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共37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课件(共52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课件(共5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d80782ea417866fb94a8e0d.png)
新
老
小结
背斜山
向 斜 谷
向 斜 山
背斜谷
褶皱山
由背斜和向斜发育而 成的山岭和谷地的统称。
小规模的褶皱山
为
什
么
形 成 高 大 山
系 呢 ?
坚 硬 的 地 壳 能 够 发 生
褶
皱
,
——
巨
科 迪 勒
拉 山 系
大 的 褶 皱 山
脉
板块示意图
地球的岩石圈(不是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 板块相对运动会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如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和 科迪勒拉山系。
道路应尽量连接聚落。 道路避开沼泽。 道路在山地迂回前进。
贵 州 晴 隆 道 拐
24
怒江河谷边的盘山公路
天 门 山 公 路
火车没有汽车跑得快
南靖交通与河流
山区交通特点
• 为节省建设成本,降低修建难度。山区交 通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
• 山区交通线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 山区交通线路迂回前进,总长度高于平原。
断层(地垒、地堑)
地垒
地堑
地堑 地垒
断裂面 位移
汾河谷地
汾河谷地是断层中相对下降的岩体(地堑)形成的。
渭河平原
渭河平原也是断层中相对下降的岩体(地堑)形成的。
庐山
泰山
华山
东 非 大 裂 谷 的 断 崖
玄武岩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
火山示意图
长白山天池
富士山
乞力马扎罗山
山区对交通的影响
褶皱山
常见形态: 连绵的山体
代表: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
断块山
常见形态: 独立山体,有陡崖
代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共47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共47张PPT)[优秀课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51ac87b376baf1ffd4fad1c.png)
归纳
总结
山地的形成
山地的形成
山地的形成
✓ 褶皱山 ✓ 断块山 ✓ 火山 ✓ 板块构造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 运输方式的选择 ✓ 运输线路和分布 ✓ 影响交通布局的因素
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
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
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
C
A
B
M
N
一 山地的形成
1.褶皱山 背斜与向斜
• 形态 • 岩层新老关系 • 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 岩石破碎,易受侵蚀
向斜槽部受压力 岩石坚硬,不易侵蚀
一 山地的形成
1.褶皱山 背斜与向斜
• 形态 • 岩层新老关系 • 地貌
一 山地的形成
1.褶皱山 应用
背斜
修隧道 找石油、天然气等
气
油
向斜
3.影响山区运输线路布局的因素 影响因素:修建成本、施工与运营安全、工程难度等。 选线原则
• 尽量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 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 • 尽量少过河,少架桥; • 尽量多经过居民点。
即时演练
2014年12月,蒙(自)河(口)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下图示意蒙河铁路及铁路 线上的马英河大桥。完成1→2题。 1.影响蒙河铁路建设的障碍条件主要是 A.气候条件 B.地形条件 C.水文条件 D.资金条件 2.蒙河铁路有些路段采用图中的高架桥的方式,其主要目的是 A.保护生态 B.节约耕地 C.减小起伏 D.降低造价
A.① B.② C.③ D.④
5.图中a、b、c、d四地,最可能储藏地下水的是
A.A
B.b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山地的形成》优质课件(共3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山地的形成》优质课件(共37页)](https://img.taocdn.com/s3/m/a3200c2967ec102de2bd899d.png)
庐山
泰山十八盘
汾河谷地
渭河平原
(三)火山
五大连池
东非高原
如果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形成熔岩高原(如东非高原)
如果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形成火山
褶皱山
知识归纳
你能用下列关键词写成一段合符逻辑的话,归纳前面学习过的内容吗?
板块相对运动
一系列波状弯曲
背斜
向斜
褶皱山
(2)断块山 断层
断层形成的地貌(P74)
上升岩块 构造 地貌 实例 下降岩块 谷地或低地 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
山岭或高地
庐山 泰山 华山
断块山 或高地
谷地 或低地
华山北坡大断崖
(一)褶皱山
两 翼
中间
两 翼
中间
两 翼
1.判断甲乙两地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 2.解释甲地成为山岭、乙地成为谷地的原因? 3.假设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为什么?
下图没有岩层弯曲方向,你还能判断它是背斜还是向斜吗? 请说出判断理由。
向斜。因为岩层中间新两翼老
4.2 山地的形成
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珠穆朗玛峰
安第斯山脉
天
山
庐山
华
山
峨眉山
泰
山
富士山
乞力马扎罗山Biblioteka 长白山天池五大连池
看图思考岩石圈中的岩石是怎样分布的?
⑤ ④ ③ ② ①
⑴在正常状态下形成的岩层是与地表 (填“垂直”或“平行” ),而且越往深处岩层越 (填“新”或“老”)。
⑵当水平的岩层受到地壳挤压时,岩层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山地的形成》优质课件(共76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山地的形成》优质课件(共7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74e6746a26925c52dc5bf28.png)
地垒
地垒
地堑
•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 能力时,岩体就会断裂,岩体发生断裂后,如果两侧的 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 断层在地貌上的表现主要有山地、高地、陡崖、低地、 谷地、盆地等。
东非大裂谷
泰 山
庐山
泰山
华 山 西 峰
渭 河 平 原
• 断块山是地壳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十分广泛 的地貌形态。它的规模大小不等,大的断块山 可以延伸数千米,如我国的华山等,小的只有 几十米。
•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 B.因底部坚实抗侵蚀能力强而成的向斜山
• 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能力强而成的背斜山
• D.沿底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 (2011广东文综)1.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 图”(图1),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 分别是B
• A. 断层、向斜、背斜 B. 断层、背斜、向斜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示意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示意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示意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示意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示意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示意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示意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示意
向斜山
背斜谷
• 由以上可知,在地貌上,背斜常成为山岭,向斜常成为 谷地或盆地。但是,也有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情形。 原因是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容易形成断裂,岩石比较 破碎,更容易受到外力的侵蚀作用,地势逐渐降低,而 形成山谷。而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比较坚实,不易 被侵蚀 ,反而成为山岭。所以,在野外判断背斜、向 斜只凭地表形态是不可靠的。
阿尔卑斯山脉
看完这些山想想这些山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这些山地怎么形成的?答案肯定离 不开力,那是什么力呢?内力还是外力 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山地的形成》课件 (共38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山地的形成》课件 (共3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775f003580216fc710afd2b.png)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地形(地貌)
(内力组G1-G3 )
(外力组G4-G7 )
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
外力作用
地质作用
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及其 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地表地貌的形成
(综合组G8-G9 )
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分工
展示要求: 语言清晰、字要大、铿锵有力,简洁,写关键词! 点评要求:联系课本内容解释,点评,补充本组观点。
地质作用过程进行描述。
内力组科考队 探究一
华山北坡大断崖 ——地壳的垂直运动(断裂上升) 渭河平原 ——地壳的垂直运动(断裂下陷)
华山
2154.9米
渭
河
平
原
喜玛拉雅褶皱山脉 ——地壳的水平运动(挤压)
日本富士山 ——岩浆活动
火山口
东非大裂谷 ——地壳的水平运动(张裂)
①海南三亚天涯海角的 “南天一柱”
6
变质作用 7
变质D 岩
11 8 10
9
重熔再生
四、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①沉积作用 ②地壳上升 ③流水侵蚀作用
内力组科考队
拓展提升
1.据图简要描述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形成原因。
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 亚欧板块受到挤压隆起而成。
外力组科考队 2.在图中填写主要 风化 外力作用表现形式。
侵蚀
搬运
堆积
随堂检测
1.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D )
A. 云南路南石林
1.“奇险天下第一山”华 山北坡大断崖
3.日本"圣岳"富士山
4. “地球上的伤疤”东 非大裂谷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地形(地貌)
(内力组G1-G3 )
(外力组G4-G7 )
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
外力作用
地质作用
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及其 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地表地貌的形成
(综合组G8-G9 )
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分工
展示要求: 语言清晰、字要大、铿锵有力,简洁,写关键词! 点评要求:联系课本内容解释,点评,补充本组观点。
地质作用过程进行描述。
内力组科考队 探究一
华山北坡大断崖 ——地壳的垂直运动(断裂上升) 渭河平原 ——地壳的垂直运动(断裂下陷)
华山
2154.9米
渭
河
平
原
喜玛拉雅褶皱山脉 ——地壳的水平运动(挤压)
日本富士山 ——岩浆活动
火山口
东非大裂谷 ——地壳的水平运动(张裂)
①海南三亚天涯海角的 “南天一柱”
6
变质作用 7
变质D 岩
11 8 10
9
重熔再生
四、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①沉积作用 ②地壳上升 ③流水侵蚀作用
内力组科考队
拓展提升
1.据图简要描述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形成原因。
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 亚欧板块受到挤压隆起而成。
外力组科考队 2.在图中填写主要 风化 外力作用表现形式。
侵蚀
搬运
堆积
随堂检测
1.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D )
A. 云南路南石林
1.“奇险天下第一山”华 山北坡大断崖
3.日本"圣岳"富士山
4. “地球上的伤疤”东 非大裂谷
高中地理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共75张ppt)
![高中地理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共7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9cd3a6a19e8b8f67c1cb9c8.png)
1.(2018课标Ⅲ,6,4分)贝加 尔湖形成于( )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2.(2018课标Ⅲ,7,4分)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
在加大,说明( )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读图,回答下题。
8.(2017天津文综,3,4分)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
8.(2018湖南五市十校12月联考,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 B.b处岩石致密坚硬 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 D.d区的石灰岩形成雅丹地貌
《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8.(2014江苏单科,1,2分)“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 ) A.山间峡谷 B.山前平原 C.山间盆地 D.平缓高原
(四)、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以公路为主,其次是铁路
2、线路分布
——山区交通运输线一般在山间盆地或河谷地带
3、延伸方向 “之”字或“8”字形
滇藏公路
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2.(2015江苏单科,5,2分)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 )
A.沿经线方向发育
4、 从 地 貌 看
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原始地貌)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侵蚀后)
褶皱山:喜马拉雅山脉
褶皱山:阿尔卑斯山
褶皱山:科迪勒拉山系
(二)、断块山
1、断层
2.(2018课标Ⅲ,7,4分)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
在加大,说明( )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读图,回答下题。
8.(2017天津文综,3,4分)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
8.(2018湖南五市十校12月联考,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 B.b处岩石致密坚硬 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 D.d区的石灰岩形成雅丹地貌
《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8.(2014江苏单科,1,2分)“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 ) A.山间峡谷 B.山前平原 C.山间盆地 D.平缓高原
(四)、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以公路为主,其次是铁路
2、线路分布
——山区交通运输线一般在山间盆地或河谷地带
3、延伸方向 “之”字或“8”字形
滇藏公路
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2.(2015江苏单科,5,2分)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 )
A.沿经线方向发育
4、 从 地 貌 看
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原始地貌)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侵蚀后)
褶皱山:喜马拉雅山脉
褶皱山:阿尔卑斯山
褶皱山:科迪勒拉山系
(二)、断块山
1、断层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共37张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共3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685462dcc22bcd127ff0c14.png)
层向下 岩层较新,层向下弯曲低 部岩性坚硬不
弯曲 两翼岩层 于周围地区成 易被侵蚀,常
较老
谷
成山岭
• C案 合作探究一、
• 1、
岩层形态 岩层新老关系
背斜 一般岩层向上拱起
岩层中部老,两翼 新
向斜 岩层向下弯曲
岩层中部新,两翼 老。
在野外,能否依据地表形态判断背斜、向斜?
乙
2、(1)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乙地是背斜,甲地是向斜。 (2)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由于岩层差异侵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青州二中:
考纲解读
• 1·掌握内力作用形成的褶皱山、断层山和 火山的成因。
• 2·掌握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及其在找矿、 找水、工程建设等方面的意义。
• 3.理解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B案 一、1、挤压 塑性变形 波状弯曲
2、褶曲 背斜 向斜 3、岩层向上拱起 岩层向下弯曲 较老 岩层较新 较新 岩层较老 4、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由于槽部 受挤压,不易被侵蚀 ,反而形成山岭 5、裂谷 海洋 褶皱山系 6、破裂 断裂面 断层 7、谷地或低地 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 山岭或高地 华山 庐山 泰山 8、火山口 火山锥 中央低凹的封闭洼地 湖泊 半封闭 火山碎屑物质 喷涌出来的岩浆 锥形体 坡度较大 坡度 较缓 二、1、成本 难度 成本 难度 公路 铁路 2、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 河谷地带 3、迂回 等高线 之
判断依据
对地貌的影响
形态
地形
典型例子
岩体相对上升 岩体相对下降
山岭或 高地
谷地或 低地
我国的东岳泰山、西 岳华山、江西庐山
我国的汾河谷地、渭 河平原
汾河谷地 渭河平原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共29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共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1f8ced4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16.png)
大
伏不大 大
伏
四周高 中间低
4.关于图中区域地形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 .地势东高西低
B .地势北高南低
C .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 D.地形以平原为主
5.图中山脉的大致走向是
A.南北走向
B .东西走向
C .东北 西南走向 D .西北 东南走向
1. 根据等高线数值大小和分布特征判断地形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 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 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 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 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 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的
400
果园
耕地
居民点
甲
400
公路及桥梁
河流
380
460
420
420
400
440
等高线及高程
400
0
200
400m
360
380
图6
该地计划在图幅所示东北部修建水库,水库最大 蓄水量时水面高程不超过390米。你是否赞成在 该地修建水库?请依据图表信息说明理由。
400m 300m 200m 100m
300
300
200
200
P
P
300m
300m 200m
Q Q
200m
地作形剖法面:图 1、定剖面线 2、确定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 3、根据交点海拔数值确定横纵坐标的数
值
4、坐标中描绘出各点 5、用平滑的曲线将各点联起来
步骤1:定剖线
步骤2:定比例
步骤3:定基点
动手画一画
等高线专题
在等海高拔线高度相同各点的连线称作等高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课件(共34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课件(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121e460376baf1ffd4fad40.png)
背斜
向斜
地形倒置 向斜成山
背斜 成谷
特殊情况(地形倒置)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疏松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反而 堆积成山岭。
小结:背斜与向斜的区别
思考题:
北
北
乙
甲
1、在甲乙两地哪里储油,哪里储水? 乙地背斜储石油,甲地向斜储水。
2、在这里建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只考虑背斜和向斜的构 造,选择甲地还是乙地?为什么?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喜马拉雅山脉 (珠峰:海拔8844.43米——世界第一高峰)
江西 • 庐山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陕西 • 华山
山东•泰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日本富士山(神岳)
褶皱山 山体连绵
火山
断块山 险峻陡峭
阿尔卑斯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谢谢!
3、火山的构造
火山口 火山锥
没有破坏的:呈中央低凹的封闭洼地,积水成湖(长 白山天池)
破坏后的:呈半封闭状态
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 成的锥形体
[问题探究]:我们经常听到有关火山
喷发给人们带来灾难的故事和新闻,火 山真的是一无是处吗?
弊:火山喷发的火山灰
和熔岩流,常常破坏田 园、建筑,有时引起地 震;
判断断层的依据:
一是岩层是否受力破裂 二是岩层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垂直断裂
水平断裂
3、断层的基本形式:
断层线:因岩石破碎, 地下水易渗出;
易发育成沟谷、河流
①地垒
②地堑
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课件(共29张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课件(共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cbf2165336c1eb91a375df1.png)
向 斜
地下水储藏区, 常有“自流井” 分布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 静水压力
断
泉水、湖泊分布 地;河谷发育
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 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 于地表水汇集
层 铁路、公路、桥 岩石不稳定,易诱发断层活
梁、水库等的回 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
避处
漏
[活学巧用] 1.下图为“某地沉积岩岩层剖面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该地岩层结构形成过程的描述中,最合理的 是( )
A.沉积—褶皱—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B.沉积—断裂—褶皱—沉积—侵蚀—下沉—沉积 C.褶皱—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D.褶皱—断裂—侵蚀—沉积
(2)关于①②③④四地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B.②处构造是由于外力作用形成的 C.④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D.如果要修建隧道,①处最为理想 解析:第(1)题,首先图示下层存在部分沉积岩层, 曾发生沉积作用,岩层存在褶皱、断层,说明岩层受到挤 压,褶皱、断层顶部受侵蚀,是抬升后外力作用的结果, 上层又存在水平沉积岩,说明曾下沉,由沉积作用形成。 第(2)题,①处为背斜构造,可以修隧道。 答案:(1)A (2)D
[反思归纳]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山地的特点及其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山地的地貌特征,决定着那里的交通运输方式选择、 交通运输线路分布和延伸方向,如下图所示。
2.山地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方式以公路运输为 主、铁路运输为辅,这是由山地的地形特点和公路与铁路 运输的特点决定的,如下图所示。
(3)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________处,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山地的形成》优质课件(共57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山地的形成》优质课件(共5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80b2857168884868762d645.png)
A.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 B.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固结成岩等 C.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和缓 D.外力作用强度较小,速度缓慢,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
课堂练习
3、下面四幅图反映了沙丘构造情况,请指出哪一幅是 流动沙丘构造图( A )
4、下列各种现象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D )
固结成岩
侵蚀作用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பைடு நூலகம்
堆积作用
搬运作用
2.外力作用
使地表起伏状况
趋向平缓
课堂练习 1、下列地貌与形成连线正确的是( B )
A、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力作用 B、云南的路南石林---流水侵蚀 C、华北平原----地壳下沉后流水冲刷作用 D、挪威的峡湾海岸----流水侵蚀
2.下列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沉积岩
• 外力作用生成,如石灰岩 • 有明显层理,可能含有化石
变质岩
• 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变质生成 • 如大理岩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沉积岩
岩浆岩
冷却重凝熔固再生
岩浆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变质岩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四章 • 地表形态的塑造
1.内力作用
③ 变质作用
岩石圈的组成物质(岩石)在一定 的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
1.内力作用
地壳运动
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变质作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表现 形式
岩浆活动
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塑造地表
1.内力作用
使地表变得
高低不平
2.外力作用
生物
风
外力 作用
固结成岩等 C.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和缓 D.外力作用强度较小,速度缓慢,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
课堂练习
3、下面四幅图反映了沙丘构造情况,请指出哪一幅是 流动沙丘构造图( A )
4、下列各种现象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D )
固结成岩
侵蚀作用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பைடு நூலகம்
堆积作用
搬运作用
2.外力作用
使地表起伏状况
趋向平缓
课堂练习 1、下列地貌与形成连线正确的是( B )
A、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力作用 B、云南的路南石林---流水侵蚀 C、华北平原----地壳下沉后流水冲刷作用 D、挪威的峡湾海岸----流水侵蚀
2.下列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沉积岩
• 外力作用生成,如石灰岩 • 有明显层理,可能含有化石
变质岩
• 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变质生成 • 如大理岩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沉积岩
岩浆岩
冷却重凝熔固再生
岩浆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变质岩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四章 • 地表形态的塑造
1.内力作用
③ 变质作用
岩石圈的组成物质(岩石)在一定 的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
1.内力作用
地壳运动
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变质作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表现 形式
岩浆活动
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塑造地表
1.内力作用
使地表变得
高低不平
2.外力作用
生物
风
外力 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图判断ABCD的地质构造。
A背斜 B向斜 C背斜 D向斜
思考:1.何处是良好的地下水储藏区? C 向斜
2.何处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D 背斜 3.如果要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何处?为什么?
D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4.断层附近能否建大型工程?为什么?
不能 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水库水易渗漏 5.断层面附近能找到出露的泉水吗?
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
三、火山
火山爆发
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 宽广的玄武岩高原 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火山
火山的结构
火山口
没有破坏的:呈中央低凹的封闭洼地 破坏后的:呈半封闭状态
火山锥 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
积而成的锥形体
火山的规模
规模大小不等
请同学们思考:
1、玄武岩高原和火山有什么 联系与区别? 2、火山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2)褶皱山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共37张PPT)
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的统称
常见形态: 连绵的山体
代表: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
(3)了解地质构造规律的意义
了解地质构造规律,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等有很大帮助。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 的形成( 共37张 PPT)
汾河谷地
渭河平原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 的形成( 共37张 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 的形成( 共37张 PPT)
1.断层附近能否建大型工程?为什么?
2.断层面附近能找到出露的泉水吗?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 的形成( 共37张 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 的形成( 共37张 PPT)
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 安第斯山脉
的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
地
海沟---岛弧链、海岸山脉
貌
如:东亚海沟---岛弧链、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 的形成( 共37张 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 的形成( 共37张 PPT)
2、断块山 (1)断层的形成
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 了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第二节
青州二中:
考纲解读
• 1·掌握内力作用形成的褶皱山、断层山和 火山的成因。
• 2·掌握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及其在找矿、 找水、工程建设等方面的意义。
• 3.理解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B案 一、1、挤压 塑性变形 波状弯曲
2、褶曲 背斜 向斜 3、岩层向上拱起 岩层向下弯曲 较老 岩层较新 较新 岩层较老 4、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由于槽部 受挤压,不易被侵蚀 ,反而形成山岭 5、裂谷 海洋 褶皱山系 6、破裂 断裂面 断层 7、谷地或低地 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 山岭或高地 华山 庐山 泰山 8、火山口 火山锥 中央低凹的封闭洼地 湖泊 半封闭 火山碎屑物质 喷涌出来的岩浆 锥形体 坡度较大 坡度 较缓 二、1、成本 难度 成本 难度 公路 铁路 2、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 河谷地带 3、迂回 等高线 之
乙
2、(1)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乙地是背斜,甲地是向斜。 (2)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由于岩层差异侵
蚀的结果,所谓“向斜成山”,“背斜成谷”。 (3)乙地,因为背斜的岩层走向类似于石拱桥(天然拱形),
结构稳定,而且不利于储存地下水,便于施工。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 的形成( 共37张 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 的形成( 共37张 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 的形成( 共37张 PPT)
断块山: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 岭和盆地的统称
常见形态: 独立山体,有陡崖
代表:
华山 庐山 泰山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 的形成( 共37张 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 的形成( 共37张 PPT)
类型 地垒 地堑
断层的基本形态
判断依据
对地貌的影响
形态
地形
典型例子
岩体相对上升 岩体相对下降
山岭或 高地
谷地或 低地
我国的东岳泰山、西 岳华山、江西庐山
我国的汾河谷地、渭 河平原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 的形成( 共37张 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 的形成( 共37张 PPT)
背斜
一般岩 中心部分 山岭(新)岩 谷地(老)
层向上 岩层较老,层向上拱起高 顶部受到张力
拱起 两翼岩层 于周围地区成 岩石破裂,常
较新
山
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
一般岩 中心部分 谷地(新)岩 山岭(老)轴
层向下 岩层较新,层向下弯曲低 部岩性坚硬不
弯曲 两翼岩层 于周围地区成 易被侵蚀,常
较老
谷
成山岭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 的形成( 共37张 PPT)
1、影响交通运输线路的 方式选择 2、影响交通运输线路的 线路分布
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3、影响交通运输线路的 延伸方向
沿等高线修建,在陡坡上呈“之”字形弯曲
影响因素:修建成本、工程难度
修筑公路的原则
* 要尽量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 杂的地段。 * 应尽量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 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
岩层变化 主要区别
一系列波 岩层未失
状弯曲变 去连续完
形
整性
断层
陡峻的块状 破裂并沿 山地、形成 破裂面有 陡崖、峡谷、 明显相对
位移
岩层失去 了连续完
整性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 的形成( 共37张 PPT)
图解
地质构造的意义
地质构 造名称
实践意义
石油、天然气埋藏地
背斜 隧道的良好造地
顶部地带适合建采石场
原因或依据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 储水 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
向斜 断层
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 分布
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
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 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洼地,
地
利于地表水汇集
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 岩石不稳定,易诱发断层活动
回避处
(2)断层的基本形式:
☆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 的形成( 共37张 PPT)
垂直断层
水平断层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 的形成( 共37张 PPT)
垂直断层
断层构造带:因岩石破碎, 易发育成沟谷、河流
上升岩块(地垒):
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
具体实例
下沉岩块(地堑):
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有,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
• 当堂检测
• 1—5 C B B D B 6—11 B A B B D A
• 1、(1)② (2)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易 受侵蚀 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 块状 (3)A C (4)① 该处为向斜构造,在此 处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易汇集。
• 典例2、(1)背斜 向斜 断层 丙 甲处地质 构造为背斜, 该处容易形成断裂,岩石比较破 碎,因此更容易受到侵蚀作用,地势逐渐降低, 而形成山谷。(2)④ ② ①(3)不可逆典例 3、(1)② ② 沿线地形平坦,工程难度小, 造价低, (2)加大公路运输量,提高经济效益 (3)B (4)迂回 坡度
•
C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共37张PPT)
合作探究一、
• 1、
岩层形态 岩层新老关系
背斜 一般岩层向上拱起
岩层中部老,两翼 新
向斜 岩层向下弯曲
岩层中部新,两翼 老。
在野外,能否依据地表形态判断背斜、向斜?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 的形成( 共37张 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 的形成( 共37张 PPT)
假如你是一位地理爱好者,到野外考察不 同的山,你会怎样区别褶皱山与断块山呢? (1)外貌景观的区别(2)地质构造的差异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 的形成( 共37张 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 的形成( 共37张 PPT)
褶皱山和断层山不同特征的对比
地质 构造
褶皱
地表形态
连绵不断 山体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 的形成( 共37张 PPT)
(1) 褶曲的基本形态
☆
类型
判断依据
形态
岩层的新老 关系
一般岩层 中心部分岩 背斜 向上拱起 层较老,两
翼岩层较新
一般岩层 中心部分岩 向斜 向下弯曲 层较新,两
翼岩层较老
对地貌的影响
地形
成因
山岭 岩层向上拱起而成山
谷地 谷地 山岭
顶部受到张力,常被 侵蚀成谷地
岩层向下弯曲而成谷
槽部受挤压,不易被 侵蚀,常成山岭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 的形成( 共37张 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 的形成( 共37张 PPT)
褶曲的基本形态
褶曲形 岩层 岩层新 内力作用为 外力作用为
态(地 形态 老关系 主形成的地 主形成的地
质构造)
貌及成因 貌及成因
阿尔卑斯山 喜马拉雅山
落基山
大西洋
东
海沟--岛弧链
非
裂 谷
安第斯山
带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 的形成( 共37张 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 的形成( 共37张 PPT)
板 块 板块张裂 相
裂谷或海洋, 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