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导学案设计
五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一单元)
五年级数学人教版(必修)第九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导学案《小数乘整数》导学案班级执教者学校使用日期学习内容:第2、3页学习目标: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理。
2、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探索小数乘整数的意义1、复习:计算下面两题2 9 8 4× 4 × 52、用计算器计算6×4= 125×3= 46×38=0.6×4= 1.25×3= 4.6×3.8=观察这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再把你的发现写出来。
3、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列式计算:4、汇报算法。
二、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算法。
1、观察3.5×3与我们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2、请写出你的笔算过程3.5 扩大到它的10倍× 3 × 3积缩小到它的10倍3、小结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先将,再按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
注意积中的小数末尾的0 。
三、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1、例2 笔算:0.72×5先将0.72扩大到它的()倍,变成(),计算出72×5的积得(),再将积缩小到它的百分之一得到(),所以0.72×5的积是()。
2、巩固练习:课本第3页“做一做”四、过关检测:1、1.56 ×17的积有()位小数,0.059×7的积有()小数。
2、5个2.04的和是多少?3、《小小科学》(月刊)每本5.80元,小华打算订一年的,要花多少钱?4、填写下面发票的“金额”和“总计金额”。
巨人文化用品商店发票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六、教学反思:《小数乘小数》导学案班级执教者学校使用日期学习内容:第4、5页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理解、掌握一个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小学数学导学案范例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示例1:
鹿寨县小学数学导学案(教师用)
小学数学导学案(学生用)
2、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
这个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
4、学生反馈说说自己的发现
环节四:我闯关我快乐
第一关:
1.口算下面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底12米,高7米;
(2)高13分米,第6分米;
第二关:
求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第三关:
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环节四:小结反思:
备注:
1.学生用导学案依靠教师用导学案作操作指导,二者一定要配套使用;教师用的导学案相当于教师用的教案,学生用的导学案相当于学生的学习卡。
2.学生用导学案可不用表格形式设计,排版美观即可;
3.可酌情增减、调整教学环节(但必须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展示交流)、学生学习事项与教师导控内容;
4.涉及的自测题、当堂检测题可以完全打印,也可采用“见页码”的形式,或可部分
打印、部分采用“见页码”的形式,建议主要采用同一套资料,便于课堂操作.。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导学案教案小学优秀完整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一、情况分析(一)班级情况分析: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
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再加之有一些厚爱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千米和吨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小学数学导学案的设计注意事项与有效使用方案探究
小学数学导学案的设计注意事项与有效使用方案探究
一、导学案设计注意事项
1. 目标明确
设计导学案时应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导学过程中清楚知道要掌握哪些知识和能力。
2. 难易适宜
导学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水平设计,难度适宜,既要挑战学生,又要让学生能理解和掌握。
3. 知识清晰
导学案中所涉及的知识理应清晰、有条理、有层次,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有助于知识的扎实掌握。
4. 开放性
导学案应考虑到学生的参与性和思考性,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自由发挥,进行尝试和创造。
5. 指导明确
导学案作为教师的指导工具,应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和掌握知识,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探究、发现和学习知识。
二、有效使用方案探究
1.导学引入
导学案的开头部分应引入学生,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通过提问、故事、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逐渐接受主题。
2.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梳理应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避免过多零散知识的出现,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本次导学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3.思维启发
导学案中应穿插思维启发的环节,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突破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式,启发创意。
4.练习强化
导学案的最后部分应包含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反思总结
导学案结束后,应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评价和检测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导学案
小学数学教案导学案
教案名称:加法与减法
知识点:认识数对、数对相加、数对相减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数对,学会用数对相加、相减的方法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好教学课件和其他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好笔、纸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出示一组数对,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规律。
2. 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数对相加和相减的方法,并通过案例演示让学生掌握。
3. 操练: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供学生练习,纠正他们的错误并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
4.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加法和减法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导学案:
1. 数对:5+3=8,7-2=5,9+6=15,12-4=8
2. 请根据以下数对计算出结果:
1)4+2=
2)9-5=
3)6+7=
4)11-3=
3. 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给了他3个苹果,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
4. 阿姨家有15个梨子,她卖掉了6个梨子,还剩多少个梨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够掌握数对相加和相减的方法了吗?练习题你都能够做对了吗?希望你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导学案(全套)
小学六年级数学导学案(全套)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不足成为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
在这个阶段,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好奇心和求知欲减弱,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有所降低。
此外,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强调公式和定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热情。
(1)课堂氛围沉闷。
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过于严肃,缺乏与学生互动,使得课堂氛围紧张,学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单一。
部分教师依然采用“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缺乏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使得教学内容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强调结果记忆,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题海战术。
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让学生大量做题,导致学生陷入题海战术,无法真正理解数学知识背后的原理。
(2)缺乏启发式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答案的正确性,而忽视了引导学生思考、探索的过程,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
(1)概念讲解不够清晰。
教师在讲解概念时,可能没有结合实际例子,使得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
(2)缺乏概念辨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辨析,导致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不深。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从培养目标出发,深入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把握数学学科的本质,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数据分析、空间想象等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具体措施包括:- 在教学设计中,明确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将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相对应。
- 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提升核心素养。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导学案
《比例的意义》导学案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
课本第40页。
学习目标: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习重点: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习难点: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习过程:一、自学导读:(鼓励学生勇敢地“说”)1、导课:观察两幅学生自画的国旗,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2、自主预习:A、通过自学课本40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轮流说)B、“两个比相等”表示什么意思呢?C、怎样判断“两个比相等”呢?D、你能写出与1:2相等的比吗?你可以把他们组成比例吗?与2:5相等的比又有哪些呢?你能把他们组成的比例写出来吗?二、合作探究:(要求学生规范地“写”)1、6:10和9:15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呢?小组合作探究格式的书写,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书写格式最规范、漂亮。
请认真查阅课本,格式就隐藏在课本中,正所谓是“书中自有黄金屋”。
2、20:5和1:4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呢?小组代表板书展示书写。
规范漂亮者可要得分的哟3、从1、2、3、4、5、6、7、8、9、10这十个数字中选出4个数字,组成比例。
小组合作探究,比一比哪个小组组成的比例最多,多一个多得一分的哟,切记:只能选出4个数字。
4、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三、课堂练习:(引导学生全面的“想”)(1)、()叫做比例。
(2)、两个比的()相等,这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
(3)、8:2=4是比例。
()(4)、有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5)、如果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那么这两个比的比值一定相等()(6)、组成比例的两个比一定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7)、6:3和8:5可以组成比例。
()(8)下面的比中能与3:8组成比例的是()A3.5:6 B1.5:4 C6:1.5(9)从24的因数中选出4个数,组成的比例是()(10)用18的四个因数组成比值是2 3 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11)每人说出一个你自己喜欢的比例。
小学数学导学案案例
小学数学导学案案例一、案例背景和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索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我们需要设计一些导学案案例,通过案例的引入,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规律,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设计1.案例标题:购物中的数学案例背景:小明妈妈给他200元钱,让他去超市买他的生日礼物。
小明来到超市后,发现有很多喜欢的东西,但是他不知道如何进行选择和计算,他该如何购物呢?2.案例导入:老师可以先与学生进行一次课堂讨论,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有200元,你会如何选择购物呢?让学生自己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3.案例任务:a. 学生们需要根据超市上的价格标签,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物品,并记录下价格和数量。
b. 学生们需要计算每一种物品的总价,并估算他们选择的物品是否在200元的预算之内。
c. 学生们需要思考,如何通过调整选择的物品和数量,使得购物总价不超过200元。
4.案例解决过程:a. 学生们可以分组进行合作,一同选择和计算价格。
他们可以先列一个购物清单,然后计算每一种物品的总价。
同时,他们也可以在计算过程中学习向上取整、向下取整和四舍五入的技巧。
b.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预算进行调整。
如果购物清单的总价超过了200元,他们可以观察各个物品的价格,并尝试减少某些物品的数量或者选择更便宜的物品来替代。
如果购物清单的总价低于200元,他们可以观察还有哪些物品可以添加进去,以充分利用预算。
c. 学生们可以进行购物清单的展示和分享,让其他同学参与,提出建议和意见。
通过交流和讨论,他们可以互相学习和改进购物清单,培养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5.案例总结:在解决这个案例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发现了选择和计算的重要性。
通过购物中的数学问题,他们锻炼了自己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数字运算的理解和运用。
三、案例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方法1.教学目标:a.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导学案(学生用)模板
小学数学导学案(学生用)模板导学目标本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研究以下数学知识和技能:- 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术语- 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进行计算- 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和情境- 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导学内容1. 数的认识- 什么是数?- 数的分类:整数、小数、分数等- 数的表达方式:阿拉伯数字、汉字等2. 数的比较和排序- 大小比较:大于、小于、等于- 数的排序:由小到大、由大到小3. 数的计算- 加法和减法:运算符、算式的书写和解答- 乘法和除法:运算符、算式的书写和解答4. 数的应用- 数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时间、长度、重量等- 数的问题解决:绘图、推理、分析等导学活动1. 数的观察- 带着问题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数,记录下来。
- 分享观察到的数并讨论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 数的比较游戏- 按照老师的指示,进行数的比较和排序练。
3. 数的计算练- 分组进行加法和减法的练,老师会提供一些实际情景的问题。
4. 数的应用实践- 按照老师的指示,解决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
导学作业根据导学活动中的练和实践,完成以下作业:1. 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计算题。
2. 回答老师提供的问题,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3. 家庭作业:根据实际生活中的情境,编写一个关于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总结回顾本节数学课上,我们研究了数的基本概念、比较和排序、计算,以及数的应用。
通过导学活动和练,我们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要继续努力,掌握更多有趣有用的数学知识。
参考资料-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导学案
小学数学导学案导学目标:学习和掌握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提高数学素养和解题能力。
一、知识导入1. 回顾知识点:数的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 引入新知识: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二、乘法基础知识1. 乘法读法和写法:了解乘法符号“×”和“=”的含义,学习正确的读法和写法。
例如:3×4=12,读作“3乘以4等于12”。
2. 乘法的交换律:了解乘法的交换律,即乘法运算中因数的位置交换不影响结果。
例如:3×4=4×3。
3. 乘法的分配律:掌握乘法的分配律,即一个数先与括号中的数相乘,然后再与括号外的数相乘。
例如:3×(4+2) = 3×4 + 3×2。
三、乘法运算方法1. 带进位的乘法:学习带进位的乘法运算方法。
例如:29×3=87。
2. 乘法的列竖式:掌握列竖式进行乘法运算的方法。
例如:37× 8------296四、除法基础知识1. 除法的基本概念:了解除法的概念和符号“÷”。
例如: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2. 除法的余数:了解除法运算中的余数概念,即除法运算中若不能整除,则会有余数。
例如:17÷5=3余2。
3. 除法的整除性规则:掌握除法的整除性规则,即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能被3整除的数各位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能被5整除的数以0或5结尾,等等。
例如:60能被2和3整除。
五、应用题解决方法1. 通过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将乘法和除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过程中。
例如:小明有7个苹果,每天吃2个,问他吃完这些苹果需要多少天?解:用除法运算,将7除以2,得到答案为3天。
2. 利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学会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通过乘法和除法进行计算。
例如:班级里有25个学生,他们要均分30支铅笔,每个人能获得多少支?解:用除法运算,将30除以25,得到答案为1支,即每个人能获得1支铅笔。
小学数学导学案(六年第二单元)
导学案设计编写内容:人教版第十一册数学教科书第五单元——分数乘法编写单位:编写人员:编写时间:编写课时: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整数》导学案(1)一、学习内容:分数乘法(例1、例2) 二、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培养观察推理的能力。
3、激情投入,阳光战示,全力以赴,挑战自我。
三、重点:分数乘整数的简便算法。
四、难点: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五、导学过程: (一)、导练:1、自学课本P8---P9页2、想一想,填一填 (1)、5+5+5+5=( )× ( ) 表示( )个( )相加。
(2)、1.2+1.2+1.2+1.2+1.2=( )×( )表示( )个( )相加。
(3)、313131++=( )× ( )表示( )个( )相加。
(4)、 × 4改写成加法算式是( ) 3、看图填空。
(1)、(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二)、导学:1、例1、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112。
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 学生自己学习例题,总结方法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 )意义相同,都是求( )的简便计算。
(2)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 )和整数相乘的积作( ),( )不变。
2、例2:学生自己尝试做,并总结方法:能( )的可以先( ),再计算。
3、尝试练习: 172 × 5 6 × 133= 4、反馈通过学习,我的疑惑是: 5、完成做一做习题:(展示并集体校正)(三)、课堂检测: 1、填空(1)、 × 4表示( )或表示( )(2)、4个 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可列( )。
小学数学导学案的设计注意事项与有效使用方案探究
小学数学导学案的设计注意事项与有效使用方案探究1. 引言1.1 导学案的定义导学案是一种为学生提供科学学习方法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辅助工具。
它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进程,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的一种帮助学生自主完成知识学习和掌握技能的教学指导方案。
导学案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导学案的设计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教师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导学案。
导学案的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明确导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重点,设计合理的导学路径和学习步骤,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学习。
导学案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就感。
1.2 导学案的重要性导学案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导学案中,教师通常会设置一些引导性问题或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思考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案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
在导学案的设计中,通常会设置一些小组活动或合作任务,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合作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还能够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
导学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设计教学,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发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1.3 导学案设计的主要内容导学案的主要内容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是导学案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明确了教师想要学生达到的学习效果,是导学案设计的出发点和基础。
教学内容包括了所要学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进行设置。
教学过程是指教学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包括导入、讲授、练习和总结等环节,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一年级1,2,3,4,5,6数学导学案
第一单元:位置第一课时:上、下导学内容:位置——上下学习目标: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的方位。
2、能按上、下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感受物体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并能有所体验。
4、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1、认识物体之间上、下的位置关系。
2、体会物体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导学流程:一、自学提纲1、观察课本第一页主题图,然后和同桌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你看到了些什么?把你看到的在小组内交流一AHA12GAGGAGAGGAFFFFAFAF下。
3、明确三种物体的位置关系。
(汽车、火车、轮船)——在——的上面——在——的下面桥上有————在跑桥上还有————正在行驶桥下还有————4、用学具摆一摆,同桌相互用上、下说一说摆的结果。
5、观察我们的教室在第几层,在我们的教室上面有几层?二、展示互动1、把你看到的和全班同学说一说。
2、请你再选择另外两个物体和同桌说一说,再在小组内或全班说。
——在——的上面——在——的下面三、效果检测AHA12GAGGAGAGGAFFFFAFAF1、完成第2页“做一做”第1题。
2、根据参观的教学楼填空。
(1)()年级教室在教学楼的最上层。
(2)()年级教室在教学楼的最下层。
3、猜一猜。
小红住在小刚的楼上。
小刚住在小强的楼上。
AHA12GAGGAGAGGAFFFFAFAF第二课时:前、后导学内容:位置——前后学习目标:1、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能从具体情景中正确确定前、后。
2、初步体验物体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
学习重难点:1、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能从具体情景中正确确定前、后。
2、初步体验物体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导学流程:一、自学提纲1、观察:观察我们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黑板、讲台、课桌、小朋友等)2、我们教室的前面、后面都有些什么?AHA12GAGGAGAGGAFFFFAFAF3、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4、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5、根据他们三人的位置,说一说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地最后面?6、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前、后的位置关系吗?二、展示互动摆1、把你看到的和全班同学说一说。
小学数学导学案的设计注意事项与有效使用方案探究
小学数学导学案的设计注意事项与有效使用方案探究一、导学案的概念和作用小学数学导学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指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层次学习的一种辅助教学工具。
它既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又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干预,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相关的认知结构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案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二、导学案的设计注意事项1. 突出教学目标在设计导学案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能力和技能。
导学案的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既要注意内容的选择和深度的把握,又要注重任务的分解和引导的设置,使学生在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能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2. 强调任务性导学案的设计要强调任务性,即要以教学任务为导向,设计具体明确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实现目标。
任务性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3. 设置引导性问题在设计导学案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设置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来自主地完成任务。
引导性问题是学生自主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重要媒介,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能够起到有效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4. 注意个性化差异学生在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设计导学案时要注意个性化差异,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适当难度的任务,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合理设置学习活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取得进步。
5. 注重反馈和评价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的反馈和评价。
通过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小学数学活动单导学案
小学数学活动单导学案第一节:认识数字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认识数字是学生打下数学基础的第一步。
本节课的活动将围绕认识数字展开,帮助学生从各个角度理解数字的含义和作用。
活动一:数字卡片游戏1. 准备一组卡片,卡片上分别印有1~10的数字。
2. 让学生们抽取卡片,并根据卡片上的数字进行排列、比较等操作。
3. 引导学生说出每个数字的名称,并将数字形象化。
活动二:数字拼图挑战1. 提供一幅数字拼图图板,将数字1~10分割成若干块。
2. 让学生们根据图板上的提示,拼出完整的数字序列。
3. 鼓励学生们通过拼图的方式加深对数字的印象,培养他们的数字观察和逻辑能力。
第二节:简单计算掌握简单的加减乘除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之一。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学生将能够在趣味的游戏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活动三:数字接龙比赛1. 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名代表。
2. 由老师先报出一个数字,下一个学生需要根据上一个数字进行加减乘除操作,然后报出结果数字。
3. 每组学生轮流进行,计算准确且速度最快的小组获胜。
活动四:计算迷宫探险1. 设计一个迷宫地图,地图上标有不同的数字。
2. 学生们需要从迷宫的起点开始,按照规定的运算顺序,计算出数字后找到对应的出口。
3. 激发学生们的计算兴趣,引导他们将计算技能与解决问题能力相结合。
第三节:几何形状几何形状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各种几何图形,对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和观察能力至关重要。
活动五:形状找朋友1. 准备一些几何形状的图片卡片,包括圆、方、三角形等。
2. 学生们根据提示选取一张卡片,然后找到和自己相同形状的朋友。
3. 让学生们通过比较和观察,加深对各种几何形状的认识。
活动六:几何图形拼图1. 提供一些几何图形的拼图板,包括拼合正方形、长方形等。
2. 学生们根据板上的提示,拼出完整的几何图形。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同时巩固他们对几何形状的掌握。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可以帮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心。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课题:分数乘整数我的学习目标1、我能借助线段图或饼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我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能运用计算方法正确的进行计算。
学习流程知识链接1、想一想,填一填。
(1)5+5+5+5=()× ( ) 表示()个()相加。
(2)1.2+1.2+1.2+1.2+1.2=()×()表示()个()相加。
(3)13 + 13 + 13 +13 =()×()表示()个()相加。
我发现:(1)几个相同()数的和,可以改写成()算式。
(2)整数乘法的意义是:()2、试一试。
○161+62+63= ○2103+103+103=想一想:比较这两道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二小题还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自主学习学习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自学课本第2页例1。
(1)求3人一共吃多少个,就是求()个()是多少?用()法。
(2)加法列式:()转化成乘法算式三个加数相同()×()表示求()个( )是多少或求( )的()倍是多少。
(3)列式计算:我发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都是求( )。
我还发现: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乘整数的积作分子,()不变。
合作探究针对自主学习中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总结规律方法。
计算:交流:(1)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怎样算能使计算简便?(2)谁和谁可以先约分再计算?学习流程归纳反思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和()相乘的积作(),分母()。
在计算时,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
达标测评1、我会算。
92×2= 5×103=121×3=65×2= 127×9=87×4=87×3=145×2=2、列式计算。
(1)6个187相加的和是多少?(2)73的5倍是多少?3、下面的算式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后再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Hale Waihona Puke 流解惑当除数的个位是1-4时,把除数的个位数(),看作()来试商,试得的商和除数相乘,如果()比()小,说明试得的商是合适的。当除数的个位是5-9时,把除数的个位数(),看作()来试商,试得的商和除数相乘,如果()比()小,说明试得的商是合适的。
组内交流
组际解疑
5、王老师还有196元,要买39元一本的词典,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
布置课前预习
学
习
过
程
学案
导案
点
拨
自
学
1、把除数31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
2、把93÷31转化成93÷(),应该商()?商写在()位上,试商()。
3、把()与()相乘,结果否等于或小于93。
4、39最接近(),把39看作()来试商,这样把196÷39转化成196÷(),应该商()?商写在()位上,试商()。因为除数39,不是4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不行再调商为()。
重点
难点
会用四舍五入方法进行调商和试商。
学
习
过
程
学案
导案
独
立
尝
试
1、()里最大能填几?
25×()<7040×()<220
2、在○里填上>或<33×4○138 42×5○230
3、下面各题应该商几?
91÷20 84÷40198÷20215÷30
4、31千克苹果93元每千克苹果多少元?
问:怎样列式?和昨天学习的除法题有什么不同?如何计算?
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课题
笔算除法(例2及相关练习)
课型
学案导学课
年级
四年级
教师
崔晓敏
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75页----76页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学会“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的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老师点拨
合
作
考
试
练习:
144÷24215÷34
653÷36259÷78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自
我
总
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