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晚》
《村晚》原文、翻译及赏析
《村晚》原文、翻译及赏析《村晚》是宋代诗人雷震所作,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村晚》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村晚宋代: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译文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注释陂(bēi):池塘的岸。
衔:口里含着。
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浸:淹没。
寒漪(yī):水上波纹。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腔:曲调。
信口:随口。
归去:回去。
池塘:堤岸。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
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1、写景的艺术特色:《村晚》的写景文字集中在一、二两句,写的是山村晚景。
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
瞧,"草满池塘水满陂",两个"满"字,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写出了景色的生机一片;"山衔落日浸寒漪",一个"衔",写日落西山,拟人味很浓,一个"浸",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形象。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
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有了这样的环境,那牧童自然就是悠哉悠哉、其乐融融的了。
同时,也表现出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2、诗歌的意境的创造:诗人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的,他十分满足于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所以他写牧童,让其"横牛背",吹笛呢,则是"无腔信口",是诗人厌倦了尘世的喧嚣,看破了"红尘滚滚"呢,还是他天性好静、好无拘无束呢?总之,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教案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如对诗句的理解不够深入,对诗歌意境的把握不够准确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课后加强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培养文化理解素养:介绍诗人背景和创作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古诗背后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化理解素养。
4.增强思维品质:通过诗句解析、赏析,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培养独立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6.塑造良好品格:通过学习古诗,引导学生体会自然美景,培养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品格。
7.课后作业:布置与《村晚》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古诗三首》(村晚)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增强语言感知能力:通过朗读、背诵,使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提高对古典诗词的语感认知。
2.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从诗句描绘、情感表达等方面分析、评价《村晚》,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教师应采取以下策略:
-对重点内容进行反复朗读和背诵,加强记忆。
-通过图片、实物、情境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难点词语和诗句。
-采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诗歌意境和赏析方法。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适时补充相关文化背景知识,降低理解难度。
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教案
一、教学内容
《古诗三首》(村晚)教案,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古诗三首《村晚》课件(共16张PPT).ppt
名师微课堂
请结合注释,猜猜诗句的意思。
陂:池岸。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衔:口里含着。本文指落日西沉,半
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浸:淹没。
寒漪:让人感到寒凉的水上波纹。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无腔:没有曲调。
信口:随口。
你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喜爱和赞美 向往与热爱
村晚 [宋]雷震 草满/ 池塘/水满陂, 山衔/ 落日/浸寒漪。 牧童/ 归去/横牛背, 短笛/ 无腔/信口吹。
创意写作坊
亲 子 共 读读
师 生 共
春天不仅是用眼睛看到的,春天还是用耳 朵听到的,用鼻子闻到的,用嘴巴尝到的,用 手触摸到的。这样的春天才是饱满的。请同学 们朗诵王宜振的《初春》(节选),并把你感 受到的春天写下来吧!
•读书要求:
• 同桌合作学习,圈出 诗中不认识的生字。
•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 诗,读准字音。
习作公告栏
村晚 [宋]雷 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再读古诗:
• 用“/”画出停顿节奏。 • 声情并茂地再读一读。
村晚 [宋]雷震 草满/ 池塘/水满陂, 山衔/ 落日/浸寒漪。 牧童/ 归去/横牛背, 短笛/ 无腔/信口吹。
古诗新译栈
一个长满水草的池塘里, 池水盈盈,仿佛要漫上岸。 远山衔住落日,倒映在池塘 中,水面漾起清凉的波纹。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 随口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 曲子。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景: 幽静美丽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_______ 的风景,衬托出后两句中牧童的___________。诗人 因景而写,景中有人,描绘了一幅村庄晚景图。
《村晚》阅读专项练习及答案
《村晚》阅读专项练习及答案村晚【作者】雷震【朝代】宋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陂bēi:池岸。
漪yī:水中的波纹。
衔:口里含着。
本诗中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浸:淹没。
腔:曲调。
信口:随口。
3.《村晚》的作者是宋朝的雷震。
作者采用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方法,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
诗中第一、二、三句描写的是视觉,第四句描写的是听觉。
4.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的意思是: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
远远的青山,衔着通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5.根据意思写出诗句。
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6.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这句话出自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村晚》。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含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7.《村晚》这首诗中表现牧童自在悠闲的诗句是: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8.本诗中作者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出怎样的感情?(5分)宁静的晚村暮色图景,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的田园生活赞美向往之情。
9.本诗前两句的写景极有特色,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至少两处)。
①用“满”字写出青草茂盛,池水盈盈;②“衔”用比拟手法写出日落景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③“浸”生动地描绘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的形象。
10.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
(1)诗中的两个“满”字生动地写出了茂盛而美丽的春草、柔美的青山倒映在澄澈的清水中,别有趣味。
(×)(2)“山衔落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落日的景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雷震《村晚》阅读答案
雷震《村晚》阅读答案雷震《村晚》阅读答案《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雷震《村晚》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村晚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①塘:堤岸。
①陂(bēi):池塘。
②衔:口里含着。
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没。
④漪(yī):水波。
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⑥腔:曲调。
⑦信口:随口。
⑧池塘:堤岸。
1.本诗中作者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出怎样的感情?(5分)2.本诗前两句的写景极有特色,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至少两处)。
(6分)3.这首诗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村晚》阅读答案1、(5分)宁静的晚村暮色图景,(描绘画面略),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的田园生活赞美向往之情。
(答出乡村晚归或乡村暮色,给1分;答出特点:幽静美丽、富有生活情趣,任意一点给1分;描绘画面1分;情感2分。
)2、(6分)①用“满”字写出青草茂盛,池水盈盈; ②“衔”用比拟手法写出日落景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③ “浸”生动地描绘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的形象。
(答出两点就给6分。
)3、①炼字。
两个“满”字生动地写出了茂盛而美丽的春草,柔美的春山倒映在澄澈春水中,浑然一体,别有趣味;“浸”字生动地描绘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的形象;②动静结合。
作者先写静景后写动景,由近及远,景物层次分明,构成一幅幽静美丽的田园风光图。
③比拟。
“山衔落日”,用比拟手法写出日落景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④ 借景抒情。
借恬静优美的景色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向往,情与景高度统一。
(答出三点即可。
每点2分,表达技巧1分,紧扣表达技巧结合词句分析1分。
答案超出以上四种,只要言之成理也可。
)4、从诗歌的内容看,作者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夏末秋初)5、后两句中的一个“____”字,一个“___”字表现了牧童自在悠闲的无穷乐趣。
第四单元《村晚》(教案)-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上册
1.提升学生音乐审.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学唱《村晚》过程中,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音乐节奏,提高歌唱水平。
3.增强学生音乐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掌握乐曲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创作和改编。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音乐表演任务。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用生动的语言和实际案例来解释音乐知识,发现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然而,对于一些音乐概念,如音高、音色等,仍有个别学生掌握不够扎实。因此,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采用更多有趣的互动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展示成果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下次活动中,鼓励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确保每个人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切分音、附点音符等,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村晚》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演唱中表达情感。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音乐实践活动。学生们尝试通过改变音色、节奏来演绎《村晚》。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村晚》这首歌曲的基本概念、情感表达和音乐知识。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音乐。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通过讲解乐曲背景、作者生平,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音乐与生活的关联。
五年级下册语文村晚
五年级下册语文村晚
《村晚》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乡村晚景图,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乡村傍晚的景色。
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喧嚣、宁静美好的世界。
首先,诗人描绘了池塘和落日的美景。
池塘清澈见底,水草摇曳生姿,倒映着落日的余晖,仿佛整个池塘都被温暖的阳光所笼罩。
这种美丽的景色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
接着,诗人又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牧童吹笛的场景。
牧童骑在牛背上,悠然自得地吹着笛子,笛声悠扬宛转,与大自然的美景融为一体。
这一场景不仅富有生活气息,而且给人一种和谐、美好的感觉,让人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时光。
最后,诗人用“短笛无腔信口吹”来形容牧童的笛声。
虽然笛声没有固定的腔调,但却是发自内心的声音,自然而真实。
这一句不仅表现了诗人的文学造诣,而且也传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在《村晚》这首诗中,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笔触,将乡村傍晚的美景和牧童吹笛的场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富有诗意和美感的画卷。
这首诗不仅让人感受到了乡村的宁静和美好,也让人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向往。
总之,《村晚》这首诗是一首充满诗意和美感的作品,值得我们去品味和欣赏。
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乡村的宁静和美好,也让我们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向往。
雷震《村晚》赏析
[宋]雷震《村晚》鉴赏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注释】(1)陂(bēi):指池塘. 一说水边,岸。
一说指山坡.(2)衔:口里含着。
(3)漪(yī):水的波纹。
(4)腔:曲调。
(5)信口:随口。
【作者】:雷震,生平不详。
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
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此诗收录于《千家诗》等古诗集中.【译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一说:水草长满了池塘,池水漫上了塘岸),夕阳西下,山像是衔着落日似地,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放牛回村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手拿短笛,悠闲的随口乱吹,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评论】今·倪其心、许逸民:“这诗……堪称一幅成功的有声画。
”(《宋人绝句选》第333页)【鉴赏】宋诗与唐诗中的不少写景之作,都是诗中有画。
但唐人诗中之画,多为妙手天成;宋人却更多是有意为之.尤其是南宋末年,一些作家常以七绝的形式,进行这方面的艺术实践。
使你感到这些诗本就是题在画上的。
此诗是其中的较有成就者。
池塘里的碧水,堤岸上的青草,远山衔着落日,倒映在水中——这已是画意盎然,再添上暮归的老牛,牛背上信口吹笛的牧童,就更增加了无限生机。
整幅画面,是那样悠然自得,人与大自然显得那样和谐,见出作者的心灵追求。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一、二两句写山村晚景。
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
两个"满”字,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写出了绿草碧水满眼皆是,处处生机勃勃的景象;一个”衔",写日落西山,拟人味很浓;一个"浸”,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情景,生动形象。
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有了这样的环境,那牧童自然就是悠哉优哉、其乐融融的了。
村晚最后两句的意思
村晚最后两句的意思
【答案】: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
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诗句】: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全诗意思】:
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
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
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
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古诗三首《村晚》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中描绘的乡村晚景与现实中的乡村晚景有何不同”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6.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村晚》,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学会欣赏自然美景,提升对艺术作品的鉴赏水平;
3.增强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提高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古诗三首《村晚》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中的《村晚》。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朗读并背诵《村晚》;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生僻字词,如:蓑、犊、扉等;
3.分析诗的意象,如:山、水、牧童、牛等;
4.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之情;
5.了解诗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村晚》这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和诗人情感的表达。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古诗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难点的把握和讲解仍有待提高。针对这一点,我将在备课阶段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精准把握教学难点,并在课堂上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
雷震《村晚》赏析
[宋]雷震《村晚》鉴赏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注释】(1)陂(bēi):指池塘. 一说水边,岸.一说指山坡。
(2)衔:口里含着.(3)漪(yī):水的波纹.(4)腔:曲调.(5)信口:随口.【作者】:雷震,生平不详。
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
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
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此诗收录于《千家诗》等古诗集中。
【译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一说:水草长满了池塘,池水漫上了塘岸),夕阳西下,山像是衔着落日似地,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放牛回村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手拿短笛,悠闲的随口乱吹,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评论】今·倪其心、许逸民:“这诗……堪称一幅成功的有声画。
”(《宋人绝句选》第333页)【鉴赏】宋诗与唐诗中的不少写景之作,都是诗中有画。
但唐人诗中之画,多为妙手天成;宋人却更多是有意为之。
尤其是南宋末年,一些作家常以七绝的形式,进行这方面的艺术实践.使你感到这些诗本就是题在画上的.此诗是其中的较有成就者。
池塘里的碧水,堤岸上的青草,远山衔着落日,倒映在水中——这已是画意盎然,再添上暮归的老牛,牛背上信口吹笛的牧童,就更增加了无限生机。
整幅画面,是那样悠然自得,人与大自然显得那样和谐,见出作者的心灵追求。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一、二两句写山村晚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两个”满”字,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写出了绿草碧水满眼皆是,处处生机勃勃的景象;一个”衔”,写日落西山,拟人味很浓;一个"浸”,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情景,生动形象。
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有了这样的环境,那牧童自然就是悠哉优哉、其乐融融的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第三首《村晚》课件
② “山衔落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日落的景象,
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 ( )
的、晶莹剔透的冰出现在面前。
小孩子在冰块中间钻出一个小窟窿,找来漂亮的五彩线, 穿进窟窿,再把五彩线两头打结, 提起来就像银钲一样。 他一面举起冰块,一面拿起棍子轻轻敲打起来。“当当”, 犹如玉磬发出的响声穿林而过,深远高亢。忽然,“叮当” 一声,冰块从小孩子的手中滑落,像玻璃落地一样,发出清 脆的声音。他提着手中的五彩线, 呆呆地望着地上的碎冰, 眼中满是无奈。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前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绿油油的水草长满了池塘,澄碧的 池水漫上了塘岸。夕阳下,山像是衔着 落日似的倒映在波光荡漾的水面上。
横坐在牛背上
牧童/归去/横牛背, 牧童天真调皮,体现喜爱 短笛/无腔/信口吹。
曲调 随口
诗意: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向家走去,用短 笛随口吹奏着不成曲调的乐曲。
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 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选做
这是课后选做哦!
根据古诗內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示例:
稚子弄冰
冬天的早晨,冷飕飕的空气迎面扑来,小孩子跑到昨晚
放金属盆的地方。一夜之间,盆里的水已经变成厚厚的冰了。
他把盆子倒过来,敲打一番,再慢慢地拿掉盆子。一块圆圆
(2)对儿童学种瓜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 ) A.表明农家孩子从小就热爱劳动。 B.表现了农村儿童的生活情趣。 C.表现了农村生活太过辛苦。 D.表达了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
(3)结合右图,说说读了这两句诗,你眼前浮现出了怎 样的画面。 _示__例___:__小__孩__子__虽__然__不__会__耕__田__织__布__,__但__他__们__也__有__一__颗__ _热__爱___劳__动__的__心__。__他__们__来__到__桑__树__荫__下__,__学__着__大__人__的__样__ _子__种___起__了__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村晚》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课文选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村晚》,诗中描绘了一个宁静美丽的乡村夜晚景象,形象生动,意蕴深远。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意象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内涵为主,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古诗三首-村晚》,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对古诗的热爱和尊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意象。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深层含义,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设置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同时,我还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等,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和生动的学习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幅乡村夜晚的图片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景象,激发学生对乡村夜晚的美好想象。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理解课文的大意。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共同探讨课文的深层含义。
4.成果展示:各小组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小学音乐教案:教你教唱《村晚》
小学音乐教案:教你教唱《村晚》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唱出《村晚》的曲调和歌词。
学会用适当的音量和情感演唱歌曲。
理解歌曲的主题和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仿和练习,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运用集体合唱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乡村晚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文化素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村晚》的曲调和歌词。
能够用适当的音量和情感演唱歌曲。
2.2 教学难点: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歌词的理解和表达。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熟悉《村晚》的歌曲内容和演唱技巧。
准备教学材料,如乐谱、音响设备等。
3.2 学生准备:穿着舒适的服装,准备进行合唱练习。
提前了解歌曲的背景和主题。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引导学生欣赏乡村晚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主题。
4.2 学习曲调:教唱曲调,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分组练习,让学生互相倾听和纠正。
4.3 学习歌词:解释歌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歌词的意境。
让学生跟唱歌词,注意音准和情感的表达。
4.4 合唱练习: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指导学生如何配合音量和节奏,达到和谐合唱的效果。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
5.2 演唱评价:评估学生在合唱中的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的准确性。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团队意识。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歌曲学习:推荐学生学习其他关于乡村晚景的歌曲,如《农忙时节》、《月光下的凤尾竹》等,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6.2 音乐游戏:设计一些音乐游戏,如接龙、猜歌名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
第七章:家庭作业7.1 歌词背诵:要求学生回家后背诵《村晚》的歌词,加强学生对歌词记忆的训练。
《村晚》资料
《村晚》
标题:《村晚》
一、引言
《村晚》是中国古代诗人陆游的一首著名诗篇,以描绘乡村傍晚景色和生活场景为主题,展现了中国古代农村生活的恬静与和谐。
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二、内容解析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这是对乡村傍晚景色的生动描绘。
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池塘、山坡、落日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句诗描绘的是乡村儿童的生活场景。
牧童在夕阳下悠闲地骑着牛回家,随意吹着短笛,这种淳朴而自由的生活方式,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闲适和安逸。
三、艺术特点
《村晚》的艺术特点是语言朴实,意境深远。
诗人通过对乡村傍晚景色和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出了一种田园诗般的意境,使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宁静而美丽的乡村之中。
四、结论
总的来说,《村晚》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优美诗篇,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这首诗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国古代乡村的美丽景色,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深热爱。
五、参考文献
[1] 陆游. 《村晚》[M]. 北京:中华书局,2010.
六、致谢
感谢所有提供资料和帮助的人,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首优美的诗篇。
七、附录
本文档如有任何错误或遗漏,敬请指出,我们将及时修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晚
导入
请同学们用“ ”读一读下面的节奏。
导入
请同学们唱一唱下面的旋律。
(1)
(2)
(3) (4)
导入
请同学们唱一唱下面的四条旋律,并根据自己的理解 将它们排序。
(1)
(2)
(3)
(4)
学唱曲
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曲唱了什么?它的情绪是怎样 的?它可以分为几段?
学唱歌曲——第一乐段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诵古诗《村晚》,并说一说这首 古诗的含义。
学唱歌曲
请同学们唱一唱反复之后的最后一个乐句高声部旋律, 注意休止符。
短笛 无 腔 信 口 吹,
耶! 信 口 吹。
学唱歌曲
请同学们随伴奏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注意反复跳 越记号。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学唱歌曲——第一乐段
请同学们跟琴挥拍视唱第一乐段歌谱。
学唱歌曲——第一乐段
请同学们跟琴试着填词演唱第一乐段。
学唱歌曲
请同学们随伴奏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注意反复跳 越记号。
音乐知识
反复跳越记号 唱(奏)成: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首歌曲的演唱顺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