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基因打靶技术的中医脏腑辨证分型算法
从基因角度研究中医证候实质的思路
这些研 究 都 只反 映 了 部 分 已知 基 因 表 达 产 物 ( 受
体 、 、 胞 因子 以及肽 类 等 ) 酶 细 的改 变 , 证 ” ” 的实 质
性 。尤劲 松等 研 究结论 :- T L R多态性 S 5H rP S型 个 体可能 是肝火 上 炎证 和肝 阳 上亢 证 的 易感 人 群 , 且 该人群 具有 明 显 的 焦 虑情 绪 特 征 。胡 随瑜 等
人类 基 因组 的破译 , 阐 明疾 病 发 生 的分 子机 为 制 , 计诊 断 、 设 治疗 和 预 防 的新 方法 提 供 了可能 性 , 也 为中医药 与现代 生命 科 学 沟 通 , 寻求 新 的研 究 与
人类是一个具有多态性 的群体 , 同群体和个 不 体在 生物 学性状 及 在对 疾 病 的易 感 性上 存 在差 别 。
而基 因组 学认 为基 因表 达差异 及基 因序列 的多态性 ( 即群体 中 正 常 个 体 的基 因 在 相 同位 置 上 存 在 差 别) 又决定 了个 体 的差 异 , 见 证 候 与 基 因 表 达 差 可
对 照组 , I — 3 H J A 0基 因 与 肾 阳虚 C A 的易 感 基 因 A A
呈 现连锁 不平衡 。谭慧 珍等 研 究认 为拥有 5H - 叫 -T TP L R的 LS基 因型 只是 肝 郁 脾 虚型 IS的易 感 因 / B 素 之一 , V R S多态 性 与肝郁脾 虚型 IS无关 联 而 NT B
因组学 基础 , 证候 很 可能 是基 因 多态 性 和 多 功能 基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公式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公式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观察病人的脏腑功能状态,辨别脏腑病变,并根据辨证对病人进行辩证施治的学科。
在中医诊断学中,辨证是一种重要的方法,通过辨别人体的脏腑病变,可以更好地指导中医治疗。
1.脾气虚血:证候特点为面色苍白、舌质淡白、脉象弦细。
患者常有乏力、四肢无力、纳差、便溏等症状。
2.肺气虚亏:证候特点为面色苍白、舌质淡、脉象虚弱。
患者常有气短、乏力、畏寒等症状。
3.心阳虚衰:证候特点为面色苍白、舌质淡、脉象迟缓。
患者常有心悸、气短、畏寒等症状。
4.肝气郁结:证候特点为面色苍黄、舌质淡红、脉象弦。
患者常有胁痛、胸闷、易怒等症状。
这些脏腑辨证公式是根据中医理论研究与实践总结而成的,通过观察病人的脏腑功能状态,可以大致判断其疾病类型,从而指导中医治疗。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公式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它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临床诊疗效果的好坏。
因此,中医医生在临床实践中要对各种脏腑辨证公式进行深入学习和掌握,不断提高自身的诊断能力,以更好地为病人提供有效的治疗和康复。
总之,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公式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内容,通过观察病人的脏腑功能状态,能够初步判断病人的疾病类型,从而指导中医治
疗。
中医医生应该不断学习和掌握各种脏腑辨证公式,提高自身的诊断能力,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疗和康复。
按脏腑辨证选中药的方法
按脏腑辨证选中药的方法不论是外感病或是内伤病,最后诊断往往落实在某一脏腑上。
例如患者出现腹胀、恶心呕吐、便溏、舌苔黄腻,其病变性质属于湿热,而其病变的具体部分是在脾胃,诊断(辨证)为脾胃湿热证,脏腑辨证是中医辨证的基础。
按脏腑辨证来进行选药组成处方,是初涉杏林者一种重要的方法。
1.心(1)心气虚:面色淡白无华,心悸,心中有空虚感,胸闷气短,活动则加重,体倦乏力,舌质较淡,舌体胖嫩,苔白脉虚。
治宜补心气,可选用人参、炙黄芪、党参、太子参、大枣、茯苓、刺五加、五味子、炙甘草等。
(2)心血虚:面色萎黄或淡白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唇舌色淡,脉细弱。
治宜补心血,可选用当归、熟地黄、何首乌、阿胶、丹参、白芍、鸡血藤、龙眼肉、紫河车等。
(3)心阴虚:心悸,五心烦热,低热潮热、手足心热、盗汗,口干,健忘失眠,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宜补心阴,可选用玉竹、天冬、生地黄、麦冬、阿胶、百合、五味子、酸枣仁、西洋参、龟甲等。
(4)心阳虚: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心胸憋气,心悸,怔忡,气短,经常自汗,舌淡或紫暗,脉细弱或结代。
甚则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呼吸微弱,脉微欲绝。
治宜温阳,可选用人参、桂枝、肉桂、制附子、薤白、干姜、大枣、刺五加等。
(5)心神不宁:心血虚、心阴虚均可导致心神失养,而出现失眠,健忘,易惊等症。
除可用补心血、补心阴的药物以外,还可用养心安神或镇心宁神的药物。
养心安神:可选用酸枣仁、首乌藤、炙远志、合欢皮、合欢花、麦冬、五味子、柏子仁等。
镇心安神:可选用琥珀、煅龙骨、煅龙齿、煅珍珠母、磁石、铁落、生牡蛎等。
(6)心火旺盛:心中烦热,急躁失眠,口渴,口舌糜烂疼痛,舌尖红或舌质红,脉数。
治宜清心泻火,可选用水牛角、牛黄、黄连、生梔子、莲子心、百合、竹叶、连翘、生地黄、牡丹皮等。
(7)痰迷心窍:神志错乱,意识不清,或神呆目滞,自言自语,举止失常,脉沉弦滑,苔白腻。
严重者可昏倒在地,不省人事,喉中痰鸣,漉漉有声。
中医基础脏腑辨证
中医脏腑辨证强调个体化治疗,未来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有望实现更加精准的药物治疗。
要点三
健康管理的普及化
中医脏腑辨证强调预防为主,未来随 着人们对健康管理的重视,有望实现 更加普及的健康管理。
中医脏腑辨证在国际医学领域的影响力
1
越来越多的国际学者开始关注和学习中医脏腑 辨证,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和研究中。
肾阴虚、肾阳虚、肾气虚
肾阳虚
小便频数而清长,夜尿多而色清如水,畏寒肢冷 ,腰膝冷痛或阳痿早泄,妇女带下清稀量多、性 欲减退或宫冷不孕等。舌质淡苔白润或胖嫩边有 齿痕。脉象沉迟或沉细无力。
肾阴虚
尿频尿多,小便短赤而黄,口燥咽干,眩晕耳鸣 ,腰膝酸软无力,舌红少苔,脉细数。
肾气虚
小便频数而清长、夜尿多而色清如水、畏寒肢冷 、腰膝冷痛或阳痿早泄、妇女带下清稀量多、性 欲减退或宫冷不孕等。舌质淡苔白润或胖嫩边有 齿痕。脉象沉迟或沉细无力。
评估治疗效果
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变 化,医生可以评估治疗效果,从 而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保健
健康调理
中医脏腑辨证理论在预防保健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人们可以通过调整饮食、起居、情志等 方面来保持脏腑功能的平衡与稳定,预防疾病的发生。
养生指导
中医脏腑辨证理论可以指导人们进行养生保健,如根据四季气候变化调整饮食、运动等, 以顺应自然规律,增强机体抵抗力。
VS
机遇
中医脏腑辨证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 实践经验,未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 加和医学技术的进步,中医脏腑辨证有望 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同时,随着国 际医学交流和合作的加强,中医脏腑辨证 的国际影响力也将进一步增强。
THANKS
胃痛的脏腑辨证
中医特效祖传秘方五脏辨证
中医特效祖传秘方五脏辨证中医特效祖传秘方五脏辨证中医特效祖传秘方五脏辨证(和八纲辨证配合)是中医最常用的辨证方法。
它是根据中医脏腑有病时所表现的证候来加以分析和归纳的。
中医的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除三焦外,与现代医学的解剖名称是相同的,但它们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方面的意义,却不尽相同。
目前中医的五脏辨证学说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而且确是有一定的临床实践价值。
一、心心的生理功能1.心主神明情志(相当于大脑皮质的功能)《内经》说:“心者,……神明出焉。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
”“忧愁思虑则伤心。
”“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2.心主血脉(相当于部分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内经》说:“诸血皆属于心。
”“心者,其充在血。
”3.心开窍子舌,其华在面《内经》说:“心主舌。
”“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心者,其华在面。
”4.汗为心液《内经》说:“心为汗。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从上述心的生理病理看来,中医所讲的心,基本包括了西医讲的心脏和部分中枢神经、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病变。
心病证治1.心阳(气)虚弱证[症状] 以心悸,气短,自汗为主证。
兼见面色苍白,喜出长气,舌胖嫩为心气虚;兼见心区憋闷,心痛为心阳虚;兼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为心阳虚脱。
心神经官能症,及某些器质性心脏病可见心气衰竭虚证。
周围循环衰竭等可见于心阳虚脱证。
[病机] 本证多因久病体虚,或精神刺激等,损伤心气,心阳。
[治法] 温补心阳,益气通脉。
[方药] 参附汤加味。
心气虚的,可用四君子汤加枣仁、远志、五味子以养心安神。
心阳虚的可用瓜蒌薤白桂枝汤以通心阳,可加蒲黄、五灵脂、丹参以活血。
脉结或代的一般用炙甘草汤加减。
舌淡苔白润或腻,脉结,是心阳为痰浊阻滞,宜用温胆汤加党参以除痰通阳。
2.心血(阴)不足证[症状] 以心悸心烦为主证。
或有易惊、失眠、健忘。
若兼见低热,盗汗,口干,舌尖红,舌苔薄白或无苔为心阴虚。
中医里的脏腑辨证
02
脏腑辨证在中医临床的应用
肺与大肠腑的辨证
肺热炽盛
发热、口渴、咳嗽、气喘、鼻煽、喉痹、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 洪数。
寒邪客肺
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痰多清稀、口淡不渴、舌质淡苔白滑,脉弦滑。
肝与胆腑的辨证
肝火上炎
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胁肋灼痛、耳 聋耳肿、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细。
胆郁痰扰
惊悸不寐、烦躁不宁、口苦呕恶、胸闷胁胀、眩晕耳鸣。舌 质红苔黄腻,脉弦细。
心与小肠腑的辨证
心火亢盛
心烦失眠、面赤口渴、溲赤便结、舌尖红绛。苔黄脉数,或兼见小便短赤涩 痛。
寒伤心阳
形寒肢冷、心悸气短、恶寒喜暖、脘腹冷痛。舌质淡苔白,脉沉迟。
脾与胃腑的辨证
脾不健运
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
胃热炽盛
消谷善饥、渴喜冷饮、齿龈肿痛、衄血吐血。舌红苔黄,脉滑数。
肾与膀胱腑的辨证
1 2
肾阴虚证
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早泄、舌红脉细。
肾阳虚证
腰膝冷痛酸软、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 弱。
3
膀胱湿热证
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感尿黄短赤或尿血。舌 红苔黄脉滑数小便短赤涩痛。
03
脏腑辨证的常见证候及处理
胆郁痰扰
惊悸失眠、头晕目眩、恶心呕吐、痰多色黄。治疗:清胆化痰,用温胆汤等 方剂。
心与小肠腑的常见证候及处理
心火亢盛
心烦失眠、口舌溃疡、尿少色赤。治疗:清心泻火,用导赤散等方剂。
小肠实热
尿血、尿道灼热、心烦口渴、舌红苔黄。治疗:清热利尿,用小蓟饮子等方剂。
脾与胃腑的常见证候及处理
脾虚气滞
中医脏腑辨证方法
中医脏腑辨证方法
中医方面在治疗任何疾病的时候都是需要先做辨证的,通过中医辨证可以让我们更清楚自己到底该如何来治疗疾病,中医脏腑辨证是用来治疗肝脏类型的疾病,脏腑也就是五脏六腑,如果在辨证的过程中发现这些地方都没有任何问题的话,那么我们才能够放心自己的身体,这样的现象也是最健康的时候,那么中医脏腑辨证方法有哪些?
肝病辨证
(一)肝血虚证
指血液亏损,肝失濡养,以眩晕、视力减退、经少、肢麻手颤等及血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1)肝病症状:
a.眩晕耳鸣,视物模糊或夜盲(血虚不能上荣头目);
b.或见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手足震颤,肌肉瞤动;(血不养筋,虚风内动);
c.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肝血不足,冲任不充);
(2)血虚证:面白无华,舌淡,脉细。
(二)肝阴虚证
指阴液亏损,肝失濡润,阴不制阳,虚热内扰,以头晕、目涩、胁痛、烦热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
又名肝虚热证。
(1)肝病症状:
a.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肝阴虚不能滋养头目);
b.胁肋隐隐灼痛,或手足蠕动(阴虚肝络筋脉失养);
(2)阴虚证:面部烘热或颧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鉴别:肝血虚与肝阴虚均属肝的虚证,均有头晕等表现。
但前者为血虚,无热象,常见眩晕、视物模糊、经少、肢麻手颤等症;后者为阴虚,虚热表现明显,常见眼于涩、潮热、颧红、手足蠕动等症。
这些就是属于中医脏腑辨证的各种方法,如果治疗疾病之前
先做这个脏腑辨证的话就可以彻底的检查清楚自己的疾病到底
是什么类型的疾病,这样也更好的治疗疾病,让疾病更快的改善,而中医方面的脏腑在做辨证的时候一定要严格的按照这样的要
求来决定辨证的目的。
祝华英:简述中医脏腑辩证
祝华英:简述中医脏腑辩证简述中医脏腑辩证摘自祝华英道长《《黄帝十二经脉揭秘应用》中医脏腑辨证,是根据内在的脏、腑各有隶属,外在的经脉各有循行路线,各脏各腑的病证各有突出不同的症状表现作辨证分析。
各脏腑的病变虽然复杂,但根据病因结合病症,细心分辨,自能得出诊断结果。
(一)肝脏、附中风偏废病理分析肝藏血,血舍魂,肝主筋,开窍于目,其荣在爪,与胆相表里。
在体为筋,在色为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味为酸,在液为泪,在志为怒,怒伤肝,肝恶风,悲怒气逆则伤肝。
酸走筋,筋病勿多食酸。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这以上归纳不完全的“内经引言”以便在临床中归类分析病机病因,才能按五脏、六腑各有不同的生理特征及病症表现,而给予辨证施治。
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脏主筋、属风木,凡出现头目昏眩与筋脉抽搐动风,应考虑为肝经的病证。
肝经实证:有急躁易怒,头痛昏眩,两目混浊红赤,或产生吐血衄血。
若肝阳上亢,其肝经炽热上冲巅顶,甚则引起瘛昏愦失知。
治宜平肝熄风清理肝火。
肝气郁结:多因情志不畅所导致肝经运行郁阻,使肝气横逆于两胁下闷胀串痛,并牵连腹背疼痛,抑郁易怒,咽哽干呕,厌食、善叹息。
两脉口之“寸部”当涩滞少脉,治宜疏肝理气散郁结。
肝阴亏损:头昏头痛,耳鸣心烦,难以入眠,多梦,小便色黄,口舌干燥少津液。
为阴血不足以养肝,治宜滋养肝阴兼培脾肺。
寒侵厥阴:如寒犯肝经而寒气留连,可引起小腹隐隐作痛,妇女易导致少腹气结瘤聚;男子侧痛连睾丸。
脉当弦紧迟涩,治宜温经散寒通经。
经云:“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
虚则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
”关于中风偏废之病,现代医籍多列于肝脏,认为肝经主风,按中风偏废的症状,并非属肝经的一经受病,却是人体一个侧面的手,足之三阴三阳机能失调,而一时共虚所引起的突然发病。
由于人体是左、右、阴、阳两性组成的一个整体,但人体的气,血可以左、右周流无处不到而灌溉全身,可是,人体左、右“十二经脉”的机能运动,是左侧手足的三阴三阳与左侧的阴阳经脉相交,右侧手足的三阴三阳、与右侧的阴阳经脉相交,故而中风只偏废人体的一侧。
中医脏腑辨证医疗
痰火扰心
痰火扰心:是指火热,痰浊之邪,侵扰心神所体 现出来旳证候。 病因 情志不遂,气机不舒,郁而化火,浊津成 痰,内扰心神。 证候 发烧面红气粗,口苦咽干,痰黄,喉中痰 鸣,狂躁诈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见神志 错乱,哭笑无常,狂躁妄动,打人骂人。 治则 清热祛痰
方药 安宫牛黄丸,礞石滚痰丸
方药 二陈汤,导痰汤
辨证时注意:
根据肺旳生理功能,凡属呼吸功能障碍皆放入肺病 范围,常见主症为咳、痰、喘、辨痰可分为肺之寒 热,.辨咳喘要分为肺之虚实。
肺之实证多为痰浊阻肺,治疗应以化痰为先,痰去 咳喘自宁。
肺与大肠表里,治疗肺之实热证,可兼泻大肠,以 利肺气之肃降。
三、脾胃病旳辨证
脾旳生理与病理: 位置:脾位于中焦,在左膈之下,形如镰刀。 主要生理功能: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
心悸、 失眠、
方药 :归脾养心汤 中成药:柏子养心丸
心 阴 虚
健忘、 多梦
兼见心烦,颧红,盗汗,五
心发烧,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补心阴,养心安神
方药:天王补心丹
中成药:天王补心丸、养心 氏片
鉴别
共有症状:心悸失眠健忘多梦等神经异常症状。 心气虚:以气虚为主因,要点体现为心气不足,机能减退。 心阳虚:以阳虚为主因,要点体现为不能温煦。 心血虚:以血虚为主因,要点体现为血脉失充和神明失养。 心阴虚:阴虚为主,要点体现为阴不涵阳,虚热内盛而引起 旳心阳独亢。
心血瘀阻
心血瘀阻:瘀血,痰浊,阻滞心脉体现出来旳证候。
病因病机 情绪激动,劳累,受寒凉或过食肥甘、饮酒等。
} 因虚致瘀:心阳气虚,胸阳不振,血行无力→
气滞血瘀或痰浊停聚或寒凝气滞,心脉痹阻→
心血瘀阻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公式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公式编者:阿鹏[未经授权,不得私用][望神类]望神=目光+气色+神情+体态1.精神良好+双目精彩+对答自如=得神2.精神不振+反应迟钝+精神萎靡+少气懒言=少神3.呆滞+郑声+意识模糊=正虚失神4.狂乱+神昏谵语+双手握固+牙关紧闭=邪盛失神5.久病+虚假好转之象+两颧泛红如妆+除中=假神→临终[“阴、阳”辨证类]1.冷汗淋漓+神色淡漠+气微+脉微欲绝=亡阳证2.汗出如油+脉细数疾无力=亡阴证3.畏寒肢冷+舌淡苔白+神疲乏力+脉迟=阳虚证4.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阴虚证[外感病辨证类]恶寒发热+类感冒之象=表证1.清涕白痰+恶寒+苔薄白+脉浮紧=外感风寒证2.黄痰+稠涕+发热+苔薄黄+脉浮数=外感风热证3.畏风+多汗+头痛=伤风表证[气病辨证类秒杀词]1.气虚证:乏力2.气陷证:气虚证+脏器下陷3.气虚不固证:气虚证+液态物质外泄不固4.气脱证:亡阳证/亡阴证5.气滞证:常见于肝,胀满疼痛6.气逆证:常见于肺、胃、肝7.气闭症:猝然昏仆、绞痛、二便闭塞+气闭[血病辨证类秒杀词]1.血虚证:面白无华,唇甲色淡,舌淡脉细2.血瘀证:刺痛、拒按、紫绀、涩脉→无寒象3.血寒证:血瘀证+实寒之象(局部冷痛)→有寒象4.血热证:出血+实热证(舌红绛、脉滑数)5.血脱证:大出血[津液病辨证类]1.干燥+口渴+形瘦+脉细=津液亏虚证2.凹陷性水肿+腹水征+小便不利+苔滑腻=水停证3.痰清+痰多+振水音+胸水征+肠鸣音强+桶状胸=饮证4.腻苔+滑脉=痰证5.胃中有振水声+肠间水声漉漉=痰饮证6.胸胁饱满=悬饮证7.气短不可平卧=支饮证8.身体浮肿=溢饮证9.闷+胀+食欲不振+苔白腻+乏力+稀便=内湿证[气病辨证类]1.面白无华+神疲乏力+劳后加重+脉虚无力=气虚证2.呼吸节律不规+口张+大汗+瘫软+脉微=气脱证(气脱证+热象=亡阴证)(气脱证+寒象=亡阳证)3.胀痛+憋闷+嗳气+受情绪影响大=气滞证4.猝然昏倒+剧痛+口闭+窒息感+二便闭塞=气闭证[血病辨证类]1.面白无华+爪甲色淡+头晕眼花+月经少+舌淡+脉细=血虚证2.刺痛+青紫+肿块固定不移=血瘀证3.实热+出血+舌绛+脉数=血热证4.血瘀证+局部冷痛、局部青紫、面唇淡紫等实寒之象=血寒证[气血津液辨证类]1.气虚证+血虚证=气血两虚证2.气虚证在前+血瘀证在后=气虚血瘀证3.气虚证在前+出血在后=气不摄血证4.急性大出血+气虚证+休克=气随血脱证5.气滞证+血瘀证+气滞血瘀证6.气虚证+失水证=气不固津证7.急性大失水+气虚证=气随津脱证8.内湿证+气虚证=气滞津停证9.干燥+血虚+长病程=津血两亏证10.痰证+瘀证+长病程=痰瘀互结证[心与小肠病辨证类]1.心悸+气虚证=心气虚证2.心悸+阳虚证+气虚证=心阳虚证3.心胸憋闷疼痛+急性发作+亡阳证=心阳暴脱证4.心悸+血虚=心血虚证5.心悸+阴虚=心阴虚证6.心前区疼痛+心悸=心脉痹阻证7.心疼痛+血瘀证(刺痛、紫绀、涩脉)=血瘀心脉证8.心疼痛+痰证(闷痛、苔白腻、滑脉)=痰阻心脉证9.心剧痛+来势快+遇寒加重、得温痛减+紧脉=寒凝心脉证10.胀痛+弦脉=气滞心脉证11.神志不清+呆闷抑郁+苔白腻+脉滑=痰蒙心神证(类似于癫证,以静为主)12.神志不清+狂躁+苔黄腻+脉滑数=痰火扰神证(类似于狂证,以动为主)13.心烦心热+口舌生疮+尿频尿急尿痛尿血=心火亢盛证14..尿频尿急尿痛尿血+心烦心热+口舌生疮=小肠实热证15.尿淋漓不尽+尿涩+尿痛=尿路刺激征[肺与大肠病辨证类]1.咳喘+气虚证=肺气虚证2.干咳无痰+阴虚证=肺阴虚证3.干咳无痰/痰少而黏/血痰+恶寒发热等表证之象=燥邪犯肺证4.一般无痰+咳喘+里实热证+舌红苔黄燥+脉洪数=肺热炽盛证5.咳喘+虚寒证=肺阳虚证6.咳嗽+风寒表证=风寒犯肺证7.咳嗽+风热表证=风热犯肺证8.咳喘+苔白腻+脉沉/滑=寒痰阻肺证9.咳喘+高热+黄稠痰+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痰热壅肺证10.腹痛+脓血+稀便+暴泻+便后肛灼+里急后重=大肠湿热证11.高热+腹满硬痛+便秘+日晡潮热+汗出口渴+热结旁流+舌红或芒刺、苔黄厚而燥或焦黑=肠热腑实证12.便秘+津液亏虚证/失水病史=肠燥津亏证13.久泻+水样便+阳虚证=大肠虚寒证[脾与胃病辨证类]1.食欲减退+腹胀+大便干稀不调+乏力=脾气虚证2.脾气虚+虚寒证=脾阳虚证3.肛门坠胀感+内脏下垂+脾气虚证+小便浑浊如米泔=脾虚气陷证4.出血+脾气虚证=脾不统血证5.脘腹痞闷+纳呆便溏+口淡不渴+寒湿证(阴黄)=寒湿困脾证6.脘腹痞闷+纳呆便溏+口苦+身热不扬+湿热证(阳黄)=湿热蕴脾证7.胃脘痞闷+隐痛喜按+纳少嗳气+气虚证=胃气虚证8.胃脘隐隐灼痛+干呕+饥不欲食+食后缓解+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胃阴虚证9.胃脘冷痛绵绵+泛吐清水+虚寒证+舌淡嫩+脉沉迟无力=胃阳虚证10.胃脘冷痛+呕吐清涎+暖后缓解+受寒史+拒按=寒滞胃脘证11.胃脘灼痛+辛辣食物史+口臭 +龈痛史+消谷善饥=胃火炽盛证12.赴宴史+嗳气酸腐+胃脘胀痛+恶心+多屁+排后缓解=食滞胃脘证13.胃腹胀痛+排气缓解+气滞证=胃脘气滞证[肝与胆病辨证类]1.面白无华+唇甲色淡+月经少等血虚证=肝血虚证2.筋目失养+胁肋隐隐灼痛+阴虚证=肝阴虚证3.抑郁太息+肝经循行部位胀痛或窜痛+经期不按时+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肝郁气滞证4.肝郁病史+火热之象=久郁化火证5.头晕胀痛+暴躁易怒+胁痛+面红目赤+火热之象+舌红苔黄脉弦数=肝火炽盛证6.在上为轻微肝火炽盛证之象+在下为腰膝酸软肾阴虚之象+头重脚轻=肝阳上亢证(上实下虚)7.肝阳上亢病史+面部肌肉神经症状+舌红苔白或腻+脉弦而有力=肝阳化风证8.高热+神昏+小儿抽风样之象=热极生风证9.肝阴虚病史+手足蠕动+舌红少苔少津+脉细数=阴虚生风证10.肝血虚病史+肌肉震颤+麻木+舌淡白+脉细=血虚生风证11.肝经循行部位冷痛+脉紧=寒凝肝脉证12.阴痒+黄疸+厌食+口苦+胁痛=肝胆湿热证13.惊悸失眠+胆怯易惊+口苦+痰热证=胆郁痰扰证[肾与膀胱病辨证类]1.腰膝冷痛+畏寒肢冷+性功能下降+夜尿频多+虚寒之象=肾阳虚证2.性功能亢进+遗精早泄+月经少+阴虚证=肾阴虚证3.五迟五软+早衰+精亏不孕不育=肾精不足证4.男性肾系滑遗(遗精、遗尿、滑精)+女性肾系淋流(月经淋漓不尽、习惯性流产)=肾气不固证5.肾阳虚证+下半身水肿=肾虚水泛证6.久病喘咳+呼多吸少+自汗等=肾不纳气证7.尿频+尿急+尿涩+尿痛+尿黄/尿血+湿热证=膀胱湿热证[脏腑兼证辨证类]1.心阴虚证+肾阴虚证=心肾不交证2.脾气虚证+心血虚证=心脾两虚证3.心阳虚证+肾阳虚证=心肾阳虚证4.心气虚证+肺气虚证=心肺气虚证5.心血虚证+肝血虚证=心肝血虚证6.脾气虚证+肺气虚证+长病程=肺脾气虚证7.肺阴虚证+肾阴虚证=肺肾阴虚证8.肝阴虚证+肾阴虚证=肝肾阴虚证9.胁肋灼痛+急躁易怒+咳嗽/咳血+实热证=肝火犯肺证10.情志抑郁+胁肋胀痛+脾虚证=肝郁脾虚证11.情志抑郁+胃脘、胁肋胀痛+嗳气酸腐+情绪影响=肝胃不和证12.脾阳虚+肾阳虚=脾肾阳虚证[其他辨证类]1.中老年+高血压+猝然昏倒=中风证→半身不遂2.突然倒地+四肢抽搐+双目上视+口吐白沫=痫3.中风分为风中经络和风中脏腑4.渐进发病+中老年+麻木+手脚失灵+神志尚可=风中经络(轻)5.猝然昏倒+中老年+醒后手脚失灵=风中脏腑证(重)。
中医脏腑辩证,太好用了
中医脏腑辩证,太好用了表里脏腑辨证指南1、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结合八纲、病因、气血等理论,通过对四诊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借以推究其病因病机,判断疾病的部位、性质、正邪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2、理论依据:脏腑病证是脏腑功能失调的反映。
不同的脏腑有不同的功能,所以它所反映出来的病证也不同。
根据不同的脏腑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来分辨病证,就是脏腑辨证的理论依据。
熟悉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病变规律,是掌握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概述:1、心的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
心开窍于舌,与小肠相表里,故心的病变多表现在血液运行障碍和神志异常方面。
2、心的病证有虚有实,虚证为气血阴阳之不足;实证是火、热、痰、瘀等邪气所致。
3、小肠主泌别清浊,病变主要表现大小便失常。
4、心病的常见症状:心悸、心烦、心痛、失眠多梦、健忘、谵语等。
(一)、心气虚、心阳虚定义:是指心气不足,心阳气虚衰所表现出来证候。
证候:心悸,气短,活动时加重,自汗,脉细弱或结代。
若兼见面白无华,体倦乏力,舌淡苔白,此为心气虚;若兼见形寒肢詅,心胸憋闷,舌胖淡,苔白滑,此属心阳虚。
病因:多因久病体虚,禀赋不足,或年老脏气亏虚所致。
分析:临床诊断本证,若见心之常见症状,又见气虚证者,此为心气虚证;若兼见阳虚证者,此为心阳虚证。
1、心脏鼓动乏力,不能推动血液正常运行而强为鼓动,故见心悸。
2、心气不足,胸中宗气运转无力,则见气短。
动则耗气,故活动劳累时加重。
3、气虚卫表不固,则自汗。
4、心气不足,血液运行无力,不能上荣,故见面色无华舌淡。
5、气血不足,不能充盈脉管或脉气不相连接,故脉细弱或结代。
6、心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则心胸憋闷,舌质紫暗。
7、心阳虚不能温煦全身,故见形寒肢冷。
治法:补益心气、温通心阳、养心安神。
代表方:心气虚——养心汤;心阳虚——炙甘草汤。
(二)、心血虚、心阴虚定义:心血虚――是由于心血亏虚,心失濡养所表现的证候。
人体脏腑辨证
人体脏腑辨证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进行归纳,借以推究病机,判断病变的部位、性质、正邪盛衰情况的一种辩证方法,是临床各科的诊断基础,是辨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脏腑辨证,包括脏病辨证、腑病辨证及脏腑兼病辨证。
其中脏病辨证是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
由于临床上单纯的腑病较为少见,多与一定的脏病有关,故将腑病编人相关病中进行讨论。
脏腑的病变复杂,证候多种多样,本节仅介绍临床常见的一些证候。
一、肝与胆病辨证肝位于右胁,胆附于肝,肝胆经脉相互络属,肝与胆相表里,肝主疏泄,主藏血,在体为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其气升发,性喜条达而恶抑郁。
胆贮藏排泄胆汁,以助消化,并与情志活动有关,因而有“胆主决断”之说。
肝的病证有虚实之分,虚证多见肝血,肝阴不足。
实证多见于风阳妄动,肝火炽盛,以及湿热寒邪犯扰等。
肝的病变主要表现在疏泄失常,血不归藏,筋脉不利等方面。
直开窍于目,故多种目疾都与肝有关。
肝的病变较为广泛和复杂,如胸胁少腹胀痛、窜痛,情志活动异常,头晕胀痛,手足抽搐,肢体震颤,以及目痰,月经不调,睾丸胀痛等,常与肝有关。
胆病常见口苦发黄,失眠和胆怯易惊等情绪的异常。
(-)(-)肝气郁结证肝气郁结证肝气郁结证,是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而表现的证候。
多因情志抑郁,或突然的精神刺激以及其它病邪的侵扰而发病。
【临床表现】胸胁或少腹胀闷窜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咽部梅核气,或颈部瘿瘤,或症块。
妇女可见乳房作胀疼痛。
月经不调,甚则闭经。
【证候分析】本证一般以情志抑郁,肝经所过部位发生胀闷疼痛,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
作为辨证要点。
肝气郁结,经气不利,故胸胁乳房,少腹胀闷疼痛或窜动作痛。
肝主疏泄,具有调节情志的功能,气机郁结,不得条达疏泄,则情志抑郁;久郁不解,失其柔顺舒畅之性,故情绪急躁易怒。
气郁生痰,痰随气逆,循经上行,搏结于咽则见梅核气;积聚于颈项则为瘿瘤。
气病及血,气滞血瘀,冲任不调,故月经不调或经行腹痛,气聚血结,可酿成症瘕。
脏腑辨证细化分型理论及其在证候基因组学中的意义
构层次结合证候基因组学, 可以在证候的基因组学的研究中, 结合模块理论 , 在更深刻的层次上揭示中医学的本质, 在实践中证明
证候深刻的内涵, 从而证明中医理论的准确性。 关键词: 证候; 基因组; 脏腑辨证细化分型; 同证异治; 基因功能模块
证候 是人 体 疾病 过程 中表 现 在整体 层 次上 的机 体 反应 状态 及其 运 动 、 化 , 是 客 观 的 生命 状 态 , 者 变 这 医
光 明 中 医 20 08年 1 0月 第 2 3卷 第 1 O期
CG C O t e ຫໍສະໝຸດ 8 V l 3 1 JM M c br 0 .o 2 .0 o 2
脏 腑 辨 证 细化 分 型 理论 及 其 在 证候 基 因组 学 中的 意义
吴 雪萍 新 疆伊 宁县 中医 医院康复科 (3 10 刘 家强 成 都 中医药 大学遗 传教研 室( 100 8 50 ) 6 00 )
摘要: 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 五脏相互协调组成了有机整体。脏腑辨证细化分型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
根据脏腑的生理病理知识, 结合脏腑功能失调后的各种临床表现, 并在原来脏腑辨证“ 基础证候” 的基础上, 根据病机发展的趋势、 方向、 部位、 主证的不同, 进行的深入细化的辨证分型, 所建立的更为完善的五脏系统辨证体系。脏腑辨证细化分型完善的证候结
3 1 证 候 是人 体 疾 病 过 程 中表 现 在 整 体 层 次 上 的 机 . 体 反应 状态 及其 运 动 、 化 , 是 客 观 的 生命 状 态 , 变 这 人 体 脏 腑层 次不 同 , 腑 互 含 , 构 幽 微 , 以证 候 的 层 脏 结 所 次 也不 同 ; 候 随病 机 变 化 、 理 、 证 地 时空 不 同而 有 所 不
基于因子分析探索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要素
基于因子分析探索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作者:袁丽莎肖永华钟剑国凤霞窦仲萍关静曹钋任可李建军马迎春魏宇裴志行来源:《世界中医药》2020年第15期摘要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KD)5期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特征。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多中心调查的MHD患者2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学方法,收集一般资料及中医症状信息,同时采用舌象仪采集舌象信息,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症状及舌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综合公因子中医证候含义。
结果:共提取12个公因子,病位证素有肾、脾、肝、心、胃,以肾、脾、肝为主,病性证素有气虚、阴虚、阳虚,以气虚、阴虚为主,病邪证素有湿、热、血瘀、风动,以湿、热、血瘀为主。
结论:CKD5期MHD患者本虚标实并见,本虚包括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实证包括肾络瘀热、肝胆湿热,虚实夹杂包括脾虚湿浊、肾虚湿热、气虚血瘀、阴虚风动。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5期;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横断面研究;多元统计分析;因子分析;舌象;证候要素;中医证型Exploration of TCM Syndrome Elements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YUAN Lisha1,XIAO Yonghua2,ZHONG Jian2,GUO Fengxia2,DOU Zhongping2,GUAN Jing3,CAO Po2,REN Ke4,LI Jianjun5,MA Yingchun6,WEI Yu2,PEI Zhihang1(1 The First Medical College,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 2 Department of Nephrology,Dongzhimen Hospital,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700,China; 3 College of Basic Medicine,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 4 Department of Nephrology,Dongfang Hospital,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100078,China; 5 Dialysis Room,East District of Dongzhimen Hospital,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1121,China; 6Department of Nephrology,China Rehabilitation Medical Research Center-Beijing Boai Hospital Beijing,100068,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CM syndrome elements in patients with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 during chronic kidney disease stage 5 (CKD5).Methods:By epidemiological methods,a total of 286 MHD patients from a multi-center survey from January 2019 to May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o collect general information and TCM symptom information.At the same time,tongue image information was collected by tongue imager.Factor analysis was used to statistically analyze the symptoms and tongue image data.The meaning of the common factor of TCM syndrome was summarized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esults:A total of 12 common factors were extracted.The disease location elements included the kidney,the spleen,the liver,the heart and the stomach.The kidney,the spleen and the liver were the main factors.The syndrome elements of the disease nature were qi deficiency,yin deficiency and yang deficiency,in which the main factors were the qi deficiency and yin deficiency.The syndrome elements of pathogenic factors were dampness,heat,blood stasis,stiring wind,with dampness,heat,blood stasis as the main elements.Conclusion:MHD patients in CKD5 5 stage was deficient in origin and excessive in superficiality.The origin deficiency includes spleen-kidney qi deficiency,spleen-kidney yang deficiency,liver-kidney yin deficiency and qi-yin deficiency.While excessive superficiality includes kidney collateral blood stasis-heat,dampness-heat of liver and gallbladder,intermingled deficiency and excess includes spleen deficiency due to dampness and turbidity,kidney deficiency due to dampness and heat,blood stasis due to qi deficiency and stirring wind due to yin deficiency.Keywords Chronic kidney disease stage 5; Uremia;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Cross-sectional study;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Factor analysis; Tongue image; Syndrome elements; TCM Syndrome type中图分类号:R289.5;R541文献标識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0.15.026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进入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的患者最为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1]。
中医学脏腑辨证的方法_0
中医学脏腑辨证的方法中医学脏腑辨证部分是一切辨证的基础,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点,又是难点。
普遍学生都反映是比较难掌握的内容。
甚至熟悉了其临床表现后,仍感到难以互相鉴别。
究其原因除了以有关基础理论不够熟练外,很重要的是还没有把握其中的规律和方法,就此问题谈谈多年的理论和临床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脏腑辨证,要全面地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脏腑病证的定位和定性。
定位就是确定属于何脏腑的病变,定性就是确定此脏腑属何性质的病变,从而最后判断辨证,作出正确诊断的两个关键步骤。
所以,只有准确的定位和定性,才能得出准确的诊断。
脏腑病证的定性这方面依据脏腑病变的共性来判定。
主要分清寒热虚实,阴阳气血,它决定着脏腑病为的性质。
可先从脏腑虚证和脏腑实证两方面来判别,然后再确定其具体性质。
脏腑虚证的共性:主要分清阴阳气血四种虚证的共性:①气虚证的共性:是脏腑功能活动减退的证候。
以“少气懒言,疲倦乏力,活动时加重”为其特征,既无热象,又无明显的寒象。
如肺气虚、心气虚、脾气虚、肾气虚等均有气虚症的共性表现。
②血虚证的共性:是阴血不足的证候,以“面白无华(或萎黄),唇甲淡白,头晕目眩”为其特征,既无明显的热象,又无明显的寒象。
如心血虚、肝血虚等均有血虚证的共性表现。
③阴虚证的共性:是阴液不足、并有热象的证候。
以“颧红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为其特征,“舌红少津,脉细数”为其典型乱脉象。
既有阴液不足的表现,又有明显的热象,所以属虚热证。
如心阴虚、肝阴虚、肾阴虚等均有阴虚的共性表现。
④阳虚证的共性:是阳气不足,并有寒象的证候。
以“形寒肢冷,面色晄白,神疲乏力”为其特征,“舌淡胖嫩,脉沉迟弱”为其典型舌脉象。
既有气虚证的表现,又有明显的寒象,所以属虚寒证。
如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等均有阳虚证的共性表现。
脏腑实证的共性:凡外邪入侵,或体内病理性产物蓄积所表现的证候均为脏腑实证。
重点分辨六淫共性。
六淫侵犯脏腑,就要确定其病邪的属性。
同一种病邪,侵犯的脏腑可以不同,但有共同的病理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