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古代汉语论语选读一

合集下载

国学经典讲座《论语》课件

国学经典讲座《论语》课件
的责任。
01
02
03
04
05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论语》中另一个核心 思想,主张在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 问题时,应采取适中的原则,避免
过犹不及。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是一种理想的 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能够帮助人 们在面对复杂情境时做出正确的决
策。
中庸之道强调的是平衡和调和,反 对极端和片面的观点或行为。
中庸之道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提醒人们在追求个人目 标时,应兼顾他人的利益和社会的 整体发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01
指出学习后要及时复习,这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内心
的愉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02
告诫人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不懂装懂。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03
鼓励人们要勤学好问,不要因为向别人请教而感到羞耻。
04
《论语》的现实意义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提倡仁爱与和谐
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仁爱与 和谐的重要性,这对现代社会中 解决冲突、促进和谐具有指导意
礼乐之治
01
礼乐之治是《论语》中关于社 会治理的主张,强调通过礼乐 教化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
02
孔子认为,礼乐是社会文明和 道德的基石,通过礼乐的教化 作用,可以培养人们的道德观
念和社会责任感。
03
礼乐之治主张以礼为规范,以 乐为手段,共同营造一个和谐
、有序的社会环境。
04
礼乐之治对于现代社会治理具 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提醒政府 和社会各界在制定政策和开展 教育时,应注重培养公民的道
国学经典讲座《论语》课件
目录
• 《论语》简介 • 《论语》的核心思想 •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 《论语》的现实意义 • 《论语》的现代解读与研究

论语选(完整版.教用)

论语选(完整版.教用)

论语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写作背景孔门讲学本在用世,故有“如或知尔”之问。

子路长于治军,冉有长于理财,公西华长于外交礼节,三人各有专长,可备世用。

孔子既肯定三子之淑世襟怀,也赞许曾皙祥和悠然的境界。

文中具体呈现了孔子循循善诱、随机点拨的教育方式,孔门师生讲学的情景,及弟子的个性抱负。

二、《论语》与孔子(二)孔子生平三、国学常识(一)四书(二)十三经沿革注:四库全书中,经部除了十三经之外,另有四书类以及小学类(如:许慎‧说文解字)。

(四)孔门圣人五、难句精解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孔子请弟子说说自己的志向。

由此可见孔子于课堂上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及孔子循循善诱、启发式的教学方式。

2.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自言志向是治国必能使人民有勇,且知礼义。

由此可见子路的自信自负与直率。

3.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冉有自言志向是使人民富足。

先言“六、七十”,后言“五、六十”,表现冉求个性的退缩保守。

4.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公西华自言志向是从事外交会盟之事。

5.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之前三子所言只在具体实践事功,而“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则已达礼乐之治的太平景象,和悦快乐的物我合一境界,有人与大自然、个人与群体的和谐。

6.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子路志在治国,但谦让不足,不免有骄矜之气,所以需要节制。

但孔子仍肯定子路的志向。

7.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冉求从“方六、七十”到“五、六十”,显示个性谦退。

孔子也肯定冉求的治国志向。

8.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祭祀、朝觐与会盟,都是国家大事。

孔子肯定了公西华治国的志向,外交、礼仪的才华。

儒家经典选读讲义《论语》选讲一

儒家经典选读讲义《论语》选讲一

《儒家经典选读》《学而篇第一》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马(融)注:子者,男子之通称,谓孔子也。

周代的制度规定,公侯伯子男为五等爵位,其中“子”是五等爵位之一。

因此,能称为子,是具有一定身份的表现。

顾炎武《日知录》中说“周制,公侯伯子男五等之爵,大夫虽贵,不敢称子。

春秋自僖文以后,执政之卿始称子。

”如周王辅臣有称刘子、单子者,齐国则有高子、国子者。

‘王朝生称子,没配谥称公,列国生称子,没配谥亦称子。

此其别也。

’(汪中《述学别录》)“其后匹夫为学者所宗亦得称子,老子、孔子是也。

”(顾炎武语)其实,在春秋时代的外交场合,往往用“吾子”尊称他国卿大夫,用作第二人称。

一些人的“字”中间,也用“子”作为美称。

因此,子虽然是男子的通称,但是,其中包含者对其地位、道德的尊美之意,邢疏云:“子者,男子有德之通称也。

”后世同他来称谓学派宗师,也是这个道理。

曰,直译为“说”。

皇侃疏引用《说文解字》云“开口吐舌谓之曰”。

邢疏也引用《说文解字》云“曰,词也(),从口,乙声,亦象口气出也。

”所引文字不同。

段注校订为:“从口,乙象口气出也。

”学,《说文》云:“学,觉悟也。

”《白虎通·辟雍》:“学之为言,觉也,以觉悟所未知也。

”朱熹注云:“学之为言,效也。

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

”时,以时,按时。

作为副词成分。

皇疏云:凡学有三时,一是就人身中为时,二是就年中为时,三是就日中为时。

一就身中者,《学记》云:“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是也。

既必需时,故《内则》(《礼记·内则))曰:“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八年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学书记,十三年学乐、诵诗、舞《勺》,十五年成童舞《象》。

”二就年中为时者。

《王制》(《礼记·王制》)云:“春夏学诗、乐,秋冬学《书》礼。

”春秋是阳,三就日中为时,前身中、年中二时,而所学并日日休息,不暂废也。

《论语》选读(知识讲解)

《论语》选读(知识讲解)

《论语》选读(知识讲解)《论语》选读学习目标1、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通读全文,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2、从不同的选文中,认识不同的孔子及其弟子们,初步了解孔子的哲学思想。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孔子(公元前552或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

他一生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与其最为卓越的继承者孟子被后人合称为“孔孟”。

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作成《论语》。

《论语》共20篇,是对孔子言行的记录,出于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之手。

“论语”这一书名的由来,据《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14)鼓瑟希(希,通稀)(15)由,诲女知之乎/ 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女,通汝)(16)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食,通蚀)(17)无欲速,无见小利(无,通毋)(18)小人之过也必文(文,通纹)(1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彫,通凋)(20)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乡,通向;知,通智)(21)举直错诸枉(错,通措)(22)富而可求也(而,通如)(23)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要,通约)(24)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亡,通无)(2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第二个“弟”,通悌)一词多义(1)见仪封人请见(引见)吾未尝不得见也(会见,谒见)子见夫子乎(看到)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见得)(2)与是鲁孔丘与(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疑问)丘不与易也(参与)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介词,和,跟)吾与点也(赞同)(3)易而谁以易之(动词,改变)丘不与易也(名词,变革)(4)为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作为)夫执舆者为谁(是)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治理)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因为)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做)(5)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是知也(通“智”)(6)如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像)(7)过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路过)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第一个“过”,名词动用,犯错误;第二个“过”,名词,过错)古今异义词(1)遇丈人丈人古义: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今义:岳父(2)子见夫子乎夫子古义:旧时对老师的称呼今义:指因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3)君子之至于斯也至于古义:两个词,至,到;于,介词,引出对象,不译今义:达到(某种程度),导致(某种结果)(多用于否定或反问);引出另一话题(4)子路从而后从而古义:两个词,从,跟随;而,连词,却今义:一个词,连接分句,用于下文开头,表结果、目的或进一步行动,相当于“因此就”(5)明日,子路行以告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6)君子学道则爱人爱人古义:关爱别人今义:丈夫或妻子,指恋爱中男女的一方(7)君子一言以为知以为古义:以,可以;为,表现出来今义:认为(8)足食,足兵兵古义:武器今义:士兵(9)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约古义:贫困今义:大约(10)造次必于是造次古义:慌忙、仓促今义:轻率,莽撞于是古义:两个词,于,介词;是,代词,这样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承接前一事(11)子路问成人成人古义:完美无缺的人今义:人发育成熟,也用来指成年的人(12)中人以上中人古义: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一般人今义: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作见证的人(13)至于他邦至于古义:两个词,至,到;于,介词,引出到的地点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14)古之学者为己学者古义:学习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1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弟子古义:年轻人今义:学生(16)其蔽也贼贼古义:害,害人害己今义:小偷(17)其蔽也绞绞古义:急切,不容忍而伤人今义:缠在一起(18)则民不偷偷古义:浇薄,不厚道今义:盗窃词类活用(1)耰而不辍(耰,名词活用为动词,用耰耕地)(2)子路从而后(后,名词活用为动词,落在后面)(3)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止,留下;食,名词使动用法,使……吃饭)(4)欲洁其身,而乱大伦(洁、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洁、使……乱)(5)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阶,名词动用,登上台阶)(6)所谓立之斯立(第一个“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立)(7)动之斯和(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动,发动)(8)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博,丰富)(9)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事父母,能竭其力(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尽)(10)噫!天丧予(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丧)(11)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弘,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扩大、光大)(1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远,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远离)(13)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充足)(14)小人之过也必文(文,名词活用为动词,掩饰)(15)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前“直”,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正直的人。

论语选讲

论语选讲

子路问: 闻斯行诸? 子曰: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 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 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 “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 闻斯行诸? 子曰: 闻斯行之。 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 西华曰: 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父兄在’ 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 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 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 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 语 选 讲
《论语》 论语》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 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语录体散 文。 论语》的内容很广泛,涉及哲学、政治、 《论语》的内容很广泛,涉及哲学、政治、 教育、时事等方面,对礼乐、 教育、时事等方面,对礼乐、仁义以及其他 一些意识形态的说明和解释。 一些意识形态的说明和解释。 全书共20篇 全书共 篇,后人用每篇首句中的两个字做 篇名;每一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 篇名;每一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 前后章之间不一定有什么联系, 前后章之间不一定有什么联系,有些章还有 重出现象,可见它是一个片断的集合体, 重出现象,可见它是一个片断的集合体,并 非出自一人之手。 非出自一人之手。
由也为之:我去治理它 由也为之:我去治理它。 比及: 比及:比,音bì。等到。 。等到。 释诂》 义也。 方:①《广雅•释诂》:“方,义也。”刘宝 广雅 释诂 楠、何晏:“方,义方”之“义方”即 何晏: 义方” 义方” “义”之意。 之意。 ②郑以此“方”为“礼法” 郑以此“ 礼法” ③朱熹:“方,向也,谓向义也” 朱熹: 向也,谓向义也” 哂:笑

大学语文第四讲《论语》选读

大学语文第四讲《论语》选读

孔子家语致思第八 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
译 文 词 语 孔子说:“我十五岁 原 文 就有志于做学问;三 有:同“又”立: 子曰:“吾十有 十岁学有所成,可以 五而志于学,三 站得住惑:迷惑 在社会上立足了;四 十而立,四十而 天命:命运,规律 十岁我已通达事理, 不再受外界事物所迷 指不能为人力所支 不惑,五十而知 惑;五十岁懂得了不 天命,六十而耳 配的事情 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 顺,七十而从心 耳顺:指对那些于 情;六十岁我对各种 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 己不利的意见也能 所欲,不逾矩。” 也能听之泰然;到了 正确对待 七十岁,我就能随心 所欲地做事,而绝不 逾:越过 违背礼义,逾越规 矩:规矩


原 文 子曰:“后生可畏,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 也?四十、五十而 无闻焉,斯亦不足 畏也已。”


闻:名声,名望
孔子说:“年轻人是 可畏的,怎么知道后 一代不如现在的人呢? 一个人如果到了四五 十岁时还默默无闻, 那就不值得敬畏了。”
探讨:启示?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社会在发展,人类在 前进,后代一定会超过前人。 年轻人要珍惜时光,抓紧时间,早日成才。
探讨:对于子路、颜渊及孔子的志向你 怎么看待
子路:他在这里表达的是一种“公有”的思想,同时 也表现了他胸襟广阔、仗义疏财的品格。 颜渊: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颜渊的志向其实是道德修养的自我完善。既表现了 一种高尚的奉献精神,也表现了他为人比较低调、 不张扬的处世方式和生活态度。 孔子:孔子立志所推行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的大同思想,表现了孔子伟大的理想和美好的企盼。 孔子讲的是以仁复天下,是圣者之事,这自然就更 难得了。

王力《古代汉语》中的《论语》文选翻译

王力《古代汉语》中的《论语》文选翻译

王力古代汉语《论语》文选及翻译{好辛苦的整理呀}【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经常学习,不也喜悦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快乐吗?得不到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提醒自己:工作是否敬业?交友是否守信?知识是否用于实践?”【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求饱、住不求安、做事灵敏、言谈谨慎、积极要求上进,就算好学了。

”(二)为政【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想事,越学越糊涂;想事不读书,越想越头痛。

”【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车没有车轴,小车没有车轴,怎么能启动?”(三)里仁、【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上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原文】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曾参啊!我的思想是用一个基本思想贯彻始终的。

”曾子说:“是。

”孔子走后,其他学生问:“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思想,就是忠恕。

”【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要反省自己。

”(四)公冶长[1]【原文】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先秦诸子选读《论语》选读第一单元汇总

先秦诸子选读《论语》选读第一单元汇总
先秦诸子选读:《论语》选读第一单元
第一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 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中庸》、 《孟子》合为“四书”。
关于书名的来源,班固《汉书· 文志》 中有这样的解释:“《论语》者,孔 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 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 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 之《论语》。”论:编纂。语:言论。
其他: 问津:渡口 而谁以易之:改变 以杖荷蓧 : 奚自 :何,哪里
本章“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的中心内 容是什么?
假如天下政治清明,就不会投身到变革天下的 活动中去了。
当时人们怎么认为?
鉴赏长沮、桀溺以及荷蓧丈人的人物形象. (语言,行动以及细节等) 隐士 明知故问(巧妙)
鉴赏子路以及孔子形象.
孟子在《孟子· 尽心上》中提出了“穷则独 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观点。而本文 孔子给我们的印象是“知其不可为而为 这”。 如何看待孔子与孟子的这种差别?
有人说,孔子生活的时代已经决定了他的 理想不可能得到实现,孔子“知其不可为 而之”,最终他只能是一个孤独者,一个 理想主义者。你是怎么认识的?
伟大的“理想主义者”
“礼乐崩坏”,天下大乱的时代 : 各个国家为了利益,杀伐扰攘战 火不熄。一个只相信武力的时代 里,失去了武力便失去了继续生 存的权力。孔子的呐喊和呼吁虽 然有时还有一些零碎的呼应,然 而这种呼应相对于战马的长鸣声、 金戈的相交声、统治者胜利后那 狰狞的笑声,太过微弱渺小了。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 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 (1)直录孔子及其弟 子的言论; (2)答问体,即先指 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 后记录孔子的回答; (3)对话体,记录孔 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 的对话经过情形; (4)一边记叙事情的 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

《论语》高考考点解读

《论语》高考考点解读

《论语》高考考点解读(含实战演练题与答案)一.《论语》解读的三个层次《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

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 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

所以《〈论语〉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 次的复习内容:文字、文章和文化。

如下表:着重是在语言文字和文化内涵这两个复习层次下工夫。

层次教学内容价值目标文字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读懂文章、积累知识文章章法技巧的分析和鉴赏学习章法、培养能力文化文化传统的评析和传承传承文化、提升思想二.《〈论语〉选读》中包含的孔子的主要思想内容《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思想,均贫富含义;《克己复礼》: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之情;《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仁者爱人》:仁爱的基本含义;《君子之风》:义利观,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周而不比》:人际交往观;《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方法及思想价 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高山仰止》:孔子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关系;《沂水春风》:师生关系;社会理想《中庸之道》:中庸思想,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

三、需要明确的两个问题:1、孔子生活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无序的时代,是一个百姓承受苦难的时代,孔子的社会理想是在这个背景之下产生的。

2、孔子是阶级社会的一员,他的政治理想包含了对于阶级社会等级制度的维护,他的“爱”是一种有着等级差别的爱。

四、分块解读1、《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思想,均贫富含义;【概述】为政以德的思想包含了:以德、礼导民;富而后教;取得百姓信任;节用爱人,使民以时;反对横征暴敛;“足民”藏富于民;正己等均贫富:孔子所谓的“均无贫”指的是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阐释的,不同于“平均主义”。

【相关练习】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古代汉语第四讲__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古代汉语第四讲__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邯郸
都 邻五家

有关国邑、 邦 行政区域 鄙 的名称
五百家

邮传递文书
的驿舍
分析字形-攴
敲 敂
攻 ---打击的意义
敲打
“叩”的古字


敵 救
收逮捕赦段注:“赦与
捨音义同。非专谓赦罪 也。后捨行而赦废。赦 专为赦罪矣。”
---与战斗、畋猎 敚 “夺”的古字 有关的意义 -与审刑、牢 狱有关的意义
已, 以也。篆文象蛇形。
《说文解字》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列子· 汤问》 子墨子曰:“胡不已乎?”
《墨子· 公输》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吾欲已子张之谏。
《荀子· 劝学》
《国语· 楚语》
停止
考察本义的方法-总说
象形字
分析 指事字 字形 会意字
形声字
用以结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象形单
综合运用
以分析字形
为主,考核
位具有表意性。
祸福之事
祟神祸
祸害


分析字形-贝1
货贝
分析字形-贝2

表示与


贿
名 词
财物有关
的意义
贵 贫 贤 贱
買 赏 赠 购
形容词
动 词
返回本章目录
分析字形-肉




zī,肉烂


肿 肥 腴:腹
下的肥肉
形容词 指有关身体 的某些性状
腹 肩
脚 背
胸 名词 肾
指头以外的 部位
返回本章目录
注:期、朔、朝、朗、朦、胧,从月,不从肉。
厰:厂房。

2020春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课件:第1课 为政以德 (共31张PPT)

2020春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课件:第1课 为政以德 (共31张PPT)

11·17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 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 鸣鼓而攻之可也。”
【评析】
本章内容是举贤(去恶)。孔子对冉 求的批评。
文中成语 鸣鼓而攻之:比喻大张旗鼓地加
以声讨。攻,声讨。
如果让冯驩(谖)和冉有去收租税,他们分别会怎么做?
(附:冯驩事—— 冯驩闻孟尝君好客,蹑蹻而见之。……弹其剑而歌
2·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提问: 材料提出哪两种治理百姓的方法? 孔子认为哪一种更好? 【评析】 本章内容教民。 孔子举出两种截然 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 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 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 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 时有不同于法治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 “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 视了刑政、法治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12·9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 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 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 不足,君孰与足?”
【评析】这一章反映了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其核心 是“富民”思想。鲁国所征的田税是十分之二的税率, 即使如此,国家的财政仍然是十分紧张的。这里,有若 的观点是,削减田税的税率,改行“彻税”即什一税率, 使百姓减轻经济负担。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可能 贫穷。反之,如果对百姓征收过甚,这种短期行为必将 使民不聊生,国家经济也就随之衰退了。这种以“富民” 为核心的经济思想有其值得借鉴的价值。
文中成语 节用爱人:节约财用,爱护百姓。
16·1季氏将伐颛臾。 【评析】
这一章的内容是正己,也又反映出孔子的 反战思想。他不主张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国际、国 内的问题,而希望采用礼、义、仁、乐的方式解 决问题,这是孔子的一贯思想。此外,这一章里 孔子还提出了“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 安”。朱熹对此句的解释是:“均,谓各得其分; 安,谓上下相安。”这种思想对后代人的影响很 大,甚至成为人们的社会心理。就今天而言,这 种思想有消极的一面,基本不适宜现代社会,这 是应该指出的。 提问

王力《古代汉语》中地《论语》文选翻译

王力《古代汉语》中地《论语》文选翻译

王力古代汉语《论》•》文址及翻译{好辛昔的基現呀}【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升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经常学习.不也喜悦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快乐吗?傅不到理解而不怨恨.不也足君子吗?”【原文】筲子曰:“吾B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筲子说:“我毎天都耍多次捉磴自己:工作足否敬业?交友是否守佶?知识足否用于实践? ”【原文】子曰:“君子安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吉.就升逍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求饱、住不求安、做事灵敏.吉谈谨慎、积极耍求上进.就算好学了。

”(二)为政【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冇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原文】子曰:“孚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歹台C”【译文】孔子说:“读书不越事.越学越糊涂;愁事不诙书.越惣越头痛。

”【原文】子曰:“人而无佑.不知其可也c 大车无轨.小车无轨.其何以行之哉?”【译文】孔子说:“人无佑誉.不知腿干什么?就象大车没升车柚.小车没冇车柚,怎么能启动?”(三)里仁、【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C”【译文】孔子说:“早上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原文】子曰:“歩乎!吾道一以贯之。

”筲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筲子曰:“失子之道.忠赳而己矣【译文】孔子说:“筲多仍!我的思悠足用一个坯本思惣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C”孔子走后.其他学生问:“什么您思?”背子说:“老师的思越.就是忠恕C”【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迫义.小人通晓私利C”【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耍向他有齐;见到不贤.耍反省自己/(四)公冶长[1]【原文】宰予昼寝。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1 代序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1 代序 Word版含答案

我的讲义,正标题是“丧家狗”,副标题是“我读《论语》”。

首先,我把这个题目解释一下。

什么叫“丧家狗”?“丧家狗”是无家可归的狗,现在叫流浪狗。

无家可归的,不只是狗,也有人,英文叫homeless。

读《论语》,我的感受,两个字:孤独。

孔子很孤独。

现在,有人请他当心理医生,其实,他自己的心病都没人医。

在这本书中,我想告诉大家,孔子并不是圣人。

历代帝王褒封的孔子,不是真孔子,只是“人造孔子”。

真正的孔子,活着的孔子,既不是圣,也不是王,根本谈不上什么“内圣外王”。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这是明明白白写在《论语》里面的(《述而》7.34)。

子贡说,孔子是“天纵之将圣”,当即被孔子否认(《子罕》9.6)。

读我的书,你会明白,为什么孔子不接受这个荣誉,而他的学生一定要给他戴上这顶帽子。

我宁愿尊重孔子本人的想法。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

他很惶恐,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

这才是真相。

当年,公元前492年,60岁的孔子,颠颠簸簸,坐着马车,前往郑国,和他的学生走散。

他独自站在郭城的东门外等候。

有个郑人跟子贡说,东门外站着个人,脑门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上半身倒有点圣人气象,但下半身却像丧家狗,垂头丧气。

子贡把他的话一五一十告诉孔子,孔子不以为忤,反而平静地说,形象,并不重要,但说我像丧家狗,很对很对。

在这个故事里,他只承认自己是丧家狗。

孔子绝望于自己的祖国,徒兴浮海居夷之叹,但遍干诸侯,一无所获,最后还是回到了他的出生地。

他的晚年,年年伤心。

丧子,哀麟,回死由亡,让他哭干了眼泪。

他是死在自己的家中——然而,他却没有家。

级古代汉语第四讲演示文稿

级古代汉语第四讲演示文稿
喫菜;公為小官,乃敢食肉,定非廉士。” • ◆关于“大学始教”
• 大學始敎,皮弁(biàn)祭菜——《礼记·学记》
• 皮弁:即皮弁服,一种礼服名。祭菜:祭菜礼, 将菜置放在先圣、先师的神位前进行祭祀典礼。 祭菜:供祭祀用的芹、藻等菜蔬。
例二:睡
• 《说文》:“睡,坐寐也。” • 《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見衛鞅,語
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 衣之裼,载弄之瓦。” ◆斯干:斯,语助词;干,通“涧”,山间流水。 载:语助词。 • 裼(tì):婴儿用的小被。瓦:一种陶制的纺线 锤。“弄之瓦”:让初生的女婴玩弄纺线锤,是 预祝她长大后能勤于纺织之事。 • 《楚辞·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例一:暂
★褒贬意义的不同
例三:【鍛鍊】罗织罪名,陷人于罪。 • 《後汉书·韦彪传》:“鍛鍊之吏,持心近薄。”
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既付獄吏,必 欲寘之死,鍛鍊久之不决。” • 《汉书·路温舒传》:“上奏畏却,则锻炼而周内 之。” • 内:通“纳”。上报的时候,害怕被退回,就反 复地修改奏书,使之没有破绽。 锻炼:锤炼。 周纳:罗织。指罗织罪名,设法使之周密而无遗 漏。
• 縿[xiāo],同“绡”,生丝织物。旆[pèi]古代 旐末状如燕尾的垂旒。泛指旌旗。斿[liú] 同 “ 旒”,古代旌旗下垂的飘带等饰物。
• 旃[zhān]赤色、无饰、曲柄的旗。
古今意义完全不同
• 例二:“該” • 《楚辞·招魂》:“招具該備永嘯呼些。”
該:完备。 • 【言簡意賅】言辞简练,意思完备。 亦作
• 暂:汉之前是突然、一下子的意思。后转 为“不久也”。现在为“暂时的”意义。
• 《说文解字》:“默,犬暂逐人也。”又: “突,犬从穴中暂出也。”

高二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第一课 为政以德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第一课 为政以德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1.关于《论语》《论语》是孔子生平言论的汇集,对政治、哲学、伦理、道德、教育、文学、艺术等,都有许多深刻、精辟的见解,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

中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在当今,《论语》也有“东方圣经”之称。

孔子在立身处世、治学修身、为政治国等方面的理论和智慧在今天仍然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他的“尚德”思想对于青年学子锻造以天下为己任、积极进取、刻苦勤奋、自强不息、仁厚博爱的品格,温、良、恭、俭、让的优雅气度,将有很大帮助。

2.关于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先秦时有“六艺”(学习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配有教材《诗》《书》《礼》《乐》《易》《春秋》,《庄子》中称为“六经”(此“经”与后来的“经”不同)。

西汉时尊儒,将儒家经典称为“经”,设“五经博士”研究传习,由于“乐”失传,所以称“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东汉时加《论语》《孝经》,成为“七经”。

唐时,将《礼》分成《周礼》《仪礼》《礼记》三礼,将“春秋三传”列入“七经”之中,作为科举考试内容,称“九经”:《诗》《书》《易》《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后又增加《论语》《孝经》《尔雅》,成为“十二经”。

宋时又加《孟子》,成为“十三经”。

清代有《十三经注疏》,将原文及前人的注疏合刻,成为儒家经典集大成之作,被认为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典籍”。

南宋朱熹又将“三礼”合并,从《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两章,加上《论语》《孟子》称“四书”,又将《易》《诗》《书》《礼》《春秋》称为“五经”,加以“章句”(注疏)、“集注”(综合前人评价),成为“四书五经”。

3.为政以德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王力《古代汉语》中的《论语》文选翻译

王力《古代汉语》中的《论语》文选翻译

王力古代汉语《论语》文选及翻译{好辛苦的整理呀}【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经常学习,不也喜悦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快乐吗得不到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提醒自己:工作是否敬业交友是否守信知识是否用于实践”【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求饱、住不求安、做事灵敏、言谈谨慎、积极要求上进,就算好学了。

”(二)为政【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想事,越学越糊涂;想事不读书,越想越头痛。

”【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车没有车轴,小车没有车轴,怎么能启动”(三)里仁、【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上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原文】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曾参啊!我的思想是用一个基本思想贯彻始终的。

”曾子说:“是。

”孔子走后,其他学生问:“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思想,就是忠恕。

”【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要反省自己。

”(四)公冶长[1]【原文】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先秦诸子选读《论语》选读第一单元

先秦诸子选读《论语》选读第一单元

4、【原文】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hè)蓧(diào) (1)。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2),孰为夫子?” 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shǔ) (3)而食(sì (4)之。见其 ) 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 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 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 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原文】
仪封人(1)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 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2)。出曰:“二三 子何患于丧(sàng) (3)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duó)(4)。”
1【注释】 (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
县境内。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 (2)从者见之: 随行的人见了他。 (3)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 职。 (4)木铎: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发布政令 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走进《论语》
1.“仁”学
2.“孝”道 3.“和”解 4.“学”旨
走出《论语》
1.忠君思想(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
2.等级制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3.中庸思想(平庸、折中、调和)
4.伦理观念(三纲五常 )
5.愚民思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了解语录体的特点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 式有四种: (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2)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 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 (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 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 (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 子的
4、孔子和诸隐士的处世态度有何异同?
提示:相同:孔子和隐者都是不俗之人,在世间, 二 者可称为同一种人,虽然取道不同,但其不趋俗 从众 是一样的,双方都有惺惺相惜之意。 不同:二者的处世态度却明显不同,孔子主张积 极入 世,知其不可而为之,以天下为己任。“鸟兽不 可与 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 与易

《〈论语〉选读》第一、二、四、十四课备课思考

《〈论语〉选读》第一、二、四、十四课备课思考

《〈论语〉选读》第一、二、四、十四课备课思考《论语》及其教学一,《论语》的历史价值:《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1、一般来讲,《论语》是中国散文的开始——语录体散文:语录体、对话体散文(《论语》《墨子》)对话体、篇章式议论文(《孟子》《庄子》)专题性论辩文(《旬子》《韩非子》)2、口语性:上古时代人们的口语。

3、文学性:文学价值很高。

4、内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综合性:5、文化长河中的经典性。

正是因为〈论语〉在中国文学史与文化史以及思想史、哲学史等反面的经典性,〈论语〉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二、《论语》进入中学教学的意义:1、中国文化发展的形势所趋:⑴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而中国的文化源头即在《论语》;⑵道德有继承性,传统道德中的精华是社会最容易接受的,因而也最容易成为社会道德风尚的铺垫和国家凝聚力的来源。

⑶经过“批林批孔”等歪曲历史的“运动”,处在西化的狂潮中,人们开始关注国学经典教育。

⑷国学传播机构渐渐兴起,而且得到了家长和青少年的响应;传媒的国学讲坛开始火爆,吸引了许多听众和读者;⑸社会普及领域通过各种渠道对中国典籍的宣传,唤起了人们对传统的亲近感,也激起了人们了解传统的兴趣;⑹有长远效应的国学典籍教育,真正使国学深入人心的渠道,应当是基础教育,通过语文课程来实现。

在此形势下,《〈论语〉选读》应运而生。

2、《论语》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3、《论语》语言具有很强的文学性,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

4、《论语》陶冶性情,吸取智慧。

5、《论语》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6、现实生活中人性的缺失。

《论语》是千年万年之经典,虽经波折,但始终存活,在国学兴起之时,《论语》有必要进入中学教学。

三、关于《〈论语〉选读》的编排问题1、初中教材中已经有的〈论语〉篇章,高中《〈论语〉选读》不再选入,避免重复;2、注释详细,附带翻译,降低学习难度;3、教材共15课,分成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类;3、每课后面都有相关的文章链接:第一课:“中华文明是追求道德的文明”第二课:“礼教思想之变本加厉”第三课:“中国知识分子:从政治到人生”第四课:“孔子的政治品格”第十四课:“中庸之道的内涵”第十五课:“孔子的价值本源观”《论语》进入语文教材,有特定的编排体系,当然,进入语文课程的《论语》,必有它特定的解读角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
第四讲

《论语》选读 (一)
zengshaobo

一、孔子与《论语》
1、孔子(前 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 国人,宋国贵族的后代。孔子幼年丧父,家 境贫寒,社会地位低贱。为谋生,孔子学会 了一些技艺,自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 事。”(《论语 ·子罕》)孔子做过“委吏” (仓库会计)和“乘吏”(牧场小吏)。 30 岁后,学问相当成熟,孔子就出去讲学,打 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 50岁左右,升为鲁司 寇。约 52岁时,周游列国,向诸侯宣传自己 的主张,历时 14年,终不见用。晚年回到鲁 国,整理典籍,从事文化教育工作。
?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 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返
三、《论语》选读
3、谈话的风格
?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 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 “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 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易 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 言戏之耳。”

一、孔子与《论语》
? 2、孔子的言行被记录在《论语》里。《论 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 3、《论语》是孔子言论的汇编,非一人所 记,非一时所成,但总体上体现了孔子思 想的真实面貌。《论语》的出现,标志着 中国历史上私人著书的开始。

一、孔子与《论语》
? 4、《论语》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和价 值取向,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进程以及中 华民族的心理素质,有着深入而广泛的 影响。
?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 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 也。”
?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 丘之好学也。”
?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 彭。”
?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 有于我哉?”
?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 返
? 5、阅读《论语》的方法:林语堂认为, 必须把个别的格言警句分开,逐日分别 去咀嚼,不要贪多而囫囵吞枣。

二、《论语》的结构
? 1、如将《论语》的内容和《礼记》、《孟子》 以及其他古籍各章相比,就能体会到:《论语》 中简洁精辟的文句都是从长篇论说文字中节录而 来,并因此得以存而不废。试比较:
? 《论语》:“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居卫月余。灵公与
?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 为之,犹贤乎已。”
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 招摇巿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 也。'于是丑之,去卫,过曹。” ? 《论语》本文并未提到孔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 色者也”时的实际情形,只是把这句话当作抽象 的话来说。两相比较,妙趣横生。

二、《论语》的结构
? 2、《论语》中颇多四五个字的短句, 如“君子不器”,意思说:君子不只是 拥有一种长处的技术人才;又如“乡愿 者,德之贼也”。谁也不会相信孔夫子 每次说话蹦出几个字就算完事了的。由 此可见,《论语》中简洁精辟的文句都 是从长篇论说文字中节录而来,并因此 得以存而不废的。
? 子曰:“敬鬼神而远之。”

三、《论语》选读 2、孔子的感情和艺术生活
?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 乐之至于斯也。”
?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 子曰:“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 所。”
?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 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 淫,佞人殆。”

三、?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 “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 不歌。
? 子之所慎,斋、战、疾。
?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 祭。”
?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 我爱其礼。”
?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子闻子,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 射乎?吾执御矣。”

三、《论语》选读 3、谈话的风格
?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 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 食,没齿无怨言。”
? 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欤?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 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 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曰:“子云: ‘吾不试,故艺。'”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 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三、《论语》选读
1、夫子自述、旁人描写

三、《论语》选读 1、夫子自述、旁人描写
? 子不语怪力乱神。
?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 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 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 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三、《论语》选读
1、夫子自述、旁人描写
?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 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欤?”
?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欤?无乃为佞乎?”孔子曰: “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三、《论语》选读 1、夫子自述、旁人描写
?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 敏以求之者也。”
?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 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 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 一隅不以三隅反者,则不复也。”
?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 可以无大过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