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3_2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试题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第4课时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教学讲义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第4课时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教学讲义

第4课时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公元220年曹丕代汉—公元907年唐代灭亡)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时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考纲要求] 1.从汉到元的政治演变;★北魏孝文帝改革 2.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 3.科技成就;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文学成就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的演变[学生用书P21]★1.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①公元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状态。

②孝文帝时北魏出现统治危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非常尖锐。

③冯太后的改革为孝文帝改革做了准备。

(2)措施①推行均田制:485年实行,规定15岁以上男子和妇女可以领种土地,受田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

②整顿吏治:严惩贪赃枉法的官吏;实行俸禄制。

③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开始迁都,历时两年完成,文武百官及六宫宗室尽迁洛阳,大批鲜卑士兵和百姓也进入中原。

④革除旧俗——实行“汉化”政策:让鲜卑人改穿汉服,改用汉姓,改说汉话,并与汉族通婚。

①促进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洛阳商业的繁荣。

②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国民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唐代政治制度(1)中央:完善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地方: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唐中期以后在边境重镇设节度使,最终导致安史之乱,平叛后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3)选官:实行科举制,是一种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的制度。

①实施:隋唐以后成为主要选官制度,明清时期发展为八股取士。

②进步性:科举制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及文化素养,提高了行政效率;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与公正。

③局限性:科举考试的内容多为儒家经典,压抑了知识分子的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通史版课件:第7讲 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 精品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通史版课件:第7讲 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 精品

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唐朝国力强盛时期,一方
面对外关系自信、开放,另一方面积极吸收外来文化丰富社会生产与生
活。材料从服饰切入,描绘汉人服饰融入了多个少数民族及中东国家的 服饰因素,体现了多元化特征,A项正确。
4.(2017内蒙古集宁期中)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 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 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其织造工艺高超,用 “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 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 B )
A.汉代治水活动都集中在黄河流域 B.魏晋时期南北方经济遭到沉重打击 C.隋朝时南北方农业基本持平 D.唐代东南地区发展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 答案 D 依据表格可知,汉代治水活动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但南方的 浙江等地也有,故A项错误。魏晋时期南方经济获得发展,故B项错误。 此表反映的是治水活动情况,反映不了整体农业状况,故C项错误。
翠真怪之产。”唐诗亦云:“十里长街市井连,明月桥上看神仙。人生
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材料中反映了 ( B ) A.商业经营的市坊限制被打破
B.江南地区经济实力上升
C.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破产 D.小农经济出现繁荣景象 答案 B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 知,扬州经济繁荣,城市繁华,体现了江南地区经济实力的上升,所以B项 符合题意。A项出现在北宋时期;C项中“破产”的说法错误;D项与材料 内容不符,材料说的是城市和商业,不是农业,故均排除。
◆史料呈现
隋唐时期商业与城市的发展
史料 以(令狐)熙为汴州①刺史。下车(到任)禁游食,②抑工商,民有 向街开门者,杜(杜绝)之。 ——《隋书· 令狐熙传》 两京诸市署:③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 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④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 三百而散。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和科技文化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和科技文化

(3)政治黑暗
玄学的主要内容
(1)“意”与“象”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 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 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 (2)“无”和“有” 何晏、王弼“贵无论”。强调“无”是宇宙万物的根本。 “有”代表宇宙具体之万物,与“无”是母子、本末的 关系。 (3) “自然”与“名教” 自然:宇宙本体,世界本源,宇宙万物本来的样子。 名教:人们之造作,是为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设的种 种等级与教化的总称,也可迳直指“礼教” 制度。
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何晏、王弼、
阮籍、嵇康、向秀、郭象、裴頠等。 清谈(玄谈): “指的是魏晋时代的贵族和知识分子, 以探讨人生、社会、宇宙的哲理为主要内容, 以讲究修辞技巧的谈说论辩为基本方式而进 行的一种学术社交活动。”——唐翼明
• 竹林七贤
魏晋风度:服石养生、风姿特秀、萧条高寄、动违礼法
玄学的影响
• 魏晋玄学开辟了一个思辨时代,发展了哲理 思辨,开出了谈玄析理的风气,且不论年资, 以友交会,与两汉经师的师道尊严迥然相异。 • 玄学的现实意蕴是对魏晋人所追求的理想人 格做理论上的建构。在“贵无”思想的深刻影 响下,魏晋士人在无限的内心世界发现了个体 存在的价值。
玄学的影响
• 玄学在两汉经学日趋烦琐、注重章句注疏的 时候,提出了“得意忘象”,将士人们从烦 琐的考据中解放出来。“名教”与“自然” 之争,实际上是对汉武帝以来儒家伦理道德 的怀疑甚至否定,同时也揭露名教礼法的虚 伪。 • 玄学对文学、音乐、绘画和书法等艺术都产 生了深刻的影响。自魏晋以后,我国艺术伦 理、艺术欣赏及创作,都注重“畅神”、 “传神”,追求玄外之音、象外之意,这在 很大程度上与受了玄学“象外之意”、”言 不尽意“的影响有关。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 课时2 魏晋至隋唐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 课时2 魏晋至隋唐

课时2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1.经济:(1)魏晋时期农耕技术(江南经济的开发)与土地制度(均田制)。

(2)隋唐时期的农耕技术进步与经济的繁荣(经济重心的南移)。

(3)魏晋至隋唐时期手工业的发展。

(4)魏晋至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

2.思想:(1)道教、佛教冲击儒学。

(2)唐代的“三教合一”。

3.科技文化:(1)唐代火药的应用。

(2)南北朝农书——《齐民要术》。

(3)唐代文学艺术的繁荣。

[主干梳理]考点一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1.农业(1)生产工具⎩⎪⎨⎪⎧①三国时期:曹魏马钧改进翻车。

②隋唐:出现筒车。

③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可以控制耕土的深浅,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土地制度:魏晋南北朝和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实质是封建土地国有制。

2.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因⎩⎪⎨⎪⎧①中原人口的南迁。

②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2)过程(3)意义:不仅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3.手工业(1)魏晋南北朝:成功烧制出白瓷。

(2)隋唐⎩⎪⎨⎪⎧①陶瓷工艺臻于成熟,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②出现缂丝技术。

③唐代官营手工业出现雇募制。

4.商业(1)发展 历程⎩⎪⎨⎪⎧①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商业恢复发展,洛阳成为重要的商业城市。

②隋唐:商业贸易蓬勃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

(2)城市的繁荣⎩⎪⎨⎪⎧①县治以上的城市,允许设市。

②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

③县城以下,禁止设市。

④唐长安城实行坊市制。

(3)商业都会⎩⎪⎨⎪⎧①唐代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

②由于海上贸易的兴盛,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等港口城市也繁盛一时。

(4)“重农抑商”: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

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考点二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1.思想(1)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通史版通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2单元 第5讲 魏晋至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

(通史版通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2单元 第5讲 魏晋至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

第5讲魏晋至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的辉煌(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魏晋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

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

”由此可见,魏晋玄学( ) 【导学号:61600022】A.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B.反映三教对立的趋势C.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C[理学产生于两宋时期,与魏晋所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三教是指佛教、道教和儒学,材料没有涉及佛教内容,故B项错误;纲常伦理是儒学思想,“天理自然”是道教的思想,魏晋时期政局动荡,道教思想盛行,冲击儒学地位,儒学与道教结合形成新的思想玄学,故C项正确;从材料“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可知,没有体现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故D项错误。

]2.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其始祖。

741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

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文子》、《列子》,考试形式和明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

道举的设立旨在( ) 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配合政权统治的需要C.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D.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B[道举考试客观上有利于道家思想的传播,会影响到儒家思想,但这不是目的,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其始祖”说明为了证明唐朝统治的合理性,而推崇道学,故B项正确;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是科举制度的作用,与考试科目的变动无关,故C项错误;道举客观上有利于推动道学的传播,有益于文化的多元发展,但这不是目的,故D项错误。

]3.《河南程氏遗书》卷二载:“(二程)昔见周茂叔(周敦颐),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

”理学家重视“孔颜之乐”意在( ) 【导学号:61600023】A.追求以仁为核心的主体自由B.发扬“格物致知”的治学精神C.弘扬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D.重新构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体系A[理学家重视“孔颜之乐”的目的在于追求一种精神上以仁为核心的自由与享受,故A项正确;“孔颜之乐”是一种精神追求而不是治学精神,故B项错误;“孔颜之乐”是对儒家思想精神的弘扬,而不是理学,故C项错误;D项表述过于宽泛,排除。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二第5讲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课件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二第5讲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课件
怎样的主张? 提示 道教和佛教空前兴盛,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复兴儒学。
史论归纳
佛教的传播对魏晋至隋唐时期社会的影响 1.政治上,它被封建统治者用来腐蚀人民,维护封建统治。南北朝时,佛 教在中国得到很大发展,南方和北方相同的宗教信仰成为隋朝统一中国 的条件之一。唐朝时,佛教与道教、儒学并存,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密
4.土地制度:北魏到唐前期,推行③ 均田制 ,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
担赋税和力役。 5.重心南移:魏晋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相对安定,江南得初步开发,南 北经济趋于平衡。唐④ 安史之乱 后,南方经济持续发展,逐渐超过 北方。
图解历史 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
二、手工业 1.冶金业:南北朝时出现⑤ 灌钢 法。 2.制瓷业: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朝形成⑥ 南青北白 两大制瓷系
两宋之际
合作探究 主题
史料呈现
史料 以(令狐)熙为汴州①刺史。下车(到任)禁游食,②抑工商,民有 向街开门者,杜(杜绝)之。 ——《隋书· 令狐熙传》
隋唐时期商业与城市的发展
两京诸市署:③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 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④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 三百而散。 ——《新唐书· 百官志》
史料3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④佛于晋、魏、梁、隋之
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入于彼, 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噫!后之人其欲闻 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韩愈《原道》
读史指导
(1)史料1出自古代书籍,其内容体现了道家和儒家思想涉及的内容的不 同,①②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思想的具体涉及内容。 (2)史料2出自古代学者的学术著作,宏观上叙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 流思想状况,③说明该学者接纳三教交融的情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3-2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件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3-2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件
试答
提示:“三教合一”只是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并未 动摇儒学正统地位。“三教合一”中的“一”指儒学。
7.李白和杜甫的诗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时代风貌? 试答
提示:李白生活在盛唐,其诗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 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杜甫生活在唐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其 诗更多地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8.中国古代书体的演变趋势是什么? 试答
根据上述史料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现
史料解读:①②③④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三 教合一”的趋势。侧面证明儒学原有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
思考 2 根据史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唐代韩愈对佛教 传播的心态如何。其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试答
史料解读:态度:对佛教流行的现象深感忧虑,极力提 倡将儒家思想中孔孟仁义道德之说列为国家的正统学说,以 抵制异端邪说的流传。
(3)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也进一步发 展。
微考点二 魏晋至隋唐时期儒、佛、道教的冲突与交 融
一 ①(《抱朴子》)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 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②《外篇》 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
——[晋朝]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
二 万象森罗,不离两仪所育;③百法纷凑,无 越三教之境。
(3)“联”:迁移所学知识,解读图表信息,进行图文 互换。历史统计图表反映了一定的历史事实,是历史事实的 表现形式之一。解读图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是成功解答历 史定量分析类试题的关键,如本题可联系所学到的均田制。
(4)“析”:仔细鉴别信息,展开定性分析。一是注意 思考从图表中提取的信息是否仅集中于某一方面或侧面的 阐释,是否带有明显的局限性;二是全面甄别所掌握的信息, 确认信息主流,切忌随意选择某一信息就妄加断言,甚或是 脱离图表空泛谈论。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古代中国专题三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_魏晋隋唐第2课时魏晋至隋唐时期经济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古代中国专题三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_魏晋隋唐第2课时魏晋至隋唐时期经济

词藻、用典,文风萎靡,形式僵化,内容空洞,已成为表达思
想的障碍,严重束缚了文学的发展。随着唐朝经济的发展,庶
族地主势力日益占据优势,士族地主势力迅速衰弱,唐代出现
了韩愈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所谓古文运动,名义上是恢复周
秦两汉的古代散文体,好像是一个复古运动,实际上却是要在
继承古代散文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以自由质朴,注重内容的新
散文体来代替骈文,是一个试图使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适应
时代要求的革新运动。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史料二 唐、宋之际,长期的战乱、分裂、民族杂糅,中 原价值观,尤其是儒学价值观被破坏。宋代儒者接续唐代儒者 的理想,继续开展儒学复兴运动,最终形成理学的兴起,即儒 学的复兴。它和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一样,采取的相同方式, 越过汉唐诸儒,回复到先秦儒典,去重读圣贤著作。这个复兴, 不是单纯的一种回复,宋明理学有时候也被称为“佛老化的儒 学”,它确实和先秦时代的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学术上, 也有人把宋明理学称为“新儒学”。
1.根据史料一、二、三,概括魏晋至唐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尝试解答]
提示 魏晋时期,商业发展一度中断;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商业恢 复和发展。隋唐时期,商业繁荣,但商业活动受到限制,坊市 分离;城市发展具有多元化。
2.根据史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 [尝试解答]
提示 唐代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发达;具有开放性、包容 性;道路畅通。
1.农业 (1)生产工具:唐代出现__曲_辕__犁___,将中国的犁耕技术推向成熟。 (2)灌溉工具:隋唐五代北方有__立__井_水__车___、长江流域发明高转 筒车。 (3)土地制度:北魏和唐朝前期推行均田制,实质是封建土地国 有制。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文档:第1部分 第2单元 第5讲 魏晋至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的辉煌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文档:第1部分 第2单元 第5讲 魏晋至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的辉煌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5讲魏晋至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的辉煌(对应学生用书第37页)考点1|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思想1.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广为传播,冲击着儒家为核心的正统思想。

2.唐代中后期韩愈和李翱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反对佛教和道教,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特别提醒]魏晋至隋唐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1)佛、道盛行,冲击儒学,儒学的统治地位一定程度上动摇。

(2)儒学地位不独尊,与佛道并存,且通过援佛道入儒来实现重生。

(3)儒学的生存与发展靠的是传统力量而缺少成熟的文化政策做保证,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对儒学冲击较大,隋唐统一,复兴儒学迫在眉睫。

二、科学技术1.造纸术外传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开始使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之后传往欧洲。

2.雕版印刷术发明唐代《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3.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4.药学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编写《千金方》。

[教材补遗]李约瑟李约瑟,英文名字约瑟夫·尼德汉,1900年出生于英国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毕业于剑桥大学,早年在生物化学研究方面享有很高声望。

1941年,早已对中国科技历史感兴趣的李约瑟被英国文化委员会派往中国,担任中英科学合作馆馆长。

虽然当时中国抗日战争已经打响,李约瑟仍然不畏危险,几年时间走遍中国大江南北,考察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并收集相关科技典籍。

据古兰教授介绍,沉醉于中国科技与文化的李约瑟在回到剑桥后,把大半生的学术生涯都献给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的研究与著述,最终庞大的《中国科学技术史》鸿篇巨制得以问世。

三、文学艺术1.文学: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1)李白(盛唐):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后称“诗仙”,是屈原之后中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备考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专题:第7讲 魏晋到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文化

备考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专题:第7讲 魏晋到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文化

备考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专题:第7讲魏晋到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文化一、单1.据史料记载,某一朝代在耕犁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出现了称作江东犁的工具。

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对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该朝代是()A、春秋战国B、汉代C、唐代D、宋代+2.唐代的印刷品主要为儒、佛、道的经典。

宋代印刷的文献,则无所不包:史地、方术、诗文、戏曲、医学、方剂……造成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B、文化教育的兴盛C、重文轻武的政策D、印刷成本的降低+3.唐朝贾岛在《喜李馀自蜀至》一诗中说:“往来从此过,词体近风骚。

”下列作品在创作风格上,可与《风》对应的是()A、《格尔尼卡》B、《阿Q正传》C、《命运交响曲》D、《唐璜》4.下表为选自唐代典籍的某些记载,这些记载可以作为史料来实证唐代()典籍记载内容(741年)禁九品以下清资官置客舍邸店车坊(车坊,经营《旧唐书·玄宗纪》车马出租业务的店栈)《全唐文》卷入十一应公主家有庄宅邸店,宜依百姓例差役征课天宝九载(750年)十二月敕,郡县官僚共为货殖,竟交互《唐会要》六十九放债侵人,互为征收割剥黎庶大历十四年(779年)七月今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唐会要》八十六人争利,先于杨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A、基本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城市布局已经开始发生重大变化C、有不少官僚涉足商业活动D、对商业贸易活动的管理更加规范+5.隋唐时期的大运河北起涿郡,南到余杭,中经江都、洛阳,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联系起来。

由此可知,当时隋唐大运河开通的社会背景是()A、北方商品经济空前活跃B、江南经济的开发C、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D、对外贸易的繁荣+6.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其中出现于隋唐之际的是()A、火药B、指南针C、造纸术D、雕版印刷术+7.北魏实行均田制,主要是()A、把农民拥有的土地拿来重新分配B、把君主拥有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C、把政府掌握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D、对地主拥有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8.唐朝官营丝织生产,设立二十五个“作”。

通史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

通史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
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
【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相对开放的时期,对外交往 的特点从范围、领域、产品等角度概括,作用从对中国及世界两方面作答。 (2)定时空,找关联:唐宋时期,我国封建社会高度繁荣,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对外交往频繁,受到各国仰慕,逐渐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圈。 (3)提信息,找关键:①反映了唐宋时期对外交往的范围广泛。 ②反映了唐宋时期交往的领域全面, 从交流的内容看,中国经济发展处于领先 地位,促进了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②③共同反映了唐宋时期对外交往促进了唐宋经济文化的繁荣,丰富了人民
角度二 小农经济的特点
【典例2】 (2016·海南卷,6)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 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 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二、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1.思想 (1)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2)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2.科技 (1)印刷术: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 (2)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等。 (3)农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
③韩愈主张排除异学,建立儒家道统,重新确立儒学独尊地位。 ④柳宗元主张以儒学为主体,兼采各家所长,重新塑造儒家。
【答案】 (1)主张:韩愈:排除异学,建立儒家道统,重新确立儒学独尊 地位。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三课时2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课件人民版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三课时2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课件人民版

唯物史观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理论,理解认识佛、道对儒家思想的冲击,理解科技文学 艺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考点一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
1.农业 (1)生产工具:唐代出现__曲__辕__犁___,将中国的犁耕技术推向成熟。 (2)灌溉工具:隋唐五代北方有立井水车、长江流域发明_高__转__筒__车__。 (3)土地制度:北魏和唐朝前期推行_均__田__制__ ,实质是封建土地国有制。
课时2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
魏晋隋唐时 (1)魏晋时期农耕技术与土地制度(均田制)。(2)隋唐时期的农耕技术进步与经济的繁荣。
期的经济 (3)魏晋至隋唐时期手工业、商业发展。 考纲考点
魏晋隋唐时 (1)魏晋儒学遭冲击。(2)唐代的“三教合一”。(3)科技:《齐民要术》与南北朝农书。
期的文化 (4)唐代文学艺术的繁荣。
【典例】 (2017·课标全国Ⅲ,26)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A.自耕农经济盛行 C.均田制破坏严重 答案 A
土地规模(亩)
户数
20以下
24
20~130
103
131~300
10
300以上
2
小计
139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户数比例 17.3% 74.1% 7.2% 1.4% 100%
唐朝前期
黄河流域
76核心论点:(1)东汉后期,县城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数量较少。 (2)唐朝前期与东汉后期相比,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长江流域数量增加,表明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图证历史] 唐代“三教合一”图
核心论点:(1)魏晋时期,道教、佛教思想盛行,一度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2)唐代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局面,但这不表明儒学失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 只是出现了三教融合、并存的特点。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 板块三 第2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练习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 板块三 第2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练习

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的秦、汉、唐、明都有过大规模强制迁徙豪富的事情,涉及几万人,他们的田产一律化为乌有。

权势再大的官僚地主,只要皇帝一声令下,他的土地就被全部没收。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土地私有权实质上没有法律保障B.土地不允许自由买卖C.迁徙富豪是整顿吏治的主要手段D.土地经营权完全自主解析:A 据材料中“他们的田产一律化为乌有”“权势再大的官僚地主,只要皇帝一声令下,他的土地就被全部没收”等信息可得出在封建社会,官僚地主无论拥有多少土地,面对封建政权,都没有任何的保障,因为中国古代皇权至上,皇帝的诏令即是法,大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实质上是没有法律保障的,故A项正确;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土地是允许自由买卖的,故B 项排除;“迁徙富豪是整顿吏治的主要手段”在材料中无体现,故C项排除;“完全自主”的表述在材料中无涉及,故D项排除。

2.唐代后期盐铁使刘晏推行新盐法,只在产盐区设置盐官,收购盐户所煮成的食盐,“粜(转卖)商人,纵其所之”;在非产盐区设常平盐仓以调剂盐价。

这一改革( )A.取消了政府对盐政的监管B.导致了商人任意抬高盐价C.形成了官商分利经营机制D.增加了盐政机构行政成本解析:C 题干中提到“在产盐区设置盐官”“在非产盐区设常平盐仓”,说明政府依然对盐政实行了监管,故A项错误;题干中提到“在非产盐区设常平盐仓以调剂盐价”,说明商人不能任意抬高盐价,故B项错误;题干中提到政府设置盐官,“收购盐户所煮成的食盐,‘粜(转卖)商人,纵其所之’”,说明政府与商人都在经营盐的过程中获得利益,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涉及增加盐政机构成本的描述,故D项错误。

【新知生成】官商分利:盐铁官营弊端重重:如效率低下,经营呆板,官僚机构臃肿,有权的官吏常常欺压、勒索百姓等。

于是,“官商分利”应运而生,凡官营和专卖中感到棘手的经营环节或经营单位,一律承包给商贾,分部分专卖利润给商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三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三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件
力役。
(5)重心南移:魏晋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相对安定,江南得到初步开发,南 北经济趋于平衡。唐安史之乱后,南方经济持续发展,逐渐超过北方。 2.手工业 (1)冶金业:南北朝时出现灌钢法。 (2)制瓷业: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唐朝越 窑的秘色瓷极为名贵。 (3)纺织业: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同时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 图案风格;唐末以后,伴随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丝织业发展迅速。
代农业科学著作。
3.文化
(1)文学:隋唐时期,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 ①繁荣原因: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制度的促进。 ②代表诗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 (2)书法 ①阶段:魏晋前处于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②成就
类别 楷书 草书 特征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实用价值高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审美价值高 代表人物 魏晋钟繇、王羲之;唐朝欧阳询、颜真 卿、柳公权等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朝张旭、怀 素等
抓主干 一、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 1.农业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
(1)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旱地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也采用耕 耙技术。
(2)生产工具:隋唐时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当时已经安装了犁评,可以调
节犁耕的深浅,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 (3)灌溉工具: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税和
3. 魏晋至隋唐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
(1)佛、道盛行,冲击儒学,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2)儒学地位不独尊,与佛道并存,且通过援佛道入儒来更新儒学,最终发展为 “三教合一”。 (3)儒学的生存与发展靠的是传统力量而缺少成熟的文化政策做保证 ,魏晋南北 朝时期社会动荡对儒学冲击较大,隋唐统一,复兴儒学迫在眉睫。 4.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 (1)自发阶段:魏晋以前,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2)自觉阶段:魏晋时期,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草书和行书,通过众多书法家 的努力实践,日臻成熟,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 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第7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文化课件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第7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文化课件

拓展延伸 土地兼并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1)影响:土地的高度集中,一方面,使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激化了阶 级矛盾,往往酿成农民起义;另一方面,土地高度集中也往往影响封建国 家的赋税收入,激化封建国家同大地主的矛盾。 (2)解决措施:一是实行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保证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如 屯田制和均田制的实行; 二是限制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但是, 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自身难以治愈的痼疾,以上措施只能在一定时期内 奏效。
史料2 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
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 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
史料3 (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③店肆待客,
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秉,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 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 寸刃。 ——《通典· 食货七· 历代盛丧户口》 ◆读史指导 (1)史料1属于古文献史料。以省略号为分界线,前一层围绕“坊”,后一
术语必背
(1)魏晋南北朝时期,古代农耕经济发展缓慢,但随着人口和技术的南移, 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2)唐代继续推行“抑商”政策,但没有阻止商业的发展繁荣,城市商品 经济得到了发展。
主题
◆史料呈现
隋唐时期商业的发展
史料1 皇城之南,东西①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一十二坊, 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凡市,②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 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拓展延伸 古代中国手工业长期领先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条件
(1)政治条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 (2)经济条件:①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的推广,为手工业的发展提 供了丰富的原料。 ②农业动力革新的要求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市场。 3.商业的发展 (1)重农抑商下的商业 a.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商业一度遭到严重的破坏,孝文帝改革后,商业 恢复发展,洛阳成为重要的商业城市。 b.隋唐时期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⑤ 柜坊 和飞钱相继问 世。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三 第2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三 第2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
田水利C法op,有y利r于i农g业h的t发2展0。04-2011 Aspose Pty Ltd.
(6)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改革赋税制度,如汉初多年不收田租,唐朝的“两税法”,明 朝的“一条鞭法”、康熙的“更名田”、雍正的“摊丁入亩”的赋税制度,都有 利于农业的发展。
古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但直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 社会的进步。
②成C就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类别
特征
代表人物
楷书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实用价值高
魏晋钟繇、王羲之;唐朝欧阳询、颜真 卿、柳公权等
草书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审美价值高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朝张旭、怀 素等
行书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
K12课件
10
重理解
1.邸店、柜坊和飞钱 (1)邸店:兼营堆货、交易和商旅住宿等业务,又往往成为经营金融业务的
ith钱(质2)庄,A柜是s。坊现p:代纯o银s粹e行的.的金S雏融l形i机d。构Eev,既sa吸lf收uoa存rt款i.,o也Nn经ET营o货n3l物.y存5.放C,具l有ie后n世t钱庄Pr的o性file (3)飞C钱o:中py国r最i早g的ht汇兑2业0务04,又-称2便01换1,类A似s于p现o在s的e 汇P票t,y可以L避t免d.长途
作海上丝绸之路。到了宋元时期,瓷器的出口渐渐成为主要货物,因此,人们也把它叫做“海上陶瓷之 路”。同时,还由于输入的商品历来主要是香料,因此也把它称作“海上香料之路”③。
——《唐朝的丝绸之路》 【问题】 根据材料,分析唐宋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特点及社会作用。
K12课件
14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板块三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解析卷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板块三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解析卷

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1.中国古代的秦、汉、唐、明都有过大规模强制迁徙豪富的事情,涉及几万人,他们的田产一律化为乌有。

权势再大的官僚地主,只要皇帝一声令下,他的土地就被全部没收。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土地私有权实质上没有法律保障B.土地不允许自由买卖C.迁徙富豪是整顿吏治的主要手段D.土地经营权完全自主解析:A 据材料中“他们的田产一律化为乌有”“权势再大的官僚地主,只要皇帝一声令下,他的土地就被全部没收”等信息可得出在封建社会,官僚地主无论拥有多少土地,面对封建政权,都没有任何的保障,因为中国古代皇权至上,皇帝的诏令即是法,大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实质上是没有法律保障的,故A 项正确;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土地是允许自由买卖的,故B项排除;“迁徙富豪是整顿吏治的主要手段”在材料中无体现,故C项排除;“完全自主”的表述在材料中无涉及,故D项排除。

2.唐代后期盐铁使刘晏推行新盐法,只在产盐区设置盐官,收购盐户所煮成的食盐,“粜(转卖)商人,纵其所之”;在非产盐区设常平盐仓以调剂盐价。

这一改革( )A.取消了政府对盐政的监管B.导致了商人任意抬高盐价C.形成了官商分利经营机制D.增加了盐政机构行政成本解析:C 题干中提到“在产盐区设置盐官”“在非产盐区设常平盐仓”,说明政府依然对盐政实行了监管,故A项错误;题干中提到“在非产盐区设常平盐仓以调剂盐价”,说明商人不能任意抬高盐价,故B项错误;题干中提到政府设置盐官,“收购盐户所煮成的食盐,‘粜(转卖)商人,纵其所之’”,说明政府与商人都在经营盐的过程中获得利益,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涉及增加盐政机构成本的描述,故D 项错误。

【新知生成】官商分利:盐铁官营弊端重重:如效率低下,经营呆板,官僚机构臃肿,有权的官吏常常欺压、勒索百姓等。

于是,“官商分利”应运而生,凡官营和专卖中感到棘手的经营环节或经营单位,一律承包给商贾,分部分专卖利润给商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
一、选择题
1.[2018·贵州凯里一中模拟]唐代《田令》中规定:“诸买地者,不得过本制(一夫百亩)。

虽居狭乡,亦听依宽制。

……若无文牒辄卖买,财没不追,地还本主。

”此规定( ) A.保护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B.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
C.防止了豪强占农民的土地
D.防止了农民卖地逃税
答案 B
解析材料体现了对土地买卖的限制,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故选B项。

题干无从体现是专门针对农民或者地主豪强,排除A、C、D三项。

2.[2018·黑龙江牡丹江一中期末]下表为古代中国治水事业历史发展及区域分布。

对此表分析正确的是( )
A.汉代治水活动都集中在黄河流域
B.魏晋时期南北方经济遭到沉重打击
C.隋朝时南北农业基本持平
D.唐代东南发展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
答案 D
解析依据题干表格可知,汉代治水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但南方的浙江也有治水活动,故A项错误;魏晋时期南方经济获得发展,并且此表无法反映整体经济状况,故B项错误;此表是治水活动情况,反映不了整体农业状况,故C项错误;在唐代浙江治水次数最多,治水与农业活动密切相关,表明东南地区农业获得较快发展,故D项正确。

3.[2017·衡水中学调研]唐朝时已出现白瓷,邢窑白瓷名满天下。

《匍说》记载:古代烧制白瓷,必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这种方
法开创了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

这表明( )
A.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
B.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
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居世界前列
D.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
答案 A
解析材料中用磁石“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表明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唐朝制瓷业的成就和唐朝瓷器的世界影响,故B、C两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应用于制瓷业的状况,并没有涉及其他领域的应用情况,故D项错误。

4.[2017·河北唐山模拟]唐朝后期夜市不断发展繁荣,唐诗“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就描写了夜市的繁荣景象。

当时夜市的繁荣表明( )
A.其对当时管理制度提出了挑战
B.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重心
C.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D.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答案 A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唐朝后期夜市不断发展的繁荣景象,说明原有“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B、C、D三项,均排除。

5.[2018·广东潮州期末]《旧唐书·崔融传》记载:“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货往来,昧旦永日。

”该材料说明唐朝( )
A.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水陆交通
B.重视发展国内商业却忽略海外贸易
C.交通的发展促进海外贸易繁荣
D.发达的交通有力地促进了货物流通
答案 D
解析“政府非常重视”材料未体现,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唐朝的史实,同时材料也未体现,故B项错误;C项对材料理解片面,“天下诸津”包含内河和海运,故C项错误;“旁通巴汉,前指闽越”“控引河洛,兼包淮海”表明唐朝的交通四通八达,“交货往来,昧旦永日”反映商贸往来频繁,正是发达的交通推动了商贸的发展,故D项正确。

6.[2018·河北大名月考]开元时(713~741年),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聚如山,舶深六七丈”。

从材料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广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B.唐朝时海外贸易十分繁荣
C.唐代的手工业很发达
D.指南针运用于航海
答案 B
解析材料中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说明开元时海外贸易繁荣,故选B项。

7.[2018·河北大名月考]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 )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答案 D
解析解题时一是要注意时间:魏晋时期;二是要理解“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和”“友朋之信”这些主张属于儒家思想,由此可知题干反映了佛儒矛盾,故选D项。

8.[2018·湖北宜昌一中期末]有学者评价西晋陆机所写的《平复帖》:“每一个字已不再是生硬的符号,而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个性人物,顾盼婉转,灵光飞动。

”该评论最能说明( )
A.书法艺术已经走向成熟
B.士人的个性意识已经萌发
C.草书最能表达人的情感
D.当时的书法追求美观实用
答案 B
解析秦汉时期,书法艺术走向成熟,排除A项;由材料“有血有肉的个性人物”可知,当时士人的个性意识开始萌发,B项正确;材料重点强调的是个性意识,排除C项;草书的实用性不大,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9.[2017·江苏盐城模拟]“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然而中国古代商业在特定时期仍取得长足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

——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材料二(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

每店
肆皆有驴,赁客乘,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

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通典·食货七·历代盛衰户口》材料三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

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

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

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唐代商业与汉代相比有何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代在商业市场上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朝商业发展的新气象,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有利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1)状况:商运活跃,富商众多,交易广泛。

原因:国家统一,疏通交通,有限度开发山林川泽。

(2)发展:具有较为健全的商业保障措施(交通发达、店肆众多)。

新变化:出现夜市;草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

(3)新气象:出现数量多、分布密集的商业市镇;形成城镇网络。

原因:江南经济的发展;水陆交通便利。

(4)因素:国家统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利润的刺激;政府政策的影响。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概括即可。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可从交通条件、商业保障等角度概括;第二小问,根据基础知识可从夜市与草市的发展、柜坊的出现等现象作答。

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可从商业市镇的数量、密度等角度概括;第二小问,可从经济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等角度作答。

第(4)问,从国家统一、政府政策、交通条件、利润刺激等角度概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