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基础设施计划及其相关内容解读

合集下载

科技创新基础设施规划

科技创新基础设施规划

科技创新基础设施规划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则是支撑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

科技创新基础设施规划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科技创新需求,合理规划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方向,以推动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

一、概述科技创新基础设施规划是国家、地方以及企事业单位制定的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的基础性文件。

它包括科学研究机构、科技创新园区、实验室设施、仪器设备等,涵盖了科技创新全链条的各个环节。

科技创新基础设施规划的目标是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支持,以提升科技创新的效率和水平。

二、规划原则科技创新基础设施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需求导向:规划应立足于国家和地方的科技创新需求,充分考虑科技创新的战略方向和重点领域,合理配置基础设施资源。

2.整体规划:规划应注重整体规划,搭建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的协同发展平台,提升科技创新的综合实力。

3.创新导向:规划要促进科技创新的跨学科交叉和交流合作,在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中注重创新性和前瞻性。

4.可持续发展:规划要注重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

三、规划内容科技创新基础设施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科研机构规划:合理规划科研机构的位置、规模和分布,建立科技创新研究中心和科学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培育和引进高水平的科研团队。

2.科技创新园区规划:规划和建设科技创新园区,打造科技创新的生态环境,吸引创新资源的集聚,促进创新要素的流动和转化。

3.实验室设施规划:制定实验室设施建设标准和规范,适应不同领域的科技创新需求,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研究条件。

4.仪器设备规划:优化仪器设备的配置和运用,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共享化程度,降低科技创新成本,推动仪器设备的研发和创新。

四、推进措施为了有效推进科技创新基础设施规划,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政策支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事业单位加大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提供优惠政策和财政资金支持。

科技创新与科研基础设施规划

科技创新与科研基础设施规划

科技创新与科研基础设施规划科技创新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而科研基础设施作为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行合理规划和建设。

本文将探讨科技创新与科研基础设施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科研基础设施规划。

一、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引入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科技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科技创新还可以培养新兴产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科研基础设施的作用科研基础设施是支撑科技创新的重要条件。

它包括实验室设备、科研平台、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等。

科研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率。

一个完善的科研基础设施系统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条件,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三、科研基础设施规划的重要性科研基础设施规划对于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科研基础设施规划可以有效地整合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

科研基础设施规划还可以针对不同领域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科研需求,合理配置科研资源,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四、科研基础设施规划的要素1.需求分析:科研基础设施规划的第一步是对科研需求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调研。

需要了解不同领域的科研特点和需求,以及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

通过需求分析,可以为科研基础设施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2.资源整合:科研基础设施规划需要整合各种资源,包括财力、人力、技术等。

通过对资源的整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3.技术创新:科研基础设施规划需要关注技术创新。

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可以提高科研基础设施的水平和效益,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

4.国际合作:科研基础设施规划可以通过国际合作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国际合作可以促进科研水平的提升,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五、科研基础设施规划的实施科研基础设施规划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政策、经济、技术等。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物质技术基础。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按照全国科技创新大会部署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求,前瞻谋划和系统部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发展水平,对于增强我国原始创新能力、实现重点领域跨越、保障科技长远发展、实现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未来20年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方向和“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基础和背景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不断加大投入,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模持续增长,覆盖领域不断拓展,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综合效益日益显现。

“十一五”时期,启动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2项,验收设施10项,目前在建和运行设施总量达到32项。

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为科学前沿探索和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开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推动我国粒子物理、核物理、生命科学等领域部分前沿方向的科研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依托设施解决了一批关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技问题,在载人航天、资源勘探、防灾减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设施建设带动了大型超导、精密制造和测控、超高真空等一批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了相关产业技术水平提高;凝聚和培养了一批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和研究团队,以及高水平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此外,设施还在深化科技国际合作交流、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存在一些问题:总体规模偏小、数量偏少,学科布局系统性、前瞻性不够,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水平仍需提高,管理体制机制亟待健全,工程技术和管理队伍建设需要加强等。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出炉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出炉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出炉国务院日前印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

根据《规划》,到2030年,我国将基本建成布局完整、技术先进、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

中国政府网4日发布这一《规划》。

《规划》指出,前瞻谋划和系统部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发展水平,对于增强我国原始创新能力、实现重点领域跨越、保障科技长远发展、实现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提出,未来20年,瞄准科技前沿研究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根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的国际趋势和国内基础,以能源、生命、地球系统与环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间和天文、工程技术等7个科学领域为重点,从预研、新建、推进和提升四个层面逐步完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

根据《规划》,“十二五”时期将优先安排16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海底科学观测网、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验证装置、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强流重离子加速器、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转化医学研究设施、中国南极天文台、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大型低速风洞、上海光源线站工程、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设施、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器。

科技潮或助推中国梦沾科技概念有望火爆“中国梦”对于每一个国人来讲均是为之奋斗的理想,而“中国梦”的实现有赖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经济转型期,科技创新的作用更为显著。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在即,多家A股上市公司均参与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入围项目,无论最终国家科学技术奖花落谁家,这些具备科技创新能力的上市公司均值得投资者持续关注。

科技创新推动经济转型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瞄准7大科学领域优先建设16项设施——解读《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

瞄准7大科学领域优先建设16项设施——解读《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

瞄准7大科学领域优先建设16项设施——解读《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作者:暂无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3年第4期到2030年,我国将基本建成布局完整、技术先进、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传统大科学领域设施得到完善和提升;设施技术水平持续提高;设施共建、共管、共享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近日,国务院印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未来20年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方向和“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

《规划》指出,未来20年,我国科技发展将瞄准科技前沿研究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根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的国际趋势和国内基础,以能源、生命、地球系统与环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间和天文、工程技术等7个科学领域为重点,从预研、新建、推进和提升四个层面逐步完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

工业化的过程,必然会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能源紧张问题凸显。

解决人类社会可持续利用能源的科学问题成为《规划》中7大重点领域之一。

以我国中长期核能源开发与安全运行、化石能源高效洁净利用与转化、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为方向,以核能和高效化石能源研究设施建设为重点,注重新能源、新材料、网络技术相结合,逐步完善相关领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为能源科学的新突破和节能减排技术变革提供支撑。

与能源科学的发展类似,生物科学发展势头也极为迅猛。

在2012年至2030年,以探索生命奥秘和解决人类健康、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为目标,建设转化医学研究设施、建成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适时启动大型成像和精密高效分析研究设施建设,突破生命健康、普惠医疗和生物育种中的重大科技瓶颈。

地球系统与环境科学也是未来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其中,以地球结构演化与变化过程、地壳物质组成和精细结构、地球系统各圈层间复杂作用及其耦合过程、太阳及其活动控制下各圈层的响应与耦合、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过程和机理等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建设海底观测、数值模拟和基准研究设施,逐步形成观测、探测和模拟相互补充的地球系统与环境科学研究体系。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
二、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十一五”期间12个项目:
散裂中子源 强磁场装置------华中科技大学 大型天文望远镜 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中国海洋大学 航空遥感系统 结冰风洞 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中国地大、武大、同济 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北京科技大学 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子午工程------北京大学、武汉大学 地下资源与地震预测极低频电磁探测网 农业生物安全研究设施
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特点
2. 具有深厚的科学技术基础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针对的科学问题重大,需要
经过深入的讨论和广泛的探讨才能明确其科学目
标。设施的技术难度大、系统复杂性高,对精密 制造、特种材料、测控测量等技术和工艺也有很 高的要求。
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特点
3.设施建设具有科研和工程双重属性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教育部科技司 2015年7月
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提升探索未知 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科技变革的能力,由 国家统筹布局,依托高水平创新主体建设,面向 社会开放共享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装置或系统, 是长期为高水平研究活动提供服务、具有较大国 际影响力的国家公共设施。
这些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为科学前沿探索和国家重 大科技任务开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推动我国粒子物理、 核物理、生命科学等领域部分前沿方向的科研水平进 入国际先进行列。 依托设施解决了一批关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 重大科技问题,在载人航天、资源勘探、防灾减灾和 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设施建设带动了大型超导、精密制造和测控、超 高真空等一批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了相关产业技术水 平提高;凝聚和培养了一批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和研究 团队,以及高水平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国家对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支持政策

国家对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支持政策

国家对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支持政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对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能够更好地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国家对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支持政策非常重要。

以下是我国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方面的相关支持政策:一、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政策1. 政府投入支持:国家采取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增加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资金投入,以支持其基础设施建设和科研项目开展。

2. 优先发展指导:国家相关部门在选址和建设重点实验室时会给予优先指导,鼓励各地积极申报和落实相关建设项目。

3. 人才引进和培养:国家鼓励引导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为实验室的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支持。

二、超级计算中心建设政策1. 资金支持:国家加大对超级计算中心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支持其硬件设施更新和技术研发。

2. 土地资源保障:为了推动超级计算中心的建设,在土地资源供应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以确保建设用地的有效获得。

3. 技术创新推动:国家鼓励超级计算中心加强技术创新,推动超级计算系统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其在科研和工程技术领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国家天文台建设政策1. 明确发展目标:国家对国家天文台的发展目标进行了明确规划,指导下一步建设方向和重点发展领域。

2. 资源保障:国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保障,确保天文台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科研项目开展方面有充分的发展条件。

3. 国际合作:鼓励国家天文台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提高其在国际天文科研和观测领域的影响力和地位。

四、重离子加速器建设政策1. 技术支持:国家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与指导,促进重离子加速器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创新。

2. 资金投入:国家增加对重离子加速器建设与科研项目的资金投入,支持相关研究机构开展相关实验和研究。

3. 产业联动:国家鼓励重离子加速器相关领域的产学研结合,促进重离子加速器在工业化应用中的转化与推广。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施方案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施方案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施方案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强流重离子加速器、加速器驱动媲变研究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站、未来网络试验设施(深圳分中心)、国家基因库二期、新型地球物理综合性科学考察船、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大洋钻采船)等,围绕信息、生命、材料、海洋等领域谋划建设散裂中子源二期等一批新设施。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强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引领,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锻长板与补短板齐头并进,促进创新链条有机融合和全面贯通,增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三、激发企业技术创新活力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和产业技术变革方向,立足广东市场机制和产业基础优势,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

(一)持续推进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科技项目。

围绕战略性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持续实施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积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强化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研究,支持企业在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信息、生命健康、生物育种等前沿领域加强研发布局,增强5G、超高清显示等领域产业技术优势。

聚焦短板领域,重点推进广东强芯等行动,加快发展集成电路、新材料、工业软件、高端装备等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切实保障产业链安全。

强化国家地方协同,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广东路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综合多学科、多主体、多层级力量,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关联性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推动问题成体系解决。

(二)加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持续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成长企业、细分领域领军企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积极推动一批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

科技基础设施计划及其相关内容解读

科技基础设施计划及其相关内容解读

13

(2)补贴类别 1、仪器提供绩效补贴: 平台入网单位依托平台进行开放共享服务活动的补助,由专家评审。为提 高仪器共享人员服务积极性,补贴资金用于服务人员的工作补贴不低于补贴 的30% 申报条件: ——苏州大市、独立法人、专人服务、入网共享, 申报条件: ——在线填报申请表; ——绩效以平台服务记录为准 ——数据真实性承诺; ——共享服务工作报告(含典型服务案例、用户反馈意见) 2013年度补贴正在申请中,至4月30日截止

5


2、重点实验室(科教单位)
重点面向民生科技领域,主要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事 业单位,开展重大科学技术前沿研究和原始创新性应用研究,新建5家 重点实验室,每个资助经费不超过30万元。每个单位限报1项。 条件: ——拥有相关领域发明专利等核心技术 ——有20人以上的科研团队,其中10人以上需具有高级职称 ——实验室新增投入(不含转移资产)不低于500万元 ——研究与实验场地独立集中,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


6


3、科技基础设施能力提升项目
支持对象:已通过验收的市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实验室。 申报单位须登录苏州市研发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大仪网)()注册 。 条件: 1、依托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提供共享服务,开展委托研发、技术 诊断、检测分析等服务 2、平台运行情况优良、技术实力雄厚、创新水平领先、服务能力突 出、成效显著 .采取第三方绩效考评方法,择优资助,每家资助经费不超过20万元, 用于进一步提升科技服务和研发水平
4

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1、重点实验室(企业)
围绕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原创研究能力,面向苏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 产业,重点建设5家企业重点实验室,每家重点实验室资助经费不超过30万元。 各区限报2项,各市择优立指导性项目。 条件:

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实施方案

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实施方案

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实施方案基础设施工程是指城市、乡村等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包括道路、桥梁、给排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照明、绿化等各项公用设施工程。

基础设施工程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形象。

因此,科学合理的基础设施工程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基础设施工程实施方案应该充分考虑地区的实际情况。

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状况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制定基础设施工程实施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地区的实际情况,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一刀切。

只有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科学的规划理念,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基础设施工程实施方案。

其次,基础设施工程实施方案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在制定基础设施工程实施方案时,必须注重可持续发展,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

只有在保障眼前需求的同时,兼顾未来发展,才能制定出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础设施工程实施方案。

另外,基础设施工程实施方案应该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资源是有限的,环境是脆弱的,因此在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要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合理利用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只有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纳入基础设施工程实施方案的全过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最后,基础设施工程实施方案应该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更是为了推动地区的经济发展。

因此,在制定基础设施工程实施方案时,必须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更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

只有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基础设施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实施方案的制定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地区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只有充分考虑地区的实际情况,注重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统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基础设施工程实施方案,为地区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福祉。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方案(二)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方案(二)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全球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发展时代,科技实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仍然存在短板。

本方案旨在通过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动产业结构改革,提升国家整体科技实力。

二、工作原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工作原理通常涉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其建设目标通常是实现某种特定的技术或研究目标。

例如,超级计算机可以模拟复杂的自然现象,高能物理实验装置可以探索新的物理现象,生物实验室可以解析生命过程的细节等。

三、实施计划步骤1.项目筛选: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结构改革目标,筛选出具有重大意义的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2.项目设计:组织跨学科专家团队,进行项目设计,确定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

3.资金筹措:通过政府投入、企业投资、国际合作等方式,筹措项目所需资金。

4.项目实施:按照设计方案,组织施工队伍,进行设施建设和实验调试。

5.运行维护:设施建成后,需进行日常运行和维护,保证设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全领域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对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结构改革有重大推动作用的领域,如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技术等。

五、创新要点1.跨学科合作:鼓励跨学科的专家团队进行合作,实现多学科的融合和碰撞,推动科技创新。

2.多元化资金来源: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降低项目实施的风险,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

3.精细化项目管理:采用精细化项目管理方式,确保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4.产学研一体化:鼓励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六、预期效果预计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可以推动我国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质的飞跃,具体效果包括:1.提升科研水平:设施建成后,将为科研人员提供先进的实验条件,有助于产生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2.促进产业结构改革:设施的建设和使用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科教基础设施建设方案(一)

科教基础设施建设方案(一)

科教基础设施建设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产业结构改革已成为各国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手段。

科教基础设施作为创新发展的基石,对于我国,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推进具有决定性作用。

当前,我国在科教基础设施方面投入较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为了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本方案旨在加强科教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产业结构改革。

二、工作原理科教基础设施不仅是科技创新的载体,也是人才培养的摇篮。

本方案聚焦于以下几点工作原理:1.提升科研能力:通过高级科研设备和平台的购置与建设,为科研人员提供世界一流的研究环境,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聚集。

2.促进产学研合作:构建产业与高校、研究机构的桥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业与学术的深度融合。

3.培养创新人才:优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大对创新人才的4.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借助科教基础设施,企业可以获得最新的科研成果,从而增强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三、实施计划步骤1.调研与规划:首先对现有科教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摸底,找出短板和需求。

2.设计建设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制定科教基础设施的建设方案。

3.筹措资金:通过政府拨款、企业投资和社会捐助等多种途径,筹集科教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

4.建设与运营: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科教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建立有效的运营机制。

5.评估与调整:对科教基础设施进行定期评估,根据实际效果进行必要的调整。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各类高等教育机构、研究机构和企业研发部门。

五、创新要点1.政企学研协同创新:通过科教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政府、企业、学术和研究机构的深度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优化教育基础设施,探索新型人才3.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的高效通道,将学术成果转化为产业价值。

六、预期效果1.提高科研水平:高级科研设备和平台的购置与建设,将提高科研人员的研发效率,产出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2.增强产业竞争力:科教基础设施的完善将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布局行动计划

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布局行动计划

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布局行动计划强化全社会科普责任,提升科普能力和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科普全面融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社会化协同、数字化传播、规范化建设、国际化合作的新时代科普生态,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创新发展、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一、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增强科普领域风险防控意识和国家安全观念,强化行业自律规范。

建立科技创新领域舆论引导机制,掌握科技解释权。

坚决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打击假借科普名义进行的抹黑诋毁和思想侵蚀活动,整治网络传播中以科普名义欺骗群众、扰乱社会、影响稳定的行为。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科学家优秀品质,加大对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的宣传力度,深入挖掘精神内涵,推出一批内蕴深厚、形式多样的优秀作品,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觉践行科学家精神,引领更多青少年投身科技事业。

加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欠发达地区科普工作。

推广一批实用科普产品和服务,组织实施科技下乡进村入户等科普活动,引导优质科普资源向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欠发达地区流动,推动形成崇尚科学的风尚,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二、强化科普在终身学习体系中的作用强化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的科普。

将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把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教育全过程。

建立科学家有效参与基础教育机制,充分利用校外科技资源加强科学教育。

加强幼儿园和中小学科学教育师资配备和科学类教材编用,提升教师科学素质。

高等学校应设立科技相关通识课程,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习阶段学生需求,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和科普志愿服务。

强化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普。

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增加科普内容比重,突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培育,加强前沿科技知识和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学习,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履职能力。

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实施方案

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实施方案

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实施方案一、前言基础设施是指城市、乡村、工业园区等各类地区为了保障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基本服务所必须的各种设施和建筑物。

基础设施工程的实施是城市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基础设施工程实施方案的基本内容和步骤。

二、基础设施工程的种类基础设施工程包括交通、供水、排水、燃气、供热、通信、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通常还包括一些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文化设施等。

基础设施工程是城市基本建设的骨干,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基础设施工程实施的基本原则在进行基础设施工程实施时,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综合规划。

在规划基础设施工程时,需要进行全面、科学的综合规划,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发展需要,将各个方面的规划统筹起来,形成相互配套的整体规划。

2. 适度预留。

在进行基础设施工程实施规划时,需要适度预留和保护空间,以便未来城市发展有足够的发展余地。

3. 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人文、经济等特点,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来进行基础设施工程实施,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和建设相应的设施。

4. 先易后难。

在规划和实施基础设施工程时,应该先易后难,优先解决影响城市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问题,逐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水平。

5. 效益导向。

在进行基础设施工程实施时,需要充分考虑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避免盲目投资和浪费资源。

四、基础设施工程实施的流程和步骤基础设施工程实施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流程和步骤:1. 辨明需求,确定规划。

首先需要明确基础设施工程的需求,根据城市的发展规划和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确定基础设施工程的规划目标和方向。

2. 勘察设计,出具方案。

确定了规划目标和方向后,需要进行详细的现场勘察和设计工作,出具基础设施工程实施的具体方案。

3. 投资建设,督导管理。

在设计方案确定后,需要进行项目投资和建设,为了确保项目按照设计方案有序进行,需要进行严格的督导和管理。

4. 运行维护,持续改进。

基础设施工作计划

基础设施工作计划

基础设施工作计划1. 引言在现代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

为了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序进行,需要制定一份详细的基础设施工作计划。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础设施工作计划的内容和要点。

2. 背景基础设施工作计划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确保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目标和战略在制定基础设施工作计划时,首先需要确定明确的目标和战略。

目标是指计划要达到的具体结果,战略是指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和路径。

目标和战略的确定需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因素,并确保与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规划相一致。

4. 工作内容和时间表基础设施工作计划的核心是明确具体的工作内容和时间表。

根据目标和战略,需要将工作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和任务,并确定每个阶段和任务的完成时间。

同时,还需要合理分配资源,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5. 风险管理在制定基础设施工作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这些风险可能包括政策风险、技术风险、经济风险等。

通过合理的风险管理,可以提高计划的成功实施率和可持续性。

6. 资金和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投资,因此资金和投资的规划也是基础设施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制定资金和投资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资金来源、投资回报和风险分散等因素,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7. 监测和评估基础设施工作计划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以了解计划的进展情况,并及时调整和优化计划。

监测和评估可以通过关键指标、绩效评估和用户反馈等方式进行,以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和最终实现目标。

8. 结论基础设施工作计划是基础设施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可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和质量,推动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希望本文提供的基础设施工作计划的要点和内容能对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启发,为实现更好的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力量。

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分析

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分析

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分析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科研基础设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这些设施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优秀的研究环境,并为他们进行高水平的科学实验和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因此,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是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对于科学研究的创新性和竞争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这些设施通常具有先进的科学设备、先进的实验室和优秀的科研人才,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更好的条件进行前沿研究。

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不仅有助于提高科学研究水平,还可以吸引国际上优秀的科学家来参与项目,进一步促进科技合作和交流,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第二,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有助于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科学研究需要大量的物质和技术支持,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例如,建设高能加速器实验室可以促进粒子物理学研究,发展相关的专用设备和材料,提供相关产业的需求。

这些技术和设备的进一步发展可以带来新的科技创新并推动产业升级,进而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第三,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对于培养和吸引优秀科研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优秀的设施和良好的科研环境可以吸引和培养具有潜力和创造力的科学家。

这些科学家在先进的科学设备和实验室的支持下,可以进行更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贡献。

此外,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还可以吸引国外优秀的科研人才来我国工作,促进科技交流和合作,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影响力。

然而,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巨额的资金投入是建设这些设施的基本要求,投资额度巨大。

其次,建设科研基础设施需要长时间的准备和建设,对项目的管理和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还需要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需要加强跨部门合作和统筹规划。

要充分发挥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项目的作用,有几点需要注意。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行动计划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行动计划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围绕总定位总目标,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扎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二、双区引领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重大机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主平台,引领带动全省形成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更高水平参与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为广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更有力支撑。

(一)支撑引领全省有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强化与港澳创新资源协同融合,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联合攻克关键环节核心技术难题,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着力优化鼓励创新的制度环境和技术基础,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和支撑的经济体系,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二)支撑引领全省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双区经济实力雄厚、质量效益领先的优势,率先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供给结构,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战略性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提高产业现代化水平,打造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推动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支撑引领全省高效畅通经济循环以交通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投资为先导,科学统筹双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生产力、人口、基础设施布局,引领全省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优化政策环境,扫除流通体制机制障碍,畅通经济循环通道,形成全省全域参与双区建设、双区引领带动全省全域发展的区域协同发展格局。

(四)支撑引领全省打造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高地充分发挥双区的改革开放试验田和窗口作用,强化粤港澳大湾区对外开放水平高的综合优势,大力推动与港澳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依托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探索更多创造型、引领型改革举措;推广复制双区经验,引领全省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提供制度保障。

国家明确七大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明确七大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明确七大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提出以能源、生命、地球系统与环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间和天文、工程技术等7个科学领域为重点,加快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1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明确了未来20年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方向和“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提出以能源、生命、地球系统与环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间和天文、工程技术等7个科学领域为重点,加快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业内人士认为,规划的出台,将使得与上述领域相关的上市公司从中获得长期利好。

同日,国家发改委还公布了申报2012年国家下一代互联网信息安全专项产品测试结果,其中43项目产品通过测试。

优先安排16个重大项目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要选择我国科技发展急需、具有相对优势和建设条件较为成熟的领域,优先安排海底科学观测网、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等16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据发改委此前发布的信息,我国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包括支撑装置和设施,建设过程中将催生出一批高新技术,提高相关产业技术水平,这将直接带动相关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以及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

“十一五”期间,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靠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协同投资建设。

此次会议也提出,要健全协同创新和开放共享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管理制度,全面提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率。

此次会议要求,要健全协同创新和开放共享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管理制度,全面提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率。

相关公司获益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在这7项重点科学领域中,每一项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都可能到运用新的材料,包括特种金属、高性能复合材料等,可以说新材料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根基。

相关报告认为,随着“十二五”国内经济转型、“十二五”规划重点转移到战略新兴产业上,新材料本身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发展和地位将显得愈发重要,同时也将催生更多更广的投资机会。

基础设施规划

基础设施规划

基础设施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各种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旨在提供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

基础设施规划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当前的需求,还要考虑未来的发展和可持续性。

1. 基础设施规划的重要性基础设施规划对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完善的基础设施系统可以提高交通运输、能源供应、通信网络和城市化水平,促进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2. 基础设施规划的要素在进行基础设施规划时,需要考虑以下要素:- 交通网络规划:包括道路、桥梁、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的规划和布局,以便提供高效的物流和人员流动。

- 能源规划:确定能源供应的来源和分配,以满足工业、商业和居民的需求。

- 水资源规划:确保可持续地利用和管理水资源,包括供水、排水和治理措施。

- 环境保护规划: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考虑环境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 社会福利设施规划:包括医疗设施、教育机构和文化娱乐场所等社会福利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3. 基础设施规划的挑战基础设施规划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难题,其中包括:- 资金限制:建设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项目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而政府的财政收入通常有限。

- 土地使用问题:找到适合建设基础设施的土地是一个挑战,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中。

- 社会影响评估:建设基础设施可能对当地社区和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和决策。

-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基础设施规划需要采用最新的技术手段和解决方案。

4. 成功的基础设施规划案例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基础设施规划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例如,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跨国合作,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区域融合。

新加坡则以其高效的交通网络和现代化的城市规划而闻名。

5. 未来趋势在未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加速,基础设施规划将变得更加重要。

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基础设施规划的关键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3、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每年新建200家左右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资金主要以单位 自筹为主,鼓励各市、区给予经费支持。对于建设成效明显的将优先推 荐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行常年申报,每年 度分两次认定。 条件: ——承担单位主营产品年销售收入1000万以上 ——具有固定的研发场地,配备必需的试验仪器装备 ——拥有专业研发队伍,中高级职称科技人员10人以上 ——具有稳定的研发投入,年投入研发经费不低于销售收入的3% ——研发方向和目标明确。项目建设期内有科技项目和专利等研发 产出。
7



三、苏州市科技创新政策性资助项目



1、申请资助项目时间: 2011-2013年度省级以上科技部门批准立项、资金于2013年到位的 项目。 2、资助项目范围: ——新建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最高200万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 给予相应资助。 ——国家重大专项、国家支撑计划、863与973计划项目 3、资助比例: ——企业承担单位按国家下拨数的30%资助,最高不超过100万 元;项目参与单位按10%资助,最高不超过20万元。事业单位承担按 国家下拨数的20%资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项目参与单位按10%资 助,最高不超过10万元。
13

(2)补贴类别 1、仪器提供绩效补贴: 平台入网单位依托平台进行开放共享服务活动的补助,由专家评审。为提 高仪器共享人员服务积极性,补贴资金用于服务人员的工作补贴不低于补贴 的30% 申报条件: ——苏州大市、独立法人、专人服务、入网共享, 申报条件: ——在线填报申请表; ——绩效以平台服务记录为准 ——数据真实性承诺; ——共享服务工作报告(含典型服务案例、用户反馈意见) 2013年度补贴正在申请中,至4月30日截止
10



——承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委员会或工作组的单位 资助分别为50万元、30万元和10万元。 ——采用国际标准项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采标资助5000元每 项,企业标准采标资助1万元每项。 创国家4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称号的企业,资助经费5万元,创 国家3A级的资助经费3万元;创省4A级的资助经费3万元,创省3A级的 资助经费1万元。


6


3、科技基础设施能力提升项目
支持对象:已通过验收的市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实验室。 申报单位须登录苏州市研发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大仪网)()注册 。 条件: 1、依托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提供共享服务,开展委托研发、技术 诊断、检测分析等服务 2、平台运行情况优良、技术实力雄厚、创新水平领先、服务能力突 出、成效显著 .采取第三方绩效考评方法,择优资助,每家资助经费不超过20万元, 用于进一步提升科技服务和研发水平
2、资助额度
——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省级地方标准研制项目 的资助分别不高于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修订项目不高于资助额 度的60%,第二起草单位按不高于资助额度的60%,第三至第五起草 单位按不高于资助额度的30%。同一单位的多个标准研制项目累计资助 金额不高于单一项目应资助额度的1.5倍,且累计资助总额不高于75万 元172 Nhomakorabea
1、企业研究院



2、企业院士工作站
今年新建8家企业院士工作站,在苏州市区注册的企业每家资助经 费不超过30万元 ,其他地区企业择优立指导性项目。 条件: ——申报企业应为上年度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优 先支持省重点企业研发机构。 ——有较完善的院士团队工作条件 ——引进院士团队专业方向应与企业主营业务一致,有一年以上的 实质性研发合作基础 ——团队驻企业年工作时间不少于300人日。
14


2、仪器使用补贴 申报条件 ——企业研发活动中产生的检测、特殊加工费用 ——企业年收入4亿元以下, ——在职人员不超过500人, ——科技人员占比不低于30%,研发人员比例不低于10%, ——R&D费用不低于5% 注:强制认证,商业验货等认证类/计量类检测服务不在补贴范围内 2013年度仪器使用补贴第一批已于2014年1月发放,共有188家企业获 得补贴,发放金额约250万元 申报材料 在线填报申请表和汇总表 营业执照
8

4、申报材料: ——2013年度苏州市科技创新政策性资助项目申请表; ——证明申请依据的相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复印件以及拨款到帐证明; ——非项目第一承担的,需提供作为合作单位的相关协议或证明文 件以及经费到帐证明。
9
四、技术标准战略资助
1、资助类型
——标准研制项目(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省级地 方标准) ——标准化组织相关秘书处承担项目 ——标准化良好行为、采标项目(于2013年度通过确认或备案的 项目)
科技基础设施计划及其相关内容解读
一、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专项 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三、企业技术标准资助 四、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项目补贴 五、自主创新政策性补助
.
1
一、企业研发机构专项

根据《苏州市推进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专项行动方案 (2012~2015年)》和《苏州市推进企业高水平研发机构建设工作方案》, 分层次推进研发机构建设,力争在3-5年内,建设10家国家工程技术中心、 省企业实验室,200家省级重点企业研发机构,1000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 14年度建设5个企业研究院,每家资助100万元。各市区限报2家。 条件: ——建有省级以上创新载体 ——拥有行业知名专家领衔的50人以上的创新研发团队 ——拥有核心技术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 ——建设期间企业年均科技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例不低于3% ——有相对独立的研发工作场地,面积不少于3000㎡。
4

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1、重点实验室(企业)
围绕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原创研究能力,面向苏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 产业,重点建设5家企业重点实验室,每家重点实验室资助经费不超过30万元。 各区限报2项,各市择优立指导性项目。 条件:


——企业主导产品上年度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近三年连续盈利 并有所增长, R&D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 ——拥有国内领先水平的20人以上专职创新团队和相关领域发明专 利等核心技术 ——实验室研究目标明确,新增投入(不含转移资产)不低于500 万元 ——研发场所独立集中,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

5


2、重点实验室(科教单位)
重点面向民生科技领域,主要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事 业单位,开展重大科学技术前沿研究和原始创新性应用研究,新建5家 重点实验室,每个资助经费不超过30万元。每个单位限报1项。 条件: ——拥有相关领域发明专利等核心技术 ——有20人以上的科研团队,其中10人以上需具有高级职称 ——实验室新增投入(不含转移资产)不低于500万元 ——研究与实验场地独立集中,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

3、受理、评审和审批
——市质监部门、科技部门受理技术标准战略项目资助申请。
11


——市质监会同科技、财政等部门组织专家对已受理的申请项目进 行审核,根据评审结果决定资助项目及资助额度。 ——评审后由三家单位联合发文下达资助经费。
12
五、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项目补贴



根据苏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科技创新 体系建设的若干政策》(苏发【2013】3号)和《苏州市推动中小科技 企业快速发展的若干措施》(苏府【2013】153号)文件精神,由苏州 市科技局委托苏州市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中心(苏州市生产力促 进中心)组织实施 (1)实施细则 ——苏州市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管理办法 ——苏州市大型科学仪器设施服务绩效补贴实施细则 ——苏州市中小科技企业仪器设施使用费用补贴实施细则 ——苏州市中小科技企业仪器设施租赁费用补贴实施细则
15


——上年度财务报表
——检测发票 ——检测证明(委托合同、委托单、检测报告) ——研发项目证明材料(企业研发项目证明,用于证明检测产品为申 报企业研发) 补贴金额: 使用费用10万元以下,不超过20%;超过1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0%;
同一企业同一年度不超过30万元;
16



3、租赁补贴 租赁方需为平台合作租赁企业(由平台负责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各 企业也可推荐),由平台参与(保证租赁行为真实),完成后由平台出 具《仪器租赁备案确认书》。 补贴金额: 租赁费用5万以下,不高于50%;超过5万的部分不高于30%,最高 20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