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4.5牛顿第三定律教案9新人教必修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第五节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第五节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

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能找出各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2.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观点教学重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教学难点:牛顿第三定律教学方法:实验归纳法、分析推理法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弹簧秤两个、小车两个、光滑长木板、两块条形磁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提问:(1)力是_______对_________的作用.(2)只要有力产生,就一定有_______物体和_______物体.2.导入新课: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那么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二)新课教学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演示实验a.实验过程:把光滑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木板上放上两辆小车,在每辆小车上各放一块条形磁铁.然后放手,观察看到的现象.b.实验现象:两小车发生相对运动c.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由于磁铁之间存在吸引力或排斥力.2.总结得到: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巩固训练:举例说明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1)在学生举例分析,得出: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2)举例说明什么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a.用手拉弹簧①弹簧受到手的拉力(作用力),同时弹簧产生形变,手也受到弹簧的拉力(反作用力).②如果把手受到的拉力叫作用力,则弹簧受到的拉力就是反作用力.b.人坐在沙发上①人对沙发产生一个压力(作用力),同时人受到沙发对他的支持力(反作用力).②如果人受到的支持力叫作用力,则沙发受到的压力就是反作用力.c.地面上的物体①地面上的物体受到地球的作用力,同时地球受到物体的反作用力.②如果把地球受到物体的力叫做作用力,则物体受到地球的力就是反作用力.(3)总上所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其中一个叫作用力,另一个叫反作用力.哪一个叫作用力是任意的.巩固训练:人走路时,人和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几对?A.一对 B.二对 C.三对 D.四对分析与解:正确选项为C第一对:人所受重力和人对地球的吸引力.第二对:人受支持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第三对:人受地面的摩擦力和人对地面的摩擦力.3、牛顿第三定律在上述例子中,都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那么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演示实验(1)实验过程:把两个弹簧秤A和B联结在一起,用手拉弹簧秤A,可以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同时移动,弹簧秤B的示数指出弹簧秤A对它的作用力F的大小,弹簧秤A的示数指出弹簧秤B对它的反作用力F′的大小.(2)实验现象a.A和B的示数相等.b.A和B所受拉力方向相反.c.A和B中所受拉力同时改变,但示数总是相等的.2.分析总结,得出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3.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应注意: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自产生效果,永远不会抵消.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d.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既可以是接触力,也可能是不接触力.4.对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可归纳为:同时、同性、等值、共线异物、反向巩固训练:1.A和B叠放在一起(A在上方),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是A.A所受重力和B对A的支持力B.B所受重力和B对A的支持力C.A对B的压力和B对A的支持力D.A所受重力和A对B的压力E.B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B的支持力分析和解:正确选项为CE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存在于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故C、E正确.A(或B)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是A(或B)对地球的吸引力,故A、B、D错误.2.马拉车由静止开始,先做加速运动,后改为匀速运动,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加速运动中,马向前拉车的力大于车向后拉马的力B.匀速运动中,马向前拉车的力大于车向后拉马的力C.只有匀速运动时,马向前拉车的力的大小才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的大小D.无论是做加速运动还是做匀速运动,马向前拉车的力的大小总是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的大小分析和解:正确选项为D车在做什么运动,与车所受的合力及初始条件有关,而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对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总是相等的,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5.牛顿第三定律的意义和应用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物体间作用力的关系,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很广泛.例如:人走路时用脚蹬地,脚对地面施加一个作用力,地面同时给脚一个反作用力,使人前进;轮船的螺旋浆转动时,用力向后推水,水同时给螺旋桨一个反作用力,推动轮船前进;汽车的发动机驱动后轮转动,由于轮胎和地面间有摩擦,车轮向后推地面,地面给车轮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使汽车前进,汽车的牵引力就是这样产生的.如果把后轮架空,不让它跟地面接触,这时让发动机驱动后轮转动,由于车轮不推动地面,地面也不产生向前的推力,汽车就不能前进.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1.任何力的产生必须有两个物体,而且力是成对出现的,其中一个是作用力,另一个是反作用力。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4.5 牛顿第三定律 教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4.5 牛顿第三定律 教案

4.5 牛顿第三定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会用它解决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现象,思考力的相互作用规律;2、通过实验探究力的相互作用规律,让学生学会物理学研究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

(三)情感价值观1、学习物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物理与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的密切联系和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3、激发学生关心和重视生活物理,让学生体验物理世界普遍存在的对称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分析重点: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本质含义,并难点:能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疑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他们平衡吗?三、教学器材:1.学生实验器材:两把相同的弹簧秤,两辆同一型号的小车,两根同一相型号的蹄型磁铁。

2.演示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摩擦力的三合板、遥控玩具汽车;3.演示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磁场力的小车、磁铁等;4. 演示鸡蛋砸石头的鸡蛋和石头以及透明玻璃碗;5.演示两个学生间相互作用力的带滚轮的凳子;6.演示相互作用力大小关系的弹簧秤;7. 展示研究成果的交互式白板。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游戏:叫一位强壮男同学和一位瘦弱男学生进行拔河比赛的游戏。

分两种情况进行游戏情况一:两位男生都站在讲台上比赛,结果很明显是强壮的男生赢。

采访瘦弱的男生为什么会输?原因:强壮的男生对他有一个拉力的作用。

情况二:让前面胜利的男生坐在有滑轮的凳子再进行比赛,结果会是瘦弱的男生赢。

采访强壮的男生为什么会输?原因:强壮男生拉瘦弱男生时也受到了瘦弱男生的一个拉力。

老师总结:在生活中同学们一定还有很多这种感受,请同学们仔细想一下,看能不能再举些例子?学生举例……教师举例:详细举例一:汽车在路面上行驶,分析静止时,有哪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重点分析运动时车轮与路面摩擦力的相互作用。

高中物理第4章4.5牛顿第三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物理第4章4.5牛顿第三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4.5牛顿第三定律知识与技术1.知道力的作用是互相的||,知道作使劲和反作使劲的观点.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确实切含义||,会用它解决相关问题.教3.会划分均衡力与作使劲和反作使劲.过程与方法学1.察看生活中力的互相作用现象||,思虑力的互相作用的规律.2.经过实验研究力的互相作用规律.目3.经过鼓舞学生着手、勇敢怀疑、勇于研究||,可提升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想习惯.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标1.经历察看、实验、研究等学习活动||,培育尊敬客观事实、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2.经过研究性学习 ||,获取成功的愉悦||,培育学好物理的信心.3.培育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教教课要点学1.知道力的作用是互相的 ||,掌握作使劲和反作使劲.重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剖析实质问题点3.差别均衡力与作使劲和反作使劲.、教课难点难点差别均衡力与作使劲和反作使劲.教学方研究、讲解、议论、练习法教教具准备学弹簧秤、磁铁、小车、皮球、小磁针、白纸、大头针、火柴棒等||,为每组学生准备一套手||,多媒体教课设施.段教课活动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师:大家回想一下力是如何定义的.生: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互相作用.师:什么是互相作用?生:物体间的互相作用就是甲对乙有作用||,同时乙对甲也有作用||。

师:大家能够用生活中的例子考证从前学过的“力的作用是互相的”||,生 1:能够用两块同样形状的海绵 A 、月 ||,而后将它们对齐并互相挤压||,可以察看到其形状发生了变化||,因为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原由||,两块海绵都发生了形变 ||,所以它们同时遇到了力的作用.师:为何要用海绵进行实验呢?生 1:因为海绵的形变特别显然 ||,很简单进行察看.师:为何这两块海绵的形状同时发生了变化?生 1:在互相挤压的过程中 ||,海绵 A 对海绵月有力的作用 ||,同时海绵 B 也对海绵 A有力的作用.生 2:能够使劲拍巴掌 ||,两个巴掌同时感觉到力的作用.生 3:用橡皮擦擦去铅笔写的字 ||,橡皮擦和纸同时遇到力的作用.师:大家剖析得特别好||,此刻大家看这样一个实验.大家察看一下实验现象||,剖析一下为何.(实验演示 )将甲、乙两个悬挂在同一高度的磁铁||,慢慢地凑近些||,能够看到它们很快地相向运动起来.生:磁铁甲对磁铁乙施加了力||,同时磁铁乙也对磁铁甲施加了力的作用.[新课教课 ]一、作使劲和反作使劲总结以上实验现象师:察看和实验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老是互相的.甲物体对乙物体有作使劲的同时 ||,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有力的作用||,物体间这一对互相作用的力往常叫做作使劲和反作使劲.我们把此中一个力叫造作使劲||,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使劲.师:此刻我们知道了作使劲和反作使劲的观点||,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大家猜想一下.学生猜想议论生 l:我以为作使劲和反作使劲大小相等.生 2:力是一个矢量 ||,它们的方向也应当存在一个关系 ||,我以为作使劲和反作使劲方向相反·师:方才两位同学猜想得很有道理 ||,但是还需要进一步考证他们的猜想.大家想一下如何来进行考证呢 ?生:要经过实验.师:那么要设计一个实验来考证作使劲和反作使劲之间的关系||,应当如何进行设计 ||,需要什么样的器械||,实验的原理又是什么呢?大家自己先进行议论一下.学生议论 ||,踊跃思虑设计实验||,选用实验器械师:选用的器械应当拥有什么特征?生:选用的器械应当能够丈量力的大小||,这样才能够比较作使劲和反作使劲的大小.师:我们常有的力的丈量工具是什么?生:弹簧秤.师:我们需要几个弹簧秤呢?为何 ?生:两只 ||,因为需要同时丈量两个力.师:如何设计实验呢?同学们能够把自己的实验方案用投影展现出来.学生用投影展现实验方案生:把两个弹簧秤 A 和月连接在一同||,如图 4— 5—1 甲所示.①用手拉弹簧秤 A 从前 ||,两弹簧秤的示数均为零||,说明两弹簧秤间无作使劲;当用手拉弹簧秤 A 时 ||,能够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同时挪动.弹簧秤月的示数指出弹簧秤 A 对它的作使劲 F 的大小 ||,而弹簧秤 A 的示数指出弹簧秤月对它的反作用力 F||,的大小.能够看出||,两个弹簧秤的示数是相等的;改变手拉弹簧的力||,弹簧秤的示数也跟着改变||,但两个示数总相等.这说明作使劲和反作使劲大小老是相等的||,而且老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 ||,同时消逝的.②剖析弹簧秤 B 遇到 A 的拉力 F 方向向右 ||,弹簧秤 A 遇到 B 的拉力 F||,方向向左 ||,这两个拉力在同一条直线上||,这说明作使劲与反作使劲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师:方才这位同学演示得特别好||,依据他的演示||,同学们能够比较自己的实验设计 ||,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之处||,而后进行实质的实验过程.学生疏组实验 ||,老师巡回指导[教师总结 ]经过上述练习可知;(1)作使劲和反作使劲是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的一对力.(2)任一物体既是对另一物体的施力物||,同时也是另一物作用的受力物.(3)互相作用的一对力中||,任何一个力都可作为作使劲或许反作使劲.师:除了这类实验方法以外||,我们还能够借助一种现代化的实验手段——传感器来考证作使劲和反作使劲之间的关系.投影演示和实物展现传感器||,介绍传感器的用法注意:学生首次接触传感器||,对其应用的方法和使用的技巧还很不熟习||,应该鼓舞学生自己阅读使用说明||,经过阅读逐渐独立掌握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够锻炼学生自主阅读科技说明书的能力||,为此后走向社会打下优秀的科学修养 ||,为终生发展作好准备.学生用传感器做实验||,领会先进科技带来的方便师:经过我们的实验||,我们能够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生:我们能够得出作使劲和反作使劲之间的关系:作使劲与反作使劲老是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讲堂训练 ]在水平粗拙地面上滑行的木块||,与地球之间的互相作使劲有几对?A. 一对B.两对C.三对D.四对分析:答案应当选 C.木块与地面之间的互相作使劲分别是: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木块遇到的地球的引力和它对地球的引力;木块对地面的摩擦力和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二、牛顿第三定律师:依据以上的实验结果||,我们能够获取作使劲和反作使劲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多媒体展现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使劲和反作使劲老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向来线上.师:依据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联合大家做的实验||,我们来议论总结一下作用力和反作使劲的特色.学生议论总结 ||,老师增补不完好的部分生 1:作使劲和反作使劲老是成对出现||,同时产生 ||,同时变化 ||,同时消逝.生 2:作使劲和反作使劲作用在两个互相作用的不一样物体上||,各自产生作用效果 ||,不会抵消.生 3:作使劲和反作使劲是同一性质的力.生 4:物体间的互相作使劲既但是接触力||,也能够是非接触力.[教师总结 ]从上例中可知.作使劲和反作使劲除了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向来线上外 ||,还有性质同样、作用对象不一样的关系.所以我们能够用下边一句话归纳作使劲和反作使劲之间的关系:同值、同性、同变化||,异物、反向、又共线.(三 )互相作使劲与均衡力间的关系[ 教师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什么是均衡力?[ 学生 ]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假如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那么这两个力就是一对均衡力.[ 教师 ] 请同学们剖析一下||,手竖直握着酒瓶的瓶颈||,而酒瓶静止时.瓶子的受力中有几对作使劲和反作使劲?有几对均衡力?作使劲和反作使劲的关系跟两均衡力间关系有何同样之处?[ 学生门有两对作使劲和反作使劲.[ 学生 2]有一对均衡力.[ 学生 3]它们间的同样处有:(1)大小都是同样的.(2)方向都是相反的.(3)都是在同向来线上.[ 教师总结 ] 经过上例剖析可知 ||,作使劲和反作使劲的关系跟两均衡力间关系的同样之处能够归纳为:同值、共线、都反向.[ 教师 )g 日么是否是说互相作用的作使劲和反作使劲就跟均衡力是同样的呢?[ 学生 ]不是同样的.[ 教师 ]那它们终究有什么差别呢 ?请同学们联合前方的例子 ||,从作用对象、力的性质、作用成效 ||,作用时间四个方面加以剖析.[ 学生活动 ] 举例、议论.[ 教师 ]在学生议论的基础上总结.作使劲和反作使劲的关系与两均衡力关系的不一样点主要有:(1)作用对象不一样作使劲和反作使劲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而均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2)力的性质是不同样的作使劲和反作使劲必定是同种性质的力||,而均衡力中的两个力不必定同性.(3)作用成效不一样作使劲和反作使劲因为作用在不一样的研究对象上||,所以它们的作用成效不可以相互抵消 ||,而均衡力中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它们的作用成效是能够互相抵消的 ||,这也正是我们所说的“均衡”的真切表现.(4) 作用时间不一样作使劲和反作使劲是同生、同灭、同变化的||,而均衡力都不必定要有这类关系||,它能够一个力消逝而另一个力独立存在.同时也能够一个力不变而另一个力变化.学生议论 ||,多媒体展现表格一对作使劲和反作使劲一对均衡力同样点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互相作用的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必定是同性质的力力的性质不必定同样不一样点必定同时产生、同时消逝不必定同时产生、同时消逝力的作用成效不可以抵消力的作用成效能够互相抵消(讲堂训练 )跳高运动员从地面起跳的瞬时||,以下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大于运动员遇到的重力B.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遇到的重力C.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D.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等于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i)析与解答: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和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作使劲和反作使劲 ||,永久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与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无加快度 ||,这是因为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女于达运动员遇到的重力||,运动员所受合外力竖直向上的结果.所以选项 B 正确.依照牛顿第三定律可知||,选项 A 正确.答案: ABD[小结 ]学生在从前前的学习中||,简单形成照本宣科的习惯||,所以对学生所学内容很可能不过机械记||,而没有深入地思虑||,所以教师应尽量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研究、总结、例证等等 ||,才能让学生真切地抓住要点||,打破难点.关于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学习 ||,学生更简单眼能手低||,总感觉很简单||,但大多数学生并没真切地理解.这一节课从实验人手||,让学生自己剖析总结||,得出结论 ||,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作[ 部署作业 ]业教材第88 页问题与练习.板一、力是物体间二、牛顿第三定律三、作使劲和反作使劲与均衡的互相作用力的比较书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使劲和反作使劲老是大小相1.同样点:大小、方向、是设1.作使劲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一条否在一条直线上直线上计2.反作使劲2.理解2.不一样点教学后记。

名校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5《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名校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5《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5、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能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

3.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学情分析
1.高一学生通过学习之前的力学内容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和归纳、具体和抽象的思维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和对问题进行反省的能力,为本课题的学习做好了思维能力的准备。

2.高一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探
究的意识,为本课题的学习做好了探究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准备。

重点难点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分析实际问题。

3.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

4教学过程。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4.5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4.5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牛顿第三定律》【设计思想】新课程理念提出物理的教学应物理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本节课设计本着“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走向社会”这一主线展开。

从生活中的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引入新课,通过讨论、交流、描述生活实例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进一步建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通过实验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注重学生亲历获取知识的过程。

在研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在不同运动状态下均成立时,引入传感器数字实验系统演示运动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等有深刻的认识,突破本节课难点,同时让学生体会科学的探究过程和方法。

通过牛顿第三定律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5节的内容。

第四章学习的牛顿三大运动定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前两个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而言的,但要全面认识物体间的运动规律,必须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既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力的规律。

【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在初中初步学习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且经过高一前一阶段的物理学习,进一步学习了研究和描述力的方法,积累了一定的探究学习的经验。

高一学生学习热情较高,容易联系生活实际,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具有一定的收集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

【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3)辨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4)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体会科学的探究方法,养成独立思考习惯和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2)通过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生活现象,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形成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感受物理学科研究的方法。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4.5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物理教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4.5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物理教

《牛顿第三定律》一、背景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牛顿第三定律是解决物体间的相互关系的桥梁,它独立的反映了力学规律的另一侧面.它是对牛顿第一、二定律最为完整的补充,和牛顿第一、二定律一起建立了一个完整了理论体系,奠定了整个力学的基础.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几种具体的力,学会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掌握了物体的运动规律.但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往往有这样一种错误认识:当一匹马拉一辆车时,马之所以拉车前进,是由于马施加给车的力大于车施加给马的力.如果直接给出牛顿第三定律,学生的感觉是简单无味,而且理解不透,更不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而当年牛顿便是经过大量的实验和前人的总结才得出了“牛顿第三定律〞.教学中如果我们采取分组进行实验探究的方法,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的探究、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理解;难点: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3〕能区分“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2〕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3、情感、态度、价值观〔1〕结合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感受物理学科研究的方法和意义.〔2〕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演示实验,师生互动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法,练习法等.四、学法指导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合作讨论.五、教学仪器多媒体;风扇和惯性小车;遥控小车,薄纸板;演示用弹簧秤、重锤、烧杯、台秤;条形磁铁两个〔带小车〕;DIS实验〔力传感器两个、数据采集器、电源、数据线〕;玻璃杯、米、筷子;分组实验用的弹簧秤假设干个等.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情景:教师提议让学生对前来听课指导的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学生鼓掌,引导学生分析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二〕讲授新课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问题1: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力的相互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物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教师演示实验演示实验1:风扇与空气间弹力是相互的.〔气体〕演示实验2:遥控车与纸板间摩擦力是相互的.〔固体〕演示实验3:重锤与水间的作用力是相互的.〔液体〕演示实验4:两个磁铁间的磁力是相互的.〔磁力〕[设计意图]4个简单有趣的实验,首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其次,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就在我们身边.选取的4个实验中,研究对象绝大多数是固体,也有液体,气体,力的性质包含有弹力,摩擦力,磁力,力从分类上讲有接触力,也有非接触力,让学生体会到,力的相互性的普遍性.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引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前面的4个实验,提出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的猜想[设计意图]科学家的研究往往始于科学猜想,科学猜想不是毫无根据的幻想,而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一些实验现象对未知规律做的一种设定,这样可以明确它的研究方向.通过引导,培养分析现象,总结规律,提出大胆设想的研究问题习惯.探究实验1:利用传统器材弹簧秤进行初步探究〔引导学生利用弹簧秤设计实验来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分析现象,总结规律的能力.规律总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演示实验5:利用精度更高的现代物理实验器材DIS实验器材进一步探究[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新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图像含义,通过师生合作,将结果与传统器材相对比,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结论:〔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论是静止状态还是运动中总是大小相等的,方向相反的,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的〔将图像横向拉伸〕.3、牛顿第三定律〔1〕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给出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2〕强调“总是〞含义〔3〕学生讨论总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4〕练习:观光马车、以卵击石4、探究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间的关系〔1〕教师演示实验:筷子提米[设计意图]虽然平衡力生活中随处可见,但通过不可思议的实验会加深学生对平衡力的认识,从而顺利找出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间的关系.〔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比较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5、课堂小结〔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2〕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3〕牛顿第三定律〔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关系6、课堂练习7、课后作业必做题:完成课本P64的图3-6实验的理论推导.思考题:风扇小车上插上木板后,打开风扇,小车为什么不后退了?动手做一做:“筷子提米〞实验.8、板书设计9、课后反思。

安徽省合肥市高中物理第4章牛顿运动定律4.5牛顿第三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20170922450

安徽省合肥市高中物理第4章牛顿运动定律4.5牛顿第三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20170922450

牛顿第三定律项目内容1.知识与技能(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

(3)会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教学(1)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研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并总结规律。

目标(2)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勇于探究,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3)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牛顿、嫦娥二号的资料,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精神。

(2)经历观察、实验、探究等过程,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教学重点(1)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会运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教学(2)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重、2.教学难点难点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 百度搜索引擎搜索到的视频:划船时两船互推,人往岸上跳时人和船的相互作用,嫦娥二号升空。

教学 2.实验仪器:小车(两辆),条形磁铁(2块),长木板,气球,玩具车,粉笔灰,弹准备簧秤(每人一个),力传感器(2只),数据采集器。

3.制作ppt。

课型课时 1安排(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力是什么?俗话说得好:“一个巴掌拍不响”。

下面请大家比赛拍巴掌,看谁拍得最响。

并请拍得最响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拍巴掌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拍巴掌后会疼,巴掌都变红了,说明两手都受到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师活动】也就是说,左手给右手一个力,右手也会给左手一个力。

那么,左手受到的力和右手受到的力是一对平衡力吗?【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汇报:不是,因为不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

这对力没有使物体平衡,所以不是平衡力。

平衡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相互抵消,而这对力的作用效果不可以抵消……【教师活动】这两个力由于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就不再是平衡力了。

那它们是什么力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教学(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并为区分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过程力做好铺垫。

高中物理 第4章 4.5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4章 4.5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这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的,并且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的.
②分析弹簧秤B受到A的拉力F方向向右,弹簧秤A受到B的拉力F,方向向左,这两个拉力在同一条直线上,这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师:刚才这位同学演示得非常好,根据他的演示,同学们可以对照自己的实验设计,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然后进行实际的实验过程.
生:要通过实验.
师:那么要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进行设计,需要什么样的器材,实验的原理又是什么呢?大家自己先进行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积极思考设计实验,选取实验器材
师:选取的器材应该具有什么特性?
生:选取的器材应该能够测量力的大小,这样才可以比较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
师:为什么这两块海绵的形状同时发生了变化?
生1:在相互挤压的过程中,海绵A对海绵月有力的作用,同时海绵B也对海绵A有力的作用.
生2:可以用力拍巴掌,两个巴掌同时感觉到力的作用.
生3:用橡皮擦擦去铅笔写的字,橡皮擦和纸同时受到力的作用.
师:大家分析得非常好,现在大家看这样一个实验.大家观察一下实验现象,分析一下为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好物理的信心.
3.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
3.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二、牛顿第三定律
师:根据以上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4.5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3.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实验总结规律的能力2.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进一步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哲学思想(四)美育渗透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物理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美二、学法引导1.通过实验演示总结规律.2.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对概念的理解加以完善.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难点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3.疑点(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它们能平衡吗?(2)马拉车向前运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吗?4.解决办法(1)演示实验,从实验中归纳出牛顿第三定律(2)习题练习、解决重点、疑难问题四、课时安排0.5~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1.弹簧秤2把(本实验学生初中已经学过可以不做)2.两条形磁铁及作为载体的小车3.弹簧及细绳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总结作用力与反作用的特点.2.应用讨论,练习区别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和一对平衡力.3.巩固练习.七、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区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平衡力(二)整体感知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在对方上,不是一对平衡力.(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告诉我们,物体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例如,用手敲击黑板的同时,手有痛的感觉,这说明手对黑板作用时,黑板对手也有作用.又如,用手拉弹簧的同时,也感觉到弹簧对手也有拉力作用,下面作一个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小车运动情况.[实验1]将两小车用一根短细绳连接.同时在其中间夹一个压缩了的弹簧,让它们都静止在桌面上如图3-10所示,现烧断连接两小车的细绳,两小车同时向两边运动.且距离几乎相等.图3-10生活中的现象和实验都告诉我们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即甲对乙有作用力的同时,乙对甲也有力的作用,我们把其中一个力称为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2.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存在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看下面实验[实验2]将弹簧秤A和B按图3-11方式连接,用手拉弹簧秤A,请同学观察A、B弹簧秤读数(结论:大小相等)加大力拉A,再请同学观察A、B弹簧秤的读数(结论:相等)这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的.分析弹簧秤B受A的拉力方向向右、而弹簧秤A受B的拉力方向向左,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方向相反,再看A所受力与B所受力在一条直线上.图3-11综上分析,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便是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还有别的特征吗?(1)当弹簧秤A对弹簧秤B无作用力时,我们观察到弹簧B对A也无作用力,说明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2)[实验3]将两个条形磁体放在小车上如图3-12所示,先用手按住小车,然后放手A小车和B小车同时向两边运动,说明A小车上磁铁给B小车磁铁斥力,B 小车磁铁给A小车磁铁以斥力,与实验2联系起来共同考虑,说明作用力是弹力,反作用力也是弹力,当作用力是磁力,反作用力也是磁力,请大家思考,当作用力是摩擦力时,反作用力是什么力(摩擦力)作用力是重力时,反作用力是什么力(重力),这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性质相同的力.利用这个性质,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例如在桌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受到桌面给它向左的滑动摩擦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性、同性质可断定,桌面一定受到物体给桌面的方向向右的大小与桌面给物体的滑动摩擦力相等的一个滑动摩擦力.图3-123.平衡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虽然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但是它们有以下不同之处.(1)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即处于平衡的研究对象上),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两物体相互作用在对方上,它们对相互产生的效果不能抵消,更谈不上平衡.平衡力合力为0,而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能求合力。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4.5 牛顿第三定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4.5 牛顿第三定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4.5 牛顿第三定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4、5 牛顿第三定律【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知道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学习重点】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学习难点】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学习流程】【自主先学】知识点1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只要谈到力就一定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两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________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个物体也施加了力、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互相________、同时________、性质________、我们可以把其中任何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叫做反作用力、它们分别作用在两个________的物体上、知识点2 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_________,方向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___。

表达式: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2、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理解(三个特征、四种性质)三个特征:(1)等值,即________总是相等的、与运动状态无关(2)反向,即________总是相反的、(3)共线,即二者总是在同一条直线上、四种性质:(1)异体性: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____________的物体上、(2)同时性: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______,同时________,同时________、(3)相互性: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________的、成对出现的、(4)同性性,即二者性质总是________的、【组内研学】知识点3 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1、平衡力(1)定义: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而处于平衡,那么我们就把这两个力叫做一对平衡力、(2)特点①一对平衡力的效果是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②一对平衡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与联系一对平衡力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同点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两个力作用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上两个力性质不一定相同两个力________一定相同一个力的产生、变化、消失不一定影响另一个力两个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两个力共同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且所受合力为零两个力各有各的____________,故对其中任一物体不能说是合力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交流促学】例1、跳高运动员从地面跳起,这是由于()A、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等于运动员受的重力B、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C、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的重力D、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等于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例2、如图,油桶放在汽车上,汽车停于水平地面。

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4.5牛顿第三定律教案5新人教版必修1(new)

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4.5牛顿第三定律教案5新人教版必修1(new)

牛顿第三定律一、教学任务分析牛顿第一、二定律描述了一个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是把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与其他物体受到的力联系起来的桥梁,它独立的反映了力学规律的另一侧面.因此它是对牛顿第一、二定律最有效的补充,有了它就会把受力分析的对象从一个物体扩展到多个物体,拓宽了分析思路和解题范围.因此牛顿第三定律和牛顿第一、二定律一起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奠定了整个力学的基础。

教学的主要任务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经学习了力和运动的有关知识,对力和运动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本章中最重要的知识点是“牛顿第二定律",但是学生对研究对象仍然是分辨不清,经常混淆物体系间的内力和外力。

最难的是学生不清楚物体系间单个物体的受力,及它们之间力的关系.经过本节课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总结恰好能够解决以上所有的疑问。

另外,本节课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于通过对第三定律的学习,能够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分析该现象的物理原理,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二力平衡的异同。

二、学习者情况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几个具体的力,学会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掌握了物体的运动规律.但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往往有这样一种错误认识:当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在拔河比赛时,大人之所以会胜,是由于大人施加给小孩的力大于小孩施加给大人的力。

如果直接给出牛顿第三定律,学生的感觉是简单无味,实则理解不透,更不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而当年牛顿便是经过大量的实验和前人的总结才得出“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中如果我们采取分组进行实验探究的方法,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根据上述对学习任务和学习者情况的分析,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4.5 牛顿第三定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4.5 牛顿第三定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4.5 牛顿第三定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能找出某个力对应的反作用力、3、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不受物体运动状态和参考系等的影响、4、会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预习案】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____________,物体之间____________的这一对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总是____________,同时____________、我们可以把其中任何一个力叫做____________,另一个力叫做____________、2、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__直线上、自主探究:1、你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怎样认识的?探究:如图所示,一个大人甲跟一个小孩乙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人把小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A、大人拉小孩的力一定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大B、大人与小孩间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一定相等D、只有在大人把小孩拉动的过程中,大人的力才比小孩的力大,在可能出现的短暂相持过程中,两人的拉力一样大思考:(1)既然大人拉小孩与小孩拉大人的力一样大,大人为什么能把小孩拉过来呢?(2)如果让大人穿上溜冰鞋站在水泥地面上,再比力气时,小孩能否将大人拉过来?提示: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及怎样改变是由物体所受的合力决定,并非由物体所受的某一个力决定、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是什么?【探究案】1、作用与反作用:2、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1)同时性:究竟哪个力是作用力,哪个力是反作用力,可任意选择,没有主次之分、(2)同一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三定律》
一、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地了解,也知道相互作用和一对平衡力是不同的,即一对平衡力是指同一物体所受的两个力相互平衡,而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但是学生的这一知识面只是定性地了解,而基本处在记忆的层次上,他们体会不到明确提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一问题的重要价值。

牛顿第三定律是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一章的重点内容,学好这部分知识是学生能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关键之一。

布鲁纳曾提出过:“知识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

学生认知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必须通过释疑才能逐步加深。

如实际现象与物理规律好像发生冲突时,例如:我打你时,往往认为我打你的作用力在先,而你打我的反作用力在后;大小推小孩时,往往认为大小对小孩的作用力大于小孩对大人的反作用力。

教师应该诱导学生像科学空一样进行科学的探究,通过自己的实验、观察、分析、讨论、总结等一系列活动发现科学概念、科学规律,这样不仅消除前意识的错误概念,也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了创造能力。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②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③学会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②通过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解释物理现象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来培养可提高学生自信力和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结合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客观严
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②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与热情,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与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2)区分一对平衡力跟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

(3)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讨论实际的问题。

4.教学用具:
滑板小车(2辆)、电动小车、木板、试管(4个)、条形磁铁(2个)、小车(2个)、弹簧测力计(若干个)、橡胶筋、探究力的传感器、鸡蛋、石块、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5.教学流程:
【诱导提问】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此时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不相等吗?
【实例探究】
【指导归纳】
请同学们通过本实例总结出规律G F
三、课后反思:
物理学研究的是“物”中之“理”,与实际的生产、生活联系最为紧密。

它源于生活,并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实验,思辩,得出结论,再运用到实践中加以检验,从而形成定理与规律。

并反过来又能指导生活,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通过本节教学加以诠释,并充分利用多媒体、传感器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使学生体味到物理学“来自生活又归于生活”的独特魅力。

本节课以多提问、多诱导、多讨论、多做实验,多探究的形式。

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热情,点燃起学生们探索的激情,不断地体验物理知识“波澜壮阔”的情愫。

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愉悦在体会学习的快乐,在快乐的学习中有所收获。

“牛顿第三定律”学生感觉似乎不难,但利用其去理解实际的问题时往往会遇到很多的迷惑。

还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与“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起来多加分析与训练。

四、课例点评:
本课例充分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内容安排合理科学,衍接自然,过渡顺畅。

设计时所举的例子非常典型,并能配以插图,力求形象生动;设计时能够突出物理学科的特点,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设计时注意启发学生思维,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些都可以看出作者花费心思,让“学生学后有所思,教师教后有所记”。

并且本课例独特的育人价值还在于通过对“牛顿第三定律”的学习,启发学生客观辩证的评价周围的事物,突出物理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教师组织学生运用结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是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一种手段,也是迁移知识,深化知识的重要环节。

通过运用和深化,使学生的知识,技能转化为能力和素质,这是学生完成自身发展的延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