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4课 孔孟两章配套课件 粤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粤教版语文必修四自制第14课《孔孟两章-季氏将伐颛臾》(37张ppt)课件(共37张PPT)
下列红色字的注音在文中正确无误的一组 B 是( ) (1)论语(lun) (2)虎兕(shi) (3) 出于 柙(xia)
(4)社稷(ji) A.(1)(2)(3)(4)
C.(1)(2)(4)(5)
(5)焉用彼相矣(xiang) B.(1)(3)(4)(6)
D.(2)(3)(5)(6)
(6)固而近于费(bi)
• 材料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 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 语· 为政》) • 道:引导。 格:亲近 归附之义。 • [译文]用政法来导引他们,使用刑罚来整顿他们, 人民只是暂时地免于罪过,却没有廉耻之心;如果 用道德引导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不但有 廉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
春秋时期等级制度 王 诸侯 (朝) (国)
大夫 (家)
文中人物
季氏,本文当指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康”是谥 号,“子”是尊称,前492年继其父季桓子之后,任鲁国 正卿(宰相),政治上最有势力。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也称冉有,鲁国人。孔 子弟子,比孔子小29岁,前552年生,卒年不祥。季康子 任正卿时,孔子师徒正在外周游,冉有中途被季氏招为家 臣,后成为季康子主要谋臣,参与季氏的事。
社稷(shè ) jì 近于费(bì )
冉(rǎn)有
彼相(xià ng)矣
虎兕(sì )出于柙(xiá )
椟(dú )
相(xià ng)夫子
析题:季氏将伐颛臾
关键词语是:
将 、 伐
• 将:说明尚未实现,可以劝阻。
• 伐:攻打,明目张胆,在本文中有以大欺小、 以强凌弱的意思,所以“季氏伐颛臾”是非 正义的事。
无乃尔是过与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疾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 辞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粤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4课《孔孟两章》(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
孔子出身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 主商汤。孔子六世祖孔父嘉在宫廷内乱 中被华督所杀,其子木金父为避难逃到 鲁国邹邑,以其父字为孔氏。 他做过几任小官,但后来被弃用。 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 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相传他 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这“七 十二贤士”中,又数颜回,是孔子最爱 的弟子。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 鲁哀公十四年,颜回先他而去。前 480年,孔子另一得意门生子路死于卫 国内乱,而且还被剁成肉酱。经过这一系列打击后,孔子 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前479年的一天,孔子逝世,终年73 岁,众弟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为孔子守坟6年。
孔子,孟子。(积极入世|)
释家:由印度传入中土,创始人释迦· 摩尼
释家讲因果报应,讲修行为来世。 道家: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创始人:老子,庄 子;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举。 无为而治。(消极出世)
《左传》:《烛》
历史散文 《国语》:《勾》
先秦散文
《战国策》:《邹》《触》 儒家《论语》 道家 百家争鸣 墨家
采取军事行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二段文言知识点
一个状语后置: 有事于颛臾 一个古今异义词: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把(他)封为] 一个词类活用: 无乃尔是过与 [名作动,过错——责备]
一个省略句: 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 一个判断句:是社稷之臣也。 两个宾前句与两个固定句式
宾语前置
1、何以伐为? 以何伐为?
法家
诸子散文
1998年1月,世界诺贝尔奖金 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
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 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
吸取孔子的智慧。”
孔 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 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 创始人。我国古代著名 的思想家、教育家,儒 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 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4课《孔孟两章》ppt课件
2019/4/20
字词句理解(四)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wu池,鱼鳖不可胜 食也; “不违背农时,粮食就吃不完;细密的渔网不撒入池塘, 鱼鳖就吃不完;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斧头按照一定的 时节进山(采伐),木材就用不完。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 憾也。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材木用不完,这就使老百姓能供养活 着的人、为死者办丧事而没有遗憾了。
季氏
第一次对话:阐述反对讨伐 的三条理由 第二次对话:指出两位学生 孔子 爱国 爱民
将伐
颛臾 [三次
没有尽职尽责 第三次对话:正面提出自己
的政治主张
目光深邃 的政治家
对话]
2019/4/20
知识点精析
(一)词语积累
1.危 高、高峻: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 危急: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不稳:危而不持
2.颠 头颅、顶部:鸡鸣桑树颠
《狼》
只是,仅仅
4.见
例句 出处 释义
看见 召见
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曹刿请见 《木兰诗》 《曹刿论战》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伐颛臾》
拜见,谒见 表被动,相当 于”被”
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2019/4/20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失街亭》
出现 见解,见识
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
2019/4/20
会长老,
问之民所疾苦 声非加疾也, 而闻者彰 《劝学》
强
《西门豹治邺》
疾苦,痛苦
庞涓恐其贤于己,
疾之
2019/4/20
《史记· 孙膑传》
妒忌
3.止
例句 出处 释义
字词句理解(四)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wu池,鱼鳖不可胜 食也; “不违背农时,粮食就吃不完;细密的渔网不撒入池塘, 鱼鳖就吃不完;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斧头按照一定的 时节进山(采伐),木材就用不完。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 憾也。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材木用不完,这就使老百姓能供养活 着的人、为死者办丧事而没有遗憾了。
季氏
第一次对话:阐述反对讨伐 的三条理由 第二次对话:指出两位学生 孔子 爱国 爱民
将伐
颛臾 [三次
没有尽职尽责 第三次对话:正面提出自己
的政治主张
目光深邃 的政治家
对话]
2019/4/20
知识点精析
(一)词语积累
1.危 高、高峻: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 危急: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不稳:危而不持
2.颠 头颅、顶部:鸡鸣桑树颠
《狼》
只是,仅仅
4.见
例句 出处 释义
看见 召见
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曹刿请见 《木兰诗》 《曹刿论战》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伐颛臾》
拜见,谒见 表被动,相当 于”被”
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2019/4/20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失街亭》
出现 见解,见识
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
2019/4/20
会长老,
问之民所疾苦 声非加疾也, 而闻者彰 《劝学》
强
《西门豹治邺》
疾苦,痛苦
庞涓恐其贤于己,
疾之
2019/4/20
《史记· 孙膑传》
妒忌
3.止
例句 出处 释义
精选-高中语文第4单元文言文2第14课孔孟两章课件粤教版必修4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
——《孟子·公孙丑下》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4
一、作者视窗
孤高而又热爱和平的孟子
孟子是孤独高傲的。他认为“人人 皆可成尧舜”,他高举起“民贵君轻”的 旗帜,他强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些无不闪烁着朴素的民本色彩。 只要大家肯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 素养,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尧舜那样的圣 人。他还把人民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他 尊重人,把人从神权思想和血统论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对后
道寡助”,不出一兵一卒,就能威慑敌人,那是何等魄力与自
信,对于现代治国方略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在用人方面,
他主张君主应先听民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
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
之。”这种用人观,不论在那个时代,还是当下,都不失为
一条良策。若此,干部选拔中的买官卖官、贪污受贿、裙带
(2)战国中期,各国诸侯争城夺地,角逐武力,蚕食鲸吞, 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 礼制崩坏,世风倾颓,剧烈动荡。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 被视为天道,攻伐凌侵被称为合理,由大国以“力”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9
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 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致都城由安邑迁至大 梁。梁惠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孟子被“招贤”应邀来到魏 国,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 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 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然后迫不及待地讨 教救国治国之策。在此形势下,孟子开始了他的道德设计。 本文仅是孟子在魏国期间与梁惠王的一次谈话。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孔孟两章》课件 粤教必修4
孟子(前372—前289 年),名轲,字子舆,战 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 人。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 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 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 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 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 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 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 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 明时被称为“亚圣”。
于
1.介词:(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 、对象、方面、原因等。可译为“在”“在……方 面”“在……当中”“向”“到”“自”“从”“跟”“同”“对于”“ 给”“由于”等。
(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词类活用
(1)填然鼓之 名词作动词 击鼓 (2)七十者衣帛食肉 名词作动词 穿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名词作动词 为王
(4)既来之,则安之 使动用法 (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名词作动词 种植
特殊句式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状语后置句
2无乃尔是过与? 宾语前置句
读cùgǔ:密网 读wū:池塘
10.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动词,种植
11.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耽误 时机
12.谨庠序之教
学校
13.申之以孝悌之义
敬爱兄长
14.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同“途”:道路 饿死的人
练习
下列画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D
A.河内凶(谷有物收战成乱不)好,荒年 B.邻国之民不加(增更加)少 C.填然鼓之(代助词词,,代无“鼓义”) D.弃甲曳 (拖着)兵而走
①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介词。表对象:向,对,对于。 ②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介词。表处所:在,从,到
③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
(《赤壁之战》)
介词。向,对,对于
④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粤教版语文必修四课件:第14课 孔孟两章 (共35页)
(2)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 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对“五十步笑百步”
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
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
尊为孔圣人,并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
《礼》《易》《乐》《春秋》)。在中国历史上,他
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有“圣人”“文宣 王”“素王”之称,又是私人讲学风气的开创者。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共20篇,有讽 喻,有劝勉,有论述,有启发开导。
孔子格言
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儒家第二大宗师,后世尊号亚圣。宋代以后常把孟
子思想与孔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孟子的思
想包括:①性善学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
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②民本、仁政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轻。事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
乎诸侯为大夫。”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
王者,未之有也。” ③反对不义的战争 —— 孟
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失 道者寡助。” ④大丈夫人格——“人皆可以为尧 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 之谓大丈夫”。
《孟子》的文章很雄辩,感情强烈,辞锋 犀利。在宣传主张、论辩事理时,常能分析对 方的心理,因势利导,步步深人,层层进逼, 以使自己的论辩最后获胜。《孟子》还善于运 用譬喻来说明道理。
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14孔孟两章
• 【注】 ①孔子来宋游学,客寓在石记客店,院当中 植有一棵檀树,枝叶繁茂,树冠如盖。孔子便带领 弟子们每日在大树下演习祭礼,社祭、郊祭、禘祭 等。桓魋想杀害孔子,带领人马冲进院内,却看见 檀树下空无一人,只有风吹树叶在飒飒作响。桓魋 知道是店家放走了孔子师徒,便下令伐倒了檀树, 放火烧了店房,以泄愤怒。
• ④何以伐为( 宾语前置句)
• ⑤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省略句 )
通假字
《寡人之于国也》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 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 ) ③涂.有饿殍( 涂,通“途”,道路)
古今异义
①邻国之民不加.少 古义( 更加 ) 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 ②河.内凶 古义( 黄河 ) 今义( 泛指河流 ) ③请.以战喻 古义( 请允许我 ) 今义( 请求,常用于对方 )
背景解读
•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 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 鲁国公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 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 其一是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己不利。当时 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 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 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 【考点演示】 诗中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案:对孔子的敬仰和赞颂,对桓魋的嘲笑和讽刺, 对颜回的赞美和歌颂。
• 《季氏将伐颛臾》
作者介绍
•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 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 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 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 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2第14课孔孟两章课件粤教版必修4
一、通假字
1.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 欤 ”,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 毋 ”, 不要 3.鸡豚狗彘之畜,勿.失其时 “勿”通“ 毋 ”,不要 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 斑 ” 5.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 途 ”, 路上
二、古今异义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古义:指有军事行动 。
二、背景回放 循循善诱,反对征伐
《季氏将伐颛臾》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 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 其中,季孙势力最大,他要征伐颛臾。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 下,且都参与了筹划。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 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行不通的“仁政” 《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三十五年(前 334),孟子被“招贤”, 应邀来到魏国,魏王迫不及待地讨教救国治国之策。梁惠王的目的在 于富国强兵,恢复并扩大疆土。而孟子反对“霸道”“虐政”,主张 施行“仁政”,用仁义治天下。本文记载的只是孟子在魏期间与梁惠 王的一次谈话。
亚圣——孟子 孟子(约前 372-前 289),战国时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最伟大的 儒学大师,被认为继承了孔子学说的正统,后世将他和孔子合称“孔 孟”。孔子被尊为“圣人”,孟子被尊为“亚圣”。他曾拒杨墨, 反纵横,维护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对当时和后世思想界影响很大。 《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
一、作者简介 圣人——孔子
孔子(前 551-前 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 家学说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上为 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 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 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等地区都有深远的 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
粤教版语文必修四课件:第14课 孔孟两章2 (共34页)
冉有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
皆不欲也
冉有推卸己责,尚 有 未尽之言。
孔子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孔子先列史官名言以证其位,继喻盲人 走路之无相,再喻物器之失与毁,据理力争。
冉有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 世必为子孙忧。 冉有以“固”、“近费”为由,终 于和盘端出当取的观点。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品德高尚的人最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要这 么做”,却一定要找个借口来搪塞的做法。 夫:代词,那,句中位置。 疾:谓语。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所说实际上是均贫富,讲安定,求发展的治
国方略,既包括内政也包括外交,既涉及经济也
涉及政治。历史地看,孔子的均贫富的思想仍然 具有积极意义。
• 思想内容方面
孔子的仁政思想; 孔子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以理服人的辩驳艺术。
• 写作技巧方面
百世师表
寡 人 之 于 国 也
孟 子
孟子,是儒家学派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 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孟子的思想要点:
1、行王道,制民产,省行薄赋,申孝悌之义; 2、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本课内容结束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
成语
陈力就列
既来之,则安之 分崩离析 萧墙之内 祸起萧墙
古人一般房屋建筑结构
孔子之辩难 •且在邦域之中矣 • 一 辩 • 二 辩 三 辩 •
•先王以为东蒙主
•是社稷之臣也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 君子疾夫舍……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忧在萧墙之内
明之以礼
晓之以理
《随堂优化训练》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4课 孔孟两章配套课件 粤教必修4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62022/1/16January 16,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62022/1/162022/1/161/16/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孔孟两章课件粤教版必修4
3.一词多义 (1)伐
①季氏将伐.颛臾 __动__词__,__攻__打_____
②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__动__词__,__夸___耀____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__名__词___,__功__业____ ④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_名__词__,__战___争_____
第四单元 文言文(2)
谏太宗十思疏 在封建社会,讽谏帝王是件 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 要大智大勇。因为讽谏,比干被 挖心,屈原遭放逐。但是唐代著 名的谏臣魏征,有胆有识,知无不言,敢于直谏,非但没有 招来杀身之祸,相反却得到唐太宗的称赞,获得“诤臣”的 美誉。我们在感叹这对贤君良臣时,也被魏征超人的勇气、 高超的讽谏艺术所折服。
(6)然而不王.者 名__词__用__作__动__词__,__统_ 一天下 (7)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名__词__用__作__动__词__,__归_ 罪 (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名__词__用__作__动__词__,__埋_ 葬 (9)既来.之,则安.之 _动__词__的_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_来__;__形___ ___容__词__的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安__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单元 文言文(2)
过秦论 当秦始皇横空出世,烽火 不绝的古战场骤然间显得局促 狭窄。什么春秋霸主,什么大 智奇谋,什么血如奔流,转瞬 间成为他登场前的序幕。他举雄心之杯,饮豪情之酒,挥鞭 舞剑,成就一统天下的伟业。但,“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 华国树千台”的贾谊却以其纵观天下、通览古今的博学与睿 智,纵笔泼墨以绘龙腾云卷之态,在千古雄文《过秦论》中 直刺秦始皇之“过”。
粤教语文必修4课件:第四单元第14课孔孟两章
第14课
孔孟两章
诗海探珠 满江红 岳 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 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 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①,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 踏破贺兰山②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 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③。
【注】
①靖康耻:指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
(2)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 邹(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政 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据《史 记· 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子思(孔子的孙子, 名伋)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 当时“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孟子 却说“唐、虞、三代之德”,被诸侯认为迂腐、远 离实际,不被采纳。因此,孟子“退而与万章之 诗 书 徒序《_____》《______》,述仲尼之意,作 孟子 《________》七篇。”
八、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仲尼 (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_______,鲁 思想家 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春秋末期的_________、 儒家 政治家 教育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早年积极参与政治,终不见用。回到鲁国后致力 于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献,又将鲁史官所记 春秋 《______》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 体史书。他又是私人讲学风气的开创者,对国 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面也担心鲁国国君在政治、军事上同颛臾成为掎
角之势,不利于季氏。这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季 氏将伐颛臾的真实意图。当时冉有为季氏宰,季 路也在季氏门下,二人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准 备。冉有、季路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们的老师孔子
后,一向温文尔雅的孔子勃然大怒,始有文中所
孔孟两章
诗海探珠 满江红 岳 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 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 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①,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 踏破贺兰山②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 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③。
【注】
①靖康耻:指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
(2)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 邹(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政 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据《史 记· 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子思(孔子的孙子, 名伋)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 当时“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孟子 却说“唐、虞、三代之德”,被诸侯认为迂腐、远 离实际,不被采纳。因此,孟子“退而与万章之 诗 书 徒序《_____》《______》,述仲尼之意,作 孟子 《________》七篇。”
八、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仲尼 (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_______,鲁 思想家 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春秋末期的_________、 儒家 政治家 教育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早年积极参与政治,终不见用。回到鲁国后致力 于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献,又将鲁史官所记 春秋 《______》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 体史书。他又是私人讲学风气的开创者,对国 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面也担心鲁国国君在政治、军事上同颛臾成为掎
角之势,不利于季氏。这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季 氏将伐颛臾的真实意图。当时冉有为季氏宰,季 路也在季氏门下,二人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准 备。冉有、季路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们的老师孔子
后,一向温文尔雅的孔子勃然大怒,始有文中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