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合集下载

全册(教案)一年级下册科学 青岛版

全册(教案)一年级下册科学 青岛版

全册(教案)一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教学目标:1. 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实例说出物体的物质形态。

2. 了解水的三种形态,能够从图示认识水的三种形态。

3. 理解液体的流动性,能够造出动手实验感受液体的流动性。

4. 完成简单的液体体积和质量的测量和估算,加深对液体的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水的三种形态,认识液体的流动性。

教学难点:完成液体体积和质量的测量和估算,加深对液体的认识。

教学方法:讲解、实验、思考、讨论。

教学准备:水、玻璃杯、水杯、毛巾、盐、冰块、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物体图片,请同学们说出物质形态。

2. 引导同学们运用已有知识,认识课题:水的形态、特性。

二、讲解(10分钟)1. 展示图片讲解水的三种形态:1)固态:冰2)液态:水3)气态:水蒸气2. 教师讲解水的三种形态,引导学生从图示中认识水的形态变化。

三、实验(20分钟)1. 分组给每组发放实验材料,每组用两个玻璃杯,一个加盐,一个加冰块,然后两个杯子倒入等量的水,倒好后手持两个杯子,认真观察水的流动情况。

2. 学生完成水的流动性实验,各组展示实验结果。

四、总结(10分钟)1. 学生们就实验结果进行总结,思考下面的问题:1)哪个液体流动速度较快?2)为什么一个加盐,一个加冰块会有不同的流动情况?2. 教师与学生们一起总结和思考,交流发现和感受。

五、练习(15分钟)1.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际操作测量水的体积和质量。

2. 学生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运算、估算。

六、扩展(5分钟)1. 学生家长带孩子去浴缸中玩泡泡时,可以让孩子观察泡沫,引导孩子思考泡沫可能也是液体的一种形态。

2. 延伸探究:家中的其他液体之间是否也存在着微妙的差别和相互影响?比如:洗涤用品、洁面用品、香水等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实验为主,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了解和认识液体的流动性质,完成简单的液体体积和质量的测量和估算。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对水的流动情况和速度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一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一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一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认识植物引言:科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它帮助学生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并促进他们对自然世界的理解。

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小学科学全册一年级下册的内容,帮助学生认识植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功能和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认识一些常见植物的外部特征。

2. 学生能够理解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3. 学生能够认识植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培养对植物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的外部特征:a. 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

b. 植物的花和果实。

2.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a. 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b. 植物的开花和结果。

3. 植物的重要性:a. 植物的食物和药物价值。

b. 植物对保护环境和气候调节的作用。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植物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植物的外部特征:a. 让学生观察植物的根、茎和叶,并介绍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b. 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植物茎的形状和叶片的颜色、形状等特征。

3. 学习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a. 通过观察种子的发芽和生长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种子是植物的初始状态。

b. 使用实验和观察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植物如何开花和结果。

4. 学习植物的重要性:a. 与学生讨论植物的食物和药物价值,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植物对我们生活很重要。

b. 通过介绍植物对环境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关于环境保护的思考。

5. 总结和巩固:通过课堂小结,巩固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设计一些与植物相关的游戏或小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评估:1. 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能够准确观察和描述植物的外部特征。

2. 通过课堂问题的提问,检测学生对植物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扩展:1. 带孩子们到校园里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加深他们对植物的理解。

完整)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完整)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完整)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空气1、找空气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

2、在教师指导下,能使用简单的器材进行“证明空气存在”的实验;能借助物体对无法直接观察的空气进行间接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感知到的空气表现出探究性趣;能尊重事实。

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4、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

教师出示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没有颜色没味道,无孔不入到处跑,人人时刻都需要。

学生解释谜底:空气。

教师展示小魔术:做关于大气压力或压缩空气的小实验,激发学生探究空气的兴趣,一次导入探究活动。

二、活动过程1、想办法,找空气。

1)提出问题:找一找,哪里有空气。

2)小组合作设计找空气的方案。

3)交流找空气的方法。

4)分组找空气。

5)汇报、交流通过哪些方法找到了空气。

2、实验探究“杯子中是否有空气”。

1)提出问题:杯子中有空气吗?2)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提出猜测。

3)小组讨论试验方法。

4)交流实验方法。

5)小组实验探究。

6)得出结论:杯子中也有空气。

3、交流试验情况,获得结论。

1)提出问题:通过以上实验,你们有哪些发现?2)学生列举实例,得出结论:我们周围有空气。

4、拓展活动1、提出活动指向:想一想,哪件衣服里面空气多。

2、对以上问题进行猜想。

3、引导学生课下找衣服验证。

12、认识空气教学目标:1、知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息、能流动。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简单的器材对空气特点进行探究;能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方面认识空气的特点。

3、培养爱提问、爱探索、爱发现、爱合作交流的情感与能力。

4、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谜语导入。

说个宝,道个宝,大家一刻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

猜猜它是什么。

学生说明谜底:空气。

关于空气,你们有哪些了解?二)演示小魔术——纸为什么不会湿?教师提问:为什么纸第一次没有湿,第二次湿了?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对空气的探究活动。

(完整版)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完整版)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完整版)青岛版⼀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找空⽓⼀、导⼈新课实验导⼊:不会湿的纸图。

教师给学⽣展⽰⼀只空的玻璃杯,让他们看看杯⼦中有没有东西。

⽣:杯⼦中没有东西,是空的。

教师在杯⼦内的底部塞上纸团,将杯⼦竖直倒扣⼊⽔中。

在这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猜⼀下纸团能不能湿。

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纸团没湿。

师:为什么纸团不会湿呢?原来杯⼦不是空的、⾥⾯有空⽓⼆、活动过程(⼀)感受空⽓的存在。

师:同学们,我们的周围哪⾥还有空⽓呢?⽣:教室⾥、嘴⾥、杯⼦⾥、书⾥、书包⾥、⾐服⾥⾥等。

师:既然我们的周围到处有空⽓,那么哪些现象能说明我们周围有空⽓存在呢?⽣:树叶、⾐服、旗⼦随风飘动;风吹到验上、验能感觉到凉凉的。

师:同学们想到了很多能证明我们的周围有空⽓的⽅法。

谁有什么简单的⽅法吗?学⽣交流⾃⼰想到的⽅法:⽤⼿在脸旁扇⼀扇、⽤望料袋上下抖动装空⽓等。

在学⽣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指导,使学⽣明确如何操作。

学⽣进⾏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学⽣交流汇报活动的结果和发现,明确我们周围到处有空⽓存在。

在学⽣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明确:⽤⼿在脸旁扇⼀扇、⽤塑料袋装空⽓等在教室内外很多地⽅能够实现;让学⽣明⽩在我们周围有很多地⽅有空⽓。

教师⼩结:同学们⽤⾃⼰的⽅法感受到了我们周围到处有空⽓。

(⼆)找⼀找物体中存在的空⽓。

师:刚才我们感受到周围到处有空⽓。

那么,我们周围的物体⾥有没有空呢?下⾯,我们通过⼀个⼩游戏检验⼀下。

⼩游戏:找⼀找物体⾥存在的空⽓。

实验材料:塑料盆、矿泉⽔瓶、玻璃杯、⽯头、⼟块、粉笔、海绵、砖头、⽊块等。

教师指导学⽣以⼩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找空⽓的⽅法。

学⽣进⾏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提⽰学⽣:注意安全和卫⽣;同学之间要相互合作进⾏实验,完成下表。

学⽣汇报找空⽓的情况,教师适时进⾏评价和⿎励。

教师⼩结:我们通过找空⽓知道了我们周围的物体⾥也有空⽓。

三、拓展活动师:我们的⾐服⾥也有空⽓,你们能想办法检验哪件⾐服⾥⾯空⽓多吗?学⽣讨论,交流检验的⽅法。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课设计1、找空气教课目的:1、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我们四周有空气。

2、在教师指导下.能使用简单的器械进行“证明空气存在”的实验;能借助物体对无法直接察看的空气进行间接察看.证明空气的存在。

3、能在好奇心的驱遣下.对感知到的空气表现出研究性趣;能尊敬事实.培育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4、认识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

教师出示谜语:巧妙巧妙真巧妙.没有颜色没滋味 .无孔不入各处跑 .人人时辰都需要。

学生解说谜底:空气。

教师展现小魔术:做对于大气压力或压缩空气的小实验 .激发学生研究空气的兴趣 .一次导入研究活动。

二、活动过程1、想方法 .找空气。

(1)提出问题:找一找 .哪里有空气。

(2)小组合作设计找空气的方案。

(3)沟通找空气的方法。

(4)分组找空气。

(5)报告、沟通经过哪些方法找到了空气。

2、实验研究“杯子中能否有空气”。

(1)提出问题:杯子中有空气吗?(2)学生依据已有生活经验提出猜想。

(3)小组议论试验方法。

(4)沟通试验方法。

(5)小组实验研究。

(6)得出结论:杯子中也有空气。

3、沟通试验状况 .获取结论。

(1)提出问题:经过以上实验.你们有哪些发现?(2)学生列举实例 .得出结论:我们四周有空气。

4、拓展活动1、提出活动指向:想想.哪件衣服里面空气多。

2、对以上问题进行猜想。

3、指引学生课下找衣服考证。

1、认识空气教课目的:1、知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

2、在教师指导下 .能用简单的器械对空气特色进行研究;能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方面认识空气的特色。

2、培育爱发问、爱研究、爱发现、爱合作沟通的感情与能力。

3、认识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一):谜语导入。

说个宝 .道个宝 .大家一刻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 .越往高处越稀罕。

猜猜它是什么。

学生解说谜底:空气。

对于空气 .你们有哪些认识?(二)演示小魔术——纸为何不会湿?教师发问:为何纸第一次没有湿.第二次湿了?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对空气的研究活动。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研究制作纸风车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风是流动的空气,能够推动物体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出示一张纸,在课堂上演示如何制作纸风车,引导学生一起动手尝试。

2、提问:你们知道纸风车是怎么旋转的吗?是什么推动它的?二、制作纸风车1、教师现场演示制作纸风车的方法,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制作。

2、学生自主制作纸风车,教师巡视指导。

三、观察风车运动1、将纸风车放在通风处,观察风车运动。

2、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为什么会这样?3、引导学生理解风是流动的空气,能够推动物体的概念。

四、小结1、回答提问:你们学到了什么?你们现在能制作一个纸风车了吗?2、鼓励学生动手制作更多的纸风车,观察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运动情况。

3、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把纸风车放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什么不同的运动情况呢?可以尝试在不同环境下观察纸风车的运动情况,记录下来并进行比较。

四、课后作业1、回家后制作一个纸风车,并观察它在不同环境下的运动情况。

2、写一篇关于纸风车的文章,介绍纸风车的制作方法和运动原理,以及你们在制作和观察中的收获。

教学导入:1、出示动物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动物名称。

2、通过猜测,引导学生注意动物的特征,如马尾长,兔尾短,松鼠尾巴像把伞等。

3、板书题目:“马尾长,兔尾短,松鼠尾巴像把伞。

蜂采蜜,羊吃草,动物特征仔细找。

”教学过程:一、认识常见动物1、分小组交流自己知道的常见动物名称及其特征。

2、学生汇报,教师补充介绍其他常见动物。

3、讨论常见动物的用途和与人类的关系。

二、比较和分类动物1、出示不同动物图片,引导学生根据特定标准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

2、讨论不同动物的特征和生活性,如食物、栖息地、行动方式等。

三、选择研究题目1、引导学生思考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提醒学生选择并确定研究的题目,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背景进行选择。

四、猜动物1、出示动物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动物名称。

2、通过猜测,引导学生注意动物的特征和生活性。

青岛版科学教案一年级下册

青岛版科学教案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1课《找空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对空气提出想知道的问题,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空气存在的验证实验。

2.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空气,愿意合作交流,能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地完成认知。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我们的周围有空气。

难点: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塑料袋、海绵、粉笔、砖块、土块、杯子、水槽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谜语导入: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到,无孔不入到处跑,动物植物都需要。

(谜底:空气)(二)探究过程1.提出问题空气真的在我们周围吗?2.猜想假设引导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学生说出猜想的理由。

3.制定方案引导学生用身边的材料找空气,并设计方案:(1)用塑料袋找空气方法:拿一个塑料袋,抓住袋口,在空中来回挥动几下,然后抓紧袋口。

(2)用杯子找空气方法:把一個空杯子垂直压入装水的水槽中。

(3)扇扇子找空气方法:用扇子对着脸扇风。

(4)用海绵找空气方法:把海绵放入水中,用力挤捏,观察现象。

(5)用粉笔找空气把粉笔放入水杯中,观察现象。

……4.实施探究学生根据所制定的方案,进行实验探究,教师适时引导。

5.展示交流(1)拿一个塑料袋,抓住袋口,在空中来回挥动几下,然后抓紧袋口,可以发现塑料袋变得鼓鼓的。

(2)把一個空杯子垂直压入水中,结果水并不会跑进杯子里。

(3)用扇子对着脸扇,感觉到有风。

(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4)把海绵放入水中,用力挤捏,发现有气泡冒出。

(5)把粉笔放入水杯中,发现有气泡冒出。

师生总结:我们周围有空气,空气无处不在。

6.拓展活动想一想:运动服、羽绒服、毛衣中哪件衣服里面空气多?(三)课堂总结我们周围有空气。

第2课认识空气活动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空气的存在,发现到处都有空气,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2、初步了解空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人和动植物都需要空气。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春天的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变化情况;2.了解小动物的生产生活及依靠性;3.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作用;4.了解各种水生生物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二、教学重点1.对于春天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变化情况的理解和掌握;2.对于小动物的生产生活及依靠性的认知;3.对于蚯蚓的生活习性和作用的认知;4.对于各种水生生物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春天的植物和动物的照片和制作PPT;2.教师准备小动物的模型、蚯蚓饲养箱、手动井水筛等实物;3.教师准备各种水生生物的图像资料和视频。

四、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第一课时春天的植物1. 教师讲解1.春天的气温逐渐升高,花儿就会绽放,这是春姑娘带给我们的礼物。

2.通过春天植物的图片,向学生展示春天的美丽,让学生体会春天的气息。

2. 学生练习1.巩固学生对春天植物的认知程度,让学生描述春天植物的外型、颜色、花形等。

2.学生分组,扮演花,学生依照花开放的方式和节奏跳舞。

3. 拓展延伸1.通过视频、图文等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植物和自然的关系,鼓励学生亲自去观察自然。

第二课时春天的动物1. 教师讲解1.春天得到生物的最好展示,就是动物的出现,比如蜜蜂、蝴蝶等。

2.通过图片和PPT,了解春天出现的动物信息。

2. 学生练习1.在小组内,学生交流动物的稳定区域,颜色和特征等。

2.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小蜜蜂采蜜的故事。

3. 拓展延伸1.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的春天,表演出春天动物上演的戏剧。

2.通过室内摄影,捕捉家里到处活动的小动物,记录这些动物的特征。

第三课时小动物的生产生活及依靠性1. 教师讲解1.小动物是土地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人们可以通过他们的活动得到丰富的食物和其他物品。

2.通过实物—小动物的模型展示小动物的生产生活,以及小动物是如何依靠环境来生存的。

2. 学生练习1.学生在班级中组成小动物小组,了解小动物的生产生活、依靠性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天地人”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了解大自然中的事物、现象和人,加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了解并经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生命素养,锻炼学生认知能力和运动能力。

4.四会33个汉字。

教学重点1.了解并掌握树的生长过程和结构。

2.了解并掌握种子的生长过程和结构。

3.了解并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现象。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四会33个汉字。

教学难点1.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现象,进行观察和实验。

2.理解环保并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和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课树的结构1.展示_树的结构_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树的结构,从汉字上练习“树”的写法。

2.配合PPT展示不同树的图片,让学生分别寻找树的差异。

3.准备一些名为“让叶子变出现”的资料,演示树的结构,并与学生合作完成手工模型制作。

第二课种子的结构1.展示_种子的结构_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种子的结构,从汉字上练习“种”的写法。

2.准备一些各种种类和大小的种子,进行现场观察和探讨。

3.在班级草地上进行观察实验,研究种子的生长过程,培养实验和观察能力。

第三课化学变化1.简单讲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及其区别。

2.出示一些物质的化学变化现象,进行观察和探究。

3.培养环保意识,让学生知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第四课物理变化1.简单讲解物理变化的概念和物理变化的现象。

2.出示一些物质的物理变化现象,进行观察和探究。

3.带学生实验制作游戏,锻炼学生认知能力和运动能力。

教学方法1.抽象概念教学法:利用图片和现场观察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树和种子的结构。

2.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参与进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实验中,探究现象背后的道理。

3.游戏式教学法:利用游戏性质的活动,让学生在引导下进行认知和运动锻炼。

教学评价1.考试:覆盖教学目标中所列内容,结合多种题型,其中包括客观题、主观题和操作题。

2.作品发表: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节目后,完成相应的作品。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本次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是按照教材编写的,旨在帮助老师更好地备课授课。

以下是本次教案的详细内容。

第一讲植物种子(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植物种子的特点和功能。

2.掌握抽象事物“种子”的表达语言。

3.培养观察能力,了解种子的外形、颜色、大小、形态等。

4.通过观察摸索,探究种子结构。

【教学重点】1.能够说出植物种子的特点和功能。

2.通过观察和探究了解种子的构造和形态。

【教学难点】1.抽象概念“种子”的表达。

2.培养学生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教学方法】1.课堂讨论2.观察法3.活动法【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1.教师用一个种子或播种器等,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并加以引导,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2.仔细分析种子外形,互相交流,思考一下种子有什么功能,它是从那里发芽的?Step 2 提高兴趣,证明植物种子的特点和功能让学生不论从颜色、大小等先进行观察,严谨的环保教育,引导学生表述出一些植物种子的特点和功能,并让学生据此作出一些实验性质的预测。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验证,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感受种子的特点和功能。

Step 3 观察种子的结构和形态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探究,梳理出种子的构成部分,有哪些器官、有什么功能。

Step 4 拓展知识通过丰富的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有关种子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植物种子的理解。

Step 5 总结,巩固1.三思而后行,了解种子的性质和功能。

2.种子的观察方法。

Step 6 作业1.家里自带一些花草种子,通过观察前面所讲的知识,记录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形态等等,留他/她一些自己的原创思想。

2.自己制作一张自己记录种子的日和月,每天观察种子的生长变化。

注:目标达成与技能运用可以通过手绘或图片演示来呈现。

第二讲天气预报(1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天气气象的基本知识。

2.掌握天气预报所使用的部分装备及方法。

3.会依据天气预报制定或调整出行计划。

【教学重点】1.掌握天气预报所使用的装备和方法。

2021五四制《新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部教案(共16课时)

2021五四制《新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部教案(共16课时)

根据(五四制)新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制定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全册共16课时学校:姓名:日期:第一单元《空气》全部教案(共3课时)1.《找空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找空气》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一年级下册《空气》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课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能用眼看到、用耳听到、用手感觉到空气的存在,用事实证明空气就在我们身边。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利用图片提示本课探究活动中学生需要准备的部分典型材料:砖块、土块、海绵、粉笔、塑料袋等。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首先指导学生通过用纸板扇、用塑料袋装,使学生感知我们周围的空间有空气;然后引导学生把粉笔、砖块放入水中观察、在水中握海绵,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知道一些固体中也有空气;最后通过把杯子倒扣入水中再倾斜的活动,使学生又认识到“空”的容器里也有空气。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课下继续探究“空气的无处不在”,学生通过想办法知道哪件衣服里面空气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使学生认识到衣服里面也有空气,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处处有空气。

本课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我们周围处处有空气。

【学生分析】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学生虽然知道有空气,但对空气的认识却是非常肤浅的,尤其对“到处都存在空气”这个事实缺少具体的实际感受。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

2.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

科学探究目标:1.指导学生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空气存在的实验。

2.能借助物体对无法直接观察的空气进行间接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感知到的空气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尊重事实,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重难点】用肉眼观察到空气的存在。

【器材准备】学生准备:砖块、土块、海绵、粉笔、塑料袋等教师准备:课件、玻璃杯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PPT 3 出示]出示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没有颜色没味道,无孔不入到处跑,人人时刻都需要。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案青岛版精品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案青岛版精品

一年级下册科学版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空气单元教学目标 1、能用感官观察并描述出空气的特点。

2、能说出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能够流动的气体,我们周围都有空气。

3、激发学生探究空气的欲望。

教学重点:探究空气的特点教学难点:空气能够流动。

教学材料准备分组材料:保鲜袋、橡皮筋、气球、烧杯(250ML)、粉笔、泥块、海绵、毛巾演示材料:打气筒、气球、水槽1 找空气教学过程一、猜谜1、让学生猜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我们的生命离不了。

2、引出课题:空气在哪里?是什么样呢?二、找空气1、要研究空气,先要找到空气,你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生汇报2、组织学生收集空气。

到小组想去的地方用保鲜袋收集空气。

通过在不同的地方找空气,让学生初步体会我们周围有空气。

三、观察空气1、提出问题:空气找到了,小组讨论并汇报实验方法,你用什么方法观察它?2、分组观察,通过亲身的观察和感受,学生用眼、耳、舌头等感官非常自然轻松地来了解空气的特点。

没有味道,没有气味。

小结:空气没有颜色、透明的、3、感受空气的流动性:观察空气并汇报观察结果。

学生活动,先将气球吹涨,再对着自己的手或脸放气。

你有什么感觉?说出自己的感受。

4、归纳: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透明、没有味道、没有气味、能够流动的一种气体。

四、到处有空气1、空气是我们的眼睛看不见的你有什么办法知道空气的存在呢?个别回答并演示方法。

开拓学生思维,例如你怎样证明这个气球里有空气呢?观察实验现象。

2、演示实验:将气球放进水中。

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个别回答4、出示实验材料,你猜它们里面有空气吗?怎样证明?学生填写猜测,引导学生学习证明空气存在的方法。

放手让学生探究,物体里有无空气。

4、小组讨论并回答。

分组实验并填写实验现象及判断结果。

汇报实验结果,有不同结果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记录习惯。

可以重做一次。

五、小结今天你学习了什么? 2、回家之后,将今天的海绵或别的物体里面有空气的实验做给爸爸妈妈看。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一年级科学下册优秀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一年级科学下册优秀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一年级科学下册优秀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单元专题:空气单元内容:1、找空气 2、认识空气 3、纸风车科学知识目标:学生能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

了解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但能流动。

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用语言初步描述空气的特征。

能用多种感觉器官和简单工具观察空气的特点等。

科学态度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空气的特点。

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空气的特点表现出探究兴趣等。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学生能初步了解空气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了解人类可以利用风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单元教学重难点: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单元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注意问题: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

2、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

3、科学课实验落到实处。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

教学措施:1、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研究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要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研究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单元专题:认识周围的动物单元内容:4.常见的动物 5.动物的反应 6.动物的运动 7.小动物找妈妈科学知识目标:学生能认识周围有多种多样的动物,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征。

了解有的动物生活在水中,有的动物生活在陆地上。

了解许多动物会对食物、气味、声音等做出反应,知道动物主要靠四肢、翅膀等器官运动,能繁殖后代。

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动物外部形态特征。

能根据动物的反应做出预测。

能按照动物运动的快慢进行排序。

科学态度目标:学生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动物的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在教师指导下,能围绕蚂蚁、金鱼等动物对多种刺激的反应做出猜测,尝试多方式认识动物的特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增强学生对于小动物喜爱的情感、保护小动物的意识,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动物的兴趣。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教材信息•教材名称: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出版社:青岛出版社•学期:下学期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其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提高其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共包括以下六个科学主题:1. 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学习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如:桌子、椅子、书包等;•学习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和材质。

2. 水的变化•学习水的存在形态,包括液体、固体和气体;•观察水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3. 空气的存在•通过感官观察和实验,认识空气的存在和特性;•学习空气的重要性以及对生活的影响。

4. 动物世界•学习认识不同动物,如:狗、猫、鸟等;•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5. 植物世界•学习认识不同植物,如:花、草、树木等;•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和生长特点。

6. 季节与天气•学习认识四季的变化及不同季节的特点;•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观察实验法:通过观察物体、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组织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图片教学法:使用丰富多样的图片、图表展示和解释科学知识;•故事教学法:通过讲述或阅读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流程第一课: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教学目标:认识日常物体,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和材质。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起学生对物体的兴趣。

2.观察实践:请学生观察教室中不同的物体,让他们描述物体的形状、颜色和材质。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观察到的物体特点,并记录在纸上。

4.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不同物体的形状、颜色和材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第二课:水的变化•教学目标:认识水的存在形态,观察水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水的不同存在形态,引发学生的思考。

2.实验探究:进行水的加热和降温实验,观察水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发现水的存在形态变化。

最新】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最新】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最新】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空气风车转,柳枝摇,风筝飘飘入云霄。

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不禁想起空气。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空气到处都有、到处都是的特点,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并喜欢进行小实验,探究空气的秘密。

一、找空气教学过程:1.让孩子知道空气的特点教师出示一个塑料袋(装空气)。

塑料袋鼓鼓的。

教师:小朋友,塑料袋里装的是什么呀?学生:空气。

教师:空气宝宝,我好想跑出去和小朋友玩一玩……让孩子自己说出空气的特点。

2.做实验验证杯子里面有空气1)在玻璃杯里放入面巾纸,将杯口朝下,垂直放入水中,过一会将杯子垂直拿出来,杯中的纸没有湿。

幼儿猜想,教师最后总结原因。

2)同样做实验,这一次杯子斜斜的插入水中,这一次纸湿了,为什么?幼儿猜想,教师最后总结原因。

3.学生自己找空气1)同学们,杯子里面有空气,哪里还有空气呢?2)哦,这么多地方有空气,那教室里哪里有空气呢?3)那外面哪里有空气呢?4)原来啊,到处都有空气。

拓展活动:1.“抓空气”游戏结束本次活动(记住塑料袋用完不要乱扔呦。

)2.想一想,哪件衣服里面空气多。

二、认识空气教学过程:1.探索发现空气的存在1)请学生想办法把桌上的塑料袋、气球都鼓起来(不能装东西)。

2)提问:它们是怎样鼓起来的?里面装的是什么?3)请学生看看、摸摸、闻闻、尝尝空气,有什么感觉?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气体。

2.认识空气1)让学生闭上嘴巴,捏住鼻子,说出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小结: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否则会因缺氧而死。

实验:空气助燃把两只点燃的蜡烛粘在平板玻璃上,将大小不同的两个玻璃瓶同时倒扣在两只蜡烛上,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小结:空气能帮助燃烧,大瓶里的空气多,蜡烛燃烧时间长;小瓶里的空气少,蜡烛燃烧时间短。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空气与水的区别。

2.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和思考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找空气一、导人新课实验导入:不会湿的纸图。

教师给学生展示一只空的玻璃杯,让他们看看杯子中有没有东西。

生:杯子中没有东西,是空的。

教师在杯子内的底部塞上纸团,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

在这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猜一下纸团能不能湿。

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生:纸团没湿。

师:为什么纸团不会湿呢?原来杯子不是空的,里面有空气。

二、活动过程(一)感受空气的存在。

师:同学们,我们的周围哪里还有空气呢?生:教室里、嘴里、杯子里、书里、书包里、衣服里里等。

师:既然我们的周围到处有空气,那么哪些现象能说明我们周围有空气存在呢?生:树叶、衣服、旗子随风飘动;风吹到验上、验能感觉到凉凉的。

师:同学们想到了很多能证明我们的周围有空气的方法。

谁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吗?学生交流自己想到的方法:用手在脸旁扇一扇、用望料袋上下抖动装空气等。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使学生明确如何操作。

学生进行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汇报活动的结果和发现,明确我们周围到处有空气存在。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明确:用手在脸旁扇一扇、用塑料袋装空气等在教室内外很多地方能够实现;让学生明白在我们周围有很多地方有空气。

教师小结: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感受到了我们周围到处有空气。

(二)找一找物体中存在的空气。

师:刚才我们感受到周围到处有空气。

那么,我们周围的物体里有没有空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小游戏检验一下。

小游戏:找一找物体里存在的空气。

实验材料:塑料盆、矿泉水瓶、玻璃杯、石头、土块、粉笔、海绵、砖头、木块等。

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找空气的方法。

学生进行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安全和卫生;同学之间要相互合作进行实验,完成下学生汇报找空气的情况,教师适时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师小结:我们通过找空气知道了我们周围的物体里也有空气。

三、拓展活动师:我们的衣服里也有空气,你们能想办法检验哪件衣服里面空气多吗?学生讨论,交流检验的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比较衣服充满空气时的大小,用力挤压衣服,把衣服里的空气尽量挤出。

对比衣服压缩前后体积的变化来分析衣服里空气的多少。

四、活动小结教师对本节课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努力学好科学。

教师提出课下思考的问题:水中有空气吗?哪些现象能说明水中有空气?你们能找到水中的空气吗?2、认识空气一、激趣导入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你们能猜出来吗?(课件出示谜语: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说它宝贵到处有,动物植物离不了。

)生:空气。

师:对,是空气。

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

那么,你们对空气了解多少呢?谁来说一说?(学生自由回答)师:同学门对空气的了解还真不少。

空气对我们非常重要,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空气,来认识空气。

(板书课题:认识空气)二、探究学习(一)找空气师:空气在哪里?它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小实验。

请看这是什么。

生:塑料袋。

师:对,我们现在要用塑料袋捉空气,请仔细看一看,老师是从哪里捉到空气的。

师(用塑料袋从桌子底下捉了一袋空气):老师捉了一袋空气,那么也像老师这样试一试。

(学生用塑料袋捉空气)(二)观察空气1、讨论探究方法组织学生讨论探究方法,制订方案。

全班交流讨论情况,板书:看闻。

)2、指导观察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塑料袋中的空气,把你们的想法在小组内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参与交流、讨论,并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指导。

学生小组汇报观察情况。

师板书:没有颜色没有气味(三)观察空气的流动性现在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袋子,是什么东西让塑料袋鼓起来的呢?如果松开塑料袋,你们有什么发现呢?这说明了空气有什么特点?(板书:流动)空气是怎样流动的呢?请同学们瞪大眼睛仔细观察,老师现在将蜡烛和蚊香点燃,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火苗和烟的方向,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由发言)师:这个现象说明空气是向面八方流动的的。

(板书:四面八方。

)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还可以向四面八方流动。

三、拓展活动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知道了空气的特点,了解到空气对我们的生活很重要。

我们的生命都离不开空气,说到重要,与我们的生活不能分离的还有一种物质,那就是水。

同学们课下比较一下空气和水这两个人类的“好朋友”,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纸风车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平时最喜欢什么玩具?同学们说出了好多玩具,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种玩具,了求,学厂一种具。

看!认识吗?(出示纸风车)关于飞车你们知道些什么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纸风车。

二、制作纸风车纸风车应该怎么做?请同学们先看一看课本的示意图,学习制作纸风车的制作方法。

(学生看示意图学习纸风车的制作方法。

)谁能说一下制作纸风车的方法?师:咱们班的同学真聪明!第1步,先把纸剪成正方形,沿对角线分别折叠。

第2步,用剪刀沿着对角线由外由内剪,注意不要剪到底。

第3步,将剪开的4个角按照顺序固定到中心点。

第4步,用大头针或图钉由纸风车的正面向后穿过中心点,将风车固定在小棒上。

师:做风车的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师:安全很重要。

老师也有一些提示要跟大家分享。

首先,小组要合理分工,互相配合。

其次,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最后,做完后整理好材料,废纸要放入废料盒内,明自了吗?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

(小组领材料,动手制作。

)三、展示交流师:同学们做得非常认真,请大家把手中的纸风车举起来互相看一看,试着让你们的纸风车动起来。

(学生展示。

)师:真不错,老师给你们点赞。

四、玩风车,发现风车的特点师: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纸风车有什么变化,看看你们能发现纸风车的哪些特点。

学生玩纸风车,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谁来说一说是怎么玩的?生:我拿着纸风车向面跑生:我拿着纸风车原地不停地转圈生:我用嘴吹纸风车生:我把纸风车插在有风的地方生:我站在原地,手拿着纸风车来回摇动师:玩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生:我跑的时候,纸风车在转动生:我转圈的时候,纸风车也在转动生:用嘴一吹,纸风车的风扇就绕着这个小杆转起来了。

师:同学们用了这么多方法让纸风车转起来,真棒!绕着小杆转动的部分是纸风车的风叶。

还有其他发现吗?同学们发现了纸风车这么多秘密,真了不起!五、课后拓展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风车吗?人们利用风车做了什么?请同学们课下留心观察。

4、常见的动物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介绍动物的视频,让学生知道在自然界中生活着许多动物。

教学总结,板书课题:常见的动物。

二、探究活动(一)说一说它们的名称,找一找它们的特征。

1、说一说自已熟悉的动物的名称。

教师提出要求:说一说体们知道的动物的名称学生回答。

教师提醒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尽量不要重复别人说过的动物。

2、说一说这些动物的名称和特征。

(1)观察图片,说出动物的名称。

教师出示大熊猫、燕子、蝴蝶、金鱼、青蛙的图片,让学生分别说出这些动物的名称。

学生回答。

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及时评价。

(2)小组交流动物的特征。

教师出示活动要求:小组内要分工明确:观察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要用科学规范的语言描述动物的特征。

(3)小组展示。

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介绍动物,例如:模仿该动物的叫声和动作,教师及时规范学生的描述,并适时让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师生总结:不同动物有不同的特征。

3、保护动物,人人有责。

教师通过出示法律条文让学生意识到野生动物是受法律保护的,每个人都应该保护野生动物和它们的栖息地。

(二)说一说,这些动物生活在哪里。

1、说一说这些动物生活在哪里。

教师提出同题:你们知道这些动物生活在哪里吗?学生观察图片,回答同题。

师生总结: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2、说一说其他动物的生存环境。

三、课堂小结教师指导学生从动物的名称、外形特征、生活环境、保护等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货。

四、拓展活动教给学生布置课下拓展探究任务,指导学生采取观察羊和山羊的图片或视频,实地观察、查找课外读物等方式,分析两种动物的不同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播放角马迁徙的视频。

提出问题:角马为什么要迁徙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解释。

导入课题:动物的反应二、探究活动(一)蚂蚁喜欢吃什么?学生介绍自己观察到的蚂蚁吃东西的情景。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做出猜测:蚂蚁会爬向糖果,因为蚂蚁喜欢吃甜东西。

教师播放蚂蚁选择食物的视频,验证学生的猜测。

教师总结:蚂蚁会对食物做出不同的反应。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物能够对食物做出反应,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二)预测它们会有什么反应。

教师提问:同学们的家中养金鱼吗?给金角喂过食吗?学生介绍自已喂鱼时的情景。

教师搬出准备的鱼缸,让学生预测向鱼缸里撒鱼食和敲击鱼缸两种情况下金鱼的反应。

教师演示,学生认真观察。

师生总结:金鱼会对食物、声音等刺激做出反应。

教师拓展: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对食物、声音做出反应,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三、课堂小结教师指导学生从蚂蚁、金鱼等动物对食物、气味、声音的反应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小动物等方面说说自己的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四、拓展活动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了解蚂蚁、燕子、鱼等动物快下雨时做出的反应,完成活动手册中的相应内容。

播放动物行走、奔跑、飞行的视频,指导学生说说视频中的动物在做什么,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动物的运动。

二、活动过程(一)动物是怎样运动的?1、教师出示不同动物的图片,指导学生模仿动物的运动。

小组展示,学生评价谁模仿得最像。

2、教师通过动物的视频展示动物的运动方式。

师生总结:动物的运动方式有爬行、游泳、飞行等。

教师总结:不同的动物可能有不同的运动方式。

(二)动物主要靠哪些部位运动?教师出示海鸥、螳螂等动物图片,指导学生说一说这些动物的运动方式,并让学生生模仿。

教师总结:动物主要靠翅膀、足、四肢等器官运动。

教师指导学生在活动手册中圈出动物的运动器官。

学生小组内相互介绍圈出的运动器官。

教师出示蜗牛、蚯蚓等动物运动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动物更多的运动器官。

(三)动物运动会1、教师出示3种动物:兔子、蜗牛、乌龟,让学生猜测它们运动的快慢。

2、举行动物运动会。

(1)教师指导学生说一说举行运动会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例如:要让3只动物从同一起点出发;要把它们喜欢的食物放在前面以吸引它们运动把它们放在不同的跑道内;不要惊吓它们。

教师还可以补充:为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不让动物偏离跑道,跑道间可以用隔板隔开,隔板的使用还能防止兔子跳出来。

(2)举行动物运会教师强调,在规定的时间内,运动距离长的动物就是跑得最快的。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3种动物运动的快慢进行排列。

教师出示探究技能:按照动物运动快慢排到,就是在排序。

(四)说一说,它们还可以怎样运动。

教师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有的动物会跑,有的的动物会游泳,有的动物会飞。

同学们想一想,每种动物是不是只有一种运动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