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酶
第五章 酶的作用和本质
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细胞代谢的概念。
(2)酶的作用和本质。
(3)酶的特性。
(4)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索,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2)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地位;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体会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而体会研究生命科学价值。
(3)在实验能力提高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和分享信息、分享实验成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生物学家研究酶的本质的过程,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分解速率快慢的实验,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酶的高效催化作用(酶的作用)。
2.酶的本质。
3.酶的特性。
●教学难点1.酶的活化能降低的原理。
2.实验中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教具准备酶活性受温度、pH影响的示意图。
●课时安排建议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酶的作用●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并设计好观察记录表;学生预习实验,掌握实验的原理并设计好实验的过程。
[情境创设]人不吃饭行吗?食物进入人体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问题在现在来说都已经十分清楚了。
这些变化过程在其他生物中有没有呢?早在二百多年前科学家就对此进行了探索。
实验介绍: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将肉块放在小巧的金属笼中,然后让鹰吞下,过了一段时间,将笼子取出,肉块不见了。
[师生互动]问:(1)为何要将肉块放在笼子中?答:排除了胃对肉块的物理性消化。
问:(2)对肉起消化作用的是什么物质?答:一定是某些物质进入到金属笼中,使肉分解。
酶学第五章 酶的分离纯化与制剂
主讲教师:赵丹丹
第五章 酶的分离纯化与制剂
11
一、预处理和破细胞
4. 细胞破碎(cell disruption)
(2) ‘‘丙酮干粉’’(acetone powder)处理法 适用于微生物材料 一般程序是先将材料粉碎、分散,然后在0℃以下的低温条件下、加 入5~10倍预先冷至约-20℃的丙酮,迅速搅拌均匀,随即过滤,最后 低温干燥,研磨过筛 丙酮处理优点: ① 能有效地破坏细胞壁(膜);② 有利于除去大量脂类物质,以免 它在以后的步骤产生干扰;③ 能使某些膜结合酶易于溶解;④ 丙酮 干粉含水量低,便于保存。 缺点:丙酮可能引起某些酶变性失效。
主讲教师:赵丹丹
第五章 酶的分离纯化与制剂
7
第二节 酶的抽提
抽提的要求是要将尽可能多的酶、 尽量少的杂质从原料引入溶液。
主要内容:预处理和破细胞
抽提
浓缩
一、预处理和破细胞
着手酶的提取前,通常应先对酶的原料进行适当的预处理 (Pretreatmention)。例如: (1) 动物材料要先剔除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血污等 ; (2) 油质种子最好先用乙醚等脱脂; (3) 种子研磨前应去壳,以免丹宁等物质着色污染; (4) 对于微生物材料则应将菌体和发酵介质加以分离。 2. 在这些预处理后,尽可能以非常新鲜的状态直接应用; 否则,应将 完整材料立即冰冻保存。
最终目的( 获得高度纯净的酶制剂 )
整个工作包括三个基本环节: (1) 抽提(extraction):是要将酶从原料中抽提出来作成酶溶液;
(2) 纯化(purification):是将酶和杂质分离开来,或者选择地将酶从 包含杂质的溶液中分离出来,或者选择地将杂质从酶溶液中移除出去;
(3) 制剂(preparation):是要将纯化的酶作成一定形式的制剂。
第五章酶反应动力学
rS rS ,max
当CS<<Km时,是一级反应,反应速率与底 物浓度成正比,其反应式:
rS
rS max Km
CS
反应最大速率:
rS ,max, K2 E0 K+2——反应常数。 E0—酶总浓度。
二、反应时间计算 1、间歇操作反应器(BSTR)
对间歇搅拌反应器,可对整个反应器做 反应组分的物料衡算为:
r c c K c max m
S0
S
S0
S
m
S
(1)平推流式反应器(CPFR)
V
0
cS
V
0
(cS
dcS)
r
S
dV
R
dcS
dt
dV
R
连续稳态操作时, dcS 0 ,于是 dt
V 0dcS rS dVR
• 对整个反应器有,有
dc cSf
S VR 1
r dV cS0
对底物的物料衡算式有:
V
0
cS
0
V
0
cS
r
SV
R
dcS
dt
V
R
V 0 ——物料流量
c c、 S0 S
——进料、反应器中的底物浓度
V R ——反应器有效体积
在连续稳态时,dcS 0 ,并由上式可得: dt
V c c R S0 S
V m 0
rS
均相酶反应,符合M-M方程反应:
c c ( )
暂存罐 泵
淀粉糖生产的糖化罐
无菌空气
螺旋板换热器
糖化罐
对产物抑制酶反应,由于在CSTR中维持了比CPFR 中较高的产物浓度,因而在CSTR中产物的抑制作 用较大,此时显然应采用CPFR 更为有利于。
第五章-酶化学
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第五章酶化学一、是非题1.所有具有催化作用的物质都是酶。
2.核酶是核糖核酸酶的简称。
3.酶能加快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速度,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4.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5.核酶只能以RNA为底物进行催化反应。
6.酶蛋白和蛋白质虽然称呼不同,其基本功能是相同的。
7.酶制品的纯度越高,活性越高。
8.表示酶量,不能用重量单位,要用活力单位表示。
9.酶可以促进化学反应向正或反反应方向转移。
10.对于可逆反应而言,酶既可以改变正反应速度,也可以改变逆反应速度。
11.有1g 粗酶制剂经纯化后得到10mg 电泳纯的酶制剂,那么酶的比活力较原来提高了100 倍。
12.辅酶与辅基的区别只在于他们与蛋白质结合的牢固程度不同,并无严格的界限。
13.利用过渡态类似物为半抗原,免疫动物获得抗体,从抗体中筛选具有催化活性的免疫球蛋白,这是迄今为止获得抗体酶的唯一方法。
14.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
15.某些酶的Km由于代谢产物存在而发生改变,而这些代谢产物在结构上与底物无关。
16.一种酶有几种底物就有几种Km值。
17.当[S]>>Km时,V趋向于Vmax,此时只有通过增加[E]来增加V。
18.酶的最适pH值是一个常数,每一种酶只有一个确定的最适pH值。
19.增加不可逆抑制剂的浓度,可以实现酶活性的完全抑制。
20.酶促反应速度取决于酶-底物复合物分解形成产物和酶的速度。
21.酶的抑制剂可引起酶活力下降或消失,但并不引起酶变性。
22.用增加底物浓度的方法可部分或全部解除酶的非竞争性抑制。
23.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结合位点同底物与酶的结合位点相同。
24.反竞争性抑制剂不会改变酶的最大反应速度。
25.酶的转换数可以反应酶的催化效率。
26.Km 值是酶的特征常数,有的酶虽然有几种底物,但Km 值是固定不变的。
27.Km 是酶的特征常数,与酶的底物、底物浓度以及温度等因素无关。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酶的特性知识点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酶的特性知识点
酶的特性主要四点:
1、酶具有高效率的催化能力;其效率是一般无机催化剂的10的7次幂~~10的13次幂。
2、酶具有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
3、酶在生物体内参与每一次反应后,它本身的性质和数量都不会发生改变(与催化剂相似);
4、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1)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2)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一般来说,动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35~40℃之间;植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
在40~50℃之间;动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在6.5~8.0之间,但也有例外,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植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在4.5~6.5之间。
(3)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0℃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
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
5、活性可调节性。
6、有些酶的催化性与辅因子有关。
7、易变性: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强酸、强碱等破坏。
第五章酶的特性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预祝大家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五章酶的概念本质命名分类作用特点专一性结构与功能关系
3. 酶的活性部位并不是和底物的形状正好互补的,而是 需动态诱导契合(induced-fit).
4. 位于酶分子表面的一个裂隙(crevice)内.裂隙内是一 个相当疏水的环境,从而有利于同底物的结合。
5. 底物靠许多弱的键力与酶结合。
O
NH2
二、 酶的分类
(一)国际系统分类法
1. 氧化-还原酶类 Oxido-reductases
催化氧化-还原反应。 主要包括脱氢酶(dehydrogenase)和氧化酶
(Oxidase)。 如,乳酸(Lactate)脱氢酶催化乳酸的脱氢反应。
CH3CHCOOH NAD+ OH
CH3CCOOH NADH H+ O
His12, His119, Lys41
溶菌酶
129
Asp52, Glu35
胰凝乳蛋白酶
241
His57, Asp102, Ser195
胃蛋白酶
348
Asp32, Asp215
木瓜蛋白酶
212
Cys25, His159
羧肽酶A
307 Arg127, Glu270,Tyr248,Zn2+
酶活性中心的结构特点
酶活性中心示意图
牛胰蛋白酶
第四节、酶作用的专一性
酶的底物专一性即特异性(substrate specificity)一种酶只能作用于某一种或某 一类结构性质相似的物质。 类型: 结构专一性和立体化学专一性。
1. 结构专一性
(1)绝对专一性(Absolute specificity)
只作用于一个特定的底物。这种专一性称为绝 对专一性(Absolute specificity)。
第5章 酶化学答案
第五章酶化学一、填空题1.全酶由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组成。
辅助因子包括辅酶和辅基等。
其中辅基与酶蛋白结合紧密,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疏松。
2.根据国际系统分类法,所有的酶按所催化的化学反应的性质可以分为六大类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合酶类,异构酶类和连接酶类。
3.根据酶的专一性程度不同,酶的专一性可以分为绝对专一性、相对专一性和立体专一性。
4.关于酶作用专一性提出的假说有锁钥学说和诱导契合假说等几种。
5.酶的活性中心包括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两个功能部位,其中结合部位直接与底物结合,决定酶的专一性,催化部位直接参加催化,决定催化反应的性质。
6.酶活力是指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的速率。
酶活力的大小用酶活力单位来表示。
7.酶促动力学的双倒数作图(Lineweaver-Burk作图法),得到的直线在横轴上的截距为 -1/km ,纵轴上的截距为 1/Vmax 。
8.糖原磷酸化酶是通过磷酸化与脱磷酸化进行共价修饰调节酶活性。
9.酶的活性部位通常位于酶分子表面的疏水裂隙中,即位于疏水的微环境中,从而使酶与底物之间的作用加强。
10.酶反应速度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以反应速度对底物浓度作图,得到的是一条双曲线。
11.有的酶在分泌时是无活性的酶原,需要经某种酶或酸将其分子作适当的改变或切去一部分才能呈现活性,这种激活过程称酶原激活作用。
12.有些酶分子除具有与底物结合的活性部位外,还具有与非底物的化学物质结合的部位,这种部位有别于活性部位,而且与之结合的物质都对其反应速率有调节作用,故称别构部位,具有该部位的酶称别构酶。
13.根据酶蛋白分子的特点将酶分为三类,即单体酶、寡聚酶和多酶复合物。
二、选择题:1.下列有关酶的描述正确的是?( A )(A)组成酶活性中心的各个基团可能来自同一条多肽链,也可能来自不同多肽链。
(B)酶活性中心一般由在一级结构中相邻的若干氨基酸残基组成。
(C)酶活力随反应温度升高而不断地加大。
(D)酶的最适温度与酶的作用时间有关,作用时间长,则最适温度高,作用时间短,则最适温度低。
《生物化学》-第五章 酶化学
—CH2—·O·:
H
底物中典 型的亲电 中心包括:
磷酰基
Cys-SH
—CH2—·S·:
H
脂酰基 糖基
His-咪唑基
—CH2—C=CH
HN N:
CH
(五)金属离子催化
金属离子作为酶的辅助因子起作用的方式:
1.与酶蛋白紧密结合稳定酶的天然构象,亲电催化 2.与酶结合较弱,作为激活剂存在。 3.通过价态的可逆变化,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其他成分的酶:
核酶(ribozyme) :具有催化活性的天然RNA。 近年还有DNA分子具有催化活性报道。
酶的概念: 酶是生物催化剂。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高效催化能力 和催化专一性的蛋白质、核酸或其复合体。
脲酶:专一性水解尿素。
第一个被分离提取的酶,并证明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抗体酶:是用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类似物作免疫原产生 的催化性抗体,是一种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其本 质上是免疫球蛋白。
(6)对于结合酶,辅酶、辅基往往参与酶活中心的 组成。
第二节 酶催化作用的机制
一、酶与底物的结合——中间复合物学说
该学说认为,在酶促反应中,酶(E)总是先和底 物(S)结合生成不稳定的中间复合物(ES),再 分解成产物(P),并释放出酶(E)。 ——中间复合物学说能较好的解释酶为什么能降 低反应的活化能。
实际上,底物与酶结合是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 底物可诱导蛋白质构象改变,蛋白质必需基团也可使 底物敏感键发生变化,更好“契合” 。 3.“三点附着”模型:该模型认为底物与酶活中心的 结合有三个结合位点,只有当这三个位点都匹配的时 候,酶才会催化相应的反应。
二、酶作用高效率机制
(一)底物与酶的邻近、定向效应
1)绝对专一性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 第四版 第五章 酶
酶催化作用的机理
活化分子(处于过渡态的分子) 活化能
中间产物学说
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E+S
ES
EP
P+E
中间络合物的证据
过氧化物酶
H2O2 + AH2
A + 2H2O
E E+H2O2 E+H2O2+AH2
光谱吸收带
645 583 561 548 530 498
++
+
+
+
+
++
+
+
E:过氧化物酶
2.转移酶类(transferases)
催化基团的转移
AR+ B
A +BR
例:
谷丙转氨酶(GPT)(EC 2.6.1.2,L-丙氨酸:α—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
3.水解酶类(hydrolases)
AB + H2O 例:
A·OH + BH
α-葡萄糖苷酶
4.裂合酶类(lyases)
从底物移去一个基团而形成双键或逆反应
活性中心中的基团,在一级结构中可能相距较远
Active sites may include distant residues. (A) Ribbon diagram of the enzyme lysozyme with several components of the active site shown in color. (B) A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primary structure of lysozyme shows that the active site is composed of residues that come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the polypeptide chain.
生物化学第五章酶
第二节 酶的命名和分类
1、习惯命名 2、国际系统命名法 3、国际系统分类法及酶的编号
1、习惯命名:
根据酶的底物命名:如:淀粉酶、蛋白酶; 根据酶所催化的反应性质命名:如:转氨酶; 综合上述两原则命名:如:乳酸脱氢酶; 上述命名加酶来源或酶的其它特点:胃蛋白酶、胰蛋白酶。
2、国际系统命名法
以酶所催化的整体反应为基础,规定每种酶的名称应当明 确标明酶的底物及催化反应的性质。如果一种酶催化两个底物 起反应,应在他们的系统名称中包括两种底物的名称,并以 “:”将他们隔开,若底物中有水可以略去不写。
(3)X-衍射直接探明活性中心。
1、活性中心的实质
活性中心即酶分子中在三维结构上相互靠近的 几个aa残基或其上的某些基团。 实例:胰凝乳蛋白酶
实验:酶蛋白经水解切去部分肽链后,残留部分仍有活性。 说明:参与催化反应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即活性中心。
胰 凝 乳 蛋 白 酶 的 活 性 中 心
Ser
His 活性中心重要基团: His57 , Asp102 , Ser195
第五章 酶 (Enzyme)
主要内容:介绍酶的概念、作用特点 和分类、命名,讨论酶的结构特征和催化
功能以及酶专一性及高效催化的策略,进
而讨论影响酶作用的主要因素 。 对酶工程 和酶的应用作一般介绍。
思考题?
目
录
第一节 酶的概念及作用特点 第二节 酶的命名和分类 第三节 酶活力测定和分离纯化 第四节 酶催化作用的结构基础和高效催化的策略 第五节 酶促反应的动力学 第六节 重要的酶类及酶活性的调控 第七节 酶工程简介
习惯单位(U):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 的酶量
国际单位(IU):最适反应条件下(25℃),在1分钟内把
5酶
1)用量少而催化效率高,只参加化学反应速度,不 参加化学反应 2)它能够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但是不能改变化学 平衡常数 3)酶只能够本身能够发生的反应进行,反之则不行
二、酶的生物催化特点
(一)高效性
酶的催化作用可使反应速度比非催化反应提高107 -1020 倍。比其他催化反应高107 -1要内容
酶的一般概念 酶的组成与辅酶 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酶催化机理 酶促反应动力学 酶活性调节
第一节 酶的一般概念
酶的概念 酶的分类和命名 酶催化活性表示法 酶的特征
一、酶的概念
什么是酶(enzyme)?
酶是生物催化剂。绝大部分酶是蛋白质,还有一些核 糖核酸RNA具有催化作用,称为核酶(ribozyme)。
酶的转换数:Kat指每秒钟每个酶分子转换底物的
mmol数,代表酶的催化效率。
酶的活力单位(U):酶活力的度量单位。1961年国
际酶学委员会规定:1个酶活力单位是指特定条件下,在1 分钟内能转化1umol底物的酶量。
酶比活性(enzyme specific activity):每毫克酶
制剂所含的酶的国际单位数。用于比较每单位重量酶蛋白 的催化能力。比活性愈高表明酶愈纯
第二节 酶的组成和辅酶
一、简单酶( simple enzyme)单纯由氨基酸组
成。如脲酶、胃蛋白酶、淀粉酶等
二、结合酶(conjugated enzyme)
结合酶(全酶)= 蛋白质部分(酶蛋白)+ 非蛋白质部分(辅因子)
酶的辅助因子: 本身无催化作用,在酶促反应中起 运
输电子、原子或某些功能基团的作用,包括金属离子和辅 酶(基)
一)酶的命名
1 习惯命名——依据所催化的底物(substrate)、反应的 性质、酶的来源等命名。例如淀粉酶,胃蛋白酶、碱性磷 酸酶。
食品生物化学 第5章 酶
酶的活性部位
• 又称“活性中心”。指酶蛋白上对于催化 底物发生反应具有关键作用的区域。 • 进一步说,活性部位本质上是蛋白质多肽 链上原本相距较远的一系列氨基酸残基经 由折叠而形成的特定区域。在这个区域内, 特定的、对于催化反应具有贡献的氨基酸 残基的侧链基团的空间配置恰到好处,有 助于酶与底物的结合,有助于底物的转变。
影响因素
一、底物浓度的影响
1、在酶浓度,pH,温度等条件 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底物浓度和 反应速度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RNase-底物复合物
2、米氏方程
E + S
酶 底物
K1 K-1
ES
K2
E + P 酶 产物
酶-底物复合物
1913年,德国化学家Michaelis和Menten根据中间产物学 说对酶促反应的动力学进行研究,基于平衡假设推导出了表 示整个反应中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关系的著名公式,称为米 氏方程,式中Km称为米氏常数。 Vmax S v K m S
诱导酶 是指当细胞中加入特定诱导物后诱导产生的酶, 它的含量在诱导物存在下显著增高,这种诱导物往往 是该酶底物的类似物或底物本身。很多酶制剂生产中 利用了这种原理。
抗体酶
抗体酶(abzyme)又称催化抗(catalyticantibody), 是指通过一系列化学与生物技术方法制备出的具有催化活 性的抗体,它除了具有相应免疫学特性,还类似于酶,能 催化某种反应。 抗体与酶相似,都是蛋白质分子,酶与底物的结合及 抗体与抗原的结合都是高度专一性的,但这两种结合的基 本区别在于酶与高能的过渡态分子相结合,而抗体结合的 是基态分子——抗原。
中药第五章酶
缺乏症:口角炎,唇炎等。
H3C H3C
H2C
O
HCOH
HCOH HCOH CH 3
N
N
O PO OH
CO
NH
N
C
O
Vit B2 FMN
FAD
O
P
O
OH
NH2 N
N
N
CH 3 O
N
OH OH
AMP
维生素PP
维生素PP包括
尼克酸(nicotinic acid) 尼克酰胺(nicotinamide)
生化作用
NAD+及NADP+是体内多种脱氢酶(如苹果酸脱氢酶、乳酸脱 氢酶)的辅酶,起传递氢的作用。
缺乏症
癞皮病
尼克酸缺乏患者在早期阶段临床表现可不明显, 往往有食欲减退、倦怠乏力、体重下降、腹痛不 适、消化不良、容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失眠 等非特异性病征。当病情进展时,可以出现较典 型症状表现为夏秋季日光照射时发作,有时也可 因辐射及皮肤物理性损伤而诱发。
酶底物复合物
E + S ES E + P
邻近效应与定向排列使诸底物正确定位于酶的活性中心
表面效应使底物分子去溶剂化
➢酶的活性中心多是酶分子内部的疏水“口袋”, 酶反应在此疏水环境中进行,使底物分子脱溶剂化 (desolvation),排除周围大量水分子对酶和底物 分子中功能基团的干扰性吸引和排斥,防止水化膜 的形成,利于底物与酶分子的密切接触和结合。这 种现象称为表面效应(surface effect)。
第五章 酶
酶的概念
目前将生物催化剂分为两类 酶 、 核酶(脱氧核酶)
生物化学第五章 酶
第五章酶第一节概述一、酶的概念酶是由活性细胞产生的、具有高效催化能力和催化专一性的蛋白质,又叫生物催化剂。
酶(enzyme) 是由生物细胞合成的,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生物催化剂。
不同生物体所含的酶在种类和数量上各有不同,这种差异决定了生物的代谢类型。
二、酶催化作用的特点1、酶与非生物催化剂的共性:1) 用量少、催化效率高。
2) 都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3) 能加快反应的速度,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4) 反应前后不发生质与量的变化。
2、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性1) 催化效率极高(immense catalytic power )可用分子比(molecular ratio)来表示,即每摩尔的酶催化底物的摩尔数。
酶反应的速度比无催化剂高108-1020倍,比其他催化剂高107-1013倍酶作为催化剂比一般催化剂更显著地降低活化能,催化效率更高。
通常用酶的转换数(turnover number,TN,或催化常数K cat)来表示酶的催化效率。
它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每秒钟每个酶分子转换底物的分子数,或每秒钟每微摩尔酶分子转换底物的微摩尔数。
Kcat:103~1062) 高度的专一性(highly specific )∶所谓酶的专一性是酶对反应物(底物)的选择性绝对专一性:一种酶只能作用于特定的底物。
发生特定的反应,对其他任何物质都没有作用。
相对专一性:有些酶的专一性较低,对具有相同化学键或成键基团的底物都具有催化性能。
立体异构专一性(光学专一性):几乎所有酶对立体异构物的作用都具有高度专一性。
内肽酶胃蛋白酶R1,R1:芳香族氨基酸及其他疏水氨基酸(NH2端及COOH端胰凝乳蛋白酶R1:芳香族氨基酸及其他疏水氨基酸(COOH端)弹性蛋白酶R2:丙氨酸,甘氨酸,丝氨酸等短脂肪链的氨基酸(COOH端胰蛋白酶R3:碱性氨基酸(COOH端)外肽酶羧肽酶A R m:芳香族氨基酸羧肽末端的肽键羧肽酶B Rm:碱性氨基酸羧肽末端的肽键氨肽酶氨肽末端的肽键二肽酶要求相邻两个氨基酸上的α-氨基和α-羧基同时存在3) 反应条件温和4) 酶的催化活性是受调节控制的5) 酶不稳定,容易失活2. 酶的分类(1) 氧化-还原酶Oxidoreductase氧化-还原酶催化氧化-还原反应。
第五章 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
仅适用于细胞壁较脆弱的细胞,或者细胞壁预先用酶 处理,或者在培养过程中加入某些抑制剂(如抗生素 等),使细胞壁有缺陷,强度减弱。
对革兰氏阳性菌不适用,为什么? 由于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由肽多糖组成,可以
承受渗透压的变化,而不致细胞破碎。
3、超声波破碎法
只适用于细胞壁较脆弱的菌体,破损率低,常需反复 多次。
冻融过程中可能引起某些蛋白质变性。
5、干燥法
细胞干燥法:如气流干燥、真空干燥、喷雾干燥和冷 冻干燥等。
通过干燥使细胞壁膜的结合水分丧失,从而改变细胞 的渗透性。当采用丙酮、丁醇或缓冲液等对干燥细胞 进行处理时,胞内物质就容易被抽提出来。
2、酸溶液提取
有些酶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度较大,且稳定性较好, 宜用酸溶液提取。
如:从胰脏中提取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可用 0.12mol/L的H2SO4。
提取时要注意溶液的pH值不能太低,以免使酶变 性失活。
3、碱溶液提取
有些酶在碱性条件下溶解度较大,且稳定性较好, 宜用碱溶液提取。 注意事项:
操作时要注意pH值不能过高,以免影响酶的活性。 加碱液的过程要一边搅拌一边缓慢加进,以免出现
局部过碱现象,引起酶的变性失活。
4、有机溶剂提取
一些和脂类结合比较牢固或分子中非极性侧链较多 的酶难溶于水、稀盐、稀酸或稀碱中,常用不同比 例的有机溶剂提取。
常用的有机溶剂有乙醇、丙酮、丁醇等,这些溶剂 可以与水互溶或部分互溶,同时具有亲水性和亲脂 性。
二、物理破碎法
各种物理因素:
温度、压力、声波等的作用,使组织细胞破碎
多用于微生物细胞的破碎。
1、温度差破碎法
利用温度的突然变化,热胀冷缩的作用使细胞破碎。 对那些较脆弱、易破的细胞破碎效果好,但在酶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酶的活性中心 1.定义 酶是大分子,直接与底物接触并起催化作 用的只是酶分子中的一小部分。因此, 人们认为,酶分子中有一个活性中心, 它是酶分子的一小部分,是酶分子中与 底物结合并催化反应的场所。
3.反应条件温和 酶促反应不需要高温高压及强酸强碱等剧 烈条件,在常温常压下即可完成。 4.酶的活性受多种因素调节 无机催化剂的催化能力一般是不变的,而 酶的活性则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底物和产物的浓度、pH值以及各种激素的 浓度都对酶活有较大影响。 酶活的变化使酶能适应生物体内复杂多变 的环境条件和多种多样的生理需要。 生物通过变构、酶原活化、可逆磷酸化等 方式对机体的代谢进行调节。
(5)异构酶类isomerase 催化同分异构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包括消 旋酶、异构酶、变位酶、差向酶、顺反 异构酶等。共6个亚类。
(6)合成酶类 synthetase 催化由两种物质合成一种物质,必须与 ATP分解相偶联。也叫连接酶(ligases) , 如DNA连接酶。共5个亚类。
3.酶的编号 国际酶学委员会根据酶的类别,给每种酶 规定了统一的编号。酶的编号由EC和4个 用圆点隔开的数字组成。EC表示酶学委 员会,第一个数字表示酶的类别,第二 个数字表示酶的亚类,第三个数字表示 酶的小组,第四个数字表示酶在小组中 的序列号。
2.专一性强 一般催化剂对底物没有严格的要求,能催化多种 反应,而酶只催化某一类物质的一种反应,生 成特定的产物。因此酶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 酶催化的反应称为酶促反应,酶促反应的反应 物称为底物。 酶只催化某一类底物发生特定的反应,产生一定 的产物,这种特性称为酶的专一性。
酶的专一性包括结构专一性和立体专一性两大类, 结构专一性又有绝对专一性和相对专一性之分。 绝对专一性指酶只催化一种底物,生成确定的 产物。如氨基酸:tRNA连接酶,只催化一种 氨基酸与其受体tRNA的连接反应。 相对专一性指酶催化一类底物或化学键的反应。 还有许多酶具有立体专一性,对底物的构型有 严格的要求。如乳酸脱氢酶只能催化L-乳酸, 不能催化D-乳酸的反应。
比活:每毫克酶蛋白所具有的酶活力。单 位是u/mg。比活越高则酶越纯。 转化数:每分子酶或每个酶活性中心在单 位时间内能催化的底物分子数(TN)。相 当于酶反应的速度常数kp。也称为催化 常数(Kcat)。1/kp称为催化周期。碳酸 酐酶是已知转换数最高的酶之一,高达 36×106每分,催化周期为1.7微秒。
19世纪西方对发酵现象的研究推动了对酶的进
一步研究。巴斯德提出“酵素”一词,认为只 有活的酵母细胞才能进行发酵。1878年德国人 库恩提出“Enzyme”一词,意为“在酵母中”。 1896年德国人巴克纳兄弟用石英砂磨碎酵母细 胞,得到了能催化发酵的无细胞滤液,证明发 酵是一种化学反应,与细胞的活力无关。 这项发现涉及到了酶的本质,有人认为这是酶学 研究的开始。
(3)水解酶类 hydrolases 催化底物的水解反应,如蛋白酶、脂肪酶 等,命名采用底物名称加酶(后缀-ase)。 有些蛋白酶也称为激酶。多位于胞外或 溶酶体中。 可分为水解酯键(如限制性内切酶)、糖 苷键(如果胶酶、溶菌酶等)、肽键、 碳氮键等11亚类。
(4)裂合酶类 lyases 催化从底物上移去一个小分子而留下双键 的反应或其逆反应。包括醛缩酶、水化 酶、脱羧酶等。共7个亚类。
2.单体酶、寡聚酶和多酶体系 由一条肽链构成的酶称为单体酶,由多条 肽链以非共价键结合而成的酶称为寡聚 酶,属于寡聚蛋白。 有时在生物体内一些功能相关的酶被组织 起来,构成多酶体系,依次催化有关的 反应。构成多酶体系是代谢的需要,可 以降低底物和产物的扩散限制,提高总 反应的速度和效率。
有时一条肽链上有多种酶活性,称为多酶融合体。 糖原分解中的脱支酶在一条肽链上有淀粉-1, 6-葡萄糖苷酶和4-α-D-葡聚糖转移酶活性; 来自红色链孢霉的AROM多酶融合体是二聚体, 每条肽链含五种酶活性,可催化莽草酸途径的 第二至第六步反应,由于有中间产物的传递通 道,使催化效率大为提高。
进入80年代后,核糖酶(ribozyme)、抗体酶、
模拟酶等相继出现,酶的传统概念受到挑战。 – 1982年Cech等发现四膜虫26S rRNA前体具 有自我剪接功能,并于1986年证明其内含子 L-19 IVS具有多种催化功能。 – 此后陆续发现多种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底 物也扩大到DNA、糖类、氨基酸酯。 – 还有人在实验室中设计合成新的核糖酶。 – 有人发现博莱霉素等肽类抗生素也有催化能移换酶类 transferases 催化功能基团的转移反应,如各种转氨酶 和激酶分别催化转移氨基和磷酸基的反 应。移换酶也叫转移酶,多需要辅酶, 但反应不易测定。按转移基团性质,可 分为8个亚类,较重要的有:
酰基转移酶:RCO:X+Y⊝↔RCO:Y+X⊝。
Report of Enzyme Commission of IUBMB,
http:// (www. Expasy. ch/enzyme/)
– – – – – – – 1961年第一版中载录了712种酶, 1964年第二版874; 1972年第三版1770; 1978年第四版2122; 1984年第五版2477; 1992年第六版3196种 1999年3705种酶
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 一碳基转移酶:转移一碳单位,与核酸、 蛋白质甲基化有关。 糖苷转移酶:与多糖代谢密切相关,如 糖原磷酸化酶。
磷酰基转移酶类,又分为4类: –磷酸(酯)酶(phosphatases) –磷酸二酯酶 –激酶(kinase) –磷酸化酶(phosphorylases) :催化磷酸解。
1.辅因子 有些酶完全由蛋白质构成,属于简单蛋白;有些 酶除蛋白质外,还含有非蛋白成分,属于结合 蛋白。其中的非蛋白成分称为辅因子(cofactor), 蛋白部分成为酶蛋白,复合物叫全酶。 辅因子一般起携带及转移电子或功能基团的作用, 其中与酶蛋白以共价键紧密结合的称为辅基, 以非共价键松散结合的称为辅酶。
第五章 酶
主要内容
酶的特性与活力
酶的命名与分类 酶的结构
酶的催化机制
酶促反应动力学
酶的调节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是有催化功能的 蛋白质。 二、人们对酶的认识过程
1833年佩延(Payen)和Persoz从麦芽中
抽提出一种对热敏感的物质,这种物质 能将淀粉水解成可溶性糖,被称为淀粉 糖化酶(diastase),意思是“分离”。 所以后人命名酶时常加词尾-ase。由于他 们用乙醇沉淀等方法提纯得到了无细胞 的酶制剂,并发现了酶的催化特性和热 不稳定性,所以一般认为他们首先发现 了酶。
四、酶的命名与分类 1.命名 酶的命名法有两种:习惯命名与系统命 名。习惯命名以酶的底物和反应类型命 名,有时还加上酶的来源。习惯命名简 单,常用,但缺乏系统性,不准确。
1961年国际酶学会议提出了酶的系统命名 法。规定应标明酶的底物及反应类型, 两个底物间用冒号隔开,水可省略。 如乙醇脱氢酶的系统命名是: 醇:NAD+ 氧化还原酶。
在催化过程中,辅基不与酶蛋白分离,只 作为酶内载体起作用。 辅酶则常作为酶间载体,将两个酶促反应 连接起来,如NAD+在一个反应中被还原 成NADH,在另一个反应中又被氧化回 NAD+。它在反应中象底物一样,有时也 称为辅底物。
有30%以上的酶需要金属元素作为辅因子。 有些酶的金属离子与酶蛋白结合紧密, 不易分离,称为金属酶;有些酶的金属 离子结合松散,称为金属活化酶。 金属酶的辅因子一般是过渡金属,如铁、 锌、铜、锰等;金属活化酶的辅因子一 般是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如钾、钙、镁 等。
脱氢酶:受体为NAD或NADP,不需氧。
氧化酶:以分子氧为受体,产物可为水或H2O2,
常需黄素辅基。 过氧物酶:以H2O2为受体,常以黄素、血红素 为辅基。 氧合酶(加氧酶):催化氧原子掺入有机分子, 又称羟化酶。按掺入氧原子个数可分为单加氧 酶和双加氧酶。
NADH在340nm有特征吸收峰,而NAD+没有。因此, 在340nm波长处监测吸光度的变化速率可以计算出 酶促反应的速度。
1913年米凯利斯(Michaelis)和门顿利用物理
化学方法提出了酶促反应的动力学原理—米氏 学说,使酶学可以定量研究。 1926年美国人J. B. Sumner从刀豆中结晶出脲酶 (第一个酶结晶),并提出酶是蛋白质的观点。 后来陆续得到多种酶的结晶,证明了这种观点, 萨姆纳因而获得1947年诺贝尔奖。此后多种酶 被发现、结晶、测定结构,并产生了酶工程等 分支学科。
2.分类 按照催化反应的类型,国际酶学委员会将 酶分为六大类。在这六大类里,又各自 分为若干亚类,亚类下又分小组。 亚类的划分标准:氧化还原酶是电子供体 类型,移换酶是被转移基团的形状,水 解酶是被水解的键的类型,裂合酶是被 裂解的键的类型,异构酶是异构作用的 类型,合成酶是生成的键的类型。
(1)氧化还原酶oxidoreductases 催化氧化还原反应,如葡萄糖氧化酶,各 种脱氢酶等。是已发现的量最大的一类 酶,其氧化、产能、解毒功能,在生产 中的应用仅次于水解酶。需要辅因子, 可根据反应时辅因子的光电性质变化来 测定。按系统命名可分为19亚类,习惯 上可分为4个亚类:
如EC1.1.1.1表示这个酶是氧化还原酶,电 子供体是醇,电子受体是NAD+,序列号 是1,即乙醇脱氢酶。 胰蛋白酶的编号是EC3.4.4.4,4个数字分别 表示它的类型是水解酶;水解的键是肽 键;是内切酶而不是外切酶;序列号是4。 多功能酶可以有多个编号。
五、酶的活力 1.定义 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2.单位 在特定条件下,1分钟内转化1微摩 尔底物所需的酶量为一个活力单位(U)。 温度规定为25度,其他条件取反应的最 适条件。
3.测定 一般采用测定酶促反应初速度的方法来测 定活力,因为此时干扰因素较少,速度 保持恒定。反应速度的单位是浓度/单位 时间,可用底物减少或产物增加的量来 表示。因为产物浓度从无到有,变化较 大,而底物往往过量,其变化不易测准, 所以多用产物来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