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2.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第1页共9页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教学器材透镜一组、光源、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底去瓶口上部)、激光演示器、手电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同学们都见过放大镜,利用放大镜我们可以看清用肉眼看不清的小字;有些同学的视力不好,配上合适的眼镜就可以看清本来看不清的物体;假日外出旅游,用照相机可以把美丽的自然风光留为永恒的记忆;上课时,老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事先绘制在胶片上用投影打在幕布上,方便了课堂教学;医院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科学家们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人们对宇宙越来越了解.前边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睛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透镜,同学们想了解有关透镜的哪些问题?看来同学们对透镜很有兴趣,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要想得出答案,我们就要通过探究和实验来获得.二、进行新课教学(一)什么叫凸透镜?什么叫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板书) 凸透镜和凹透镜生活中常用到,我们桌子上放着帮助人们矫正视力,保护眼睛的近视眼镜的镜片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看看它们是什么透镜?远视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近视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学生们判断的很对,看投影,看看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再看(课本板图5.12所示),这是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主光轴和光心.组成透镜的两个球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有什么变化?现在,让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记录下来,换另一个凸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再换一个凹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能够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吗?这说明了什么?演示:92页实验,用激光演示器将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到经过凸透镜的光相互靠拢,经过凹透镜的光相互远离.结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板书) (二)、焦点和焦距第3页共9页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是相互平行的,叫做平行光,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字母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字母表示.(课本图3.14所示)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它没实焦点,但通过凹透镜的光反向延长也可以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凹透镜的虚焦点.三、课堂练习1.怎样可以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方法(1):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让光通过凸透镜照到白纸上,移动凸透镜使光斑很小很亮,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方法(2):在光具座上,让光源的光正照到凸透镜,移动光源和光屏,找出光屏上有很小很亮的点,用刻度尺测出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2.93页1、2、3、4四、知识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1.我们认识了凸透镜和凹透镜,而且知道了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2.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焦点上.3.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但是,凹透镜却能使平行光发散.五、布置作业练习册. 备注:板书设计:5.1 透镜一、凸透镜和凹透镜三、作图:三条光线1、凸透镜(1)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特点;(2)了解透镜的光学性质,包括焦距、焦点、焦平面等概念;(3)掌握透镜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定律;(4)掌握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原理,如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巩固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认识;(2)学会使用透镜公式计算光路;(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使其认识透镜在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其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特点;2. 透镜的光学性质,包括焦距、焦点、焦平面等概念;3. 透镜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定律;4. 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原理,如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特点;透镜的光学性质;透镜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定律;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原理。
2. 教学难点:透镜公式计算光路;透镜在复杂环境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2. 利用实验、图片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3. 采用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特点;2. 讲解与讨论:讲解透镜的光学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焦距、焦点、焦平面等概念;3. 案例分析:分析透镜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定律,引导学生理解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原理;4. 小组活动: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透镜应用实验,如放大镜、望远镜等;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凸透镜和凹透镜定义及特点的掌握情况;2. 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焦距、焦点、焦平面等概念的理解程度;3.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小组设计透镜应用实验的创意和实施情况;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透镜光学性质和应用原理的理解。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透镜的概念、分类和光学性质;(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3)了解透镜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2)运用讨论、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概念和分类(1)透镜的定义:透明材料制成的光学元件,能够使光线透过并发生折射;(2)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
2. 透镜的光学性质(1)焦距: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2)折射率:光线在透镜中传播速度与在空气中的速度之比;(3)透镜公式:1/f = 1/v 1/u。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2)提问: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透镜?它们有什么作用?2. 教学内容讲解:(1)讲解透镜的分类和光学性质;(2)通过示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3)分析透镜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3. 课堂互动:(1)提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有什么不同?(2)讨论:透镜公式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四、课后作业1. 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光学性质;2. 思考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及其作用;3. 练习运用透镜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访谈或小测验,了解学生对透镜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凸透镜和凹透镜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案例。
2.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问题解决: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如如何利用透镜矫正视力,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七、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分析透镜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相机、望远镜、显微镜等。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课程名称: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课时:1课时教材:高中物理教材教学目标:1. 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复习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公式;3. 复习透镜的应用,例如望远镜、显微镜等;4. 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透镜成像规律和公式;2. 透镜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透镜和光的实验仪器;2. 复习课的PPT。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画面或者实物透镜,引发学生对透镜的认知,并回顾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Step 2:复习透镜的成像(15分钟)1. 回顾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公式,包括物距、像距、焦距、放大率等概念;2. 利用透镜实验仪器进行成像实验,观察不同物距下透镜的成像现象,并计算放大率。
Step 3:复习透镜的应用(20分钟)1. 介绍透镜在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中的应用;2. 分别讲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3. 利用实例让学生进行应用题训练,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Step 4:课堂练习与总结(10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解答,并进行解析和讲解。
通过这些习题强化学生对透镜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反思:透镜及其应用是物理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本堂复习课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性质、成像规律和公式,并加深对透镜应用的理解。
同时,通过实例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全面巩固透镜及其应用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透镜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
2. 加深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透镜的定义、分类和命名规则。
2. 透镜的类型: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透镜的特点和区别。
3. 透镜的应用:透镜在光学仪器、医疗设备、日常生活中等方面的应用。
4. 透镜公式及其应用:薄透镜公式、焦距、焦比、放大率等。
5. 透镜实验操作:透镜的制作、检测和校准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透镜的应用,透镜公式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透镜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透镜实验操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回顾:讲解透镜的类型和特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3. 案例分析:分析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实例,加深学生对透镜作用的理解。
4. 透镜公式讲解:讲解薄透镜公式及其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经验,互相学习。
6.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透镜实验,掌握透镜的制作、检测和校准方法。
8.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透镜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透镜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观点分享,评估学生对透镜应用的理解。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对透镜公式的应用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光学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讲座,分享透镜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案例。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了解透镜的光学性质,如焦距、焦平面、放大倍数等;(3)掌握透镜的应用,如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教材和课堂讲解,梳理透镜的相关知识点;(2)利用实验和实例,巩固透镜的光学性质和应用;(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透镜等;2. 透镜的光学性质:焦距、焦平面、放大倍数等;3. 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光学性质和应用;2. 教学难点:透镜的光学性质计算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复习教材和课堂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梳理透镜的相关知识点;2. 利用实验和实例,巩固透镜的光学性质和应用;3. 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兴趣。
五、教学过程1. 第一环节: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0分钟)(1)引导学生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如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透镜等;(2)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各种透镜的特点和应用。
2. 第二环节:复习透镜的光学性质(15分钟)(1)讲解焦距、焦平面、放大倍数等概念;(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理解透镜的光学性质;(3)进行光学性质的计算练习。
3. 第三环节:复习透镜的应用(15分钟)(1)介绍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透镜应用实例;(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了解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原理和作用。
4. 第四环节:课堂讨论和问答(10分钟)(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讨论;(2)教师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巩固知识点。
5.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5分钟)(2)提醒学生注意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教案: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一、教学内容1.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透镜。
2. 透镜的性质:焦距、焦点、放大率、缩小率。
3. 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相机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透镜的分类和性质,理解透镜的应用原理。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透镜现象。
3. 学生能够通过复习,提高对物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的分类、透镜的性质、透镜的应用。
难点:透镜放大率和缩小率的计算,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透镜、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相机等。
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各种透镜,如投影仪、放大镜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透镜的原理和作用。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复习透镜的分类、性质和应用,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关于透镜的例题,如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放大率和缩小率计算,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透镜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思考。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透镜的分类及其性质。
2. 请举例说明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解释其原理。
3. 请计算一个凸透镜的放大率和缩小率,并解释其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复习透镜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透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个别例题讲解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光学仪器、医学等领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和详细补充说明。
一、透镜的分类和性质透镜的分类和性质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学案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学案一、知识网络:二、考点梳理1、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有:①“摸”:通过比较透镜_______________加以辨别;②“看”:通过靠近物体观察透镜的成像是否____________________加以辨别;③“照”:通过透镜对平行光线是否____________________加以辨别。
2、用实验方法估测凸透镜(远视眼镜)的焦距:将凸透镜(远视眼镜)_________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_________,来回_________,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_____、_________,测量这个光斑到远视眼镜的距离,记录下来,即为焦距。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从左到右依次放置_____、_____和_____,首先要使它们在__________上,其次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_____大致在__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像:能在_________上呈现的像,它是由__________会聚而形成的。
虚像:_____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_____由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是由_________或_________反向延长线会交而形成的。
5、记忆、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灵活应用:概括:(1)一倍焦距内外分________(2)二倍焦距内外分__________(3)实像一定是_____立的,像物在透镜的_____侧。
虚像一定是_____立的,像物在透镜的_____侧。
(4)在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_____。
可以记忆为物近、像远、像变大。
6、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它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_________,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_____,视网膜相当于_________。
幻灯机、投影仪、电影放映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胶片应_________插。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了解透镜的光学性质,如焦距、焦平面、放大倍数等;(3)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4)了解凹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和讨论,巩固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3)通过实验操作,验证透镜的光学性质和成像规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透镜的定义和特点;(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3)透镜的分类及应用。
2. 透镜的光学性质(1)焦距的概念和计算;(2)焦点和焦平面的概念;(3)放大倍数的概念和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回顾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引导学生回顾透镜的光学性质。
2. 知识讲解(1)讲解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2)讲解凹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
3. 实例分析(1)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实例;(2)让学生举例说明透镜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1. 填空题:(1)透镜是一种能够使光线_____的透明物体。
(2)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凹透镜的焦距是_____。
(3)放大倍数是指物体在透镜中的像与物体实际大小之比,放大倍数为_____的透镜称为放大镜。
2. 选择题:(1)下列哪个选项描述的是凸透镜的特点?A. 中间薄,边缘厚B. 中间厚,边缘薄C. 中间厚,边缘薄且弯曲向外D. 中间薄,边缘厚且弯曲向外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复习了透镜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光学性质,重点掌握了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凹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
通过实例分析,加深了对透镜应用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应用透镜的原理。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分享。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让学生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透镜的定义、分类和符号表示。
2. 透镜的性质:焦距、曲率、折射率等。
3. 凸透镜成像规律:放大、缩小、等大实像和虚像。
4. 凹透镜成像规律:缩小、放大、等大实像和虚像。
5. 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眼镜、照相机、投影仪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性质和成像规律。
2. 难点: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透镜的性质和应用。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透镜成像规律和实际应用。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讲解透镜成像规律: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应用,如眼镜、照相机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疗、科研等。
6.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透镜应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透镜基本概念和性质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评价学生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认知水平。
七、教学反馈: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透镜知识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分析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透镜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互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光学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透镜产业的认识。
2. 组织学生参观光学实验室或相关企业,实地了解透镜的制作和应用。
3. 开展光学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2024年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2024年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5章《透镜及其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透镜的基础知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的应用,如照相机、放大镜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尺子、照相机模型。
学具:每组一个凸透镜、一个凹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照相机模型,引导学生回顾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3. 实践探究(1)凸透镜成像规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记录物距、像距、成像大小等信息。
(2)凹透镜成像规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通过凹透镜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记录物距、像距、成像大小等信息。
4. 例题讲解讲解透镜成像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透镜成像知识。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透镜的基本概念2.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大小与物距的关系3. 凹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大小与物距的关系4. 透镜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题:(1)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像,若蜡烛远离透镜,光屏上的像会()。
答案:靠近透镜。
(2)蜡烛通过凹透镜在光屏上成像,若蜡烛远离透镜,光屏上的像会()。
答案:远离透镜。
2. 家庭作业:利用身边的透镜,观察其成像特点,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反馈等方面进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024年《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
2024年《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知道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及分类。
2.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归纳得出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 通过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认识,初步认识眼睛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爱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及分类,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结论。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平行光源、蜡烛、火柴、凹透镜(若干)、凸透镜(若干)、光屏(若干)、纸筒、带盖的空瓶、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凸透镜、凹透镜,并知道了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和用途。
那么它们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透镜及其应用》。
(板书课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照镜子时,镜子后面的镜子是什么吗?(凹面镜)对,凹面镜是一种面镜。
(用多媒体展示)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上应用了凸面镜和凹面镜呢?(学生讨论)下面老师给你们几秒钟时间讨论一下,开始吧。
(学生讨论)刚才有同学提到汽车倒车时后面有凸面镜,还有同学提到手电筒中的小灯泡后面有一个凹面镜,回答的都不错。
那么凸面镜和凹面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学生举例)下面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位同学的作品。
(播放课件)通过刚才的欣赏我们知道生活中应用凸面镜和凹面镜的地方还真不少呢!那么我们再来想一想,我们平时照镜子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讨论)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照镜子。
(找几个同学到前面来照镜子,其他同学在下面思考怎样照镜子才能看清楚呢?)下面我们来揭晓答案。
(多媒体演示)原来我们照镜子时,要想看清楚自己的脸,应该使镜子面向灯,这样就有足够的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了。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一【复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本章节知识结构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巩固和加深(2)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能解决典型的中考试题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并自行得出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3)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应用,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2)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3)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掌握两种透镜对光线的作用;②会用实验的方法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这些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③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难点:①学会作光路图;②会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问题。
三【教具准备】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案。
【前置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课前2min下发)。
用多媒体投出思维导图,让学生认识本章的知识体系。
(提示学生2min内翻书和查阅笔记温故对应的知识点)四【复习过程】(一)透镜知识归纳与梳理1.凸透镜与凹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称为凸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称为凹透镜。
2.基本概念:(1) 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2) 光心:透镜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 ,这个点叫光心。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焦点:①凸透镜焦点: 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叫凸透镜的焦点(实焦点)。
②凹透镜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 透镜折射后光线的 反向延长线 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叫凹透镜的焦点(虚 焦点)。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一、学习目标:1、知道透镜及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3、知道照相机、眼睛、幻灯机、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及使用。
二、重点、难点:重、难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一、整体把握(一网打尽)。
①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②作用: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①定义: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②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1、透镜(1)凸透镜(2)凹透镜①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②光心:透镜的中心③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④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⑤物距:物体到光心的距离⑥像距:像到光心的距离(3)几个概念①F点是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②2F点是放大的像与缩小的像的分界点③物体越靠近F点,像越大,像距越大2、凸透镜成像规律①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为f<v<2f②f<u<2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为v>2f③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距为|v|>u (1)几个特殊点(2)成像规律原因:晶状体太厚了,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眼球的结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眼睛的工作原理: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眼睛的调焦:调节晶状体的厚薄程度,改变焦距①眼睛二、相似对比(火眼金睛)成像位置焦距特点晶状体比正常眼的更厚;对光的会聚能力更强;焦距更短晶状体比正常眼的更薄;对光的会聚能力更弱;焦距更长视觉特点看近物清晰,看远物模糊看近物模糊,看远物清晰光学矫正配戴凹透镜配戴凸透镜知识点一:透镜及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例:以下是一些元件的对话记录,这些元件中属于凸透镜的是;属于凹透镜的是。
A. 露珠:我虽只是一滴水,但我也能折射一个世界;F. 放大镜:用我也不错,我能让世界放大,照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B. 某透镜:你能折射一个世界。
不如我,我能向天借火;G. 显微镜:要说放大,你还真不如我。
我能让你看得更细,明查秋毫、不差毫厘。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精品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透镜及其应用》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的焦距和光学性质,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理解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透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教学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特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光屏、蜡烛、火柴、近视眼镜、远视眼镜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凸透镜、凹透镜、光屏、蜡烛、火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透镜,如眼镜、放大镜、照相机等,引出透镜的学习。
2. 知识讲解:(1)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凹透镜的特点。
(2)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3)透镜的焦距和光学性质。
(4)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 例题讲解:讲解透镜成像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透镜成像的实践操作,观察成像特点,并解释原理。
5. 小组讨论:针对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透镜的基本概念2. 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3. 透镜的焦距和光学性质4. 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3)简述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掌握程度,以及实践操作中的问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如显微镜、望远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透镜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6.课堂小结,巩固反馈: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
7.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设想:
(1)针对透镜成像实质的理解,采用实验演示和动画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线经过透镜的折射现象,从而深入理解成像原理。
(2)对于成像特点及成像规律的区别,通过对比分析、图示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规律,提高辨识能力。
(3)针对透镜实际应用的教学,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透镜在科技、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8.课后作业,分层设计: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课后作业,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4.讲解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如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让学生了解透镜在科技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讨论题目,如:“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实像和虚像的区别”等。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共同探讨问题,进行思维碰撞。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决问题。
4.拓展思考题:请同学们思考,除了课堂所学,透镜还有哪些其他应用?请举例说明,并简要分析其工作原理。
5.小组作业:分组讨论,设计一个利用透镜原理的简易光学仪器,如望远镜、显微镜等。要求:明确仪器的制作材料、制作步骤、工作原理,并绘制图纸。
6.结合网络资源,查找关于透镜发展历程的资料,了解透镜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小论文。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结合课堂所学,确保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透镜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性。
2. 掌握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透镜的定义、分类和符号表示。
2. 透镜的特性:焦距、曲率、折射率等。
3.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会聚、发散、折射等。
4. 透镜的应用: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5. 复习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回顾透镜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透镜的不同应用场景。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透镜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讲解:详细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以及透镜的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透镜在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等领域的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场景。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透镜在科技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性。
2. 思考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疗、能源等。
3.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注意: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和顺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透镜基本概念和特性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透镜应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章节,供学生复习和参考。
2. 投影仪:用于展示案例分析和实例图片。
3. 放大镜、显微镜等:用于展示透镜的实际应用。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特性,为其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引入生活中的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教材第八章《光》的第三节“透镜及其应用”。
详细内容包括:透镜的种类与成像原理,凸透镜的焦距与成像特性,凹透镜的成像特性,透镜的成像公式,以及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透镜的种类、成像原理及其成像特性。
2. 学会运用透镜成像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透镜成像公式的运用。
重点:透镜的种类、成像原理及其成像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幻灯片、光具座、投影仪。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生活中透镜的例子,如照相机、显微镜等,引导学生思考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回顾(1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透镜的种类、成像原理及其成像特性。
3. 例题讲解(25分钟)讲解透镜成像公式的应用,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透镜成像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15分钟)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透镜成像公式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反馈。
5. 小结与拓展(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透镜的种类、成像原理及其成像特性。
2. 透镜成像公式。
3. 例题及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求物体距离透镜20cm时的像距。
(2)简述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像距为20cm。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复习并巩固了透镜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同时,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将所学知识拓展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透镜成像公式的运用。
2. 实践情景引入的例子选择。
3. 例题的选取与讲解。
4. 随堂练习的设置与反馈。
5. 作业设计中的问题深度与拓展性。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透镜及其应用》这一章节的内容。
具体包括:透镜的基本概念、透镜的种类、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的焦距和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理解透镜的种类和成像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透镜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难点:透镜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投影仪、透镜、光具座、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透镜的基本概念、种类和成像规律。
3. 实践情景引入:使用投影仪展示透镜成像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
4. 例题讲解:(1)计算凸透镜的焦距。
(2)判断物体在透镜中的成像位置和性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
六、板书设计1. 透镜的基本概念2. 透镜的种类3. 透镜的成像规律4. 透镜的焦距5. 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
(2)根据透镜成像规律,判断物体在透镜中的成像情况。
(3)计算某一凸透镜的焦距。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透镜的基本概念、成像规律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解决问题时,部分学生对透镜公式的运用仍不够熟练。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透镜在光学仪器、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应用,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与应用2. 透镜公式的掌握与实际问题的解决3. 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案例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与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在不同位置时,成像的性质、位置和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镜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结构特点,并能将二者区分。
2.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会完成光路图。
3.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4.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会用此规律解决问题。
5.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6.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7.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中物镜和目镜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教法】讲授法、启发诱导法【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手段】多媒体、学案【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程序设计:一、知识梳理:(10分钟)<教师活动>教师将本章知识结构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本章知识有整体上的认识,本章知识划分为三部分内容来复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来完成前两部分内容。
教师叙述本节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 学生对照知识结构图,结合课本、笔记本,采用自主学习方式,进行知识梳理。
将其中缺少的内容补充完整。
附本章知识结构:凹透镜结构特点:中间____,边缘_____,如______镜对光线作用:______________,有两个焦点类型结构特点:中间_____,边缘____,如______镜对光线作用:_____________凸透镜u >2f ,成___ ___ 2倍成像规律u=2f ____________f<u<2f ________u<f ___________ ____像距___生像的大小____活照相机是利用______时,成_______________原理工作的。
中投影仪、幻灯机:是利用_______时,成__________的像的原理工作的。
的放大镜:利用________时,成____________像的原理工作。
透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________镜镜将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______方透眼睛近视眼矫正方法:戴_____镜镜将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___方及应远视眼矫正方法:戴______镜其_____镜和_____镜应物镜作用:_____________ .用显微镜目镜作用:______________结构:_____镜和______镜望远镜物镜作用:_______________目镜作用:________________<教师活动>在上述学生自主活动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引导,设计一组完成光路图题,以加强学生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的理解。
附图:<学生活动>学生到黑板完成光路图,集体订正。
二、基础练习(15分钟)<学生活动>学生对照学案独立进行基础练习,强化基础知识,小组交流答案。
1.透镜是利用光的______现象制成的, 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作用。
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来自物体的光经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的像。
(填”放大”或”缩小”)3.有一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要使它产生放大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______;要使它产生放大的虚像,物距应_________;要使它产生缩小的像,物距应________。
4.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并改变其与透镜的距离,会在纸上找到一个最小最亮的点,这就是凸透镜的,这个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
5. 在照相机成像中,物距指_______与_______间的距离,像距是指______________。
在使用投影仪过程中,物距指__________,像距是指___________。
7.舞台上用的一种追光灯,是由凸透镜和光源组成的,如果要产生平行光,光源应放在凸透镜的_______处。
8.一束光在空气中经过凸透镜折射后A.一定是平行光B.一定会聚到一点C.一定是发散光D.一定比原光束会聚一些9.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A.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放大或缩小C.实像总是看得见的,虚像总是看不见的D.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正立或倒立10.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图中的a、b、c、d和e点,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1)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屏上不会出现烛焰的像.(2)a、b、c、d、e各点中_______点是成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教师活动>教师对疑问多的问题点拨引导。
三、点拨深化(8分钟)在完成基础知识练习的基础上,出示两道题,即本章易错题,重点题,通过进行个例分析,强化思维训练,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能力。
小组讨论,小组长交流讲解,教师点拨。
例1用照相机给全班同学拍摄集体照,人的位置站好,发现有人没有进入画面,则应采取的措施是:照相机离人_______(远些或近些),镜头与底片的距离调______些。
(填大或小) <分析>此题考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由题意可知应使照相机所成的像变得小一些,像距也要变小,即镜头与底片的距离应变小,物距应变得大一些,要使照相机离人远一些。
例2一物体到凸透镜距离为30cm,在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的主轴移到距凸透镜45cm处,则成像情况是()A.放大的实像B.缩小的实像C.等大的实像D.三种情况都可以〈分析〉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物距有关,由第一次成放大实像,可知f<u<2f,即f<30cm<2f,由此可判断焦距的范围是15cm<f<30cm,当物距为45cm时,结合焦距范围三种情况都可以。
四、强化练习,达标检测(10分钟)<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小组交流补充,找出疑问教师点拨。
练习题1.在练习调节教学投影仪的实践活动中,小明通过调节,使屏幕上出现清晰画面,这时教室后排同学要求他将屏幕上的画面再调得大一些,为此,小明的操作应当是:适当_____(填增大或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适当向_____(上或下)移动。
2.将一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cm的纸上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50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看到____、_____、_____像.3.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物距u=5cm成正立的像,u=8cm成倒立的像,则下列正确的是( )A.u=4cm可能成放大的实像B.u=9cm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C.u=14cm一定成缩小实像D.u=17cm一定成缩小实像4.用一架焦距一定的照相机拍照,拍完全身像,再拍半身像,应将照相机与被照人的距离调_____些,同时将暗箱长度调_____些。
5.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以下步骤:(1)小华同学将烛焰、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并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实验过程凸透镜保持在50cm的位置处不变。
(2)将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20cm的位置处,调整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看到一个倒立的与蜡烛大小相等的实像,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3)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的10cm位置处,此时应该将光屏调节到(填写区间数值)区间,才能在光屏看到烛焰的像,该像的特点是。
(4)将蜡烛从光具座上10cm位置处移到30cm位置处,在蜡烛移动的过程中,光屏应该向方向移动才能在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此过程在光屏上看到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_ __ _____。
五、回顾总结评价(2分钟)学生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也可让学生查漏补缺。
(第二课时)一、知识梳理(15分钟)回顾上节内容、讲评作业(5分钟)知识梳理(10分钟)<教师活动>教师叙述本节学习目标,适当点拨。
<学生活动>学生对照知识结构图,结合课本、笔记本,采用自主学习方式,对知识结构图中的第三部分内容进行知识梳理。
将其中缺少的内容交流补充完整。
二、基础练习(10分钟)练习题:1.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______,折光能力太______,或眼球在前后方向太_____,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______,人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眼应用________镜进行矫正。
2.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______,折光能力太______,或眼球在前后方向太_____,来自近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______,人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近视眼应用________镜进行矫正。
3.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_______,分别称为目镜和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_______像,而目镜起到了_______镜的作用。
这样就可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物体。
4.小强的奶奶为了能看清丁香花的花瓣,应该借助____进行观察,但若想观察清楚动植物的细胞等非常微小的物体,就要使用_________。
5.人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形成的像是()A. 正立、缩小的虚像B. 正立、缩小的实像C. 倒立、缩小的虚像D. 倒立、缩小的实像6.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对于近视眼患者而言,远处物体成像的位置和相应的矫正方式是A.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B.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C.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D.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7.关于望远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远处的物体透过物镜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B.远处的物体透过物镜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C.目镜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D.通过望远镜看远处物体视角变大<师生活动>学生对照学案独立进行基础练习,强化基础知识,小组交流答案。
教师对疑问多的问题点拨引导。
三、点拨深化(5分钟)例题小明进行视力矫正的探究活动,将近视眼镜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
(1)小明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的前提下,他应该_________、如果他不戴眼镜看书,应该将书_____(“靠近”或“远离”)眼睛。
(2)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图_____,其矫正做法是图______。
<师生活动>小组讨论,小组长交流讲解,教师点拨。
四、强化练习巩固提高(15分钟)本节内容知识点较少,此部分练习可结合全章内容进行查漏补缺。
练习题:1. 人的眼睛在结构上和照相机非常相似,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
在甲、乙的示意图中,属远视眼的是________,矫正时配戴的眼镜镜片应选用________.(选填“丙”或“丁”)2.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数的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做成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是( )A.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C.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D.目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3.有一眼镜片,不知是老花镜还是近视镜,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检验它是老花镜片还是近视镜片?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仪器摆放时,在实验桌上由左到右依次是______、_____、光屏,点燃蜡烛后应调整______、______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蜡烛火焰中心大致在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