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庙教学设计及模式分析

合集下载

《苏武庙》教学设计

《苏武庙》教学设计

《苏武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题:《苏武庙》一、教学目标:1.了解《苏武庙》的内容及历史背景;2.了解诗歌创作的过程;3.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苏武庙》的内容及历史背景;2.音乐鉴赏。

教学难点:1.介绍诗歌创作的过程;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先前听取《苏武庙》音乐和文本;2.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3.《苏武庙》诗歌的原作和译文。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唐诗三百首》的部分诗目,提问是否了解过《苏武牧羊》整个故事,并简单介绍唐代名将苏武的故事。

第二步:了解《苏武庙》的背景1.老师播放苏武牧羊的介绍视频,让学生了解苏武的故事发生在唐朝时期;2.介绍谭旭东先生,启发学生发现他用必修的历史知识为大家提供了很多音乐素材,尤其是他为《苏武庙》提供的音乐素材。

第三步:音乐鉴赏1.播放《苏武庙》的原曲,让学生听一遍,并善加鉴赏,分析音乐的曲调、节奏等元素;2.播放许多版本的《苏武庙》以了解不同版本的音乐元素,并让学生分析不同版本的区别。

第四步:诗歌创作和表达1.告诉学生《苏武庙》的诗歌是谭旭东先生根据苏武的故事所写的,并介绍诗歌创作的过程,2.给学生时间阅读《苏武庙》的翻译,之后要求学生根据音乐以及对此曲的鉴赏,自行创作诗歌并分享。

第五步:总结回顾整节课,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提醒他们进一步探索唐诗的奥秘,并提醒大家在学习诗歌的时候要结合音乐进行鉴赏,并通过自己的经历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诗歌。

五、作业请学生写出一篇对《苏武庙》曲调节奏的描述,及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并写一份诗歌(要求押韵、韵脚)来表达自己对这首歌曲的理解和感想。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深入了解唐代著名将领苏武的故事,认识了谭旭东先生,了解了《苏武庙》的创作历程,懂得了诗歌与音乐鉴赏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音乐中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之美。

《苏武庙》教学设计作业

《苏武庙》教学设计作业

《苏武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体会苏武的爱国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苏武的爱国情怀和感悟作者对苏武的崇敬之情与对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难点:理解本诗的艺术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增加学生的学习趣味教师讲述“苏武牧羊”的故事。

二、作者简介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

名岐,字飞卿,汉族,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为“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为“温韦”。

本首诗是作者瞻仰苏武庙后追思凭吊之作。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古诗并讲解考前须知(1)有节奏感(2)注意独处重音和低音(3)饱含对古人的怀念之情2、学生自读(1)以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2)标画出疑惑之处四、体会古诗含义学生自愿或小组推荐同学讲解古诗1、首联: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联想到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到当年苏武骤然见到汉使的情景,将他羁留匈奴十九年的各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魂销”二字。

2、颔联: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这是追思苏武当年望雁归思、荒塞牧归两幅画面,概括写出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

3、颈联: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苏武归来,宫殿楼台依旧,而自身已衰老。

4、尾联: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武帝已经长眠于茂陵,再也见不到完节归来的苏武封侯受爵了,苏武只能空自面对秋天的流水哭吊已逝去的先皇。

这句集中抒写了苏武归国后对武帝的追悼,这种故君之思,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感情。

四、感悟诗境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你认为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抒发了作者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对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

2、本诗的艺术表现手法(1)在相关时、空描写方面,诗篇深得纵横捭阖、驰骋自如之妙。

苏武庙教学设计

苏武庙教学设计

《苏武庙》教学设计
看疃学校叶驭风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把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步骤。

2、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学习苏武的高尚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讲述“苏武牧羊”的故事,教师作适当补充。

二、作者简介
三、整体感知
1、师范读古诗。

2、学生朗读请注意的事项:①有节奏感②有高低音③有古人情感。

选男女生各一代表朗读,然后学生再齐读。

3、学生自由朗读感受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4、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
首联:这两句分点“苏武”与“庙”。

颔联:这是两幅图画。

上一幅是望雁思归图。

下一幅是荒塞归牧图。

颈联:遥承首句,写苏武“回日”所见所感。

尾联:此联集中抒写苏武归国后对武帝的追悼。

四、再次朗读全诗
五、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
六、课堂练习
⑴这是一首怀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

诗人见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
⑵通过写所见所想,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结:略
七、布置作业
教学模式的理论分析
诗歌教学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时,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基于此,这首诗的教学以诵读为主要方法,朗读和背诵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

整体感知的环节,我对学生的初读进行了指导,诗歌朗读要富于韵律美,并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苏武的感人形象。

苏武庙教学设计

苏武庙教学设计

《苏武庙》教学设计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苏武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二、过程和方法1、合作学习,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培养整理文言字词的能力和句式习惯。

2、学会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

教学重难点: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学习概括内容要点的技能方法。

二、导入:“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戏剧、小说、各种文学作品中层出不穷,早已喻户晓。

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历尽艰辛,坚贞不屈。

自古以来苏武的崇高气节,成为中国人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心理要素。

现在,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的人生。

三、作者作品及背景。

1.作者简介: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

和帝永元元年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

后来, 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

作品——史书:《汉书》辞赋:《两都赋》诗:《咏史诗》2.简介《汉书》、苏武出使背景:《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

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四、重点词句交流1、给生字注音在书上。

2、范读—自由读(注意字音、断句、语气)3、重难点强调——指名翻译。

4、重要注释勾画。

五、整体感知1、人物传记是古代典籍中常见的文体,那应该怎样为一个人立传呢?本文是不是苏武的生平大事年表呢?明确:2、理清思路:苏武为何入胡?有何遭遇?结局如何?(请列出作者的思路提纲)缘由:奉命出使匈奴,以通和好。

温庭筠《苏武庙》教案及苏武牧羊的故事

温庭筠《苏武庙》教案及苏武牧羊的故事

温庭筠《苏武庙》教案及苏武牧羊的故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苏武庙》全文;(2)理解并掌握《苏武庙》中的关键词汇和修辞手法;(3)了解苏武牧羊的故事及其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苏武庙》;(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苏武牧羊故事的文化内涵;(3)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民族英雄苏武的敬仰之情;(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坚贞不屈的精神风貌;(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苏武庙》;(2)理解《苏武庙》的创作背景及诗意;(3)掌握苏武牧羊的故事及其历史意义。

2. 教学难点:(1)解析《苏武庙》中的生僻字词和修辞手法;(2)深入理解苏武牧羊故事所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温庭筠及其《苏武庙》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苏武庙》,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并尝试解答课文中的疑问。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苏武庙》的诗意,探讨苏武牧羊故事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重点解析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和修辞手法。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热爱祖国的品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苏武庙》;3. 推荐一篇与苏武相关的诗歌或文章,下节课进行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苏武庙》的熟练程度;2. 学生对苏武牧羊故事的理解和感悟;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苏武庙》的诗意和苏武牧羊故事的历史背景。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苏武牧羊故事为例,深入剖析民族英雄的品质和精神。

3. 采用情感教育法,激发学生对苏武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苏武庙》教学设计及模式分析

《苏武庙》教学设计及模式分析

《苏武庙》教学(导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怀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所感。

晚唐时期,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因此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忠贞不屈的爱国感情是时代的需要。

作者借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坚持民族气节的英雄形象,颂扬了苏武富有民族气节、忠贞不屈、心向故国的爱国情怀,以此激励国人。

这是一首凭古咏怀的好诗,表达含蓄,耐人寻味。

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概括诗歌大意。

3.品味语言,学会鉴赏诗歌的艺术美和情感美;了解诗歌中时空跳脱、反衬手法及其作用。

4.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通过《苏武庙》,教给学生学古诗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

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领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时空跳脱,反衬写法及其。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1.搜集并准备讲述“苏武牧羊”的故事。

2.反复朗读《苏武庙》一诗。

教学流程和策略: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师:(老师书写课题:苏武庙温庭筠)同学们,从题目中得到哪些信息?(学生争着回答。

然后老师据情况小结。

)师:“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

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谁愿意讲给大家听?(学生讲故事后,教师补充:苏武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汉武帝天汉元年(前100)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

他被扣留匈奴期间,匈奴多次逼降,他坚贞不屈。

后被流放到北海牧羊,“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十九年如一日,历尽艰辛,持节不屈,表现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英雄气概。

直至昭帝始元六年(前81),才返回汉朝。

两千多年来,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人格的榜样,苏武成了坚贞爱国的代名词。

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庙》,感受他的非凡人生和高尚情怀。

师:温庭筠大家了解吗?谁能给大家做一下介绍?(请 1~2 位学生介绍)看来同学做了充分的预习,这是个很好的习惯。

《苏武庙》教学设计

《苏武庙》教学设计

《苏武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借助注解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重点)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设计,品味语言,初步鉴赏诗歌的艺术美和情感美(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此诗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苏武所怀的敬意,热情地赞扬苏武的民族气节,寄托着作者的爱国情怀。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有一种让人爱得近乎心疼的文学精灵,它就是诗歌;有一种让无数文人学子如醉如痴的艺术神魔,它就是古代诗歌。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唐代诗人温庭筠的《苏武庙》,用心聆听他的爱国心曲。

二、作者介绍师:温庭筠大家熟悉吗?谁能给大家做一下介绍?(请1-2位学生介绍)看来同学做了充分的预习,这是个很好的习惯,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浏览一下。

PPT出示:写作背景苏武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他被扣留匈奴期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十九年如一日,爱国挚情丝毫未减,表现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英雄气概。

《苏武庙》一诗是温庭筠在凭吊苏武庙时的临风怀想之作,咏叹了苏武坚贞不屈的壮举,赞颂了苏武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

三、解说诗的内容师:通过朗读我相信同学对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通过两个问题来解说诗的内容。

(1)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前所写。

诗人见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2)通过写所见所想,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生:(1)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

想到的是:首联想到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担十九年的各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魂销”二字;颔联追思苏武当年望雁思归、荒塞牧归两幅画面,概写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

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依旧,而自身已衰老;尾联想到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

(2)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

四、赏析此诗师:我们再通过三个几个问题来赏析这首诗(3)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而本诗中的“销魂”却是另一种意蕴。

温庭筠《苏武庙》教案及苏武牧羊的故事

温庭筠《苏武庙》教案及苏武牧羊的故事

温庭筠《苏武庙》教案及苏武牧羊的故事教案章节:一、教案概述;二、诗歌背景;三、诗歌解析;四、苏武牧羊故事;五、课堂活动。

一、教案概述1. 教学目标:1.1 了解温庭筠及其《苏武庙》的创作背景。

1.2 分析并欣赏《苏武庙》的艺术特色。

1.3 传承和弘扬苏武的爱国精神。

2. 教学重点:2.1 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2.2 苏武牧羊故事的理解与感悟。

3. 教学难点:3.1 诗歌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2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诗歌背景1. 温庭筠简介:温庭筠(约812年-约870年),唐代诗人,花间词派代表人物。

2. 《苏武庙》创作背景:唐宪宗元和年间,民族矛盾尖锐,边塞战事频仍。

诗人借赞颂苏武的爱国精神,表达自己对国家忠诚的情感。

三、诗歌解析1. 诗歌大意:诗歌通过描绘苏武牧羊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的忠贞爱国精神。

2. 诗歌艺术特色:2.1 运用丰富的想象力,生动描绘苏武牧羊的情景。

2.2 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满敬意。

四、苏武牧羊故事1. 苏武简介:苏武(前140年-前60年),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

2. 苏武牧羊故事梗概:汉武帝时期,苏武出使匈奴,后被匈奴扣留。

匈奴贵族多次威逼利诱,让苏武投降,但他始终坚贞不屈。

苏武被流放于北海牧羊,历经艰辛,仍保持对汉朝的忠诚。

19年后,苏武终于回到祖国。

3. 苏武的精神品质:3.1 坚定的信仰和忠诚精神。

3.2 勇敢面对困境,顽强生存。

3.3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五、课堂活动1. 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描绘的苏武形象。

3. 讲述苏武牧羊的故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苏武的爱国精神。

4. 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谈谈如何在学习、生活中践行爱国主义。

六、诗歌鉴赏与创意写作1. 欣赏《苏武庙》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牧羊北海边”、“苏武持汉节”等。

2. 分析诗中的象征意义,如羊代表纯洁,节代表忠诚等。

3. 进行创意写作,让学生以苏武的视角写一封信给汉武帝,表达自己的忠诚和对祖国的思念。

《苏武庙 》教学设计

《苏武庙 》教学设计

《苏武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重点)2.了解作家温庭筠基本情况;背诵本诗。

过程与方法:1.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苏武所怀的敬意以及赞扬,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价值,贫贱不能移的爱国之志。

2.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收集查阅温庭筠、苏武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感情,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

古代儒家思想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思想一直影响着许多仁人志士,表现出来的深沉的民族责任感,勇于承担对国家的责任,并不惜为了理想而付出自己的生命,将自己对国家的爱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温庭筠的《苏武庙》,去感受这种爱国情怀。

二、知人论世1下面我们先走进作者,哪位同学来介绍这一人物?温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飞卿,今山西祁县人。

文思敏捷,精通音律。

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

仕途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

诗辞藻华丽,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

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

亦作词,他是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派”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大发展起了很强的推动作用。

惟题材偏窄,被人讥为“男子而作闺音”。

2.大家听说过苏武牧羊的故事吗?谁来说说?苏武(前140—前60年),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中国西汉大臣。

武帝时为郎,在位中郎将一职。

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

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

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

《苏武庙》教学设计

《苏武庙》教学设计

《苏武庙》教学设计第一篇:《苏武庙》教学设计《苏武庙》教学设计教教学目标1、掌握诗词的吟诵技巧与方法。

(重点)2、了解作家的生平风格。

3、结合背景知识理解诗歌内容。

(难点)4、体会诗歌的情感与思想。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翻看中国古代文学史,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时期往往都有其代表的文学体裁,比如唐代的诗,宋代的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宋词之先声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作品。

二、检查预习。

齐读、分读、比赛读、分组读、大声快速读、带情诵读。

三、1、文学常识。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的诗。

唐诗是汉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汉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周边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唐代被视为中国各朝代旧诗最丰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诗、宋词之说。

大部分唐诗都收录在《全唐诗》中,自唐朝开始,有关唐诗的选本不断涌现,而流传最广的当属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

按照时间,唐诗的创作分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2、作者简介。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

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3、花间派。

五代后蜀赵崇祚选录唐末五代词人18家作品500首编成《花间集》(10卷),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孙光宪外,其余如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顾夐、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等,都是集中在蜀地的文人。

他们的词风大体相近。

后世因而称之为花间派。

4、理解大意学生概述,老师补充指正。

5、仔细研读。

(1)、结合全诗,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是?(3)、朗诵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1、请学生简介苏武牧羊。

苏武牧羊,历史典故之一。

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开始时将他幽禁在大窖中,苏武饥渴难忍,就吃雪和旃毛维生,但绝不投降。

单于又把他弄到北海,苏武更是不为所动,依旧手持汉朝符节,牧羊为生,表现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气节。

苏武庙1

苏武庙1

《苏武庙》教学设计长丰县罗塘中学杨友亮【教材分析】《苏武庙》是唐代诗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咏史诗,是唐诗中的名篇之一。

此诗是作者瞻仰苏武庙时所作,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苏武所怀的敬意,热情地赞扬苏武的民族气节,寄托着作者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苏武牧羊的故事,把握作品的内容。

2、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把握作者的感情。

3、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诵读法、精读法、讨论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

【教学重点】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1、理解这首诗歌的特色和技巧。

2.深入理解主人公内心的情感。

3、品味赏析【教学设想】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读成诵。

品味诗歌的语言,感知诗歌的意境,揣摩作者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分析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多媒体展示苏武庙及苏武牧羊的图片,导入新课:“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

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

在北海边上, 他杖节牧羊,餐冰卧雪,却坚守着热爱祖国、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

在敌人的淫威面前,他宁死不屈;在金钱、富贵面前,他矢志不渝;在得知家人遭遇不幸的时刻,他大义凛然、誓死报国。

他心甘情愿,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他英勇无畏,谱写了精彩的人生华章。

他的气节,激励着千秋万代的华夏儿女奋然前行。

两千多年来,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心理要素。

今天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关于他的诗歌《苏武庙》,再次缅怀他,学习一下他的崇高精神。

二、学生根据先前搜集的资料,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温庭筠 (约801—866),唐代诗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晚唐诗人,约比白居易晚50年。

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词与韦庄并称「温韦」。

每依新兴曲调作歌词,开五代宋词之盛,花间集收温词六十六首。

苏武庙 (1)

苏武庙 (1)

《苏武庙》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理论分析理论分析诗歌教学历来强调诵读。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可见诵读在传统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口诵心惟,咀嚼体悟。

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和水平,增强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更加注重学生对诗歌文本的感受、感悟,从而实现由师本课堂向生本课堂的转变,让学生在诵读中疏通文本,在诵读中感受诗歌节奏,在诵读中明白诗歌大意,在诵读中体会诗歌情感,进而在诵读中把握诗歌所使用的艺术手法,从而让学生真正地理解、读懂一首诗歌。

《苏武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能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2. 初步领悟古诗文的内涵,从中获得爱国主义的熏陶3 背诵这首古诗教学重难点:领悟诗人形象把握诗歌感情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苏武牧羊的故事导入二美读诗歌教师指导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读出诗意1学生个体朗读2教师示范朗读3全班齐读4思考: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前所写。

诗人见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

想到的是:一是首联想到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二是颔联概写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

三是颈联想到苏武归来的情景;四是尾联想到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

三品读诗歌1品读人物这首诗中苏武是怎样的形象?(抓住表现苏武情感的两个词语,即“魂销”“哭”)坚贞不屈有崇高的名族气节忠君爱国一个历尽艰苦、头白归来的爱国志士2品读手法这首诗用什么样的手法表现诗人形象的?环境烘托:望雁思归图。

画面借“雁”“月”等意象形象地描绘出了苏武在音讯隔绝的漫长岁月中对故国的深长思念和欲归不得的深切痛苦之情。

第二幅是荒塞归牧图。

画面借“羊归”“塞草”等意象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艰辛的生活,表现出贫贱不能移其爱国之志的胸怀法对比法: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此联先说“回日”,后述“去时”,诗评家称之为“逆挽法:借用典故:从《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化用出“逝川”二字,这也可说是用典3品读情感作者怀有怎样的情感?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

温庭筠《苏武庙》教案及苏武牧羊的故事

温庭筠《苏武庙》教案及苏武牧羊的故事

温庭筠《苏武庙》教案及苏武牧羊的故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苏武庙》的诗意和主题,体会作者对苏武牧羊英雄事迹的赞美之情。

2. 通过学习苏武牧羊的故事,培养学生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道德品质。

3. 引导学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提升古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苏武庙》的诗意和主题。

2. 掌握苏武牧羊的故事情节及其意义。

三、教学难点:1. 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 如何正确评价苏武的崇高品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苏武庙》的诗意、主题和苏武牧羊的故事。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苏武的崇高品德对当代的意义。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苏武牧羊的故事,让学生深入理解苏武的精神品质。

五、教学内容:1. 简介温庭筠和《苏武庙》的背景。

2. 讲解《苏武庙》的诗意和主题。

3. 讲述苏武牧羊的故事,分析苏武的信仰和道德品质。

4. 分析《苏武庙》的艺术特色。

5. 讨论苏武的崇高品德对当代的意义。

教案详细内容请参考后续教案部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温庭筠的《苏武庙》和苏武牧羊的故事。

2. 讲解《苏武庙》的诗意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苏武牧羊英雄事迹的赞美之情。

3. 讲述苏武牧羊的故事,分析苏武的信仰和道德品质,让学生深入理解苏武的精神世界。

4.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苏武的崇高品德对当代的意义,分享各自的感悟。

七、课后作业:1. 复习《苏武庙》的诗意和主题,加深对作者赞美苏武牧羊英雄事迹的理解。

2. 深入阅读苏武牧羊的故事,分析苏武的信仰和道德品质,思考其对当代的意义。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检查对《苏武庙》和苏武牧羊故事的理解程度,以及对苏武崇高品德的思考。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方面。

温庭筠《苏武庙》教案及苏武牧羊的故事

温庭筠《苏武庙》教案及苏武牧羊的故事

温庭筠《苏武庙》教案及苏武牧羊的故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温庭筠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苏武庙》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学会从诗歌的、作者、背景、意象等方面入手,品味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苏武崇高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统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温庭筠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苏武庙》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3. 苏武的爱国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 对比分析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温庭筠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苏武庙》的题目。

2. 课堂讲解:(1)解析《苏武庙》的,让学生了解诗歌的主题。

(2)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意境等,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艺术魅力。

(3)讲解苏武牧羊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苏武的爱国精神。

3. 对比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其他诗人笔下的苏武形象,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苏武的爱国精神中汲取启示,谈谈对现实生活的意义。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苏武的爱国精神及其对当代学生的启示。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苏武庙》,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苏武的爱国精神。

2. 搜集其他诗人笔下的苏武形象,进行对比分析,体会各自的艺术特色。

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从苏武的爱国精神中汲取的启示。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苏武庙》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利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苏武形象,提高鉴赏能力。

3. 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讲述苏武牧羊的故事,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对《苏武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运用和拓展能力。

3.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苏武爱国精神的认同和内化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写作背景。本诗是温庭筠在凭吊苏武庙时的临风怀想之作。苏武被扣留匈奴期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十九年如一日,爱国热情丝毫不减,表现出“宝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英雄气概。作者借本诗咏叹苏武坚贞不屈的壮举,赞颂苏武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
三、诵读感知
1、范读、教读本诗(配乐:《苏武牧羊》)
(2)对仗美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颔联、颈联对仗工整讲究,分别从时空角度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生活,概括了幽禁匈奴十九年的日日夜夜,环境、经历、心情相互交触,浑然一体。
(3)绘画美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是亲眼目睹的塞外之景,暗用典故,画面感强,形象表达苏武被困匈奴的孤独寂寞情怀。
4】尾联:末联集中抒写苏武归国后对武帝的追悼。汉宣帝赐苏武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武帝已经长眠茂陵,再也见不到完节归来的苏武封侯受爵了,苏武只能空自面对秋天的流水哭吊已经逝去的先皇。
五、诵读赏析
1.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美在哪里?
同学交流,教师点拨。如可以这样去思考(屏显):
(1)用词美
“魂销”二字概括,笔墨精炼,真切传神,想象苏武初次会见汉使时的情景。苏武在异域渡过漫长岁月,历尽艰辛,骤然见到来自汉朝的使者,表现出极为强烈、激动、复杂的感情。这里有辛酸的追忆,有意外的惊愕,悲喜交加,感慨无穷,种种情绪,一时奔集,难以言状,难以禁受。还有“雁断”及表现被困匈奴不得归之痛,也表达苏武对故国的思念之情等。
2】颔联:一幅是望雁思归图。一幅是荒塞归牧图。这幅图画,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生活,概括了幽禁匈奴十九年的日日夜夜,环境、经历、心情相互交触,浑然一体。
3】颈联:写苏武“回日”所见所感。甲帐”、“丁年”巧对,向为诗评家所称。其实,由“回日”忆及“去时”,以“去时”反衬“回日”,更增感慨。一个历尽艰苦、头白归来的爱国志士,目睹物在人亡的情景,想到当年出使的情况,能不感慨欷歔吗?
二.作者简介、题解、写作背景介绍(屏显)
1、温庭筠。唐代诗人,“花间派”首要词人。其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词与韦庄齐名,时称“温韦”。
2、苏武。汉武帝时出使匈奴被扣留多,年坚贞不屈,汉昭帝时被迎归。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3、苏武庙。位置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始建年代无考,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复修,庙宇巍峨。
提示学生朗读请注意的事项:
同学们朗读诗歌,要求准确、有节奏美。如: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这首七言律诗的停顿时二、二、三节奏。
2、在以上认知的基础上,生自由读。
四、诵读理解
边朗读,边翻译句子的意思。可讨论交流。
1】首联:魂销”二字概括,笔墨精炼,真切传神,想象苏武初次会见汉使时的情景。苏武在异域渡过漫长岁月,历尽艰辛,骤然见到来自汉朝的使者,表现出极为强烈、激动、复杂的感情。古祠高树两茫然,是说祠和树都年代杳远。这就为三、四两句转入对苏武当年生活的追思缅想创造了条件。
《苏武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把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步骤。
2.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学习苏武的高尚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苏武庙》诗中发现学古诗的一般步学方法:
诵读、点拨、讨论
课后反思(略)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他被扣留匈奴期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十九年如一日,爱国挚情丝毫未减,表现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英雄气概。同学们猜一猜他是谁?(生答:苏武)知道苏武的故事吗?(同学交流)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唐代诗人温庭筠的凭吊怀古诗《苏武庙》。(屏显课题)
(4)情感美
这首诗,把一个带着历史局限的爱国志士的形象,更真实感人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忠贞不屈,心向故国,是时代的需要。
2、(屏显):你能说说苏武是怎样的一个人?
归纳:是一位历尽艰苦、“白发丹心”、坚持民族气节的爱国志士。
3、学生质疑、共同解决
4、师生齐读、竞背本诗。
六、总结本课,升华感受
这是一首怀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本诗以“见”为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
七、布置作业(屏显)
1.背诵这首诗。
2.课外阅读《苏武传》
教学模式理论分析:
温庭筠的《苏武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对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为了让学生能透彻理解这首诗的内容,我采用了“以读促教”的教学模式。“美诗要美读”,以读促悟,通过多层次诵读,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知诗歌内容,欣赏诗歌之美,概括苏武的人物形象,体会苏武的爱国情怀。在熟读诗歌和理解内容,指导学生当堂背诵,趁火打铁,事半功倍。最后通过延伸训练,既巩固了课堂教学又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非常有益于学生语文素养的累积和语文能力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