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写作素材-中国节日,官职制度,奇门遁甲,时刻划分
中国传统节日素材
中国传统节日简介春节时间: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英文:The Spring Festival释义:春节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也叫“大年初一”。
起源:春节的来历,在中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
它是中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
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
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的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习俗: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吃饺子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英文:Lantern Festival释义: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因此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
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
而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习俗: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
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舞龙、赏花灯、舞狮子等风俗时间:农历四月五日前后英文:Tomb-sweeping Day释义: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习俗: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节日篇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节日篇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有着许多属于自己的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是如今,西洋节日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节日,“春晚”收视率逐年下降,在年轻人群中盛行过西方国家的“圣诞节”、“愚人节”和“情人节”等洋节日。
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思量呢?中国七夕节(情人节)PK西方情人节年年的七夕,年年的相聚,把千年的浪漫撒向人间,将永恒的甜蜜涂满天宇。
天地合一,鸟兽同乐,还有大地、山川、河流为你们歌唱为你们祝福。
中国的情人节,升得那么高,走得那么远,爱得那么痴迷,敢问天下,有哪一个民族的爱情能像中国人这样具有绝世的诗情与画意?有专家说:七夕与爱情无关,不是中国情人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宗迪认为,七夕故事和风俗的时间性,表明它原本只是一个秋天的节日,尽管牛郎织女隔“河”相望,演绎出缠绵悱恻、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但七夕起初却与爱情无关;而且古文献资料表明,七夕对于婚嫁而言并非吉利日子;现在将其弄成“中国情人节”,是“文人的鼓噪加上心思活络的商人炒作”。
刘宗迪研究员把话说得很重:“认定七夕就是中国情人节,可谓数典忘祖。
”【素材点拨】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七夕是否与爱情有关,这无关紧要。
它毕竟是我们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如果认为七夕与爱情无关便否定它成为中国的“情人节”,那才是数典忘祖。
【适用话题】民族与世界、继承与扬弃、忘却与纪念、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重阳节的起源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辞》中已提到了。
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
三国时魏文帝曹操《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文史常识天地四时与职官
文史常识天地四时与职官文史常识-天地四时与职官文史常识-天地四时与职官天地四时与职官远古之时,职官的名称、含义,与天地四时有联系,举例说明如下:黄帝黄帝是传说中的我国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部落联盟的领袖。
据传他所设的职官: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据裴駰《史记集解》引应韵,见《史记·五帝本纪》)少皥一作少昊,传说中的黄帝之子。
他“以九息为九农之号,各随其宜以教民事。
”(据杜预《春秋经传集解》,见《左传》昭公17年)官名和职务是:“命春息以耕稼,召夏肩以耘锄,秋息所以收敛,冬息于焉盖藏。
”(《晋书·食货志》)颛顼传说中的黄帝之孙。
他以春官为木正,夏官为火正,秋官为金正,冬官为水正,中官为土正。
(据《左传》昭公17年服虔注,见贾公彦《周礼正义序》)尧传说中的炎黄联盟首领。
他“既分阴阳四时,又命四子为之官。
掌四时者,……掌天地者,……是有六官。
”(据贾公彦《周礼正义序》) 周《周礼》有《天官家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六篇。
(《冬官司空》早佚)六官的名称、含义、职务,大略是:天官家宰“治官之职”。
“象天所立之官。
”“天者,统理万物。
天子立冢宰,使掌邦治,亦所以总御众官,使不失职。
”地官司徒“教官之职”。
“象地所立之官。
”“地者,载养万物。
天子立司徒,掌邦教,亦所以安抚万民。
”春官宗伯“礼官之职”。
“象春所立之官。
”“春者,出生万物。
天子立宗伯,使掌邦礼典礼,以事神为上,亦所以使天下报本反始。
”夏官司马“政官之职”。
“象夏所立之官。
”“夏者,整齐万物。
天子立司马,共掌邦政,政可以平诸侯、正天下。
”秋官司寇“刑官之职”。
“象秋所立之官。
”“秋者,遒也,如秋乂杀,收聚敛藏于万物也。
天子立司寇,使掌邦刑,刑者所以驱耻恶,纳人于善道也。
”冬官司空“口官之职”。
“象冬所立之官。
”“冬,闭藏万物。
天子立司空,使掌邦事,亦所以富立家,使民无空者也。
中国文化概论之岁时节日里的中国
1.人胜 人日帖人在床或屏风甚至戴在鬓角上。剪 制的人形又称‚人胜‛,唐代正月初七为 人胜节。今日本正仓院保留有唐人胜实物。 从图形来看,绘女子与儿童可能寓意人口 繁衍之义。今民间‚剪彩为人‛的剪纸可 为证。如甘肃庆阳‚抓髻娃娃‛。
2.登高 登高性质乃为祓禳,祓除现在及未来发生 的不祥,人日登高更含有祓除一年的不祥 之义。 3.鬼鸟 家家户户敲击床铺与房门、揪狗耳朵使之 叫唤,灭灯烛以驱赶怪鸟。此鸟名为姑获, 喜欢攫夺小儿。遇有小孩人家,便在小孩 衣上点血为标记。此风俗旨在强调儿童安 全,以使人口蕃盛。
2.月饼的出现和普及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中秋节的 形成。韩养民、郭兴文认为:‚吃月饼的风俗据 记载唐代已有之。《洛中见闻》中说:唐僖宗在 中秋节吃月饼,味极美。他听说新科进士在曲江 开宴,便命御膳房用绫包裹月饼赏赐给他们,这 是月饼初见记载。‛宋代有关‚月饼‛的记载开 始多起来。首先是宋人喜欢将月亮比喻为‚金 饼‛。另外,食物中也有‚月饼类‛食品。 元末以来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张士诚起义时,利 用中秋向亲友赠送月饼的机会,在月饼里夹着起 义的通知:‚八月十五杀鞑子‛,约齐各地共同 在中秋起事。此后中秋吃月饼及馈赠亲友成为风 俗。这个故事的可靠性如何且不管,但明代开始 普遍于中秋节吃月饼确是事实。
十七.重阳
1.来历: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记载:汝南桓 景随费长房游学,长房对景说:‚九月九日,你 家当有灾厄,宜赶快离开,令家人各作绛囊,盛 茱萸系在臂上,登高饮菊酒,祸乃可消。‛桓景 如其言,举家登山。晚上回来,见鸡犬牛羊一时 暴死。长房听说后讲:‚这些家畜代替灾厄了。‛ 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就是由此 形成的。这个传说至少反映出南朝已具备了重阳 节的主要习俗,而故事中的人物则是东汉时代的。 名字则由《易经》将九定为阳数而来。
关于传统节日的美文摘抄
传统节日的习俗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祭祀、拜祖、祈福等仪式,以及各种民 间艺术表演和美食文化等,这些习俗在传承中不断丰富和演变,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
传统节日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传统节日也需要与现代社会融合,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变化。在 保持传统的同时,也需要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
文学作品为后人了解和传承传统节日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03
戏剧表演
戏剧表演也是传统节日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如京剧、川剧等,它们
以独特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示了传统节日的艺术魅力。
传统节日与文学艺术的相互影响
文学作品的创作灵感
传统节日为文学作品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 中有许多描绘传统节日的经典之作。
《关于传统节日的美文摘抄》
2023-10-26
目 录
• 传统节日的起源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习俗与文化 • 传统节日的美学价值与艺术表现 • 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价值 • 关于传统节日的思考与展望
01
传统节日的起源与意义
传统节日的起源
1 2
春节
起源于上古时代的岁首祈年祭祀,由上古时代 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
审美体验
传统节日的仪式、服饰、音乐、舞蹈等元素,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使人们在享受节日氛 围的过程中获得美的感受和体验。
传统节日的艺术表现形式
01
民间艺术
传统节日与民间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年画、剪纸、舞龙舞狮等,
这些民间艺术形式在节日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传承。
02
诗词歌赋
古代文人墨客在诗词歌赋中描绘了众多传统节日的场景和情感,这些
古代官员如何过节
古代官员如何过节文/刘绪义PRACTICE实务镜鉴节庆是社会的镜子。
历史上,节庆还被赋予了仪式感,是社会公约的象征。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特别重视过节,尤其对官员过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或规定,有的形成制度,有的则形成风俗。
普天同庆,节庆旨在和谐先民往往把节庆和祭祀等大事联系在一起。
作为官员,更重视节庆中的仪式。
一年之计在于春,古人非常重视春节。
自周代起立春日迎春,是先民必须举行的盛大节日活动,因此立春又叫春节。
周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
回宫后要赏赐群臣,施惠兆民。
《礼记·月令》中还提到八蜡节,这个标志着一年终结的节庆,也是一个报恩的节庆,要献祭各种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物体,“以万物报万物”,每个人都要参与,天子、诸侯使臣、大臣等分主、宾两组,代表两种相对的宇宙力量,轮流向对方敬酒,人们相信这能促成全面的和谐。
历代都有很多祭祀山川的节庆,人们相信,山川是国家统治力量得以施行的代理者,自然界的混乱不过是人类社会混乱所导致的后果,“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国之征也。
”出于向山川表示尊崇,或者庆祝、祈祷风调雨顺,官方会组织节庆祭祀活动。
节庆的仪式感还体现在朝拜上,节庆朝拜仪式比平时隆重得多。
周朝讲礼仪,正月初一早上,各路诸侯与文武大臣会集殿廷,向周天子拜贺新年;汉代则称之为“朝贺礼”;经魏晋至唐宋,直到清末,此仪式世代传承,规模之盛大堪称空前。
这种仪式相当于团拜。
官员同事间、亲友间过年也讲团拜。
宋代尤其流行。
王十朋《元日》诗中写道“弟兄团拜处,归去愿成行”。
《朱子语类》说:“团拜须打圈拜。
”周必大《青城小语庆新阳》题记中说:“记去年馆中团拜人,今作八处,感叹成诗。
”除了过年,其他重大节庆,帝王也会大宴群臣,如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诗序》中记述皇宫端午日盛况,召来臣僚,大张筵席,“广殿肃而清气生,列树深而长风至”。
目的是营造一种团结祥和的氛围。
守土有责,过节并不轻松在古代,中央包括首都高级官员,初一不得休假请假。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时令节日及其叙事意义.kdh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时令节日及其叙事意义李桂奎(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433)摘要:古代小说常借助时令节日来谋划结构、展开叙事。
周而复始的“四时”观念有助于古代小说循环构架的形成。
《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历史演义、英雄传奇小说带有“四时”转换性质,《西游记》等神魔小说也常利用“四时”观念来完成故事之间的过渡性转换。
在世情小说中,《金瓶梅》的“四时”秩序尚处在隐含象征层次,《红楼梦》的“四时”布局则已达到了哲理化高度。
作为独特的文化心理,“四时感”有助于古代小说表达人物情绪的喜怒哀乐乃至命运的悲欢离合。
在古代小说的“四时”叙事中,人们更多地利用“春”与“秋”来生发话题。
呼应“天时”的“元夕”等几大传统“人时”节日,为古代小说故事的生发提供了“时机”,并成为故事赖以展开的人文化时间刻度。
每逢佳节,社会整体的狂欢热闹和个别家庭的生离死别容易出现错位,从而成就了古代小说的“乐中悲”叙事模式。
关键词:四时;循环构架;时令;节日;时机;叙事模式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志码:A在古老的农耕社会,中国人形成了基于“四时”的传统时令节日。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曰:“时,四时也。
从日,寺声。
”可见,“四时”是“时”的本原意项之一,即现在所谓的春、夏、秋、冬四季。
英国人类学家利奇说过:“其实我们是通过创造社会生活的间隔来创造时间的。
在这样做之前是没有时间可以测量的。
”[1]“四时”以及“月令”、“节日”等秩序就是中国人根据“天时”观念创造的社会生活间隔,是中国人根据自身经验进行的时间分段。
中国古代小说常常依据周而复始的“四时”秩序以及人文化浓郁的节日来谋划结构,不仅将无限的时间纳入了有限的循环,而且还使无形的时间有了特定的质感。
一、“四时”秩序与循环叙事构架众所周知,中国人的循环观念与周而复始的“四时”秩序有着不解之缘。
《史记·太史公自序》说:“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黄帝内经·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也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
高中考场作文素材:传统节日
【精彩素材3】(一)春节春节是中国最盛大的节日,也称农历新年,节日欢庆时间最长,礼俗最为隆重繁琐,也最为中国人重视。
春节从农历二十五开始,至元宵节前结束。
举国上下,普天同庆,尤其是大年三十、初一,几乎所有行业的人都要放假与家人团聚,共庆新年。
除夕即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
相传以前有名为年的怪物每到初一大早即来吃人,因此人们有守岁的习惯,一夜不睡,边看边吃边玩,一家团聚,其乐融融。
年夜饭对一家来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事。
(二)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
传说东方朔帮一宫女回家团聚,向皇帝谎称火神爷要在正月十五放火烧长安,他要求汉帝用汤圆(后称元宵)祭火神爷,百姓家家做汤圆,挂红灯,使长安城灯火通明,并令所有的人上街观灯,以给上天以混乱嘈杂的假象,宫女因此也被放出和家人团聚观灯。
元宵一般是正月十三试灯,正月十八落灯,除灯会外,还有舞龙,舞狮等。
舞狮,传说以前有猛兽常下山侵害牲畜、人和庄稼,一位酋长夜梦一人说:“狮子是百兽啊!”他醒后,让人假扮狮子埋伏于路边,一有猛兽侵扰,群狮狂舞,吓得猛兽四散奔逃,从此,人们把舞狮作为一个习俗固定下来了。
(三)清明节冬至后106天是清明节,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
寒食节不动烟火,源于晋文公为纪念烧死绵山的介子推而定的节日,以示祭奠。
由于这两个节日相差一天,因此,后来两个节日就合并在一起了。
清明,古称三月节。
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是扫墓和踏青。
(四)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重午等。
这一天,家家户户挂钟馗像、艾叶、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端午源于屈原。
相传屈原投江后,人们怕鱼儿吃他的尸体,争相坐龙舟到江心洒下用竹叶包米的粽子,后即成风俗,每年此时世界各地的华人都要赛龙舟以示风俗。
(五)七夕节又叫乞巧节。
乞巧即向织女乞智巧,也能像织女一样织无缝天衣,心灵手巧,一般为妇女摆瓜果于月下,如果有蜘蛛等小虫落上,即织女赐“巧”,一家人皆大欢喜。
中国人的节日和时间制度
节 日是我们和 自然的关 系
中国 的 节 E l 自 古 以来 也 和 我 们 的 时 间制 度 联 系 在
一
根 据 时 令 来 生 活 ,是 自 古 已有 的 传 统 ,苏 州人 的节 日
和 时 间制 度 ,实际 上也 是 中国人 的节 日和 时 间制 度 。
起 。 岁 时节 1 9是 中国人 为适 应 生 产 和 生 活 的需 要 而
际气 象 界 ,这一 已有 千 年 历 史 的时 间认 知体 系被 誉 为 “ 中 国第五 大发 明” 。
中 国人 对 I Z l 季 变 化 转换 规 律 的总 结 ,它 不 仅跟 农 耕 生 活有 关 ,也 跟 我 们 每 个 人对 生 命 、 自然 、 人 生 、宇 宙 的感 受 、认 知 有 关 。 在苏 州 这 块 土 地 上 ,顺应 天道 ,
由节 气所 派 生 的 有秩 序 的生 活 ,既 是遥 远 的 先 人 对 时 间的 审美 考究 ,也 是对 世俗 生活 的诗 意追 求 。
罕
一 J
瑚 棚 给
已有 几 千年 历 史 的 二十 四 节气 ,包曰 ,中 国 “ 二 十 四 节 气 ” 正 式 列 入联 合 国 教科 文 组 织 人 类 非 物 质文 化 遗 产 名 录 。在 国
来 的。
中秋 节 和 嫦 娥 奔 月 的神 话我 们 并 不 陌 生 。 然 而 ,
神 话 并 非 是 中 秋节 的 唯一 文 化 内 涵 。对 月 的 崇 拜 是 我 们 民族 先 祖 敬 畏 自然 、亲 近 自然 、把 人 类 社 会 的 活 动 和 自然界 及其运 行 紧密联 系在一 起的 具体 表现 。 许 多传 统 文 化 学 者 认 为 ,在 我 们 的 节 日中 有 很 多 健 康 的 ,鼓 励 着 我们 向前 走 ,充 实 我们 的 生 活 ,使 我 们 拥 有 幸 福 感 的 因 素 。我 们 因为 有 了这 些 节 日 ,因 为 有 了这 些 节 日里 面 非常 有 意 义 的 仪 式性 活 动 ,生 活就 变得 特 别 有 情趣 ,我们 的幸 福 感 就 变得 特 别 实 在 ,我 们 人 和 人 之 间 的 关 系就 变 得 特 别 和谐 ,这 对 于 整 个社 会生 活来说 是有 好 处的 。
文学_中秋
中秋中秋1《朱元璋与月饼起义》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
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
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__晚上起义响应。
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
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
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中秋2《吴刚伐桂酿天下第一美酒——桂花酒》南天门的吴刚和月亮里的嫦娥很要好,但他经常挂着与嫦娥相会,而疏于职守。
玉皇大帝知道后,一气之下,就罚吴刚到月亮里去砍一棵叫月桂的大树,如果吴刚不砍光这棵月亮树,便不能重返南天门,亦不能与嫦娥相会。
吴刚砍啊,砍啊,从冬天砍到夏天,足足砍了半年,眼看快要将树砍光,玉帝却派乌鸦来到月亮树旁,“唰”的一声,把吴刚挂在树上的上衣叼去了。
吴刚马上放下斧头,去追乌鸦。
衣服追回后,吴刚回到树旁一看,只见被砍下的所有枝叶又生到树上去了。
从此,每当吴刚快要砍光大树的时候,乌鸦就站在树上哇哇大叫,吴刚只要停下斧头,望它一眼,大树便会重新长出枝叶。
吴刚每天伐树不止,千万年过去了,那棵神奇的桂树依然如旧,生机勃勃,每临中秋,馨香四溢。
吴刚知道人间还没有桂树,他就把桂树的种子传到人间。
古时候在杭州的两项山下,住着一个卖山葡萄的寡妇,她为人豪爽善良,酿出的酒,味醇甘美,人们尊敬她,称她仙酒娘子。
一年冬天,冰封雪冻,清晨,仙酒娘子刚开大门,忽见门外躺着一个骨瘦如柴、衣不遮体的中年男子,看样子是个乞丐。
仙酒娘子摸摸那人的鼻口,还有点气息,就慈心大发,也不管别了怎么议论她,把他背回家里,先灌热汤,又喂了半杯酒。
高考作文素材:神秘的春节习俗
高考作文素材:神秘的春节习俗高考作文素材:神秘的春节习俗又到年关,全国各地的节日氛围越来越浓,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春节有哪些神秘的习俗。
小年官府在腊月二十三,一般民家腊月二十四(又有:北方小年腊月二十三,南方小年腊月二十四),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
所以有一句民间习俗叫做“腊月二十三”。
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祭灶古时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
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
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灶”或“辞灶”。
除夕夜,还要把“灶神”再接回来。
因为,年三十的晚上,要把灶王爷和祖宗的画像或照片挂在墙上,备好酒水、贡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
趣闻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哪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
此说法流传的比较广泛。
在送灶时,人们在灶王象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人们就用各种办法对付他。
有的用胶牙糖敬它,好把灶王爷的牙齿粘住,让它不能乱说话;有的用酒槽涂抹灶门,这叫“醉司令”,醉得灶神不能乱说话。
灶神受到人们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软”,当然就不好讲坏话了,这实际上是民间一种伦理道德的自律。
灶糖灶糖(又称关东糖)是一种麦芽糖又称麻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形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形的就叫做“糖瓜”。
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寒冷,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其掂着虽然很重,但质料十分细腻。
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
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中国文化通览 14
第五节节日文化节日的起源节日起源于古代历法,所以要了解中国节日的起源,必须先了解中国古代的历法。
我国传统的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习惯上称为农历。
农历基本的历算方法是:以月亮的朔望周期来定月,用置闰月的方法使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
因为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称中历、夏历,也称阴历。
总体上来说,中国古代的历法把一年分为四季、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三百六十天。
逆言之:古代以十二时(辰)为一日,日分昼夜;五日为一候,共得七十二候;三候为一节气,共得二十四节气,;二节气为一月,共得十二月,月有阴晴圆缺;三月为一季,共得春夏秋冬四时(季);四季合为一年。
其中,对形成节日起到重要作用的因素是四时八节和年月日时。
具体来说,就是古代历法当中的节气、月和干支3个因素。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农历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七月、八月、九月为秋季,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为冬季。
每季分别以孟、仲、季表示,比如孟春指农历正月,仲春指二月,季春指三月;孟夏指四月,仲夏指五月……以此类推。
八节是指二十四节气中8个最早、也是最重要的节气。
大概与中国自古以农立国有关,我国历来就非常重视时令。
早在周代的时候,人们就用土圭测日影,确定了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即“二至二分”,后来又在二至二分中间安排了“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共谓之八节。
秦以后,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定。
具体说来:从小寒之日起,太阳黄经每增加30°(约历时30天),即过渡到另一个节气,一年一共得十二节气(简称“节”)。
从冬至之日起,太阳黄经每增加30°(历时也是30天),便开始过渡到另一个中气(简称“气”),一年也得十二中气。
如下表:月份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节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气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二十四节气表在这里,节(或气)正是对岁时的分“节”(“节”的本义是指竹节)。
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传说及含义
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传说及含义第一篇: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传说及含义我国的春节一般是从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揭开序幕的,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
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迎春日”。
洗浴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
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贴门神][贴春联][守岁][吃年夜饭][放爆竹][祭祖][给压岁钱]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拜年][开门炮仗] 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
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曾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更改正月初一的时间。
清明节的传说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
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给重耳喝。
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他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
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
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
他打好行装,悄悄地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
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作文素材积累,高考作文素材:中国传统文化之节日
作文素材积累,高考作文素材:中国传统文化之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近几年来一直被提上日程,关于传统节日具体你又了解多少,如果让你书写,你会怎样写!1中国传统文化之节日一春节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
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2中国传统文化之节日二端午节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网络小说写作素材-写作资料集之制度-唐朝官制
唐朝的官制一.唐代官制的渊源以皇帝为首的封建国家体制,在唐高祖武德时期就比较完备地建立起来。
皇帝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操有对一切臣民生杀予夺的大权。
法律和法令都以皇帝的名义颁布,皇帝有权修改法律和法令,并可以不受法律和法令的约束。
在皇帝之下,有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等职官体系。
在中枢机构中,制令机关、封驳审议机关与行政事务机关是分工而又合作的。
政务机关和事务机关的职责是很分明的,监察机构也很完备。
此外,还有一套比较完备的品阶勋爵制度。
《新唐书·百官志》说:其辩贵贱,叙劳能,则有品、有爵、有勋、有阶,以时考核而升降之,所以任群材、治百事……方唐之盛时,其制如此。
随着社会矛盾的发展和政治形势的变化,唐代的职官制度也发生了变化。
“使职差遣”逐渐侵夺了原来职官的权力,新出现的一些使职,使得原来的一套官僚体系发生了紊乱。
他们占据了中央与地方的大部分权力。
当时的局面,正如李肇《唐国史补》所说的“为使则重,为官则轻”。
这种现象对宋代官制也有一定的影响。
二.唐朝的宰相唐朝的官制是在隋朝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完备和健全的。
每一个皇朝均有皇室及政(蟹)府之分。
皇室以皇帝为代表,而丞相则是政(蟹)府的第一把手。
丞和相都是副的意思,所以丞相也是一个副官,在先秦时代他实际上是王或诸侯等贵族的副官。
在内管家称宰,在外理事称相。
秦统一天下以后,所有的贵族都倒台了,只剩下一家贵族,那就是皇族,所以他们家中的丞相就变成既要管理国家,又得管理皇帝的家事。
这就是丞相的由来。
◎三师三公三师(太师、太傅、太保)或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三师西周时期已较成熟,原都是宗族的长老,对王负有指导、辅佐、监护的责任。
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
“君师者,治之本也”(《大戴礼记。
礼三本》)在君主年幼或尚未成熟之时负起全面的指导作用。
非道德功勋崇高,则不居其位,宁缺毋滥。
到唐代,转变成三公,名位高但不实际行使权力的虚职,不属僚属之列的荣誉职位。
文学常识范文
文学常识文学常识范文文学常识范文1史:商代设置,原为驻外武官,后成为王左右的史官,掌管祭祀和记事。
马:商代设置,负责征讨和射猎。
戍:商代设置,督率“族”、“众”,从事守边和征伐。
小史:周代掌管邦国之志和贵族世系。
小臣:商和西周时朝廷官员,亦称少臣,常奉王命从事占卜、祭祀、田猎和征伐。
卿士寮:官署名,商末、西周时设置,其长官称为卿士,执掌国家政务。
太史寮:官署名,商末、西周时始置,其长官称为太史,掌国王的册命及祭典等。
西周以后的太史掌管起草文书、册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掌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
秦汉设太史令,职位渐低。
魏晋以后太史仅管天文历法。
三事大夫:西周设置,指常伯、常任、准人。
常伯为掌管民事的地方官,也称牧;常任官员的选拔,也称任人;准人掌管司法,又称准夫。
司徒:西周始置,又称司土,掌管国家土地、民众,负责籍田、管理山泽、征发徭役等。
下设林、虞、牧等官职。
司马:西周始置,掌管军政和军赋,后世作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司空:西周始置,掌管工程,后世作为工部尚书的别称。
司寇:西周始置,掌管刑狱、纠察等事。
宗伯:西周始置,掌管宗庙、祭祀等礼仪,后世作为礼部尚书的别称。
太师、太傅、太保:西周始置,合称“三公”,为国君辅弼之官,辅导太子。
太傅地位在太师之下,太保又次之。
明清以后以朝臣兼任,成为虚衔。
少师、少傅、少保:周代始置,为国君辅弼之官,合称“三少”,辅导太子。
地位分别次于太师、太傅、太保。
三公:周代的三公有二说:一说是司马、司徒、司空,一说是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时称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为三公;东汉时以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又称三司,为共同负责军政的最高长官。
唐宋仍沿此称,但已无实际职务。
明清虽亦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但只是最高荣衔。
宰:商代始置,掌管家务和家奴,西周沿置,掌王家内外事务。
春秋时各国沿用,称“太宰”,明清时作为吏部尚书的别称。
工师:春秋时齐、鲁、楚等国设置,战国沿置,或称“工正”,掌管百工和官营手工业。
对古代各种制度及节日的简介
对古代各种制度及节日的简介古代制度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指在古代社会中,地主阶级对农民使用封建形式的剥削和压迫的制度。
这种制度下,各种阶层和群众都需要服从地主阶级的控制。
中国的封建制度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变化,那就是仁爱制度的出现。
这是从汉代开始形成的一种制度,它强调对普通人的仁爱和尊重,因而使封建制度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认同。
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是指中国古代国家政权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它强调政权的集中,国家的权力和权威集中在官僚的手中。
这就意味着,上层政治权力决策具有绝对的权力,这种制度保证了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统一和稳定,但也会导致一些不利因素的产生。
皇族制度皇族制度是指中国古代皇室的家族制度,可以追溯到商代。
这种制度强调血缘而非官位的重要性,因此在宫廷内部常常会发生势力斗争。
在一些朝代中,皇帝可能会颁布一些规定来限制皇族的权力,但这些规定大多是无法被严格执行的。
古代节日春节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里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它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
这个节日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举行,人们把它称为“年节”。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的节日之一,无论是在城市和农村,气氛都十分热闹。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一个节日,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人们会到祖先的墓前祭拜、扫墓,同时还会有一些文化活动。
清明节通常表达了对过世亲人的回忆和感悟,以及对死者的敬意。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一个重要节日,它通常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这个节日的传统活动包括吃粽子、赛龙舟和挂艾草等。
端午节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也广受人们的喜爱。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是唯一一个全家团聚的节日。
中秋节通常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举行,主要的庆祝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
由于中秋节的特殊意义和独特的庆祝方式,它被认为是中国文化中最典型的元素之一。
总结古代的制度和节日反映了中国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这些古老的传统在今日依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春节的作文二十四春节的年传统
春节的作文二十四春节的年传统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二十四节气则是中国独特的时间划分方式。
本文将讨论春节与二十四节气之间的关系,探究春节的年传统。
一、春节的由来春节,又叫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据史书记载,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时期。
当时,传说有一只叫“年”的凶猛怪兽在人们的生活中制造了很多困扰,直到有一天,一位名叫“神农”的英雄成功降服了它。
此后,“年”成为了人们在春节期间驱除的象征。
二、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的时间划分方式,它将一年分为24个节点,每个节点对应着特定的气候变化和农事活动。
比如,在春节左右的节气是惊蛰,标志着春天的开始,农作物开始生长。
而谷雨节气则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天气变暖、雨水增多,正是春耕的重要时期。
三、春节与二十四节气的关系春节被安排在农历新年第一天,通常是阳历的1月或2月的某一天。
由于农历的周期与太阳的实际运行轨道并不完全一致,所以春节的日期并不固定,但是它总是在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点附近。
春节的时间安排取决于大量观测和计算,以确保它与太阳和地球的关系保持一致。
四、春节的年传统1. 年夜饭:春节的重要传统就是家人团聚共进年夜饭,这是一顿家庭成员齐聚一堂的大餐。
年夜饭通常包括鱼、肉类、蔬菜和各种传统美食,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2. 辞旧迎新:在春节来临之际,人们会进行大扫除,将旧年的旧物扔掉,给家居环境带来新的氛围。
此外,人们还会贴对联、挂灯笼、剪窗花等,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3. 拜年和收红包: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祝福对方新年吉祥。
尤其是年长的长辈,他们会给小孩子红包,里面装着一定金额的压岁钱,以示祝福和给予关爱。
4. 看春节晚会:春节期间,各种春节晚会在电视上播出,成为家人聚在一起的娱乐节目。
人们会一起观看晚会、讨论节目,增进家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春节期间,人们还会进行各种传统的民俗活动,比如舞龙舞狮、放烟花爆竹、观赏焰火等。
写作素材专辑(298)
写作素材专辑(298)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又称月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通常在农历的八月十五日庆祝。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全家团聚、亲朋好友相互交往的日子,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和文化内涵。
中秋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上古时代。
相传古时天空中有十个太阳,这使人间干旱不雨。
为了解救百姓的困境,天帝派遣弓箭手射击下来。
只有后羿一人凭借高强的射击技术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人间。
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天帝敕封他为“神射手”,还塑造了他的像供人们敬拜。
由此,中秋节成为了人们举行祭月活动的日子。
中秋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赏月、吃月饼和赋诗。
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中秋时节,明亮的月光洒在大地上,人们纷纷拿出小板凳安坐在月光下,边听月光告诉古代的故事,边欣赏美丽的月亮。
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活动之一。
月饼是中秋节的特色点心,外皮金黄、内馅丰满,象征着团圆。
人们也会在中秋节期间赋诗,抒发对祖国、亲人的思乡之情。
中秋节不仅仅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传统节日。
在东亚各国中,包括中国、韩国、越南和日本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有中秋节的庆祝活动。
而且,在一些国家,中秋节被列为法定假日,人们可以放假放松,与家人共同庆祝这一节日。
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人们表达思乡之情、团聚之愿的时刻。
它传承着古老的文化,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希望每年的中秋节我们都能与亲人团聚,共同享受团圆之乐,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旦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
但是我国历代元旦日月并不一样。
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为元旦。
汉武帝时又恢复夏历,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一直到现在。
但是我想各位写文的大人不会写到夏商周时代去吧?上元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
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
元宵节习俗有赏花灯、闹年鼓、迎厕神、吃饺子(看了资料才知道原来中国什么节日居然都吃饺子,怪不得我看个节目,是考外国人对中国习俗的认识,问什么节日有什么习俗,那外国人统统答曰吃饺子!春节:吃饺子;中秋:吃饺子!我的天!原来他研究过古代历史)。
元宵始于汉朝,那时人们称元宵为灯节、上元、灯夕或者灯期。
宋代开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或者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社日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
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
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
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
寒食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
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介子推在绵上之山隐居,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
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以后演变为寒食节。
清明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
杜牧有《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上巳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
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
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
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
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端午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端”是“初”的意思。
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们争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
人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
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赐。
七夕七月七日。
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楼,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中秋八月十五日。
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民间俗称八月节。
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
中秋夜赏月、祭月成为中秋节的主要活动,石榴与月饼是祭月的主要祭品。
重阳九月初九。
又称重九。
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
古人认为此日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这一天登高饮酒的习惯。
腊日腊是祭祀名,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月叫腊月)。
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叫腊八节,又叫“佛成道节”,因为传说释迦牟尼是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
除夕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又叫除夜。
除是除旧布新。
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
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回复1楼2013-05-09 18:09举报|红魔剑圣舞文弄墨9还有一些不太出名的节日:浴佛节四月初八,传说这一天是释迦牟尼的诞生之日,所以寺庙在这一天都要设香汤浴佛,共做龙华会。
后来也演变成民间节日。
春龙节二月初二,我国民谚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因为二月初二一般和惊蛰这个节气靠近。
惊蛰的意思是冬眠的动物被春雷惊醒,连龙也不例外,这就是春龙节的来历。
《古装文中常见问题之古代官职》古代职官情况异常复杂,而且各朝都有变化,可以中央、地方两方面大致掌握。
中央官职:皇帝下有丞相或称宰相佐理国政,统领百官。
中央一般设六部分管政务,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弄部、工部,部长官称尚书,副职为侍郎。
地方官职:大政区称郡、州或称省,长官分别称郡守、太守(或刺史)、巡抚。
基层政权称县,县官称县令或知县,间乎大政区和县之间高州(或府),长官称知州(知府)。
古代职官〖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
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
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太傅〗参见“太师”条。
古代“三公”之一。
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
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迫赠太傅。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
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
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
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
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
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
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
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
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
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
〖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
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
〖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
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
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
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
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
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
司马迁做过太史令。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
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侍郎〗初为宫廷近侍。
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
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详见“三省六部”条)。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
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
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
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
〖尹〗参见“令尹”条。
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
又为古代官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
〖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
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
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太守〗参见“刺史”条。
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都督〗参见“经略使”条。
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
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抚军〗参见“巡抚”条〖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另外,什么是“三公九卿”?卿和公都是官职名称。
据历史记载,西周时期周王朝及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级。
战国时期,不少国家沿用。
上卿是当时最高的官职。
九卿之说始于秦汉,指的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太仆、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官职。
三公之说也起始很早,周时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西汉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使大夫(大司空)为三公。
到东汉时,名称有所改变,指太尉、司徒、司马。
三公又叫”三司”,共同负责军政事务。
回复2楼2013-05-09 18:10举报|红魔剑圣舞文弄墨9奇门遁甲在小说和传说中的重要用途就是用于军事和占卜。
奇门遁甲的产生与军事切切相关,自古被称为帝王之学。
其用途大致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法术方面,主要是道教中的玄学,如遁法、隐身法、障眼法等,甚至呼风唤雨。
其二是择吉占验,用来预测在什么时间,什么方位干什么有利,在什么时间,什么方位干什么不利。
奇:是乙、丙、丁三奇,表示日、月、星;门:是休、死、伤、杜、开、惊、生、景,表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等八方各有一门,为之八门;遁甲:是把六甲隐藏于六仪,戊、己、庚、辛、壬、癸之下。
合称为“奇门遁甲”总之,奇门遁甲的方法也是以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为推理条件的。
只不过多了天地人三盘,多了星神门,以及许多格局。
八神是:值符腾蛇太阴六合白虎玄武九地九天。
八门是:开门休门生门死门惊门伤门杜门景门。
九星是:天蓬星天芮星天冲星天辅星天禽星天心星天柱星天任星天英星。
“时刻”的问题,这个是这样的:古时除了“时辰”,还以“刻”计时,一昼夜共100刻,1刻合现在14分24秒。
后来,由于钟表传入中国,就直接取15分钟为一刻,来代表四分之一小时。
另外,到了清朝,也把一个时辰分为“时初”和“时正”,这样十二个时辰就变成了二十四个单位,和西方的24小时相对应。
至于一柱香是多久并没有定论,在古文中也是和“一盏茶”、“一顿饭”一样,是一个时间的大概长度,不用太过在意,大概也就十来二十分钟差不了。
古人还将一夜分为五更。
每更大约2小时。
一更天为19点至21点,二更天为21点至23点,三更天为23点至下半夜1点,四更天为1点至3点,五更天为3点至5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