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第一章:自然地理要素概述1.1 自然地理要素的概念与分类自然地理要素的定义自然地理要素的分类:气候、水、土壤、生物、地形等1.2 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与相互关系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第二章:气候要素的变化2.1 气候要素的定义与分类气候要素的定义气候要素的分类:气温、降水、风向、风力等2.2 气候要素的变化原因与影响气候要素变化的原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气候要素变化对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章:水文要素的变化3.1 水文要素的定义与分类水文要素的定义水文要素的分类:河流、湖泊、地下水、冰雪等3.2 水文要素的变化原因与影响水文要素变化的原因: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水文要素变化对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影响第四章:土壤要素的变化4.1 土壤要素的定义与分类土壤要素的定义土壤要素的分类:岩石、母质、土壤类型等4.2 土壤要素的变化原因与影响土壤要素变化的原因: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土壤要素变化对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五章:生物要素的变化5.1 生物要素的定义与分类生物要素的定义生物要素的分类:植物、动物、微生物等5.2 生物要素的变化原因与影响生物要素变化的原因: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生物要素变化对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影响第六章:地形要素的变化6.1 地形要素的定义与分类地形要素的定义地形要素的分类: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等6.2 地形要素的变化原因与影响地形要素变化的原因: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等地形要素变化对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七章:人为因素对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影响7.1 人为因素的定义与分类人为因素的定义人为因素的分类:工业污染、土地利用变化、城市化等7.2 人为因素对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影响人为因素对气候、水文、土壤、生物、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应对人为因素对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策略与措施第八章: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的研究方法8.1 研究方法的分类与选择研究方法的分类:野外调查、遥感技术、模型模拟等研究方法的选择与适用场景8.2 研究方法的实施与数据处理实施研究方法的具体步骤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与技巧第九章: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的案例分析9.1 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步骤案例分析的定义与作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步骤9.2 典型案例的介绍与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地理要素影响的案例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影响的案例第十章: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的应对策略10.1 应对策略的制定与实施应对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的策略与措施应对策略的实施与效果评估10.2 可持续发展与自然地理要素保护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自然地理要素保护中的应用自然地理要素保护与人类活动的协调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分类与作用重点:理解不同自然地理要素的定义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地理要素的概念及其相互作用;(2)掌握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原因和过程;(3)分析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探究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2)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展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自然地理要素的概念及其相互作用(1)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定义;(2)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2.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原因和过程(1)地壳运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导致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原因;(2)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过程和特点。
3.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对环境的影响(1)地形变化对河流、植被、土壤等的影响;(2)气候变化对生物、农业生产、人类居住等的影响;(3)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变化对地形、气候等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自然地理要素的概念及其相互作用;(2)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原因和过程;(3)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原因和过程;(2)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地理要素的概念、变化原因和过程、对环境的影响等;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自然地理要素变化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其对环境的影响;3. 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材:《自然地理学》、《环境科学》等;2.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报告、案例等;3. 实验器材:地球仪、地形模型、气候模型等;4.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QGIS等。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地理要素的概念及其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自然地理要素(如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之间的相互关系。
3. 培养学生分析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变迁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地理要素的定义和分类2.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3.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原因和过程4.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对环境的影响5. 环境变迁的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然地理要素的概念、分类、相互关系及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原因和过程,以及环境变迁的实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自然地理要素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例分析,直观展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的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分析能力。
4. 结合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自然地理要素的概念及其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和作用。
2. 讲解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3. 阐述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原因和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变化背后的驱动因素。
4. 分析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实例展示环境变迁的现象。
5.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分析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变迁的影响。
2. 分析人类活动导致的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和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土地沙漠化等。
3. 探讨可持续发展策略,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
七、案例分析1. 选取典型的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和环境变迁案例,如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北极冰川融化等。
2.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案例,了解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精品教案】《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卢成树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课程标准】: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考试标准】:【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以总分结构进行阐述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结构清晰,脉络一致生物进化、灭绝和环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两个小标题是并列关系。
结合考试标准,教学内容的选择就在生物进化对环境演化的影响,环境反而来对生物也有影响,最后是人类活动这个特殊的自然地理要素(书本用语)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材的编写是以生物要素为例来对应课标,但不足之处是缺乏整体性,需要再设计,笔者把课标的“某自然地理要素”限定为以蕨类植物为代表的生物要素,从教材出发,又落在教材上。
以“五问蕨类植物”的形式展开设计,将主要内容融合在五个问题中。
【教学目标】:①通过观看微课视频,了解并概括蕨类植物生长环境,说出蕨类植物对地球演化的影响。
②结合已学,通过获取表格信息,正确填写植物界和动物界的进化序列,识记相应地质年代。
③通过解读图形信息,说出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点对蕨类植物的影响,得到蕨类植物明显衰退的原因,识记两个生物灭绝的时期,理解环境变迁对生物灭绝的影响。
④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计算家庭碳足迹,自觉践行低碳行动,提高保护全球环境的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喜爱科普,有较丰富的科学知识,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技能,比如读图方法,自主学习能力。
他们有较强的探究欲望,喜欢没有听过的知识。
他们的不足之处是对较多信息难以整理成较完整的体系,渴望增强读图和推理能力。
教材中缺少必要知识的铺垫,没有详细介绍环境变迁对生物进化,人类活动对环境变迁的影响需要在这方面给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
【教学重点】:根据省考试标准,确定生物进化的序列,环境变迁对生物进化,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关系为重点。
【教学难点】:根据教材文字和学生能力,确定环境变迁对生物进化灭绝的影响为难点。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用到微课、希沃授课助手、mindmanager思维导图,碳足迹计算器APP等,直观性强,增强知识的动态效果,提高了学习兴趣。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第一章:自然地理要素概述1.1 自然地理要素的定义与分类1.2 自然地理要素的重要性1.3 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二章:气候系统的变化2.1 气候系统的组成与作用2.2 气候变化的原因与影响2.3 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第三章:水循环与水资源变迁3.1 水循环的过程与重要性3.2 水资源的分布与变迁3.3 水资源变迁对环境的影响第四章:土壤侵蚀与地貌变迁4.1 土壤侵蚀的类型与原因4.2 地貌变迁的过程与影响因素4.3 土壤侵蚀与地貌变迁对环境的影响第五章: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变迁5.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重要性5.2 生态系统变迁的原因与过程5.3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变迁对环境的影响第六章: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变迁6.1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6.2 人类活动导致的自然环境变迁6.3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实践第七章:全球环境变迁的趋势与挑战7.1 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与影响7.2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与危机7.3 应对环境变迁的挑战与策略第八章: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变迁研究中的应用8.1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与功能8.2 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变迁研究中的应用案例8.3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与展望第九章:环境变迁的适应与缓解策略9.1 适应环境变迁的策略与方法9.2 缓解环境变迁的影响与措施9.3 国际合作与政策制定第十章: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10.1 环境教育的意义与目标10.2 环境教育的方法与实践10.3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途径与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自然地理要素概述难点解析:理解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二、气候系统的变化难点解析:掌握气候系统的复杂性以及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的长期影响。
三、水循环与水资源变迁难点解析:理解水循环的动态过程及其对水资源分布和变迁的影响。
四、土壤侵蚀与地貌变迁难点解析:识别不同类型的土壤侵蚀以及它们对地貌变迁的贡献。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卢成树温州市第二本国语学校【课程规范】:举例说明某自然天文要素在天文环境构成和演化中的作用【考试规范】:【教材剖析】:本节教材以总分结构停止论述自然天文要素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结构明晰,头绪分歧生物退化、灭绝和环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两个小标题是并列关系。
结合考试规范,教学内容的选择就在生物退化对环境演化的影响,环境反而来对生物也有影响,最后是人类活动这个特殊的自然天文要素〔书本用语〕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材的编写是以生物要素为例来对应课标,但缺乏之处是缺乏全体性,需求再设计,笔者把课标的〝某自然天文要素〞限定为以蕨类植物为代表的生物要素,从教材动身,又落在教材上。
以〝五问蕨类植物〞的方式展开设计,将主要内容融合在五个效果中。
【教学目的】:①经过观看微课视频,了解并概括蕨类植物生长环境,说出蕨类植物对地球演化的影响。
②结合已学,经过获取表格信息,正确填写植物界和植物界的退化序列,识记相应地质年代。
③经过解读图形信息,说出气平和降水的变化特点对蕨类植物的影响,失掉蕨类植物清楚衰退的缘由,识记两个生物灭绝的时期,了解环境变迁对生物灭绝的影响。
④经过小组协作探求人类活动对天文环境的影响,计算家庭碳足迹,自觉践行低碳举动,提高维护全球环境的看法。
【学情剖析】:先生喜欢科普,有较丰厚的迷信知识,曾经具有一定的天文技艺,比如读图方法,自主学习才干。
他们有较强的探求愿望,喜欢没有听过的知识。
他们的缺乏之处是对较多信息难以整理成较完整的体系,盼望增强读图和推理才干。
教材中缺少必要知识的铺垫,没有详细引见环境变迁对生物退化,人类活动对环境变迁的影响需求在这方面给先生自动思索和探求的时机。
【教学重点】:依据省考试规范,确定生物退化的序列,环境变迁对生物退化,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关系为重点。
【教学难点】:依据教材文字和先生才干,确定环境变迁对生物退化灭绝的影响为难点。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用到微课、希沃授课助手、mindmanager思想导图,碳足迹计算器APP等,直观性强,增强知识的静态效果,提高了学习兴味。
高中地理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湘教版必修1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一、课程标准●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1)标准解读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和提高,同时为认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以及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打下基础。
从空间因素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客观现实,但是从时间因素看,自然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而且应预测因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由各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形成的,人类活动往往针对某自然地理要素并进而影响整个自然地理环境。
为此,课程标准在要求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之前,单列此条“标准”要求理解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在人们所能感知的地理环境中,各自然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很难说明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作用。
因此,“标准”将视角扩展到地质历史时期,要求从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的角度认识各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作用,并由此类推到现在人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当然,本条“标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任一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重要性,而不是要系统了解每一自然地理要素对地理环境的作用,所以“标准”要求的是“举例说明”。
在各自然地理要素中,本条“标准”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举例的对象,但是综合来看,生物(尤其是植物)要素应成为举例的一个选择。
因为,第一,在各自然地理要素中,岩石、地貌、大气、水文等要素都已有相应的“标准”作了要求,生物要素却没有。
第二,生物(尤其是植物)对于地理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各自然带也都是以植被名称来命名的。
(2)教学重点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的相互关系(3)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基本要求:●了解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了解地球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作用和环境变化对地球生物的影响。
●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和人地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一地理教案 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学案<湘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生物进化的过程、环境变迁对生物的影响。
2.理解生物进化对地理环境的改造作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从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的角度,探究其他自然要素(如地貌、水文、气候、土壤>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1>生命出现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①________演化过程。
(2>生命出现后,②________进化即③________演化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
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在地质历史时期,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导致大量生物物1.人类区别于其他地理因素的特点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⑨________自然,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并且能够⑩____________地提高这种适应和改造能力。
2.产业革命以来,人类使地理环境产生显著变化错误!BhOwcHv6IU3.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作为人地关系的主导因素,人类活动已经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了广启示尊重和顺应⑯____________,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⑰____________的关系探究点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探究材料】猛犸是鞑靼语“地下居住者”的意思,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
与现代象不同,它们并非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而是生活在北方严寒气候地区的一种古哺乳动物。
它披着黑色的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厚度可达9厘M。
从猛犸的身体结构来看,它具有极强的御寒能力。
猛犸象曾是石器时代人类的重要狩猎对象,在欧洲的许多洞穴遗址的洞壁上,常常可以看到早期人类绘制的它的图像,这种动物一直生活到几千年以前。
BhOwcHv6IU1.你认为猛犸象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大约5亿~6亿年前,在地球学家称为寒武纪的时代开始之时,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在几百万年的时间内出现了。
寒武纪为什么能够激发这样的生命“爆发”?BhOwcHv6IU3.生命起源于什么?生命演化的过程是怎样的?4.生物灭绝说明了什么?【规律总结】1.利用结构图表表示生物进化对环境变迁及环境变迁后对生物灭绝的影响2.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的关系从生命起源的角度看:由于地球早期环境中有机物数量有限,对生物的繁衍和进化有很大的压力,所以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出现在原始海洋中的单细胞生物。
3.1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一、课程标准●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1)标准解读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和提高,同时为认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以及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打下基础。
从空间因素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客观现实,但是从时间因素看,自然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而且应预测因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由各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形成的,人类活动往往针对某自然地理要素并进而影响整个自然地理环境。
为此,课程标准在要求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之前,单列此条“标准”要求理解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在人们所能感知的地理环境中,各自然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很难说明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作用。
因此,“标准”将视角扩展到地质历史时期,要求从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的角度认识各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作用,并由此类推到现在人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当然,本条“标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任一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重要性,而不是要系统了解每一自然地理要素对地理环境的作用,所以“标准”要求的是“举例说明”。
在各自然地理要素中,本条“标准”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举例的对象,但是综合来看,生物(尤其是植物)要素应成为举例的一个选择。
因为,第一,在各自然地理要素中,岩石、地貌、大气、水文等要素都已有相应的“标准”作了要求,生物要素却没有。
第二,生物(尤其是植物)对于地理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各自然带也都是以植被名称来命名的。
(2)教学重点●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的相互关系(3)教学目标●以生物为例,说明某一自然要素的变化对地表环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以生物为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变迁对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具有重大影响。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
1.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教案.doc
1.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从容说课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漫长的演化历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了地球表层整体性的发展。
生物演化在地理环境变迁中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而在地质历史时期,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导致了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
这充分体现了某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对整体环境演变的影响,也说明了整体环境演变对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影响。
人类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地理环境中特殊的要素。
人类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也愈来愈广泛而深刻。
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点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教学难点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2.掌握不同地质时代相应的生物发展阶段。
?3.辩证地认识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2.读图分析,理解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
?3.运用典型案例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想,增强按客观规律办事,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第二章我们学习了地壳的物质循环、大气的三圈环流、水循环、洋流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它们体现了某种单一地理要素的运动变化规律,地理环境就是由这许多种要素共同组成的。
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但不同区域也存在差异。
今天我们学习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板书: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推进新课自然地理要素彼此依存、相互影响,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和运动,构成了奇妙的自然地理环境,环境系统内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可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们探讨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正面和负面影响的双重性。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某个要素施加影响,会影响整个地理环境发生深刻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黄土高原的开发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有学者认为,在6500万年前,地球上的被子植物大量发展,并迅速取代了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不像裸子植物那样四季常青,而是一种秋冬季节就会落叶或枯萎的植物。这样,以植物为食的恐龙在秋冬季节被“饿”死;肉食性动物也由于猎物的失去而死去。
有学者认为,恐龙体型高大,大脑小,是由于体内的内分泌功能失常、代谢调节紊乱、酶的功能异常的结果,是一种病态。由于恐龙大脑和身体比例不协调,失去了对身体的调节控制作用,使恐龙不能在变化了的环境中生活而死亡。
[教学重点]生物进化及其对地球的改造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讲授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侏罗纪公园》故事片段,逐一提出问题:(1)电影画面中出现的动物是什么?(2)我们现在还能亲眼目睹恐龙的风采吗?为什么?(3)恐龙的灭绝说明了什么?
(学生观看电影节选片段,逐一思考回答问题)
【过渡】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和环境变迁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它们究竟有哪些千丝万缕的联系呢?且听下面一一分解。
【板书】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讲解】纵观地理环境的演化历程,不难发现,在地球上生命出现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在生命出现以后,有机进化,即生物演化则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年级地理学科组
集体备课统一教案
组长
备课人
时间
2012年月日
课题: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教学目标]1.认识各自然地理要素(尤其生物要素)对地理环境的作用,知道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2.明白生物进化对地球的改造作用。3.学会对地质历史时期地史资料的分析。
[教学重点]生物进化及其对地球的改造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讲授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侏罗纪公园》故事片段,逐一提出问题:(1)电影画面中出现的动物是什么?(2)我们现在还能亲眼目睹恐龙的风采吗?为什么?(3)恐龙的灭绝说明了什么?
(学生观看电影节选片段,逐一思考回答问题)
【过渡】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和环境变迁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它们究竟有哪些千丝万缕的联系呢?且听下面一一分解。
人地关系中,人类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类可以对环境进行主动自觉的改造,使之不断发生变化,以适应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同时人类活动也可不自觉地破坏环境。例如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就体现了人的主导作用。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正面和负面影响的双重性。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某个要素施加影响,会影响整个地理环境发生深刻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黄土高原的开发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有学者认为,在6500万年前,宇宙中有一颗直径10千米、重1270亿吨的小行星,以每秒20千米的速度撞击地球。撞击释放出来的能量相当于100个最大氢弹的爆炸力。当时,天昏地暗,尘土滚滚,遮月蔽日达3个月,植物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食物链中断,恐龙和其他动物就此灭绝。在意大利、丹麦、新西兰等地的晚白垩纪地层里,发现一层几厘米厚的富铱层,其铱的含量超过地球正常铱含量的30倍。地球上铱含量极少,但太阳系及其他星体含量较多。由此有人认为这些富铱层是小行星撞击后的尘粒形成的。此观点也由此得到学术界的重视。
结合课本P68,分析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的关系。
【总结归纳】(1)由于环境的变迁导致了生物的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如三叶虫)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中生代末期:恐龙完全销声匿迹;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2)教材从一个现象(“小行星碰撞”说)说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其实,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除了“小行星碰撞”说以外,还有其他不同观点:大陆漂移使气候发生变化、超新星爆发、“宇宙韵律”说,等等,不管是哪一种,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当时环境发生了变迁。
【总结归纳】1.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也是地理环境要素之一,而且是地球环境中非常特殊的要素。2.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系的主导着,人类活动已经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可分为两类,一方面是有利的作用,即改善环境,开发资源,造福于社会。另一方面则是不利的,给自然环境带来各种破坏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
【板书】(二)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
【阅读讨论】在6500万年前,不知发生了什么灭顶之灾,使恐龙这种在地球上显赫了1.6亿年的动物突然灭绝,给人们留下了种种猜测。
有学者认为,恐龙灭绝是气候骤变所致。其中,有的认为,在中生代末期,冰期突然降临,气候变得寒冷,一些不耐寒植物死亡,使恐龙在饥寒交迫中死去;有的认为,地球上的气温突然升高,而恐龙是散热能力较弱的动物,不能适应环境,造成内分泌系统紊乱,特别是雄性生殖系统严重破坏,致使恐龙断子绝孙而灭绝。
【读图讨论】读课本P66图3-1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讨论完成课本P67活动题。
【总结】生物的演化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各地质时代的生物特征表。
【过渡】生物演化在地理环境的演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地理环境的发展中,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环境的演化又促使生物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由此证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会对整体环境演变产生影响,反过来,整体环境的演变也会对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造成影响。
【板书】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讲解】纵观地理环境的演化历程,不难发现,在地球上生命出现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在生命出现以后,有机进化,即生物演化则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
【阅读分析】阅读课本P66《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分析回答:生物的进化对地理环境演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板书】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阅读分析】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讲解】人地关系是相互影响的过程,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因此,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看作是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反作用。例如东部季风区主要进行种植业生产,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主要进行畜牧业生产,这本身是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是反过来,由于这种影响,东部季风区的人类活动(种植业)使很多自然景观变成了农田景观,而西部则为牧场等。
【总结归纳】(1)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使大量的自由氧释放到环境中,改变了大气的性质,促使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2)真核细胞生物出现以后,因为藻类的光合作用效率大大提高,从而加速了自由氧在海洋和大气中的积累,也使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大大减弱,扩大和改善了生物的生存环境。(3)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由此揭开了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的序幕。
有学者认为,在6500万年前,地球上的被子植物大量发展,并迅速取代了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不像裸子植物那样四季常青,而是一种秋冬季节就会落叶或枯萎的植物。这样,以植物为食的恐龙在秋冬季节被“饿”死;肉食性动物也由于猎物的失去而死去。
有学者认为,恐龙体型高大,大脑小,是由于体内的内分泌功能失常、代谢调节紊乱、酶的功能异常的结果,是一种病态。由于恐龙大脑和身体比例不协调,失去了对身体的调节控制作用,使恐龙不能在变化了的环境中生活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