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隧道质量通病的控制与防治
隧道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广东省连州(湘粤界)至怀集段第1标合同段(K0+000~K3+700)隧道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方案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连州(湘粤界)至怀集段第1标项目部二0一一年五月广东省连州(湘粤界)至怀集段第1标合同段(K0+000~K3+700)隧道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方案编制:复核:审核: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连州(湘粤界)至怀集段第1标项目部二0一一年五月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2.技术标准 .............................................3.自然条件 .............................................4.设计概况 ............................................. 第二章隧道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光爆效果不佳,超欠挖严重..............................2.钢拱架安装侵入衬砌界线................................3.喷射混凝土质量差 .....................................4.仰拱基底处理不好,出现变形,溶岩地段基底溶洞隐患......5.二次衬砌表观效果差 ...................................6.隧道拱背回填不实 .....................................7.隧道墙施工缝接触面处混凝土不密实......................8.隧道渗漏水 ...........................................9.预埋件、预留洞室 .....................................10.隧道水沟、电缆槽不平直..............................第一章工程概况1. 工程概况二广高速公路粤境连州三水至怀集怀城段起自湘粤两省交界的南风坳,接在建的二广高速公路湘境永州至南山段,经三水瑶族乡、两岸镇、连州市区、三江镇(连南县城)、吉田镇(连山县城)、福堂镇、中洲镇,终于广东省肇庆市怀城镇,接在建的二广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
隧洞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护措施
隧洞质量通病防护措施隧洞施工存在一些质量通病,列举如下并相应采取一些措施。
一、洞内渗透漏水目前,隧洞的渗透漏水主要表现在墙、拱的渗水、滴水、漏水;其原因是隧洞在施工期间和建成后,一直受着地下水的影响。
当地下水压较大,防水工程质量欠佳时,造成渗漏水,对衬砌结构的稳定性构成威胁。
隧洞的渗漏水会降低混凝土衬砌的耐久性。
形成原因:(1)拱顶衬砌不密实,导致拱腰部位衬砌出现纵向拉裂,拱顶衬砌压碎掉块,导致渗漏。
(2)支护技术不过关,工程上常采用的先拱后墙法施工,循环进尺短、衬砌紧跟、以衬代支,致使衬砌接缝过多,且接缝处理不能达到防水标准,导致接缝渗水。
(3)振捣不到位在混凝土衬砌的过程中,有时存在衬砌不到位的现象,形成透水的开放性毛细管路,尤其是混凝土拌合物在密实泌水过程中,析出水分部分被挤向上面,部分聚集在集料颗粒的下面,导致衬砌混凝土存在泌水管路。
(4)混凝土中有空隙由于施工顺序不当或沉降或衬砌混凝土中存在杂物等原因,导致衬砌混凝土中存在空隙。
(5)腐蚀性天然水对衬砌混凝土有腐蚀性,可能造成漏水孔隙,甚至导致衬砌混凝土剥落开裂。
渗漏水整治的指导思想是以排为主、以防助排,引水泄压、断绝水源,设多道防水线。
渗漏水的预防措施:(1)设计预防措施在隧洞设计时应首先做好水文地质勘测,根据透水性、地质构造、地下水类型、流量、补给条件及洞顶地面形状等制定防水措施,以保证衬砌的使用寿命。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隧洞防排水设计的宗旨。
( 2 )结构自防水措施在设计中应合理确定混凝土的抗渗标号,不能片面强调混凝土抗压等级,一味加大单位体积混凝土水泥用量,将会使混凝土水化热和收缩量增加,导致混凝土裂缝,破孩混凝土结构自防水能力。
对变形缝及施工缝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它们往往是隧道与地下工程防水的薄弱部位,通常变形缝形式有:嵌缝式、粘贴式、埋入式。
橡胶止水带在施工中稍有不慎易走形,导致止水效果降低,应确保施工接缝严密、不渗不漏,变形缝应密封止水、适应变形、施工方便。
隧道工程中的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隧道工程中的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在隧道工程中,质量问题是一项需要高度重视的任务。
质量通病的存在可能导致工程延误、成本增加以及安全隐患。
因此,采取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隧道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并提供一些建议的预防措施。
1.地质条件不明确地质条件是隧道工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不明确的地质条件可能导致工程设计不合理或施工过程中的困难。
为了预防这个问题,我们建议:- 在设计前进行地质勘察,确保对地质形态和地下水分布的了解;- 建立合理的防水措施,以阻止地下水进入隧道;- 根据地质条件调整施工计划,降低风险。
2.施工材料质量不达标隧道工程中使用的材料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和持久性。
如果材料质量不达标,可能导致隧道结构的损坏或不稳定。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建议:- 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确保提供的材料符合国家标准;- 进行材料质量抽检,确保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建立严格的验收程序,拒绝质量不达标的材料使用。
3.施工工艺不合理不合理的施工工艺可能导致隧道结构的质量问题,例如渗水、裂缝等。
为了避免这种状况,我们建议:- 制定详细的施工工艺方案,并严格遵守;- 保证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避免操作失误;- 进行全程质量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4.监理不到位监理在隧道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到位的监理可能导致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
为了改善监理工作,我们建议:- 确保监理人员具备相关的资质和经验;- 加强与施工方的沟通,及时了解施工进展和问题;- 建立监理制度和规范,明确监理职责和权力。
5.不合理的维护保养隧道工程建成后需要进行维护保养,不合理的维护保养可能导致隧道结构的老化和损坏。
为了有效维护隧道质量,我们建议:- 制定维护保养计划,包括定期巡视和保养;- 及时修复隧道结构的损坏和缺陷;- 定期评估隧道结构的性能,进行必要的更新和改进。
总之,隧道工程中的质量通病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公路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公路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公路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一、前期工作通病防治1.前期勘察不详尽:加强前期勘察工作,特别是对地质条件的详细调查,细致勘验,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和完整性。
2.勘察报告不规范:规范编写勘察报告,明确勘察内容和数据,准确反映地质情况和设计要求。
二、设计阶段通病防治1.设计参数交叉冲突:设计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协调内外各项参数设计,避免冲突和不一致。
2.设计文件标准不明确:确保设计文件的准确、合理、规范,明确设计要求。
3.设计变更频繁:加强前期的设计审核,尽量减少设计变更次数。
三、施工阶段通病防治1.施工方案落后:施工方案的编制要结合具体地质条件和实际施工情况,运用新技术和新材料,避免方案陈旧、落后。
2.施工人员素质低:加强施工队伍的培训,提高工人对隧道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的理解和掌握。
3.施工管理不到位:严格监督施工,加强合同管理和进度控制,确保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四、材料质量通病防治1.材料检验不合格:加强对材料的质量监督和检验,特别是对特殊材料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测试。
2.材料保存不善:材料的存放要干燥、通风,并保证不受阳光直射和雨水侵蚀。
3.材料使用错误:对各类材料的使用要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确保施工材料的正确安装和使用。
五、施工工艺通病防治1.施工措施不当:施工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施工措施,特别是对爆破、支护等关键施工措施的合理安排和操作。
2.施工工艺随意改变:施工过程中不得擅自更改工艺方案和施工措施,确保施工的连续性和合理性。
六、质量监督通病防治1.监理不力:加强对监理人员的培训,确保监理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2.质量检测不完善:加强质量检测工作,确保施工质量和质量监管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七、运维阶段通病防治1.维护不及时:加强定期检查和维护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完好性。
2.运维人员技术水平低:加强对运维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设备维护和运行要求的理解和掌握。
八、环境污染通病防治1.废弃物处理不当:加强对废弃物的处理和清理,确保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隧道施工质量通病
质量通病隧道在施工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质量通病:1)初期支护质量通病1.超欠挖。
防治措施:开挖到设计轮廓线位置后立即进行初喷封闭开挖面,再架设型钢拱架。
2.初期支护分层喷射混凝土掉层脱落。
防治措施:喷射时喷射手先喷射填塞钢架背后,然后以每层3~5cm厚度分层喷射。
对于富水隧道尽量采取引排的措施减少初期支护背后积水对混凝土的长期侵蚀。
3.喷射混凝土不进行养护。
防治措施:喷射混凝土表面的灰尘用高压风清理,再进行养护液涂抹,加强检查力度。
4.喷射混凝土拱顶部位空洞。
防治措施:喷混凝土作业时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施作喷射混凝土;,对在施工后产生的空洞,应采取打眼压浆处理,用水泥浆进行回填,以填补空洞,保证施工质量。
5.拱脚初支产生纵向裂缝。
防治措施:加强锁脚锚杆施工;施作大拱脚并做好围岩量测,及时了解围岩变形动态;拱脚以上1m范围内严禁欠挖并彻底清理虚渣,衬砌紧跟开挖面。
2)衬砌质量通病1.衬砌混凝土裂缝。
防治措施:把好原材料质量关,施工中严格按配合比进行施工,并保证施工温度在允许范围内; 衬砌施工前保证边墙等基础部位无虚渣,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混凝土浇注施工工艺;在混凝土接缝施工时,严格按接缝施工工艺进行混凝土施工,在保证先浇注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重塑性时,加强接茬处混凝土的振捣。
2.衬砌环向施工缝渗漏水。
防治措施:采用以排为主,排、堵、截相结合的综合治水原则; 每条焊缝均做充气压力检查;加强对防水板的保护,特别是二衬钢筋焊接施工时,应防止防水板被烧伤、灼伤,防止钢筋接头扎破防水板,混凝土浇注振捣时,尽量防止破坏防水板。
3.衬砌混凝土局部蜂窝。
防治措施:二次衬砌模板拼装完成后,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模板检查;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加强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振捣等工序质量控制。
常见隧道质量通病的控制与防治
1 . 1常见质量通病 边仰坡防护开裂 、脱落 ,洞 口塌 护 ; 锚 喷 支护 强 度 及 稳 定 性 不 满 足 要 求 : 钢拱 架、 钢筋 网强 方、 滑坡 、 崩塌、 偏压。 度 与稳 定 性 不 满足 设 计 要 求 。 1 . 2原 因分析 ① 排水系统不完善 ,截水沟未及时施 3 _ 2原 因分析 ① 原材料不合格或使用 未经检验合格 做 或质量 不满足要求 , 造成地表水 下渗 , 引起边坡失稳。 ② 的材 料 , 材料堆码不符合要求、 堆码 混乱 , 钢材锈蚀 。②锚 边仰坡 未按设计刷坡 , 坡度较陡。③边仰坡 防护 未按 设计 杆 长 度 、 数量 不足 , 间距超标 , 角 度 未 垂 直于 岩 面 打 设 , 未
要求施工。④土质隧道洞 口施工未避开 雨季施工。 1 . 3控 制及防治措施 ①边仰坡 刷坡 前 ,必须做 好洞 顶截水 沟 , 杜绝地表水下渗 引起边坡失稳 。②进 洞前按洞 口设计 里程、 高度刷坡 , 使边坡稳定 。 ③严格按设计要求施 工边仰坡防护 。④ 易滑坡段 , 可采取地表 锚杆 、 深基桩、 挡 墙、 土袋或石笼注浆、 超前锚杆等加 固措施。⑤ 易崩塌段 , 注浆加固措施。 ⑥偏压 , 可采取平衡压重填 土、 护坡挡墙或
张振宇 Z HA NG Z h e n - y u
( 中铁 十 七局 集 团第 一 工 程 有 限公 司 , 太原 0 3 0 0 3 2 )
( C R 1 7 B G N o . 1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o . , L t d . , T a i y u a n 0 3 0 0 3 2 , C h i n a )
市政隧道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市政隧道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政隧道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在市政隧道施工过程中,常常存在一些质量通病,对隧道的安全和使用寿命造成威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质量通病,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缺乏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缺乏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是市政隧道施工质量通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前没有充分研究隧道的地质情况和工程要求,导致施工方案不合理,施工技术不科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勘察和设计阶段的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二、材料使用不合理市政隧道施工中,材料使用不合理也是常见的质量通病。
一些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质量较差的材料,导致隧道的强度和稳定性下降。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施工单位应当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材料,并进行必要的检测和验收。
三、施工人员技术不过关施工人员技术不过关是市政隧道施工常见的质量通病之一。
一些施工单位虽然有施工经验,但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和培训,导致施工质量无法保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施工单位应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
四、施工过程管理不规范施工过程管理不规范也是市政隧道施工常见的质量通病之一。
一些施工单位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不严格,存在施工进度和质量把关不力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施工单位应当建立科学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检查。
结论市政隧道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包括缺乏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材料使用不合理、施工人员技术不过关和施工过程管理不规范。
为了提高市政隧道的质量,施工单位应当加强研究和设计阶段的工作,选择优质材料,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建立科学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 隧道水害的原因及防治(1)原因分析。
①隧道穿过含水的地层,地层情况如下时。
a.砂类土和漂卵石类土含水地层。
b.节理、裂隙发育,含裂隙水的岩层。
c.石灰岩、白云岩等可溶性地层,当有充水的溶槽、溶洞或暗河等与隧道相连通时。
d.浅埋隧道地段,地表水沿覆盖层的裂隙、孔洞渗透到隧道内。
②隧道衬砌防水及排水设施不完善。
a.原建隧道衬砌防水、排水设施不全。
b.混凝土衬砌施工质量差,蜂窝、孔隙、裂缝多,自身防水能力差。
c.防水层(内贴式、外贴式或中间夹层)施工质量不良或材质耐久性差,使用数年后失效。
d.混凝土的工作缝、伸缩缝、沉降缝等未做好防水处理。
e.衬砌变形后,产生的裂缝渗透水。
f.既有排水设施,如衬砌背后的暗沟、盲沟,无衬砌的辅助坑道、排水孔、暗槽等,因年久失修而阻塞。
(2)防治措施。
①因势利导,给地下水排出的渠道,将水迅速地排到洞外。
②将流向隧道的水源截断,或尽可能使其水量减少。
③堵塞衬砌背后的渗流水,集中引导排出。
④水害整治的关键为分析病害成因,对症整治;合理选择防水材料;严格控制施工工艺。
2. 隧道衬砌裂缝病害的原因及防治(1)原因分析。
①设计方面的原因。
隧道设计时,因围岩级别划分不准、衬砌类型选择不当,造成衬砌结构与围岩实际荷载不相适应引发裂损病害。
a.对一些具有膨胀性的围岩地段,未采取曲墙加仰拱衬砌;偏压地段未采用偏压衬砌。
b.断层破碎带、褶皱区等局部围岩松散压力或构造应力较大的地段,衬砌结构未能相应采取加强措施。
c.对基底软弱和易风化泥化地段,未设可靠防排水设施,混凝土铺底厚度及强度不足。
②施工方面的原因。
施工时,受技术条件限制,方法不当,管理不善,造成工程质量不良。
a.先拱后墙法施工时,拱架支撑变形下沉,造成拱部衬砌产生不均匀下沉,拱腰和拱顶发生施工早期裂缝。
b.对Ⅳ级以下的围岩,过去通常采用先拱后墙(上下导坑)施工方法,由于工序配合不当、衬砌成环不及时、落中槽挖马口时拱部衬砌悬空段过长、拱架支撑变形下沉等原因,造成拱部衬砌产生不均匀下沉,导致拱腰和拱顶衬砌发生施工早期裂缝。
隧道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质量通病
防治措施
洞口端墙、翼墙及洞口挡土墙开裂
1)洞口位置、高程及结构形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基础必须置于稳固的地基上,虚渣、杂物、积水、软泥必须清除干净;
3)按设计要求设置伸缩缝、沉降缝;
4)墙背后回填应密实;
5)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泄水孔。
洞口边、仰坡不稳
1)边、仰坡应自上而下开挖,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地质条件良好时,宜一次将土石方工程做完,当地质条件不良时,应采取稳定边坡和仰坡的措施;
3)隧道不应欠挖,当有欠挖超过规范允许值时应采用小型机械凿除或补充小炮爆破。
超挖回填不密实
1)超挖在允许范围之内的部分可采用喷射混凝土回填或在衬砌时采用与衬砌同材料一次施工;
2)超挖大于规定时,要用片石砼、浆砌片石或喷射砼回填,禁止泥、石、废木等杂物充填。
初期支பைடு நூலகம்不及时,格栅钢架间距大
1)隧道施工必须按设计要求的支护形式配合开挖及时支护,保证施工安全;
2)洞口边、仰坡开挖不得采用大爆破;
3)边、仰坡以上的山坡危石应全部清除,不留后患;
4)边坡、仰坡、坡面和坡脚防护应符合设计要求。
隧道超挖、欠挖
1)隧道开挖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开挖断面、开挖办法、掘进循环进尺、钻眼机具和爆破材料等进行钻爆设计,并根据爆破效果调整爆破参数;
2)应采取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
2)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
3)控制拆模时间,拆模不宜过早;
4)拆模后应加强养护。
3)防水层施工前应加强对初支的注浆堵漏,防水层不应带水作业;
4)防水层应按规范精心施工,当存在漏焊、假焊或烤焦、焊穿现象时应及时进行处理;
5)防水层应与初支混凝土表面密贴,不得有明显的拉扯、空鼓、折皱和水囊;
隧道主洞初期支护施工质量通病控制要点
隧道主洞初期支护施工质量通病控制要点(一)锚杆1.质量通病(1)加大锚杆间距,导致数量不足;(2)锚杆长度不足,3.5m的锚杆甚至用80cm~100cm的来代替,先用冲击钻打上洞,然后用锚固剂锚住.主要是便于检查(设计一般是3.5米左右),更有在检查后再抽出换短锚杆的;(3)直径不足(小直径替换大直径),甚至有用跟φ6钢筋焊上一节φ22的锚杆插进去,检查了一看外面,锚杆一根根的很漂亮,其实里面猫腻很大;(4)使用不合格锚杆或者中空锚杆使用普通锚杆等;(5)用锚固剂代替水泥沙浆;(6)孔洞打的不少,人能够到的地方深度也够,插入钢筋也差不多够长,可等检查完就给抽出来换了;(7)中空注浆锚杆不注浆,端部用水泥浆堵死,出现看上去像注满了的“假注浆”;(8)拱部锚杆没采用锚杆机施工,钻孔空间根本不足,只能打浅孔或者干脆不打漏打;(9)锚杆安装方向与岩面不垂直,与工字钢偏离过远,另用钢筋焊接在一起;(10)上仰角度锚杆无止浆塞,导致注浆失效;(11)锚杆钻孔与超前小导管发生干扰时不调整位置,只改变方向、角度;(12)锁脚锚杆少打或不打,或者往岩壁上打上两根短钢筋代替了,打的时侯上下高度不一,开挖班怎么打支护班就怎么装,形成“斜锁脚”。
2.控制要点(1)加强工序质量控制,从源头把关。
对锚杆的布孔、方向、孔深一步一步严格检验;(2)加强施工工艺合理化控制,尤其拱部锚杆施工工艺标准化的控制,保证拱部锚杆的钻孔深度及上仰锚杆的注浆效果;(3)加强锚杆杆体及配套部件质量控制,对锚杆型号、规格、长度、垫板、止浆塞、螺母逐一检验;(4)加强施工机械(锚杆机、注浆机)的配备及能否正常运转检验,保证工艺控制措施能真正落实;(5)加强现场监理力度,及时预控纠偏,减少不必要的返工;(6)加强施工过程完整性控制,避免检验后“拆换”现象发生。
(二)钢筋网1.质量通病(1)安装前未初喷;(2)不安装和间隔安装,搭接长度不足;(3)双层钢筋网一起叠装;(4)与受喷面间距过大;(5)安装不牢固;(6)锈蚀严重。
隧道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隧道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广东省连州至怀集段第1标合同段(K0+000~K3+700)的隧道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方案编制工作已经完成。
以下是我们的报告:1.隧道常见质量问题1.1 地质灾害该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如地层滑动、岩爆、地裂等。
这些灾害会导致隧道开挖困难、支护困难、施工周期延长等问题。
1.2 隧道变形由于隧道开挖过程中地应力的变化,隧道容易发生变形。
这种变形会导致隧道的稳定性降低,甚至引发隧道坍塌等严重后果。
1.3 水文地质问题该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容易发生涌水、渗水等问题。
这些问题会导致隧道内水位过高、支护失效等问题。
2.防治方案2.1 地质灾害防治针对地质灾害问题,我们采取了多项措施,如加强地质勘探、加强支护措施、加强监测等。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地质灾害问题,保证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
2.2 隧道变形防治针对隧道变形问题,我们采取了多项措施,如加强支护措施、加强监测等。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隧道变形问题,保证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3 水文地质防治针对水文地质问题,我们采取了多项措施,如加强地质勘探、加强支护措施、加强排水措施等。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解决涌水、渗水等问题,保证隧道内水位正常、支护有效。
第一章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本工程是一条隧道工程,全长XXX米,位于XXX地区。
主要用途是连接两个城市,方便人们的出行。
2.技术标准本工程采用国家规定的相关技术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达到要求。
3.自然条件本工程所在地区自然条件较为复杂,包括XXX等多种地质情况,需要进行详细的勘测和分析。
4.设计概况本工程设计采用了先进的隧道设计理念,结合自然条件和技术标准,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第二章隧道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光爆效果不佳,超欠挖严重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避免超欠挖现象的出现。
同时,采用合适的光爆技术,确保光爆效果良好。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第一节开挖一、隧道洞身的超、欠挖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损伤程度,是隧道施工质量好坏的主要表现之一。
1.现象(1)实际开挖断面的轮廓大于或小于设计开挖轮廓线的部分,就是超控或欠挖。
隧道不应欠挖,当围岩完整、石质坚硬时,允许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1面不大于0.1近)侵入衬砌;对整体式衬砌侵入值应小于衬砌厚度的1/3,并小于10cm ;对喷锚衬砌不应大于5cm ;拱角和墙脚以上1m范围内严禁欠挖。
(2)在实际施工中,超标准的现象是大量存在的,仅程度不同。
超挖不仅提高隧道的造价,还加大了对围岩的拢动深度和范围,影响围岩稳定;超、欠挖使隧道内壁不平整,给后续的网喷、防水、模筑混凝土的衬砌工作增加施工难度,影响工程质量。
因此对隧道的超、欠挖应引起足够重视。
2.原因分析(1)施工技术管理检查、复核制度执行不严,特别是测量放线误差。
目前,多数隧道控制开挖断面的测量方法采用支距法和极坐标法,由人工在岩面上画线,这就存在误差,更有甚者,在放样时人为放大轮廓尺寸。
(2)钻孔精度。
钻孔时的开孔位置,应根据地质条件和机具设备由钻爆设计确定,但实际操作时只能凭司钻者的经验和操作技术,易出现超、欠挖。
(3)爆破技术。
一是凿岩机体构造的影响。
用凿岩机钻眼时,由于构造的原因,凿岩机机体与周边岩壁之间必须有一定的作业空间,为了避免欠挖,则钻杆必须有一个外插角,实际开挖成的轮廓线呈锯齿形,锯齿凹入岩壁部分即构成超挖。
二是爆破方法与参数。
实践证明爆破方法不同超挖量亦不同,普通爆破比光面、预裂爆破法超挖量大很多,如果参数不合理、缺乏小直径药卷或超爆雷管段数过少等都会使超挖量加大。
(4)地质条件变化及其他。
遇有围岩与炮孔方向夹角较小的竖向或水平成层的层理或节理时,因夹制作用不同,会引起钻杆外插角变化,水平成层围岩形成门框形断面,而在框角处超挖最多,竖向倾斜岩层则易在两拱脚形成超、欠挖,节理发育的围岩,更容易形成局部超挖。
根据开挖循环调查统计:钻孔精度对超、欠挖影响最大,占44.2%,爆破技术占20.3%,施工管理占17.6%,测量放线占7.6%,地质变化占6.1%。
隧道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6)衬砌砼浇筑过程中不能出现长时间停顿,所以要现场材料、发电机等必须准备齐全,防止中途停工,因为两次浇筑的混凝土容易出现缝隙,造成衬砌漏水。处理办法只有打孔注浆堵水,但打孔要浅,防止将防水板破坏。
(5)拱架连接时因安装方向角度不对经常发生脚板对接不上,影响后续拱架连接,因此安装上部拱架时控制好拱架角度、方向。
(6)拱架间一般有连接钢筋,连接最好焊接在拱架内腹板上,防止影响喷砼平顺度。
(7)拱架锁脚锚杆作用非常大,一般施工下台阶时,上台阶拱架要悬空,主要靠锁脚锚杆控制,因此必须保质保量施工好锁脚锚杆。
(2)注浆(或锚固剂)不饱满,孔内空气未排尽或压力不够。
(3)锚杆钻孔深度不够。
(4)锚杆长度不够。
(1)锚杆是加固围岩防止塌方的有效的措施,因此必须加强现场管理,强化安全、质量意识。
(2)锚杆施工一定清孔干净,砂浆或锚固剂填塞饱满,否则影响锚杆固结长度。
(3)注浆锚杆要预留一定长度的止浆段(20-30cm)采用砂浆或锚固剂封堵,封堵好后再进行注浆,防止漏浆影响注浆效果。
衬砌的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1)承包人质量意识不严,过程监控不到位。
(2)开挖断面偏小或预留沉降量不足。
(3)对欠挖的部分没有进行处理。
(1)衬砌厚度必须要保证,在衬砌施工前要对初期支护断面进行检查,如有侵入衬砌净空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处理。
(2)有些沉降量较大的隧道,在沉降观测时就要注意,如果设计预留的沉降量不满足要求,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大预留量,但不能过大,防止造成人为超挖,浪费衬砌砼。
开挖施工通病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公路隧道审核版)
9隧道工程9.1洞口工程9.1。
1洞口及洞外防排水9.1.1.1 边仰坡坡面冲刷1、表现及典型特征:雨水冲刷形成天然水道、局部深陷、坍塌及洞口边坡失稳。
2、主要产生原因:没有及时修筑洞顶截水天沟及排水系统,致使大面积汇水涌入洞口,造成严重冲刷;边仰坡防护封闭不及时。
3、防治及应对措施:及时修筑洞顶截水天沟(应在进洞前修筑完毕),完善排水系统,将外部水源截断,引至天然沟渠,降低雨水对边仰坡坡面冲刷;减少对天然坡面的破坏,及时封闭边仰坡(黄土坡面不宜使用喷锚封闭)和洞门工程。
9.1.1。
2 洞口及洞顶积水1、表现及典型特征:洞口及洞顶低洼处雨水汇集形成积水坑。
2、主要产生原因:洞顶及周边截排水工程没有形成系统,没有将水排到洞口之外;洞顶坡面排水不畅,坡面不平积水,低洼处没有及时填补平整.3、防治及应对措施:洞顶、洞口及周边截排水工程尽早形成系统,将水排到洞口之外,低洼处及时填补平整。
9.1.2洞口土石方工程9.1.2.1开挖方式及顺序1、表现及典型特征:开挖方式及顺序不正确导致洞口边仰坡坍塌,进洞困难。
2、主要产生原因:隧道洞口一般情况下地质较差,容易积水,应先进行排水系统的施工,结合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季节和施工方法施工洞口。
3、防治及应对措施:应坚持“早进晚出”的原则,提前进洞或滞后出洞,避免边仰坡施工大挖、大刷;地质条件较差的洞口段应采取预加固措施,边仰坡较高的地方应分层开挖,洞口边坡防护及支挡结构应随挖随支及时施做。
边仰坡施工不宜大挖、大刷。
9.1.2。
2雨季施工边坡冲刷、基底浸泡等通病1、表现及典型特征:边坡冲刷,基底积水浸泡。
2、主要产生原因:排水设施不完善,雨季施工。
3、防治及应对措施:洞口施工应避开雨季,如在雨季施工应加强防排水工作,形成排水系统,避免边坡冲刷、基底浸泡等通病,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边仰坡的稳定,同时注意观察和量测、测量监控,避免边坡垮塌。
9.1。
2.3边仰坡坡度误差1、表现及典型特征:坡度与设计不符,线条不美观。
隧道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隧道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通病防治手册1. 简介本手册旨在介绍隧道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以及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参与隧道工程的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质量问题,提高工程质量。
2. 质量控制要点以下是隧道工程质量控制的要点:- 前期调研和设计阶段要进行充分的勘察和分析,确保方案合理和稳定。
- 施工前进行详细的质量计划编制和风险评估,确保施工过程可控。
-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特别关注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
- 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 使用合格的材料和设备,并进行进货检验和使用验收。
- 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查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
- 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验收,确保隧道工程的整体质量。
3.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以下是常见的隧道工程质量问题及其防治措施:3.1 地层不稳定- 在前期调研和设计阶段要充分了解地质情况,采用适当的地质勘察手段。
-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合适的支护措施,如喷射混凝土、锚杆等。
3.2 渗水问题- 在前期调研和设计阶段要充分了解地下水情况,设计合理的防水措施。
- 在施工过程中使用防水材料和技术,如防水涂层、防水板等。
3.3 施工质量不符要求- 加强施工监管,确保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 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质量检查和监控。
3.4 设备故障- 选择可靠的设备供应商,确保设备质量。
-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及时更换老化设备。
4. 总结通过本手册,我们了解了隧道工程质量控制的要点以及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质量控制,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
一、洞身开挖过程中围岩的超挖、欠挖1.形成的原因(1)钻孔时周边眼大小、分布不准确。
(2)爆破时装药量不精确。
(3)测量放线的误差。
(4)地质条件差。
(5)施工管理不善。
2.防治措施:(1)周边眼应沿设计开挖轮廓线布置。
(2)提高钻眼精度。
(3)控制装药量。
(4)提高测量放线的精度。
(5)提高作业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二、喷射混凝土回弹量过大、强度不足1.形成的原因(1)选用的配合比不准确。
(2)砂石材料不合格、级配不好。
(3)选择的喷射方式不当。
(4)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
2.防治措施:(1)提高混凝土配合比的精确性(2)根据作业条件的要求、现场维修能力以及粉尘和回弹量的限制程度,正确选择喷射方式。
(3)及时清除岩壁面的粉尘和杂物、必要时应冲洗干净。
(4)严格控制材料质量。
(5)工作人员操作时,喷头喷射方向应与受喷面垂直,偏角小于10度;喷头与受喷面距离控制在0.6-L2米之间,喷头应均匀缓慢移动。
三、洞身坍塌1、形成原因(1)地质原因;如隧道穿断层及破碎带、通过各种堆积体、通过薄层岩体形成的小褶曲及错动的发育地段、通过岩层软硬相间段等情况。
(2)施工方法和预防措施不当;如施工方法选择不当、锚喷不及时、钢支撑安装不牢固、爆破作业不当用药量过多、处理危石措施不当等情况。
2、防治措施(1)在施工前和施工中均应采取积极的防排水措施。
(2)严格按照“短开挖、弱爆破、早封闭、紧支护、勤观察、勤量测的原则进行施工。
(3)加强安全防范措施。
四、隧道衬砌后出现渗水、漏水、涌水等1、形成原因(1)施工的排水系统不畅通、排水管堵塞;(2)铺设的防水板破损;2、防治措施(1)严格按照防、截、排、堵相结合的综合处理原则进行施工。
(2)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保证排水系统不堵塞、不淤积,防水板不破损;加强排水系统的经常检查。
(3)杜绝不合格排水材料进入工地。
五、二次衬砌混凝土开裂1、形成原因(1)水灰比较大。
(2)拆模时内外温差较大。
隧道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为了保证隧道施工质量能符合相关标准,对盾构法施工的每道施工工序的质量均应严格控制,保证各关键技术参数达到能控制工程质量标准的范围。
盾构进出洞是盾构法隧道施工中的一道关键工序。
在进、出洞过程中,施工环节多,工作量集中,各工种交叉施工频繁,设备、人员众多,工作零乱,因此,加强质量管理和控制尤其重要。
1、现象在盾构进出洞过程中,盾构基座发生变形,使盾构掘进轴线偏离设计轴线。
2、原因分析⑴盾构基座的中心夹角轴线与隧道设计轴线不平行,盾构在基座上纠偏产生了过大的侧向力;⑵盾构基座的整体刚度、稳定性不够,或者局部构件的强度不足;⑶盾构姿态控制不好,盾构推进轴线与基座轴线产生较大夹角,导致盾构基座受力不均匀;⑷对盾构基座的固定方式考虑不周,固定不牢靠。
3、预防措施⑴盾构基座形成时中心夹角轴线应与隧道设计轴线方向一致,当洞口段隧道设计轴线处于曲线状态时,可考虑盾构基座沿隧道设计曲线的切线方向放置,切点必须取洞口内侧面处;⑵基座框架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能克服出洞段穿越加固土体所产生的推力;⑶合理控制盾构姿态,尽量使盾构轴线与盾构基座中心夹角轴线保持一致;⑷盾构基座的底面与始发井的底板之间要垫平垫实,保证接触面积满足要求。
4、管理方法⑴先住手推进,对已发生变形破坏的构件分析破坏原因,进行相应的加固。
对需要调换的部件,先将盾构支撑加固牢靠,再调换被破坏构件;⑵盾构基座的变形确实严重,盾构在其上又无法修复和加固时,只能采取措施使盾构脱离基座,创造工作条件后对基座作修复加固。
1、现象在盾构出洞过程中,盾构后靠支撑体系在受盾构推进顶力的作用后发生支撑体系的局部变形或者位移。
2、原因分析⑴盾构推力过大,或者受出洞千斤顶编组影响,造成后靠受力不均匀、不对称,产生应、力集中;⑵盾构后靠混凝土充填不密实或者填充的混凝土强度不够;⑶组成后靠体系的部份构件的强度、刚度不够,各构件间的焊接强度不够;⑷后靠与负环管片间的结合面不平整。
3、预防措施⑴在推进过程中合理控制盾构的总推力,且尽量使千斤顶合理编组,使之均匀受力;⑵采用素混凝土或者水泥砂浆填充各构件连接处的缝隙,除充填密实外,还必须确保填充材料强度,使推力能均匀地传递至工作井后井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质量通病的控制与防治1、洞口工程1.1 常见质量通病边仰坡防护开裂、脱落,洞口塌方、滑坡、崩塌、偏压。
1.2 原因分析(1)排水系统不完善,截水沟未及时施做或质量不满足要求,出现开裂现象,造成地表水下渗,引起边坡失稳。
(2)边仰坡未按设计刷坡,坡度较陡。
(3)边仰坡防护未按设计要求施工。
1.3 控制及防治措施(1)边仰坡刷坡前,必须做好洞顶截水沟,完善排水系统,杜绝地表水下渗引起边坡失稳。
(2)进洞前按洞口设计里程,高度刷坡,使边坡稳定。
(3)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边仰坡防护。
(4)易滑坡段,可采取地表锚杆、深基桩、档墙、土袋或石笼注浆、超前锚杆等加固措施。
(5)易崩塌,可采取喷射砼、地表锚杆、锚索、防落石棚、水泥、水玻璃等注浆加固措施。
(6)偏压,可采取平衡压重填土、护坡挡墙或对偏压上方地层挖切分部开挖、弱爆破、打超前锚杆、管棚等措施,以减少偏压力。
2、开挖2.1 常见质量通病超欠挖。
2.2 原因分析(1)测量放样不精确;(2)岩石隧道爆破施工未到位或围岩坍落、掉块;(3)挖掘机开挖时直接开挖到设计开挖轮廓边缘;(4)地质情况较差、土体垂直节理发育、稳定性差、局部出现坍塌;(5)掌子面开挖后架设拱架前不进行初喷,导致粉质黄土失水松散掉块;⑥超前支护施做不到位。
2.3控制与防治措施(1)测量放样时要精确标出开挖轮廓线,在开挖过程中控制好开挖断面,做到测量精确;(2)岩石隧道爆破开挖时要严格按照爆破施工技术交底进行提前准备,精确控制好炮眼间距,并严格按照技术参数装入药量,不能忽多忽少;(3)在开挖过程中还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预留变形量,应将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围岩变化情况(掉块或坍落)进行考虑;(4)严格按设计施做超前支护,控制好外插角、间距、数量、长度、搭接长度,防止因超前支护施做不到位造成超挖;(5)预留开挖轮廓边缘线,在开挖过程中采用人机配合,避免机械开挖造成超、欠挖现象;(6)地质情况较差、局部出现坍塌时根据实际情况尽快施作初期支护进行封闭处理;(7)开挖到设计轮廓线位置后立即进行初喷封闭开挖面,再架设型钢拱架;3、初期支护3.1 常见质量通病未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做临时支护;锚喷支护强度及稳定不满足要求;钢拱架、钢筋网强度与稳定不满足设计要求;分层喷射出现混凝土掉层脱落;喷射混凝土背后有空洞。
3.2 原因分析(1)原材料不合格或使用未经检验合格的材料,材料堆码不符和要求、堆码混乱,钢材锈蚀。
(2)锚杆长度、数量不足,间距超标,角度未垂直与岩面打设,未装螺母、垫板或与岩面不密贴,注浆不饱满。
(3)钢筋网片未按要求挂设,搭接长度不足,焊接不牢固。
(4)拱架架间距超标,拱架扭曲或、倾斜,连接板厚度、尺寸不满足要求,连接螺栓安装不全、连接不牢固,拱架脚悬空或落在墟碴上。
(5)锁脚锚杆(管)未按设计要求打设,焊接不牢固。
(6)喷射混凝土厚度、强度不足,喷射不密实、有空洞,拱顶脱空,拱架保护层厚度不足。
(7)分层喷射出现混凝土掉层、脱落主要成因:①第一次喷射层和钢架表面尘土污染清理不彻底,降低了新旧混凝土的黏结力;②喷射混凝土不密实、空鼓,造成初期支护表面渗漏水,钢架表面锈蚀;③结合以上两个原因在整个初期支护未稳定前,由收敛和沉降引起,造成钢架外露和混凝土表面掉层;(8)拱顶空洞主要成因:①超挖或开挖后未及时进行支护导致局部的坍落,而施作喷射混凝土前又未按要求用同级混凝土进行回填密实;②拱顶喷混凝土由于是垂直作业,在自重作用下喷混凝土混合料易与接触面出现较大空隙,造成空洞;③架设的拱架及钢筋网也阻挡喷射混凝土与围岩大面积接触,在其上形成混凝土壳体,因而造成空洞;3.3 控制与防治措施(1)进场原材必须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材料分区存放,下垫上盖。
(2)根据设计要求,确保锚杆的长度、数量、孔径、间距,锚杆的锚固方向设置合理,螺母垫板安设齐全、与岩面密贴,注浆要饱满。
(3)铺设钢筋网应符合下列要求:①除在砂土地层开挖隧道外,钢筋网应在开挖面清理危石、封闭后进行铺挂网应尽量密贴开挖面;②砂层地段应先铺挂钢筋网,沿环向压紧后再喷砼;③采用双层钢筋网时,第二层钢筋网应在第一层钢筋网被砼覆盖后铺设;④钢筋网应与锚杆或其它固定装置连接牢固;⑤开始喷砼时,喷头距喷射面的距离以0.8-1.0米为宜,喷射角度不小于750,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厘米;⑥喷射中如有脱落的石块或砼块被钢筋网卡住时,应及时清理;⑦施工中严格控制钢筋网片的预留搭长度,必须保证钢筋网片间搭接1~2个网格,焊接牢固;⑧确保钢筋网的钢筋数量、网格间距。
钢筋网尽可能与初喷砼面密贴,保证喷射砼厚度及钢筋保护层厚度;(4)拱架各单元间接头联结密贴、牢固。
拱架立要保证落到牢固的基础上。
严格控制拱架间距及垂直度,拱架与围岩间采用喷射砼充填,严禁回填片石。
(5)锁脚锚杆(管)必须按设计要求打设,锚固密实、注浆饱满,与拱架焊接牢固。
锁脚锚杆(管)未打设完成,严禁开挖中下台阶及仰拱。
(6)严格控制骨料级配及配合比,喷射前将岩面松动岩块及粉尘清理干净,埋设厚度标记,喷射作业自下而上分层分段进行,确保喷射砼密实,厚度及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7)分层喷射必须符合下列要求:①对钢架和第一层喷射混凝土表面必须进行彻底清理。
(针对黄土隧道严禁水洗);②喷射时喷射手先喷射填塞钢架背后,然后以每层3~5cm厚度分层喷射。
对于富水隧道尽量采取引排的措施减少初期支护背后积水对混凝土的长期侵蚀;③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快成环,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及暴露时间;(8)空洞防治措施①首先要在开挖前加强超前小导管施工,开挖后尽快封闭掌子面,喷射混凝土前对超挖或坍落部位进行同级混凝土回填,再进行喷混凝土施工;②喷混凝土作业时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施作喷射混凝土;③对在施工后产生的空洞,应采取打眼压浆处理,用水泥浆进行回填,以填补空洞,保证施工质量;4、防排水4.1 常见质量通病防水板有破损、折曲现象;止水带(止水条)未按要求安装或破损坏;纵环向盲管堵塞、破损,排水不畅。
4.2 原因分析(1)造成防水板损坏的主要原因:①基面未清理干净,外露锚杆、钢筋头未切除或切除后未用砂浆摸平;②土工布挂设采用带射钉的热塑性圆垫圈进行固定,热塑性圆垫圈与EVA 防水板无法焊接,或焊接时烧坏。
防水板和热塑性圆垫圈质量达不到设计的质量要求;③拆除的中隔壁和临时仰拱工字钢接头没有抹平处理,容易造成防水板损坏;④焊接二次衬砌钢筋对防水板不进行防护,造成防水板损坏;⑤施工过程中不注意保护,机械等碰挂造成防水板破损;⑥防水板焊接不牢固,吊挂点数量不足、间距过大,松紧不适中,造成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防水板焊缝开裂、破损。
(2)止水带(止水条)、纵环向盲管安装比较困难,难于控制质量,施工中容易被忽视。
止水带未按要求进行连接,采用钢钉等直接固定,造成破损;(3)渗水盲管未用土工布包裹,固定不牢固,坡度控制不好,出现反坡排水现象。
4.3 控制与防治措施(1)防水板铺设前必须将基面清理干净,外露锚杆、钢筋头彻底切除后用砂浆摸平;(2)热塑性热融垫圈与EVA防水板无法焊接,防水板与土工布之间挂设采用射钉进行固定,射钉处再用防水板采用手持焊枪进行补焊;(3)拆除的中隔壁和临时仰拱工字钢接头处,要求采用喷射混凝土或砂浆抹平;(4)挂设防水板前,仰拱预埋钢筋采用塑料管套在钢筋头上,防止钢筋头损坏防水板,焊接钢筋时在其周围用石棉水泥板进行遮挡,以免溅出火花烧坏防水板;(5)防水层按环状铺设,并视材质采取相应接合方法。
接合牢固,吊挂点间距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松紧适度。
灌筑二衬混凝土时输送泵管不得直接对着防水板,避免混凝土冲击防水板引起防水板被带滑脱,防水板下滑;(6)二次衬砌钢筋绑扎完成后,要重新进行防水板进行复查,发现有损坏现象及时进行修补焊接处理,确保防水效果;(7)加强控制,施工中必须按设计要求安装止水带(止水条)、纵环向盲管。
止水带必须按要求进行连接,严禁采用钢钉等直接固定;渗水盲管用土工布包裹,固定牢固,严格控制坡度,杜绝出现反坡排水现象。
(8)防水层铺设长度应根据衬砌长度确定,施工中注意保护防水层,杜绝机械等碰挂防水层,仰拱开挖时与上循环交接处应预留20~30cm人工清理,做好对外露止水带的保护措施。
5、仰拱5.1 常见质量通病仰拱曲度不够,仰拱两端和仰拱填充两侧止水带位置不正确和损害,仰拱表面出现裂缝、碎板、渗水等现象5.2 原因分析(1)灌注仰拱混凝土不安装内模,无法保证仰拱的曲度,两侧混凝土捣固也不密实。
(2)仰拱内和仰拱填充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安装固定方法不正确,灌注混凝土时没有保护措施造成中埋式橡胶止水带中心线位置和施工缝中心不重合,出现扭曲现象等;(3)开挖下一环仰拱土方采用挖掘机进行开挖,没有对已经预埋的止水带进行保护造成止水带有损坏现象;(4)仰拱施工前,隧道底需碴、杂物、积水等未清理干净,超挖采用片石等回填;仰拱分幅施工;仰拱施工缝和变形缝处应作防水处理。
5.3 控制与防治措施(1)灌注仰拱混凝土必须支设内模,确保仰拱曲度和混凝土密实度;(2)采取增加固定止水带钢筋,端头模板开槽夹止水带的措施保证止水带正确位置。
确保止水带中心线位置和施工缝中心重合不出现扭曲变形现象;(3)灌注仰拱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浇筑的冲击力,避免力量过大而刺破止水带,振捣棒不要碰撞预埋的止水带确保止水带的正确位置,同时还必须充分振捣,保证混凝土与橡胶止水带的紧密结合,灌注混凝土时发现止水带不正确及时进行处理;(4)挖掘机挖掘仰拱土方时,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损坏已经预埋好的止水带,损坏的止水带采取补救措施;(5)仰拱施工前,必须将隧道底需碴、杂物、积水等清理干净,超挖应采用同级混凝土回填;仰拱宜在拱墙二次衬砌前进行,其超前距离宜保持3倍以上衬砌循环长度;仰拱施作应一次成型,避免分幅灌筑;6、二次衬砌6.1 常见质量通病衬砌厚度不足;衬砌混凝土裂缝;环向施工缝渗漏水;衬砌混凝土局部蜂窝现象;混凝土局部出现的孔洞现象;混凝土的麻面现象;缺棱掉角现象;二衬混凝土与初支间存在空洞;二次衬砌钢筋钢筋锈蚀、绑扎不满足要求;露筋;6.2 原因分析(1)衬砌厚度不足的主要成因:欠挖未处理,支护结构变形侵入二衬断面,挂设防水板前未进行断面复核;(2)衬砌混凝土裂缝主要成因:①干缩裂缝的因素主要有水泥品种、用量及混凝土拌合物水灰比、骨料大小级配原材料的影响,另外还有施工温度对二次衬砌施工的影响;②荷载变形裂缝主要是仰拱和边墙的基础虚碴未清理干净,混凝土浇注后,基底产生不均匀沉降造成的,模板台车或堵头板没有固定好,以及过早脱模或脱模时混凝土受到较大的外力撞击等是产生变裂缝的原因;③衬砌施工缝(接茬缝)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停电、机械故障等原因迫使混凝土浇注作业中断,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后,继续浇注,而先施工混凝土界面未进行处理便进行后续施工导致新旧混凝土接茬间产生裂缝;(3)环向施工缝渗漏水主要成因:①防水板焊接质量存在问题,或遭破坏;②止水带(条)施工质量不到位;③排水盲管或盲沟被堵塞;(4)衬砌混凝土局部蜂窝现象主要成因:①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②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③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造成石子砂浆离析;④混凝土未分层浇筑,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⑤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⑥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5)混凝土局部出现的孔洞现象的主要成因:①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卡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②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③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④混凝土内掉入模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6)混凝土的麻面现象主要成因:①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②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收,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③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④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⑤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7)缺棱掉角主要成因:①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磕掉;②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③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④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8)二衬混凝土与初支间存在空洞的主要原因:防水板铺挂不符合规范要求,封顶混凝土施工不到位,混凝土自重及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