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当前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
对我国当前货币政策选择的几点思考
对我国当前货币政策选择的几点思考【摘要】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选择至关重要。
在宏观经济形势下,要求货币政策灵活适时,同时路径依赖和结构性问题会影响政策选择。
外部环境的变化也给货币政策带来挑战,因此传导机制和效果评估至关重要。
在选择货币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及时调整政策措施,并加强监测评估机制以确保政策效果。
仅有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考虑,我国才能更好地应对当前的经济挑战。
【关键词】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形势、路径依赖、结构性问题、外部环境、灵活性、适时性、传导机制、效果评估、综合考虑、调整政策、监测评估机制、政策效果。
1. 引言1.1 当前货币政策的重要性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于维护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和保持汇率稳定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速放缓、结构性矛盾凸显等问题日益突出,货币政策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和汇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对于应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经济增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货币政策是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等方面产生直接影响。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水平来影响投资和消费,进而影响整体经济活动。
货币政策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防范金融风险也至关重要。
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调整汇率来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和外汇储备稳定。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及时有效的货币政策选择对于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我国货币政策的现状我国货币政策的现状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备受关注。
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直接影响着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等方面。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挑战和问题。
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在适用性上出现了一定问题。
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和调控作用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滞后,难以准确把握经济运行的脉搏。
当前货币政策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建议
当前货币政策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建议近年来,全球各国的货币政策调控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我们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当前货币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应对这些挑战。
1. 通胀压力和缺乏灵活性当前,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着通胀压力。
在这样的环境下,负利率和量化宽松等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已经失去了一部分效力。
同时,由于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摩擦,货币政策的执行也面临着更多的困难。
因此,我们需要在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增加灵活性,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手段来应对通胀压力。
建议一:采用目标型货币政策目标型货币政策是一种根据经济状况设定明确目标的政策方式。
通过设定通胀目标或价格稳定指标,货币政策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这种政策框架能够提高市场的预期管理,增加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
建议二: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辅相成,互相影响。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性,可以达到更好的经济调节效果。
特别是在扩张性货币政策下,财政政策应该及时调整,避免过度刺激经济,造成资产泡沫等问题。
2. 资本流动风险和金融稳定脆弱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资本流动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
然而,资本流动的加剧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和挑战。
在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应该重视资本流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护金融稳定。
建议三:建立有效的资本流动管制机制为了应对资本流动的波动和可能的金融风险,应建立有效的资本流动管制机制。
这意味着对投资者资本流动进行合理的限制,并加强对外汇市场的监管和管理。
同时,也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协调与合作,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建议四: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金融稳定是货币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
在执行货币政策的过程中,应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的产生和传播。
浅议当前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
自2006年以来,中国经济有过热的趋势,面对现时的经济状况,中央银行出台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进行调控。
本文将以我国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目标为标准,评价在2006年到2007年的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根据现时经济形势的情况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和货币政策自身存在的特点,以及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情况,得出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各种原因。
最后针对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原因,提出改善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关键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有效性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资产价格持续攀升,物价上涨,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如此特殊的经济情况是前所未有的。
中央银行已多次实行货币政策,但在目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货币政策是否能发挥其应有作用。
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文献综述1.西方经济学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争论在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流派中,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认同货币政策的作用,而理性预期学派则提出不同意见。
(1)凯恩斯学派。
凯恩斯认为,“有效储蓄之数量乃定于投资数量,而在充分就业限度以内,鼓励投资者乃是低利率。
故我们最好参照资本之边际效率表,把利率减低到一点,可以达到充分就业”。
可见,凯恩斯虽然偏爱财政政策,但也不否定货币政策的作用。
之后,凯恩斯主义者汉森、萨缪尔森、索罗和托宾等人也肯定了货币政策的作用。
随着他们对货币政策作用的认识的加深,他们提出了“逆经济周期调节”的“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主张。
(2)货币学派。
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政策能够防止货币本身成为经济波动的一个主要根源”,“货币政策能够发挥的第二个作用,是为经济运行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继续用米尔的比喻,就是使货币政策这架机器润滑运行”,“货币政策有助于抵消经济体系中来自其他方面的主要波动”。
由此可知,弗里德曼充分肯定货币政策对稳定经济的作用。
(3)理性预期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卢卡斯曾提出过着名的“政策无效性命题”。
他指出:“当扩张性货币政策反复推行时,它不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货币政策成为各国政府干预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等手段,以影响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以达到稳定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和促进就业的目的。
然而,如何衡量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的定义、实施、效果等方面探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一、货币政策的定义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以影响货币供应量、信贷总量和利率等手段,来达到稳定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和促进就业的目的。
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调控货币供给和利率,并通过这些手段抑制通货膨胀、降低失业率和促进经济增长。
二、货币政策的实施货币政策的实施主要通过三种途径:直接控制、间接影响和信号作用。
直接控制是指通过调整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利率等手段对货币供给进行直接干预。
例如,当中央银行调高基准利率时,可以刺激存款增加,抑制贷款增加,从而对货币供给进行直接控制。
间接影响是指通过影响金融机构的贷款制度、信贷额度、对外汇交易的限制,来间接地调控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量。
例如,当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设定信贷配额、增加贷款质量监管等措施,可以对货币供应量产生间接影响。
信号作用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公布政策文件、发布货币政策说明会等手段,影响市场预期和信心。
例如,当中央银行公布货币政策报告、召开货币政策例会等,可以通过发出政策信号,来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
三、货币政策的效果货币政策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率、失业率、汇率等。
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投资和消费,从而提高经济活动规模和速度。
当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时,可以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给、鼓励银行贷款,从而激发消费和投资活动,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货币政策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等问题。
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控制货币供给、调整利率等手段,来降低物价水平,保持物价稳定。
当通胀压力加强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收紧货币政策,如提高利率、缩小货币供给等手段,以抑制通胀。
浅谈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论文(2)
浅谈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论文(2)浅谈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论文篇二《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现状,并对以往的货币政策研究成果作了简短的文献综述,最后指出了我国货币政策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有效性广义货币供给贷款余额一、我国货币政策的现状2001―2002年由于我国经济中通货紧缩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中央银行主要实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2003―2005年我国经济逐渐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实现的经济的快速增长,这段时间的货币政策的目标主要是有保有压;2005―2007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内外发展不均衡,导致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
从2007年开始,为了控制日益严重的流动性过剩以及由此带了的经济过热,央行开始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上调法定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
2007年我国共10次上调法定准备金率;共6次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和5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基准利率。
但到了2008年9月,为了抑制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势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8年共调整存款准备金率9次、存款基准利率两次以及贷款基准利率四次。
其中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为先升后降,对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均为下调。
进入2010年,我国的货币政策适用仍然频繁,到目前为止我国年内共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五次。
我国如此频繁的使用货币政策,再一次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
国内学者基于不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如庚庆锋,黄志刚(2009)从利率对汇率的影响入手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认为我国资本的短期流动对利率变化不敏感从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较差,需要进一步完善汇率制度,实现汇率―利率联动机制;李后建,尹希果,卞小娇(2010):认为金融创新一方面消弱了货币政策利率管道的传导效应,另一方面使得货币政策信用管道的传导及其效果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确定,并通过实证证明了金融创新的存在使得我国货币政策通过信用管道传导的产出效应大于通过利率管道传导的产出效应。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限制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限制1. 引言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
它对经济的发展和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货币政策也存在一些有效性和限制方面的问题,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
2.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2.1 调节经济增长货币政策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调整利率等手段,以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
当经济过热时,央行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收紧货币供应量来抑制过度投资和通货膨胀;当经济低迷时,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扩大货币供应量来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复苏。
2.2 控制通货膨胀央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可以有效控制通货膨胀。
当物价上涨过快时,央行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收紧货币供应量来抑制需求,抑制通胀预期,稳定物价水平;当通货紧缩时,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扩大货币供应量来刺激经济,缓解通货紧缩压力。
2.3 稳定金融市场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的稳定也有很大影响。
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债券、股票等市场利率,从而影响市场风险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
稳定金融市场对于保障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3. 货币政策的限制虽然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也存在一些限制,需要加以注意和解决。
3.1 遭遇利率下行限制当经济陷入低利率水平时,央行的政策利率接近或已经达到零利率水平。
此时,央行降低利率的空间有限,货币政策对刺激经济的效果大打折扣,给政策制定者带来挑战。
3.2 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加大也是货币政策的限制之一。
由于市场因素的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并不总是完全有效。
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会导致市场参与者持观望态度,对货币政策的效果产生一定程度的质疑,从而降低政策的有效性。
3.3 宏观审慎政策的需要传统的货币政策主要以调控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为目标,忽视了金融体系的稳定。
金融危机事件的频发使得相关国家纷纷加强了金融监管,实施了宏观审慎政策。
与传统货币政策不同,宏观审慎政策更重视金融稳定,通过对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杠杆率等指标的监管,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
浅谈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及对策
浅谈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及对策
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多个因素影响,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部因素:国际形势和市场环境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我
国的货币流动性和汇率体系,从而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例如,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国际主要经济体货币
政策等都可能对我国货币政策构成影响。
2. 内部因素:经济结构、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金融机构的数
量和质量、货币传导机制等都会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例如,如果经济结构比较单一,金融机构数量少,货币传导机制不完善,
则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可能要滞后于政策预期。
3. 运作机制:货币政策工具的设计和实施机制也直接关系到货
币政策的效果。
例如,货币政策工具、政策信号、政策目标是否清
晰明确,执行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等都会影响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
针对上述因素,我国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积极回应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跟踪国际形势、经济指标变化,综合判断,做出针对性的调整。
2. 改善金融市场体系:完善金融市场的发展机制,提升金融机
构的数量和质量,加强货币政策工具的研发和运用能力,使货币政
策工具更加灵活和适应性强。
3. 加强监管和管理:通过加强对货币政策执行和实施的监管和
管理,提高执行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保证货币政策决策的科学性、
操作性和透明度,从而增强货币政策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4. 加强信息传递和沟通:加强政策沟通和信息公开,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的衔接,提高政策落实的可视性和可预期性。
这将有助于提高经济主体对货币政策的理解和认同,促进整个经济体系的良性循环。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经济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作为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其有效性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从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一、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传统的投资拉动模式已经不再适用,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成为了当务之急。
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的作用愈发凸显。
为了稳定经济增长、控制通胀、促进金融供给侧改革等,我国政府加大了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通过降准、降息等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保持稳定的物价水平。
自2015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一直处于灵活适度的状态。
在适应新常态的经济背景下,央行相继出台了多项降息、降准政策,以确保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和执行。
央行还注重优化货币政策的结构和节奏,加强与财政政策的协同配合,以实现更加精准的宏观调控。
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指货币政策措施在引导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程度。
在经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由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复杂性,传统的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有所减弱,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滞后性和迟缓性。
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加深,国际金融市场波动频繁,这也给货币政策的效果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金融创新和监管制度的不完善也给货币政策的执行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和周期性也会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影响。
尽管面临着这些问题和挑战,我国货币政策在新常态下仍然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通过加大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央行一直在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缓解了实体经济的资金短缺问题。
我国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特点使得货币政策的执行更加稳健,有助于维护市场信心,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
论中国当前货币政策
评价一下中国当前货币政策一、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评价经过数据统计,在这两年中央银行已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年存贷款利率。
存款准备金创历史新高,冻结了商业银行大部分资金。
年贷款利率也调高,明显是要控制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
虽然中央银行频繁地实行货币政策,但物价仍呈上升趋势,这似乎与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背道而驰。
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路上升,人民币持续升值,贸易顺差也持续增长,外汇储备屡创新高。
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要控制在一定范围,但现在汇率已上升了一定幅度,中央银行似乎无法控制。
再看GDP增长率仍成双位数增长,并没有放慢的迹象。
紧缩的货币政策并没有影响到经济的增长。
如果货币政策的紧缩效应显着,应该能平抑通货膨胀,且不影响经济发展。
虽然货币政策在这轮调节过热经济的过程中,没有影响到经济的增长。
但没有成功地维持币值稳定,人民币仍然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并且日趋严重,所以货币政策的效果不显着。
二、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原因影响货币政策的因素有很多,尤其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既有货币政策本身存在的缺陷,也有经济环境的制约。
主要表现为:1.货币政策本身的缺点货币政策存在时滞性。
货币政策由制定、执行到产生效果,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市场较完善的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发挥效用需为六个月到一年。
在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集中,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阻塞,由货币政策所推动的货币供给很难达到县域地区。
货币市场体系尚存缺陷,市场利率尚没形成,这也影响到货币政策发挥效用。
此外,中央银行隶属于国务院,只有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权力,没有决策权。
所以,货币政策的时滞要比发达国家要长。
货币政策的传导主要通过商业银行,而商业银行一般很少给中小企业贷款。
所以,货币政策的作用影响不到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能够按往常一样进行贷款投资。
在我国,中小企业占据市场的大部分。
调控不了中小企业,货币政策的效果也减弱。
从货币供给性质来看,目前我国处于转轨经济,同时,我国奉行二级银行体制,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体系、企业、居民个人都参与货币创造过程。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改进措施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主要 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需要通过有效的传导机制,将央行的政策意图传导至实体经
1
济。如果传导机制不畅,货币政策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
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多种多样,如何根据经济形势选择合适的货币 政策工具,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工具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是衡量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关键
货币政策的有效 性及改进措施
-
1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2 货币政策的改进措施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改进措施
1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而采用的一种经济手段
2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
稳定和增长
3
然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 响,因此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和调整
1
货币政策的改进措施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货币政策的 有效性,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不断完善和调整货币政策
同时,还应加强与其他政策的协 调配合,共同促进经济的稳定和 可持续发展
-
谢谢观看
XXXXX
XXXXXX XXXXX
济的影响
提高预期管理水平:央行应加强与市场的沟通,提高预期
4 管理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此外,还应加强与国际央行的合
作,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
注重货币政策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在实施货币政策时,
5
应充分考虑公平性和可持续性,避免对特定群体或地区造 成过度或不公平的影响。例如,在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时,
应避免过度刺激资产泡沫或加剧贫富差距
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央行应根据经济形势灵活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 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以达到最佳的政策效果。此外,还应探索和创新货币政策工 具,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宏观经济环境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局限性分析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局限性分析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经济不稳定性越来越高。
在这种情况下,实行货币政策是一种稳定和促进发展的手段。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策略。
但这种政策并不是万能的。
该文章将分析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有效性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
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货币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如果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稳定通货膨胀水平,中央银行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控制通货膨胀率。
例如,如果物价上涨,中央银行会提高利率,这会导致消费者和企业减少借款和消费。
此外,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
例如,中央银行可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使银行可以贷款更多。
这会增加企业和消费者的购买力,刺激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局限性货币政策在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货币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可能有一定的滞后性。
例如,一个利率调整实施可能需要数个月的时间才能实现效果,这是因为其他经济变量可能会影响利率的效果。
其次,货币政策有可能造成财富和收入的不平等分配。
在经济繁荣期间,由于利率低,债务和资本市场可以使财产增值。
然而,在经济下行期间,较高的利率可能导致利润下降,这会影响企业和股票市场,从而影响财富和收入的分配。
此外,货币政策并不能控制所有经济变化,可能会对价格所起的作用局限性。
某些商品价格与货币政策无关,例如农产品和原油。
因此,尽管货币政策在决定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仍然存在局限。
货币政策对不同国家的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局限性因国家而异。
在发展中国家,务实的货币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
相反,在发达经济体中,低利率政策可导致人们更愿意购买股票,而不是其他形式的投资,这可能会导致市场泡沫。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高通货膨胀可能导致货币贬值,这可能会增加出口的竞争力。
因此,货币政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动态不同,中央银行必须掌握其国家特定的经济背景并采取相应对策,而这与其他地方采取不同的政策。
浅析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浅析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摘要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此文先介绍中国人民银行进行简单的概述,然后详细介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问题。
1984年以前,我国还没有确立中央银行体制,并且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
在此后,我国银行通过引用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促进经济的增长,但是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有发挥好的时期,也有发挥不好的时期,这时我们不得不考虑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问题,是货币政策发挥进一步的重要作用。
目前,金融危机急剧恶化,货币政策的大起大落,我们不得不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短时间内可实现两种不同的货币政策,就是两种相反的货币政策,一种是当币值稳定后,在实行另一种与它相反的货币政策。
关键词:货币政策人民银行有效性目录摘要 (2)前言 (4)一、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概述 (4)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相关理论 (4)三、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5)四、提高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5)前言货币政策是经济宏观调控和金融学一直以来都在研究的课题。
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实现经济均衡进而研究货币经济和政策。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有要求与之适应的新经济政策。
生产力的发展,经融的创新不断增多,经融的结构不断演变,信息网络对货币环境不断改善,人类对货币政策不断地了解,是货币政策不断年对新的问题,新的要求,新的环境。
由于2000年时通货紧缩,2003年以来出现了流动性过剩。
加之,目前许多的专家学者等等一些代表认为中国当前的汇率体制是制约货币有效性的原因,因此提出的研究货币政策有效性这一课题[1]。
一、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概述当前学术界对于货币政策的规则的刻画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直接给定货币政策的规则的形式,包括泰勒规则,佛利德曼规则等,另一种是在中央银行目标函数最优化的基础上,推导出最有货币政策的规则形势,Woodford和Eric的研究具有代表性。
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
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摘要】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性在于稳定经济,实现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其主要目标包括维护货币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实现就业。
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利率调控、公开市场操作等,对经济发展有积极影响。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取向为稳健中性,实施效果显著,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货币政策调整和优化是必要的,应更加灵活应对不确定性。
我国货币政策的稳健性需得到重视,建议加强政策协调和监管,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未来我国货币政策发展方向将更加注重逆周期调节,强化信贷政策引导作用,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关键词】货币政策,重要性,主要目标,工具种类,作用,取向,实施效果,经济发展,影响,调整,优化,稳健性,建议,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性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运行的稳定和发展。
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流动性,货币政策可以控制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速度,实现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货币政策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灵活运用可以有效应对金融市场波动和风险事件,保障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货币政策还是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通过适时调整货币政策目标和手段,可以引导资源配置向高效领域集中,推动经济结构优化,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和长期繁荣。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货币政策,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1.2 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主要包括维护货币稳定、促进经济增长、调节金融市场和促进就业等方面。
维护货币稳定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之一。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货币政策旨在稳定物价水平,防止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促进经济增长也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和稳定价格水平的一种政策工具。
然而,货币政策是否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价格水平,一直是经济学界争议的焦点。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二是价格稳定。
针对不同的经济失衡问题,中央银行可以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措施,比如通过加息来遏制通胀、通过降息刺激经济增长等等。
但是,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并非一直得到肯定。
首先,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经济状况、政治环境、国际贸易等等。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各国的货币政策相互关联,因此,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需要考虑国际环境的变化。
其次,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能存在时滞,即政策措施的实施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而经济变化的速度也是很快的。
因此,政策制定者需要在领先时期对经济状况进行准确判断,以避免错过最佳的政策实施时机,使货币政策效果更加显著。
而第三,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取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
货币政策的实施需要通过银行渠道和证券市场等渠道传导到实体经济,从而起到推动经济增长和稳定价格的作用。
但是,传导机制的阻碍可能会使货币政策失灵,政策效果难以实现。
比如,银行可能会选择保留资金而不是放贷,这样就会导致货币政策实施失去效果。
上述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但是,货币政策仍然是实施宏观经济调控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在实施货币政策时,政策制定者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定和风险分析,以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积极作用。
此外,货币政策也需要与其他政策措施相互配合,特别是要与财政政策相互补充。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税收和政府支出等手段来调节国民经济发展。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方面是互补的,二者需要相互搭配,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价格水平的综合效果。
总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实现货币政策效果需要充分考虑政治、经济和国际环境等多种因素,并与财政政策相互配合。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局限性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局限性货币政策被视为宏观经济政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指财政部门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方式。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率,稳定经济增长,提高就业水平。
然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局限性一直是经济学家们争议的话题。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指政策制定者在采取货币政策手段时,能够实现其宏观经济目标的能力。
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影响有两个主要类型,即短期的和长期的。
在短期,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影响利率来控制消费和投资等经济活动来稳定经济增长。
在长期,货币政策通过控制通货膨胀率来维持经济的可持续性,因为通货膨胀率的高低会影响货币的价值和国际竞争力。
尽管货币政策被广泛认为是最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但是其实际效果仍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首先,货币政策的时间滞后性会影响其效果,因为经济变化需要时间才能反映到经济指标中。
其次,货币政策的影响不仅仅取决于其本身,还受到其他政策和经济变量的影响,如政府采取的财政政策、国际贸易变化和自然灾害等。
此外,货币政策的实施还受到经济体的特殊情况影响。
例如,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受到市场规模和结构的影响,通常不会与发达国家相同。
另外,货币政策还受到固有的制度和政策限制的影响,例如货币政策制定者的权力范围和资金来源,以及国际货币政策的制约等。
在货币政策的局限性方面,宏观经济学家们通常将其归结为两个问题:零下限和政策失效。
零下限指的是当货币政策降至零利率时,货币政策将无法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
政策失效是指货币政策制定者难以掌握宏观经济变量的完整信息,从而导致其制定的货币政策无法达到目标。
另一个局限性是货币政策的分配效应。
货币政策的降息将利率降低,从而对借款人和股东具有积极影响,但对储户和债券持有者则产生负面影响。
由于这些人群对于货币政策的不同反应,货币政策很难完全达到其宏观经济目标。
最后,政治因素也会影响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例如,政治压力可能导致货币政策制定者只关注某些经济指标而忽略其他指标,这可能会导致宏观经济政策失衡。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进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作为支撑经济进步的基石之一,货币政策在中国的重要性越发凸显。
然而,在宽广的国土和复杂的经济结构面前,货币政策到底有多么有效成为了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
中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主要包括保持物价稳定、增进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通过实施合理的货币政策成功地在通胀压力下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物价水平。
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利率和信贷政策,中国央行有效地控制了通货膨胀的风险,稳定了市场价格。
这一点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尤为突出,中国坚决应对通胀压力,有效防止了恶性通胀的风险。
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不行轻忽的。
通过调整利率、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政策,中国央行能够有效地引导经济增长。
在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迅速实行了乐观的货币政策措施,降低了利率、增加了货币供应量,并鼓舞银行提供更多的贷款。
这些措施有力地刺激了内需,推动了国内消费和投资的增长,稳定了经济增长速度。
此外,货币政策在调整经济结构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产业升级和消费结构调整来实现可持续进步。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利率、信贷政策和汇率等手段,引导资源配置,增进经济结构调整。
近年来,中国央行乐观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了市场利率的灵活性,有利于资源按照市场需求进行配置,推动了经济结构升级。
然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同样面临一些挑战。
起首,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并不完善,经济体系中存在诸多机制和制约因素,货币政策传导到实体经济的效果并不直接。
其次,货币政策需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如其他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影响、国际贸易条件和金融市场波动等。
这些因素的变化可能导致货币政策的效果不确定,需要准时调整和灵活应对。
另外,由于中国经济规模巨大且地区差异明显,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不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
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面临投融资环境差、金融服务不全等问题,导致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不明显。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经济形势也逐渐呈现出新的特点。
近年来经济新常态的形成日益凸显,这种新常态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结构调整需求增加、风险隐患增多等。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的作用和效果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于平稳经济运行、保持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经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和改善。
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探讨其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作用和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深入分析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建立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对策,以期为进一步提升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和作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并分析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
通过建立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对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对策。
最终旨在提升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为我国经济稳定发展提供可靠支撑。
【2000字】2. 正文2.1 经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的调整经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的调整是指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央行需要对货币政策进行适时的调整和优化,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需求和新挑战。
随着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通货膨胀率下降,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日益迫切,我国货币政策也需要相应地作出调整。
在经济新常态下,央行需要更加关注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注重增长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而不仅仅是追求GDP增长速度。
货币政策调整的重点应该从单纯的宽松或收紧转向结构性调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货币政策调整还应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其他宏观政策协同配合,形成政策合力,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需要在调整货币政策时加强政策的透明度和稳定性,提高市场的预期管理能力,避免引发不必要的市场波动。
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效性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效性分析我国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外汇储备等手段来影响和控制国内货币市场及经济走势。
货币政策的实效性极为重要,因为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调节通货膨胀、维护金融稳定。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效性进行讨论。
1. 我国货币政策的框架在分析货币政策实效性之前,必须了解我国货币政策的框架。
我国货币政策的框架主要包括四部分: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执行、货币政策透明度。
货币政策目标: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维护货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稳定,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这又包括宏观经济稳定、金融安全、结构优化等多个方面。
货币政策工具: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利率工具、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存款准备金率工具、汇率工具等。
货币政策执行:我国货币政策执行将考虑到货币政策工具的整合、协调并确保其与市场需求和政策目标相协调。
货币政策透明度:货币政策透明度是指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在政策制定原理、目标、手段、操作等方面的公开透明度。
这个框架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实际执行提供了理论参考,但是实施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2. 货币政策实效性的困境我国货币政策要维持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调节通货膨胀是一项繁重的任务。
但是货币政策的实际执行面临一些困境。
2.1 利率传导机制不畅我国的货币政策,在利率调控中,利率传导机制不畅,无法通过银行间市场与货币市场连接起来,使资金流入进入实体经济,从而达到货币政策的目标。
这是因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市场化程度低,参与度也低。
2.2 货币投放不能匹配市场需求我国货币政策的货币投放不能匹配市场需求,导致投放不准、投放节奏不同步等情况的出现。
2.3 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性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性严重,信贷融资难,贷款成本过高,不利于货币政策的执行。
2.4 市场失灵现象我国经济中存在一些市场失灵现象,主要原因是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供应不能及时满足社会需求,私人市场不能为公共事务提供最优解。
最新-当前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诠释 精品
当前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诠释自2006年以来,中国经济有过热的趋势,面对现时的经济状况,中央银行出台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进行调控。
本文将以我国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目标为标准,评价在2006年到2007年的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根据现时经济形势的情况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和货币政策自身存在的特点,以及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情况,得出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各种原因。
最后针对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原因,提出改善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有效性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资产价格持续攀升,物价上涨,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如此特殊的经济情况是前所未有的。
中央银行已多次实行货币政策,但在目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货币政策是否能发挥其应有作用。
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文献综述1西方经济学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争论在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流派中,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认同货币政策的作用,而理性预期学派则提出不同意见。
1凯恩斯学派。
凯恩斯认为,有效储蓄之数量乃定于投资数量,而在充分就业限度以内,鼓励投资者乃是低利率。
故我们最好参照资本之边际效率表,把利率减低到一点,可以达到充分就业。
可见,凯恩斯虽然偏爱财政政策,但也不否定货币政策的作用。
之后,凯恩斯主义者汉森、萨缪尔森、索罗和托宾等人也肯定了货币政策的作用。
随着他们对货币政策作用的认识的加深,他们提出了逆经济周期调节的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主张。
2货币学派。
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政策能够防止货币本身成为经济波动的一个主要根源,货币政策能够发挥的第二个作用,是为经济运行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继续用米尔的比喻,就是使货币政策这架机器润滑运行,货币政策有助于抵消经济体系中来自其他方面的主要波动。
由此可知,弗里德曼充分肯定货币政策对稳定经济的作用。
3理性预期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卢卡斯曾提出过着名的政策无效性命题。
他指出当扩张性货币政策反复推行时,它不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浅议当前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学号:学院:专业:班级:年月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前言 (1)1.文献综述 (2)1.1西方经济学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争论 (2)1.2中国经济学界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观点 (2)2.评价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标准 (3)3.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评价 (4)4.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原因 (5)4.1货币政策本身的缺点 (5)4.2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制约 (5)4.3中央银行实行货币政策的情况 (6)5.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7)5.1尽量减弱货币政策的时滞性 (7)5.2改善货币政策实施的环境 (7)5.3提高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能力 (8)6.结语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摘要:自2006年以来,中国经济有过热的趋势,面对现时的经济状况,中央银行出台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进行调控。
本文将以我国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目标为标准,评价在2006年到2007年的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根据现时经济形势的情况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和货币政策自身存在的特点,以及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情况,得出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各种原因。
最后针对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原因,提出改善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关键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有效性Abstract:Since 2006, Chinese economy contains hot trend, economic conditionfaced at present, National Central Bank set a series of the monetary policy ca rry on adjusting to control.This text will with our country National Central Ba nk establishment of currency target is standard, evaluate at 2006-2007 years of the macro view adjust to control in the usefulness of monetary policy.Accordi ng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circumstance upon the monetary policy of the at pre sent economic situ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netary policy oneself e xistence, and the National Central Bank carries out the circumstance of moneta ry policy, get various reason of influence monetary policy usefulness.The reaso n that finally aims at influence monetary policy usefulness puts forward the su ggestion of the improvement our country monetary policy usefulness.Key words:National Central Bank;Monetary policy;Usefulness前言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资产价格持续攀升,物价上涨,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如此特殊的经济情况是前所未有的。
中央银行已多次实行货币政策,但在目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货币政策是否能发挥其应有作用。
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1.文献综述1.1西方经济学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争论在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流派中,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认同货币政策的作用,而理性预期学派则提出不同意见。
(1)凯恩斯学派。
凯恩斯认为,“有效储蓄之数量乃定于投资数量,而在充分就业限度以内,鼓励投资者乃是低利率。
故我们最好参照资本之边际效率表,把利率减低到一点,可以达到充分就业”。
可见,凯恩斯虽然偏爱财政政策,但也不否定货币政策的作用。
之后,凯恩斯主义者汉森、萨缪尔森、索罗和托宾等人也肯定了货币政策的作用。
随着他们对货币政策作用的认识的加深,他们提出了“逆经济周期调节”的“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主张。
(2)货币学派。
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政策能够防止货币本身成为经济波动的一个主要根源”,“货币政策能够发挥的第二个作用,是为经济运行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继续用米尔的比喻,就是使货币政策这架机器润滑运行”,“货币政策有助于抵消经济体系中来自其他方面的主要波动”。
由此可知,弗里德曼充分肯定货币政策对稳定经济的作用。
(3)理性预期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卢卡斯曾提出过着名的“政策无效性命题”。
他指出:“当扩张性货币政策反复推行时,它不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推动力消失了,对生产没有刺激作用,期望生产能扩大,但结果却是通货膨胀,而不是别的。
”显然,卢卡斯完全否定了货币政策的作用。
1.2中国经济学界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观点对于货币政策能否发挥调控作用,中国经济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货币政策的作用过分突出甚至否定货币政策的有效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黄达教授认为,“给人的印象,货币政策得心应手,是极有利的工具。
但实践证明,过分高估其效能,不是实现不了设想的目标,就是在强力贯彻实施中带来很大的副作用”。
第二种观点认为,货币政策的作用具有非对称性即通货膨胀得力而治理通货紧缩乏力。
对外贸易大学的吴军教授认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实践,可以证明再经济衰退阶段的恢复经济增长方面,财政政策的强效应和货币政策的弱效应”。
第三种观点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持肯定态度。
南京大学的范从来教授认为,“我国并没有陷入流动性陷阱,投资和消费的利率弹性是存在的,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条件是具备的”。
2.评价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标准弗里德曼说,“我相信,某一货币总量是目前可得的、最好的、货币政策的直接指示器或评价标准。
而且我相信:与选择价格水平的做法相比,具体选择哪一种货币总量所带来的妨害则小得多。
”可见,弗里德曼认为评价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标准是货币供应量。
在国内,李春琦等学者在研究货币政策有效性时,多数也采用货币供应量M 2作为评价指标。
而崔建军(2006)认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体现在货币政策目标及其实现程度。
但其是在封闭的环境下,用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来评价。
考虑到,在我国货币供应量是否应作为中介目标尚存争议,而且经过线性回归的检验,发现货币供应量与CPI的拟合程度不高。
中国经济已逐步与国际接轨,中国的市场已不再封闭。
所以本文以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目标作为评价标准,即“维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分析货币政策在近期调控中发挥的作用,评价货币政策的效果。
币值稳定,包括对内币值稳定和对外币值稳定。
本文通过06年和07年的C PI指数和人民币汇率走势,进行考察。
而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则通过GDP增长率来评价。
3.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评价经过数据统计,在这两年中央银行已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年存贷款利率。
存款准备金以达14%,创历史新高,冻结了商业银行大部分资金。
年贷款利率也调至7.47%,比06年年初上升了1.89%,明显是要控制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
虽然中央银行频繁地实行货币政策,但物价仍呈上升趋势,超过警戒线3%,这似乎与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背道而驰。
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路上升,人民币持续升值,贸易顺差也持续增长,外汇储备屡创新高。
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要控制在一定范围,但现在汇率已上升了一定幅度,中央银行似乎无法控制。
再看GDP增长率,07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11.1%,第二季度为11.9%,第三季度为11.5%,第四季度为11.2%,仍成双位数增长,并没有放慢的迹象。
紧缩的货币政策并没有影响到经济的增长。
如果货币政策的紧缩效应显着,应该能平抑通货膨胀,且不影响经济发展。
虽然货币政策在这轮调节过热经济的过程中,没有影响到经济的增长。
但没有成功地维持币值稳定,人民币仍然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并且日趋严重,所以货币政策的效果不显着。
4.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原因影响货币政策的因素有很多,尤其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既有货币政策本身存在的缺陷,也有经济环境的制约。
主要表现为:4.1货币政策本身的缺点货币政策存在时滞性。
货币政策由制定、执行到产生效果,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在市场较完善的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发挥效用需为六个月到一年。
在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集中,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阻塞,由货币政策所推动的货币供给很难达到县域地区。
货币市场体系尚存缺陷,市场利率尚没形成,这也影响到货币政策发挥效用。
此外,中央银行隶属于国务院,只有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权力,没有决策权。
所以,货币政策的时滞要比发达国家要长。
货币政策的传导主要通过商业银行,而商业银行一般很少给中小企业贷款。
所以,货币政策的作用影响不到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能够按往常一样进行贷款投资。
在我国,中小企业占据市场的大部分。
调控不了中小企业,货币政策的效果也减弱。
从货币供给性质来看,目前我国处于转轨经济,同时,我国奉行二级银行体制,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体系、企业、居民个人都参与货币创造过程。
因此,我国的货币供给同时具有外生性和内生性,而不是纯粹的外生性,中央银行控制的货币供应量有限,货币政策的效果有所减弱。
4.2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制约本次的通货膨胀属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所以货币政策的效果不显着。
这次的物价上涨是由食品价格上涨引起的,而食品价格的上涨又引起其他物品的价格上涨。
全面的物价上涨,自然引起工资上涨,市场上货币供给增多,从而使通胀加剧。
即便中央银行能控制货币的供给,但不管货币政策如何紧缩,人们都不可能将购买食品的钱存入银行。
在这种情况下,紧缩的货币政策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而人民币持续升值,外界对人民币产生升值的预期,也看好中国的经济发展,所以国内外的投资者都抛出美元,买入人民币。
中央银行为维持汇率稳定,被迫抛出更多的本币,使货币供应量上升,流动性加大,通货膨胀加剧,货币政策产生了反效果。
我国的金融体系不完善,利率的种类很多,有基准利率、同业拆借率、存贷款利率、银行间债券利率等,没有统一的市场利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利率政策的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