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主要建筑作品范例分析共58页文档
贝聿铭案例分析页PPT文档
1 重复性的细部构 造 ,形成巨大的 几何 形体
2 玻璃与钢材的结合, 使自然光线得以最 充分的利用。夜间 灯光的投射,使得 他成为卢 巴黎卢浮宫门前的 透明金字塔1989年
大师一生都在忙碌的 创作,把这份科学与 艺术相结合的美带入 人们的生活。建筑与 自然相融合的空间理 念,主导着贝聿铭一 生的作品,这些作品 的共同点是内庭,内 庭将内外空间串连, 使自然融于建筑。人 们行径在他设计的建 筑中,自然的阳光透 过窗棂交织的光影仿 佛能让周围的线条流 动起来。
伊弗森美术的混泥土墙面 混入了当地花岗岩的碎石 骨材,外表经过锥击的特 殊处理,斜向的凹凸纹理, 让地方特色不留痕迹的流 露。 伊弗森美术馆中“井”字 形组织展览空间是环绕主 体空间,当人们到达美术 馆2楼,可以看到中庭却 不能穿越,人们只能环绕 这个空间,就象岭南庭园 中的水面一样,正是通过 对空间的环绕,可获取最 大限度的信息量。另外美 术馆不同的展厅角部的连 接与庭园中角部的转折在 本质上是一致的。尽管贝 聿铭赋予伊弗森美术馆以 强烈的现代几何特征,但 是它的空间观念却与中国 庭院十分接近。”
贝聿铭(Ieoh Ming Pei)(1917-)
贝聿铭(Ieoh Ming Pei) (1917-)简介
贝聿铭,美籍华人, 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 师,他为我国设计了 北京香山饭店、中国 银行总部大厦,香港 的中国银行大厦等。 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 院合作,为中国培养、 培训建筑设计师,为 推进中国建筑现代化 作出重要贡献。
建筑物有中国山水画 般的寂与静。
简化了的形式语言
多用光影线条变化 丰富室内空间 采用 现今建筑材料,诠释 江南风景园林
大量采用园林的借景 框景 庭园理水等涉 及手法
光,是建筑的色彩。 让光线来设计是建筑 师贝聿铭的名言。罗 浮宫的金字塔入口就 把大量的光线引入死 气沉沉的博物馆里, 让过去的历史晒晒今 天的阳光
贝聿铭最著名建筑作品 [贝聿铭和他的建筑作品]
贝聿铭最著名建筑作品 [贝聿铭和他的建筑作品]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祖籍苏州,美籍华人建筑师。
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
其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
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
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实为卢浮宫博物馆入口,巴黎地标性建筑之一。
正如贝氏所称:"它预示将来,从而使卢浮宫达到完美。
" 玻璃金字塔塔高21米,底宽34米,四个侧面由673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一千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换而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1985年破土动工,以每4天盖一层楼的速度拔地而起。
整座超级建筑结构在16个月内完成。
”并成为香港地标性建筑。
共70层,高367.4米,这座银光闪闪的摩天大楼,其外形正如贝聿铭所形容,像是雨后春笋—中国传统文化中希望和进步的象征。
即使如今中环超高建筑林立,亦难掩其锋芒。
北京香山饭店。
贝聿铭说:“香山饭店在我的设计生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下的功夫比在国外设计有的建筑高出十倍”。
饭店只用了白、灰、黄褐三种颜色,室内室外都和谐高雅。
因为重复运用了正方形和圆形两种图形,建筑产生了韵律。
后花园内远山近水、叠石小径、高树铺草布置得非常得体,既有江南园林精巧的特点,又有北方园林开阔的空间。
并考虑到香山幽雅的环境以及众多历史文物,刻意设计成与周边环境因素融合起来的特别形式。
北京香山饭店。
贝聿铭说:“香山饭店在我的设计生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下的功夫比在国外设计有的建筑高出十倍”。
饭店只用了白、灰、黄褐三种颜色,室内室外都和谐高雅。
因为重复运用了正方形和圆形两种图形,建筑产生了韵律。
贝聿铭主要建筑作品范例分析
•
他设计的许多大型建筑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位于
华盛顿市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法国巴黎卢浮宫扩
建工程、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大厦等作品为世界建筑史
留下经典杰作。
• 1999年在北京建成的中国银行总部大厦是贝聿铭建筑 设汁生涯中的最后一项大型建筑设计项目,耗时七年 ,大楼的一砖一木,一水一石皆凝聚着他的心血。
• 这座历时15年的建筑,由于其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 高超,在美国建筑界引起了轰动,被公认为美国建筑史上 最佳杰作之一。美国建筑界于是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 ”,并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就此,贝 聿铭开始跻身世界级建筑大师之列。
• 肯尼迪图书馆选址的时候,本是选在哈佛大学的,不知是 什么原因,也许来自哈佛大学本身,也许是剑桥市政府, 可能由于怕太多参观者所嚼的口香糖会弄脏了环境,总之 ,最终被拒绝。最后偶然找到了多切斯特海滨的一片垃圾 场,就是这个垃圾场,无意中成就了贝聿铭的杰作,如今她 被公认为波士顿的一大最佳风景名胜。
该大厦楼内有园,似北京四合院,园内水池中 自云南石林采来的黑石分布有致,两侧竹丛相 映成趣,在空间组织上将中国传统设计手法运 用得十分精到。
• 贝聿铭认为:“建筑是一种社会艺术的形式。” • 贝聿铭具有统观全局的设计思想,他说:“建筑设计中有三点
必须予以重视:首先是建筑与其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与形 式的处理;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
贝聿铭从造型入手,为该 馆设计了大小、高度都不 相同的10个展览室。最大 的是50尺见方的雕塑院。 在雕塑院西北部,有一个 旋转的楼梯,是整个雕塑 院的中心。伊弗森美术馆 院长认为旋转楼梯是全馆 最“夸张”的地方。
伊弗森美术造型主题 是高低差异的四方大 盒为主。展览室以展 画为主,所以以人工 采光为主,被展览室 包围的雕塑庭,边缘 有两道边窗,自然光 从屋顶边缘洒入。
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部分作品赏析
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部分作品赏析贝聿铭名言精选✧建筑是有生命的,虽然它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
✧人类只是地球上的匆匆过客,唯有城市将永久存在。
✧让光线来设计。
✧“一个城市,并不等于就是一堆建筑物,相反的,是由那些被建筑所围圈,所划分的空间构成。
”✧如果房间与自然隔绝的话,就无异于坟墓。
贝聿铭简介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
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
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
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935年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
他喜好的材料只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
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他的工作对建筑理论的影响基本局限于其作品本身。
贝聿铭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
1983年,他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建筑奖。
作品风格在美国的许多大城市中,都有贝聿铭的“作品”。
他设计的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被誉为美国建筑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还有丹佛市的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纽约市的议会中心,也使很多人为之倾倒。
费城社交山大楼的设计,使贝聿铭获得了“人民建筑师”的称号。
在贝聿铭设计的那么多的建筑物中,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大厅最令人叹为观止。
美国前总统卡特称赞说:“这座建筑物不仅是首都华盛顿和谐而周全的一部分,而且是公众生活与艺术之间日益增强联系的艺术象征。
”贝聿铭的作品不仅遍布美国,而且分布于全世界。
我国北京西山有名的香山饭店,也是贝聿铭设计的,它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之大成,设计别具一格。
1984年5月间,美国在凤凰城举行建筑学会年会,几百名建筑师和来宾,从500个候选建筑物中选出13个建筑物授予年度荣誉奖,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名列榜上。
贝聿铭作品分析
• 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主导贝氏一生的作品,如
伊弗森美术馆,狄莫伊艺术中心与康乃尔大学姜森美术 馆等。这些作品的共同点事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 自然融于建筑。到晚期内庭依然是贝氏作品不可或缺 的元素之一,唯在手法上更着重在自然光的投入,使 内庭成为光庭,如香山饭店的常春厅,巴黎卢浮宫的 玻璃金字塔与比华利山庄创意艺人经济中心。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为了使这座建筑物能够同周围环境构成高度谐调的景色贝聿铭精心构思创造性地把不同高度不同形状的平台楼梯斜坡和廊柱交错相连给人以变幻莫测的感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主导著贝氏一生的作品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透过大厅开敞部分还可以看到周围建筑厅内布置树木长椅通道上也布置一些艺术品自然光经过天窗上一个个小遮阳镜折射漫射之后落在华丽的大理石墙面和天桥平台上非常柔和
•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
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出生于民初广东 省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 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聿铭 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 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 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 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香港 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近期作品有卡 达杜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贝聿铭
Ieoh Ming Pei
Logo
• • • • • • • • • • •
中文名: 贝聿铭 外文名: Ieoh Ming Pei 国籍: 美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广东广州 出生日期: 1917年 职业: 建筑师 艺术家 毕业院校: 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 主要成就: 设计香港中银大厦 获普利兹克奖 代表作品: 香港中银大厦;北京香山饭店; 日本美秀美术馆
贝聿铭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分析
玻璃金字塔的外表面采用高强度、高 透光的玻璃材料,内部则采用反射玻 璃和钢化玻璃等材料,以确保结构的 坚固和安全。
03
玻璃金字塔与卢浮宫的融 合
地理位置与环境
玻璃金字塔位于卢浮宫中央广场,是进入卢浮宫 的主要入口之一。
金字塔周围环境与卢浮宫古典建筑形成鲜明对比, 突显了其现代感。
金字塔的设计考虑到了周围的环境,如树木、喷 泉等,使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功能价值
玻璃金字塔内部是一个大型的博 物馆入口和接待区,为游客提供 了便利的参观体验。
美学观点
不同人对玻璃金字塔的美学评价 不同,有些人认为它与周围环境 不协调,有些人则认为它是一件 令人惊叹的作品。
对后世建筑的影响
1 2 3
建筑设计理念
玻璃金字塔的设计理念对后世建筑产生了影响, 许多现代建筑开始尝试将古典与现代元素相结合。
04
作品遍布世界各地,包括 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银 大厦、苏州博物馆等。
贝聿铭的主要作品
01
波士顿汉考克大厦
02
香港中银大厦
03
法国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04
北京香山饭店
02
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设 计
设计背景
历史背景
文化背景
卢浮宫作为世界著名的博物馆,拥有丰富的 艺术藏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建筑 结构已无法满足现代展示和参观需求。
01
03
此外,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高, 玻璃金字塔可能会成为更加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对象,
得到更加严格的保护和管理。
04
未来,玻璃金字塔可能会成为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公共 空间,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参与和互动。
THANKS
感谢观看
贝聿铭部分经典作品分析
贝聿铭部分经典作品分析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建筑物四十余年来始终秉持著现代建筑的传统,贝聿铭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招取宠,建筑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
他持续地对形式,空间,建材与技术研究探讨,使作品更多样性,更优秀。
他从不为自己的设计辩说,从不自己执笔阐释解析作品观念,他认为建筑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
本文着重介绍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的部分经典建筑作品。
一、澳门科技馆澳门科学馆占地面积六万二千平方米,于2009年竣工。
主体由一个倾斜的圆锥体、一个半球体和一个菱形的基座组成,这三部分的功能分别是展览厅、天文馆和会议中心。
建筑物的外墙以银灰色的金属铝板饰面,并有玻璃幕墙的设计,主要是引入自然光线到科学馆之内,充分显示出善用天然资源,辅以深色的花岗岩,从远处眺望,外形科学味甚浓,贯彻贝氏喜爱几何图案的建筑风格。
从而体现了科学、环保的设计理念。
展览中心是整个建筑的核心,由一个倾斜圆锥体及其顶部的一个斜切圆柱体所组成。
展厅地面以下建有机电房及物资储存地,至三楼有设有14个展览厅,四楼及五楼分别是观景亭及观景台。
展览中心内部还设有咖啡厅、精品店等休闲消费场所。
会议中心曾称多功能厅,以菱形为基座,划分为设备区和多功能活动区。
天文馆主体构造由一个直径为19.35 m的圆柱及半球形的屋顶组成。
馆内一楼为半圆形的电设备机房,二楼是一个多功能的环幕影院。
裙楼是科学馆的附属配套建筑,由商店、咖啡室、售票处、办公室大厅等组成,与展览中心、天文馆、多功能厅及室外扶手电梯有走道相通。
裙楼正门入口的雨篷为钢质,呈双伞形,并以玻璃幕墙作为顶盖。
二、美国国家美术馆美国国家美术馆(即西馆)的扩建部分,1978年落成。
它包括展出艺术品的展览馆、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
贝聿铭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西北部面积较大,是等腰三角形,底边朝西馆,以这部分作展览馆。
东南部是直角三角形,为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
贝聿铭主要建筑作品范例分析
荣誉与奖项
评价与争议
尽管备受赞誉,中银大厦也引发了一 些关于其与周围环境关系的争议。
中银大厦获得了多项国际建筑奖项, 如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奖。
04
范例分析:法国卢浮宫金字塔
设计理念与背景
贝聿铭受法国总统密特朗邀请,为卢浮宫改造设计一座玻璃 金字塔。他希望通过现代设计语言,将古典与现代相结合, 为卢浮宫增添新的活力。
尽管存在争议,但法国卢浮宫金字塔无疑是贝聿铭的杰作之一。它不仅展示了贝 聿铭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独特见解,也为法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贡 献。
05
范例分析:苏州博物馆
设计理念与背景
设计理念
贝聿铭在设计苏州博物馆时,秉持着 “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旨 在将传统与现代元素融合,同时保持 与苏州古城风貌的协调。
06
总结与启示
贝聿铭建筑作品的共性特点
创新性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在形式、结构和材料方面都展现出独特 的创新性。他善于运用几何图形和自然光线,创造出令人 惊叹的空间效果。
文化融合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尤其是与当地 文化的结合。他通过巧妙的设计,使建筑成为文化交流的 桥梁。
可持续性
在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的今天,贝聿铭的建筑作品也展现出 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他运用自然通风、采光等设计,降 低能耗,实现绿色建筑。
背景
苏州博物馆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苏 州,是收藏、展示、研究苏州历史、 文化、艺术的重要场所。贝聿铭受邀 设计新馆,以回应苏州传统园林的精 髓和现代建筑的创新。
建筑特色与风格
特色
苏州博物馆以“山水诗画、园林之城 ”为设计主题,巧妙地将山水、诗、 画、园林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建 筑中,展现了独特的东方美学。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赏析
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 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与拙政 园和太平天国忠王府毗邻。 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 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 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 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 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 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 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 的统一色彩和纹理。
苏州博物馆
主要作品
■1998年 - 摇滚音乐名人堂,俄亥俄州 克利夫兰 ■2002年 - 2006年,苏州博物馆,中国江苏苏州 ■2004年 - 中国驻美大使馆,华盛顿特区 ■2006年 - 澳门科学馆,中国澳门 ■2006至08年 -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卡达杜哈 ■2010年2月11日,伦敦将为一个人专门举行颁奖典礼——93岁的贝聿铭获英 国皇家金质奖章。他偏爱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他设计的建筑,一座都没 倒
香港中银大厦
中银大厦设计灵感源自竹子的 “节节高升”,以平面为例,大 楼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 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 度不同,如同节节上升的竹子, 象徵著力量、生机、茁壮和锐 意进取的精神,对于银行而言, 其中的含意也不言而喻。
香港中银大厦
在中银大厦的设计中,贝聿 铭采用了严格的“模数 制” ,所有的模数都基于 装修,所以在设计中采用 了以建筑面作为设计面, 结构后退这样一个方式: 主要空间的轴线都与装修 线对齐,而与结构没有任 何直接的关系。
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 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 顶景观一一飞檐翘角与 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 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 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 新的几何效果。玻璃屋 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 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 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 观者提大型玻璃金字塔 的南北东三面还有三座 五米高的小玻璃金字塔 作点缀,与七个三角形喷 水池汇成平面与立体几 何图形的奇特美景。人 们不但不再指责他,而 且称“卢浮宫院内飞来 了一颗巨大的宝石”。
贝聿铭作品分析
照片欣赏
小田 @
平面空间上的处理
贝氏在平面布局上,沿用中轴线这一具有永续生 命力的传统。院落式的建筑布局形成了设计中的 精髓:入口前庭很少绿化,是按广场处理的,这 在我国传统园林建筑中是没有的,但着眼于未来 旅游功能上的要求;后花园是香山饭店的主要庭 院,三面被建筑所包围,朝南的一面敝开,远山 近水,叠石小径,高树铺草,布置得非常得体, 既有江南园林精巧的特点,又有北方园林开阔的 空间;由于中间设有“常春四合院”,那里有一 片水池,一座假山和几株青竹,使前庭后院有了 连续性。
香山饭店
地理位置:
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公园内西客站
小田 @
作品分析:香山饭店
• 香山饭店建筑独具特色, • 一九八四年曾获美国建筑 学会荣誉奖,整座饭店凭 借山势,高低错落,蜿蜒 曲折,院落相间,内有十 八景观,山石,湖水,花 草,树木,与白墙灰瓦式 的主体建筑相映成趣,饭 店大厅面积八百余平米, 阳光透过玻璃屋顶泻洒在 绿树茵茵的大厅内明媚而 舒适。
看起来似乎简单,但最难做到。
小田 @
小田 @
贝聿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品分析
贝聿铭及作品分析
• 简介 • 贝律铭,世界级建筑大师,美 籍华人贝律铭先生,与法国华 人画家赵无极、美籍华人作曲 家周文中,被誉为海外华人的” 艺术三宝”。 • 代表作品:约翰· 肯尼迪图书馆;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香山
饭店
小田 @
其作品
小田 @
小田 @
内部空间
饭店拥有285套多种类型的客房,客房内实现宽
带上网,500个床位,房间宽敞明亮,设施完备。
店内还有风格迥异的中,西餐厅,宴会厅,咖啡
吧,商场,商务中心。康乐中心有保龄球,沙狐
贝聿铭建筑设计作品探析
贝聿铭建筑设计作品探析贝聿铭先生说过:“建筑设计中有3点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先是建筑与其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形式的处理,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正是对第一点,前辈大师们是不够重视的。
” 可见如何针对不同的建筑地点、周围的地域环境等做出合理的建筑设计,一直是贝聿铭注重考虑的问题之一。
单纯地从建筑的角度上讲,建筑和建筑之间需要形成一种张力和联系,从环境和地域来讲,建筑和所属地区的特征更需要形成一种“场”的概念,从而达到城市的整体面貌和格局的协调性。
本文选取贝聿铭作品中的苏州博物馆,北京香山饭店和巴黎卢浮宫金字塔为例,来探析贝聿铭是如何针对地域性的特征进行合适的建筑设计的。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
1918年其父亲出任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总经理,他在香港度过他的童年,入读圣保罗书院。
1927年父亲调职举家搬至上海,住在有名的苏州园林狮子林当中。
初中就读上海青年会中学,高中毕业自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后来赴宾州大学攻读,因为认为自己没有画图的天赋而转读麻省理工学院,贝氏埋首于图书馆,努力吸收欧洲近代建筑相关的资讯,柯布西耶的作品是他最醉心的,日后他的作品所呈现的雕塑性 ,就是深受柯布西耶的影响。
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主导著贝氏一生的作品,如全国大气研究中心,伊弗森美术馆、狄莫伊艺术中心雕塑馆与康乃尔大学姜森美术馆等。
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内庭,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
到晚期内庭依然是贝氏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唯独在手法上更注重自然光的投入,使内庭成为光庭,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氏的名言。
贝聿铭说“建筑和艺术虽然不同,但实质上是一致的,我的目标是寻求二者的和谐统一。
” 贝聿铭先生不止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学家,更是以为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善于运用传统的建筑艺术,他认为现代建筑必须源于他们自己的历史根源,就好比是一棵树必须起源于土壤中,互传花粉需要时间,直到被本土环境所接受,但他又不拘泥于传统,而是将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化新技术的完美的结合,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贝聿铭建筑生涯介绍及其作品分析课件
• 1983年,卢浮宫有7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独立的。因为相互竞争着 空间和资金,每个部门的馆长甚至不相往来。因此在重修时,贝聿 铭建筑团队努力让7个部分统一成一个建筑物。
• 贝聿铭不知道密特朗总统有无意识到这个挑战的严峻性。但贝聿铭 团队最终让它们在建筑上统一成了整体。
• 从1990年开始,贝聿铭不那么在乎建筑物的造型了。设计一个独特 的建筑造型对贝聿铭不再是件难事。贝聿铭开始研究各种文明。这 也为苏州博物馆以及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设计做好了准备。
学习交流PPT
8
晚年经历
• 晚年的贝聿铭仍然接收了多个项目,例如卢浮宫玻璃金字塔、中银 大厦、苏州博物馆和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 1980年,法国总统密特朗邀请贝聿铭翻修卢浮宫,贝聿铭认为设计 的东馆只跟其相差40年,但卢浮宫有着800年的历史,卢浮宫玻璃金 字塔的设计对于贝聿铭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 1979年,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中国政府邀请贝聿铭设计香山饭店。 贝聿铭根据自己的一贯想法———“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承德等地,寻找灵感, 搜集素材,最后采取了建筑一系列不规则院落的布局方式,使香山 饭店与周围的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成为具有浓郁中国风 格的建筑。香山饭店的规模不算大,但“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 的精华”。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在美国空军服役三年。
贝聿铭部分经典作品分析
贝聿铭部分经典作品分析一、艺术特点贝聿铭光线特点光是建筑的色彩,“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氏的名言。
在他的作品中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巴黎卢浮宫金字塔的入口把大量的光线引入死气沉沉的博物馆,让过去的历史晒晒今天的太阳。
透过透明的玻璃,投射在空间与墙体、地面上,形成光的庭院。
“光很重要。
没有了光的变幻,形态便失去了生气,空间便显得无力。
”光是贝聿铭在开始一项建筑时首先考虑的问题。
贝聿铭玻璃钢材由于玻璃自身的特性——透明、反射,并且玻璃透明不至于遮挡减损原建筑物的立面,不仅符合贝氏对阳光的追求,更能够从视觉上以及空间原理上使得原有的建筑群不会被削弱,并且能使设计者的建筑思想得到充分表现,加上光线和人的运动,整个空间被赋予了活力。
自然光线穿过透明的玻璃材料倾泻到室内,给室内的一切带来温暖和灵动之感,网状钢材不仅起到了支撑、承载的作用。
贝聿铭巧用混凝贝氏注重于混凝土的研究, 挖掘它的受力特征与视觉表现力, 在建筑设计中将结构与装饰融为一体, 忠实于材料的质感表现力, 从而将对混凝土的应用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作品中, 时常可以看到其充分利用混凝土可塑性的特点, 做出富有雕塑感的螺旋楼梯。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伊弗森美术馆内庭的螺旋梯,我们完全可以将之视为一座可以供人上下行走的雕塑。
贝还在埃佛森美术馆、达拉斯市政厅建筑中充分展示了混凝土适于悬挑的力学性能。
贝聿铭几何构造贝聿铭在发展现代主义建筑的几何构成上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如果说密斯、柯布西耶在提炼几何性上作出了成绩的话, 那么贝聿铭则在继承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基础上丰富了几何构成, 从而为流于僵化的现代主义建筑开拓了新的道路。
贝以他丰富多彩的建筑作品, 向人们表明, 现代主义仍是有活力的, 它决不是一种机械主义, 而是同样可以呈现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
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建筑物四十余年来始终秉持著现代建筑的传统,贝聿铭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招取宠,建筑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
贝聿铭建筑生涯介绍及其作品分析
晚年经历
晚年的贝聿铭仍然接收了多个项目,例如卢浮宫玻璃金字塔、中银大 厦、苏州博物馆和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1980年,法国总统密特朗邀请贝聿铭翻修卢浮宫,贝聿铭认为设计的 东馆只跟其相差40年,但卢浮宫有着800年的历史,卢浮宫玻璃金字 塔的设计对于贝聿铭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1983年,卢浮宫有7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独立的。因为相互竞争着 空间和资金,每个部门的馆长甚至不相往来。因此在重修时,贝聿铭 建筑团队努力让7个部分统一成一个建筑物。
2009年,贝聿铭还参与了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设计。贝聿铭去了埃及 和中东的其他国家寻找的伊斯兰教文化的最佳表达,他发现无论是叙 利亚大马士革的伊斯兰建筑物,还是土耳其的建筑物,都有着其他宗 教的痕迹,不再是纯粹的伊斯兰表达方式。
在开罗贝聿铭在图伦清真寺得到了启示,图伦清真寺对我的作品的影 响最大:用于洗礼的喷泉外有三条双层的走廊;主体建筑的外延式几 何图形的演进,从八角形到四边形再到圆形。贝聿铭最终掌握了伊斯 兰文化的精华,从而完成了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设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在美国空军服役三年。
1944年贝聿铭退役,进入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1945年,贝聿铭留校受聘为设计研究所助理教授。
1948年贝聿铭从纯学术的象牙之塔进入实际的建筑领域,纽约市极有眼光 和魄力的房地产开发富商威廉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首次聘用 中国人贝聿铭为建筑师,担任他创办的韦伯纳普建筑公司的建筑研究部主 任。他们合作达十二年之久。十二年中,贝聿铭为柴根道夫的房地产公司 完成了许多商业及住宅群的设计,也做不少社会改建计划。贝聿铭还为母 校麻省理工学院设计了科学大楼,为纽约大学设计了两栋教职员工住宅大 厦。这一切,使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初露头角,也奠定了他此后数十年的 事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