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企业或有事项审计的思考

合集下载

审计业务培训心得体会(15篇)

审计业务培训心得体会(15篇)

审计业务培训心得体会(15篇)审计业务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5篇)审计业务培训心得体会篇1连续两天参加了内部审计实战高级班的培训,感受到了现任武钢审计部部长谭丽丽女士(培训讲师)的开朗、泼辣,也让我直面了审计前辈的艰辛和毅力,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学无止境,知识能改变现状。

谭老师教的不是实务,而是观念,她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我们责任与担当,审计就是要对公司负责,对股东负责,对自己负责,每个审计人员都是有担当的人,她说“不同行但同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通理的,也就是不同的行业做事的原则都是一样的,专业可以学但责任是学不来的。

审计人员是多方位的人才,不是只通一样而是样样都要通,不管财务、法律、工程、管理等等,都要触及,“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把对手吃透才能打败对手。

谭老师从一个小小的财务人员一步步走到今天头顶多种光环,与其自己刻苦的学习、不服输的个性、随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有着很大的关系,每一步都是百般艰辛困难重重,甚至以自身的人身安全为代价(买了巨额保险来做审计),打击了内部的黑恶势力,清除了公司内部隐患,为公司挽回了大量的经济损失,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金融危机公司内部大量裁员的情况下,审计部不止不裁一员反而增员,审计部的威信不断的提升,而审计人员在谭部长的带领下,从以往的被检察院频频请去“喝咖啡”,到后来每个人都发展成为专业领域的精英,名利双收,也实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

作为审计部现任的负责人,我一直都很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性格决定成败”,我了解自己的性格,知道自己的定位,谭老师也着重强调审计人员必须有“足够的智商来做事,足够的情商来做人”,我也清楚的知道要想有所建树,不单靠的是智商更重要的是情商,对我来说智商可以学,情商却是与生俱来的,不喜欢拍马屁不喜欢人云亦云,我的信念就是“简单的做人,简单的做事”,至于别人怎么评价自有时间来证明一切!两天的培训很快完结,但却留了一个大大的疑惑在我心里,审计到底应该怎么做才是成功的审计?审计是一把双刃剑,在刺向外面的同时也刺伤了我自己,恐怕只有审计人员才知道,每次在写审计报告时我们的心里是怎样的煎熬,我是完美主义者总希望事事都是完美的,但事实总是与愿有违,审计就是一种评价一种监督,每个部门每个人包括各级主管、领导、审计人员自己都是有缺点的,都是经不起查的,审计部的成立无疑是给平静的湖面上掀起或大或小的波澜,打破了原来的安宁,部门之间也会出现你指责我、我指责你、推卸责任的怪状,领导们可能会焦虑,其实这都是正常的,如果领导们能正确的引导这些怪状,正确的看待审计出来的问题,树立审计的威信,那么事态就会向好的一方发展,如果任由怪状滋生生长,那么审计部就成了打破平静的“罪魁祸首”,审计人员的所有辛苦都成了泡影。

2022届会计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

2022届会计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

2022届会计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会计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会计方向(一)财务会计1.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具体谈某一准则)的思考2.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3.关于会计政策的探讨4.我国会计规范体系构建的探讨5.具体会计准则对我国会计工作的影响6.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分析7.会计工作规范化问题的探讨8.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9.试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10.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11.论会计目标12.关于或有事项的研究13.上市公司信息披露14.债务重组会计研究15.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研究16.试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17.试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18.试论我国会计监督体系19.小企业会计准则研究20.高校会计制度研究21.医院会计制度研究22.社会团体会计制度研究23.政府会计研究24.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比较研究25.会计信息质量研究26.会计假设研究27.会计确认研究28.会计计量属性研究29.账户分类研究30.会计凭证研究31.会计报表附注研究32.资产负债表研究33.利润表研究34.现金流量表研究35.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研究36.会计报表体系研究37.会计职业道德研究38.会计档案研究39.会计人员胜任能力研究40.会计人员职权研究41.会计法规体系研究42.会计环境与会计(应具体化:WTO.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等)43.破产清算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的理论比较44.企业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及其协调45.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信息披露问题探讨46.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47.财务会计报告改进的探讨48.财务会计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出路49.稳健原则和会计中的不确定性50.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分析51.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环境分析52.中外会计报告比较及启示53.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思考54.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探讨55.关于会计政策选择的探讨56.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57.会计的国家性与国际性58.关于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的研究59.试论重组会计60.关于破产清算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61.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研究62.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探讨63.关于破产清算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64.或有事项会计探讨65.债务重组会计探讨66.非货币交易会计问题探讨67.企业商誉会计问题探讨68.所得税会计处理问题探讨69.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70.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71.借款利息处理的理论与方法探讨72.企业税收筹划实证探讨73.完善会计准则体系的探讨74.收入确认方法探讨75.资产计量方法探讨76.责任会计与财务会计关系的探讨77.关于会计理论体系的探讨78.会计报表勾稽关系的探讨79.实证会计方法探讨80.会计教育体系探讨81.中美会计异同探讨82.关于复式簿记的发展趋势探讨83.编制现金流量表的账簿体系的探讨84.试论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应用85.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披露若干问题的探讨86.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87.论财务报告中关于收益的不同观点的比较88.现金流量表若干问题的探讨289.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与利用90.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与盈余管理91.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变更92.谈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93.改革财务报告体系问题的探讨94.揭示现金流量的目的与方法95.应收账款风险与管理96.财务造假的手段的识别与防范措施97.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局限性及中国应采取的改进措施98.论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报告体系99.论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与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力100.论会计核算中的资产减值101.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102.关于我国当前环境下的会计国际化问题103.对我国会计法律问题的思考(二)高级会计方向104.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思考105.会计信息透明度评价指标的探讨106.会计信息透明度与投资者知情权的关系探讨106.关于缩短年报披露时限可行性的探讨107.企业合并购买法相关问题的探讨108.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相关问题的探讨109.企业合并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的比较110.企业合并中所得税问题的研究111.论企业分部报告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应用112.长期股权投资在合并财务报表中转换问题的探讨113.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114.企业兼并会计问题探讨115.经营租赁会计问题探讨116.企业破产会计问题探讨117.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探讨118.中外会计准则比较研究119.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120.总分店会计问题探讨121.企业的关联方交易与盈余管理122.环境会计问题探讨123.论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购买法124.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权益结合法125.论企业合并的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126.论企业合并商誉127.论合并财务报表128.论购并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129.论购并日后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130.论合并报表的抵销分录131.论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理论3136.论关联方关系及交易的披露137.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142.关于强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143.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相关问题探讨144.我国企业成本控制现状分析及改进的对策措施145.外币会计报表的折算问题——以某某某公司为例146.我国外币报表折算模式探讨147.四种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评论148.试论功能货币在我国外币报表折算中的应用149.企业外币会计报表折算方法的选择与比较150.管窥外币会计准则151.租赁会计研究综述152.融资租赁会计处理探讨153.租赁会计准则的新发展154.租赁会计准则应用若干问题探讨155.浅谈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以某某某公司为例156.融资租赁会计处理问题及建议157.我国租赁会计准则面临新挑战158.国际租赁会计准则改革内容以及影响159.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和所得税处理的探讨160.浅析经营租赁会计变化及其财务影响161.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租赁会计处理与纳税调整162.论经营租赁财务分析163.固定资产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164.论新租赁会计准则的变化及影响165.对融资租赁会计处理的改进166.租赁会计制度创新和我国的路径选择167.债务重组会计研究综述168.进一步完善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建议169.关于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探讨170.债务重组会计核算的探讨171.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下债务重组会计处理浅析172.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及实例分析173.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债务重组会计处理中的应用174.以资产抵债的债务重组会计处理175.企业债务重组会计及税务处理4176.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研究综述177.论企业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178.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初探179.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与计量的探讨180.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披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181.浅谈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问题182.试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列报与改进183.后金融危机下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计量184.我国企业实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调查185.所得税会计研究综述186.所得税会计准则应用调查187.探讨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存在问题188.所得税会计处理——理论与方法189.企业所得税会计的解析与思考190.所得税会计的沿革191.实例简易解读所得税会计的一般程序192.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所得税会计处理193.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核算初探194.关于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问题的探讨195.探析企业所得税会计中暂时性差异核算196.所得税会计的实务分析——来自###公司实例197.公司所得税会计核算案例解析(三)会计教育方向198.试论会计学科体系的构建199.环境变化与会计教育改革200.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教育新发展201.会计专业学习体会与改革的思考202.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的体会与思考(四)行业会计及税务会计方向203.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探讨204.论商业银行信息披露问题205.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与会计防范206.商业银行实施会计准则的难点与对策207商业银行财务报告的分析208.所得税会计问题研究209.递延所得税对会计信息的影响210.企业重组中会计和税务问题探讨211.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与防范212.企业经营与决策中的税收筹划213.税务筹划中会计政策的运用214.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与核算的思考5215.对我国政府会计构建的思考216.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217.如何提高行政单位会计信息透明度218.政府会计改革的思考219.中外政府会计比较(五)成本管理会计方向1.成本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务发展2.成本管理会计信息特征研究3.成本管理会计的决策系统研究4.短期经营决策的相关成本研究5.短期经营决策的方法研究6.本量利分析的实际应用问题研究7.标准成本系统研究8.责任会计的理论与实践9.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研究10.作业成本法与作业成本管理11.剩余收益与EVA12.EVA与业绩评价13.平衡记分卡与业绩管理14.平衡记分卡与战略管理会计系统15.战略成本管理系统研究16.战略管理会计研究17.标准成本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18.管理会计工具整合研究19.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的研究20.质量成本研究21.生命周期成本研究22.企业战略地图在企业中的应用23.企业信息系统下的预算管理研究24.成本习性分析与成本管理的关系研究25.关键业绩指标与企业内部管理行为关系研究(六)国际会计方向1.中美会计准则比较2.国际会计准则最新进展及启示3.经济环境变革对会计影响4.金融危机与会计准则5.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6.新会计准则金融资产会计核算及其对企业业绩影响7.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业绩影响8.新会计准则盈余管理问题探析9.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610.非经常性损益会计问题研究11.上市公司研发费用资本化的市场反应12.新会计准则捐赠会计处理探析13.资产负债观与上市公司业绩报告14.创业板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及市场反应15.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16.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17.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18.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19.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20.应用型国际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会计信息化、财务信息化与审计信息化方向1.在线会计服务中的契约问题2.在线会计服务系统中的内部控制鉴证问题3.在线会计服务中的产权问题4.在线会计服务与财务会计外包问题5.在线会计服务与公司治理问题6.在线会计服务中的信息披露效果研究7.在线会计服务系统建设问题8.在线会计服务市场现状、问题及其治理10.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机理研究11.会计信息系统中的程序化控制问题研究12.企业信息系统中的内部控制嵌入问题研究13.网络时代会计控制模式探讨14.网络时代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性探讨15.IT环境下内部控制系统建设16.ERP环境下财务与业务协同问题研究17.集团企业会计信息化实证调查分析18.中国会计信息化应用效果实证分析19.基于ERP环境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20.会计信息化相关问题研究21.企业会计信息化焦点问题与对策22.ERP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研究23.网络会计相关问题研究24.中国某BRL分类标准体系构建问题研究25.某BRL环境下审计模式探讨26.基于某BRL的网络财务报告模式研究27.某BRL标准在审计中的应用研究28.某BRL在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9.某BRL实施案例调查与研究30.某BRL信息披露模式与投资者反应31.基于某BRL的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模型构建研究732.企业信息化投资效益研究33.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审计风险评价与控制34.审计信息化准则体系构建研究35.审计信息化人才培养与评价研究36.独立审计项目管理信息化研究37.审计作业信息化管理研究38.在线审计模式的选择与评价研究39.审计信息化的风险与控制问题研究40.审计信息化效果评价研究41.新会计准则与现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协调性研究42.中外《会计信息系统》教材比较研究43.企业集团财务信息化相关问题:案例研究44.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化相关问题:案例研究45.中央企业财务信息化相关问题:案例研究46.会计信息与会计信息化理论问题研究47.ERP 环境下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研究48.基于集成会计信息系统的决策模式研究49.基于集成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模式研究50.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问题研究51.企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分析和解决对策52.会计准则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53.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构想54.企业对审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分析和解决对策55.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问题研究56.企业如何实现管理风险由“人控”向“机控”的转换57.会计信息化风险控制体系构建初探58.网络环境下会计人员的职业新趋向探析59.会计人员的网络伦理与网络道德问题研究60.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人员职业独立性问题研究61.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信息化研究62.会计信息系统成熟度模型的构建与评价63.会计信息化时代内部审计独立性问题研究64.会计信息化准则体系构建研究65.云计算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66.基于云计算的企业信息化战略67.用友ERP对提升企业信息化的作用68.基于用友ERP供应链系统的企业信息化战略实施对策69.财务建模对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70.财务建模的理论基础及方法71.财务建模的应用平台建设72.基于MATLAB语言的财务软件开发73.MATLAB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功能开发及使用74.移动网络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75.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发展876.基于移动网络的会计信息系统建设77.数据挖掘技术在会计信息披露中的作用78.中外会计软件对比研究79.基于SAP的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80.特殊行业会计信息化建设81.企业预算管理系统构建与评价问题82.企业资金管理系统构建与评价问题83.企业合并报表系统功能性设计问题研究审计方向(一)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审计风险1.中小企业审计模式探析2.论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运用3.论风险导向审计在商业银行审计中的应用4.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审计风险探讨5.论应收账款的审计风险6.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导向模式探析7.公共投资项目绩效链审计模式探析8.浅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基于某某的案例分析9.浅谈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及控制——基于某某的案例分析10.浅谈审计风险及防范——基于某某的案例分析11.审计风险模型的演进与发展研究12.风险导向审计在财务舞弊中的应用——对某某公司舞弊的分析13.对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机制的探讨14.试论审计风险的规避与控制15.试论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对完善我国国家审计技术方法的启示16.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应用研究——基于某某会计师事务所的实例分析(二)审计质量控制17.关于政府审计质量控制的思考18.论注册会计师审计鉴证业务的质量控制19.论注册会计师非审计业务的质量控制20.我国注册会计师全面审计的质量控制研究21.浅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基于案例岳华事务所精密股份的分析(三)环境审计22.论环境审计的评价标准体系923.论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注册会计师环境审计的发展24.论政府环境审计的内容与发展趋势25.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法在环境绩效审计中的应用26.政府环境审计相关问题研究(四)经济责任审计效益审计社会责任审计27.论国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构建28.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9.经济效益审计指标评价体系浅析30.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构建31.完善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对策思考32.基于ERP环境下的效益审计33.试论平衡计分卡在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中的应用34.浅析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基于某某的分析35.关于政府绩效审计效果的研究36.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探讨37.关于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方法运用效果的分析38.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39.加强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思考40.浅析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41.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国有企业领导人经营目标责任的研究视角(五)审计对象衍生金融工具42.衍生金融工具审计风险的防范——某某危机的启示43.论金融资产的审计风险44.商业银行舞弊审计策略及方法45.论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审计评价46.发挥金融审计免疫功能的若干思考47.浅析企业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控制——以某某为例(六)IT审计48.论信息系统审计的审计风险49.基于IT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的应用研究50.论网络审计方式与特点51.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重点和难点探讨52.网络审计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53.电子商务的审计轨迹分析54.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审计模式问题——基于某某的案例分析55.网络环境下审计方法发展探析56.数据库的审计策略模型与框架研究57.论电子商务的审计流程与方法10。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V V 都鑫鑫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审计制度中较高层次的审计监督,由于其涉及范围广、专业性比较强,所以开展起来难度也比较大。

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就是以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为审计对象,对他们在职期间的经济职责是否切实落实到位进行监督检查,对他们在职期间是否保持公正廉洁进行监督检查,从而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作出一个全面的综合性的评价。

虽然近些年经济审计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只有把这些问题和不足彻底解决,才能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一、对开展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一)持之以恒坚持党的领导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首先要坚持党对工作的绝对领导,才能有效地保障工作的方向不偏不倚,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下去,符合党的方针和政策,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要坚决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开展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做到在法律范围内规定要做出审计的,必须严格做出审计,做到应审尽审,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权威性和重要作用。

(二)领导干部要积极主动配合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要树立整体意识和大局意识,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积极主动配合审计工作。

要根据审计工作的要求,提供真实的、完整的、准确的与履行经济责任相关的各种材料,不得出现隐瞒和抗拒经济审计的行为。

对于审计出的问题和不足,要抓紧时间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整改,并且建立防范此类问题再次发生的长效机制。

(三)不断创新经济责任审计观念从事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人员要打破思想上的束缚、观念上的障碍,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发展变化,更新审计观念,创新思维方式和审计方法,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发展。

比如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审计人员可以依托大数据对经济责任进行审计,省时省力,而且数据更加全面精确。

二、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普遍存在先离后审现象虽然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在离任或者调任之前,首先必须接受经济责任审计,但是实际的情况是,审计部门和人事部门没有在工作上做到很好的沟通和衔接,导致很多时候都是等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离任或者调任之后,才开始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直接造成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及时,账面上也留下了不少的疑问和困惑,新任领导干部对经济情况也不了解,所以直接增加了经济责任审计的难度。

由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难点引发的思考

由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难点引发的思考

经 济责任 审计的重要 组成部 分—— 国有企业 负责 人经 济责任 审计对促 进 企业可持 续发展 , 完善对 国有 企业 负责人
的 监 督 管理 等 方 面起 了很 大 的 作 用 。 受 现 行 国 家审 计 体 制 、 企 业 管 理 机 制 和 审 计 评 价 体 系 等 因素 的制 约 , 目前 国 有 企业经 济责任 审计 中还存 在诸 多难点 与不 足 , 一 定程度 上影响 了国有 企业 经济责任 审计工作 的进展 。为提 高经 济责任 审计工作质 量 , 正 确评 判企业 负责人任 期 经济责任 , 促进 经济责任 审计工作科 学发展 , 本文拟 结合 经济责任 审计工作 实践 中遇 到的一些 审计难点问题 和情 况, 分析提 出解决 国有 企业 经济责任 审计难点 问题 的对策。 关键 词 : 国有企业 ; 经济责任 审计 ; 难点 ; 对 策
F i n a n c e a n d A c c o u n t i n g R e s e a r c h I财会研究
由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难点引发的思考
李 想 乐凯 胶 片股 份 有 限公 司 河 北保 定 0 7 1 0 0 0
摘要 : 经济责任 审计是一 项具 有 中国特 色的经 济监 督制度 , 随着 国家经 济社会不 断发展 , 其重要性 E l 益 突显 。作 为
部 队伍 团 结 国有 企 业 经济 责 任 审计 概述 对于 离任经 济责任 审计 , 除了客观 公正评判 被审计 人任职 国有企 业领 导 人 员经济 责任 审 计主 要是 指对 国有独 资企 业 、国有 资产 占控股 地位 或者 主导地 位 的股 份制企 业 的法定 期 间的主要 业绩和应 承担 的经济责任 外 , 还 应 当划 清前后任领 代表人 ( 董 事长 或总经理 , 统称为 企业 负责 人) 的任期 经济责任 导 人之 间 的责任界 限 , 便 于公 正评价 被审 计领导 干部 , 也使 继 审计 。它 是审计 机构 和 专职 人员依 据 国家规 定 的程 序 、方法 任 领导干部 解除后顾 之忧 。但是 , 如何划 清前任遗 留问题和 在 如何充分认 识和评 价前任遗 留给企业 的 和要求 , 通 过对企 业负责人 任职期 间所在企 业的资产 、负债 、 任 时发生 问题 的界 限 ,

开展国有企业监督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开展国有企业监督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开展国有企业监督工作的探索与思考发布时间:2022-08-08T08:28:46.42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30卷第6期作者:占旭明[导读] 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占旭明宁夏电投银川热电有限公司纪检审计部宁夏银川 750001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随着国有企业的发展和社会大环境、内部政治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国有企业纪检机构发挥好监督职能有了更高的要求,现就如何发挥全面从严治党的引领保障作用,做到预防与惩治相结合进行分析。

一、推进国有企业监督工作的实践探索在纪检监察机构“三转”改革中,明确纪委作为党内专责监督机构,要切实履行好监督、执纪、问责的职责。

对于国有企业纪委来说,既是企业管理和经济效益提升、职工队伍建设等重要工作的“参与者”和“亲历者”,要在实际工作中,把控好 “运动员”和“裁判员”边界和“监督”的“再监督”定位,国有企业纪检机构如何能从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转变还存在一定难度。

(一)把握政治监督的“国之大者”。

一要聚焦在“两个维护”上发挥作用。

把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决策部署情况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作为党委和党委理论中心组的第一议题。

二要督促做好常态化的监督检查,检查工作措施和贯彻落实情况,紧密围绕巡察巡视反馈的问题开展政治监督。

(二)把握好纪委职责定位。

纪委是党内监督专责机构,以政治监督为首要任务,监督党组织、党员及党员干部在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方面的情况。

作为国有企业纪委,既要守住定位,同时也要兼顾好其他方面的关系。

协助党委对“一岗双责”责任清单的制定等这些边界不清的工作进行梳理。

(三)监督内容精细化清单化。

强化事前监督的预防和提醒,从源头上把好党纪关,有利于防患于未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不良影响。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思考三篇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思考三篇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思考三篇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思考一篇1国有企业现有的内外部监督体制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摸索,我国已建立完善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国有企业的大监督机制,财政部管资产,中组部管干部任命,党的工作由中央工委管,稽查特派员由国务院派遣,还有国资委、工商、税务、审计、海关、银行等部门甚至社会舆论,也都对国有企业起到有力的外部监督作用。

在企业内部,按照公司法建立的法人治理结构是企业基本的内部制衡监督机制,同时企业内部建立的有党组织(包括工会)、内部审计、财务、法律、人力资源、巡视、纪检监察等内部监督机制。

近年来,国资委加强了国有企业外派监事会制度的实施,外派监事会监督与企业内部纪检监察、审计等方式有机结合,已形成联合实施、协同联动、规范有序的监督和责任追究工作机制,从而将对国有企业的内外部监督机制有效地结合起来。

2现有的监督体制存在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监督工作,没有现成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许多工作还处在探索之中,监督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1)目前对国有大企业的监督存在多头管理,监管机构职能重叠,工作交叉,责任不清,影响监督效能。

(2)国有企业问题上法规政策体系存在政出多门、部门间存在利益冲突、部门规章之间有矛盾和不一致的情况。

(3)内控体系不健全,有的企业海外重点项目监管不力,特别是海外工程项目、企业收购兼并等监管缺失,存在采购、分包环节不规范,程序流于形式等问题。

(4)审计监督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存在事后性、审计要求不能落实到位的问题,而社会审计受整个社会诚信环境、同业竞争的影响,审计质量得不到保证。

(5)企业中的职工代表大会是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但是职代会的监督大多是以下监督上,职能很难落实到位。

(6)纪检部门监督晚。

与审计监督相比,纪检部门的监督虽具备较强的惩处手段,但对于已经造成的企业资产流失情况,纪检监督明显滞后。

或有事项披露问题探究及发展方向

或有事项披露问题探究及发展方向

或有事项披露问题探究及发展方向【摘要】在上市公司竞争日益激烈化的今天,作为不确定性会计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或有事项,在公司经营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将对或有事项的披露问题进行探究,从而对加强上市公司或有事项的处理规范性提出自己的建议,并思考或有事项发展的未来趋势与关键因素。

【关键词】或有事项不确定性或有事项披露发展方向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导致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其不确定性。

一家上市公司对一项不确定性业务的判定如何,将极大地对企业的各方面目标定位策略造成影响,于是作为不确定性会计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或有事项,就在竞争日趋激烈化的今天突显其重要性。

或有事项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且对于上市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诸如担保等事项,常常涉及金额巨大,一旦成立,对企业未来的影响可想而知。

二、或有事项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对于一家上市公司,它在会计处理的重要性可以认为是着重体现在报表的重要性上。

而不可否认的是,从目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情况看,会计报表粉饰现象还是较为严重的,而或有事项又不幸地成为影响会计报表真实性的一大因素。

举个例子,当一名会计人员在判断或有事项造成经济利益流出的概率时,究竟是选择50%还是51%,就会立刻对利润产生很大影响。

如果选择50%,意味着只需披露不必确认;而选择51%,达到了“很可能发生”的程度,则必须将可估计的金额在财务报表中确认。

这1%的变化,就给了上市公司是调增利润粉饰报表,还是调减利润以避税的选择的空间。

或有事项在影响了企业以后,会进而影响这一企业的投资者,企业的供应商销售商,企业的关联方,还有该企业同一行业的竞争者,造成的连锁反应是必然的。

因而做好或有事项的估计与确认,充分考虑或有事项的风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是保证企业账务处理合法合规,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以较强的环境适应力面对突发变化,保证整个行业及相关企业快速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

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摘要:内部审计是公司运行不可或缺的防线,在保护企业资产安全、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内部审计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字:新形势;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对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义重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发展明确了目标和方向。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应当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审计监督体系和制度的工作部署,围绕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推动国有企业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内部审计领导和管理体制机制,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促进国有企业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及国有资产监管各项政策制度,深化企业改革,服务企业发展战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助力国有企业加快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和做强做优做大。

一、新形势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新要求(一)党中央国务院对内部审计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为国有企业审计工作指明了方向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强全国审计工作统筹,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2020年1月,习总书记对审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审计机关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履行职责,坚持依法审计,完善体制机制,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问题分析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问题分析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问题分析【摘要】审计风险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导致错误或误差的潜在危险因素,包括客户的欺诈行为、内部控制问题、和审计团队的专业判断等。

审计风险的主要来源包括客户信息的不完整性和不准确性、审计团队的不当判断以及审计过程中的时间压力等。

为了有效防范审计风险,组织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审计团队的专业素养和提升审计技术水平。

审计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包括审计团队的疏忽大意、审计程序设计不当以及审计文件的不完整等。

为了有效应对审计风险,审计团队应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问题分析的重要性在于保障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准确性,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是确保审计质量的关键,未来应该加强对审计风险的监测与管理,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关键词】审计风险,防范,定义,分类,来源,防范措施,常见问题,应对,重要性,内部审计机制,监测,管理。

1. 引言1.1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问题分析审计风险是指在进行审计过程中可能导致审计目标无法达成,或者对审计师、审计机构或被审计单位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

审计风险的防范问题分析是审计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议题,它关乎审计活动的有效性、可靠性以及对被审计单位的监督程度,对整个审计体系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审计风险防范问题分析,首先需要清晰地定义审计风险的概念和分类。

审计风险通常可以分为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客观风险主要来源于外在环境因素,而主观风险则源自审计人员的判断和行为。

需要深入探讨审计风险的主要来源,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程度、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等方面的因素。

针对审计风险,需要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等措施。

需要重点关注审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常见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应该思考如何有效应对审计风险,加强对审计风险的监测与管理,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审计整改重要性与工作思路研究

审计整改重要性与工作思路研究

审计整改重要性与工作思路研究摘要:审计整改是实现审计价值的重要手段,是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能、促进审计成果转化的必要保证。

本文从审计整改的现状出发,研究思考如何加强审计整改落实,不断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审计整改;审计问题;审计成效审计整改是审计工作的落脚点。

审计发现问题是基础,落实整改才是关键,有效的审计整改是实现审计价值的必要途径。

审计整改作为审计价值实现、审计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理应被摆在重要的位置上。

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修改审计法的决定,对于强化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在原审计法的基础之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首先,压实审计整改责任。

新修订的《审计法》第五十二条规定:“被审计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时间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将整改情况报告审计机关,同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机关、单位报告,并按照规定向社会公布。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主管机关、单位应当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

审计机关应当对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其次,强化对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的运用成效。

同样是第五十二条规定:“审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应当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和制定政策、完善制度的重要参考”。

最后,明确拒不整改等情形的法律责任。

第五十二条还规定:“拒不整改或者整改时弄虚作假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审计法新增的第五十二条规定,在法律层面上规范了审计整改工作,从整改责任、结果运用到追责问责,重点突出,方向明确,增强刚性约束,有助于提升审计监督效能,是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法律保障。

今年是新修订的审计法正式实施的第一年,本文就如何加强审计整改工作谈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审计整改的重要性(一)审计整改是实现审计价值的重要手段审计的目的不只是要通过审计监督发现和反映问题,更是要通过发现和反映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促进建立解决问题、完善管理的长效机制。

或者说,审计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揭示问题促进整改,推动完善制度、健全治理,减少问题产生的根源,降低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对会计准则

对会计准则

对会计准则———或有事项相关披露问题的思考董美金江西省婺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摘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关系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或有事项是过去的交易形成的,其结果暂时不能予以证实的事项。

由于我国会计事项理论研究起步比较晚,加之或有事项的基本特征,不确定性强,所以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上一直是问题出现比较多的事项。

我国目前主要出现哪些问题?应该怎么做才能降低这些问题的出现的可能性?应该做才能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比较准确的信息呢?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并做出了相应的肤浅解释。

【关键词】或有事项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报表附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将或有事项定义为“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

或有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债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

或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资产,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确认。

常见的或有事项有:由于对外担保而形成的连带责任、未决诉讼和未决仲裁、产品质量保证等。

简言之,或有事项主要是因公司对外担保、诉讼、票据贴现等形成的不确定事项。

一、或有事项的涵义包含了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或有事项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

或有事项作为一种状况,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引起的。

比如,未决诉讼虽是正在进行当中的诉讼,但它是企业因过去的经济行为起诉其他单位或被其他单位起诉引起的,是现存的一种状况,不是将要存在的某种状况。

或有事项是现存的状况,说明或有事项是资产负债表日的一种客观存在。

它的结果对企业是产生有利影响还是不利影响,或虽已知是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但影响有多大,只能由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来确定,现在尚不能完全肯定。

2.或有事项具有不确定性。

或有事项内含不确定性,指的是或有事项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首先,或有事项的结果是否发生具有不确定性。

其次,或有事项的结果即使预料会发生,但具体发生的时间或发生的金额具有不确定性。

最新“三重一大”审计的重要性及常见问题及建议

最新“三重一大”审计的重要性及常见问题及建议

“三重一大”审计的重要性及常见问题及建议“三重一大”审计的重要性及常见问题及建议背景“三重一大”源于第十四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公报,对党员领导干部在政治纪律方面提出的四条要求的第二条纪律要求: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凡属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作出决定。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0年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中办发[2010]17号)就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提出意见。

“三重一大”事项的主要范围重大决策事项,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规定的应当由股东大会(股东会)、董事会、未设董事会的经理班子、职工代表大会和党委(党组)决定的事项。

主要包括企业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上级重要决定的重大措施,企业发展战略、破产、改制、兼并重组、资产调整、产权转让、对外投资、利益调配、机构调整等方面的重大决策,企业党的建设和安全稳定的重大决策,以及其他重大决策事项。

重要人事任免事项,是指企业直接管理的领导人员以及其他经营管理人员的职务调整事项。

主要包括企业中层以上经营管理人员和下属企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任免、聘用、解除聘用和后备人选的确定,向控股和参股企业委派股东代表,推荐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和经理、财务负责人,以及其他重要人事任免事项。

重大项目安排事项,是指对企业资产规模、资本结构、盈利能力以及生产装备、技术状况等产生重要影响的项目的设立和安排。

主要包括年度投资计划,融资、担保项目,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业务,重要设备和技术引进,采购大宗物资和购买服务,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以及其他重大项目安排事项。

或有事项

或有事项

浅谈企业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摘要: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或有事项在企业日常经济活动中越来越常见,对企业的经济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正确认识和对待或有事项,加强对或有事项处理的思考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或有事项涵义主要特征解决措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我国企业的经营机制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融资渠道更加多样化,企业不确定性的经济业务越来越普遍,财务关系也日趋复杂化,加之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还不是很健全,我国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较差,法律观念也相对淡薄,在这样的情况下,或有事项在在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中越来越常见,对企业自身的经济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因此,正确认识和对待或有事项,加强对或有事项处理的思考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一、或有事项的涵义和常见的或有事项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

常见的或有事项主要有:(一)未决诉讼或仲裁。

未决诉讼是指一方上诉另一方,由人民法院依据事实进行判决,在上诉以后至判决之前就形成了未决诉讼的或有事项。

未决仲裁是指双方对有争议的事项共同提出申请,由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在提交申请之后至作出裁决之前就形成了未决仲裁的或有事项。

(二)债务担保。

债务担保是指一方替另一方向债权单位所做的债务保证,在担保方签订担保协议之后至被担保方债务到期之前,就形成了有关债务担保的或有事项。

(三)产品质量保证(含产品安全保证)。

产品质量保证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商品质量问题所负全部责任的一种承诺,在产品售出之后到保修到期之前就形成了关于产品质量保证的或有事项。

(四)亏损合同。

亏损合同是指履行合同义务不可能避免发生的成本超过预期经济利益的合同。

它反映了退出该合同得最低净成本,即履行该合同的成本与未履行该合同的最低净成本,即履行该合同的成本与未履行该合同而发生的补偿或处罚两者之间的较低者。

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习德坤沂沭泗水利管理局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

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协调配合不到位、审计作业不规范不科学、审计成果难利用等问题。

因此,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加强项目管理、建立健全评价体系、推进成果利用,更好发挥经济责任审计作用。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依规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的行为。

因为经济责任审计政策性、专业性强,质量要求高,因此分析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研究加强和改进此项工作的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依据及意义2010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2014年,中央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

规定和实施细则的颁布施行,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遵循和依据,对于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完善干部管理和监督机制、促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为干部监督管理提供了第一手参考资料,增强了领导干部责任意识,促进了干部依法履行经济责任,加强了对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二、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近年来,经济责任审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审计力量薄弱目前,部分单位专兼职审计人员少,审计任务重,而大多数干部任期长,审计工作量大,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之间矛盾突出。

另外,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内容多、范围广、政策性强,要求审计人员除具备专业技能外,还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许多审计人员缺乏政策理论学习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能力和水平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

浅析国有企业依法治企强化合规的困境和对策

浅析国有企业依法治企强化合规的困境和对策

浅析国有企业依法治企强化合规的困境和对策摘要: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在依法合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业务开展程序不规范和合规管理体系有缺口等。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制度建设与完善、发挥好“关键少数”作用、筑牢合规管理三道防线和健全监督问责机制等建议。

最后强调国有企业应积极倡导“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推动自身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依法合规,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益。

关键词:国有企业;依法;合规引言国有企业在改革的浪潮中不断推动发展开新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在这过程中取得可喜的成效,但与此同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出现的违规问题在近年屡见不鲜,导致国有企业的发展受到极大冲击。

本文通过分析依法合规工作中呈现的问题,尝试提出针对性、系统性的解决措施,希望以加强依法合规管理为抓手,推动中央精神和监管要求的全面贯彻落实,不断夯实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1 国有企业依法治企强化合规的重要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国有企业是我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中的重要一环,深化国有企业法治建设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政治责任感。

在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改革发展的背景下,强调依法治企,筑牢法治风险防线,才能铸牢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根基。

2 国有企业在依法合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来,国有企业针对事项决策、业务开展等方面已陆续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但仍存在部分重要管理制度缺失或不完善,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部分国有企业对于关系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三重一大”事项迄今仍未制定专门的管理办法,“三重一大”事项管理制度的缺失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三重一大”事项要求、范围及程序认识不足,导致企业部分“三重一大”事项存在党组织前置把关缺位的问题,无法体现党组织对企业的重大事项起到把方向的作用。

对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的几点思考

对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的几点思考

对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的几点思考修订的审计准则中,注册会计师协会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行相关审计项目时,要为上市公司出具审计报告,并且在审计报告中有相应的增加关键审计事项内容。

对于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的增加,需要围绕关键审计事项的认定和关键审计事项的沟通两方面工作来开展。

一方面是关键审计事项的认定。

在修订的审计准则中增加了关键审计事项的内容,关键审计事项指的是注册会计师在从事相关审计项目时,积极运用自身职业判断合理确定能够对企业财务报告使用者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

通过对这些审计重大事项的描述,既能够促进对被审计单位更为深刻、更为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同时有助于企业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和业务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有效提升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所具有的信息沟通价值。

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关键审计事项内容,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提升注册会计师项目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度,提升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一般来讲,关键审计事项在沟通上具有较高的价值,因此需要科学确定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的内容。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关键审计事项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考虑。

一是在审计准则中所规定的能够评估出或者识别出的特别风险或重大错报风险等相关领域及内容,企业管理者在财务报告中所涉及到的对企业生产经营具有重大影响的决策和判断事项,可能会对审计工作产生影响的企业重大交易事项和内容。

对于上述三项关键审计事项,应当在企业财务报表中进行相应的披露,同时也应当选择财务报告使用者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审计。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关键审计事项内容时,要关注其披露情况,此类内容应当在财务报表中体现,同时也应当在审计报告中体现。

另一方面是关键审计事项的沟通。

对于审计中所确定的关键审计事项,在表述过程中应当进一步确定每一个关键审计事项都是由企业财务报表中所披露的。

同时对于这些关键审计事项,注册会计师不应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要对这些事项在财务报告中的具体位置进行明确的标注。

关于提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整改有效性的思考

关于提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整改有效性的思考

关于提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整改有效性的思考陆璐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摘要:审计整改是内部审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是对审计工作成果的巩固和保证。

本文作者结合工作实践,从提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整改有效性的意义出发,对现阶段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整改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提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整改工作有效性的措施和建议,以期推动提高审计整改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内部审计整改;国有企业;有效性2018年1月12日,审计署党组书记、审计长胡泽君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令第11 号,公布了新修订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自3月1日起实施。

规定中以全新的章节对如何运用内部审计结果做出了明确规定,将审计结果运用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进一步强化了审计作用的发挥。

对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来说,内部审计整改落实不仅是确保内部审计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保障。

一、提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整改有效性的意义内部审计整改意见落实是指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意见和建议予以采纳,并对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内部控制缺陷等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和改进的过程。

审计整改工作是整个内部审计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审计工作的闭环管理,直接关系到审计实效能否得以充分发挥。

被审计单位通过认真梳理问题,对照审计意见及建议研究制定整改措施,有针对性得完成整改,从而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内部审计整改的有效性,对于帮助国有企业完善经营制度、降低内控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整改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是保障其充分履行职责的必要条件,健全的内审机构设置是保证审计独立性的重要前提。

目前,部分国有企业集团或下属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仍然缺乏独立性,如尚未在董事会下单独设立审计委员会或内部审计机构,或即使单独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也未能由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而是由总会计师或负责财务工作的领导主管,无法从行政上实现真正的独立,使得内部审计机构权威性不足,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整改工作执行力度不够,整改意见落实流于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化企业或有事项审计的思考
的或有事项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行为或事项所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须通过未来的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

或有事项的特点主要有:其一,或有事项是由过去的交易行为或事项造成的,是一种现存的无法逆转时间重新再来的状况,只能面对现实;其二,或有事项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既可能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可能为获取意外的经济收益;其三,或有事项的处理过程通常比较复杂,时间比较漫长,其不确定因素通常不是主观上控制得了的,对或有事项的处理往往难以有所作为;其四,由于或有事项的最终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因而由或有事项导致的或有负债、或有资产的金额也就具有不确定性,难以准确计量,即使计量核算,其实际结果很可能与原计量金额差异很大;其五,或有事项及其所形成的或有负债、或有资产属于的一种潜在负债、潜在资产,在未确认前是不计入当期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

如果不在会计报表的附注中如实披露,投资者是无从知晓的,很可能因此导致对的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作出错误的判断。

根据或有事项具有的上述特点,强化或有事项的审计,需要把握实现三个预期目标:一是促进或有事项包括或有负债、或有资产的规范操作,符合会计法规制度和上市公司的有关规则;二是促进积极而又慎重地处理或有事项,将可能蒙受的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并争取最理想的经济补偿;三是促进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法制意识和决策水平,在现时的交易行为或处理事项时深思熟虑,不留后患,减少今后或有事项尤其是或有负债的发生。

强化或有事项审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促进强化或有事项管理的过程。

审计机关或社会中介机构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有必要在如下几方面多做工作:
一、审查或有事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要认真审核提供的或有事项的资料和相关信息,通过向的管理层、相关职能部门、或有事项的责任人或知情者,逐项核实或有事项是否确实存在,是否有错列、虚列,特别是漏列的现象。

必要时可以向的法律顾问和律师查询,甚至可以向法院、仲裁机构、对方单位核对。

重点应该放在查漏上,力求把应该列为或有事项的漏列项目补齐,完整地反映或有项目的全貌。

二、审查或有事项确认的合规性。

或有事项是需要经过确认程序才能成立的。

因此,要认真审核的所有成有事项是否按照(会计准则—一或有事项)的规定条
件,经过确认的程序。

未确认程序的或有事项要重新确认,不符合或有事项确认条件的要予以剔除。

要重点关注可能导致或有负债产生的或有事项,必须坚持条件,即:或有事项承担的义务应是承担的现时义务,而义务的履行确实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失,同时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审查或有事项计量的可靠性。

由于或有事项的处理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因而或有事项的计量就成为一个弹性幅度较大、难以准确把握的重要问题。

对或有事项导致的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的金额计量,估计过大或估计过小都是不适宜的。

应当按照(会计准则—一或有事项)规定的计量原则,以最佳估计数为准。

以或有事项导致的或有负债为例,如清偿负债的支出金额有一定金额范围(如赔偿金、应诉费用、罚款等)的,应以该范围的上、下限金额的平均数确定为最佳估计数;如不存在支出金额范围的,应按最可能发生的金额为最佳估计数。

要纠正由于某种主观意图而任意计量、故意扩大或缩小金额的现象。

编辑。

四、审查或有事项披露的规范性。

对外披露或有事项信息,是执行会计法规制度应尽的责任,也是向所有者、社会投资者必须履行的义务。

由于担心形象受损等原因,不少对或有事项的披露采取消极态度,这是一种违规行为,也是对所有者、社会投资者知情权的侵犯。

必须自觉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使或有事项的披露规范化,做到按时如实披露,不拖延,不隐瞒。

对某些对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较大影响的或有负债,即使导致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极小,也应予以披露。

对未按规定披露或有事项信息的,应督促其补充披露,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归属。

五、审查或有事项处理方案的可行性,促进加快处理进度。

或有事项处理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许多或有事项的解决不能由控制。

例如对外经济担保是否需要履行连带责任,未决诉讼的最终结果如何,都不决定于。

但是,决不能丝毫低估的主观能动作用,应当采取积极的态度,制订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很多事例证明,只要能够在法律许可范围内采取主动灵活的态度,有些或有事项不难解决。

六、在调查剖析或有事项成因的基础上帮助建立和完善或有事项的管理制度。

在或有事项管理制度中,要明确管理范围、管理内容、管理要求和管理责任归属,尤其要强调可能形成或有事项的交易行为和经济事项的决策程序。

另外,在或有事项管理制度中,应当注意发挥的监事会、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和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作用,使或有事项的审计监督经常化,防患于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