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发展和创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思考(一)
马哲论文: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
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摘要: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典著作《资本论》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在政治经济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既有科学性,又有局限性。
把生产领域扩展到精神生产领域、服务生产领域和社会公务劳动的研究层面上是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必要条件。
只有这样,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才能反映当代经济发展的实际和要求,真正地做到与时俱进,继续发挥着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拓宽生产领域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在德国汉堡正式出版。
这一巨著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诞生,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并且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最为全面的科学论证。
《资本论》全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卡尔·马克思经济学说中最主要的著作,被奉为工人阶级革命的“圣经”。
它是一部融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为一体,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是人类思想史上不配的理论丰碑,更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巅峰之作。
[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生和发展,揭露了它的内在本质和矛盾,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和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其基础是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根据这一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科学地论证了无产阶级必然要为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和消灭人剥削人的现象而斗争。
《资本论》以深沉犀利的笔触揭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普遍规律,对资本主义及其辩护士进行了严厉的指控,是具有鲜明的党性的著作。
因此,《资本论》也是一部天才的哲学著作,同时,以其对英国社会经济历史的高度概括又可称得上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
就这部书的历史意义,恩格斯曾有过这样评价:“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
论析新时期劳动价值论的创新和发展(一)
论析新时期劳动价值论的创新和发展(一)论文关键词:劳动价值论;市场经济;理论创新论文摘要:根据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我们必须结合当前情况不断地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
要将坚特和发展两者统一起来,既要深刻、全面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由要深化和发展的劳动价值论。
新时期的劳动价值论必须具有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双重特征,同时符合劳动价值论的一般规定。
人类社会和经济环境都处在永恒地发展中,因而任何反映社会规律的科学理论都不是永恒的,也应处于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之中。
因此,在新时期重新认识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劳动在其发展中会突破其一般性的规定性,出现不同的历史特点和发展特征。
作为反映和概括抽象劳动发展规律的劳动价值论,也应当有它的不同的理论形态。
一、新时期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新特点(一)生产劳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生产劳动所覆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比重越来越大。
马克思曾依据不同的标准,对劳动范畴进行了一系列区分。
但他们把自己研究、考察的重点放在物质生产部门,这也是当时的条件所限定的。
在当代市场经济中,金融、保险、通讯等服务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比重越来越高。
现在,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已招生产性劳动的范畴扩大到那些为物质生产者生活服务的,并通过市场进行交换的劳动上。
(二)劳动主体的队伍多元化劳动者是劳动的主体,也是劳动的执行者。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所研究的劳动主体,主要是私有制下的商品生产者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雇佣工人。
在崇尚多元化的今天,社会主义劳动的主体也发生一些变化。
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动价值论研究的劳动主体对象与传统意义上的对象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既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主体,也有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主体,还有为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中介服务的劳动主体。
谈谈你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解
谈谈你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他在《资本论》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劳动价值论旨在解释商品价值的产生和决定,揭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剥削和阶级矛盾。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首先从商品的性质出发,将商品定义为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方面构成的物品。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对人们的有用性,而价值则是商品在交换中所体现的一种社会关系。
而商品的价值是由其中所包含的劳动量来决定的。
马克思强调,社会必须通过劳动来生产和维持自身的生活,因此所有商品的价值都是通过劳动创造的。
而不同的商品之间的价值差异,源于生产这些商品所耗费的平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不同。
马克思将这种劳动称为“抽象劳动”,并认为只有这种抽象劳动才能成为衡量商品价值的尺度。
这种抽象劳动并不是一种具体的劳动形式,而是通过商品的交换才变得有意义和可比较的。
因此,劳动价值是一种社会关系,是商品交换中的一种规律性约束。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机制是“剩余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超越自己价值创造的那部分价值,是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而获取的利润。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并支付相应的工资。
然而,工人的劳动所创造出来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他们本身所获得的工资。
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支配生产过程,实施剥削,从工人的剩余劳动中获取剩余价值。
这种剥削关系导致了社会阶级的分化,并引发了阶级斗争与社会矛盾。
劳动价值论对于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本质和剥削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指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与劳动的矛盾,以及剥削与被剥削的基本对立关系。
劳动价值论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提供了基础,鼓舞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信心。
然而,劳动价值论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争议。
一方面,劳动价值论难以解释商品的价格波动和市场供需等因素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价格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供求关系、生产成本等,并不仅限于劳动时间。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与思考
劳动价值论,既肯定劳动创造商品 价值,又肯定生产资料在物质财富生产 中的作用。 劳动价值论指导我们在推进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从劳动方 面, 不断增加应用科学技术的复杂劳 动,创造更多的价值财富;从生产资料 方面,进行技术革新和创新,不断改进 生产技术,提高机器、设备的利用率,生 产更多的物质财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 富。 3.5 运 用 劳 动 价 值 论 推 动 我 国 科 教 兴 国战略的实施
客观条件。 从而使我们深刻认识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必然性,自觉地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2 运 用 劳 动 价 值 论 抓 好 商 品 的 生 产 经营
第一,运用劳动价值论所阐明的商 品二因素原理,加强商品的生产经营管 理。 在生产经营中,一方面在商品的使 用价值上,提高商品的质量,注重花色 品种齐全,做到物美。 另一方面在商品 的价值上,降低成本,做到价廉。 从而以 物美价廉的商品,得以销售,实现效益。 第二,运用商品二因素原理,评价企业, 总结商品生产的经验教训。 3.3 运 用 劳 动 价 值 论 从 生 产 商 品 的 劳 动方面加强管理
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商品经济;市场经济
中 图 分 类 号 :F031.3
文 献 标 识 码 :A
1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 阐述
马克思通过分析商品使用价值和 价值内在矛盾运动, 揭示出价值的实 体和价值量, 以及价值形式的运动和 价值的本质, 从而建立起科学的劳动 价值理论。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 方面。 1.1 商 品 的 三 因 素 :使 用 价 值 、交 换 价 值、价值本身
浅析对“发展和创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思考
浅析对“发展和创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思考[论文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劳动商品价值[论文摘要]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原创含义动身,论证了发展和创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发展和创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底线是“价值创造一元论”,墓本任务是深切研究创造价值的劳动的性质。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原创含义劳动价值论是指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批判地吸收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价值论的合理内容,成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原创含义,可高度归纳如下:一是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是不同商品进行互换的比例的基础,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二是创造价值的唯一要素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其他任何生产要素都不是价值的源泉,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抽象劳动,即无不同的人类脑力体力的花费,具体劳动创造利用价值,但它不是价值的源泉;三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活劳动,即正在进行的生产进程中花费的抽象劳动,物化劳动作为过去劳动的凝结物,在新的商品生产进程中只能转移自身的价值,而不能创造价值,商品价值中不包括任何一个自然物质的原子。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完全的一元价值论。
二、发展和创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必要性(一)马克思创建劳动价值论的客观历史条件与现时期存在庞大的不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任何科学原理都是对特定条件下的特定问题的分析。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产生于130连年前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期,而那时的生产方式、劳动形态、商品形式和财富组成等都与现今有着庞大的不同。
因此,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能离开对那个特按时期特点的分析,归纳地讲,马克思创建劳动价值论的客观历史条件主要如下。
第一,劳动形态主要表现为体力劳动。
工业化初期,社会生产主要集中在物质生产领域,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比例相对较小,劳动形态主要表现为工厂手工业和机械大工业生产中的体力劳动。
因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以物质生产领域的体力劳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新时代马克思劳动理论创新的几点思考
新时代马克思劳动理论创新的几点思考1. 引言1.1 新时代马克思劳动理论创新的重要性新时代马克思劳动理论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因为劳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也是因为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需要更加深入和全面地理解劳动的本质和作用。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作为经典的劳动理论,虽然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
新时代的劳动理论创新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今社会的劳动现象和劳动关系,还可以为我们指导劳动实践和制定劳动政策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基础。
通过对劳动力再生产、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价值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理解劳动力的价值和作用,从而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持。
新时代马克思劳动理论的创新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时代的劳动理论研究中,将会涌现出更多有深度、有广度、有针对性的优秀学术成果,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持。
1.2 研究背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作为现代经济学的基石之一,对于我们理解商品交换、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形势的变化,传统的劳动价值论在某些方面已经显得有些滞后。
对马克思劳动理论进行创新和拓展,适应新时代的经济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和运行规律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的劳动价值论难以完全解释现代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劳动价值的形成规律。
有必要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进行重新思考和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经济发展需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劳动的含义和价值也发生了变化,需要对劳动理论进行新的探讨和解释。
本文将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出发,探讨新时代劳动理论的创新点,分析劳动力的再生产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阐述新时代劳动理论的意义和现实应用,最后展望新时代马克思劳动理论的发展趋势,提出对劳动价值的重新思考,并探讨未来研究方向。
新时代马克思劳动理论创新的几点思考
新时代马克思劳动理论创新的几点思考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劳动与价值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和理论阐释。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劳动价值论的理解和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
在新时代,我们需要对马克思的劳动理论进行创新和完善,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
本文将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对新时代马克思劳动理论创新的几点思考进行探讨。
一、劳动的本质与意义在新时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劳动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
马克思所强调的劳动的本质是人类和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生产生活资料的活动。
在今天的社会,劳动不仅仅是简单的体力活动,更多的是融合了知识、技能和智慧的复杂劳动内容。
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劳动的本质和意义,将其从简单的劳动过程,拓展为人类创造、改变世界的过程。
这样,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劳动的创造性和价值性,引导人们更加重视和尊重劳动。
二、劳动的认同与尊重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生活的根本活动,因而应该得到充分的认同和尊重。
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劳动的繁重和单调,以及社会地位的差异,许多劳动者并未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同。
尤其是一些基层劳动者,他们的劳动虽然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却常常被忽视和边缘化。
在新时代,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劳动的价值和作用,强调劳动者的尊严和价值,让社会各界都能充分认识到劳动者的重要性,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关怀。
三、劳动的报酬与分配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强调劳动的价值应当得到相应的报酬,但在实际生产中,劳动者的报酬往往与其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并不成正比。
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存在,劳动者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报酬,劳动价值被剥削。
在新时代,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劳动的报酬与分配问题,提出更加合理和公正的劳动报酬机制,让劳动者能够分享到其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这不仅可以激励劳动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公平与稳定发展。
四、劳动的创新与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变迁,劳动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论析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再认识(一)
论析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再认识(一)论文关键词: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市场经济论文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出现了新的特点。
价值的实体是劳动,价值创造只与劳动有关,但非劳动生产要素也为社会财富的创造作出了贡献。
商品的生产不只是价值的创造,也包括使用价值在内的财富的创造。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收入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劳动价值理论及建立在其基础上的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同时也揭露了资本剥削的秘密和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为推动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马克思所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没有获得充分地发展,人们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认识水平也较低。
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构建,所能运用的现实材料是不完整的、或是不清晰的,所能借鉴和吸收的人类精神财富也是很有限的。
因此,这就决定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不是完美无缺的十全十美的理论。
然而,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也不例外,其作为一个动态的开放体系势必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更新、充实和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再认识。
一、对劳动内涵变化的认识在马克思的分析框架中,社会劳动有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之分。
生产性劳动即创造价值的劳动,非生产性劳动即不创造价值的劳动。
在马克思那个时代,生产性劳动只限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因此,马克思所指的生产劳动,主要是直接生产过程的劳动以及直接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继续的劳动,即运输、包装、保管等劳动,把第三产业的许多劳动都排除在生产劳动之外。
然而,经济发展的实践已经冲破了这个理论框架。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当代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二、三产业结构及其内部分工都与过去有了很大不同。
浅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以人为本”的价值理论(一)
浅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以人为本”的价值理论(一)论文关键词:劳动价值理论;以人为本;人力资本理论;科学发展观论文摘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以人为本”的价值理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批判的是“以物为本”的价值理论,突出的是人的主体性。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以人为本”的思想不仅对西方的人力资本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我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批判的是“以物为本”的价值理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突出的是劳动和劳动者,强调“劳动是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劳动是生产的真正灵魂”。
劳动者的创造能力,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他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在经济科学上的具体体现。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从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古典经济学发展而来的。
斯密在创立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时,系统地阐发了劳动价值论。
斯密的理论体系关注的是如何才能增加“国民财富”,而这种财富主要指的是物质产品。
出于对增加物质产品生产的关心,也出于在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中普遍存在的对下层劳动者的同情,斯密把劳动看成是一国国民消费的一切产品的源泉。
斯密的学说表明,劳动价值论从其产生那天起,就是一种世界观和社会哲学的体现,这种世界观和社会哲学认定人和人的劳动是人类社会繁荣昌盛的惟一源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价值理论,对人本身始终有着一种历史的、现实的和具体的实践关怀,所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根本价值不仅仅在于为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权利、人的生存与发展等问题提供一种真理性规定,而且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思和批判,引起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反人性、反人道的现象的关注,并借助“应当怎样”的价值理性和“必然怎样”的历史理性对“实然怎样”的实证理性进行批判和变革,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拓展新的历史空间。
西方主流经济学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物”本经济学,即以物为本,见物不见人的经济学。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思考(期末论文)(1)
姓名:陈丹杰学号:pb11210184 班级:信院三班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思考有幸本学期里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学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门智慧学,.学好它可以使我们认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的魅力与风彩.同时也可以使我们对社会历史观,社会的发展规律与国家的政治基本常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开拓了我们的视野。
马克思通过对商品关系深刻分析,阐明了生产商品的劳动及商品价值,相互关系及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讨论思考劳动价值论的目的是强调资本等其他生产要素的地位和作用。
没有生产资料,任何财富、使用价值也生产不出来。
但是,首先应当突出的是劳动、劳动者!“劳动是生产的真正灵魂。
”尊重劳动、劳动者,根本目的在于解放劳动、劳动者,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也就是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一位的是不断解放劳动、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劳动效率。
中国的现代化过程,就是劳动积累的过程,就是劳动、劳动者解放的过程,就是劳动者素质和劳动效率不断提高的过程。
首先,我们要清楚劳动和价值本身所代表的意义。
商品是劳动产品,其劳动可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马克思也称之为有用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很多人在谈到“劳动”的时候,撇开了它的对象性而谈起了需求,似乎是存在一种没有对象性的“劳动”,似乎是存在一种没有“需求”的“劳动”,并把这样一种毫无生气,并且注定因为没有对象而变得虚无缥缈的“劳动”归之于马克思,这是对马克思的误解和歪曲。
事实上,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说:“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了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
可是劳动产品在我们手里也已经起了变化。
如果我们把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抽去,那么也就是把那些使劳动产品成为使用价值的物质组成部分和形式抽去。
他们不再是桌子、房屋、纱或别的什么有用物。
论析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一)
论析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一)论文关键词]坚持;发展;劳动价值论论文摘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一个逻辑严密、内容丰富的完整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必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实践,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理论,努力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和基石,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
如何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无与伦比马克思的一生有两大发现:一是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唯物史观;二是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运动规律,即剩余价值理论。
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中,最核心的基石和前提就是劳动价值论,没有劳动价值论,也就不可能有诸如资本积累理论、资本再生产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等重要理论,从而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大厦和马克思主义。
所以,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
什么是劳动价值论?关于劳动价值论的内容,我们可以根据马克思的理论逻辑思路来分析。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商品开始的。
马克思认为,一切商品都凝结着一定数量的人类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抽象劳动,它是价值的惟一源泉,价值的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
人们在市场上交换商品,实际上是在相互交换各自的劳动。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又通过分析商品价格围绕价值进行波动的市场现象,论证了商品价值实现的过程,并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区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指出资本家得到的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从而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由此得出结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建立在剥削雇佣工人基础之上的。
从而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通过科学的分析论证,为人们解剖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证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合理性及历史过渡性,并由此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生、发展以及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揭示出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趋势和必然规律。
新时代马克思劳动理论创新的几点思考
新时代马克思劳动理论创新的几点思考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开创性的思想体系,其对劳动理论的创新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新时代对马克思劳动理论的创新也愈发迫切。
本文将围绕新时代马克思劳动理论创新的几点思考展开讨论。
一、对劳动的价值重新思考在马克思的劳动理论中,劳动被赋予了很高的价值,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所占有,而劳动者本身的劳动价值却往往被忽视。
在新时代,随着个体价值观念的觉醒和社会对劳动者权益的认可,人们开始重新对劳动的价值进行思考。
劳动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是社会生产和发展的基础。
劳动者应当得到应有的社会尊重和回报。
劳动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产品或服务本身,还体现在劳动者的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上。
在新时代的马克思劳动理论中,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劳动的价值,重视劳动者的权益,提倡劳动成果的公平分配。
二、劳动与创新的关系马克思认为,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是社会生产的基础。
在新时代,劳动已经不再仅仅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越来越多的是智力劳动和创造性劳动。
在新时代的劳动理论中,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劳动与创新的关系。
创新是劳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劳动者通过思考和实践创造出的新价值。
创新也是推动劳动力价值提升的关键因素,创新的产品和工艺能够提高劳动效率、节约生产成本、增加产品附加值。
在新时代的马克思劳动理论中,我们需要将劳动与创新结合起来,提倡劳动者参与创新,促进劳动力价值的提升。
在马克思的劳动理论中,劳动者被视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被剥削阶级,社会劳动关系是剥削和被剥削的对立关系。
在新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劳动与社会关系也在不断演变。
社会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越来越重视,法律法规也越来越完善,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劳动者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
在新时代的马克思劳动理论中,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劳动与社会关系。
我们需要重视劳动者的社会地位,提倡劳动者参与社会管理,在社会关系中寻找劳动者的主体地位,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新时代马克思劳动理论创新的几点思考
新时代马克思劳动理论创新的几点思考马克思的劳动理论是现代劳动理论的基石之一,其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关系和剩余价值的深刻剖析,为人们理解和改造现实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马克思的劳动理论也需要与时俱进,进行创新和发展。
新时代下,对马克思劳动理论的创新思考势在必行。
一、劳动形式的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劳动形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传统的体力劳动逐渐被机械化和自动化取代,知识劳动、服务劳动等新的劳动形式不断涌现。
这种劳动形式的变化对劳动者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需要具备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需要进行创新,不能仅仅局限于体力劳动的价值,更需要关注到知识劳动和服务劳动的价值,使劳动价值理论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劳动者权益的保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劳动者的权益面临着新的挑战。
全球化带来了国际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劳动力的跨国流动也大大增加了劳动者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显得尤为重要。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虽然强调了劳动者创造价值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劳动者的权益保障还需要更多的制度和政策支持。
在新时代下,我们需要在马克思的劳动理论基础上,更多地关注到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探索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劳动者权益保障体系。
三、劳动与生活的平衡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往往面临着高强度的劳动和生活的不平衡现象。
加班加点成为了常态,劳动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
马克思的劳动理论需要进一步关注到劳动与生活的平衡问题。
劳动者不应当成为资本的奴隶,他们有权利享受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有权利获得充分的休息和生活。
马克思劳动理论的创新需要更多地关注到劳动者的生活状况,提出更加全面的生活平衡措施。
四、劳动的社会价值马克思的劳动理论关注的是劳动者的个体创造价值,但在现实社会中,劳动的价值不仅仅是个体的劳动价值,更需要关注到劳动对整个社会的贡献。
在新时代下,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劳动的社会价值,即使是一些看似“低端”和“简单”的劳动,也有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和价值。
当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思考
当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思考房慧玲【摘要】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关于它的争论一直伴随着它问世以来的全过程。
当今时代的主题、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结构等方面与马克思所处时代相比均有很大的不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面临着空前的挑战,重温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准确把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本质内涵,树立正确的理论发展观,乃是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当代价值的重要前提。
%s: As the theoretical cornerstone of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ics, labor theory of value had been al-ways a controversial doctrine since it came to earth. Comparing with the world of Marx, the theme of times, pro-ductive forces, production relations and the class structure have deeply changed in current world, which brings about great challenges to Marxist labor theory of value. As a result, if we want to explore the current value of this theory,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is, to re-interpret its content and essential meaning, and to hold a scientif-ic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of theory.【期刊名称】《韶关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5页(P29-33)【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当代境遇【作者】房慧玲【作者单位】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思政部,广东广州 5103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10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实现科学革命的最辉煌成果之一,围绕它的争论一直伴随着它问世以来的整个过程。
新时代马克思劳动理论创新的几点思考
新时代马克思劳动理论创新的几点思考马克思是19世纪思想家和经济学家,他对劳动理论的贡献深远而持久。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形势的变化,马克思的劳动理论也在不断地得到新的解读和创新。
在新时代下,我们要重新审视马克思的劳动理论,并对其进行创新,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新时代马克思劳动理论的创新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劳动的本质和作用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生活的基础和根本。
劳动不仅是创造财富的手段,更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根本条件。
在新时代下,劳动的本质和作用依然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劳动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传统的体力劳动逐渐被智力劳动所替代,新的产业和职业不断涌现。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劳动的本质和作用,将马克思的劳动理论与现实社会相结合,深入探讨劳动在新时代下的意义和价值。
二、劳动者的权益和福利马克思强调劳动者的权益和福利,认为劳动者应该分享劳动所创造的财富。
在当今社会,劳动者的权益和福利依然受到很多挑战和限制。
劳动力市场的不稳定性和劳动者权益的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
新技术、新业态的出现也给劳动者的权益和福利带来了新的挑战。
我们需要在马克思的劳动理论基础上进行创新,探讨劳动者权益和福利的新途径和新模式,寻找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三、劳动的意义和满足感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生活的本质,是人们实现自我价值和获得满足感的一种途径。
在当今社会,很多劳动者并没有得到劳动的满足感,劳动被视为一种压迫和负担。
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劳动的意义和满足感,探讨如何使劳动成为一种愉悦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新的职业和工作模式的出现,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机遇,我们应该在马克思的劳动理论基础上进行创新,寻找更加有意义和富有成就感的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
四、劳动与社会关系马克思认为,劳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也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劳动者之间的关系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化。
浅谈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几点认识摘要:劳动价值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枢纽和支柱,就是对价值形成过程的创新和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与革命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经济学领域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而随着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真理性受到质疑与挑战,按劳分配已经不再是唯一标准,按生产要素分配已经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正确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面临的挑战,也要积极看待其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挑战;意义1 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源泉及主要内容1.1 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源泉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他提了由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共同形成商品价值,但物化劳动只是转移自身价值并不创造价值的观点。
大卫・李嘉图比威廉・配第和亚当・斯密更加坚定地坚持了劳动是“唯一原则”的观点。
他批判地继承了斯密的观点,同时根据劳动价值论对斯密、萨伊等人关于非劳动价值论的错误观点进行批判。
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的观点,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认为生产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某种使用价值进行的特定的生产活动,它体现了包含在生产资料和原材料中原有价值向新商品中的转移,并创造出不同质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由于劳动二重性的发现,才解开了物所掩盖的社会生产关系,彻底揭示出了商品经济的矛盾,更为重要的是揭示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
在劳动二重性的基础上,马克思明确阐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者的对立与统一的关系,他提出,商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都是二重属性,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这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这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属于历史的范畴。
马克思认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所固有的基本规律,价格除了受价值决定,还要受到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新时代马克思劳动理论创新的几点思考
新时代马克思劳动理论创新的几点思考1. 引言1.1 马克思劳动理论的基本概念马克思劳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对劳动的本质和作用进行深入探讨,认为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活动。
马克思指出,劳动是人类改造自然、满足自身生存需求的活动,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基本联系。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类与自然的中介,通过劳动改造自然,人类得到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实现自身的自我价值。
马克思还提出了劳动的商品性质,即劳动是一种商品,劳动者通过出售自己的劳动力获取报酬。
这种商品性质使劳动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基础。
劳动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生活需要,更是为了获取报酬,也就是为了生存和发展。
劳动的商品性质使得劳动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核心要素,马克思通过对劳动的商品性质进行详细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与资本的矛盾和冲突。
马克思劳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对于我们理解现代劳动关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新时代背景下的马克思劳动理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马克思的劳动理论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和演进。
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理论不仅仅是理论性的探讨,更是实践性的指导,为当代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随着科技进步和数字经济的兴起,劳动的生产方式和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传统的生产模式正在被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方式取代,劳动力的价值和作用也在发生着变化。
新时代的劳动理论需要更加关注劳动者在数字化生产环境中的地位和发展。
劳动与资本关系的改变也是新时代下劳动理论创新的重要议题。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深入发展,资本的流动和跨国公司的崛起使得劳动者的权益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新时代下的劳动理论需要更加关注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和社会公平问题,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发展。
劳动理论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运用也是新时代下劳动理论创新的重要方向。
数字经济的崛起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
劳动理论需要更加关注数字经济对劳动关系和劳动价值的影响,探讨在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实现劳动者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教育,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浅谈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一)
浅谈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一)浅谈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一)【论文关键词】深化;劳动价值论;活劳动;价值源泉认识【论文摘要】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建立在劳动价值基础之上的。
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是由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提出的,经历了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多位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发展,最终由马克思创造了劳动价值论科学的体系。
新时期,对于劳动价值论的深化认识在于坚持价值来源于活劳动的一元论,确立生产精神性产品的的劳动和第三产业的服务性劳动也是生产性劳动的观念,并且做好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避免因为各个产业发展的不协调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
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它是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马克思有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所有理论都是构建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的。
对于劳动价值论,在新时期有必要对其进行更深人的认识。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由来与演进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基础是由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所奠定的。
(一)英国学者威廉·配第最先提出劳动价值论1,配第在价值理论方面的成绩配第在价值理论方面的成绩主要表现为在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第一个考察了商品价值问题,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因为劳动,从而确立了劳动价值理论;揭示了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时间成反比;认识到劳动分工会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仅认识到商品价值量取决于劳动,也意识到货币的价值量也是由劳动决定的。
2,配第在价值理论方面的缺陷配第在价值理论方面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混同了价值和交换价值这两个不同的范畴;其价值和价格概念也含混不清;没有把创造价值的抽象劳动和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区分开来;把使用价值及价值混为一谈。
(二)亚当·斯密对劳动价值理论有所发展斯密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对“发展和创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思考(一)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劳动商品价值
论文摘要]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原创含义出发,论证了发展和创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发展和创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底线是“价值创造一元论”,墓本任务是深入研究创造价值的劳动的性质。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原创含义
劳动价值论是指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批判地吸收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价值论的合理内容,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原创含义,可高度概括如下:一是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是不同商品进行交换的比例的基础,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二是创造价值的唯一要素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其他任何生产要素都不是价值的源泉,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抽象劳动,即无差别的人类脑力体力的耗费,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但它不是价值的源泉;三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活劳动,即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抽象劳动,物化劳动作为过去劳动的凝结物,在新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只能转移自身的价值,而不能创造价值,商品价值中不包含任何一个自然物质的原子。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彻底的一元价值论。
二、发展和创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必要性
(一)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客观历史条件与现时代存在巨大的差别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任何科学原理都是对特定条件下的特定问题的分析。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产生于130多年前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而当时的生产方式、劳动形态、商品形式和财富构成等都与当今有着巨大的差别。
因此,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能脱离对那个特定时代特点的分析,概括地讲,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客观历史条件主要如下。
第一,劳动形态主要表现为体力劳动。
工业化初期,社会生产主要集中在物质生产领域,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比例相对较小,劳动形态主要表现为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生产中的体力劳动。
因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以物质生产领域的体力劳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虽然马克思也涉及到对非物质生产领域(服务贸易行业)的分析,但由于当时这些部门在整个社会生产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影响力微乎其微,所以当马克思在谈到服务贸易时说:“资本主义生产在这个领域中的所有这些表现,同整个生产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可以完全置之不理”。
第二,劳动过程的知识含量不高。
工业化初期知识、科学、技术不够发达,劳动过程的脑力支出、知识含量不高,简单的、以体力支出为主的、按时间计算的劳动是主要的劳动形式。
因此,马克思还不可能对科技创新劳动在创造价值中的独特作用加以系统论述。
第三,指挥、管理劳动还不能作为独立的劳动形态。
工业化初期,随着产业革命和生产力发展,一边是资产者财富的积累,另一边是无产者贫困的加深,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创立之初,面对的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尖锐斗争,劳动价值论创立的使命就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不合理性和被新社会制度取代的必然性。
在当时,指挥、管理主要还是资本家的职能,而资本家行使指挥、管理的职能与剥削目的是结合在一起的,而绝大部分劳动者是被指挥、被管理、被剥削的。
因此,马克思就不可能把指挥、管理劳动作为创造价值的独立劳动形态来研究。
(二)当代劳动特征的变化向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提出了挑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新情况、新问题涌现出来,社会劳动出现了许多新特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有了新的实践土壤。
但是,按照劳动价值论的原创含义,服务性劳动、科学研究劳动、生产精神产品的劳动、经营管理劳动,由于都不直接创造物质产品,都不创造价值。
这一原创含义,与现实经济活动存在着巨大的矛盾,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遇到了一系列挑战。
第一,服务性劳动。
第三产业又被称为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从事的劳动可称为服务性劳动。
第三产业问题,是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时为了研究的方便而抽象掉的经济现象。
第三产业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迅速发展,则是马克思未曾预料到的经济现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已成为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据统计,在西方发达国家和亚洲的一些新兴国家,第三产业产值所占的比重已达60%}70%。
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已占到GDP的1/3以上,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大大提高,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比重日益增大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向理论界提出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服务性劳动是否是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是否都创造价值?
第二,科学研究劳动。
当代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在进人知识经济、新经济时代更是如此。
科研人才的多少和水平的高低、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小、科技对生产的装备应用程度和在经济生活的普及程度,早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
科学研究工作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在生产经营中通过提高已有产品的生产效率或发明出新的产品,可以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使全社会的商品价值总量大大增加。
如果坚持认为所有科学研究方面的劳动都不创造价值,就会严重压抑和打击这些人员的积极性。
第三,生产精神产品的劳动。
与当时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相适应,马克思重在研究和论述物质生产劳动。
马克思也提过“精神生产力”这一概念,但没有进一步研究和论述。
现代经济条件下,人们物质生活的消费得到了较大的满足,消费结构从温饱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转变,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生活上的满足和享受,精神产品的生产部门得到很大发展,也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生产任务,生产精神产品的劳动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精神劳动是一种艰辛的、探索性的复杂劳动,它创造了精神产品,而这种精神产品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对于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来说,应当把生产精神产品的劳动作为重要的课题来研究和探讨。
第四,经营管理劳动。
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生产范围扩大,产品日益精细、丰富,就越来越需要科学的组织与管理,经营管理劳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在现代高科技时代,对管理的要求更高,现代经济社会的管理者,必须具备专门化的知识储备。
同普通工人的简单劳动相比,管理活动是管理人员从事的复杂劳动,管理劳动不是一般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而是高级的脑力劳动。
因此管理劳动不仅创造价值,而且随着社会进步,其创造的价值会远远高于普通劳动者的劳动。
三、发展和创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可行性
(一)劳动价值论中的经济范畴会随着现实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马克思同历史上的经济学家,特别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在方法论上的重要分水岭在于:马克思认为,经济范畴是经济现实关系的科学抽象,而随着经济的现实关系的变化,经济范畴也应当相应发生变化。
马克思指出,从方法论的角度看,经济生活、社会经济结构、生产方式都不是“结晶体”,而是一个“变化的机体”。
因而,人们认识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变化规律的范畴,也不是永恒的,而是处在不断变化发展和否定的过程中。
有些经济范畴的内涵,会随着经济现实的变化不断更新其内容和性质,有些经济范畴只说明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现象,随着历史的发展,实质上它已不再适用,这时它只会作为人们认识经济现象的历史痕迹保留下来,而一些新的经济范畴会代替旧的经济范畴。
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是立足于商品经济社会的,劳动价值论是对商品经济现实关系的一种理论反映。
没有商品经济社会的存在,就不可能有劳动价值论。
我们应该看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是长期的、有阶段性的,这一发展过程必然决定着劳动价值论要随着历史发展不断地向前推进。
所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创新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对商品经济现实关系的一种确切反映,是科学体系发展的必然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