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10水平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的研究

合集下载

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10与老年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

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10与老年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
. Atly袁lShaRngiragohJitansgxiR3e34s10e0r袁Cvheinda..
Abstract院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袁interleukin 10 (IL-10) and the senil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coronary angiography袁92 cases of elderly pa鄄 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HD group (50 cases) and non CHD group (42 cases)袁the levels of hs-CRP and IL-10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s -CRP level袁IL -10 level and counts of coronary artery lesion had been analyzed by Spearman correlation test. Results Compared with non CHD group袁CHD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hs-CRP and IL-10 con鄄 centrations (P<0.05)袁coronary artery lesion counts were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hs-CRP and IL-10 (P<0.05). Conclusion hsCRP and IL-10 were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elderly patients袁and the levels of them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袁it ha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agno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coronary artery lesion counts.

心房颤动与白细胞介素-6的关系

心房颤动与白细胞介素-6的关系

心房颤动与白细胞介素-6的关系郑金国;邓新桃;何永辉;石桂良;高淑萍;葛利军;潘闽【期刊名称】《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0(020)005【摘要】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F)和白细胞介素-6(IL-6)之间的关系. 方法:检测127例AF患者及109例窦性心律人群血清IL-6、血脂水平以及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长径.比较组间指标的差异. 结果:AF组左心房长径(53.81±8.93)mm显著高于窦性心律组(38.95±3.1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F组IL-6水平(524.07±142.98)pg/ml显著高于窦性心律组(268.75±115.4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F组血清IL-6水平与左心房长径呈直线正相关(r=0.707,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6、左心房长径为AF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IL-6水平与AF发病有关.【总页数】3页(P425-427)【作者】郑金国;邓新桃;何永辉;石桂良;高淑萍;葛利军;潘闽【作者单位】兴化市人民医院ICU、心内科,江苏,兴化,225700;兴化市人民医院ICU、心内科,江苏,兴化,225700;兴化市人民医院ICU、心内科,江苏,兴化,225700;兴化市人民医院ICU、心内科,江苏,兴化,225700;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宁夏,银川,750021;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宁夏,银川,750021;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江苏,南通,22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5【相关文献】1.心房颤动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及尿酸与左房内径的相关性研究 [J], 郭潮;刘玉琼2.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与家兔急性心房颤动的关系及黄油干预 [J], 徐志伟;胡建新3.白细胞介素-18血清水平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J], 许广莉;白锋;孙守刚;吴强;常鹏4.肺癌根治术中新发心房颤动与白细胞介素和脑钠肽的关系 [J], 马静雅;吴德华;徐益萍;吴蔚宇;曹晖;吴镜湘;徐美英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心房颤动与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关系 [J], 宋浩明;罗明;梁四维;沈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房颤动与白细胞介素-6的关系

心房颤动与白细胞介素-6的关系
(L 6 .M eh d :S rm e eso L 6a d l i aa tr i ainsa d 1 9c nrl w t i I一 ) t o s eu lv l f 一 n i d p rmees n 1 7 AF p t t n o t s i s- I p 2 e 0 o h
± .1 m 3 1 ) m.A das , h L 6l e Fgop 5 4 0 n l teI一 vl i A ru (2 . 7±1 2 9 ) g m a aii l ihr hn o e sn 4 .8 p/ l ss tt a yhg e ta w t sc l
(3 8 ±89 ) m显著高于窦性心 律组 ( 89 3 1 ) m, 5 . 1 .3 m 3 . 5± . 1 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0 O ) F组 I. P< . 1 。A L 6水平 (2 . 7 54 0 ±12 9 )g m 显著高于窦性心律组 (6 .5±15 4 ) gm , 异有 统计学 意义 ( 0 O ) F组 血清 I一 4 .8 p/ l 287 1.3 p/ l差 P< . 1 。A L 6水 平 与左 心房 长径呈直线正相关 ( = .0 , 0 O ) r 0 77 P< . 1 。多因素 Lgsc回归分析显示 I. 、 oi i t L 6 左心房长径为 A F发病 的独立
( .C n e at e t f a i o y P o l Hopt f ig u , ig u in s 2 7 0 2 D p r n f ado g , ig i A t o 1 I U a d D p r n o r o g , e peS s i l n h a X n h aJ g u2 5 0 ; . e at t ril y N n xa uo — m C d l aoX a me o C o n

心房颤动的炎症机制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的炎症机制研究进展

心律 失常效 应与血浆 中 C R P水平 下 降有 关 , C AB G 术前 和术后 摄 入糖 皮 质 激 素 可 降 低 术 后 房 颤 的发 生率 J 。另外 , 炎 性 细 胞 因子 如 白细 胞 介 素 ( I L ) 一 6
和肿 瘤坏 死 因 子 ( TN F) ~ 也 与 房 颤 有 关 。I L 一 6是
房颤 患者 中风和死 亡 的 一个 独 立 预测 因子 , 提 示房
颤 中的炎 症 反 应 可 能会 进一 步 恶 化 预 后 。I I 一 6是
由激 活 的 白细 胞 和 成纤 维 细 胞 分 泌 的一 种 细胞 因 子, 它可通过 糖蛋 白 1 3 0刺激 J a n u s 激 酶/ 信号 转 导
移等。
2 房 颤 促 进 炎 症 反 应
房颤 促进 炎 症 反 应 这 一 观 点 的证 据来 自动 物
细胞 活化 的有力 刺激 , 提示 炎 症 可能 是 C AB G术 后 房 颤频 发 的 原 因。C AB G 术 后 的 全 身 炎 症 反 应 特
模 型快 速 心房 起 搏 的 研究 。在 快 速 心 房 起 搏 的犬 模型, 随着 心房 组织 的硝 基 酪 氨 酸沉 积 增加 , 出现
质 的 纤 维 化 酶~ 基 质 金 属 蛋 白 酶 ( M MP) - 2 和 MM P 一 9活 性 增 强 , MMP 一 9 mR NA 表 达 增 加 以 及
其 他危 险 因素 的孤立 性房 颤 患者 其 h s — C R P水 平也 呈 现升 高 l _ 3 ] 。有研究 证实 , C RP水 平 是肺静 脉 电隔

1 9 6 ・
国 际 心血 管 病 杂 志 2 0 1 3年 7月 第 4 0卷 第 4期

白细胞介素-10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10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10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研究进展高楠;田祥;刘露;姚燕妮;常文龙;赵颖;李鹏;王惠琴【摘要】白细胞介素-10(IL-10)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调节细胞的生长与分化,参与炎性反应和免疫反应,是目前公认的炎症及免疫抑制因子,近年研究发现其在延缓动脉粥样硬化(AS)、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此作一综述.【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年(卷),期】2017(046)011【总页数】2页(P1623-1624)【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0;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者】高楠;田祥;刘露;姚燕妮;常文龙;赵颖;李鹏;王惠琴【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保定071000;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保定071000;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保定071000;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保定071000;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保定071000;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保定071000;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保定071000;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保定0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是一组小分子活性多肽,通过抗炎与促炎调控着机体免疫反应的动态平衡及正常进行[1]。

其中IL-10是一种重要的抗炎细胞因子,主要由Th2淋巴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等分泌。

IL-10不仅能抑制单核细胞活性,下调催化因子和炎症因子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2],而且可直接抑制黏附因子的表达[3]。

1 IL-10与AS 早在1986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ROSS教授提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疾病,是对损伤的一种过度防御反应。

动脉粥样硬化由动脉血管壁损伤及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引起,导致促炎和致炎因子释放,促进单核巨噬细胞迁移至血管内膜下,形成泡沫细胞;活化的巨噬细胞引发炎症瀑布反应,加重炎症,释放大量细胞因子、氧自由基等,进一步将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分子氧化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形成粥样斑块。

IL10升高的临床意义 (2)

IL10升高的临床意义 (2)

IL10升高的临床意义
IL-10(白细胞介素-10)是一种免疫调节因子,它起着重
要的抗炎作用。

IL-10的升高在临床上可能具有以下几个意义:
1. 抑制免疫反应:IL-10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细胞的活化,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降低免疫反应。

在炎症性
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中,IL-10的升高可以减轻炎症症状,缓解疾病的进展。

2. 免疫耐受:IL-10能够促进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的耐受,抑制自身免疫反应。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等中,IL-10的升高可以减少自身免疫攻击,缓解疾病的发展。

3. 对肿瘤的抑制作用:IL-10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并促使肿瘤细胞凋亡。

IL-10的升高在肿瘤治疗中可能有助于增强免疫反应,抑制肿瘤生长。

4. 预后评估:IL-10的升高在某些疾病中可能与预后有关,如感染性疾病、重症肺炎等。

通过监测IL-10水平的变化,可以评估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IL-10的升高在临床上可能与炎症调节、免疫耐受、肿瘤抑制和预后评估等方面有关。

然而,IL-10的升高在临床上的具体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证实。

医生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其他指标来综合评估。

IL10升高作为肿瘤诊断与监测的生物标记的价值分析

IL10升高作为肿瘤诊断与监测的生物标记的价值分析

IL10升高作为肿瘤诊断与监测的生物标记的价值分析引言肿瘤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早期的诊断与治疗对于提高存活率至关重要。

近年来,关于生物标记物在肿瘤诊断与监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科研人员的关注。

本文将针对一种具有潜在用于肿瘤诊断与监测的生物标记物IL10升高的价值进行分析,并讨论其可能的应用前景。

IL10介绍IL10即白细胞介素-10,是一种由多种免疫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被广泛认为在机体中具有多种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IL10作为抗炎因子,在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抑制炎症细胞的活性,调节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功能,促进免疫系统的平衡状态。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IL10升高在某些肿瘤中可能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

IL10升高与肿瘤相关性多项研究表明,IL10升高与某些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相关。

例如,在恶性黑色素瘤、胃癌、结直肠癌和肺癌等多种肿瘤中,IL10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IL10的高表达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提示其可能作为肿瘤发生和发展的生物标记物。

IL10升高与肿瘤诊断的价值IL10升高作为肿瘤诊断的生物标记具有一定的潜在价值。

首先,由于IL10在肿瘤发展过程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因此检测IL10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一种肿瘤诊断依据。

其次,IL10的高表达与某些肿瘤的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可以作为判断肿瘤转移风险和预后的指标。

此外,通过监测IL10的变化,还可以对肿瘤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

IL10升高作为肿瘤监测的生物标记的价值IL10升高作为肿瘤监测的生物标记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肿瘤监测的目的是通过定期检测肿瘤标记物来监测肿瘤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IL10作为一种易于检测的标志物,可以在肿瘤治疗过程中进行定期监测。

一旦IL10的水平发生变化,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IL10作为肿瘤监测的生物标志物,其检测成本相对较低,操作方便,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IL10升高作为肿瘤诊断与监测生物标记的应用前景IL10升高作为肿瘤诊断与监测的生物标志物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小孩白介素10的正常参考值-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小孩白介素10的正常参考值-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小孩白介素10的正常参考值-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白介素10(IL-10)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能够调节和抑制免疫反应,对维持免疫平衡和防止过度炎症反应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对IL-10的研究逐渐深入,人们开始关注小孩IL-10的正常参考值,以了解小孩免疫系统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IL-10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小孩IL-10的正常参考值,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评估小孩的免疫功能和疾病风险。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介绍白介素10的概述,包括其作用和影响因素。

同时,将简要说明本文的结构和目的,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了解。

在正文部分,将深入探讨白介素10的作用及其在小孩身体中的影响因素。

重点讨论小孩白介素10的正常参考值,包括其测量方法和意义。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强调小孩白介素10的正常参考值对于儿童健康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方向。

整篇文章将以清晰的逻辑结构和严谨的论证为读者呈现关于小孩白介素10的相关知识。

文章目的旨在探讨小孩白介素10的正常参考值,通过深入了解白介素10的作用、影响因素,以及正常参考值的范围,有助于医疗工作者和家长更好地评估小孩的健康状况。

同时,本文旨在为研究者提供参考,促进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进展,从而为儿童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指导。

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2.正文2.1 白介素10的作用白介素10(IL-10)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主要由T细胞、B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

它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对免疫系统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首先,白介素10具有抗炎作用。

它能够抑制多种炎症介质的产生和炎症反应的发生,减轻组织损伤和炎症程度。

在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白介素10在调节免疫应答方面也至关重要。

它能够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减少过度免疫应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冠心病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0、18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其意义

冠心病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0、18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其意义

冠心病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0、18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其意义王荣凯;刘树琴【期刊名称】《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年(卷),期】2010(019)004【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白细胞介素(IL)-10, IL-18和C反应蛋白(CRP)在冠心病(CH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对106例CHD患者[急性心肌梗塞(AMI)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稳定型心绞痛40例(SAP)]和32例正常人血浆中IL-10, IL-18和CRP的浓度进行检测.并根据Gensini积分,106例CHD患者又被分为A组(Gensini积分<26分)、B组(Gensini积分26~54分)和C组(Gensini积分>54分),对各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CHD患者的SAP组、UAP组、AMI组血浆IL-10水平依次为[(115.56±53.11) pg/ml、( 86.00±30.55) pg/ml、(72.38±19.55) pg/ml],IL-18水平依次为[(217.53±95.83)pg/ml、(327.93±80.36)p g/ml、(430.28±71.62)pg/ml]和CRP水平依次为[(0.61±0.38) mg/L、(0.84±0.44) mg/L、(1.72±0.67) mg/L],均分别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9.58±19.82),( 154.97±88.65),( 0.46±0.34)mg/L,P均<0.05].冠心病C组血浆IL-18(389.21±93.55), CRP(0.86±0.48) 水平明显高于B组[(331.32±106.59),( 0.62±0.38)]及A组[(250.20±106.89),( 0.42±0.34)];B组的显著高于A组的(P均<0.05).结论:虽然IL-10作为冠心病的保护因子水平升高,但不足以阻止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IL-18和CRP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其水平的检测对冠心病诊断及病情判断有重要意义.【总页数】4页(P388-391)【作者】王荣凯;刘树琴【作者单位】聊城市直机关公费医疗门诊部内科,山东,聊城,252000;聊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09【相关文献】1.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2、白细胞介素-18检测的意义 [J], 臧栋2.冠心病患者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白细胞介素18水平变化研究 [J], 许国新;杨凤英;陈郁钢3.冠心病患者血浆白介素18、白介素10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李巧汶;邱健;马骏;洪长江;阮云军;向定成;顾晓龙4.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2、白细胞介素-18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 [J], 刘俊孚;牛丽婷;徐江5.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10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 [J], 崔元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房颤动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于钾通道 的一 系列研 究 中发 现持 续性房 颤患者 心房肌 细胞
动( 简称房颤 ) 频率控制和节律控 制策略 … , 在这些 研究 中 , 并没有最合适 的药 物治 疗房 颤 , 而且 转 复后 约 5 % 的 患者 0
都在一年 内复发 。对于 房颤 的非药物 治疗如 心律 失常 的外 科治疗 、 起搏及置入 心房除颤器和射频消融 的临床疗效 还不
素通过升高 K 15m N v. R A和降低 L型钙通道 mR A的表 达 , N 可以使细胞外 向电流升 高并 降低 内向电流 , 引起 动作 电位时
变的多因素特征 , 而转基 因治疗或许可 以消除房颤又不 影响 心室 的电生理 。当前转基 因治疗房 颤的研 究还在起步 阶段 , 研究主要集 中在细胞 的 电生 理评 价及转基 因方法 的有 效性
明显增加 , 明其在心房 电重构 中起作用 。 说 20 0 2年 L a等 发 现了 mn 3 G等 位基 因与房颤 发病 iK 8
本原 因。此外 , 其他的各种离子通道基 因表达 的异常也参 与
了房颤 的发 生 。Wa nb t ae等 进 行 的研 究表 明, a 甲状 腺激
起 了重要作用 。D pn 等 认 为房颤不是因为某个单 一基 u ot
因突变引发 , 他提 出 C 4 X 0与心房的 电活动及 房颤 的发生也 有关 系。柯丹等 对 7 3例 风湿性 心脏 病接受 换瓣 手 术者
有密切关 系 , 左房 大小 和 mn 3 G基 因型都 是房 颤 的独立 iK 8 相关 因素 。黄鑫等 对 3 5例风 湿性心脏 病慢性房颤患者钙 调蛋 白表 达 的研究 , 发现 房颤 时钙调 蛋 白含量 及 mR A表 N 达 明显增加 , 中钙调 蛋 白的含量在 左房增 加更 为 明显 , 其 而 且随着房颤时 间的延长钙 调蛋 白的含 量及 m N R A表达 量也 逐渐增加 。 在 寻找血 管紧张素转换 酶 ( C ) 态性 与房 颤 的关 系 AE多 研究 中, si等 J 0 4年 发 现 血 管 紧 张 素 醛 固 酮 系 统 Ta 0 2 ( S 基 因多态性 与非 家族性器 质性 房颤相关 , 对孤立性 A R ) 但 房颤患者 的研究 未 能发 现 房颤 与 A E基 因 ID多 态性 有 C / 关 。G u i adn o等 2 0 0 3年 研 究 表 明 白细 胞 介 素 (L)6 I _— 14 / 7 G C多态性与心脏手术 后的房 颤有 关 , 明炎症反 应也 表

肿瘤患者IL10升高与炎症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肿瘤患者IL10升高与炎症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肿瘤患者IL10升高与炎症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因之一。

炎症反应和肿瘤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炎症反应被认为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因子之一。

IL10(白细胞介素-10)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它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肿瘤发展过程中,IL10的水平往往会升高,因此,研究肿瘤患者IL10升高与炎症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IL10在调节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IL10主要由T细胞、B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产生,它能够抑制多种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如TNF-α、IL-1β、IL-6等。

IL10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减轻组织损伤,维护机体内稳态。

然而,当肿瘤发生之后,免疫系统发生紊乱,导致IL10的水平升高。

研究发现,IL10的升高会进一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抑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杀伤功能,提高Treg细胞(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从而延缓或抑制抗肿瘤免疫应答。

其次,肿瘤患者IL10升高与炎症水平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肿瘤患者体内炎症水平明显升高,伴随着IL10的增加。

大量的炎症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的释放会刺激免疫细胞产生IL10,形成恶性循环。

此外,许多炎症反应的信号通路也能够激活IL10的产生。

研究发现,肿瘤患者IL10的升高与炎症指标如CRP(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呈正相关。

IL10的升高与肿瘤的浸润深度、转移风险和预后等临床指标也存在一定的关联。

因此,IL10的升高与炎症水平的改变密切相关,可能作为评估肿瘤炎症状态和预后的重要标志物。

最后,肿瘤患者IL10升高的临床意义不可忽视。

IL10的升高可能导致免疫逃避现象,使得肿瘤细胞逃脱免疫系统的清除,进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研究表明,肿瘤患者IL10的升高与肿瘤的转移和进展程度呈正相关。

因此,通过监测IL10的水平,可以评估肿瘤的转移风险和预后,为个体化治疗和监测提供重要的依据。

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李甜甜1,邓俊萍2摘要 综述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㊂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是两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互为因果,常共存,并且共存比单独存在任何一种都具有更大的死亡风险㊂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的患病率逐年增加,两者常有共同的危险因素㊂在心房颤动病人中,促进心力衰竭发展的主要机制包括心房收缩功能丧失㊁心室节律不规则㊁持续性心动过速㊁神经内分泌激活和心肌结构改变㊂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策略有其特殊性㊂关键词 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病理生理学;机制;治疗d o i :10.12102/j.i s s n .1672-1349.2023.19.016 心房颤动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并且心房颤动的患病率预计会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增加[1]㊂心房颤动的主要危害是增加血栓栓塞的危险,导致脑卒中,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等疾病[2]㊂近年来,随着口服抗凝剂的治疗进展,脑卒中的风险和发病率下降,但心力衰竭的风险和发病率并没有下降[3]㊂一项纳入18113名病人的长期抗凝治疗试验显示,1371例死亡,心源性猝死和进行性心力衰竭死亡占所有死亡人数的37.4%,而与脑卒中和出血相关的死亡占总死亡率的9.8%,且心脏死亡的两个最强的独立预测因子是心力衰竭和既往心肌梗死[4]㊂ 研究表明,有心房颤动的心力衰竭发病率比无心房颤动的病人高2~5倍,>33.3%的新发心房颤动病人患心力衰竭,>50%的新发心力衰竭病人患心房颤动[2]㊂关于心力衰竭的分型,心房颤动病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 )的发病率高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 ),而心房颤动合并HFrEF 比心房颤动合并HFpEF 具有更高的死亡风险[5]㊂ 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互为因果㊂心房颤动时,心房激动不能以正常的节律传导至心室,心室充盈异常,舒张功能受损,最终引起心房颤动性心肌病,诱发心力衰竭[6]㊂心力衰竭时,急性和慢性左心房压力升高,增加的心房压力和心房扩张促进瘢痕形成和纤维化,最终导致传导异常,诱发心房颤动[7]㊂在Framingham 队列研究中,1470名参与者中有382人患有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38%先发生心房颤动,41%先发生心力衰作者单位 1.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临汾医院(山西临汾041000);2.山西医科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山西临汾041000)通讯作者 邓俊萍,E -mail :***********************引用信息 李甜甜,邓俊萍.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19):3567-3570.竭,21%在同一天同时确诊;之前诊断为心房颤动的病人每年诊断为心力衰竭的比率为3.3%,之前诊断为心力衰竭的病人每年诊断为心房颤动的比率为5.4%[8]㊂一个对9项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心房颤动病人患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了近5倍[9]㊂Framingham 研究表明,在心房颤动病人中,心力衰竭的死亡率增加近三倍[8]㊂心力衰竭是心房颤动病人中最常见的心血管事件,其发病率是脑卒中的近两倍[10]㊂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常常共存,并且共存比单独存在具有更大的死亡风险[8,11]㊂心房颤动与心力衰竭常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易感性㊁年龄㊁高血压㊁瓣膜疾病㊁冠状动脉疾病㊁缺血性和非缺血性心肌病㊁糖尿病㊁甲状腺功能障碍㊁肥胖㊁炎症㊁酗酒㊁吸烟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这些因素促进心脏的电重构和结构重构㊁神经内分泌的激活㊁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的互相转化[12]㊂1 心房颤动致心力衰竭机制在心房颤动病人中,促进心力衰竭发展的主要机制包括心房收缩功能丧失㊁心室节律不规则㊁持续性心动过速㊁神经内分泌激活和心肌结构改变㊂被广泛接受的理论是心动过速诱发的心肌病,在动物模型中,左室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血流动力学改变㊁结构改变㊁细胞水平和神经激素的改变;另一种理论是房室环重构㊁心房环和心室环的结构改变导致二尖瓣和三尖瓣返流,并可能导致心力衰竭的进展性恶化[13]㊂心房颤动相关的心力衰竭可分为两型,1型是心房颤动或心律失常引起的心力衰竭,随着窦性心律的恢复而恢复正常;2型是心房颤动或心律失常介导的心力衰竭,仅随着窦性心律的恢复而部分恢复[14]㊂1.1 心动过速快速心室起搏可以在数周内诱发心力衰竭[15]㊂在动物模型中,快速心室起搏导致严重的双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左心室和右心室充盈压增加,心排血量减少,全身血管阻力增加,左室扩张和收缩储备减少[6]㊂恢复窦性心律后1~2周,左心室功能的恶化是可逆的,心动过速时的心率和持续时间是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发生的时间㊁过程和严重程度的关键因素;无论房室起搏还是快速心室起搏都存在这种心动过速的影响[16]㊂快速心室起搏通过心率及心室同步性影响并导致收缩功能障碍[14]㊂在一项心律失常性心肌病(AIC)的研究中,心内膜心肌活检显示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包括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表达增强㊁CD68+巨噬细胞浸润㊁CD3+T细胞缺失或降低[17]㊂心动过速介导的心肌病病人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频率高于心动过速㊁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病人和健康对照组[18]㊂1.2心室率不规则心室率不规则可影响血流动力学效应,导致左室功能障碍[19]㊂Clark等[20]对16例心房颤动病人进行房室结(AVN)消融术后的研究显示,在等效平均心室周期长度(587ms)下,不规则起搏与常规起搏相比,心排血量明显减少,肺毛细血管楔压和右心房压在不规则起搏时显著升高㊂1.3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心房收缩占左室每搏量的20%~25%,心房颤动病人心房失去有效收缩[19]㊂Benchimol等[21]对21例完全传导阻滞病人以固定和可变的心室速率描述心房收缩期对血流动力学的贡献结果显示,心室速率为20~ 125次/min,而心房收缩的最大有益作用在51~80次/min,房室同步性丧失,影响舒张期充盈,恶化舒张功能,导致左侧压力增加和心力衰竭症状的发生㊂1.4神经体液激活和心肌结构改变心房颤动伴随的心动过速㊁心室率不规则和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导致的心输出量减少可能导致神经体液激活,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肾上腺素能系统,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水平增加会导致血管收缩㊁液体潴留和血压升高,当RAAS激素在较长时间内升高时,会导致结构变化,包括心肌细胞肥大㊁凋亡㊁心房壁和心室壁的不良结构重塑,导致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的发展[22]㊂此外,在心房颤动期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导致心肌收缩力和心率增加,以维持足够的心输出量,虽然可短期受益,但从长期来看,可能会引起心力衰竭的发展和恶化[19]㊂2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早期关注病人出现的心力衰竭症状,对心力衰竭的原因进行判断,从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㊂对于心力衰竭,可通过观察病人是否对利尿剂㊁室率控制㊁节律控制敏感来判断病因㊂伴随疾病的治疗可能会使心力衰竭占优势的病人受益,而心房颤动占优势的病人将从抗心律失常治疗中受益[23]㊂根据CHA2DS2-VASc评分,大部分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病人都需要抗凝治疗㊂抗凝药物包括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㊁直接口服抗凝药物(达比加群㊁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㊂华法林是一种传统的口服抗凝药物,在服药期间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易受食物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㊂一项依据倾向评分匹配和Cox模型探索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病人抗凝治疗效果的研究报告显示,使用直接口服抗凝剂(达比加群㊁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的病人比使用华法林的病人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概率低;使用阿哌沙班和利伐沙班的病人脑卒中或全身栓塞率低于使用华法林者,使用阿哌沙班者的大出血概率低于使用华法林和其他直接口服抗凝药物者;与利伐沙班相比,使用达比加群者患脑卒中或全身栓塞的概率更高㊁患大出血率的概率更低[24]㊂研究表明,口服华法林抗凝病人的依从性低于口服新型抗凝药物病人的依从性且出血及血栓栓塞发生率也高于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者,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用药依从性及疗效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临床应用更安全㊁有效㊁方便[25]㊂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对于心房颤动伴有心力衰竭病人具有挑战性,密切监测心功能,选择合适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尤为重要㊂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心室率控制按心力衰竭的分型不同而选择的治疗方案也不同㊂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病人应服用β受体阻滞剂或地高辛;非二氢吡啶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在射血分数降低型和失代偿期心力衰竭中应避免使用,因其不仅不能改善这些病人的预后,反而由于负性肌力作用可能使其恶化,影响心脏的功能;对于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非二氢吡啶钙通道阻滞剂仍然是可行的治疗选择[12]㊂节律控制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或导管消融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电复律来恢复窦性心律㊂早期节律控制优于室率控制,可以降低脑卒中及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㊂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病人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一直局限于胺碘酮和多非利特[26]㊂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心房颤动病人中被广泛使用,但对于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是其禁忌证,因其可增加病人的死亡率[12]㊂胺碘酮是临床上使用较广泛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之一,对心律失常的治疗具有良好效果,但副作用较多,包括肺毒性㊁甲状腺毒性㊁胃肠道和肝毒性㊁眼部损害㊁心脏不良反应㊁神经系统损害等[27]㊂决奈达隆是胺碘酮的脱碘衍生物,有多通道抑制作用,对钠㊁钾㊁钙离子通道和β受体等均有抑制作用㊂DIONYSOS试验对比了胺碘酮和决奈达隆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病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显示,两组主要安全终点事件发病率无差异,其中决奈达隆组甲状腺㊁神经㊁皮肤和眼部事件更少[27]㊂决奈达隆可以预防或减少心房颤动复发,降低非永久性心房颤动病人的再住院风险,但可增加永久性心房颤动病人和重症心力衰竭病人的死亡率[28]㊂2020年欧洲心房颤动指南推荐将决奈达隆用于LVEF正常或轻度受损(但稳定)㊁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㊁缺血性心脏病或瓣膜性心脏病的治疗[29]㊂目前,尚缺少决奈达隆针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病人的前瞻性随机研究的证据㊂研究表明,导管消融降低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复发率的效果均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29]㊂一项汇总了18项随机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导管消融较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减少58%的房性心律失常复发[30]㊂202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心胸外科协会心房颤动指南建议在消融后至少2个月继续口服华法林或直接口服抗凝药物进行抗凝,对于心室率难以控制的难治性心房颤动病人,房室结消融后植入永久起搏器是公认的缓解症状和改善预后的治疗方法[31]㊂关于心血管疾病的炎症假说一直存在争议㊂研究显示,炎症生物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㊁白细胞介素6)与心力衰竭住院率和其他不良后果密切相关,而针对炎症途径的治疗是否能改善心房颤动病人的预后需要在随机临床试验中进行评估[32]㊂心房颤动病人的生活方式干预㊁危险因素和伴发病的管理有助于降低心房颤动的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风险㊂在日常生活中,低盐低脂饮食㊁规律的运动㊁戒酒和戒烟对于心房颤动的预防尤其重要㊂但减肥和保持体重减轻难以维持,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和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SGLT2)抑制剂等化合物有可行干预措施的前景,值得进一步探究[33]㊂生活方式的干预,配合早期的节律控制,可以减少心房颤动的并发症的发生㊂合并高血压的心房颤动病人应控制血压,使血压达标,以降低心房颤动复发㊁脑卒中及出血的发生风险,同时,人工智能(AI)可以在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心律失常的早期识别㊁危险分层和药物的改进治疗是人工智能研究的主要方向[34]㊂3小结综上所述,心房颤动病人合并心力衰竭在流行病学㊁病理生理学㊁致病机制和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㊂然而,仍存在许多未探索的领域及未能解决的问题㊂尽管导管消融可改善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的预后,但导管消融的最佳时机㊁受益人群㊁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采取的治疗方案等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㊂参考文献:[1]邓丹丹,朱蓓,侯莉.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及预防措施[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1,24(6):737-741.[2]TANIGUCHI N,MIYASAKA Y,SUWA Y,et al.Heart failure in atrialFibrillation/u3000-an update on clinical and echocardiographicimplications[J].Circ J,2020,Jul22;84(8):1212-1217.[3]MIYASAKA Y,BARNES M,GERSH B,et al.Time trends ofischemic strok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diagnosedwith first atrial fibrillation in1980to2000:report of a community-based study[J].Stroke,2005,36(11):2362-2366.[4]MARIJON E,LE H J,CONNOLLY S,et al.Causes of death andinfluencing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a competing-risk analysis from the randomized evaluation of long-termanticoagulant therapy study[J].Circulation,2013,128(20):2192-2201.[5]KOTECHA D,CHUDASAMA R,LANE D A,et al.Atrial fibrillationand heart failure due to reduced versus preserved ejectionfract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death andadverse outcom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6,203:660-666.[6]MARCUSOHN E,KOBO O,POSTNIKOV M,et al.Left ventricularsystolic dysfunction due to atrial fibrillation:clinical andechocardiographic predictors[J].Cardiac Failure Review,2021,7:e16.[7]SOLTI F,VECSEY T,KÉKESI V,et al.The effect of atrial dilatationon the genesis of atrial arrhythmias[J].CardiovascularResearch,1989,23(10):882-886.[8]WANG T J,LARSON M,LEVY D,et al.Temporal relations of atrialfibrillation and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nd their joint influenceon mortality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J].Circulation,2003,107(23):2920-2925.[9]RUDDOX V,SANDVEN I,MUNKHAUGEN J,et al.Atrial fibrillationand the risk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all-cause mortality andheart failur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European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2017,24(14):1555-1566. [10]ODUTAYO A,WONG C X,HSIAO A J,et al.Atrial fibrillation andrisk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renal disease,and death: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BMJ,2016,354:i4482.[11]ZIFF O J,CARTER P R,MCGOWAN J,et al.The interplaybetween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heart failure on long-term mortalityand length of stay:insights from the,United Kingdom ACALMregist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8,252:117-121.[12]TSIGKAS G,APOSTOLOS A,DESPOTOPOULOS S,et al.Heartfailure and atrial fibrillation:new concepts in pathophysiology,management,and future directions[J].Heart Failure Reviews,2022,27(4):1201-1210.[13]LUONG C,BARNES M E,TSANG T S M.Atrial fibrillation andheart failure:cause or effect?[J].Current Heart Failure Reports,2014,11(4):463-470.[14]SUGUMAR H,NANAYAKKARA S,PRABHU S,et al.Pathophysiology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heart failure:dangerousinteractions[J].Cardiol Clin,2019,May,37(2):131-138. [15]BYRNE M J,RAMAN J S,ALFERNESS C A,et al.An ovine modelof tachycardia-induced degenerative dilated cardiomyopathy andheart failure with prolonged onset[J].Journal of Cardiac Failure,2002,8(2):108-115.[16]SHINBANE J S,WOOD M A,JENSEN D N,et al.Tachycardia-induced cardiomyopathy:a review of animal models and clinicalstudie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1997,29(4):709-715.[17]MUELLER K A L,HEINZMANN D,KLINGEL K,et al.Histopathological and immu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tachycardia-induced cardiomyopathy[J].Journal of the AmericanCollege of Cardiology,2017,69(17):2160-2172.[18]DESHMUKH P,KRISHNAMANI R,ROMANYSHYN M,et al.Association of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genepolymorphism with tachycardia cardiomyopathy[J].International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2004,13(3):455-458. [19]VERHAERT D V M,BRUNNER-LA ROCCA H P,VANVELDHUISEN D J,et al.The bidirectional interaction betweenatrial fibrillation and heart failure:consequences for themanagement of both diseases[J].EP Europace,2021,23(Supplement_2):ii40-ii45.[20]CLARK D M,PLUMB V J,EPSTEIN A E,et al.Hemodynamiceffects of an irregular sequence of ventricular cycle lengthsduring atrial fibrillation[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Cardiology,1997,30(4):1039-1045.[21]BENCHIMOL A,DUENAS A,LIGGETT M S,et al.Contribution ofatrial systole to the cardiac function at a fixed and at a variableventricular rate[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1965,16(1):11-21.[22]HARTUPEE J,MANN D L.Neurohormonal activation in heart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J].Nature ReviewsCardiology,2017,14(1):30-38.[23]CHUA W,FABRITZ L.Heart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atrialfibrillation:why it matters now more than ever[J].Heart,2021,107(16):1278-1279.[24]AMIN A,GARCIA REEVES A B,LI X Y,et al.Effectiveness andsafety of oral anticoagulants in older adults with non-valvularatrial fibrillation and heart failure[J].PLoS One,2019,14(3):e0213614.[25]张晓丽,修坤娜,张晓玲,等.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口服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依从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4):48-49.[26]JANUARY C T,W ANN L S,ALPERT J S,et al.2014AHA/ACC/HRS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a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and the HeartRhythm Society[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Cardiology,2014,64(21):e1-e76.[27]LE HEUZEY J Y,DE FERRARI G M,RADZIK D,et al.A short-term,randomized,double-blind,parallel-group study to evaluate theefficacy and safety of dronedarone versus amiodarone in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the DIONYSOS study[J].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Electrophysiology,2010,21(6):597-605.[28]陈意浓,孙艺红.决奈达隆在心房颤动治疗中的证据和地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1,49(3):278-282.[29]高明阳,刘晓霞,马长生.心房颤动的节律控制:如何更好地使用药物与导管消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1,49(3):207-211. [30]ASAD Z U A,YOUSIF A,KHAN M S,et al.Catheter ablationversus medical therapy for atrial fibrillation:a systematic review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CirculationArrhythmia and Electrophysiology,2019,12(9):e007414. [31]GOPINATHANNAIR R,CHEN L Y,CHUNG M K,et al.Managingatrial fibrillation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reduced ejectionfraction: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association[J].Circ Arrhythm Electrophysiol,2021,14(6):HAE0000000000000078.[32]BENZ A P,AESCHBACHER S,KRISAI P,et al.Biomarkers ofinflammation and risk of hospitalization for heart failure in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Association,2021,10(8):e019168.[33]BROWN E,HEERSPINK H J L,CUTHBERTSON D J,et al.SGLT2inhibitors and GLP-1receptor agonists:established and emergingindications[J].Lancet,2021,398(10296):262-276.[34]GEORGIOS C,JONATHAN G,LOPEZ CAMDEN L,et al.Artificialintelligence-electrocardiography to predict incident atrialfibrillation:a population-based study[J].Circulation Arrhythmiaand Electrophysiology,2020,13(12):e009355.(收稿日期:2022-11-15)(本文编辑邹丽)。

心房颤动患者hs-CRP、P-选择素的检测及意义

心房颤动患者hs-CRP、P-选择素的检测及意义

心房颤动患者hs-CRP、P-选择素的检测及意义王赛英【摘要】@@ 近年来已有很多研究表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与炎症有关[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间接反应局部炎症程度,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精确性,被认为是炎性标志物之一.心房颤动引起体循环栓塞与心房颤动时左心房附壁血栓形成有关[2],其中血小板激活在血栓/栓塞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P-选择素是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指标,亦被认为是炎症标志物之一.本研究通过测定心房颤动患者hs-CRP、P-选择素水平,进一步探讨心房颤动者血小板功能激活与炎症水平的关系及P-选择素的临床意义.【期刊名称】《心电与循环》【年(卷),期】2011(030)003【总页数】2页(P239-240)【作者】王赛英【作者单位】310006,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内科【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已有很多研究表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与炎症有关[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间接反应局部炎症程度,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精确性,被认为是炎性标志物之一。

心房颤动引起体循环栓塞与心房颤动时左心房附壁血栓形成有关[2],其中血小板激活在血栓/栓塞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P-选择素是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指标,亦被认为是炎症标志物之一。

本研究通过测定心房颤动患者hs-CRP、P-选择素水平,进一步探讨心房颤动者血小板功能激活与炎症水平的关系及P-选择素的临床意义。

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急诊、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共81例,根据2006年ACC/AHA心房颤动控制指南的定义,按心房颤动发作持续时间分为两组: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发作持续时间≤7d)42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40~86(68.14±10.49)岁,高血压25例(59.52%);持续性心房颤动组(发作持续时间>7d)41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1例,年龄53~85(69.49±7.58)岁,高血压25例(60.98%)。

心房颤动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综述.心房颤动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罗炎华1徐彤彤1*武琦2赵位昆1覃秋雨1*通信作者:徐彤彤,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综合科(医疗保健病区),电子邮箱 2655820200@ qq. com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综合科(医疗保健病区),广西桂林市541001 ;2徐州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江苏省徐州市221004【提要】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的发生与心房重构及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自身免疫性疾 病是一种全身性免疫炎症性疾病,可并发包括心房颤动在内的各种心血管疾病。

近年来,大量关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与心房颤动发生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本文就心房颤动与 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心房颤动;自身免疫性疾病;心房重构;炎症;综述【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68(2021 )01£058£5DOI : 10.16121/j. cnki. cn45-1347/r. 2021.01.18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型室上性心律 失常⑴,随着研究的深入,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方案得到不断优化,但由于受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心房颤 动患者的住院率和病死率仍在逐年上升,从而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2-3]o 目前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尚无定论,一般认为炎症、氧化应激反应是导 致心房颤动发生的主要因素⑷。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炎症反应而导致自身组 织损害的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身免 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等会导致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5-6]o 心房颤动是自身 免疫性疾病诱发的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生机制可能涉及免疫系统的失调、炎症反应"T 。

近年来关 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诱导心房颤动发生的研究又有了新发现,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阐明自身免疫性疾病与 心房颤动的相关性。

慢性心房纤颤患者血清IL-10、IL-6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慢性心房纤颤患者血清IL-10、IL-6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中 国 实 验 诊 断 学 2012年 1月 第 16卷 第 1期
胞 因子 ,由 于它 能 诱 导 急性 反 应 蛋 白 。如 TNF、纤 维 蛋 白原 等 ;促 进 氧 自 由基 产 生 和 上 调 MMPS表 达 ,结 果造 成 心 房 肌 损 伤 ,故 我 们 认 为 IL一6水 平 的 升 高 是 导 致 心 房 重 构 的 原 因 之 一 。Lef therioris¨5] 对 AF患者 IL-10水 平 的变 化 进 行 了 观察 ,并 没 有 得 到 阳性结 果 ,而 另 有 患 者 对 房 颤 患者 IL一1O进 行 研 究 ,发现 其 LI一10水 平 明 显 升 高_6 ]。由此 可见 , 学 者们 对 1L一1O在 慢性 AF患者 作 用仍 有 争 议 。本 研 究观 察到 慢性 AF患 者 IL一1O水 平 明显 降低 且 与 LAD呈 负相 关 ,提 示 IL一1O参与 了 AF的病 理过程 。 长期 以来 ,人 们 认 为 IL一1O是 一 种 抗 炎 的免 疫 抑 制 因子 ,它 能抑 制单 核 巨噬 细胞 、T淋 巴细 胞等合 成 和 释 放炎 症 因子 ,从 而 减轻 炎症 反应 。慢性 AF时 IL一 1O的降低 ,减少 了抗炎 作用 ,使 得 促炎 作 用 加 强 ,进 而加 重 心房 肌 的炎症 损伤 和重 构 。本研 究与 学者 的 研 究 不一 致 的原 因考 虑可 能 与 AF病 例 的来 源 、AF 病史 长 短 、AF持续 时 间及病 因不 同有关 。
AF是 临床上 常见 的心 律失 常 ,对 于慢 性 AF来 说 ,AF的维 持 有赖 于 心 房结 构 重构 ,研 究 发 现心 房 结 构 重 构 表 现 于 心 房 肌 微 结 构 改 变 ,心 肌 细 胞 间 质 纤 维化 ,胶 原纤 维 重分 布 ,使 得 心 肌 电传 导 缓 慢 ,传 导 路径 曲折 复杂 ,造 成 电活协 不均 一 ,其 分 子机 制表 现在心 肌结 构蛋 白降解 ,胶原 断裂 ,离 子通 道蛋 白降 解 。Frustaic等n 对 孤 立 性 房 颤 行 心 内膜 下 活 检 时 ,发 现 活检组 织有 炎症 细胞 浸润 ,其 变化 与心 肌炎 的病理 相 一致 。Bruins等 检测 了搭 桥术 后 患者炎 症 因子 水平 变化 ,结 果发 现搭 桥术 后患 者 IL一6、C反 应 蛋 白、补 体 系统 水 平 均 有 升 高 。另 有 学 者 l _3“ 观 察 到 IL-6、C反 应蛋 白与 AF有 关 ,这些 结 果 均提 示 炎 症参 与 了持续 性 AF 的病理过 程 。本研 究 观察 到 慢 性 AF患 者 IL-6水 平 升 高且 与 LAD 呈 正 相 关 , 提 示 IL一6参 与 了 AF的病 理过 程 ,与 多 数 学者 报 道 一 致 。 IL一6是 由 T 淋 巴 细 胞 及 巨 噬 细 胞 产 生 的 细

IL10升高在肿瘤患者中的免疫治疗应用前景分析

IL10升高在肿瘤患者中的免疫治疗应用前景分析

IL10升高在肿瘤患者中的免疫治疗应用前景分析在肿瘤治疗领域,免疫治疗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

最近的研究表明,IL-10(白细胞介素-10)在肿瘤患者中的升高可能会对免疫治疗产生影响。

本文将对IL-10升高在肿瘤患者中的免疫治疗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IL-10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IL-10是一种免疫调节因子,它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和抗肿瘤免疫反应。

在体内,IL-10主要由白细胞和其中的Th2细胞产生。

IL-10通过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和T细胞的活化来减弱免疫反应,从而提供了一种逃逸免疫监视的策略,使肿瘤细胞能够逃脱免疫攻击。

然而,IL-10升高也可能对特定的免疫治疗产生影响。

一种可能的影响是IL-10升高会降低肿瘤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反应。

IL-10的抑制作用可能会降低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攻击能力,从而导致治疗的失败。

一些研究表明,肿瘤患者中的IL-10升高与较差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相关。

另一方面,IL-10升高在肿瘤患者中也可能提供一些机会。

IL-10在调节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反应,并促进免疫耐受。

因此,IL-10升高可能有助于降低肿瘤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一些研究已经发现,IL-10在某些免疫治疗方法中可能会发挥积极的调节作用,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此外,IL-10升高还可能与肿瘤免疫治疗的耐药性相关。

免疫监视逃逸是肿瘤发展的主要机制之一,其中IL-10的升高可能是激活逃逸机制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于那些IL-10升高的肿瘤患者,可能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克服耐药性,如联合应用其他免疫疗法、靶向治疗或放化疗等。

虽然IL-10升高在肿瘤患者中可能会对免疫治疗产生不利影响,但我们并不应完全排除其应用前景。

IL-10的调节作用使其成为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可以通过合理设计的免疫治疗方法来干预其作用。

例如,通过抑制IL-10的产生或阻断其信号通路,我们可以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攻击能力并提高治疗效果。

白细胞介素10基因多态性与脑梗塞的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白细胞介素10基因多态性与脑梗塞的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白细胞介素10基因多态性与脑梗塞的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

一、研究背景:
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发病机理为血管阻塞,导致脑血管血流供应不足,有时会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神经细胞严重损伤或细胞死亡,导致
严重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过去的许多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10 (IL-10)与脑梗塞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对其相关基因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脑梗塞的
发生机制。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白细胞介素10 (IL-10)基因多态性与脑梗塞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治疗脑梗塞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
采用案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100例脑梗塞患者和10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PCR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0 (IL-10)基因的多态性,对两组之间的差异进行统计
分析,探究基因多态性与脑梗塞发生的关系。

四、研究意义:
该研究将为深入了解脑梗塞的发生机制提供更多的研究证据,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指导,对于防治脑梗塞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这项研究还
有望为相关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及临床意义

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及临床意义

【 关键词 】 心房颤动 ; 超敏 C反应蛋 白 ; 白细胞介素 6
Th l ia i n f a c fh g e st e C — r a t e p o en a d i t re k n — 6 i y e fa ra - e ci c ls i c n e o i h s n i v — e c v r t i n n e lu i — n t p s o t ilf - n g i i i i
biain F NGL i rlt . E e l o ,C A in—za. TeScn epe o i lo azo Jazo4 40 , H O Xa ho h eod Pol'H s t f ̄ ou ,i u 5 0 1 s pa o
C ia hn .
【 bt c】 bete oea a dt f tf s C PI 一 a oeeiodf eta grs A s at0 jcv T l t e fcoh — R 、 6 n t gns fr t o e r i v u e h ee L oph sfi nce i e
0 . M e h d T e i fAF to s h mmu o h mit t o a s d t ee mie t e s r m s—CRP、L一6 c n e ta n c e sr me h d w su e o d tr n e n h y h I o c nr— t n i 0 ain sw o ewe e d vd d a c r ig t h atn a o y m fA .Re u t T e lv l fs r i 1 0 Af t t h s r i ie c o d n t e l s g p r x s o f o n p e o i sl s h e e - e o u h m s—C RP、L一6 i ai ns w sh g e h n t a i o t lgo p I n Afp t t a ih r a h t n c n r r u .Th r a o d f r n e b t e h e t o e e w sn i e e c ewe n t e f lv l fs r m s—C e e e u h o RP、 L一6 i e sse ta d p r n n fc s s h e e e m n o h rg o p a I n p r i n n e ma e tA a e .T e lv lo s r t f u i te ru sw s hg e h n t a a o y ma ,r s e t e y ih rta h ti p r x s lAf e p ci l .Co cu i n T e if mmaoy sae e e td b h l v — n v n l so h n a l tr t t ,r f ce y t ee e a l t n o h e e f e m s—C i ft e lv lo r h o su RP、L 一6 lv 1 I e e .ma r moe t eo c r n e a d p ritn e o . y p o t h c u a c n e se c f s Af

白介素-10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白介素-10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若发生急性缺血性事件时预后不 良。相反血清 白介素一O水 1 平升高则说明 A S患者 的病情 有所改善 。由此 ,一些 学者 C
提出 ,通过提高血清 白介素一0水平 也许是 稳定 A 1 S斑块 和 改善 A S临床表现 的一项新 的治疗手段 。 C
白介素. 1 分子量为 3 4 D的酸性蛋 白,其 成熟 0是 0~ 0k 形式含有 10个氨基酸 ,活性形 式通 常是通 过二硫 键构 成 6 二聚体 ,其基 因定位 于第 1 染色 体上 ,通 过与 细胞膜 上 号
殊情 况下 ( 如妊娠 、紫外线照 射 、各种应 激状态 等 ) 以及 患有某些疾病 ( 微生 物感 染 、 自身 免疫 性疾 病 等 )时 , 如
上述细胞分泌 白介素一0的能力 明显增强 。 1 2 2 白介素.0的生物学作用 . 1 2 2 1 免疫抑制 作 用 ① 抑 制 T l细胞 产生 的 细胞 因 子 .. h ( 尤其是抑制干扰 素一 的产 生 ) ,对 白介素一 、白介素一 2 3的 产生 有不 同程度 的抑 制作用 ;② 参与 T细胞免疫 反应 的调 节 ,抑制 T细胞的激活 ,诱 导 T细胞 的免疫耐受 ;③ 抑 制 活化 的单核细胞产生 白介素-8、白介素 、肿 瘤坏 死因子一 1 B、粒细胞一 巨噬细胞 集落刺激 因子 (rn l yem cohg gau ct— arpae o cl ysm lt gf t ,G C F ;④抑制 巨噬细胞 释放肿 o n t uan c r M- S ) o i i ao
白介 素.0是 一 种 多 细 胞 源 性 的 细 胞 因 子 ,生 理 状 态 1

下 ,人体分 泌 白介 素一0的细 胞 主要 有单 核细 胞 、巨噬 细 1
胞 、T细胞 、B细胞 、肥 大细胞 、嗜 酸细 胞 、角 质层 细 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图分类号 】R 5 4 1 . 7 5
【 文献标识码 】A c 【 文章编号 】I S S N. 2 0 9 5 — 6 6 8 1 . 2 0 1 5 . 0 8 . 0 0 9 . 0 3
Re l a t i o ns hi p be t we e n t he I nt e r l e uk i n - 1 0 a n d At r i a l Fi br i l l a t i o n
D e p a r t me n t o f C a r d i o l o g y , Af il f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N a n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J i a n g s u Na n t o n g 2 2 6 0 0 0 , C h i n a )
【 Ab s t r a c t ]0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a t r i a l i f b r i l l a t i o n ( AF ) a n d i n t e r l e u k i n l 0 ( I L 一 1 0 1 . Me t h o d s T h e s e n l m l e v e l s o f I L 一 1 O we r e me a s u r e d b y E L I S A. T h e l e f t a t r i a l d i a me t e r ( L A D ) we r e me a s u r e d b y E c h o c a r d i o g r a p h y . Re s u l t s He I L 一 1 0 l e v e l o f A F g r o u p i s s i g n i i f c a n t l y l o w e r t h a n ha t t o f c o n r t o l g r o u p ( P<0 . 0 5 ) . I L . 1 0 s e r u m l e v e l a n d l e f t a t r i a l d i a me t e r ( L AD ) i n AF g r o u p i s n e g a t i v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P <0 . 0 5 ) . C o n c l u s i o n As a n
J I S hun - n i a n ̄ W AN G Yo ng - n i a n1 DENG Xi n - t a o 2 P AN M i n , , ,
( 1 . De p a r t me n t o f Ca r d i o l o g y , Ha i a n Co u n t y Ho s p i t a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Me d i c i n e , J i a n g s u Na n t o n g
相 关 ,且 I L . 1 0 水平 与左 心房 内径 呈 负相 关 。 【 关 键 词 】房 颤 ;炎 症 ;细 胞 介 素 . 1 0
房 颤组I L 一 1 0 水平 明显低 于对照组 ,差 异有统计
学意义 ( P<0 . 0 5 )。房 颤组的左心房 内径水平显著 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 P<0 . 0 5 )。房颤组患 I L - 1 0 作 为一种重要 的炎性介质 ,与房 颤的发生呈 负
2 2 6 6 0 0, Ch i n a ; 2. De pa tm e r n t o f Ca r d i ol o g y , Xi n g h u a Pe o p l e ’ S Hos p i t a l , J i a n g s u T a i z h o u 2 25 7 0 0 , Chi n a ; 3.
2 2 5 7 0 0 ;
【 摘要 】目的
研 究江苏南通地 区人 群 白细胞介 素1 0( I L
患者 l 1 7 例 及年龄 性别 匹配的 窦性心律 者 1 0 0 例作 为研 究对 象。应 用酶联 免疫吸 附法测定房 颤组及对照组受试
人 员血 清I L 一 1 0 水平 。应 用超声心 动图测量左房 内径 。结果 者血 清I L . 1 0 水平 与左心房 内径之 间存 在 负相 关。结论
中西 医结 合 心 血 管病 杂 志
2 0 1 5 年 3月 B 第 3卷 第 8期
Ma r . 2 0 1 5、 , 0 1 . 3 No . 8
Ca r d i o v a s c ul a r Di s e a s e 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g r a t e d t r a d i t i o na l Ch i ne s e a nd We s t e r n Me di c i n e 9
白细胞介素 1 O 水平与心房颤动相关性 的研 究
吉顺 年 。 ,王 永 年 。 ,邓 新桃 ,潘 闽 ( 1 .海 安县 中医 院 心 内科 ,江 苏 南通 2 2 6 6 0 0 }2 .兴 化 人 民 医 院 心 内科 ,江 苏 泰 州 3 .南 通 大 学 附 属 医 院 心 内科 ,江 苏 南 通 2 2 6 0 0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