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模板
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模板由已知显然可知三角形APQ是等边三角形,每个角都是60°.又知△APB与△AQC 都是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推得∠PAB=30°。
一起看看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欢迎查阅!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教学过程一、复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二、新授: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边相等;三角都是60°;三边上的中线、高、角平分线相等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注意:推论1是判定一个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方法.推论2说明在等腰三角形中,只要有一个角是600,不论这个角是顶角还是底角,就可以判定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反映的是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关系.3.由学生解答课本148页的例子;4.补充:已知如图所示, 在△ABC中, BD是AC边上的中线, DB⊥BC于B,∠ABC=120o, 求证: AB=2BC分析由已知条件可得∠ABD=30o, 如能构造有一个锐角是30o的直角三角形,斜边是AB,30o角所对的边是与BC相等的线段,问题就得到解决了.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三节,是在七年级学习了角平分线的概念和前面刚学完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角平分线的性质为证明线段或角相等开辟了新的途径,简化了证明过程,同时也是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延续,又为后面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数学知识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教材的安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知识结构合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角的平分线的作法、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初步应用. 内容解析:教材通过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原型,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作角的平分线是几何作图中的基本作图.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是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延续,也是今后证明两个角相等或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内容在数学知识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三、教学目标1、基本知识:了解尺规作图的原理及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基本技能(1)会用尺规作图作角的平分线。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12篇)
湘教版八班级下册数学教学方案(精选12篇)下文是我为您细心整理的《湘教版八班级下册数学教学方案(精选12篇)》,您浏览的《湘教版八班级下册数学教学方案(精选12篇)》正文如下:八班级下册数学教学方案1本学期我担当时二班级(267)、(268)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八班级的数学教学任务格外重,既要完成新课的教学任务,又要复习初一数学学问。
同时要补差补缺,做好同学的思想工作,所以在制定八班级的教学方案时,确定要留意时间的支配,同时把握好教学进度。
一、学情分析通过对上学期几次检测和期末考试分析,发觉(267)、(268)班同学存在很严峻的两极分化。
一方面是平常成果比较突出的同学基本上把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对学习数学爱好深厚。
另一方面是相当一部分同学由于各种缘由,数学已经落下很多学问,部分同学已丢失了学习数学的爱好。
从期末考试成果可以看出,这两个班整体有所下降,高分下降,低分增加。
其中100分以上的,两个班各只有2人,比中考每班10人退步很多。
另外,267班还有两位同学数学期末考试竟然考0分。
二、指导思想以《学校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连续深化开展新课程教学*。
以提高同学中考成果为动身点,留意培育同学的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提高同学解题答题的力气和规律推理力气。
同时完成八班级下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学问技能目标:把握直角三角形概念、性质及判定和应用。
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
理解四边形的概念,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
理解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概念及性质,能用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实际问题。
把握图形与坐标,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表示点的坐标。
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性质并会画图,能利用函数图像解方程(组)及不等式等;把握整式的乘除和因式分解的运算。
力气目标:培育同学的观看、探究、推理、归纳的力气,进展同学合情推理力气、规律推理力气和推理认证表达力气,提高学问综合应用力气。
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行分的联系,同时对同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数学教案)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案
新湘教版八班级数学教案正方形这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教材初二班级下册第十九章章其次节的内容.纵观整个学校平面几何教材,正方形是在同学把握了平行线,一起看看新湘教版八班级数学教案!欢送查阅!新湘教版八班级数学教案1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正方形这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教材初二班级下册第十九章章其次节的内容.纵观整个学校平面几何教材,正方形是在同学把握了平行线,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等有关学问及简洁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平面几何学问,并且具备有初步的观看,操作等活动阅历的根底上消灭的.目的在于让同学通过探究正方形的性质,进一步学习,把握说理和进行简洁推理的数学方法.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学问的连续,又是对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进行综合的不行缺少的重要环节. 教材从同学年龄特征,文化学问实际水平动身,先让同学动手做,动脑思考,然后与同伴沟通,探究,总结归纳,升华得出正方形的概念,再由概念去探究正方形的性质.这样的支配使同学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探究的乐趣.本节课的重点是正方形的概念和性质,难点是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大纲要求及本班同学的实际状况,本节课制定了学问,力量,情感三方面的目标.(一)学问目标:1,要求同学把握正方形的概念及性质;2,能正确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进行简洁的计算,推理,论证;(二)力量目标:1,通过本节课培育同学观看,动手,探究,分析,归纳,总结等力量;2,开展同学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逐步把握说理的根本方法;(三)情感目标:1,让同学树立科学,严谨,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2,培育同学相互挂念,团结协作,相互争辩的团队精神;3,通过正方形图形的完善性,培育同学品德的完善性.二,说同学:(同学分析)这节几何课是在初二班级三班上的一节课.该班同学根底一般,但上课很乐观,有很强的表现欲,通过前一学期的培育,具有肯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究的力量.但该班同学的口头语言表达力量方面稍有欠缺,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让同学自己组织语言培育说理力量,让同学们能逐步提高.三,说教法(教法分析)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接受实践--观看--总结归纳--运用为主线的教学方法.通过同学动手,实行几种不同的方法构造出正方形,然后引导同学探究正方形的概念.通过观看,争辩,归纳,总结出正方形性质定理,最终以课堂练习加以稳固定理,并通过一道拔高题对定义,性质理解,稳固加以升华.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提问,观看,思考,争辩,充分调动同学非智力因素,让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始至终处于一种乐观思维,主动学习的学习状态.而老师在其中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四,说学法:(学法分析)本节课重点以培育同学探究精神和分析归纳总结力量为动身点,着重指导同学动手,观看,思考,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在小组争辩中通过相互学习,让同学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五,说教学程序:(一)(第一环节)相关学问回忆以提问的形式复__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定义及性质之后,引导同学发觉矩形,菱形的实质是由平行四边形角度,边长的变化得到的.(由课件演示以上两种变化)并启发同学考虑,假设这两种变化同时发生在平行四边形上,那么会得到什么样的图形让同学们通过手上的学具演示以上两种变化,从而得出结论.(二)(其次环节)新课讲解通过同学们的发觉引出课题正方形1,(第一个学问点)正方形的定义引导同学说出自己变化出正方形的过程,并再次利用课件形象演示出由平行四边形的边,角的变化演化出正方形的过程.请同学们举手发言,归纳总结出正方形定义:一组邻边相等,且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投影仪显示)再由此定义启发同学们发觉正方形的三个必要条件,并且由这三个条件通过重新组合即一组邻边相等与平行四边形组成菱形再加上一个角是直角可得到正方形的另一个定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或者把一个角是直角与平行四边形组合成矩形,再加上一组邻边相等这个条件,可得正方形的第三个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此内容借助课件演示其变化过程,进一步启发同学发觉,正方形既是特殊的菱形,又是特殊的矩形,从而总结出正方形的性质.{2,正方形的性质(由课件演示)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相互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不念)以上是对正方形定义和性质的学习,之后进行例题讲解.{ 3,例题讲解(由课件显示)求证: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不念)此题是文字证明题,由同学们分组相互探讨,共同争辩此题的,求证局部,然后由小组派代表阐述证明过程,老师板书,在板书的过程中,请其它小组的同学提出合理化建议,使此题证明过程条理更加清楚,更加符合规律,同时强调证明格式的书写.从而培育他们语言表达力量,让同学的共性得到充分的呈现4,课堂练习(然后我又设计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练习题第一局部设计了三道有关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对角线,边长计算的填空,目的是对正方形性质的进一步理解,并考察同学把握的状况.其次局部是选优题,通过这道生活中实际问题,来提升同学所学的学问,并加以综合练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使他们充分生疏到数学实质是来源于生活并要效劳于生活.5课堂小结(由课件演示)此环节我是通过图框的形式小结正方形和前阶段所学特殊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所学几种四边形内在联系表达正方形完善的本质,渲染同学们应追求象正方形一样完善的品质,从而要努力学习以丰富的学问充实自己,到达抱负中的完善.6,观赏实际生活中正方形的应用(课件显示)第6个环节是我设计了一些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图片,在美丽的音乐中观赏实际生活中正方形的应用,再一次让同学们感受正方形的美.7,作业设计(我设计的是教材159页,第12,14两小道证明题,通过此作业让同学们进一步稳固有关正方形的学问.六,说教学评价:本课的教学留意挖掘教材中培育创新意识的素材,利用计算机帮助教学,为同学营造一种创新的学习气氛.把同学引上探究问题之路,为同学构造一道亮丽的思维风景线,必将调动同学学习的主动性,乐观性,表达同学的主体地位.同时,本课以问题为载体,探究为主线,有意识地留给同学适度的思维空间,从不同视角上呈现不同层次同学的学力水平,使传授学问与培育力量融为一体,表达素养教育的精神.七,教学反思一,本节课通过课件播放平行四边形一个角的变化和一组对边的变化得到正方形,成功的到达了同学对正方形直观生疏,并轻松地总结出正方形的性质.二,本节课设计的以问题为主线,培育同学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归纳概括力量,并重视培育同学语言描述,然后进行引导沟通形成标准语言.三,通过一道拓展延长练习题,鼓舞同学大胆尝试,同时鼓舞其他同学进行互帮互助,沟通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功的体验,给同学留下了充分的空间,不断激发同学的探究精神,培育了同学的动手操作,合作沟通和规律推理力量,提高同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力量,使同学有成功体验.新湘教版八班级数学教案2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教材数学八班级上册第十一章第三节,是在七班级学习了角平分线的概念和前面刚学完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角平分线的性质为证明线段或角相等开拓了新的途径,简化了证明过程,同时也是全等三角形学问的连续,又为后面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的学习奠定了根底.因此,本节内容在数学学问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教材的支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问结构合理,符合同学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角的平分线的作法、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初步应用.内容解析:教材通过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原型,培育同学在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的力量.作角的平分线是几何作图中的根本作图.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是全等三角形学问的连续,也是今后证明两个角相等或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内容在数学学问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三、教学目标1、根本学问:了解尺规作图的原理及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根本技能(1)会用尺规作图作角的平分线。
(完整版)最新湘教版八年级下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
益阳市九中教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课题第 1 章直角三角形§ 1.1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Ⅰ)主备教师使用教师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定理。
2、掌握“有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定理。
教学目的3、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定理以及应用。
4、巩固利用添辅助线证明有关几何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证明思想方法。
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教学方法教学课时一个课时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直角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三角形,除了具备三角形的性质外,还具备哪些性质?二、新授(一)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1请学生看图形:1 、提问:∠ A 与∠ B 有何关系?为什么?2 、归纳小结:定理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巩固练习:练习 1、(1)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为520,那么另一个锐角度数( 2 )在Rt △ ABC 中,∠ C=900,∠ A - ∠ B =300,那么∠A=,∠ B=。
练习 2在△ ABC中,∠ ACB=90,CD是斜边AB上的高,那么,(1)与∠ B 互余的角有( 2)与∠A 相等的角有。
( 3)与∠ B 相等的角有。
(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1、提问:“在△ ABC中,∠ A +∠ B =900那么△ ABC是直角三角形吗?”2、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推理3、归纳:有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练习3: 若∠ A= 60 0,∠ B =30 0,那么△ABC是三角形。
(三)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21 、实验操作:要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直角三角形的纸片(l )量一量斜边AB 的长度。
( 2)找到斜边的中点,用字母D表示。
( 3)画出斜边上的中线。
( 4)量一量斜边上的中线的长度让学生猜想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长度之间有何关系?归纳: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篇1一、指导思想坚持教育科学的发展观,积极贯彻执行教育局和学校提出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全面深入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构建高效课堂。
配合学校达成“安全校园”和“家长满意学校”的办学愿望。
积极深入探索“分组合作”学习方式,关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放眼于学生终身能力培养,把学生培养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有用的栋梁之材。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学习现代科技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第十二章数的开方由平方根和立方根开始,进而学习实数的相关知识。
第十三章整式的整除主要介绍了幂运算、整式的乘法和除法、乘法公式、因式分解几个基本的运算,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第十四章勾股定理主要探索勾股定理及其应用,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模型的建立为主。
第十五章平移与旋转主要介绍了图形的基本变换,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总结规律。
第十六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介绍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特征以及几类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使学生对几何学有了初步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落实通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落实最终实现能力的培养。
钻研教材,突破重点、难点,抓住关键,深入了解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性,因人而宜,制定课堂上有效的辅导、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有趣,使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四、教学常规落实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及学习,团结协作。
精心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密切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整合教学资源,运用好多媒体教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为教学服务。
上好每一节课,根据学生实际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上好每一节课。
2024年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024年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包括点的坐标表示、坐标轴的命名与性质。
学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绘制点,并能够根据点的坐标描述其位置。
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掌握斜率截距式方程表示直线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总结的方式,自主发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与坐标之间的关系。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通过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强调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直线方程的斜率截距式表示方法。
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描述。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坐标轴的理解以及点与坐标之间关系的把握。
直线方程的斜率截距式的灵活应用。
学生对于复杂情境下数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地图定位、电影院座位排列等)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学生关于坐标系的知识,了解他们的前知,并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2. 知识点讲解详细阐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构成,包括x轴、y轴、原点等,并解释各部分的含义和作用。
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点的坐标表示方法,强调坐标与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介绍斜率截距式的含义和用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3. 互动探究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们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表示方法,并共同解决问题。
开展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和补充。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师生互动,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4. 实践应用布置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
2024年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三篇)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制定计划的目的为使学生学好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具备当代社会中每一位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社会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特制定本学科教学计划。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学期数学教材内容包括:第一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第二章《勾股定理》、第三章《实数》,第四章《概率的初步认识》,第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六章《一次函数》,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一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的主要内容是研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其重点是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第二章《勾股定理》的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的探索和应用。
其中勾股定理的应用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三.学生情况分析:初二(3)班共有学生____人,从上学期期未统计成绩分析,及格人数为人,优秀人数为人,这个班的学生中成绩特别差的比较多,成绩提高的难度较大。
从上学期期末统测成绩来看,成绩最好是分,差的分,这些同学在同一个班里,好的同学要求老师讲得精深一点,差的要求讲浅显一点,一个班没有相对较集中的分数段,从几分到多分每个分数段的人数都差不多,这就给教学带来不利因素。
四、.教学目标第一章生活中的轴对称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折叠剪纸图形欣赏与设计等数学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
3探索并了解基本图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
4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并能指出对称轴。
5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能利用轴对称进行一些图案设计,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
第二章勾股定理1经历探索勾股定理及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掌握勾股定理,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新湘教】初二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1.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一)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总序第个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定理。
2、巩固利用添辅助线证明有关几何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证明思想方法。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教学过程】:引入复习提问:(1)什么叫直角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三角形,除了具备三角形的性质外,还具备哪些性质?二、新授(一)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1请学生看图形:1、提问:∠A与∠B有何关系?为什么?2、归纳小结:定理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巩固练习:练习1(1)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为520,那么另一个锐角度数(2)在Rt△ABC中,∠C=900,∠A -∠B =300,那么∠A= ,∠B= 。
练习2 如图,在△ABC中,∠ACB=900,CD是斜边AB上的高,那么,(1)与∠B互余的角有(2)与∠A相等的角有。
(3)与∠B相等的角有。
(二)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21、实验操作:要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直角三角形的纸片(l)量一量斜边AB的长度(2)找到斜边的中点,用字母D表示(3)画出斜边上的中线(4)量一量斜边上的中线的长度让学生猜想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长度之间有何关系?三、巩固训练:练习3 :在△ABC中,∠ACB=90 °,CE是AB边上的中线,那么与CE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_,与∠A相等的角有_________,若∠A=35°,那么∠ECB= _________。
练习4:已知:∠ABC=∠ADC=90O,E是AC中点。
求证:(1)ED=EB (2)∠EBD=∠EDB (3)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练习6 已知:在△ABC中,BD、CE分别是边AC、AB上的高, M是BC的中点。
如果连接DE,取DE的中点 O,那么MO 与DE有什么样的关系存在?四、小结:这节课主要讲了直角三角形的那两条性质定理?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五、课后反思:3.5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二)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 个教案 一、【教学目标】:1、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定理以及应用。
最新湘教版初二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初中 八 年级 数学 学科 主备人: 年 月课题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I (一)本课(章节)需 10 课时 ,本节课为第1课时,为本学期总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体验直角三角形应用的广泛性,理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进一步认识直角三角形;2、学会用符号和字母表示直角三角形;3、经历“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的探讨,掌握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的性质;4、会用“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个判定方法判定直角三角形;5、理解和掌握直角三角形性质“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猜想发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引导逆向思维,探索性质的推导方法——同一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法和“逆向思维”方法,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重点 直角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探索及运用难点 直角三角形性质“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判定探索过程教学方法课型教具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什么叫直角三角形? 从定义可以知道直角三角形具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性质,要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需要判断这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
直角三角形除了有一个角是直角这条性质外还有没有别的性质呢?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除了判断一个角是直角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些问题。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动脑筋:如图,在Rt △ABC 中,两锐角的和 ∠A+∠B=______.为什么?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试试看:(1) 如图:在△ABC 中,∠ACB=90°,CD ⊥AB 于点D ,若∠A=40°,则∠BCD=_____.[来源:](2 )在△ABC 中,∠B=50°高AD 、CE 交于H ,则∠AHC=____ 2、利用两锐角互余判断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个案修改 j H E DC B AD C B AC BA C BA动脑筋:如图,在△ABC 中,如果∠A+∠B=90°,那么△ABC 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定理: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套)
Ⅴ.课后作业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课题
1.3公式法(第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1.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
2.能较熟悉地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师]能不能用语言叙述呢?
[生]能.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
问题2其实就是完全平方公式的符号表示.即:a2+2ab+b2=(a+b)2,a2-2ab+b2(a-b)2.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Ⅱ.导入新课
出示投影片
下列各式是不是完全平方式?
出示投影片
[做下列填空题的作用在于训练学生迅速地把一个单项式写成平方的形式. 也可以对积的乘方、幂的乘方运算法则给予一定时间的复习,避免出现4a2=(4a)2这一类错误]
填空:
(1)4a2=()2;
(2) b2=()2;
(3)0.16a4=()2;
(4)1.21a2b2=()2;
(5)2 x4=()2;
3.会用提公因式、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并能说出提公因式在这类因式分解中的作用.
4.能灵活应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
通过综合运用提公因式法,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联想能力.通过知识结构图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灵活应用公式分解因式.
教 学 程 序
a2-b2=(a+b)(a-b).
2023年八年级下册湘教版数学教案(9篇)
2023年八年级下册湘教版数学教案〔9篇〕2023年八年级下册最新湘教版数学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2节乘法公式的第二课时——完全平方公式。
二、教材分析:完全平方公式是乘法公式的重要组成局部,也是乘法运算知识的升华,它是在学生学习整式乘法后,对多项式乘法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算式的总结,表达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
完全平方公式是学生后续学好因式分解、分式运算的必备知识,它还是配方法的根本模式,为以后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等知识奠定了根底,所以说完全平方公式属于代数学的根底地位。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方差公式的根底上,研究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公式的发现与验证为学生体验规律探索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模式,培养学生逐步形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完全平方公式的学习对简化某些代数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求简意识很有帮助。
使学生了解到完全平方公式是有力的数学工具。
重点:掌握完全平方公式,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理解公式中的字母含义,即对公式中字母a、b的理解与正确应用。
三、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完全平方公式,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进一步开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感受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学会独立思考。
〔3〕通过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及分析结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4〕体验完全平方公式可以简化运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学情分析与教法学法学情分析: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开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根底之上,本节课就是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式的乘法运算及平方差公式的根底上开展的,具备了初步的总结归纳能力。
另外,14岁的中学生充满了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创造欲、表现欲,所以只有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本节内容才较易掌握。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5篇)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方案〔精选5篇〕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方案〔精选5篇〕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进步民族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理论才能为重点,努力施行新课改。
学习“杜郎口”经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理论,进步学生的数学素养,让所有的学生学到有价值的富有挑战的数学,让所有的学生学会数学的考虑问题,并能积极的参与数学活动,进展自主探究。
二、学情分析^p本期我继续担任八年级130班数学教学工作。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的自学理解才能,自主探究才能得到开展与培养,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才能得到开展与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抽象思维得到较好的开展,但局部学生没有到达应有程度,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才能几乎没有,没有形成对数学学习的浓重兴趣,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通过教育与培养,绝大不分学生可以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展学习与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的开展,课堂整体表现较为活泼,积极开动脑筋,乐于合作学习和蔼于分享交流在学习中的发现与体会,喜欢动手理论。
上期末数学平均分58分,最高分81分,及格20人。
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展探究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表达现代信息社会的开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三、教材分析^p1、教学内容的引入,采取从实际问题情境入手的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具有现实背景的素材,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取数学概念,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与方法。
2、教材内容的呈现,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和时机,适当编排探究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自主探究理论,促进学生思维才能、创造才能的培养与进步,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开展奠定良好的根底。
3、教材内容的编写坚持把握《课程标准》,同时又具有弹性,以满足高程度学生的需要,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开展。
2023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章直角三角形1.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新版)湘教版
1. 知识与技能:学生将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并能够运用这些定理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他们还将能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将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加深对直角三角形全等概念的理解。他们还将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完全相同的情况?”举例来说,当你在建筑工地或制作模型时,你可能需要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完全相同。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奥秘。
- 视频资源:《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实际应用案例解析》等。
2. 拓展要求:
- 学生应利用课后时间自主学习和拓展,加深对直角三角形全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和观看视频资源,了解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和实际应用。
-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将培养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对几何知识的热爱。他们还将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
4. 创新与实践:学生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他们将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逻辑推理能力:学生将通过学习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提高逻辑推理能力。他们能够运用逻辑推理方法,正确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并能够清晰地表达解题过程。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12篇)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12篇)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篇1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两个班级的数学教学任务,根据这两个班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相对较差,而且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实际状况,本学期制定以下教学计划:一.教学方面1.课前备课.课前认真备课,研究教材、课程标准,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本章本节在整体中所处的地位,分析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并全面深入地掌握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状况、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每一节的教学任务.2.挖掘教材中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明确技能,能力培养要点.3.备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可能出现的问题,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4.认真考虑如何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调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研究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知识.5.备教法.依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整体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备作业,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7.课堂教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认真组织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建立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疑点抓准,语言简洁生动,板书条理分明.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另外, 要关注学困生,多到他们身边站一站,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对于他们学习中的困难及时帮助其解决,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多给他们机会,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这样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8.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身边的数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感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从而使学生愿意学习数学.(2)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多设问,多启发,多观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Ⅰ)教学目标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度,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2、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度”;3、能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难点: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直角三角形有哪些性质?(1)两锐角互余;(2)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2 按要求画图:(1)画∠MON,使∠MON=30°,(2)在OM上任意取点P,过P作ON的垂线PK,垂足为K,量一量PO,PK的长度,PO,PK 有什么关系?(3) 在OM上再取点Q,R,分别过Q,R作ON的垂线QD,RE,垂足分别为D,E,量一量QD,OQ,它们有什么关系?量一量RE,OR,它们有什么关系?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为什么会有这个规律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 探究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为什么等于斜边的一半。
如图,Rr△ABC中,∠A=30°,BC为什么会等于12AB分析:要判断BC=12AB,可以考虑取AB的中点,如果如CBAKOMCBA果BD=BC,那么BC=12AB,由于∠A=30°,所以∠B=60°,如果BD=BC,则△BDC一定是等边三角形,所以考虑判断△BDC是等边三角形,你会判断吗?由学生完成归纳: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这个定理的得出除了上面的方法外,你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先让学生交流,得出把△ABC沿着AC翻折,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证明。
2 上面定理的逆定理上面问题中,把条件“∠A=30°”与结论“BC=12AB”交换,结论还成立吗?学生交流方法(1)取AB的中点,连接CD,判断△BCD是等边三角形,得出∠B=60°,从而∠A=30°(2)沿着AC翻折,利用等边三角形性质得出。
(3)你能把上面问题用文字语言表达吗?归纳: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度。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定理应用例1、在△ABC中,△C=90°,∠B=15°,DE垂直平分AB,垂足为点E,交BC边于点D,BD=16cm,则AC的长为______例2、如图在△ABC中,若∠BAC=120°,AB=AC,AD⊥AC于点A,BD=3,则BC=______.2 实际应用例3、(P5)在A岛周围20海里水域有暗礁,一轮船由西向东航行到O处时,发现A岛在北偏东60°的方向,且与轮船相距海里,该轮船如果不改变航向,有触礁的危险吗?ED CABD CAB四、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P 6练习 1、2五、 反思小结,拓展提高直角三角形有哪些性质?怎样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六、作业布置: P7习题A 组 3、4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教学目标:(1)掌握勾股定理;(2)学会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证明与作图 (3)了解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4)在定理的证明中培养学生的拼图能力; (5)通过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6)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 (7)通过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讲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及其应用教学难点:通过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讲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 教学过程:1、新课背景知识复习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2)问题: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除了满足一般关系外,还有另外的特殊关系吗?2、定理的获得 让学生用文字语言将上述问题表述出来.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 强调说明: (1)勾――最短的边、股――较长的直角边、弦――斜边 (2)学生根据上述学习,提出自己的问题(待定)北东B D AO3、定理的证明方法方法一: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1所示的正方形.方法二: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2所示的正方形,方法三:“总统”法.如图所示将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直角梯形以上证明方法都由学生先分组讨论获得,教师只做指导.最后总结说明1、定理的应用练习P11例题1、已知:如图,在△ABC中,∠ACB=900,AB=5cm,BC=3cm,CD⊥AB于D,求CD的长.解:∵△ABC是直角三角形,AB=5,BC=3,由勾股定理有∴又∠2=∠C∴CD的长是2.4cm例题2、如图,△ABC中,AB=AC,∠BAC=900,D是BC上任一点,求证:BD2+CD2=2AD2证法一:过点A作AE⊥BC于E则在Rt△ADE中,DE2+AE2=AD2又∵AB=AC,∠BAC=900∵BD2+CD2=(BE-DE)2+(CE+DE)2=BE2+CE2+2DE2=2AE2+2DE2=2AD2∴即BD2+CD2=2AD2证法二:过点D作DE⊥AB于E, DF⊥AC于F则DE∥AC,DF∥AB又∵AB=AC,∠BAC=900∴EB=ED,FD=FC=AE在Rt△EBD和Rt△FDC中 BD2=BE2+DE2,CD2=FD2+FC2在Rt△AED中,DE2+AE2=AD2∴BD2+CD2=2AD25、课堂小结:(1)勾股定理的内容(2)勾股定理的作用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求另两边的关系6、作业布置P16 习题A组 1、2、3课后反思: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教学目标:(1)理解并会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会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3)知道什么叫勾股数,记住一些觉见的勾股数(4)通过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的比较,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5)通过勾股定理及以前的知识联合起来综合运用,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6)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7)通过知识的纵横迁移感受数学的辩证特征.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教学过程:1、新课背景知识复习:勾股定理的内容、文字叙述、符号表述、图形2、逆定理的获得(1)让学生用文字语言将上述定理的逆命题表述出来(2)学生自己证明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 有下面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强调说明:(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区别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方法:①角为900②垂直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定理的应用P15 例题3 判定由线段a,b,c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1) a=6, b=8, c=10;(2) a=12, b=15, c=20.P15例题4 如图1-21,在△ABC中,已知AB=10,BD=6,AD=8,AC=17. 求DC的长。
练习:P16 练习 1、2补充: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2 =m2-n2 ,b=2mn, c=m2+n2(m>n) 则这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证明:∵a2+b2=( m2-n2)2+(2mn)2 =m4+2m2n2+n4 = (m2+n2)2∴a2+b2=c2,∠C=9002、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B=,AB=3,BC=4,CD=12,AD=13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解:连结AC∵∠B=,AB=3,BC=4∴∴AC=5∵∴∴∠ACD=900以上习题,分别由学生先思考,然后回答.师生共同补充完善.(教师做总结)4、课堂小结:(1)逆定理应用时易出现的错误分不清哪一条边作斜边(最大边)(2)判定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的一种方法:结合勾股定理和代数式、方程综合运用.5、布置作业:P16 习题 A组 1、2、3、4补充:如图,已知:CD⊥AB于D,且有求证:△ACB为直角三角形证明:∵CD⊥AB∴又∵∴∴△ABC为直角三角形6、课后反思: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目标:1、准确运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2、经历勾股定理的应用过程,熟练掌握其应用方法,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决.3、培养合情推理能力,提高合作交流意识,体会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重点: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直尺、圆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道白:在一棵树的l0m高的D处有两只猴子,其中一只猴子爬下树走到离树20m处的池塘A处,另一只爬到树顶后直接跃向池塘A处,如果两只猴子所经过的距离相等,试问这棵树有多高?评析:如图所示,其中一只猴子从D→B→A共走了30m,另一只猴子从D→C→A 也共走了30m,且树身垂直于地面,于是这个问题可化归到直角三角形解决.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明确题意,用化归的思想解决问题. 解:设DC=xm ,依题意得:BD+BA=DC+CA CA=30-x ,BC=l0+x 在RtnABC 中222BC AB AC +=AC' =AB' +BC 即()()222102030x x ++=- 解之x=5 所以树高为15m. 二、范例学习如图,在5×5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请在给定网格中按下列要求画出图形:(1) 从点A 出发画一条线段AB,使它的另一个端点B在格点(即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且长度为22;(2) 画出所有的以(1)中的AB为边的等腰三角形, 使另一个顶点在格点上,且另两边的长度都是无理数. 教师分析 只需利用勾股定理看哪一个矩形的对角线满足要求.解(1) 图1中AB 长度为22.(2) 图2中△ABC 、 △ABD 就是所要画的等腰三角形.例如图,已知CD =6m , AD =8m , ∠ADC =90°, BC =24m , AB =26m .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教师分析:课本图14.2.7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因此我们首先应考虑如何转化为规则图形的和差形,这是方向,同学们记住,实际上阴S =ABCS ∆-ACDS ∆,现在只要明确怎样计算ABCS ∆和ACDS ∆了。
解 在Rt △ADC 中,AC 2=AD 2+CD 2=62+82=100(勾股定理), ∴ AC =10m . ∵ AC 2+BC 2=102+242=676=AB 2∴△ACB 为直角三角形(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 b 、 c 有关系: 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S 阴影部分=S△ACB -S△ACD =1/2×10×24-1/2×6×8=96(m 2).评析:这题应总结出两种思想方法:一是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方法“将不规则图化成规则”,二是求面积中,要注意其特殊性.三、课堂小结此课时是运用勾股定理和判定直角三角形的勾股逆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画出正确的图形,通过数形结合,构造直角三角形,碰到空间曲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间题,一般是化空间问题为平面问题来解决.即将空间曲面展开成平面,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及相关知识进行求解,遇到求不规则面积问题,通常应用化归思想,将不规则问题转换成规则何题来解决.解题中,注意辅助线的使用.特别是“经验辅助线”的使用.五、布置作业P17 习题A组 5、6 B组7、8、9六、课后反思:1.3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用已经学过的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来判定.2.使学生掌握“斜边、直角边”公理,并能熟练地利用这个公理和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来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发现探索法).由于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因而它还具备一般三角形所没有的特殊性质.因为这是第一次涉及特殊三角形的特殊性,所以教学时要注意渗透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从而体现由一般到特殊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斜边、直角边”公理的掌握.难点:“斜边、直角边”公理的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剪好的三角形硬纸片若干个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哪几种 2.三角形按角的分类.(二)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四种方法——SAS、ASA、AAS、SSS.我们也知道“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这些结论适用于一般三角形.我们在三角形分类时,还学过了一些特殊三角形(如直角三角形).特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否会有一般三角形不适用的特殊方法呢?我们知道,斜边和一对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根据“ASA”或“AAS”判定它们全等,两对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根据“SAS”判定它们全等.提问: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对直角边相等(边边角),这两个三角形是否能全等呢?1.可作为预习内容如图,在△ABC与△A'B'C'中,若AB=A'B',AC=△A'C',∠C=∠C'=Rt∠,这时Rt△ABC与Rt△A'B'C'是否全等?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先做一个实验:把Rt△ABC与Rt△A'B'C'拼合在一起(教具演示)如图3-44,因为∠ACB=∠A'C'B'=Rt∠,所以B、C(C')、B'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因此,△ABB'是一个等腰三角形,于是利用“SSS”可证三角形全等,从而得到∠B=∠B'.根据“AAS”公理可知,Rt△ABC≌Rt△A'B'C'.3.两位同学比较一下,看看两人剪下的Rt△是否可以完全重合,从而引出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公理——“HL”公理.(三)讲解新课斜边、直角边公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这是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个特殊的判定公理,其他判定公理同于任意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练习1、具有下列条件的Rt△ABC与Rt△A'B'C'(其中∠C=∠C'=Rt∠)是否全等?如果全等在()里填写理由,如果不全等在()里打“×”.(1)AC=A'C',∠A=∠A' ( )(2)AC=A'C', BC=B'C' ( )(3)∠A=∠A',∠B=∠B' ( )(4) AB=A'B',∠B=∠B' ( )(5) AC=A'C', AB=A'B' ( )2、如图,已知∠ACB=∠BDA=Rt∠,若要使△ACB ≌△BDA,还需要什么条件?把它们分别写出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就写几种).理由:( )( )( )( )例题讲解P20例题1 如图1-23 ,BD,CE分别是△ABC的高,且BE=CD.求证:Rt△BEC≌Rt△CDB练习3、已知:如图3-47,在△ABC和△A'B'C'中,CD、C'D'分别是高,并且AC=A'C',CD=C'D',∠ACB=∠A'C'B'.求证:△ABC≌△A'B'C'.分析:要证明△ABC≌△A'B'C',还缺条件,或证出∠A=∠A',或∠B=∠B',或再证明边BC=B'C',观察图形,再看已知中还有哪些条件可以利用,容易发现高CD和C'D'可以利用,利用它可以证明△ACD≌△A'C'D'或△BCD≌△B'C'D'从而得到∠A=∠A'或∠B=∠B',BC=B'C'.找出书写顺序.证明:(略).P20例题2 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求作直角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