女患者624例,占61.72%。
年龄跨度1~100岁,平均35.06岁。
中药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中药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黄芩,作为中国传统中药材中的瑰宝,自古以来便在中医药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黄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逐渐深入,揭示了其广泛的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潜力。
本文旨在综述黄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包括其主要活性成分的类型、提取方法以及结构鉴定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还将重点介绍黄芩的药理作用,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黄芩的药用价值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中医药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黄芩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前沿信息,推动黄芩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的发展与应用。
二、黄芩的化学成分黄芩,作为一种具有悠久药用历史的中药材,其化学成分丰富多样,主要包括黄酮类、苯乙酮类、挥发油类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黄芩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黄酮类化合物是黄芩最为突出的化学成分之一,其中黄芩苷(baicalin)是最具代表性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
黄芩中还含有黄芩素(baicalein)、汉黄芩素(wogonin)等黄酮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都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对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除了黄酮类化合物外,黄芩中还含有苯乙酮类化合物,如黄芩酮(scutellarein)等。
这类化合物同样具有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是黄芩发挥药效的重要成分之一。
挥发油类化合物也是黄芩的重要成分之一,包括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等多种成分。
这些挥发油类化合物赋予了黄芩特殊的香气和味道,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如抗菌、抗炎等。
黄芩中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铁、锌、铜、锰等,这些元素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黄芩的化学成分多样且复杂,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其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黄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将会得到更深入的研究和发掘。
《汉方之精要》17三黄泻心汤
《汉方之精要》17三黄泻心汤17三黄泻心汤是一种经典的汉方方剂,具有调节心脏功能的作用。
以下将对该方剂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析。
一、方剂组成及配伍17三黄泻心汤由三个主要药物组成,分别是黄芩、黄连和泻心汤。
这三味药物经过科学的配伍,相互协同作用,发挥出强大的药效。
(一)黄芩黄芩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
在此方剂中,黄芩主要起到清热降火,解毒散结的作用。
它能够清热祛火,减轻心脏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从而缓解心脏的工作负担,调节心脏功能。
(二)黄连黄连是一种苦寒的中药材,具有清热利湿、泻火解毒的作用。
在17三黄泻心汤中,黄连主要用于清热燥湿,清热解毒。
它能够降低体温、减轻血液黏稠度,改善心脏输血状况,对心脏疾病起到积极的调理作用。
(三)泻心汤泻心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由大黄、芒硝和甘草组成。
它主要用于清热泻火,解毒通便。
在17三黄泻心汤中,泻心汤的作用是通过调整肠道功能,促进体内废物的排出,从而降低整体体温,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脏功能。
二、方剂功效及应用17三黄泻心汤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中药方剂,具有以下主要功效:(一)清热降火黄芩和黄连的清热功效能够有效缓解心脏位置炎症反应,从而降低心脏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度,减轻心脏疼痛。
(二)解毒消肿黄芩和黄连的解毒作用能够排除体内的有毒物质,改善心脏周围组织的水肿状况,减轻心脏的负担。
(三)调节心脏功能黄芩和黄连的药效能够改善心脏的供血和排血功能,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脏功能水平。
(四)降温通便泻心汤中的成分能够降低体温,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同时通过通便排除体内废物,减轻对心脏的负担。
三、方剂使用注意事项17三黄泻心汤虽然具有很好的效果,但仍需注意以下几点:(一)剂量控制使用17三黄泻心汤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控制用量,避免过量使用而导致药物副作用。
(二)避免过敏某些人对黄芩、黄连等药物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停药。
(三)个体化治疗每个人的病情不同,所以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对药物剂量进行个体化调整,以达到最佳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芩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一)
作者:丁舸,杨宜花,左志琴,赵永红
【摘要】黄芩是临床上常用药物,在许多方剂中均有配伍,主要配伍意义表现在清热燥湿、清肠止痢、清泻肺火、泻肝胆火、泻火解毒、清热泻痞、清热安胎、和解少阳、清热止血等方面。
【关键词】黄芩;清热燥湿;方剂;中药配伍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编号:2006CB504702)
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胃、胆、大肠经。
《神农本草经》云:“主诸热黄疸,肠侦,泄痢,逐水,下血闭。
(治)恶疮,疽蚀,火疡。
”《主治秘诀》也曰黄芩:“其用有九:泻肺经热,一也;夏月须用,二也;上焦及皮肤风热,三也;去诸热,四也;妇人产后,养阴退阳,五也;利胸中气,六也;消膈上痰,七也;除上焦热及脾湿,八也;安胎,九也。
”由此可见,黄芩在临床上用途广泛,在许多方剂中也均有配伍,现将其配伍意义阐述如下:
1清热燥湿
黄芩味苦性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故清热燥湿是黄芩最主要的功能之一。
《本草经疏》指出:“黄芩,其性清肃,所以除邪;味苦所以燥湿;阴寒所以胜热,故主诸热。
诸热者,邪热与湿热也,黄疸、肠侦、泄痢,皆温热胜之病也,折其本,则诸病自瘳矣。
”对于湿热病证,黄芩常与清利湿热药配伍,则效如桴鼓。
如甘露消毒丹主治瘟疫、暑温、湿温,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方中以黄芩为君药,既清热燥湿,又泻火解毒,配上滑石、茵陈清热利湿,既使湿热从内而燥之,又使湿热从小便而去之。
甘露消毒丹治疗湿热证型疾病疗效显著,宋诵文〔1〕用本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38例,治愈率为91.8%,总有效率98%。
叶伟东等〔2〕用本方加减治疗病毒性瘀疸型肝炎42例,显效34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97.6%。
如此配伍还有《温病条辨》中的黄芩滑石汤等。
2清肠止痢
黄芩善祛大、小肠湿热而止痢,为治痢要药。
张元素曰:“下痢脓血稠粘,腹痛后重,身热久不可者,黄芩与芍药、甘草同用。
”《本草经疏》也指出黄芩:“苦寒能除湿热,所以小肠利而水自逐,源清则流洁也。
”均说明黄芩有较好的止痢之效。
如治里热夹表邪下利的葛根芩连汤,取黄芩清里热,厚肠胃而治痢,以解胃肠之里急;合葛根发表解肌,升清阳而止痢,以解肛门之后重。
二药合用,既内清里热,又外解表邪,以达里和表解之功。
又如治太阳、少阳合病下利的黄芩汤和治湿热痢疾的芍药汤中均以黄芩与芍药配伍,一清一敛,相互制约,共奏清热止痢,和中止痛之功,治疗腹痛下痢、身热口苦诸证。
再如,治湿热食积的枳实导滞丸中黄芩、黄连相伍,也是取其厚肠止痢的作用。
黄芩抗菌范围广泛〔3〕。
3清泻肺火
黄芩苦寒,主入肺经,尤善清肺经火热,故有“黄连泻肺”之说。
正如《滇南本草》云:“上行泻肺火,……,所谓实火可泻,黄芩是也,热证多用之。
”《丹溪心法》亦云:“泻肺火,降膈上热痰。
”对于肺中有热或肺有痰热,常首选黄芩以治之。
如清气化痰丸主治痰热咳嗽,方中黄芩苦寒,善清泻肺火,清气分热,以黄芩泻火之力助胆南星降痰之功,体现了“治痰必降其火”之旨。
又如定喘汤主治外感风寒、痰热内蕴所致的哮喘气急,方中黄芩苦寒泻肺,与桑白皮合用,清泻肺热,止咳化痰,故《本草纲目》说:“黄芩得酒上行,……,得桑白皮泻肺火。
”如此类方还有黄芩泻肺汤、黄芩泻白散等。
4泻肝胆火
黄芩味苦性寒,入胆经,肝胆相表里,故有清泻肝胆的作用。
如龙胆泻肝汤、当归龙荟丸中均将黄芩与龙胆草、栀子等药同用,增强全方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胆湿热的作用。
又如天麻钩藤饮,黄芩清肝降火以折其亢阳,使全方熄风定痉之功得增。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4〕,天麻钩藤饮200%水煎剂经胃管给狗用药,每日80mL,共给10-20d能使高血压狗的血压降
低,但对正常狗的血压没有明显影响。
从而进一步证明其配伍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所以临床常用于治疗高血压早期或中青年患者,表现为肝火上升、肝阳偏亢症候者。
5泻火解毒
黄芩直折降泄,泻火解毒,《本草经疏》说:“恶疮疽蚀者,血热则留结,而为痈肿溃烂也;火疡者,火气伤血也,凉血除热,则自愈也。
”故临证多用于热盛火毒之证,常与黄连、山栀等配伍。
如黄连解毒汤主治三焦火毒证,黄连泻中焦之火清心经之热,黄芩泻上焦之火清肺热,黄柏泻下焦之火清肾经虚热。
栀子通泻三焦之火导火下行,四药合用,使火邪去而热毒解诸症可愈。
对于阳证疮疡肿毒,又可与金银花、连翘等药同用。
如普济消毒饮,方中重用黄芩、黄连作为君药,以黄芩清肺,黄连泻心,二药相合,上焦疫毒得除则诸症可解。
其它如凉膈散、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等方,均用黄芩泻火解毒,以除烦安神或消肿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