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晚餐教案

合集下载

《最后的晚餐》教案

《最后的晚餐》教案

《瞬间的艺术——最后的晚餐》教案教学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艺术教科书教学过程一览教学过程教师学生设计构思新课导入播放视频【名画版禁烟公益广告】,提问:刚才的视频中都是一些我们熟悉的什么作品?你们知道哪些?有没有我们上节课学习过的?展示蒙娜丽莎画作和广告版对比,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美术鉴赏知识。

提问:还记得蒙娜丽莎的作者吗?简单介绍达芬奇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达芬奇的另一幅画《最后的晚餐》世界名画;《向日葵》、《梵高自画像》;《蒙娜丽莎》达芬奇新授一、《最后的晚餐》故事背景可以看到老师给这一课加了一个小标题“瞬间的艺术”,为什么叫“瞬间”呢?同学们你们知道动画和漫画的区别吗?如果我分别要用动画和漫画来表现跑步这个动作,如果用动画,我是不是可以的用动画是冻起来的一张张画、漫画是单独一张画。

2-3秒来画出这完整的运动过程,那如果是漫画呢?是的,我们只能截取瞬间的一帧。

艺术家的绘画,也是由他们的生活经历和自身主观选择而挑选出“一瞬间”来作画。

比如说米开朗基罗的《创造亚当》截取的是耶稣和亚当食指相碰的一瞬间;莫奈的《撑阳伞的女人》截取的是微风吹过,裙子和草地飘动的一瞬间。

那我们来看这幅《最后的晚餐》,它描绘了怎样的一瞬间?总结概括《最后的晚餐》及其前后故事。

画其中一个动作吃晚饭、耶稣说完“你们当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后的一瞬间。

二、《最后的晚餐》构图①独特“一字型”构图那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中,我们能找出三个关键词吗?犹大、耶稣、晚餐这幅画中最重要的场景是不是这个“晚餐”?展示学校食堂照片,提问:同学们刚吃完饭吧?你们平时吃饭的时候座位是怎么坐的呢?你会像达芬犹大、耶稣、晚餐是;面对面坐、围圆桌坐……;奇这幅画中一样全部坐在一边、对着空气吃饭吗?我们再来看看达芬奇之前的《最后的晚餐》是怎么坐的呢?(展示拉文纳、乔托版《最后的晚餐》)你们觉得这三幅“晚餐”哪一张构图最好看呢?好在哪里?引导学生发现达芬奇版可以看见所有人的完整的脸、丰富的表情和肢体动作。

最后的晚餐课程设计理念

最后的晚餐课程设计理念

最后的晚餐课程设计理念最后的晚餐是一门集合了美学、历史、文化和哲学等多方面内容的课程,通过对著名绘画作品《最后的晚餐》的剖析和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艺术作品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此课程的设计理念有以下几点:1. 综合性学习:最后的晚餐作为一幅艺术大师达·芬奇的杰作,涵盖了绘画、建筑、音乐和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

通过对这幅作品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深入了解绘画的技巧和艺术表现手法,还可以探讨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跨学科思维:最后的晚餐描绘了耶稣与他的十二使徒共进晚餐的场景,涉及到宗教、历史和文化等多个领域。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对艺术创作的影响,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对艺术作品的诠释和理解。

3. 批判性思维:最后的晚餐是一个富有争议和多重解读的艺术作品,不同的评论家和学者对其背后的含义有着不同的看法。

通过对这些不同观点和解读的分析,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学会辨别和评估不同观点的可信度和合理性,从而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4. 创造性思维:除了对最后的晚餐的分析和讨论,课程还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来表达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小型展览,让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和媒介来呈现他们对最后的晚餐的理解和诠释。

5. 积极互动:这门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听取不同观点和意见,以及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等方式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思考和理解艺术作品的更深层次意义,并提供支持和鼓励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最后的晚餐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研究和探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艺术和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的美感和内涵。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思想和视野,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高中美术_与经典相遇——品析《最后的晚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与经典相遇——品析《最后的晚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济南市高中美术“一师一优”评选与经典相遇——品析《最后的晚餐》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单位:时间:与经典相遇——品析《最后的晚餐》教学设计阅读材料材料一:一般指5到14世纪下半叶之间的西方美术为欧洲中世纪美术,《圣经》构成的神学统治着整个中世纪,神权至上,它轻视人,压抑人性,信徒只能卑微的信奉宗教信条。

此时期作品只能围绕《圣经》故事来表现,而且作品以夸张、变形、呆板的、程式化的“圣像图”表现宗教的精神世界,因此欧洲中世纪的艺术属于基督教艺术。

材料二:在欧洲14世纪下半叶至16世纪末,欧洲发生的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艺复兴”运动,其核心是颂扬人、赞美现实生活的人文主义思想。

文艺复兴艺术家在继承古希腊、罗马美术的基础上,作品中注入丰富的人性和情感。

文艺复兴发展到盛期(15世纪末16世纪初),艺术家在掌握透视、解剖等科学法则的基础之上,将生活里的现实人物和情景摄入画面,把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方法结合起来,作品突出体现了当时最先进的人文主义思想以及用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学情分析本课适用于高一下半学期或高二年级的学生。

1、学生已有知识层面:对于美术鉴赏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一些观察方法以及艺术语言的欣赏与评述,有较强的分析能力。

对于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学生在初中历史课中已经有过接触,但是并没有从美术鉴赏的角度进行深入而系统的学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鉴赏同时,感受文艺复兴美术作品的中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以及勇于探索创新的时代精神。

2、从学生学习情感兴趣来看: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产生巨人的伟大历史时代。

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有着比较强烈的兴趣。

3、从学生学习的具体困难来看:文艺复兴在时间与空间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具有陌生感和距离感,学生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特点、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当时的先进思想----人文主义,缺乏比较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课前播放纪录片《文艺复兴》,让学生感受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氛围,在对作品的鉴赏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方法让学生感受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中如何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哲学最后的晚餐教案

哲学最后的晚餐教案

哲学最后的晚餐教案教案标题:哲学最后的晚餐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并理解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所传递的哲学思想。

2. 探讨艺术作品中的哲学元素,并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以及对于哲学思考的兴趣。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观看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并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对于画面的感受和想法。

2. 引发学生对于画作中的哲学元素的好奇心,例如人性、宗教、道德等。

主体活动: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画作中的哲学元素,并记录下他们的发现和观点。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呈现他们的讨论结果,并进行讨论和辩论。

5. 教师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画作中的哲学元素,并提供相关背景知识和概念解释。

6. 学生个人思考:学生个人以写作或绘画的形式,表达他们对于画作中的哲学元素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活动:7. 学生展示:学生展示他们的个人作品,并向同学们分享他们的思考和感受。

8. 教师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作品,强调画作中的哲学元素对于艺术和人类思考的重要性。

9. 提问与讨论: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例如:艺术是否能够传递哲学思想?哲学思想对于人类的意义是什么?扩展活动:10. 拓展阅读: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达·芬奇和他的作品,以及与哲学相关的文献。

11. 参观艺术馆或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艺术馆或博物馆,深入了解更多艺术作品中的哲学元素。

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讨论和展示的参与程度和质量。

2. 学生个人作品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对于画作中哲学元素的理解和分析的深度。

教案建议和指导:1. 在引入活动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不限制他们的观点和感受,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在主体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当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同时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和概念解释。

最后的晚餐初中教案

最后的晚餐初中教案

最后的晚餐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达芬奇的代表作品《最后的晚餐》的创作背景、意义和艺术特点。

2. 学习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画,提高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1. 达芬奇的代表作品《最后的晚餐》的艺术特点。

2. 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画,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1. 达芬奇的创作技法和画面细节的描绘。

2.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展示《最后的晚餐》的图片和相关信息。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水彩等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最后的晚餐》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艺术氛围。

2. 教师简要介绍达芬奇和《最后的晚餐》的创作背景。

二、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最后的晚餐》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画面的整体美。

2. 教师分析达芬奇的创作技法和画面细节,如透视法、人物表情等。

3. 学生分享对画面的感受和理解。

三、创新与实践(15分钟)1. 教师提出创作要求:以《最后的晚餐》为灵感,创作一幅人物画。

2. 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

3. 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欣赏和创作的重要性。

2. 学生表示对本节课的喜爱和收获。

3. 教师提出拓展任务:学生回家后,找寻其他达芬奇的作品,了解其艺术特点,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达芬奇的代表作品《最后的晚餐》,让学生了解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画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创新与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展示与评价环节,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激发了学生对艺术的热爱。

《最后的晚餐》教案

《最后的晚餐》教案

《瞬间的艺术——最后的晚餐》教案教学过程一览一、《最后的晚餐》故 事背景可以看到老师给 这一课加了一个小标 题“瞬间的艺术”,为 什么叫“瞬间”呢?同 学们你们知道动画和 漫画的区别吗?如果我分别要用 动画和漫画来表现跑 步这个动作,如果用动 画,我是不是可以的用教学准备教具准备:PPT 课件 学具准备:艺术教科书教学过程 教师 学生 设汁构思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名画版禁烟公益广告】,提问: 刚才的视频中都是一 些我们熟悉的什么作 品?你们知道哪些? 有没有我们上节课学 习过的? 展示蒙娜丽莎画 作和广告版对比,引导 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 的美术鉴赏知识。

提问:还记得蒙娜丽莎的作者吗?简单介绍达芬奇 那我们今天就来 看看达芬奇的另一幅 画《最后的晚餐》世界需画:《向日 葵》、《梵高自画像》找蒙娜丽莎》达芬奇列奥纳多达芬奇・145?^岀<于岁伦P 伶糸・滾女乳,匕的5*. MMF*、新授动画是冻起来的 一张张画、漫画 是单独一张画。

画其中一个动作吃晚饭、耶稣说 完"你们当中有 一个人出卖了 我”后的一瞬间。

犹大、耶稣、晚餐是:面对而坐、 用圆桌坐……:二、《最后的晚餐》构图①独特“一字型”构图犹大、耶稣、晚餐 2-3秒来画岀这完整的 运动过程,那如果是漫 画呢?那我们来看看这 个故事中,我们能找出 三个关键词吗?这幅画中最重要 的场景是不是这个“晚总结概括《最后的 晚餐》及其前后故事。

是的•我们只能截取瞬间的一帧。

艺术家的绘画,也是由他们的生活经历和自身主观选择而挑选岀“一瞬间”来作画。

比如说米开朗基罗的《创造亚当》截取的是耶稣和亚当食指相碰的一瞬间:莫奈的《撑阳伞的女人》截取的是微风吹过,裙子和草地飘动的一瞬间。

那我们来看这幅《最后的晚餐》,它描绘了怎样的一瞬间?展示学校食堂照片,提问:同学们刚吃完饭吧?你们平时吃饭的时候座位是怎么坐的呢?你会像达芬奇这幅画中一样全部 坐在一边、对着空气吃 饭吗?我们再来看看达 芬奇之前的《最后的晚 餐》是怎么坐的呢? (展示拉文纳、乔托版 《最后的晚餐》)你们觉得这三幅 “晚餐"哪一张构图最 好看呢?好在哪里?引导学生发现达 芬奇版可以看见所有 人的完整的脸、丰富的 表情和肢体动作。

最后的晚餐课程设计意图

最后的晚餐课程设计意图

最后的晚餐课程设计意图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最后的晚餐》这幅画作的历史背景、艺术风格及象征意义。

2. 学生能掌握画作中的人物形象、构图特点和色彩运用。

3. 学生能了解达芬奇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观察、分析、批判的方法,对《最后的晚餐》进行深入解读。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以《最后的晚餐》为主题的简笔画,展示其艺术表现力。

3. 学生能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形式,提高沟通、合作、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最后的晚餐》,培养对艺术作品的尊重和热爱,提升审美情趣。

2. 学生通过了解画作背景,认识到历史、宗教、文化等因素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增强跨文化理解。

3.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学会欣赏他人作品,培养合作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美术学科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通过分析《最后的晚餐》这一经典画作,使学生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掌握一定的艺术鉴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跨文化理解。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导入:《最后的晚餐》画作背景、历史意义及达芬奇艺术地位介绍。

2. 新课内容:a.画作分析:人物形象、构图特点、色彩运用b.艺术风格: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风格及特点c.象征意义:画作中宗教、文化寓意的解读3. 实践活动:以《最后的晚餐》为主题,进行简笔画创作。

4. 课堂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新课内容分为画作分析、艺术风格及象征意义三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最后的晚餐》。

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课堂展示与评价环节则注重提高学生的表达、沟通及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合理,进度适中,有助于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艺术素养。

最后的晚餐 教案

最后的晚餐 教案

最后的晚餐教案教案标题:《最后的晚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最后的晚餐》这幅艺术作品的背景和意义。

2. 分析和解读《最后的晚餐》中的符号、色彩和构图等要素。

3. 培养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1. 《最后的晚餐》的图片或幻灯片。

2. 学生绘画用纸和颜料。

3. 艺术家达·芬奇的简介和相关资料。

4. 教学辅助材料,如画册、艺术解读等。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最后的晚餐》。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中的人物、场景和表情。

讲解(15分钟):1. 介绍《最后的晚餐》的背景和作者达·芬奇的简介。

2. 解释《最后的晚餐》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意义。

活动一:符号解读(2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符号,如十二门徒、主角耶稣、食物等。

2.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这些符号的意义。

3. 学生展示并分享自己的解读。

活动二:色彩分析(20分钟):1. 学生观察画面中的色彩运用,如暖色调、冷色调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色彩的运用对作品表达的情感和氛围有何影响。

3. 学生尝试用不同的颜色绘制自己的《最后的晚餐》。

活动三:构图探究(20分钟):1. 学生观察画面中的构图方式,如对称、透视等。

2.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构图手法对作品整体效果的影响。

3. 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构图方式绘制自己的《最后的晚餐》。

总结(10分钟):1. 回顾学生的解读、绘画和讨论结果。

2. 引导学生思考《最后的晚餐》对他们的启发和感受。

3. 鼓励学生欣赏和探索更多艺术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艺术博物馆或画廊,进一步了解不同艺术作品。

2. 鼓励学生自行选择一幅艺术作品进行解读和创作,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3. 邀请艺术专家或画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深入探讨艺术创作的技巧和意义。

教学评估:1. 学生对《最后的晚餐》的理解和解读的书面作业。

最后的晚餐的教案

最后的晚餐的教案

《最后的晚餐》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和感受艺术大师达·芬奇的辉煌的绘画艺术成就及在科学方面对人类的贡献,有崇敬大师和珍爱世界经典艺术的情感。

2、欣赏和感受达·芬奇经典美术作品《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在构图、色彩、人物动态及面部表情丰富传神的美感、绘画技法上的审美特点。

3、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审美经验,大胆想象,理解和评价大师的作品,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

4、在绘画中能联系大师的技法,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表现自己的审美认识与情感。

【教学重、难点】1、对艺术家的艺术的了解和对作品的理解;2、创新能力、绘画能力的培养。

【课时】:1—2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绘画工具、学生资料袋【教学过程】一、达·芬奇童年艺术学习趣事1、出示课件:几幅用铅笔画的鸡蛋图画,引出达·芬奇的童年故事。

师:你看见过大屏幕上的这些画吗?这是谁画的?(背景音乐)2、教师讲述达·芬奇童年学习绘画的趣事,了解、体验大师艺术学习的历程。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有趣的故事,听一听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教师有感情地讲故事《达·芬奇画鸡蛋》:达·芬奇在初学绘画时,他的老师每天总是让他观察并画鸡蛋。

一天,他不耐烦地问自己的老师:你每天总是让我画鸡蛋——这太简单了,如此下去,我何时才能真正掌握绘画的技巧与本领呢?听了达芬奇的话,他的老师举起一只鸡蛋,意味深长地对他说:一只鸡蛋看似非常简单、好画,但如果你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并绘制它,你会发现绘画出来的结果将大不相同。

如果你领悟不到这一绘画的基本要领,不能熟练的掌握绘画的技巧,你就很难在绘画领域有所造诣。

老师的话给了达芬奇莫大的启发,使他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

从此,他埋头苦练绘画基本功,终于成长为一位世界美术大师。

3、启发学生讨论、交流自己对故事的感受和理解,体验艺术学习需从最基本、最简单的着手,绘画需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把握事物的特点,任何成功需要长期持之以恒。

最后的晚餐教案设计

最后的晚餐教案设计

最后的晚餐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最后的晚餐
教学目标:
1. 了解和理解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的背景和意义。

2. 学习描述和讨论艺术作品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并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学准备:
1. 《最后的晚餐》的图片或者幻灯片。

2. 学生绘画纸和颜料。

3. 课堂展示区域。

教学过程:
引入:
1. 展示《最后的晚餐》的图片或者幻灯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这幅画的背景和意义。

主体:
1. 介绍《最后的晚餐》的背景和意义,包括画中人物的身份和故事背景。

2. 学习描述和讨论艺术作品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颜色、形状、线条、情感等。

3.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进行讨论和描述,然后向全班展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绘画活动:学生根据自己对《最后的晚餐》的理解和感受,进行绘画创作。

可以使用颜料、铅笔或者其他绘画材料。

总结:
1.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和探索艺术作品。

拓展活动:
1. 邀请学生参观当地的艺术展览或博物馆,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比赛,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评估方式:
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对《最后的晚餐》和其他艺术作品的描述和讨论能力。

3. 学生的绘画作品和创作能力。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导读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导读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导读一、教学目标1.体会文章说明与描写相结合的作用。

2.文画对照,赏析画中人物的神态和心理。

3.欣赏达•芬奇经典美术作品《最后的晚餐》在构图、色彩、人物动态及面部表情丰富传神的美感、绘画技法上的审美特点。

4.感受达•芬奇在这幅画里用现实主义的手法讴歌真理与正义,鞭挞了叛徒行为与邪恶势力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图文了解达•芬奇如何生动地描绘出人物心理冲突和故事的戏剧性。

2.从人物的活动、性格、情感和心理反应等特征上深化故事的寓意。

3.图文对照,赏析表现耶稣和犹大两人神态与心理的语句。

三教材助读1、作者简介朱伯雄,(1932.1—2005.10.10)别名羊石,祖籍浙江湖州,出生于上海。

我国著名的美术史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他于1951年考入东北鲁迅文艺学院(即鲁迅美术学院前身),1984年加入农工民主党。

1953年毕业于东北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外语学院俄语系,1967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深造,成为中国第一个美术史论硕士研究生。

1973年任教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历任《美术译丛》主编、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主任、教授等职。

1987年任浙江国际美术研究会副会长,他还筹建了中国美术学院史论系,并担任了第一任系主任,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

朱先生精通英,法,俄等多种语言。

多年来,他频繁的来往于欧洲,东南亚,美国,苏联。

担任着美国哈佛大学文理学院美术史论系客座教授,马来西亚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通过讲学方式,不仅向外宣传了我们国家的美术理论研究成果,而且带回来大量西方现代艺术的信息和资料,为我们史论专业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除主编《世界美术史》(十卷本,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世界美术经典》、《世界美术百科全书》、《世界美术名作鉴赏辞典》、《辞海》(美术卷)等大型专著、工具书外,还曾撰著计有:《莫奈》、《马奈》、《诺尔曼·罗克威尔》、《世界美术名作鉴赏辞典》、《外国美术名作欣赏》、《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大典》(主编,四卷)等以及发表在各地美术报刊上的论文若干。

《最后的晚餐》教学设计

《最后的晚餐》教学设计

《最后的晚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感受艺术大师达?芬奇的辉煌的绘画艺术成就及在科学方面对人类的贡献,有崇敬大师和珍爱世界经典艺术的情感。

2、欣赏和感受达?芬奇经典美术作品《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在构图、色彩、人物动态及面部表情丰富传神的美感、绘画技法上的审美特点。

3、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审美经验,大胆想象,理解和评价大师的作品,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

4、在绘画中能联系大师的技法,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表现自己的审美认识与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对艺术家的艺术的了解和对作品的理解;
2、创新能力、绘画能力的培养。

【课时】:12 课时。

沪教版(五四学制)29.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教学设计

沪教版(五四学制)29.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教学设计

29.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明确说明文结构顺序都是为突出中心服务的写法。

能力目标:图文对照,通过圈划文章相关语句分析作者介绍名画时顺序和写法上的特点。

情感目标:感受《最后的晚餐》一画的艺术特点。

2重点难点重点:分析作者介绍名画时顺序和写法上的特点。

难点:理解一切为中心服务的写法。

3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有关PPT和这幅画的背景知识,整理了文章的层次结构,这节课我们来具体看看作者是如何向我们重点介绍画中人物的。

活动2【活动】品读课文图文对照,把握作者介绍人物时顺序和写法的特点。

1、合上书,看图片,我们先来做个“你说我猜”的游戏规则:选择画中的除耶稣外的一个人物,思考三分钟,然后用语言描述出来,要求不允许使用从哪里数第几个这种话。

另找一个同学,根据你的叙述在画中指出这个人物。

2、学生交流。

你是怎么找到的?预设:从人物的外貌(穿着、相貌)、神态、动作等入手能方便找到。

3、刚才我们同学的描述主要涉及到几种描写手法?明确:外貌、动作、神态4、如果你来介绍画中人物你会采取怎样的顺序?预设:从主到次,先介绍耶稣再介绍门徒。

5、默读课文1分钟,看作者是在介绍人物的顺序和手法上与我们有什么不同?(1)介绍人物时的顺序是怎样的?明确:左、右、中右、中左追问:为什么采用这样的顺序?明确:因为“对称”所以是一左一右来介绍;因为要表现戏剧性,高潮耶稣应居中所以必须将主要人物的介绍放在后面;因为犹大是另一个主要人物所以中左一组要放最后;因为符合先左后右的习惯所以先从左写起。

(2)你能够通过作者的描述在画中找到这个人物吗?学生在画中指出人物追问:作者描画人物时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明确:神态、动作追问:为什么同学在介绍时注意到了人物的外貌而作者没有从这个角度写呢?明确:PPT最重要最成功的是心理描写手法,神态和动作能体现人物心理,外貌不能。

活动3【讲授】小结从作者对这幅画中人物介绍的顺序和手法上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画得介绍始终紧扣画得特点,别的画家画《最后的晚餐》人物缺乏心理冲突,故事的戏剧性展开不生动,作者在介绍PPT的《最后的晚餐》时就强调他画中的人物有明显的心理活动,他的画面安排充分注意到了戏剧效果。

达· 芬奇《最后的晚餐》 优秀教案

达· 芬奇《最后的晚餐》 优秀教案

最后的晚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欣赏达·芬奇经典美术作品《最后的晚餐》在构图、色彩、人物动态及面部表情丰富传神的美感、绘画技法上的审美特点,感受达·芬奇在这幅画里用现实主义的手法讴歌真理与正义,鞭挞了叛徒行为与邪恶。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文了解大师如何生动地展开人物心理冲突和故事的戏剧性,从人物的活动、性格、情感和心理反应等特征上深化故事的寓意。

2.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审美经验,大胆想象,理解和评价大师的作品,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和感受艺术大师达?芬奇的辉煌的绘画艺术成就及在科学方面对人类的贡献,有崇敬大师和珍爱世界经典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图文了解大师如何生动地展开人物心理冲突和故事的戏剧性,从人物的活动、性格、情感和心理反应等特征上深化故事的寓意。

难点:图文对照,赏析表现耶稣和犹大两人神态与心理的语句,把握作品正义与邪恶对立的主旨。

【教学过程】一、导入:讲述达·芬奇童年艺术学习趣事。

1.出示课件:几幅用铅笔画的鸡蛋图画,引出达?芬奇的童年故事。

2.讲故事《达·芬奇画鸡蛋》:达·芬奇在初学绘画时,他的老师每天总是让他观察并画鸡蛋。

一天,他不耐烦地问自己的老师:你每天总是让我画鸡蛋——这太简单了,如此下去,我何时才能真正掌握绘画的技巧与本领呢?听了达芬奇的话,他的老师举起一只鸡蛋,意味深长地对他说:一只鸡蛋看似非常简单、好画,但如果你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并绘制它,你会发现绘画出来的结果将大不相同。

如果你领悟不到这一绘画的基本要领,不能熟练的掌握绘画的技巧,你就很难在绘画领域有所造诣。

老师的话给了达芬奇莫大的启发,使他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

从此,他埋头苦练绘画基本功,终于成长为一位世界美术大师。

3.启发学生讨论、交流自己对故事的感受和理解,体验艺术学习需从最基本、最简单的着手,绘画需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把握事物的特点,任何成功需要长期持之以恒。

最后的晚餐课程设计意图

最后的晚餐课程设计意图

最后的晚餐课程设计意图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深入研究《最后的晚餐》,使学生掌握作品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创作意义。

在知识目标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识别作品的作者、创作时间和地点,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背景对作品的影响。

技能目标方面,通过分析作品的构图、色彩运用和人物刻画,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通过探讨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尊重和欣赏人类文化遗产,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最后的晚餐》的作者达芬奇的生平介绍,作品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过程,作品的艺术特点分析,以及作品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讲解,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欣赏这幅传世之作。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作品的基本知识和艺术特点。

其次,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此外,还将采用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和动手实践,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多种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最后的晚餐》的高清图片和视频资料,达芬奇生平介绍的书籍和文章,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背景资料,以及用于讨论和实验的道具和设备。

这些资源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采用多元化的形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绘画等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例如,让学生根据《最后的晚餐》创作一幅类似的构图,或者写一篇关于作品主题的文章。

3.考试:在课程结束后,安排一次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包括作品的背景知识、艺术特点和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美术欣赏课《最后的晚餐》教案
课型:高一美术欣赏课
授课班级:高一、二班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1课时
设计思路:名画赏析是中学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审美、认知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最后的晚餐》作为宗教故事中最为着名的故事之一,本身就有值得研究和探讨之处,历来为众多宗教画家为题材画过,而达芬奇所画的这一题材,却成为不可超越的伟大杰作,其技艺的高超,兼且画中隐含众多疑点、争议之处,可以激发学生的艺术观察力与思辨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和感受达·芬奇经典美术作品《最后的晚餐》在构图、色彩、人物动态及面部表情丰富传神的美感、绘画技法上的审美特点。

2、情意目标:让学生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审美经验,大胆想象,理解和评价大师的作品,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

3、能力目标:使学生在绘画中能联系大师的技法,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表现自己的审美认识与情感。

教学重点:对艺术家的艺术的了解和对作品的理解;
难点:学生良好心理、创新能力、绘画能力的培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绘画工具、学生资料袋
教学方法:讨论法、活动、总结、讲解、演示、启发与鼓励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课程:
1、出示课件展示几幅用铅笔画的鸡蛋图画,提问画鸡蛋是不是很简单?引出达·芬奇的童年故事
2、教师讲述达·芬奇童年学习绘画的趣事,了解、体验大师艺术学习的历程。

讲故事《达·芬奇画鸡蛋》:达·芬奇在初学绘画时,他的老师每天总是让他观察并画鸡蛋一天,他不耐烦地问自己的老师:你每天总是让我画鸡蛋——这太简单了,如此下去,我何时才能真正掌握绘画的技巧与本领呢?听了达芬奇的话,他的老师举起一只鸡蛋,意味深长地对他说:一只鸡蛋看似非常简单、好画,但如果你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并绘制它,你会发现绘画出来的结果将大不相同。

如果你领悟不到这一绘画的基本要领,不能熟练的掌握绘画的技巧,你就很难在绘画领域有所造诣。

老师的话给了达芬奇莫大的启发,使他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

从此,他埋头苦练绘画基本功,终于成长为一位世界美术大师。

3、启发学生讨论、交流自己对故事的感受和理解,体验艺术学习需从最基本最简单的着手,绘画需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把握事物的特点,任何成功需要长期持之以恒。

4、展示达芬奇作品图片,引出课题。

二授新课:
一、达芬奇艺术生平的总结(学生讨论并积极发言,教师引导并用电脑总结)
1、达芬奇简介: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

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

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

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 、达芬奇的创作成就及代表作:
《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二、播放课件《最后的晚餐》,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在构图、色彩人物动态及面部表情丰富传神的美感、绘画技法上的特点。

1思考问题
1)、思考这幅画里面的人物谁是叛徒,为什么。

2)、此画创作的时间、规格、画种?
3)、此画的题材和主题是什么?
4)、此画在构图、色彩、技法上有什么特点?
5)、此画为什么会如此著名?
2、了解作品《最后的晚餐》外在美:高4.21米,宽9.03米,是一巨制,绘于圣玛丽亚寺院食堂的墙上。

3、了解作品的取材,来自《圣经》故事。

当耶稣与他的十二门徒共进晚餐时,他说:“你们当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如一石激浪,引起餐桌上一阵骚动。

达·芬奇画作表现的正是这骚动的片刻。

4、画家所追求的审美内容及审美效应:立足于观众仰角透视,并把人物设置在画面前沿。

在一张长桌前,正中坐着中心形象耶稣,他的十二门徒左右各坐6人。

每侧又分成3人两组。

听到耶稣的话后,门徒们的反应各不相同,其反应通过颇具个性的神态和姿态表现出来。

5、仔细品画,感受作品人物塑造的极其生动,栩栩如生。

画中的人物或吃惊、或愤怒、或悲伤、或猜疑……叛徒犹大显得惊恐不安。

端坐的耶稣则神态安详,处于自制的状态,与两边的动态又形成鲜明的对照。

作品动态态势避免了画面呆板的对称。

这是一幅立体的、生动的图画。

三总结全文: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油画 421X903厘米,现藏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

达•芬奇毕生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

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里,此画被公认为空前之作,尤其以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而引人入胜。

构图时,他将画面展现于饭厅一端的整块墙面,厅堂的透视构图与饭厅建筑结构相联结,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划得精细入微,唯妙唯肖。

这些典型性格的描绘与画题主旨密切配合,与构图的多样统一效果互为补充,使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典范杰作。

为创作这幅画,达•芬奇付出了惊人的劳动。

为准确刻画犹大这个人物,他到各种场合观察罪犯、流氓
和赌徒,反复揣摸他们的心态、神态和形态,并画了大量的速写,直到画出他满意的形象。

这幅画的巨大成功致使以后的画家没人敢再涉足这个题材。

四欣赏达芬奇其它的作品
五欣赏、创作的实践体验三题任选一题
1、根据资料及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感受,为《最后的晚餐》写一篇小论文
2、以《最后的晚餐》为题画一幅画,形式、内容不限。

3、达•芬奇画蛋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写一篇感受
六结束
板书
画名:最后的晚餐
作者:列奥纳多·达·芬奇
代表作:《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画种:油画
创作时间:1499年
尺寸:421X903厘米
题材:取自圣经故事
现藏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