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年级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2011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1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全国卷)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全国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语文试题解析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答案】D2.【答案】B3. 【答案】C4.【答案】A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5.【答案】C6. 【答案】B7.【答案】B8. 【答案】D9.(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分)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标点如下】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

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

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

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

【答案】罗提督招募善于游水(或:泅渡)的人(或:士兵/勇士),(让他们)拿着锋利的锯子隐藏(或:躲藏/藏匿)(在)上游的江水中。

(3分。

泅、上流、句意,各1分)②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答案】(罗提督)还(或:并且)邀请(或:延聘)文人(或:读书人)详细地(或:清晰地)记载他(做贼)的事情,(这种胸襟),确实是个非凡(或:异乎寻常/奇特/奇异)的男子汉啊。

(3分。

历、洵、“洵奇男子也”句式,各1分)10.(1)【答案】早春(初春)。

从“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点可以看出。

(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天空也刚刚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远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嫩绿铺在地面。

诗人所写的这些景物都独具初春的特点。

)(写出“早春”,1分;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2分)(2)【答案】在作者眼中,早春显然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应该倍加珍惜。

花还没有开放人就会老去,时光易逝,不要等春天过去后悔,因而不要浪费时光,要在这个时候“醉倒”。

201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和答案

201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和答案

201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和答案一、选择正确的或者最好的表达形式(10分)1、为维护语言的纯洁,禁止在广告中用谐音字______成语。

A篡改 B窜改 C纂改2、大家推举在学界______的朱德熙先生担任学会主席。

A深负众望 B不负众望 C深孚众望3、只要有诚心,再厚的冰也会______。

A融化 B熔化 C溶化4、棋摊摊主卖个破绽,引路人______,骗取钱财。

A入网 B入瓮 C入彀5、所有机票代售点,一律不得向旅客收取或______收取手续费。

A变向 B变相 C 变项6、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______尚有困难,有谁操心可有可无的戏班子的存亡。

A 裹腹 B裹肤 C果腹7、政府领导作为人们的公仆,要______都关心群众的疾苦。

A不时不刻 B时时刻刻 C无时无刻8、我国的农业生产取得了举世______的伟大成就,首先应归功于改革开放的政策。

A瞩目 B侧目 C注目9、中国队20号前锋一脚远射,令对方门将______,皮球正入网中。

A措不及防 B猝手及防 C猝不及防10、把这些数据放在一起,就能看出______来。

A端倪 B端睨 C端眤二、文言文阅读(10分)州郡遇圣节锡宴,率命猥妓数十群舞于庭,作“天下太平”字,殊为不经。

而唐《乐府杂录》云:“舞有字,以舞人亚身于地,布成字也。

”王建《宫词》云:“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

每遇舞头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

”则此事由来久矣。

(周密《齐东野语》)1、文中所叙是一种什么景象?周密对此有何看法?2、结合现实生活中所见,谈谈你对类似现象的看法。

三、将下段古文翻译为现代汉语(20分)古者先王尽力于亲民加事于明法彼法明则忠臣劝罚必则邪臣止忠劝邪止而地广主尊者秦是也群臣朋党比周以隐正道、行私曲而地削主卑者山东是也乱弱者亡,人之性也治强者王古之道也越王勾践恃大朋之龟与吴战而不胜身臣入宦于吴反国弃龟明法亲民以报吴则夫差为擒故恃鬼神者慢于法恃诸侯者危其国(《韩非子·饰邪》)四、现代文阅读(20分)不久前我在鄯善迪坎儿村,见一大棵梭梭树长在路旁。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讲解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讲解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语文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赋诗”“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泰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成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寰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资料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资料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宗和“替献曲”或“睃贼”、“曚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泰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贼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贼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贼诗言志”。

这种“贼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贼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成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寰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贼《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二)全国2语文参考答案:1-5:DABDA6-10:CBCDB11(1)熊鼎到任,上奏罢免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部贪官污吏得以肃清。

(2)皇帝派遣使者慰问,送貂皮衣服帽子,又派遣中使赵成召回熊鼎12(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13(1)失道者寡助亲戚畔之天下顺之。

(2)谁家新燕啄春泥。

浅草才能没马蹄(3)三十而立,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4)干戈寥落四周星身世浮沉雨打萍14.(1)指黑妮她是一个湘西苗家女子,用手中的针绣着具有民族风情的苗绣,并教苗族妇女们制出优美胡刺绣艺术;(2)指黑妮在“负责任的族游”中,她在帮扶着与被帮扶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3)此句用比喻的手法,交代黑妮的身份以及其爱心;16.(1)指黑妮所从事的工作就像“针挑土”一样,虽然工作细微,但意义却伟大;(2)指黑妮身份低微平凡,却做着平凡中页不平凡的工作;(3)人们从中感悟到不管任何事都要从小处着手,就像针挑土一样,才能成就伟大的人生!17题:从不理解为何她通过温和的话塑造她们美和丑的观念,到最后理解“针挑土的概念,文中针挑土起到贯穿全文的作用。

并起到了点题的目的。

”18:逢、一定、其中、甚至、就。

19(1)总结是为今后的工作而形成的书面材料;(2)它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总结的。

(3)目的是进行回顾,检查,分析,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道理,并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全国2语文参考答案:1-5:DABDA6-10:CBCDB11(1)熊鼎到任,上奏罢免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部贪官污吏得以肃清。

(2)皇帝派遣使者慰问,送貂皮衣服帽子,又派遣中使赵成召回熊鼎12(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共150分。

考生注意: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 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行(háng)伍彳(chì)亍着(zháo)装少不更(gěng)事B.造诣(yì)校(xiào)对珐(fà)琅茕(qióng)茕子立C.蟊(máo)贼弹劾(hã)勖(xù)勉鲜(xiān)有所闻D.圭臬(niâ)肖(xiào)像迤(yǐ)逦咄(duō)咄逼人【命题透析】考查识记现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

【解题透析】D[A.着(zhuó)装;B.校(jiào)对;C.鲜(xiǎn)有所闻]【技巧点拨】本题误区全为多音易错字,这些字也更易成为学生学习的陷阱,记忆稍不精准就能成为学生答题障碍。

答题时可以用排除法。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渲染候补霎时不落言签B.端详肄业坐镇怨天尤人C.国粹吞噬神采要言不烦D.蛊惑钟磐亲睐惹是生非【命题透析】考查对字形的识记能力。

【解题透析】B[A.侯——候;C.萃——粹;D.亲——青]【方法规律】本题以考查同音易错题为主。

其实也是对音形义的一种综合考查,我们在记忆中如果只是机械记忆,往往会发生混淆与错误。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宗和“替献曲”或“睃贼”、“曚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泰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贼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贼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贼诗言志”。

这种“贼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贼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成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寰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贼《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2011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新课标

2011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新课标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答: 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谈起来,是五年前的事了,"彭先生躺在藤椅上,仰着头,喷着烟,微笑着,他倒真是在做甜蜜的回忆呢!"那时秀鸾在秘书室做打字员,天天从我办公桌的窗前经过。"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 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 ;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 往事 契丹丈量 都 惊恐起拜。
B、 何灌泞谙西北 边事,受到微宗赞许。他任洒落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
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
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11年高考是许多学生和家长所关注的重要时刻。

语文试题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对于考生们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以及相应的答案,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试题内容和解题思路。

一、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语文试卷中的常见题型,要求考生能够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旨,并能够回答相应的问题。

以下是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一道阅读理解题目: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并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省略)【问题】:1. 文中所提到的“爱莲说”指的是哪一种植物?2. 作者在文中的叙述方式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答案】:1. 文中所提到的“爱莲说”指的是荷花。

2. 文中的叙述方式涵盖了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

3.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表达对荷花的赞美与敬仰。

二、完型填空完型填空是考察考生对于语言运用和语境理解能力的重要题型。

以下是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一道完型填空题目:(题目内容省略)【问题】:1. 作者通过描述小黑狗的乖巧和顽皮,意在表达什么?2. 下文中的“它”指代的是什么?【答案】:1. 作者通过描述小黑狗的乖巧和顽皮,意在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2. 下文中的“它”指代的是小黑狗。

三、短文改错短文改错题是考察考生对于语法和拼写的掌握程度。

以下是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一道短文改错题目:(题目内容省略)【问题】:请将短文中的错误部分标出,并改正。

【答案】:(短文内容省略)学生每进教室都对老师点头示意。

每个人隔座安静地坐下来。

就在这时,班主任才呜咽噎住了声音。

老师微微笑了笑,继续说:“希望你们顺遂、美好,高考成功!”以上是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部分内容及相应的答案。

通过做这些题目,考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考试要求,准备自己的答题技巧和应对方法,提高语文成绩。

但是记住,高考不仅仅只有语文科目,合理安排时间,全面复习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所在。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有答案解析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有答案解析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2018年6月一、现代文阅读(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全国卷)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全国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答案全国2 语文参考答案:1-5:DABDA 6-10:CBCDB11(1)熊鼎到任,上奏罢免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部贪官污吏得以肃清。

(2)皇帝派遣使者慰问,送貂皮衣服帽子,又派遣中使赵成召回熊鼎12 (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13 (1)失道者寡助亲戚畔之天下顺之。

(2)谁家新燕啄春泥。

浅草才能没马蹄(3)三十而立,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4)干戈寥落四周星身世浮沉雨打萍14.(1)指黑妮她是一个湘西苗家女子,用手中的针绣着具有民族风情的苗绣,并教苗族妇女们制出优美胡刺绣艺术;(2)指黑妮在“负责任的族游”中,她在帮扶着与被帮扶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3)此句用比喻的手法,交代黑妮的身份以及其爱心;16.(1)指黑妮所从事的工作就像“针挑土”一样,虽然工作细微,但意义却伟大;(2)指黑妮身份低微平凡,却做着平凡中页不平凡的工作;(3)人们从中感悟到不管任何事都要从小处着手,就像"针挑土"一样,才能成就伟大的人生!17题:从不理解为何她通过温和的话塑造她们美和丑的观念,到最后理解“针挑土的概念,文中针挑土起到贯穿全文的作用。

并起到了点题的目的。

”18:逢、一定、其中、甚至、就。

19(1)总结是为今后的工作而形成的书面材料;(2)它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总结的。

(3)目的是进行回顾,检查,分析,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道理,并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2011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1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逾越(yú)鸟瞰(kàn)一丘之貉(lùo)栩栩如生(xǚ)B.溃败(kuì)凹陷(wā)贻笑大方(yí)兢兢业业(jīng)C.咀嚼(zǔ)桧柏(guì)罄竹难书(qìng)饕餮大餐(tiè)D.觊觎(jì)攻讦(jié)光阴荏苒(rǎn)心怀叵测(pǒ)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全国卷)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全国卷)

语文答题有技巧的。

当初高考语文一百三多,每次模考一百二以上,从未失手。

现在给高中的学子传授答题经验~这些是只会念答案老师不会讲的,想听的进。

保证语文成绩有提高。

古诗看到题之后一定先分类,分成唐诗、宋诗、豪放词、婉约词。

不同的类型回答时内容是不一样的。

因为唐诗是以情入诗,宋诗是以理入诗。

比方我们正常生活中表达思乡,成天把思乡挂在嘴边是低级的表达情感的表现。

写景才是王道,比方写明月,进而写到家乡的月~比方写捧起家乡的黄土狂吻。

这比单纯的语言表达强多了。

请同学们记住,唐诗都是以景写情,触景生情的。

反应到答题上,你要记得这样几句话。

写上了老师绝对给分:以景写情,触景生情,诗人通过对某某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某某感情,情景相生,使无形的人的愁思有形化,使有形的景色沾染了诗人的主观感受下面举例子,最后总结唐诗得分三步走“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廖乱边愁说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这是唐诗啊!更进一步是边塞诗,我们通过后两句来体现怎么答题一般出题格式是这样的:某句写的好不好,好在哪里,去掉行不行之类的。

这是历年出题的唯一套路,其他出题方法和这个是等价的,因为他让你回答的内容是一定的。

这里举例,上诗中后两句表达好在哪里?,通过对本题的解答说明答题的三步走战略答古诗题,在卷面上写出来的东西第一步是翻译。

第二部是叙述好在哪,第三步是总述第三步综述:这样描写情景相生,需的情实的景虚实相生。

更富有感染力。

答题完毕第一部翻译:诗人前一句通过廖乱和边愁两个字描写主观感受,后一句秋月长城是对边塞景物的捕捉与描写第二部好在哪:诗人通过对秋月长城萧索空阔景物的描写使无形的作者的边愁有形化,跃然纸上更富有感染力。

诗有形的边塞景物沾染了作者浓烈的愁思。

总结起来,答题点得分点给分点有三个,这三部打全了,老师不敢扣分。

第一个得分点就是找到诗人写景的句子或词,进行简单的翻译,说明写的是什么景,表达的是什么情。

例子中抓住的是秋月长城,是边塞的景,情是廖乱的情是边愁。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委曲求全B. 一愁莫展C. 明查暗访D. 班师回朝答案:D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B.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读。

C. 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灰心丧气。

D. 他的话让我深受启发。

答案:B(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内容)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______的《水调歌头》。

答案:苏轼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唐代诗人______的名句。

答案:王勃(此处省略其他填空题内容)三、阅读理解(每题10分,共30分)阅读以下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文章内容略)1. 文章中“故乡的云”象征着什么?答案:故乡的云象征着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童年记忆的怀念。

2.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些故乡的自然景观?答案:作者在文中提到了故乡的山、水、田野等自然景观。

(此处省略其他阅读理解题目)四、作文(共30分)题目:《我的梦想》要求:1. 字数不少于800字;2. 内容积极向上,有真情实感;3. 可以结合个人经历进行叙述。

(此处省略作文部分)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 D2. B(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答案)二、填空题答案1. 苏轼2. 王勃(此处省略其他填空题答案)三、阅读理解答案1. 故乡的云象征着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童年记忆的怀念。

2.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故乡的山、水、田野等自然景观。

(此处省略其他阅读理解答案)四、作文评分标准1. 内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是否有真情实感。

2. 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是否有文采。

3. 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有明确的中心思想。

(此处省略作文评分标准详细内容)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模板示例,实际的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会有所不同。

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

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

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

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

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上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

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

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

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是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

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1. 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

C. 意境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外延小于意象,“境生于象外”是意境的特殊规定性的重要体现。

D. 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限的,而意境是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所以古希腊雕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完美才是美。

B. 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对象,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他们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C. 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在于让人通过它们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所以游览者往往能够产生一种对于整个人生或历史的感受和领悟。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艺术的意境,体现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它往往能给人一种惆怅感,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

B. 意境的美感,是一种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2011高考语文试卷一及答案

2011高考语文试卷一及答案

第一套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与所给注音相同的一组是A.量(liáng) 测量思量量体裁衣量才录用B.闷(mēn) 闷热闷棍闷声闷气闷闷不乐C.创(chuāng) 创伤创口满目创痍重创敌军D.供(gōng) 供应供奉供不应求仅供参考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辑私-缉私度假村待价而沽良莠不齐B.急躁兑奖券浮想联篇-浮想联翩始作俑者C.影碟谐奏曲-协奏曲天随人愿终生事业D.震撼坐标系得鱼忘筌融会贯通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全都恰当的一句是A.少年时代就告别亲友,作客他乡的好友回到故土,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亲访友,而他访问的第一位朋友就是我,对于他的做客我家,我们一家都表示了极大的热情。

B.他就是这么样的一个人:有事情要他帮忙,他总是找借口推脱;有责任要他负责,他总是找理由推托。

C.近年来,一些幼儿园举办的“兴趣班”可谓林林总总,有的幼儿园为获取经济利益甚至还办了“园中班”,影响了幼儿园的正常教育教学活动。

幼儿园“兴趣班”粉墨登场,是市场经济催生出来的“怪胎”。

D.“身教重于言教”,是为人父母者应当时刻牢记的原则。

如果我们平时注意礼仪,举止文明,不沾染赌博等恶习,那么,上行下效,孩子们就一定会走出一条人生的正道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005年11月27日,龙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风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煤尘爆炸事故,死亡171人,伤48人,直接经济损失4293.1万元。

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放炮人员使用非专用炸药违章作业处理煤仓堵塞,导致煤尘飞扬达到爆炸界限,放炮火焰引起煤尘爆炸造成的。

B.《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受全社会欢迎,因为它既可以规范公民的道德行为,又可以进一步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准。

C.如果说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一些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能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的大局。

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新课标全国卷)

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新课标全国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A解析:“《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有误。

原文中说:“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

”可见,诗经中的诗歌是有深刻含义的。

2.C解析:“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有误。

原文中说:“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可见,不是叫晋侯不要相信,他的意思是你晋侯有理由,但是大家不清楚,都就把他当做是叛臣了。

3.B解析:“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有误。

原文中说:“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由此可见,徒歌并不是没有进入诗三百的没有曲调的诗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C解析:本文的“敛”是“退却”的意思。

5.D解析:①说的是何灌的行动,而不是“有成”。

②说的是何灌箭法高超④说的是何灌关于运输改良的想法。

6.D解析:“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有误。

原文中说:“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意思是皇帝没有给他命令,给他的命令是去守西边,而不是守京城。

7. (1).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帝亲自赐酒犒劳他。

(2).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帝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2011年高考语文答案(全国卷)

2011年高考语文答案(全国卷)

, , ,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① 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 ② 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 ③ 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 ④ 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⑤ 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 ⑥ 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 A.⑤①⑥②④③ B.⑤⑥①④③② C.⑥④③②①⑤ D.⑥②③①④⑤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 《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 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 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 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 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 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 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 提出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 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逼真、很 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 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辨已 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 这一点上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 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 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 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 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 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 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族《伏尔加船夫曲》,它 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摘编自叶朗《说意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届高三年级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上.2.选择题答案使用28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纸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8铅笔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宗族与风俗:明代中后期社会变迁的缩影学术界一般认为,明代成化弘治以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社会习尚的巨大改变,尤以嘉靖至万历年间最为明显,这一社会变化带有全国普遍性,以江浙地区最为突出。

明代中后期的社会变迁,其基本动力来源于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江南地区土地得到进一步开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以丝织业为核心的手工业迅速发展,出口增加;大量海外的白银流入内地,货币的增加极大刺激了消费,导致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追求高消费成为时尚,文献中记载的奢靡风俗正是这种社会变化的反映。

嘉靖万历时的《余姚县志》以及《余姚江南徐氏宗谱》生动而细致地记载了绍兴府余姚地区的这一风俗变化,使我们看到了社会变化对于社会生活方式以及人们观念的影响。

由于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进一步依赖市场,物质欲望迅速增长,嘉靖时徐天泽将风俗的变化归结为人们的“物欲”。

在讲求“义”的伦理政治下,“物欲”表现出的“利”对于社会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

高消费首先冲击了现有的身份等级秩序。

服饰不能反映身份,女性方面“求乞之妇、贱艺之妻、奴婢离主而居,媪妪秽行而淫者”与士大夫妻女头饰相同;“星卜商贾、俗子村夫、艺流博徒辈”无不戴巾,而且“无论上下贵贱,悉皆有号”,与士大夫浑然无别。

时人的心态令人担忧,“且有无一缗之产,而制服数缗之衣”,人们不再安分守己,以满足欲望为追求。

这样的社会图景,迥异古昔。

明代社会结构发生重要变化还表现在士大夫数量的激增。

科举制度下的士大夫,至明中叶数量庞大,江浙又是科举制最为发达的地区,余姚江南徐氏在明代由于科举人才辈出,而引人注目。

士大夫阶层的壮大,使其成为社会的重要力量,发挥着主导作用。

士大夫一方面享受着经济增长带来的富裕生活,是奢华风俗的推波助澜者;另一方面他们所受的教育和官府的要求又促使他们成为原有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地方志是从批判的角度记载奢靡风俗的,编纂者号召人们移风易俗,反映了地方官的意志以及地方绅士的主张。

最值得注意的是士大夫通过宗族建设来移风易俗,维护社会秩序。

明代嘉靖、隆庆、万历时期宗族组织迅速普及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与士大夫组织宗族进行制度建设,移风易俗,以维护社会秩序有密切关系。

士大夫响应国家推行乡约的号召,使宗族乡约化,进而组织化。

所以风俗的重大变化与宗族组织的普及同时出现并不是偶然的,都是社会变迁的产物。

而理解明代中后期的社会变迁,离不开对于士大夫动向与特性的把握。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中国社会在风俗习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江浙地区的变化最为明显。

B.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农业、手工业迅猛发展,贸易往来愈加频繁,物质资料极大丰富,这些因素促使明代中后期社会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变化。

C.随着经济的发展,明代中后期追求高消费成为社会普遍现象,民众强烈的物质欲望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作用。

D.《余姚县志》《余姚江南徐氏宗谱》记载了明代绍兴府余姚地区在嘉靖、万历年间的风俗变化,也表现了这一变化对当地百姓生活观念的影响。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随着科举制度的不断发展,明代士大夫的数量急剧增加,士大夫阶层成为社会的重要力量,使明代原有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

B.士大夫阶层在明代中后期起到了特殊的社会作用:他们对物质的追求助长了社会的奢靡风气,他们的学识和身份又促使他们极力维护原有的社会秩序。

C.明代中后期士大夫阶层自觉加强宗族建设,通过宗族乡约化、组织化,达到移风易俗、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

D.士大夫阶层既引领当时的社会新风尚又通过宗族建设维护社会秩序,都与当时社会的变迁紧密联系。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明代中后期,服饰不再像前代社会那样作为身份、等级的代表,“求乞之妇”与士大夫家庭的女子可以戴同样的装饰品,俗子村夫也在装扮上与士大夫没有多大区别。

B.明代中后期的一些地方志通过对当时奢靡风俗的批判来号召民众改变不良的社会风俗,反映了地方官员的意愿。

C.明代中后期社会风俗的重大变化和宗族组织的建设普及相伴相生,都是社会生产力提高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士大夫阶层在明代社会扮演了重要角色,研究士大夫的动向、特性是研究明代社会发展变迁的必由之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臧宫字君翁,颍川郏人也。

因从光武征战,诸将多称其勇。

光武察官勤力少言,甚亲纳之。

十一年,将兵至中卢,屯骆越。

是时公孙述将田戎、任满与征南大将军岑彭相拒于荆门。

彭等战数不利,越人谋畔.从蜀。

官兵少,力不能制。

会属县送委输车数百乘至,宫夜使锯断城门限。

令车声回转出入至旦。

越人候伺者闻车声不绝,而门限断,相告以汉兵大至。

其渠帅乃奉牛酒以劳军营。

宫陈兵大会,击牛龋酒,飨赐慰纳之.越人由是遂安。

宫以谨.信质朴,故常见任用。

二十七年,宫乃与杨虚筷马武上书日:“匈奴贪利,无有礼信。

穷则稽I首,安则侵盗,缘边被其毒痛,中国忧其抵突。

虏今人畜疫死,旱《杀菇j蟊赢不当中国一郡。

万里死命,县在陛下。

福不再来,时或易失,岂宜固守文德而堕武事乎?今命将临塞,厚母购赏,喻告高句骊、鸟桓、鲜卑攻其左,发河西四郡、天水、陇西羌胡击其右。

如此,;Ik虏之灭,不过数年。

臣恐陛下仁恩不忍,谋臣狐疑,令万世刻石之功不立于圣世。

,’诏报日:“《黄石公记》日,‘柔能制刚,弱能制强’。

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仁之助也,强者怨之归也。

故日有德之君,以所乐乐人;无德之君,以所乐乐身。

乐人者其乐长,乐身者不久而亡,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

逸而有终。

逸政多忠臣,劳政多乱人。

故曰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强。

有其有者安,贪人有者残。

残灭之政,虽成必败。

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百姓惊惶,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孔子曰:‘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且北狄尚强,而屯田警备传闻之事,恒多失实。

诚能举天下之半以灭大寇,岂非至愿;苟非其时,不如息人。

”自是诸将莫敢言兵事者。

《后汉书·列传第八》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越人谋畔.从蜀畔:反叛2.宫以谨.信质朴谨:谨慎C.今命将临塞,厚县.购赏县:悬挂D.故日务.广地者荒务:劳务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臧宫智勇的一组是①羚车声回转出入至旦②万里死命,县在陛下③岂宜固守文德而堕武事乎④虿冷万世刻石之功不立于圣世⑤弱者仁之助也,强者怨之归也⑥靖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②③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臧宫跟随光武帝征战,各位将领多称颂他勇敢,武帝看他非常肯干还不多说话,很是亲近喜欢他。

B·臧宫在不能控制局面的情势下,运用迷惑骆越人的方法,让运输车辆往返进出城门,骆邀人以为大军来到,便奉酒劳军而臣服oC.臧宫办事谨慎,为人诚信质朴,深得重用,上书欲趁匈奴自然灾害国力衰弱之机平定边患,武帝认为这是刻石流传的万世之功oD.《黄石公记》里说柔能克刚弱能胜强,国内没有好的政治、百姓都不能自保时,是不可能用兵平定边境之患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匈奴贪利,无有礼信,穷则稽首,安则侵盗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长门怨(其一)刘皂雨滴长门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

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

注释:长门宫,冷宫的代名词;昭阳宫,泛指得宠官妃所居之处。

8.这首诗描写了长门宫里什么样的环境气氛?第三句中的“不学”二字在诗中有什么作用?(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诗人把“长门”与“昭阳”对照着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宫妃什么样的情感?(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0(6分)(1)重湖叠嗽清嘉。

________,________。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柳永《望海潮》)(2)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

________,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定风波》)(3) 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________,形影相最。

(李密《陈情表》)乙选考题请考生在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作答时,用28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傻牛然牛然是我们初中时的同学,他的脸上永远挂着谦和的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