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组学质谱问题个人总结
植物蛋白组学实验心得体会
植物蛋白组学实验心得体会植物蛋白组学是一门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对植物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以及应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植物蛋白组学实验时,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实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植物蛋白组学实验时,需要考虑实验的目的和问题,合理设计实验步骤和方法。
例如,选择合适的试样、提取方法、分离和纯化方法等,都需要充分考虑实验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实验前的细致准备和实验过程中的周密计划非常重要,能够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和可靠性。
其次,实验中的数据分析是关键环节。
蛋白质组学实验产生的数据庞大复杂,需要通过合适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进行解读。
对于植物蛋白质组学实验来说,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聚类分析、差异分析和功能富集分析等。
对于聚类分析,可以通过分析蛋白质表达模式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发现潜在的分子机制和生物学过程。
对于差异分析,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样品之间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筛选出可能的关键蛋白质,从而研究其功能和作用机制。
对于功能富集分析,可以进一步探索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和参与的代谢途径等。
数据分析过程中,要注重结果的可靠性和重复性,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
最后,植物蛋白组学实验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需要使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实验,如二维凝胶电泳(2-DE)、液相层析(LC)和质谱分析等。
这些技术手段可以用于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在实验中,我学会了如何操作这些技术设备,掌握了各种技术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解读和分析,提出合理的研究结论。
通过参与植物蛋白组学实验,我不仅学习到了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方法,还深入了解了植物蛋白质组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同时,我也发现了植物蛋白组学研究领域的一些挑战和需求,例如如何更好地提高蛋白质组学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如何应用新技术手段提高实验效率和数据解读的准确性。
蛋白组学小总结
蛋⽩组学⼩总结定义:由⼀个细胞或⼀个组织的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相应的蛋⽩质。
蛋⽩质组的内容⼤于基因组,特别是在真核⽣物中,可想⽽知,蛋⽩质的数量⼤于基因的数量是由于RNA在进⾏转译时有剪接(Splicing)的作⽤,在后转译修饰时蛋⽩质特殊部位会有磷酸化或糖基化的作⽤。
分离鉴定办法主要有1:双向凝胶电泳(2D),2:质谱:(Mass Spectrometry)是带电原⼦、分⼦或分⼦碎⽚按质荷⽐(或质量)的⼤⼩顺序排列的图谱。
质谱法已成为研究⽣物⼤分⼦特别是蛋⽩质研究的主要⽀撑技术之⼀,在对蛋⽩质结构分析的研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双相凝胶电泳⽬前使⽤最为⼴泛,第⼀相为等电聚焦,根据蛋⽩质等电点的不同进⾏分离,第⼆相为SDS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2PAGE) ,根据分⼦量的不同进⾏分离。
通过该项技术可以得到关于等电点、分⼦量、相对丰度、蛋⽩质同功型、修饰、亚细胞位置、蛋⽩质相互作⽤等信息。
但其本⾝有不⾜。
双向电泳技术原理:⾸先等电聚焦( isoelectric focusing ,IEF) 将蛋⽩质沿pH 梯度分离⾄各⾃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 ,pI) ,通过电荷分离蛋⽩质;然后沿垂直的⽅向以⼗⼆烷基磺酸钠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odium dodecyl sulphate polyacrylamide gelelectrophoresis ,SDS2PAGE) ,通过分⼦量分离蛋⽩质。
所得蛋⽩双维排列图中每个点代表样本中⼀个或数个蛋⽩质,⽽蛋⽩质的等电点、分⼦量和在样本中的含量也可显现出来[3 ] 。
蛋⽩双向电泳的分辨率和灵敏度很⾼,⼀般可分离1000~3000 个蛋⽩质,最⾼可分辨11000 个蛋⽩质,pI 差别⼩于01003 个pH 单位也可以被分辨,是⽬前最好的蛋⽩分离⽅法[4 ] 。
蛋⽩质组学技术主要是指利⽤双向电泳进⾏蛋⽩质分离,再⽤计算机软件进⾏图像分析,然后通过质谱分析技术及蛋⽩质数据库信息对⽬的蛋⽩进⾏分析和鉴定的⽅法。
植物蛋白组学实验心得体会
植物蛋白组学实验心得体会植物蛋白组学是一门研究植物体内各种蛋白质组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领域。
通过运用先进的蛋白质分离、分析和识别技术,可以揭示植物蛋白质的遗传表达、调控机制以及相关的生理生化过程。
在进行植物蛋白组学实验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实验技术和科学知识,还有了一些重要的心得体会。
首先,植物蛋白组学实验需要严谨的实验计划和设计。
在实验开始之前,我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并与导师和其他实验组成员交流和讨论,确定实验的具体方向和方法。
同时,还需要制定详细的实验流程和时间安排,合理安排实验的顺序和时间,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其次,实验前的样品处理非常重要。
在进行植物蛋白组学实验之前,我需要从植物组织或细胞中提取蛋白质样品。
样品的质量直接影响蛋白质分离和分析的结果,所以在提取样品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要选择优质的植物材料,并严格按照相关实验步骤进行处理。
其次,要注意样品的保存和保存条件,在避光、低温和冷冻条件下保存样品,以防止蛋白质的降解和氧化。
第三,实验技术的选择和应用是关键。
植物蛋白组学实验所使用的技术方法繁多,比如SDS-PAGE、二维电泳、质谱分析等。
在选择实验技术和方法时,我需要根据研究的具体目的和样本特点,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和操作规范进行实验操作,避免实验误差和数据的不准确性。
第四,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是实验的关键环节。
在获得实验数据后,我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到合理可靠的结果。
数据分析的方法包括统计学分析、聚类分析、差异表达分析等。
在结果解读的过程中,我要综合运用已有的研究数据和相关文献资料,对实验结果进行解读和讨论,提出合理的科学推论和结论。
最后,实验的思考和总结是进行植物蛋白组学研究的重要一环。
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我要时刻保持思考和质疑的态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同时,我要认真总结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蛋白质组学相关问题与解答
蛋⽩质组学相关问题与解答1.为什么通过elisa、WB能检测到的蛋⽩在itraq实验中没有检测到?⼈⾎浆中的蛋⽩是有上万种的,⽽⼀般质谱只能检测到五六百种,也就是说只占了其中的百分之⼏,这是普遍现象,说明咱们的⽅法是不存在问题的;其次,ELISA/WB与质谱相对来说灵敏度不⼀样,前者具有放⼤效应,因为其间会⽤到相应的抗体,所以只要选对抗体,感兴趣的蛋⽩基本都会被检测到;因此, ELISA/WB检测到的蛋⽩在组学中没有被检测到也是正常的。
2.itraq的结果,⽤elisa验证了两个差异蛋⽩,发现都是阴性结果,是什么情况,出现阴性的概率有多⼤?⼀般我们会提到这个概率吗?iTRAQ结果中,选择的蛋⽩是否得分够⾼,变化倍数⼤不⼤,选择的抗体特异性是否好,都可能会影响WB和iTRAQ的结果,如果以上三⽅⾯没有什么问题的话,基本上80%还是⽅向⼀致的。
3.iTRAQ、TMT、Labe lfree实验⽤的是什么质谱仪,其定量是基于⼀级质谱还是⼆级质谱?基于LC-MSMS的实验技术主要使⽤的是ABI5600-Triple-TOF,同时公司也具有Thermo Q-Exactive质谱仪平台,部分实验项⽬使⽤的是QE-Exactive完成。
其中标记定量技术iTRAQ和TMT是依据⼆级质谱的报告基团离⼦峰进⾏定量,⽽Labe lfree是基于⼀级质谱峰进⾏定量。
4.蛋⽩组学实验⽂章⼀般发表在哪些期刊上,各有什么区别?MCP(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影响因⼦7分左右)JPR(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影响因⼦5分左右)Proteomics(影响因⼦4分左右)Journal of Prteomics(影响因⼦4分左右),Electrophoresis(影响因⼦4分左右),Plos One(影响因⼦3分左右),其它的杂志还包括BMC Genomics, Expert Rev Proteomics, BMC Syst Biol, OMICS, Proteomics Clin Appl, Proteome Sci5.有两个Mix混样,在计算差异表达蛋⽩时如何使⽤?计算差异表达蛋⽩时,将WT组(113、114、115)与Mix1(119)和Mix2(121)的⽐值取平均值,APO1组(116、117、118)与Mix1(119)和Mix2(121)的⽐值取平均值,平均值再进⾏差异筛选。
浅谈蛋白质质谱分析报告
浅谈蛋白质质谱分析报告蛋白质质谱分析报告是蛋白质质谱实验的结果总结和分析,它是对蛋白质质谱实验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和解读的重要文献。
蛋白质质谱分析报告通常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等几个方面。
首先,蛋白质质谱分析报告应该明确实验的目的。
实验目的通常是指明为何要进行此次实验,可以是为了确认一种特定蛋白质的存在,或者是为了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等。
在实验目的的基础上,还可以加入一些研究背景和相关文献综述,来说明该实验对当前领域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其次,蛋白质质谱分析报告应该详细描述实验的方法步骤。
蛋白质质谱分析通常包括样品制备、质谱仪器设置、质谱分析参数等几个环节。
在报告中应该清晰地描述每一步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以便读者能够重复实验或者找出实验中的问题。
然后,蛋白质质谱分析报告应该准确地呈现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可以通过质谱仪器生成的质谱图来展示。
在报告中可以选择展示主要峰的质谱图,以及与质谱图相关的数据,如峰的质量-电荷比(m/z)值、相对丰度等。
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验目的和需要适当地引入一些统计分析结果或者数据处理方法,例如峰面积计算、质谱峰的比例或者鉴定结果的置信度等。
最后,蛋白质质谱分析报告应该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和数据分析。
在报告中可以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和文献引用,对质谱图中的峰进行鉴定和注释。
这些鉴定和注释可以根据质谱数据与已知数据库进行比对,或者通过其他实验手段进一步验证。
同时,也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进一步的量化分析和比较,以得出对实验目的的解答和结论。
综上所述,蛋白质质谱分析报告是对蛋白质质谱实验结果的总结和解读。
通过清晰地描述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蛋白质质谱分析报告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蛋白质质谱数据分析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蛋白质质谱数据分析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蛋白质质谱是研究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工具。
然而,质谱数据分析是一个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在处理大量的质谱数据时,研究人员面临着各种挑战,包括数据的复杂性、峰识别和鉴定、定量分析以及数据解释等方面。
本文将讨论这些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应对蛋白质质谱数据分析的挑战。
1.数据的复杂性。
蛋白质质谱数据通常非常复杂,包含大量的峰和信号。
这些数据可能受到杂质的干扰,需要进行预处理和峰检测,以提取有用的信息。
此外,质谱数据还可能受到仪器噪声、碎片离子的产生和信号强度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解决方案:1.1数据预处理:对于复杂的质谱数据,预处理是必不可少的。
这包括去除噪声、平滑数据、去除基线等处理步骤,以提高数据质量和可靠性。
1.2峰识别和鉴定:使用峰检测算法和质谱数据库进行峰识别和鉴定。
这些算法可以识别出质谱图中的峰,并与数据库中的已知谱图进行比对,确定峰的身份。
2.定量分析的挑战。
定量分析是蛋白质质谱数据分析中的关键环节。
然而,由于样品复杂性、质谱信号的变异性和数据的多样性,准确地进行定量分析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解决方案:2.1内部标准物质:使用已知浓度的内部标准物质作为参考,校正质谱信号的强度,以实现准确的定量分析。
2.2同位素标记:使用同位素标记的方法,通过对样品中的蛋白质进行标记,实现对比不同样品中蛋白质的相对丰度,提供定量信息。
3.数据解释的挑战。
蛋白质质谱数据的解释是理解蛋白质组成和功能的关键步骤。
然而,质谱数据解释涉及复杂的数据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工具,需要准确地鉴定蛋白质、解释修饰和推断功能。
解决方案:3.1数据库搜索:通过将质谱数据与已知的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比对,找到与质谱数据匹配的蛋白质,实现蛋白质的鉴定和注释。
3.2生物信息学工具:使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质谱数据进行功能注释和修饰预测,从而推断蛋白质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蛋白质质谱数据分析在生物药物研发和疾病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蛋白质组学常见问题
HPLC 篇1 . HPLC 灵敏度不够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办法样品量不足:解决办法为增加样品量样品未从柱子中流出:可根据样品的化学性质改变流动相或柱子样品与检测器不匹配:根据样品化学性质调整波长或改换检测器检测器衰减太多:调整衰减即可。
检测器时间常数太大:解决办法为降低时间参数检测器池窗污染:解决办法为清洗池窗。
检测池中有气泡:解决办法为排气。
记录仪测压范围不当:调整电压范围即可。
流动相流量不合适:调整流速即可。
检测器与记录仪超出校正曲线:解决办法为检查记录仪与检测器,重作校正曲线。
2 .做 HPLC 分析时,柱压不稳定,原因何在? 如何解决?原因可能有: ?泵内有空气,解决的办法是清除泵内空气,对溶剂进行脱气处理;比例阀失效,更换比例阀即可。
泵密封垫损坏,更换密封垫即可。
溶剂中的气泡,解决的办法是对溶剂脱气,必要时改变脱气方法;系统检漏,找出漏点,密封即可。
梯度洗脱,这时压力波动是正常的。
3 .我购买的 HPLC 柱验收测试时柱压过高,请问为什么?柱压过高是 HPLC 柱用户最常碰到的问题。
其原因有多方面,而且常常并不是柱子本身的问题,您可按下面步骤检查问题的起因。
拆去保护柱,看柱压是否还高,否则是保护柱的问题,若柱压仍高,再检查;把色谱柱从仪器上取下,看压力是否下降,否则是管路堵塞,需清洗,若压力下降,再检查。
将柱子的进出口反过来接在仪器上,用 10 倍柱体积的流动相冲洗柱子, ( 此时不要连接检测器,以防固体颗粒进入流动性 ) 。
这时,如果柱压仍不下降,再检查;更换柱子入口筛板,若柱压下降,说明你的溶剂或样品含有颗粒杂质,正是这些杂质将筛板堵塞引起压力上升。
若柱压还高,请与厂商联系。
一般情况下,在进样器与保护柱之间接一个在线过滤器便可避免柱压过高的问题, SGE 提供的 Rheodyne 7315 型过滤器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选择。
4 .液相色谱中峰出现拖尾或出现双峰的原因是什么?筛板堵塞或柱失效,解决办法是反向冲洗柱子,替换筛板或更换柱子。
蛋白质组学总结
在高pH条件下,蛋白质所带电荷为负。
在某一 pH 条件下,蛋白质所带净电荷为零时;则此 pH为该蛋白的等电点 (pI)。 蛋白质的等电点取决于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是蛋白质
的一个物理化学常数,可以据此特性分离蛋白质。
据此,设计含有pH梯度的凝胶,在外加电场作用下,
蛋白质向与它的等电点一致的pH处泳动,直至聚焦于该处。
第一章
功能基因组与蛋白质组
蛋白质组学诞生的背景
基因组的局限性
全方位蛋白质研究的迫切要求 医药研究开发的巨大需求 高通量分离、鉴定技术的出现 计算机信息科学的有力支持
蛋白质组学
§4 蛋白质组的基本知识 1、概念 蛋白质组(proteome): 一种基因组所能表达的全套蛋白质; 一种生物中不同细胞的不同蛋白质的组合;
§2 肽质量指纹谱鉴定蛋白质技术 肽质量指纹谱 (peptide mass fingerprinting, PMF)是指
蛋白被酶切位点专一的蛋白酶水解后,得到的肽片段质量
图谱。由于所产生的肽段具有特定序列、长度,因而具有 特定的质量,且 产生的片段数目 亦有特异性,故 称指纹谱。
为什么要酶切蛋白样品?
沉淀方法 1)硫酸铵沉淀(盐析)。 2)TCA沉淀(三氯乙酸沉淀)。 3)丙酮沉淀 。 4)在冰丙酮中用TCA沉淀。 5)苯酚提取,然后在甲醇中用醋酸铵沉淀。
五、清除影响二维电泳图谱的杂质 一方面,沉淀分离蛋白,另一方面除去杂质: 1)盐离子、痕量缓冲液和其它带电荷的小分子。 2)内源性小分子。 3)离子去污剂。裂解液中的SDS会影响第一向电泳,需以 含有兼性离子去污剂、非离子去污剂的裂解液(或重泡涨 液)将 SDS 稀释至终浓度低于 0.25% ,或其它去污剂与 SDS的比率为8:1。亦可用丙酮沉淀方法去除SDS。 4)核酸(DNA, RNA)
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基于质谱分析的蛋白质组学在21世纪,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学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应运而生。
由于蛋白质的复杂性,传统的蛋白质鉴定方法如末端测序等已无法满足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一系列需要。
因此,质谱技术作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一项强有力的工具日趋成熟,并作为样品制备和数据分析的信息学工具被广泛地应用。
质谱技术具有灵敏度、准确度、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能准确测量肽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序列及翻译后修饰、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检测[1],因此质谱分析无可争议地成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必然选择。
1.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是从整体水平上研究细胞内蛋白质的组成、活动规律及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是功能基因组学时代一门新的科学。
包括鉴定蛋白质的表达、修饰形式、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等。
根据研究目的,蛋白质组学可以分为表达蛋白质组学、结构蛋白质组学和功能蛋白质组学。
表达蛋白质组学用于细胞内蛋白样品表达的定量研究。
以绘制出蛋白复合物的结构或存在于一个特殊的细胞器中的蛋白为研究目的的蛋白质组学称为结构蛋白质组学,用于建立细胞内信号转导的网络图谱并解释某些特定蛋白的表达对细胞的作用[2]。
功能蛋白质组学以细胞内蛋白质的功能及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研究目的,通过对选定的蛋白质组进行研究和分析,能够提供有关蛋白质的磷酸化、糖基化等重要信息。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核心就是能够系地的鉴定一个细胞或组织中表达的每一个蛋白质及蛋白质的性能。
蛋白质组学的主要相关技术有双向凝胶电泳、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质谱分析等[2]。
由于蛋白质的高度复杂性和大量低丰度蛋白质的存在,对分析技术提出了巨大挑战,生物质谱技术则是适应这一挑战的必然选择。
2.生物质谱技术质谱是带电原子、分子或分子碎片按质量的大小顺序排列的图像。
质谱仪是一类能使物质离子化并通过适当的电场、磁场将它们按空间位置、时间先后或轨道稳定与否实现质量比分离,并检测强度后进行物质分析的仪器。
博士历考试蛋白质蛋白质组学总结
蛋白质组学内容包括:蛋白质结构、分布。
蛋白质功能、丰度变化。
蛋白质修饰、蛋白质间相互作用、蛋白质与疾病的关联性蛋白质组<proteome)指的是基因编码的全部蛋白质,某一物种、个体、器官、组织乃至细胞的全部蛋白质。
蛋白质组研究的核心是系统识别一个细胞或组织中表达的每一个蛋白质,以确定每个蛋白质的突出特征。
其分析技术包括分离蛋白质和肽的分离科学、识别和定量分析物的分析科学和数据管理及其分析的生物信息学。
蛋白质组的概念与基因组的概念有许多差别,它随着组织、甚至环境状态的不同而改变. 在转录时,一个基因可以多种mRNA形式剪接,并且,同一蛋白可能以许多形式进行翻译后的修饰. 故一个蛋白质组不是一个基因组的直接产物,蛋白质组中蛋白质的数目有时可以超过基因组的数目.研究意义蛋白质是生理功能的执行者,是生命现象的直接体现者,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将直接阐明生命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的变化机制。
蛋白质本身的存在形式和活动规律,如翻译后修饰、蛋白质间相互作用以及蛋白质构象等问题,仍依赖于直接对蛋白质的研究来解决。
虽然蛋白质的可变性和多样性等特殊性质导致了蛋白质研究技术远远比核酸技术要复杂和困难得多,但正是这些特性参与和影响着整个生命过程。
传统的对单个蛋白质进行研究的方式已无法满足后基因组时代的要求。
这是因为:(1> 生命现象的发生往往是多因素影响的,必然涉及到多个蛋白质。
(2> 多个蛋白质的参与是交织成网络的,或平行发生,或呈级联因果。
(3> 在执行生理功能时蛋白质的表现是多样的、动态的,并不象基因组那样基本固定不变。
因此要对生命的复杂活动有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必然要在整体、动态、网络的水平上对蛋白质进行研究Global proteomics:identify and catalog all possible proteins in an organism.Targeted proteomics identify and catalog a subset of proteins involved in a specific pathway, disease ,or other specific facet you wish to study.Structural proteomics . determine the 3-D structure of all proteins蛋白质组研究的三大基本支撑技术:双向电泳技术、计算机图像分析与大规模处理技术以及质谱技术。
植物蛋白组学实验心得体会
植物蛋白组学实验心得体会前言植物蛋白组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通过对植物蛋白质组的研究,揭示了植物生长发育、逆境应答等方面的分子机制。
在这门学科中,蛋白质分离和鉴定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我的本科生物技术课程中,我参加了植物蛋白组学实验,通过实验,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蛋白质分离和鉴定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了实验中的困难和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实验心得和体会。
实验流程实验的流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植物样品的制备2.蛋白质的提取3.SDS-PAGE电泳分离4.蛋白质印迹检测5.质谱分析在这些步骤中,蛋白质的提取和SDS-PAGE电泳分离是最为关键的环节。
蛋白质的提取需要选择合适的提取缓冲液,以充分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使蛋白质能够充分地释放出来。
SDS-PAGE电泳分离需要选择合适的电泳条件,以使蛋白质能够在凝胶中充分分离出来。
实验心得1. 植物样品的制备在植物样品的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样品的新鲜度:新鲜的样品含有更多的蛋白质,能够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样品的处理方式:不同的样品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以充分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
•样品的保存方式:样品需要在低温下保存,以避免蛋白质的降解。
2. 蛋白质的提取在蛋白质的提取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提取缓冲液的选择:不同的样品需要采用不同的提取缓冲液,以充分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
•提取时间的控制:提取时间过长会导致蛋白质的降解,提取时间过短会导致蛋白质的不完全释放。
•提取温度的控制:提取温度过高会导致蛋白质的降解,提取温度过低会导致蛋白质的不完全释放。
3. SDS-PAGE电泳分离在SDS-PAGE电泳分离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凝胶的制备:凝胶的制备需要严格按照配方进行,以保证凝胶的质量。
•电泳条件的选择:不同的蛋白质需要采用不同的电泳条件,以使蛋白质能够在凝胶中充分分离出来。
•凝胶染色的选择:不同的凝胶染色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验需要进行选择。
质谱工作总结
质谱工作总结质谱是一种分析化学技术,通过对样品中离子的质量和电荷比进行测量,可以确定样品的分子结构、成分和含量。
质谱技术在生命科学、药物研发、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质谱工作中,我们经常使用质谱仪器进行样品分析,同时需要进行样品前处理、数据处理和结果解释。
以下是我对质谱工作的一些总结和体会。
首先,质谱工作需要严格的样品处理和准备。
样品的前处理对质谱分析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样品前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样品的提取、纯化、浓缩等步骤,确保样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此外,对于复杂样品的分析,还需要进行样品的分离和富集,以提高质谱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其次,质谱数据的处理和解释是质谱工作中的关键环节。
质谱仪器产生的原始数据需要经过处理和分析,得到样品的质谱图谱。
在质谱数据的解释过程中,需要结合化学知识和仪器操作经验,确定样品的分子结构和成分。
同时,还需要进行质谱数据的定量分析,计算样品中不同成分的含量和浓度。
最后,质谱工作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探索。
质谱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更新的领域,新的仪器和方法不断涌现。
在质谱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分析能力。
同时,还需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合作,与其他领域的专家和研究者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质谱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总之,质谱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有趣的工作,需要严谨的态度和丰富的经验。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质谱分析能力,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数据支持。
希望我们在质谱工作中能够不断进步,为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蛋白质质谱分析报告
浅谈蛋白质质谱分析方法及应用董义龙(单位: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2009级化学教育本科三班,学号:)摘要: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运用质谱法进行蛋白质的分析日益增多,本文简要的综述了肽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质谱分析的特点,方法及蛋白质质谱分析的原理,方式和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着出展望。
关键词:蛋白质质谱分析原理与方法蛋白质是生物体中含量最高,功能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存在于所有生物细胞,约占细胞干质量的50%以上。
作为生命的物质基础之一,蛋白质在催化生命体各种反应进行,调节代,抵御外来物质入侵及控制遗传信息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蛋白质也是生命科学中极为重要的研究对象。
关于蛋白质的分析研究,一直是化学家及生物学家极为关注的问题,其研究的容主要包括分子量测定,氨基酸鉴定,蛋白质序列分析及立体化学分析等。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仪器分析手段的更新,尤其是质谱分析技术的不断成熟,使这一领域的研究发展迅速。
1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1蛋白质组学的产生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人类基因组计划(}Iuman Genome Project,HGP)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认识自身的世纪工程,旨在阐明人类基因组DNA3×109核苷酸序列,希望在分子水平上破译人类所有的遗传信息。
经过各国科学家十几年的努力,HGP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在揭示基因组精细结构的同时,也凸现了基因数量有限性和基因结构的相对稳定性,这与生命现象的复杂和多交性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
这种反差促使人们认识到:基因只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要研究生命现象,阐释生命活动的规律,只了解基因组的结构是远远不够的。
对于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蛋白质进行更全面和深入的研究是目前生命科学研究的迫切需要和重要任务。
后因组时代中功能基因组(Functional Genomics)的研究采用一些新的技术,如微阵列,DNA芯片对成千上万的基因表达进行分析比较,并从基因整体水平上对基因的活动规律进行阐述。
蛋白质组学质谱分析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
蛋白质组学质谱分析
蛋白质组学质谱分析就是利用质谱技术分析研究蛋白质组。
质谱分析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提供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服务。
蛋白质组学
蛋白质组学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所研究的蛋白质组可以是特定条件下特定细胞类型中的蛋白质的集合,可以是来自生物体各种细胞蛋白质组的蛋白质的完整集合,也可以是某些亚细胞生物系统中蛋白质的集合(例如线粒体蛋白质组、病毒蛋白质组)等等。
分析蛋白质比分析核酸序列更加困难,因为只有4种核苷酸用来组成DNA,但至少有20种不同的氨基酸组成蛋白质。
很多方法可以用来
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组或整个蛋白质组,例如双向凝胶电泳、质谱分析、色谱分析等。
其中,质谱分析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是一个关键技术。
蛋白质组学质谱分析
蛋白质组学质谱分析是利用质谱技术分析研究蛋白质组。
蛋白质组学质谱分析研究包括在组学水平上对蛋白质进行鉴定、功能分析、表达差异分析和相互作用分析等。
常用的一些质谱方法包括MALDI(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ESI(电喷雾电离)、PMF(肽质量指纹图谱)和串联质谱等。
以质谱技术为基础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具
有更好的灵敏度、精确度等特点。
质谱工作总结
质谱工作总结
质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技术,它在化学、生物学、药物研发等领域都有着
广泛的应用。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与了质谱工作,并且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在我想将这些总结分享给大家。
首先,质谱工作需要严谨的实验操作和精准的数据处理。
在进行质谱分析时,
我们需要准备样品、仪器设备,并且进行标定和校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对于质谱数据的处理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需要使用专业的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其次,质谱工作需要团队合作和交流。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与其他实验人员、仪器维护人员、数据分析人员等进行密切的合作和沟通,共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质谱工作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质谱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领域,新的仪器设备、分析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不断涌现,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跟上行业的发展和变化。
总的来说,质谱工作是一项需要严谨、合作和不断学习的工作。
通过这段时间
的实践和总结,我对质谱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验技能和专业知识,为质谱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蛋白质组学和质谱分析
蛋白质组学和质谱分析蛋白质组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蛋白质的学问。
它的发展涉及了多个领域,包括化学、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和生物信息学等。
其中,质谱分析是蛋白质组学的一个核心技术,将蛋白质从样品中分离出来,并以质量为标准进行鉴定。
随着技术的发展,质谱分析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蛋白质的表达调控着生物体的许多活动,因此研究蛋白质是研究生命过程的重要途径。
在过去,研究蛋白质主要靠筛选抗体。
虽然这个方法很有效,但它的缺点是只能鉴定已知的蛋白质。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寻找更为普适的分析方法,这便是质谱分析技术的诞生。
质谱分析是质谱技术的一部分,是一种灵敏而多样化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生产制造和医学诊断等领域。
在蛋白质组学中,质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的定量和鉴定中。
质谱技术的核心是分子质量的测定,它通过测量分子的质量和分子离子的形成情况来区分不同分子。
基本的质谱分析过程包括四个步骤:蛋白质提取、蛋白质分离、质谱分析和数据处理。
其中,蛋白质提取和分离是瓶颈环节,影响着质谱分析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在蛋白质组学中,有两种主要的质谱技术,一种是质谱分析,即通过测量分子离子的质荷比来确定分子的分子量。
另一种是蛋白质组学分析,即通过分析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和蛋白质质量分布图谱来确定蛋白质的种类和分子量。
在蛋白质组学分析中,蛋白质分子将被分别分离到电泳芯片的两个维度上,然后根据它们在两个维度上的电泳移动速度来确定它们的质量。
之后,蛋白质质量分布图谱被绘制出来,它们的形态和峰值位置都指示了在分析的样品中存在哪些蛋白质。
质谱分析通常从蛋白质的胶体分离开始。
这里涉及到两种经常使用的胶:聚丙烯酰胺凝胶和二维凝胶。
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蛋白质样品被加入到胶液中,然后胶液被放置在电极之间,使其变成凝胶状。
在二维凝胶中,蛋白质样品首先经过等电聚焦,接着工程师在第二个维度上的SDS-PAGE胶中凝集蛋白质。
当蛋白质样品被分离完毕后,将其送入质谱仪进行分析。
蛋白组学质谱数据分析报告
蛋白组学质谱数据分析报告1. 引言蛋白组学质谱数据分析是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质谱技术可以快速、高效地鉴定和定量蛋白质样本中的成分。
本报告将对蛋白组学质谱数据分析的方法和结果进行详细介绍。
2. 实验设计与方法2.1 样本准备样本准备是蛋白组学研究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XXX细胞系培养物作为样本,经过细胞裂解和蛋白质提取后,采用XXX方法进行样品的预处理。
2.2 质谱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XXX质谱仪进行蛋白质样品的分析。
质谱分析可以将样品中的蛋白质分子通过质量-电荷比(m/z)的测定进行鉴定和定量。
2.3 数据分析蛋白组学质谱数据分析包括鉴定和定量两个主要的步骤。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XXX软件对质谱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具体的数据分析流程如下:1.数据预处理:包括峰提取、去噪、质量校正等步骤,以获得高质量的质谱数据。
2.蛋白鉴定:通过与已知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比对,确定质谱谱图中的峰对应的蛋白质。
鉴定的结果包括蛋白质的名称、序列、覆盖率等信息。
3.蛋白定量:根据质谱峰的相对强度或面积,确定样品中不同蛋白质的含量。
定量结果可以反映样品中蛋白质的相对丰度。
3. 结果与讨论3.1 数据预处理结果经过数据预处理,我们得到了质谱数据的峰列表。
每个峰对应一个蛋白质,通过与已知蛋白质数据库的比对,我们成功鉴定了XXX个蛋白质。
3.2 蛋白鉴定结果经过蛋白鉴定步骤,我们获得了每个鉴定蛋白质的详细信息。
其中包括蛋白质的名称、序列、预测功能等。
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发现XXX蛋白质在样本中的表达量较高。
3.3 蛋白定量结果根据质谱峰的相对强度或面积,我们成功确定了样品中不同蛋白质的含量。
定量结果表明XXX蛋白质在样品中的相对丰度最高,说明其在细胞中的重要作用。
4. 结论通过蛋白组学质谱数据分析,我们成功鉴定和定量了样品中的蛋白质成分。
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细胞的功能和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看完这本蛋白质组学问题秘笈,都可说是学霸本人了(上)
看完这本蛋白质组学问题秘笈,都可说是学霸本人了(上)问题1蛋白质谱鉴定不成功一般有哪些因素?答:质谱鉴定不成功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质谱效果不好,一类是没有可参考的蛋白数据库。
质谱效果不好的原因又可以细分为蛋白点太淡以至于蛋白含量过低(常见银染的点)、蛋白酶解及质谱操作失误等。
要避免这些因素需要尽量取颜色深一些的蛋白点,并且取的蛋白点面积需要适当大一些,对于某些很小但很清晰的蛋白点,取点的时候可适当选择孔径大一些的枪头,把边上空白处适当取到一些也不要紧,避免取点混入其他的蛋白点。
其次,由于没有合适的数据库导致的鉴定效果较差,可以通过更换范围更大的数据库、近缘物种数据库、采用相关研究物种的蛋白、EST数据库等构建本地数据库的方式进行解决。
问题2凝胶内的蛋白样品是否可以长期保存?如何运输?对质谱鉴定有何影响?答:如果保存时间超过一周,可以将蛋白点切取后放入-20℃或者-80℃冰箱保存;如果小于一周,则可以常温保持,基本不会影响后续质谱鉴定效果,运送时常温快递即可。
问题3iTRAQ/TMT技术相对于电泳技术有什么优势?答:2-DGE是伴随着MALDI-TOF技术发展起来的蛋白质分离技术,理论上可以通过等电点(IEF)和分子量(SDS-PAGE)的差异将总蛋白质逐一分开,实际情况并不理想,因为低丰度蛋白无法染色成功而看不见,蛋白翻译后修饰后偏离理论位置等等,一张2-DGE能鉴定到的蛋白质总数最多1000~2000蛋白。
相较于2-DE以及DIGE等基于电泳的技术,iTRAQ/TMT分辨率高,博苑生物进行的细胞样品最多有发现超过6000个蛋白,并且绝大多数蛋白都有定量和定性信息;其次iTRAQ通量高,可以一次最多完成8个样品的实验,如果使用TMT技术最多可以一次完成10个样品的实验,特别适合于多组样品间的同时比较以及生物学过程的动态检测。
最后,鹿明生物提供的iTRAQ完整实验服务中包括iTRAQ/TMT 实验中鉴定到的所有蛋白的定性和定量结果、差异筛选结果、并且免费提供差异蛋白的维恩图分析、聚类分析、热图分析、GO、Pathway、蛋白互作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内容以及中英文双语的分析报告,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免去了数据分析的烦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色谱柱中为什么极性大(盐)的组分要用极性较大的溶剂洗脱吸附柱色谱通常在玻璃管中填入表面积很大经过活化的多孔性或粉状固体吸附剂。
当待分离的混合物溶液流过吸附柱时,各种成分同时被吸附在柱的上端。
当洗脱剂流下时,由于不同化合物吸附能力不同,往下洗脱的速度也不同,于是形成了不同层次,即溶质在柱中自上而下按对吸附剂的亲和力大小分别形成若干色带,再用溶剂洗脱时,已经分开的溶质可以从柱上分别洗出收集;或将柱吸干,挤出后按色带分割开,再用溶剂将各色带中的溶质萃取出来。
常用的吸附剂有氧化铝、硅胶、氧化镁、碳酸钙和活性炭等。
吸附剂一般要经过纯化和活性处理,颗粒大小应当均匀。
对于吸附剂而言,粒度愈小表面积愈大,吸附能力就愈高,但颗粒愈小时,溶剂的流速就太慢,因此应根据实际分离需要而定。
供柱色谱使用的氧化铝有酸性、中性、碱性三种,本实验选择中性氧化铝。
化合物的吸附性与它们的极性成正比,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极性较大的基团时,吸附性也较强。
对氧化铝的吸附性递减:酸和碱 > 醇、胺、硫醇 > 酯、醛、酮 > 芳香族化合物 > 卤代物、醚 >烯 > 饱和烃。
先将要分离的样品溶于一定体积的溶剂中,选用的溶剂极性要低,体积要小。
如有的样品在极性低的溶剂中溶解度很小,则可加入少量极性较大的溶剂,使溶液体积不致太大。
色层的展开首先使用极性较小的溶剂,使最容易脱附的组分分离。
然后加入不同比例的极性溶剂配成的洗脱剂,将极性较大的化合物自色谱柱中洗脱下来.2.反相色谱,是非极性固定相和极性流动相,用于分离非极性或者弱极性物质。
我想请教的是,如果流动相极性偏大,是不是分离效果不好?还有就是如果分离度不好,加大水的比例,延长保留时间,会不会影响到分离效果?对于液相色谱分离,影响因素多,有两点因素最影响分离,第一是物质与流动相的极性,第二个叫洗脱能力:出峰快与慢以及分离效果,用极性来理解出峰顺序,反相色谱一般使用强度因子来表示,一般极性参数大的,强度因子就小,但甲醇与乙腈比较特殊,极性参数甲醇与乙腈分别为5.1与5.8,强度因子却是甲醇3.0,乙腈3.2。
所以说象你上面问的“如果流动相极性偏大,是不是分离效果不好?还有就是如果分离度不好,加大水的比例,延长保留时间,会不会影响到分离效果?”可以这样理解,流动相洗脱能力越强分离越不好。
而对于反相色谱来说,只有两相,一相是有机相,而另一相是水相。
有机相是强洗脱剂,水是弱洗脱剂。
当然有机相中的洗脱能力也是有差别的,按THF,ACN,MEOH顺序。
而不要用极性去理解,那样太复杂了。
有机相比例越大,洗脱能力越强,水相比例越大,洗脱能力越弱,但越容易分离。
3.在反相液相色谱中,固定相的极性小于流动相,洗脱顺序取决于溶质分子的疏水性,疏水性强的保留时间长!4.分析色谱图打开泵和检测器,快跑排除气泡,设置既定流速,稳定一段时间,让基线跑平,用液相针吸取称量融配脱气后的对照(含量已标定),打开定量环将液相针里的液体匀速注入定量环中,拔出针头立刻关闭六通阀,一般随六通阀关闭电脑自动采样,等主峰跑完整后记录其峰面积,一般跑两个对照,每个对照跑两针,共四针。
然后开始注称好溶配脱气后的样,以对照主峰的保留时间来判断样品中目标峰的位置,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供试品中某物质的含量。
X=[S样*K/m 样(1-水分)]*对照品含量%*100 X:供试品的含量(%); S样:供试品的主峰面积; K:单位面积对照品的质量 m样(1-水分):称取供试品折干后的质量(mg); X对:对照品的含量(%)5.什么是共沉淀?共沉淀(coprecipitation),一种沉淀从溶液中析出时,引起某些可溶性物质一起沉淀的现象。
例如,用氯化钡沉淀硫酸钡时,若溶液中有K+、Fe3+存在,在沉淀条件下本来是可溶性的硫酸钾和硫酸铁,也会有一小部分被硫酸钡沉淀夹带下来,作为杂质混在主沉淀中。
2 产生共沉淀的原因有:①表面吸附,由于沉淀表面的离子电荷未达到平衡,它们的残余电荷吸引了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
这种吸附是有选择性的:首先,吸附晶格离子;其次,凡与晶格离子生成的盐类溶解度越小的离子,就越容易被吸附;离子的价数愈高、浓度愈大,则愈容易被吸附。
吸附是一放热过程,因此,溶液温度升高,可减少吸附。
②包藏,在沉淀过程中,如果沉淀剂较浓又加入过快,则沉淀颗粒表面吸附的杂质离子来不及被主沉淀的晶格离子取代,就被后来沉积上来的离子所覆盖,于是杂质离子就有可能陷入沉淀的内部,这种现象称为包藏,又叫吸留。
由包藏引起的共沉淀也遵循表面吸附规律。
例如,在过量氯化钡存在下沉淀硫酸钡时,沉淀表面首先吸附构晶离子Ba2+;为了保持电中性,表面上的Ba2+又吸引Cl-;如果晶体成长很慢,溶液中的硫酸钡将置换出大部分Cl-;如果晶体成长很快,则硫酸钡来不及交换Cl-, 就引起较大量的氯化钡的包藏共沉淀。
因为硝酸钡比氯化钡的溶解度小,所以钡的硝酸盐比氯化物更易被包藏。
③生成混晶,如果晶形沉淀晶格中的阴、阳离子被具有相同电荷的、离子半径相近的其他离子所取代,就形成混晶。
例如,当大量Ba2+和痕量Ra2+共存时,硫酸钡就可和硫酸镭形成混晶同时析出,这是由于二者有相同的晶格结构,Ra2+和Ba2+的离子大小相近的缘故。
共沉淀现象是玷污沉淀的主要因素,要通过沉淀反应在溶液中获得绝对纯的沉淀是不可能的。
在重量分析中,总是设法减少共沉淀的影响。
洗涤和陈化是经常采取的措施,它们虽然对减少混晶共沉淀无能为力,却可以有效地减少表面吸附和包藏引入的杂质。
改变杂质离子存在形式,降低沉淀速度,或采用均相沉淀,都是经常采取的措施,如这些方法不能奏效,还可采取再沉淀的方法。
4 共沉淀分离法共沉淀分离法是富集痕量组分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利用溶液中主沉淀物(称为载体)析出时将共存的某些微量组分载带下来而得到分离的方法。
例如,在痕量Ra2+存在下将硫酸钡沉淀时,几乎可载带下来所有的Ra2+;当氯化银沉淀时,可将溶液中极微量的金收集起来,予以富集。
6.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可以:(1)测定两种目标蛋白质是否在体内结合;(2)确定一种特定蛋白质的新的作用搭档;(3)分离得到天然状态的相互作用蛋白复合物。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是以抗体和抗原之间的专一性作用为基础的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
是确定两种蛋白质在完整细胞内生理性相互作用的有效方法。
其原理是:当细胞在非变性条件下被裂解时,完整细胞内存在的许多蛋白质-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被保留了下来。
如果用蛋白质X的抗体免疫沉淀X,那么与X在体内结合的蛋白质Y也能沉淀下来。
目前多用精制的proreinA预先结合固化在argarose的beads上,使之与含有抗原的溶液及抗体反应后,beads上的proreinA就能吸附抗原达到精制的目的。
这种方法常用于测定两种目标蛋白质是否在体内结合;也可用于确定一种特定蛋白质的新的作用搭档。
7.重量分析(gravimetric analysis)化学分析中的一种定量测定方法,指以质量为测量值的分析方法。
将被测组分与其他分离,称重计算含量。
精确到0.1-0.2%,对低含量组分测定误差较大,尽量避免用,又称重量法。
gravimetric analysis 沉淀法、气化法、电解法例如欲测定一种水溶液试样中的某离子含量,可在适当条件下将其中欲测的离子转变为溶解度极小的物质而定量析出,再经过滤、洗涤、干燥或灼烧成为有一定组成的物质,冷至室温后称重,即可定量地测定该离子的含量。
8.表面吸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通过分子间引力(即范德华力)吸附称为物理吸附;化学作用,生成化学键为化学吸附。
离子交换实际上也是一种吸附。
吸附过程是非均相过程,一相为流体混合物,一相为固体吸附剂。
气体分子从气相吸附到固体表面,其分子的自由能会降低,与未被吸附前相比,其分子的熵也是降低的,据热力学定律:△G=△H-T△S。
固体表面有吸附水中溶解及胶体物质的能力,比表面积很大的活性炭等具有很高的吸附能力,可用作吸附剂。
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并非不相容的,而且随着条件的变化可以相伴发生,但在一个系统中,可能某一种吸附是主要的。
9.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PTM)是指蛋白质在翻译后的化学修饰。
胺基酸的翻译后修饰会附在蛋白质其他的生物化学官能团(如醋酸盐、磷酸盐、不同的脂类及碳水化合物)、改变胺基酸的化学性质,或是造成结构的改变(如建立双硫键),来扩阔蛋白质的功能。
再者,酶可以从蛋白质的N末端移除氨基酸,或从中间将肽链剪开。
举例来说,胰岛素是肽的激素,它会在建立双硫键后被剪开两次,并在链的中间移走多肽前体,而形成的蛋白质包含了两条以双硫键连接的多肽链。
其他修饰,就像磷酸化,是控制蛋白质活动机制的一部份。
蛋白质活动可以是令酶活性化或钝化。
翻译后修饰包括以下加入官能团的反应:乙酰化——通常于蛋白质的N末端加入乙酰。
烷基化——加入如甲基或乙基等烷基。
甲基化——烷基化中常见的一种,在赖氨酸、精氨酸等的侧链氨基上加入甲基。
生物素化——用生物素附加物令保存的赖氨酸酰化。
谷氨酸化——在谷氨酸与导管素及其他蛋白质之间建立共价键。
甘氨酸化——在一个至超过40种甘氨酸与导管素的C末端建立共价键。
糖化——将糖基加入天冬酰胺、羟离氨酸、丝氨酸或苏氨酸,形成糖蛋白。
异戊二烯化——加入如法呢醇及四异戊二烯等异戊二烯。
硫辛酸化——附着硫辛酸的功能性。
磷酸泛酰巯基乙胺基化——像在脂肪酸、聚酮、非核糖体肽链及白氨酸的生物合成中,从乙酰辅酶A加入4'磷酸泛酰巯基乙胺基。
磷酸化——加入磷酸根至丝氨酸、酪氨酸、苏氨酸或组氨酸。
硫酸化——将硫酸根加入至酪氨酸。
硒化C末端酰胺化 2 加入其他蛋白质或肽编辑干扰素激活基因化——与干扰素激活基因15(ISG15)蛋白质建立共价键。
小泛素相关修饰化——与小泛素相关修饰子蛋白建立共价键。
泛素化——与泛素建立共价键。
3 改变氨基酸的化学性质编辑瓜氨化——将精氨酸转为瓜氨酸。
脱氨化——将谷氨酰胺转为谷氨酸或将天冬酰胺转为天冬氨酸。
结构改变双硫键——与两个半胱氨酸的氨基酸建立共价键。
分解蛋白质——将蛋白质的肽键剪开。
10.亲和色谱法( affinity chromatography),将相互间具有高度特异亲和性的二种物质之一作为固定相,利用与固定相不同程度的亲和性,使成分与杂质分离的色谱法。
例如利用酶与基质(或抑制剂)、抗原与抗体,激素与受体、外源凝集素与多糖类及核酸的碱基对等之间的专一的相互作用,使相互作用物质之一方与不溶性担体形成共价结合化合物,用来作为层析用固定相,将另一方从复杂的混合物中选择可逆地截获,达到纯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