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教师:宋天文)
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背景墙下条形基础课程是一门为初学者设计的基础课程,旨在引导学员了解和掌握墙下条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墙下条形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土木工程领域的结构形式,掌握其基础知识和技能对于从事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至关重要。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员达到以下目标:1.理解墙下条形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2.掌握墙下条形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大纲1. 墙下条形概述•墙下条形定义和分类•墙下条形的应用领域•墙下条形的重要性和优势2. 基本原理和设计原则•墙下条形的工作原理•墙下条形的受力分析•墙下条形的设计要点和规范3. 条形设计的基本计算•条形设计参数的确定•条形尺寸的计算方法•条形材料的选择和使用4. 案例分析与实践•实际案例分析•使用计算软件进行设计•案例实际操作演练5. 团队合作与项目实施•形成小组进行实践项目•分工合作完成项目任务•项目实施和结果分析四、课程评估与考核方式学员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课程评估和考核:1.平时表现(占总评成绩的30%):–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积极性;–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团队协作能力和贡献度。
2.课程项目(占总评成绩的40%):–根据指定的项目任务进行团队合作,完成设计和计算;–撰写项目报告,向教师展示项目成果。
3.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30%):–考察学员对墙下条形基础知识和应用的理解程度;–包括选择题和解答题。
五、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教材:《墙下条形基础课程教程》•计算软件:AutoCAD、STAAD.Pro等•相关论文和研究资料六、教学团队本课程的教学团队由以下成员组成:•主讲教师:XXX(联系方式:xxx)•助教:XXX(联系方式:xxx)七、备注本课程不限制学员的专业背景,但建议具备一定的土木工程和结构设计基础知识。
学员可以自行组成团队完成课程项目,也可以由教师安排团队分组。
浅基础设计指导书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设计第一部分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一、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某教学楼采用毛石条形基础,教学楼建筑平面如图1所示,试设计该基础。
图1 建筑平面图(二)设计资料⑴工程地质条件如图2所示。
图2工程地质剖面图⑵室外设计地面-0.6m,室外设计地面标高同天然地面标高。
⑶由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分别为外纵墙∑F1K=558.57kN,山墙∑F2K=168.61kN,横墙∑F3K=162.68kN,纵墙∑F4K=1533.15kN。
⑷基础采用M5水泥砂浆砌毛石,标准冻深为1.2m。
(三)设计容⑴荷载计算(包括选计算单元、确定其宽度)。
⑵确定基础埋置深度。
⑶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⑷确定基础的宽度和剖面尺寸。
⑸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
⑹绘制施工图(平面图、详图)。
(四)设计要求⑴计算书要求书写工整、数字准确、图文并茂。
⑵制图要求所有图线、图例尺寸和标注方法均应符合新的制图标准,图纸上所有汉字和数字均应书写端正、排列整齐、笔画清晰,中文书写为仿宋字。
二、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荷载计算1.选定计算单元对有门窗洞口的墙体,取洞口间墙体为计算单元;对无门窗洞口的墙体,则可取1m 为计算单元(在计算书上应表示出来)。
2.荷载计算计算每个计算单元上的竖向力值(已知竖向力值除以计算单元宽度)。
(二)确定基础埋置深度dGB50007-2002规定d min=Z d-h max或经验确定d min=Z0+(100~200)mm。
式中Z d——设计冻深,Z d= Z0·ψzs·ψzw·ψze;Z0——标准冻深;ψzs——土的类别对冻深的影响系数,按规中表5.1.7-1;ψzw——土的冻胀性对冻深的影响系数,按规中表5.1.7-2;ψze——环境对冻深的影响系数,按规中表5.1.7-3;(三)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式中f 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f 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已知)(kPa);ηb、ηb——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已知);γ——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kN/m3);γ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kN/m3);b——基础底面宽度(m),当小于3m按3m取值,大于6m按6m取值;d——基础埋置深度(m)。
基础工程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初稿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1.工程概述,设计依据1.1工程概述某厂房工程,侧墙为钢筋混凝土,墙厚0.37m,墙高6m,作用在基础顶面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F K=242KN,M K=10KN*m,准永久组合F=212KN。
工程地质情况经地质勘探如图1-1所示,且该地区地势平坦,地下水无腐蚀性。
1.2.设计要求:请设计条形扩展基础并进行沉降计算,(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0)。
一、要求:1 手算计算书,A4(或16k)纸,封皮样例附后;2 CAD绘制设计图纸,包括结构尺寸,剖面图,钢筋配筋图,工程量统计表,设计图纸样例附后二、不同材料设计值参考:1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抗压强度f c =9.6MPa ,抗拉强度 f t =1.1MPa 。
钢筋HRB335,抗拉强度 fy =300MPa1.3.设计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土力学》(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湖南大学 苏州科技学院合编 第三版) 《基础工程》(华南理工大学 浙江大学 湖南大学合编 第二版) 2013年长城学院工程技术系《基础工程》设计任务书 2.分析不同计算中的荷载组合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3.0.5条有关地基基础设计所采用的作用效应与相应的抗力限值的规定,本设计荷载取值如下:1. 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时,传至基础或承台底面上的作用效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标准组合。
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 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准 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相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3.确定基础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作用效应和相应的基底反力,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3. 选择持力层,初步确定埋深3.1选择持力层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第一层为0.6m 填土不满足承载力要求。
第三层土为淤泥质粘土,且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承载力较第二层低,属于软弱下卧层,故选择第二层作为持力层。
墙下钢筋混泥土条形基础设计
(三)设计 1、基础宽度
b F fa 20d
2、地基净反力
扣除基础以及上覆土层自重后的地基反力。
地基净反力
(1)中心荷载作用 (2)偏心荷载作用
pj
F b
pjmax N 6M pjmin b b2
pjmax N(16e)
pjmin b
b
e M(b)
N6
3、基础的底板厚度
基础的断面设计包括底板厚度和配筋。
一、基础破坏形式
1、纯剪破坏(纯剪破坏、斜压破坏); 2、斜截面剪切破坏(冲切破坏、剪压破坏); 3、弯曲破坏。
对基础高度,通常条形基础只 需验算剪压破坏,单独基础则 需验算冲切破坏。
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一)基础截面形式 一般为梯形截面
≥
• 2. 底板
底板边缘处高度一般不小于200mm,并取 50mm的倍数,当底板厚度小于250mm可做 成等厚度;当厚度大于250mm时,可做成梯 形断面,坡度i≤1:3,也可做成阶梯形,每 阶高度300~500mm
墙下条形基础抗剪抗弯验算截面选取
1
1
0
墙体材料为砖且放脚不大于1/4 砖长时,验算截面在墙面处。
b1
b
b0 2
墙体材料为混凝土时, 验算截面在墙脚处。
b1
bb0 2
0.06
剪力设计值、弯矩设计值的计算 (1)中心荷载作用
V pjb1
M
1 2
p jb12
(2)偏心荷载作用
V12(pjmaxpj1)b1
N (n=1~1.5)
n( fa 20d)
A=(1.1~1.4)A0或b=(1.05~1.1)b0
墙下条形基础
对于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来说,其最关键的结构在于垫层部分,这是承载上部结构受力的主要构造。我 国建筑行业对墙下条形基础构造的垫层有明确规定,要求其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70 mm,垫层厚度过小会影响到 基础构造的承载力。按照现场施工普遍选用的垫层厚度,当前墙下钢筋基础的垫层通常采用100 mm,这独立基础(单独基础)统称为扩展基础,扩展基础的作用是把墙或柱的荷载侧向扩展到 土中,使之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当前,扩展基础包括无筋扩展基础、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具体情况 如下。
无筋扩展基础
无筋扩展基础系指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无需配置钢筋的墙下条形 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无筋基础的材料都具有较好的抗压性能,但抗拉、抗剪强度都不高。为了使基础内产生的 拉应力和剪应力不超过相应的材料强度设计值,设计时需要加大基础的高度。实际使用过程中,无筋扩展基础应 按照建筑地质层的具体构造。对基础层实施勘测分析,掌握具体承载力指标后再进行基础施工。
基本信息
墙下条形基础是指长度很大并与建筑物地面以上结构形状相适应的基础形式,承受较小荷载时用砖、石、混 凝土建造,按刚性基础结构方法计算;承受较大荷载或地基承载力较小时,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在轴向或单向偏 心荷载作用下底板的弯曲可按扩展(板式)基础简化方法计算。设计人员在做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设计时, 常规方法的设计流程为:依据基础底面的受力情况,先假设基础宽度,对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进行验算后, 得到基础底面宽度的设计值;根据工程经验,先假设基础高度,对基础受剪切承载力进行验算后,得到基础高度 的设计值;依据基础宽度及高度的设计值,求得基础底板的配筋。采用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但是 往往需要经过多次校核承载力和调整尺寸,过程比较复杂、略带随意性,而且依此设计的基础是否经济,需要经 过预算确定,加大了工作量 。
墙下条形基础、柱下独立基础基础设计
墙下条形基础、柱下独立基础基础设计一、 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1)荷载计算由题条件:外墙选取两窗中心线间的距离3.3m ,为计算单元宽度。
m kN m kN F F kk /26.169/3.357.5583.311===∑ 山墙:取1m 为计算单元宽度m kN m kN F F k k /61.168/161.168122===∑ 内横墙:取1m 为计算单元宽度m kN m kN FF k k /68.162/168.16213===∑ 内纵墙:取两门中心线间的距离8.26m 为计算单元宽度m kN m kN F F kk /61.185/26.815.153326.844===∑ (2)查表[1]得敦煌地区的标准冻深m Z 2.10=,按老师要求,一组基础埋置深度m D 3.1min =,首先假定基础埋深为1.3m ,假设b m 3<,无需宽度修正,查表得粉质粘土6.1=d η,则地基承载力修正为)5.0(-+=d f f m d ak a γη其中m γ=3/23.173.18.0185.06.1m kN =⨯+⨯ 解得:2/06.218m kN f a =(3)确定基础宽度 外纵墙:df F b a k G 1γ-≥ 解得:m b 865.01≥ 同理得 山墙:m b 862.02≥内横墙:m b 831.03≥内纵墙:m b 949.04≥求得条形基础宽度,即无需进行承载力宽度修正,(2)中成立。
统一取m b 1=。
(4)确定基础高度基础为条形毛石基础,采用M5水泥砂浆砌毛石,内横墙和内纵墙基础采用两层毛石,计算每层台阶的伸出宽度m b t 2.019.0424.01<=-=。
查表8.1.2[2]毛石基础宽高比的允许值,得tan α=5.1/1 计算基础宽度285.05.11424.01tan 40=⨯-=-≥αb b h m 根据灰石基础高度要求,得m h 5.0=,外纵墙和内纵墙基础亦采用两层毛石。
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课程设计示例
2.山墙基础 山墙以 1m 墙体为荷载计算单元,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F2K=268.45kN,则每延米 荷载 F2K:
F2k 268.45 268.45kN / m 1
3.内横墙基础 内横墙以 1m 墙体为荷载计算单元,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F3K=193.25kN,则每延
m
0.5 16 1.5 18 17.5kN / m 3 0 .5 1 .5
B.2.2
计算荷载
1.外纵墙基础 外 纵 墙 以 两 窗 中 心 间 3.3m 墙 体 为 荷 载 计 算 单 元 , 传 至 基 础 顶 面 的 竖 向 荷 载 ∑ F1K=768.35kN,则每延米荷载 F1K:
As M 22.56 10 6 459.10mm 2 0.9h0 f y 0.9 260 210
结合构造要求,底板受力钢筋选用φ12@100(As=942mm2) ,分布钢筋选用φ8@300。 2.山墙基础 (1)地基净反力
pj F 1.35 268.45 258.86kPa b 1 .4
d min zd hmax
4.计算地基持力层和下卧层承载力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计算地基持力层和下卧层承载力。
f a f ak b (b 3) d m (d 0.5)
5.计算墙下条形基础宽度 根据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以及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
As M 34.33 10 6 698.62mm 2 0.9h0 f y 0.9 260 210
结合构造要求,底板受力钢筋选用φ12@100(As=942mm2) ,分布钢筋选用φ8@300。 3.内横墙基础 (1)地基净反力
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
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一、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某教学楼采用毛石条形基础,教学楼建筑平面如图4-1所示,试设计该基础。
(二)设计资料⑴工程地质条件如图4-2所示。
杂填土 3KN/m 16=γ粉质粘土 3KN/m 18=γ3.0=b η a MP 10=s E6.1=d η 2KN/m 196=k f淤泥质土a 2MP =s E2KN/m 88=k f图4-1平面图图4-2工程地质剖面图⑵室外设计地面-0.6m,室外设计地面标高同天然地面标高。
⑶由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分别为外纵墙∑F1K=558.57kN,山墙∑F2K=168.61kN,内横墙∑F3K=162.68kN,内纵墙∑F4K=1533.15kN。
⑷基础采用M5水泥砂浆砌毛石,标准冻深为1.2m。
(三)设计内容⑴荷载计算(包括选计算单元、确定其宽度)。
⑵确定基础埋置深度。
⑶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⑷确定基础的宽度和剖面尺寸。
⑸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
⑹绘制施工图(平面图、详图)。
(四)设计要求⑴计算书要求书写工整、数字准确、图文并茂。
⑵制图要求所有图线、图例尺寸和标注方法均应符合新的制图标准,图纸上所有汉字和数字均应书写端正、排列整齐、笔画清晰,中文书写为仿宋字。
⑶设计时间三天。
二、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荷载计算1.选定计算单元 对有门窗洞口的墙体,取洞口间墙体为计算单元;对无 门窗洞口的墙体,则可取1m 为计算单元(在计算书上应表示出来)。
2.荷载计算 计算每个计算单元上的竖向力值(已知竖向力值除以计算单元宽度)。
(二)确定基础埋置深度dGB50007-2002规定d min =Z d -h max 或经验确定d min =Z 0+(100~200)mm 。
式中 Z d ——设计冻深,Z d = Z 0·ψzs ·ψzw ·ψze ;Z 0——标准冻深;ψzs ——土的类别对冻深的影响系数,按规范中表5.1.7-1;ψzw ——土的冻胀性对冻深的影响系数,按规范中表5.1.7-2;ψze ——环境对冻深的影响系数,按规范中表5.1.7-3;(三)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5.0()3(m d b ak a -+-+=d b f f γηγη式中 f a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已知)(kPa);ηb 、ηb ——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已知);γ——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kN/m 3); γm ——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kN/m 3); b ——基础底面宽度(m ),当小于3m 按3m 取值,大于6m 按6m 取值;d ——基础埋置深度(m )。
[学士]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secret
[学士]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secret1. 课程介绍本课程是针对初学者设计的墙下条形构建基础课程,以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墙下条形的基本概念、构建原理及其应用。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墙下条形的定义及构成•墙下条形的构建流程•墙下条形的应用场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墙下条形的构建方法与使用场景,掌握其基本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相关领域的技术知识奠定基础。
2. 课程大纲本课程共包括十个章节,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墙下条形的概述1.墙下条形的定义2.墙下条形的组成3.墙下条形的基本原理第二章:墙下条形的类型1.墙下条形的种类2.墙下条形的特点3.墙下条形的优缺点第三章:墙下条形的设计1.墙下条形的设计要点2.墙下条形的计算方法3.墙下条形的设计实例第四章:墙下条形的制造1.墙下条形的制造工艺2.墙下条形的制造工具3.墙下条形的制造质量控制第五章:墙下条形的安装1.墙下条形的安装流程2.墙下条形的安装工具3.墙下条形的安装验收标准第六章:墙下条形的检验1.墙下条形的检验要求2.墙下条形的检验工具3.墙下条形的检验流程第七章:墙下条形的维修1.墙下条形的维修方法2.墙下条形的维修工具3.墙下条形的维修质量控制第八章:墙下条形的保养1.墙下条形的保养方法2.墙下条形的保养周期3.墙下条形的保养标准第九章:墙下条形的应用1.墙下条形的应用场景2.墙下条形的特殊用途3.墙下条形的应用实例第十章:墙下条形的未来1.墙下条形的发展趋势2.墙下条形的技术创新3.墙下条形在未来的应用预测3. 课程师资队伍本课程由经验丰富的墙下条形专业学者、工程师和技术研究人员担任教学任务,确保教学内容的权威性与实用性。
4. 预期效果完成本课程后,学生将能够:1.熟悉墙下条形的基本概念、构建原理及其应用场景;2.掌握墙下条形的基本构建方法,并能够实际操作;3.理解墙下条形的计算与设计流程,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制造;4.能够检查、维修和保养墙下条形,并理解其在具体应用中的优缺点;5.能够应用墙下条形解决具体问题并进行技术创新。
浅基础设计指导书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设计第一部分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一、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某教学楼采用毛石条形基础,教学楼建筑平面如图1所示,试设计该基础。
图1 建筑平面图(二)设计资料⑴工程地质条件如图2所示。
图2工程地质剖面图⑵室外设计地面-0.6m,室外设计地面标高同天然地面标高。
⑶由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分别为外纵墙∑F1K=558.57kN,山墙∑F2K=168.61kN,内横墙∑F3K=162.68kN,内纵墙∑F4K=1533.15kN。
⑷基础采用M5水泥砂浆砌毛石,标准冻深为1.2m。
(三)设计内容⑴荷载计算(包括选计算单元、确定其宽度)。
⑵确定基础埋置深度。
⑶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⑷确定基础的宽度和剖面尺寸。
⑸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
⑹绘制施工图(平面图、详图)。
(四)设计要求⑴计算书要求书写工整、数字准确、图文并茂。
⑵制图要求所有图线、图例尺寸和标注方法均应符合新的制图标准,图纸上所有汉字和数字均应书写端正、排列整齐、笔画清晰,中文书写为仿宋字。
二、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荷载计算1.选定计算单元对有门窗洞口的墙体,取洞口间墙体为计算单元;对无门窗洞口的墙体,则可取1m 为计算单元(在计算书上应表示出来)。
2.荷载计算计算每个计算单元上的竖向力值(已知竖向力值除以计算单元宽度)。
(二)确定基础埋置深度dGB50007-2002规定d min=Z d-h max或经验确定d min=Z0+(100~200)mm。
式中Z d——设计冻深,Z d=Z0·ψzs·ψzw·ψze;Z0——标准冻深;ψzs——土的类别对冻深的影响系数,按规范中表5.1.7-1;ψzw——土的冻胀性对冻深的影响系数,按规范中表5.1.7-2;ψze——环境对冻深的影响系数,按规范中表5.1.7-3;(三)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式中f 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f 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已知)(kPa);ηb、ηb——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已知);γ——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kN/m3);γ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kN/m3);b——基础底面宽度(m),当小于3m按3m取值,大于6m按6m取值;d——基础埋置深度(m)。
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
班级(专业)土木工程3班设计人Shih一、课程设计题目:《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题目第一部分墙下条形基础设计(无筋扩展基础)一、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某四层教学楼基础采用无筋扩展条形基础,教学楼建筑平面布置图如图1-1所示,梁L-1截面尺寸为200mm×500mm,伸入墙内240 mm,梁间距为3.3 m,外墙及山墙的厚度为370 mm,双面粉刷,试设计该基础。
(二)设计资料⑴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⑵工程地质务件: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黏土,层厚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ak f=130kPa。
③号土层:黏土,层厚1.5m,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ak f=180kPa。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2.7m,中密,承载力特征值ak f=240kPa。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ak f=300kPa。
⑶岩土设计技术参数地基岩士物理力学参数如表2.1所示。
⑷水文地质条件①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②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
⑸室外设计地面-0.45m,室外设计地面标高同天然地面标高。
⑹由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标准值分别为外纵墙∑F1K=560kN,山墙∑F2K=170kN,内横墙∑F3K=163kN,内纵墙∑F4K=1540kN。
⑺基础采用M5水泥砂浆砌毛石、M7.5水泥砂浆砌标准粘土砖或C15砼,工程位于昆明市内,基础埋深可不考虑标准冻深的影响,但应根据影响埋深的相关条件合理确定基础埋深。
(三)设计内容⑴荷载计算(包括选计算单元、确定其宽度)。
⑵确定基础埋置深度。
⑶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⑷确定基础的宽度和剖面尺寸。
⑸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若存在软弱下卧层情况)。
⑹绘制施工图(基础平面布置图、基础详图),并提出必要的施工说明。
(四)设计要求⑴计算说明书要求:计算说明书一律用A4幅面;装订顺序:封面(须注明:《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日期),目录、设计任务书,计算说明书;要求书写工整、数字准确、图文并茂。
墙下钢筋混泥土条形基础毕业设计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设计要求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完成基础结构设计,包括基础平面布置、基础梁和基础垫 层的尺寸和配筋。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进行基础承载力、沉降和稳定性计算和分析。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考虑施工可行性,优化设计方案。
根据设计图纸,加工和安装钢筋 。
施工质量控制
01
材料质量控制
确保使用的钢筋、水泥、砂石等材 料质量合格。
质量检测与验收
对已完成部分进行质量检测和验收, 确保质量达标。
03
02
施工过程监控
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各 道工序符合设计要求。
不合格处理
对不合格部分进行处理和修复,直 至达到设计要求。
04
设计方法与流程
采用了理论计算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首先进行了地质勘察,收集了相关资料,然后 根据荷载要求进行了基础尺寸和配筋计算。在设计中,注重细节处理,如钢筋的布置、混 凝土的配合比等,以确保基础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创新点与亮点
本次设计在传统条形基础的基础上,引入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提高了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 定性。同时,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环保因素,采用了低环境负荷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 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问题三
长期性能的监测和维护:虽然本次设 计过程中对基础的长期性能进行了预 测和分析,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可 能出现各种不可预见的问题。建议在 基础投入使用后,定期进行性能监测 和维护,及时发现问题并研究领域拓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不断提高,墙下钢筋混泥土条形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方法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未来 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基础的力学性能、材料性能以及施工工艺等方面,提高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新)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Ⅰ 设计资料一、设计题目某教学楼采用毛石条形基础,教学楼建筑平面如图1-1所示,试设计该基础。
(一) 工程地质条件如图1-2所示(二)室外设计地面-0.6,室外设计标高同天然地面标高。
(三)由上部构造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分别1KF =558.57KN ∑外纵墙 2K F =168.61KN ∑山墙 3K =F 162.68KN,∑内横墙4KF =1533.15KN ∑内纵墙。
图1-2 工程地质剖面图(四)基础采用M5水泥少浆砌毛石,标准冻深1.2m。
Ⅱ基础设计一、设计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2010年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基础工程实训任务书二、设计步骤(一)荷载计算1、选定计算单元取房屋中有代表性的一段作为计算单元外纵墙:取两窗中心间的墙体 山墙、内横墙:分别取1m 内纵墙:取①-②轴之间两门中心间的墙体2、荷载计算 外纵墙:取两窗中心间的距离3.3m 为计算单元长度, 则 1K 1K F 558.57KN F 169.26KN/m 3.3m 3.3m∑=== 山墙:取1m 为设计单元宽度,则 2K 2K F 168.61KN F 168.61KN /m 1m 1m∑=== 内横墙:取1m 为设计单元宽度,则 3K 3K F 162.68KN F 162.68KN/m 1m 1m∑=== 内纵墙:取两门中心间的距离8.5m则 4K 4K F 1533.15KN F 180.37KN/m 8.5m 8.5m∑=== (二)(1)确定基础埋置深度d 考虑基础底面应位于冻结线下200mm ,故基础埋深为 0d=z 200(1200200)1400mm +=+=(三)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假设b <3m ,因d=1.6m >0.5m , 故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只需进行深度修正3m 140.5180.917.29KN/1.4m γ⨯+⨯== []m a ak d (d 0.5)196 1.617.29KPa=220.90KPa f f γη+-=+⨯=(1.4-0.5)(四)确定基础宽度、高度1、基础宽度 0.6d 1.4m 1.7m 2=+=()G 2G 3G 4G 1K 12K 3K 4Ka a a a m 0.906m220.9020 1.7d 168.61m 0.902m 220.9020 1.7d 162.68m 0.870m 220.9020 1.7d 180.37m 0.965m 220.9020 1.7dF 169.26f F f F f F f b b b b γγγγ----≥==-⨯≥==-⨯≥==-⨯≥==-⨯外纵墙:山墙:内横墙:内纵墙: 所有墙体基础宽度都取1.0m 。
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背景介绍在建筑和土木工程领域中,墙下条形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
墙下条形有助于增强墙体的抗震性能,并提供额外的支撑作用。
然而,学习者对于墙下条形的设计与施工常常存在困惑。
本课程将针对墙下条形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教学,帮助学习者掌握墙下条形的设计与施工技术。
二、课程目标•了解墙下条形的定义、作用和分类;•掌握墙下条形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理解墙下条形的施工工艺和注意事项;•能够独立完成墙下条形的设计和施工任务。
三、学习内容3.1 墙下条形的定义和作用(预计学时:2小时)•墙下条形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墙下条形的作用和优点。
3.2 墙下条形的分类(预计学时:2小时)•墙下条形的常见分类;•不同分类下的应用场景和特点。
3.3 墙下条形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预计学时:4小时)•墙下条形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墙下条形的设计计算步骤和方法;•使用计算软件辅助墙下条形设计的介绍和实践。
3.4 墙下条形的施工工艺和注意事项(预计学时:4小时)•墙下条形的施工流程和工艺;•墙下条形施工的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墙下条形施工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3.5 墙下条形的设计与施工案例分析(预计学时:4小时)•分析墙下条形设计与施工的典型实例;•对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讨论和总结。
四、学习评估方式本课程的学习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作业:学习者需完成对墙下条形设计案例的计算和分析,提交设计报告和施工方案。
作业占总成绩的60%。
2.期末考试:以闭卷形式进行,考察学习者对于墙下条形设计和施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考试占总成绩的40%。
3.学习参与度:学习者的课堂积极参与度将会在总成绩中有所体现。
五、参考资料1.《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2.《建筑施工工艺与企业标准》3.《墙下条形设计与施工规范》以上为《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的大致内容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将能够全面掌握墙下条形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为今后在建筑和土木工程领域的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
步骤清晰的--墙下条形基础计算方法(一步步教你做)
1墙下条形基础为砌体砖混结构特有,框架和底框结构不在砌体结构中计算,去另外的计算过按钮,建模之后选择pm中的”平面荷载显示校核”
2进入之后选择如下所示的按钮
3
4
5
6墙下条形基础的荷载主要来自于墙体,所以取墙体的荷载值,注意单位为kn,墙上显示的数值为墙体上产生的总荷载,,在理正计算的时候要转换成均布荷载,即墙体上的数值X/l=q ,x墙体上的为白色数值,l为墙段的长度,可以取净长,或者是轴线间的长度,净长结果比较保守一点
7.如果觉得计算可能不保险,可以选择奖墙体上的所有荷载相加,然后除以线长,得到线荷载。
在计算基础宽度。
如下有两种情况
1).图中为一段墙体,无洞口,但是由于构造柱的原因,将墙体分成两段,但是墙体自身性质相同,并无差异,所以讲两个数值相加,即1445+939,然后加上中间构造柱的数值,边柱的荷载按照交接墙体数量均分,除以总长度,可以得到均布荷载。
不要讲结果看成唯一的判断结果,要自己能够分析计算结果。
2)
图中为横向梁,计算时同样取墙体上的白色数值,加上黄色的构造柱荷载,除以线长,得到均布荷载,但是注意,柱子收到两个方向的荷载,即x和y向,尝试将柱子的荷载均分之后,再叠加墙体荷载求均布荷载。
手动计算基础面积:按照上述的方法计算出均布荷载q之后,P≤fa;P=F/A=ql/bl=q/b;b为条基的宽度。
即b=q/fa。
墙下钢筋混泥土条形基础毕业设计PPT课件
A
B
C
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查找资料、整理文献、分析案例等途 径,提高了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团队协作经验
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与队友共 同协作,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与建议
持续学习与实践
在未来的工作中,应不断学习新知识、 新技能,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综
质量控制
采用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各道工序符合规范要求,保证工程质 量。
06
结论与展望
毕业设计的总结与收获
专业技能提升
通过实际操作和深入研究,加深了对钢筋 混泥土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的理解,提高
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设计成果
完成了墙下钢筋混泥土条形基础的 详细设计和施工方案,包括基础结 构、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方面的
合素质。
团队合作与沟通
加强与同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 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工作效
率。
创新与改进
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勇于创新和尝试, 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和施工工艺,提高 工程质量。
客户至上
始终关注客户需求,提供优质的服务 和技术支持,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满意。
THANKS
感谢观看
材料采购与运输
优化材料采购和运输方案,降低材料成本和运输费用。
05
工程实例分析
工程概况
01
02
03
04
工程名称:某住宅楼工程
建设地点:某市郊区
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
工程特点:地基土质复杂,地 下水位较高,抗震设防烈度为
7度。
设计方案的确定
设计依据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地震参数、建筑要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专业)土木工程3班设计人Shih
一、课程设计题目: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题目
第一部分墙下条形基础设计(无筋扩展基础)
一、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某四层教学楼基础采用无筋扩展条形基础,教学楼建筑平面布置图如图1-1所示,梁L-1截面尺寸为200mm×500mm,伸入墙内240 mm,梁间距为3.3 m,外墙及山墙的厚度为370 mm,双面粉刷,试设计该基础。
(二)设计资料
⑴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⑵工程地质务件: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黏土,层厚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ak f=130kPa。
③号土层:黏土,层厚1.5m,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ak f=180kPa。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2.7m,中密,承载力特征值ak f=240kPa。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ak f=300kPa。
⑶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地基岩士物理力学参数如表2.1所示。
⑷水文地质条件
①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②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
⑸室外设计地面-0.45m,室外设计地面标高同天然地面标高。
⑹由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标准值分别为外纵墙∑F1K=560kN,山墙∑F2K=170kN,内横墙∑F3K=163kN,内纵墙∑F4K=1540kN。
⑺基础采用M5水泥砂浆砌毛石、M7.5水泥砂浆砌标准粘土砖或C15砼,工程位于昆明市内,基础埋深可不考虑标准冻深的影响,但应根据影响埋深的相关条件合理确定基础埋深。
(三)设计内容
⑴荷载计算(包括选计算单元、确定其宽度)。
⑵确定基础埋置深度。
⑶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⑷确定基础的宽度和剖面尺寸。
⑸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若存在软弱下卧层情况)。
⑹绘制施工图(基础平面布置图、基础详图),并提出必要的施工说明。
(四)设计要求
⑴计算说明书要求:计算说明书一律用A4幅面;装订顺序:封面(须注明:《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日期),目录、设计任务书,计算说明书;要
求书写工整、数字准确、图文并茂。
⑵制图要求:要求采用CAD绘图,图幅建议图纸采用A2或A3幅面,所有图线、图例尺寸和标注方法均应符合国家现行工程制图标准,图纸上所有汉字和数字均应表达要清楚、排列整齐、规范,汉字为仿宋字。
施工图图纸折叠成A4大小。
⑶设计时间5天。
注:要求提交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各1份。
(五)设计建议
在复习本课程理论知识,收集并阅读相关设计规范和参考书后进行本课程设计任务
详细设计说明书
(一)荷载计算
1.选定计算单元体
外纵墙:取两窗中心间的墙体3.3m 山墙、内横墙:分别取1m 内宗墙:取①-②轴之间两门中心间的墙体
2.荷载计算
外纵墙:取两窗中心间的距离3.3m 为计算单元长度,则:
标准值:1k 1k 560
169.7/3.3 3.3
F F Kn m ===
山墙:取1m 为设计单元宽度:
标准值: 2k 2k 170
170/11
F F Kn m =
== 内横墙:取1m 为设计单元宽度:
标准值:3k 3k 163163/11
F F Kn m === 内纵墙:取两门中心间的距离:
标准值: 3k
3k [9.9(20.90.120.25)]
F
F =-⨯++∑
1540
208.11/[9.9(20.90.120.25)]
Kn m =
=-⨯++
(二)确定基础埋置深度d
由于选定的地区在云南昆明,不考虑冻深的影响,故选择埋置深度d=1,.8m
(三)确定基础地基承载力f a 的。
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
由题意已知e=0.58 I l =0.78
由此根据规定e=0.58<0.85,L I =0.78<0.85 根据上可此查表得ηb=0.3,ηd=1.6
地基地面以上土的平均重度:
3/224.138
.11
.04.92.0)1020(1205.018m KN m =⨯+⨯-+⨯+⨯=
γ
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
f
a
()k
=
0.5180 1.613.224(1.80.5)207.54d
m
a
a d Kpa f
f
η
γ++=+⨯⨯-=
上式中d 按室外地面算起
(四)确定基础的宽度高度
1.确定基础的宽度
由公式k
a b F f h
γ-⨯≥可得
其中式中0.45
h 1.5752
==1.8-
外纵墙横墙
k 1a 169.7
0.95207.6420 1.575
F b f h γ==-⨯-⨯≥
山墙 k 2a 170
0.97207.6420 1.575
F b f h γ==-⨯-⨯≥
内横墙
k 3a 163
0.93207.6420 1.575
F b f h γ==-⨯-⨯≥
内纵墙 k 4a 208
1.18207.6420 1.575
F b f h γ==-⨯-⨯≥
根据以上数据可确定基础底宽取1.2m
地基承载力验算
外纵墙:kpa d b F P G k k 71.172565.1202.17.169=⨯+=+=
γ 山墙:kpa d b F P G k k 97.172565.1202.1170
=⨯+=+=
γ 内横墙:kpa d b F P G
k k 13.167565.1202.1163
=⨯+=+=γ 内纵墙kpa d b F P G k k 63.204565.1202
.1208
=⨯+=+=
γ 所有Pk<fa ,满足要求,b=1.2m
由于地基承载力验算 b <3 由此可知f a 不需要修正
2.确定基础的高度
由以上过程确定b=1200mm
可以采取“两皮一收”的方法,并且取阶数。
370mm 墙(两皮一收)
01200370
4152
b mm -==
砌法每二皮收60mm 砖长 则041576060
b n ===阶
240mm 墙(两皮一收)
01200240
4802
b mm -=
= 砌法每二皮收60mm 砖长 则048086060
b n ===
阶
(五)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
由题意,给定地基不存在软弱下卧层,故不必进行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
(六)绘制施工图
略,详见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