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幼稚症

合集下载

幼稚性的名词解释

幼稚性的名词解释

幼稚性的名词解释幼稚性是一个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现象,通常用来形容人们言行或思维方式中的不成熟和过于天真。

幼稚性往往是一种贬义词,暗示着对成人行为和思考的不当模仿或误解。

然而,理解幼稚性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索人类成长和心理发展的过程。

幼稚性这个词汇常常与儿童联系在一起,因为儿童时期是人类生命中最早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往往是简单而直接的。

他们天真无邪,没有社会常识的束缚,这使得他们对于事物和情感的表达更加率真和直接。

然而,当成人表现出类似于儿童的思考方式时,我们通常会认为这是一种幼稚行为。

这种幼稚性不仅仅指行为上的不成熟,还包括思维和情感的不成熟。

成人的思考应该更加符合逻辑和现实,而非简单的个人欲望和冲动。

因此,幼稚性被认为是一种对成熟和理性思考的背离。

然而,有时候幼稚性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创新思维的源泉。

幼稚的观点常常是非传统和与众不同的,因为孩子们的思维方式还没有被学习或社会化所限制。

这使得他们能够提出一些非凡或独特的看法和问题,激发了创造力和想象力。

当然,幼稚性在成人世界中并不总是受到欢迎。

社会对成人的期望是理性、成熟和负责任的。

幼稚性可能会导致成人在社交和职业环境中遭遇困难。

人们可能认为幼稚的成人不够可靠,没有责任感,缺乏处理复杂情况的能力。

因此,成年人通常被要求展现出更加成熟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幼稚性其实也存在于人际关系中。

有时候,人们可能会表现出一种幼稚的依赖和依赖心理。

他们期望他人会像父母一样照顾和保护他们,而不愿意承担自己的责任和决策。

这种幼稚性可能是由个人对于不确定性和责任的恐惧所导致的。

然而,对于人际关系的健康和成长来说,如何在互相支持和独立之间找到平衡是十分重要的。

在心理学领域,幼稚性也被用来描述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有时候,人们可能会通过幼稚和自我保护的方式来面对外界的压力和困境。

这时候,幼稚性成为了一种心理逃避方式,帮助他们暂时避开现实的压力和痛苦。

成人幼稚病 听说独生子女最容易得这种病

成人幼稚病 听说独生子女最容易得这种病

成人幼稚病听说独生子女最容易得这种病?看日历,最年轻的80后也已27岁,奔「三」路上还没来得及放肆,就已经青春不再。

其中的一部分人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和对家庭的依赖,下意识的拒绝长大。

心理专家说,这其实是一种被称为「成人幼稚病」的心理障碍,属于「彼得·潘综合征」的一种。

拒绝长大原来是种病彼得·潘出自苏格兰作家詹姆斯·巴里笔下,一个生活在梦幻般的“永无乡”里,永远也不想长大的童话人物。

「彼得·潘综合征」患者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彼得·潘,虽已成年,但心理上还保留了很多孩子的特点:●爱玩、情绪化、任性,难以自我克制,喜欢装嫩;●在生活方面,较依赖他人;●对家庭和工作等成人责任,常常采取逃避的态度,如频繁更换工作,迟迟不愿结婚,不愿成为父母;●倾向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主动关心他人,却把他人对自己的关心视为理所应当。

这种心理行为的极端形式被称为「彼得·潘综合征」,也叫「成人幼稚病」,被定性为一种心理疾病。

成人幼稚病并不少见26岁的小A经常穿着娃娃装,梳娃娃头,脚踩平跟鞋,背着Hello Kitty卡通包,举手投足还是个孩子。

29岁的小B是一家设计公司的产品经理,但他的笔记本电脑上贴满了蜡笔小新和超人的漫画,穿着也是“儿童化”——海绵宝宝T恤是他的最爱。

32岁的小C是一个3岁孩子的妈妈,但她觉得孩子是个累赘,交个水电费都觉得累,结婚七八年,动不动就往娘家跑,大大小小的事情甚至夫妻生活隐私都要和爸妈倾诉,家里准备买什么菜、做什么饭,自己在单位参加了什么会,这些琐细的生活小事都要向爸妈汇报,得到父母的详细指导后,她才安心地回家。

35岁的小D在一家IT公司上班,每天下班后除了到同事家打麻将到深夜,就是沉迷于网络游戏,平时在家里爱撒娇,喜欢玩玩闹闹,单位同事和邻居都说他像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成人幼稚病发病群体青年人患「成人幼稚病」的几率较大,男女都有。

患者的配偶和周围朋友能在第一时间察觉到症状,但他们往往不愿意承认。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小学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案例一:小学生学习注意力问题小刚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

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

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

[分析]1、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

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

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

2、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

如果教师讲得有趣,他肯定会全神贯注3、虽已上了三年级,却还未养成上课听讲的良好习惯。

4、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教师,而“迁怒”于听课。

5、平时他很少受到教师的关注,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

[方法]1、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小动物、童话、实物等会使课堂生动活泼。

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2、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小学生提各种问题等来激发学习动机。

3、上课前调整好情绪。

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听好课的基础。

4、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

为了不分散注意力,将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放在书包里。

在听讲时,思考哪些是重点,认为重点的就记下来,准备课后复习。

同时,对一些没听懂的也要记下来,以便下课问教师或同学。

5、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小学生,平时应给予较多的关注。

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比如,平时交往中,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都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

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经常提问,让他们回答问题可以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听课;二是可以促使他们思考问题;三是经常受到教师提问的学生,不会以不注意听讲或搞小动作而吸引教师的注意。

校园暴力事件典型案例分析

校园暴力事件典型案例分析

校园暴力事件典型案例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原本安静宁和的校园这块净土上,现在也接二连三地发生校园暴力事件,因此校园安全已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焦点问题。

导致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一些青少年学生的法制观念淡薄,自控能力差,是非不分,从而引发学生伤害事故频繁发生。

青少年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正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很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和因素的影响。

因此,校园安全并不是哪一个学校领导或少数教师的管理能够简单的完成的,必须要依靠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大家共同努力,为我们的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给他们一个和谐、舒适、快乐的校园。

下面用具体案例来分析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在制止校园暴力事件,防止学生伤害事故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一、具体案例:2011年9月某日,在某校的大门口外50米拐角处,高二某班詹某同学伙同本班5名同学对高一某班李某进行群殴,致使李某门牙脱落2颗,身体多处受伤住院。

后经学校政教处调查,两位同学的矛盾源于当天中午在学校食堂打饭时其中李某同学插队,詹某同学上前制止,李某同学不听劝告,两人在食堂内发生了口角。

詹某回到班上以后,将事情告诉班上的其他几位男生,大家商议之后,决定在下午放学的时候在校门口堵住李某同学,好好教训他一顿。

因此导致詹某等五位学生群殴李某学生暴力事件的发生。

事后学校邀请詹某、李某及另外五位参与打架的学生家长到校,经过协商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詹某应负主要责任,承担50%的医药费,其他五位学生负次要责任,共同承担50%的医药费。

参与打架的学生经过学校和家长的教育,都表示承认错误,学校根据当事学生的责任大小和认错态度,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二、案例分析:1、从学生自身角度来看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

詹某李某等学生在校属于经常违纪违规的学生,他们缺乏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法制观念淡薄,是导致校园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

我们都知道,青少年正处于心理上、生理上的发育阶段,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低,情绪情感不稳定,很容易采取一些非常过激的行为。

幼稚有什么样的表现方式?

幼稚有什么样的表现方式?

幼稚有什么样的表现方式?幼稚是指行为言谈不成熟,缺乏思考和判断能力的表现。

幼稚的人常常表现出以下几种方式:一、情绪波动大幼稚的人往往容易被外界的情绪所影响,情绪波动大。

他们可能因为一点小事就生气大发脾气,或者因为一点小快乐就兴奋异常。

他们缺乏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容易被情绪所左右。

二、依赖性强幼稚的人往往依赖他人,缺乏独立和自主性。

他们习惯依赖他人来解决问题,不愿意独立思考和行动。

在面对困难或挫折时,他们容易沮丧和失落,需要他人的支持和安慰才能重新振作起来。

三、缺乏责任感幼稚的人往往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缺乏责任心和担当精神。

他们可能常常推卸责任,不承担自己的错误和过失。

他们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事情没有足够的认真和态度,缺乏对自己行为后果的思考和考量。

四、自我中心幼稚的人往往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缺乏关心和体贴他人的意识。

他们往往只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不懂得为别人着想。

他们可能会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主动关心、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缺乏同理心和体谅之心。

五、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幼稚的人往往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容易受他人的影响和引导。

他们可能没有自己的主见和判断力,容易被他人左右。

他们需要他人的指导和支持,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选择。

幼稚的表现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但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幼稚的行为和态度。

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具备坚定的意志和自控力,能够独立思考和判断,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关心和体贴他人,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只有通过不断地修炼和调整,我们才能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人。

以校园暴力为案例进行的模拟法庭心得体会(精简版)

以校园暴力为案例进行的模拟法庭心得体会(精简版)

以校园暴力为案例进行的模拟法庭心得体会以校园暴力为案例进行的模拟法庭心得体会校园暴力,最近又成了此间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

笔者在中国和新加坡从事心理辅导多年,经验告诉我们,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可以根据其性质分为各种类型,不是一出现便与私会党有关。

心理辅导员也应根据行为的不同类型,对症下药地予以处理。

以下几种情况,都会引致青少年不良行为的产生。

第一种是“心理幼稚症”。

张同学,男性,14岁,中学二年级。

这位同学出身于“书香门第”,母亲是一名中学优秀教师,从小对他进行严格的管教。

小张从小学到初中都是重点优秀学生。

他为人文静温和,在亲戚和学校老师心目中是一名老实听话的好孩子。

但是近两年来连续发生三件令人吃惊的事件。

第一件,在巴士车边,无故将一名女乘客的裙子剪坏,被警察局训话和拘捕教育数天,后被母亲保按释放。

第二件,时隔数日,自作主张用10元买进一辆来历不明的自行车,隔一周后又以同样价格出售给别人,再次被警局传讯训话。

再隔数月,跟着一名同班同学到居民家中偷窃,他担任“把风”。

被抓后追问他为什么行窃,小张不加思索地回答:“我知道偷窃是犯法的。

因为他是我朋友和同学,不去不好意思”,“反正我不想偷”。

这呈现“无知型”和“玩耍型”犯罪特点――缺乏深刻的动机和计划的犯罪行为,并不追求得到物质的满足。

在心理中心检查,张同学外表正常,智商中上水平,无精神病理症状;但发现心理发育不成熟,想法幼稚单纯,心理认识水平低下,无理想追求,无成熟自我意识。

这是“心理幼稚症”犯罪的典型例子。

经过心理辅导、检查、咨询、老师帮助、家人加强教育,一年后逐渐好转,不再出现类似行为,顺利考上初级学院。

小错不断成棘手问题第二种是“反社会性格缺陷”。

小维,男生,中学四年级,17岁。

他幼小时活跃好动,上课不遵守纪律,在课堂里有时无故起身来回走动,尖声喊叫,教师多次教育批评无效,父母经常收到老师投诉电话。

进入初中后,更发展为动辄冲动打人,脾气粗暴急躁,不知道恐惧和危险,外号为“小霸王”。

心理幼稚的症状有哪些

心理幼稚的症状有哪些

心理幼稚的症状有哪些文章目录*一、心理幼稚的症状有哪些*二、幼稚的心态如何改变*三、中小学生心理幼稚的原因心理幼稚的症状有哪些1、心理幼稚的症状有哪些心理行为幼稚,心理特征呈幼龄化。

思想简单,幼稚,缺乏独立性。

心理动力低下,无理想追求,随波逐流,贪图安逸享受,学习无兴趣。

兴趣爱好低龄化,幼稚化,爱打电子游戏机和看动画片,贪玩厌学。

智商不低、外表如常,发育良好,无其他异常心理表现。

2、心理幼稚的说明心理幼稚症又称心理幼稚化,属心理发言不良,身心发育脱节,心理特征比实际年龄幼稚,呈现心理活动和认识水平低龄化的现象,实际上是一种心理不成熟的幼稚型心理缺陷。

3、成年男人的幼稚行为看见人家开公司赚钱,自己还没想好做什么就草草辞职创业,公司先开起来再说,至于怎么做业务,都还在打算中,以为开了公司钱就像自来水一样哗哗流进来。

年过30,还事业无成,怨天怨地怨父母,怨党怨国怨人民。

就是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其实在任何社会成功人士都是少数,没有成就是正常,但求无愧我心就行。

喜欢抱怨的,是幼稚的表现。

爱上一个女孩,把她看成天使般圣洁不可亵渎,看见她和别的男生说句话就醋意大作。

在她面前傻乎乎不知道该做什么。

幼稚的心态如何改变1、幼稚只是一种为人处事的心态,或者说是一种处事的方式,而不是那种小孩子的状态。

老子说人性是本善的,只有回归到自己的本源才能对有些事情能看的开。

有些事才不至于那么较真,心理才会稍微宁静点。

面对着许多的烦恼用一颗幼稚的心态去面对,不会让自己感到郁闷的。

这就是小孩子为什么永远会那么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生活了,主要是因为他们幼稚,什么都不懂。

2、做正事一定要认真起来,稍微的放松与紧张都是必要的,有助于工作的完成。

工作时一定要严肃起来,不能再有所幼稚了。

所以不管是幼稚还是幽默都是要看时间和场合的,如果这些搞的比较混乱的话将会使自己一塌糊涂。

3、幼稚是种心态,成熟是种状态。

成熟不是通过不做什么事表现出来的,真正的成熟时内在的,不需要通过外在的表现就透露出来的,也许真正的成熟时看透了,什么都看得比较淡了,顺其自然的对待每件事,幼稚的过自己的日子。

常见22种典型心理疾病名称及介绍

常见22种典型心理疾病名称及介绍

常见22种典型心理疾病名称及介绍心理疾病,又称精神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个体的心理活动受损害,表现为情感、认知、行为等方面发生异常的一类疾病。

在临床实践中,有许多常见的心理疾病,这些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扰和痛苦。

以下是22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及其简要介绍:1.抑郁症:患者会出现持续的悲伤、失眠、精力不足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2.焦虑症:患者出现过度焦虑、恐惧、紧张等表现,常常伴随着身体不适。

3.强迫症:患者会出现强迫性思维或行为,频繁重复某些动作以减轻焦虑感。

4.妄想症:患者持有强烈的不现实的信念,常伴随幻觉或妄想。

5.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幻听、妄想、情绪麻木等症状,严重影响社交功能。

6.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情绪上出现极端波动,交替出现抑郁和 mania 状态。

7.社交恐惧症:患者对社交场合感到极度恐惧和焦虑,导致极大的退缩和逃避行为。

8.食欲障碍:包括暴食症、厌食症和进食障碍等,表现为饮食行为异常。

9.睡眠障碍:包括失眠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

10.人格障碍:患者的个性特质和行为方式存在不符合社会期望的特征。

11.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期常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症状。

12.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对自己的外貌有过度担忧,认为自己的外貌存在明显缺陷。

13.创伤后应激障碍:经历创伤事件后出现持续性的压力反应,影响日常功能。

14.焦虑抑郁障碍:焦虑和抑郁的症状同时存在,有时难以鉴别出具体的疾病类型。

15.恐怖症:患者对某种特定物体、场景或情境有过度恐惧的表现。

16.强迫性人格障碍:表现为过分注重细节、完美主义、坚持自己的规则等。

17.分裂情感性障碍:情感反应不符合社会期待,表现为情感的失调和不稳定。

18.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思维、情感、行为发育程度明显低于同龄人。

19.睡眠惯性障碍:患者的生物钟紊乱,经常出现睡眠时间错位的情况。

120.强迫性思维障碍:患者出现强迫性思维,难以控制或抑制。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种类很多,可归纳为20余种。

根据其形状可分为排他、幼稚、神经症及成熟性防御四大类。

1)排他性防御又称精神病性或自恋性防御,其特点是精神病态的自我中心,无视客观现实。

诸如:曲解:当挫折出现时,主观上将它歪曲解释,虚幻地满足内心的企求,如“打肿脸充胖子”便是曲解。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在我国并不少见,阿Q的“精神胜利”也属于曲解,挨人打骂后便称“儿子打老子,活该!”否认:当正视现实、直面人生感觉实在受不了时,否认能挽一时之溃。

如“眼不见为净”,“掩耳盗铃”,均属于否认机制。

大凡意志薄弱而知识结构又单纯的人,常会情不自禁地使用否认机制。

2)幼稚性防御又称不成熟性防御,为幼儿中普遍使用,成年人中也常不弃尽。

幻想:受条件限制达不到主观上企求的目标而心神不宁时,不少人会“画饼充饥”或做“白日梦”,从幻想中求得满足。

退行:又称退化。

面对某尴尬与不幸时,一些人表现出幼稚的举动,大人象孩子一样,便是退行。

因为孩子不承认社会责任,其行动可任性些,故自己不自觉地成了孩子般后,生活会相对显得轻松些,紧张或苦恼也自然有所减轻。

3)神经症性防御此种防御机制有人认为神经症患者用得更多,具体分析时,非神经症患者也广泛使用。

转移:遇到冲突时,将对立面移向无争抗能力的他人它物,以方便地达到宣泄恨怒等紧张不安的情绪。

如窝囊的男人在社会生活上受了委屈后回家打骂妻子儿女,迁怒家人。

有些青年恋爱失败后,把悔恨泛化地推向所有异性,决定独身一辈子。

合理化:又称文饰。

这一防御机制或许是人们用得最多的,当际遇到不顺意时,会找出种种似是而非的理由,文饰不愉快。

如丢了钱就说“破财消灾”,贫困拮据者尤为欣赏“知足者常乐”。

最出名的合理化防御是“酸葡萄”、“甜柠檬”心理。

4)成熟性防御这种防御机制是健康人主要使用的,不良副反应小,比较受称道。

升华:个人的欲念受到阻抑困扰时,跨越痛苦而不消极沉沦,转而焕发崇高的理念,把自我的不满足抛在一边,全身心投入某种有价值的活动,创造出卓越的成就。

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心理营养

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心理营养

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心理营养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呼唤心理营养近三十年来,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自发到自觉,由经验到逐步科学的发展历程。

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教育部积极应对信息化社会、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深层次改革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的挑战,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各地教育部门、中小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立足实际,潜心研究,扎实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但在教育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常常将学生存在的问题当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往往采取先呈现问题,然后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教育模式。

在面对个别学生的时候,更是以问题为抓手,导致了没有问题的学生开始注意自己的心理问题,促使学生养成关注自身消极层面,忽略自身积极品质培养的思维定势。

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开展的心理咨询,常常偏重问题导向而没有顾及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曲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更需要及时的心理营养,需要必要的心理呵护。

二十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积极心理学倡导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人们常说的许多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

因此,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境况下的人们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

积极心理学注重对人类自身所拥有的潜能、力量的发掘。

幼稚的几种表现

幼稚的几种表现

幼稚的几种表现
幼稚的几种表现
1、想法单纯:因为思维不够成熟,幼稚的人的想法和思考都停留在单纯的阶段,他们的思考只有简单的形式,总是没有足够的深度,不知道怎么去分析和处理问题。

2、行动缓慢:这也是因为思维未成熟,总是先心里想,然后才去做,把自己想的拿出来做,所以行动起来会比较慢,很多时候他们也会有一些拖延的想法。

3、反应慢:幼稚的人受到刺激后反应比较慢,他们会拖延自己的思考,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些虚幻的事情上去,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反应比较慢。

4、自信不足:由于思维未成熟,没有足够的经验,让幼稚的人缺乏自信,总是觉得自己做什么事情不够好,所以自信心会比较低,也会容易放弃。

5、判断力差:幼稚的人没有足够的经验,所以他们的判断力也不够,经常会有出错的时候,有时候也很轻易就会受到他人的影响做出不好的事情。

- 1 -。

心理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心理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心理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心理问题是指个体在心理状态上出现的异常或困扰,可能影响到个体的日常生活、人际关系和个人发展等方面。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心理问题类型:
1. 心理压力:个体由于环境、工作、学业等因素积累的压力,导致焦虑、紧张、疲劳等心理问题。

2. 情绪障碍:指个体情绪的异常变化,如抑郁、焦虑、情绪不稳定等,影响了个体的情绪状态和日常生活的问题。

3. 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这些疾病可能引发个体思维、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严重问题。

4. 心理创伤:个体经历了重大生活事件或创伤性事件,导致心理受创和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等问题。

5. 成长与适应问题:指儿童、青少年或成年人在人际关系、学业、职业发展等生活阶段中遇到的适应困难和个人成长问题。

6. 上瘾与依赖问题:个体对某种物质或行为形成依赖,如药物成瘾、赌博成瘾等。

7. 多重人格问题:指个体出现意识或个体认同的改变,表现为多重人格或分裂意识等问题。

8. 性心理问题:指与性行为、性偏好、性身份等相关的心理问
题,如性欲亢进、性厌恶等。

以上仅是心理问题的几种常见类型,实际上心理问题种类繁多,每个个体的情况也有所不同。

个体在面对心理问题时,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专业帮助。

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心理发展与心理疾病

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心理发展与心理疾病

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心理发展与心理疾病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心理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认知、情绪和行为都会有明显的变化和发展。

然而,有时儿童的心理发展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导致出现心理疾病。

本文将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关键阶段以及一些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

一、儿童的认知发展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认知能力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根据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概念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通过感官和运动体验来探索世界。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具备了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二、儿童的情绪发展儿童的情绪发展也是心理学中非常关注的方面。

在情绪发展早期,婴儿主要通过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随着成长,儿童逐渐学会用语言来描述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然而,有时儿童的情绪可能会出现问题,比如焦虑、抑郁和暴力倾向等。

这些问题可能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遭遇的生活事件有关。

三、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在儿童心理学中,有一些常见的心理疾病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

例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由社交互动困难、沟通障碍和刻板重复行为等特征组成的疾病。

其他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还包括焦虑症、抑郁症和进食障碍等。

四、心理疾病的影响和预防儿童心理疾病对儿童的生活和学习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孩子可能在学校中遇到学习困难、社交障碍和自尊心低下等问题。

因此,预防和及早干预儿童心理疾病至关重要。

家庭、学校和社区应当共同合作,提供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儿童的心理韧性和应对能力。

五、儿童心理学的治疗方法对于已经患有心理疾病的儿童,儿童心理学提供了多种治疗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其中最为常见和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

CBT通过改变儿童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来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

克服心理幼稚症 理幼稚的措施

克服心理幼稚症 理幼稚的措施

心理幼稚症(也称为情感幼稚、情感发育不全)是指一个人在情感和心理发展上停留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未能达到适应成年人社会需求的程度。

克服心理幼稚症需要综合的个人努力和专业帮助。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助于克服心理幼稚症的措施:1.自我认知和接受:了解自己的情感和心理发展水平,并接受自己目前的状态,这是重要的第一步。

认识到自己的幼稚特质,同时保持积极的态度,愿意改变和成长。

2.意识到问题的影响:意识到心理幼稚症对你的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发展的负面影响。

思考你希望达到的成熟程度以及成熟对你和周围人的积极意义。

3.建立支持系统:寻找家人、朋友、导师或心理咨询师的支持。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支持,获得理解和鼓励,同时接受他们的建议和指导。

4.寻求专业帮助:考虑咨询心理学或心理治疗专业人士的帮助。

他们可以通过评估你的情感发展水平、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你逐步克服心理幼稚症。

5.培养情感智力:情感智力是一种重要的社交能力,它涉及到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和冲突解决等方面。

通过学习和练习情感智力技巧,你可以提高自己的情感发展水平。

6.学习成熟的行为和态度:观察和学习成熟的人的行为和态度。

注意他们如何处理情感和应对挑战,从中学习并尝试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7.主动参与社交活动:参与社交活动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来与他人交往、分享经验和观点,并学会逐渐适应成人社会的需求和规则。

8.持续的自我反思和学习:与心理幼稚症的克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的自我反思和学习。

保持开放的心态,持续寻求自我成长与发展的机会。

请注意,如果你感到自己无法独立应对心理幼稚症或有需要专业帮助的困扰,建议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的指导。

他们将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治疗方案。

儿童心理健康常见的精神疾病和干预方法

儿童心理健康常见的精神疾病和干预方法

儿童心理健康常见的精神疾病和干预方法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在当今社会日益突出。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以及未来的发展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

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中,精神疾病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儿童心理健康常见的精神疾病,同时介绍一些干预方法。

一、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

这一疾病主要表现为儿童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以及冲动问题。

儿童在学校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难以完成任务。

在家庭中,他们可能会更加活跃,难以保持安静。

对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一些常用的干预方法包括行为疗法、家庭教育和药物治疗。

行为疗法可以帮助儿童学会控制冲动,提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家庭教育则有助于父母更好地管理儿童的行为。

在一些严重病例中,药物治疗可以被用来调节儿童的注意力和活动水平。

二、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常见于成人,也存在于儿童中。

儿童抑郁症的症状可能包括情绪低落、失去兴趣、注意力不集中以及自我负责等方面的问题。

对于儿童抑郁症的干预,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儿童可以学会独立面对负面情绪,并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

此外,建立支持系统、提供温暖的家庭环境也是帮助儿童克服抑郁症的关键。

三、焦虑症焦虑症是另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儿童焦虑症的症状可能包括过度担心、恐惧、害羞以及身体不适等。

对于儿童焦虑症的干预,认知行为疗法也是常见的方法。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儿童可以学会面对与焦虑相关的具体情境,并采取适当的行为应对焦虑。

此外,良好的家庭支持和稳定的环境可以帮助儿童在克服焦虑时感到安全。

四、自闭症谱系障碍(ASD)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这一疾病主要表现为社交交往困难、语言沟通障碍以及刻板重复的行为。

对于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干预,早期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早期干预可以通过行为疗法、语言治疗和社交技能训练等方式,帮助儿童提高社交和日常生活技能。

心理退行与心理疾病童年创伤如何导致心理疾病的发展

心理退行与心理疾病童年创伤如何导致心理疾病的发展

心理退行与心理疾病童年创伤如何导致心理疾病的发展心理退行与心理疾病:童年创伤如何导致心理疾病的发展心理退行,指的是一个人在面临压力、挫折或创伤后,以一种较为原始和幼稚的方式来应对和处理问题。

童年创伤,作为一种强烈的心理刺激,常常成为心理退行的导火索,并最终演变为心理疾病的发展。

一、心理退行与心理疾病的关系童年创伤作为一种非常严重的心理刺激,往往会给儿童的心理健康带来不可预知的负面影响。

一旦儿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帮助和疏导,童年创伤就有可能引发心理退行,进而演化为不同类型的心理疾病。

心理退行是一种逃避和回避现实的心理机制,个体会试图通过模仿儿童时期的行为、情感和思维方式来逃避当下的困境。

在心理退行的过程中,个体可能会出现回归到较为原始和幼稚的状态,失去成人社会所要求的各种能力和素质。

二、童年创伤对心理退行的影响童年时期受到的创伤对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当孩子们无法有效应对或处理创伤时,他们可能选择采取心理退行的方式来应对。

1. 自我封闭:童年创伤会让孩子感到无法信任他人,同时也失去了对他人的信任。

为了自我保护,他们开始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愿与他人交流和相互依赖。

这种自我封闭的心理退行可能导致孤独、内向,并最终发展为社交恐惧症等心理疾病。

2. 恶性循环:童年创伤会让孩子持续处于一种负面的情绪状态中,如恐惧、悲伤、愤怒等。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选择回避现实,并试图通过回到过去来逃避现实中的痛苦。

这种心理退行进一步加深了他们的内心伤痛和失望,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这种心理退行可能导致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的发展。

3. 幼稚行为:童年创伤使得个体的心理发展被迫中断,无法顺利进行。

在无法适应成人社会的情况下,他们可能选择回归到儿童时期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中。

这种心理退行表现为幼稚行为、依赖他人、无法独立等。

这种心理退行可能导致人格障碍、依赖性人格障碍等心理疾病。

三、心理退行和心理疾病的影响心理退行并不是能够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反而会给个体带来更多的心理困扰和负面影响。

心理营养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需要

心理营养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需要

心理营养,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需要心理营养即“精神食粮”。

一个从出生时的50厘米左右到高大魁梧的成年人,成为一个有知识有能力的社会栋梁和家庭支柱,成长是惊人的。

身体的健康成长需要充足丰富的物质营养作为基础,心理的健康成长同样需要充足丰富的心理营养作保证。

凡是获得了心灵成长、精神强大的人,在其成长过程中无不充分吸取了生活环境中丰富的心理营养。

比如高超的智慧得益于获得了适时、适量、适宜的信息刺激;丰富健康的情感来源于成长中爱和被爱的体验;坚强的意志是因为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完善的个性是因为成长的环境中充满了爱和自由……而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以及青少年学生常见的所谓“心理幼稚症”,其根本原因是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心理营养。

给爸爸妈妈讲故事和大多数男孩子一样,明明小时候很淘气、闲不住。

在学校不知道好好学习,只顾着玩。

小学的时候,明明的学习成绩不好,对学习不感兴趣,每天盼望着放学后和同学玩。

后来,不知是爸爸还是妈妈提议,让明明每天给他们讲故事,讲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讲与小伙伴玩的事情,也讲在学校学到的东西,讲每天接触到的新知识和自己的感受。

每次明明讲的时候,明明爸爸和妈妈都认真地、饶有兴趣地听,讲完后,他们都会用鼓励的话表扬明明,还很“不懂”地问他这样、那样的问题,并希望明明能够给他们解答。

于是,明明就会很自豪地、很自信地去翻书本,查资料找答案,也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答案,为的是能够回答爸爸和妈妈问自己的问题。

当明明给他们解答了问題,他们都会感谢明明、表扬明明,并继续“请教”更多、更难、更广的问题,然后明明又信心十足地开始看书、上课认真听讲、问老师,认真搞明白这些问题的答案,然后再自豪地给他们讲解……每天这样做,让明明喜欢上了读书、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自然提高了,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增强了。

给爸爸妈妈讲故事,使明明后来成了一个学习成绩优秀、性格开朗豁达的大学生。

人的优秀品格不是我们从外界强加给孩子的,而是每个人自身潜在或实际存在的。

心理学家:这5种异常癖好,属于精神疾病,第5种普遍存在

心理学家:这5种异常癖好,属于精神疾病,第5种普遍存在

⼼理学家:这5种异常癖好,属于精神疾病,第5种普遍存在斜视控斜视控指的是偏爱斜视⼈群,属于⼀种极端的嗜好,较为罕见。

美国德克萨斯州有⼀名成年男性,偏爱斜视的⼥性,⽆论何时,只要触碰到、看到斜视的⼥性,他的内⼼都会燃⽓⽆穷的欲望,⽽他⽆法忍受远离斜视⼈群,最终对斜视⼥性产⽣依赖。

⼼理学家对这种⼼理的解释是,当⼈的⼤脑经历⼀种强烈的体验,会产⽣情绪上的褶皱,当这种刺激的体验突然停⽌,⼤脑会主动寻求类似的体验,⽽获得相似的褶皱,斜视控⼈群属于恋物癖的⼀种,极端的⼼理嗜好。

烹⾷幻想有⼀类⼈总是产⽣烹⾷同类的幻想,现代⼼理学认为这属于严重的⼼理功能障碍,是恋物癖种较为特殊的⼀种。

⽇本的变态杀⼿佐川,美国的吉尔伯托等,都具有烹⾷同类的变态⼼理。

这类⼈通常还具有⼀些相似的特征,⽐如喜欢施暴或者受虐。

通常这类⼈拥有反社会的⼈格障碍,他们与常⼈的⼈格特征偏离很⼤, 善于攻击⼜⽆羞惭感,严重者会产⽣杀害他⼈的⾏为。

⼼理学家认为,烹⾷幻想属于最危险的恋物癖,精神疾病的边缘。

恋⾜癖研究显⽰,很多⼈对脚部都有着特别的痴迷。

美国⼼理学家Vilanayar 对这⼀现象进⾏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种有意思的观念。

当⾝体进⾏接触时会向⼤脑发送信息,⽽在⼤脑的中负责处理脚部区域与负责处理性器官区域相邻。

对周围的区域更易产⽣影响,像是串线的效果那样。

Vilanayar 指出,严重的恋⾜癖可以衍变为精神疾病。

成年幼稚有⼀类⼈总喜欢把⾃⼰当成是婴⼉,穿着婴⼉的服装,抱着奶瓶,穿着纸尿裤,使⽤安抚奶嘴,还为⾃⼰定制⼤型的婴⼉床,甚⾄连⾏为也都模仿婴⼉,这种⼈被称为“宝宝”。

现代⼼理学认为,这类⼈群属于成年幼稚症患者,患者年龄集中在22~30岁。

他们往往对尿布情有独钟,尿布会引起他们的性趣。

不过这类⼈不具有恋童癖,他们的⾏为不会对⾃⾝和他⼈造成伤害。

⼼理学家对成年幼稚症的看法是:患有幼稚症的⼈⼤多是在少⼉时期遭受阴影或是没接收到正确的性欲引导,⼥性更偏向于偏于“宝宝 ”(AB),男性则偏于“尿布爱好”(DL),所以成年幼稚症也被称为ABDL类精神疾病。

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及其应对措施

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及其应对措施


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
“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 的青年,要有理 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 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 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 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 —邓小平
返回目录
7、辅导员工作方法要有究艺术性
教育或管理学生要讲究艺术: • 运用语言的艺术:尊重对方,和气 为尚;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因形 用言,不可单刀直入。 • 选择时机的艺术:在特定时间及其 环境下教育,是争取理想教育效果 的重要条件。时机选择得好,则事 半功倍,而错过了时机,则事倍功 半。有时可以冷处理。 • 把握适度的艺术:提倡什么反对什 么,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 规为依据,不能凭自己的感情随意 判定是非。
• 近年来,女大学生的心理卫生问 题在高校中越来越突出。据调查: 女大学生中经期身心综合症的发 生率高达82.95%,有13.70%的 女大学生一年中有1/3的时间是
在抑郁、烦躁、不适中度过的。
这一现状警示着我们,加强女大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必 须认真解决的问题。 • 北京高校26%的大学生曾经有过 自杀念头,女性自杀率比男性高 25% 。
返回目录
3、建立和完善信息沟通渠道,随时把握学生动态
• 辅导员自身的精力毕 竟有限,不可能关注 到每一个有问题的学 生,这就需要建立由 宿舍长、班干部骨干 共同参与的信息渠道, 及时准确地获取问题 学生的情况,把可能 发生的问题解决在萌 芽状态。
4、班会主题要鲜明,说理要透彻,讲究语言艺术
主题班会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辅 导员除了应具有良好的素质、渊博 的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外,还必 须掌握和运用说服的艺术。在班会 实践中,辅导员如果运用了高超的 说服艺术,能说得学生心悦诚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种社会化学习法:利用双休日和暑假、寒假休息时间,由家长和教师组织参观访问各种高层次,高科技,高社会教育内容的地址,有助学生开扩视野,增进知识接触社会,获得最大量社会现代化信息,目的是提高心理认识。
第二种旅游训练法。通过有意识有组织的旅游,获得社会化教育与学习心理经验。古人云:“行十万里路,胜读十万卷书”。这表明通过旅游学习训练,将能深入社会,接触社会,从中获得大量社会知识。
第三种阅读名人传记训练法。心理幼稚型缺陷者缺乏理想追求,自我意识薄弱,表现出没有名利思想,根本不懂得什么是人生奋斗、追求和事业成功。因此让他们有组织、有意识地阅读名人传记,有助心理丰富和成熟。
第二,封闭型不良教育方式是导致心里幼稚的另一重要原因。长时期来对中小学生只重视智力投资和知识教育,忽视社会化学习和教育。作为父母威力让孩子读好书,不分心,不许随便去玩,不许孩子接触社会,生怕受到外界不良影响。但是必须指出的是,人的一生是社会化学习的一生,人既是社会人,也要求与社会同化,为社会服务。从社会汲取心理养料,这样才会成熟完善,否则很容易导致心里幼稚,身心发育脱节。
第三,家长们人为地使自己的子女从小处于“风平浪静”的安适生活是导致心里幼稚化不熟的原因之一。人的一生不可能也不应该一帆风顺,正确的教育是让孩子从小处于成功与失败、境与逆境中。家长让孩子生活优裕,不吃苦,只知享受和满足,是心里幼稚症的诱导剂。
心里幼稚症严格地讲不是一种心理疾病,而是一种心理缺陷。原则上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纠治:
现代小学生的学习障碍 ----“心理幼稚症”
中小学生发生学习困难常使广大家长和教师非常烦恼和担心。据我们调查,当前中小学生发生各种形式的学习困难(厌学,恐学,留级,逃夜,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好动贪玩,学习成绩低下等)比例高达16.4-18.6%,其心理原因有12种以上,故一旦中小学生出现学习障碍,必须作进一步检查,找出原因,才能针对性纠治。其中"心理幼稚症"是一个较普遍,容易被广大家长、教师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心理幼稚症又称"心理幼稚化",属心理发言不良,身心发育脱节,心理特征比实际年龄幼稚,呈现心理活动和认识水平低龄化的现象,实际上是一种心理不成熟的幼稚型心理缺陷。其特点是: 独立性。
3、心理动力低下,无理想追求,随波逐流,贪图安逸享受,学习无兴趣。
4.兴趣爱好低龄化,幼稚化,爱打电子游戏机和看动画片,贪玩厌学。
5、智商不低、外表如常,发育良好,无其他异常心理表现。
心理幼稚最大危害是厌学,拒学,学习困难,不求上进和有更多不良行为,甚至发生无知型犯罪。尽管家长、老师非常焦急,催促、教育,然而因无心理动力,我行我素,毫无起色。
心理幼稚与不良家庭教养方式有关。必须进行全面心理检查测定和心理教育、训练、行为方法等综合纠治,约一年左右可取得明显效果。关键在于早期正确识别、检查和纠治。
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出现了“心理幼稚症”?又该如何去治疗呢?
导致心理幼稚症的原因有3种:
第一,父母对子女采用保护型和溺爱型不良家庭教育方式。现代家庭趋向独生子女或少子女的小家庭已占60%~ 80%以上。从亲子心理特征和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倾向来说,父母亲和祖辈老人容易对自己孩子采用保护型和溺爱型不良家庭教养方式,而且这种不良教养方式越来越普遍,奇迹段是导致孩子们养成严重的自我中心,生活依赖,儿童期社会化学习功能严重削弱,心理认识水平低下,这是本症的重要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