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作业
教学设计中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作业和拓展学习设计是两种不同的方式,用于帮助学生在课堂之外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
作业是在课堂之外完成的学习任务,通常由教师指定,旨在帮助学生复习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并帮助他们掌握新的概念和技能。
拓展学习设计则是为学生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帮助他们深入探究课程主题,扩展他们的知识和技能。
作业和拓展学习设计可以协同工作,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并掌握新的技能。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解一个新的概念,然后指定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复习所学内容。
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学习资源,例如额外的阅读材料或视频,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课程主题。
作业和拓展学习设计都有助于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作业有助于帮助学生复习课堂内容并掌握新的技能,而拓展学习设计则有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程主题。
在设计作业和拓展学习活动时,教师应该考虑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并提供适合所有学生的机会。
此外,教师还应该提供足够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活动,并确保他们能够从中受益。
语文教学设计作业评分标准优秀良好
一、语文教学设计作业评分标准语文教学设计作业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一部分,是教师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考察和评价的重要方式。
为了保证评分的客观、公正性,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针对语文教学设计作业的评分标准,分为优秀、良好两个等级,以供教师们参考和使用。
二、优秀1. 教学目标明确(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与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符合当下语文学习的要求。
(2)教学目标间的逻辑关系清晰,层次分明,能够很好的达到教学效果。
2. 内容详实丰富(1)教学内容丰富,能全面、系统地展现教学主题。
(2)教学内容生动有趣,能引发学生的兴趣。
3.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1)教学方法新颖独特,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设计合理,能够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全方位发展。
4. 学生自主学习(1)教学设计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2)教学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5. 教学过程设计合理(1)教学过程设计合理,能够保证教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2)教学过程设计针对性强,能够很好地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 教学资源利用充分(1)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能够很好地丰富教学内容。
(2)教学资源具有实用性和延伸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7. 教学效果优异(1)教学效果明显,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2)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参与度高,积极性强。
三、良好1. 教学目标合理(1)教学目标清晰明确,能够很好地与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
(2)教学目标层次分明,能够很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2. 内容充实详实(1)教学内容较为丰富,能够较全面地展现教学主题。
(2)教学内容有趣新颖,能引发学生的兴趣。
3. 教学方法灵活(1)教学方法较为新颖独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设计合理,能够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
4. 学生主动学习(1)教学设计较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作业讲解教学设计
作业讲解教学设计一、引言作业讲解是教师在课堂外向学生解释和讲解课堂作业的过程。
作业讲解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一种高效的作业讲解教学设计,以帮助教师提升作业讲解的效果和质量。
二、作业分析在进行作业讲解之前,教师首先需要对作业进行分析。
通过作业分析,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作业分析可以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分析出学生的错误类型和薄弱环节,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作业讲解。
三、概念解释在作业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概念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
概念解释可以通过实例、图表等形式呈现,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将新概念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四、示范演示有些作业可能需要一定的技巧或操作方法才能完成,因此在作业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示范演示可以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正确的操作步骤,避免犯错和迷失方向。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示范演示过程,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五、问题讨论在作业讲解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学习动力。
问题讨论可以通过个别讨论、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等形式进行。
通过问题讨论,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他们对作业的见解和体验,提高彼此的学习效果。
六、巩固扩展作业讲解的最后一步是巩固扩展。
巩固扩展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也可以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巩固扩展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完成更多的拓展题目,或者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力。
七、总结作业讲解教学设计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
通过作业讲解,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在作业讲解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作业分析、概念解释、示范演示、问题讨论和巩固扩展等环节,以提高作业讲解的效果和质量。
新时代新征程教案教学设计课后作业
新时代新征程教案教学设计课后作业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新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掌握新时代的发展战略和重大举措。
3. 培养学生对新时代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新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新时代的发展战略和重大举措。
三、教学过程I. 导入环节(5分钟)1. 通过问答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新时代的概念和内涵。
2. 分享新闻资讯,让学生了解当前国家政策与经济形势。
II. 学习环节(35分钟)1. 新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特点(20分钟)(1) 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
(2) 分析新时代的特点: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中国经济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等。
(3)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变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2. 新时代的发展战略和重大举措(15分钟)(1) 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战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2) 分析新时代的重大举措:一带一路倡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战略等。
(3)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举措对于中国和世界有何意义?III. 总结回顾(5分钟)1. 通过问答形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新时代是我们必须面对和应对的历史使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互动讨论法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2. 课后作业六、教学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和特点,并写一篇300字的读后感。
2. 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战略和重大举措进行思考,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小论文。
教学活动作业设计
教学活动作业设计活动名称:探索自然活动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界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1.食物链图表和生态系统模型。
2.探索工具包括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3.各类植物和动物标本。
4.摄像设备和录音设备。
活动实施: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4人。
每组成员代表一个环节,包括植物、昆虫、鸟类和哺乳动物。
2.观察野外调查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环节选择一个野外地点进行观察和研究。
他们可以观察植物、昆虫、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生活习性,记录下来。
3.数据整理每个小组将自己观察到的数据整理成报告,并附上照片和录音。
他们可以用PPT、海报或其他形式呈现。
4.报告和分享每个小组将自己的报告呈现给全班。
他们可以通过展示PPT、讲解和回答问题的方式分享自己的发现。
5.总结和讨论班级一起总结各个小组的发现,并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讨论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6.反思和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并给予评价。
可以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本活动中学到了什么,以及他们对自然界的新认识。
活动评价:1.学生的报告和呈现方式是否准确和清晰。
2.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理解程度。
3.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4.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5.学生的反思和评价。
活动延伸:1.定期进行户外探索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自然界的奥秘。
2.组织生物多样性展览或博览会,让学生将自己的观察成果与其他同学分享。
3.邀请专家来学校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的认识。
4.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让他们亲身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
总结:通过这个探索自然的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同时,他们还将培养观察、分析、合作和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年级上语文作业设计教案
二年级上语文作业设计教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能够听说读写认识词语“春风”,并能够运用在句子中。
2. 能够听懂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主题。
3. 能够通过朗读故事,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认识词语“春风”。
2. 理解故事情节。
3. 朗读故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运用词语“春风”进行造句。
2. 理解故事主题,进行简单的故事复述。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教学挂图。
2. 教材《小学生语文教程》第一册。
3. 卡片、图片等教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想春天的感觉,课堂上播放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引出“春风”这个词语。
2. 学习词语“春风”(15分钟):教师板书“春风”二字,引导学生读音,解释词义,然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春风”出现的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
3. 朗读故事(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中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故事的情节和氛围,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4. 制作句子(15分钟):教师提供几个句子的开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词语“春风”来完成句子,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5. 故事复述(2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故事的主题是什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的情节,让学生理解故事的深层含义。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了词语“春风”的意思,能够用“春风”来造句,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题,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七、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复习词语“春风”。
2. 写一篇小故事,故事中要包含词语“春风”。
3. 朗读故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都很高。
但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学会所学的知识。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国培作业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国培作业第一章:教学目标设计1.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课程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对科学的好奇心。
第二章:教学内容分析2.1 教材内容简介:分析教材的结构、章节之间的联系。
提炼每个章节的核心知识点和技能点。
2.2 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兴趣、需求和困惑。
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
2.3 教学重难点:确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实验设备等教学手段。
创设生动活泼、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
第四章:教学过程设计4.1 导入:通过问题、情境、故事等引发学生兴趣。
自然导入新课程,明确学习目标。
4.2 教学展开:按照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
采用多样的教学活动,如讲解、讨论、实验等。
4.3 总结与拓展: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知识点。
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设计5.1 作业设计:根据所学内容,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知识。
作业应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5.2 评价设计: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和情感态度的发展。
第六章:教学实践与反思6.1 教学实践: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记录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
6.2 教学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第七章:教学评价与反馈7.1 学生评价: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和情感态度进行评价。
一年级语文作业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年级语文作业教学设计及反思一、引言语文作业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以一年级语文作业教学设计及反思为主题,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设计一份符合学生能力水平和学科要求的语文作业,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以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择了一篇寓言故事《小猫钓鱼》。
这篇故事情节简单,语言通俗易懂,适合一年级学生的阅读和理解。
3.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插图,引发学生对故事主题的猜测。
例如,展示一只猫在钓鱼,让学生猜测猫为什么要钓鱼,将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2)阅读理解请学生阅读故事《小猫钓鱼》,然后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故事中的猫为什么要钓鱼,猫最后钓到了什么,故事的主题是什么等等。
通过这些问题,检验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3)语言表达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可以检验学生对故事的理解是否准确。
(4)写作训练要求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写一篇简短的作文。
可以引导学生从故事的开头、发展和结尾等方面展开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组织能力。
4. 作业布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布置一份适当难度的作业。
作业内容包括阅读理解题和写作题。
三、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考虑到了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能力水平,选择了适当的教材和教学方法。
通过阅读故事、回答问题、语言表达和写作训练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布置作业,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不够充分。
其次,部分学生在语言表达和写作方面存在困难,需要更多的指导和练习。
此外,作业布置不够差异化,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完成作业的难度较大。
教学设计作业布置
教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设计作业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一系列的作业任务,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
作业的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能够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作业的布置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教学设计作业的布置要考虑到教学目标,作业内容应该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作业应该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创新能力。
比如,在教学设计作业布置时,可以考虑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调查、讨论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设计作业的难度应该适中,既不能太简单,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也不能太难,让学生没有信心和动力去完成作业。
作业的难度应该视学生的能力而定,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拓展性的题目,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巩固性的题目。
三、有一定的自主性:教学设计作业的布置要给学生一定的选择和决策的空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和创新。
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选题的余地,或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作业设计。
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在作业中运用多种学习资源和技术,如图书馆、互联网、实地考察等,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四、有一定的合作性:教学设计作业的布置应该有一定的合作性,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可以设计一些小组作业,让学生在小组中协作完成任务,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此外,还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讨论论坛、在线平台等,让学生在网络上进行合作和交流。
五、有一定的反馈机制:教学设计作业的布置应该有一定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
教师可以适时检查和评价学生的作业,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作业互评和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六、有一定的变动性:教学设计作业的布置应该具有一定的变动性,即不拘泥于固定的作业形式和内容。
教案二年级课作业设计
教案二年级课作业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习与巩固数字的认知和加减法操作。
具体目标如下:1. 认识并能正确书写数字0-100;2. 能准确理解和运用加法和减法的概念;3. 能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字0-100的认知和加法与减法的操作;2. 教学难点:运用数字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数字卡片、10个小球、学生作业册;2. 学生准备:学生自带的学习用具。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呈现数字0-100,并进行认读练习;2. 导出学生的已有知识,回顾数字的特点和书写。
二、新知学习1. 教师出示加法计算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2. 教师出示减法计算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3. 教师示范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步骤,并逐步让学生进行练习。
三、巩固与拓展1.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包括数字认读、加法和减法运算;2. 学生交换作业,互相批改并整理错题本;3. 教师逐一点评,与学生一起订正错题;4. 针对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设计拓展题,进行深度探究。
四、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归纳。
五、课后作业1. 完成作业册上关于数字认读的练习;2. 完成作业册上的加法和减法计算练习;3. 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预习与巩固。
六、板书设计```数字认读:0-100加法运算减法运算```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导入、示范演示和巩固拓展等。
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加深了对数字和加减法运算的认识。
在互动交流中,学生积极参与,并进一步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课堂节奏,确保学生能够跟上并理解所教知识。
未来的教学中,将更注重拓展学生思维,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浅谈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中的作业设计
浅谈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中的作业设计作业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作业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单元教学中,作业设计更是需要精心安排,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角度,探讨作业设计的重要性和具体的设计方法。
一、作业设计的重要性1. 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数学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的学科,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够真正掌握其中的知识。
而作业正是学生进行练习的最好机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作业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思考、探索,从而培养出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
通过批改作业,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补充教学。
二、作业设计的具体方法1. 分层次设计在数学单元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
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基础题目,包括基本的计算和运用,帮助他们巩固基本知识。
而对于学习进展较快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让他们有机会更深入地探索数学的奥妙。
2. 知识点串联设计在设计作业时,可以将不同知识点进行串联,让学生能够将不同知识点进行联系起来。
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整体结构,扩大他们的数学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3. 实际问题设计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作业设计中可以融入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这种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多样化的题型设计在作业设计中,可以设计多样化的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解题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考验。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国培作业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国培作业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国培作业的基本要求和格式,能够独立完成国培作业。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国培作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国培作业的基本要求:介绍国培作业的格式、结构、内容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2.2 国培作业的编写方法:讲解如何编写国培作业,包括选题、设计实验、分析数据等方面。
2.3 国培作业的修改与完善:介绍如何对国培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提高作业质量。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的国培作业案例,引发学生对国培作业的兴趣。
3.2 讲解与演示:讲解国培作业的基本要求和编写方法,并进行现场演示。
3.3 练习与讨论:学生进行国培作业的编写练习,并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
3.4 修改与完善:学生对完成的国培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作业质量。
四、教学评价4.1 学生完成国培作业的情况: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国培作业的基本要求和编写方法。
4.2 学生对国培作业的兴趣和态度:观察学生对国培作业的态度和兴趣,以及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资源5.1 国培作业案例:提供一些实际的国培作业案例,供学生参考和分析。
5.2 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用于讲解和演示国培作业的编写方法。
5.3 参考资料:提供一些相关的参考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
六、教学方法6.1 讲授法:通过讲解国培作业的基本要求和编写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6.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的国培作业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6.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编写国培作业,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6.4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七、教学环境7.2 网络环境:确保学生能够正常使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
7.3 设备环境:准备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方便进行PPT演示和案例分析。
汉语拼音《gkh》教学设计+作业设计
(2)音节拼读:学生在拼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混淆,如将“ge”误读为“ke”,或“ha”误读为“ba”,需要教师通过具体例子和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拼读方法。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g、k、h”的发音要领和与韵母的拼读这两个重点。对于发音难点,我会通过示范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g、k、h”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正确区分“g”和“k”的发音。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发音方法和技巧。
课堂上,我尝试采用了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区分这些声母的发音。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法对他们来说很有趣,也更容易接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继续采用这种方式,并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元素,比如拼音接龙游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授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学生对拼读的掌握不够熟练,这直接影响了他们对词汇的记忆和应用。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拼读练习,通过大量的实际例子来加强他们对音节的感知能力。
3.通过图片、例词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在具体语境中运用“g、k、h”音节。
作业设计:
1.抄写“g、k、h”三个声母及其相关音节,每个写5遍。
2.用“g、k、h”音节组词,至少各写三个。
3.家长协助孩子用“g、k、h”音节进行口头练习,加强发音准确性。
二、核心素养目标
《gkh》教学设计的核心素养目标遵循新教材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初中作业设计语文教案
初中作业设计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句式,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增强家庭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父亲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父爱的伟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简介作者朱自清及其创作背景。
2. 提问:你们知道“背影”是什么意思?请大家谈谈对“背影”的理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解决字词句式方面的困难。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父亲形象有哪些特点?请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概括。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 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如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3. 讲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即父爱的伟大和作者的感恩情怀。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父爱的理解和感悟。
六、总结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父爱的伟大和感恩情怀。
2. 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题目自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课堂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背影》,感受父爱的伟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正确理解课文。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教学设计,课件及作业设计应用反馈情况怎么写
教学设计,课件及作业设计应用反馈情况怎么写
对于教学设计、课件以及作业设计的反馈情况,可以按照如下方式进行描述:
1. 教学设计:整体上,教学设计条理清晰,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深入且全面,能合理地安排时间,使得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并掌握知识。
但也存在一些建议,如能更多地结合实际案例,可能会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
2. 课件:课件内容丰富,视觉效果良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一页的内容布局合理,易于理解。
但也有提升空间,例如加入更多动态效果或互动元素,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3.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合理,既包括了基础知识的巩固,也涉及了知识点的延伸应用,有助于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但部分作业的难度略高,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挑战。
考虑加入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可能会更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
以上是对教学设计、课件及作业设计的一些反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国培作业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国培作业第一章:教学目标设计1.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课程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获取知识。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的情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分析2.1 课程内容概述简要介绍课程的主题、范围和主要知识点。
强调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2.2 学生现状分析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学习兴趣等。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
2.3 教学重难点明确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针对重难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和辅导方法。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型、实物等辅助教学。
运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第四章:教学过程设计4.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情境、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4.2 知识讲解与实践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举例、演示等方法讲解知识。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3 课堂互动与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促进课堂互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4 总结与布置作业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思5.1 教学评价采用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评价。
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过程与方法运用、情感态度等方面。
5.2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6.1 资源的分类与整合分析可用于教学的各种资源,包括教材、网络资源、校内外设施等。
作业讲解教学设计
作业讲解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根据学科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和教学环境等因素进行的有组织的设计和安排的过程。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就作业讲解教学设计展开讨论。
一、教学目标设计1.1 知识目标针对作业的内容和要求,设计明确的知识目标。
例如,学生能够掌握作业中要求的知识点和概念。
1.2 能力目标根据学科能力要求,设计与作业内容相关的能力目标。
例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作业中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作业的积极态度和兴趣。
例如,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并提出对作业的疑问和建议。
二、教学内容选择根据作业的要求和学科知识体系,选择与作业内容相关的教学内容。
确保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解决作业中的问题,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3.1 教学方法选择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理论性较强的作业,可以采用讲授和讲解的方式进行;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作业,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2 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提问、讲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作业的思考和讨论。
(2)知识讲解与示范:根据作业要求,对关键知识点进行讲解和示范。
可以使用多媒体、实物等辅助教具进行讲解。
(3)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作业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任务扩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扩展性的问题或任务,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作业讲解: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讲解,解释作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给予评价和建议。
四、教学评价方式设计设计合适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给予相应的反馈和指导。
例如,可以通过作业的评分、口头评价等方式进行。
五、作业讲解教学设计的优化与改进针对教学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和反馈,及时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和改进。
大单元教学设计与作业
大单元教学设计与作业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大单元教学,并能够通过实例说明其重要性;
2.学生能够设计一个适合某一大单元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
3.学生能够为大单元设计适合的学生作业,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教学步骤:
1.引入:教师通过举例子讲解什么是大单元教学,强调大单元教学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2.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各小组选择一个大单元主题,并设计一个教学计划。
每个
小组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3.展示与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教学计划,并讨论其他小组的教学计划的优缺点。
教
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提炼出一些好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4.作业设计:学生个人或小组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与大单元相关的作业,要求作业内容能够巩固
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作业形式可以包括练习题、小组项目、实验报告等。
5.作业交流:学生展示他们设计的作业,其他同学提问、讨论和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修
改作业设计的不足之处。
作业要求:
1.设计一个适合某一大单元的教学计划,并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2.设计一份与大单元相关的作业,要求作业内容能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3.作业形式可自行选择,可以是练习题、小组项目、实验报告等;
4.作业要求创新和可行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作业需展示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评价,教师将根据作业的设计和交流情况进行评分。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国培作业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国培作业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教学设计原理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教学设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介绍教学设计的定义、作用和基本要素。
2. 教学设计的过程:讲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目标设定、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评价等。
3. 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分析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教学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教学设计案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教学设计相关教材或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教学案例和辅助教学。
3. 教学设计模板:提供给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模板。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发言积极性和观点准确性。
2. 教学设计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完成的教学设计作品,包括设计思路、方法选择、评价体系等。
3. 课后调查评价:通过课后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设计的满意度及改进建议。
教学设计与实施:1. 导入新课:介绍教学设计的定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3. 分析教学设计过程:讲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步骤的作用和意义。
4. 案例分析:展示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优点和不足。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教学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6. 实践操作:提供教学设计模板,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完成教学设计。
7.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作业设置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作业设置引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指对一个特定的学习单元进行全面规划的教学设计活动。
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备受关注。
本文将针对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作业设置进行讨论,以探讨如何通过作业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作业的目标和意义作业在教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明确作业的目标和意义对于设计出合适的作业任务和形式非常重要。
1. 目标:a. 强化知识记忆:通过作业,巩固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概念。
b. 拓展应用能力:通过作业的设计,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的能力。
c.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2. 意义:a. 提高学习效果:通过作业的设置,让学生能够在课后进行知识的巩固和补充,提高学习的效果。
b. 促进思考和深度理解:作业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c. 培养学习动力:合理设置的作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的自律性和学习兴趣。
二、作业的设计原则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应该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以确保设计的作业能够起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1. 任务合理性:作业的任务应该与所学知识内容相匹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促使学生进行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问题。
2. 难易适度:作业的难度应该适度,既不能过于简单,无法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也不能过于复杂,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
3. 任务多样性:作业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包括但不限于题目练习、探究性问题、实验报告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
4. 反馈及时性:作业完成后,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以帮助他们及时纠正错误,理解问题所在,并进一步进行学习和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声慢》
一、教谁——教学对象分析
总体定位: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简短的词,容易背诵,也容易小学生理解。
学习者起点水平分析
(1)对作者有一定的背景了解,学习《声声慢》中用的叠词的手法。
(2)通过学习《声声慢》这首诗,小学生都能背诵全文,知道其中的重点名句。
(3)对字词有了一定的积累,有借助工具书独立学习生僻字词的能力。
对意境的感受能力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有建构和链接知识的主观愿望。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定位全文的感情基调。
学习者特征分析
小学生一般特征分析:从笼统的,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的特点。
二、为什么教——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对小学生的起点水平分析,制定了认知-情感-能力三层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认知目标:
1、了解《声声慢》的有关情况。
了解作者李清照的有关情况。
2、准确翻译关键词句。
3、能够概括本诗的主题。
4、能够背诵全文。
5、能够说明叠词的作用。
情感目标:
1、通过对知识有目的有意义的建构,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
2、感受到诗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悲伤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1、提高把握文学作品思想主题的能力。
2、提高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3、提高独立分析诗词的能力。
三、教什么——教学内容分析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1]。
乍暖还寒时候[2],最难将息[3]。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4]。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5]。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6]?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7]?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8],怎一个愁字了得[9]?
【注释】
[1] 戚戚:忧愁悲哀。
[2] 乍暖还寒:脱胎于张先《青门引》的“乍暖还轻冷”之句,谓天气忽冷忽暖。
[3] 将息:保养休息。
[4] 晚来:本亦作“晓来”
[5] “雁过也”三句:化用赵暇《寒塘》诗“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以及吴均《赠杜若成》诗“一燕海上来,一燕高堂息,一朝相逢遇,依然旧相识”。
这三句的意谓,正伤心时,有雁群飞过,原来这是替词人带过信的“旧时相识”。
[6] 有谁堪摘:言无甚可摘。
谁,什么。
[7] 怎生:怎样,如何。
[8] 这次第:这情形,这光景。
[9] 怎一个愁字了得:意谓诗人本来就“伤心”地“寻觅”和等待“良人”归来,但从“晓来”到“黄昏”,“良人”未归,却又秋雨连绵,点点滴滴打落在梧桐上。
“人”不归来,天不作美,诗人又要“独自”等待。
此情此景,不是一个“愁”字所能概括得了的。
四、如何教——教学方法与策略设计
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为提问法、讲授法、演示法。
以提问法贯穿始终,对重点问题加以启发。
提出问题的方式包括:课前设问,让学生独立上网查找资料;课上提问,有的问题学生集体回答,有的问题单独提问学生回答,有的问题引领学生体会,点到为止,不回答;课下思考,课下思考主要倾向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对人生、社会等问题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我把握能力。
讲授法要求教师的语言美感,富于诗意与感染力,为学生在课堂中创立古典诗歌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心随讲授而动,沉浸在古典诗歌的文化氛围之中。
演示法主要是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本课的教学中,需要利用动态视频画面在上课之初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需要利用图片和音乐帮助情景创设;需要利用动态字幕和声音等的优势,在授课过程中适当提醒,帮助学生保持注意;需要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的优势,在必要时引入相关诗篇,让学生马上看到相关诗篇内容,而不需要教师再浪费时间抄在黑板上。
演示法和提问法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将新知识与头脑中的旧知识建立链接,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育过程。
本次课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调动了多种教学媒体,视频、图像、音乐、语言、文字等各自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具体见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1、课前布置预习,查阅资料,了解关于作者的信息,上课时,提问讨论。
李清照(1084-1151),南宋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山东章丘县明水镇人(旧说山东济南人)。
父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十八岁时嫁赵明诚,赵明诚是宰相赵挺之幼子,后成为著名金石学家,曾任州郡长官。
婚后夫妇唱和,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后赵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其词今存者仅45首。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2、学习这首词,回答老师的提问,在老师的问题引导下逐步展开对课文逐句的意境理解和整体感受,体验本诗表达的特殊情怀,联想自身,对自身发展、社会问题等做出深入思考。
3、通过提问和对比讲解文章的表现手法:叠词是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有什么作用?
4、知识扩展与建构:通过两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路引导课本以外,通过梳理旧知识,达到对当前知识的更好理解。
第一,《声声慢》中的叠词,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二,课下收集一些其他的李清照的诗词,诗中都体现了哪些思想感情。
5、播放音乐《声声慢》。
教授学生课文的评析
李清照的这首词,完全采用白描手法写作而成,也是女词人凄凉晚景最真实的写照。
词的一开始,也是全诗最为精彩的部分,连续使用十四个字的叠声词,通过复沓重叠,使声音发生起伏跌宕和声韵平仄变换,将一个孤苦无依的老妇人的形象和惆怅寂寞的心情刻画的淋漓尽致。
“寻寻觅觅”,声音从低升高,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孤独徘徊的身影在眼前晃动。
“冷冷清清”,声音由高而下,展现的是一幅冷清凄凉的景象,冷冷清清,毫无生气。
“凄凄惨惨戚戚”,声音又是一个从低到高,然后由高而下的转换,尤其到最后,声音越来越低,音节也越拉越长,使人快要窒息。
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是对开头部分的进一步补叙和展开:在这忽暖忽寒的深秋,最不容易度过,最易引起愁思,几杯薄酒,又哪里抵得住夜晚来临的寒风侵袭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大雁飞过,更勾起人的伤心往事,诗人想起了以前和丈夫之间的往来传递书信的鸿雁。
今天自己孤影独立,曾经相亲相爱的人,却已命赴黄泉,魂飞天外。
片片数语,意蕴无穷,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
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
“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
“憔悴损”是指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
从“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如何才能捱到天黑。
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
这一句妙在又不说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
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此词篇末一个“愁”字,已远非李清照前期词中那种轻淡的春愁、离愁可比,它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愁、沦落之苦,而显得格外深广与厚重。
词调取名《声声慢》,声调上也因此特别讲究,用了不少双声叠韵字,如将息,伤心,黄花,憔悴,更兼,黄昏,点滴,都是双声;冷清,暖还寒,盏淡,得黑,都是叠韵。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等语,几乎纯属白话,写的又都是普通的日常生活,却典型地表现了作者晚年孤独无依的生活境遇。
课后作业
1、背诵全文。
2、分析词中的叠字运用的好处。
3、说明篇末“愁”字所蕴含的含义。
六、教得如何——教学评价
诊断性评价:课前的分组调查
形成性评价:,主要以课堂提问的形式,教师有意识地设计不同侧面的知识链接,比如字词类、句法类、物象描述类、写作方法类、思想传承类等等,这些问题不但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同时也时对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联想能力的一个检测。
总结性评价:期末闭卷考试,在设计试题时,,要考虑到认知学习目标的考察与情感、能力学习目标的考察兼顾,特别是在大题和分数上向情感、能力学习目标的考察倾斜,不搞标准答案,鼓励学生独到见解。
实践表明,这样的考题,一般不必担心学生彼此抄袭,但是,需要平时鼓励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并且课上提问时多加引导,学生才能有更为宽广的知识面,才能够知道如何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