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研究(笔记)

合集下载

鲁迅小说专题研究 第八章 鲁迅的《长明灯》与迦尔洵的《红花》

鲁迅小说专题研究 第八章 鲁迅的《长明灯》与迦尔洵的《红花》

第八章鲁迅的《长明灯》与伽尔洵的《红花》伽尔洵(1855-1888)是十九世纪后期俄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也是鲁迅先生早年所推崇的俄国作家之一。

一九0九年出版的《域外小说集》中,即收有鲁迅先生所翻译的伽尔洵的《四日》一篇,并对作者作了简要的介绍,指出:“氏悲世至深;遂狂易,久之始愈,有《绛华》一篇,即自记其状。

晚岁为文,尤哀而伤。

今译其一,文情皆异,迥殊凡作也。

”这里所提到的《绛华》即是伽尔洵的代表作《红花》。

一九二一年,鲁迅先生在《(一篇很短的传奇>译者附记》及《(一篇很短的传奇)译者附记二》中,又两次提到《红花》,并作了简要的评价:“他的杰作《红花》,叙一半狂人物,以红花为世界上一切恶的象征,在医院中拼命撷取而死。

论者或以为便在描写陷于发狂状态中的他自己。

”我们知道,鲁迅早期所介绍的俄国作家作品为数并不多,但却再三地提到伽尔洵的《红花》,足见鲁迅对《红花》的重视。

《红花》写于一八八三年,反映的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开始之前俄国人民解放运动时期的历史面貌。

当时,在俄国文艺界,用短篇小说这一形式反映觉强了的知识分子革命者为被压迫群众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作品为数极少,而《红花》是较早的、也是相当成功的一篇。

一九一0年,俄国著名作家柯罗连科曾把《红花》称为俄国文坛的一颗“珍珠”,指出:“它以非常凝炼的形式展开了一整都自我牺牲和英雄事业的精神悲剧,这悲剧十分鲜明地表现着人类精神的高度的桨。

′’在《红花》创作四十二午后,一九二五年鲁迅先生创作了《长明灯》。

从早期鲁迅先生对《红花》的推崇和赞赏来看,创作《长明灯》时,在某些方面受到《红花》的启示是毫不奇怪的。

我们说《长明灯》对《红花》有所借鉴,这并不会贬低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曾经明确指出:“一切事物,虽说以独创为贵,但中国既然是在世界上的一国,则受点别国的影响,即自然难免,似乎倒也无须如此娇嫩,因而脸红。

单就文艺而言,我们实在还知道的太少,吸收得太少。

”另一方面,我们说《长明灯》在整体上超过了《红花》,也不会降低《红花》的价值和历史地位。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鲁迅小说研究)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鲁迅小说研究)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鲁迅小说研究)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鲁迅小说研究)(0812)自学考试大纲本课程是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的专业课,其考试是按照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层次的要求进行的水平合格考试。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全面理解鲁迅小说,学习作家作品研究的方法。

《引言》(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本章重点在于鲁迅的世界观、文艺观的理解,要了解鲁迅前后期自然观、历史观的不同之处,理解鲁迅前后期文艺观的不同之处。

(二)章节内容1、鲁迅获得的国际声誉,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

2、鲁迅前后期世界观、文艺观的不同。

3、茅盾、巴金对鲁迅的评价。

(三)考核知识点1、鲁迅的世界观即自然观、历史观前后期的不同。

2、鲁迅的文艺观前后期的不同。

3、鲁迅多样化的艺术方法。

4、茅盾、巴金对鲁迅的评价。

5、瞿秋白对鲁迅的评价。

[识记]鲁迅获得哪些国际声誉。

毛泽东对鲁迅的崇高评价。

鲁迅思想前后期的时间划分。

茅盾、巴金、瞿秋白对鲁迅的评价。

[领会]鲁迅的文艺观。

–1–多样化的艺术方法:以“为人生”文学主张为主干,接受了拜伦等“摩罗”派诗人的浪漫主义,果戈理、显克微支的现实主义,乃至安特莱夫的“使象征、印象主义与写实主义相调和”的思想。

第一章鲁迅小说崇高的历史地位(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重点在于鲁迅小说的现代化内容与现代化形式的理解。

要深刻理解鲁迅小说为什么是真正称得上现代化的作品。

理解小说叙述方式与叙事角度概念。

理解鲁迅为现代小说提供了什么艺术经验,了解鲁迅对乡土文学的影响。

(二)章节内容1、从我国小说发展史的角度看,他的《呐喊》《彷徨》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称得上是一次深刻的革命。

2、鲁迅小说画出了现代中国人的魂灵,在有限的篇幅中塑造出具有无限生命力的艺术典型。

3、鲁迅小说为中国现代小说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给中国现作家的创作以深刻的影响。

(三)考核知识点1、鲁迅小说的现代化内容:“人” 的觉醒。

2、鲁迅小说的现代化艺术形式:白话小说;横断面写法;人物性格中心;多样化叙述方式和叙述角度。

自考鲁迅研究重要知识点

自考鲁迅研究重要知识点

自考鲁迅研究重要知识点1 中国小说人物主题的转换宋人话本的产生,在小说史上带有革命的性质。

其中有一点是:作品描写的对象由表现封建士子为主转向贫民,尤其是市民。

因而,作品的思想观点、美学情趣,随之发生了变化。

(见李梅吾《中国小说史漫稿》P6)鲁迅小说是我国小说走向现代化的标志。

这首先表现在作品思想内容上对“人”的价值的发现,尊重“人”,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人”,尤其是普通民众。

(见王敬文《鲁迅小说研究》P10)2《儒林外史》与鲁迅的杂文李悔吾《中国小说史漫稿》绪论中说:《儒林外史》不仅直接影响晚清谴责小说的创作,也影响着鲁迅的杂文。

值得注意。

(见李梅吾《中国小说史漫稿》P10)3 时代的转折,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历史的批判。

不对旧的民族历史作批判性总结,便难以对新的民族历史作总结性开始。

鲁迅小说正是对我国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最辉煌的一页——辛亥革命作了艺术的批判。

这是我们论述鲁迅小说的重大历史意义时所应注意的根本出发点。

见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4 鲁迅开创的现实主义主潮,是中国古典现实主义和西方近代现实主义在“五四”时代的历史交错点作为艺术背景和艺术渊源的。

那么,中国古典现实主义对鲁迅小说的影响如何?鲁迅开创的现实主义与之有何不同呢?鲁迅对古典现实主义作了哪些丰富和完美呢?这应该是鲁迅对中国小说的贡献之一。

5 鲁迅对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尤其是《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现实主义本质,有独到的理解和真切的领会。

他认为,《儒林外史》的艺术精义在于“烛幽索隐,物无遁形”,“使彼世象,如在目前”。

《红楼梦》的艺术要点在于“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正因写实,转成新鲜”。

这里,给我们指了一条认识鲁迅现实主义与古典现实主义联系的途径——从鲁迅对古典现实主义的把握入手。

应注意研究。

6 鲁迅小说突破了我国旧小说濒于凝固化的艺术格局和表现方法。

这种突破,首先是从短篇小说的艺术格局开始的。

对旧小说艺术的突破,应是鲁迅对中国小说贡献的一个重要方面。

鲁迅小说语言的特点研究

鲁迅小说语言的特点研究

鲁迅小说语言的特点研究作者:杨文新来源:《神州·下旬刊》2019年第02期摘要:分析和理解鲁迅小说中的语言特点意义重大。

本文就鲁迅小说中各具特色的语言特点进行了深度的思考和分析,通过这种深入浅出的剖析,鲁迅小说中的语言特色被一一的展示在世人面前,对喜欢鲁迅文学作品的人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提点和总结。

关键词:鲁迅;小说;语言;特点在我国近现代的文学史上,鲁迅占据的地位自然不容笔者在此赘诉,将其称之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完全不为过。

在众多鲁迅小说作品中,其不但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在语言运用方面散发出来的光辉亦是十分引人注目。

鲁迅小说的语言特点蕴含深意,深入挖掘鲁迅小说中的语言特点成为了业界十分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鲁迅小说的叙述语言具有辛辣的讽刺性纵观鲁迅的众多小说作品,笔触辛辣,视角独特就是十分鲜明的特点之一。

在小说的写作过程中,本身平铺直叙的记叙性语言占大多数,鲁迅小说在叙述性语言中的特点就更是引人入胜,让读者欲罢不能。

熟悉鲁迅小说的读者应该都有这样的体会,小说语言中“顾左右而言他”的内容比比皆是,这些看上去似乎不起眼的叙述性语言却是暗含玄机,只有做一个有心人方能最终深刻领会和理解。

换言之,笔者认为如果用“冷眼旁观”来形容鲁迅小说的讽刺性特点也是毫不为过的。

看上起感情平淡的一句话,只要读者细细揣摩,最终流露出来的别样情绪是很多作者在怎么努力也是望其项背的。

例如,《肥皂》就是一部鲁迅短篇小说作品,在该作品中鲁迅小说语言的讽刺性表现的十分明显。

在这篇小说中,四铭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反面人物,在塑造这个反面人物的过程中,作者使用讽刺性语言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首先,鲁迅用大师级别的笔触将四铭的形象描述的一清二楚,肥胖的脸庞、两撇细长的胡子、为了找到菜心而将自己的眼睛睁的老大。

这些细节性的描述看上去十分平淡,但是对于四铭这个反面人物的塑造一下子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他对孝女的乞讨行为和光棍卖肥皂时候说的下流话一直恋恋不忘,由此可见他内心深处的龌蹉心思。

芝麻与芝麻油——鲁迅小说研究之二

芝麻与芝麻油——鲁迅小说研究之二

作者: 何以刚 出版物刊名: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45-47页与政治;祥林嫂;社会生活;小说作品;半封 建半殖民地;社会效果
摘要: <正> 鲁迅在致徐懋庸的一封信中说:“文学与社会之关系,先是它敏感的描写社会,倘 有力,便又一转而影响社会,使有变革。这正如芝麻油原从芝麻打出,取以浸芝麻,就使它更油一 样。”这段话,形象而深刻地阐明了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文学来源于社会,又反过来给予社会以 巨大的影响。鲁迅是按照他的文艺观进行创作的。他认为“文艺大慨由于现实生活的感受,亲身 所感到的,便影印到文艺中去。”(见《集外集·文艺与政治的岐途》)他生活在半封建

鲁迅研究复习资料

鲁迅研究复习资料

10.“油滑”一、名词解释即“古今杂揉”的手法,鲁迅称之为“油滑”的手法,是直接从中国传统戏剧里借用来的既为作品真实地展现的古代1.“匕首”、“投枪”人物、环境、生活所吸引,又因现代语言情节、细节不断插这是鲁迅对杂文的社会作用的认识,他认为杂文应该针砭时入,提醒而冷静思索作品的现实意义,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作弊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具有独特的战斗性。

品所描写的一切。

从而使小说获得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

2.“过客”11.“媚态的猫”这是鲁迅在散文诗《野草》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

他是鲁迅鲁迅杂文中社会相的一种。

“媚态的猫”实际上是以物喻人,反抗黑暗,反抗绝望的精神象征。

不仅指现代评论派的资产阶级文人,也勾勒了一切反动黑暗势力的共同特征。

3.“吃人”12.“民族魂” 这是鲁迅在小说《狂人日记》中对中国历史所作的形象化的总结,其内涵是指封建专制统治对人的精神控制和毒害。

是对鲁迅的崇高评价。

他是我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转折到新4.真的猛士民主主义的历史关头,用文学来思考时代的要求,记录时代的步音,参与和鼎助时代发展的旷世巨人。

鲁迅是现代中国这是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所提到的。

一种“敢于“民族魂”的代表,也是现代“民族魂”的塑造者之一。

正视现实、正视人生”的人生态度,也是鲁迅的理想人格的精神象征。

13.“为人生”5.《摩罗诗力说》鲁迅创作的文学主张,而且要改良这人生“的主张,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用意在”揭出病苦,引起这是鲁迅早期撰写的一部介绍外国文化、文学的论文,从中疗救的注意。

反映了鲁迅对外国文化、文学的基本态度,是研究鲁迅的美14.“叛逆的猛士” 学思想、比较文学思想的重要文章。

6.“社会相”是鲁迅对自己的期望。

鲁迅先生作为一个觉醒者,他毅然肩负起了唤醒民众的责任,希望能打破黑暗世界建立光明之中是对鲁迅杂文的形象概括。

体现出鲁迅杂文是一部活的近代国。

和现代的中国社会史,更是对社会各种现象洞幽烛微的精辟见解的诠释。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笔记大全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笔记大全

第一讲鲁迅研究导言:这一专题是从四个方面来讨论、评价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转型期的地位及意义。

一、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在现代文学史的地位;二、如何看待鲁迅在传统批判中的偏激;三、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是否丑化了中国人;四、鲁迅对现代化的思考有哪些值得我们今天重新关注;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同时又是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

1、《呐喊》《彷徨》的简况:《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收14篇小说;《彷徨》是他的第二部小说集,1926年出版,收11篇小说。

鲁迅说过,他是抱着启蒙主义的目的来写小说的,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

”但因写作年代不同,受当时社会环境、时代风潮的影响,鲁迅这两部小说集的创作心境和运用的创作方法、表现手段也不尽相同。

《呐喊》中的作品,大都写于“五四”运动的高潮时期,要为新文化运动助阵振威,取名《呐喊》,意指作者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集子中的作品明显地保留着作者于“五四”高潮时期,在结束了一段时间的沉默之后,奋起呼喊的特色。

在艺术上,吸收和借鉴外国小说的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法,因此,《呐喊》集中的作品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令人耳目一新。

其所收的14篇作品的篇目是:《狂人日记》(1918年4月)《孔乙已》(1919年3月)《药》(1919年4月)(以上三篇发表于五四运动前)《明天》(1920年)《一件小事》(1920年)《风波》(1920年)《故乡》(1921年)《阿q正传》(1921年)《端午节》(1922年),p@Xr ) / !_; xa? [ 此文转贴于我的学习网自考成考自学考试指导],p@Xr ) / !_; xa?《白光》(1922年)《兔和猫》(1922年)《鸭的喜剧》(1922年)《社戏》(1922年)《彷徨》写于“五四”退潮期,鲁迅经历了新文化阵营内部的分化过程,他在《题(彷徨)》诗中写出了当时苦闷心情:“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第三讲:鲁迅小说研究专题

第三讲:鲁迅小说研究专题

第三讲:鲁迅小说研究专题第三讲:鲁迅小说研究专题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思想与其创作的关系。

2、深刻认识鲁迅小说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特色。

3、认识鲁迅创作的成就及其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贡献4、阅读理解《阿Q正传》与鲁迅文学的“国民性批判主题”,反思“国民性批判”于中国现代文学乃至文化的意义。

5、理解和把握鲁迅对五四“个性解放”思想,尤其是知识分子题材与启蒙主题的反思与批判。

教学时数:6学时具体教学内容:引言:鲁迅是现代文学研究的焦点,是永远说不尽的话题。

鲁迅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民族文化的象征,他为我们所提供的精神文化资源是那样丰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断地发掘、理解与诠释。

据说,英国人宁可失去英伦三岛,也不能不要莎士比亚,这是形容一种文化象征的极端重要性。

鲁迅对于我们民族的现代文化也有类似莎士比亚之于西方文化的经典价值,他以自己的笔触直接深入国人的灵魂,努力发掘其中病痼,希图为病入膏肓的中国文化寻找病因加以疗治。

在当下这样一个价值标准比较混乱,民族精神的重构面临极大挑战的时期,我们尤其需要珍惜现代文化留给我们的鲁迅这份精神遗产。

鲁迅的清醒、鲁迅的严峻、鲁迅的深刻对于讲究中庸、平和的中国文化传统来说显得如此突兀,以至于从一开始就不断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不喜欢”。

有人说他“尖刻”,也有人说他“阴暗”,也有人说他“偏激”,也有人说他“艰涩”,这些词汇从一个方面透露出鲁迅文学的巨大震撼力——它直刺你的肌肤,让人难以躲避。

就像鲁迅自己所说的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他迫使你面对现实,无法逃遁。

当然,这就让人感觉到痛苦。

向来,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缺失的就是这种直面的勇气,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以一己之力撼众人之愚,鲁迅的一生为我们型塑了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格典型——清醒的理知和冷静的批判,在中国思想史上至今仍是无人可追。

有人评论鲁迅思想是“深刻的复杂”。

的确,要对鲁迅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一学期的课都讲不完。

鲁迅研究复习资料(完整版)

鲁迅研究复习资料(完整版)

鲁迅研究复习资料(完整版)【名词解释】(鲁迅自考笔记)1“匕首”、“投枪”——这是鲁迅对杂文的社会作用的认识,他认为杂文应该针砭时弊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具有独特的战斗性。

2.“过客”——这是鲁迅在散文诗《野草》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

他是鲁迅反抗黑暗,反抗绝望的精神象征。

3.“吃人”——这是鲁迅在小说《狂人日记》中对中国历史所作的形象化的总结,其内涵是指封建专制统治对人的精神控制和毒害。

4.真的猛士——这是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所提到的。

一种“敢于正视现实、正视人生”的人生态度,也是鲁迅的理想人格的精神象征。

5.《摩罗诗力说》—。

这是鲁迅早期撰写的一部介绍外国文化、文学的论文,从中反映了鲁迅对外国文化、文学的基本态度,是研究鲁迅的美学思想、比较文学思想的重要文章。

6.“社会相”是对鲁迅杂文的形象概括。

体现出鲁迅杂文是一部活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社会史,更是对社会各种现象洞幽烛微的精辟见解的诠释。

7.精神胜利法“是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中主人公阿Q最突出的思想性格特点。

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国民劣根性的揭露和批判。

8.“超人”哲学是指鲁迅早期曾接受过的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主张。

其理论鼓吹所谓超人是人的生物进化的顶点,一切历史文化都是由他们创造的,而普通群众则是低劣的庸众。

9.“中间物”是鲁迅自己的说法。

他在《坟》的后记中说,在进化的链条中,一切都是中间物。

这是鲁迅对自己身在传统与现代之中的体验,也是他自我否定意识的体现。

10.“油滑”即“古今杂揉”的手法,鲁迅称之为“油滑”的手法,是直接从中国传统戏剧里借用来的既为作品真实地展现的古代人物、环境、生活所吸引,又因现代语言情节、细节不断插入,提醒而冷静思索作品的现实意义,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作品所描写的一切。

从而使小说获得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

11.“媚态的猫”,是鲁迅杂文中社会相的一种。

“媚态的猫”实际上是以物喻人,不仅指现代评论派的资产阶级文人,也勾勒了一切反动黑暗势力的共同特征。

有关鲁迅的读书笔记(通用6篇)

有关鲁迅的读书笔记(通用6篇)

有关鲁迅的读书笔记(通用6篇)有关鲁迅的读书笔记篇1鲁迅,这个名字对于中国文学史的重要性无需多言。

而他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

我最近阅读了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并深深地被其所吸引。

《朝花夕拾》这部作品,如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让我们看到了鲁迅的童年生活和青年时期的成长。

在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的深情与怀念,也可以看到他对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他的散文风格平易近人,深入浅出,语言简练却饱含力量。

在阅读过程中,我印象深刻的是鲁迅对于封建礼教的批判。

在《父亲的病》一文中,他生动地描述了医生们面对病重儿童的无能,同时也揭示了封建迷信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鲁迅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和强烈关注。

对比其他同类型作品,鲁迅的散文更具有深度和力度。

例如,相比于《城南旧事》的温情与怀旧,《朝花夕拾》则更加强调了鲁迅对于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批判。

这使得他的作品在同类文学中独树一帜,引人深思。

总的来说,《朝花夕拾》这部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鲁迅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笔触,揭示了社会的种种问题。

阅读这部作品,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鲁迅的思想和观点,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现象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这部作品无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散文经典。

有关鲁迅的读书笔记篇2《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收录在《呐喊》中。

这篇*以鲁迅先生幼年时的日常生活为线索,通过对他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以及他与周围人物关系的描写,展现了他成长过程中的种种体验和感受。

*中描述了鲁迅先生在童年时期所经历的一些趣事和悲伤,如他家庭的不幸、他与周围小伙伴的交往、他对新知识的渴望等等。

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以及他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来应对这些挑战。

在阅读这篇*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对童年的怀念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他通过这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童年,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鲁迅小说研究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鲁迅小说研究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鲁迅小说研究引言1.鲁迅是我国新文学的开山鼻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他半个世纪的经历,他的思想发展和创作道路,对我国广大作家、艺术家有着普遍的、典型的意义,鲁迅也是我国老一辈知识分子所走的必由之路。

2.在鲁迅一生的活动中,爱国主义像一根红线贯穿始终。

他为了祖国民族的前途,追求真理、追求进步,追求光明,百折不挠,一往无前。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终于使他由一个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义者,逐步转变为一个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世界观:(以1927年为界限)1927年以前,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者,在社会历史观上基本是唯心主义者。

1927年以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即翟秋白在《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所言“从进化论到阶级论”了)。

文艺观:前期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认为文学有改良人生、改良社会的作用,后来由“为人生”的文学发展为无产阶级文学,认为文学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一翼,文学应为解放全人类的理想而斗争。

艺术方法:早期接受了拜伦等“摩罗”派诗人的浪漫主义,后又接受了果戈里、显克微支的现实主义,乃至安特莱夫的“使象征印象主义与写实主义调和”的思想。

因此,表现在鲁迅的创作中,艺术方法是丰富多彩的。

既有以现实主义为主调的《呐喊》《彷徨》,又有以浪漫主义为主调的《故事新编》,还有充溢着象征主义的《野草》。

3.鲁迅一生写作最多的是杂文。

4.鲁迅的《野草》是我国现代散文诗的第一块纪念碑。

它构思新颖独创、想象奇特瑰丽,是浓郁的诗意与深邃的哲理的巧妙结合。

它的发表,标志着我国现代散文诗的成熟。

5.鲁迅的《故事新编》可说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文学体裁的创新。

它熔今于古,古中有今,在“神话、传说及史实演绎中”,穿插不少现代生活细节,使作品妙趣横生,风格独具。

6.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也是我国有史以来关于小说的第一部学术著作。

他把我国古代小说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作了系统而精当的阐述,为我国古代小说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鲁迅研究笔记

鲁迅研究笔记

1 中国小说人物主题的转换宋人话本的产生,在小说史上带有革命的性质。

其中有一点是:作品描写的对象由表现封建士子为主转向贫民,尤其是市民。

因而,作品的思想观点、美学情趣,随之发生了变化。

(见李梅吾《中国小说史漫稿》P6)鲁迅小说是我国小说走向现代化的标志。

这首先表现在作品思想内容上对“人”的价值的发现,尊重“人”,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人”,尤其是普通民众。

(见王敬文《鲁迅小说研究》P10)2《儒林外史》与鲁迅的杂文李悔吾《中国小说史漫稿》绪论中说:《儒林外史》不仅直接影响晚清谴责小说的创作,也影响着鲁迅的杂文。

值得注意。

(见李梅吾《中国小说史漫稿》P10)3 时代的转折,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历史的批判。

不对旧的民族历史作批判性总结,便难以对新的民族历史作总结性开始。

鲁迅小说正是对我国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最辉煌的一页——辛亥革命作了艺术的批判。

这是我们论述鲁迅小说的重大历史意义时所应注意的根本出发点。

见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4 鲁迅开创的现实主义主潮,是中国古典现实主义和西方近代现实主义在“五四”时代的历史交错点作为艺术背景和艺术渊源的。

那么,中国古典现实主义对鲁迅小说的影响如何?鲁迅开创的现实主义与之有何不同呢?鲁迅对古典现实主义作了哪些丰富和完美呢?这应该是鲁迅对中国小说的贡献之一。

5 鲁迅对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尤其是《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现实主义本质,有独到的理解和真切的领会。

他认为,《儒林外史》的艺术精义在于“烛幽索隐,物无遁形”,“使彼世象,如在目前”。

《红楼梦》的艺术要点在于“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正因写实,转成新鲜”。

这里,给我们指了一条认识鲁迅现实主义与古典现实主义联系的途径——从鲁迅对古典现实主义的把握入手。

应注意研究。

6 鲁迅小说突破了我国旧小说濒于凝固化的艺术格局和表现方法。

这种突破,首先是从短篇小说的艺术格局开始的。

对旧小说艺术的突破,应是鲁迅对中国小说贡献的一个重要方面。

读书笔记摘抄大全鲁迅

读书笔记摘抄大全鲁迅

读书笔记摘抄大全鲁迅读书笔记摘抄大全鲁迅篇1鲁迅,这个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独特的观点和深邃的洞察力深深地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在阅读鲁迅的著作时,我总是被其强烈的正义感和敏锐的观察力所吸引,同时也深深地被他的人格魅力所震撼。

而当我尝试去了解他的生平事迹时,我更被他的坚韧不拔和无畏精神所感动。

在《鲁迅自传》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出身于普通家庭的鲁迅,他在童年时期就展现出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社会的关注。

他在求学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他始终坚持不懈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毕业后,他开始从事教育工作,致力于培养更多的人才,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黑暗面,同时也看到了人民的无助和痛苦。

他决定用笔作为武器,通过文学作品来揭示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不公,为民众呐喊。

从个人角度看,鲁迅的一生是充满波折和挑战的。

他在成长过程中遭受了家庭的变故和社会的压力,但他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在阅读《鲁迅自传》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鲁迅的思想深度和人格魅力。

他的文学作品不仅揭示了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不公,同时也启示了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

他的坚韧不拔和无畏精神也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和机会。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面临的不足和缺陷,需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成长。

总之,《鲁迅自传》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鲁迅的生平事迹和思想深度,同时也启示了我们如何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鲁迅的思想和观点,同时也能够激发我们的思考和学习动力。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关注以下几点:1.了解鲁迅的思想背景和文化环境。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鲁迅的观点和价值观。

2.分析书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从中探索鲁迅的人生经历和思考方式。

鲁迅小说专题研究 第四章《呐喊》《彷徨》的基本内容

鲁迅小说专题研究 第四章《呐喊》《彷徨》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卩内喊》、《彷徨》的基本内容《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它收录了写于1918——1922年的十四篇作品:《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

1923年8月,由新潮社初版时,除上述十四篇外,还收有一篇《不周山》。

1926年lO月《呐喊》第三次印刷时改由北新书局出版,1930年1月北新版第十三次印刷时,作者抽去了《不周山》(《不周山》后来改名为《补天》,收入《故事新编》集中)。

以后各版都只收录十四篇作品。

《彷徨》是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收入1924——1925年创作的小说十一篇:《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

1926年8月由北新书局出版。

这两部小说集“充分地表现了从辛亥革命前夕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之前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集中地揭露了封建主义的罪恶,反映处于经济剥削和精神奴役双重压力下的农民生活的面貌,描写在激烈的社会矛盾中挣扎着的知识分子的命运。

他不仅以卓越的艺术语言,无可辩驳地证明了白话应该是民族文学的新语言,以实际的成绩为白话扩大阵地:并且一开始便将文学艺术和广大人民的命运联系起来,通过小说的形式写出被压迫人民的思想和生活,在具体的形象创造中揭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为现代文学创作树立了杰出的榜样。

对《呐喊》、《彷徨》的基本内容,—般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著作或教材,做类似上述的概括和评价,是不错的。

但是由于研究者的着眼点不同和侧重点不同,对《日内喊》、《彷徨》的基本内容,也可以作出不完全相同的概括。

从鲁迅的小说和我国现代革命的关系看,可以概括为中国现代革命的一面镜子,或者是中国现代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

从文学和社会人生的关系看,可以说鲁迅的小说揭露了“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

《鲁迅》读书笔记(精选7篇)

《鲁迅》读书笔记(精选7篇)

《鲁迅》读书笔记(精选7篇)《鲁迅》读书笔记篇1鲁迅先生在文学创作上有很多成就,其中散文也是他的创作领域之一。

他的散文作品《野草》和《朝花夕拾》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评价。

我读过这两本书之后,深深地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思想和情感,也更加理解了他的文学风格和艺术特色。

首先,鲁迅先生的散文作品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他的散文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他对于社会、人生、历史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在《野草》中,他通过对于自然、生命、爱情等方面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于人类本质的思考和对于生命的尊重。

在《朝花夕拾》中,他通过回忆自己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生活,表达了他对于社会和历史的反思和对于人性的探索。

其次,鲁迅先生的散文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他的文字简洁、精炼、深刻,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他在散文中运用了很多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他的作品更加生动、形象、深刻。

同时,他的散文作品也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哲理性,对于读者来说具有很强的启示和引导作用。

最后,我对于鲁迅先生的散文作品也有一些思考和感悟。

他的散文作品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创作,更是一种思想和文化传承。

他的作品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和人性的复杂性,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同时,他的作品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文学的价值和意义,让我更加热爱文学,更加珍惜文学。

总之,鲁迅先生的散文作品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去阅读、思考和传承。

《鲁迅》读书笔记篇2鲁迅先生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的散文作品《野草》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刻的思想内涵,引人入胜的文学风格,深深地震撼了我。

首先,我被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所吸引。

他的文字犹如刀剑般犀利,直指事物的本质,语言简洁而深沉。

在《好的故事》中,他以生动的描绘手法,展现了一个美丽而梦幻的世界,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其次,我被鲁迅先生的思想深度所打动。

他的散文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他对于社会、人性、历史等诸多问题的深刻思考。

鲁迅小说专题研究 第八章 鲁迅的《长明灯》与迦尔洵的《红花》

鲁迅小说专题研究 第八章 鲁迅的《长明灯》与迦尔洵的《红花》

第八章鲁迅的《长明灯》与伽尔洵的《红花》伽尔洵(1855 —1888 )是十九世纪后期俄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也是鲁迅先生早年所推崇的俄国作家之一。

一九0九年出版的《域外小说集》中,即收有鲁迅先生所翻译的伽尔洵的《四日》一篇,并对作者作了简要的介绍,指出:“氏悲世至深;遂狂易,久之始愈,有《绛华》一篇,即自记其状。

晚岁为文,尤哀而伤。

今译其一,文情皆异,迥殊凡作也。

”这里所提到的《绛华》即是伽尔洵的代表作《红花》。

一九二一年,鲁迅先生在《(一篇很短的传奇〉译者附记》及《(一篇很短的传奇)译者附记二》中,又两次提到《红花》,并作了简要的评价:“他的杰作《红花》,叙一半狂人物,以红花为世界上一切恶的象征,在医院中拼命撷取而死。

论者或以为便在描写陷于发狂状态中的他自己。

”我们知道,鲁迅早期所介绍的俄国作家作品为数并不多,但却再三地提到伽尔洵的《红花》,足见鲁迅对《红花》的重视。

《红花》写于一八八三年,反映的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开始之前俄国人民解放运动时期的历史面貌。

当时,在俄国文艺界,用短篇小说这一形式反映觉强了的知识分子革命者为被压迫群众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作品为数极少,而《红花》是较早的、也是相当成功的一篇。

一九一0年,俄国著名作家柯罗连科曾把《红花》称为俄国文坛的一颗“珍珠”,指出:“它以非常凝炼的形式展开了一整都自我牺牲和英雄事业的精神悲剧,这悲剧十分鲜明地表现着人类精神的高度的桨。

在《红花》创作四十二午后,一九二五年鲁迅先生创作了《长明灯》。

从早期鲁迅先生对《红花》的推崇和赞赏来看,创作《长明灯》时,在某些方面受到《红花》的启示是毫不奇怪的。

我们说《长明灯》对《红花》有所借鉴,这并不会贬低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曾经明确指出:“一切事物,虽说以独创为贵,但中国既然是在世界上的一国,则受点别国的影响,即自然难免,似乎倒也无须如此娇嫩,因而脸红。

单就文艺而言,我们实在还知道的太少,吸收得太少。

”另一方面,我们说《长明灯》在整体上超过了《红花》,也不会降低《红花》的价值和历史地位。

鲁迅读书笔记

鲁迅读书笔记

鲁迅读书笔记(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实习报告、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鲁迅读书笔记鲁迅读书笔记(通用8篇)鲁迅读书笔记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鲁迅读书笔记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鲁迅读书笔记(通用8篇)】,供你选择借鉴。

自考《鲁迅研究》知识点总结(依据大纲)

自考《鲁迅研究》知识点总结(依据大纲)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一)领会1.鲁迅对待中外文化传统的基本态度鲁迅认为,对民族文化固有的血脉,在不失其信心的前提下,应加以辨析、扬弃和选择;对世界文化思潮,则在打破闭关锁国状态的基础上,应以积极的态度区占有、选择和拿来;在这两条途径的相辅相成的结合中,去创建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从这一基本构想出发,形成了鲁迅一生的中外文化观:对中华民族文化中优化因素的传承和对外来文化中先进文化因素的“拿来主义”。

2.鲁迅所选择的文化革新的主攻方向:人的现代化3.鲁迅对整体文化发展的全局眼光①鲁迅在各具体文化领域中对传统文化进行反省时也好,在提出建设性主张时也好,他的出发点都在于整体的中国文化的革新和发展。

②在那个特定的文化发展时期,当鲁迅面临的历史任务与具体文化领域的文化价值之间发生矛盾时,他是顺应历史的要求来作出选择的,他不惜放弃在具体文化领域中可能取得的更高成就,放弃对一些具体文化领域中有价值成分的张扬,去促进文化的全局性发展和转换。

(二)理解、运用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①鲁迅对待中外文化关系的正确态度,对当代中国也有借鉴意义;②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可以说是光彩夺目的一页,他重视主体精神文化建设的做法,对今人也有所启发;③鲁迅对于整体文化的全局性眼光,关于如何正确处理好具体文化领域的价值与整体文化发展的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为今人提供了一种参照.④鲁迅不仅在总体上代表了“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而且在各具文化领域里勇于破旧立新,树起了作为新与旧分野标记的里程碑;同时鲁迅自身所具有的全部的内在矛盾也无疑在标志着一个特定的文化时代.补充:1。

鲁迅在总体上代表了“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2。

中国历史文化的历史转换的主攻方向,应该是在主体精神文化方面,即应注重人自身的精神文化变革.同时与此相联系,鲁迅还以极大的精力关注并思考了“改造国民性”这一历史命题。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笔记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笔记

(三)叙事艺术的独特性。
茅盾评价鲁迅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鲁迅叙事艺术的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他试行新的叙述视角或新的叙述方法时的独创才能。
首先,与五四时期其他主观抒情的作家相比,鲁迅有意识地发展了“小说叙述者”的艺术。在〈孔乙已〉中通过这种间接的叙述层次,鲁迅进行了三重讽刺:对主人公、对看客、对毫无感受力的代表看客声音的叙述者“我”。小说把批判剖析的锋芒指向了民众精神世界和启蒙者的尴尬处境,也表现出启蒙的重要和启蒙运动的悲哀。
两部小说集大致体现的内容是:
(1)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露和批判。如:
《狂人日记》:是写旧家庭制度和礼教“吃人”问题。《狂人日记》一方面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凶残性,由封建礼教所维系的旧家族中,就是父子、兄弟、夫妻之间,也存在着互吃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揭穿了“仁义道德”的极端虚伪性。而使作家感到痛心的是许多人并没有这样的觉悟,“历来惯了,不以为非”。而且许多人自己正是被这样残酷地吃掉的,“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而一旦有机会,这被吃的竟也会去吃人。这是多么可悲!
“去——归——去”的模式在鲁迅小说中也可称为“归乡”模式。如〈祝福〉、〈故乡〉、〈在酒楼上〉〈孤独者〉的小说中表现突出。这些小说中的“我”都是早年离开故乡到城市去寻找希望和现代文明价值的知识分子,回到故乡来寻梦,但现实的乡村图景把他们的梦打破,使他们再度远走。
在这类小说的结尾,鲁迅又作了相似的处理,主人公走出绝望,向绝望作抗战。
《野草》的象征主义艺术技巧是高超的、繁富的。达到“无词的言语”的境地。在语言运用上,鲁迅吸收了中国文学的炼字传统和许多西方句法和语法。虽婉曲深邃但没有流于随意生造而导致晦涩难懂。他又创新地铸造新词如“无地”,“无物之阵”甚至用佛家语“三界”等。这种古语奇句的运用创造了一种复杂的文学效果。在意象营造上,鲁迅除用联想、变形、想像等常用手法外,还充分调动了神话、神秘、不稳定的内容,因而营造出一种场景奇幻、色彩冷艳、意象奇崛怪异的艺术氛围,有力地映衬了思想的深奥和复杂。在散文形式上,《野草》被称为“散文诗”,因而它的大部分篇章都是铿锵有力的格言警句,是朗朗上口、具有内存韵律的严整灿烂的诗行。

疾病与隐喻 鲁迅小说研究

疾病与隐喻 鲁迅小说研究

结论
总的来说,疾病与隐喻是鲁迅小说中的重要主题。通过揭示人物的生理疾病 和心理困境,以及其背后的社会根源,鲁迅成功地传达了他的社会批判和人文关 怀。同时,他独特的文学形式和情感表达方式也使得这些主题得到了生动的呈现。
对于未来的研究,虽然我们已经从多个角度探讨了鲁迅小说中的疾病与隐喻 主题,但仍有许多值得深入挖掘的地方。例如,可以从文化角度进一步比较和分 析鲁迅与其他文学大师在处理疾病与隐喻主题时的异同;也可以从叙事学的角度, 深入研究鲁迅小说中的叙述策略和情节构造如何呈现疾病与隐喻主题;此外,还 可以尝试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读者对鲁迅小说中疾病 与隐喻主题的接受反应和理解差异。
疾病与隐喻 魯迅小说研究
01 引言
目录
02 疾病与隐喻的主题
03 文学形式的分析
04 情感表达的解读
05 结论
06 参考内容
引言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小说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和 人文关怀。在鲁迅的小说中,疾病与隐喻成为两个重要的主题。疾病不仅是生理 现象的反映,更是社会现实和人类精神的写照。隐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暗 示和类比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本次演示将从疾病与隐喻的角度,深入探讨鲁 迅小说中的相关主题。
疾病与隐喻的主题
在鲁迅的小说中,疾病常常与隐喻相结合。他通过描述人物的生理疾病,反 映出社会的腐朽和人们的精神痛苦。例如,《狂人日记》中的主人公患有严重的 神经衰弱症,他的“吃人”的恐惧实际上是对封建社会的象征性批判。此外, 《药》中的小栓的肺病,也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象征性描述。
鲁迅还通过疾病的隐喻,揭示了人性的丑陋一面。在《祝福》中,祥林嫂的 境遇凄惨,她的痛苦和挣扎象征着旧社会下女性的困境。同时,她的死亡也是一 种隐喻,象征着封建社会的崩溃和人们对于新生活的渴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小说研究(学习笔记)1中国小说人物主题的转换宋人话本的产生,在小说史上带有革命的性质。

其中有一点是:作品描写的对象由表现封建士子为主轩向贫民,尤其是市民。

因而,作品的思想观点、美学情趣,随之发生了变化。

(见李梅吾《中国小说史漫稿》P6)鲁迅小说是我国小说走向现代化的标志。

这首先表现在作品思想内容上,对“人”的价值的发现,尊重“人”,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人”,尤其是普通民众。

(见王敬文《鲁迅小说研究》P10)2《儒林外史》与鲁迅的杂文李悔吾《中国小说史漫稿》绪论中说:《儒林外史》不仅直接影响晚清谴责小说的创作,也影响着鲁迅的杂文。

值得注意。

(见李梅吾《中国小说史漫稿》P10)1996年12月14日星期六3时代的转折,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历史的批判。

不对旧的民族历史作批判性总结,便难以对新的民族历史作总结性开始。

鲁迅小说正是对我国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最辉煌的一页——辛亥革命作了艺术的批判。

这是我们论述鲁迅小说的重大历史意义时所应注意的根本出发点。

见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4鲁迅开创的现实主义主潮,是中国古典现实主义和西方近代现实主义在“五四”时代的历史交错点作为艺术背景和艺术渊源的。

那么,中国古典现实主义对鲁迅小说的影响如何?鲁迅开创的现实主义与之有何不同呢?鲁迅对古典现实主义作了哪些丰富和完美呢?这应该是鲁迅对中国小说的贡献之一。

5鲁迅对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尤其是《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现实主义本质,有独到的理解和真切的领会。

他认为,《儒林外史》的艺术精义在于“烛幽索隐,物无遁形”,“使彼世象,如在目前”。

《红楼梦》的艺术要点在于“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正因写实,转成新鲜”。

这里,给我们指了一条认识鲁迅现实主义与古典现实主义联系的途径——从鲁迅对古典现实主义的把握入手。

应注意研究。

6鲁迅小说突破了我国旧小说濒于凝固化的艺术格局和表现方法。

这种突破,首先是从短篇小说的艺术格局开始的。

对旧小说艺术的突破,应是鲁迅对中国小说贡献的一个重要方面。

1996年12月16日星期一7梁启超“是推动近代启蒙主义与小说艺术相结合的开山匠人”。

(杨义语。

见《中国现代小说史》P4)从这个意义讲,梁启超是较早注意小说的社会作用,因此而赋于小说以较多且较新的思想内涵(启蒙主义思想)。

鲁迅也给小说赋予了深厚的思想内容。

他们两者的区别何在?杨义现代小说史第一章分三个方面分析了梁小说理论的得失,得出:1、视小说首先是社会生活和心理形象的反映。

2、虚用主义倾向(这一点正好与鲁迅相反)。

3、忽视小说的审美品性。

这些应细加比较。

8注意晚清徐念慈、林纾等人对近代现实主义小说理论的初步探讨和直观猜测。

徐念慈是最早接触到“五四”时期人生派小说观的某些论点。

而鲁迅则是“为人生”的小说家。

杨义《现代小说史》把近代小说理论的发展阐述为崛起、深入、蜕变和逆转几个时期。

梁启超、严复代表崛起期,以启蒙主义给小说理论带来新的气息,较为强调“善”与“俗”;林纾、黄摩西、徐念慈代表深入期,在补充、纠正梁启超小说观缺陷和偏颇中,猜测或论述了近代现实主义的某些特征,较为强调“真”与“美”;包笑天、徐枕亚、王钝根等一流人代表了蜕变和逆转期,真、善、美在他们手中变质,成为苍白和卑庸的东西,他们强调“趣”和“利”。

“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小说观,批判了耽趣趋势的鸳鸯蝴蝶派小说观,打破在梁启超、林纾时代真、善、美一定程度上相互游离的或偏废的状况,以真为基础,把真、善、美统一起来,使小说理论达到新的时代高度。

1996年12月18日星期三9杨义《现代小说史》云:清朝末年对近代小说的技法的探索和尝试尚处萌芽阶段,枝枝节节,零零碎碎,或深或浅,或成或败,几乎涉及小说技法的各个方面,如结构方式、叙述角度、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

(31~35页)这些,都值得与鲁迅小说加以比较,以观鲁迅小说的艺术创新。

10清末明初之交,林纾被奉为“小说界泰斗”(侗生:《小说丛话》,载1911年小说月报第二卷第三期)。

与一般作者不同,林是关心国事时风的。

在长篇格局上,林确有建树,他不屑于撰写纯碎的言情小说,一再声明“鄙人之为此书,非为言情而设。

”这是他关于国事的一面。

但他却是以清之遗民或民初政事的旁观者回顾前尘近事,反复叹息的是迩来避孔除经,坏法而乱常,……不十年,兽蹄鸟迹交中国矣,”……完全是一个儒家名教的辩护士,全然丧失了晚清之际的一点维新党色彩。

这是从关心时事的角度看林时应注意的一点。

1996年12月19星期四深夜11要论述鲁迅对中国小说的贡献,首先在创作上,鲁迅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基础。

小说的现代化标志是什么呢?首先是思想的现代化,而思想现代化的标志则是“人”的觉醒,“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一部近代思想启蒙运动史,不正是一种“人”挣脱封建思想束缚的斗争史吗?因此,要从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历史,动机,目的上分析,界定“现代”的标志,从而认识鲁迅小说是“现代小说”,且是奠基、开创的。

在创作上,鲁迅是使现代小说已产生即享誉世界的作家,塑造了具有世界意义的艺术典型。

(见笔记‚1中国小说人物主题的转换”)1996年12月20日星期五12李悔吾《中国小说史漫稿》谈《聊斋志异》的艺术物色云:在创作方法方面,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高度结合,即鲁迅云“出于幻域,顿入人间”,从而寄托着作者的孤墳。

笔记(5)中谈到鲁迅对古典小说现实主义的认识问题,应与此对照参考。

1996年12月25日星期三13《看书琐记》是鲁迅的札记,署名焉子,文中谈到了小说的人物语言的个性化问题,同时也关涉了文学欣赏中主、客观的差异性问题。

《看书琐记》(二)是针对梁实秋等人《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而发的,重在说明,人物的语言有着不同身份、不同阶级的烙印。

周姬昌《写作学高级教程》中,把现代小说体裁的形式分为“无情节小说(情结小说)”、“意识流小说”、“新闻小说”、“‘非’小说”、“反小说”。

如此,《阿Q正传》应算无情节小说,《狂人日记》应算意识流小说。

《〈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中,论述了一些短篇小说的特征,“一雕阑一画础,虽然细小,所得却更为分明……”,“只倾刻间,而仍可借一斑略知全貌。

《叶紫作〈丰收〉序》创作与生活积累的关系。

1996年12月26日星期四14新文学运动开始仅停留于文体革命之上。

较早觉察到文体革命偏颇的是鲁迅,他把“思想革命”摆在深入新文学运动的首位。

详见杨义《现代小说史》74-75页鲁迅发表于《新青年》1918年11月15日的通讯《渡河与引路》是一篇讨论“文体”与“思想”的文章,其中又涉及到了鲁迅对旧派人物的态度,一些甚至可能关涉到他以后的“国民性”的探讨。

耶稣说,见车要翻,扶他一下。

尼采说,见车要翻,推他一下。

……硬扶比抬更为费力,更难见效。

翻后再抬,比将翻便扶,于他们更为有益。

“五四”新文学运动对我国白话小说的历史贡献,主要不在于用白话写小说,因为我国白话小说已有悠久的历史。

这场运动促使现代小说意识觉醒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以民主和科学的精神,使一向处于被压制和歧视的堪称文学中民主派的小说艺术,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科学的尊严。

一种文学意识的觉醒非一人之功,现代小说意识的觉醒乃是新文化运动社会思潮的影响下,一代人共同努力之结果。

但这种‚努力‛不是虚浮的、声嘶力竭而无底蕰的,而应建立科学的基础上有血有肉的、有内容、有理论。

鲁迅乃是这个运动中的主将之一。

他起了一个倡导、突破、丰富的使用。

因此,分析新文学运动对现代小说意识的觉醒的作用,鲁迅功不可没。

现代小说意识觉醒的表现:一是获得“尊严”,二是“科学的”。

科学的表现在于对小说的研究的进步。

这里鲁迅是有贡献的。

注意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现代小说意识的觉醒是通过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实现的。

在实践上,通过对旧文学的批判,使现代小说具有一种“战斗的尊严”。

战斗的先驱则是鲁迅。

《现代小说史》P87鲁迅对中国现代小说的贡献,首先应从“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方面入手,论述鲁迅从思想革命的方面开创现代小说“科学”、“民主”的新局面,即开创新风气的作用。

鲁迅一贯把思想革命摆在深入新文学运动的首位,他是较早觉察……15鲁迅之影响(1)鲁迅,在中国几乎是只以鲁迅知名,在文学青年当中甚至有人不晓得他叫周树人。

山上正义《谈鲁迅》文物出版社《鲁迅研究资料〃2》P179在阴暗的北京的天空之下,甚至连使用白话(日本的口语体)都被初见为异端和危险。

(同上)鲁迅之于新文学运动(1)鲁迅,……同白话文学运动的潮流一起而且是踏着浪尖走过来的人。

……陈独秀和胡适尽管提倡了白话文学宣言,但前者显然转入社会运动,后者则追逐当代的声誉,投进教育界,都走出文学圈子去了。

之后,鲁迅却忠实地把它担负起来,勇敢而顽强地引导其潮流直至今日。

(同上)鲁迅与小说创作之外,作为他的事业,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不灭功绩的还有《中国小说史略》。

《中国小说史略》是一部巨著,从中国小说的起源直至清末,共分为二十八篇,三十二开本,……。

(同上)从那以后,又同鲁迅谈过几次,现在把他的谈话中还留在记忆里的,写在正面:“中国并没有什么新文学运动,什么也没有,一切都死灭着,在使用白话都被初见为异端的土地上,是不会有什么新文学运动的。

”“我的小说都是些阴暗的东西。

我曾一时倾慕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高尔基等人,今后我的小说也将是些阴暗的东西,在中国能够有什么光明的东西吗?”……(同上)我想,自民国革命二十年来,他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流的唯一代表者。

…………《阿Q正传》是假恶丑几十篇作品中的代表作。

同时又是不妨称之为中国当今文坛的“唯一的”代表作。

详见林守仁(山上正义)《关于鲁迅及其作品》文物出版社《鲁迅研究资料〃2》P192王敬文《鲁迅小说研究》摘录1、鲁迅的著作是本世纪初到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P52)2、鲁迅的小说是蜚声中外的杰作。

3、《故事新编》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4、《中国小说史略》P4~5鲁迅的短篇小说无论在思想上艺术上都将短篇小说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1996年12月31日星期二鲁迅之小说史李悔吾《中国小说史漫稿》289~290页:《西游记》的作者,从钱大昕到鲁迅的一百年中经过许多学者的努力才弄清楚,……到1924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付梓……,认定《西游记》作者确系吴承恩。

从此以后,学术界确认了这一认定。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七篇(中)又有百回本《西游记》,盖出于四十一回本《西游记传》之后,而今特盛行,且以为元初道士邱处机所作。

处机固常西行,李志常记其事为《长春真人西游记》,凡二卷,今尚存《道葴》中,惟因同名,世遂以为一书;清初刻《西游记》小说者,又取虞集撰《长春真人西游记》之序文冠其首,而不根之谈愈不可拨也。

……16鲁迅小说研究之研究《鲁迅小说讲话》1951年泥土泥版,其作者许杰概括其研究方法:从形式入手,分析它,欣赏他,通过这种形式,接触到它的内蕴,……探寻他怎样从他的内蕴,也就他的生活实践,达到他的写作实践,终于完成他的艺术创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