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县高二地理《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整合提升(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二地理《12 基础地图》教案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二地理《12 基础地图》教案

一、经纬网地球图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2.纬线与经线的特点比较3.经度与纬度的划分(见图2-2)表1-2:经度与纬度的比较表4.经纬网图的综合应用(1)东西经与南北纬的判断→地理坐标定位①沿地球自转方向增大为东经度,减小为西经度。

②由南向北增大为北纬度,反之为南纬度。

(2)利用经纬网定相对方向①按经线确定南北方向为绝对方向,南北极点为南北的终极点。

②按纬线判断东西方向是相对的,要选择两点间的劣弧段作为判断依据。

(3)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及判断所示范围大小①同一经线上,跨纬度10的弧长约111km;赤道上跨经度10的弧长约111km。

②任一纬线上跨经度10的弧长约为111km×cosφ(该地纬度)③跨经(纬)度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所表示的范围越小。

(4)利用经纬网,结合所示轮廓——判断重要地理区域结合区域地理,掌握重要的经线、纬线所经过的主要政区(洲、重要国家)和地形区。

【经典题例】(实践应用题)如图的四个区域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东南的是【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在经纬网地图上判断两点的相对方向,为基本的读图能力考查。

A图的经纬线都是直线,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C两图的经纬线都是弯曲的,先根据某两点距极点的远近确定相对的南或北方向,再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别其相对的东或西方向,以C图为例:甲在乙的东北,丙在丁的东南。

D图是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据地球自转方向和两点间弧距较短的区间来确定其东西方向,再根据纬度来判别南北方向。

【答案提示】B。

二、普通分布图地理分布图在图像中所占比例大,类型复杂多样。

主要有政治区域分布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自然要素分布图(如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地形分布图、气温分布图、水系分布图、各种自然资源分布图等)、人类活动分布图(如中国铁路分布图、人口分布图、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工业基地分布图、中国虫神庙分布图等)、区域综合分布图(如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等)。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二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课件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二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课件
(2)调整产业结构
(3)“三废”的治理
废渣——
煤矸石:主要用于发电、供热和充填露天矿坑及塌陷区
煤泥:经干燥后再利用
废气—— ①做好消烟除尘工作,对矿区道路和作业面洒水降尘、对
煤矸石自燃区域进行覆盖阻氧灭火,防止了对大气的污染;
②营造防风林带,开展复垦绿化造林。
废水——沉淀净化
第十六页,共19页。
知识结构
开采条件好 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第六页,共19页。
矿山 的西 分省 布主
要 煤 田 和 煤
(méitián)
第七页,共19页。
2、市场(shìchǎng)广阔
① 能源消费(xiāofèi)大国
② 对能源需求量继续(jìxù)增加
③ 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二、资源开发条件
第八页,共19页。
二、资源开发条件
变输出煤为输 出电力
为冶金工业 提供能源,向 外输出焦炭
提高能源 输出结构 水平,提 高经济效 益
第十二页,共19页。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
1、改革开放初期的产业结构
煤炭工业(méi
效益(xiàoyì)低下
tàn ɡōnɡ yè)产业结构(chǎn yè jié ɡòu)
是全省经济的
十分单一
核心部门
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2)与世界消费结构相比较,我国的石油消费偏低,此外, 天然气的消费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核能所占的比重也微 科其微(在图中根本就没有显示出我国核能所占的比重)。
(3)我国的水电所占的比重虽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与 我国居世界第一的水能蕴藏量来比较,我国对水能资源的 开发利用程度很低。
(4)煤炭在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 污染,而天然气、水电都归属于清洁能源,因此,如何 (rúhé)大力发展这些清洁能源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长远方向。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一地理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课件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一地理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课件

内蒙古高原以南,____淮__河___________以北,东临
渤海
东北平原
和黄海。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2、被称为黑土地的地形区是_______三__江_,被称为黄 土地 松嫩
的地形区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满
3、位于东朝北鲜地区的两大商品粮基地是________平原 (píngyuán)
C
第二十五页,共35页。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在地理位置方面 的共同点是( ) A.都临海洋 B.都处在大河的入海口 C.同属地势(dìshì)平坦的大平原 D.同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D
第二十六页,共35页。
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气候的共同点 是雨热同期,原因(yuányīn)是( )
A.同属温带地区
都是平原地区(dìqū),并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
第十六页,共35页。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种植业类型
农 业
主要农作物
生 产 作物熟制
水田(shuǐtián)耕作 业 水稻、油菜、棉花
一年两熟至三熟
其他农业类型 水产业发达
旱地(hàndì)耕 作业 玉米、春小麦
一年一熟
西部发展畜牧业
从上表看,这两个区域在农业发展上有什么不同?请从 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件和矿产资源条件等方面说明 (shuōmíng)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
第一页,共35页。
一、区域的内涵(nèihán)与特 征
1、区域(qūyù)的内涵
2、区域(qūyù)的特点
第二页,共35页。
二、地理环境差异(chāyì)对区域发展的影 响
1.以长三角和松嫩平原为例 2.思考两地在地理环境上有何差异(chāyì); 对工业\农业\商业等有何影响?

四川省射洪县高二地理《1.1 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

四川省射洪县高二地理《1.1 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

四川省射洪县高二地理《1.1 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本章概述课标导航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3.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4.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内容概要世界的区域类型多种多样,大小不一,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色。

人们都生活在一定的区域之中,从区域环境中获取自己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

同时,人们又通过自己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影响和改变着区域环境。

如果人们的区域开发活动遵循自然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就能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本章教材作为区域开发与整治部分的开篇,紧紧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介绍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本章教材共四节。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阐明了区域的主要特征、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三个方面的问题,这是学习后面各章节的知识基础。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主要介绍了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内部的差异和区域发展的特点。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材以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差异为例,分析了造成区域差异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

本节介绍了我国东、中、西差异和南北差异及其成因,指出了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意义。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教材首先说明了当代经济的两大发展特征,即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说明了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合作的现状,阐述了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基本情况和重要意义,分析了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材最后介绍了产业转移的原因、集群效应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法点拨区域地理是中学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区域的整治与开发是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本章又是在初中区域地理的基础上概括区域地理环境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帮助同学们从总体上把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四川省射洪县高二地理《13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学

四川省射洪县高二地理《13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学

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考试内容与要求】考点: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重点与难点】比较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考点梳理与拓展】发展阶段特点人地关系主要问题初期阶段区域内城镇______;空间结构比较_______ 协调________成长阶段资源开发规模__________;城市和工业迅速向外______;区域内部的_______________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____到____的发展;产业由____走向_______。

呈现明显的不协调资源面临_____;发展空间受到________;环境污染_______。

转型阶段区域原有的_________________,经济增长_______甚至_______,产品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区域经济整体呈现_________状态。

人地矛盾尖锐出现________、________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再生阶段“对症下药”,促使区域经济复苏。

由紧张走向协调。

措施: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改变区域____;治理_____;改善地区投资环境2、案例分析:以美国匹兹堡为例【经典例题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图1为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读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1)阶段一、二期间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阶段二时期该地区工业与城市的发展对当地的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________ (3)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整治,主要表现是:工业结构的调整:____ _______________;工业布局的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建设:_______________。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二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二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高2017级高二上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5分,共60分)读我国四大区域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统计表,完成下面1-2小题.1. 各潜力区可承载人口A。

与海拔呈正相关 B. 与纬度呈负相关C. 与年生物量呈正相关D. 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呈负相关2. 影响青藏地区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的主要因素是A。

光照 B. 地形 C. 水分 D. 土壤下图为某国“本地人口、外来移民人口年龄结构图”。

读下图,完成3-4题。

3。

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A。

男女比例不平衡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C。

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D。

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4。

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

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C。

政治因素D。

经济因素下图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据此完成5-6题。

5。

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A。

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B。

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市中心最近C。

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D。

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6。

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A.电子信息产业园区B.钢铁工业产业园区C.航空航天产业园区D.汽车工业产业园区张家口光伏发电项目多建在山区,建设电站的山体坡度一般在10—40度之间。

下图为张家口光伏发电的一部分。

据此完成7—8题。

7。

选择在山坡建设电站的优势是A.不必使用电池板安装支架B.充分利用坡地,少占农田C。

避免洪水、泥石流的破坏D。

保护坡地,减少水土流失8.太阳能电池板的朝向随地形变化(不统一朝向南方),主要是考虑A.阳光方向随地形坡向而变化B。

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发电量C.朝向对太阳能发电的影响小D.能缩小供电能力的时间差异黑龙江省黑河市(510N)是我国现有水稻种植的最北界线,也是世界水稻栽培的纬度最高限。

高二地理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人教版

高二地理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人教版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一.本周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高中二年级为选修的第一部分册,其主要目的是拓宽人文地理基础知识,以进一步提高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

如: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型、城市化的加快和合理规划、文化需求的增长、国力的增长和国际关系的改善这些焦点问题,了解这些因素在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可以开阔我们分析地理问题思路和视野。

使我们学会用发展和变化的观点来分析发展和变化的人文现象;要会理论联系实际和活学活用。

刚刚结束的2003年高考题中高二知识点占了22分,可见虽为选修,但也作为必修看待。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人口、环境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是人口地理的重要内容。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人口与环境的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构成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因此,本册教材把人口与环境放在第一单元讲述。

在初中地理和高中一年级地理必修课中,已涉及到一些人口与环境方面的内容,但这些内容主要侧重于感性认识或现象。

而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重点讨论了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内在关系,这虽与以前所学的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其内容的理论性更强一些,专题知识水平也有较大提高。

“人口与环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素质与环境及人口迁移与环境,这三个内容反映了人口与环境的内在关系。

本单元共有6课:讲人口再生产内容的有1课;讲人口数量与环境内容的有2课;讲人口素质与环境内容的有1课;讲人口迁移与环境内容的有2课。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探讨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但在第1课首先安排讲述人口再生产内容。

人口再生产是人口发展的基础,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规律,是人口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们所掌握的人口学知识,比起初中地理的计算人口增长率等内容,将深化一大步。

同时也为正确理解和认识人口与环境、人口与发展的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2课安排讲人口数量与环境内容,教材从环境对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制约作用,及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两方面分析了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

四川省射洪县高二地理《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整合提升

四川省射洪县高二地理《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整合提升

四川省射洪县高二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整合提升知识网络归纳综合素质提升1.区域和区域差异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如北京市、黄河三角洲等。

作为一个实体,区域包含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许多要素,一个区域内各要素之间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外部形态特征也相似,如黄河三角洲作为一个区域,区域内各要素成因紧密相关,形态特征相似。

区域有时与地区或地方同义,如“西北地区”“黄淮海地区”“我们那个地方”等,实际上都是某一个特定的区域。

由此可见,区域的范围有大有小,级别有高有低。

区域划分的指标有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有综合性的。

相应的区域有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等。

区域差异是指两个或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中国地域广阔,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国是世界上区域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家之一。

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主要是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间、区域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从而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1)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性很小。

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使得产品生产的成本差异较大。

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劳动力因素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导致产业在空间上不断转移。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企业生产需要与工业联系的其他企业打交道,还需要与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

企业的这种投入,统称为内部交易成本。

企业家总希望在内部交易成本最低的区位投资建厂。

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很高,内部交易成本也很高,成为推动企业家向国外转移产业的因素之一。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无答案)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无答案)

射洪中学高2023级高二上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位置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5分,共7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所选答案的序号正确填涂在答题卡上。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数量红利不断下降;同时,人均受教育水平不断上升,人口质量红利不断凸显。

人口质量红利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人口素质的提升、教育水平的提高、健康状况的改善以及劳动力技能的提高等因素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潜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属于人口数量红利时期特征的是()A.劳动人口比重较小B.养育和养老任务较轻C.对经济有阻碍作用D.不利于国家产业升级2.为促进人口质量红利对经济增长的突出贡献,不正确的是()A.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制定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B.提升人力资本增加量,减轻数量红利消失的影响C.建立生育支持,促进家庭生育力释放D.提供就业岗位,壮大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口迁移事关城市兴衰,影响城市化发展进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大经济圈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征。

人口迁移还造成了广大农村地区的人口深度老龄化和留守儿童问题,这也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

下图为2019年、2021年我国各大经济圈人口流动变化(单位:万人)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019-2021年我国各大经济圈人口流动变化的特征是()A.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人口流入加快B.海峡经济圈人口呈缓慢流入趋势C.中部城市的人口流入速度逐渐变慢D.东北城市人口呈现持续流出趋势4.针对环渤海经济圈人口流动问题,亟须采取的措施是()A.放开生育政策,放宽落户限制B.控制房价上涨,提高教育水平C.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D.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5.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出现较多留守儿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A.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进程加快B.限制外来人员子女规模以控制大城市病C.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问题突出D.外来人员在城市居住地的不稳定性强新城生活空间是指新城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各种行为活动所占据的场所和空间。

四川省射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0月)地理 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射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0月)地理 Word版含答案

射洪中学高2022级高二(上)第一次学月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命题人:梁俊张强审题人:冯慧君黄应甫(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位置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下图为某地局部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50mB.55mC.60 mD.65m2.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①B.②C.③D.④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m。

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A.15 mB.45mC.65mD.90m下图为地球自转等速度线分布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

据此完成4~5题。

4.该区域所在的位置是()A.南半球低纬度B.北半球中纬度C.南半球中纬度D.北半球高纬度5.R点地形最有可能是()A.丘陵B.盆地C.山地D.高原某人在离开夏威夷的飞机上看到下图中所示的中文信息。

据此完成6~7题。

6.由此判断此航班飞行的主要方向为()A.朝东B.朝西C.朝南D.朝北7.若出发地为西十区,则到达地是()A.西九区B.西五区C.东八区D.东十一区下图中的两条虚线,一条是晨昏线,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为一年中较快。

读图,完成8~9题。

8.若图中的时间为3日和4日,甲地为()A.3日20时B.4日4时C.3日4时D.4日20时9.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美国伊利(西五区)湖畔夜幕降临B.坦噶尼喀(东二区)湖畔烈日当空C.黑瞎子岛(东九区)河畔夕阳西下D.厦门筼筜(东八区)湖畔曙光初现暑假期间小明去我国东南沿海某海湾游览,下图为该海湾示意图。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1-2022学度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解析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1-2022学度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解析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1-2022学度高二上学期
入学考试地理解析
地理参考答案
1-5:CBDDC 6-10:ABDCB 11-15:DCADB 16-20:C CBAC
21-25:DCACC 26-30:CABCD 31-35:DBCCD 36-40:B BAAB
41. 【答案】(1)流淌人口总量多;要紧由中西部地区流入东部地区;流淌人口平均年龄上升;随迁子女比例增加。

(每点1分)
(2)城乡之间经济进展不平稳;东部与中西部经济进展不平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都市进展需要大量劳动力;交通和通信事业的进展;户籍政策的改革。

(任答4点)
(3)有利阻碍:加强与外界联系;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增加流出地居民经济收入。

不利阻碍:造成人才外流;城乡经济差距拉大;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凸显。

(各答2点)
42. 【答案】(1)有利条件:纬度低,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

不利条件:季风气候,旱涝灾难多发。

(2)原料充足;靠近河流,水源充足;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消费市场宽敞;临近港口,海运便利。

(每点1分)
(3)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和收入。

43. 【答案】(1)铁矿开采会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钢铁产业会造成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污染;废矿堆放会占用、破坏大量耕地;长期过度开发会引起铁矿资源枯竭。

(2)满足我国对铁矿石及相关产品的需求;扩大资源进口来源;促进对外合作交流;促进将我国得资金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44. 【答案】(1)夏至日;昼长夜短
(2)C>A>B;A
(3)小;大(4)6。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二地理《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整合提升(必修三 湘教版)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二地理《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整合提升(必修三 湘教版)

知识网络归纳综合素质提升1.荒漠与荒漠化规律(1)我国荒漠按形成过程的分类及比较(2)根据荒漠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把我国的荒漠分为温带荒漠和高寒荒漠。

(3)我国沙漠和沙地在空间上的分布,具有显著的规律性和地区差异性。

①贺兰山以西: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新甘毗邻戈壁、库姆塔格沙漠、阿拉善地区的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等。

②贺兰山以东:库布齐、毛乌素、科尔沁沙地等。

(4)我国荒漠的纬度分布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位置偏高。

中国的荒漠位于北纬35°~ 50°之间的温带和暖温带地区,比世界上的荒漠带范围(南北纬15°~35°之间)偏北15°~20°左右。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所处的特殊位置和地形所造成的。

(5)不同地区造成荒漠化的原因比较2.围湖造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河流、湖泊水进行养鱼、放鸭、栽莲、植菱等水生生物生产,对改善群众生活,增加经济收入,促进农业发展和支援国家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但是,过去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忽视了林、牧、渔业的全面发展,甚至有些地方提出“把秧插到湖心,把粮种到山尖”的错误口号,出现了大规模围湖造田、毁塘种粮等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现象,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例如,八百里洞庭湖,昔日烟波浩渺,如今滩洲毕露。

1949年水面面积为44万公顷,到1976年只剩下18.4万公顷,平均每年减少近万公顷。

鄱阳湖前些年围湖面积超过8.1万公顷,使水面面积大为减少。

许多事实证明,大规模围湖造田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许多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①减少自然蓄水量,削弱了抗旱防涝的能力;②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③严重地破坏了水产资源。

由于大面积地减少鱼类生活的水体,或破坏了鱼类产卵场所,使产量大幅度下降。

4.河流的梯级开发一种常用的开发河流水利资源的方式。

因自上游至下游呈阶梯状而得名。

特点是河流分为若干段,选定适宜的坝址,修建一系列的水利枢纽,逐段地利用该河流的水利资源。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7题详解】
从图中看该城市有多个一级站点,也就是有多个核心,城市空间形态最可能是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C正确。故选C。
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
A.提高附加值B.降低人工成本
C.缩小规模D.加强合作
【答案】15. D 16. B
【解析】
【分析】考查工业布局的区位条件。
【15题详解】
瓶装水厂布局在大城市周边地区,在京津冀地区水厂如此选址主要是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及时将产品运往市场。故选D。
【16题详解】
瓶装水厂的建设,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承接品牌授权地区产业转移,吸引相关企业聚集,①③④正确;但不会吸引大城市人口迁入,与城市等级提升没有多大关系。故选B。
东海大桥始于上海南汇,终于洋山深水港,全长32.5公里。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7.东海大桥采用“S型”设计,设计思路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海啸B.赤潮
C.潮汐D.寒潮
18.来往于东海大桥上的车辆主要是()
A.集装箱卡车B.公交大客车
C.水产冷藏车D.旅游大巴车
【答案】17. C 18. A
【9题详解】
研发中心和总部需要及时获取市场信息,与温州相比,上海经济发达,信息通达,便于企业掌握市场信息,故D项正确。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对总部的布局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A、B项错误;M公司的销售市场在国内,不只是上海,C项错误。
【10题详解】
结合M公司的发展历程,公司在1996年关闭生产厂、开设专卖店,随后将总部和研发中心搬迁到信息通达的上海市,所以M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自主品牌,故A项正确。M公司1996年关闭了自有生产厂,没有扩大生产规模,B项错误;材料没有产品款式的信息,C项错误;据图1,M公司2008年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其市场并不在国外,D项错误。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2-2023年高二上半期第一次月考地理题带参考答案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2-2023年高二上半期第一次月考地理题带参考答案

选择题下图是以南充市某地E(31°N ,106.5°E )为中心的地球俯视半球图,N点为北极点,弧AEC将图示区域分为相等的两半。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B地的坐标可能为A. (59°N,l06.5°E)B. (59°N,73. 5°W)C. (31°N,l06.5°E)D. (31°N ,73. 5°W )【2】图中的A 点位于B点的A. 东南方B. 东北方C. 西南方D. 西北方【答案】【1】B【2】A【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经纬网和方向判定的相关知识【1】读图可知,BE两点处于同一个经线圈上,且两地经度之和为180°,故B点的经度为73.5°W,由于弧AEC将图示区域分为相等的两半,所以(N点与B点的纬度差)+(N点与E点的纬度差)=90°,由此可求得N点与B点的纬度差为31°,由于N为北极点,纬度为90°N,故B点的纬度为59°N,故选B。

【2】AE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所以A的纬度为31°N;由于弧AEC 将图示区域分为相等的两半,所以AE两点的经度差为90°,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且顺着自西向东的方向,东经度数增大,西经度数减小,所以A点的经度为16.5°E,所以A的经纬度为(31°N,16.5°E),由上题可知B的经纬度为(59°N,73.5°W),所以A在B的东南方向,A正确。

选择题读下面两个岛屿图,回答下列下面小题。

【1】甲岛位于乙岛的( )A. 西南方向B. 东北方向C. 东南方向D. 西北方向【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比例尺比乙图小B. 甲岛屿面积比乙岛屿大C. 甲乙两岛都在东半球、中纬度D. 甲岛南北距离比乙岛短【答案】【1】B【2】D【解析】试题分析:【1】据经纬度可判断甲为东经度数和北纬度数,乙为东经度数和南纬度数,则可以判断甲位于乙的东北方向,也可以据岛屿的轮廓特征可以判断甲为我国的台湾岛,乙为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据此判断相对位置也可。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一地理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一地理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2.气候(qìhòu)条件差异
第八页,共43页。
3.土地(tǔdì)条件差异
南方水田(shuǐtián) 水稻土
第九页,共43页。
4.矿产资源条件(tiáojiàn)差异
第十页,共43页。
共性
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 地 理 环 境 差 土地条件 异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①都是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wèiyú)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 (qūyù)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qūyù)发展 的影响
第一页,共43页。
一.区域(qūyù)
1.概念(gà地in球ià表n)面:的空间(kōngjiān)单位
第二页,共43页。
一.区域
区位(qū wèi)特 征
面积、形状(xíngzhuàn)、边界 2.特征 (tèzhēng): 内部特征的一致性
——如果不考虑地价(dì jià)、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 ,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因为北方(běifāng)建筑墙体厚,用料相对较多。
——建同样高度的多层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因为北方的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而南方纬度较低,太阳高 度角大。
第十九页,共43页。
探究二:中国南北(nánběi)气候要素差异对建筑的影响
1、导致长三角和松嫩平原(sōnɡ nèn pínɡ yuán)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 原纬因度是差什异么(ch?āyì)、距冬季风的远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降水量分布各呈什么规律?形成这种 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降水量是长三角由南向北减少,原因是受季风气候影响;松嫩平 原则由东南向西北减少,原因是受季风气候和地形(长白山的阻 挡3、,长降江水三较角少洲)和的松影嫩响平。原的河网密度差异,对农业会产生哪些 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射洪县高二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整合提升知识网络归纳综合素质提升1.区域和区域差异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如北京市、黄河三角洲等。

作为一个实体,区域包含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许多要素,一个区域内各要素之间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外部形态特征也相似,如黄河三角洲作为一个区域,区域内各要素成因紧密相关,形态特征相似。

区域有时与地区或地方同义,如“西北地区”“黄淮海地区”“我们那个地方”等,实际上都是某一个特定的区域。

由此可见,区域的范围有大有小,级别有高有低。

区域划分的指标有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有综合性的。

相应的区域有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等。

区域差异是指两个或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中国地域广阔,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国是世界上区域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家之一。

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主要是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间、区域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从而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1)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性很小。

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使得产品生产的成本差异较大。

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劳动力因素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导致产业在空间上不断转移。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企业生产需要与工业联系的其他企业打交道,还需要与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

企业的这种投入,统称为内部交易成本。

企业家总希望在内部交易成本最低的区位投资建厂。

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很高,内部交易成本也很高,成为推动企业家向国外转移产业的因素之一。

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20世纪60年代,在东亚出现的出口加工区,成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改善投资环境、降低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吸引产业转移的地区。

(3)市场因素企业因为所生产的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或者国内市场满足不了自身发展的需要,就会开辟国际市场。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国家政策的不同,一个国家的产品销往另一个国家往往受到多方面的限制。

企业为了避开这些限制,就直接到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

例如,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兴办汽车厂,主要是因为拥有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的产业转移方向也会随之变化。

例如,20世纪90年代以前,西欧、北美是日本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也是日本企业的投资重点地区。

到20世纪末,西欧、北美经济不振,市场疲软,东亚和南亚因经济增长强劲、市场需求大而成为日本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并成为日本企业主要投资地区。

影响企业跨国转移产业的因素还有很多。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都会促使企业进行产业的国际转移。

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新产业往往在一个国家或少数国家最先发生。

在一个国家内部,经济增长往往率先从某个区域发生。

产业转移则使某个产业从创新地逐渐扩散到其他地区,成为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日本向其他国家或地区逐级、分阶段的产业转移,推动东亚地区保持了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在发达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而原主导产业顺利实现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

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已经历了两次工业结构调整,现在正在进行第三次结构调整。

每次工业结构调整,都导致主导产业和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的转换,同时伴随着原来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向国外转移。

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本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例如,韩国从1973年开始重点发展重化工业,至80年代初,已基本形成了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比发达国家同样工业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大大缩短。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了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一个产业具有一定的发展周期:有些产业处于开发或增长期,如信息产业;有些产业处于成熟或衰退期,如纺织工业。

产业转移促使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重点生产处于不同阶段的产业,形成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

产业转移还通过企业把转移对象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人类的任何生产活动,都会给自然环境打下烙印,产业转移同样会给转出区域和转入区域的自然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

一方面,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例如,产业转移使东亚的出口加工区由原来的乡村地区变成高度工业化地区。

另一方面,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例如,重化工业生产在大量消耗资源的同时,还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严重污染环境。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伴随产业转移,就业机会也由转移国或地区转移到转移对象国或地区。

如果一个国家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就会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常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

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4.世界区域合作形式简介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出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化)的趋势。

目前共有各种形式和规模的区域集团30多个(不包括单纯合作开发自然资源和论坛性质的组织),参加的国家有140多个。

纵观这些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其具体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1)单一商品的经济一体化集团如石油输出国组织等,该种形式的合作是通过一个超国家的高级管理机构来管理某一特定的工业部门,如为所有成员国规定生产配额,制定规划,防止不公平竞争等。

(2)自由贸易区如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拉丁美洲自由区、澳新自由贸易区等,在成员国之间废除全部贸易障碍,贸易充分自由化,同时各成员国享有自决权。

(3)关税同盟各成员国间消除贸易壁垒,实行自由贸易,对来自非成员国的进口商品,实行共同关税,统一对外的贸易政策。

(4)共同市场如欧洲经济联盟,这是一种在关税同盟基础之上,允许各种成员国的技术、劳务、人员、资本均可在内部自由流动的组织。

(5)经济同盟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采取统一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社会政策。

据此,应建立一个超国家的强有力的中央当局或中央议会来行使政策和权力。

由此可见,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功能既有外向的竞争性,又有内向的保护性。

据此合作的大多是进行互补性的经济合作,实行关税互惠,消除贸易壁垒,共建共同市场,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高考精典回放【例1】(2011·新课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

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

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据此完成(1)~(3)题。

(1)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A.技术力量较雄厚B.气候条件较优越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D.劳动力较充足(2)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A.专业化水平较高B.科技投入较大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3)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A.加大科技投入B.扩大种植面积C.增加劳动力投入D.加大化肥使用量【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了不同国家发展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的差异,意在考查考生结合不同区域的特征分析该地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

巴西位于低纬度地区,境内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区,其中不少地区的土地资源目前开发利用程度还较低,今后可以开垦种植大豆,因此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增大,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

第(2)题,本题考查了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结合区域地理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

巴西是个经济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劳动力的价格较低,从而导致在国际市场上大豆的价格低于美国。

第(3)题,本题考查了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少地区的农业生产还是依靠经验,科技含量较低,因此我国大豆的质量较低,故今后我国应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来提高大豆质量。

【答案】(1)C (2)D (3)A【例2】(2011·新课标)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害,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

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

据此完成(1)~(2)题。

(1)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B.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供应基地(2)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A.研发中心B.一般零部件厂C.核心零部件厂D.整车厂【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了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地理原理,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中的信息可知,日本的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厂,因此,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可以及时方便地为整车厂提供配套的零部件,从而降低整车的生产成本。

第(2)题,本题考查了不同地区发展工业生产的优势条件的差异,意在考查考生结合具体国家进行区位因素分析的能力。

日本是技术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虽然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但对技术要求较高的核心零部件厂仍在日本国内组织生产,因此大地震使灾区的核心零部件厂停产,从而迫使我国的整车生产厂减产。

【答案】(1)B (2)C【例3】(2011·安徽)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一方面争取了国产大飞机总装等项目,另一方面向安徽等地转出部分制造业。

同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化,制造业集中分布区不断调整。

下图表示上海市2004制造业就业比重的空间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