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地理 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 专题13 区域可持续发展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3区域可持续发展
解密 13地区可连续发展考点热度★★★★★展望读高考设问知考向考点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及治理(2018 年新课标全国卷Ⅰ, 37)(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
据此推断扎龙湿地的地貌、天气特色(2)剖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固,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目关系的变化(3)指出将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由。
(4)有人建议,经过工程举措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
你能否赞同,并说明原由(2018 年新课标全国卷Ⅱ, 3— 5)3.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升能够4.第 5 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由是此次降水5.第 6 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2018 年北京卷, 36( 2)﹞说明多米尼加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由( 2018 年江苏卷, 23— 24)23.“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是24.“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结构的变化可能致使(2018 年海南卷, 16— 17)16.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17.修建水库不单能够拦截泥沙,还能够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
冲沙成效最正确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2018 年海南卷, 21( 2)(3)﹞(2)剖析在降水量 400 毫米以下地区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迪﹝ 2014 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6( 2)(3)( 4)﹞1. 热门展望从考查方式来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多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为切入点,考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判断、成因剖析、危害概括、治理举措的论证等;往常给定某一矿区(特别是能源矿区)的信息材料,要求剖析该矿区矿产或能源开发的特色、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给定某流域的信息资料,要求剖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展望流域开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2. 趋向剖析此后(2)说明上述沙源地冬春天易起沙的原由(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队列车的危害(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祸,请提出防治举措﹝ 2016 年新课标全国卷Ⅲ,37﹞(1)分别与煤炭、水能对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地区(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益的自然条件自然( 3)剖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资源( 4)为保障电网的稳固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理电开发站。
高中地理易错清单整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易错清单整理区域可持续发展1.不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和实施途径易错方向避错方法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分析不全面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的持续发展。
在进行区域分析时,回答效益、意义、影响类的题目要全面考虑这三个方面不理解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的区别与联系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中,“公平性”侧重的是“权利”,“共同性”侧重的是“义务”,“持续性”侧重的是“发展”。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要重点理解公平性原则,不要把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
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而后者强调全球这个整体错误认为清洁生产完全没有污染清洁生产的概念具有相对性,是与现行的技术和产品相比较而言的。
对产业的发展而言,随着经济发展与技术更新,清洁生产本身也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即清洁生产并不是完全没有污染,而是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直至达到“零”排放2.不理解“3S”技术的应用易错方向避错方法不清楚RS、GPS与GIS 的主要区别RS是一种侧重于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其本质是“看”的过程,即获取信息。
GIS侧重于“分析、计算”,相当于人的“想、算”活动。
GPS主要功能为定位、导航,其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与GIS的工作对象——“面”混淆“3S”技术和数字地球数字地球不等于“3S”技术的综合,而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虚拟技术、网络技术等各种技术的综合利用。
“3S”技术仅仅是数字地球的部分支撑技术不清楚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资源调查、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病虫害和农业生态环境调查及监测等 3.不会正确分析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易错方向避错方法不理解土壤次生盐碱化在某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灌溉,如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地区空气干燥、蒸发强烈,因而极易出现地表盐分的积累混淆荒漠与荒漠化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较少、蒸发强烈、植被贫乏以及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强劲地区的一种自然景观,包括戈壁、沙漠和沙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高中地理 第十三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三章区域可持续发展一、要点疏理(一)荒漠化1、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古长城一线以。
2、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为气候,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缺乏是西北地区最大的限制因素。
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干旱、多大风、植被稀少、沙质沉积物丰富)3、荒漠化是发生在地区以及一些地区的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引起的、和等。
5、荒漠化的防治:①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②工程措施:固沙③生物措施:保护天然植被、植树种草;④农业技术:发展农业,调整农、林、牧用地,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牧;⑤多种途径解决农牧区的问题。
(二)森林的开发和保护1、森林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又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还具有、、、等作用,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2、现存的原始森林主要有和两种。
3、亚马孙雨林的全球环境效益:①调节气候,维持全球的平衡②促进全球的和③世界物种的。
4、雨林生态的脆弱性:①生物循环旺盛,土壤很贫瘠②雨林生长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而这又是最容易被人类破坏的部分。
5、雨林被毁的原因:6、雨林的前途:开发与保护: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对热带雨林必须采取严格的,但从当地人争取短期内提高生活水平来看,开发热带雨林又是他们最为方便的收入来源。
总的来说,应该把雨林的放在第一位,在不损害雨林的基础上做到合理、保护性开发,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一致,可持续发展。
(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建立自然保护区、建设缓冲区、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建立国际基金等)(三)河流的开发1、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地形、气候、水系(文)、矿产资源、植被、土壤等。
2、流域的不同区域开发保护的重点不同:(1)河流源头的山地,重点是保护和;(2)河流利用过程中的重点是和;(3)河谷平原是的重点。
3、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1)核心:利用和治理并重,采取开发措施。
高中区域可持续发展易错易混点与复习方法
高中区域可持续发展易错易混点与复习方法随着中学学习科目的增多,难度增加,知识也变得越来越多,其中相似的知识点也有很多,这容易让同学们混淆,小编在这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中区域可持续发展易错易混点1、注意大陆和大洲的区别:世界上有六个大陆,七个大洲,但并不能说大陆比大洲范围大或者大洲比大陆范围小,比如亚欧大陆比亚洲大,澳大利亚大陆比大洋洲小。
2、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并不是面积最大的亚洲,而是南极洲;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也不是面积最大的太平洋,而是面积最小的北冰洋。
3、注意内海(伸入大陆内部或位于一国领土内的海域)与陆间海(两个大陆之间的海域,如地中海)的区别4、北美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地形特征的异同:都可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西两侧高、中间低,但具体地形类型存在差异。
北美洲东部为高原和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山地;南美洲东部为高原、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大山系;澳大利亚东部为山地、中部平原、西部为高原。
5、注意北九州与九州的区别:北九州是日本工业区的名称,九州是日本四大岛屿之一。
6、印度河主要流经巴基斯坦,而不是印度。
流经印度的河流是恒河。
7、西亚石油运往西欧和北美地区最近线路是经过苏伊士运河的航线,但石油运输量最大的航线是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的航线。
8、埃及盛产长绒棉,但其经济支柱是石油、运河、侨汇和旅游。
9、摩尔曼斯克港地处北纬70°,但终年不冻,是因为北大西洋暖流源源不断地向它输送温暖气流。
10、渤海是我国内海,而不是边缘海。
11、我国位置最靠北的省级行政区是黑龙江省,而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置最靠东的省级行政区是黑龙江省,而不是台湾省。
12、主要山地与山区的区别:山地是一种地形类型,指海拔在500米以上、地表起伏较大的地区;而山区既包括山地,又包括丘陵和崎岖的高原。
13、东南丘陵包括江南丘陵、浙闽丘陵和两广丘陵。
14、青藏高原虽然太阳能辐射最强,但其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因为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也弱。
2014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 模块三 区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12 区域发展与联系
专题十二区域发展与联系区域农业发展[典题例证明思路](2013·高考北京卷)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中()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2)东北平原()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思路分析】1.获取信息要准确(1)设问信息明确思路第(1)题,主要考查图中某地的地理现象。
解题思路是先在图中确定位置然后分析其地理现象的正误。
第(2)题,主旨词是“东北平原”,主要考查东北平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解题思路是回忆有关东北平原的地理特征,与四选项加以对比分析。
第(3)题,主旨词是“主要原因”,限定词是“人口迁入东北地区”和“20世纪50~70年代”。
解题思路要结合当时我国人口迁移的背景来分析。
(2)图表信息抓住关键2.常见误区要避免误区一:甲地是我国陆地上最东点,误认为是日出的最早地方。
误区二:我国内外流域的分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或200 mm等年降水量线,但并不说明大兴安岭就是内外流域的分水岭。
【自主解答】(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规律方法巧运用]1.农业开发问题(如东北农业区开发)的分析思路(1)在此类问题的分析中,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找到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劣势条件,对优势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对劣势条件进行改造,在开发和改造的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2)常见农业区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典型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方向农耕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过分注重耕作业,忽视了多种经营,从而使农耕区生态退化;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出现土壤污染、农产品质量下降等现象走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之路;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建绿色农产品基地牧区内蒙古高原、青海牧区过度放牧引起草场退化保护草地、建人工草地,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对畜牧产品进行深加工林区东北大、小兴安岭林区只采不育、资源衰退、生态环境恶化采育结合;对林木产品进行深加工区域特色农业形成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出口创汇农业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邻近港、澳、台地区,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农业技术水平高南疆我国最大长绒棉基地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市场需求量大海南岛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丰富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昆明花卉种植业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低温并非对农业全是有害的低温是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但冬季低温不利于病虫的越冬,使该区域病虫害较少,有利于绿色农业的发展;同时低温有利于土壤中营养物质的积累,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整合回扣2(精)
• (2)回答自然环境的变化时,学生几乎均能答出 气温年较差增大,降水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增 加等,但有的学生多答了粮食平均亩产减少或 者粮食总产量增加等,这说明学生没能理解 “自然环境”这一概念。 • (3)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时,将所有自 然和人为原因均答出来,说明学生没抓住“主 要”这个关键词。
• 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 • 水土流失的成因要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来考 虑,下面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
影响因素 降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特点 集中在夏秋季,且多暴雨,冲 刷力强
影响
自
然 因 素
地形、地势
植被 土壤 过度樵采、毁林开 荒
沟壑纵横,坡度大,坡面物质 不稳定
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作 用差
水土 流 失
1978年 2007年 统计项目 4.0 1978~ 4.6 耕地面积 (万公顷) • 材料二 下表为黄土高原某地 2007年 18 10 森林、草原比重(%) 相关统计资料。 1978年 2007年 统计项目 33 36 气温年较差(℃) 440 380 年降水量(毫米) 水土流失范围 小 大 160 150 粮食平均亩产(千克) 9.6 10.5 粮食总产量(万吨) 32 40 人口(万人)
• 1.自然原因——潜在因素 • 气候——雨量不均,夏季雨量大、冲刷力强 • 地形——地形复杂,以丘陵为主,坡度大,易 被流水冲刷 • 土壤——红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差,抗蚀力弱
• 2.人为原因——决定因素 • 滥伐森林植被破坏严重——生活能源短缺,大量 砍伐薪柴 • 山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耕作方式不当、管 理粗放 • 开矿、开采石料、修公路、建房屋、修水利等 开发建设 • 同学们可以对上面两个区域水土流失的成因进 行对比分 • 析,从中找出规律。
2014地理选择题百题精练:专题12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01期)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第六次月考)所谓“中等收入国家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阅读材料完成9-10题。
9.“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实质是A.经济增长停滞 B.劳动力价格提高 C.经济增长过快 D.国际竞争力降低10.巴西、阿根廷、马来西亚等国家要走出“中等收入国家陷阱”,最现实有效的方法A.实现产业升级、调整产业结构 B.大力发展高科技工业C.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D.通过各种方法,保持经济增长(福建省泉州市2014届高三1月单科质量检查)下图示意1990~2010年世界各大洲(南极洲除外)森林面积净变化(单位:每年百万公顷),读图完成3~4题。
3. 图示世界森林面积的净变化带来的影响( )A.二氧化碳减少 B.全球降水增多C.冰川体积增大 D.全球气候变暖4. 导致亚洲森林面积净变化的原因最可信的是( )A.伐术与深加工 B.开发矿产资源C.从毁林到造林 D.禁砍伐森林(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4届高三2月考试)下图是北纬38°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第3~4题。
3、该地A.地势北高南低B.河流在CB段有凌汛现象C.林地为常绿阔叶林D.河流在C地易形成冲积扇4、该地1949年至2009年间A.农业用地类型减少B.城市主要沿河流发展C.水土流失可能加重D.耕地均变为城市用地【答案】3、D 4、C(山东省济南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黑龙江省伊春市是我国最大的专业化林业资源城市,素有“祖国林都”之称,但目前伊春却面临森林资源消耗多,环境问题严重等问题。
下图为“资源型城市发展机制和发展轨迹示意图”,读图完成22~23题。
22.关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幼年期城市的发展动力主要是资金充裕②中年期城市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③老年期城市的发展杜绝资源开发④经济转型期的新生动力源于科学技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3.不符合伊春市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是A.植树造林,采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B.大力开发森林资源,积极发展木材粗加工工业C.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单一产业向多元产业发展D.培育和引进人才,发展交通、优化美化环境型期的新生动力源于科学技术,④对。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 区域可持续发展
训练(十)区域可持续发展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60分)(2013·山东省实验中学第二次诊断)读某地区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甲、乙、丁三地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丁地比甲地气温日较差大B.甲地比丁地太阳辐射强C.甲地比丁地气温高是由于其海拔低D.乙地比甲地降水多是受海洋的影响解析根据纬度、海陆位置和降水分布情况,可判断图示地区为澳大利亚东部地区,丁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比位于沿海地区的甲地少,故丁地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气温日较差大;甲地与丁地气温的高低主要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乙地位于水分水岭的迎风坡,来自海洋的东南风受地形抬升,降水多于沿海的甲地。
答案 A2.在丁地可采取东水西调的措施保证农业生产高产和稳产,若实施调水,则乙、丙两地之间最合理的工程是()A.利用地势,开渠自流B.逐级抽水C.架设“水上桥”D.开凿输水管道解析根据上题可知图示地区为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在大分水岭东侧的迎风坡地区,受到地形的抬升作用,降水丰富,形成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当气流越过山顶之后,便开始下沉,进入雨影区,降水量大大减少,形成了降水量在500~1 000 mm的亚热带草原气候。
从降水量和海陆位置可判断出,丙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西侧,乙地在大分水岭东侧,所以乙、丙两地之间最合理的工程是开凿输水管道。
答案 D“十二五”期间,陕西省煤炭总量将超过6亿吨,新增清查资源量200亿吨,新开工煤矿建设项目54个,建设规模约2.4亿吨,总投资1 570亿元,煤炭开发建设步入快速道。
据此完成第3题。
3.“十二五”期间,陕西省煤炭开发建设步入快车道的地理背景有()①国民经济稳步发展,能源短缺局面得不到根本改善②陕西地处我国中部经济带,距东部市场较近③陕西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较好④黄河水运具有运量大、运费低的优势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陕西地处我国西部经济带的东部;黄河径流量较小,航运价值并不高,故排除②和④。
高考地理专题十三 区域可持续发展
专题十三区域可持续发展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读某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单位:mm)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1.影响图示区域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①海陆位置②地形起伏③太阳辐射④植被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答案A据图分析可知,图示区域降水整体上呈现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趋势,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局部地区出现闭合曲线,是地形起伏影响的结果。
2.图中虚线圆圈所示区域生态脆弱的表现有()①地势高峻,气候寒冷②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③湿地广布,生物多样性少④降水少,土地荒漠化严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D据图分析可知,图中虚线圆圈所示区域主要为黄土高原地区,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少于500mm,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加之人类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土地荒漠化严重。
下图所示盆地某沙漠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50mm,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60天,积雪深度可达20cm以上,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2019陕西一模)图示沙漠区域植被覆盖率较高,多固定半固定沙丘,与其关系最密切的是()A.地表风力小B.山地降水量丰富C.积雪融水丰富D.高山冰雪融水丰富答案C读图可知,图中沙漠位于我国准噶尔盆地,西部有缺口,狭管效应明显,地表风力较大,A项错误;山地降水较丰富,但是对沙漠地区的植被影响较小,B项错误;冬季降雪日数稳定,有季节性积雪融水,为植被生长提供了水分,C项正确;高山冰雪融水主要补给河流,对沙漠地区的植被影响不大,D项错误。
4.(2019陕西一模)该沙漠地区稳定的积雪覆盖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A.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湿度B.反射太阳辐射,提高大气温度C.抑制风沙活动,减少初春扬尘D.增加土壤湿度,减少地表径流答案C由材料可知,该地有稳定的积雪覆盖,可以抑制风沙活动,减少初春扬尘,C项正确;积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可减弱地面辐射,A、B项错误;增加了土壤含水量,湿度升高,但对地表径流影响不大,D项错误。
2014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地理第15讲-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15讲区域可持续发展【教学与考核要求】:略【知识梳理】:一.荒漠化1.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如使用不当)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现象,即耕地、草原、森林等资源的生产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生产能力的现象。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因素(1)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日照时间长,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植被稀少。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乱砍滥伐、不合理灌溉。
3.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1)危害:①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亿人受荒漠化威胁,上亿人口面临丧失土地的危险。
②许多村庄、农田、道路受威胁,为沙尘暴提供沙源。
(2)防治: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
二.湿地1.湿地的概念及作用◆湿地: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稻田、水库等。
◆作用:提供水源,调节气候(增加湿度,使降水概率增大;减小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涵养水源,美化环境,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地球之肾”、“生命摇篮”、“鸟类乐园”之称。
2.湿地资源问题及保护①湿地问题:湿地资源存在着面积萎缩、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效益得不到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下降等问题。
②湿地保护:一是要禁止对湿地围垦(湖)造田或随意改变湿地的现状,加强对湿地的管理;二是要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三是要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田)还湿(湖);四是要对已经退化的湿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五是要防止向湿地随意排放污染物,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六是要在河流的上游地区退耕还林、保持水土,防止下游地区的湿地被泥沙淤积。
三.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1.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条件:①上游山地丘陵,中游丘陵,下降平原,落差大,水能丰富、煤炭石油丰富。
②水汽主要来自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冬季和早春常发生大范围降雨。
2014高考地理考前20天冲刺区域可持续发展
2014高考地理考前20天冲刺区域可持续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考点分布表下图为“我国50°N附近某牧区的土地利用图”。
该区域最高海拔1 480米,区内最大高差小于300米。
读图回答1~2题。
1.近年来,该区域过度的农业生产活动,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主要表现是( )。
①土地沙漠化扩大②水环境恶化③洪涝灾害频发④水土流失增加⑤地面大幅沉陷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2.该区域的干流河谷地带没有形成林区的主要自然原因可能是( )。
A.河道弯曲,冻土广布 B.地势较低,降水量多C.山地背风坡,气流下沉 D.山地阳坡,水分蒸发解析第1题,根据纬度、海拔等信息可判断该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北部(呼伦贝尔草原),属于温带草原带。
结合图示信息判断,过度的农业生产活动主要包括过垦(毁林毁草),过牧(草场退化),由此导致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进而河流流量减少、含沙量增加和农耕中的化肥农药带来的水污染等。
因地处高原,且位于半干旱区,不会导致洪涝灾害。
第2题,该题思路超出常规,用排除法较好。
该区域内地势高差较小,因地形原因导致的降水差异不大,河床两侧排水不畅限制树木生长。
因纬度较高,冬半年冻土层阻断水分下渗,也制约了树木根系的生长。
答案 1.B 2.A稀土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中国以占全球30%左右的储量,一度“敞开大门”供应了国际95%以上的市场需求。
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了自己的产业发展战略,“指令性”开采、控制出口配额之后,量减价升,中国稀土不再卖成“白菜价”。
读图回答3~4题。
3.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2009年仅占36%,其主要原因是( )。
①世界稀土资源的储量基数提高②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③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④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措施是( )。
高考地理教学设计一轮题库:必考点专练《区域可持续发展》人教版
必考点专练13区域可持续发展(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2014·徐州四校联考)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箭头代表的是某种生态问题的扩散,该生态问题是()。
A.大气污染B.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D.泥石流2.该区域农业生产中的限制因素是()。
A.光照B.水源C.热量D.地形解析根据图示经纬度定位可知,图示区域位于中亚地区,气候干旱,荒漠化扩散严重,该区域农业生产中的限制因素是水源。
答案 1.C 2.B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经勘探发现图示区域有储量丰富的大煤田。
结合图示,回答3~5题。
3.随着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图示区域发生的变化有()。
①乡驻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工矿城市②经济结构会由以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发展为以工矿业为主③居民数量迅速增加,多从事工矿业和服务业④交通状况会有明显的改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⑤生态环境有可能恶化,植被减少,水源被污染,空气质量下降A.①②⑤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4.图示区域除了通过铁路、公路等直接向外运输煤炭外,还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不可以把坑口电站建在①处B.可以把坑口电站建在②处C.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可以减轻交通运输压力D.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可以减轻当地的环境污染5.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示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
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可行的措施有()。
A.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缩短产业链B.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C.寻找石油、天然气等替代资源D.提高农业地位,大面积种植水稻解析第3题,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工矿城市的形成,也使该乡镇的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转变为以工业为主,就业结构也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倾斜;工矿业的发展也需要交通得到更大程度的改善;另外,工矿业的发展往往也会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第4题,坑口电站的建设可以缓解运煤的压力,但会加重当地的环境污染,故坑口电站应布局在与当地盛行风向(东南风和西北风)垂直的郊外。
地理易错锦囊专题14 区域可持续发展易错点典例分析_点评_巩固
易错锦囊专题14 区域可持续发展易错点典例分析、点评、巩固易错点1 不会进行区域对比分析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C.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D.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3.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①多山的地形②干旱的气候③对外联系不便④生产方式落后⑤水资源短缺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失分剖析】本题出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区域定位不准确,导致无从判断;二是不会根据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区域经济特征,导致判断失误。
【参考答案】1.D 2.B 3.C【详解详析】1.根据图示区域轮廓、地形分布、城市名称判断:甲位于塔里木盆地,以内流河为主,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形成夏汛,因为地形为盆地,水系呈向心状;乙位于海南岛,以外流河为主,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形成夏汛,因为海南岛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所以水系呈放射状。
故选D。
2.甲位于塔里木盆地,农业科技水平和机械化程度都比较低。
故选B。
3.A、B两地都在山区,B地位于海南岛,终年高温,夏季多雨,水源丰沛。
①③④正确。
故选C。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和比较的思路1.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和比较的思路(1)地理位置特征①经纬度位置:可以确定一个具体地点,也可以确定一个区域范围,主要分析南、北所跨的纬度,东、西所跨的经度。
②海陆位置:从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等方面分析。
③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④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或区域轮廓,邻国、邻省轮廓进行分析。
2014年高考地理分类汇编(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地域联系与可持续发展
K单元地域联系与可持续发展地域联系2014·XX卷图6是我国某城镇发展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11~12题。
图611.位于老城区东南的码头选址考虑的因素是( )A.码头位于河流凸岸,不易淤积B.码头位于河流凹岸,不易淤积C.码头对面有沙洲,利于避风D.码头受水流冲击小,航行安全11.B [解析] 河流凹岸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水位深,适合建港。
12.随着新城区的建成,区域交通格局改变,待建码头的主要作用是( )A.实现各类交通有效衔接B.减轻城镇人口压力C.拉动城镇向西迅速扩展D.完善区域城镇体系12.A [解析] 根据图中交通线的位置可知待建码头起到沟通水路与陆路交通的作用。
2014·XX卷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双边贸易额从1988年的12亿澳元增加到2012年的170多亿澳元,2013年两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
图8为2011年双方贸易额前五位的商品和服务种类。
读图回答15~16题。
图815.与马来西亚相比,澳大利亚具有优势的产业是( )A.石油开采 B.家用电器制造C.金属矿开采 D.交通设备制造15.C [解析] 根据图中所列商品可以看出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丰富。
16.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两国间经贸额快速增长的原因是( )①空间位置邻近②航空运输发达③经济水平相当④经济互补性强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16.C [解析] 两国邻近且水运便利,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互补性强。
2014·XX卷图13是某特大城市开发区社区居民不同购物行为空间差异图。
读图回答21 ~22题。
(双选)图1321.居民倾向于到中心城区购买的商品是( )A.食品B.日常用品C.服装D.家用电器21. CD [解析] 根据图XX息可直接判断居民倾向于到市中心城区购买的商品是服装和家用电器。
22.影响居民购买食品和日常用品空间倾向的主要因素是( )A.出行距离B.购物成本C.交通方式D.购物环境22. AB [解析] 据图可知,居民购买食品和日常用品更倾向于在开发区,这说明开发区因地价便宜造成商品价格较低,且离居住区比较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高考地理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专题13 区域可持续发展1.下图为某区域主要地理要素联系示意图,回答(1)~(3)题。
(1)与图中甲、乙对应的是( )A.草场退化、土壤次生盐碱化B.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C.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D.土壤次生盐碱化、水资源短缺(2)解决乙问题的合理措施有( )①南水北调②退耕还林③治沙治水④节约用水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①④(3)该区域位于我国的( )A.西北地区 B.华北地区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世界知名大河之一,她自西向东跨三级阶梯,流域内孕育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甲地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
(2)说明黄河流域上、中、下游能源分布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从位置、市场、资源、交通四个方面分析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条件。
(3)黄河流域人口稠密,发展农业至关重要。
为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3.读某地区等高线图,回答(1)~(2)题。
(1)关于E地开发利用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水能、旅游开发为主B.重点发展内河运输业C.大力发展商品谷物农业D.建立自然保护区,停止开发(2)关于G、M两地的比较,正确的是( )A.M 地气温年较差小于G地B.M地位于迎风坡,年降水量大于G地C.M地河流水位高于G地D.两地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很大条件可根据所学基础知识解答。
位置方面:山西地处我国中部,邻近主要工业中心和城市,输煤、输电例1.宁夏盐池县马儿庄乡地处我国自然环境敏感地带,年平均气温8.9℃,年降水量306.87mm。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马儿庄乡示意图。
材料二1955~2005年马儿庄乡人口与耕地的关系及草地植被指数与羊只数量的关系资料(草地植被指数是指草地植被覆盖率与草层高度的乘积)。
(1)马儿庄乡的地形、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55~1995年间,马儿庄乡草地植被指数与羊只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草原生态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问题。
(3)马儿庄乡地区人们最主要的生活饮用水源是,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50年代,马儿庄乡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经过50年的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生产经历了从向的转变,引起这种转变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马儿庄乡应如何进行国土综合治理?1.形成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以我国西北为例分析)。
(1)自然原因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进程加速的主要原因。
(2)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樵采;③过度开垦。
2.治理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①在农作区主要是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②在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③在干旱的内陆地区要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①干旱地区的绿洲地区应在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进行封沙育草;在绿洲前沿地带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积极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灌草植被);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组成一个多层防护体系。
②在缺乏水源的地区利用柴草、树枝等材料,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
(3)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①现有林地应该作为防护林的一部分,不能再毁林开荒。
②绿洲边缘的荒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地带,不能盲目开垦,主要用于种树种草,发展林业与牧业。
③对已经造成荒漠化的地方,还应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解决农牧民的能源问题的途径: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
(5)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对荒漠化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主要的生态问题和分布1.森林面积锐减:主要发生在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2.草原退化:多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3.土地荒漠化:在西北表现为沙漠化,而在其他地区也有水蚀荒漠化等表现形式;4.水土流失:在黄土高原区、东北地区、四川盆地边缘、横断山区、东南丘陵表现严重;5.旱涝灾害:分布较为广泛,如华北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以及东部季风区夏秋季节的洪涝灾害区;6.生物多样性破坏:分布较为普遍;7.水资源危机:在干旱、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区表现为资源型缺水,在湿润区则表现为水质型缺水;8.海洋生态破坏:沿海地区有分布,如渔业资源过度捕捞,红树林、珊瑚礁等被毁,赤潮等;9.湿地(湖泊)面积减小:在东北地区、滨海地区由于开垦和城市建设造成湿地减少;围湖造田使我国几大淡水湖面积急剧萎缩;10.次生盐碱化:在华北地区、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等地广泛分布。
易错起源2、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影响及湿地资源例2.土壤侵蚀模数指单位面积土壤及土壤母质在单位时间内侵蚀量的大小,是衡量土壤侵蚀程度的一个量化指标。
下表示意四川盆地中部小流域土地利用与土壤流失关系。
回答(1)~(3)题。
(1)该区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A.园艺业 B.混合农业C.商品谷物农业 D.季风水田农业(2)四川盆地中部小流域土壤流失综合治理的首要对象是( )A.农地 B.林地C.荒地 D.其他用地(3)表中荒地平均侵蚀模数大的自然原因是( )A.土质疏松,降水强度大B.流域汇水面积广,土壤流失量大C.植被覆盖率低,坡度大D.地势低平,基岩裸露误。
【答案】 (1)D (2)A (3)C(一)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影响南方低山丘陵区人地关系的主要问题是人多地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缓慢。
水土流失是这里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成因如下:(二)湿地资源1.概念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2.湿地主要功能(1)湿地的产出功能:湿地能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副食品、粮食、药材、木材及珍稀动植物(“资源的宝库”)。
(2)湿地的调节功能:湿地能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天然空调机”“天然水库”)。
(3)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能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保持周围生态的稳定与平衡(“生命的摇篮”)。
(4)湿地的降解功能:湿地中的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分解、吸收有害物质,降解环境污染(“地球之肾”)。
(5)湿地的其他功能:美化环境,可作为旅游地,具有航运功能,是各种动物的栖息地(“鸟类的乐园”)。
地理学科术语是严谨的,可以反映该地理事物的内在特点和外在表现。
在复习阶段如果能够注意到地理学科术语这一特点,将会大幅度提高我们的记忆效率,并加深理解程度。
以“水土流失”为例:“水”:水土流失的过程中需要有水的参与,且起到侵蚀、搬运的作用;“土”:被侵蚀、被搬运,要求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流”:“水往低处流”,故水土流失严重区的地形破碎、坡度大;且坡度大导致水流速度快,侵蚀、搬运能力增强;“失”:肥沃的表土被搬运到他处;径流白白流失。
导致水土流失区土壤肥力下降、水资源缺乏,进而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变化。
易错起源3、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及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例3.河流流域的开发应合理、适度,以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图1为“世界某著名河流的流域范围示意图”,图2为“该河下游某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比图1中甲—乙河段、丙—丁河段主要地貌类型和河流主要开发价值的差异,完成下表内容。
(2)据图2,指出该河下游地区居民在哪几个月份感到气候舒适、出行方便,并说明理由。
该河流流域内人口增长较快,且70%以上的人口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给流域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较大压力。
(3)简要分析该流域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加重水质恶化。
(一)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1.流域开发的核心河流的利用与治理,即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
2.田纳西河的干、支流上修建水坝的作用(1)防洪 (2)航运 (3)发电(4)提高水质 (5)旅游 6)土地利用(二)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1)产业升级面临困难(政策优势不明显,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处于劣势,南岭阻隔,腹地范围较小);(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3)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3.解决措施(1)优化产业结构:以广州为基础,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以香港、广州、深圳为中心,加强城市之间分工与合作;(3)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
流域开发方向和对策下图为黄河中游地区人口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1~3题。
1.公元2年黄土高原农业生产与现在相比较最有利的条件是A.农业政策优惠 B.生产工具先进C.气候湿润 D.地广人稀2.1567年以后人口的变化给该地区带来的环境问题最先出现的是A.旱涝灾害加剧 B.土地沙化C.森林锐减 D.土地肥力下降3.解决该地区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A.控制人口增长 B.提高生产力水平C.保持水土 D.植树造林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及该地区近三十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数据表,完成4~5题。
4.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对河流的影响是A.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增大B.河流含沙量减小C.河流流域面积增大D.河流汛期缩短5.为更加合理地开发农业资源,该地区应该采取的正确措施是A.退耕还林还草,防止土地沙漠化B.实施开荒造田,建成商品粮基地C.大力治理低湿洼地和盐碱地,发展生态农业D.综合开发农业资源,发展立体农业一般经济理论认为,一个地区资源越丰富,其经济发展速度应该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