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史基本满分的背诵心得及背诵资料

合集下载

法硕备考资料:法制史背诵整理

法硕备考资料:法制史背诵整理

法硕备考资料:法制史背诵整理法硕备考资料之法制史背诵版第一章奴隶制法律制度第一节中国法的起源一、中国国家与法起源于夏朝公元前21世纪夏启建立夏王朝时,中国的国家和法律制度即正式形成。

中国国家和法起源于夏朝的建立,其主要依据在于:1.夏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世袭专制帝王。

2.夏已开始按地域划分统治区域。

这是国家产生依据3.夏朝已建立了完备的国家机器,包括军队、职官、监狱以及贡赋制度。

4.夏朝还形成了以国家强制力为直接后盾的法律制度。

二、中国国家与法起源的特点中国国家和法的形成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这主要是:A氏族起源色彩B集权统治C与道德结合D刑事法规发达第二节法制指导思想一、夏、商法制指导思想神权法思想一直是占统治地位的法制指导思想(一)王权神授(二)天讨与天罚二、西周法制指导思想西周统治者修正了传统的神权政治学说,并确定了周王朝新的统治策略,(一)“以德配天”:“上天”只把统治人间的“天命”交给那些有“德”者,要敬天、敬宗、保民。

(二)“明德慎罚”:实施德教,用刑宽缓,统治者把道德教化与刑罚镇压结合起来,形成了西周时期“礼”、“刑”结合的法制特色。

(三)“刑罚世轻世重”:是指应根据时世的变化来确定用刑的宽与严、轻与重,具体内容是“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

(四)西周法制指导思想的影响“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法制观的历史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为以“礼法结合”为特征的中国封建法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春秋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无占统治地位的指导思想,政治保守派从社会混乱不堪的现实出发,提出了新形势下的“礼治”路线,主张“为国以礼”,“以礼明是非”。

政治革新派则极力倡导“君臣上下贵贱皆以法”和“事断于法”坚决要求打破宗法的等级秩序与维护这种秩序的法律制度,试图创造新型的法制来取代奴隶社会的礼制。

第三节立法活动一、夏、商立法概况在夏、商两代,调节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除夏王、商王发布的各种命令以外,主要表现为不成文的习惯法。

中国法制史背诵知识点

中国法制史背诵知识点

中国法制史需要背诵知识点第一章中国法律起源和夏商法律制度1、禹刑:夏朝法律制度的总称。

2、圜土:夏、商、西周监狱的总称。

3、夏朝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1)“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4、商朝的主要立法:“商有乱政,而作汤刑”汤刑:商朝法律制度的总称5、奴隶制五刑:墨、劓、刖、宫、大辟(重点)6、商朝王位继承制度的发展变化:商朝末期:嫡长继承制——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指的是父亲死后,将王位传给正妻生的长子,是中国古代的主要继承制度。

7、商朝立法指导思想:神权法(重点)第二章西周的法律制度1、九刑:西周实行的九种刑罚:墨、劓、刖、宫、大辟、流、赎、鞭、扑2、田里不鬻:西周初期土地所有权的一种制度,天下土地的所有权归周天子一人所有,诸侯和臣属对分封的土地只有占有、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

3、囹圄:西周监狱的名称4、《九刑》:西周成文刑书的统称。

“周有乱政,而作九刑”5、西周的司法机关:中央:大司寇——全国最高司法机关小司寇——中央直辖地区的司法机关士师——国都之内的司法官吏地方:乡士、遂士6、西周定罪量刑的原则(1)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2)区分眚、非眚、非终、惟终(重点)(3)罪疑从赦(4)刑罚世轻世重:“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刑罚手段的运用要以形势而定,要视治安状况的优劣而分别实施。

7.西周时期的“狱”指刑事案件,审理刑事案件称为“断狱”;“讼”指民事案件,审理民事案件称为。

“听讼”。

8.西周时期的“五听”指断案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方式,即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

说明西周时期已经注意到司法心理问题并将其运用到司法实践中。

一.西周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思想(重点)①内容:1.“上天”只把统治人间的“天命”交给那些有德者;一旦统治者失“德”,也就失去了上天的庇护,新的有德者就会应运而生,取而代之。

(2005年63题B项考)2.“德”的要求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方面:敬天、敬祖、保民,也就是要求统治者恭行天命,尊崇天帝与祖宗的教诲,爱护天下的百姓,做有德有道之君。

法制史基本满分的背诵心得及背诵资料

法制史基本满分的背诵心得及背诵资料

法制史基本满分的背诵心得及背诵资料我是一名二战的学子,第一年的考试,我走过许多弯路,有许多方法也不得当,二战的我在这一年针对考试和自己的缺点重新制定学习方法,各科上颇有成效。

其中效果最好的是法制史,现在就简单谈谈法制史的学习方法。

首先谈我自己的情况。

一战时的我,讲书读的很透彻,法制史每一句话的含义,以及白话文的意思我都搞的很清楚。

但是我没有刻意背诵(因为本人是理科生,所以总是认为理解第一,而且记忆力不好,吼吼)。

然而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去考试,我的结果就是,选择题基本都对,大题基本不对。

不是因为大题不会,而是发现没有背诵,大题所需要你论述和解释的点你完全无法用语言来写出来。

所以二战的我,根据自己一战的失败,重新制定了学习方法。

通过新的学习方法的奏效,我只能说,世界上没有记忆力不好的人,只有懒惰的人(小小的批评一下我自己)以下便是我的心得:1、法制史没有重点,必须全书背诵。

之所以说法制史没有重点,从历年真题就可以看出。

每年网上各类音频视频都将重点放在了西周、汉朝、唐朝、清末这几个朝代,并不是因为考试大部分只考这里,而是这几个朝代的立法内容繁多,相对比较重点,是改朝换代领导其他朝代法制变化的。

而选择题往往每个朝代都会涉及一道题,而如果每个朝代同学们不认真阅读,仔细背诵,选择题很容易失分。

法制史一共就那么几个分,选择题一共就那么多道题,丢了两道以上,法制史这一科的分数便没有优势了。

若想法制史有优势,必须选择题只错一道一下,大题都是在你背诵的范围内。

2、全书背诵是建立在对书的理解基础上的。

综合课我认为需要理解的是法理的前半部分和法制史清末之前的部分。

因为清末之前的法制史很多立法,在分析上是以古文形式出现的。

而如果你对书上古文字句并不理解,不明白什么意思,就像是高中语文考你文言文填空和解释一样,只背诵课文是拿不到高分的。

很多同学和我反应法制史很难理解,第一步就出了问题。

我在学习的时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选择了听音频课程,但我只是听到了清末之前。

大一法制史必背知识点总结

大一法制史必背知识点总结

大一法制史必背知识点总结法制史作为大一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是我们进入法学领域的第一步。

通过学习法制史,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认识法律的本质和作用,为今后的法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大一法制史课程中必背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大一法制史课程的主要内容。

大一法制史主要包括天启时代的体制变革、法典时代的立法成就、立宪时代的政治改革以及现代法制史的演变等部分。

通过了解这些内容,我们可以全面认识法制史的发展轨迹。

下面,我将从这些内容中总结一些必背的知识点。

第一,天启时代的体制变革。

天启时代是法制史的起始阶段,也是我国法律发展的重要起点。

在这个时期,我们要了解明朝君权的特点,以及明朝刑律的制定和修订。

同时,还要了解由明朝朝廷推行的吏治制度改革,如科举制度的建立和改革、官员考核制度的完善等。

这些都是天启时代的重要内容。

第二,法典时代的立法成就。

法典是法制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代法律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法典时代,我们要了解清朝立法的特点和影响,了解中国法典的历史演变,如《大清律例》、《大清会典》等。

此外,对于西方国家的法典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如《拿破仑法典》等。

第三,立宪时代的政治改革。

立宪时代是现代法制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法制史中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我们要了解晚清立宪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了解《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

同时,我们还要了解民主宪政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安排,如三权分立、人权保障等。

第四,现代法制史的演变。

现代法制史是法制史中的最后一个部分,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

在这个部分,我们要了解西方法学的传入和影响,了解民事法和刑法等主要法律制度的变革,了解中国法学的现代化进程和当代法学的发展趋势。

通过学习以上这些必背的知识点,我们可以对大一法制史课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也为今后深入学习法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学习中,我们还可以运用一些学习方法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司法考试:法制史与职业道德知识点精简记忆

司法考试:法制史与职业道德知识点精简记忆

法制史与职业道德知识点精简记忆前言:法制史与职业道德一直以来分值低,内容杂,法制史更是让人捉摸不透,所以以下内容是我们在茫茫学海中根据自己复习的心得总结,希望帮到大家。

第一:法制史轮换原则,关注热点,死背拿分第二:职业道德不违法,把握特征,要有法律思维中国古代立法口诀(很重要,很实用,红字要理解)文王慎罚德配天,敬天敬祖又保民,亲亲尊尊周公礼,出礼入刑不平等。

春秋书鼎成文法,法律公开头两次,法经系统第一部,盗贼网捕杂与具。

商鞅变法郡县制,已法治国用重刑,鼓励告奸搞连坐,陈胜群盗乱天下。

汉承秦制儒家化,德主刑辅用春秋,亲亲首匿汉宣帝,文景肉刑不彻底。

承继汉律儒家化,北魏官当魏八议,晋律五服来制罪,北齐明例现十条。

唐律疏议天下传,其实赵抄贞观律,礼律合一科条简,儒家经典来解释。

宋祖仁慈定刑统,律令合编首次印,建隆编敕神宗破,笞杖徒流都折杖。

明刑弼教大明律,重重轻轻共七篇,从重从新真重典,空前普及明大诰。

大清律例集大成,律修过渡改现行,废除凌迟民无刑,新律第一同九七。

建隆开始,仁宗并行,神宗破汉:德主刑罚→唐:礼律合一→明:明刑弼教教化为主到刑罚为主中国古代司法机关天子最高审判权,地方行政兼司法。

大小司寇佐周王,秦汉廷尉审案件,御史监督已出山。

北齐首现大理寺,行使中央审判权。

唐宋三司始成型,大理刑部御史台,审判复核并监督,死刑须报皇帝批。

宋朝提点刑狱司,宋慈洗冤讲证据。

明清三司重分工,刑部大理都察院。

清朝刑部权最大,立法司法兼行政,大理只得核死刑。

清末修律现代化,大理最高审判权,法部只能做行政。

总之:天子最高审判Ps:州县(笞杖)府省巡抚(徒刑)死刑复核上报!中国古代司法制度一、西周断狱听讼(刑民)二、汉代春秋决狱,论心定罪;秋冬行刑三、唐代讲证据,程序法定,老残证据定四、宋代翻异(翻供)别勘(回避)五、明代五年大审六、清代:重案复会审,秋审全国案,朝审京师榜,热审京笞杖(大热天打板子)。

情实死立决,缓决减军流,可衿为徒流,老单承留养。

中 国法制史背诵知识点

中 国法制史背诵知识点

中国法制史背诵知识点中国法制史是研究中国法律制度发展演变的学科,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漫长历程。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背诵知识点,帮助您梳理和理解中国法制史的关键内容。

一、夏商时期1、夏朝的法律制度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其法律制度处于初创阶段。

习惯法占据重要地位,“禹刑”是夏朝法律的总称。

2、商朝的法律制度商朝在法律制度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汤刑”是商朝法律的代表。

神权法思想盛行,经常通过占卜来决定法律事务。

二、西周时期1、法制指导思想“以德配天,明德慎罚”,强调统治者要注重道德修养,慎用刑罚。

2、礼与刑的关系礼是积极的规范,刑是消极的处罚,二者相辅相成。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体现了等级差异。

3、刑事法律制度九刑:墨、劓、剕、宫、大辟、流、赎、鞭、扑。

定罪量刑的原则:区分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等。

4、民事法律制度土地制度:实行井田制。

婚姻制度: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三、春秋战国时期1、成文法的公布郑国子产“铸刑书”,打破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传统。

晋国赵鞅“铸刑鼎”。

2、李悝《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

包括盗、贼、囚、捕、杂、具六篇。

四、秦朝1、法制指导思想专任刑罚,重刑主义。

2、主要法律形式律、令、法律答问、封诊式、廷行事。

3、刑事法律制度定罪量刑的原则:责任年龄、累犯加重等。

刑罚种类繁多,残酷严苛。

4、经济法律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

五、汉朝1、法制指导思想的变化汉初:“无为而治”,约法省刑。

汉武帝时期:“德主刑辅”。

2、法律形式律、令、科、比。

3、刑事法律制度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废除肉刑。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

4、民事法律制度土地私有制度进一步发展。

六、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法律形式的变化律令科比格式相互为用。

2、法典的发展《曹魏律》、《晋律》、《北齐律》等重要法典的制定。

3、法律儒家化的加深“八议”、“官当”制度入律。

七、隋唐时期1、《开皇律》总结以往立法经验,为唐律奠定基础。

中国法制史大一必背知识点

中国法制史大一必背知识点

中国法制史大一必背知识点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了解中国法制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知识。

中国法制史是指中国古代至现代的法律体系的演变过程和法治思想的发展历程。

了解中国法制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法律制度,认识法律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现行中国法律的渊源与基础。

在本文中,将介绍中国法制史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夏商周时期的法律制度夏、商、周是中国古代的三个朝代,其法律制度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夏代实行的是王族法权,以宗法制度为主导,法尚礼治。

商代实行的是分封制度,法律的实施主要通过分封诸侯来进行。

周代因周公制定了封建礼制,形成了刑德并济的法律思想。

这些都为后来的法制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秦汉法律的儒家影响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严厉的法家法治。

而汉朝开始儒家思想的兴起,法律制度开始受到儒家的影响。

儒家主张以仁、义为核心的道德伦理观念,对法律制度提出了规范要求。

汉代司法制度相对完善,刑罚分明,重视教育与改造犯人,对后世司法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唐宋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法治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唐代法律制度健全,设立了律令、刑法等法律文书,法律条文较为丰富。

唐代法律也强调刑名分明,注重针对人情深浅而判罚轻重,司法公正与人性关怀并重。

宋代将唐代的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注重法律执行的细则和裁判程序,提出了“法者,治之纲纪,治有仪轨不得越”等观点。

四、明清法律与封建道德制度的矛盾明清时期,随着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法律与封建道德制度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

明朝实行隆武、慎刑之策,注重法律的温和,以教育改造犯人为主要手段,但仍然无法完全解决社会矛盾。

清朝继承了明朝的法制,进一步减轻了刑罚,但法律执行的不公与腐败问题日益凸显,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五、现代中国的法律制度建设中国的现代法律制度建设始于清末民初时期的洋务运动。

中国吸收了西方的法律制度,开启了现代法律制度建设的新篇章。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建立,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标志着中国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现代化。

中国法制史完美背诵版

中国法制史完美背诵版

中国法制史完美背诵版1、法制指导思想:从神权法思想到?以德配天?思想1、礼化为法随着国家的形成,原始状态的礼逐渐由⽒族社会的习惯演化为具有法的性质和作⽤,成为确定⼈们在国家组织中等级地位的法。

2、刑起于兵,兵刑同制,军事武器成为刑具,军事处罚成为刑罚,军事长官转变成为司法官。

3、刑罚,是为了保证礼和其他规范实施的重要⼿段礼?与?刑?的关系(见教材P36)作⽤上:礼禁于将然,刑禁于已然。

地位上:刑是礼的必要的补充,出礼⼊刑。

适⽤对象上:礼不下庶⼈,刑不上⼤夫。

夏朝:《禹刑》。

(见教材P11)夏朝法律的总称。

《左传·昭公六年》说:?夏有乱政,⽽作禹刑?,以禹为名表⽰对夏族杰出祖先和开国之君的崇敬,是中国最早的奴⾪制法。

(⼆)商朝:《汤刑》。

(见教材P11)商朝法律的总称。

《左传·昭公六年》说:?商有乱政,⽽作汤刑?。

以汤为名也是表⽰对开国之君汤的崇敬。

(三)西周:1、周礼周公亲⾃主持⽴法活动,制定⼀整套典章礼仪制度与宗法等级秩序,即?周礼?,历史上称这次事件为?周公制礼?。

周礼是西周最主要的法律制度之⼀。

2、九刑(见教材P27)(1)《左传·昭公六年》:?周有乱政,⽽作九刑?。

(2)九刑有两种含意,⼀是指九种刑罚,即在奴⾪制五刑的基础上加上流、赎、鞭、扑;⼆是指《九刑》这部刑书。

3、吕刑(⼜称为?甫刑?)1(见教材P28)(1)制定背景:穆王命吕侯?训夏赎刑?⽽作。

(2)主要内容:①规定刑罚的种类及适⽤刑罚的原则;②赎刑是其核⼼内容;③其刑罚原则是?明德慎罚?。

(3)评价:在很多⽅⾯完善了周初的制度,其原则在后世的封建法典中⼤都被沿⽤并以此为基础作了进⼀步的发展。

4、主要法律形式:誓、命、诰等。

刑事法制1、刑罚:(1)奴⾪制五刑:墨、劓、髌、宫、⼤辟(见教材P15)①墨:⼜称黥刑,即在⾯部或额上刺刻特殊标志后,再染以墨。

②劓:割⿐⼦。

③髌:⼜称刖刑、剕刑,即断⾜或砍去犯⼈膝盖⾻的刑罚。

有关中国法制史的学习心得5篇

有关中国法制史的学习心得5篇

有关中国法制史的学习心得5篇中国法制史的学习心得精选篇1《中国法制史》当成小说,如梦如幻,眨眼即过,多好!但那是不可能的。

既然,我们选择了学习《中国法制史》,就没有必要自欺欺人,该学的还得学,该懂的还得懂,该记的还得记。

然诺大一本书,怎样才能学好?咱也是第一次捧起《中国法制史》宝书,实事求是,暂且愚见一、二、三一、把握重点每一章每一节都有精髓重点,这是我们应该和必须要记住的,也有可以理解领会的,对于无关紧要或耳熟能祥的,要以忽略或不必理会。

例如,第一章第一节,夏朝的建立和奴隶制国家与法的产生,……开头,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这话相信大家也懂,赶紧忽略看下面……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这话就应该和必须记住了。

如果连这句话都记不住或把它写成原始社会经历了燕子群和狮族公社两个阶段,看来应该记学相声了。

接着……氏族公社的第一阶段为母系氏族公社,第二阶段为父系氏族公社。

这句话,我的理解,先有慈爱,后有仁义。

后话类推……二、勤于归纳总结这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尽量避免学习时出现张冠李戴,指鹿为马等现象,例如,我们在学习各朝代法律制度时,还应明白各个朝代的法学代表人物,重大事件等等。

三、真诚敢言有的问题答案尽管并不是唯一的,同学们在不偏离原则的基础上各抒已见是正常的。

如我对国民党“六法全书”的认识。

它是只披着文明的“羊皮”却干着伤天害理的“狼”,无视民主,无视生命,无视道德,良心,成全了反动派烂用权力,垄断财富,剥削……“六法全书”加速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溃败,是真理战胜虚伪,正义战胜邪恶的必然。

加油,努力,如何在工作、生活、学习三者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及发展点,相信广大的电大学生一定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中国法制史的学习心得精选篇2本学期,通过学习中国法制史的课程,让我懂得中国法制史主要讲述的是中国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也就是说,是研究我国有史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本质、内容、体系、原则、特点和社会活动中的作用及其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和基本规律。

法制史背诵版

法制史背诵版

法制史系统表:夏商西周
法制史系统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主要内容、特点:(1)政治上: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剥夺旧式奴隶制贵族的世袭特权,确立量才录用的新型官僚制度。

经济上:实行“尽地力之教”、“善平籴” 撰次诸国法”,即考察各国成文法,吸收各国立法经验,制定了《法经》。

(2篇名:盗、贼、网、捕、杂、具(法)
A 、危害国家安全,侵犯人身财产的法律规定:《盗法》――偷窃; 《贼法》――人身伤害,破坏社会秩序
B 、诉讼法: 《网法》(《囚法》)――――追捕盗、贼及其他犯罪者
C 、“盗贼”以为的其他犯罪与刑罚的规定:《杂法》
D 、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等法律原则的规定,相当于近代法典中的总则部分:《具法》
(3)特点:
3、历史地位
(1)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封建成文法典,它是当时政治变革的成果,也是封建立法的典型代表和全面总结。

(2)其体例和内容为后世封建成文法典的编纂奠定了基础:体例上:出现了先开列罪名再规定刑罚的罪行法定倾向。

六篇为秦、汉所直接继承,魏、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以《名例》为统率,以各篇为分则的法典体例;内容上:以镇压盗贼为首要任务;反对旧贵族等级特权;体现重刑主义精神。

法制史系统表:元明清
法制史系统表:清末
法制史系统表:民国
法制史系统表:革命根据地
法制史必背。

中 国法制史背诵知识点

中 国法制史背诵知识点

中国法制史背诵知识点中国法制史,这可是一门充满了故事和智慧的学科呀!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那些需要背诵的知识点。

先来说说夏商时期的法制。

那时候法律可不像现在这么完善,但是也有它独特的地方。

比如说,夏朝就已经有了刑罚,像“五刑”之类的。

商朝呢,在继承夏朝的基础上又有了一些发展。

我记得有一次去博物馆,看到了一个商朝的青铜器,上面刻着一些类似法律条文的符号,虽然咱不太懂具体的意思,但能感觉到那时候的人们已经开始重视用规则来管理社会了。

周朝,这可是个重要的时期。

周公制礼,这“礼”可不仅仅是一些礼仪规范,它还包含着法律的成分。

周礼那叫一个复杂,什么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每一种礼都有它的规矩和作用。

我曾经在图书馆里翻阅一本关于周朝法制的古籍,那密密麻麻的文字,看得我眼花缭乱,但也让我对这个时期的法制有了更深的认识。

春秋战国时期,那是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法家思想在法制方面的影响可不小。

商鞅变法大家都听说过吧?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让秦国变得强大起来。

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商鞅变法,有个学生就问我:“老师,商鞅这么厉害,最后怎么还被车裂了呢?”这问题把我问得一愣,然后我就跟他们解释,这改革呀,总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商鞅虽然变法成功了,但也得罪了不少人。

秦朝,那法律可是相当严苛。

什么连坐法,一人犯罪,全家遭殃。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法制措施,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这里面都有法制的影子。

我有个朋友特别喜欢研究秦朝的历史,他跟我说,秦朝的法律虽然严苛,但在当时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还是起到了很大作用的。

汉朝呢,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在法制上进行了一些调整。

汉初实行的是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治,法律相对宽松一些。

到了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开始对法制产生影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制的发展比较复杂,各个政权都有自己的法律。

不过这个时期的法律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一些创新,比如“准五服以制罪”。

法制史学习考点总结

法制史学习考点总结

法制史学习考点总结第一篇:法制史学习考点总结法制史学习考点大总结古代部分立法一、西周的立法西周的立法活动主要是“制礼做乐”,其指导思想是“以德配天,明德慎罚”这里的德包括三个方面德内容:敬天、敬祖、保民。

明德慎罚的具体要求为:实施德教,用刑宽缓。

汉代的“德主刑辅,礼刑并用”就是从这里演化而来。

礼的内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抽象的精神原则:亲亲尊尊;二是礼仪形式:“五礼”。

礼与刑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句话:a、出礼入刑;b、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立法春秋时期的立法主要注意成文法的公布:铸刑书(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竹刑、铸刑鼎(中国法制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战国时期主要掌握《法经》:a、作者是魏国的李悝b、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

c、共有六篇:盗、贼、网、捕、杂、具。

战国时期还应该注意的是“商鞅变法”:a、改法为律,扩充法律b、运用法律的手段推行“富国强兵”的措施。

c、运用法律的手段剥夺旧贵族的特权。

d、全面贯彻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亲罪重刑、不赦不宥、鼓励告*、实行连坐。

三、秦汉:主要掌握汉代法律的儒家化:上请;恤刑;亲亲得相首匿。

(汉律儒家化在司法方面的表现是春秋决狱。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传统法典结构演变定型时期,主要注意以下几部法典:1、《魏律》,魏明帝时候制定,共有18篇。

这部律典有三个方面应该引起注意:a、将《法经》中的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

b、“八议”入律。

c、进一步调整法典的结构与内容。

2、《晋律》又称《泰始律》,20篇602条。

在刑名后增加了法例律,丰富了刑法总则的内容。

刑宽禁简是这部法典的特色。

张斐和杜预对之进行了注释,注释后的律典称“张杜律”。

3、《北魏律》,20篇,其特色是采诸家之长,取精用宏。

4、《北齐律》,12篇,将刑名与法例合为名例律,其余11篇为:禁卫、户婚、擅兴、违制、诈伪、斗讼、贼盗、捕断、毁损、厩牧、杂律。

法制史学习考点总结8篇

法制史学习考点总结8篇

法制史学习考点总结8篇第1篇示例:法制史学习考点总结法制史作为法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的历史渊源及演变过程,为今后的法律研究与实践奠定基础。

在学习法制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考点,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下面将对法制史学习考点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一、法制史的基本概念与定义1. 法制史的定义:法制史是研究法律规范的起源、发展、演变和变革的学科。

它涉及到古代法律、现代法律以及法律的社会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2. 法律制度:法律制度是国家制定和实施的一整套法律规范和制度安排,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正常运行。

二、中国法制史的主要内容与特点1.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国古代法律主要包括夏商周等时期的法律制度,其中有《大宝令》、《唐六典》等重要法典,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等一系列情况。

2. 中国封建法律制度:中国封建法律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法律规范体系,体现了封建阶级的统治地位和制度性质。

其中包括“二十四条律令”、“律令制”等法规。

三、法制史的重要事件与人物1. 法家学派:法家学派代表人物有韩非、商鞅等,提出了法治国家的理论,对中国古代法制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 汉武帝的法令兴汉: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推行法令最为严格的帝王之一,他实行科举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等措施,对中国古代法制有重要影响。

四、法制史的研究方法与意义1. 法律史比较法:法制史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法律规范,揭示法律的普遍原理和规律。

2. 法制史的意义:通过学习法制史,可以了解法律的历史渊源,深入了解法律的本质和功能,为今后的法律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五、法制史的现代意义与展望1. 法制史对现代法律研究与实践的影响:通过学习法制史,可以为今后的法律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

2. 法制史的未来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法制史研究也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有望为法律学科的深化与完善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法制史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法制史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法制史学习心得体会在学习中国法制史的过程中,我对中国法制发展的历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通过学习法制史,我发现中国法制的演变是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的,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迁。

下面是我对中国法制史学习的心得体会。

1. 历史背景和起源中国法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的形成阶段。

最初,中国古代社会以部落为单位,法律规范主要是由族长或部落长老等负责制定和执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迅速形成了以王朝为中心的帝国制度,法律规范也开始由中央政权制定和执行。

从夏朝开始,中国法制进入了官制阶段,法律逐渐被系统化和正式化。

2. 各个时期的法制发展中国古代法制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在这些阶段中,法律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例如,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采用了以大夫为基础的官职制度,法律的制定和执行由一些特定的贵族成员负责。

随着秦始皇的统一,中国法制进入了法家统治时期,法令更加统一,而且实行严格的法律制度。

汉朝时期,随着儒家思想的盛行,法律趋于温和,讲求人情和善治。

隋唐时期,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诸多法律典籍问世。

宋代以后,法律逐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法制进一步规范。

3. 司法制度的演变在中国法制史中,司法制度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古代中国的司法机构主要分为三个层级:地方官司、中央官司和皇帝的审判。

同时,审判过程也发生了变化,例如,先秦时期的可以舞刀断案,汉代推行公诉制,由公民告状并由官府进行判决,隋唐时期实行了律例法,设置了各种专门的审判机构。

4. 法律文化的影响法律文化是中国法制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十分丰富多样。

例如,儒家思想对中国法律的影响非常深远,主张仁爱之道、德治为本。

佛教的传入也使得中国的法律体系更加注重人的内心修养和善行。

另外,中国古代还形成了一些特殊的法律规范和习俗,如家法和乡约等,这些都是中国独特的法律文化。

5. 历史教训与现实启示通过学习中国法制史,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很多历史教训和现实启示。

学习中国法制史心得体会5篇

学习中国法制史心得体会5篇

学习中国法制史心得体会5篇学习中国法制史心得体会(1)中国法制史的进程反应出了我国的社会发展过程,通过对法制史的学习联想现在的社会生活,可以看出法律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从我国第一个国家的产生到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法律也一直延续至今,通过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也不断地建立健全和完善,从一个国家的法律不难看出一个国家的社会水平。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曾经历了一个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而开始的,而国家的萌芽也在这一时期产生。

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启”是这个国家的开创者,从他通过暴力夺得政权后,我国便进入了阶级社会,其标志就是建立了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国家。

而法律也是在这一时期产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习惯渐渐无力调整和对抗性的阶级矛盾,体现奴隶主阶级利益、由国家认可、靠国家强制力实施的法律便产生了。

夏朝建立了国家制定了法律但法律多不成形,夏朝的奴隶主用神权法对奴隶进行欺骗。

商朝全部继承了神权法思想,并较夏更进一步,发展为一种典型的神权法思想,商朝的审判通过占卜求神问天,在一定的程度上说占卜的官吏拥有了一定的司法权。

而到了西周,其政治制度更加完善,西周是宗法奴隶制国家,各级政权机构与宗法制度相结合,使国家的政权与宗族权利融为一体,构建了从中央到地方一整套的“家国相通”的统治网络,有力的维护了西周的统治。

这一时期所创造的治国经验,对整个封建后世都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

春秋时期打破了古代传统秘密法的状态,首次出现了成文法,成文法的出现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为叔向责难提供了依据,其次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观念,明确肯定了法律对于限制贵族特权所起的作用。

商鞅变法又是我国法制史进程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主要内容是:①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②按军功授爵,废除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③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全国设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强迫人民编成“伍”、“什”,由国家统一控制;④奖励耕织,生产多的可免徭役,鼓励发展生产。

中国法制史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法制史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法制史学习心得体会在学习中国法制史这门课程中,我的心得体会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尽管已经听过很多类似的课程,但是在这门课程中,我对中国法制史的认知水平得到了再次提升。

从周朝的封建制度到现代中国法律体系的建立,我逐渐了解到了中国古代法律的演变历程和每个时期的特点。

学习历史可以让我们从中汲取经验教训,避免我们重蹈覆辙。

其次,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法律的存在和实施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权益的重要保障。

特别是在现代,法律已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无论是制定法律还是执行法律,都需要高度重视,需要大力推进法制建设。

再次,除了对历史的认识和对法制建设的重视,我在学习中国法制史这门课程中另外一个重要的收获是学会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在法律领域内,需要强调的不仅是法律条文对事情的规定,还要注重人文关怀和人权保护。

尤其是在人类社会向着更民主、更富有人情味的方向发展的今天,人文关怀等价于理性、公正地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整个社会寻求最优解。

这也是我们法治建设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最后,我认为思辨是很重要的。

学习法制史不仅要掌握具体知识,更需要进行理性思考,应该站在立法者和法律执行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分析问题的各种情况和因素。

通过这样的思考,我们才能更好地贯彻法律使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总之,学习中国法制史这门课程让我受益匪浅。

我对中国法律体系的演变历程和特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领悟到法治建设需要高度注重人文关怀和思辨。

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实践,为中国的法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一法制史必背知识点

大一法制史必背知识点

大一法制史必背知识点(正文部分)一、古代法制史必背知识点1. 夏商周时期的法律制度:夏朝实行王权神授制,法律以祭祀为核心,尊奉王室和神权,主要有禹贡和商贡两种刑罚制度。

商朝时期,法制逐渐严格化,出现了刑罚和寻访制度,并实行官府主持审判的方式。

周朝采取封建制度,设立诸侯国和封建官吏,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法律制度,如家法和官府法等。

2. 秦朝的法律制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法律进行统一修订,实行了严苛的法律制度,并推广了重文轻武的思想。

秦朝的法律制度以《秦律》为主,注重刑罚和刑法的操作性,注重封建统治和中央集权。

3. 隋唐法律制度:隋唐法制的主要特点是依法治国,法律日渐完善,科举制度为法治提供了人才支持。

这一时期的法律体系以《隋律》和《唐律》为核心,同时发展了律令法和军户制度。

4. 宋代法律制度:北宋实行严格的律令制度,法律以刑法为主,主要以《大宋九成宪章》为核心,修订了诸多法典。

南宋时期,法律逐渐进一步完善,修订了《大宋律例》和《刑统》,注重乡试制度和庙试制度的改革。

5. 元明法律制度:元代法律以实用和治安为宗旨,注重法律运作效率,强调韬光养晦的策略。

《元刑统》为元代法律制度的代表。

明代法律则主要以明律为核心,修订了朱熹研究的《大明律》。

二、近代法制史必背知识点1. 清代法律制度:清朝实行多元法律体系,包括《大清律例》、《大清会典》等,其中《大清律例》主要涵盖刑事和民事法律,并形成了清代法律的基本规范。

2. 民国时期的法制建设: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始进行法律制度的完善与改革。

颁布了《中华民国刑法典》和《中华民国民法典》等一系列法典。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制建设: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进行全面的法律制度改革,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中共领导下,先后颁布执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刑法》、《民法》等法律,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

4. 当代法律制度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和提高。

法考背诵心得分享

法考背诵心得分享

法考背诵心得分享本文摘自瑞达学员过关经验投稿,此处瑞瑞选取了原文中关于背诵记忆方面的一些心得分享,仅供大家参考。

基本情况法本二战客观题222分,主观题129分过完精讲阶段,会发现之前学的很多东西都忘记了。

所以,精粹这个阶段,就是真正的要把所学的东西都装进脑子,而不仅是理解一遍。

那时正值暑假,白天很热,可以每天早晚两个时间段到外面大声背书,不仅舒适,效率也高。

坐在自习室里背书容易犯困和走神。

关于背的东西,精讲太厚,直接背精粹就好了,也很系统,背熟了足够应付法考。

关于如何背诵?简单总结一下几点。

背诵对法考有哪些帮助?1.以不变应万变司考改革为法考,通过做历年真题的方法通过考试比较困难。

况且现在不公布真题。

现在法考注重案例化的考察,案例是丰富多彩的,是多变的,但基础性、理论化的知识点是不变的,精粹背诵可以帮助掌握关键知识点,夯实基础,以不变应万变,我觉得这是釜底抽薪的做法,看似费劲,但是抓住了关键。

2.打通客观题和主观题韩心怡老师说过体系的重要性,她说“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掌握知识,在客观题的时候没有什么问题,因为都有选项给你提示。

但是一旦到主观题,没有体系的情况下有的同学连案例都看不懂,连考的是什么都不知道。

”结合我的经验,我对她说的这句话非常认同,之前没有体系的时候真的是案例都看不懂,有了体系能准确定位知识点,能从复杂的案例中提炼出法律关系。

而且,客观题考完,仅有一个月复习主观题,主观题必须提前准备。

我是7月份买了案例分析指导用书,到手后把案例书大概翻了一下并做了分析,知道了主观题考试需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现阶段能为主观题做的最好准备就是熟练记忆,到时候客观题考完基础知识尽在掌握,主观题最后一个月只需要练习做题的方法就行。

背完书之后,把目录翻开看看,书的体例安排的逻辑稍加分析就有了,体系自然就有了,不断的复习,不要遗忘即可,可以同时应付客观题和主观题。

(下面会说背书的具体方法)。

3. 规范法言法语规范法言法语,最好的方式就是背,这个没有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

法制史背诵版

法制史背诵版

中国法制史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古代部分和近代部分。

古代部分有四条线索:立法、刑事法律制度、民事法律制度、和司法制度。

代部分则重点掌握西方法律体系在中国的建立过程。

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第一次公布成文法:郑国/子产/“铸刑书”;第一部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法经》/战国/魏/李悝;第一次改法为律:商鞅/秦;第一次废除肉刑:汉文帝;第一次确立“亲亲得相首匿”:汉宣帝;第一次“八议”入律:《魏律》;第一次“官当”入律:《北魏律》/《陈律》;第一次规定“重罪十条”:《北齐律》;第一次废除宫刑:南北朝时期;第一次规定“准五服以治罪”:《晋律》/《北齐律》;第一次死刑复奏:北魏太武帝;第一次设立大理寺:北齐;第一次规定“十恶”:《唐律疏议》;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宋刑统》;第一次以六部体例定律:《大明律》;第一次设立大诰:明太祖/朱元璋;最后一部(倒数第一)封建成文法典:《大清律例》;第一个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刑法典:《大清新刑律》;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部北洋政府宪法草案:《天坛宪草》/《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第一部近代史上正式公布的宪法:《中华民国宪法》(“贿选宪法”)。

中国法制史提要古代部分法典的沿革变化:1.注意法律名称的变化:刑——法(法经)——律(商鞅变法)——刑统(宋)——大明律——大清律例。

2.立法思想的演变:明德慎罚(西周)——德主刑辅(汉)——德本刑用(唐)——民刑弼教(明)——中体西用(清末修律)西周的立法:西周的立法活动主要是“制礼做乐”,其指导思想是“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这里的德包括三个方面德内容:敬天、敬祖、保民。

明德慎罚的具体要求为:实施德教,用刑宽缓。

汉代的“德主刑辅,礼刑并用”就是从这里演化而来。

礼的内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抽象的精神原则:亲亲、尊尊;二是礼仪形式:“五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制史基本满分的背诵心得及背诵资料我是一名二战的学子,第一年的考试,我走过许多弯路,有许多方法也不得当,二战的我在这一年针对考试和自己的缺点重新制定学习方法,各科上颇有成效。

其中效果最好的是法制史,现在就简单谈谈法制史的学习方法。

首先谈我自己的情况。

一战时的我,讲书读的很透彻,法制史每一句话的含义,以及白话文的意思我都搞的很清楚。

但是我没有刻意背诵(因为本人是理科生,所以总是认为理解第一,而且记忆力不好,吼吼)。

然而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去考试,我的结果就是,选择题基本都对,大题基本不对。

不是因为大题不会,而是发现没有背诵,大题所需要你论述和解释的点你完全无法用语言来写出来。

所以二战的我,根据自己一战的失败,重新制定了学习方法。

通过新的学习方法的奏效,我只能说,世界上没有记忆力不好的人,只有懒惰的人(小小的批评一下我自己)以下便是我的心得:1、法制史没有重点,必须全书背诵。

之所以说法制史没有重点,从历年真题就可以看出。

每年网上各类音频视频都将重点放在了西周、汉朝、唐朝、清末这几个朝代,并不是因为考试大部分只考这里,而是这几个朝代的立法内容繁多,相对比较重点,是改朝换代领导其他朝代法制变化的。

而选择题往往每个朝代都会涉及一道题,而如果每个朝代同学们不认真阅读,仔细背诵,选择题很容易失分。

法制史一共就那么几个分,选择题一共就那么多道题,丢了两道以上,法制史这一科的分数便没有优势了。

若想法制史有优势,必须选择题只错一道一下,大题都是在你背诵的范围内。

2、全书背诵是建立在对书的理解基础上的。

综合课我认为需要理解的是法理的前半部分和法制史清末之前的部分。

因为清末之前的法制史很多立法,在分析上是以古文形式出现的。

而如果你对书上古文字句并不理解,不明白什么意思,就像是高中语文考你文言文填空和解释一样,只背诵课文是拿不到高分的。

很多同学和我反应法制史很难理解,第一步就出了问题。

我在学习的时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选择了听音频课程,但我只是听到了清末之前。

老师将重点难懂难解释的地方讲明白后,我再全面撒网。

平时我看的武侠书和古代电视剧较多,所以看每朝每代立法的时候有时实在记不住,便联想这些电视剧和人物。

呵呵。

然而,每朝每代很多立法容易混淆,看了一个朝代就会忘了另外一个朝代,看了秦朝的立法原则,再看唐朝的就发现好多类似的还有不一样。

我的做法就是先上网查了历史顺序(就是夏商西周唐宋元明清),对年代更迭有了逻辑框架,在非常熟悉并明白书的基础上,自己总结了表格,对比背诵,最后我对我自己的实验获得了成功。

而我的表格并不是将重点归纳,而是在充分明白理解书的含义的基础上,将全书的内容变成表格。

所以,没有理解,那么背诵表格和背书还是一样难的。

3、明白法制史的出题规律,在读书时就知道哪个朝代出什么类型的题,才能有的放矢。

二战的我,优势在于对于法制史已经有了全部的理解(就是书上的古文、字句我都明白是什么意思了),然而我的缺点就是第一遍没有背诵,并且只是单纯的相信考研音频老师说的那几个重点朝代。

然而考试之后,再加上今年我对真题的研究,我发现了法硕考试的一些规律,这些规律在14年考研对我来说是99%的准确,我不知道明年是什么样子,但是如果我今年还考,我还是会按照这个套路来学习。

法制史选择题:法制史的选择题,基本是每朝每代都有一道。

而每个朝代即使是夏商这种书上写的内容相对不多的朝代,其实考点也非常多,能出的选择题不止一道,而法制史的选择题非常好拿分,而且如果错了2道以上,我认为就会给整个法制史拖后腿。

为了保证选择题的正确率,就证实了法制史没有重点,考试分析上每字每句都要明白。

而选择题不光是考的细,而且各朝各代往往很多立法是容易混淆的,例如秦朝的主要法律形式是律、令、法律答问、封诊式、廷行事,而唐朝却是律令格式,看似类似,但各自的含义却有所变化。

再如秦朝刑事立法主要原则有自首减轻处罚,而唐朝却是自首减免刑罚等等。

如果不加以对比背诵,不对这些含义的深入了解,是做不对题的。

所以我根据自己的情况,将全书设计成了对比表格。

内容没有减少,却有种省了不少事儿的感觉。

法制史简答题:法制史的简答题规律更是一目了然。

我在看了十年的真题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规律。

简答题只考清末(包括清末)以后的朝代,也就是近现代的法制史,而且没有重复出题。

所以在看清末以后的立法,我们主要需要按照简答题的形式来背诵,这样在背书的同时,不仅解决了选择题,也解决了简答题,给其他学科匀出时间。

这种情况就要求在看清末之后的立法前,将十年真题拿出来,翻到简答题,将所有考过的简答题从书上勾掉。

这个过程你就会发现,书上什么样的内容会出简答,什么样的内容还没有出过简答。

背诵的时候就要将重点放在没出过的地方,将这些没出过的地方全文背诵。

当然我不是出题人,我只是在研究了真题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我当时是希望万无一失,所以在先背诵完那些没考的地方之后,又将考过的也背诵了。

但今年证明,我的想法是对的,又考了一道没有考过的内容。

但并不是说近现代法除了大题别的都不考,选择题还是考的,只是你要有针对性的在读书时解决简答题的问题。

法制史还有一道大题就是根据古文来问你各种问题,这就验证了我上面所说,法制史必须要将书上的古文弄懂,这样即使这道大题出的不是书上的原文古文,但是你一看就知道说的是神马。

因为考的内容肯定是书上讲过的啊,你光看试题古文字面就知道是什么了。

而这道题历年都出古文,那么你就知道,肯定是从古代法里出了。

而历年出的都是汉朝唐朝西周里的法史,那你就知道重点是哪个朝代了。

这就是我今年基本满分的心得。

总结起来就是三个方面:翻译明白书上内容+强化全书背诵+自己会押题,知道每个朝代的考试侧重类型是什么。

附上一个我自己自创的那个非常有成效的表格。

如果你觉得适合你,可以这样复习哦。

历代民事立法(一)继承和婚姻朝代婚姻、家庭制度继承制度商·嫡长子继承制:确立在商朝,西周逐步制度化和法律化西周·一夫一妻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主持,媒人撮合,才符合礼法·同姓不婚:男女同姓,其生不蕃附远厚别·履行“六礼”程序: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七出、三不去:·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有所娶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嫡长子继承制:确立在商朝,西周逐步制度化和法律化·“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从天子、诸侯、卿大夫到士,各级贵族的领地和世袭身份只能由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庶子只能由嫡长子分给部分利益,无所谓继承权·女子仅能在出嫁时得到一份嫁妆,但也是父兄的赠与,并非其法定的继承权唐朝(良贱) ·婚姻成立:·尊长的主婚权得到法律的确认和强化;“诸嫁娶违律,祖父母、父母主婚者,独坐主婚”·“婚书、聘财”为婚姻成立的要件;·同姓不婚、非同姓但有血缘关系的尊卑间不得为婚;·严禁与逃亡女子为婚;·监临官不得娶监临之女为妾;·良贱之间不得为婚。

·婚姻解除:·七出、三不去:1、允许女方以三不去拒绝离婚,但女有恶疾及奸罪者仍可休之;2、无子休妻必须是妻年50以上;3、妻无“七出”而休,丈夫徒一年半;妻有“三不去”而休,丈夫杖一百;·义绝:强制离婚条件,违者徒一年;·合离: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合离者,不坐。

·家庭制度:·注重维护家长的统治地位;“凡是同居之内,必有尊长”·家长的支配权;“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宗祧继承:通常采取嫡长子继承;若无子孙者,在同宗子辈中收纳养子。

·财产继承:·诸子均分制·兄弟中先亡者,其子继父分,即代位继承;但生前有遗嘱者,遗嘱优先;·女子出嫁后,不享有本家财产的继承权;在室女子可分得未婚兄弟聘财的一半之财,作为置办妆奁之用。

宋朝·家产兄弟均分制;·承认遗腹子(父亲死后才出生的孩子)与亲生子享有同样的继承权;·允许在室女享受兄弟继承财产权的一半;·继子(过继之子)与绝户之女同享继承权;(在室女享有3/4的财产继承权,继子享有1/4的财产继承权。

只有出嫁女的(已婚女),出嫁女享有1/3的财产继承权,继子享有1/3,另外的1/3收为官府所有)·绝户:家中无男性继承人,绝户立继有两种方式:·夫亡而妻在,立继从妻,称“立继”;·凡夫妻俱亡,立继从其尊长,称“命继”。

元朝·诸色人同类自相婚姻者,各从本俗法。

汉族禁止“有妻更娶”,而蒙古人却可以一夫多妻。

·建立婚姻:·订立婚书(“嫁娶礼书”)·对媒妁进行规范化管理,只有经基层官员、地方长老等保举推荐的“信实妇人”才能充任媒妁,并由官府登记在册。

媒妁职业化倾向明显。

·户绝之家的女儿和寡妇享有继承权或有条件的继承权;·元以前,允许改嫁寡妇带走原有妆奁,不准寡妇带走的限于亡夫的遗产或应得份额。

离婚妇女or寡妇如果再婚,丧失原先从父母处得来的妆奁物及其他继承得来的财产,夫家财产更是不得带走。

明朝1、婚姻:·基本沿袭唐宋旧律;·“男女婚姻,各有其时”,即适龄者方许结婚;·双方家长的意思是婚姻订立的首要前提;·对义绝作出了新的解释,更认定侧重婚姻关系本身的状况。

2、家庭:家长权力进一步明确与扩大,包括教令权和主婚权。

家长对违反教令的子孙有权直接进行肉体惩罚。

·嫡长子继承制和财产的诸子均分制;·户绝财产由所有亲女继承,无女者入官;·奸生子的地位上升(元首次重视奸生子的地位);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

奸生之子,依子量与半分,如别无子,立应继之人为嗣,与奸生子均分;无应继之人,方许继承权分。

清朝·严格宗祧继承的法定顺序·独子兼祧:清朝独创,俗称“两房合一子”,一人可以继承两房的香火和财产。

即独子出继的两房应该为同父兄弟,而且须双方同意,并有全族的书面见证,才可一人承两房宗祧。

(如可继之人亦系独子,而清属同父周亲,两相情愿者,取具阖族甘结,亦准其承两房宗祧。

)凯程教育: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