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
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提名项目公示
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提名项目公示项目一:(一) 项目基本情况(二) 项目简介木材胶粘剂是决定木质人造板及其家具地板产品性能的最核心要素之一,对其进行功能化改良是提升人造板综合品质、赋予人造板特殊性能、进而促进人造板产业升级的最有效途径。
尽管木材胶粘剂经过几十年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但由于木材引入后组分复杂、胶接性能与目标功能通常发生矛盾等因素,对于改性剂和胶粘剂主体的反应机理、改性体系固化历程及胶接力形成的动态机制等科学问题,一直是世界性理论难题。
该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资助下,基于固化动力学Arrhenius理论,从有机化学、材料力学和微生物学等角度,深入研究了脲醛树脂(UF)和酚醛树脂(PF)胶粘剂低毒降醛、快速固化、防腐抗菌等系列功能提升及其固化机制,形成了以“固化分界及加速-本体降醛-协同赋能”为核心的功能化改良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木材胶粘剂改性理论体系。
重要科学发现如下:2、首次发现“PF胶粘剂/防腐剂/木材”复合体系固化反应速率分界点,解析了改性体系的分子架构和快速固化机制。
基于125℃的固化反应速率分界点,分别建立PF胶粘剂/防腐剂/木材复合体系高低温区固化动力学理论模型,开创了最接近真实热压条件下研究木材胶粘剂固化历程的基础理论与方法;解析了铜化合物、脱甲基化木质素、金属催化剂促进PF胶粘剂固化反应的机制及其复合体系的分子架构。
2、首次发现uron树脂、五硼酸铵的“本体降醛”机制。
Uron树脂环状结构中的羟甲基与高摩尔比(甲醛/尿素)UF胶粘剂中的游离甲醛发生醚化反应而降低胶接制品甲醛释放量;五硼酸铵在热压时分解产生游离氨与UF胶粘剂中的游离甲醛反应生成六次甲基四胺,产生降醛作用;发现了陈化时间与UF胶粘剂制备胶合板湿强度之间的关联机制。
3、首次发现硼铜化合物和单宁-尿素共缩聚改性对酚醛树脂胶粘剂分别产生“协同赋能”效应。
五硼酸铵和纳米氧化铜在促进PF胶粘剂固化、保证定向结构刨花板力学性能的前提下,赋予其胶接制品显著的抗白蚁与防腐性能;阐明了苯酚/单宁/尿素/甲醛的共缩聚原理,发现了单宁-尿素共缩聚改性提高酚醛树脂力学强度和降低甲醛释放的作用机制。
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
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项目一:基于区块链的可溯源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一)项目基本情况提名者云南省教育厅项目名称基于区块链的可溯源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主要完成人梁志宏、王跃华、邵凌、孙兴平、陆歌皓、刘天成、周华、朱振博、嵇长青主要完成单位西南林业大学、易见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大学项目密级非密定密日期保密期限(年) 定密机构(盖章)专业(学科)评审委员会学科分类名称1 计算机软件其他学科代码520.40992 数据安全与计算机安全代码520.10603 金融市场代码790.7340所属国民经济行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任务来源其他具体计划、基金的名称和编号:已呈交的科技报告编号:201953ZK2883授权发明专利(项)授权的其它知识产权 5 项目起止时间起始:2016年3月1 日完成:2018年3 月18日(二)项目简介1、背景和意义区块链是“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的“战略性前沿技术”,国办发〔2017〕84号文把“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列为重点任务。
传统供应链金融存在交易真实性难以验证、信息无法共享、履约风险无法有效控制、监管难等问题,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金融机构风险高风控难、监管难等问题。
本项目基于区块链技术,通过多链隔技术、跨链可控交互技术、可信数据管理、供应链贸易系统和供应链融资系统的研发,有效的解决了传统供应链金融中存在的问题。
本领域既是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布局的重点,也是云南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突破口。
2、主要技术内容(技术创新点):(1)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数据多链隔离技术。
项目首次提出并运用区块链技术解决金融数据的多链隔离存储,实现了供应链中的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分片存储和并发执行,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可扩展性,保证了交易数据的安全可信与隐私保护。
(2)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数据跨链可控交互技术。
项目首次提出了供应链金融数据跨链可控交互模型,支持跨链数据授权访问,实现了供应链中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商流相互交叉验证和贸易可视、透明、穿透、难以篡改,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有效的贷前预审、贷后管理及征信等功能。
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
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项目名称:主动去甲基化调控DDR的机制研究及在神经退行疾病治疗中运用探索主要完成人:LI JIALI(李家立),蒋德伟,张莹,魏姝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提名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项目重要科学发现点、主要学术代表作、主要完成人的学术思想贡献:项目的重要科学发现点(项目简介):准确而有效的DNA 损伤修复机制对于维持生命体的基因组完整性是十分重要的。
细胞自身具有一系列完备而复杂的机制来应对DNA 损伤。
DDR 损伤应答(DDR)通路涉及到复杂的细胞调控网络,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表观遗传系统在其中具有重要的调控功能。
我们前期研究发现了PRC 复合体介导的组蛋白甲基化(H3K27me3)和HDAC4 介导的染色质乙酰化失调参与了DDR 核心因子ATM 相关的DNA 损伤修复过程。
本项目进一步发现TET蛋白介导的主动去甲基化在ATM 和ATR 相关的DNA 损伤修复通路中具有重要作用:机制研究上,本项目发现了新的表观遗传学标记5hmC 及其偶联的主动去甲基化过程与DDR 调控密切相关;揭示了ATM-TET1 和ATR-TET3 调控轴线在应对不同类型DNA 损伤过程中的重要功能及其分子机制;以较接近灵长类的树鼩为模型,我们首次发现了树鼩各脑区与发育和衰老相关的甲基化动态变化规律,且与Tet家族基因的时空表达差异密切相关。
运用探索方面,本项目以ATM 功能缺失的病人(A-T)样本为基础,首次报道了脑区特异的5hmC 丢失影响患者小脑浦肯野神经元的易损性和退行性病变;证明了TET1 是该过程的关键调控因子之一;并在全基因组水平阐释了去甲基化紊乱的分子机制;在Atm-/-小鼠模型上,通过人为操控5hmC 水平阻断了PC 神经元退行的病理进程,并改善了患病小鼠的运动能力缺陷。
本研究为相关疾病的病理研究和DNA 损伤机理的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这些研究结果将为开发新的A-T 疾病诊断方法和更有效的药物及治疗打下基础。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提名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
下,着重解决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大震设计理论、分析评价方法及失效控制技术等关 键科学问题,取得了四方面创新性突破: (1)针对不能直接基于大震非线性进行结构大震设计的问题,通过明确复杂 高层结构体系合理屈服顺序和失效路径, 提出了基于两阶段抗震设防目标的体系失 效模式优选方法,确定了复杂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大震设计量化控制指标,建立了基 于最优失效模式的复杂高层结构体系大震设计理论和方法, 解决了高层结构大震性 态不能主动把握的问题。 (2)针对结构非线性刚度时变特性,提出了基于瞬时等效刚重比的结构整体 地震倒塌判别方法,阐明了结构整体大震倒塌机理;明确了从构件损伤到结构整体 损伤的传递关系,提出了覆盖规范构件类别、整体结构大震性能目标一体化的抗震 性能量化评价方法。 (3)提出了复杂高层结构大震最优失效模式调控方法。以优化大震失效模式 为目标,发明了结构周期可调和连梁耗能阻尼器全局优化设计技术,揭示了连梁对 高层结构最优失效模式的调控机制, 开发了可引导高层结构大震附着式和内嵌式高 效阻尼技术,实现了对结构大震失效模式从被动抑制到主动调控。 (4) 搭建了基于 CPU-GPU 异构平台的模块化软件框架, 开发了兼顾精度和效 率的新型梁、 墙单元模块和阻尼器单元模块, 开发了基于超收敛技术和 AMG-CG 并 行算法的高性能加速计算模块, 开发了易于高层结构的高效建模的前处理模块及融 合系统评价方法的后处理模块, 基于上述技术自主研发了兼顾精度和效率的复杂高 层结构大震弹塑性数值模拟分析模块化应用服务平台。 项目研究成果曾获 2015 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6 年深 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 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授权发明专利 30 余 项、 实用新型专利 6 项、 软件著作权 5 项, 出版专著 3 部, 发表学术论文 150 余篇, 其中 SCI/EI 收录 130 余篇。以中国工程院欧进萍院士和周绪红院士为主任委员的 专家组对本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结题进行验收时一致认为: 该项目在新型结 构体系和结构设计理论领域形成了新的研究方向,其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一致同意通过验收,且综合评价等级为“A” 。 项目成果已获 100 多次应用,经济效益达 40000 余万元,为结构安全提供了重 要保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升了我国在复杂高层结构抗震设计 领域的理论及技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推动了我国高层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与 创新。 四、客观评价 (一)项目验收意见 2014 年 2 月 23 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深圳组织召开了本项目核心成 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超高建筑斜交网格筒结构体系基于失效模式的大 震设计理论 (50938001) ” 的结题验收会, 以中国工程院欧进萍院士和周绪红院士为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中国政府设立的最高科技奖项,旨在表彰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团队和机构。
根据你的要求,以下是一些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名单,但请注意,这只是一部分获奖者,无法穷尽所有的获奖者。
1.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得者:
“重大疫情防控技术与应急管理体系创新与应用”团队。
“高性能计算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团队。
2.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得者:
“高速铁路技术与系统研究”团队。
“高新技术燃气轮机关键技术与应用”团队。
3.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得者:
“大型飞机关键技术与应用”团队。
“高速列车技术与系统”团队。
4. 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得者:
“青蒿素类药物研究与发展”团队。
“高速铁路技术与系统”团队。
5. 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得者: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团队。
“大型数字光传输系统与关键技术”团队。
以上只是近年来的一些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得者,每年都有许多优秀的科学家、工程师、团队和机构获得这一荣誉。
这些获奖者在各自领域内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推动了中国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 2019 年度)一、项目基本情况专业评审组:序号:奖励类别:二、提名意见(适用于提名机构和部门)三、项目简介(限1页)四、主要科技创新1. 主要科技创新(限5页)2. 科技局限性(限1页)五、客观评价(限2页。
围绕创新性、应用效益和经济社会价值进行客观、真实、准确评价。
填写的评价意见要有客观依据,主要包括与国内外相关技术的比较,国家相关部门正式作出的技术检测报告、验收意见、鉴定结论,国内外重要科技奖励,国内外同行在重要学术刊物、学术专着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公开发表的学术性评价意见等,可在附件中提供证明材料。
非公开资料(如私人信函等)不能作为评价依据。
)六、应用情况和效益1.应用情况(限2页)2.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限2页)承诺:上述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用于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情况,已征得未列入项目主要完成人的权利人(发明专利指发明人)的同意。
第一完成人签名:八、主要完成人情况表九、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十、附件一、必备附件1.“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前3项2. 应用满三年的佐证材料3.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审批的批准文件4.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及情况汇总表(模板附后)二、其他附件1. 应用情况和效益佐证材料2. 其他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承诺:本人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对本项目完成人合作关系及上述内容的真实性负责,特此声明。
第一完成人签名:特别说明:因为是内部提名,提交提名书纸质资料时所有附件材料可以是复印件,原件自己保存。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填写要求第一部分总体要求《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是评审的基础文件和主要依据,原则上应由提名者提供,以第三人称表述。
提名意见、项目简介、客观评价必须由提名者客观、如实、准确作出;主要科技创新、应用推广情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目录,以及主要完成人情况、主要完成单位情况等客观内容及其证明材料可以由被提名的项目完成人、完成单位提供,但提名者要对有关内容认真严格审查,并承诺对提名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
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一)项目基本情况提名者云南省教育厅项目名称云南水分生态脆弱区植被退化机制与恢复关键技术主要完成人陈奇伯、王妍、王克勤、董琼、黄新会、黎建强、李艳梅主要完成单位西南林业大学项目密级非密定密日期/保密期限(年) / 定密机构/专业(学科)评审委员会农学学科分类名称1 林学及其他学科(22099)代2 生态学(18044)代3 农业工程(41650)代所属国民经济行业农、林、牧、渔业任务来源国家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具体计划、基金的名称和编号:干热河谷水电站工程弃渣场废弃地植被恢复生态学过程研究(31060093)已呈交的科技报告编号:201953zk2973授权发明专利(项)2授权的其它知识产权行业标准项目起止时间起始:2002年1月1日完成:2018年12月31日(二)项目简介为了全面改善云南干热河谷和岩溶石漠化等水分脆弱区的整体生态环境质量,落实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国家战略,助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发挥云南省在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的作用,依托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项国家林业局林业科技推广项目的研究成果及推广应用实践成果,以云南省干热河谷、岩溶石漠化为代表的水分生态脆弱区为研究对象,探明了生态退化区植被水分适宜性、水分生态承载力、土壤水分入渗和产流产沙特征、集水系统的水文生态过程,揭示了植被退化成因和生态恢复的约束条件;在自然坡面产流率、集水系统的水分生产力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集水组合、导流组合和土地整理整装的集水造林技术;通过适应性综合研究,筛选构建了以本地种为主体的乔灌结合的植被重建技术和相应模式;在人为干扰植被退化区和工程建设废弃地立地条件以及周边土壤种子库特征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封育和土壤种子库恢复以及利用客土促进废弃地植被恢复的技术。
具体技术指标如下:(1)径流小区和集水区尺度的微整地、林地及管护封禁坡面比人为干扰荒草地、坡耕地的产流量和产沙量分别减少39%和50%以上,土壤入渗性能明显改善,土壤水分含量增加,土壤水分消退时间延长。
2019年云南省科技奖拟奖项目及等级
技术发明奖
云南昆船烟草设备有限公司
烟叶打叶分流风选方法及系统
三
技术发明奖
中国铜业有限公司(4项)
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
锌冶炼清洁生产与提质降耗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一
科学技术进步奖
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艾萨工艺冶炼复杂铜物料杂质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
二
科学技术进步奖
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
全自动剥锌机组研发及示范应用
云南大为恒远化工有限公司
煤焦化粗化学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三
科学技术进步奖
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项)
云南建投安装股份有限公司
内陆湖泊浅水区超长大口径虹吸管道系统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及应用
三
科学技术进步奖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1项)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高水头、大流量泄洪闸门原型观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云南儿童感染性疾病细菌病原分布规律及耐药性的系统研究和临床应用
三
科学技术进步奖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
昆明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管理体系建设和优化探索
三
科学技术进步奖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
公民逝世后角膜捐献及角膜移植的临床评价监测体系建立与应用
三
科学技术进步奖
迪庆州科学技术局(项)
迪庆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云南迪庆藏区青稞高效栽培与产业化示范技术集成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烟草高效检测技术体系构建及产业全链应用
三
科学技术进步奖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烟用热熔胶安全风险成分检控技术研发及应用
三
科学技术进步奖
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1项)
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
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钢铁窑炉烟尘细颗粒物超低排放技术与装备二、提名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三、提名意见当前,要打赢蓝天保卫战和污染防治攻坚战亟需工业烟气细颗粒物高效净化技术和装备。
该项目攻克了传统袋式除尘器净化效率低、排放浓度高、运行能耗高的难题,在PM2.5捕集的预荷电技术、“海岛纤维”超细面层精细滤料、预荷电袋式除尘器、工业烟道PM2.5工况测试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创新突破,获发明专利10项,是国家倡导的原始自主创新的技术和装备。
所研发的预荷电袋滤技术和装置是控制细颗粒物污染的利器。
经专家鉴定和工业应用表明,该技术性能指标和核心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促进了我国大气污染控制的技术进步,显著提升了我国对PM2.5细颗粒物控制技术和装备的核心竞争力。
细颗粒物排放超标是当前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
该成果及时提供了一种技术先进、节能显著、运行稳定的技术装备,已满足重大市场需求。
成果的应用可使颗粒物排放浓度从20~30mg/m3下降到10mg/m3以下,PM2.5排放总量消减50%以上,运行能耗降低40%以上,环保和节能效益显著,提升了环保装备水平,促进了环保产业发展。
该项目快速完成了成果转化和工业应用。
2014年12月在鞍钢建成示范工程,实现了首台套应用,投运4年以来,装置运行稳定,颗粒物排放浓度<10mg/m3,运行阻力700~1000Pa,比传统袋式除尘器降低40%,成为钢铁企业实现超低排放的典型范例,在钢铁行业反响强烈,已在河钢、日照钢铁、新余钢铁、水钢、方大特钢等企业广泛应用。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四、项目简介“钢铁窑炉烟尘细颗粒物超低排放技术与装备”是国家“十二五”863计划科技成果,重点研发了强化PM2.5捕集的预荷电技术、超细面层精细过滤材料、预荷电袋滤器、工业烟道PM2.5工况测试技术与装置等,实现了示范应用,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研究内容及创新点(1)钢铁窑炉烟尘微细粒子预荷电技术与装置开展了预荷电装置结构研究,完成了预荷电装置的设计,确定了预荷电极配形式、电场长度、电场高度、电场风速、荷电时间、板型和线型、清灰方式等关键技术,并完成了样机制造。
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
年月日年月日
二、提名意见
(适用于专家提名)
姓 名
身份证号专家类型工来自单位职 称学科专业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电子邮箱
联系电话
责任专家
□是□否
提名意见:
提名该项目为科学技术进步奖__等奖。
声明:本人遵守《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科学技术奖提名制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承诺遵守评审工作纪律,所提供的提名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本人已征求被提名者同意;作为提名者,本人同意在项目公示时向社会公布;本人承诺根据需要参加答辩,接受评审专家质询;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调查处理。如有材料虚假或违纪行为,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
专家签名:
年 月 日
登记成果名称:
成果登记号:
授权发明专利(项)
授权的其他知识产权(项)
项目起止时间
起始: 年 月 日
完成: 年 月 日
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制
二、提名意见
(适用于单位提名)
提 名 者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传 真
提名意见:
提名该项目为科学技术进步奖__等奖。
声明:本单位遵守《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以及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对提名工作的具体要求,承诺遵守评审工作纪律,所提供的提名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如有材料虚假或违纪行为,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调查处理。
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
2019 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印太暖池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在低纬高原区的灾害效应主要完成人:曹杰(云南大学),王林(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杨若文(云南大学),陶云(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谈树成(云南大学)提名奖种: 云南省自然科学奖提名单位:云南大学二、项目简介:印度洋-太平洋的海气相互作用通过影响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调控着位于其北侧的低纬高原区的天气气候。
异常的印太暖池区海气相互作用往往造成低纬高原区天气气候的异常,进而产生显著的灾害效应,引起巨大的生态灾难、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云南省政府联合基金重点(U0933603)等项目的支持下,项目组通过资料诊断、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系统开展了印太海气相互作用和东亚季风与印度季风相互作用及其在低纬高原区的灾害效应研究,取得了以下四方面的原创成果:(1)率先定量化地确定了印度夏季风和东亚夏季风交界面,建立了印度夏季风和东亚夏季风交界面指数。
回答了印度、东亚两季风交界面形成和变异的重大科学问题。
发现: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的分界不能逾越高黎贡山,哀牢山系对两支季风交互影响的阻隔作用明显但并不是它们的地理分界线:印太海气相互作用是决定两季风交界面位置变化的关键因素。
(2)提出新的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后,进- -步揭示出印太海气相互作用对东亚冬季风形成和变异的作用。
发现:南北向热力梯度与东西向热力梯度对东亚冬季风形成和变异的作用同等重要,印度洋和海洋大陆地区的海温对南北向热力梯度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与ENSO相比,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对东亚冬季风年际变异的作用更大。
(3)率先判识出春季南印度洋副热带偶极子是年际尺度上预测低纬高原区汛期降水的强信号之一,突破了全球最强的ENSO信号在预测低纬高原区汛期降水失效的瓶颈。
发现春季南印度洋副热带偶极子通过影响印度洋海区跨赤道辐散环流最终导致了低纬高原区汛期降水的异常,易引发早涝及次生灾害。
疾控中心拟提名2019年云南省科技奖励项目
附件 6云南省疾控中心拟提名2019年云南省科技奖励项目项目一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非编码RNA在砷接触高危人群筛查中的应用拟提名情况:拟提名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目简介砷是确证的人类致癌物,其健康危害和毒效应与代谢转化模式密切相关。
已有研究认为p53在砷遗传毒性和致癌效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砷接触可导致p53损伤和表达改变,进而导致一系列健康相关事件的发生。
p53介导的非编码RNA 可能在砷代谢及其毒效应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项目其中一次研究以正在接触砷和停止接触砷85天的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尿砷形态分析,AS3MT、已有研究证实受p53调控的11种与肿瘤发生相关的非编码RNA、p53及其下游相关基因Bax、Puma、Bcl-2和Fas mRNA表达,以及p53外显子5,6,7和8的突变前损伤检测,探讨砷对p53家族非编码RNA 表达影响,并系统研究非编码RNA与砷代谢和p53损伤关系。
本项目基础研究主要结论是:1、砷暴露改变了课题选择的多数非编码RNA及相关编码RNA 表达。
停止接触2个多月后部分RNA恢复,接近正常水平,可能与一些临床症状恢复存在重要关联。
表明此为机体应急状态,期间机体内分子生物学、生理和生化变化,尤其遗传毒性和远期效应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合分析认为,部分p53调控的非编码RNA难以在相应时间内恢复至正常水平可作为高危人群选择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2、职业砷接触工人p53外显子5,6,7和8存在明显损伤,损伤位点与砷代谢模式存在独特的关系。
p53外显子7和8损伤与尿中多种砷化合物含量呈负相关,可能对砷代谢转化和遗传毒性具有重要作用。
3、长链非编码RNA MEG3、 TUG1、 HOTAIR和 MALAT1表达与尿中各种砷化合物显著相关,且明显受p53不同位点损伤影响。
表明p53家族的长链非编码RNA可能对砷代谢转化和遗传毒性具有重要作用。
4、砷接触导致p53及4个下游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增加。
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
苗永旺: 从母系遗传角度厘清了中国家鸡的起源历史,揭示了家鸡在东亚及 其周边地区的多次局部驯化事件。对本项目重要科学发现“家养动物的起源和群 体历史研究”中所列第 2 项科学发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是第 6 篇代表性论文的 共同第一作者(排名第一)。
彭旻晟: 开展了家鸡遗传学的研究工作;整理构建了家养动物线粒体 DNA 系统分析策略。对本项目重要科学发现“家养动物的起源和群体历史研究”中所列 第 2、3 项科学发现和“家养动物的驯化遗传机制研究”中所列第 3 项科学发现做 出了创造性贡献,是第 3 篇代表性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排名第三),第 4 篇代 表性论文的第一作者,第 5 篇代表性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排名第一),第 6 篇代表性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排名第二)。
鉴于此,张亚平院士带领的研究团队,联合国内外和省内外的学者,20 多 年前率先从 DNA 水平在国内系统研究家养动物的遗传多样性,全面覆盖了鸡、猪、 山羊、绵羊、牛、马、驴和兔等家养动物,研究技术从早期的线粒体 DNA 片段发 展到全基因组的分析,涉及家养动物的起源与扩散、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作用、 复杂性状的遗传机制等重要问题。我们从发表的 40 多篇 SCI 论文中挑选了 20 篇作为代表,这些工作引领了我国家养动物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发展,也奠定其国 际地位。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家养动物的起源与演化:
主要学术代表作:
项目 20 篇核心论文总影响因子 129.541,SCI他引 575 次,其中 8 篇代表性 论文总影响因子 90.548,SCI他引 329 次。SCI他引中包括《Nature》、《Nature Genetic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等国际权威杂志的正面引用,部分工作得到《Science》报道。主要代 表论著有:
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
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项目名称:走进动物王国主要完成人:吴丽彬,马晓锋,张丽坤,李维薇,罗文寿,陈泉燕,何桂武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提名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项目简介云南生物物种种类及特有类群数量均居全国之首,是全球34个物种最丰富的热点地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和世界上最独特和最有价值的生物基因库。
云南素有“动物王国”的美誉,其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多类型的生态环境造就了极其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
昆明动物博物馆凭借地域优势和丰富的物种资源,基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近六十年的科研积累和几代科学家的辛勤工作,推出了“走近昆虫”、“感受生命之重—走近大象”、“云南湿地•珍禽”、“人类的近亲—灵长类”、“鱼翔浅底—云南鱼类”“蛇年话蛇”、“鹤舞高原”、“黑色精灵—怒江金丝猴”、“云南野鸟”等动物系列电子书,在中科院昆明动物所昆明动物博物馆官网推出。
与此同时,成功举办了动物系列专题展览,以及至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机场出入境大厅、学校、公园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巡展,开展科普教育与科学传播工作,引起了较好的社会反响,累计参观人数逾200万人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动物系列电子书和专题展览基础上,采撷国内外优秀科技成果,编撰整理了科普丛书《走进动物王国》。
该丛书语言严谨科学、通俗易懂、生动活泼、风趣幽默,配以精心整理、种类繁多的动物图片,形象生动地展示和阐释了生存在地球上的各类动物的形态、生活习性与生存情况,以及它们和人类社会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引起人们对形态各异的动物的关注,唤起人们探索动物王国的兴趣,促进人们关注和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系列电子书、科普展览、出版物、创意品等进行科普教育与科学传播,贯穿云南动物多样性知识体系,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以提高青少年、社会公众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和民族地区科技文化素养。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进一步做好2019年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技创新团队类)提名工作的通知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进一步做好2019年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技创新团队类)提名工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公布日期】2019.05.31
•【字号】
•【施行日期】2019.05.3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技奖励
正文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进一步做好2019年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技创新团队类)提名工作的通知
有关单位:
因受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改为提名制、云南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科技奖励子系统)上线运行时间较晚等因素影响,为进一步做好2019年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技创新团队类)提名服务工作,请确在2019年5月31前已完成在本单位范围内公示(至少公示7天),并无异议的省创新团队(公示时间造假的,承担诚信责任,取消提名),按照《云南省科技厅关于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云南省科技厅关于延长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奖提名受理时间的通知》等相关要求,于2019年6月3日前将纸质提名材料及本单位范围内公示证明材料各一份,报省科技人才办公室(昆明市北京路542号云南科技大楼807室),逾期不予受理。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2019年5月31日。
5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及填写要求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 2019 年度)一、项目基本情况专业评审组:序号:二、提名意见(适用于提名机构和部门)三、项目简介(限1页)四、主要科技创新1. 主要科技创新(限5页)2. 科技局限性(限1页)五、客观评价(限2页。
围绕创新性、应用效益和经济社会价值进行客观、真实、准确评价。
填写的评价意见要有客观依据,主要包括与国内外相关技术的比较,国家相关部门正式作出的技术检测报告、验收意见、鉴定结论,国内外重要科技奖励,国内外同行在重要学术刊物、学术专著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公开发表的学术性评价意见等,可在附件中提供证明材料。
非公开资料(如私人信函等)不能作为评价依据。
)六、应用情况和效益1.应用情况(限2页)2.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限2页)承诺:上述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用于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情况,已征得未列入项目主要完成人的权利人(发明专利指发明人)的同意。
第一完成人签名:八、主要完成人情况表九、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十、附件一、必备附件1.“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前3项2. 应用满三年的佐证材料3.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审批的批准文件4.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及情况汇总表(模板附后)二、其他附件1. 应用情况和效益佐证材料2. 其他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承诺:本人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对本项目完成人合作关系及上述内容的真实性负责,特此声明。
第一完成人签名:特别说明:因为是内部提名,提交提名书纸质资料时所有附件材料可以是复印件,原件自己保存。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填写要求第一部分总体要求《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是评审的基础文件和主要依据,原则上应由提名者提供,以第三人称表述。
提名意见、项目简介、客观评价必须由提名者客观、如实、准确作出;主要科技创新、应用推广情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目录,以及主要完成人情况、主要完成单位情况等客观内容及其证明材料可以由被提名的项目完成人、完成单位提供,但提名者要对有关内容认真严格审查,并承诺对提名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2019 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 (科技进步奖)
三、客观评价
3.1 项目鉴定、验收评价 (1)广西科技计划项目“工业废渣在水泥与混凝土中的应用与产业化”(桂科 验字[2014] 550),2014 年 5 月 23 日验收:研发相应的物理及化学激发技术,使 之部分替代水泥生产天然原材料、熟料、天然石膏、混凝土掺和料。技术结果: 工业废渣在水泥生产中的平均利用率达到 30.9%。项目实施期间,水泥生产中年利 用工业废渣量达 100 万吨以上,混凝土生产年利用工业废渣 7 万吨,水泥单位生 产成本下降约 28.75 元/吨,每立方混凝土可以节省 14.6 元以上。 (2)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水泥节能制成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桂科验字[2013] 678),2013 年 8 月 11 日验收:项目围绕“绿色”主题,在广西 13 家水泥企业进行 水泥绿色成套技术推广,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累积节约成本 9965.45 万元,节电 8575 万 kWh,多掺废渣 47.83 万吨,减排 CO226.48 万吨,节能减排 效果显著,该水泥绿色制造成套技术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3)国家科学技术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生态水泥绿色制成技术集 成”(编号:17-1128),2017 年 4 月验收:应用本技术生产绿色生态水泥时,综 合电耗 27~31kWh/t, 粉磨电耗 22~26kWh/; 生产矿渣微粉时, 综合电耗 58~68kWh/t; 生产锰渣微粉时,综合电耗 51~55kWh/t,平均节耗 10~15%。生态水泥中渣材总掺 量由 40~50%提高至 65~75%,总掺量高于复合水泥中渣材用量,同时渣材品种达 3~6 种。本技术投资同比节省 10~15%,投资回收期缩短 1/3。形成成熟、完善、 适用性强的新型水泥粉磨站生产线工程设计模式。 (4)广西科技计划项目“锰渣制备绿色混凝土掺合料的工业化生产成套技术研 究与工程应用”(桂科鉴字[2012] 84) ,2012 年 3 月 28 日鉴定:项目自主研发了锰 渣制备混凝土掺合料过程中的系列关键技术,形成了锰渣制备绿色混凝土掺合料 的工业化生产成套技术。研究了基于锰渣微粉的混凝土高性能话技术,提高了锰 渣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和混凝土的产品性能。对推动我国工业废渣资源化利用,发 展绿色循环经济意义重大,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 (5)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混凝土低碳生产技术应用研究及示范:海工硅酸盐水 泥的研制与产业化”(桂科验字[2016] 513),2016 年 7 月 6 日验收:研制了一种 适合于海洋工程的特种水泥-海工硅酸盐水泥、经检测,产品性能指标符合国家 标准《海工硅酸盐水泥》(GB/T31289-2014),形成一条年产 30 万吨的海工硅酸盐 水泥生产线,并实现产业化生产。 (6) 广西科技计划项目 “利用水泥新型干法窑处理城市污泥关键技术研究” (桂 科鉴字[2014] 196),2014 年 7 月 3 日验收:在节省投资的条件下,研发和应用直 接入窑焚烧工艺、重金属固化技术,处理掺入量达生料 5%的高含水污泥,实现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项目一:
(一)项目基本情况
提名者云南省教育厅
项目名称云南切梢小蠹智能监测与绿色防控技术开发应用
主要完成人杨斌,泽桑梓,赵宁,马云强,季梅,朱家颖,王大伟,李宗波,刘乃勇
主要完成单位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云南省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云南这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项目密级非密定密日期
保密期限(年) 定密机构(盖章) 专业(学科)评审
委员会
林业
学科分类名称1 森林保护学代220.3020 2
3 代
所属国民经济行业农、林、牧、渔业
任务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云南省林业厅委托项目
具体计划、基金的名称和编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非寄主气味调控云南切梢小蠹产卵的作用和机理,31260179”,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云南松小蠹生物调控关键技术研究,201004067”,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松小蠹综合防治技术集成与示范,〔2016〕TG11号”,以及云南省林业厅所属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委托项目“云南省林业有害生物基础数据库及平台建设技术服务”。
已呈交的科技报告编号:
授权发明专利(项) 5 授权的其它知识产权33
项目起止时间起始:2008年8月1日完成:2018年9月30日
(二)项目简介
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是云南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年均为害面积超过100万亩。
项目组针对该虫开展了天空地一体智能监测技术和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
成果主要内容及创新点如下:
1.开发了天空地一体智能监测技术。
研发了云南切梢小蠹天空地一体数据采集系统、数据融合和智能分析平台;在云南切梢小蠹严重发生区建立247个固定监测点,1.5万个移动数据采集终端,21个无人机数据采集点,每天获取监测数据和图像超过3G。
实现云南切梢小蠹监测范围广覆盖、监测信息传输和接收实时化、监测数据分析智能化和监测预警结果表达可视化。
2.开展了非寄主植物对云南切梢小蠹影响研究。
研发出非寄主与寄主混交控虫的树种选择和混交模式配置技术2项;从非寄主中分离筛选出干扰云南切梢小蠹活性气味物质6个;克隆鉴定出80个气味感受相关基因,阐明非寄主与寄主气味物质与OBP 竞争性结合机制;发现在非寄主气味环境下,小蠹虫Vg和VgR基因表达受抑,卵黄蛋白合成受阻,最终导致小蠹繁殖效率降低;开发了气味缓释剂2个,发明非寄主气味干扰技术2项。
3. 构建了云南切梢小蠹绿色防控标准体系。
发布林业行业标准《云南松切梢小蠹受害木清理技术规程》(L Y/T 2352-2014);云南省地方标准《松小蠹防治抗虫混交林营建技术规程》(DB 53/T 893-2018)、《松小蠹防治施用粉拟青霉菌剂与打孔注药复合技术规程》(DB53/T 529-2013)、《松小蠹防治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 53/T
884-2018)、《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标准体系》(DB 53/T 883-2018)。
4. 应用推广及效益
(1)建立了新技术示范基地3个,面积共2700亩,其中抗虫混交示范林400亩、气味干扰控制云南切梢小蠹示范林100亩、微生物化学复合控制示范林700亩、综合防治示范林1500亩,综合防效分别为86.75%,86.2%,82.51%和85.3%。
(2)天空地一体智能监测技术推广。
本成果构建的天空地一体监测技术及成套设备在云南21县、河北2县、甘肃1县、黑龙江1县的25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推广应用,政府采购合同金额达1143.57万元,新增利润457.42万元。
(3)绿色防控技术在云南切梢小蠹严重发生的玉溪市、楚雄市、大理州等9个州市得到推广应用,应用面积达32万亩,累计经济效益为4.54亿元。
5. 发表论文23篇,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发布行业标准1项、云南省地方标准4项,获软件著作权5项,培养硕士研究生9名、博士研究生1名。
项目组成员获云南省“万人计划”产业技术领军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云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晋升教授3人、晋升副教授4人。
(三)候选人及候选单位对项目的贡献情况
1. 候选人对项目的贡献
排
名
姓名职称工作单位对本项目贡献
1 杨斌教授西南林业大学项目负责人,负责总体设计及混交林研究
2 泽桑梓副研究员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有害生
物防治检疫局负责混交林营建,技术推广应用、部分标准的起草、监测系统设计
3 赵宁
高级
实验师西南林业大学
负责气味活性测试、野外调查、部分标准
起草、参与技术推广和混交林营建、
4 马云强讲师西南林业大学
负责软件系统设计、开发指导、软件测试
和验收
5 季梅研究员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负责部分标准的起草,参与技术推广应用
6 朱家颖教授西南林业大学
负责小蠹虫嗅觉基因和嗅觉蛋白研究,产
卵相关基因研究
7 王大伟
助理
研究员西南林业大学
负责气味物质分析,气味缓释剂开发,气
味活性测试
8 李宗波副教授西南林业大学
参与非寄主气味分析,虫体解剖、产卵抑
制测试
9 刘乃勇
助理
研究员
西南林业大学参与嗅觉相关蛋白的研究
2.候选单位对项目的贡献
排名单位对本项目贡献
1 西南林业大学项目主持单位,全面负责本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2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承担云南切梢小蠹绿色防控技术研发及成果推广应用。
3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
防治检疫局
承担云南切梢小蠹抗虫混交林营建、技术推广应用及智能
监测系统设计。
4 云南这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承担云南切梢小蠹智能监测系统研发及推广应用。
(四)获得知识产权情况
发表论文23篇,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发布行业标准1项、云南省地方标准4项,获软件著作权5项,培养硕士研究生9名、博士研究生1名。
项目组负责人获云南省“万人计划”产业技术领军人才,项目主要成员有3人晋升教授、4人晋升副教授、云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
(五)项目曾获奖励情况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