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经济与能力本位型相结合的高校资助新模式

合集下载

深化课程改革构建“能力本位”课程教学模式

深化课程改革构建“能力本位”课程教学模式
培养为本位 的教学模式 。 “ 突出能力 目标” 是指学生完成 活动 的本领 、 做事的 本领。每次课都有能力 目标是 指学生 学 了以后 能做什
传统的“ 知识本位” 在着很大 的弊端 : 存
( ) 一 学生反感课堂进 而反感学 习
职中学生 再加上在这样 的课堂上 , 老师是 中心 , 学 生被牵着鼻子走 , 没有主动性积极性可言 , 因此 , 不难想

式——不需要动脑筋思考 , 不需要有创新 , 只要人 来 了 听了课就算完成了任务 。几年下来 , 生充其量就是学 学 习到了或者 记住 了一般的“ 知识 ”至 于独 立思考能 力 、 ,
1 . “ 树立 能力本位” 教育理念 。
“ 能力本位” 教学模式要求老师彻底转变教 育理念 , 变教师被动的“ ” 教 为学生主动的“ , 以学生为 中 学” 真正 心 , 老师成 为引导者 , 让 让学生成 为整个教学 过程 的主 导者 、 主体 , 在老师 的引导下 , 学生手 、 让 脑真正动起来 ,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 中国职业技术 教育学会 2 0 09
教育模式很难培养 出这样的人才 , 传统 的“ 知识 本位” 教 育模式下培养 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 的需要 。因此 , 改革 现有 的教育教学模式刻不容缓 。新的教育教 学模式应 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学习能力 、 创新能力和解决 问题 的
【 教改创新 】
深化课程改革
构建“ 能力本位” 课程教学模 式
钟江涛
( 成都市青苏职业 中专学校 , 四川
成都
609 ) 10 1
摘要 : 在讲述 了传统的“ 知识本位” 学模式的弊端的基础 上, 教 阐述 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的“ 力本位” 能 的课 堂 教学新模式 。要构建“ 能力本位” 的课 堂教学模 式, 求教 师加强 自身的发展 , 堂要 以“ 目” 要 课 项 为栽体 , 实施项 目教

2024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题库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

2024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题库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

2024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题库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有关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阶段,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终身的B.有阶段的C.创新的D.以上全是【答案】 D2、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中,高校由政府来举办,并统一接受政府的某一主管部门的垂直领导,该模式属于()。

A.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B.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C.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D.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答案】 B3、马丁特罗提出,当一国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与适龄入学人口的比例达到()以上,其高等教育发展属于普及高等教育阶段。

A.15%B.25%C.50%D.75%【答案】 C4、高等教育的领导权取决于()的性质。

A.政治B.经济C.科技D.文化【答案】 A5、高校专业具有“双重性”,即学科性和()。

A.教育性B.规范性C.职业性D.指令性【答案】 C6、通识教育一般理解为()。

A.通识教育就是宽口径教育B.通识教育就是厚基础教育C.通识教育排斥职业教育D.通识教育不仅强调宽口径,而且重视不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答案】 D7、规模大、学科全、层次高的高校一般倾向于采用的组织结构是()。

A.直线制组织结构B.职能制组织结构C.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D.矩阵式组织结构【答案】 D8、“永恒”主义教育思想的倡导者为()。

A.巴格莱B.赫钦斯C.马利丹D.涂尔干【答案】 B9、根据层次构成可将课程分为()。

A.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B.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C.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D.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答案】 D10、与“赠地学院”的出现有关的院校职能是()。

A.科研B.社会服务C.教学D.知识创新【答案】 B11、高等教育私营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解决高等教育经费短缺B.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推行新自由主义路线C.“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为高等教育私营化提供了理论基础D.社会需要【答案】 A12、民族精神教育和成才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中的()。

“资助育人”内涵的四重维度及其实践路径

“资助育人”内涵的四重维度及其实践路径

“资助育人”内涵的四重维度及其实践路径“资助育人”是指通过资金支持、奖学金、学术交流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教育培训、学术研究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人成长。

这种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并造福于人类社会。

下面将从四个维度阐述“资助育人”的内涵及其实践路径。

第一维度:经济资助经济资助是“资助育人”的核心维度之一,通过提供奖学金、助学金等经济支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

这一维度的实践路径包括设立专项资金,为学生提供经济援助;搭建“爱心捐助”的平台,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共同关心教育事业;开展“助学扶贫”的活动,帮助贫困地区的学生脱贫致富。

第二维度: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资助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在这一维度上,可以通过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提供学生实践机会;开展社会调研和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积累社会经验;组织企业实习和社会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维度:学术交流学术交流是“资助育人”的重要途径,通过组织学术讲座、学术论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这一维度上,可以建立学术交流平台,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展示学术研究成果;支持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四维度: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资助育人”的最终目的,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造就更多的优秀人才。

在这一维度上,可以制定培养计划和教育方案,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交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时代应用型高校“三教”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路径

新时代应用型高校“三教”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路径

新时代,教师、教材、教法(以下简称“三教”)改革已成为应用型高校提升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应然选择。

应用型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稳步推进“三教”改革,最终目的是培养大量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德技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为更好地顺应与契合区域经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全方位促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高校全面开展“三教”改革势在必行。

因此,坚持问题导向,分析应用型高校“三教”存在的问题,研究对策,改革创新,营造充满生机活力的教育健康生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与教育实践意义。

一、应用型高校“三教”存在的问题应用型高校大多数属于新建本科院校,办学时间较短,文化积淀相对不足,尚未凸显自身的办学定位与办学水平,也没有形成成熟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多的是倾向于模仿、移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做法,导致人才培养不能完全符合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长的规律,在人才培养的层次、规格、质量等方面与经济社会发展对多元人才的需求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

(一)应用型高校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1.师资总体数量不足,来源较为单一。

随着应用型高校的快速发展与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展,在校生数量激增,师资数量无法满足现实需[摘要]新时代,“三教”改革已成为应用型高校提升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应然选择。

面对当前应用型高校教师结构性矛盾突出、教材建设相对滞后、教学方法亟待改进等问题,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应用型高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培根铸魂、立德树人,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三教”改革为动力,健全师资专业化发展体系,全面提升教师综合业务能力;选编结合,构建具有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校企“双元化”教材开发革新机制;推进教法改革,打造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三教”改革;人才培养[作者简介]徐桠楠(1987-),男,山东五莲人,青岛黄海学院,讲师,硕士;徐兴林(1978-),男,山东梁山人,青岛黄海学院教育发展研究院,教授,硕士;徐道平(1980-),男,山东青岛人,青岛黄海学院,副教授,硕士。

坚持产学结合,探索高等职业教育新模式

坚持产学结合,探索高等职业教育新模式

维普资讯
‘ 河北纺织)2 0 第三期 ( 10期 ) 0 7年 总 3
专题研究
探索符合高职 高专人才培养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
力和综 合技 术运 用 能力 。要改 革校 内实验 室教学 ,尽可 能增加 一些有 利 培养 学 生
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 富有时代特征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 目 标,做好专业的调整与设置
工作 ,坚持 以市 场需要 作 为人才 培养 的导 向观 念 ,针 对地 区 、行业 经济和 社会发展
的需要,紧紧围绕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面向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 岗位服 务,为企业培养最需要的懂技术、会经营 、善管理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同时, 要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多变性与学校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专业设置
文件,明确学生培养 目 标,学期的学习内容、教学计划、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指 导学生如何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竞赛项 目 和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发展个性特长。教 学硬资源 的开发,主要是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实训中心和实训基地的建设,l 鳘 j
书 资源和 计算机 网络资源 的开 发等。 5 改革 实践教 学,加强实验室 和实 习 、实训基地建 设 、
实践经 验 。因此 ,建设一支 “ 师型 ”教师 队伍 。是教 学建设 的重 要任 务 ,是全 面 双 提高教 学质量 的基本保证 。 双师型 ” “ 教师 队伍 建设 , 一要对现 有教 师进 行职业培 训 ; 二要从 生产 、工作第 一线引进高 素质 的专业人 员;三要制 订有利 于 引导 教师 向 “ 双 师 ”方 向发展 的政策措 施。此 外 ,还 要 重视兼职 教师队伍 建设 。在科 学技 术迅速 发 展的今 天 ,建 设一支相 对稳定的兼职 的教师队伍 。改善 高职高专 教师 结构 , 以适应 人才培养 和专业 变化 的要求 ,这对 高职 高专教育 来说 。己不是一 项权 宜之 计 。而 是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四位一体”发展性资助体系的构建——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四位一体”发展性资助体系的构建——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三、“四位一体”发展性资助体系的构建路径 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 捐助、学生自助的途径,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已经逐步形成 了一个以创新创业教育为载体的包括引导体系、项目体系、管 理体系、评估体系“四位一体”的发展性资助体系。 发展性资助体系首先关注的是引导体系。主要是指学校 构建创业理论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夯实基本财务、商业、 法律、管理等知识,针对贫困生创业气质和精神培养开展创业 心理、创业伦理等课程,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科学合理 的创业价值观。通过引导体系,塑造大学生的品格,拓展大学生 的素质和视野,为大学生合理利用资源指明了方向。江苏农林 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农科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出了 “导创业于教学,成论文于大地”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创新实 施了具有鲜明农林特色的“新禾行动计划”,优化创新创业人才 培养体系,培育“有创意、敢创新、能创业”的新禾人才。以“新禾 精神”为引领,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院以 “新禾计划”为指导,根据国家政策、行业背景、企业需求,结合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完善“产教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覆盖全院32个农林专业,彰显了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个性 化特点。如园艺技术专业重点打造“创新教育+项目入驻+实战 演练”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茶艺专业实施了“双员双分” 制(学员即职员、工分即学分)人才培养模式,宠物养护与驯导 专业与南京艾贝尔宠物医院有限公司联合,实施“前店后场”人 才培养模式,木材加工技术专业与亚振家具有限公司深入开展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彰显专 业、特色鲜明。各个“工学结合”专业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
资助对象的发展性需求与实现资助工作发展性的统一。然而也 正是因为现在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很多高校都处于摸着石 头过河的境地,没有形成完善的发展性资助体系,导致发展性 资助工作推进相对缓慢。由此可见,构建发展性资助体系是非 常迫切的。

基于易班网打造高校发展性资助育人平台的探索

基于易班网打造高校发展性资助育人平台的探索

收稿日期:2020-8-25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南宁师范大学学生资助工作研究课题 基于易班平台开展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工作的策略研究 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XJZZ04);2019年南宁师范大学学生工作课题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新时代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XG07)㊂作者简介:谢彦(1988 ),女,广西钦州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南宁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㊂基于易班网打造高校发展性资助育人平台的探索谢㊀彦,黄绍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南宁㊀530001)㊀㊀[摘㊀要]本文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㊁马斯洛需求理论为依据,依托易班网的优势,提出在易班网从物质保障㊁教育教学㊁成效评价等方面打造高校发展性资助育人平台,并建议采取组建优秀师生团队㊁打造资助品牌化项目㊁加强宣传推广等运营策略,进一步促进高校发展性资助育人的成效㊂[关键词]易班网;发展性资助;资助育人[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11X (2021)04-0057-03doi :10.3969/j.issn.2096-711X.2021.04.026[本刊网址]http :// ㊀㊀目前我国已形成了 资㊁贷㊁助㊁补㊁减 五位一体的资助模式,为学生提供保障性资助,从物资上较好地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最迫切解决的基础性问题,但是,对学生个体来讲,仅是物资上的帮助还是不够的㊂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除了生存的需要,还有安全的需要㊁归属与爱的需要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㊂高校不仅要扶贫更要扶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实现人的全面发展㊂笔者认为,发展性资助是一种将经济资助㊁精神资助和能力资助三者相结合的资助理念㊂该理念以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高层次的需求㊁提高该群体的综合素质㊁促进该群体的个体全面发展为目的,具有以人为本和发展性的特点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中心㊁以人为目的活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㊂要提高发展性资助的育人效果,需要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㊂近年来,在国家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易班网凭借其实名互动交流㊁优质课程资源㊁及时获取信息等功能迅速成了全国具有影响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㊂基于易班网打造高校发展性资助育人平台,是提升高校发展性资助育人效果的重要载体和途径㊂一㊁高校发展性资助育人网络教育面临的挑战(一)线下与线上相脱离,导致资助育人阵地流失2020年4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提到,在线教育用户达4.23亿,其中2.65亿全国大中小学校在校生普遍在线接受教育,在线教育呈现出喷井爆发式增长态势㊂从学生层面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方面缺少物质基础支持自身在线网络学习,另一方面接触网络相对较晚或掌握的网络技术不够多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于网络教育的物资支持㊁技术支持和学习内容的需求都比较大㊂但是在学校层面上,高校开展学生资助活动由学生工作部门牵头组织,通过直接发通知的形式让各学院自主开展相应资助活动㊂各学院一般是线下开展资助育人活动,忽略了学生对在线教育的需求,资助育人活动没有与学生的主观诉求相融合,容易导致资助育人阵地的流失㊂(二)教育与自我教育相脱离,导致资助育人效果不够明显传统的资助育人主要是教师向学生单向输出,如广西某高校的贫困生能力提升课程基本是教师线下授课为主,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为辅㊂虽然这些系列课程内容较为丰富,重视了教师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环节,但是学生的学习需求㊁学习成效未能得到重视,未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未能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活力,导致学生被动接受教育,资助育人效果不够明显㊂(三)过程与结果相脱离,导致资助育人效果无法考证各高校开展发展性资助育人活动过程中,注重活动宣传㊁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形成了一些资助工作品牌活动项目,也取得了一定的宣传效果㊂但是活动过多可能让部分学生疲于应付,且没有专门的平台让学生反馈育人成效,受助结果无法考量㊂如高校开展资助诚信教育活动,学生接受了诚信教育,但是诚信的教育效果无法考证,容易导致 知 与 行 相脱离,难以评价发展性资助育人活动的成效㊂二㊁依托易班打造高校发展性资助育人网络平台的优势(一)易班的概况及优势易班网融合了BBS㊁SNS㊁微博㊁博客等社交平台的先进性功能,主要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思想教育㊁教育教学㊁生活服务㊁文化娱乐等服务,是一个大学生综合性互动交流网络社区平台㊂易班目前主要有轻博客㊁轻问卷㊁题库㊁资料库㊁相册㊁网盘㊁轻应用㊁易班优课㊁易智招聘等功能㊂截至2020年7月共有3203共建高校使用易班开展班级网络思政教育,而易班优课则是易班主推的在线教学平台,截至2020年8月共有830所高校使用易班优课开展 互联网+思政教学 ,共有学习课群19793个,高校共享课程2376门,具有丰富的在线优质资源㊂作为学习生活交流的平台,易班网络平台具有学习随意性㊁碎片化㊁便携性的特点㊂易班的这些特点,比较符合90后㊁00后大学生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学习㊁生活习惯㊂75第34卷第4期㊀总第290期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Vol.34.No.4(Gen.No.290)2021年2月(下)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ional CollegeFeb.(last half)2021(二)依托易班打造高校发展性资助育人网络平台的优势1.线上线下紧密结合是资助育人平台的发展趋势㊂易班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教师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即时在网上关注㊁调研㊁收集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大学生的学习㊁生活和思想实际,即时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特点㊁成长规律及其接受心理和习惯,及时获得育人效果的反馈,提高育人的实效性,确保资助育人成效㊂其次,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参加学校组织的资助育人线上活动或课程学习,可以足不出户,了解其他班级㊁甚至全国各高校同龄人的思想㊁学习和生活动态,也可以了解其他高校开展的资助育人活动情况,实现 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㊂2.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更能满足学生自我实现需要㊂与其他同学相比,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网络技术需求更大㊂在易班上,学生可以通过应用广场使用其他高校的应用,也可以自行定制主页㊁编辑轻应用㊁设计和研发小应用,这些功能的使用需要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才能更好地使用易班,这无形中可以让这部分群体学生更加善于使用网络,提高自身的网络应用技术能力㊂其次,学生使用易班与其他同辈同龄人进行交流,向优秀看齐,更能够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潜能,通过相互帮助和提高,让学生感到 被需要 ,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的需要㊂3. 互联网+资助育人 将促进资助育人评价系统的实现㊂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易班也在飞快发展㊂以易班为重要的载体,结合新的网络技术,可以开发更多适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使用的资助育人平台应用㊂同时运用大数据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求㊁教育教学效果㊁受助学生发展成效,更加有助于推进资助育人评价系统的建立㊁发展和完善㊂三㊁高校发展性资助育人易班网络平台的建设内容(一)搭建物质保障精准资助平台,提供多方面资助服务高校发展性资助育人中重要的一部分是经济资助㊂要利用易班网开展发展性资助育人工作,首先要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易班的使用频率,才能更好地推广发展性资助育人易班网络平台㊂所以应当率先设计和研发经济资助的各类应用服务平台并搭建到易班平台上㊂一是建立勤工助学系统,老师可以在该系统发布勤工助学岗位㊁核发勤工助学补助㊁考核勤工助学岗位学生的工作情况;学生可以在该系统应聘勤工助学岗位㊁与其他同学交流勤工助学经验,获取一定的劳务报酬㊂二是建立奖助学金申报系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通过该线上平台申请自己符合条件的奖助学金,学生获奖后记录到学生个人奖助学金在线档案㊂三是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招聘系统,高校可结合易班平台实名制㊁易班优课或易智招聘等功能版块,利用大数据分析符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求的就业信息,通过易班客户端向该学生群体定向发布招聘信息,实现隐性的资助㊂(二)搭建发展性资助教育平台,满足学生多层次需求发展性资助育人中另一重要的部分是精神资助和能力资助㊂高校可将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搭建各类资助教育平台㊂一是人文教育关爱平台,通过必修与选修的形式,聚焦社会热点,抓住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开设思想道德教育㊁心理健康教育㊁就业指导等系列课程,精心设计学习栏目,引入名师在线交流,吸引学生的参与和学习,引导学生从心理脱贫㊁树立就业信心㊂二是开展贫困生易班网络培训,通过线上调研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需求,结合易班优课的优质资源,开设相应线上线下应用课程,如网络技术应用㊁语言学习㊁考试考证等,所满足学生学业需求㊂三是开设贫困生榜样人物㊁自强之星平台,宣传优秀贫困学子,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见贤思齐 ,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被尊重的需要㊂四是设立朋辈互助平台,如考研经验交流平台㊁就业面试经验交流平台, 从他助-自助-助他 ,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社交需求㊁自我实现需求㊂(三)搭建资助成效评价平台,实现多形式效果评价根据目前高校发展性资助育人效果反馈不足的实际情况,可以利用易班的匿名参与问卷调查㊁实名记录学生成长情况以及可以外接应用等功能,搭建资助育人成效评价平台㊂一是建立资助育人成长档案㊂各高校可以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班级,建立个人档案,记录学生参加的资助育人活动的情况㊁参与志愿服务情况㊁获取奖助学金情况等,根据学生成长的情况,利用大数据分析资助育人的效果㊂二是建立诚信档案平台㊂记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诚信教育情况㊁报名参加各类学生活动的完成情况㊁偿还助学贷款的情况等㊂三是建立资助育人成效调研平台㊂定期在易班上发放发展性资助育人成效调查问卷,收集同学们对资助育人各类资助活动㊁资助课程㊁资助工作服务类应用或发展性资助育人易班网络平台的使用评价,以促进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改进发展性资助育人易班网络平台㊂四㊁高校发展性资助育人易班网络平台的运营策略(一)建立素质过硬的易班网络平台运营团队高校可成立若干个发展性资助育人易班网络平台建设团队,如应用研发团队㊁主题活动策划团队等,由技术过硬㊁媒体素养过高的教师担任各团队的指导,针对性开展易班建设㊂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党员㊁优秀学生干部或优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当中选择具有敏锐的挖掘网络思政热点能力㊁过硬的网络技术本领㊁较高的责任心的同学组建易班学生骨干梯队,培养易班学生骨干的理论素养和媒体素养,延续易班的推广㊁建设与发展㊂(二)加强发展性资助育人网络平台的品牌化和项目化要发挥发展性资助育网络平台的成效,不仅需要学生工作部门或学生资助中心的努力,还需要整合全校资源,举全校力量,提高发展性资助育人成效㊂将发展性资助育人理念融入日常思想教育㊁教育教学当中㊂即通过全员育人㊁全过程育人㊁全方位育人,真正将发展性资助育人品牌化和项目化㊂(三)注重发展性资助育人易班网络平台的宣传与推广高校可通过传统的方式开展发展性资助育人平台的宣传推广,如在在开展资助育人活动中宣传㊁在宣传栏张贴网络平台介绍,张贴网站二维码;也可以用新媒体开展宣传与推广,如在微信㊁微博等进行跨平台宣传各类资助服务应用㊁资助育人课程等,吸引更多学生关注和使用发展性资助育人易班网络平台,让学生引得进㊁留得住㊁离不开㊂(下转第61页)85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第34卷第4期㊀总第290期模式,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融合发展的结果㊂在当今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情况下,不论是普通教育还是成人教育,在线学习已然变成一种不可或缺的学习模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依然可以保障成员之间的互相交流㊂四㊁结束语综上所述,成人教育培训作为提升全民综合素质㊁个人成长进步的重要途径㊂成人教育培训要充分考虑到成人自身的特点,且从成人教育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出发,对改进成人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希望能够为切实提高成人教育培训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㊂参考文献:[1]李亮,祝青江.基于成人学习特点的成人教育培训策略研究[J].高教学刊,2016(13):263-264.[2]曹华.基于成人特点的学习策略结构研究[J].职教论坛,2016(25):57-58.[3]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理论与教育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72.[4]王兆丁,刘宏杰.成人学习策略:基于成人学习的动机与特点[J].成人教育,2012(12):77-78.[5]杜星月,李志河.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学习空间构建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6):34-40.On Adult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dult LearningFAN Li -dong(China State -owned Economy Research Center of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Jilin 130012,China)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adult education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social stability and personnel training.According to the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of adult participation training,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adult education and training:create a good learning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experience;reasonably grasp the time and flexibly arrange the training courses;pay attention to communication and sharing of learning resources;keep up with the trend of the times and updatethe training mode in time.Key words :adult education;adult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training strategy(责任编辑:桂杉杉)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上接第58页)参考文献:[1]陈清.发展性学生资助理念的内涵探析与理论归宿[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5):164.[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20.Explo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evelopmental Subsidy -education Platform Based on E -ClassXIE Yan,HUANG Shao -bao(Training and Research Center for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Faculties (Nanning Normal University),Nanning Guangxi 530001,China)Abstract :Based on Marx s theory of all -round development and Maslow s demand theory,and relying on the advantages of E -Class,this thesis puts forward to build a platform for the developmental subsidization and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aspects of material security,education and teaching,effectiveness evaluation,etc.It also suggestsadopting the operational strategy of setting up excellent teacher teams and student teams,building the brand project and strengthening the propaganda and promotion,so a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effectiveness of developmental subsidy -education platform in universities.Key words :E -Class;developmental subsidy;subsidize and educate(责任编辑:范新菊)16第34卷第4期㊀总第290期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Vol.34.No.4(Gen.No.290)2021年2月(下)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ional CollegeFeb.(last half)2021。

“五业联动”多元协同产教深度融合新机制探索与实践——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产业学院建设为例

“五业联动”多元协同产教深度融合新机制探索与实践——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产业学院建设为例

①基金项目:2020年度柳州市职业教育重点立项课题“‘五业联动’协同推进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立项编号:2020ZJA12)。

作者简介:秦杰(1984—),男,广西桂林人,硕士,高级工程师,就职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

[摘要]为了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必须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把人才、教育和产业链条有机链接起来。

当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还存在产教融合资源分散、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机制脱节、人才供给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汇聚校企合作资源,就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多元协同产教深度融合新机制展开了探索与实践,实现职业教育办学结构和效能优化,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力。

[关键词]“五业联动”;多元协同;产教融合[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2)13-0004-03“五业联动”多元协同产教深度融合新机制探索与实践①———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产业学院建设为例秦杰(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545006)新时期,国家推动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协同发展,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五业联动”新机制下,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有了更紧密的联系,产业升级对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有了更直接的影响和指导,多方合作,形成合力,共同促进产教和校企的真正联动,无论是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还是课程开发、教学团队的组建,又或者是实习平台、人才培养标准等,都将变得规范、明确、优化。

然而校企合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企业的市场需求没有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到学校、校企合作不深入、产教融合层次低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职业教育原有的办学结构不能适应和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因此,职业教育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想方设法让熟悉市场的企业尽快参与到职业院校的建设与发展中来。

一、“五业联动”的基本内涵“五业联动”是依据行业、企业需求,以促进产业发展为目标,以优化专业设计为抓手,通过实施职业教育新模式来达成的联动机制。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实践路径研究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实践路径研究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实践路径研究作者:周爱民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24年第06期在新时代背景下,将“三全育人”理念与新时期高校资助育人有机结合,是高职院校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实践路径,更是学校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要。

因此,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开展资助育人工作,形成工作合力,不断增强资助育人工作实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问题1.需完善资助育人制度体系与反馈机制(1)资助制度目前,学校所运行的资助制度如奖励条件、金额和操作流程,各类常态化和应急资助保障机制,上级部门颁布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制度和执行程序等需更新落实,尤其是在精准资助信息化建设和新时期资助育人要求等方面,要从顶层设计上加以保证,从制度上加以引导与激励,才能进一步提升资助育人的成效。

(2)资助育人跟踪反馈机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切实通过在校资助减轻了经济压力,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消费观和金钱观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对奖助学金使用作长期规划;学校应建立受资助学生的个人完整成长档案,并全过程跟踪,尤其是学生毕业离校后的跟踪有助于资助育人的全过程评价,从而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机制。

2.需加强受资助学生思想教育(1)加强受资助学生立智、立志和立勤等思想教育部分受资助学生主体意识薄弱,学校应引导学生树立目标,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变生活现状;部分受资助学生因家庭成长环境的客观差异,步入大学后,在综合素质、见识水平和环境适应等方面存在差距,造成自信心和自我评价较低,学校应关注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

(2)加强受资助学生的诚信和感恩教育学校应引导学生积极偿还国家助学贷款,通过参加校园和社会服务活动回馈社会,树立感恩和奉献社会的意识。

3.需优化资助育人队伍和理念引导建设(1)资助工作队伍建设当前,高职院校资助工作多以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为主导,二级学院负责资助工作的辅导员及相关学生干部为主体,资助育人工作基本以学生工作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统筹为主,二级学院被动参与,辅导员对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不全面;资助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复杂工程,而当前资助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对资助政策和制度把握有待增强,在资助育人理念的探索和实践上缺乏主观能动性,虽然在基础性和专业性等方面基本满足工作需求,但资助育人队伍建设不够系统,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相对薄弱。

能力本位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能力本位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量 . 生 适 应 社 会 的 能 力 差 . 此 建 立 以 能 力 为 本 位 学 因

能 力 本 位 的 内 涵
能 力 是 人 们 成 功 地 完 成 某 种 活 动 所 必 需 的 个 性
思 想 , 校 一 切 教 学 工 作 紧 紧 围 绕 学 生 能 力 培 养 这 一 学
主 线 展 开 。 实 现 应 用 型 人 才 有 效 途 径 。 不 同 类 型 和 是
培养 中, 大胆 跳 出传 统 “ 英 ” 才 培 养 的 旧框 框 , 建 能 力本 位 的 应 用型 人 才 培 养 新 模 式 , 显 真 正 意 义 上 的 精 人 构 凸
知 识 到 能 力 的 转化 。
关键 词 : 用 型 本 科 ; 力本 位 ; 才 培 养 应 能 人
引 言 : 几 年 来 , 会 反 映 的 “ 分 低 能 ” “ 高 这 社 高 、眼 手 低 ” 学 历 膨 胀 而 实 用 人 才 短 缺 的 问 题 . 一 定 程 度 、 在
决 定 其 事 业 的成 功 和 对 社 会 的 贡 献 因 此 . 能 力 为 以
本 位 发 展 教 育 . 将 大 大 拓 展 教 育 的 领 域 . 建 设 知 必 为
识 社 会 的教 育 提 供 新 思 想 。

后 、 学 方 式 单 一 等 。 重 影 响 了 学 校 人 才 培 养 的 质 教 严
个 性 化 的 完 美 结 合 , 担 更 大 的社 会 责 任 。 因此 这 些 承
更 重 要 的是 在 学 历 教 育 中 确 立 以 能 力 本 位 中 心 . 提 把
高 受 教 育 者 的能 力 作 为 教 育 的 出 发 点 和 归 宿 。 历 只 学 是 人们 获 取 知 识 和 能 力 的必 要 条 件 和 重 要 表 征 . 能 而 力 则 是衡 量 人 的 综 合 素 质 的集 中 体 现 . 很 大 程 度 上 在

浅析我国高校资助工作体系发展历程及现状

浅析我国高校资助工作体系发展历程及现状

浅析我国高校资助工作体系发展历程及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普及,我国的高校资助工作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高校资助工作是为了解决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经济问题,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我国高校资助工作体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浅析。

一、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高校资助工作起步阶段。

当时,高等教育普遍实行了学杂费转移支付政策,即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分摊学生学杂费支出。

学校自身也设立了一些奖助学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学生资助水平不高,覆盖面也不广,导致了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依然难以承受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用。

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校资助工作进入了改革阶段。

1993年,我国开始实行《国家奖学金管理办法》,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奖学金评审制度,将奖学金纳入到国家规划中,政府开始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专项资助。

一些企业和社会组织也开始设立了奖学金和助学金,为高校学生提供经济支持。

国家和地方政府开始建立起了一些专门的学生资助基金,用于支持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

这一时期的改革丰富了高校资助工作的方式和手段,为我国高校资助工作的深入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现状目前,我国高校资助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资助体系从起步阶段逐步完善到现在的体系化、多元化和社会化。

我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学生资助政策和体系,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地方奖学金、地方助学贷款等多种形式,覆盖了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为他们提供了更广泛的资助服务。

我国的高校资助工作还与社会力量密切结合,建立了一些公益基金和专项资助项目,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资助渠道。

国家和地方政府也不断加大对于资助工作的投入力度,为学校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经济支持。

我国高校资助工作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资助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一些资助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了一些学生难以获得应有的资助。

助学贷款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学生难以及时返还贷款,导致了助学贷款基金的流动性不足。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押题练习试题B卷含答案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押题练习试题B卷含答案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押题练习试题B卷含答案单选题(共30题)1、高等学校的基本教育单位是()。

A.学生班级B.课程C.专业D.系科【答案】 C2、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主要体现为()。

A.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整合B.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整合C.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整合D.知识与能力的整合【答案】 C3、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是()。

A.按照章程自主管理B.教授学生和其他受教育者C.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D.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费用【答案】 C4、下列教学管理制度目前被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是()。

A.完全学分制B.学年制C.学年学分制D.美国学分制【答案】 C5、对我国近百年高等教育的发展影响较大的国家是()。

A.意大利和法国B.日本和印度C.日本、德国、美国和前苏联D.英国和法国【答案】 C6、开设跨学科课程或建立跨学科专业体现了高等教育课程发展的()。

A.综合化趋势B.多样化趋势C.人文化趋势D.科学化趋势【答案】 A7、制定教学计划的前提是()。

A.课程设置B.培养目标和规格C.教学环节D.教学反思【答案】 B8、()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

A.层次结构B.能级结构C.地区结构D.形式结构【答案】 B9、有关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国家和政府的力量较强B.市场的力量较强C.高校自身的力量较强D.学者所代表的学术力量较强【答案】 A10、我国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必须进一步()。

A.收归上级高等教育管理部门B.扩大C.保持D.减少【答案】 B11、“大学要把知识传播给民众并使其能运用知识解决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问题看作是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这体现了大学的()。

A.科学研究职能B.社会服务职能C.培养人才职能D.终身学习职能【答案】 C12、第一次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的学者是()。

A.布鲁纳B.杜威C.范海斯D.洪堡【答案】 D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习过程阶段的是()。

高等教育学选择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选择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试卷一、单选题(每题1。

5分,20道题,共30分)1、高等教育作为构成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与整个社会大系统及其他子系统存在着内在的本质联系,这种本质联系表述为( )。

a.高等教育受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对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起作用。

b。

高等教育受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影响,并对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c.高等教育受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对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起制约作用.d.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起作用。

2、美国政治上实行高度分权的联邦制,其高等教育也采用分权管理模式,而法国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制,高等教育管理也实行集权模式,这说明一个国家的( )与高等教育之间有密切关系。

a。

政权性质政治平等b.政体性质 c。

政治纲领 d。

政治平等3、“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是德国柏林大学创办的基本原则,它突破了传统大学的(),使()成为大学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a。

社会服务职能培养人才职能b。

发展科学职能培养人才职能c。

发展科学职能社会服务职能 d.培养人才职能发展科学职能4、高等教育目的可以决定教育计划的制定、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手段和教育技术的运用等,这体现了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

a.导向b.调控c。

评价 d.激励5、在全面发展教育中,有关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

智育是方向和动力,体育是核心,德育是基础b.体育是方向和动力,德育是核心,智育是基础c.德育是方向和动力,智育是核心,体育是基础d.德育是方向和动力,体育是核心,智育是基础6、目前我国高等普通学校层次主要分( ).a。

职业技术学校、专门学院、大学、研究生院b.职业技术学校、专门学院、一般性大学、研究性大学c.职业技术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专门学院、大学、研究生院d.高职高专、专门学院和大学、研究生院7、我国目前已经实施的“211"工程、国家重点支持少数高水平大学办学的策略,以及对众多原来行业办院校权力下放的举措,其目的在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合理()的形成。

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机制创新研究

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机制创新研究

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机制创新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和人才培养的主渠道。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群体数量逐渐庞大,而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过去,高校资助主要以奖、贷、助为主,重点在于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而在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的范畴逐渐扩大,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经济补助,还需要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如何创新高校资助育人机制,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当前高校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必要对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适应当今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

通过分析现有的高校资助育人现状,探讨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机制创新的路径,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提出建议和实施策略,旨在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措施。

【内容结束】【字数:212】1.2 研究意义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机制创新研究的意义在于推动高校教育的持续发展和提升教育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校教育已经成为培养人才、传承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

高校资助育人机制创新能够从根本上改善高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学生资金困难等问题,有助于建立更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机制创新也能够促进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发现目前高校资助育人机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为高校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探讨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机制创新还有助于提升高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增强高校与社会的互动和融合,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对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机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机制的创新,旨在提高高校资助育人的效果和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深入分析当前高校资助育人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二是探讨新时代下高校资助育人机制的创新路径,寻找符合时代需求的解决方案;三是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为未来改进提供借鉴;四是提出针对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机制的具体建议,以期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益;五是探讨机制创新的实施策略,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可行方案。

“五育并举”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探索

“五育并举”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探索

“五育并举”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探索近年来,高等教育领域中“育人功能”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关注。

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作为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经济资助,更重要的是通过资助工作实现“五育并举”,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素质、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等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理念、机制和实践三个方面探讨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建设。

首先,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建设需以新理念为指导。

传统的大学生资助工作主要关注学生的经济方面的需求,忽视了全面培养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因此,构建“五育并举”的资助育人体系需要引入新的理念,提倡学生全面发展,强调个性化培养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

只有将资助工作与培养目标相结合,才能真正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才能让资助更有价值。

其次,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建设需完善机制。

构建“五育并举”的资助育人体系需要在制度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

一方面,要加强高校内部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建立起学生资助部门、教育教学部门、心理咨询部门等多部门之间的通畅沟通机制,促进各方资源的共享和协同。

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校内、校外资源的整合,与社会各界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创新资源,丰富学生的培养途径和方式。

最后,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建设需要通过实践来完善。

只有将理念和机制付诸实践,才能真正实现“五育并举”的目标。

首先,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和职业规划教育,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为他们提供就业和创业的相关帮助。

其次,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实践机会和平台,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培养创新创业的能力。

最后,要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科研,提供科研经费和导师指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

在实践中探索“五育并举”的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既需要高校内部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8.12.29•【字号】湘教发〔2018〕38号•【施行日期】2018.12.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湘教发〔2018〕38号各高职高专院校:近年来,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坚持特色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了大批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就业和精准扶贫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由于高职教学标准体系不够健全、高水平专业师资缺乏、校企合作不够深入、教学改革欠缺系统性等原因,高等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特别是具有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与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还存在差距。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现就加强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突出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构建“三全育人”机制和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形成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协同推进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参考题及答案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参考题及答案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参考题2一、单项选择题1、从职能上讲,大学的根本使命是(B)A、服务社会B、培养人才C、传播文化D、发展科学2、学生“问难”是我国古代(D)的主要教学方法。

A、太学B、辟雍C、国子监D、书院3、( C )是高校教学活动赖以展开的依据,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基础和核心。

A、教材B、学生C、课程D、评价4、现代意义的学位制度产生于(B)。

A、中国B、德国C、英国D、美国5、最早实行教学和科研相统一的大学是(C)。

A、哈佛大学B、威斯康星大学C、柏林大学D、剑桥大学6、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基本途径有传播知识、推广技术、提供信息和(D)。

A、传承文化B、创新观念C、弘扬公德D、专家服务7、一般认为,现代大学源于中世纪大学,最早的中世纪大学有波伦亚大学、萨莱诺大学和(B)。

A、牛津大学B、巴黎大学C、雅典大学D、那不勒斯大学8、(C)的关系体现了高等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A、校长与教师B、校长与学生C、教师与学生D、教师与家长9、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是(A)。

A、京师同文馆B、上海方言馆C、西学学堂D、京师大学堂10、学生身心发展的共性与个性对立统一的规律,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坚持(B)的原则。

A、教学与科研相结合B、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C、系统性与循序渐进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11、课程的主体功能是(D)。

A、文化功能B、导向功能C、激励功能D、育人功能12、法国的高校既受中央一级的教育部管理,又受地方一级的大学区管理,这体现了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鲜明的(C)特色。

A、地方分权型B、集权与分权结合型C、中央集权型D、公立主导型13、从教育目的上来说,终身教育相较于传统教育,更注重(C)。

A、将教育贯穿人的一生B、尊重个人的个性C、提高人的学习能力以促自我发展D、谋求各类教育间的联系与统一14、(C)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一定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探索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探索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探索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三全育人”视角下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精准资助工作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经济需求,更要关注其全面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求。

高校要在资助工作中贯彻“三全育人”的理念,注重提高资助工作的普惠性、公平性和科学性,使学生在学业、生活和个人发展上得到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一、高校精准资助工作的重要性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直接关系到千千万万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高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和社会背景,他们的经济状况、家庭环境和个人情况各不相同。

要想让学生在高校得到全面的发展,就需要关注他们的经济需求,提供必要的资助和支持。

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进行必要的实践和锻炼,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高校精准资助工作对于实现“三全育人”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在“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精准资助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资助,注重提高普惠性和公平性。

普惠性就是要求资助工作要真正做到覆盖全体学生,不能因为条件不满足一部分学生的需求而被排除在资助之外。

公平性就是要求资助工作要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有需要的学生,不能因为其他因素影响对学生进行资助。

科学性就是要求资助工作要有科学的制度和程序,让资助工作更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1、加强资助对象识别和分类高校应当建立健全学生资助的信息化系统,对学生的经济情况、家庭背景等进行准确、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建立起相应的分类体系,实现对学生的精准识别和分类,并将分级分类纳入学业考核和评价体系,以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自我申请和资助对象登记。

2、创新资助方式和形式高校可以探索采取多种方式和形式,进行资助对象的精准资助,不仅仅限于奖学金、助学金等传统的资助方式。

可以适当增加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的资助,使得资助方式更加多样化和灵活化,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近年来,对高校贫困资助新模式的研究已不在少数,高校从传统单一的经济资助模式向能力本位型资助的转变已达
成共识,但往往在实践过程当中,传统经济资助模式与新型的能力本位型资助分离严重,无法互相促进,造成现阶段各高校难以完全实现从传统资助模式向新型资助模式的转变,往往针对贫困资助体系的改革是“有心无力”,可操作性差。

积极探索经济与能力本位型相结合的资助新模式,以经济资助助推能力本位型资助,从提高大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心理素质、就业能力等途径塑造“精英型”贫困生,有助于未来各高校真正实现改变传统单一的资助模式,真正解决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经济资助
能力本位
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5)03-0150-02
探索经济与能力本位型相结合的高校资助新模式
罗顺意
李院刘淼
[收稿时间]2014-08-11
[作者简介]罗顺意(1989-),男,满族,河南洛阳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本科,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5年3月
March,201

University Education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机电学院,陕西
杨凌712100)
高校贫困生是高校普遍存在的特殊群体,特别是近年来,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快速增长,目前已有300多万人,在各高校学生群体的平均比例高达25%。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反贫困”的历史任务艰巨,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结合当代经济形势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探索更加有效的资助途径,建立科学、系统、长效的资助体系。

本文主要通过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实证分析,以及找出这些现状对学生身心所带来的影响,从学生的基本生活、学习、思想及心理健康的角度,在不断完善认定工作的同时,结合我国“奖、贷、助、补、减、免”资助手段,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物质和精神“双贫”问题,实现我国经济资助效益的最大化的同时,形成一套经济与能力本位型相结合的资助新模式。

一、我国高校贫困生的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日渐深化,高等教育实施了收费制度改革,高等学校逐年扩大招生规模,高校贫困生的人数也呈快速增长趋势。

高校贫困生问题已不仅是一个经济困难的问题,它还包括贫困生所拥有的物质资源、知识技术、社会支撑的不足以及贫困生精神寄托、综合能力、心理健康方面的缺陷。

据本人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贫困生中的问卷调查,有51%的学生承认:贫困的家庭背景和出身影响了自身在性格、能力、外语、计算机、综合素养等方面的发挥。

“家庭背景越好,大学生的性格愈显开朗,综合素质就越高,毕业后的发展也就越好”这一观点深植高校贫困生的心中,也严重影响了这一部分贫困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和日
后的发展。

具体表现为这一部分学生性格更加内向,内心更加自卑,不敢接受新鲜事物,有的贫困生甚至沉溺网络世界中不能自拔,毁了自己,更毁了自己的家庭。

据了解,中国在校贫困生的比例为20%,约240万;特困生则占5%~10%,约160万。

二、传统经济资助的弊端
贫困生思想单纯,家庭成员勤劳节俭的生活习惯使他们保持了良好的生活作风,与其他学生相比,他们独立性较强,思想较成熟,“知识改变命运”的真理使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都更加勤奋刻苦。

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发展,贫困生与其他大学生一样,思想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很多贫困生盲目认为自己考上了大学就已经实现了脱贫的梦想,不同程度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弱化、组织纪律性淡薄等不良现象。

还有些贫困生功利性强,价值观发生偏差,将国家的帮扶政策视为获取利益的机会而奋力钻营。

而当前的贫困生资助政策主要集中在“物质解困”上,使贫困生能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境,但往往却忽视贫困生的“精神脱贫”。

这些弊端都使传统单一的经济资助难以成为真正帮助贫困生成长成才的助推器。

三、能力本位型资助模式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人类发展报告(1996)》中指出:“贫困不仅仅是缺少收入,更重要的是基本生存与发展能力的匮乏与不足。

于是对贫困的分析也就从收入‘贫困’转向‘能力贫困’。

”199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认为,贫困意味着贫困人口缺少获取和享有正常生活的能力,贫困的真正含义是贫困人口创
150
University Education
造收入能力和机会的贫困。

可以看出,早在20世纪末,国际社会中的一些国家对贫困的认识就开始由收入不足向能力不足转变。

而当代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的特点主要是行政性和分配性,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很多贫困生的经济困难,但它的缺点是不能有效提高对贫困生职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的知识技能和心理精神素质,不能有效缩小因贫困造成的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之间的素质差距,并没有实现可持续发展。

高校应积极构建能力本位型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模式,在继续发挥社会资助职能的同时,更加注重教育资助职能的发挥,提供生产性和教育性资助,将培养和提高贫困生多方面能力和综合素质作为资助的着重点,对贫困生进行有效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培养,缩短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差距。

只有寻求新模式,才能为贫困生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真正实现资助育人的目的。

能力本位充分体现了人从知识—素质—能力发展的本质规律,如果顺利实施,将实现高校贫困生的可持续发展。

能力本位型资助新模式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实践:
1.培养创新能力,开设创新班。

2.建设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增强就业能力。

3.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实践能力。

4.加强提升心理健康教育。

5.以学业辅导为抓手,提高学习能力。

6.实施“牵手教育”,增强贫困适应能力。

虽然能力本位型资助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当代高校贫困生精神、能力贫瘠的问题,但往往这六种实践方式与传统经济资助模式脱节严重,各高校难以形成一套固定的资助模式,精神资助和能力资助往往只在宣传层面上止步不前,可操作性差。

这些资助都无法在贫困生当中形成固定模式,造成学生只关注经济资助而忽略了能力本位资助。

另外,各高校缺少贫困生的监管和考核,使贫困生在一个过于宽松、自主的环境享受资助,长此以往会引起学生的思想松懈,意识淡薄,学业上不力求上进等,这些都极大地违背了我国教育资助体系的初衷。

所以,探索两种资助模式的有效结合,开发经济与能力本位型相结合的资助新模式势在必行。

四、经济与能力本位型相结合的资助新模式的实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全国教育部直属、经教育部批准的“985”、“211”重点建设高校,全校农村学生比例占全校人数的60%,其中贫困生比例占全校人数的50%。

多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资助政策,积极主动寻求社会支持,贫困生100%得到了有效资助。

在解决学生经济困难的同时,我校一直积极探索构建经济资助与能力本位型结合的贫困生资助工作新模式,着力提升贫困生的综合能力。

(一)学校调整资助模块,加大资助力度
学校应鼓励力求上进,学习能力、综合能力优秀的
贫困学生,适当调整奖助学金的资助金额和资助条件,在保证每个贫困学生享受一定资助基础上加大对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采用奖助学金“分期发放”的方式,采取现代企业“鼓励型”奖励制度,引导贫困学生用实际行动使自身强大起来,真正改善当今部分受资助贫困学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现状。

(二)加大奖助学金评定的考核、审核制度和程序
学校应设立奖助学金评委会,开通奖助学金评定或者面试环节,评委从政治方向、思想品德、表达组织能力、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获评资格,每学年期中再进行一次跟踪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下一个阶段的资助资格。

(三)增设贫困补助专项基金,开设贫困学生培训班
每学年学业等方面考核不合格的贫困学生,从贫困补助专项基金提供专项补助,保证在校贫困学生的基本生活保障。

受到贫困补助专项基金资助的贫困生自动纳为“阳光资助团”队员,每年定期更新成员名单,资助团的成员必须参加资助团的培训班,培训班从开学起至期末每周定期从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创新能力、创业就业能力等方面开展培训,不参加培训的同学将不能收到资助。

五、结束语
经济资助往往通过外在的力量去消除贫困,能力资助则是利用贫困生内部力量去消除贫困。

经济和能力本位型结合的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新模式的实践探索,将实现由单纯经济资助到经济、能力发展资助并重的转变,它有效提升了贫困生的综合能力,是贫困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根本出路。

这种新模式的构建,使高校在消除社会贫困的斗争中发挥更富建设性的作用,对减小社会贫富差距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构建经济和能力本位型相结合的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瑞芝,吴唐燕.能力本位型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模式的实践——
—以中华女子学院为例[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4(4):121-124.
[2]魏俊玲,刘佳.新形势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6):48-49.
[3]谢艳丽.中国高校贫困大学生现状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19):281-281.
[4]严建骏,喻源,孙倩等.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方法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1):
145-147.
1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