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_第七章-聚类分析
数据挖掘第七章__聚类分析
6.1 聚类分析概述
• 簇(Cluster):一个数据对象的集合
– 在同一个类中,对象之间具有相似性; – 不同类的对象之间是相异的。 • 聚类分析(群分析、簇群分析) – 把一个给定的数据对象集合分成不同的簇;
所谓聚类就是按照事物的某些属性,把事物聚集成类, 使类间的
相似性尽可能的小,类内相似性尽量大的过程
method)
给每个聚类假设一个模型(如密度分布函数),然后去寻 找能很好地满足这个模型的数据集。 它的潜在的一个假定是:目标数据集是由一系列的概率分 布所决定的。 通常有两种:统计的方案和神经网络方案
火龙果 整理 uml.org.cn
ex6.1: 在病理分析时发现肺癌患者的头发中微量元 素的含量与正常人相比有无异常变化。 如果以Cr,Cd及As含量的一个函数作为变量x1: x1= f (Cr,Cd, As )
火龙果 整理 uml.org.cn
标准化测量------给所有属性相同的权值
而在一些应用中,用户会有意识地赋予某些属性更大
权值以突出其重要性。例如:在对候选篮球选手进行聚类
分析时,可能就会给身高属性赋予更大的权值。
火龙果 整理 uml.org.cn
常用的标准化手段有:
标准差标准化 极差标准化 极差正轨化 如标准差标准化分两步
成,例如:人的对象是利用P个属性来进行描述的,如:
聚类分析PPT
Cluster Analysis
但什物么以是类分聚,类人的以根群据分呢?
聚类分析的概述
1.概念
2.分类 3.注意点 4.操作步骤
聚类分析是统计学中研究“物以类聚”的一种方法,属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聚类分析是建立一种分类,是将一批样本(或变量)按照在性质上的“亲疏”程度, 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自动进行分类的方法。其中,类内个体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类间的差异性较大。→把一组数据划分为聚类
4.操作步骤
系统聚类 K-均值聚类
THANKS
感谢您的聆听!
聚类分析主要用于探索性研究,其分析结果可提供多个可能的解,最终解的选择需 要研究者的主观判断和后续分析
聚类分析的解完全依赖于研究者所选择的聚类变量,增加或删除一些变量对最终解 都可能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不管实际数据中是否存在不同的类别,利用聚类分析都能得到分成若干类别的解
聚类分析的概述
1.概念 2.分类 3.注意点
无监督分类→聚类分析:聚类是无监督分类,没有预先定义的类
聚类分析的概述
1.概念
2.分类 3.注意点 4.操作步骤
亲疏程度的衡量 (1)衡量指标 -相似性:数据间相似程度的度量 -距离:数据间差异程度的度量,距离越近,越亲密,聚成一类; 距离越远,越疏远,分别属于不同的类 -同一个聚类中的对象之间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不同聚类中的对象之间具有低的相似性 (2)衡量对象 ·个体间距离 ·个体和小类间、小类和小类间的距离
系统聚类法
情 况 一 : 若 将 G4与G3 首 先 合 并 为 一 个 新 类 G9 = {G4 , G3 } ,然后计算将 G9与G7 、 G9 与G8 的 距 离得 D(′2 ) 如下:
D (′ 2 )
G7
G9
G8
G7 G9 G8
0 3 7 0 2 0
将 G9 与 G8 合并为一个新类 G10 = {G3 , G4 , G5 , G6 }
对于名义尺度也 可定义相似系数。
11
设 X i 的可能取值为 t1 , t 2 , 值为 r1 , r2 ,
, t s , X j 的可能 取
, rq , n kl 表示 X i 取 值 为 t k , X j 取 值
联列表
为 rl 的样本个数, 将结果列表如下:
Xi
t1 t2
ts Xj
r1
r2
rq
0 1 2 3
G1 = 1 G2 = 2
G3 = 5
G4 = 7
G5 = 9 G6 = 10
0
1
2
3
如果将(7-11)改为 Dst = max {dij }
i∈Gs , j∈Gt
则由此导出的聚类法称为最长距离法。
利用最长距离法对例 7-2 进行聚类: 解:首先计算距离矩阵 D(0)
D( 0 ) G1 G2 G3
(2) d ij = d ji , ∀i, j ; (3) d ij ≤ d ik + d kj , ∀i, j , k 。 (7-1)
聚类分析
第七章聚类分析
第一节遗传距离
数量性状遗传研究中,常常需要在多性状水平上度量个体或群体间的亲疏关系,遗传距离是在多性状水平上概括这些研究对象间的亲缘关系疏远程度的有效统计量之一。通过对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不仅可以认识所研究对象(个体或群体)间亲缘关系的远近,还可进一步研究不同类群间关系远近与杂种优势的关系,为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的利用提供理论和材料依据。下面首先介绍有关遗传距离的基本概念—样品与变量,然后介绍遗传距离的具体计算,第三部分介绍聚类分析。
一、样品与变量
遗传距离可以通过三种不同类型信息获得:表型信息、分子(包括DNA和蛋白质)标记信息和系谱信息,由这三种信息求得的遗传距离分别称为表型遗传距离、遗传标记距离和系谱遗传距离。
在聚类分析中有两个很重要的概念:样品和变量。样品是所研究的对象,如不同群体、不同品种以及变异群体内的不同个体等。为了研究样品间的关系,需要拟定一些指标来测试这些样品,这些指标就是变量,如株高、产量、籽粒长度、胚颜色等为表型性状变量;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获得的“0、1”型标记变量被称为分子标记变量。样品间表型性状变量和分子标记变量的遗传距离计算方法不同,下面分别叙述。
二、基于数量性状表型数据的遗传距离
(一)数据变换
一般来说,用来考察样品的表型性状变量有多个,这些变量使用的量纲会有不同,取值范围也不相同。为了使不同量纲、不同取值范围的数据能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通常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变换处理,使之变成无量纲而具可比性。
假设有n个样品,m个变量,
y表示第i个样品在第j个变量的观测值,
7第七章地理系统的聚类分析
第七章地理系统的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1 地理系统的聚类分析
一概述
聚类分析又叫群分析,它是研究分类的一种统计方法。这种方法与判别分析的分类方法不同,它并不要求事先知道划分的类型与数目,而是根据研究对象(标本或变量)的相似程度进行聚合分类。分类时首先将相互间关系密切的标本(或变量)各自聚合成一个小的分类单位,然后将关系比较疏远的聚合到一个大的分类单位中去。这样就形成一个由小到大的分类系统。
通常对标本的分类叫做Q型聚类分析。对变量的分类叫做R型聚类分析,这二种分析的基本作法都是一样的,都是选择一个“分类统计量”来表示标本或变量的相似程度,再按相似程度的大小逐步连结,最后作成一张“分类图”,用以表示标本的亲疏关系。
二、数据的规格化
在根据相似程度(相似性统计量)进行聚合分类以前,有时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规格化变换。因为各变量的观测数据,在数值上可能相差很大,当采用不同单位时,各变量的数据可以相差几个数量级。所以如果直接采用原始数据进行计算。就会突出那些绝对值大的变量而降低了那些绝对值小的变量的作用。因此一般在计算前需对变量进行变换,使数据标准化。此外,标准化的数据也便于计算。一般在标
准化之前,先进行对数变换,以使数据变幅减少且变均匀。 常用的数据标准化方法有如下二种。
1.标准差标准化
数据标准化也称做数据的标准差规格化。
设有n 个标本,每个标本观测p 个变量。得原始数据矩阵:
n p ik x X ⨯=][⎥⎥
⎥⎥⎥⎦
⎤
⎢⎢⎢⎢⎢⎣⎡=pn p p n n x x x x x x
x x x 2
1
22221
7-第七章-聚类分析
j 1
式中,m
1 N
N i 1
xi是总的样本均值矢量,
mj
1
nj
nj
x( j) i
i 1
( j 1, 2,
, c)
加权类间距离准则
JWB
c nj j1 N
(m j
m)T (mj
m) max
对于两类问题 ,可以定义
JB2 (m1 m2 )T (m1 m2 )
的互协方差阵,则它们间的马氏距离定义为
d 2 (x, y) (x y)T C 1(x y)
➢ 当、V、C为单位矩阵时,马氏距离欧氏距离。 ➢ 对于正态分布,等概率密度点轨迹是到均值矢量的
马氏距离为常数的点所构成的超椭球面。
13
第13页,共94页。
7.2.2 相 似 测 度
• 重点考虑两矢量的方向是否相近,而忽略矢量长度。
第七章 聚类分析
分类与聚类的区别
分类:用已知类别的样本训练集来设计分类 器(监督学习)
聚类(集群):事先不知样本的类别,而利用 样本的先验知识来构造分类器(无监督学习)
1
第1页,共94页。
7.1 聚类的基本概念 7.2 模式相似性测度
7.3 类的定义与类间距离
7.4 聚类算法 ➢ 启发式聚类:简单聚类 ➢ 层次(分级)聚类(hierarchical
对于给定的二值特征矢量x和y中的某两个相对应的分量xi
聚类分析(共8张PPT)
聚类分析
三、聚类分析中的测度与标准化
当变量的测量单位变化时,相似测度的值也随之改变,有可能改变最终的聚类结果。
为了克服变量测量单位的影响,在计算相似性测度之前,一般对变量要做标准化处 理,通常是把变量变成均值为零、方差为1的标准化变量。常用的聚类分析软件中都 有这项功能,可以自动完成。 此外,在测量或采集评价数据时,要注意使用相对性数据,
第4页,共8页。
聚类分析
三、聚类分析中的测度与标准化
在聚类分析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种测度相似性的方法。每一种方法 都从不同的角度测度了研究对象的相似性。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一般可以用三种方式采集数据:二分类型数据、等级类型 数据和连续类型数据。在进行聚类分析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数据特点采用相应的测度 方法。
尽量避免绝对数据。
研究个案 A B C
受教育年限 10 16 6
年收入(万元) 2
1.5 1
年收入(元) 20000 15000 10000
A、B、C在不同距离单位时的距离图
A
B
B
10.01
C
A
10000
C
单位:万元
第6页,共8页。
单位:元
聚类分析
四、常用两种聚类分析方法
1.快速聚类法
快速聚类过程是初始分类的有效方法。适用于大容量样本的情形,由用户指定须聚类的 类数之后,系统采用标准迭代算法进行运算,把所有的个案归并在不同的类中。
第7章 聚类分析
k个类,使类内具有较高的相似度,类间的相
似度较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 聚类分析及R使用
相似度计算是根据类中对象的均值mean来进行
概 念 和 原 理
7 聚类分析及R使用
【例7.3】kmeans算法的R语言实现及模拟分析:模拟正态随机变量
7 聚类分析及R使用
7 聚类分析及R使用
模拟10个变量2000个样品的正态随机矩阵
(4)绘制 系统聚类图
(3)合并距离 最近两类为新类
(4)计算新类与各 类距离,若类个数为 1,转到第5步,否则
回到第3步
例7-1数据的系统聚类 最短距离法(采用欧氏距离)
例7-1数据的系统聚类
最长距离法(采用欧氏距离)
例7-1数据的系统聚类
7 聚类分析及R使用
系 一、计算距离阵: dist 统 聚 二、进行系统聚类: hclust 类 R 三、绘制聚类图: plot 语 言 四、画分类框: rect.hclust 步 骤 五、确认分类结果: cutree
7 聚类分析及R使用
系统聚类法的基本思想
先将个样品分成类,每个样品自成一类,然后每次将具有 最小距离的两类合并,合并后重新计算类与类之间的距离, 这个过程一直继续到所有的样品归为一类为止,并把这个过 程做成一张系统聚类图。
7 聚类分析及R使用
(1)最短距离法(single)
第七章聚类分析
第七章聚类分析
第七章聚类分析§7.1聚类分析方法一、基本思想根据一批样品的多个观测指标,具体找出一些能够度量样品或指标间相似
程度的统计量,以这些统计量为划分类型的依据,把一些相似程度较大的样品聚为一类。关系密切的聚为一个小的分类单位,关系疏远的聚为
一个大的分类单位,直到把所有样品或指标都聚类完毕,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由小到大的分类系统。聚类分析分类:按聚类变量分为样品
聚类(Q聚类)和指标聚类(R聚类);按聚类方法分为系统聚类和动态聚类二、相似性测度1、对样品进行聚类时,相似性一般用距离来衡量:(1)绝对值距离(2)欧氏距离(欧几里得距离)(3)平方欧氏距离(4)切比雪夫距离(5)闵可夫斯
基距离2、对指标进行聚类时,相似性通常根据相关系数或某种关联性来决定(1)夹角余弦(2)皮尔逊相关系数(简单相关系数)§7.2系统聚类法一、基本思想系统聚类法分类:聚集法和分解法。聚集法:首先将每个个体各自看成一群
,将最相似的两个群合并,重新计算群间距离,再将最相似的两群合并,每步减少一群,直至所有个体聚为一群为止。分解法:首先将所有
个体看成一群,将最不相似的个体分成两群,每步增加一群,直至所有个体各自成为一群。二、群间距离的定义1、最短距离法将两变量间的距离定义为一个群中所有个体与另一个群中的所有个体距离最小者。设为群中的任
一个体,为群中的任一个体,表示个体与间的距离,表示群与群间的距离,则
最短距离法把两群间距离定义为:设类合并成一个新类记为,则任一类
的距离为最短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的步骤如下:(1)定义样品间
聚类分析
内容提要
聚类分析简介 聚类分析有关统计量 分层聚类法步骤 K均值聚类法步骤 两步聚类法步骤 案例分析
聚类分析的定义
依据研究对象(样品或指标)的特征,对其进行分 类的方法,减少研究对象的数目。 各类事物缺乏可靠的历史资料,无法确定共有多少 类别,目的是将性质相近事物归入一类。 各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是一组将研究对象分 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是一组将研究对象分 为相对同质的群组(clusters)的统计分析技术 的统计分析技术。 为相对同质的群组(clusters)的统计分析技术。 聚 类分析也叫分类分析(classification analysis)或 类分析也叫分类分析(classification analysis)或 数值分类(numerical 数值分类(numerical taxonomy) 变量类型:定类变量、定量(离散和连续)变量
K-means Cluster(快速样品聚类)过程
属于非层次聚类法的一种 方法原理
选择(或人为指定)某些记录作为凝聚点 按就近原则将其余记录向凝聚点凝集 计算出各个初始分类的中心位置(均值) 用计算出的中心位置重新进行聚类 如此反复循环,直到凝聚点位置收敛为止
K-means Cluster过程
方法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论哪种聚类分析得出的结论都是为了某种
目的所做的工作,往往并非在自然界真实存在。
常用的聚类方法
逐步并类法 :一开始,每个样品自成一类,然后按
一定的规则每次缩小一类,直到所有的样品都成为
“一类”为止。又称为“合二为一” 逐步分解法:一开始,所有样品的全体成为一类,
然后按一定的规则每次将一类分为两类,直到无法
聚类分析的原则是同一类中的个体有较大的 相似性,不同类中的个体差异很大。 根据分类对象的不同,分为样本聚类和变量 聚类。
1.样品聚类 样品聚类在统计学中又称为Q型聚类。 就是对事件 Cases( 或称样品或称观测量)进行 聚类。是根据被观测的对象的各种特征,即反映被 观测对象特征的各变量值进行分类。 样品聚类是进行判别分析的之前的必要工作。
2* 1*
3*
4*
6* 5*
(1 , 2 , 3 ) (1 , 2 , 4 ) (1 , 2 , 5 ) (1 , 2 , 6 )
1 3 1 3 1 3 1 3
( 12 13 23 )
1 3
( 0 . 142 0 . 547 0 . 491 ) 0 . 393
(i ) ( A , B ) ( B , A ) ( ii ) (A, B) 0 (iii) (A, B) 随 A , B 之 间间的相似性增
(A, 其中,
B)
加
称为个体A与B之间的相似系数, rkl
和sij因为虽然满足上述性质(i),却并不满足性 质(ii),但是经过7.1和7.2的变换后就满足了。
在实际问题中,研究 n 个时间观测点之间
的相关系数没有明显的物理意义。 因为,在计算两时间点相关系数时,要用 到空间点的平均值和方差,再加上如果变量是 不同气象要素时,在实际解释上更为困难。
虽然rkl和sij是衡量两个空间点和时间点相关程度
的 ,但还不能用它们作为聚类过程的相似性系 数,因为一般的相似系数应具有如下性质:
θ及α的数值变化在0到π之间,
θ=0时为完全相似,
θ=π时则为完全不相似。
不同个体的相似系数还可以进行相加或平均, 这些在原来的rkl和sij中都是不能解释的。
3.距离系数 在聚类分析中,也可以使用距离系数进行聚类, 距离比较近的个体可以归为一类。
I Minkovski 距离
m p 1
d
ij
应该注意的是,不同的目的选用不同的指标作为分 类的依据。例如,对少年为选拔运动员所选用的指
标就不同于为分课外活动小组所选用的指标,对啤
酒按价格进行分类和按成分进行分类所选用的指标 也是不同的。
2.变量聚类
变量聚类在统计学中又称为R型聚类。
反映同一事物特点的变量有很多,我们往往
根据所研究的问题选择部分变量对事物的某一方 面进行研究。由于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有限 的,往往难以找出真正彼此独立的有代表性的变 量,而影响对问题的进一步认识和研究。
可分为止。又称“一分为二”。
调优法:先给定一个初始分类,按照某种最优准则
,不断调整分类,最终得到合理的分类。
§1 相似性度量
在聚类分析中,需要对不同个体(空间点或
时间点)进行相似分析,相似的就归为一类, 客观地度量任两个个体的相似程度大致有下面 几种指标: 相关距离系数
相似系数
1. 相关距离系数
报量的可能属于的类别—判别分类。
分类问题
1)气候区的划分:干旱、半干旱 2)天气过程的分类:根据多个气象要素(温度,气压,湿
度等)的时间演变曲线分类。 3)大气环流分型:纬向型(西风),经向型
1. 先确定 典型 ,然后根据与“典型”的 相似程度 进行 类型划分。 2. 利用相关、相似性度量,考察样品之间的亲疏关系。
* *
*
* * *
* * *
*
空间中的p个点
例: 设有p=6个空间点的要素场,计算它们的相
关阵及相关距离系数,表中上三角阵列出各点之 间相关系数,下三角阵列出相关距离系数,系数 以弧度为单位。从相关距离系数阵出发作逐级归 并。 第一级根据相似系数最小为最相似的原则把 l 与 2点归为一类,其相似水平 (记为α)定义为它们 间的距离即为0.142。 第二级考察在3,4,5,6点中哪一点与第一级 的组最相似,即分别计算
1 p
p
d
ij
k 1
( x ik x
jk
)
2
III Pearson距离
m
d
ij
k 1
( x ik x sk
2
jk
)
2
IV Mahalanobis距离
d ij ( x i x j ) S
1
( xi x j )
上述距离系数是对时间点而言的,对空间点
之间距离的度量可以类似地定义,只需将i,j换
基本原理
第二步把其余的组与第一步合并组进行比较, 以哪一组与它最相似为原则进行归并。由于相 似系数具有可加性,可用平均相似系数作衡量 判据。
如此下去,每一次都将“最相似”(或“最近”)
的两组归并,直到所有个体归并为一组为止。
归并过程可制成枝形图(或称树图)。
* * * *
* * *
**
* * * **
( p ) (
k 1
x ik x
jk
)
p
(1) p=1,域块距离(Block distance)
m
d
ij
(1 )
k 1
x ik x
jk
(2) p=2, 欧氏距离( Euclidean 距离)
m
d
ij
(2)
k 1
( x ik x
jk
)
2
实际中更常用平方欧氏距离
II 平均距离
第2步:重新计算串组后的距离系数矩阵D(1)。 做法是将已经合并的1,5点看做时间空间中的 一个新点,记为15。其与其它数据点之间的距 离系数用前一步距离系数的平均值代替。
例如,计算第K个点(k=2,3,4,6)与15点的
新距离系数
d
(1 ) k ;15
1 (d 2
(0) k ;1
d
(0) k ;5
一水平下还应有另一类,即5,6点组成的一类。 第三级,余下的第4点应归哪一类,计算
(1 , 2 , 3 , 4 ) ( 4 ,5 , 6 )
1 3 1 6 ( 12 13 14 23 24 34 ) 1 . 091
( 45 46 56 ) 1 . 258
平均权重串组法与上节方法类似,只是在每一 级归并后重新考虑各组的相似系数阵。
以北京1951-1956年12月-2月气温资料为例:
研究对象是时间点(年)分类(相似系数),据 7.4计算各年之间的距离阵。
第1步:在相似距离系数矩阵中找出6个时间点之
间距离最小的两个点归为1类。在本例中,1,5
点满足这一要求,可归为一类,这一过程称为串 组。
根据样品聚类的结果进行判别分折。得出判别函数,
进而对其他研究对象属于哪一类作出判断。
[ 例 ] 在选拔少年运动员时首先要根据少年的身体形态、身 体素质、生理功能的各种指标 ( 变量 ) 进行测试,得到各种 指标的测试值 ( 变量值 ) ,据此对少年进行分类。根据分类 结果再求出选材的判别函数,作为选材的依据。 又比如,可以根据啤酒中含有的酒精成分、钠成分、 热量的“卡路里”数值对啤酒进行分类。
li
( x l x ( i , j ))
2
1 j
j
i 1
xl
l 1
区间离差平方和
最优分割计算步骤
(1)由上式计算任意分割点i,j之间的变差,组 成一变差矩阵V; (2)由矩阵V中元素计算各种可能的2分割对应 的各部分数据的总变差;
v m ( 2 | i ) v (1 , i ) v ( i 1 , m ) (i 1,2,...m - 1, m 2,3,...n)
例如,在回归分析中由于自变量的共线性导
致偏回归系数不能真正反映自变量对因变量的 影响,等等。 因此,往往先要进行变量聚类,找出彼此独 立且有代表性的自变量,而又不丢失大部分信 息(如主成分分析)。
在生产活动中也有很多需要进行变量聚类的 实例:制衣业制定衣服型号就是根据人体各部分 尺寸数据找出最有代表性的指标,如身长、胸围 、裤长、腰围等作为上衣及裤子的代表性指标。 制鞋业中制定鞋的型号也是如此。 变量聚类使批量生产成为可能。
用来研究要素场中不同空间点之间的相似程度
。设对 p 个空间点的要素场,抽取 n 个时间点的样
本资料,那么衡量第 k 个与第 l 个空间点之间的 相似程度可用相关距离系数:
kl arccos rkl
n
(x
i
x )( yi y )
n 2
相关系数
r
i 1 n
(x
i 1
i
x)
(y
i 1
i
y)
2
2.相似系数
研究要素场不同时间点之间的相似程度。 衡量第 i 个时间点与第 j 个时间点之间相似程度用:
ij arccos
where
s ij
p p
s Fra Baidu bibliotekj
x ik x
p 2 ik jk
k 1
k 1
x
k 1
x
2 jk
上面的sij衡量了两个时间点之间的相关程度,它常在Q 型因子分析中用来代替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
)
第3步:以新的相似距离系数矩阵为基础,重复
第2步的过程,做新的合并后,又重新计算串组 后的距离系数矩阵。 最后的结果是一个树状图。其中的横坐标叫做 “串组水平”。 如果分为2类,则1951、1955和1953年为一类, 代表气温是下降型;1952、1956和1954年为另 一类,代表气温有上升趋势类。
( 12 14 24 ) 1 . 281 ( 12 15 25 ) 1 . 906 ( 12 16 26 ) 1 . 902
其中以 θ(1,2,3) 为最小,故 3 点归到 1 , 2 点的一类, 相似水平为0.393。
但比这一级距离还小的有θ56=0.330,故实际上在这
可见第 4 点与 1 , 2 , 3 点最相似,归为一类,记
此为I类;5,6点为II类。
6个空间点可分
为二类,分级水平为 1.091 . 分 类 过 程 可 绘成树图. 由图可见,若要
把 6 个点分为三类,
则1,2,3为一类,4 点独成一类,5,6点 为另一类。分类水平 为0.393.
§3
平均权重串组法
各段变差之和作为某种分割的优劣标准,以最小
者为最优。因此变差的计算是十分重要的。
变差的计算 设一变量的有序样本x1,x2,….xn,分为若干
段,
由 第 i 个 值 到 第 j 个 值 (j=1 , 2 . … , n-
1;j>i)的某段变差计算公式为
j
v (i, j ) w here x (i, j )
找出其中的最小值,以确定最佳分割点。最小值 记为:
v m ( 2 ) min
* 1 i m 1
vm (2 | i)
(m 2,3,...n)
(3)由vm*(2)及V中的元素计算
§4
最优分割法
最优分割是有序样本聚类分析的一种方 法,可用于对某一阶段气象要素资料进行 分段,以确定不同时段的气候特征。
变差及其计算
在对气象要素时间序列分割中,总希望分割出的
各段内数据比较接近,而某段内各数据的变化幅
度则是用该段的方差来表示,或者用离差平方和
来表示。 在分割法中简称为变差,变差愈小表明各段 数据愈接近。 因此,要比较不同的分割,可以用分割后的
第7章 聚类分析
第3章 判别分析
第七章 聚类分析
分类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科学。聚类分析和判 别分析是研究事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广泛地应用于自然
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各个领域。
在大气科学研究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分类问
题:
1)事先不知道分类的类别和分类数目,也不 清楚样本的属性,需要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 聚类问题; 2)事先已经知道分类的类别,用因子判定预
成空间点k,l即可。 这些距离系数的性质:
(1 ) d
ij
0, i, j 0 , (i d d
ji
非负性
j)
(2)d (3) d (4)d
ij
唯一性
对称性 三角不等式
ij
, i, j d
kj
ij
ik
, i, j, k
§2
1 基本原理
逐级归并法
一开始假定每一个体为独立的一组(类),设 分析对象为空间中p个点,这样就有p个组。 第一步要找两个最相似的组把它们合并,得 到(p-1)组。在这一步中要普查p(p-1)/2个相似 系数中哪两个最相似,最相似的两个点的相似系 数保留下来作为第一级归并级的相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