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散步》ppt课文分析1
(人教)部编版《散步》公开课PPT1
⑤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⑥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 自然也很轻。
问题探讨
①朗读课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 为《散步》。如何换个角度另拟一 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说你 的理由。
课文题为《散步》,不仅直接点明了本文 叙述的主要事件,而且传达出舒缓从容、娓 娓道来的感情基调。此外,具象化的题目, 没有点破文章主旨,留给读者更多想象、回 味、思考空间。
赏析词语 学法指导:结合语境及上下文,分析加点词语在 文中具体指代什么,体会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01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总算”一词既写出了“我”对 春天的企盼,又写出了“我”对 经历了漫长严冬的年迈母亲的担 心,暗含对春天到来的欣慰之情。
“熬”这个词既写出了母亲 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 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 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莫 怀 戚
散步
思
—— 自学深思 探究新知
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
2、品味“大词小用”“对称句”的妙处, 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重难点)
3、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 的思想感情。
自学要求
请同学们对照导学案,自学课本,并完成 导学案“思”中1—6题。(时间:30分钟)
内容概括 理清事件六要素
01
散步的 时间?
02
散步的 地点?
03
04
散步的 散步的 人? 起因
05
散步的 经过
06
散步的 结果
初春
南方的 田野上
“我” 母亲 儿子 妻子
母亲身 体不好, 应该多
走走
第6课《散步》课件(共38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作用:
作者写小事用大词,其用意就在于向读者透露《散步》一
文的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
理。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对于本文的主旨,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观点一:本文营造了一家人互敬互爱、互相谦让的和谐氛 围。祖孙三代在田野散步,面对分歧,“我”尊重母亲的选择, 而母亲又尊重孙子的选择,一家人互敬互爱、互相谦让,气氛 和谐。
蹲下( dūn) 鲜嫩( nèn) 霎时( shà ) 拆散( chāi) 散步( sàn )
( sàn )散步
散
累
( sǎn )散漫
lèi 心累 léi 果实累累 lěi 累计
( pāo )眼泡 泡
( pào )泡茶
( pū )铺床 铺
( pù )当铺
疏通词义
信服:相信并佩服。 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的地方。 取决:由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 一霎:一会儿短时间。 粼粼:形容水、石的明净。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儿子:活泼可爱、聪明、听话
“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当“我决定委屈儿子”时,儿子并没有哭闹,对此表现出非常地听 话和理解;
我:孝顺、有家庭责任感、讲原则、不宠爱孩子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 此,才应该多走走。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日子还长,我伴同母亲 的时日已短。
三代 儿子和母亲 分歧 关爱 温情的春天
爱·责任
和谐 孝道 生命 选择
研读结尾句,探究主旨 (2)你认为哪个标题比较好?为什么?
“散步”好在简明准确含蓄,感情意蕴丰富,有画面感,有故事味。
《散步》ppt课件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1985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作者写此文前,确实有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散步的亲身经历,里面的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也与课文内容毫无二致,但作者当时并没有产生创作动机。1985年,作者从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而在美国这是不可想象的。作者听后感慨不已:我们的传统美德被外国人如此看重。于是,作者开始重新审视这份看起来很普通的浓浓亲情体现出的价值,写作的念头就此产生了。
合作探究
朗读课文,圈画表现人物形象的词句,分小组讨论后,各小组代表分析某一人物形象。 人物:我 母亲 妻子 儿子
第二课时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到:课文通过记叙(一家三代四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我们”一家(互敬互爱、相处和睦)的深厚情感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但是在《散步》发表二十年后,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去年9月,在重庆举办的一次作文大赛上,有人问我:你那个《散步》,是写尊老呢,还是爱幼?或者既尊老又爱幼?我认真回答:看起来当然是既尊老又爱幼,其实我骨子里是想写生命。——《二十年后说<散步>》莫怀戚咱们这一节课,就来品读《散步》中的“生命”。
李永强
再读课文,点评人物
在这个温暖的家庭里,你最欣赏谁?为什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用“我最欣赏 ,因为,从文中 可以看出他(她)是一个 的人”句式回答。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言外之意是说,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很短
母亲给“我”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我”和妻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所以作者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个结尾富含深意,耐人寻味,正是一种以小见大的写法。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步》PPT课文课件
片段写作
-18-
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 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 的视野里。
第二单元
第6课 散 步
阅读素养
知识铺垫
对接课堂
片段写作
-19-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 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地 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 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 负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 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作者及写作背景
而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在追求对外开放、大力提高经济水平时代所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
如获至宝,这使作者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
头就产生了。作者想通过此文呼吁人们捡回失落的亲情,多关心自己的亲人。那么下面让我们细读文
章,体味文章的亲情。
细读文章,体味文章的亲情
重点研读:景物描写
试找出文章一处景物描写,简析其作用。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 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 着,有的浓,有的淡; 树上的嫩芽也密了
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 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 着一样东西——生命。
重点研读:句子的对称美
【例】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 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前面是妈妈和 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母亲要 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 路,小路有意思。我的母亲虽然高大 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 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部编版七上《散步》课文详解
部编版七上《散步》课文详解课前预习一、作品梗概《散步》写于1985年。
写此文之前,作者确实有一次全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亲身经历,里面的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也与课文内容毫无二致,但作者当时并没有产生创作动机。
后来,作者从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而这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
作者听后感慨不已,他开始重新审视这一看起来很陈旧的民族遗产,于是也就有了写作的念头,创作了此文。
“散步”是本文的中心事件,表明了本文选材的角度和范围。
“散步”还是全文的线索,以“散步”为线索把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几个特写镜头连缀起来,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二、作者简介莫怀戚(1951一2014),重庆人,作家。
其主要作品有小说《诗礼人家》《大律师现实录》《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信服:相信并佩服。
分歧qí: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的地方)。
取决:由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后面多跟有“于”字)。
一霎shà:一会儿,短时间。
两全:顾全两个方面。
粼粼lín:形容水、石等明净的样子。
各得其所:原指每个人都得到了满足。
后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置。
二、主题概述本文选取“散步”这个生活中的小片段,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作品结构第一部分(1):交代散步的地点及人物。
第二部分(2~8):叙述一家人散步的整个过程。
四、鉴赏品读1.“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几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这几句话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并且为下文“我”背母亲埋下伏笔。
其中“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是一个对称句,表明随着年龄的变化,母子之间依赖感也发生了转化。
第6课《散步》说课课件(21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变换重音节奏,感受对称性语句富有韵律、
重1 哲理性的效果,把握一家人和谐幸福的情感
基调。
重2
抓词联想想象,品读菜花、桑树、鱼塘等意 象,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生命的旺盛。
难3
探究多元主题,理解本文以小见大,引孝道、 责任、生命等思考,了解莫怀戚创作原则。
教法学法
变换句式、对比朗读,感受对称性语句富有
学情分析
已掌握: 1.对情感唤醒式的朗读较为熟悉。 2.对散文中记叙事件时人物的塑造、情感的表达等 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3.对家庭和睦、尊老爱幼的行为已经有一定的感受 和体会。 未掌握: 1.对通过语气、节奏的变化把握情感基调不清楚。 2.对环境描写的渲染、衬托、暗示等作用较为陌生。 3.对“中年-责任”、“生命-轮回”缺乏思考。 4.对作者对称式的语言及创作原则不了解。
达形式
3.展开想象 丰富体验
想象田野上的景象?
例: “菜花田、鱼塘边”有嗡嗡的 蜂蝶、来拍照的大人与嬉戏的儿童。
手法: 尝试用联想与想象 等表现手法
环节三:自主品析,展望“田野”
任务3.进一步想,如果没有这些景物描写, 会怎么样?
1.对比明确,景物描写的作用有——渲染春天的气 息;衬托幸福的心境;推动情节发展。 2.补充资料,归纳景物描写可以——暗示多元深刻 的主题。
【设计意图】(达成目标1) 变式朗读,把握感情基调,品析“我们”。 补充空白,丰富学生认识,言语传神。 1.变式朗读——“也”的重音读出小家伙的活泼;
“摸摸”的延长读出母亲的善解人意; “。”的语气变化读出我的顾全大局。 2.补充空白——妻子“无言”体会妻子贤惠。
环节二:变式朗读,走近“我们”
抓关键词 换词对比 句式变换 朗读体会 联想想象
部编版七上《散步》课文详解
部编版七上《散步》课文详解课前预习一、作品梗概《散步》写于1985年。
写此文之前,作者确实有一次全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亲身经历,里面的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也与课文内容毫无二致,但作者当时并没有产生创作动机。
后来,作者从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而这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
作者听后感慨不已,他开始重新审视这一看起来很陈旧的民族遗产,于是也就有了写作的念头,创作了此文。
“散步”是本文的中心事件,表明了本文选材的角度和范围。
“散步”还是全文的线索,以“散步”为线索把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几个特写镜头连缀起来,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二、作者简介莫怀戚(1951一2014),重庆人,作家。
其主要作品有小说《诗礼人家》《大律师现实录》《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信服:相信并佩服。
分歧qí: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的地方)。
取决:由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后面多跟有“于”字)。
一霎shà:一会儿,短时间。
两全:顾全两个方面。
粼粼lín:形容水、石等明净的样子。
各得其所:原指每个人都得到了满足。
后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置。
二、主题概述本文选取“散步”这个生活中的小片段,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作品结构第一部分(1):交代散步的地点及人物。
第二部分(2~8):叙述一家人散步的整个过程。
四、鉴赏品读1.“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几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这几句话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并且为下文“我”背母亲埋下伏笔。
其中“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是一个对称句,表明随着年龄的变化,母子之间依赖感也发生了转化。
第6课《散步》课件
>
孝顺、稳重、有家庭 责任感、讲原则、不
溺爱孩子,热爱生活。 我
妻子
贤良、孝顺、有家庭 责任感
谦让、疼爱孙子、善 解人意
母亲
儿子 调皮、活泼可爱、聪
散
过 步
莫怀戚
CONTENTS 目录
01 作者 02 字词积累 03 课文分析
04 中心思想 05 写作借鉴
一、 作者介绍 莫怀戚,1951年出生,重庆人,中 国作家协会会员。笔名:周平安、章大明。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曾任教于
现散文《散步》和重《庆家师园范落学日院》中选文在系了。中著学有语小文说课集文《之中。
( pā)o泡桐 泡
( pà)o泡茶
( pū)铺张 铺
( pù)床铺
三、 课文分析
> 初读文章
什么人?
在什么时候?
做了什么? 在哪里?
文章记叙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在南方初 春的田野温馨地散步的事情。
围绕“散步”写了哪些事
劝母亲散步 (2) 散步 (3-5) 散步的分歧和决定 (6-7) 背着母亲、儿子继续散步(8)
• 文中的“我”是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顾两头 的中年男人。在处理家庭矛盾时候,有时可以 兼顾两头,但有时无无法兼顾两头。
• “决定委屈儿子”就是要顾老一头。因为陪伴 儿子的时间还长,但父母风烛残年,尽孝心的 时间不多。
• 所以这里有个家庭伦理道德准则:上有老,下 有下,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一头。
明、听话
四、 中心思想
本文主要讲了祖孙三代一家四口人 初春在田野散步,生动地展示了这一 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 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 幼的传统美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课件(共3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 课件( 共37张 PPT)
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 果。
① 散步的时间: 初春
② 散步的地点: 南方的田野上
③ 散步的人物: 我、母亲、妻子、儿子
母亲身体不好,应该多走走,加上又是
④ 散步的原因: 天气很好的春天
◆多音字 ( áo)煎熬( )
熬 熬白ā菜o ( pā)o 泡桐
泡 ( pà)o 泡茶
( bē)i 背负 背 ( bè)i 背后
( pū)铺张 铺
( pù)床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 课件( 共37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 课件( 共37张 PPT)
◆解释词义
信服:相信并佩服。 熬: 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等),文中指母亲又挺 过了一个冬天。 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取决:由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 一霎时:极短时间。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所, 位置。 随意:任由自己的心意。这里表现的是田野充满生 机活力,自由而不受拘束的情景。 粼粼:这里形容水的明净。
⑤
散步中发生了什么:
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 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⑥ 谁来解决分歧: ⑦ 散步的结果:
我
互敬互让,母亲改了主意,全家走小 路,过不去的地方“我”背母亲,妻 背儿子,走小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 课件( 共37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 课件( 共37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 课件( 共37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 课件( 共37张 PPT)
散步(课文分析)
自主 合作 探究
1、作者为什么说“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 了。”春天来的真迟了吗? 2、第三自然段“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熬” 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3、散步出现分歧时,我们是怎么做的?体现了家 庭成员间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还体现在文中的什 么细节中? 4、给你一朵鲜花,你想把它送给谁?为什么?
3、明确:“我”带着妻子和儿子在一个初春 的季节里到田野去散步。母亲身体不好,要走 大路,儿子觉得小路有趣要走小路。我选择走 大路照顾母亲,母亲却变了主意要走小路。母 亲和儿子累的时候,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 和儿子,我感觉到我和妻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理清一条线索,划分文章结构。(谈整体
感受,可展开,又要注意“我”的孝敬)
bēi 背负
lèi 劳累 léi 果实累累 lěi 罪行累累 zhuǎn 转机
zhuàn 旋转
散步
课前检查
根据下列读音写出生字。
nèn ( )芽
shà( )时
chāi( )散
水波 lín lín(
)
分 qí( )
课前检查 根据下列读音写出生字。
nèn( 嫩 )芽
shà( 霎)时 chāi( 拆)散
换位思考
设想一:如果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 从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小结: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 就会产生家庭矛盾。
设想二:再过几十年,“我”的儿子面对这种 情况,他会怎么做呢?
明确:设想,我的儿子也会像我对待母亲一样对待我, 因为我的行为一定会影响他也成为一个孝子。 孝敬体贴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6《散步》课件(1)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积累“分歧、各得其所”等重点词语。 2.反复朗读课文,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学习处理语气、节 奏的技能。 3.品味“大词小用”“对称句”“回环句”的妙处,学习以 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4.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生命的 情感。
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2014),重庆人,作家。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曾任重庆 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他的作品很注意发 掘生活中的乐趣,颇富人情味。作品有系 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小说《经典 关系》《透支时代》《花样年月》《诗礼 人家》等。其中《诗礼人家》曾获“四川 文学奖”。
3.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 妈妈和儿子。”
语言描写,表现了儿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智慧,充满生 活乐趣。同时,也为下文所要揭示的深刻思想内容做了铺垫。
4.一顿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导人物在严重关头 时那样。
在严重历史关头,领导的决策影响着民族的命运。“我” 是家庭主脑,如果处理不好母亲、妻子、儿子三者间的“分 歧”,也会影响家庭和谐。“我”把这种“分歧”的处理想 象成“就像领导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可见“我”对家 庭的重大责任感,表达了“我”对母亲、妻子、儿子三人浓 浓的亲情,显得既夸张又幽默。
2.语言生动。
一是朴素亲切,含蓄隽永。除了两处景物描写,文中鲜少使 用形容词,细致描摹也较少,多用短句,好像拉家常,但若干语 句简约而耐人咀嚼。如:“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 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几个短句,把母子二人的情 态充分展现出来,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孝顺、体贴,跃然 纸上。二是精心营构,别致精致。这表现在多用对称句与回环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步》PPT优秀课件
(1)一语双关:指一个词或一句话关涉两个意思。如,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情)。
(2)表面含义与深层含义:“菊花”表面上看是父亲最 喜爱的花,其实它还代表着父亲的品格,寄托着母亲对 父亲的深情。
小链接
2. 象征: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种具体形象,以表 现某种抽象的思想和情感。如,梅花象征高洁情操,月亮象征 家乡,蜡烛象征默默奉献的人们等。
“菊花”的象征意:第5段 “疏疏几笔,白纸黑墨,却透 出凛凛的秋意和风骨。他常说 菊花飘逸清高,最具品格。我 幼时承欢膝下,耳濡目染,对 这花中君子,向来有种偏爱”。 象征着父亲一生淡泊名利,专 心做学问的高尚情操。
小链接
(二)类似于“母亲的菊花”“合欢树”“海棠 树”“冰糖芋泥”这样的标题,多有如下作用:
活动二 文学创作
1. 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感受到文章
的节奏美和诗意美,请选择一段课文改编成
小诗,并做诵读分析。 示例1:
春天 初春的田野, 新绿随意地铺着, 或大或小,或浓或淡; 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 田里的冬水 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 ——生命!
选择理由:新绿,那是新生命的诞生 和希望。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 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 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②我▲决定委屈儿子,ˇ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
··
·
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
人物特点:孝顺、温和、稳重
【朗读指导】“长”要读得语速稍慢,语气上扬,以体现时空的
长度;“短”字重音轻读,语气下沉,以表现对母亲时日不多的担忧
和痛心。可以预见的是“我”能够陪母亲的时日不多了,于是,“我”
部编版课件《散步》课件详解1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田园风景图,写出了“小路有意思”
“我”为什么会选择走大路?
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 我要尽可能多的孝顺母亲
“母亲”又为什么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
疼爱孙子,满足他的想法 相信儿子,能够背她过去
我: 孝顺,有责任感、 讲原则、不宠爱孩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 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 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 个国家也是这样,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 子组成。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我”和妻子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 对上肩负着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承担着培养教育子女的 重任。形象地表明了我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 (结尾点题,升华主题)
“分歧” 和“责任” 是什么用 法,起到 了什么作 用?
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
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
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
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写出南方早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景象,暗示母
亲熬过严冬将会获得新的活力,表现出快乐的心情。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
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表现小家伙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和温馨。
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中西方用香的差异源自于思维方式 的不同 。西方 人注重 直观性 ,喜欢 某种气 味就直 接喷洒 ,芬芳 满身, 让别人 直观地 感受到 ;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
7.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文 化传承 使他们 更注重 意会性 ,儒释 道三家 无不言 开悟, 最高深 的思想 是“意在 言外”, 最美好 的意境 是“言 有尽而 意无穷”,表现 在用香 上,就 会在享 受美好 的芬芳 之外, 更注重 思想的 体验和 提升。
琢磨一下,这个句子在形式上和内容上有 什么特点?类似的句子在全文中还很多。 找出来,读一读。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 的话一样。 2.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 小路,小路有意思。 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 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 的父亲; 4.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 背起了儿子。
(2)从你的朗读中传达出“我”很孝顺, 再读一读,你还想传达出“我”的什么信 息?
温柔。 理性,知道自己的责任。 顾全大局,他爱家里的一切人。
(3)演读“母亲”。
很慈祥,疼爱孙儿。 很理解儿子的难处,他不想让儿子不好办。 她很开明。 特别善解人意,能够感受所有人的感受。 很热爱生活,她也真心实意想走走小路。
•
4.历史上东西方香文化交流不可谓不 繁盛。 隋唐时 期,许 多波斯 商人以 贩卖香 药为职 业,收 售由西 域经海 上运来 的香药 ;同时 ,许多 朝鲜留 学生来 到中国 ,将中 国的香 文化传 入朝鲜 ,再由 朝鲜传 入日本 。
•
5.中国传统香道讲究香品的品质、器 物的精 美、程 序的考 究,直 至精神 境界的 提升; 西方自 从香水 出现以 后,人 们慢慢 习惯使 用香水 掩盖体 味,彰 显个性 和品味 ,直至 成为身 份地位 的象征 。
贤惠
这就是“我们”。 “我们”这个词语传达的是什么?
温暖、安全、幸福、有归宿感。。。
再齐读:我们在田野散步。
神奇的写人技巧
一“言”可传神 无“言”亦传神
第三板块:咀嚼“田野”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 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有的浓,有的淡; 树上的嫩芽也密了; 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
生命。
生命体现在哪里?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 两行整齐的桑树, 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欢欣的语气来读。重读“金色”、“整齐”、 “水波粼粼”。
我们在阳光下, 向着那菜花、 桑树和鱼塘走去。 就是向_________走去!
如果没有这些景物描写……
奇妙的景物描写 春天的气息被渲染出来了 幸福的心境被衬托出来了 推动情节发展的细节被铺垫出来了 多元深刻的主题被暗示出来了
(1)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 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2)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 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 :“走大路。” (3)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 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1)这么说话,这个孩子真________!
聪慧! 灵气! 善于观察! 善于提炼!
……
第四板块:咀嚼“散步”
1.什么是“散步”呢?课文最后一段告诉 了我们这个生命的秘密。
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2. 《散步》的文字风格是不是也是“慢慢 的,稳稳的”呢?
第一组句子: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 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这些句子具有相同的特点,句中有的词语可以 删掉?请你研究一下。到底能不能删除呢?
•
8.造成中西方用香差异的一个很重要 因素, 也是许 多其他 文化差 异的内 在因素 之一, 就是各 自传统 信仰的 不同。 西方多 信仰基 督教, 其次是 伊斯兰 教,二 者与香 的传播 关系并 不大;
如果要用一种图形来形容这样的句式的 特点,你选择哪种图形?正方形?圆形? 梯形?三角形?直线?弧线?
神奇的对称句式
内容相呼相答 形式相扶相持 思想相辉相映 情感相融相生
第五板块:总结收束
1.田野上的一切,使作者想起了一样东 西——生命。而书内书外的这一切,又使 你想起了哪些东西呢?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一切还使人想起更多——
3.有一个人虽然没有说话,有人喜欢她吗? 我们来帮助她设计一句话!
我说:“走大路。” 妻子说:“ _________。”
4.“妻子”可能会怎么说,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文中其实是有提示的。哪句话?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可不可以这样表达—— 妻子呢,她总是听我的。 妻子呢,她总是在外面听我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水波粼粼(lín)
2.词语
信服:相信并佩服。
熬: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等)。
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取决:由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
一霎时:极短时间。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第二板块:咀嚼“我们”
1.“我们”都有哪些人? 我,母亲,妻子,儿子。
2.“言为心声”,一个人说的话最能表达他是 一个怎么样的人。你最喜欢谁,就用演读的方 式把他的话读好,并且说说他是怎样的人。
•
2.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 来互相 吹捧或 以竹自 诩,那 些落泊 荒野的 书生和 隐居“ 南山” 、待价 而沽的 名士, 也普遍 寓情于 竹、引 竹自况 。
•
3.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 子的诗 词歌赋 层出不 穷,画 竹成为 中国绘 画艺术 中的一 个重要 门类, 封建士 大夫在 私园、 庭院中 种竹养 竹以助 风雅, 亦成为 普遍风 气。
“我的”
是责任和担当。当父亲说“我的”时, 就是把家庭的责任全部挑起来了!
所以不应该删去“我的”,适当的 重复就是一种表达的“慢”和 “稳”!语言形式帮助了作者表达 情感。
第二组句子:
我的母亲 高大, 很瘦, 不算重; 儿子 很胖, 幼小, 也轻:
原文: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 自然不算重; 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总结
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 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 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惟 其如此,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 一个幸福的家园。
再见!
•
1.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 独特之 处,如 虚心、 有节、 清拔凌 云、不 畏霜雪 、随遇 而安等 等。这 些特点 ,很自 然地与 历史上 某些审 美趣味 、伦理 道德意 识发生 契合, 进而被 引入社 会伦理 美学范 畴,成 为君子 贤人等 理想人 格的化 身,并 对中国 传统文 化的发 展产生 深刻的 影响。
莫 怀 戚
莫怀戚(1951—2014), 重庆人,当代作家。 《散步》这篇年轻的、 朴素的短文,同时入选 大陆、香港、台湾等各 地中学教材。获得无数 人的喜欢。它已经成为 传奇。
第一板块:朗读入文
配乐朗读。一人一段。 请齐读第一句:我们在田野散步。
1.字音
熬(áo)
嫩芽(nèn)
分歧(qí)
一霎时(shà) 拆散(chāi)
责任。爱。传承。温暖。担当。
我们 在阳光下,
向着那 菜花、桑树和鱼塘
走去
我们都是 慢慢地,稳稳地,
走得很仔细, 好像我背上的同你背上的加起来,
就是整个世界。
平凡小事,以小见大。 选取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常的题材,来
表现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这种写法 就是以小见大立意法。本文就借写祖孙三 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 人之间的互敬互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 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