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麻黄山地区裂缝与油气成藏关系

合集下载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地层埋藏史与油气成藏关系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地层埋藏史与油气成藏关系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地层埋藏史与油气成藏关系孙明;刘玲【摘要】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晚三叠世以来地层埋藏史的恢复,探讨地层埋藏演化特征对油气生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以来经历的2期沉降—抬升循环演化过程中,都对研究区产生了影响,一方面印支运动大部分地区缺失了长1段的地层,同时导致长2+3地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剥蚀,另外剥蚀地层呈现趋势性变化,越往东北部和东部,长2+3残存地层越少,剥蚀厚度相对也大。

侏罗纪末期和白垩纪末期的燕山运动造成中侏罗统和早白垩统遭到不同程度剥蚀。

喜山运动造成古近系和新近系在研究区均缺失。

另一方面本地区油气生成从中侏罗世(约170 Ma)开始,至130 Ma进入生油高峰。

随着早白垩世的快速沉积和埋深增大,以及构造热事件的作用,油气生成在早白垩世末期达到最高峰。

%Through the burial history recovery,since late Triassic stratigraphic in Zhidan region of Ordos Basin. We discussed formation buri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flerence of oil and gas gener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Ordos Basin experienced four period subsidences uplifting circulation in the evolution process since late Trias-sic,which both had an impact on the study area. On the one hand the Indosinian movement led to most area lack Chang1 formation,and Chang 2+3 formations suffered varying degrees of erosion. And erosion formations showed a trend of change,Chang2+3 formations remained fewer,so eroded thickness was relatively large in the father of the northeast and east. Yanshan movement happened in the late Jurassic and cretaceous period which caused the middle Jurassic and the early Cretaceous to suffer different degree ofdenudation. Himalayan movement caused the Paleo-gene and Neogene to miss in the study area. On the other hand the oil and gas of the study area generated from the Middle Jurassic(about 170 Ma)and entered the oil peak in 130 Ma. With the rapid deposition and the buried depth increasing rapidly of the early cretaceous,and the effect of tectonic thermal events,the oil and gas generating peaked in the late early Cretaceous.【期刊名称】《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3页(P61-63)【关键词】地层埋藏史;油气成藏;志丹地区;鄂尔多斯盆地【作者】孙明;刘玲【作者单位】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西区采油厂,陕西志丹 717500;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西区采油厂,陕西志丹 717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志丹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地区,属于陕北斜坡的一部分[1]。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麻黄山地区延8储层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麻黄山地区延8储层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麻黄山地区延8储层特征丁晓琪;张哨楠;刘朋坤;邓礼正【摘要】通过对延8储层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孔渗测定、压汞资料等分析,延8储层具有以下特征:研究区北边富长石、南边富石英,具有不同的物源;砂岩粒度以中粒为主,细粒和粗粒次之;主要的储集空间为粒间孔和粒内溶孔;由于大量的长石、岩屑被溶,孔隙度、渗透率不呈正态分布,均偏大,溶蚀作用形成的大量微孔造成高束缚水饱和度,产纯油或含水率极低;砂体厚度、岩石相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着储集层的物性.结果表明,位于河道中部弱胶结的中砂岩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期刊名称】《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0(032)001【总页数】5页(P65-69)【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储层;岩相【作者】丁晓琪;张哨楠;刘朋坤;邓礼正【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1;TE122.2+30 引言麻黄山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冲断带中段,向东与天环拗陷中段衔接过渡[1](图1)。

延长组为一套河湖相沉积,地层厚度为800~1 000 m[2-7]。

三叠世末,受西南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西部开始抬升,形成延长组顶部侵蚀地貌和从西向东的侵蚀河谷。

早侏罗世延安期构造运动平静,开始接受沉积,前期形成的侵蚀河谷开始填平补齐,延9形成广覆型补偿沉积,古地形被夷平,演化为沼泽化平原环境[8-9]。

延安期末期,受燕山运动影响整体抬升,延安期顶部受到不同程度的剥蚀。

近年来,研究区多口钻井在延8储层获高产油流,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目前对该区延8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的分布不清楚,制约了下一步的勘探。

鄂尔多斯盆地演武油田延82储层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演武油田延82储层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演武油田延82储层成藏主控因素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演武油田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典型的沉积盆地油气成藏区。

延82储层主要发育在二叠系延长组长7段,厚度约为30到40米,岩性为砂岩和泥岩。

该储层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油层含量高,孔隙度和渗透率较大。

延82储层的成藏主控因素主要包括构造、沉积、岩性、断裂和圈闭等因素。

首先,构造对延82储层成藏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在演武油田,构造主要表现为背斜和断裂。

这些构造形成了油气运移的通道和储集空间,对油气成藏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其次,沉积环境是延82储层成藏的主要因素之一、延82储层形成于古近纪晚期的陆相沉积环境,在这期间发育了河流、湖泊和河口等多种沉积环境。

这些不同的沉积环境对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进而影响了油气的储集能力。

此外,岩性特征也是延82储层成藏的重要因素之一、延82储层主要由砂岩和泥岩组成,其中砂岩为主要的储集层,泥岩则起到了封盖层的作用。

砂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较大,有利于油气的储集和运移,而泥岩的封盖作用则保证了油气不外泄。

此外,断裂对延82储层成藏也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断裂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也是油气储集发育的重要控制因素。

在演武油田,断裂普遍发育,形成了多个油气圈闭。

这些断裂圈闭是延82储层成藏的主要油气富集区。

在对延82储层成藏的主控因素进行研究时,需要进行大量的岩心、测井、地震等数据分析和解释。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综合分析,可以揭示出不同主控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为延82储层的合理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对鄂尔多斯盆地演武油田延82储层成藏主控因素的研究对于油田的有效开发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延82储层的构造、沉积、岩性、断裂和圈闭等主控因素,可以为油田的产能提高、储量增加和生产增效提供科学依据。

麻黄山西区断裂构造特征分析及油气成藏

麻黄山西区断裂构造特征分析及油气成藏

麻黄山西区断裂构造特征分析及油气成藏
闫金鹏;吕玉杰
【期刊名称】《石油地质与工程》
【年(卷),期】2009(023)005
【摘要】麻黄山西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天环向斜向西缘断褶带转化的过渡带上,断层对油气的成藏具有控制作用.断层走向以EW、SN和近SN向为主,其次为NNW和NW向,平面上呈弧形、斜列、平行、交叉、帚状撒开的展布特征,剖面上叠瓦状构造、垒式断层、反冲断层、构造三角带和冲起构造等断裂系组合形式.断层平面展布和剖面构造组合为圈闭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空间配置.断裂带形成于晚侏罗世,与该区早白垩世延长组大量生油形成时间上的良好配置,油气沿断层纵向运移成藏,使得该区延安组油气藏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总页数】3页(P15-17)
【作者】闫金鹏;吕玉杰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盐池采油厂,宁夏盐池,751500;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盐池采油厂,宁夏盐池,751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11.2
【相关文献】
1.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构造特征及其油气成藏意义 [J], 白振华;孙培元;孙宝才
2.莱州湾西构造带断裂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J], 王永利;武强;姚长华;王应
斌;杨在发
3.廊固凹陷河西务构造带断裂特征与油气成藏 [J], 曾庆鲁
4.渤海湾盆地中央隆起带断裂构造特征及油气成藏作用 [J], 董足华;张兵;郭涛;刘彬彬;何雁兵
5.渤海湾盆地中央隆起带断裂构造特征及油气成藏作用 [J], 董足华;张兵;郭涛;刘彬彬;何雁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超低渗透油藏形成过程分析——以古峰庄—麻黄山地区为例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超低渗透油藏形成过程分析——以古峰庄—麻黄山地区为例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超低渗透油藏形成过程分析——以古峰庄—麻黄山地区为例屈雪峰;温德顺;张龙;崔争锋;张瀚丹;马静【期刊名称】《沉积学报》【年(卷),期】2017(035)002【摘要】Oil reservoirs in Chang 6 and Chang 8 members of Yanchang Formation in Gufengzhuang-Mahuangshan area of Ordos Basin are typical ultra-low permeability prehensive analysis of homogenous temperatures of fluid inclusions and geothermal and burial history shows that oil accumulation of Chang 6 and Chang 8 members happened in early Cretaceous.During the oil accumulation petroleum generating from Chang 7 source rock only charged into Chang 8 reservoir at the early stage,then charged up and down into Chang 6 and Chang 8 at the middle stage,and only filled into Chang 6 reservoir at the late stage.The difference of accumulation process was controlled b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urce and reservoir,and the peak time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and the reservoir tightness prior to the accumulation.%鄂尔多斯盆地古峰庄—麻黄山地区长6、长8超低渗透油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通过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与沉积埋藏史—热史综合分析表明,古峰庄—麻黄山地区长6、长8油藏为一期成藏,成藏时间为早白垩世.成藏过程中,长7油源成藏早期向长8单向充注,成藏中期向长6、长8双向充注,成藏后期则向长6单向充注.成藏过程的这种动态变化主要由源储距离及其垂向组合关系、油源岩生烃高峰、储层边致密边成藏等成藏要素联合作用控制.【总页数】10页(P383-392)【作者】屈雪峰;温德顺;张龙;崔争锋;张瀚丹;马静【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安710018;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西安710018;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安710018;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西安710018;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油田开发处,西安710018;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采油厂,甘肃庆城745100;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安710018;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西安710018;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安710018;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西安7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相关文献】1.基于常规测井进行裂缝综合识别——以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地区延长组、延安组裂缝为例 [J], 邓虎成;周文;梁峰;姜昊罡2.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地区延长组及延安组裂缝控制因素分析 [J], 邓虎成;周文3.鄂尔多斯盆地古峰庄-王洼子地区长9油层组流体过剩压力与油气运移研究 [J], 吴保祥;段毅;郑朝阳;于文修4.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古峰庄地区低级序断层封闭性及其控藏作用 [J], Yao Jingli;Zhou Xinping;Hui Xiao;Deng Xiuqin;Zhang Wenxuan5.叠前深度偏移在鄂尔多斯盆地古峰庄地区的应用 [J], 吴德明;满红霞;夏常亮;童庆佳;刘红久;王永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致密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及其与天然气成藏耦合关系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致密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及其与天然气成藏耦合关系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致密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及其与天然气成藏耦合关系上古生界致密储层是指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差的岩石,具有高孔隙度压汞规律不明显和低渗透性储层的特点。

其成岩作用特征主要包括压实作用、封闭作用、溶蚀作用和改造作用。

压实作用是由于地质作用导致沉积物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致密储层。

封闭作用是指在成岩过程中,岩层中的孔隙被填充或封闭,导致储层渗透率降低。

溶蚀作用是地下水对岩石的浸蚀作用,使得储层中的溶解物质逐渐溶解。

改造作用是指岩石在成岩过程中发生的结构和成分改变,导致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降。

上古生界致密储层的成岩作用对天然气的成藏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成岩作用使得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形成致密储层,从而影响天然气的储集和流动。

其次,封闭作用导致储层渗透率降低,形成天然气的密封层,使得天然气能够在砂岩和泥岩之间储集和保存。

此外,溶蚀作用会使得储层中的天然气逐渐溶解,但也有可能通过溶蚀作用形成孔隙并聚集天然气。

最后,改造作用改变了储层的孔隙结构和成分组成,影响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进而影响天然气的储集和流动。

天然气成藏与上古生界致密储层的耦合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致密储层的形成为天然气的储集提供了硬件条件,通过岩石的压实和封闭作用,形成了具有一定储藏空间的储层。

同时,致密储层的低渗透性使得天然气在储层中具有相对较好的密封条件,减少了天然气的泄漏风险。

其次,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有着重要的影响,直接决定了天然气的储集和流动能力。

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有利于天然气的储集和流动,而较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则限制了天然气的运移。

再次,溶蚀作用可能会对储层中的天然气产生影响,既可能使天然气溶解,也可能形成孔隙并聚集天然气。

最后,改造作用改变了储层的孔隙结构和成分组成,从而进一步影响天然气的储集和流动。

综上所述,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的上古生界致密储层具有成岩作用特征,并与天然气的成藏具有紧密的耦合关系。

鄂尔多斯盆地喜山期构造运动与油气成藏

鄂尔多斯盆地喜山期构造运动与油气成藏

作者简介:邸领军,男,1955年4月生,1980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现为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西北大学(西安)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石油地质及沉积岩石学。

文章编号:0253Ο2697(2003)02Ο0034Ο04鄂尔多斯盆地喜山期构造运动与油气成藏邸领军1 张东阳2 王宏科2(11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陕西西安 710069;21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陕西西安 710021)摘要: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所引发的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是地质演化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地质事件,受青藏高原隆升产生的侧向水平挤压作用的影响,鄂尔多斯盆地宏观上表现出大面积隆升、侵蚀强烈、周边强烈下沉和地震活动十分活跃的特点,它的活动不仅影响盆地、山川、地貌的发生、发展,而且还影响着古老断裂的重新活动。

对盆地新构造活动形成的断裂系统以及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等诸多现象的观察研究及对新构造活动与油气成藏的相关作用的研究表明,微裂隙分布的差异性和不均一性是造成鄂尔多斯盆地致密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运用“地震泵”机理对盆地中的油气运移、聚集等问题进行了新的探讨。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喜马拉雅运动;构造运动;地震;地震泵机理;微裂隙;非均质性;油气运移中图分类号:TE11112 文献标识码:APrimary discussion on Himalayan tectonic movement and petroleumreservoir in Ordos B asinDI Ling-jun 1 ZHAN G Dong-yang 2 WAN G Hong-ke 2(1.Depart ment of Geology ,Northwest U niversity ,Xi ′an 710069,China ;2.Changqing Oilf ield Com pany ,Pet roChina Com pany L imited ,Xi ′an 710021,China )Abstract :Himalayan tectonic movement ,caused by crash of the Eurasian and Indian plates ,is one of the great geological events in the geo 2logical evolution history of Ordos Basin.Under the compression of the side and level extrusion created by the uplift of Qingzang plateau ,Or 2dos Basin shows some different features of large-scale uplift ,strong erosion ,deep sinking around the basin ,and the extremely active seismic movements.These tectonic activities affected existe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sin ,mountains and rivers ,and the terrain features ,and still the new movement of the aged fractures.The various landforms and geologic structures formed by the late tectonic movement were sur 2veyed.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late tectonic movement and petroleum reservoir was discussed.The study result shows that the distribution difference and non-homogeneity of micro fissuring are the key reasons bringing about the tight reservoir heterogeneous.Applying the seismic pumping mechanism ,some new understandings about the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are presented.K ey w ords :Ordos Basin ;Himalayan tectonic movement ;tectonic movement ;seismic pumping mechanism ;micro fissuring ;non-homo 2geneity ;hydrocarbon migration 长期以来,鄂尔多斯盆地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乃至东亚最稳定的构造单元之一,其整体抬升、斜坡宽缓、背斜微弱、地层水平和接触整合是人所共知的地质事实。

鄂尔多斯盆地油_气_煤成藏机理及分布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油_气_煤成藏机理及分布规律

第10卷 第29期 2010年10月1671 1815(2010)29 7123 06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Sc i ence T echnology and Eng i neer i ngV o l10 N o 29 O ct 2010 2010 Sci T ech Engng地球科学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煤成藏机理及分布规律丛 琳 李文龙(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大庆163318)摘 要 鄂尔多斯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石油分布在侏罗系和三叠系地层中,侏罗系油藏受侵蚀河谷控制,三叠系的油藏受三角洲沉积体系控制;天然气分布在上、下古生界,河流 三角洲沉积体系控制上古生界天然气分布,古风化壳岩溶潜台控制了下古生界天然气的分布;煤分布在石炭 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构造转折期和古气候控制了聚煤期。

石油、天然气和煤在盆地中呈现规律性叠置,不同构造单元叠置的样式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为降低勘探成本,应进行石油、天然气和煤综合勘探思路。

关键词 石油 天然气 煤 鄂尔多斯盆地 成藏机理 分布规律中图法分类号 P618.13; 文献标志码A2010年6月21日收到,8月5日修改国家油气重大专项课题(2008ZX05007 03)资助第一作者简介:丛 琳(1983 ),女,黑龙江大庆人,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沉积学与石油地质学。

E m ai:l congli ndq @163.co m 。

鄂尔多斯盆地为一大型多旋回克拉通沉积盆地,该盆地构造格局划分为伊盟隆起、陕北斜坡、渭北隆起、晋西褶曲带、天环坳陷和西缘逆冲带六个构造单元[1]。

盆地内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2 5],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油、气、煤矿产资源共存的盆地之一,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地质学者对该盆地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矿种资源的成藏理论和勘探方法作了大量研究[6 14],但尚未将油、气、煤纳入一个系统中进行综合研究,本文通过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天然气和煤成藏因素分析,讨论油、气、煤的分布规律性,为进一步综合勘探提供思路。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麻黄山地区中生界油藏富集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麻黄山地区中生界油藏富集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麻黄山地区中生界油藏富集规律丁晓琪;张哨楠;谢世文;冯一波【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09(030)006【摘要】断裂特征、典型油藏解剖和剩余压力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麻黄山地区中生界油气分布和成藏组合在不同构造带有较大的差别,油藏受构造影响明显.西缘冲断带主要发育源外成藏组合和远源成藏组合,油藏主要为断块油藏和断背(鼻)油藏,油藏面积小、油柱高度大、储量小、产量高;中央凹陷带主要发育源内成藏组合,主要为致密低渗岩性油藏,油藏面积大、油柱高度小、产量低;而东部凸起带,源内、源外和远源成藏组合均发育,油藏则主要为背斜 -岩性油藏.【总页数】6页(P726-731)【作者】丁晓琪;张哨楠;谢世文;冯一波【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前陆盆地中生界成岩作用及特征研究 [J],2.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前陆盆地中生界成岩作用研究 [J], 侯宇;李斌3.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麻黄山地区延8储层特征 [J], 丁晓琪;张哨楠;刘朋坤;邓礼正4.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古峰庄-红井子地区长9油藏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 [J], 朱广社;杨豫川;李凤杰;赵俊兴;吴新伟;邵晓岩;白旭5.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六盘山地区二三叠统窑山组沉积构造背景初探 [J], 冯胜斌;袁效奇;贺静;王成玉;韩鹏;李卫威;李廷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地区侏罗系延安组裂缝分布综合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地区侏罗系延安组裂缝分布综合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地区侏罗系延安组裂缝分布综合评价邓虎成;周文;黄婷婷;梁锋【期刊名称】《桂林理工大学学报》【年(卷),期】2009(029)002【摘要】鄂尔多斯麻黄山地区的侏罗系延安组油气层属于低孔低渗储层,裂缝的分布评价对油气运移聚集成藏研究及开发部署具有重要意义.野外和岩心裂缝的观察描述等表明本区的裂缝以构造裂缝为主.选择构造曲率法、屈曲薄板应力场反演法和构造滤波法分别进行了裂缝的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对3种方法的综合分析,构建了裂缝综合评价因子.其评价结果与测井资料解释成果的吻合率,前3种方法为0.5~0.65;而综合评价因子法达到了0.85,明显提高了裂缝分布评价的精度.【总页数】7页(P229-235)【作者】邓虎成;周文;黄婷婷;梁锋【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成都 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成都 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 610059;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610051;中石化西北分公司,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TE121.2【相关文献】1.麻黄山西地区侏罗系延安组勘探前景分析 [J], 郭耀华2.基于常规测井进行裂缝综合识别——以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地区延长组、延安组裂缝为例 [J], 邓虎成;周文;梁峰;姜昊罡3.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地区延长组及延安组裂缝控制因素分析 [J], 邓虎成;周文4.鄂尔多斯盆地演武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成藏特征 [J], 叶博;梁晓伟;宋娟;曹润荣;毛振华;郝炳英5.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志丹地区侏罗系延安组下部组合沉积演化及其对油气的控制[J], 赵虹;党犇;党永潮;王小军;吴娜;杨骁;王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气成藏与构造运动的关系_李士祥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气成藏与构造运动的关系_李士祥

文章编号:1000-0550(2010)04-0798-10①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管理部项目(编号:06-01A -01-01(B ))与国家示范工程(编号:2008ZX05044)资助。

收稿日期:2009-04-25;收修改稿日期:2009-09-15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气成藏与构造运动的关系①李士祥1,2邓秀芹1,2庞锦莲1,2吕剑文1,2刘鑫1,2(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安710018;2.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西安710018)摘要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著名的大型中生代含油气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和侏罗系延安组为盆地主要含油层系,该含油层系经历了印支、燕山和喜山三期大的构造运动。

通过中、新生代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应力场分析以及构造热事件研究,结合裂缝性质、裂缝方位及裂缝中包裹体特征等,讨论了中生界油气成藏与构造运动的关系。

研究认为盆地主要发育E —W 向、NNE 向和NE 向三组区域性裂缝。

其中,弱充填的NE 向剪裂缝为印支期S —N 向挤压环境下形成的剪裂缝,或基底断裂形成的诱导张裂缝;近E —W 向展布的弱充填裂缝为燕山期NW —SE 挤压环境下形成的剪切裂缝;强烈充填的NNE 向张裂缝形成于喜山期NNW —SSE 拉张环境。

盆地中、新生代地层所经历的每一期构造运动都对盆内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起控制作用。

印支运动使得盆地沉积了中生界最为重要的一套烃源岩;燕山运动产生的构造热事件使烃源岩达到了生排烃高峰期,使得油气成藏大多定型于燕山期;喜山运动使油气进行大规模的运移和调整,从而使中生界上部油气的分布与基底断裂带走向相吻合。

中、新生代这三期构造运动对鄂尔多斯盆地发展和油气成藏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山运动构造应力场裂缝油气成藏中、新生代第一作者简介李士祥男1981年出生硕士工程师沉积相及油气地质E-mail :sxlee1981@tom.com中图分类号TE122.3文献标识码A0前言鄂尔多斯盆地是中、新生代盆地叠加在华北古生代克拉通浅海台地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大型陆内叠合盆地[1,2],现今表现为构造残余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长8砂岩的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期次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长8砂岩的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期次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长8砂岩的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期
次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长8砂岩是该区域主要的油气储集层之一,其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期次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应用前景。

首先,该区域长8砂岩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单相包裹体和两相包裹体,其中以单相包裹体为主,其特征为包裹体体积小、形状多样、包裹流体类型单一。

而两相包裹体则较为常见,常见的两相组合有油-气、油-水和气-水等。

此外,流体包裹体的包裹温度普遍较高,一般在135-185℃之间,表明岩石的成熟度高,油气成藏时期较晚。

其次,针对长8砂岩的油气成藏期次分析表明,该岩层具有多期次的油气成藏历史。

早期的油气主要是通过岩石的孔隙和微裂缝聚集形成的,具有自生来源;而晚期的油气则主要是通过构造变形作用所形成的缝隙中聚集形成的,具有晚期注入的特征。

其中,早期的油气形成主要时间段在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时期,而晚期的油气主要时间段则为晚白垩世晚期到古新世早期。

综上所述,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长8砂岩的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期次分析表明,该岩层具有多期次的油气成藏历史,其中早期油气是通过孔隙和微裂缝自生聚集形成的,而晚期油气则主要是通过构造变形作用所形成的缝隙中聚集形成的。

这对于区域石油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邮凹陷吴堡断裂带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邮凹陷吴堡断裂带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邮凹陷吴堡断裂带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
高邮凹陷是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的一个大型凹陷,也是沉积岩层和构造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

凹陷内部复杂的构造和多样化的沉积岩层形成了许多有利的油气成藏条件,广泛吸引了油气勘探开发的关注。

吴堡断裂带位于高邮凹陷南缘,是一个长达数十公里的断层带,与油气成藏密切相关。

因此,开展高邮凹陷吴堡断裂带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对于深入探究该区域的构造演化、沉积演化及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拟就高邮凹陷吴堡断裂带与油气成藏关系展开研究,具体内容包括:
1. 针对该区域的地质背景和构造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掌握该区域的构造演化和沉积演化历史,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2. 利用地震、测井等工具开展地质调查和研究,获取区域内的基本地质数据,结合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对吴堡断裂带的性质和特点进行评估。

3. 以生物、地球化学等手段对区域内的油气样品进行分析,确定各个油气藏的类型、油气来源、气液比等关键参数。

4. 借助数值模拟等方法,对该区域的油气运移和成藏机制进行研究,探究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和影响因素。

三、预期目标
通过以上研究,本课题预期达成以下目标:
1. 深入了解高邮凹陷吴堡断裂带的地质构造特征和演化历史,建立该区域的结构模型。

2. 确定该地区各个油气藏的类型、油气来源、气液比等关键参数。

3. 查明该区域的油气成藏机制,寻找优质油气储层和勘探重点。

4. 提出高邮凹陷吴堡断裂带油气勘探开发的策略,为区域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鄂尔多斯盆地Y区裂缝特征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Y区裂缝特征研究

第7期 收稿日期:2019-03-25作者简介:李杨勇(1980—),男,陕西渭南人,志丹采油厂高级工程师。

鄂尔多斯盆地Y区裂缝特征研究李杨勇1,郑艳忠1,马裕武1,杨 燕2(1.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志丹采油厂,陕西延安 716000;2.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 710069)摘要:研究区油藏的裂缝发育程度较好,区内裂缝对致密储层的物性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研究裂缝的分布发育特征是研究区进行油藏描述很重要的部分。

本次通过观察扫描电镜和铸体薄片,详细分析了层内的裂缝形态、方向等特征,并判断出天然裂缝的方向在NE60~80°之间;其中长4+5储层的裂缝方向是北东60~80°,长6的为北东40°左右。

经研究认为裂缝有助于提升储层的物性。

关键词:延长组;裂缝特征;物性特征中图分类号:TE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2019)07-0119-03 研究区位于陕北斜坡中部,构造特征为西倾单斜[1]。

本区的主力产层为长4+5和长6,储层较致密,脆性程度也较大,因而在后期的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储层中会有构造裂缝的出现,使其成为油气的主要运移路径[2]。

裂缝的出现对研究区致密储层的物性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会影响油藏的有利区开采,所以分析研究区内裂缝的分布发育特征是很重要的[3]。

1 天然裂缝由压实、构造等地质作用而形成的裂缝称为天然裂缝[4]。

研究区延长组地层沉积后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现今裂缝展布格局主要是燕山运动和喜山运动两期构造运动的综合作用结果(图1)[5]。

据邻区的研究认为研究区目前最大主应力方向应该在NE60°和80°之间[2]。

综上分析,本区储层天然裂缝主裂缝方向在NE60~80°之间。

通过岩心观察,研究区的裂缝主要有不完全充填缝、完全充填缝、钙质胶结张裂缝以及缝宽较大的小裂缝(图2)。

镜下观察,研究区裂缝主要分布在矿物边缘,延伸较长,呈条带状。

鄂尔多斯盆地黑山墩地区断裂特征及与油气的关系

鄂尔多斯盆地黑山墩地区断裂特征及与油气的关系
Zh n e h 。 a g W i ua ’ ( . h n ie st f oce c s 1 C iaUn v ri o Ge sin e ,Wu a y h n,H u e 3 0 4 b i4 0 7 ,Chn ia;2 I siu e f o h sc lPr s etn . n t t Ge p y ia op ci g, t o
Vo. 1 3O. o N .2
A pr 2 08 ., 0
鄂尔 多斯 盆地 黑 山墩地 区断裂特 征及 与 油气 的关 系
张 卫 华
( . 国地 质 大 学 , 汉 1中 武 40 7 304 201) 10 4 2 中 国石 油 化 工 股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限 公 司 石 油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南 京 石 油 物探 研 究 所 , 京 . 南
摘 要 : 尔 多 斯 盆地 黑 山墩地 区存 在 上 下 2套 构 造 系 统 , 鄂 上下 构 造 的 分 界线 在 T s反 射层 附 近 , 中 上 构 造层 是 地 区 勘 探 目标 层 。 其 上 构 造 系统 断 裂依 据 其 规 模 可 以分 为 三 级 ; 级 、 级 断 裂 主要 为 近南 北 向展 布 的逆 断 层 , 至 油 源层 以 下 ; 级 断 裂 主 要 为层 一 二 断 三 间调 谐 正 断 层 。断 裂 和 局 部构 造 主 形 成期 为燕 山 早 期 , 烃类 排 出期 为燕 山晚 期 , 此 沟通 油 源 并 控 制局 部构 造 形成 的 一级 、 级 因 二 断 裂对 油 气 成藏 起 着 积 极 的作 用 结合 钻 后 评 估 分 析认 为 : 尔 多 斯 盆 地 黑 山墩 地 区成 藏 主控 因 素是 构 造 , 层 控 制 的断 背 斜 鄂 断 是油 气 聚 集 的最 有 利 场所 ; 、 级 断裂 在 油 气 的 初 次分 配 中起 着 主要 作 用 , 级层 间 断层 在 油 气 的再 分 配 中起 着 重要 作 用 。依 一 二 三 据该 认 识 , 部署 了 n l d 7井 , 钻 获 得 1 套 油 斑 级 以 上油 层 。 实 5 关键词 : 断裂 特 征 ; 造 ; 气 成 藏 ; 构 油 主控 因素 ; 山墩 地 区 ; 尔 多 斯盆 地 黑 鄂

麻黄山西区断裂构造特征分析及油气成藏

麻黄山西区断裂构造特征分析及油气成藏

池县 和甘 肃省 环县 , 造 上 位 于 鄂 尔多 斯 盆 地 天 环 构 向斜 向西 缘断褶 带 转 化 的过 渡带 上 , 造 特 征 存 在 构
明显 的东 西 差 异 , 部 断 裂 发 育 , 部 构 造 相 对 简 西 东 单, 表现 出 由东 向西 构造 趋 于剧 烈 、 杂l 4。麻 黄 复 】] I
时 间上 的 良好 配 置 , 气 沿 断层 纵 向运 移 成 藏 , 得 该 区延 安 组 油 气 藏 具 有较 好 的 勘探 前 景 。 油 使 关 键 词 : 尔 多斯 盆 地 西缘 ; 黄 山 西 区 ; 鄂 麻 断层 ; 气成 藏 油 中 图 分 类 号 :E l. T l 12 文 献标 识 码 : A
鄂尔 多斯盆 地麻 黄 山西 区跨 宁夏 回族 自治 区盐
பைடு நூலகம்
在 盆地 西南缘 发 育 晚三叠 世粗碎 屑类 磨拉 石建 造及 其 与上 覆地 层 的平 行 不 整合 ; 山期 构 造 事 件 主要 燕
发生 在 燕 山 中晚 期 的 1 0 5Ma 在盆 地 的西 南缘 5 ~8 , 发 育燕 山 中期 晚侏罗 世和 早 白垩世 的粗 碎屑类 磨拉
困难 , 因此 对该 地 区断裂 系统 的研究 显 得尤 为重要 。
麻 黄 山西 区位 于 鄂 尔 多 斯西 缘 断 褶 带 的 中 区 , 断 裂非 常发 育 , 已在 该 区 识别 并 简 单 描 绘 的 断层 现 约有 2 6条 , 均具 有 逆 断层 或 逆掩 走 滑 断 层 的性 质 ,
石 建造 及其 地层 间 的 角度 不 整 合 ; 山期 构 造 事件 喜
主要 表 现 为 盆 地 区 域 的多 旋 回构 造 隆 升 的多 期 改 造, 使得 盆地 西缘 成 为断层 特别 发育 的地 区_ 。 1 ]

鄂北麻黄山地区井漏及井径扩大率问题探讨

鄂北麻黄山地区井漏及井径扩大率问题探讨

鄂北麻黄山地区井漏及井径扩大率问题探讨五普陕北指挥所吴世恩2004年1月6日鄂北麻黄山地区井漏及井径扩大率问题探讨由于麻黄山地区处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断褶带,地层变化大(相距约4公里,井下2000多米的地层以裸露到地面),所施工的井井内垮塌、扩径、漏失现象较严重,使之钻井风险大大增加。

为了适应五普2004年多打井、快打井、打好井的需要,对于我们前边所经历、发生的问题作一总结探讨,使今后少走弯路,少交学费。

井漏及井径扩大问题在麻黄山、鄂北大部分地区都存在,而且有一定的共性。

而麻黄山地区尤为突出,由于在此鄂尔多斯盆地施工的井所钻地层经过了新生界、中生界,年代跨度大,地层层理裂隙发育,地层泥岩中以非膨胀性粘土矿物为主,遇水产生不均匀膨胀,易剥落掉块,造成井径严重超标。

而所钻得砂岩孔隙度较大,地层交接得界面不整合,又易造成漏失,给钻井带来风险,同时也造成各种费用的增高。

下面就井漏、井径扩大问题进行探讨:一、麻黄山地层特点:第四系、下第三系的黄土层、砂砾层,鹅卵石等胶结差,易漏、易垮塌。

白垩系、侏罗系的志丹、安定、直罗砂岩段埋藏浅,欠压实,地层渗漏严重,并易形成泥饼造成粘卡。

而泥岩段很容易发生水化膨胀,扩径,造成起下钻遇阻,而且此段泥砂岩交替频繁,形成大小不等的井径,成为“糖葫芦串”井眼,轻者易造成携岩困难,钻井、测井不顺利,重者会造成埋钻等复杂事故。

延安组、富县组约300m就存在26层煤层,薄的1米,厚的3米,易掉块垮塌。

延长组受构造压力的影响,微裂缝发育,在钻进过程中受到外力的作用容易发生掉块,并呈周期性垮塌。

二、麻黄山地区井的漏失概况:目前五普4012、2411井队在麻黄山施工的MC-2、MC2P-1、MC2P-2等井,在一开表层段,由于都存在鹅卵石(表土层10-20m后就出现),砂砾岩层,以及第四系与下第三系的交界面,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漏失(见表1)。

在MC-2井施工后,认真分析了MC-2井的漏失原因和复杂情况,在MC2P-1、MC2P-2中采用调整钻井液性能,用高粘(马上填充孔隙、堵漏)、高切(提高悬浮携带能力)、高失水(快速形成泥饼护壁)等“三高”钻井液,对付鹅卵石、砂砾岩的垮塌与漏失,形成较稳定的井眼(使漏失量远远小于第一口井),使一开的套管能顺利入井,避免了MC-2井套管不好下的情况发生。

鄂南麻黄山西地区中生界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鄂南麻黄山西地区中生界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区油 气藏 形成 主要 受 6种 因素 的控 制 : 油源是 油 气成藏 的物质 基础 ; 断 裂活 动控 制 了构造 圈闭 的形 ① ② 成, 沟通 了生油层 和储 层 ; 不 整合 面与断 裂相配 置 , ③ 使油 气 向更 广 阔的 区域 运 移 ; 沉积相 奠定 了成藏 ④ 的有 利 区带 ; 异常 高压 可提 高储层 的孔 、 ⑤ 渗能 力 , 为有利 的封 盖条件 ; 区域 盖层 为油 气的 聚集提 供 作 ⑥
烃 源 岩 的存 在 和 发育 是 油 气成 藏 的 第一 要 素 ,
收 稿 日期 :0 7 0 ~ 2 20— 2 2 作者简介 : 范世 龙(9 9 . 黑 龙江双鸭山人, 1 7 ~) 男, 在读硕士 , 究方向: 气藏地质学及成藏动 力学 。 研 油
维普资讯
14 0
内蒙 古石 油4 - Lx
20 年第 8 07 期
着该构 造 圈闭 的形成 与展布 。区内发育 的构 造圈 闭 如摆 宴 井 、 山墩 西 、 黑 万家 原 的 断块 构造 , 草 掌 的 麦 断 鼻构 造 , 宴 井 、 山墩 东 构造 、 家 红 沟构 造断 摆 黑 宋
的剥 蚀 , 造成 三 叠 系与 侏 罗 系之 间 的侵 蚀 不整 合 接
图 1 麻黄 山西地区构造图
( 华北分公 司 20 据 0 5年 )
2 断层
2 1 断层 活动控 制 了构造 圈闭 的形 成与展 布 .
1 油源
马家滩 断 裂 、 宴井 断 裂 控制 着 该 区 总体 构 造 摆 格 局 ,而两 大 断裂 与相伴 生 的分 支断 层 则共 同控 制
触。 不整合 面与断 裂相 配置 , 组成 了油 气运 移的输 导 系统 , 使得 油气运 移不 仅仅 局限于 断裂 做垂 向运 移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 面 N 15 D 井裂缝密 度达到 0 5 条/ ④ 野外裂缝调 0 . 8 m. 2
图 1 研 究工 区位 置 及 油 气 显 示 分布 图
F l Loc to ndp loe a na i er lmn dsr to f ee r h r r a iti i no r s a c wo ka e bu
该 鄂 尔 多 斯 盆地 麻 黄 山西 区块 地跨 宁夏 回族 自治 行 的研 究表 明, 区钻井 测 试所 获 油气 产 能差 异 性大 , 油 气 获 产 规 律 不 易 把 握 [o其 原 因一 方 面 是 由于 区 3. J 区盐 池 县和 甘 肃 省 环 县( 1, 块 内分 布 有 摆 宴井 图 ) 区 油 田和环 池油 田, 边 分布 有 大水 坑 油 田和 红井 子 油 块 内油 气聚 集 程度 差异 性 所致 ; 一方 面 是储 层物 性 周 另
田[ 卜

自20 0 5年 以来 中石化 华北 分 公司在 区 块 内进
及储 层 中天 然 裂缝 发 育程 度 差异 所 致. 文对 裂缝 在 本
油气 成 藏 中所起 作 用进 行 研 究, 天然 裂 缝角 度 为研 从
究 区 的勘 探部 署及 油 田开 发提 供一 些参 考 .
1 裂 缝 特 征
文献标识码 : A
斯麻 鄂 尔 多 黄 山地 区裂缝 与油气成藏 关 系
邓虎成 周文 彭军 , 姜文利 , , 天 - ̄ , IL1 : T / - 7
(. 1 西南石油大学博 士后科研流 动站, 成都 600;成都理 工大学能源学院, 成都 60 5;油气藏地质及开 四川 15 0 . 2 四川 109 . 3 发 工程国家重点实验 室, 成都 605;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 学院, 成都 600 ;塔里木 油田勘探开发研 四川 109 . 4 四川 150 . 5 究院, 新疆 库尔勒 8 10 ;. 4 0 0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 究中心, 京 10 3 6 北 0 0 4)
查 结果表 明, 露头上裂 缝纵 向延伸 规模从厘米 级到米级 不等 , 缝纵 向穿层现 象 在野 外 和岩 心 上均 可 见 到. 裂 但
1 . ;. 断层 2井号及 井 名;. 宴井油 田;. 油气 井 3摆 4获
项 目资助 : 文 受 “ 本 油气 藏地 质及 开 发工 程 ” 国家重 点 实验 室与 中石 化 华北 油气 分 公司 联 合开 展项 目 《 尔多 斯盆 地 麻黄 山西区 块裂 缝发 育 鄂
8 2
井N N N町 名叭 NN N 一N N N 腿胂




表 1 取 心 井 段 裂 缝 发 育 统 计 表
Ta e1 S a itc lls boutf a ur fc ei e va bl t tsi a ita r ct e o or nt r l
摘 要 : 对 研 究 区三 叠 系 延 长 组 与 侏 罗 系延 安组 裂 缝 特 征 描 述 与 总 结 的 基 础 上 , 用 薄 片 、岩 心 、 钻 录 井 与 测 试 油 在 利
气显 示等 资料 , 了裂缝在油气成藏过程 中作 为油气运移 通道的事实, 论证 同时也论证 了远 离延长组底部烃源岩的上部
层 位 与 区 域上 远 离 西 部 、 北 部 断 裂 带 的 区 域 均 不 同程 度 地 充 注 了油 气 . 分 出 了 4类 裂 缝 通 道 类 型 , 划 并从 裂缝 角 度 总 结 了研 究 区 4个 含 油气 系 统 内油 气 成 藏 模 式 . 关键 词 : 尔 多 斯 ; 黄 山 ; 缝 ; 道 类 型 ; 成 藏 鄂 麻 裂 通 油气第2卷 8第1 期 新疆地

中 图 分 类 号 : 6 81025 P 1.3 .
21 0 0年 3月
M a. 0 0 r 1 2
Vb .8 N O 1 1 2 .
XI I NJ ANG GE OL OGY
文章编号:1 0 —8 52 1)10 10 0 08 4 (0 00 —8-5
通过对 麻黄 山地 区三 叠系延 长组及侏 罗系 延安组
的野 外考察, 结合钻井 岩心裂缝 调查 、描述及 统计等工 作 , 其 主要 特征 归 纳如 下. 裂 缝 主要 以垂 直及 高角 对 ①
度 斜交 裂缝 为 主, 低 角度裂 缝 主要 发育 于泥 岩 中. 少量 垂 直裂缝 以张 性破裂 缝为主 , 发育少 量平面 型‘ ” ‘ 剪切 X 破 裂. 少 量裂 缝 具不 同程 度 的充填 特 征, 物 以方 ② 充填 解石 为主 , 质少 见. 分裂 缝有效 性高, 泥 大部 能为地层 中 流体提供 高导流 能力. ③对研 究 区 2 口取心井裂缝 统 1 计表 明( 1, ND1 、 D17两井在取 心段未见裂缝, 表 ) 仅 0N 0 其它各井 均见裂缝, 取心段裂 缝密度平均 01 . 2条/ 在 m. 研 究 区西面 、北面 断裂 发育 区及东面 断层不 发育 区钻 井 取心结 果显示均有裂 缝发育 . 东面 的 N 如 D4 井裂缝 密 度达 03 7 m, 的N 井裂缝 密度达 01 条/ -1 条/ 北面 D2 . 1 m,
特 征 及与 油气 成藏 关系 研究 》( 3 - 6K 科 研 0 1资助 G1KF 0 - K- 1) 收稿 日 ̄ :090 -7修 订 日 ̄:0 90 ・1 者 Ema :eguh n4 1 13tm 20 -42 ; 2 0 ・52 ; 作 - idn hceg 4@ 6 . l o 第一作 者简 介 : 成(90) 湖 北荆 洲人 ,09年于 成 都理 工大 学获 博士 学位 , 要研 究油 气藏 地质 开 发 邓虎 1 8一男, , 20 现主 。 司建 平, 耀华 . 山西 区块 0 郭 麻黄 6年 勘探 成果 总结 及 0 7年勘探 目标优 选和 评 价. 0 ,65 2 8 —7 0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