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小学数学互动课堂教学策略学习笔记共21页
吴正宪课堂策略读书笔记
读了《吴正宪课堂策略》这本书,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读懂教材,了解学情,分析学情,根据不同的课程需求尝试不同的形式,这样的课题才会更符合学情,也更能让学生接受。
2020-2021第二学期教师读书笔记
姓名:任教科目:_ 数学_____
书目
吴正宪课堂策略
作者
吴正宪
读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别
教育类
阅读时间
2021.4.1
读书摘要: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的探究要求是不相同的,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寻找探究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的最佳结合点。
1.直观的教学内容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发现直观背后的奥秘。
2.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弄清每个知识脉络的基本线索和结构,把握每个阶段的重难点以及核心的思想方法,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便于探究新知识。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内容摘抄
吴正宪是一位知名的课堂教学策略专家,他注重创造性思维和多元智能的培养,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
在他的课堂教学中,有几个重要的策略和方法。
首先,一种常见的策略是采用探究式学习。
吴正宪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调查和发现知识,通过问题驱动的学习过程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他提倡将知识呈现给学生时,采用引导性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这种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吴正宪重视多元智能的培养。
他提出了“九型智能”的概念,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多种智能。
他通过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满足学生不同类型智能的发展需求。
例如,对于语言智能较强的学生,他鼓励他们用口头或书面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体育智能较强的学生,他会设计一些与运动相关的活动。
通过这些方式,吴正宪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激发了他们的潜能。
此外,吴正宪还注意到了课堂氛围的营造。
他认为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他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信任,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尊重。
他提倡让学生参与一些小组合作活动,通过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他还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最后,吴正宪强调评价的重要性。
他认为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
他提倡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例如口头表达、书面作业、小组合作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他还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通过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
综上所述,吴正宪的课堂教学策略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
他注重创造性思维和多元智能的培养,通过探究式学习、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和活动,以及积极的课堂氛围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这些策略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读书笔记.doc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在《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这本书中,吴正宪老师说过:好课不是靠说出来的,好招不是靠模仿出来的,好教师不是靠教出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爬滚打历练出来的。
所以说看到这本书,我爱不释手,虽说平时的工作很多,没大有时间读书,但是每个星期都拿出一点时间,看看这本书,然后写写读书笔记。
上次介绍了《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中的提问和理答的策略,这次重点介绍一下“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评价的策略”这个策略。
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评价,教师运用怎样的评价语言,能够适时贴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到学生的积极性,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又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评价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促进学生积极地思维,最终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带着这样的问题,我细读了“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评价”这个策略。
美国心理学家佛洛姆说过;‘人性最深刻的禀赋,就是被赏识的渴望”小学生渴望受到表扬,赞赏的欲望更加强烈,作为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善于欣赏的眼睛,捕捉每个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然后用语言将他放大,将他点燃。
1、关注学生的求异思维进行激励评价:例:刘德武老师所执教的《厘米的认识》中,有一个片段:在尺子上从几到几就是1厘米。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从左到右进行观察并分别说出,在尺子上从0到1是一厘米,从1到2是一厘米,从2到3是一厘米,……这时候,有个学生从右到左观察,说出从4到3是一厘米,这时刘老师,竖起了大拇指,赞赏的说道:有新意,有创意,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一般人都习惯从左到右依次往后看,一说到4,就往后想到5,所以从4到5是一厘米,可是这个同学的想法与众不同啊!他不仅会顺着想,还会倒着想,从4到3也是一厘米,棒不棒?”学生简简单单的回答’从4到3也是一厘米,”对于我来说,这就是孩子们应该掌握的知识,不会过多的去表扬孩子,只会一带而过。
而刘老师却能够抓住这一个细节,对学生的发言用赞赏的语气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鼓励“有新意,有创意,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与众不同啊!”这样的赞赏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喜爱与欣赏,他给学生带来的是肯定,是愉悦,是自信,给予了他成长中需要的营养与动力,也许未来的小发明家会由此诞生。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书笔记0精编版
和学生一起走进数学乐园读了吴正宪老师的《我与小学数学》,感受颇多。
尤其是书中“和学生一起走进数学乐园”这一部分内容,给了我很大的启迪。
吴正宪老师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数学如同一个五彩缤纷的乐园,处处充满着美”,她赞叹道:“数学中一个个简洁的定理、一幅幅严谨的知识网络图、一道道绝妙的算式、一组组有趣的关系式……这些都是数学家的心灵智慧撞击所迸发出来的一种和谐、庄严、永恒的美。
”的确,数学是一个美的乐园,有数学知识结构的整体美、数学概括的简洁美、数学思维的哲理美、数学知识本身的内涵美……可是,在我们班上有名同学总是无法走进数学乐园,在他的心中,数学是神秘的,深奥的,学不懂的,又是可怕的,枯燥的,没有趣的……。
数学课上,一块橡皮,一把尺子,一枚硬币都能成为他手中的玩具,或者他在听,听着听着,电脑游戏、过山车就走进了他的脑中,总之,他总是在忙数学以外的事情。
课下,他的数学作业总是迟迟不交,不想做也不会做,数学考试成绩可想而知。
难道,我要放弃这位同学吗?不,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像吴正宪老师所说的一样,真诚地牵起孩子的手和他们一道跃进这充满智慧魅力的乐园,共同融入这美的意境,尽情地去领略、享受数学中的美。
对,一定不能放弃那位同学,美丽的数学乐园的大门是敞开的,是欢迎他的,里面有丰富的知识,正等待着他去探索,有无穷的乐趣,等待着他去领略。
我仔细分析了这位同学的原因,刚入学时上数学课就不认真听讲,慢慢地就听不懂了,不会做习题,听不懂就更不想听课了。
到现在已经是五年级了,基础没有打好,不会的知识越来越多,心里有了放弃学数学的想法。
那么,该如何引导他走进数学乐园呢?我仔细阅读了吴正宪老师介绍的“和学生一起走进数学乐园”这部分内容,觉得很实用。
针对这位同学的情况,结合吴正宪老师的思想、观点,我采取了以下做法:一、充满爱心,做他真诚的朋友吴正宪老师首先提到要做一个充满爱心、富有人情味的教师,要做孩子们真诚的朋友。
孩子们渴望教师的爱,珍惜教师的爱,他们希望在教师爱的怀抱里成长。
(完整word版)吴正宪专题讲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策略)
吴正宪专题讲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策略一、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的内涵和意义1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互动交流每节课里都有互动,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人和媒体之间,还包括教学内容、环境等随着教学的进程,通过对信息的交换、沟通和分享而产生的相互影响的一种方式和过程。
真正的互动,一定是相互之间产生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比如说,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只是简单的回答,没有真正的动心,没有真正的思考,这只是表层的我问你答。
要想真正对学生产生影响,学生要对问题进行重新认识,使学生产生自己新的思考。
教师的问题设计很重要,好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产生新的想法,形成真正的互动。
也就是说,人和人之间互动后产生的观点,不是1+1等于2,而是1+1大于2。
要想进行真正的互动,学生要先会倾听,这样学生才能产生独立思考,再用自己的观点、思想去说服对方。
对方可能会坚持自己的观点,也可能会反驳,就这样相互之间产生影响。
两个人互相受启发,如果最后还是其中一个人的观点是对的,可是那个人的观点也经过了检验,经过了另一个人的说法,这个时候两个人互动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2.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的主要意义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的主要意义在于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
既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还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和学生在同一个教学目标下,同时发生作用。
这种教学行为具有平等民主性、互促互补性、全员参与性,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是教师为了配合学生的学习,而不断去引发教学活动的过程,而学生又不断地来反馈以调控教学活动,来满足自身学习需求的学习过程。
真正发挥了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突出老师和学生的教学相长,互相的促进。
它其实也是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在我们教学实施中,要改变教师绝对权威的主导地位,就是课堂上我说你听,我留作业,你做,我发出号令,你操作。
就像领导训话的时候,是不容易互动的。
只有当老师和学生真正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让学生产生安全感,才能跟老师有真正的互动。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书笔记一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书笔记一做一名好教师首先让学生喜欢“我“;让学生喜欢数学;在这基础上学生才能学会研究;最后千万不可忽视的是一定要让学生从小养成好的研究惯。
把数学从抽象、严谨、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出王宫,走下金字塔,走向生活,走向大众;彻底摆脱定义、定理、法则、公式及其证明,以及例题、题的纯形式化的模式,以开放的体系再现数学的基本过程,再现数学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XXX老师第一次教数学,用一个假期就把全套12册教材几乎全部做了一遍,还查阅了大量参考资料。
这样大的决心和用功,有多少老师能做到?不只是XXX的数学课能让人激情澎湃,读她的书同样让我感到她是一个那么富有激情和热爱数学教育的老师,连带地我也更喜欢数学教师这个职业。
从书中了解到一位特级教师的成长之路和教育思考,能学到很多教育的理念和具体做法,理论和实践结合同时充满感情的写法更易于为一线教师所喜欢和研究。
XXX《吴正宪与小学数学》念书笔记二35年前的严冬,我满怀着做一名优秀教师的愿望开始了教育工作的生活。
那年我16岁。
记得初为人师的日子里,心头涌动的是不尽的新鲜感和兴奋感。
我曾天真地认为,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勤勤恳恳地工作,就能胜任“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天职。
我使出了全身的解数,点燃了自己生命中所有的热情,早出晚归,加班加点,兢兢业业地耕耘着。
课堂上我不遗余力地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的所有知识,每一篇文章,每一个例题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
学生似乎是个容纳知识的,好像教师讲得愈多,学生的获得就愈多。
我不知疲倦地讲解,学生机械重复地记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当我照本宣科,在满堂灌的课堂教学中乐此不疲时,终于有一天,我却募然发现课堂上学生变得越来越麻木,目光有些呆滞,语言有些贫乏,思维有些滞后,感情有些苍白。
稚气的脸上刻上了忧虑与沉重,天真的少年竟变得暮气沉沉、没有朝气。
我开始抱怨学生脑子太笨,研究不用功。
课堂上除了滔滔不绝地演讲之外又多了几分埋怨与责备,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让人感受不到生命的存在。
北京吴正宪学习笔记、
儿童数学教育视角下的教师专业成长(上篇)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吴正宪张丹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李兰瑛北京小学长阳分校武维民2008年6月18日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成立,至今7年。
回顾四个里程碑。
(一)第一个里程碑----“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成立开启团队建设新征程。
明晰价值追求:做具有专业品格、搞专业技能、高合作精神的优秀教师。
制定研修原则:巧在全程设计、重在课例研修、成在后续跟进、贵在资源建设。
把研修目标聚焦在课堂实践。
(二)第二个里程碑----创新研修机制,提出教师研修策略。
2010年6月18团队创新研修机制提出6个研修策略,名师引领,从成功经验中汲取专业养料;课例研修,借助精心组织的教学过程开展行为干涉;课后访谈,学生体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资源;同伴研修,在互动建构中生成教学实践知识;1+9+N(即1个工作站,9个分站和N个一线教师)发挥专业服务的辐射合作机制;资源建设,对于实践过程的理性认识。
(三)第三个里程碑----创设了满足教师需求的“好吃又有营养”的网络研修课程。
基于农村教师的专业需求,“创设儿童喜爱的数学课堂实践”“提高教师数学专业素养”等系列研修课程。
(四)第四个里程碑----“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儿童数学教育研究所”成立,儿童数学教育在起航。
2014年6月18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儿童数学教育研究所”成立,是为适应首都基础教育研究发展的趋势,整合优质资源开展协同创新研究而进行的机制探索。
二,新探索(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教育情怀因为幸福,所以坚守!因为热爱,所以坚守!生命中遇到了孩子们和老师们,才是使我们的职业生涯丰富多彩、充满期待、、、、、是他们让我们时常感受到教师工作的价值。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儿童数学教育观儿童数学教育思想核心是以“儿童发展”为本,从儿童的视角、站在儿童的立场思考问题。
遵循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聚焦认识儿童的需求,包括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特别是儿童学习数学的基本特点及其对于教学方式的需求。
吴正宪课堂策略读书笔记(1)
吴正宪、陈凤伟
读书类别
专业提升
阅读时间
2021.4.2
读书摘要:文章提到:不光是设计的精彩,他们特别关注学生,关注生长,关注学生的错误,他们的课是动态的,是鲜活的。在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老师们要不断加工、提升、总结,从而不断总结课堂教学的经验,寻求教育教学规律,在真实的教学经历中进一步反思、提升。
读书心得(结合实际):通过几次上课的实践,我也悟出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学生是主体,老师是教学的主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学,用多长时间,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如何检测自学效果。学生自学后,教师巡视指导,主要是巡视学生在自学时,教师要巡回辅导点拨,启发学生思考,留心观察,广泛答疑。目的是让老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获。
2020-2021第二学期教师读书笔记
姓名:任教科目:__数学____
《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范文
《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范文★《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第1篇)“小学数学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与实践”基地共读一套书活动杨柳青第一小学赵晓玲我们教授孩子数学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传递给学生一种策略、一种思想、一种能力,而这些的获得就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以及学习技巧方法。
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直观化的感受知识是我努力的方向。
在讲授《梯形的面积》这一课中,吴老师让学生把陌生的、复杂的问题转化成为已知的、熟悉的问题,通过这样的途径让学生去探寻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学生在交流、动手操作中升华出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悟到转化的思想。
我想这样的教学不仅仅是传递了知识,更是把转化的思想潜移默化的印在了孩子的脑海中,我想这才是数学课堂的魅力吧。
当我们还在埋怨为什么这么简单的知识学生就是学不会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成人化的思想强加在孩子的面前,非要孩子理解明白,是不是我们走错了方向,而不是孩子们的“笨”。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用孩子的眼光去理解数学,让孩子们轻轻松松的走进我们的课堂,快快乐乐、恋恋不舍的结束一堂课,这才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数学课堂吧!让我们充分利用学生的所闻、所见、所知与我们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让学生在数学的课堂里尽情绽放自我吧。
★《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第2篇)有一种善良叫“理解”有一种善良叫“尊重”有一种善良叫“博爱”在我们实践的教育经验中会发现学生善良的心很容易被老师,成人的感染,但伤害也许发生在不经意间,可能一句话,可能一个举动,也可能一个眼神。
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尊重学生让一句话,一个举动,一个眼神感动学生、影响学生的前程与发展。
让我们在学生失败的时候送上一个温暖的眼神并给予真诚的帮助,在他们成功的时候送上一句温馨的祝福,在他们痛苦的时候送上一个关怀的拥抱,在他们有困难思维时候伸出一双温暖的手…….这些都是小事,但为人师者应“不以善小而不为”。
《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精选8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1曾经听过吴正宪老师的一堂课,让我受益匪浅。
一直以来,最让我钦佩的数学教师就是吴正宪老师。
最近,我再次拜读了《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对吴老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她的成长之路告诉我,一位教师只有不断研究、不断探索,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才能在教学中博览众采,有所成就。
没有钻研、没有进取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
吴老师首先钻研教材改革,建立了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整合成六大知识体系:面积教学一条龙;体积教学一条龙;分数四则计算一条龙;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一条龙;数的整除一条龙;正反比例一条龙。
教学改革试验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是充满激情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本来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通过吴老师的讲授变得妙趣横生,简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而这一切都是从读懂学生、走进孩子心灵开始的。
首先教师要做一个充满爱心,富有人情味的老师,能够学生做朋友,被学生喜爱。
其次教师要努力研究教材教法、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
体验数学有趣,发现数学神奇,感受数学的价值。
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在学习中学会创造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步。
吴老师充分地尊重、信任学生是她教学中的一大特色。
吴老师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现,她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去探索和获取知识,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
一个教师不应该抹杀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设想一个对学习失去兴趣的孩子是不可能成为学习优秀的学生的。
作为教师,没有对事业执著的爱,没有对学生真诚的情,是不会取得成功的教学。
用吴正宪老师的话来说,教师走进教室就像演员走进摄影棚,立刻进入角色,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和对学生的关心,对知识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以及对工作的责任感,去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使师生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使之更好地接受教育。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书笔记五篇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书笔记五篇35年前的盛夏,我满怀着做一名优秀教师的愿望开始了教育工作的生涯。
那年我16岁。
记得初为人师的日子里,心头涌动的是不尽的新鲜感和兴奋感。
我曾天真地认为,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勤勤恳恳地工作,就能胜任“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天职。
我使出了全身的解数,点燃了自己生命中所有的热情,早出晚归,加班加点,兢兢业业地耕耘着。
课堂上我不遗余力地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的所有知识,每一篇文章,每一个例题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
学生似乎是个容纳知识的容器,好像教师讲得愈多,学生的获得就愈多。
我不知疲倦地讲解,学生机械重复地记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当我照本宣科,在满堂灌的课堂教学中乐此不疲时,终于有一天,我却募然发现课堂上学生变得越来越麻木,目光有些呆滞,语言有些贫乏,思维有些滞后,感情有些苍白。
稚气的脸上刻上了忧虑与沉重,天真的少年竟变得暮气沉沉、没有朝气。
我开始抱怨学生脑子太笨,学习不用功。
课堂上除了滔滔不绝地演讲之外又多了几分埋怨与责备,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让人感受不到生命的存在。
我痛苦而不安,我彷徨而茫然,原有的冲动与热情几乎降到了冰点。
我不止一次地自问:难道要在这条没有阳光,没有笑容的路上走下去吗?当时紧张、疲劳、竞争、无情的气氛笼罩着校园,那些脸上写满稚气的孩子们,背负着成年人沉重的期望,本该快乐的童年生活却充满了无奈和困惑。
满堂灌的课堂教学已使孩子疲惫不堪,兴趣索然。
回到家中还要长时间伏案对付那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练习题。
孩子们的负担太重了,生活太乏味了,于是有些孩子不堪忍受而逃学拒学,也有一些禀性顺从的孩子为了不负父母的期望,成为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只好以自己软弱的身躯和无助的灵魂勉强支撑着,昔日的好学生行为变得怪异,情绪变得焦躁冷漠,失去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当时有些孩子终于忍耐不住向大人发出了“救救我们”的心声。
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事实再次引起了我的震动,使我陷入沉思: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却不爱学;教师教学很投入,学习效果却不佳。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读书笔记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读书笔记
这本书中,吴正宪老师说过:好课不是靠说出来的,好招不是靠模仿出来的,好教师不是靠教出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爬滚打历练出来的。
如何抓住学生间的闪光点进行激励评价呢?策略中介绍了刘德武老师在教学中策略,抓住了孩子在在口算2.5*4和2.4*5,孩子们纷纷抢答,有一名学生稍微提前了一点,刘老师对这个孩子提出了特别的表扬:“我特别清楚地听到那个穿红衣服的男同学最快说出得数,特别的敏捷,尽管也许就快出了零点零几秒,但是就占得了先机。
思维敏捷可以带动语言敏捷,当然前提是观察敏
捷,2.5*4=10,2.4*5=12,这两道题也容易混。
”
思维敏捷的教师带动思维敏捷的学生,语言敏捷的教师教出语言敏捷的学生,观察敏捷的教师发现观察敏捷的学生。
今后在课堂中,多捕捉到学生的闪光点,仔细的去听,对学生的表现给出一个很好的评价。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1 / 1。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书笔记一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书笔记一今年假期间,我有幸获读了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教学策略》一书,书的内容非常贴近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书中用浅显的语言告诉我们如何去挖掘教学课堂技术和艺术来提高教学执教的能力。
把握一个前提——领会课标精神。
课程标准是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有助于我们制定教学目标和开展教学活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总体目标与10个核心概念是课堂教学的大方向,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积累活动经验,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中对结果目标和过程使用的行为动词不一样,教学目标的定位也不一样。
准确把握每一个目标行为动词的准确内涵,是制定课时目标的前提。
回想过去一年的培训中,也有这样的内容。
培训时老师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讲解,并详细到每个行为动词上,至今还是受益良多。
但在平时自己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还是不能准确的运用恰当的动词,果然要学习、要钻研的还有很多。
做到一个基本——读懂教材。
在备课制定教学目标前首要做到的就是读懂教材,读出教材里的数学知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教学知识承载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等。
不仅如此,还需纵向把握知识脉络,横向沟通知识联系,系统梳理知识网络和数学思想网络,全面了解知识体系,明确所教的知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确定好教学的起点和方向。
如此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进而”教学有术“。
而这正是没有经验的我的缺陷:不能很好的将学过的和未学过的知识做迁移,从旧知自然地过渡到新知的学习中。
在平时挺师傅课的时候是我学习的最好时机,往往会产生“原来以前的知识可以用在这引出新知”的感叹。
学生往往对于陌生的知识产生畏惧感,而由他们学过的知识来引入,不仅能巩固旧知,还能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的学习中,让他们产生亲切感,觉得新知识并不难解决,也增加了他们学习的自信。
树立一个意识——研究学生。
教是为学服务的,课堂是为学生设计的,因此要努力读懂学生,自觉树立研究学生的意识。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书笔记二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书笔记二备课中必须把握教学方向、疏通教材这需要我们熟悉课标,梳理教材,比如二年级在学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时应该掌握哪些学习技能,为以后学习哪些知识奠定基础。
备课时必须备学生,深入地了解学生的认知需求,如书中的一个例子《找规律》,在课前测试中全对的占53.5%,对于这节课,学生大多数都会的内容教师应该缩减课或提高知识的难度,如:猜一猜中间的图形是什么或从不同角度寻找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以前总以为设计一节课只感要是仿照教参制定了学习目标,找到了教学难点重点,准备好了学具教具,预设到了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就可以上了,读了这本书才知道没这么简单。
不能仅凭借教师的直观感觉去设计,更重要的是要读懂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愿望,以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去设计。
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不是课程专家或教研人员,也不是教学参考书或优秀教师的精彩教学设计,而是执教者本身。
课前设计体现着教师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对文本的解读、对学生的了解,甚至还包括对教学方式的选择和运用。
因此,要上好课,要重视课前设计。
主要可以运用学情调研的策略、制定教学目标的策略、设计探究学习的策略、设计合作学习的策略。
每一位老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学情调研的价值,把对学生的关注落实到日常教学中,而不仅仅是在一些研究课上或教学设计评比中体现。
学情调研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学情调研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真问题,不能为了达到某种效果,而人为干预数据。
进行教学设计前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读懂教材真正领会编写意图,要读出教材里的数学知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知识承载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的文化和历史。
要努力读懂学生,自觉树立研究学生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