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在哪些条件下馒头容易发霉材料:干湿馒头、塑料袋。
方法: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材料:地球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梗等。
步骤:(1)用纸做的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
(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
(3)观察船进港,有什么发现?我的发现:先看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
结论:地球是球形。
(三)实验名称: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材料:铁盒、土豆泥、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等。
步骤:(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现象:先看到冒出大量水汽和烟尘,然后看到番茄酱向外溢出。
结论:这个实验说明,火山是由于地下熔化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四)实验名称:地震的模拟实验材料:毛巾、细干木棍等。
步骤:(1)把桌上的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在桌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观察毛巾会发生什么变化?(2)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直至压断。
注意当木棍被压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现象:毛巾会发生弯曲,成了褶皱状;木棍被压断时,听到“啪”的声响,同时手有强烈的震颤感。
结论: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
(五)探究问题:冷暖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材料:酒精灯、容器、水、小石块、镊子、火柴。
方法:用镊子夹住一小片石头,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会儿,然后迅速放入冷水中;接着再烧,再浸入冷水中。
反复几次,观察石头的变化。
现象:反复几次后,小石块碎裂。
结论:冷暖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六)探究的问题:流水的搬运作用材料:木条、沙子、泥土、沙盘、胶带、塑料杯、小水盆。
苏教版科学六上 实验报告单
( )变化对石头有破坏作用。
实验报告单
科学六上
班 级
记录员:
时间
年月 日Kw9徐州市城东小学教育网
实验名称
模拟流水的搬运作用
实验器材
托盘、沙土、塑料杯、烧杯、水
实验步骤
1、用木条将沙和泥土的混合物推至沙盘的一侧。
2、把混合物抹平,保证混合物各处的厚度相同
3、将木尺横放在沙盘上,固定住,把底部有孔的水
实验报告单
科学六上
班 级
记录员:
时间
年月 日Kw9徐州市城东小学教育网
实验名称
铁钉生锈实验
实验器材
无锈的钉子3枚、同样大小的有盖的透明瓶子(汽水瓶、葡萄糖瓶……)3个、白开水、蜡烛、火柴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明确研究的问题
1.铁生锈可能跟水有关;
2.铁生锈可能跟空气有关;
3.铁生锈可能跟水和空气都有关。
、和。
实验报告单
科学六上
班 级
记录员:
时间
年月 日Kw9徐州市城东小学教育网
实验名称
火山喷发模拟实验
实验器材
铁盒、土豆泥、铁架台、酒精灯
实验步骤
1、将铁盒放在铁架台。
2、将50ml的土豆泥倒入铁盒中。
3、用酒精灯加热铁盒,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论
火山真正的喷发是从向喷发的。
实验报告单
科学六上
班 级
实验报告单
科学六上
班 级
记录员:
时间
年月 日Kw9徐州市城东小学教育网
实验名称
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实验器材
沙盘(装细沙若干)、大小不同的石子若干、镊子、电筒、尺子
苏教版科学六上 实验报告单
记录员:
时间
年月 日Kw9徐州市城东小学教育网
实验名称
研究在什么条件下馒头容易发霉
实验器材
四块馒头,用牙签在每块馒头上放一些霉菌;四个干净的塑料袋;细线。
实验步骤
1、使第一块馒头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馒头上滴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口后放在桌上。
2、在第三块馒头和第四块馒头上都滴10滴水,也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并扎紧袋口。然后,把第三块馒头放进冰箱,第四块馒头放到温度较高的地方。
一周后进行观察记录,并作出适当分析:
1.对于铁钉来说,前两个装置的同样条件有哪些?不同条件有哪些?在这两个装置中铁钉生锈了吗?
2.对于铁钉来说,第三个装置的条件有了哪些变化?铁钉生锈了吗?
4.实验总结
填写实验记录表,作出正确分析。
实验结论
铁钉在有、有的条件下最容易生锈。在绝对的空气中不会生锈,光有水没有空气也不会使铁钉生锈。
4、去下载玻片,整理好显微镜和实验器材。
5、将发霉的物品倒进垃圾桶,收拾、整理干净桌面,洗手。
实验现象
1、肉眼观察到物品上的霉,我们看到。
2、用放大镜观察到物品上的霉,我们看到。
3、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现象是(选择画其中的一个)
标本名称:
实验结论
霉是的生命的物体。不同的霉有的形状。
实验报告单
科学六上
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
3、模拟船进港和出港时的情景并观察。
实验现象
帆船进港时,先看见,后看见;出港时,先消失,后消失。
实验结论
地球的形状是的。
实验报告单
科学六上
班 级
记录员:
时间
年 月 日Kw9徐州市城东小学教育网
苏教版六年级(上)学生实验报告单
苏教版小学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填写参考
学校:实验时间:
班级姓名考核编号
实验名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
实验目的能识别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差异。
实验器材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标本及人体表皮细胞标本等。
实验过程1、调试好显微镜。
2、把洋葱表皮细胞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仔细观察。
3、把人体表皮细胞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仔细观察。
实验现象或结果(学生可以用画的方式)
人体表皮细胞
洋葱表皮细胞人体表皮细胞
学校:实验时间:
学校:实验时间:。
六年级上期苏教新版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小学科学册第课时间:年月日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小学科学册第课时间:年月日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小学科学册第课时间:年月日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小学科学册第课时间:年月日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小学科学册第课时间:年月日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小学科学册第课时间:年月日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小学科学册第课时间:年月日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小学科学册第课时间:年月日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小学科学册第课时间:年月日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小学科学册第课时间:年月日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小学科学册第课时间:年月日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小学科学册第课时间:年月日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小学科学册第课时间:年月日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小学科学册第课时间:年月日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小学科学册第课时间:年月日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小学科学册第课时间:年月日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小学科学册第课时间:年月日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小学科学册第课时间:年月日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实验报告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实验报告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实验报告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实验报告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实验报告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实验报告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实验报告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实验报告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实验报告实验学生姓名: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年级班。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1]
结论
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 细胞构成的生物,这些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 才能看到生物,叫微生物。
指导
教师
评定
等级
《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名称
馒头发霉的条件
实验
时间
2012年
9月17日
班级
六年级(2)班
小组
第组
实验
1、使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对馒头发霉原因的探究, 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在探究中走进真困的世界。
实
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口后放在桌上
验
2、在第三块馒头和第四块馒头上都滴10滴水,也分别装在两
步
个塑料袋里,并扎紧袋口。然后,把第三块馒头放进冰箱,第四块馒
头放到温度较咼的地方。
骤
(约7天可以观察到现象
3、观察填表。
实验
结论
我认为食品或物品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名称
火山喷发的原因
实验
时间
2012年
10月24日
班级
六年级(2)班
小组
第组
实验
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火山喷发的原理,养成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实验
器材
铁盒、土豆泥或黏土、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
实 验 步 骤
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 个小洞。然后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 洞口。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加酱的 外溢现象。
实验
器材
蜡块、酒精灯、蒸发皿或金属片、蜡烛、火柴、干燥的烧杯、 澄清石灰水、干抹布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实验 2012年研究水滴里的生物名称时间 9 月 6 日班级六年级(2)班小组第组1、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实验2、能借助显微镜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目的实验显微镜、载玻片、滴管、水样器材实 1、听老师讲解显微镜使用方法。
2、学生分组观察。
验3、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步骤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实验细胞构成的生物,这些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生物,叫微生物。
结论指导评定教师等级《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实验 2012年馒头发霉的条件名称时间 9 月 17 日班级六年级(2)班小组第组1、使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对馒头发霉原因的探究,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在探究中走进真菌的世界。
实验 2、在设计对比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定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目的 3、通过认识物品发生霉变的条件,认识霉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够正确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
实验新鲜馒头、培养皿、保鲜膜器材1、使第一块馒头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馒头上滴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口后放在桌上实2、在第三块馒头和第四块馒头上都滴10滴水,也分别装在两验个塑料袋里,并扎紧袋口。
然后,把第三块馒头放进冰箱,第四块馒头放到温度较高的地方。
步(约7天可以观察到现象骤 3、观察填表。
实验我认为食品或物品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结论指导评定教师等级《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实验 2012年火山喷发的原因名称时间 10月 24 日班级六年级(2)班小组第组实验通过实验了解火山喷发的原理,养成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目的实验铁盒、土豆泥或黏土、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器材实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验个小洞。
然后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上册⑤
班级
六()班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时间
月日
实验者
课 题
地球的形状
实验名称
模拟帆船航海实验
实验材料
地球仪、小船
实验猜测
进港时先看见桅杆,后看到船身;出港时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实验过程
1、用橡皮泥做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
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
3、模拟船进港和出港的情景并观察
3、从相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一些大小不同的石子。
4、用手电筒光直射和斜射细沙上的石子坑,观察影子的变化。
实验结论
3、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
实验结论
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上册⑦
班级
六()班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时间
月日
实验者
课 题
铁钉的生锈
实验名称
铁钉生锈实验
实验材料
铁钉4根、试管3只、塑料袋、水、油
实验猜测
铁钉生锈可能和水有关。
实验过程
1、准备四根同样的铁钉,打磨干净并编号。
2、一号铁钉直接放入一只试管中;二号铁钉放入装满水的试管中,并在试管中加入一些食用油;三号铁钉放入一只试管中,然后装入一半水,使铁钉一部分露在空气中;四号铁钉放入塑料袋中,并抽出里面的空气。
3、边观察边画图,认识霉的状态。
实验结论
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上册④
班级
六()班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时间
月日
实验者
课 题
搭建剩馒头的“积木”
实验名称
观察细胞
实验材料
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切片、人体表皮细胞切片
苏教版科学六年上实验报告
现象:船在桌面上模拟进出港时,可以看到 “桅杆”火柴棒和船身同时出现。
实验结论
地球的形状是球形的。
实验课题
地球的表面
年级
六年级
实验名称
制作地表模型,并画出它的地形轮廓图。
用沙、石或橡皮泥做一个地表模型,并画出它的地形轮廓图。
实验器材
彩色笔、透明塑料片、托盘、沙、泥土、石块、小树枝、苔藓、小亭子、小桥
2、捏住塑料管,举过头顶,让橡皮塞做匀速圆周运动。
3、分别使转动的绳长为20厘米、40厘米、60厘米,每次转动10圈,然后用转动时间除以10,至少重复三次,取平均值为公转周期。
实验结论
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越远,行星的公转周期越长。
实验课题
年级
实验名称
做“星座”放映器
实验器材
一张10厘米*10厘米的正方形薄板、锥子、纸桶、手电筒
做酸奶
年级
六年级
实验名称
自己动手做酸奶
实验器材
鲜牛奶、酸牛奶、白糖、温度计、保温容器
实验过程及现象
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40℃,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实验结论
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实验课题
火山和地震
年级
六年级
实验名称
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实验器材
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及现象
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
验
结
果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细菌繁殖的速度特别的快。
教
师
评
语
签字
年 月 日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
姓名
班级
六年级
组次
实验时间
科目
科学
实验内容
观察不同的霉
所需仪器名称及数量
显微镜、不同的霉
实
验
过
程
及
步
骤
1.用放大镜看不同物品上的霉。
2.然后用显微镜仔细观察。
3.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
3、取下洋葱表皮细胞装片,再用同样方法正确装上人体表皮细胞装片,观察,画图。
实
验
结
果
不同的生物,它们的细胞形状、结构也不相同
教
师
评
语
签字
年 月 日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
姓名
班级
六年级
组次
实验时间
科目
科学
实验内容
模拟地球内部构造
所需仪器名称及数量
不同颜色的橡皮泥
实
验
过
程
及
步
骤
1.推测地球内部的构造。
2.观察地球构造模型。
实
验
结
果
不同的霉有不同的形状。
教
师
评
语
签字
年 月 日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
姓名
班级
六年级
组次
实验时间
科目
科学
实验内容
观察细胞
所需仪器名称及数量
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切片、人体表皮细Hale Waihona Puke 切片实验过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实践报告单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实践报告单
实践主题
本次实践主题为“探索周围事物——观察、测量与记录”,旨在通过观察、测量和记录周围环境中的一些物体和现象,让学生发现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并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
实践内容
实践内容包括观察、测量和记录三个环节。
学生需要选择一个物体或现象进行观察,并用工具对其进行测量,最后将结果记录在实践报告里。
具体实践内容如下:
观察
学生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或现象,观察它的外形、颜色、质地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测量
学生用尺子、量杯等工具对所选物体或现象进行测量,要求准确、细心、认真,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记录
学生需要将观察和测量的结果整理成实践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 实践主题和选题背景
- 所选物体或现象的观察和测量结果
- 测量方法、过程和数据分析
- 实践心得和体会
实践目的
通过本次实践,学生可以培养观察、测量和记录的能力,进一
步了解科学知识和方法,培养科学素养。
实践效果
通过实践报告的展示和学生的口头表述,可以看出学生对所选
物体或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观察和测量的基本方法,并
体会到了科学实践的乐趣。
实践总结
本次实践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记录,认
识了周围环境中的一些物体和现象,并掌握了相关的科学方法和技
能。
同时,实践也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精神,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实验报告(六年级)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实验报告(六年级)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实验报告说明:本实验报告共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包含全册分组实验,共10个实验,需要完成表格形式的实验报告。
第二部分包含全册演示实验(共2个)和其他一些科学制作。
第一部分1、年级(班)实验小组成员实验时间实验名称观察水滴里的生物实验器材:广口瓶、水、叶子、草、土、显微镜实验猜测:水滴里有肉眼看不见的生物,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实验过程:1、在一个干净的广口瓶中加入三分之二的冷水2、将一些腐烂的和新鲜的叶子、草撕碎后放入水中,并加进一把土3、将瓶子放在有阳光的窗户附近,三周后,用显微镜观察实验现象或测量结果:用显微镜可以看见水中有微生物实验结论:水滴里有肉眼看不见的生物,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这种生物是微生物指导教师:评定等级:2、年级(班)实验小组成员实验时间实验名称体验细菌繁殖速度实验器材:纸杯8个、黄豆实验猜测:细菌繁殖速度很快实验过程:1、在1号杯中放一粒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2、在2号杯中放两粒豆子,代表第二代细菌,表示一个细菌分裂成了两个。
3、每20秒繁殖一代,测量繁殖到第八代细菌所用的时间和细菌的数量。
实验现象或测量结果:第八代细菌有128个,用时140秒。
随着细菌代数的增加,繁殖速度越来越快。
实验结论:细菌繁殖速度非常快指导教师:评定等级:3、年级(班)实验小组成员实验时间实验名称观察不同的霉实验器材:显微镜、发霉的物体实验猜测:霉有多种形态实验过程:1、准备不同的发霉物体,制作成临时装片2、将不同的霉放在显微镜下观察3、边观察边画图,认识霉的状态实验现象或测量结果: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霉的形态有绒毛状、棉絮状、蜘蛛网状等实验结论:霉有绒毛状、棉絮状、蜘蛛网状等许多种形态指导教师:评定等级:4、年级(班)实验小组成员实验时间实验名称观察细胞实验器材: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切片、人体表皮细胞切片实验猜测: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的形状不同实验过程:1、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切片,辨认细胞结构2、观察人体表皮细胞切片,辨认细胞结构实验现象或测量结果:洋葱表皮细胞近似长方体,形状比较规则;人体表皮细胞呈不规则形,细胞之间界限不清实验结论: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各种生物体的细胞形态不同。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现象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与人体表皮细胞有很大的不同,洋葱表皮细胞呈现出方形,而人体表皮细胞则呈现出不规则形状。
实验结论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在形态上存在很大的差异,通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与人体表皮细胞的不同,可以识别出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
实验步骤1、调整显微镜对焦。
2、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并画图。
3、取下洋葱表皮细胞装片,装上人体表皮细胞装片,观察并画图。
的原理实验名称:洗涤用品去污实验实验目的:了解不同的污物需要用不同的洗涤用品,知道去污的原理。
实验材料:不同的洗涤用品若干、勺子、干净的布、烧杯和水、玻璃棒、天平。
实验过程:1、选取相同大小的干净布,涂画相同且适量的污迹。
2、将带着污迹的布同时分别放入烧杯中。
(小组成员合作完成)3、同时进行搅拌,并努力保证搅拌次数一致。
4、取出布片,放置于利于观察的白纸(或其他物体)上,观察污迹发生的变化,用排序的方法记录结果。
实验结论:不同的洗涤用品去污能力是不相同的。
填表人:日期2016年12月16日,XXX六年级进行了“研究环形山的形成”实验。
实验目的是模拟月球环形山的形成,认识其成因。
实验材料包括托盘和细沙。
实验过程中,先在托盘内铺上约3厘米的细沙,然后从不同高度往沙盘里丢下相同大小的石子,再从同一高度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观察石子坑影子的变化。
实验结论是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成的。
2016年12月23日,XXX六年级进行了“探究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有什么关系”的实验。
实验目的是认识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越远,行星的公转周期越长。
实验材料包括细绳、塑料管、砝码和合适的场地。
实验过程中,把细绳穿过塑料管,一头拴上橡皮塞,一头拴上砝码,然后捏住塑料管,举过头顶,让橡皮塞做匀速圆周运动。
塑料管下的绳长保持不变。
分别使转动的绳长为20厘米、40厘米、60厘米,每次转动10圈,然后用转动时间除以10,至少重复三次,取平均值为公转周期。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册
课题:探索宇宙 年 月 日 教师评价:
实验名称
环形山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
模拟环形山的形成,认识其成因。
实验器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石子、手电筒
实
验
过
程
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
2、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而下一些大小相同的石子。
3、再从同一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大小相同的石子。
4、观察,思考,讨论并记录。
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实验目的
通过显微镜观察水样,知道水中有微生物。
实验器材
显微镜等
实
验
过
程
1、把显微镜安放在桌面上,调整好。
2、用滴管取一滴实验用水在载玻片上。
3、把载玻片安放在载物台上。
4、观察记录。
实 验
结 论
细菌、霉及病毒,要借助( )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 )。微生物是非常微小的生命体。它的特点是:种类( ),公布( ),代谢( )
实验器材
纸盒、积木等。
实
验
过
程
1、在纸箱上面画出等道的图形。
2、在每个街道的拐角处都用小木块垒成楼房。
3、请一个同学在纸箱底部敲击,使楼房倒塌。
4、根据楼房倒塌的情况,判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
实 验
结 论
地壳的岩层在( )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了巨大的( ),造成严重的破坏,这就是( )。
实 验
结 论
太阳落山后,( )就是天空中最明亮的天体了,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用自制的( )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月球上的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 )和( )撞击而形成的。
新改版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新改版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检测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学习如何检测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并了解到氧气在维持生物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实验原理氧气是维持生物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气体之一。
本次实验利用酸碱中和反应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当酸与氧气反应时,产生酸中和计反应,从而将氧气含量与酸的浓度关联起来。
实验材料•高锰酸钾(KMnO₄)•石蜡烛•试管•进水瓶•水槽•酸酐实验步骤1.将试管装满水后倒扣在水槽中,保证试管口完全被水封闭。
2.用进水瓶将一定量的水注入已封闭的试管中。
3.取一块石蜡烛,点燃后将其放在试管口上。
4.观察石蜡烛燃烧所产生的气泡。
5.取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并用酸酐滴入试管中。
6.观察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变化。
7.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石蜡烛燃烧后,在试管中观察到气泡产生。
加入高锰酸钾溶液后,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变化,从紫色变为浅粉红色。
实验分析与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石蜡烛燃烧需要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加入高锰酸钾溶液后,高锰酸钾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的单质氧气,导致溶液从紫色变为浅粉红色。
这表明试管中原先存在的氧气已被石蜡烛燃烧消耗掉。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了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可以通过酸碱中和反应来检测。
同时,我们也明白了氧气在维持生物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没有足够的氧气,生物无法进行正常的呼吸和代谢过程。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空气中存在氧气,并学习了如何利用酸碱中和反应来测定氧气的含量。
同时,我们也加深了对氧气在维持生物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操作时要小心,以免受伤。
2.点燃石蜡烛时要注意火源安全。
3.实验后要将实验器材清洗干净,归位整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鲜馒头、培养皿、保鲜膜
实 验 步 骤
1、使第一块馒头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馒头上滴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口后放在桌上
2、在第三块馒头和第四块馒头上都滴10滴水,也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并扎紧袋口。然后,把第三块馒头放进冰箱,第四块馒头放到温度较高的地方。
(约7天可以观察到现象
小组
第 组
实验 目的
1、 使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对馒头发霉原因的探究,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在探究中走进真菌的世界。
2、 在设计对比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定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 通过认识物品发生霉变的条件,认识霉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够正确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
实验 结论
震级越高,烈度越大,震源深度越大,烈度越小,震中距越大,烈度越小,此外烈度和地质构造也有关系。
指导 教师
评定 等级
《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名称
流水搬运碎石
实验 时间
2012年
11月7日
班级
六年级(2)班
小组
第 组
实验 目的
了解水流搬运过程中岩石的变化。
实验 器材
木条、沙子、泥土、沙盘、胶带、塑料杯、小水盆
实验 结论
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有可能是陨石撞击形成的。
指导 教师
评定 等级
实 验 步 骤
1.明确研究的问题。
2.组装实验装置.
3.观察记录发生的变化(一周后).
4.实验总结
实验 结论
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是氧气、水同时存在。
指导 教师
评定 等级
《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名称
变色花
实验 时间
2012年
11月29日
班级
六年级(2)班
小组
第 组
实验 目的
1、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性、碱性和中性的各种物质。
实 验 步 骤
1、将木板一端垫高,把泥、细沙碎石块等捏成一团“岩体”放在斜坡上端,观察有什么变化。
2、用两块木板架成槽状,并在上面铺一块塑料薄膜。将搭成小斜坡。把泥、细沙、碎石块等物体堆放在坡顶上。用盆装水从上往下冲,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 结论
流水具有搬运携带碎石的作用。
指导 教师
评定 等级
《科学》实验报告单
2、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实验 器材
紫甘蓝、温水、塑料袋、烧杯、牙签、白醋、洗衣粉、盐、试管
实 验 步 骤
1、 将紫甘蓝撕成小碎块,装入塑料袋
2、 往塑料袋中加入半杯温水
3、 握住袋口,反复挤压菜叶3---5分钟,直到流出紫色的水止。
4、 将紫甘蓝汁倒入小烧杯。
实验 结论
紫甘蓝水遇到酸性物质会变红,遇到碱性物质会变绿,遇到中性物质则不会变色。
3、观察填表。
实验 结论
我认为食品或物品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指导 教师
评定 等级
《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名称
火山喷发的原因
实验 时间
2012年
10月24日
班级
六年级(2)班
小组
第 组
实验 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火山喷发的原理,养成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实验 器材
铁盒、土豆泥或黏土、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
指导 教师
评定 等级
《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名称
地震形成的原因
实验 时间
2012年
11月1日
班级
六年级(2)班
小组
第 组
实验 目的
用实验模拟地震,以正确理解震级和烈度的关系,强化学生防灾减灾自我救护的意识。
实验 器材
纸箱、小木块或积木、记号笔
实 验 步 骤
在纸盒上画出街道的图形,在每个街道的拐角处用小木块垒成楼房。然后在纸盒底部敲击,使楼房倒塌。根据楼房倒塌的情况,判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
指导 教师
评定 等级
《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名称
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
实验 时间
2012年
11月28日
班级
六年级(2)班
小组
第 组
实验 目的
1.能运用简单器材设计对比试验,能够持续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并认真记录实验现象,表达分析结果,提出防锈建议。
2.知道钢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
实验 器材
无锈铁钉、试管、干燥剂、凉开水、植物油
《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名称
研究水滴里的生物
实验 时间
2012年
9月6日
班级
六年级(2)班
小组
第 组
实验 目的
1、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2、能借助显微镜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实验 器材
显微镜、载玻片、滴管、水样
实 验 步 骤
1、听老师讲解显微镜使用方法。
2、学生分组观察。
实验 名称
探究蜡烛的变化
实验 时间
2012年
11月15日
班级
六年级(2)班
小组
第 组
实验 目的
1.认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发生的变化,另一类是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
2.能从蜡烛的溶化和燃烧的现象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愿意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
实验 器材
蜡块、酒精灯、蒸发皿或金属片、蜡烛、火柴、干燥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干抹布
实 验 步 骤
1、 蒸发皿里加热蜡块;
2、 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3、 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
4、 将一只蒸发皿放在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观察其底部。
实验 结论
蜡烛是固体,点着时因受热熔化成了液体,随着温度的增高,液体又转化成能燃烧的气体。蜡烛在燃烧时,会发光发热,还会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汽、灰烬等新物质。
实 验 步 骤
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然后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实验 结论
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红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随着岩浆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岩浆会冲出地表形成火山。
指导 教师
评定 等级
《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名称
研究环形山的形成
实验 时间
2012年
12月13日
班级
六年级(2)班
小组
第 组
实验 目的
知道环形山的形成。
实验 器材
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石子、手电筒
实 验 步 骤
1、 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
2、 从不同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相同大小的石子
3、 再从同一高度丢下大小不一的石子。
3、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实验 结论
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这些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生物,叫微生物。
指导 教师
评定 等级
《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 名称
馒头发霉的条件
实验 时间
2012年
9月17日
班级
六年级(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