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历史知识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
【历史知识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
政治上:整顿吏治、变革税制、颁俸禄制、改革官制、迁都洛阳。
经济上:行均田制、创三长制、改革租制。
文化上:禁胡语、改汉姓、尊孔子。
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称孝文汉化,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的政治改革。
1.整顿吏治:公元472年(延兴二年),政以久任,满一年升迁一级;治绩不好的即使
就任不久,也要受到处罚,甚至降级。
2.变革税制:公元475年(延兴五年),为改变过去州、郡、县争收租调的混乱局面,
政府确定只能由县一级征收,征收时禁止使用大斗、长尺、重秤。
3.颁俸禄制:公元484年(太和八年),颁布俸禄制,申明俸禄以外贪赃满一匹绢布的
处死。
4.改革官制:太和年间,议定百官秩品,分九品,每品又分正、从。
从品为北魏之首创。
5.迁都洛阳。
1.行均田制:公元485年(太和九年),颁布了均田令,对不同性别的成年百姓和奴婢、耕牛都作了详尽的受田规定。
2.创三长制:公元486年(太和十年),以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采用邻、里、党的
乡官组织,抑制地方豪强荫庇大量户口。
3.改革租制:公元486年(太和十年),孝文帝对租调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1.禁胡语:孝文帝实施汉化中最重要的政策,即将语言改变,规定不再说鲜卑复合语。
2.改汉姓:孝文帝下令把鲜卑族人的姓氏(通常是复姓),改为单姓。
3.尊孔子:孝文帝迁都洛邑后,立即下令加紧修建孔庙祭孔。
又给予孔子后裔土地与
银钱,让他们可以继续祭祀这位祖先。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二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选拔重用儒学家,让他们担任官职,推动儒家思想在政治、社会上 的影响力。
推崇儒家经典
要求各级官员学习儒家经典,推崇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以儒家价 值观来引导社会风气。
兴办教育
01
02
03
设立国子学
在洛阳设立国子学,作为 最高学府,培养皇族和高 级官员的子弟。
重视教育普及
鼓励民间设立私学,推广 教育,提高民众的文化素 质。
06
影响及意义
对北魏政权的积极影响
促进政治稳定
孝文帝通过改革,加强了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集 权,提高了政治稳定性,减少了
权力斗争和政治动荡。
推动经济发展
改革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 发展,为北魏政权提供了更多的财 政收入,增强了国力。
促进民族融合
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不同 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增强了北 魏政权的民族凝聚力。
02
北魏初期,政治体制比较落后, 官场腐败,民生困苦,阶级矛盾 尖锐。
目的
缓和民族矛盾,巩固 北魏的统治地位。
促进民族融合,推动 北魏社会经济的发展 。
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提高北魏的实力和稳 定性。
02
措施一:政治改革
中央官制改革
减少官员数量,提高官员素质
通过精简机构和裁撤冗员,提高官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使政府更高效地运转 。
要点一
总结词
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促进社 会和谐发展。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北魏孝文帝对社会福利制度进行了改革,建立了完善的社 会福利体系,包括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他规定每个 家庭必须赡养孤寡老人,提供医疗保障和教育机会。此外 ,他还设立了专门机构来管理社会福利事务,确保弱势群 体的权益得到保障。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措施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措施
北魏孝文帝在统治孝文帝国期间,推行了大量的汉化改革,包括:
1、坚持汉字文字改革,将少数民族文字改为汉字,并且在汉字文
字编撰规则方面建立详细规范;
2、统一货币、度量单位,国家统一使用汉族货币、制度;
3、注重文化教育,提倡统一的伦理道德和世俗文明,改革当时的
社会习俗;
4、发展科技文明,重视民族传统文化,支持科学技术;
5、坚持汉化政策,加强少数民族的国民教育,尊重少数民族的宗
教信仰,拉近少数民族与汉民族之间的距离等。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称孝文汉化,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政治改革。
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第一阶段:创建新制度(主要由冯太后主持)政治方面采取俸禄制和三长制(设邻长、里长和党长),经济方面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
地方上设立三长制。
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朝廷采用了大臣李冲的建议,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
推行新的租调制,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使农民负担大大减轻,国家收入增加。
第二阶段:汉化1.迁都洛阳(494年)2.改变风俗习惯:易汉服、讲汉话、改汉姓、通汉婚、定门第、改籍贯3.学习汉族典章制度: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1、政治及经济方面班禄制北魏初年,官俸制度沿用「掠夺制」,官员俸禄乃从战争中掠夺他人财物,後来国家渐渐安定,官员间贫富差距渐大,贪污成风。
故此孝文帝仿效汉人的班禄制,官员每季定时发薪。
三长制北魏初年,户籍制度沿用「宗主督护制」,平民百姓大多因为生计依附世家大族(宗主),成为宗主的私产,中央政府不但难以收税,平民百姓更多受宗主威迫。
孝文帝制定「三长制」,以五家一邻,五邻一里,五里一党,各设一长,即「邻长」、「里长」和「党长」。
有助重新整理户口,方便收税。
均田制均田制」配合「三长制」而行,计口授田,平均土地和牲畜,使平民百姓安居乐业。
同时,推行「均田制」,亦可视为北魏政权由游牧业跃进为农业的过程。
2、习惯与文化以下这些措施,是为了改变胡人习惯以作的:改服装首先改变衣著,命令人民改穿汉服,不得再穿胡服。
《魏书‧高祖纪下》云:「太和十八年……革衣服之制。
」改籍贯迁居洛阳的鲜卑人,籍贯不得再称「代人」,须改称「河南洛阳人」,且死葬洛阳,不得回到北方落地归根,又「太和十九年……诏迁都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
北魏孝文帝改革具体措施
北魏孝文帝改革具体措施1.政治:孝文帝在政治方面进行了一些,包括在地方设立察举制以打击腐败和强化官员责任感。
他还取消了一些贵族子弟的特权,并加强了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
此外,他建立了一个新的职权体系,将权力分散给各个级别的官员,以促进政府的有效运作。
2.军事:为了增强北魏的军事实力,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军事。
他建立了一个新的军事组织,将原来的编制从“十家为伍”改为“百家为伍”,以增强战斗力。
此外,他还实施了招募制度,以扩大军队规模,并建立了一个新的将领选拔和培养制度,以提高军队的纪律和素质。
3.税制:为了调整北魏的财政状况,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的税制。
他推行均田制,将土地按照户口数分配给农民,以实现公平和减轻农民负担。
此外,他还通过减少赋税和取消一些不必要的征收,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文化:孝文帝提倡儒学,并将其推行到官方文化体系中。
他以儒学为基础,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包括改善教育环境、提高师德水平和制定教育考试制度,以提高人民的教育水平和知识素质。
此外,他还允许诸子百家的多元思想在北魏传播和交流,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5.地方自治:孝文帝推行了一项地方自治的政策,以改善地方行政和民生状况。
他减少了地方行政区划数量,并委任有能力和忠诚的官员来管理地方。
此外,他还鼓励地方官员参与到地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中,以提高地方的自治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总的来说,北魏孝文帝的措施对于北魏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的政治加强了中央政权的控制力,军事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税制改善了财政状况,文化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地方自治推动了地方行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些措施为北魏后来的繁荣和强大奠定了重要基础,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地处黄河之 南,农业生 产发达
利于控制中原,并 举兵南下征服较弱 的“南齐”
先进的汉族文化, 数个朝代之都
2.经过:
493年以“南伐”为名,行迁都之 实 495年正式迁都
平城
洛阳
3.意义:
对洛阳发展:使洛阳成为政治、经济中心 对改革进行:打击了保守势力,保证了改革的深入 对民族关系:有利于巩固对中原的统治,促进民族 融合
3.性质: 封建土地国有制
4.影响:
恢复经济:农民得到了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 性,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巩固政权:有利于赋役征收,促进北魏政权封 建化,从根本上巩固了统治; 民族融合:推动了内迁各族由游牧转向农耕, 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高潮到来; 历史影响:影响深远,为隋唐封建鼎盛局面奠 定了物质基础。
3.影响:
吏治好转,矛盾缓和,政局安定,为各项 改革创造了有利的政治局面
二.推行均田制---土地制度
1.前提: 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2.原因:
接受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根本原因) 政府和宗主争夺农户(直接原因)
3.内容: 国家按一定标准,把控制的土地
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
均田制的主要内容有如下四点: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土地制度的之不同
1.背景: 商〞是战国时,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显著提
高,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孝〞由于中原地区长期战乱,百姓流亡,存在大量荒地,同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也逐渐 学会汉族的农耕生活。 2.内容: 商〞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买卖; 孝〞推行均田制,规定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 买卖。 3.实质: 商〞实质是推行土地私有制; 孝〞实质是推行土地国有制。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本文是关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拓拔(皇族)→元姓、独孤→刘姓尊孔子孝文帝迁都洛邑後,立即下令加紧修建孔庙祭孔。
又给予孔子後裔土地与银钱,让他们可以继续祭祀这位伟大的祖先。
北孝文帝的改革概述孝文帝改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范围极其广泛,内容也极为丰富。
总体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第一,推行均田制。
在均田制的同时又颁布了与之相联系的三长制和租调制。
均田制使农民分得了一定数量的土地,将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成为国家的编户,保证了地主们的基本利益及土地私有制。
而租调制则相对减轻了农民的租调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从另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
吏治的败坏不仅激化了社会矛盾,同时也使统治阶级内部产生了矛盾。
在这项改革措施中,以“治绩”的好坏为标准。
整肃了官僚机构,巩固了封建统治。
第三,迁都洛阳。
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
495 年正式迁都洛阳。
第四,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主要内容有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复姓、定族姓、迁都洛阳等,这是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的措施。
1、推行均田制推行均田制:即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士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
均田制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设立三长制:这是北魏基层的行政组织,它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赋,征发徨役和兵役,推行均田制。
三长制的推行健全了地方基层政权,取代了宗主督护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的控制。
推行“均田制”,把国家控制的土地(露田)分配给农民,成年男子每人四十亩,妇女每人二十亩,让他们种植谷物,另外还分给桑地。
农民必须向官府交租、服役。
农民死了,除桑田外,都要归还官府。
这样一来,开垦的田地多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比较稳定,北魏政权的收入也增加了。
推行新的租调制: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
【5a文】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推崇孔子的“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提倡忠君爱国
、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等儒家伦理道德。
推崇儒学,使得儒学成为北魏王朝的正统思想,为后来的文化
03
繁荣奠定了基础。
兴办学校
01 兴办太学,设立国子监,选拔优秀学生入学,培 养官吏和士人。
02 兴办地方学校,推广教育,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03
兴办少数民族学校,促进民族融合和团结。
倡导服饰礼仪
除了规定服饰标准外,孝文帝还注 重服饰礼仪的推广,让鲜卑族人了 解和遵循汉族的服饰礼仪文化。
改说汉语
推广汉语教育
为了提高鲜卑族人的汉语水平,孝文帝大力推行汉语教育 ,设立学校和培训机构,提供汉语言学习的资源和师资。
制定语言政策
为了确保鲜卑族人能够顺利地学习和使用汉语,孝文帝还 制定了相关的语言政策,规范汉语的使用和教学。
发展科举制度
01
设立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打破门阀世族对官场的 垄断。
02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扩大选拔范围,让更多人有机 会进入官场。
03
规范科举考试程序,确保公平公正,提高人才选拔 质量。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迁都的影响
01
02
03
加强了中央集权
迁都洛阳后,孝文帝得以 摆脱旧贵族势力的干扰, 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 行政效率。
促进了经济发展
洛阳地区地理位置优越, 经济基础雄厚,迁都后为 北魏的农业和商业发展提 供了更好的条件。
推动了文化交流
迁都洛阳后,孝文帝积极 推动文化交流,吸收中原 地区的先进文化,促进了 民族融合和文化发展。
【5a文】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措施
汇报人: 2024-01-09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五项措施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五项措施
北魏孝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卓越的改革家,他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推动了北魏的繁荣发展。
其中最有名的五项改革是:
1、实行六部制度:孝文帝重新恢复了宋朝的六部制度,分别是司徒、司马、太尉、太傅、丞相和中书令,以更好地整合政治,提高政府的效率。
2、组织兵马机关:孝文帝组建兵马机关,实行训练制度,使军队精兵猛将,可以支持政府的战略部署。
3、实行税改革:孝文帝实行了税改革政策,以缓解财政负担,增加国家税收,并降低负担。
4、开垦荒地:孝文帝派遣官员组织农民种植,拓展荒地,以增加粮食产量,缓解粮食短缺。
5、改革教育制度:孝文帝改进了宋朝的科举考试制度,改革教育体制,推行新的教育法,以培养出更多的技术人才,进一步促进国家发展。
孝文帝的五项改革为北魏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改革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历史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第一阶段:创建新制度(主要由冯太后主持)政治方面采取俸禄制和三长制(设邻长、里长和党长),经济方面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
地方上设立三长制。
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朝廷采用了大臣李冲的建议,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
推行新的租调制,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使农民负担大大减轻,国家收入增加。
第二阶段:汉化1.迁都洛阳(494年)2.改变风俗习惯:易汉服、讲汉话、改汉姓、通汉婚、定门第、改籍贯3.学习汉族典章制度: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1、政治及经济方面班禄制北魏初年,官俸制度沿用「掠夺制」,官员俸禄乃从战争中掠夺他人财物,後来国家渐渐安定,官员间贫富差距渐大,贪污成风。
故此孝文帝仿效汉人的班禄制,官员每季定时发薪。
三长制北魏初年,户籍制度沿用「宗主督护制」,平民百姓大多因为生计依附世家大族(宗主),成为宗主的私产,中央政府不但难以收税,平民百姓更多受宗主威迫。
孝文帝制定「三长制」,以五家一邻,五邻一里,五里一党,各设一长,即「邻长」、「里长」和「党长」。
有助重新整理户口,方便收税。
均田制均田制」配合「三长制」而行,计口授田,平均土地和牲畜,使平民百姓安居乐业。
同时,推行「均田制」,亦可视为北魏政权由游牧业跃进为农业的过程。
2、习惯与文化以下这些措施,是为了改变胡人习惯以作的:改服装首先改变衣著,命令人民改穿汉服,不得再穿胡服。
《魏书?高祖纪下》云:「太和十八年。
革衣服之制。
」改籍贯迁居洛阳的鲜卑人,籍贯不得再称「代人」,须改称「河南洛阳人」,且死葬洛阳,不得回到北方落地归根,又「太和十九年。
诏迁都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
於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
」这样一来便可绝代人故土之恋;反之,若不如此,鲜卑终无法成为中原士族。
禁胡语孝文帝实施汉化中最重要的政策,即将语言改变,规定不再说鲜卑复合语,而须改说单音节的汉语,《魏书?咸阳王禧传》记载孝文帝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汉话:要求朝臣讲汉话,30岁以下严格执行;
2.内容
凡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 改籍贯:
(1) 促进鲜卑族和汉族文化的融合
3.意义
(2) 得到了汉族地主的支持 (3)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 的转化
课堂小结
背景
内容
俸禄制
影响
稳定和巩固政权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加强政府对人民控制
侧重点
社会矛 盾尖锐
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孝文帝改革应该充分 肯定,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 家、改革家,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 做出了贡献。
本单元线索: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背景: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特点和措施: 1、前期:在冯太后主持下,重点是创建新制度 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租调制 2、后期:孝文帝亲自主持,实行汉制、移风易俗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1、推动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2、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3、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 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思考:三长制实行之前的地方统治 机构叫什么?有何弊端?
北魏政权
宗主 农民
(3)“三长制”
设邻长、里长、党长,直属州郡。(职责?) ①内容: ②影响:
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地方政权 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征 收赋税和徭役。健全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体制,保 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有利于国家对人民推行 均田制。
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
③性质:封建土地国有制
④影响: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土地兼并,
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 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和粮食产量,有利于国 家征收赋税和徭役,促进了北方地区社会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北魏政权怎么知道多少农 民分到了土地,又怎么向他们 征税、征发徭役兵役呢?
“三长制”
C
D
战国以来,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类型
土地所有制类别
土地国有制 (官田) 君主土地 土地 私有制 私有 地主土地 制 私有制 自耕农土 地私有制
特点
备注
所有权属于国家; 不是主要类型,但 北魏隋唐均田制 一直存在; 主要供君主私人 开支 土地兼并成为扩 大地产的主途径 拥有很少土地, 或完全没有土地 从东汉起出现田 庄;兼并引起动荡
链接高考:(08江苏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 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 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 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 请回答: (1)材料1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 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 哪些改革措施?(6分) 汉族和鲜卑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 推行了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 等方面的汉化措施。
B
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于( ) A.北方各族的上层人物 B.地主阶级的守旧势力 C.鲜卑贵族 D.汉族地主阶级
7、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其实质是( ) A.提高自身素质 B.减少与汉族地主的冲突 C.适应农耕文化需要 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骚扰 8.导致北魏推行均田制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汉族地主的建议 B.南北对峙的形势 C.民族矛盾的激化 D.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形态的吸引
B
A 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B 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C 孝文帝借南伐之令行迁都之实 D 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
三.移风易俗
1.特点:
孝文帝亲自主持,改变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进一步 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积极接 受汉文化。
易服装:下令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
将鲜卑姓改为汉姓,按门第高低选拔 改汉姓: 人才; 通婚姻: 提倡鲜卑人同汉人通婚;
面对众多的守旧反迁都势力, 请你设计一下孝文帝会用什么 更高明的手段达到其迁都的目的?
2.迁都过程:
以“南伐”为借口,493年~495 年由平城迁到洛阳。
(2003上海卷真题) (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 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 怀土,多所不愿,内惧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 洛阳”。上述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
第三单元
第 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一、卓有成效的新制 二、巧设计迁都洛阳 三、移风易俗
一、卓有成效的新制
1.特点: 在冯太后的主持下进行,建 立新制度取代旧制度
2.措施
(1)俸禄制 (2)均田制 (3)三长制 (4)租调制
(1)俸禄制
②目的: 整顿吏治,巩固统治.
均田制 三长制 租调制
保证政府收入
通过制度 建设缓和 社会矛盾
鲜卑族 落后
迁都洛阳 移风易俗
加速鲜卑族封建化 全面推进 汉化政策 促进民族融合
孝文帝改革的总体特点
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全面的一次影响深远的 封建化改革
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1)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2)内容全面,措施得力 (3)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 (4)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从孝文帝改革中得出什么启示
(1)改革的必要性:与时俱进,适时改革 (2)对改革的具体要求:措施、权力、个人等等 (3)改革的曲折性:利益再分配,既得利益反对,复杂、艰巨性 (4)先进必然战胜落后: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分为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的各 自改革重点是什么?措施主要有哪些?
⑤均田制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
4.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改革措施行之有效 C.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C)
B.掌握最高权力 D.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
5、[2000•上海•6] 促成北魏实行均田制的直接原因是 A.民族融合的趋势 B.政府与宗主争夺民户 C.南北对峙的形势 D.汉族地主阶级的要求
材料2:(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 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 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 —《魏书》卷二十二 (2)材料2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2分) 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
材料3: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 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 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3)依据材料3,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4分) 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 走向国家统一)奠基。
B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的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少数民族改革的成功典范.请回答
3.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 政府把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C
)
②均田制确立了受田农民对土地的完全所有权 ③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的土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 展 ④均田制限制了官僚地主对土地的占有
北魏政权
北魏政权
宗主
农民 (改革前)
农民 (改革后)
(4) 租调制
①目的: 发展生产,缓和矛盾,巩固新生政权。 ②内容: 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交纳一定量的租
(粮食,如 粟二石)和调(绢帛或布一 匹)。 ③作用:改变赋税混乱,使农民负担大为减轻,许 多受庇于豪强的农民纷纷转向政府,成为 国家的编户齐民,增加了政府的租调收入。 发展了生产,缓和了矛盾,形成了以均田制 为中心的一套政治经济制度,巩固了北魏 的政权,为后期改革奠定了基础。
484年实行
吏治黑暗,贪污成风,影响财政收 ①原因: 入,加深矛盾。
③内容: 由国家征收统一租调,筹集禄银,
按级别高低发放,不许官吏自筹。 吏治好转,农民安心从事生产, ④影响: 北方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2)均田制
485年实行
①前提: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
②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
巩固练习: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一样,都是中国历史上 的重要改革.请回答 1.关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改革都获得了成功 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改革进展都很顺利 D.都改变了原有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其 最主要的表现是( ) A.改变了单一的生产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推动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意义
促进北魏政权的巩固
奠定了孝文帝后期改革的基础
二、巧设计迁都洛阳 1. 原因
2. 过程 3. 影响
1)政治: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
1、原因 2)经济: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3)军事:旧都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
补充:
4)地理:旧都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
洛阳的优势: (1)曾是东周、东汉、曹魏、西晋的都城, 自古以来就是黄河流域政治文化中心。
阶段
重点
主要措施
实行官吏俸禄制,并整顿吏治 冯太后主持, 第一 推行均田制 重点是创建 阶段 实行三长制 新制 推行租调制 迁都洛阳; 第二 孝文帝主持,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 移风易俗(易服装;讲汉话; 阶段 重点是移风 易俗 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通婚姻; 改籍贯)
评价孝文帝改革应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 进历史前进,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为 标准,而不能以某一少数民族的“衰亡”论道。
(2)周围地区农业发达,能给大都市提供充足的粮食。
2、直接目的: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 3、根本目的: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1.平城草木丰盛,牛羊成群,气候不冷不热,而 洛阳夏季酷热难耐,为什么要迁到洛阳去呢? 2.我是个大奴隶主,在平城有豪华的宅院,大量 的地产,还有众多的奴隶,生活的很好,不能迁都。 3.我们平城周围多数是鲜卑人,而洛阳周围多 数是汉人,语言不统一,多别扭。 4.平城是祖宗定下来的都城,已近百年了,我们 世世代代都住在这里,不能迁。 5.洛阳是汉人居住区,如果把都城迁到那里,会 威胁我们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