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及其成因

合集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的成因及对策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的成因及对策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的成因及对策摘要: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已成为外语界的共识。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在导入目的语文化的同时却往往忽略母语文化即中国文化的输入,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症”。

关键词:中国文化失语症;大学英语教学;文化交流一、引言“中国文化失语症”是由曹顺庆先生在他的《“话语转换”的继续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一文中首次提出的。

“……我们患上了严重的失语症。

我们根本没有一套自己的文化话语,一套自己特有的表达、沟通、解读的学术规则。

我们一旦离开了西方文论话语,就几乎没办法说话”。

(曹顺庆,1998)虽然最初他是针对中国文艺理论界而提出的,但这一论断无疑具有普遍性:不仅是中国文论界,还有中国文学文化界以及教育界都或多或少的患上了“失语症”。

这种病症的症状是:在与西方同行交流时提不出自己独特的理论观点,发不出自己独到的话语声音,其言说的方式、内容和用以言说的术语都是西方的。

而稍加反思,则不难发现这是当前学术界中国文化精神缺失的明显表征。

二、“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的成因贾玉新认为: 语言教育很大程度上应该是文化教育。

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教育”包括本族语文化教育和目的语文化教育。

遗憾的是, 本族语文化教育在外语教学中往往被忽视,导致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发生。

(贾玉新,1997)其原因多种多样且复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势文化殖民结果上世纪上中叶帝国主义列强的蹂躏以及其后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遭受沉重打击。

而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国门的洞开,西方文化犹如潮水一般涌入。

它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文化观和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而且,由于在许多场合下中国民族文化的“不在场”或声音微弱,西方文化逐渐渗入到中国文化其中,并开始了它对中国文化的殖民:先是“他者殖民”——西方文化对中国强行殖民,此时的中国尚有清醒的自我意识,尚有反殖民之举;而后是“自我殖民”——中国文化在无意识之中已接受了西方文化的一切并自觉维护后者的利益,而且在言语、思维、理论方面不自觉地流露出来。

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文 化 教学 的研 究 也 越来 越 受 重 视 。但 是 , 英 语 文 化
教 学 多关 注 目的语 文 化 的输 入 , 强 调 对 目的 语 文化
斯中国年; 英国唐人街在春节期间高挂红灯笼 , 举办 舞狮活动; 在2 0 1 3年春节前几天 , 法国斯特拉斯堡 市已过上中国年, 到处洋溢着包括花灯 , 中国结 , 剪 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元素。在这种历史 背景下 ,
E n l g i s h m a t e r i a l s , e m p h a s i z i n g t h e t e a c h i n g p r o c e s s a n d i m p r o v i n g t h e q u a l i t i e s o f t e n n e r Mo n g o l i a 0 1 4 0 3 0 )
Ab s t r a c t : No wa d a y s , E n g l i s h t e a c h i n g i n C h i n a p a y s mo r e a t t e n t i o n o n t a r g e t l a n g u a g e c u l t u r e, n e g l e c t i n g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mo t h e r l a n ua g g e a n d c u l t u r e . T h e s t u d e n t s c a n o n l y e x p r e s s t h e t a r g e t l a n ua g ge c u l t u r e a n d h a v e p r o b l e ms i n e x p r e s s i n g C h i ・

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缺失现象与对策研究

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缺失现象与对策研究

能力显得格外 重要 。
二、 研 究现 状
然而我 国的英语专 业教育 长期 以来撇 开母语 及母语 文 化而独行 , 对母语及母语 文化在外语 教学中的作 用缺乏足够
的认识 。 从 而一定 程 度 上导 致 了“ 文化 失语 ” 的产 生 ( 从 丛 2 0 0 0 ) 。造 成 这 种 现 状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外 语 教 学 中过 于 强 调 并 展 示 目的 语 文 化 而 少 有 或 者 忽 视 了 中 国 文 化 的 输 入 及 相 应
教学实践研究
高 校 英 语 专 业 教 学 中 的 中 国 文 化 缺 失 现 象 与 对 策 研 究
张 雅 丽
( 南开 大学 , 天津 3 0 0 0 7 1 ) 摘 要 : 随着 国际化 、 现代化进程 的不断加快 , 中国越 来越 受全世界 瞩 目。中国高校 英语 专业的 学生面临着前所 未有 的 挑战, 即在 日益频繁的跨 文化 交流 中, 如何 更深更广地传播 中国文化?然 而调 查显示英语专 业学生在 用英语表达母语 文化 时
等 .并 进 一 步 了 解 学 生 能 够 接 触 用 英 语 表 达 中 国文 化 的 渠
宾介绍 国内的名胜古迹 、 我 国当前 的形 势和政策方针 。根 据 大纲 的要求 . 在国际化 、 全球 化进程不 断深 入的今天 , 在中国
逐 步 受 到 世 界 瞩 目的今 天 , 培 养 英 语 专 业 学 生 双 语 言 双 文 化
交际能力存在严重缺陷的弊端。而中国文化缺失将严重影 响 到对 民族文化精华 的传承 。最终导 致 民族 文化认 同感 缺失
( 高莉君 , 2 0 1 0 ) 。这与《 大纲》 所要 求的外语人才 培养 的理念

论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

论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

甚者 , ‘ 把 红楼梦 ’ 翻译成 ‘ t y b u to 】n o ’ A s r otw radaby , o a
‘ eso y o l v t e o n 2 rs ‘ e so y o h T tr f o e b we n a b y a d 1 l ’, tr f e
英语学习者 , 我们 有 义务 向西 方人 传播 我们 自己的文化 。 如果我们不能很好 地 宣传 自己 , 如何 让别人 了解 我们 ? 又
C nuins / ai 儒/ 的真 谛时 , 有 余 而力 不 足 , ofcai T o m( 道) m s 心 只能顾左右 而言他 。 … 一些 外语 教育 学者 的调查 研究 的 ”
国文化 , 通过各种方式增加教学 中中国文化 的输入 , 高学 生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 提 关键词 : 中国文化失语 症 ; 英语教学 ; 文化 交际 跨
d i1.9 9 ji n 10 5 5 .0 9 0 . 8 o:0 3 6/.s .0 0— 77 2 o .6 0 4 s
中 图分 类号 : 3 9 H 1
第2 5卷
Vo. 5 12
第 6期
l J 育学 院学报  ̄)l 教
J OUR NAL OF SC AN I HU COL E F EDUC  ̄ ON L GE O A
20 09年 6月
Jn 20 u .0 9
论 英 语教 学 中的 “ 国文化 失语 症 ’ 中 ’
o e ma d ma y w me 。 n n a n o n’ ”[ n ]
3 “ 国 文化 失语 症 ” 危 害 中 的
果全都表 明 , 大多数的受试者 不能很好 地用英语 表达我 们 自己的母语文化 。这些调查从一定 程度上 证 明了“ 中国文

浅谈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浅谈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浅谈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摘要】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是英语学习者语言实践中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社会环境和教学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国文化失语使我国文化输出处于劣势,应该从增强跨文化交际双向性的认识、增强对文化输出战略意义的认识和增强英语创新人文教育的认识三个方面进行应对。

【关键词】中国文化失语;跨文化交际;文化逆差1.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提出失语症(Aphasia),最初是医学术语,指由受伤或疾病引起的大脑损伤而导致思想表达能力、语言及书面语理解能力的部分或全部缺失(《美国传统词典》英汉双解)。

20世纪90年代文学评论家们开始批评西方文学思想的入侵及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流失,因此出现了“中国文学失语症”。

而“中国文化失语”这一概念在外语教学中最早是由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提出来的。

从丛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一文,敲响了“中国文化危机”的警钟。

从丛教授认为:许多中国青年学者虽然具有相当程度的英语水平,但是在与西方人交往的过程中,始终显示不出来文化大国的学者所应具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呈现出“中国文化失语症”,在日常汉语交流中的表现也缺乏文化底蕴。

对于“中国文化失语症”,从丛教授提出,虽然中国外语界早已意识到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也已在外语教学中加大了文化教学的比重,但有共同的片面性,即仅仅加强了对英语世界的文化内容介绍,而对于作为交际主体一方的中国文化教学,基本上仍处于忽视状态。

2.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成因中国文化失语的实质,是语言学习者民族文化认同的严重缺失。

文化认同的维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文化的传承,语言学习者对汉语文化的冷漠和失语,显示出他们越来越疏离于民族文化和主流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他们本身的成长都是非常不利的。

2.1 社会环境因素“文化输出的民族是比较发达的民族”,在美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文化的冲击下,语言学习者对西方的文化全盘接受,在文化思想领域形成“崇洋媚外”。

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失语症”及其对策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失语症”及其对策研究

流, 从而造成交流的障碍 ”屡屡出现“ , 中国文化失语症 ”。因此, [ 4 ] 大学英语亟需改变传统的认识和教学观念 , 在
多个环节改进文化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二、 中国本土 文化教 学的理 据
( ) 语的 国 际化与本 土化 的需 要 一 英
英语作为世界范围内的通用语言 , 新名词层出不穷 , 如世界英语( r nlhGoa E g s)国际英语 wo dE gs/l l nlh 、 l i b i
合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 英语已失去 了“ 标准英语( i ’ E gs )的本真性 , Kn s nlh ” g i 越来越多的英语 国家主张独立于 美 国英语或英国英语 , 或将本 国内容和文化置身于英语 的形式 中, 出现了澳大利亚英语 、 新加坡英语 、 非洲英 语、 香港英语等。 在此过程中, 中国英语也应运而生。 尽管当前对 中国英语 的地位和其本质界定一直颇有争议 ,
中 图分 类 号 : 6 2 ; 1. G 4 . H3 0 2 4 文 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9 1(0 90 — 4 7 0 10 — 7 320 ) 0 5 — 4 4

大 学英语教学 出现“ 中国文化失语症"
在外语教学史上 , 随着国情背景 、 教育理念 、 语言学习观的变换更新 , 教学方法和模式 、 课程设置也不断地
“ 吃香” 失宠” 0 或“ 。2 世纪 8 年代以来 , 0 专家学者开始真正讨论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 系, 由于受结构主义语言
学的影响, 中国的外语教育长期以来都围绕语言形式 的教学 , 文化教学被束之高阁或一笔带过 , 英语教学成 了 脱离文化语境的语言技能训练。近些年 , 随着对语言 、 文化 、 交际这三方面及其关系的深入研究 , 随着传统教学

“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成因分析

“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成因分析

“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成因分析摘要: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是原汁原味的国外原版资料,课堂上大量介绍国外的文化与习俗,很多专家学者也将大部分精力投放在如何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西方文化的研究上,但跨文化交际的双向性决定了大学外语教学应同时兼顾本民族文化和目的语文化。

外语学习不应该只是了解西方文化,还应更好地理解本民族文化,并能够用外语对外传播本民族文化。

而中国学生在跨文化交际的实践中由于对中国文化了解不到位,无法用恰当的外语表达中国文化,导致出现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关键词:中国文化;失语;成因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2英语作为国际交往中的最为重要的交流与沟通工具,已经成为实际的世界通用语。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从传统的英语语言学教学到英语技能专项训练,再到重视跨文化交际,聚焦目的语文化,大量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不断推进,大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有很大的提升。

然而,众多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对母语文化的作用却未予足够重视,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严重欠缺,母语文化知识及目的语文化知识严重失衡。

很多大学生无法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元素,如:包子、清明节、中华名胜古迹名称、四大古典名著、儒家道家经典名称等等。

许多有相当英文程度的中国青年学者,在与西人交往过程中,始终显示不出来自古文化大国的学者所应具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

当西方同行怀着敬意探询confucianism/taoism(儒/道)的真谛时,我们的学者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顾左右而言他。

更有甚者,为数不少的中国学者不知令西方人也十分崇敬的孔夫子的英文译名是confucius,还有人闹出把mencius(孟子)奉为异国圣者而译为“门修斯”的笑话。

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曾公开质疑:“内地来的留学生abc 很好,xyz 也很好,也懂得美元、英镑,就是不太了解长城、黄河,不太了解文天祥、史可法,一点也不知道《史记》、《资治通鉴》,这种学生毕业出去以后能不能为中华民族服务?”90%的学生不知道如何翻译一些汉语里有而英语里没有的词语,如“素质教育(all round education),安居工程(housing project for low-income urban residents),实现小康目标(to achieve the goal of ensuring our people a relatively comfortable life)”。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状及对策探微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状及对策探微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的现状及对策探微摘要:大学英语教学经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仍然未解决。

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与同仁探讨。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失语;现状及对策探究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04-011.目前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及主要存在的问题尽管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人数居多,但并非每个人都是成功者,相反,语言学习中凸显出的问题比比皆是,例如: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学习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患上了”文化失语症”,导致跨文化交际能力减弱。

1.1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不强是目前英语学习中存在的显著问题之一。

众所周知,学习动机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与学习者的学习态度紧密相关,因此它是学习成败的决定因素之一。

调查显示,一些大学生仅仅因为英语是一门必修课,或是仅仅为了通过英语等级考试而学习英语。

他们的学习兴趣尚未被激发,只是单纯的为了上课而上课,因此就会出现逃课、不愿参与课堂交流等问题。

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1.2跨文化交际应该是双向的,单向的跨文化交际必定难以取得很好的交际效果。

larry a. samovar 指出”了解你自己,了解你自己的文化,是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一环”。

”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必然结果是交际中缺少平等交往的基础,在谈到中国文化相关内容时,中国学生无法提供交际对方想要得到的信息,同时学习者不能很好地传承中国文化,弘扬中国文化精髓。

另外,当他们在交际中发现无法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时,就会产生挫败感,对自身英语能力产生怀疑,影响了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2.在英语教学中解决”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对策2.1母语文化学习更能促进目的语文化习得。

对外语学习的研究表明,在外语学习中存在迁移现象。

所谓迁移(transfer)是指在学习新知识时,学习者将以前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迁移、运用于新知识的学习、掌握的一种过程。

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调查研究

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调查研究

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调查研究摘要:“中国文化失语”不仅阻碍着跨文化交际的发展,而且严重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这种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本文运用测试、问卷、访谈的方法,调查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并了解其“中国文化失语”的表现、程度以及对改善此现象的态度,以便能够进一步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促进双向的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中国文化失语;跨文化交际;应对策略一、引言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精彩纷呈。

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是让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的基本途径。

但是,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往往学习了西方国家文化而忽视了中国文化,因而缺乏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不能准确、流利地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随着外语教学工作者与研究者对于外语学习中母语文化的重视,研究“中国文化失语”的论文数量大幅增加,研究角度也显现出多层次、多维度的特点,但大多数研究主要剖析产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原因和改善措施。

原因主要包括母语负迁移的阻碍、中国语言文化的过分弱化(刘丽华等,2015)、大学英语教材关于中国文化方面的缺失(周卫等,2018;关敏等,2019)等。

改善措施多为将中国文化补充于教材之中(周爽等,2017)、认同文化多样且重视“双向文化”教学(向士旭,2015)。

从方法上,多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以选择题为主,主要调查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不能反映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程度及表现。

鉴于此,本研究运用测试、问卷、访谈的方法,调查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及“中国文化失语”的表现、程度和对改善此现象的态度。

二、研究设计本研究抽取临沂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70名,分别发放调查问卷和测试问卷,并走访三位英语学科教师咨询了解相关情况。

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英语专业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了解程度和对外传播的意识与态度,对中国文化相关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对中国特色词汇英文表达的擅长程度,关于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学习来源,自认为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欠缺的原因及对课堂中融入中国文化的态度。

中国文化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缺失原因分析与重构策略

中国文化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缺失原因分析与重构策略

中国文化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缺失原因分析与重构策略
李 成
( 石河 子 大学 ,新疆

五家渠
8 10 3 3 0)
要 :文化教 学不仅 包括 目的语文化的 学习,也 包括母语 文化知识的积 累和 用英语表 述母语 文化能力的提 高。
高校外语教 学不但要 树立 “ 知彼 ”的 文化观 (目的语 文化 ),更要培养 “ 已”的文化意识 ( 知 母语 文化 )。本文分
析 了导致 中国文化在 高校外语教 学中失语 的主要原 因 ,并从教师能 力、教材 选编 、课程设置等 方面提 出了中 国文化
的重构策略。
关 键 词 : 高校 外 语 教 学 ; 目的语 文 化 ; 中国 文 化 ;缺 失 与 重 构 中 图 分 类 号 :G 4 文 献 标 识 码 :A 62
伊甸 园 7 .% 85
6. 03 % 4 .% 74
迷你裙 9 .% 02
7_ 63 % 6. 3 % 3
文艺 复兴 感恩节 7 .% 22
5 .% 8 4 3 .% 96
8. 65%
7 .% 7 2 6. 47%
调查 问卷和访谈 的结果统计数据显示学生 对中国本 土文化 的英 语表达能力令人堪忧 ,大多数被 试者不能很 好地用英语 表达具有本土文化特色 的内容 ,确 实存在文
西 方文化词汇 翻译有效性
翻译可取性 翻译准确性
情人 节 9. 1 % 4
6. 93 % 4. 1 % 2
互联 网 9 .% 26
8- l % 4 7 .% 31
进化论 6I 83 %
5. 23 % 2 .% 8 6
《 》 飘 9- 13 %
7 .% 8 4 6 .% 7 5

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及对策论文

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及对策论文

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及对策论文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及对策论文论文关键词: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平等文化意识论文摘要:“中国文化失语”是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通过分析其原因,探讨解决“中国文化失语”的必要性,并对如何消除“中国文化失语”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引言随着社会语言学、语用学与跨文化交际等学科的兴起与发展,外语教学应该既包括语言教学,也包括文化教学,这在学界已得到普遍认可。

然而,大学生对于外国文化日益熟悉,对自己的本土文化及其英文表达却很匾乏。

当外国朋友与我们的大学生谈起儒家道家等传统文化时,我们的外语学习者往往连孔子,老子这两位著名的思想家的名字怎样用英文表达都不知道,不了解儒家道家思想的精髓,更谈不上恰当的用英文来表达。

这种现象被称为“中国文化失语”。

二、造成“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一)我国现阶段人才培养和选拔制度“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和我国现阶段的人才培养和选拔制度有关。

我国目前的人才培养和选拔制度过度强调了英语的重要性。

现在考中学,大学,研究生,读博士,找工作,晋职称等英语都是必考科目。

只要英语达不到要求,无论专业如何精通,都被拒之门外。

至于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则被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

同样,教育决策层对于外语教学大纲的制定也有失偏颇。

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要尽可能地利用语言载体,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西方社会文化等知识。

”而对于中国本土文化只提了一句:“能翻译反映中国国情或文化介绍性的文章”。

在教学目标上,强调目的语文化,忽视中西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使用外语导出本土文化的意义。

(二)教材内容设置不当与培养制度相适应,在教材编写方面,目前大学英语中涵盖的材料几乎全部选自英美出版物,其中中国文化含量极少。

学生从教材中感受到的是原汁原味的英美文化气息,却学不到怎样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

上外2001年版的《大学英语(全新版)》只有综合教程第二册第一单元课文“Learning,Chinese-style”阐述了中西方教育方式的不同。

从大学英语教学透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从大学英语教学透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从大学英语教学透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摘要: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重视西方文化的输入,忽略中国文化的传播。

中国文化失语俨然成为了英语学习者的一大瓶颈。

了解文化失语的科学内涵,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有利于解决文化失语问题,完善英语教学。

关键词:西方文化母语文化文化失语大学英语教学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1.207现今,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大学也愈加重视对英语国家人文、地貌、文化、习俗等人文知识的教学。

然而,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得这一教学活动出现了严重弊端,即:注重西方文化的输入,而忽略了母语文化的习得,这对于英语活动中的实际交流产生了极大阻碍。

因此,平衡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双向关系,增强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是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根本。

1 文化失语的科学内涵失语症(aphasia)起源于医学术语,指的是由于受伤或疾病引起大脑损伤从而导致思想表达能力、口语及书面语理解能力的部分或全部缺失,是借助词语进行理解和表达语言符号意义的功能丧失或言语困难。

文化失语,顾名思义就是在文化交流中出现了困难、障碍以及表达上的缺失。

这种现象常常发生在我国学习专业英语的大学生中,他们经过常年的英语学习,已经掌握了英语的固有语法和句式,由于语言的学习和文化是息息相关的,这促使他们对西方国家的文化也涉足颇深。

然而,在实际的英语交流中,这些生长于千年文化大国的大学生们却问题不断,他们经常无法将母语文化找到合适的外语词汇介绍出来。

“有相当英文程度的中国青年学者,在与西人交往过程中,始终显现不出来自古文化大国学者所应具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

”[1]当前,大学丰富了其基本职能,在原有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基础上加入了文化传承和创新,可见大学在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如果大学生在与国外友人交流的过程中患有严重的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不但不利于我国文化的传播,也说明我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薄弱,英语教学工作存在巨大弊端。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失语”现象及反思论文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失语”现象及反思论文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失语”现象及反思(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400700)【摘要】我国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侧重西方文化,特别是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介绍与传播,忽略本土文化,导致大学英语教学出现”文化失语”现象。

本文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失语”现象的原因,并相应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文化失语本土文化西方文化失语症源于医学术语,指由于受伤或疾病引起的大脑损伤而导致思想表达能力、口语及书面语理解能力的部分或全部缺失。

从丛教授首次提出中国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他发现许多从事外语教学的中国学者,在与西方人交往的过程中不能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尤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心有余而力不足。

[1]1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缺失”现象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和文化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文化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绝对是举足轻重的,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lado和brooks等学者均坚定地认为,对文化的了解和跨文化对比是语言教学法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中国的学者和教师也认识到了文化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时代的发展,我国与其它国家的交往日益频繁,人们对文化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加深,文化的导入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得到了英语教学界的学者和专家的普遍认同,文化交际的双向性这一特点决定了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同时兼顾目的语文化和本土文化。

但是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教育被片面地理解成对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导致了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单向性趋势,出现了向英语国家”一边倒”的现象。

刘润清教授指出:”学习外语时,完全脱离母语是不可能的,语言之间有些普遍现象,不参考母语,不和母语对比,会造成莫大损失”。

[2]这种重视西方文化,忽视本土文化的现在不仅在文化交际中表现明显,在英语教学中同样也表现的很突兀。

从目前的大学英语教材就明显的看出这一特征。

在文化传授的教材中,几乎全部都介绍的是西方国家的传统文化或现代生活等课文,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课文极少。

“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

“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

“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我国英语教学迄今仍普遍存在着一个重大问题,即“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应该包括文化教学”这一理念,已逐步成为我国外语界的共识。

然而,我国的英语教学,在增大文化含量上却有着一种共通的片面性,即仅仅加强了对英语世界的物质文化、制度习俗文化和各层面精神文化内容的介绍,而对于作为交际主体的一方的文化背景,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基本上仍处于忽视状态。

我们不难观察到,许多有相当英文程度的中国青年学者,在与西人交往过程中,始终显示不出来自古文化大国的学者所应具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

当西方同行怀着敬意探询Confucianism/Taoism(儒/道)的真谛时,我们的学者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顾左右而言他。

更有甚者,为数不少的中国学者不知令西方人也十分崇敬的孔夫子的英文译名是Confucious,还有人闹出把Mencius(孟子)奉为异国圣者而译为“门修斯”的笑语。

要真正克服我国英语教学的上述缺陷,就应当把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教育贯穿到各层次英语教学之中。

我国英语界和中国文化界同仁应携手研究有关教学内容的合理配置,使学生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水平与基础英语水平的提高及对西方文化背景的了解呈同步增长之势。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者与国人在使用英语进行交流过程中具有坚实的文化主体性和文化操守。

在短期内使汉语成为国际交流的主体语言,显然是不可能的。

面对英语作为实际的“世界语”的现实,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无疑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新时代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必经途径。

所有从事国际交流的中国人,尤其是各界学者都应担负起传承中国文化,与世界人民共享人类宝贵精神财富的责任。

在多层次英语教学中系统引入和加强中国文化教育,既是成功地开展跨文化交流的需要,也是全球化大趋势下文化互补与融合的时代需求。

语言,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是一个工具,利用语言这个工具更好的传播中华文化才更符合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要求。

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失语现象及反思

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失语现象及反思
英语教学
口高

东 北石 油大 学 秦 里 岛 分校 基础部

失语


词 原 本 是用 于 描述 语 言 功 能 障 碍



但 越 来越 多 的被 移 植 到文 化 领 域

作为中 国 人


们 所 说 的 母语 文 化 即 中 国 文化
母语 文 化 失语


指 的 就 是 英语 学 习 者在 跨 文 化 交 际 和 英语 学 习 过 程 世纪初

如今 的 外 语 教 学 不 仅 仅 是 教会 学 生 正 确使 用 语 言 传输 的 手 段

通 过考 试

同 样 也 要 把外 语 学 习 作 为文 化 双 向

所 以 教 师 也 要 有意 识 提高 中 国 文 化 素养 和 用 英 语 表 达 中 国 文 化 的 能力

可是

前的大部

分英 语 教 师 是 在应 试 教 育 的 环 境 中 成长 起 来 的 对 很 多 英 语 教 师来 说 也 是


从 入 学 的 英 语考 试

期 中 期 末英 语 考 试 到 各类英

简 直 是让 学 生应 接 不暇


学 生 的 英语 水 平 似 乎 是 需 要 用 各 种 考试 成 绩 来证 明

我们的 英

语 教 育 也似 乎 走 向
应 试教 育

但 是 在 各类 级 别 的 英 语考 试 中 语法

简 单 地描 述中 华 民 族 的
只 会 用汉 语 描 述

我国外语教学中本土文化失语现象分析

我国外语教学中本土文化失语现象分析

书 面 的 信 息 交 流 。 虽 然 培 养 学 生 的 跨 文 化 交 际 能 力 已 提 上 大 学 英 语 教 学 的议 事 日程 。但 纵 观 我 国近 年 各 种 版 本 的 大 学 英 语 教 材 ,其 内容 大 多 还 是 以 英 美
国 家 的 文 化 为 背 景 , 灌 输 英 美 文 化 为 主 要 目的 。 以 我 国学 生 接 触 到 的 材 料 几 乎 都 是 介 绍 洋 文 化 的 .有 些 甚 至 直 接 引 进 英 美 原 版 教 材 . 而 对 交 际 主 体 一 方 的 文 化 背 景— — 中 国 文 化 的 英 语 表 达 .总 体 上 还 是 处 于 忽 视 状 态 。 种 以英 美 文 化 为 中 心 、 视 本 土 文 化 这 忽
[ 摘
要 】 中外 跨 文化 交 际 中屡 屡 出现 的 “ 国文 化 失语 症 ” 中 现象 促 使 我 们 意识 到 长 期 以 来我 国外 语 教 学 中存
在 的文 化 教学 的单 一 性 与 片面 性 。 本文 对 这 一 现 象 及其 产 生 的根 源 进 行 了 分析 , 而提 出 了一 些 针对 性 的 建议 。 进 【 关键 词 ] 跨 文 化交 际 ; 语 症 ; 土 文 化 ; 语 教 学 失 本 外
学 课 程 要 求 》 已 把 跨 文 化 交 际 列 为 大 学 英 语 教 学 的 主要 内容 之 一 ,明 确 指 出 大 学 英 语 教 学 目标 是 培 养 学 生 的 综 合 应 用 能 力 , 别 是 听 说 能 力 , 他 们 在 今 特 使
后 的工 作 和 社 会 交 往 中 能 用 英 语 有 效 地 进 行 口 头 和
化 , 解文 章 的结 构 , 习一些 阅 读 和写 作技 巧 , 讲 学 很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分析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分析
第1 9 卷第1 期( 2 0 1 4 )
寸 音离| 坪 拒
V o 1 . 1 9 N o . 1 ( 2 0 1 4 )
大学英语教学 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分析
雷蔚茵
( 天水 师范学 院 外 国语 学 院 , 甘肃 天水

7 4 1 0 0 1 )
要: 大学英语教 学 中出现 的“ 中国文化 失语 ” 现 象促使我们意识到 长期 以来我 国外语教 学 中存在 着文化
使 中国文化教学逐渐被边缘化 , 以致 于走 向失语。 目前我 国
大学英 语教学中对 中国文化知识涉猎不足 , 导致部分 中国文
理解部分文化 内容 的真正含义 。 第二个方面是大学英语教师
对 中国文化知识 的研究不够全 面 , 部分教师 中国文化词 汇的 积累不够 丰富 ,在 一部分 中国文化知识 的翻译上 也略显 不 足 。第 三个方面是 现阶段 的大学英语教 学虽加入 了文化 内
中“ 中国文化失语 ” 现象 主要体 现在三个方面 : 第一个 方面是 大学生对 中国文化知识 的掌握情况基本 令人满意 , 但 缺乏用 英语表达的能力 。大部分受试者不能够用英语恰 当地表达测 试 中涉及的 中国文化是 “ 中 国文化失语” 状况最明显的体现 ,
主 要 原 因是 大 学 生 对 于 中 国文 化 词 汇 的 积 累 有 限 , 不 能 正 确


引 言
容, 但主要是 以英语 国家的文化为主 , 无论是课堂教学 、 课后
辅导 、 作业测试都很少有 中国文化的相关 内容 。同时 , 研究也 发现绝大部分高校英语 师生对 中国文化教学持支持态度 , 对 在英语 教学 中适度 合理地加 入 中国文 化知识抱有 很大 的期 望, 这对 克服英语教学 中的“ 中国文化失语” 现象是一个 有力 的支持 。 这些研 究成果 对改善英语 教育 中的中国文化 失语现 象 起到 了很好 的积极作用 。但 由于该研究起 步较 晚 , 目前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研究

越来越普遍 。世界文化趋 同的过程 中, 我们也发现学生对本
土文 化 的 重 视 度 不 断 减 低 。 最 典 型 的 例 子 莫 过 于 学 生 们 对 圣诞 节 的 了解 和 热 情 远 胜 于春 节 。 正 如 刘 魁 立 (0 5 所 描 20 )
面又用潜移默化的不 同方式加 以继 承和发 展。我们 中华民 族 的传统文化 , 就是指根 植于 中华 大地 肥沃土壤之 中, 经过
述 的: 现在看见 了圣诞节穿红衣服的白胡子外 国小 老头 , “ 就 感到某种亲切 , 而对 于我们 自己许 多传 统 的东 西 , 觉到好 感
像是 已经落伍了 , 这样一种观念 , 在某种意义上来讲 , 是强势
文化 浸 染 之 后 的 态 度 。 ”
吴利琴则这样描述 : 许多年轻 人知道 “ 圣诞节 ” 的来 历 , 喜欢“ 情人节” 的浪漫 , 熟悉“ 活节 ” 复 的典 故, 知道 莎士比亚
千百年封建社 会积 淀并 成长起 来的长期 流传 的观念形 态的 文化 , 除儒家 、 家、 道 法家 和佛教 学说 之外 , 还包 括历 史 、 文 物、 书法 、 服饰 、 陵墓 、 医学 、 学 、 农 天文 、 地理 等等古籍 文 书。 我们这种 传统文化 , 是在世界文化丛 林中独树一 帜的最 悠久
语文 学刊 ・ 语教 育教 学 外
2 1 第 5期 0 0年
大 学 英 话 教
国 又 伯 失 话 现 象 的 臂 琵
。周 小玲
( 阳理工 学院 , 南 河南 南阳 4 3 0 ) 704
[ 摘 要 ] 在外语教学中注重文化教学已 成为外语教育的共识。文化交际的双向性决定了文化教学应同
在外语教学中 , 文化 是指所 学语言 国家的历史 地理 、 风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成因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成因

中图分类号 : G 6 2 3 . 3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4 3 1 1 ( 2 0 1 3 ) 2 5 — 0 2 0 4 — 是 以英 语 为母 语 国 家 的 文 化 , 而 非 本 社 会 生 活 的信 息 化 和 经 济 活 动 的全 球 化 使 得 英 语 几 族语文化。 英语教学过程 中虽然教师也会涉及 中西 方文化 乎 成 为 国 际通 用 语 言 , 英 语 学 习也 早 已成 为 中 国 大 学 生 的 对 比, 但多注重西方文化 的介绍和讲解 以及中西方文化的 项重要学 习内容和任务。随着 我 国高 等教育 的不断发 差异 , 对 中国特 色文化 的介绍 只是一带而过。在课外读物 教 师 也 多推 荐 英 文原 版 名 著 、 小 说 或 是 汉 语 版 展, 以及教 学改革 的不断深化 , 近些年来 的大学英语 教学 的推 荐 上 ,
关键词 : 中国文化 失语 ; 多元文化意识; 交际
Ke y wo r d s :a p h a s i a o f C h i n e s e c u l t u r e ; mu l t i - c u l t u r e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0 引言

突 出强 调 了 文 化 教 学 在 语 言 教 学 中 的 重 要 作 用 。 教 育 部 的外 国历 史 、 作 家 介 绍 等 书籍 , 基 本 不推 荐 任 何 汉 语 读 本 。
将文 2 0 0 7年颁布 的《 大学英 语课 程教学要求》 提 出大 学英语教 这体现 了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缺 乏多元文化 的意识 ,
摘要 : “ 中国文化失语 ” 是现在大学生在英语学 习和交际中普遍存在 的一种现 象, 本文结合教学 实际, 从 多元文化意识缺乏 、 知识 获得途径缺乏和求知 、 表 达欲望缺乏三个方面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 因做 出分析 。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
点放在 了英语 文化输入上 , 对外国文化的了解 日益增 ‘ I失语” ‘ 就不足为奇了。长期以来, 关于如何实施 目的 多 , 同汉语文化渐行渐远 , 而 知之甚少 , 甚至在跨 文化 语文化教学的研究论述很多 , 然而关 于中华文化在英

交 际中一旦遇 到中国特色文化就束手无策 , 知如何 语 教学 中的作 用以及对英语教 学效果 的积极 影响方 不 l
了“ 中国文化失语症 ” 念。 中国文化失语症 ” 概 “ 在跨文 方文化, I 把学生引入英美文化的包围之中。英语教育 化交际 中屡见 不鲜 , 并因此造成交 际障碍 , 导致交 际 所造成的文化“ i 逆差”直接导致了对中华文化所代表 , 失 败或低 效 ,尤其在需要用英语对 中国传统文化 、 : 特 的价值 和审美在现代社会里失去 了认 同感 , 造成对 中 色文化进行输 出时 , 其症状愈发突 出。
l 媒介对题 F { 进行充分的讨论 , 不仅能帮助学生最大限 l 度地理解题意 , 而且能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表达 自

激发学习兴趣 。这种借用母语实施外语教学 的方 文化 教学经常会被 片面地理解 为在英语 教学 中 如 , 单纯地导人外 国文化 , 时被更狭义地解读为西方文 法并非毫无道理, 有 l 在外语教学中灵活和适当地利用母 化的输入甚至仅仅是英美文化的输入 , 中国本土文化 语 , I 不仪不会阻碍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 , 还会增强其
准确地用英语进行表达 , 息上“ 中国文化失语症 ” 。这 面的论述却很少 。 国英语教学无论从政策上 还是 实 l 我 种现象 已经 引起专 家学者 的注意 。 著名学者曹顺庆教 践上 , I 都存在着重英 文 、 目的语文化传授 ; 中文 、 重 轻 跨文化交际只注意传授西 授早 于二十世纪九 十年 代就在文学研究 领域 里提 出 I 忽视 中华文化学习的倾 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及其成因作者:郭野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34期摘; ; 要: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将重心放在英美文化的单向输入上,导致学生不能用英语准确而熟练地表述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文化失衡,即“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要重视该现象并研究其成因,以便对症下药,消除此现象。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 中国文化失语; ; 内涵; ; 成因引言为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大学英语教育体制不断改革,教学手段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不断丰富多样化。

在教学相长的情况下,有一个问题却凸显出来,即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用英语表达本国文化时显得力不从心,屡屡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阻碍跨文化交际,不利于学生对自身文化和英美文化的正确理解。

有必要对该现象进行分析了解,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一、“中国文化失语”的内涵和首次提出失语症是从医学术语中借用过来的,基本意思是由于受伤或疾病导致大脑受到损伤,致使患者的口语表达能力出现部分或完全丧失。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指的是:高校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受到传统英语教学方式的影响,往往不重视甚至忽视中国文化知识的英语学习和表达,造成跨文化交流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中国文化失语”这个概念最早是南京大学从丛教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一篇名为《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2000)的文章中首次提出的。

他指出,我国外语界忽视我们作为跨文化交际主体一方的文化背景——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研究,应将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贯穿各层次英语教学中。

此后不断有学者关注“中国文化失语”问题并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从丛,2000;张为民、朱红梅,2002;张淑辉,2014;周岐山,陈刚,2015;柏涛,2016;刘全花,2017)。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 的现象南京大学从丛于2010年曾撰文写道:“许多中国青年学者英文程度很不错,但在与西方人交流的过程中,并不能体现中国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的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

即或多或少地呈现出‘中国文化失语症’,这是我国基础英语教学的一个缺陷。

”有些学生可以用英语流利地和外国人交流,讨论英美的饮食、风土人情、文学甚至影视剧,但是当别人反过来向他们了解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时,却开始词穷,不知道怎样用英语完整地表达自己了解的知识。

例如当在英语课上被问及早餐吃的东西有哪些,学生们大多对西式早餐的表述非常全面,信手拈来:有hamburger, sandwich, hotdog之类,但是对中式早餐的煎饼果子、豆浆、油条等就犯难词穷了,屡屡向老师求助,即使回答出来也非常不自信。

再比如当谈及西方节日时,几乎所有学生都知道如何表达和表述节日及活动内容,但当谈及中国的传统节日如“重阳节”“元宵节”等时,表达变得不流利甚至艰涩,即使有的能说出节日的名称,对于节日活动的描述也力不从心,和平时是否用英语接触和积累中国文化直接相关。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的成因1.对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和“跨文化交流”的片面理解对于“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的教学,而且是文化的教学”的概念,相信各方都是十分认同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理所当然地认为:既然是英语的教与学,自然仅限于教学英语即目的语文化。

学习英美文化是理所当然的。

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学双方长久以来忽略对于本国语言文化知识的了解和习得。

跨文化交流不是一种单边的行为,而是一种具有双向属性的沟通方式,反映的是不同文化间的互动和交流,只对目的语即英语的吸收和输入并不是完整的跨文化交际。

正是对“文化的教学”和“跨文化交流”的片面理解,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际和交流中不能精准流畅地介绍和讲述自己国家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等,出现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教育者要倡导“多元文化主义”,实现多元文化教育,不仅要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还要顾及相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之间的理解、互动与交流。

在大学英语课堂中,不应该单单对英美文化进行习得和讨论,更应该不忘绝大多数学生甚至全部学生的共同文化——汉语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交流。

通过对共有知识和文化的交流达到共鸣和相互认可,同样是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缺乏多元文化的意识,会将文化单一地定义为西方文化,在大学英语教与学中出现“一边倒”,只注重西方英美文化的习得,而无视母语文化,这是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最根本的思想根源。

只有师生都充分认识到这个教育和思想的前提,才可能在行动上有所改变,逐渐消除“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

2.高校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内容的缺失《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此外,《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注重訓练学生批判地吸收世界文化精髓和传承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的能力,能翻译反映中国国情和文化的介绍性文章。

”由此可见,大纲和教学要求都对学生用英语交流中国文化和翻译表达中国国情和文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大纲在教学目的、方法和评估方面仍缺乏系统性指导,也没有对弘扬中国文化使用的方法和手段做出明确清晰的规定,没有给出弘扬中国文化的指定内容和书籍参考。

目前使用的大学英语教科书很少涉及中国文化教学内容,由于受到教科书本和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课时的限制,教师在英语课上只能偶尔地、零碎地就某个传统节日和当下热门的传统文化知识稍作补充讲解,无法做到系统完整地补充中国文化知识。

此外,中英文化结合的教材比较缺少,更不用提以汉语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英语类学习书籍和材料,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无法在日常的教与学中给予汉语文化充分的重视。

如中国优秀文学文化的代表作四大名著等,由于其英文译本中的篇章或节选不出现在英语教材和英语课堂上,学生没有渠道亲近和学习本国文化的英文知识,即使在今后跨文化交流中出现表达需求或表达愿望,也会力不从心,捉襟见肘,很难利用英语达到交流的目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学英语教学没能实现预期的目标和要求。

3.学生缺乏学习需求和动力虽然《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及训练学生能传承弘扬中国优秀文化,并能翻译反映中国文化的文章等,但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标准和评估模式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目标是能用英语进行有效的口头和书面交流。

大多数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需要运用英语的机会不多,而用英语口头或书面介绍汉语文化知识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

交际中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低需求,导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这块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动力都不足。

绝大多数高校都要求在校大学生必须考过四级,四级考试长久以来没有对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元素进行考核,只在最近几年才开始加入带有中国文化元素的汉译英考试题型,仅占总分的15%,在听力理解和阅读理解题型中从未涉猎,这两部分占到了总分的70%。

由此可见,即使在校大学生为了拿到毕业证为通过四级英语考试努力,也不会在中国文化英语学习和表达这块儿花费多少工夫。

至于有不少学生为了出国深造而考雅思、托福之类的英语考试,更没有半分涉及用英语弘扬和表达汉语文化。

没有需求就没有动力,在长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受到的是目的语即英语文化的影响,难免对母语文化有所忽视乃至轻视,不能充分认识到自身文化的独特性和优越性。

有的学生甚至会发展成对英美文化全盘接受,导致在实际交流中出现母语文化认同危机,没有意愿用英文表达和交流汉语文化,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4.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当今世界,受到英美文化的冲击,在这种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些中国学生,对西方的饮食文化、生活方式甚至思想理念都能接受,导致对自身民族文化认同的缺失,反映在行动上就会积极吸收和接纳目的语即英语文化。

这种“中国文化失语症”对学生身心的健全和成长都是不利的。

必须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才能从根源上杜绝失语现象的发生。

5.高校英语教师的中国文化知识储备和水平有限外语教师的业务水平、文化素养直接影响中国文化传播效果,英语教师肩负着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的双重任务。

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其母语文化素质和教学理念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但在中国高校中,尽管英语教师是文科出身,有着丰富的英语语言学和文化的专业知识,并没有系统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母语文化功底较为薄弱。

总体来说英语教师的汉语文化水平素养和文化储备比较有限,是所谓的知识短板。

在备课、教学和课外辅导上大多会扬长避短,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在对英语知识和英美文化的输入和介绍中,把重点放在英美语言文化教学和考察上,这是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的一大重要原因。

结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是因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的片面理解,大学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内容的缺失,学生英语学习动力和需求缺乏,社会总的环境影响和大学英语教师的中国文化知识储备和水平不足等导致的。

究其根本原因,首先体现了我们文化自信部分缺失。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一种认同和肯定,是植根于人们内心的一种信念。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由此可看出,这一现象不仅不利于建立我们自身的文化自信,反而与十九大发展方向和目标背道而驰。

因此,深入研究该现象必要且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其形成原因,逐步逐条地加以改变,以消弭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及其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2]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3]陳晓霞.开放式创新视阈下“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实证研究[J].海外英语,2018(13):61-63.[4]班炜.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J].文教资料,2016(29):189-190.[5]崔艳辉,王轶.中国文化导入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教学探索[J].内蒙古农业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44.[6]向士旭.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失语症”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5,31(01).[7]朱敏,解华,高晓茜.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成因研究[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23(5):28-32.[8]李晓光.文化全球化、西方文化霸权与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4(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